集美大学航海学2教案:测天定位

集美大学航海学2教案:测天定位
集美大学航海学2教案:测天定位

第七章观测天体定位

在航海实践中,至少需要两条或两条以上交角合适的、对应于同一时刻的船位线相交才能确定船舶所在的位置。本章将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天文定法方法。

海上测天定位主要包括白昼采用太阳移线定位,低纬度海区太阳特大高度定位,“同时”观测太阳、金星定位和晨昏采用星体定位。

第一节观测太阳移线定位

白昼通常只能观测到太阳,在观测一次太阳求得一条太阳船位线之后,间隔一段合适时间再观测一次,求得另一条太阳船位线,然后进行移线定位,这种定位方法称为太阳移线定位。

一、太阳移线定位的条件

太阳移线定位的精度主要与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有关。由航迹推算原理可知:两次观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转移船位线所带来的航向、航程的推算误差就越小。同时由船位误差理论可知:用两条船位线定位,两船位线的交角应在30°~90°范围之内,以趋近90°为最佳,太阳方位要变化到如此大小,一般又需较长时间,这是一对矛盾。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两次观测的时间过短,尽管减小了推算误差,但是太阳方位变化太小,使两条船位线交角小于30°。相反,如果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过长,虽然太阳方位变化较大,可使两船位线的交角达90°,但是转移船位线的推算误差也随之积累增大。为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一般约为1h ~2h ,太阳方位变化约30°~50°,以不小于30°为宜。

二、太阳移线定位的有利时机

太阳在中天前后其方位变化较快,在较短的时间内,太阳方位变化就可超过30°。因此,太阳中天前后一段时间是观测太阳移线定位的有利时机。

在航海实践中,一般常采用太阳中天前和中天时各观测一次,移线求出中天或正午船位。也有采用测量中天前、中天、中天后的太阳高度进行多次移线定位的情况。

在低纬海区内,当太阳中天高度很高(达88°左右)时,从日出到中天前和中天后至日没,太阳方位变化非常缓慢,有时太阳方位变化30°左右,往往就要等待4-5小时之久,从而使太阳移线定位失去意义。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太阳中天前后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之内,太阳方位变化就可达30°以上。因此,就可在短时间内,测得2~3条太阳船位线求出观测船位 (见太阳特大高度定位)。

三、移线定位方法

1. 直接平移天文船位线法

在海图作业中,天文船位线用“”表示,转移天文船位线用“”表示,天文观测船位用“”表示。

(1)两次观测间无转向的移线定位方法

如图4-7-1所示,c1为第一次观测时ZT1的推算船位,c2为第二次观测时ZT2的推算船位,计划航向CA,航速V,ΔT和S分别为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和航程。太阳船位线I-I应

沿CA 方向平移,距离等于S ,得转移船位线I ′-I ′。 (2)两次观测间有转向的移线定位方法

如图4-7-2所示,S ′是两次观测的推算船位C 1 和C 2之间的直线距离,太阳船位线I -I 应沿C 1C 2方向平移,距离等于S ′,得转移船位线I'-I'。

图 4-7-1 图 4-7-2

2. 转移作图点(计算点)法

如果需要直接画出转移船位线或者船位线与计划航线CA 接近平行时,均可采用转移作图点法来作转移船位线。该法可分为作图转移法和计算转移法。 (1)作图转移法

由要转移的作图点起,按两次观测间的航向CA 和航程S 在海图上直接转移作图点,得转移终点后,过该点按原来的A c 和Dh 画船位线,即是转移船位线。 (2)计算转移法

根据要转移的作图点的坐标(?1,λ1)和两次观测之间的航向CA 和航程S 用计算方法求得转移终点的坐标(?2,λ2),在海图上标出该点,过该点按原来的A c 和Dh 画船位线,即是转移船位线。转移终点坐标(?2,λ2)的计算公式如下: 移线航程 'S ='V ·(T 2-T 1)h

纬 差 ?'?='S cos CA

经 差 ?'λ='S sin CA/cos (?1+?'?2

)≈'S sin CA / cos ?1

转移终点坐标

采用上述公式计算时,北纬、东经为“+”;南纬、西经为“-”。

太阳移线定位一般间隔1h ~2h 。如果航速较高,在海图或空白纸上采用较大比例尺时,作长距离移线不方便,这时采用上述方法较为有利。 例4-7-1 1996年9月7日,ZT1050,?c 35°07'.0N ,λc 122°11'.0E ,计划航向

CA012°,航速V12',测得太阳下边沿六分仪高度h s 57°42'.9,CT'02h 54m 10s ,WT35 s

CE03 m 22s

(快),(I+s)+1'.6,e 16.0m ,求ZT1050的太阳船位线.船舶继续航行,预求中天区时ZT ,中天时向南测得太阳下边沿六分仪高度H s 60°29'.2,求中天观测船位。 解:

?c 35-07’.0 N λc 122-11’.0 E

?2=?1+?'?

λ2=λ1+?'λ

SMT 10-50 7/9 h s 57-42.9

ZD -08-00 i+s 1.6 GMT ‘ 02-50

7/9 d -7.1

c +15.4 CT 02-54-10

7/9 h t 57-52.8 WT -35 h c 57-51.7

CE -03-32 Dh +1.1

GMT 02-50―13

7/9

GHA ‘ 210-29.8 Dec ’ 6-00.8 N d-0.9 ms 12-33.3 d ’ -0.8 GHA 223-03.1 Dec 6-00.0 N

λc 122-11.0 E

LHA 345-14.1

14-45.9 E

h c =arcsin (sin ?c sinDec + cos ?c cosDec cosLHA ) A c =arccos (

c

c Dec cosh cos sin ?-tg ?c tg h c )

h c 57-51.7

A c 151°.5 经过航迹推算,可知1200推算船位: ?c 35-20.7 N λc 122-14.6 E

T 11-58 7/9 h s 60-29.2

S D E C

λ

-9

i+s +1.6 ZT 11-49 7/9 d -7.1 ZD -8-00 c +15.4 GMT ’ 03-49

7/9 h t 60-39.1 S

Z 29-20.9 N Dec ’ 05-59.8

N d -0.9 Dec 5-59.1 N d ’ -0.7 ?o 35-20.0

N Dec 05-59.1

N

?o 35-20.0 N λ0

122-19.5

E

第二节 观测太阳特大高度定位

所谓观测太阳特大高度定位是指当太阳高度h t ⊙

>88°,即其真顶距Z<2°(120')时,用直接画船位圆来确定船位的方法。

一、发生特大高度的条件

船舶航行在低纬海区,在中天前后,当其纬度?恰好介于太阳赤纬δ⊙

±2°的范围

之内(即?与δ

的差值小于2°;?δ

μ⊙

< 2°, ?与δ

同名取“-”,异名取

“+”。),即可观测到太阳特大高度。

由于太阳赤纬δ⊙

每年的变化范围在23°27′S ~23°27′N 之间,所以一年中有可能观测到太阳特大高度的海区是25°27′S ~25°27′N 之间。例如:夏至时位于23°27′N ±2°的海区内有可能观测到太阳特大高度。

二、观测太阳特大高度求船位的依据

1. 如发生太阳特大高度,中天前后,十几分钟之内,太阳方位变化可达数十度。因此,短时间内即可定位。

2. 在低纬海区,墨卡托海图变形小,当h t ⊙

> 88°时(此时已不能用高度差法求船位线),天文船位圆在其上的投影——周变曲线近似为圆。因此可以在海图上,以太阳地理位置为圆心,以真顶距为半径,直接画圆来代替天文船位圆,由此而产生的误差小于±0'.3。

三、观测太阳特大高度求船位的方法

1. 观测太阳特大高度在太阳中天前后数分钟之内,观测2~3次太阳特大高度,同时记下观测时间。最好第1次观测在中天前,第2次在中天,第3次在中天之后。相邻两次观测之间太阳方位差应大于30°。一般第1次观测在中天区时前5分钟左右,第2次在中天时观测,第3次在中天区时后5分钟左右观测。这样,则可满足上述要求。因此,为得到质量较高的观测船位,最好预求中天区时,根据中天区时来确定三次观测的大概时间。在实际观测时,还可以利用驾驶台两侧的分罗经估测太阳的方位变化来确定观测时机,当太阳方位和太阳中天方位变化大于30°时即可观测。

2. 求三次观测的天文船位圆圆心(太阳地理位置)

一般以第2次观测的船位圆的圆心为基准,求出第1次和第3次观测的船位圆圆心。由于太阳周日视运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所以第1次观测的船位圆圆心在第2次的东边,第3次在第2次的西边。

由第2次观测的世界时GMT 2查《航海天文历》,求得太阳的格林时角GHA ⊙和赤纬 Dec ⊙

,则第2次观测的天文船位圆圆心:

?????<>-==οοο

180GHA

GHA 180GHA GHA Dec E

W

N S

N S 36022λ

? (4-7-1 由于一天中太阳赤纬变化不大,在十几分钟内太阳赤纬可以认为是不变的。这样,三

次观测的太阳地理位置的纬度可以认为是相等的,即:?1=?2=?3=Dec ⊙

第1次观测的船位圆圆心: ?1=?2

E W 1λ=E

W 2λ±?λ1, ?λ1=15(GMT 2-GMT 1)' (4-7-2) 第3次观测的船位圆圆心: ?3=?2

E W 3λ=E W 2λ±?λ2, ?λ2=15(GMT 2-GMT 3)'

(4-7-3) 在式(4-7-2)、(4-7-3)中,GMT 1、GMT 2和GMT 3分别为三次测天的世界时。 3. 求三次观测的船位圆半径(太阳真顶距Z i ⊙

)

三次观测的太阳观测高度经高度改正后求得其真高度h t ⊙

,则船位圆半径为 Z i ⊙

=90°-h ti ⊙

i =1,2,3 (4-7-4) 4. 把三次观测订正到同一时刻(第二次观测时间) 按计划航向CA 和航速V 将:

P G1 顺航向移 'S 1=V

T m 601? 至 1G

P ' P G3 逆航向移 'S 2=V

T m 60

2? 至 3G P ' (4-7-5) 5. 求观测船位

分别以P G1、P G2、P G3为圆心,Z 1⊙

、Z 2⊙

、Z 3⊙

为半径,在推算船位附近画三条船位

圆圆弧,若构成船位误差三角形,则按边距比例法点出观测船位。 例4-7-2 1996年9月8日,ZT1158,?c 06°01'.0N ,λc 089°47'.0E ,CA290°,

V15',CE13 s

(慢),(i+s)= 3'.5,e17.0m ,观测三次太阳特大高度,记录如下:

1. CT' 05 h 56 m 23 s ,WT 23 s

, 89°14'.3;

2. CT' 05 h 58 m 33 s ,WT 27 s

, 89°28'.1;

3. CT' 06 h 00 m 58 s ,WT 30 s

, 89°14'.1. 求ZT1158的观测船位.

解:

SMT 11-58 8/9

ZD -6-00 GMT ‘ 05-58 8/9

CT ’ 05-56-23

8/9 CT ’ 05-58-33 8/9 CT ’

06-00-58

8/9 WT -23 WT -27 WT -30 CE +13

CE +13 CE

+13

GMT 1 05-56-13 8/9 GMT 2 05-58-19 8/9 GMT 1

06-00-41 8/9 GMT 2 05-58-19

GMT 2

05-58-19

ΔT 1 02-06 GHA ‘ 255-35.6 ΔT 2 02-22 Δλ1 31'.5 ms 14-34.8 Δλ2 35'.5 S 1 0'.5

GHA 270-10.4 S 2 0'.6

89-49.6 Dec ’ 05-35.4 N d -0.9

d ’

-0.9

P G1 P G3

Dec 05-34.5 N

?c05-34.5 05-34.5 05-34.5N E

λ90-21.1 89-49.6 89-14.1E C

h s89-14.3 h s89-28.1 h s89-14.1

i+s -3.5 i+s -3.5 i+s -3.5

d -7.3 d -7.3 d -7.3

c +15.9 c +15.9 c +15.9

h t89-19.4 h t89-33.2 h t89-19.2

Z 40.6 Z 26.8 Z 40.8

经作图得到ZT1158的观测船位:?o 06°01'.0N,λ0 089°47'.8E Array

第三节白昼“同时”观测金星太阳定位

金星是天空中除太阳和月亮之外最亮的星体,其视星等在-3.3~-4.4之间。因此,我们就有可能在白天观测到金星,只要它的高度和与太阳的方位差角合适,即可“同时”观测太阳、金星定位。

一、白昼观测金星的时机

当金星位于东大距到下合前最亮日之间和下合后最亮日到西大距之间时,白昼可见金星,即金星运行在东大距之后35天之内和西大距之前35天之内是白昼观测金星的有利时机。一年中金星位置可由英版《航海天文历》中的行星纪要(planet notes)中查得,还可以从中版《航海天文历》的天象纪要中查取金星运行在东、西大距与最亮日之间的日期。

二、观测金星和太阳定位的步骤

观测应按先难后易的次序进行,即先测金星,后测太阳。尽管金星较亮,但在白天用肉眼直接发现它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观测前需做如下工作:

1. 借助航海望远镜寻找金星。当金星位于东大距与下合前最亮日之间时,应在太阳

东边寻找;当金星位于下合后最亮日与西大距之间时,应在太阳西边寻找。

2. 当肉眼无法发现金星时,可利用索星卡估计金星的近似高度和方位,然后将六分仪定在该高度上,利用分罗经根据估计的方位在水天线附近寻找。 总之,只要白昼能看到金星,并且其高度大于15°,与太阳的方位差角大于30°,则可观测太阳、金星定位。

利用观测金星和太阳进行移线定位的计算步骤和太阳移线定位相似,只是其中一条船位线采用行星船位线的计算方法。

例4-7-3 1996年9月8日,ZT1030,?c 35°05'.0N ,λc 137°28'.0W ,观测金星和太阳,观测数据如下:

金星: CT'07 h 26 m 14 s , WT23 s

, 66°30'.1;

太阳: CT'07 h 30 m 17 s , WT28 s

, 52°38'.9.

已知 CE19 s

(慢),e17.5m ,(i+S)= 1'.2,求ZT1030的观测船位. 解:

SMT 1030

8/9

ZD +0900 GMT ‘ 1930

8/9

CT 19-26-14

CT 19-30-17

WT -23 WT -28 CE +19

CE +19

GMT 19-26-10

8/9 GMT 19-30-08

8/9

GHA ‘ 149-33.2 v-0.3 GHA ‘ 105-38.6

ms 6-32.5 ms 7-32.0 v ’ -0.1 GHA

113-10.6

156-05.6

E C λ

137-28.0 W

E C λ

137-28.0 W LHA

335-42.6

LHA 18-37.6 24-17.4 E

Dec 18-14.4 Nd-0.9 Dec 052-2.2 N d-0.9 d ’ -0.2 d ’ -0.5 Dec 18-14.2 N Dec 05-21.7 N

h c =arcsin (sin ?c sinDec + cos ?c cosDec cosLHA ) A c =arccos (c

c Dec cosh cos sin ?-tg ?c tg h c )

h c 66-24.1 h c 52-46.8 A c 229°.3

A c 137°.4

h s 66-30.1

h s 52-38.9

i+s +1.2 i+s +1.2 d -7.4 d -7.4 c 0.4 c +15.3

c ’ +0.1

h t 66-23.6 h t 52-48.0 h c 66-24.1

h c 52-46.8

Dh 0.5

Dh +1.2

经作图得到ZT1030的观测船位为:?o 35°03'.2N ,λc 137°27'.5W

第四节 晨昏测星定位

测星定位是天文定位的重要方法,其优点是能在晨光昏影的短时间内求得观测船位,且推算误差的影响甚小,因此定位精度较高。其缺点:一是测星的时间较短,在低纬海区一般只有20~40分钟,二是晨光昏影时星光较暗,水天线也不如白天清晰,所以观测星体要比观测太阳困难一些。

一、测星时机

测星定位必须同时具备下述两条件:一是有可供观测的星体,二是可见水天线。一天中只有在黎明(晨光)和黄昏(昏影)这两段时间内才可同时满足上述两条件。 1.晨光昏影

航海上一般把黎明和黄昏这两段时间统称为晨光昏影(morning and evening twilight)。晨光昏影期间的能见度,随着太阳在水天线下位置的变化而不同,为更确切地描述晨光昏影期间的能见度,又把晨光昏影分成三个阶段。如图4-7-7所示。

(1) 民用晨光昏影 太阳上边沿与水天线相切时称太阳视出或视没。

太阳真高度h t ⊙

=-6°时,称民用晨光始或民用昏影终。

太阳由民用晨光始(h t ⊙

=-6°)到视出所经历的时间称民用晨光;太阳由视没到

民用昏影终(h t ⊙

=-6°)所经历的时间称民用昏影。上述两段时间统称为民用晨光昏影。

(2) 航海晨光昏影

太阳真高度h t ⊙ =-12°时称航海晨光始或航海昏影终。

太阳真高度由-12°到-6°或由-6至-12°所经历的时间间隔统称航海晨光昏影。 (3) 天文晨光昏影

太阳真高度h t ⊙=-18°时称天文晨光始或天文昏影终。

太阳中心高度由-18°到-12°或由-12°到-18°所经历的时间间隔统称天文晨光

昏影。

晨光昏影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测者的纬度,纬度越高,晨光昏影时间越长,纬度越低,晨光昏影时间越短。 2.测星时机

根据测星定位的两个条件,只有在民用晨光始或民用昏影终前后一段时间内,即太阳真高度在-3°~-9°之间,才是测星定位的良好时机。在这段时间内既可看到星体,又可看到水天线。这段时间在低纬度一般只有20~40分钟,因此驾驶员要在该段时间内观测三颗或三颗以上的星体来定位,为把握住观测时机,测星前往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预求测星区时,选星,检查和校正六分仪等等,否则,就有可能在测星时间内测不下三颗星。 3.预求测星区时ZT

海上通常的做法是,早晨测星,利用ZT0600的推算船位预求民用晨光始区时;黄昏测星,则利用ZT1800的推算船位预求民用昏影终区时。根据所求区时提前几分钟开始观测即可。

ZT=LMT μD W E

λ (4-7-6)

式中:

LMT :晨光始或昏影终时测者的地方平时,可由《航海天文历》查出的格林经线上的晨光始或昏影终的地方平时来代替;

D W E

λ:晨光始或昏影终时,测者经度与所在时区中线经度之差,可用ZT0600或ZT1800的推算经度与所用区时的时区中线经度之差来代替。

在《航海天文历》历书中每三天给出格林经线上晨光始或昏影终的地方平时,需要进行纬度内插(格林经线上晨光始或昏影终平时一天给一值,需进行经、纬度内插,一般当纬度低于60°时,经度内插可忽略不计)。

例4-7-4 1996年3月21日,ZT1530,?c 36°54'.0N ,λc 122°45'.0E ,CA002°,V10',预求民用昏影终区时。 解:

1.按航向,航速求得2T1800的推算船位 φc 37°18'.5N λc 122°46'.5E 2.求ZT 3.以φc 35°N 从航海天文历中查得民用昏影终 T T 1837 21/3 4.纬度内插 ΔT φ +1 5.民用昏影终地方平时 T 1838 21/3

6.经差( 120°-122°46'.5E ) D λE

-11 民用昏影终区时 ZT 1827 21 3

二、认星和选星

计算恒星船位线之前,必须要知道被测星体的星名。这就要求驾驶员在测前或测后要辨认出所测星体的星名,即认星。认星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本书第二章介绍的目视认星,另一种是利用专用表册或工具认星。这里着重介绍利用索星卡选星和认星的方法。

1.选择观测天体的注意事项

由于测星时间比较短,为了不错失测星时机,应预先做好一切可以提前做好的事情,包括利用索星卡选出在晨光昏影期间适宜观测的星体的大概高度和方位,以便到时有的放

矢地观测,也就是“选星”。为提高观测船位的精度,选星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较明亮的星体:主要是一等星和部分二等星。

(2)选择高度在15°~70°之间的星体:当天体高度低于15°时,用表册查取的平均蒙气差代替实际蒙气差将产生不可忽视的误差。当天体高度大于70°时,高度差法本身的误差将会很大。

(3)所选星体之间的方位分布要合适:

两星定位,为减小系统和随机误差的影响,两星之间的方位差角应在60°-90°之间,趋近90°最有利。

三星定位,所测三星方位分布的范围要在180°以上,相邻两星体之间的方位差角趋近120°最有利,因为这时不论按系统误差还是按随机误差处理,观测船位均在船位误差三角形之内。

(4)选择两组星,以备在观测时及时替代观测不到的星体。

2.利用索星卡认星和选星

(1)“TS-74”型索星卡

每套国产“TS-74”型索星卡包括两块星图底板和十三片透明的地平坐标网片,一本使用说明书和一个塑料外套。

索星卡可供纬度介于0°~ 60°的测者选星和认星之用。

①星图底板

两块星图底板中,一块是以天北极为中心(标有字母 N)的星空图,供北纬测者使用,另一块是以天南极为中心(标有字母 S)的星空图,供南纬测者使用。星图底板上印有 60 余颗恒星,其中包括全部一等星,主要的二等星和部分三等星。由于月亮和四颗航用行星

在天球上的位置变化较大,所以只能根据它们在观测当时的赤经、赤纬,由使用者临时标绘上去。

星图底板上还印有天赤道(以N或S为中心的小圆),相应的刻度,即平太阳日期标在底板的外圈。外圈内侧标有赤经,相当于春分点地方时角(方向不同)。

星图底板上还印有黄道(偏心小圆),上面标有日期,表示太阳每天在天球上的大概位置。

②透明地平坐标网片

十三张透明地平坐标网片是分别按纬度0°、5°、10°……60°绘制的一系列高度、方位曲线图网。地平坐标网的中心“+”表示测者天顶。每一张网片均是供北纬和南纬两用的,用于北纬时,将相应的纬度网片中N面朝上,套在北半球星图底板上。用于南纬时,将相应的纬度网片S面朝上,套在南半球星图底板上。

为使用方便,在网片上还印有-6°和-12°高度线,用于确定民用和航海晨光始或昏影终时的星空。

在网片的边缘上还印有地方平时的时间刻度。每一张透明网片上还开有中心线和赤道重合的长方形缺口,两侧标有南北30°以内的赤纬刻度,用于标绘行星的位置。

(2)利用索星卡认星

利用索星卡认星有三种方法,在认星前先利用六分仪测出某亮星的高度h s ,同时记下观测时间,并利用罗经测出该星的方位A。

①方法一,-6°高度线法(-6°线法)

利用-6°高度线与黄道上的测星日期相交,即得民用晨光始或昏影终时的星空,民用晨光始时测星,用东边的-6°线与黄道上的测星日期相交,代表太阳位于-6的高度上;民用昏影终时测星使用西边的-6°线。然后根据观测的高度h和方位A在网片上找到相应的点,该点附近的一颗星即是所测星体。

②方法二,春分点地方时角法(LHAν法)

根据观测时间求出春分点地方时角LHAν,转动透明网片,使透明网片边缘上12h 的箭头对准底板外圈内侧的相应LHAν,即得测星时的星空。然后根据测得的h和A找到被测星体.

③方法三,地方平时法(LMT法)

根据观测时间求出测者地方平时LMT,在透明网片外圈找到该地方平时,使其对准底板外圈的观测日期,即得测星时的星空。然后根据所测得的h和A 找到被测星体。

(3)利用索星卡选星

①将可供观测的行星标在图底板上

从英版《航海天文历》中的“planet notes”中查得观测当时可见的行星,根据观测时间从英版《航海天文历》中查得该行星的赤经和赤纬。转动透明网片,使透明网片边缘上0h 对准底板外圈内侧相应的赤经,根据赤纬在缺口处用专用笔将该行星标在星图底板上。

②确定测星时的星空

利用上述三种方法之一确定民用晨光昏影时的星空。

③选星

根据前面所述的选星要求,选择1-2组星体,记下相应天体的高度和方位供观测时使用。

4-7-5 1996年3月21日,ZT1847, c 35°50'.0N,λc 121°33'.1E,观测两颗星:

h 1 54°30' 罗经方位约A 1 245°; h 2 39°10' 罗经方位约A 2 104°. 求该两星名称。 解:

利用索星卡,选择北底板和纬度35°为透明片。将透明片放在底板上。由于是傍晚测天,求近似世界时:

ZT 1847 21/3 ZD -0800 GMT ’ 1047 21/3 GHA ’ 329°12'.1 ms 11°31'.9 GHA 340°44'.0 λc 121°33'.1 E LHA 102°17'.1

将透明片外围的箭头指向底板内圈的102°处,利用高度和方位曲线可以查得这两颗星是毕宿五和轩辕十四。

三、测星定位

1.测前

(1) 预求测星区时,计算观测天体时的天文钟钟差。 (2) 选星。

(3) 检查和校正六分仪。 2.观测

(1) 观测次序:一般应先测东天的星体。晨光先测较暗的星体,后测较亮的星体,昏影反之。

(2) 让星体的中心与水天线相切。

(3) 记下观测时间、观测高度、航向和航速。 3.计算船位线要素

通过查取英版《航海天文历》和利用计算器求出各次观测的船位线要素,为加快计算速度,通常把所测的几颗星排在一起计算,一次翻表和计算完毕。 4.画船位线求观测船位

晨昏测星通常是测三星或三星以上的天体定位。由于船舶在海上航行,各次观测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因此画出的船位线必须订正到同一时刻(同一天顶)。处理的方法:一是常用的转移船位线法,二是转移作图点法;三是修正异顶差法。前两种作图方法适用于任意情况下的移线,第三种异顶差计算法只适用于短航程(S 〈 30 n mile)移线。

异顶差Δh 就是两次观测之间因船位不同而引起的高度或顶距的变化量。它可由下式求出 m T CA A V

h ??-=

?)cos(60

'

(4-7-7) 式中:V--航速(kn);

A--天体真方位(圆周方位);

CA--真航向;

ΔT m --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

如果观测三个天体,则得三个高度差 Dh 1 (T 1 )、Dh 2 (T 2 )、Dh 3 (T 3 )。如以最后一次观测时刻T 3 为基准,则 ΔT 1 =T 3 –T 1

ΔT 2 =T 3 –T 2 (4-7-8)

代入公式4-7-7,即可求出异顶差Δh 1,、Δh 2,因此修正了异顶差Δh 的天体高度差分别为:

22'21

1'1h Dh Dh h Dh Dh ?+=?+= (4-7-9)

以'

1Dh 和'

2Dh

作为船位线要素画船位线即是修正了异顶差的船位线,其交点就是基准时刻

的船位。

由(4-7-7)可知:当天体位于船舶首尾方向时,即 A -CA =0° 或 180° 时,则异顶差

m T V

h ?=

?60

',为最大;天体位于船舶两舷正横时,异顶差为零。所以,只有当船舶航速较高(V>15kn ),观测时间间隔较长,天体又在船舶首尾方向附近时,才需进行异顶差的订正,也就是类似移线定位一样的图解处理。否则可直接将船位当作平均观测时间的船位。

例4-7-6 1996年10月20日,ZT0545,?c 35°17'.0N ,λc 090°02'.4E ,CA280°,V10',测得下列三星:

Polaris: CT' 11 h 43 m 07 s ,WT20s

, 35°37'.3;

Rigal: CT' 11 h 44 m 10 s ,WT23s

, 34°21'.6;

Regulus: CT' 10 h 51 m 23 s ,WT40s

, 50°05'.6.

CE25 s

(慢),e16.2米,(I+s) 0'.5,求ZT1850的观测船位.

解:

?c 35-17.0N SMT 0545 20/10 λc 90-02.0E

ZD -0600

GMT ‘ 2345

20/10

CT ’ 23-43-07

20/10 CT 23-44-10

20/10 CT 23-45-25

20/10 WT -20 WT -23 WT -26 CE +03

CE +03

CE +03

GMT 23-42-50

20/10 GMT 23-43-57

20/10 GMT 23-45-02

20/10

GHA ’ 014-40.6 GHA ‘ 014-40.6 GHA ‘ 014-40.6 ms 10-44.3 ms 11-01.1 ms 11-17.3 GHA 025-24.9 GHA 025-41.7 GHA 025-57.9 λc 090-02.0 E SHA 281-24.0 SHA 207-57.2 LHA 115-26.9

λc 090-02.0 E λc 090-02.0 E LHA 037-07,7

LHA 323-57.1

36-02.9 E Dec ’ 08-12.3

S Dec ’ 11-59.0

N

h c =arcsin (sin ?c sinDec + cos ?c cosDec cosLHA ) A c =arccos (

c

c Dec cosh cos sin ?-tg ?c tg h c )

h c 34-10.5 h c 49-57.3

A c 226°.2 A c 116°.5 h s 35-37.3

h c 34-10.5 h c 49-57.3 i+s -0.8 A c 226°.2 A c 116°.5 d -7.9 h s 34-21.6

h s 50-05.6

c -1.4 i+s -0.8 -7.9 i+s

d -0.8

-7.9

h t 35-27.2

d -1° -01-00.0

c -1.4 c -0.8 a 0 50.0 h t 34-11.5 h t 49-56.1 a 1 0.5 h c 34-10.5

h c 49-57.3

a 2 0.3 Dh ' +1.0 Dh -1.2

?o ' 35-18.0

N Δh 0.1 Δh ?o 0.1

35-18.1

Dh ' +1.1

N

经作图得到ZT1850的观测船位为:?o 35°17'.7N ,λc 089°59'.8W

例4-7-7 1996年3月22日,ZT0600,?c 35°14'.6N ,λc 127°11'.0E ,CA240°,V10',测得下列三星:

Jupiter: CT' 09 h 57 m 10 s ,WT17s

, 31°38'.2;

Arcturus: CT' 10 h 00 m 10 s ,WT20s

, 32°44'.8;

Deneb: CT' 10 h 02 m 57 s ,WT18s

, 63°22'.7.

CE15 s

(慢),e10.8米,(I+s) 1'.5,求ZT0600的观测船位.

解:

?c 35-14.6N SMT 0600 22/3 λc 127-11.0E

ZD -0800

GMT ‘ 2200

21/3

CT ’

21-57-10

21/3

CT

22-00-10

21/3

CT

22-02-57

21/3

WT -17 WT -20 WT -18 CE +15 CE +15

CE +15

GMT 21-57-08 21/3 GMT 22-00-05 21/3 GMT 22-02-54

21/3

GHA ’ 208-36.1 v 2.1 GHA ‘ 148-41.6 GHA ‘ 014-40.6

ms 14-17.0 ms 1.3 ms 43.6 v ' 2.0 GHA 149-42.9 GHA 150-25.2 GHA 222-55.1 SHA 146-07.4 SHA 207-57.2 λc 127-11.0 E λc 127-11.0 E λc 127-11.0 E LHA 9-53.9 E LHA 63-01,3 LHA 327-16.8 Dec ’ 22-28.6 S d 0 32-43.2 E d ' 0.0 Dec ’ 19-12.0 N Dec ’ 45-15.9

N Dec 22-28.6 S

h c =arcsin (sin ?c sinDec + cos ?c cosDec cosLHA ) A c =arccos (

c

c Dec cosh cos sin ?-tg ?c tg h c )

h c 31-31.3 h c 32-39.7 h c 63-19.2

A c 169°.3

A c 271°.5

A c 57°.9

h s 31-38.3

h s 32-44.8

h s 63-22.7

i+s 1.5 i+s 1.5 i+s 1.5 d -5.8 d -5.8 d -5.8 c -1.6 c -1.5 c -0.5 h t 31-32.3 h t 32-39.0 h t 63-17.9 h c 31-31.3

h c 32-39.7

h c 63-19.2

Dh ' +1.0 Dh -0.7

Dh ' -1.3 Δh 0.2 Δh 0.2 Dh +1.2

Dh -0.8

经作图得到ZT0600的观测船位为:?o 35°15'.4N ,λc 127°11'.8E

四、利用《航空表》选星和定位

目前在一些远洋船上,还较为广泛地备有航空测天用表(sight reduction tables for air navigation ),简称航空表(美国编号HO.249;英国编号AP.3270),是供航空天文定位的专用表册,也可用于航海测天定位.该表共分三册:

第一册(VOL.I-SELECTED STARS ):是供观测常用航海恒星用的计算表册; 第二册(VOL.II-LAT.O °-39°,DEC.O °-29°):是供测者在较低纬度观测太阳、月亮和

行星用的计算表册;

第三册(VOL.III-LAT.40°-89°,DET.0°-29°):是供测者在较高纬度观测太阳、月亮和行星用的计算表册。

航海实践中经常使用的是第一册,它的特点是选星和恒星定位时,步骤简便,可以不用天文历查春分点格林视角以及恒星的共轭赤经和赤纬。能大大节省计算时间,驾驶员很喜欢使用它。至于第二、三册的构造和使用,与B.105表(或HO.214表)天体高度方位表差不多,目前在航海实践中使用不普及,这里主要介绍第一册用于测星定位的使用方法。 1.《航空表》的构造

《航空表》第一册大约每十年左右再版一次,以保证表册的精度;第二、三册不随时间推移而改变,可长期使用。

《航空表》第一册包括主表和九个附表。

(1)主表

主表的查表引数是纬度(LAT),春分点地方时角(LHAΥ)和恒星专名。

纬度列在每页的右、左上角,主表又按纬度分前后两部分:北纬89°到0°在前半本,0°到南纬89°在后半本。

春分点地方时角从0°-359°列在竖栏中(详见附册中表的样例)。

全表共列出41颗恒星,其中一等星19颗,二等星17颗,三等星5颗.对应于每个春分点地方时角都列有经过选择的七颗恒星,其中三颗标有◆或*的恒星,是适于三星定位的星体,它们的方位角差约在120°左右。

用引数查得的数据是计算高度(H)和方位(Z)。高度准确到分;方位角准确到度,是按圆周度量法(000°-360°)表示的。

(2)附表

《航空表》九个附表中,航海上常用的有二个:

春分点格林时角计算表(俗称abc表):用于计算春分点格林时角;

岁差和章动改正表:用于船位订正(二个表的样例参看附册)。

2.利用《航空表》选星和观测

(1)确定观测时间:一般是预先将民用晨光昏影时间换算为近似世界作为观测时间,有经验的航海人员往往在日没后几分钟就开始进行观测,因此,可以利用日出(没)时间加15m-20m当作测星时间。

(2)求春分地点时角:根据晨光昏影时的近似世界时和推算船位求出整度的春分点地方时角LHAΥ。

(3)查恒星高度和方位:用纬度(LAT)和春分地方时角(LHAΥ)在主表查出表列的七颗恒星以及它们的高度和方位.

(4)根据选星的要求,选出2-4颗星体。

(5)观测:按各该恒星的方位,将六分仪指标杆放在所求的高度上进行观测.由于它比索星卡的准确度高,容易在望远镜视野中发现星体,迅快测下恒星高度。

3.利用《航空表》测星定位

用航空表测星定位的测、算、画步骤如下:

(1)观测:如前所述,将六分仪指标线放在选定恒星的预算高度上,并在预算方位的水天线附近上下左右仔细搜索该星,观测后依次记下星体高度和观测时间;

(2)求各该星体的春分点地方时角:用观测的世界时,在附表4(或航海天文历)查GHA

Υ,并用选择经度求出整度的LHAΥ。

(3)求计算高度和方位:以最接近的纬度,LHAΥ和星名为引数,在主表查出所测计算高度(H)和方位(Z)。

(4)求截距:和用其他表册进行高度改正后,得出真高度和计算相减求截距(Dh)。

(5)画船位:用各该选择经纬度,在海图上画出每颗恒星的船位线.如果间隔时间稍长,航速又快,应依航向和航程求异顶差或进行移线(移线的方法,一般可以直接移动船位线,也可以移动各星体的选择船位点再依截距和方位画出船位线),然后按船位误差图形处理原则,求出船位点。

(6)岁差和章动订正:以当年最接近的纬度和LHAΥ为引数,在附表5查出岁差章动订正的位移和方位,再把上面求得的船位点按订正的方位移动位移距离,该点就是当时的观测船位。

例4-7-8 1993年7月30日,ZT0500,?c 35°17'.0N,λc 123°14'.7E,CA045°,V15',测得下列三星:

Capella: CT' 08 h 56 m 18 s,WT12s, 48°28'.5;

Diphda: CT' 08 h 58 m 23 s,WT14s, 35°02'.6;

Deneb: CT' 09 h 00 m 18 s,WT10s, 33°45'.1.

CE1 s (快),e17.2米,(i+s) 1'.5,用《航空表》求ZT0500的观测船位.

解:

?c35-17.0N SMT 0500 30/7

λc123-14.7E ZD -0800

GMT‘2100 29/7

CT’20-56-18 29/7 CT 20-58-23 29/7 CT 21-00-18 29/7 WT -12 WT -14 WT -10

CE -01 CE -01 CE -01

GMT 20-56-05 29/7 GMT 20-58-08 29/7 GMT 21-00-07 29/7

a 279-04 a 279-04 a 279-04

b 328-25 b 328-25 b 343-28

c 14-03 c 14-34 c 0-02

GHAΥ261-32 GHAΥ262-03 GHAΥ262-34

λa 123-28 E λa 123-57 E λa 123-26

LHAΥ25-00 LHAΥ25-00 LHAΥ26-00 E

?a35-00 N

h s48-28.5 h s35-02.6 h s33-45.1

i+s +1.0 i+s +1.0 i+s +1.0

d -7.3 d -7.3 d -7.3

c -0.9 c -1.4 c -1.5

h t48-21.3 h t34-54.9 h t33-37.3

h c48-21.0 h c35-16.0 h c33-20.0

Dh'+0.3 Dh'-21.1 Dh +17.3

Δh 1.0 N Δh -0.4

Dh +1.3 Dh'-21.5

N

Ac 058°Ac 197°Ac 305°

作图求得船位,然后从岁差章动改正表中以年份和春分点地方时角为引数查得船位位移为3'-070°,经作图得到ZT0500的观测船位为: o 35°19'.1N,λc 123°19'.0E。

集美大学航海学2教案:天文船位线

第六章 天文船位线 在本篇前五章中,已求出了天文船位圆的圆心和半径,即求得了天文船位圆。根据天文船位圆求天文船位线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这里仅介绍求天文船位线的传统方法,即“高度差法”。随着计算机在航海领域中的应用,使航海人员摆脱传统的高度差法的束缚已成为可能,这部分内容见本篇第十章。 从理论上讲,在已知天文船位圆的圆心和半径的前提下,就可以在地球仪或墨卡托海图上直接画天文船位圆,用图解的方法求得天文观测船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是行不通的,其原因: 一是,如果在地球仪上直接画天文船位圆,根据海上定位精度的要求,在地球仪的表面上用肉眼能分辨的1毫米的长度至少应为1n mile ,这样,地球仪的直径D 约为 D =────────────≈6.9m 这样大的地球仪船上既不可能配备,也不可能在其上直接画天文船位圆。 如天体的真高度为30?,则天文船位圆 的半径为60?=3600n mile ,航用海图 根本容不下,如果使用小比例海图,除 精度不能满足航用之要求外,天文船位 圆在墨卡托海图上的投影已是一条复杂 的“周变曲线”了(非圆形)。如图 4-6-1所示,当地极在船位圆之外, 图4-6-1 船位圆在墨卡托海图上的投影为周变曲线Ⅰ,近似椭圆形。当船位圆恰好通过地极时,在图上的投影为周变曲线Ⅱ,近似抛物线。当地极在船位圆之内时,在图上的投影成为更复杂的周变曲线Ⅲ。由此可见,周变曲线用一般的作图方法根本无法实现。 第一节 高度差法 1875年,法国航海家圣·希勒尔(St ·Hilaire )提出的高度差法(altitude difference method )解决了天文船位圆作图的问题,即利用高度差法将画天文船位圆的问题转化为画天文船位线的问题。 一、高度差法原理 图4-6-2表示地球及其外面的天球。图中的c 为计算点(可以是推算船位也可以是选择船位)。假如,当c 点是推算船位(?c ,λc )时,测得天体B 的高度(经高度改正后可以求得其真高度h t ),同时记下观测时间,从《航海天文历》中可查得天体B 的格林时角GHA 和赤纬Dec ,从而得到天体B 的地理位置b ,以b 为圆心,bk =90?-h t 为半径,在地球球面上可作一小圆,即天文船位圆。如前所述,天文船位圆的半径通常很大,而且船位一定在推算船位c 附近的一小段天文船位圆曲线(ⅠⅠ)上,所以没有必要把天文船位圆全部画出来,只要画出船位圆曲线ⅠⅠ即可,然而船位圆曲线ⅠⅠ的曲率很小,可以 360×60×1mm π×103

航海学真题469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2008年第6期海船船员适任统考试题(总第46期) 科目:航海学试卷代号:913. 适用对象:无限航区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二/三副 (本试卷卷面总分100分,及格分为7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答题说明:本试卷试题均为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并将该答案按答题卡要求在其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涂黑。每题1分,共100分。 1.航海学中的地球形状用来描述。 A.地球自然表面围成的几何体 B.大地球体 C.地球椭圆体 D.地球圆球体 2.某船由30oS,60oW航行至40oS,120oW,则该船经差和纬差的方向分别为: A.E经差、N纬差 B.W经差、S纬差 C.E经差、S纬差 D.W经差、N纬差 3.下列哪项是建立大地坐标系时应明确的问题?Ⅰ、确定椭圆体的参数;Ⅱ、确定椭圆体中心的位置;Ⅲ、确定坐标轴的的方向 A.Ⅰ、Ⅱ B.Ⅰ、Ⅲ C.Ⅱ、Ⅲ D.Ⅰ、Ⅱ、Ⅲ 4.半圆周法方向换算为圆周法方向的法则是。 A.在SE半圆,圆周度数等于180°加上半圆度数 B.在NE半圆,圆周度数等于360°减去半圆度数 C.在SW半圆,圆周度数等于180°减去半圆度数 D.在NW半圆,圆周度数等于360°减去半圆度数 5.某船真航向120°,该船左舷160°某物标的真方位为。 A.40°B.040°C.320°D.280° 6.某轮陀罗航向300°,陀罗差2°E,则左正横处物标的真方位是: A.210°B.208°C.212°D.270° 7.当船舶转向时,下列哪些随之发生改变?I.真方位 II. 罗方位 III. 磁方位 IV. 舷角A.I、II B.III、IV C.I、III D.II、IV 8.某船沿极圈(66°33'N)航行,已知计程仪改正率为0.0%,无航行和推算误差,则实际船位比在海图上按计程仪航程推算的推算船位(不考虑风流影响)。 A.超前B.落后C.一致D.不一定 9.测者眼高为25m,物标高程为16m,则测者能见地平距离为_________海里. A.8.36 B.12.54 C.10.45 D.18.81 10.通常英版海图和《灯标雾号表》中灯塔灯光的最大可见距离可能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I:测者眼高 II:灯高 III:射程 IV:地面曲率 V:地面蒙气差 VI:能见度 A.I~III B.IV~VI C.III~V D.I~VI 11.相对计程仪显示的航程是_______ A船舶在各种风流情况下的对水航程 B.船舶在无风流情况下的对水航程 C船舶在仅仅受到风的影响下的对水航程 D.船舶在仅仅受到流的影响下的对水航程 12.某轮航速12kn,航行2h后相对计程仪读数差为27'.0,计程仪改正率ΔL=0%,已知该轮实际航程为30 n mile,则该轮航行在中。 A.顺风顺流B.顶风顺流C.顶流顺风D.顶风顶流 13.某轮航速12kn,顶风顺流航行,流速2kn,风使船减速1kn,0600计程仪读数为100'.0,计程仪改正率ΔL=+10%,则1h后相对计程仪读数为: A.110'.0 110'.0 B.110'.9 C.111'.8 D.112'.7 14.某张墨卡托海图的基准纬度。 A.等于该图的平均纬度B.等于该图的最高纬度 C.等于该图的最低纬度D.可能不在该图内 15.墨卡托海图能保持等角投影是由于________ A.图上任意点各个方向局部比例尺相同 B.图上各点局部比例尺相同 C.图上各点局部比例尺均等于基准比例尺 D.图上各纬线局部比例尺相同

航海学知识点汇总

航海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航海学基础知识 1.大地球体:大地水准面围成的球体 2.大地球体两个近似体:椭圆体(进行精度较高计算如定义地理坐标和制作墨卡托海图); 圆球体(简易计算如大圆航线和简易墨卡托海图) 3.地理坐标:基准线是格林经线、纬线经度:由格林经线向东或向西到该点经线,范围 (0—180);纬度:某点在地球椭圆子午线上的法线与赤道面交角,范围(0—90) 4.经差、纬差(范围都为0—180);到达点相对于起航点的方向;Dφ=φ2-φ1 Dλ=λ2- λ1N/E为正号S/W取负号;结果为正为N/E,为负则为S/W;注意如果得出经差大于180,则用360减去其绝对值,然后符号更换。 5.关于赤道、地轴和球心对称问题(关于地心对称纬度等值反向,经度相差180°) 6.关于不同坐标系修正问题:同名相加、异名相减,结果如果为负名称与原来相反。GPS 坐标系左边原点在地心。 7.方向的确定:方向是在测者地面真地平平面上确定的。测者子午圈与测者地面真地平的 交线为南北线,测者卯酉圈(东西圈)与测者地面真地平平面交线为东西线。方向的三种表示法,要会换算。(圆周、半圆周、罗经点)一个罗经点11.25°。 圆周法是以真北为起点顺时针0-360°,半圆法是以北或南为起点顺时针或逆时针0-180°;换算时最好用作图法比较直观。 8.理解真航向(真北到航向线);真方位(真北到方位线);舷角(航向线到方位线,两种 表示法)所以真方位和相对方位(舷角)只是起算点不同,目的点相同,只是相差了真北到航向线的角度,即真航向。要会换算:TB=TC+Q 或TB=TC+Q(右正左负),具体计算既可以用公式也可以用作图法解决(分别以测者和目标为中心做坐标系,连接测者与目标为方位线,便可一目了然。 9.罗经向位换算:罗经差:罗航向与真北夹角;陀螺差:陀螺北与真北夹角;磁差:磁北与 真北夹角,与时间、地区及地磁异常有关;自差:罗北与磁北夹角,与航向、船磁及磁暴有关;TC/GC/MC/CC之间换算要掌握TC=GC+ΔG=CC+ΔC=MC+VAR;MC=CC+DEV 10.关于磁差:航用海图、小比例尺海图、港泊图分别在罗经花、磁差曲线、和海图标题栏 给出。计算所求磁差=图示磁差+年差x(所求年份-测量年份)○1图示磁差取绝对值;○2年差增加取+,减少取—,若用E/W表示,则与图示磁差同名取+异名取—;○3结果为+时,所求磁差与图示磁差同名;为负时所求磁差与图示磁差异名。 11.海里定义:地球椭圆子午线上纬度1分所对应的弧长1n mile=1852.25-9.31cos2φ(m) 赤 道最短,两极最长44014—90之间实际船位落后于推算船位;44014S—44014N之间,实际船位超前于推算船位。 12.测者能见地平距离D e、物标能见地平距离D h、物标地理能见地平距离D0的区别与计算。 13.中版射程:晴天黑夜,测者眼高5米时,理论上能够看到的灯标灯光的最大距离,某灯 标射程等于该灯标光力能见距离和5米眼高地理能见距离中较小者,中版射程与眼高无关,但要是问最大可见距离就有关了。英版射程:光力射程或额定光力射程,它只与光力能见距离和气象能见度有关。如何求最大可见距离问题:○1算出物标地理能见距离D0;○2和射程比较取小者。 14.航速与航程V船不计风流;V L计风不计流;V G计风又计流,所以V船与V L比只差风, 可以判断顶风逆风;V L与V G只差流,可以判断顶流逆流。船速和计程仪改正率几种情况的测定ΔL=S L-(L2-L1)/L2-L1记住:SL是准确的对水航程。几种测船速和ΔL的测量方法(无风流、恒流、等加速流、变加速流几种情况)

航海学试卷模板.

47期适任证考试航海学部分 2009 年第1期海船船员适任统考试题(总第47 期) 科目:航海学试卷代号:913. 适用对象:无限航区3000 总吨及以上船舶二/三副 本试卷卷面总分100 分,及格分为7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1.航海上进行精度较高的计算时,通常将地球当作: A.圆球体B.椭圆体C.椭球体D.不规则几何体 2.某船由20°S,170°W 航行争20°N,170°E,则该船经差和纬差的方向分别为__________。A.E 经差、N 纬差B.E 经差、S 纬差C.W 经差、N 纬差D.W 经差,S 纬差 3.从海图上查得GPS 船位修正的说明有"Latitude2.’10Northward.Longitude 1.’4Eastward" 字样。GPS 的经、纬度读数为:30°40.’2S,15°12.15W。则用于海图上定位的数据应为:A.30°41.’3S,15°12.’9W B.30°40.’0S,15°11.’5W C.30°39.’2S,15°12.’3W D.30°38.’1S,15°11.’1W 4.半圆周法方向换算为圆周按方向的法则是__________ A.在SE 半圆,圆周度数等于180°加上半圆度数 B.在NE 半圆,圆周度数等于360°减去半圆度数 C.在SW 半圆,圆周度数等于180°减去半圆度数 D.在NW 半圆,圆周度数等于360°减去半圆度数 5.我船航向060°,某船位于我船右舷10°,距离8海里,若该船航向220°,两船保向保速,则5分钟后,我船位于该船舷角(圆周法度量)___________ A.增大B.减小 C 不变D.不确定 6.陀螺航向是__________ A.真北和航向线之间的夹角B.真北和方位线之间的夹角 C.陀螺北和航向线之间的夹角D.陀螺北和方位线之间的夹角 7.某地磁差资料为:磁差偏西0°30’(1997),.年差一2.’0,则该地2007年的磁差为___________ A.0°10’E B.0°10’W C.0°50’W D.0°50’E 8.某轮由50°S 纬线向北航行,无航行误差,计程仪改正率为0.0%,则1h后推算船位位于实际船位的_________ (不考虑风流影响)。 A.北面D.南面C.同一点D.不一定 9.测者眼高为16m,物标高程36m,则测者能见地平距离为___________海里。 A.8.36 B.12.54 C.10.45 D.20.9 10. 英版海图某灯塔灯高64m,额定光力射程30M,已知测者眼高为25m,则能见度良好(10nmile ) 时该灯塔灯的最大可见距离是____________ A.21.4n mile B.27.2n mile C.28.6n mile D.25.0n mile 11. 对地航程是________ A.船舶在仅仅受到风的影响下的对地航程B.船舶在仅仅受到流的影响下的对地航程粤C.船舶在各种风流情况下的对水航程D.船舶在各种风流情况下的对地航程 12. 顺风顺流情况下航行,船舶对水航速V L,对地航速V G,船速V E,航时t,则_________ A.V G< V L < V E B.V L > V E且V L> V G C.V G> V L > V E D.V L< V E且V G> V L

航海学题库(含答案)

航海学大连海事大学 1.1.1 地球形状 ·用大地球体描述地球形状,大地球体是大地水准面团城的球体. ·常用的大地球体的近似体有两个: 地球圆球体(用于简便的航海计算,如航迹计算,简易墨卡托海图绘制,大圆航向和航程计算); 地球椭圆体(用于较精确的航海计算等,如定义地理坐标,墨卡托海图绘制) 1.航海上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将地球当作: A.圆球体B.椭圆体C.椭球体D.不规则几何体 2.航海上进行精度较高的计算时,通常将地球当作: A.圆球体B.椭圆体C.椭球体D.不规则几何体 3.航海学中,使用地球椭圆体为地球数学模型的场合是: I.描述地球形状时;II.定义地理坐标时;III.制作墨卡托投影海图时;IV.计算大圆航线时;V,制作简易墨卡托图网时 A.I、II B.II、III C.III、IV D.III、V 4.航海学中,使用地球圆球体为地球数学模型的场合是: I.描述地球形状时;II.定义地理坐标时;III.制作墨卡托投影海图时;IV.计算大圆航线时;V.制作简易墨卡托图网时 A.Ⅰ、ⅡB.Ⅱ、ⅢC.Ⅲ、ⅣD.Ⅳ、Ⅴ 5.航海学中的地球形状是指: A.地球自然表面围成的几何体B.大地水准面围成的几何体 C.地球圆球体D.以上都对 6.航海学中的地球形状用描述。 A.地球自然表面围成的几何体B.大地球体 C.地球椭圆体D.以上都对 1.1.2 地理坐标 1.1. 2.1 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的定义和度量方法. 地理坐标包括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是建立在地球椭圆体基础之上. 地理经度(Long.,λ:格林经线和某地经线所夹的赤道短弧或该短弧所对应的球面角或球心角. 地理纬度(lat.,?):地球椭圆子午线上某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交角. 7.地理经度以作为基准线的 A.赤道. B.格林经线C.测者经线D.测者子午圈 8.某地地理经度是格林子午线与该地子午线之间的 A.赤道短弧B.赤道短弧所对应的球心角 C.极角D.A.B.C都对 9. 地理坐标的基准线是 A.经线、纬线B.赤道、经线 C.格林子午圈、纬圈D.赤道、格林子午线 10.地理经度的度量方法是 A.由格林子午线向东度量到该点子午线,度量范围0~180o B.由格林子午线向西度量到该点子午线,度量范围0~180o C.由格林子午线向东度量到该点子午线,度量范围0~360o D.A或B 11.地理经度的度量方法是 A.由该点子午线向东或向西度量到格林子午线,度量范围0~180o B.由该点子午线向东或向西度量到格林子午线,度量范围0~360o C.由格林子午线向东或向西度量到该点子午线,度量范围0~180o

11规则船长《航海学题库》

【单选】移向冷的下垫面气团具有的天气特征:i.气温日变化大;n.变性快;川.变性慢;w.气压高;V.气压低;w.气温日变化小。 A.川、V、W B. i、n、v D. i、n、w、 【单选】根据IMO 船舶报告系统文件,船舶报告分为一般报告和特殊报告,特殊报告有: I、危险货物报告(DG , Dangerous goods report) ;n、有害物品报告(HS, Harmful substances report);川、航行计划报告(SP, Sailing plan ) ;W、船位报告(PR, Position report) ;V、变更报告(DR, Deviation report ) ;W、最终报告(FR, Final report);四、海洋污染报告(MP , Marine pollutants report );忸、其他报告( Any other report ) A.I ?W B.川?W c. i、n 、四、忸 D. I?忸 【单选】北太平洋台风区内的最大涌区,常出现在台风前进方向的: A.右前方 B.左前方 C.右后方 D.左后方 【单选】适淹礁是指 _____ A.平均大潮高潮时露出的孤立岩石 B.平均大潮高潮面下,深度基准面以上的孤立岩石 C.深度基准面适淹的礁石 D.深度基准面以下的孤立岩石 【单选】船舶在VTS 区域内航行、停泊和作业时,在下述哪些情况下需要按主管机关颁发的《VTS 用户指南》所明确的报告程序和内容,通过甚高频无线电话或其他有效手段迅速向VTS中心进行报告?I、发生交通事故;n、发生污染事故;川、发生紧急情况;w、发生船员皮肤意外受轻伤事故

航海学-罗经大副习题集汇总

船用磁罗经 一、选择题 1. 磁罗经自差是指________ 与______ 的水平夹角。 A .真北,磁北 B .真北,罗北 C.磁北,罗北 D.船首基线,罗北 2. 磁铁的磁矩是________ 间距离之乘积。 A .同名磁量与两端 B .同名磁量与两磁极 C.磁场强度与两端 D .磁场强度与两磁极 3. 硬铁磁化较软铁磁化来得_________ ,且剩磁______ 。 A .容易,大 B .容易,小 C.不易,大 D .不易,小 4. 船舶硬铁船磁力在磁罗经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分别为____________ A.P,Q,R B.P,fz,R C.cz,Q,R D.P,Q,kz 5. 表示船舶指向船首的硬铁船磁力的符号为___________ 。 A.P B.Q C.R D.fz 6. 表示船舶指向左舷的硬铁船磁力的符号为___________ 。 A.-P B.-Q C.+R D.+fz 7. 船舶硬铁船磁力与________ 因素有关。 A ?船位 B .航向 C ?航速 D ?罗经安装位置 8. 地磁南极具有________ 磁量,地磁北极具有 _______ 磁量。 A .负,正 B ?正,负 C ?负,负 D .正,正 9. 围绕地球空间的地磁磁力线是从_________ 。 A. 北半球走向南半球 B ?南半球走向北半球 C ?两地磁极走向磁赤道 D .磁赤道走向两地磁极 10. 磁倾角各地相等的点连成的曲线称为_________ 。

A .磁赤道 B .磁纬度 C ?磁经度 D.等磁差线 11. 磁赤道是指 ______ 的各点的连线。 A. 磁差为零 B. 磁倾角为零 C .地磁水平分力为零 D.与地理赤道相重合 12. 地磁力的水平分力在 ________ 为零,垂直分力在_________ 为零 A .地磁极,地磁极 B .磁赤道,磁赤道 C .地磁极,磁赤道 D .磁赤道,地磁极 13. 地磁南极的位置每年均 _________ 。 A?缓慢地变化 B. 迅速地变化 C ?固定不动 D ?无规律地波动 14. 磁倾角是指地磁磁力线与当地________ 的夹角。 A?罗经子午线 B. 地理子午线 C .水平面 D .垂直面 15. 船用磁罗经的指向力是 _________ 。 A. 地磁水平分力 B .地磁垂直分力 C. 永久船磁力 D. 感应船磁力 16. 当磁罗经位于 ______ 时,其指向力最大。 A .北半球 B .南半球 C?磁赤道附近 D.两磁极附近 17. 磁罗经在磁极附近不能指向,是因为此时__________ 。 A. 垂直分力较强 B ?垂直分力等于零 C ?水平分力较强 B .航向 C ?船速 D .时间 19. 安装在钢铁船上的磁罗经受到软铁磁力和硬铁磁力的作用而产生 A .磁差 B .罗经差 C ?自差 D .误差 20. 磁罗经在_______ 情况下不存在自差。 A .钢质船在船坞

航海类(甲类)三副-《航海学》历届真题第38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2005年第3期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全国统考试题(总第38期) 科目:航海学试卷代号:913 1. 纬度是以_____作为基准线计量的。 A. 赤道 B. 等纬圈 C. 格林经线 D. 测者经线 2. 每年12月22日,对于纬度10°N的测者来说太阳中天高度和方位各为: A.H=76°33′;A=0° B.H=56°33′;A=0° C.H=56°33′;A=180° D.H=76°33′; A=180° 3. 已知到达点纬度为30°11'.8N,两地间纬差为 38°07'.8N,则起航点纬度为: A. 20°19'.6N B. 08°04'.0N C. 07°56'.0S D. 08°04'.0S 4. 天体圆周方位为310°,测者纬度为10°N,化为半圆方位应为: A. 10°NE B.130°SW C.50°NW D.130°SE 5. 罗经点方向SW/S换算成圆周方向为: A. 258°.75 B. 236°.25 C. 213°.75 D. 191°.25 6. 测者南北线是由什么面确定的? A. 测者真地平平面与测者子午圈平面 B. 测者真地平平面与测者卯酉圈平面 C. 测者地面真地平平面与测者子午圈平面 D. 测者地面真地平平面与测者卯酉圈平 面 7. 某船真航向300°,测得某物标真方位350°,则该物标的相对方位(舷角)为: A. 350° B. 50°右 C. 50°左 D. 290°右 8. 有A、B二张墨卡托图,A图上10 N纬线到赤道的子午线图长为601.5mm,B图上10 N纬线 到赤道的子午线图长为621mm,则两图的基准比例尺: A.A图一定比B图大 B.B图一定比A图大 C.A图与B图相等 D.视两图的基准 纬度而定 9. 某船真航向120°,该船右正横某物标的真方位为: A. 210° B. 30° C. 030° D. 090° 10. 某地磁差资料为:Var. 0°40'W(1979),increase about 2'.5 annually,则该地 1999年的磁差为: A. 1°05'W B. 0°15'W C. 1°30'W D. 0°10'E 11. 若已知某轮罗航向CC=000°,磁差Var=2°W,罗经差ΔC=1°W,则该轮真航向为: A. 357° B. 359° C. 001° D. 003° 12. 1月6日区时0350,船舶位于经度等于66°20′E处,则世界时为: A.2250 5/1 B.2350 5/1 C.0750 6/1 D.0850 6/1 13. 航海上,公式D O(n mile)=2.09e+2.09H是用于计算: A.测者能见地平距离 B.物标能见地平距离 C.物标地理能见距离 D.雷达地理能见距离 14. 某轮由45°N纬线向北航行,无航行误差,计程仪改正率为0.0%,则1h后实际船位位 于推算船位的(不考虑风流影响): A. 北面 B. 南面 C. 同一点 D. 不一定 15. 某船沿赤道航行,已知计程仪改正率0.0%,无航行和推算误差,则在海图上按计程仪 航程推算的船位比实际船位(不考虑风流影响): A. 超前 B. 落后 C. 一致 D. 不一定

航海学真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2006年第3期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全国统考试题(总第41期) 科目:航海学试卷代号:913 适用对象:无限航区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二/三副 (本试卷卷面总分100分,及格分为7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答题说明:本试卷试题均为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并将该答案按答题卡要求,在其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涂黑。每题1分,共100分。 1. 航海上进行精度较高的计算时,通常将地球当作: A. 圆球体 B. 椭圆体 C. 椭球体 D. 不规则几何体 2. 纬度是以______作为基准线计量的。 A. 赤道 B. 等纬圈 C. 格林经线 D. 测者经线 3. 已知到达点经度λ2=006°18'.0E,两地间的经差Dλ=12°12'.0E,则起航点经度λ1 为: A. 005°54'.0E B. 018°30'.0E C. 005°54'.0W D. 018°30'.0W 4. 从海图上查得GPS船位修正的说明中有“Latitude 1'.10 Southward,Longitude 0'. 40Eastward”字样。GPS的经、纬度读数为:30°40'. 2S,15°12'. 5W。则用于海图上定位的数据应为: A. 30°41'. 3S,15°12'. 9W B. 30°41'. 3S,15°12'. 1W C. 30°39'. 2S,15°12'. 3W D. 30°40'. 0S,15°11'. 5W 5. 罗经点方向ENE换算成圆周方向为: A. 067°.5 B. 079°.75 C. 056°.25 D. 033°.75 6. 真航向是: A. 船舶航行的方向 B. 船首尾线的方向 C. 船首向 D. 船舶航行时真北至船首尾线的夹角 7. 某船陀罗航向140°,陀罗差1°E,测得某物标真方位080°,则该物标舷角为: A. 61° B. 060° C. 299° D. 300° 8. 某船罗航向045°,该地磁差2°W,罗经自差1°E,该船左正横物标真方位为: A. 314° B. 316° C. 135° D. 134° 9. 某轮由赤道起沿子午线向北航行,计程仪读数差为720',计程仪改正率△L=0%,不考虑外 界影响和航行等误差,则实际到达点的纬度______。 A. 等于12°N B. 大于12°N C. 小于12°N D. 无法确定 10. 航海上,公式D h(n mile)=H是用于计算______。H-为物标顶点离海平面的高度,单 位为米 A. 测者能见地平距离 B. 物标能见地平距离 C. 物标地理能见距离 D. 雷达地理能见距离 11. 通常英版海图和灯标表中灯塔灯光的最大可见距离可能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Ⅰ、测者眼 高;Ⅱ、灯高;Ⅲ、射程;Ⅳ、地面曲率;Ⅴ、地面蒙气差;Ⅵ、能见度 A. Ⅰ~Ⅲ B. Ⅳ~Ⅵ C. Ⅲ~Ⅴ D. Ⅰ~Ⅵ12. 英版海图某灯塔灯高69英尺,该轮额定光力射程18海里,你船眼高45英尺,当气象能见 度为10海里时,该灯塔灯光最大可见距离为: A. 海里 B. 海里 C. 海里 D. 海里 13. 某轮船速12kn,航行2h后相对计程仪读数差为27'.0,计程仪改正率ΔL=0%,已知该轮 实际航程为30 n mile,则该轮航行在______中。 A. 顺风顺流 B. 顶风顺流 C. 顶流顺风 D. 顶风顶流 14. 某轮漂航,船上相对计程仪改正率ΔL=0%,海区内有流,流速2kn,1h后计程仪航程为: A. 0'.0 B. +2'.0 C. -2'.0 D. +3'.0 15. 墨卡托海图的比例尺是:Ⅰ、图上各个局部比例尺的平均值;Ⅱ、图上某基准纬线的局部比 例尺;Ⅲ、图外某基准纬度的局部比例尺 A. Ⅰ、Ⅱ B. Ⅰ、Ⅱ、Ⅲ C. Ⅰ、Ⅲ D. Ⅱ、Ⅲ 16. 海图绘制工作中绘画误差不超过,比例尺为1:500000的海图的极限精度为: A. 50m B. 100m C. 150m D. 200m 17. 恒向线在地面的形状是:Ⅰ、子午线;Ⅱ、球面螺旋线;Ⅲ、等纬圈 A. Ⅰ、Ⅱ B. Ⅱ、Ⅲ C. Ⅰ、Ⅲ D. Ⅰ、Ⅱ、Ⅲ 18. 纬度渐长率是指墨卡托海图上______。 A. 自赤道到某纬度线的距离 B. 自赤道到某纬线的距离与图上1海里的比 C. 自赤道到某纬线的距离与图上1赤道里的比 D. 任意两纬线之间的距离与图上1赤道里的比 19. 大圆海图的投影方法是属于: A. 心射平面投影 B. 极射平面投影 C. 外射平面投影 D. 等角平面投影 20. 英版海图通常采用______为深度基准。 A. 理论最低潮面 B. 天文最低潮面 C. 平均大潮低潮面 D. 平均低低潮面 21. 海图图幅是指: A. 海图图纸的尺寸 B. 海图内廓界限尺寸 C. 海图外廓界限尺寸 D. 印刷海图的图版尺寸 22. 同一物标在中版海图上标注的高程比在英版海图上标注的高程______。 A. 大 B. 小 C. 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23. 英版海图通常采用______为海图水深的单位。 A. 米制海图用m,拓制海图用ft B. 米制海图用m,拓制海图用fm C. 米制海图用fm,拓制海图用fm和ft D. 米制海图用m,拓制海图用fm和ft 24. 英版海图图式“Sh”表示: A. 贝壳 B. 粘土 C. 珊瑚 D. 泥 25. 英版海图图式中,缩写“PA”是指: A. 礁石、浅滩等的存在有疑问 B. 深度可能小于已注明的水深注记 C. 对危险物的位置有怀疑 D. 危险物的位置未经精确测量 26. 中版图式“ ”表示: A. 沉船残骸及其它有碍抛锚和拖网的地区 B. 深度不明的障碍物 C. 鱼栅 D. 贝类养殖场

航海学课程练习之四

第四篇航路资料 第一章潮汐与潮流 一﹑简答题 1.试述潮汐的成因。 2.何谓潮汐的周日不等?其产生的原因? 3.试述潮汐的半月不等。 4.试述潮汐类型。 5.何谓潮差和潮差比。 6.何谓分点潮和回归潮。 7.试述中版<<潮汐表>>由几册组成?各册范围和主要内容? 8.试写出应用差比数进行潮汐推算的公式。 9.试述英版<<潮汐表>>由几卷组成?各卷范围和主要内容? 二﹑计算题 1.某轮X日要过A浅滩,已知该轮吃水8米,要求安全富裕水深0.7米,A浅滩海图水深5 米.海图深度基准面在平均海面下 2.5 米,潮高基准面在平均海面下 1.5 米,求该日过浅滩时所需潮高. 2.某水道海图最小水深6.5米,潮高基准面在平均海面下220cm,海图基准面在平均海面 下200cm.某轮吃水7.8 米,要求安全富裕水深 1 米.又该水道上空有一架空电缆高33 米,该 轮水线上最大高度30 米,要求安全余量 2 米.求该轮应在多少潮高范围内通过该水道.(该地 大潮升330cm,小潮升110cm) 3.求铜沙X 年10月20 日的高、低潮时和潮高.(利用附表9“潮汐表”﹑附表10“差比数和潮信表”及附表11“平均海面季节改正值”) 4.X年5月22日0100某轮抵长江口锚地抛锚.锚地距铜沙24n mile,船速12kn,吃水8.5m, 要求保留安全富裕水深0.7m,铜沙航道最浅海图水深 6.2m,试求该轮最早何时起锚方可安全 通过铜沙. 5.X 年7月5 日1500 某轮预计抵达铜沙,试求当时铜沙潮高是多少? 6.某轮吃水8m,预计某日上午0800 抵达某浅滩,已知该处海图水深6.0m,海图基准面在 平均海面下300cm,潮高基准面在平均海面下280cm,要求保留富裕水深0.7m,若该地当日潮 汐为: 0630 110cm 1250 450cm, 试问:该轮是否需要候潮? 若需候潮,该轮当日上 午最早能安全通过浅滩的时机. 7.某轮从秦皇岛装煤运上海,拟在12 月5 日上午进长江南水道.满载吃水为8.6m,铜沙 浅滩在深度基准面下6.7m,要求保留富裕水深0.7m,求该轮过浅滩的时间范围?该轮航速 16kn,从秦皇岛到铜沙浅滩的航程是697n mile.如果选择白天高潮前1 小时过浅滩,该轮应在何日何时之前离开秦皇岛港? 附:12 月5 日浅滩附近的潮汐: 0236 0.5m 0812 3.5m 1448 0.9m 2024 3.3m 8.海图上有图式得知该处当天潮汐为1230 395;1850 125,求1530 该障碍物上 的水面高度或水下的深度是多少? 9.海图上一图式 1 5,并得知该处当天潮汐为1230 395;1850 125,求1530 该障碍

航海学2011年新题考题

近期考过的题目(答案仅供参考) 一、新题 1、某船在大洋航行时,发现本船前方一船的桅顶与水天线齐平但不见桅杆本身,用VHF通话得知:该船桅高16m(水线上),已知本船测者眼高9m,则两船相距约为: A.15.ˊ4 B.7.ˊ0 C.10.ˊ4 D.14.ˊ6 (2.09*(根号下16+根号下9)) 2、某船航行时发现该船前方有一渔船,隐约能见船名,其桅顶与水天线齐平,得知渔船的桅高为4m(水线上),已知本船测者眼高为16m,则两船相距约为:A.12.ˊ5 B.10.ˊ4 C.4.ˊ2 D.6.ˊ2 (2.09*(根号下16-根号下4),此时两船地平重合且在地平线同侧) 3、某轮在接近进口水道前一直轮换使用着两台雷达,当用其中的一台测定前方约8'处的雷达应答标时却无该标的回波。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A.雷达出现了故障;B.雷达应答标出现了故障; C.船舶不在该标的作用距离之内;D.雷达应答标的波长不适用于该雷达。 4、某轮在接近进口水道前一直轮换使用着两台雷达,当用其中的一台测定前方约8'处的雷达应答标时却无该标的回波。最好的解决办法可能是:_________。 A.检修雷达;B.等雷达应答标发射信号后再测; C.待接近该标时再测;D.换一台雷达再测。 4、在英版无线电信号表中查得某雷达应答标的资料为 Souter Lt Racon 135o-350o 10 n miles T 54o58’.23N 1o21’.80W 5135

说明该标________。 A.仅适用于3cm雷达;B.仅适用于10cm雷达。 C.既适用于3cm雷达,也适用于10cm雷达;D.对雷达波长无要求。(备朱:有一个装在Souter 灯塔上的雷达应答标,周期未知(表明为快扫雷达航标,3厘米雷达识别),从海上观测的信号有效扇区范围135°-350°,作用距离10海里,识别信号为莫尔斯码T:-(一长)(若用来表示新危险物则为D:-‥),位置在54o58’.23N 1o21’.80W,编号5135) 8、对景图和等高线的图形 9、回转流的图示,中间是“青岛” 10、对雷达波反射性能最强的物标是:A海水B木头C冰块D玻璃纤维, 11、校对天文钟所采用的无线电时号的有关内容,可以参考的资料是:《无线电信号表》第二卷,中版《航海天文历》附表 12、AIS显示的“三角形”表示什么?A丢失目标B休眠目标C激活目标 13、,淹没在水下的柱桩,碍航物的一种,stump:(被砍下的树的)树桩, 树墩 14、“”,marine farm 试题中将其翻译为海上农场。 17、波浪线箭头上面标有数字2.5-3.5kn,代表涨潮流,落潮流,风生流,洋流?【洋流】 18、大潮的周期? 19、D=1.856xH/α的适用条件【α﹤5°】 20、海图右下角(980mmX480mm)表示的是?【图幅】 21、给出往复流的资料,正负号分别代表的流向,已知某一时的,求该时流向?(教材中有类似例题) 22、给出回转流图式(教材中有),已知主港高低潮时间和潮高,求某一时刻

43期航海学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2007年第2期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全国统考试题(总第43期) 科目:航海学试卷代号:913 适用对象:无限航区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二/三副 (本试卷卷面总分100分,及格为7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 答题说明:本试卷试题为单项选择题,请选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并将该答案按答题卡要求,在其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涂黑。每题一分,共100分。 1.航海学中的地球形状是指: A.地球自然表面围成的几何体 B.大地水准面围成的几何体 C.地球圆球体 D.地球椭圆体 2.所谓“地理纬度”是指: A.地球上某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B、地球上某点和地心连线与赤道的交角 C、地球椭圆子午面上某点和地心连线与赤道面的交角 D、某点在地球椭圆子午线上 的法线与赤道面的交角 3.下列关于纬差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到达点在南半球,纬差方向为南 B、船舶在北半球航行,纬差方向为北 C、由北半球航行到南半球,纬差方向为南 D、由北半球航行至南半球,纬差方向为北 4、从海图上查得GPS船位修正的说明中有“Latitude1'.10Southward,Longtitude0'.40Eastward”字样。若GPS度数为:30o40'.2S,015o12'.5W。则用于海图上定位的数据应为: A、30o41'.3S,015o12.'9W B、30o41.'2S,015o12.'7W C、30o39.'2S,015o12.'3W D、30o40.'OS,015o11.'5W 5、罗经点方向NW/W换算成圆周方向为: A、B、75 C、D、 6、舷角是: A 船首尾线至物标方位线的夹角B物标的方向 C 真航向减去真方位 D 真北至物标方位线的夹角 7、陀罗差随下列哪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A 航向 B 方位 C 时间 D 航速和纬度 8、某船罗航向139o,改地磁差2oE,罗经自差1oW测得某物标罗方位110oo,则该物标的舷角为: A 029o B 30o左 C 30o右 D 331o 9、某轮由44oN起沿子午线向南航行,计程仪读数差240',△L=0%,不考虑外界影响和航行误差等,则到达点的纬度: A 等于40oN B 大于40oN C 小于40oN D 无法确定 10、设物标高度为H(单位:m),测者眼高为e(单位:m),则理论上物标能见地平距离 D H(单位:n mile)为: A e B H C e+ H D e 11、通常英版海图和灯标表所标灯塔射程与下列那些因素有关 A 测者眼高 B 灯高 C 灯光强度 D 地面曲率 12、英版海图某灯塔塔灯高81m,额定光力射程24M,已知测者眼高为9m,则能见度良好(10 n mile)时该灯塔的最大可见距离是: A n mile B mile C mile D n mile

航海学习题集(模拟考试版)含答案

航海学习题集(模拟考试版) 1.1 地球形状、地理坐标与大地坐标系 1.1.1 地球形状 ·用大地球体描述地球形状,大地球体是大地水准面围成的球体。 ·常用的大地球体的近似体有两个: —地球圆球体(用于简便的航海计算,如航迹计算、简易墨卡托海图绘制、大圆航向和航程计算); —地球椭圆体(用于较精确的航海计算等,如定义地理坐标、墨卡托海图绘制)。 1. 航海上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将地球当作: A.圆球体 B.椭圆体 C.椭球体 D.不规则几何体 2. 航海上进行精度较高的计算时,通常将地球当作: A.圆球体 B.椭圆体 C.椭球体 D.不规则几何体 3. 航海学中,使用地球椭圆体为地球数学模型的场合是: I.描述地球形状时;II.定义地理坐标时;III.制作墨卡托投影海图时;IV.计算大圆航线时; V.制作简易墨卡托图网时 A.I、II B.II、III C.III、IV D.III、V 4. 航海学中,使用地球圆球体为地球数学模型的场合是: I.描述地球形状时;II.定义地理坐标时;III.制作墨卡托投影海图时;IV.计算大圆航线时; V.制作简易墨卡托图网时 A.Ⅰ、Ⅱ B.Ⅱ、Ⅲ C.Ⅲ、Ⅳ D.Ⅳ、Ⅴ 5. 航海学中的地球形状是指: A.地球自然表面围成的几何体 B.大地水准面围成的几何体 C.地球圆球体 D.以上都对 6. 航海学中的地球形状用描述。 A.地球自然表面围成的几何体 B.大地球体 C.地球椭圆体 D.以上都对

1.1.2 地理坐标 1.1. 2.1 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的定义和度量方法. ·地理坐标包括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是建立在地球椭圆体基础之上。 ·地理经度(Long.,λ):格林经线和某地经线所夹的赤道短弧或该短弧所对应的球面角或球心角。 ·地理纬度(lat.,?):地球椭圆予午线上某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交角。 7. 地理经度以作为基准线的。 A.赤道. B.格林经线 C.测者经线 D.测者子午圈 8. 某地地理经度是格林子午线与该地子午线之间的。 A.赤道短弧 B.赤道短弧所对应的球心角 C.极角 D.A、B、C都对 9. 地理坐标的基准线是。 A.经线、纬线 B.赤道、经线 C.格林子午圈、纬圈 D.赤道、格林子午线 10. 地理经度的度量方法是。 A.由格林子午线向东度量到该点子午线,度量范围0~180o B.由格林子午线向西度量到该点子午线,度量范围0~180o C.由格林子午线向东度量到该点子午线,度量范围0~360o D.A或B 11. 地理经度的度量方法是。 A.由该点子午线向东或向西度量到格林子午线,度量范围0~180o B.由该点子午线向东或向西度量到格林子午线,度量范围0~360o C.由格林子午线向东或向西度量到该点子午线,度量范围0~180o D.由格林子午线向东或向西度量到该点子午线,度量范围0~360o 12. 所谓“地埋纬度”是指。 A.地球上某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交角 B.地球上某点和地心连线与赤道面的交角 C.地球椭圆子午线上某点和地心连线与赤道面的交角 D.某点在地球椭圆子午线上的法线与赤道面的交角 13. 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是建立在_____基础上的。 A.地球圆球体 B.地球椭圆体 C.地球椭球体 D.球面直角坐标系 14. 地理纬度是某地子午线的_____与赤道面的交角。 A.半径

11规则二三副航海学题库

A1 A15 xx jx 7701010161410010 "所谓地球形状是指。 A.地球自然表面围成的几何体 B.大地水准面围成的几何体 C.地球圆球体 D.地球椭圆体 " 7701010161410020 "航海上,往往将大地球体看做。 A.地球自然表面围成的几何体 B.不同的近似体 C.地球圆球体 D.地球椭圆体 " 7701010161410030 " 航海上为了计算上的简便,通常将大地球体当作地球。 A.圆球体 B.椭圆体 C.椭球体 D.不规则几何体 " 7701010161410040 "在航海计算中,常将大地球体当作两极略扁的地球。 A.圆球体 B.椭圆体 C.椭球体 D.不规则几何体 " 7701010161410050 " 航海学中,使用地球椭圆体为地球数学模型的场合是。 Ⅰ.描述地球形状时;Ⅱ.定义地理坐标时;Ⅲ.制作墨卡托投影海图时;Ⅳ.计算大圆航线时;V.制作简易墨卡托图网时 A.Ⅰ、Ⅱ B.Ⅱ、Ⅲ C.Ⅲ、Ⅳ D.Ⅲ、V " 7701010161410060 " 航海学中,使用地球圆球体为地球数学模型的场合是。 Ⅰ.描述地球形状时;Ⅱ.定义地理坐标时;Ⅲ.制作墨卡托投影海图时;Ⅳ.计算大圆航线时;V.制作简易墨卡托图网时。 A.Ⅰ、Ⅱ B.Ⅱ、Ⅲ C.Ⅲ、Ⅳ D.Ⅳ、V "

7701010261410010 "地理坐标建立在。 A.地球圆球体表面上 B.地球椭圆体表面上 C.地球椭球体表面上 D.球面直角坐标系表面上 " 7701010261410020 "地面上某点的地理经度是,格林经线与该点子午线在赤道上所夹的。 A.劣弧长 B.赤道短弧所对应的球心角 C.极角 D.等纬圈 " 7701010261410030 "地理纬度是某地子午线的 与赤道面的交角。 A.半径 B.切线 C.法线 D.铅垂线 " 7701010261410040 " 交点为地理坐标的起算点。 A.经线、纬线 B.赤道、格林经线 C.格林子午圈、纬圈 D.赤道、格林子午线 " 7701010261410050 "纬差和经差是有方向性的,应根据 而定。 A.赤道 B.等纬圈 C.格林经线 D.测者经线起算点和到达点的相对位置关系 " 7701010261410060 "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的度量范围分别是。 A.0~90o、0~90o B.0~180o、0~180o C.0~90o、0~180o D.0~180o、0~90o " 7701010261410070 "纬度是以 作为基准线计量的? A.赤道 B.等纬圈 C.格林经线 D.测者经线 " 7701010261410080 "下列关于经差、纬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