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生专注力培养的策略

培智学生专注力培养的策略
培智学生专注力培养的策略

培智学生专注力培养的策略

摘要培智学生由于其发育特点,注意力很难集中,

在学习上有较大困难。针对其发展特点,教师在培养其专注

力过程中,要巧用教材,善于利用游戏进行教学,并对学生

进行必要的感统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钝感教育,借助身边的直观事物进行教学,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在熟悉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关键词培智学生;专注力;教学

培智学校的学生与正常学生相比在上课时注意力很难

集中,更谈不上注意力能持续多久。由于注意力的缺陷,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比普通学生大得多。在培智学校,课堂上如何抓住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的专注力得以加强,并能较为主动地参与学习呢?由于培智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在综合考虑每位学生

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因素基础上,将学生分

为A (轻度智力落后儿童)、B(中轻度智力落后儿童,或者

心理、行为障碍儿童)、C 重度度智力落后儿童)三个不同

层次,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以下是笔者对培智学生专注力

培养的心得。

、课堂教学中巧用教材

在培智数学教材中,教材编写采用了“小步子、多循环”

的方法,但我们所采用的教材基本是单向传递知识和信息的

工具,是编者的独白文本。它的涵盖面广,未能很好的关注

到智障儿童的智力和专注力发展的差异性。因而在培智数学

,有许多实例需要教师巧用,让培智学生的专注力能

得以持续。例如,培智数学低年段教材中9 加几”课程编

写中,教材仅单纯用图画的形式展示教师所需教学的这一知识点。学生通过看教材中的图像很难保持很高的专注力进行学习,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使用教材中所

给予的,将教材中的画面进行分解,把所画的9 个以及另外的几个分解成两种不同的含图像的数字卡分别发给每个学生,举在手上,教师喊每个举牌学生的名字,让该生找出能与自己配成十的同学的牌子。如果是C 类学生,则由另一半找该生。如果两个学生都是C 类生,则在旁边学生指点下进

行游戏。这样既可以合作学习,也可以让 C 类学生在游戏中保持专注力,让课堂有序进行。

、数学活动中善用游戏

游戏不仅是儿童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独特的学习活

动,也是培智学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特殊的补偿教育手段。

在培智学生的数学活动中,有许多游戏,既可以让学生专注力得以持续,又可以让培智生的智力得到发展,同时又获得

新知识。例如,《摸图形》,游戏目的:训练学生用触摸的方法对看不见的图形进行比对,巩固对几何图形特征的辨认。

游戏准备:相同的两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图形硬纸

片学具、一个只能伸手进去能活动的盒子。游戏过程: 1.将套学具放入盒子里,一套摆在外边。 2.一个学生把一只手

伸进盒子随意抓住一个学具,仔细摸一摸,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另一只手在外面摸出自己认为与前面摸的一样的学具。让学生再从盒子里抽出来比对一下,如果是同一类型,奖励他再继续活动下去,如果不是同一类型,则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自己哪里判断错了,等下再进行活动。注意事项:由于正方形、长方形的触摸对C类生有困难,在选择学具时,

选择长方形的学具尽量做到长比宽要长得多的长方形学具。

活”用大脑

培智学生的表现与一般学生不一样,绝大多数的培智学

生大脑中就存在感觉统合不佳的问题。按照国际儿童专家提出的感觉统合理论的观点,许多专注能力,即注意力不足的学生并不是自己不喜欢学习,而是因为他们感觉统合发育出现不平衡,某些方面的发育比其他方面快或慢,导致学生大脑获得的感觉信息不一致,无法协调行动。所以,在达到各种目的学习的协调行动上,感觉统合的能力非常重要,感觉

统合训练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智能开发以及行为能力、组织能

力、学习能力的提升,灵活运用感觉统合训练,活”用大

脑潜能,能够促进肢体动作能力及身体协调性的发展,从而克服学生小动作多、专注力持续时间短等现象,进而达到专注力的平衡。因而除了上专业的感统训练课外,我们还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感统训练,“活”用学生的大脑,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例如,在《克与千克》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开小口的纸箱子,纸箱内放各种不同质感、不同重

量的物品,鼓励学生从箱子中将玩具一一取出,并说说物品学生多触摸各种物品,在触摸不同质地的物品时不知不觉地增进触觉识别能力。

的名称,然后再将物品一一放入纸箱中,反复2?3次,让

四、兴趣课上趣用双手

随着各校兴趣小组的普及,如何选择兴趣项目成为至关

重要的课题。兴趣项目能不能真正引起培智学生的兴趣,对提升专注力至关重要,因此,一定要紧扣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选择兴趣项目。例如,我校选择的陶艺兴趣小组,利用现在的软陶无需烘干器的烘干就可成形的特点,组织全体高年段学生全员参与,课堂上,所有的培智学生都能积极动手,在教师的指导下,互相帮助,或独立完成作品的制作。

不管A、B、C 哪类学生,看到能够成形的作品,都感觉有成就感。这样的兴趣课既锻炼了手和脑的协调能力,让学生达到康复效果,又在动手中保持了学生专注力的持续。当然,对A类学生,我们还是有拓展要求的。如,从自己家里带来

废旧的瓶子等,利用软陶的粘性,对废旧的瓶子进行装饰, 让这些无用的废品成为家里的一道美丽风景。在得到家长赞 誉之时,学生的兴趣会越来越高,专注力也会更加提升,教 师再适时渗透环保教育,让兴趣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

时,我们学校开设的软陶展览柜,也会考虑让每一个学生都 升,进而促进软陶兴趣课的有效开展。

五、钝感教育中慎用钝感 随着钝感教育在课堂上的运用越来越多,教师在课堂上

故意表现出比学生迟钝,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表现提升自己的 信心,进而让专注力持久,达到提升学生专注力的效果。有 些数学活动确实如此。如“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教师 明知道 C 类生可能出什么, 故意装输, 让 C 类生感受到课堂 的快乐。 但教师要注意对 A 、B 类学生应慎用钝感, 因为 A 、

B 类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判断力,教师一直装输会让这些 学生失去兴趣,让专注力下降。这就是一位教育家说过的: 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内部动机,那么就不可以再附加外部 奖励。另外,一些数学活动还是忌用钝感教育。如课前的口 算练习。教师出示口算卡,当学生说出结果时,教师应及时 评价学生的对错,不能出现反应比学生慢的钝感,否则,教 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会降低,达不到激励目的。

六、直观教学中妙借生活

有自己的作品展出。在评比中让学生的审美观得到进 rH 步

数学源自生活,数学要为生活服务,特殊生更应如此。

在平常数学直观教学中,教师都知道直观教学能让学生的专

注力得以持续,为此,经常借助身边的直观进行教学。如,在教学上、下、左、右、前、后之时,很多教师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前后、左右桌的同学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点,但上、下关系都很难梳理清楚,如果教师能顺势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宿舍弄清上、下关系就很简单了。因为宿舍有上、下铺。同时也可对学生的宿舍情况进行点评,让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由于是自己熟悉的环境,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专注力肯定比凭教材教会持续更久。

综上所述,特殊生的专注力培养有许许多多的方法,只

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时刻关注学生的专注力的培养,数学教学就会更加有效。

(责任编辑:陈志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