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系统的多模态ARMAX模型--一种基于插值理论的模型

非线性系统的多模态ARMAX模型--一种基于插值理论的模型
非线性系统的多模态ARMAX模型--一种基于插值理论的模型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汇总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 诺兰的阶段模型 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 初装阶段 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 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蔓延阶段 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但此时很容易出现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的现象,缺少计划和规划,因而应用水平不高,IT的整体效用无法突显。 蔓延阶段特点: 1、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2、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 3、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等。 控制阶段 在前一阶段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之后,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控制,IT投资增长快,但效益不理想,于是开始从整体上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此时,企业IT建设更加务实,对IT的利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目标。 在这一阶段,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实现了网络化,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各软件系统之间还存在?部门壁垒?、?信息孤岛?。信息系统呈现单点、分散的特点,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控制阶段特点 1、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2、采用了数据库(DB)技术; 3、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 集成阶段

基于逆系统方法的非线性内模控制

第 28卷 第5期2002年9月自 动 化 学 报 A CTA AU TOM A T I CA S I N I CA V o l 128,N o 15 Sep t .,2002  基于逆系统方法的非线性内模控制 1)陈庆伟1 吕朝霞1 胡维礼1 吴宏鑫2 1(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系 南京 210094) 2(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北京 100080) (E 2m ail :qw chen @jlonline .com )摘 要 针对一类非线性连续系统,利用小波网络逼近原系统的Α阶积分逆系统,针对复合后的伪线性系统提出了基于逆系统方法的内模控制,证明了闭环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了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方法控制性能好,精度高,且控制器设计简单. 关键词 非线性,逆系统方法,内模控制,鲁棒性,小波网络 中图分类号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034010和60174019)资助 收稿日期 2000208209 收修改稿日期 2000211229 NONL INEAR INTERNAL MOD EL CONTR OL BASED ON INVERSE S Y STE M M ETHOD CH EN Q ing 2W ei 1 LU Zhao 2X ia 1 HU W ei 2L i 1 W U Hong 2X in 21(D ep a rt m en t of A u to m a tion ,N anj ing U n iversity of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N anj ing 210094) 2(B eij ing Institu te of Con trol E ng ineering ,B eij ing 100080) (E 2m ail :qw chen @jlonline .com ) Abstract W avelet netw o rk s are used to app roxi m ate to the Α 2integral inverse system of a class of nonlinear continuous system s .T hen the internal model contro l based on inverse system m ethod is p ropo sed fo r the com bined p seudo 2linear system .Stability and robustness of the clo sed 2loop system are p roved ,and its perfo rm ances are ana 2lyzed .Si m ulati 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 ethod has better perfo rm ance ,h igh accuracy and si m p le design . Key words N onlinear ,inverse system m ethod ,I M C ,robustness ,w avelet netw o rk s 1 引言 逆系统方法[1]作为一种直接的反馈线性化解耦控制方法,要求原系统及其逆系统的数学模型已知.由于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精确建模是困难的,求其逆模型则更难,这是逆系统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瓶颈之一.针对建模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用神经网络建模的逆系统方

第五章 因素模型和套利定价理论

第五章因素模型和套利定价理论 一、单选题 1. 假定X基金与恒生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7,X基金的总风险中特有风险为多少?() A. 70% B. 60% C. 51% D. 49% 2. 贝塔与标准差作为对风险的测度,其不同之处在于贝塔测度的() A. 仅是非系统风险,而标准差测度的是总风险。 B. 仅是系统风险,而标准差测度的是总风险。 C. 是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而标准差只测度非系统风险。 D. 是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而标准差只测度系统风险。 3. 根据套利定价理论,() A. 高贝塔值的股票都属于高估定价。 B. 低贝塔值的股票都属于低估定价。 C. 正阿尔法值的股票会很快消失。 D. 理性的投资者将会从事与其风险承受力相一致的套利活动。 4. 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具有正阿尔法值的零资产组合?() A. 投资的期望收益率为零。 B. 资本市场线是机会集的切线。 C. 不违反一价定律。 D. 存在无风险套利的机会。 5. 套利定价理论不同于单因素C A P M模型,是因为套利定价理论() A. 更注重市场风险。 B. 减小了分散化的重要性。 C. 承认多种非系统风险因素。 D. 承认多种系统风险因素。 二、多选题 1. 根据指数模型,两个证券之间的协方差是() A. 由同一个因素,即市场指数的收益率对它们的影响决定的 B. 非常难于计算 C. 与行业的特殊情况有关 D. 通常是正的 E. 通常是负的 2. 证券收益率() A. 是由宏观经济因素和企业个别因素共同决定的 B. 只取决于企业个别因素 C. 彼此之间通常是正相关的 D. 彼此之间通常是负相关的 E. 彼此之间通常是无关的 3. 单指数模型() A. 相比马克维茨模型,大大地减少了需要的运算量 B. 加深了对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认识 C. 相比马克维茨模型,大大地增加了需要的运算量 D. C和B E. A和C 4. 证券市场线() A. 描述的是在无风险收益率的基础上,某只证券的超额收益率是市场超额收益率的函数 B. 能够估计某只证券的贝塔值 C. 能够估计某只证券的阿尔法值

八种政策模型理论

一、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型 什么是模型 模型是现实世界某些方面的简单化呈现。它可以是: --一个实体的呈现(如飞机模型) --一种图示(如流程图) --一种公式(如S=v〃t) --一段文字表述的概念(如“桌子是由一个面板及其下面的四条木棍支撑而成的一种家具”) 什么是政策分析模型 政策分析模型是公共政策的一种的简单化呈现。通常以概念的方式出现(概念模型) 政策分析模型有何作用 1.简化我们对公共政策的思维 2.指出政策议题的重要方面 3.通过将注意力在政治生活的重要特征,有助于我们进行有效的沟通 4.提出公共政策中不重要的因素,加深我们的了解 5.解释公共政策的要素,预测其影响 人们很少能选定那些一劳永逸、自成一体、所有人都能领会的政策。政策分析的目的不是产生某种一锤定音的政策建议,而是要帮助人们对现实可能性和期望之间有逐渐一致的认识,产生一种新型的社会相互关系与“社会心理”模式。

——米切尔〃怀特主要的政策制定理论模型 1.精英模型 2.团体模型 3.多元模型 4.完全理性模型 5.有限理性模型 6.渐进模型 7.混合扫描模型 8. 系统模型 从完全理性的假设(最优) →有限理性(满意) →非理性的假设(合理) (一)精英模型 代表人物及著作:1970年托马斯.戴伊(Thomas Dye)和哈蒙.齐格勒(Harmon Zeigler)在《民主的嘲讽》中总结了前辈的精英理论 基本内容:精英决策模型是将公共政策看成是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精英(elite)们的价值和偏好的一种决策理论。 从政治精英到社会精英 从圣西门到拉斯韦尔 基本要点:社会可以划分为拥有权力的少数人,以及不拥有权

经济系统中常用的五大理论概述

五大理论概述 1、系统结构理论 从数学上提出了一个新的一般系统概念体系,特别是揭示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的新概念,如关系、关系环、系统结构等;在此基础上,抓住了系统环境、系统结构和系统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及规律这些一切系统都具有的共性问题,从数学上证明了,系统环境、系统结构和系统行为之间存在固有的关系及规律,在给定的系统环境中,系统行为仅由系统基层次上的系统结构决定和支配。 2、最优化理论 一个过程的最优决策具有这样的性质:即无论其初始状态和初始决策如何,其今后诸策略对以第一个决策所形成的状态作为初始状态的过程而言,必须构成最优策略。简言之,一个最优策略的子策略,对于它的初态和终态而言也必是最优的。 “最优化原理”如果用数学化语言来描述就是:假设为了解决某一优化问题,需要依次作出n个决策D1,D2,…,Dn,如若这个决策序列是最优的,对于任何一个整数k,1 < k < n,不论前面k个决策是怎样的,以后的最优决策只取决于由前面决策所确定的当前状态,即以后的决策Dk+1,Dk+2,…,Dn也是最优的。 3、系统辨识理论 系统辨识是在已知或测得系统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基础上,从一组给定的模型类中,确定一个与所测系统等价的模型。实质就是按某种准则,从一组已知模型类中选择一个模型,使之能最好的拟合实际过程的动态特征。 其要素包括:数据、模型类、等价准则。 系统辨识算法根据过程提供的测量信息,按照最优准则,估计模型未知参数。 4、随机理论 随机模型是一种非确定性模型,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以统计值的形式给出的,如果模型中的任一外生变量不确定,并且随着具体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这个模型就被称为随机模型。事件的发生过程存在随机因素,这种因素如果可以忽略的并且可以简单地用平均值表示,则使用确定性模型,而随机因素必须考虑使用随机性模型。 随机模型有:传送系统的效率、报童的诀窍、随机存贮策略、轧钢中的浪费、随机人口模型。 5、大系统理论 大系统理论是关于大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理论,包括大系统的建模、模型降阶、递阶控制、分散控制和稳定性等内容。其特征是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环节较多、层次较多或关系复杂)、目标多样、影响因素众多,且常带有随机性的系统。这类系统不能采用常规的建模方法、控制方法和优化方法来分析和设计。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许多大系统,如电力系统、城市交通网、数字通信网、柔性制造系统、生态系统、水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等。大系统有两种常见的结构形式:①多层结构。这种结构是把一个大系统按功能分为多层次,其中最低层为调节器,它直接对被控对象施加控制作用。②多级结构。这种结构是在对分散的子系统实行局部控制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协调级去解决子系统之间的控制作用不协调问题。

系统理论的人因素模型

系统理论的人因素模型 系统模型可反应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控,并能指出促成事故的一系列事件。下述几个模型都属于系统理论。一、SOR人的因素模型1969年,J瑟利提出一个事故模型,它包括两组问题,每组包含三类心理生理成分,即对事件的感知、对事件的理解以及生理行为响应。 包含有SOR的第一组侧重危险的构成,以及与此危险相关的感觉的、思考的和行为的响应。第二组,瑟利称之为显现危险时期,也同样包含有SOR三个相同的成分。在此期间,如果不能避免危险,则将产生伤害或损坏。瑟利模型如图2-2。 二、操作过程与SOR人因素的模型1978年安德淼等曾在分析60件工伤事故时,应用了瑟利模型及其提出的问题,发现后者存在相当的缺陷,并指出:瑟利虽然清楚地处理了操作者的问题,但未涉及机械及其用于环境的运行过程。通过在瑟利模型上增加一组提前步骤,即构成危险的来源及可察觉性,运行系统内部波动,控制此波动使之与操作波动相一致。这一工作过程的增加使瑟利模型更为有用,详见图2-3。 安德森对瑟利模型的增补,始于控制系统。问及系统是否能观察到,阻止察觉是否可能主要指有无噪声、照明不良或因栅栏而阻碍了对工作过程的察觉。1970年海尔认为,当人们对事件的真实情况不能做出适当响应时,事故就会发生,但并不一定造成伤害后果。海尔的模型集中于操作者与运行系统的相互作用。他的模型是二个闭环反馈系统,把下列四个方面的相互关系清楚地显示了出来:察觉情况,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用行动改变形势;新的察觉、处理,响应。详见图2-4。 信息包括操作者在运行系统中收到的信息,这种信息可能由于机械的故障而不正确,或因视力听力不佳而察觉不到,即不完整的信息。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行动失误。预期的信息指经常指导对信息收集和选择的预测。就预测指导感觉而言,可能发生两种类型的失误。一是操作者感觉上的失误,二是对危险征兆没有察觉。只有当信息显示不安全时,预测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当负担过重,有压力、疲劳或药物作用,使操作者对收集

非线性模态分析

摘要:接触分析和模态分析是结构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ANSYS 的接触分析功能和APDL 语言的用户接口,将ANSYS 的模型数据输出到用户分析模块中完成非线性的接触模态分析,然后将计算结果读回,利用ANSYS 的后处理模块将计算结果显示出来,实现了ANSYS 平台上的接触模态分析,使ANSYS 能够更好地完成结构系统级的性能分析。 关键词:ANSYS,接触,模态 1 前言 机械系统的特点是由多个零件通过各种方式联接起来的一个系统。机械系统的性能分析除了零件的性能分析以外,零件之间的联接特性的分析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零件之间的联接性能分析,本质是一个接触问题的分析,是机械结构非线性分析的一种典型类型。 线性系统的模态分析技术是了解线性结构振动特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已经广泛应用在结构动力修改、优化设计、故障诊断、状态检测等诸多领域。近年来,以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的非线性模态分析逐渐成为非线性振动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其原因是机械工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线性问题,传统的线性模态分析技术无法得到准确的结果。解决机械系统中的非线性问题,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结构间的非线性的接触问题。 非线性模态(NNMs)理论是线性模态理论的自然发展,最初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osenberg[1] 等人引入的,主要研究离散、无阻尼非线性系统的自由振动。1991年,Shaw 和Pierre[2] 引用动力系统理论中不变流形(invariant manifold)的概念来定义非线性模态,将非线性模态定义为系统相空间中二维不变流形上的运动。这一开创性的工作,将该领域的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Shaw 和Pierre 定义的非线性模态既可用于保守系统,也可用于非保守系统。在文献[3] 中他们指出,当系统存在内共振关系时,应将不变流形的维数提高到四维。1994 年,Nayfeh 针对内共振非线性系统提出了复不变流形方法[4]。陈予恕、吴志强[5,6]认为非线性模态为系统相空间中偶数维不变流形上的运动。他们将求解非线性动力系统的规范型(Normal Form)方法直接用于非线性模态的构造,得到的模态上的动力学方程(即模态振子)具有Normal Form 形式。 由于系统非线性因素的控制难度较大,利用实验手段研究非线性模态的文献并不多见。目前采用的方法中,大多是寻求非线性模态的近似解析解,因此离散系统的自由度一般不超过 3 个,否则,人工计算的难度过大。而对于连续系统而言,离散化后得到的模型往往具有很高的自由度。所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借助于计算机的数值分析方法使分析高维系统成为可能,利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非线性模态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献[7] 介绍了一个基于不变流形方法计算非线性模态的计算机程序,其研究对象是利用有限元技术对一个平面结构离散化后得到的有限自由度系统,这意味着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更复杂的三维系统。文献[8] 基于多尺度方法借助计算机数值分析,研究了一个悬臂梁的有限元模型的非线性模态。[9] 2 非线性模态的分析流程 ANSYS 软件具有较好的接触建模、分析能力,线性模态的分析能力以及完善的基于APDL 语言的用户接口。我们在多年接触分析和非线性模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

环境系统工程学人口模型

环境工程系统工程学 ——GM(1,1)灰色模型预测 南通市人口 组员:金艳青李月寒陆祎韵王翻翻杨小梅张月

GM(1,1)灰色模型预测南通市人口 摘要:人口预测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区域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对研究区域和城市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灰色预测理论为指导,选取南通市不同时期的三组样本分别建立了人口规模GM(1,1)模型,并对未来人口规模进行了预测和精度分析。 关键词:灰色预测、GM(1,1)模型、南通市人口预测 1人口预测的意义 人口增长是影响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大关,而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估计,世界人口将在本世纪末超过60亿,其中新增人口的9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速增长已经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由于人口数量极其增长速度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区域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区域或城市发展战略时,人口问题便自然成为必须深入探讨的一项课题,其中对研究地区未来人口的预测更显重要。 人口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人口政策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社会发展水平、宗教习俗、自然环境等等。人口预测就是根据人口现状及对影响人口发展的各种因素的假设,对未来人口规模、结构、变动和趋势所作的测算。但是,在影响人口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对特定地区的人口发展而言,许多因素是不能定量描述的或模糊的,有些因素甚至是不可知的。所以,利用传统的计量方法建立人口预测模型时,对那些不可知或部分不可知的影响因素很难把握。实际上,人口发展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灰色系统,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预测模型进行人口预测,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1]。本文用GM(1,1)模型对江苏省南通市人口规模进行预测,进而对其预测精度进行一些必要的探讨。 2人口预测模型的选择 2.1相关模型介绍

有关模态分析的理解

模态分析的应用及它的试验模态分析 模态分析是研究结构动力特性一种近代方法,是系统辨别方法在工程振动领域中的应用。模态是机械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每一个模态具有特定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这些模态参数可以由计算或试验分析取得,这样一个计算或试验分析过程称为模态分析。这个分析过程如果是由有限元计算的方法取得的,则称为计算模记分析;如果通过试验将采集的系统输入与输出信号经过参数识别获得模态参数,称为试验模态分析。通常,模态分析都是指试验模态分析。振动模态是弹性结构的固有的、整体的特性。如果通过模态分析方法搞清楚了结构物在某一易受影响的频率范围内各阶主要模态的特性,就可能预言结构在此频段内在外部或内部各种振源作用下实际振动响应。因此,模态分析是结构动态设计及设备的故障诊断的重要方法。 模态分析最终目标是在识别出系统的模态参数,为结构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振动故障诊断和预报以及结构动力特性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模态分析技术的应用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价现有结构系统的动态特性; 2) 在新产品设计中进行结构动态特性的预估和优化设计; 3) 诊断及预报结构系统的故障; 4) 控制结构的辐射噪声; 5) 识别结构系统的载荷。 机器、建筑物、航天航空飞行器、船舶、汽车等的实际振动千姿百态、瞬息变化。模态分析提供了研究各种实际结构振动的一条有效途径。首先,将结构物在静止状态下进行人为激振,通过测量激振力与胯动响应并进行双通道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分析,得到任意两点之间的机械导纳函数(传递函数)。用模态分析理论通过对试验导纳函数的曲线拟合,识别出结构物的模态参数,从而建立起结构物的模态模型。根据模态叠加原理,在已知各种载荷时间历程的情况下,就可以预言结构物的实际振动的响应历程或响应谱。 近十多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FFT分析仪、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以及振动传感器、激励器等技术的发展,试验模态分析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受到了机械、电力、建筑、水利、航空、航天等许多产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已有多种档次、各种原理的模态分析硬件与软件问世。在各种各样的模态分析方法中,大致均可分为四个基本过程: (1)动态数据的采集及频响函数或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1)激励方法。试验模态分析是人为地对结构物施加一定动态激励,采集各点的振动响应信号及激振力信号,根据力及响应信号,用各种参数识别方法获取模态参数。激励方法不同,相应识别方法也不同。目前主要由单输入单输出(SISO)、单输入多输出(SIMO)多输入多输出(MIMO)三种方法。以输入力的信号特征还可分为正弦慢扫描、正弦快扫描、稳态随机(包括白噪声、宽带噪声或伪随机)、瞬态激励(包括随机脉冲激励)等。 2)数据采集。SISO方法要求同时高速采集输入与输出两个点的信号,用不断移动激励点位置或响应点位置的办法取得振型数据。SIMO及MIMO的方法则要求大量通道数据的高速并行采集,因此要求大量的振动测量传感器或激振器,试验成本较高。 3)时域或频域信号处理。例如谱分析、传递函数估计、脉冲响应测量以及滤波、相关分析等。(2)建立结构数学模型根据已知条件,建立一种描述结构状态及特性的模型,作为计算及识别参数依据。目前一般假定系统为线性的。由于采用的识别方法不同,也分为频域建模和时域建模。根据阻尼特性及频率耦合程度分为实模态或复模态模型等。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因此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不同的理论研究者对此也有不一样的看法,刚好看到一个文献,截取出来为老师们提供一些看待决策问题的不同视角—— 早在1909 年Parsons 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提出了职业决策的第一个正式模型。这个模型逐渐成为有关职业决策和生涯不确定的理论、评价、研究和干预的框架。Parsons 的模型主要内容包括三点:1. 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抱负、资源和缺点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2. 对工作要求、成功标准、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3. 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推理。Parsons 的三维模型对现代的职业发展和咨询而言仍然是最本质的核心,这一匹配模型直到今天还遍及职业选择和发展理论以及职业咨询实践活动中,该模型构成了特质与因素职业咨询方法和人与环境匹配职业理论的核心。Phillips 认为“正确推理”包含了职业决策模型的两种基本类型:理性选择模型和非理性选择模型。理性模型精确地描述了职业决策,具有价值推理、逻辑、客观性和独立性的特点。这种模型把明智的决策者看作一个“客观的科学家”,是系统的、独立的和理智的,确保个体获得最终目标的最大化,强调个体决策。而非理性模型则具有直觉的、情感的、主观的和依存性的特点,认为决策过程充满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强调决策过程的环境因素的作用,把对个体有意义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Savickas 认为非理性模型和后现代主义一样强调“解释”、意义建构、关系、中介和共同体。 因此我们也把职业决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和职业决策的非理性模型。 1. 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 理性的职业决策模型又可以分为广义的过程理论、任务理论(阶段理论)和期望效价理论。其中广义的过程理论又包括CPI 理论和逐步消除模型,任务理论包括PIC 模型、Krumboltz 模式、Tiedeman 模式和Gelatt 模式。 (1 )Tiedeman 模式 虽然Parsons 的正确推理模型得到了大部分职业心理学家的认同和肯定,但是Super 认为Parsons 的正确推理模型对职业决策过程的描述过少,对个体如何详细地、精确地出处理和收集信息的过程描述过少。也就是说对个体如何评价和权重他所获得的信息的建议很少。我们认为Super 对正确推理模型强调决策过程不够的批评是中肯的。为了弥补了这个不足,Tiedeman ,O ’ Hara 和Harren 提出了一个职业决策模型(Tiedeman 模式):把个体看作是从一系列决策过程中获得了发展。这个过程包括意识和探究阶段、职业替换认同和选择认同、澄清决策如何实施等。Tiedeman 模式注重描述职业决策历程,并特别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主动性。Tiedeman 将职业决策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与个人心理发展同时进行,认为只有通过系统的问题解决,以个体的整体认知能力为基础,把个体的独特性与职业世界的独特性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出合理的职业决策。该理论强调决策问题的终身性、决策过程的反复性、决策结果的主观性,对职业决策理论模式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应看到,Tiedeman 模式仅仅是职业决策过程的理论描述,不够具体和深入。 (2 )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理论(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 theory ,简称CIP 理论)Peterson 、Sampson 和Reardon 提出了CIP 理论。该理论认为可以通过教给个体必要的职业和生活计划技能从而帮助个体成为足智多谋的和有责任心的职业问题解决者和职业决策者。有效的问题解决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被看作一个按等级排列的金字塔。主要有两种基本的知识领域: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构成了这个金字塔的底部。金字塔的第二层是决策技能领域,包括了从问题识别到执行决定的程序性知识;金字塔的顶部是执行加工领域。执

模态分析

模态分析 1.概述 模态分析可以得到结构或者是机器组件的振动特性,包括固有频率和相应的振型。模态分析可以为其他的分析类型的服务,比如对于一个接触分析,它可以检测结构在无约束的情况下的振动特性(自由模态分析),从而作为接触分析的参照。除此之外,模态分析作为后续动力学分析的基础,比如谐响应分析,谱分析,随机振动分析。模态分析得到的结果(固有频率和振型)是在动载荷的作用下,结构设计的重要参数。 You will configure your modal analysis in the Mechanical application, which uses either the ANSYS or the SAMCEF solver, depending on which system you selected, to compute the solution. 你将在Mechanical application中完成模态分析过程,你可以选择ANSYS 或者SAMCEF的求解器计算你的分析结果,取决于你所选择的系统。 You can also perform a modal analysis on a prestressed structure, such as a spinning turbine blade.Prestressed modal analysis requires performing a static structural analysis first. 你也可以在存在预应力的情况下进行模态分析,比如说旋转的涡轮叶片。但是,在这之前,需要对结构进行静力学分析。 If there is damping in the structure or machine component, the system becomes a damped modal analysis. For a damped modal system,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mode shapes become complex. 如果结构或者机器组件中存在阻尼,系统就变成阻尼模态分析,对于阻尼模态分析,固有频率和振型变得更加复杂。 For a rotating structure or machine component, the gyroscopic effects resulting from rotational velocities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modal system. These effects in turn change the system’s damping. Such eff ects are commonly encountered in rotordynamic analysis. The changes in Eigen characteristics at different rotational velocity can be studied with the

非线性Hammerstein模型的辨识【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非线性Hammerstein模型的辨识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系统辨识是是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辨识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估计表征系统行为的重要参数,建立一个能模仿真实系统行为的模型,用当前可测量的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预测系统输出的未来演变,以及控制器的设计。非线性系统辨识是系统辨识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一直是现代辨识领域中的一个主要课题,对其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非线性问题的主要困难之一是一直缺乏描述各种非线性系统特性的统一的数学模型。为此,人们提出了多种类型的模型,如块联模型]1[、神经网络模型]2[、双线性模型]3[、非线性参数模型等等。 Hammerstein模型属于块联模型,由一个线性动态系统跟随一个非线性静态模块构成。自从Narendra& Gallman 1966年提出了Hammerstein模型后]4[,由于模型结构简单且能有效地描述常见的非线性动态系统特性,所以许多学者相继研究了Hammerstein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近年来Hammerstein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非线性系统辨识。辨识Hammerstein模型的意义在于:利用辨识结果获得中间层输出,选择合适的性能指标,就可以把原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分解为线性模块的动态优化问题和非线性模块的静态求根问题,因此可以有效结合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的成熟理论解决这类非线性对象的控制问题,避免传统非线性控制方法计算量大,收敛性和闭环稳定性不能得到保证等诸多问题。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模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针对Hammerstein模型的辨识问题,可以归结为线性模块的动态优化问题和非线性模块的静态求根问题。因此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运用比较新颖的优化算法得到Hammerstein模型的参数解集,并能通过和传统算法的比较论证阐述采用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及有效性。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什么是Hammerstein模型,它的基本结构式怎么样的; 2.确定Hammerstein非线性系统辨识的思想和实现方法; 3.熟悉PSO/BFO优化算法和熟悉最小二乘法估计方法;

模态分析简介

模态分析用于确定设计结构或机器部件的振动特性(固有频率和振型),即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它们是承受动态载荷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同时,也可以作为其它动力学分析问题的起点,例如瞬态动力学分析、谐响应分析和谱分析,其中模态分析也是进行谱分析或模态叠加法谐响应分析或瞬态动力学分析所必需的前期分析过程。 ANSYS的模态分析可以对有预应力的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和循环对称结构模态分析。前者有旋转的涡轮叶片等的模态分析,后者则允许在建立一部分循环对称结构的模型来完成对整个结构的模态分析。ANSYS产品家族中的模态分析是一个线性分析。任何非线性特性,如塑性和接触(间隙)单元,即使定义了也将被忽略。ANSYS提供了七种模态提取方法,它们分别是子空间法、分块Lanczos法、PowerDynamics法、缩减法、非对称法、阻尼法和QR阻尼法。阻尼法和QR阻尼法允许在结 构中存在阻尼。后面将详细介绍模态提取方法。 §1.2模态分析中用到的命令 模态分析使用所有其它分析类型相同的命令来建模和进行分析。同样,无论进行何种类型的分析,均可从用户图形界面(GUI)上选择等效于命令的菜单选项来建模和求解问题。 后面的“模态分析实例(命令流或批处理方式)”将给出进行该实例模态分析时要输入的命令(手工或以批处理方式运行ANSYS时)。而“模态分析实例(GUI方式)” 则给出了以从ANSYS GUI中选择菜单选项方式进行同一实例分析的步骤。(要想了解如何使用命令和GUI选项建模,请参阅< >)。<>中有更详细的按字母顺序列出的ANS YS命令说明。 §1.3模态提取方法 典型的无阻尼模态分析求解的基本方程是经典的特征值问题: 其中: =刚度矩阵, =第阶模态的振型向量(特征向量), =第阶模态的固有频率(是特征值), =质量矩阵。 有许多数值方法可用于求解上面的方程。ANSYS提供了7种方法模态提取方法,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1.分块Lanczos法 2.子空间(Subspace)法 3.Power Dynamics法 4.缩减(Reduced/Householder)法 5.非对称(Unsymmetric)法 6.阻尼(Damp)法(阻尼法求解的是另一个方程,参见<>中关于此法的详细信息) 7. QR阻尼法(QR阻尼法求解的是另一个方程,参见<>中关于此法的详细信息)注意—阻尼法和非对称法在ANSYS/Professional 中不可用。 前四种方法(分块Lanczos法、子空间法、PowerDynamics法和缩减法)是最常用的模态提取方法。下表比较了这四种模态提取方法,并分别对每一种方法进行了简要描述。 对称系统特征值求解法表 模态提取法适用范围内存要求存贮要求 分块 Lanczos法缺省提取方法 用于提取大模型的多阶模态(40阶以上) 建议在模型中包含形状较差的实体和壳单元时采用此法

模态分析的认识

模态分析的应用 模态分析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得到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其实用性,在于它解决实际工程中振动问题的能力。 模态分析所寻求的最终目标在于改变机械结构系统由经验、类比和静态设计方法微动态、优化设计方法;在于借助于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已有结构系统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结构系统在动态性能上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结构能安全可靠及有效的工作;在于根据现场测试的数据来诊断及预报诊断故障和进行噪声控制。通过这些方法为老产品的改进和新产品的设计提供可靠的指导。 模态分析技术的应用可归结为一下几个方面: 1. 评价现有结构系统的动态特性; 2. 在新产品设计中进行结构动态特性的预估和优化设计; 3. 诊断及预报结构系统的故障; 4. 控制结构的辐射噪声; 5. 识别结构系统的载荷。 自由模态、安装模态、运行模态的区别 模态的结构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结构在空间的分布情况,也即结构本身,约束,还有就是实际运动情况.约束不同,那么不同的安装带来了不同的模态结果,也即分出了自由/安装模态; 约束相同,运动不同,那么不同的运动,也即引入了工作变形(ODS)等.

自由模态通常考虑的是结构本身的一些特性,这些特性是很容易表现出来的; 在约束作用下,有些模态将不能反映出来或者被改变了(引入了新的模态转换坐标),因此,自由模态通过转换/缩减后可以获得约束模态,同时也说明约束对模态起重要作用,如增加约束将提高模态频率,事实上也就是改变了约束程度,增加了联结刚度. 安装模态能反映出实际的情况,因为约束和实际是一致的,但安装模态说明的是在安装约束情况下,所有可能的模态情况,并没有考虑实际结构运动,也就是结构真正的工作状态. ODS通常是指结构在某种约束/某种运动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模态,它是在约束和运动同时作用后考虑的. 通过约束模态分析和ODS分析可以判断出约束模态中的几阶对实际运动工作环境下变形的影响.换言之,ODS表现出了真正的运动变形情况,但它是由约束模态的哪几阶组合,需要通过约束模态加以判断,从而获得各阶贡献量,并加以判断,改进. 既然引入了运动,那么运动条件也就对ODS产生影响,如转动情况,不同的转速对ODS可能发生影响.此时对应的约束模态也可能改变. 模态分析和有限元分析怎么结合使用,用试验模态分析的结果怎么修正有限元分析的结果? 模态分析和有限元分析怎么结合使用 1。利用有限元分析模型确定模态试验的测量点、激励点、支持点(悬

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建模

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建模 一、题目 拟合的非线性函数为:y=x12+x22 二、模型建立 BP神经网络构建根据拟合非线性函数特点确定BP神经网络结构,由于该非线性函数有两个输入参数,一个输出参数,所以BP神经网络结构为2—5—1,即输入层有2个节点,隐含层有5个节点,输出层有1个节点。 从非线性函数中随机得到2000组输入输出数据,从中随机选择1900组作为训练数据,用于网络训练,100组作为测试数据,用于测试网络的拟合性能。 利用Matlab中工具箱函数。 三、Matlab实现 3.1数据选择和归一化 从输入输出数据中随机选取1900组数据作为网络训练数据,100组数据作为网络测试数据,并对训练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清空环境变量 clc clear %%训练数据预测数据提取及归一化 %下载输入输出数据 load data input output %从1到2000间随机排序 k=rand(1,2000); [m,n]=sort(k); %找出训练数据和预测数据 input_train=input(n(1:1900),:)'; output_train=output(n(1:1900)); input_test=input(n(1901:2000),:)'; output_test=output(n(1901:2000)); %选连样本输入输出数据归一化 [inputn,inputps]=mapminmax(input_train); [outputn,outputps]=mapminmax(output_train); 3.2BP神经网络训练 用训练数据训练BP神经网络,使网络对非线性函数输出具有预测能力。 %%BP网络训练 %%初始化网络结构 net=newff(inputn,outputn,5);

模态分析

风刀的模态分析 摘要:https://www.360docs.net/doc/ec4076459.html,/a/jixiegongcheng4603.html 在机械行业中,对于大量的旋转结构都会时常接触到,这些结构在整个机械行业中占住重要的地位,然而,对于这些结构的损坏,也是由于在旋转的过程中产生了共振,从而引起很大的振动应力,导致了结构件的损坏。因此,在实际工程的设计中,如何做好动力学设计和分析是一项举足轻重的工作。对于像这样的旋转结构件,如何避免产生共振,是动力学设计和分析中一项重要的环节。为此,利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对产品进行模态分析,可以指导实际工作中如何去避免共振。 模态分析是用来确定结构振动特性的一种技术,通过它可以确定自然频率、振型和振型参与系数.模态分析可以使结构设计避免共振或以特定频率进行振动,明确结构对于不同类型的动力载荷是如何响应的,有助于在其他动力学分析中估算求解控制参数。所以接下来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即对风刀吹风管进行改进前后做一个模态的对比分析。 1 风刀吹风管的振动分析 风刀吹风管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气流连续不断的冲击作用,所产生的高频振动量就是风刀吹风管的固有频率,风刀吹风管的固有振动频率一般是指风刀吹风管系统风刀振动的固有频率,风刀吹风管系统的风刀振动主要是由高压高速的气流所引起的.影响风刀振动的固有频率的因素很多,如气流压缩强度、流速大小、单位面积流通量以及各种阻尼等等,近似可由公式π2//0m k f =进行计算,其中m 和k 分别为气流的等效质量.为了避免气流流过吹风管发生共振现象,必须精确地测出吹风管的固有振动频率,同时也为风刀吹风管系统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个重要参数. 2 风刀吹风管的模态分析 2.1 模态分析简介 模态分析可以分为理论模态分析和试验模态分析,以及二者相结合的理论—试验模态分析这三种研究手段和方法。理论模态分析是基于线性振动理论、有限元理论的,它通过计算机及工程分析软件,首先建立研究对象的几何或数学模型,分析其物理参数,从研究激励、振动系统特性、响应三个方面来求解研究对象的动态特性。实验模态显然是依赖于实验仪器的,主要基于线性振动理论,或者可以间接的从声音振动频率上可以测得。总之,模态分析就是分析引起最低振动频率的大小,因此,模态分析也可以称为振动模态分析,而振动模态是弹性结构的固有的、整体的特性。如果通过模态分析方法搞清楚了结构物在某一易受影响的频率范围内各阶主要模态的特性,就可能预言结构在此频段内在外部或内部各种振源作用下实际振动响应。因此,模态分析是结构动态设计及设备的故障诊断的

2021年系统理论的人因素模型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系统理论的人因素模型

2021年系统理论的人因素模型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系统模型可反应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控,并能指出促成事故的一系列事件。下述几个模型都属于系统理论。 一、S—O—R人的因素模型 1969年,J·瑟利提出一个事故模型,它包括两组问题(危险构成和显现危险的紧急时期),每组包含三类心理—生理成分,即对事件的感知(刺激,S)、对事件的理解(内部响应,认识活动,O)以及生理行为响应(输出,R)。 包含有S—O—R的第一组侧重危险的构成,以及与此危险相关的感觉的、思考的(认识的)和行为的(生理输出)响应。第二组,瑟利称之为显现危险时期,也同样包含有S—O—R三个相同的成分。在此期间,如果不能避免危险,则将产生伤害或损坏。瑟利模型如图2-2。 二、操作过程与S—O—R人因素的模型 1978年安德淼等曾在分析60件工伤事故时,应用了瑟利模型及其提出的问题,发现后者存在相当的缺陷,并指出:瑟利虽然清楚地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