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管理会计目的标成本最新精选

高级管理会计目的标成本最新精选
高级管理会计目的标成本最新精选

1、作业成本法

在20世纪后期,现代管理会计出现了许多重大变革,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新进展。这些新进展都是围绕管理会计如何让为企业塑造核心竞争能力而展开的。以“作业”为核心的作业成本法便是其中之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必然会影响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技术背景和社会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全球竞争压力日趋激烈。为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企业的产品设计与制造工程师开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最终发展为依托于计算机的一体化制造系统,实现了生产领域的高度计算机化和自动化。随后,计算机的应用延伸到了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从订货开始,到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均由计算机控制,企业成为受计算机控制的各个子系统的综合集合体。计算机化控制系统的建立,引发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革,准时制生产系统应运而生。准时制生产系统的实施,使传统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方法受到强烈的冲击,并直接导致了作业成本法的形成和发展。

高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之,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追求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再热衷于大众型消费,转而追求彰显个性的差异化消费品。社会需求的变化,必然对企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与此相适应,顾客生化生产-柔性制造系统取代追求“规模经济”为目标的大批量传统生产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这样,适应产品品种单一化、常规化和数量化批量化的传统成本计算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就不存在了,变革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已是大势所趋。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不适应性

传统成本核算中,产品生产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构成,其中制造费用属于间接费用,必须按一定标准将其分配计入有关产品。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通常以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等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这种方法在过去的制造环境下是比较适宜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随之,制造费用构成内容和金额发生了较大变化,与直接人工成本逐渐失去了相关性。随着技术和社会环境的巨变,传统成本核算方法逐渐显现出固有的缺陷,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了,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制造费用激增,直接人工费用下降,成本信息可信性受到质疑。(2)与工时无关的费用增加,歪曲了成本信息,(3)简单的分配标准导致成本转移问题出现,成本信息失真。

正是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作业成本法的定义: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是通过追踪作业活动,动态地反映、计量作业成本,并以作业为基础计算的产品成本,用以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是现根据作业消耗资源的因果关系,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再按照产品等成本对象耗用作业的因果关系,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等成本对象。

作业成本法的起源与发展: 以作业为基础的研究开始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1941年,埃里克.科勒最早提出作业概念和作业账户,1952年在他编著的《会计师词典》(A Dictionary for Accounting)中首次系统阐述了作业会计的思想。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提出作业成本法的概念,推动了西方学者对传统成本会计系统的反思。1988年,哈佛大学的青年学者罗宾.库伯首先对作业成本法的相关内容作出明确解释,随后,他与罗伯特.卡普兰合作,共同构建了作业成本法的完整体系,并致力于向各类公司和机构推广应用。在西方,作业成本法已经大量应用于公司、政府部门等组织,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管理会计学家绪缨率先撰文介绍作业成本法,掀起了国内的研究热潮。1999年,财政部重点课题《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在陕西农业机械厂、西安变压器厂等开展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后来,美的集团、海尔集团等公司其内部管理中也开始应用作业成本法。现在,许多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都在积极尝试推行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因而作业成本法将着眼点和重点放在对作业的核算上。这相对于传统成本计算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传统成本计算法将作业这一关键环节给掩盖了,直接把资源分配到产品上形成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将成本计算的重点放在作业上,作业是资源和产品之间的桥梁。根据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制造费用的分配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把有关生产或服务的制造费用按照资源动因归集到作业中心,形成作业成本;第二阶段通过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去。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对于直接成本的处理是完全相同的,但对间接成本按照成本成本动因进行了两次分配——先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再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这使得计算成本

结果更为准确。

2、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是指单位标准产品的估计成本,它是企业根据特定条件,实现预计应该能达到的成本目标。它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在标准成本中,基本上排除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该成本"。标准成本既要考虑过去较长时期的实际平均数值,又要消除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异常情况,并估计到未来的生产发展趋势。

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

标准成本管理是指在标准成本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制度来实现,包括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以及处理成本差异三个环节。具体而言:标准成本管理通过科学合理地量化分析,将成本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个责任中心,形成由上而下层层分解,由下而上逐级保证的成本管理网络;通过对成本中心各项成本指标及其成本动因的分析,找寻规律并设定相应的成本标准及预算因子;运用实际与标准对比揭示差异并分析的方法,实施成本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通过对成本中心成本绩效的考核,着力于成本改善,并运用成本执行标准,服务于经营决策的成本管理体系。

标准成本理论的起源及发展

2.5.1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

成本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在国外,它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1)早期阶段(1880,--,1920)。即成本管理的形成阶段。这时英国的工业革命促进了成本管理的发展。工业革命后,产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之间出现竞争,生产成本受到重视。英国会计界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将计算成本的使命承担下来加以研究。这时的成本管理是比较简单和孤立的,基本上只进行成本核算。

(2)近代阶段(1921~1945)。实施标准成本制度进行事中控制阶段。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成本削减压力加大,同时,为方便成本核算,标准成本制度问世,这为加强内部成本管理进行生产过程成本控制提供了条件。

(3)经营型成本管理产生阶段(1945,---1980)。在市场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情况下,经营型成本管理问世。这种成本管理从企业经营决策开始,就进行成本计算,根据市场调查,按照顾客能够接受的价格确定产品售价和目标利润,倒扣目标成本,用目标成本控制产品成本形成全过程。

(4)作业成本会计产生及应用阶段(1980~至今)。80年代后,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公司的直接费用比重日益降低,而销售费用、技术费用和管理费用大量增加。仍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就会造成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于是作业管理应运而生。作业成本管理重点在于科学地分配间接费用,正确计算产品成本。随着市场主导权由卖方转向买方,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成为企业内部经营的必然要求,因此企业加强对内部经营行为的控制。作业作为企业内部经营行为的反映,成为成本管理关注的焦点。

2.5.2标准成本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标准成本制度是成本管理适应市场形势的需求产生和发展的,其主要过程是:19世纪末期,由于企业之间市场竞争加大,成本水平的高低是能否争取有利市场的重要因素。为此,企业需要经常比较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成本水平,但是由于不同企业的成本计算结果在同行业之间的可比性较差,并且实际成本计价体制不利于对成本消耗进行及时控制,因而一些企业认识到他们长期以来使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数据对经营管理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在这种背景下标准成本逐渐产生的。

在这一时代,管理人员为提高产量、节约费用,提倡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事前信息要比历史成本数据有用得多。1895年,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美国工程师泰罗首次提出在人工成本计算中要考虑实际耗工时间与科学耗工时间的差异,他认为实际成本仅起到事后反映的作用而无法有效控制成本。1903年泰罗发表了《工厂管理》一书,提出产品的标准操作程序及时间定额,成为标准成本制度产生的基础。

1909年,美国效率工程师哈尔顿·爱默森在《作为经营和工资基础的效率》一文中对标准成本进行了更为详尽全面的研究。他认为标准成本则能随时显示实际成本对标准成本的超额部分,使管理者对低于标准的效率予以关注,但没有提出标准成本的会计账务处理方法。1911年,美国会计师卡特·哈里森(C CharterHarrison)第一次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标准成本制度,介绍了分析成本差异的公式并对账户分类账及成本分析单叙述得十分详细。至此标准成本制度真正形成,脱离实验阶段而进入实施阶段。

20世纪20年代,工程师和会计人员开始认识到建立标准成本制度的必要性,并就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核算的结合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1920年,在美国全国成本会计师协会召开的首届年会上,工程技术人员和会计人员

设计了一套将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结合起来的方法,同时设置效率差异和价格差异账户核算实际人工和实际材料与其各自标准之间的差异。1923年随着间接费用差异分析方法的确定,标准成本差异分析的雏形就基本上形成了。这种分析方法至今仍在会计实务中广为应用。

1930年,哈里森把对于标准成本计算所作的研究写成了《标准成本》~书,这本书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标准成本的专著,书中阐述了关于标准成本计算的几个方面内容。他认为只有同会计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标准成本会计。他还认为标准成本具有刺激生产和作为衡量生产效率尺度的功能,它同时又是制定售价的基础和衡量销售效率的尺度。哈里森标准成本计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标准成本计算应迅速而正确地提供生产各项目的成本以及零件半成品和制成品的成本,二是标准成本计算必须提供有关生产效率方面的全面信息,三是标准成本计算应把每月生产作业的标准成本同实际成本相互进行比较,四是标准成本计算必须提供销售效率方面的信息,五是为了经济地实施标准成本计算,不仅应由一般会计部门来进行这项工作,还要同计划部门、生产部门和其他部门协调地配合,六是在计划和实施这种制度时应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程序制定为标准程序,因为这样的规程使人们易于理解。另外E A坎曼于1932年发表了题为《基本标准成本制造业的控制会计》的文章,完善了标准成本制度,在此之后标准成本制度开始兴起和发展了。

20世纪30年代后,标准成本应用的现实性进一步扩大,最初的标准成本是以长期的平均价格、接近于理论值的效率水平及最高开工率来制定的,所得的标准化成本是理想标准成本,在短期内难以达到。特别是在经济剧烈变动的20世纪20年代,尽管制约成本产生的现实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但标准成本却长期固定不变,因此发生的成本差异太多,不能与管理者的责任相结合,因此人们迫切要求以现行标准成本代替理想标准成本。现行标准成本是以短期的预计价格、现实条件下可达到的作业效率水平和预计的开工率为前提制定的。由“理想标准成本”发展到“现行标准成本",标志着标准成本从原来的作为理想的规范向作为现实应达到的目标转化,并促使标准成本在产品实际成本的控制中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标准成本制度的诞生和发展将成本管理从事后成本核算向前移到事中成本控制,使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生产工人都增强了控制成本的意识,推动了企业成本的降低和节约。它不仅是一种成本制度,而且还能满足企业计算损益的需要,从而将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企业对直接成本实施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手段。至今,标准成本仍是对产品成本,特别是制造领域的直接成本实施控制的重要手段,但其基础理论研究并未有太多的发展与更新。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环境的企业成本管理创新模式将会被更多的采用,这就为标准成本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带来的更大的便利条件,使得以前标准成本管理的限制因子如制定过程精密、会计工作和技术测定的结合,实施、维持标准成本系统的代价较高,随时间推移标准必须不断修订等等变为其优势而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

3、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法(Target Costing)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它以顾客需求导向的产品价格作为基础,来确定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各项生产成本的额度,并以此作为约束开发成本过度膨胀的依据。大多数美国公司及几乎所有的欧洲公司,都是以成本加成法制定产品的价格。然而,他们刚把产品推向市场便不得不开始削减价格,重新设计那些产品并承担损失,常常因为价格不正确而不得不放弃一种很好的产品。由于定价受成本驱动的旧思考模式,使得美国民生电子业不复存在。另外,丰田和日产把德国的豪华型轿车挤出了美国市场,便是采用「价格引导成本」(price-driven costing)的结果。

目标成本法于20世纪80年代被日本企业广泛采用,大大增强了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近几年来欧美的厂商如FORD、CHRYSLEK、COMPAQ和DELL计算机公司也开始实施目标成本法以增强企业竞争力。由此看来,目标成本法的出现不仅为日本企业带来了新的曙光,更是为欧洲及美国的厂商提供了定价的新思路。

二、目标成本法相关观念介绍

目标成本法的观念是基于市场给出的价格来决定成本,即市场导向( Market-driven ),而非由实际制造消耗的成本量去“计算”产品的成本。其目的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研发及设计阶段设计好产品的成本,而不是试图在制造过程降低成本。

目标成本法使成本管理模式从“客户收入=成本价格十平均利润贡献” 转变到“客户收入-目标利润贡献=

目标成本”。在目标成本模型下,驱动力不是成本,而是被驱动的一方。

案例背景环境

1.1外部环境:1.1.1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

当今社会,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张和科学技术的层出不穷,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余地史无前例的宽广,他们的口味不断地变换,对新事物的需求巨大,这一切导致了产品的生命的周期在不断地缩短、竞争日趋激烈,企

业要在产品日新月异的市场中保留一席之位,就要在有限的前置时间内开发设计出具高品质、多机能、低成本的具竞争优势的新产品。在过去温和的竞争环境中,产品的生命周期较长,企业可以不考虑日后的生产流程和成本来研发与设计新产品,一旦新产品的成本过高,仍有“返工”的机会,企业可以在研发阶段以后的漫长时间里不断对产品做出调整来达到“暂时”的平衡状态。然而,这种暂时的均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无法让企业从一开始就确保产品的竞争力和成本的减少,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这种事后的成本控制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代的竞争,在当代,企业所需要的是从源头就确定产品的生产成本以实现其竞争战略,若待产品设计制造完成后再从事改善,不但可能需花费额外的成本,且降低成本的空间有限,尤其在自动化已趋普及的今日,进入制造阶段后,可改善的空间与成果更是受到限制。因此,如欲大幅降低成本及掌握创造利益的机会,则应在进入制造阶段之前就对成本加以管理控制,这就使“成本企划”则愈益受到重视。

1.1.2产品质量差异的缩小

目标成本管理在今天之所以如此重要,是由当今的产业环境性质所决定的。在工业社会的发展的初级阶段,科技换代速度较慢,国际贸易不活跃,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多样化还不明显,企业的竞争主要是成本的竞争,谁的产品售价更低将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随着科学技术浪潮的推进,一些大企业凭借着资源优势慢慢拥有了技术壁垒,他们得以以更高的价格售出高品质的产品,消费者的选择趋向多样化,各个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和市场差异性,这就使企业竞争进入了差异化竞争时代。如今,国际贸易不断渗透,国际分工使技术、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通,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通过模仿追赶已经逐渐掌握了最新的技术,技术壁垒开始瓦解,大企业若仍退守在细分市场里无疑是坐以待毙。企业面对全球性的竞争环境,若仍使用传统的竞争战略,通过技术领先达到产品高质量,已经不能为公司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另外,竞争者之间的产品质量差异正在逐渐缩小,使得依靠质量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很难奏效。产品质量需要提高的同时,成本也必须降低,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

1.1.3新产品风险的日益增加

随着产品淘汰的步伐加快,产品研发阶段占产品生命周期的比重不断增加且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间隔不断缩减,在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下,新产品所面临的风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生产风险:产品在研发阶段假如没有考虑后续生产所需的材料设备、操作流程生产周期,那么后果很可能是现有的生产条件无法满足新产品的各项要求,又或者生产出来的新产品虽然符合设计的要求但是成本大大高于预期,导致生产无法顺利进行。

市场风险:假如冒险将成本高于预期的新产品按照成本加成法来定价并推出市场,很可能导致营销失败,最终致使企业无法收回早期投资从而面临周转问题。因为成本加成法是从企业内部出发,在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加上目标利润所得,并没有考虑外部市场的反应,然而,消费者没有任何义务为企业的超额成本买单,因此,企业想要减少市场风险,首先就要从外部市场出发,事先定义好究竟具备怎样特征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而不是从内部把产品生产好再“推”向市场,一味地在时候寻求成本与质量的控制。

返工风险:假如企业不打算把成本高于预期的新产品推出市场,那么产品将重新进入“再设计再研发”阶段,由于缺乏目标的指导,这种返工的质量难以把握,时间和研发成本的可控性将大大降低。

时机错失的风险:在传统成本管理的指导下,市场环境、设计研发、成本控制三者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致使企业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内耗费了太多的无用功,有可能导致企业失去最好的市场契机。

通过对以上外部经济环境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质量差异的缩小、入市风险的增大共同决定了当今企业必须重新认识成本的管理,不仅要从市场出发,制定能被市场买单的成本目标,还要从产品的研发阶段开始着手成本的减少与目标成本的实现,使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达到预期需求从而以低风险、高竞争力的姿态推向市场。

1.2内部环境

1.2.1 丰田公司面临的问题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Motor Corporation)是一家总部设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和东京都文京区的汽车工业制造公司,成立于1933年,在成立之初,日本还是个不太富裕的国家,只有3家小规模的汽车制造厂,年产量仅区区几百辆,而美国福特公司每天下线就达l万辆T型轿车,当时与福特公司并肩的还有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面对两家行业巨头,丰田汽车公司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

然而,命运并没有给予这个“新生儿”任何的帮助,在1973年,伴随着第4次中东战争的爆发,世界经济遇到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作为世界上资源物质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对于石油资源几乎百分之百依赖进口,整个日本的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巨大的打击,马上陷入了极大的混乱之中。再加之二战的阴霾挥之不去,战后初期那种恶性通货膨胀再度席卷日本,全民对汽车的需求一落千丈。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急需重新将起点瞄

准在资源的有限性上,有力地开展节省资源、节省能源、降低成本的运动。与此同时,1973年和1979年的两度石油危机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的汽车需求结构,人们的选择热点开始由大型车转向了节省燃油的小型车,然而缺少小型车生产技术的美国汽车厂家并没有嗅出市场的风向,给丰田汽车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切入口。能源问题、物价问题像恶魔般追赶丰田公司的同时也给了丰田公司一个绝地反弹的机会,可谓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被消费者青睐的小型车也许是当时丰田最后的出路……

1.2.2丰田实施目标成本法的先决条件

与任何成本管理方法一样,目标成本法要在特定的行业与企业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丰田公司运用目标成本法的成功之基,在于汽车制造业特殊的生产流程以及企业为了实施该方法所做的各项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供应链整合等准备。

1.2.2.1 技术密集型企业使得设计阶段可发挥

使用目标成本法的产品必须保证设计研发阶段能够决定及控制后续的生产成本。虽然研究表明,在产品生命周期中80%的成本早已在研发阶段决定,即使如此,不同类型产品的研发阶段的成本控制能力是不一样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只生产简单的大规模同质产品,其生产流程以及达到了十分成熟的全自动化,在这种情况下,研发阶段所能体现的成本控制能力较弱,使用目标成本法的意义不大。相反,汽车制造业所涉及的加工步骤与材料十分复杂,其的生产线属于半自动流程,其改进的空间十分巨大,不同的配件、材料、切割、形态所要求的流程千差万别,所带来的成本也相去甚远,这就使得研发设计阶段的重要性突显出了,要求企业在设计阶段就要把产品的设计与生产配对考虑,保证质量的同时通过价值工程不断压缩新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成本企划只适合技术密集型产业。

1.2.2.2 产品的模块化使得目标成本可拆分使用目标成本法的企业其产品必须可“拆卸”,能实现“模块化”生产。目标成本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求企业产品各个部件的设计组能够与其他部门通力合作以完成成本企划,假如企业的产品不可拆分成模块,成本企划的目标将难以落实到责任单位,最终导致权责不清、考核无据的问题。通常,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分解有按产品组成分解、按制造过程分解、按产品成本构成分解这三种分解方式。而汽车制造业正是按照产品组成分解的,一辆汽车通常有引擎、底盘、计算机、车内设备等模块组成,一旦确定了成本企划目标,就可以根据科学的方法把这个目标下放到各个部门,使各个部门在其责任范围内完成下放的指标,做到行动有指标、考核有依据。

1.2.2.3供应商的协助使得采购更经济

丰田公司实施目标成本法的成功还得益于企业之间长期稳固的协作关系。将成本目标进一步按零件别分类,采购部门把各零组件的设计构想及其目标成本(目标采购价格)提示给供应商知道,要求协力供应商降低成本,并广泛募集改善提案、与供应商共同探讨达成目标的方法。即从企划设计阶段,与协力供应厂商成为一体,协力合作降低成本以达成本目标。在日本,像丰田这样的大公司都与其下承包企业建立了一种独特的长期合作关系,并同某些大公司组成了自己的企业集团。这种以交叉持股或以承包为纽带的长期稳固联系使得日本公司的成本计划专家们坚信他们制定的目标成本一定能够实现。通过这种长期稳固的协作关系,大公司能采取某种强制手段迫使下承包企业达到难度极大的降低成本的目标。正如当时丰田汽车公司经常召集其下承包企业开会,要求这些承包企业每日提出2-3项降低原材料或零部件成本的建议,这成为丰田制定目标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2.4 企业文化的熏陶使得实施更无间

丰田公司内部的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把目标成本法的运用推向极致。在日本,企业所奉承的教条就是“不率先创新,但是把细节做到极致”。按照经济学术语来说,日本企业家多是风险规避者,他们不愿意付出创新的高风险成本,但是日本企业令人尊敬之处,就在于实现了模仿时滞最小化,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化吸收之,然后用全球领先的工艺迅速地生产成品,而且其产品无论在品质还是价格上往往都优于欧美的竞争对手。丰田公司作为一个典型的日本企业也是如此,丰田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在早期面对通用与福特两个汽车制造的巨头时曾经说过:“模仿比创造更简单,如果能在模仿的同时给予改进,那就更好”。这样的企业文化恰好就是目标成本法所需要的,目标成本与估计成本往往不一致,需要整个企业不断地从最细致的地方挖掘出成本降低的可能,这种挖掘的频率和程度在某些充满雄才大志却忽视细节的精英制企业是不可能完成的。其次,丰田公司内部各部门人员组成的团队形成了“橄榄球式”的合作方式,随时提供相互传递最新的讯息,互相协调合作,摆脱了以往“接力式”的开发程序,大大缩短的前置时间,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

图1-2 目标成本法在丰田诞生的背景环境

在外部经济形势与内部条件的孕育之下,让全球企业瞩目的丰田成本管理模式——目标成本法应运而生。

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

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

班主任工作总结专题8篇

第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

小学班主任特别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个复合性角色。当孩子们需要关心爱护时,班主任应该是一位慈母,给予他们细心的体贴和温暖;当孩子们有了缺点,班主任又该是一位严师,严肃地指出他的不足,并帮助他改正。于是,我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既艰巨而又辛苦的工作。说其艰巨,是指学生的成长,发展以至能否成为合格人才,班主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说其辛苦,是指每天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以外,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纪律、卫生、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情况。尽管这样,下面我就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于是我制定出详细的班规,要求学生对照执行,使学生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于是,我经常利用班

会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及时教育,给他们讲明道理及危害性,从而使学生做到自觉遵守纪律。

二、细处关爱,亲近学生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感受孩子们的心灵之语,便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

三、具体要求,指导到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整体性的,能熟知轮廓,但不注重细节。

我认为,首先要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和他们交流。其次,要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因为他们很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

四、示范带头,直观引导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们会留心观察班主任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种表情,会细心倾听班主任的每一句话,他们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

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学生。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做到,而且做得更好。要求学生讲卫生,不随便乱扔垃圾,自己就做到随手捡拾垃圾。要求学生不迟到,在我的带动下,我们班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讲卫生不迟到,个个讲文明守纪律。

五、及时表扬,延迟批评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不应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小,事儿多,一上课就“告状”。当老师的又不能不公平处理,这样耽误的时间太多,而且学生因为受了批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情绪受影响,低落的情绪体验使智力活动水平明显下降,课堂吸收效率变低。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延迟批评,这样既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又给予其改正和返回的机会,之后老师只要加以指导,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二篇:四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面对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做一个真正有意义的班主任,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服好务,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我们的班级管理究竟该如何阅读学生个体,提升学生学习生活及生命的质量呢?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们班在学校的统一组织、领导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及任课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安全、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取得较突出的成绩,现将我所做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重视每周的班会课,开好班会课;二是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多与学生谈心。重视班会,开好班会,为的是在班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大环境,重视的是学生的共性。为配合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我们班积极开展了许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事理、长见识。学生自尊心也很强,直接的批评换回来的可能是思想的叛逆,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处,就是避免单调重复的批评说教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容易为学生接受,能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但开班会课不一定都要等到每周二下午第四节,可利用一些零碎的又不影响学科学习的时间开短小精悍的班会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必长篇大论,班主任把及时发现的不良思想的苗头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对事不对人,进行警示性的引导教育,往往能把一些影响班风、学风的不良思想消灭在萌芽阶段。而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多与学生谈心,注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和因材施教。我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用个人的魅力征服学生,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感染学生。体现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任何事情,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为学生利益着想,学生才易于接受。在这个时候,我就是他们的好朋友,尽量为他们排忧解难,也正因如此,我得到了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和信任。

二、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努力培养"团结、严格、活泼、奋进"的班集体

四年级的学生思想、心理发展、变化很快。因此,对学生的思想工作显得尤其复杂和重要。在这个学期里,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主要从三方面实施:一方面,我主要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既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把教育和娱乐融入一体;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规划、料理、调控自己,使自己在集体中成为班集体的建设者,而不是"包袱"。在这点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班干部的选用,这是让学生自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的管理代表的是学校的管理,不论班主任如何和颜悦色都带有不容质疑的权威性,也难免有不被理解和接受的时候,通过班干部的协调,往往

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班干部起的是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作用,他们接受班主任的指导,又及时向班主任反馈班级情况和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他们分工管理班级的各项事务,同时又是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选好班干部,不但有利于班级管理,而且有利于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培养学生担任班干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如培养其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还可以培养其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等优良的思想品质。多培养班干部有利于多数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三篇:特教班主任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校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继续担任高考班班主任的工作,为了在今后的工作能够取长补短,特总结如下:

(一)抓常规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早到校、两操、打扫除、校各项活动的参加都认真组织,严格要求,决不马虎,让学生感到做人就要这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至今学生以习惯成自然。例如间操时间一到不用老师强调,都主动自觉去做,赢得任课老师的好评。

(二)实行班级管理

我们班级发展的目标都是由师生共同商讨确立的,并且分工负责。这样,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做到和谐统一。师生能以诚相待,共同决策,使学生感觉到班级的事也有他们的一部分。通过分级管理,班干部承担了一些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并有权独立处理相关事务。班主任则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化解工作中的矛盾。通过自我管理,既加强了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培养了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又提高了全体学生的自觉性,自制力。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现在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起了相当大的作用。首先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学习目的教育,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其自信心及责任意识,其次,建立一些监督机制,奖惩制度,定期检查,定期反馈,赏罚分明,现在班级风气正,学风浓,凝聚力强。班级真正成为一个和谐向上的集体。

(四)个别教育与表扬相结合

班级中思想基础和学习都比较差的学生。通常表现为精力旺盛而又学不进去,思想活跃而又任性好动,对班集体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有一定影响。在教育转化这部分学生时,我从建立和培养感情入手,亲近他、关心他、了解他,努力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如在班级活动中,象打扫卫生、主动抬水,拾到东西主动上缴,积极参加校运会入场式等等,都及时表扬,使这些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极少获得

表扬,久而久之,已经失去了上进心和自我认同感,缺乏自信心的同学,从拾自信,使他们在班主任充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使性格和人格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来......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四篇:优秀班主任工作总结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

小学班主任面对6、7岁--11、12岁的儿童,工作更加繁重。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重中尽量解脱出来,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就至关重要。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

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二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

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班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班干部决定的。小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班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当选的班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班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班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班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班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

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以及路队常规等等诸多方面。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五篇:大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见习期刚满的我,回顾这一年的工作,除了代理团委书记一职外,另外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担任班主任。我当任的是2000级英教及2001级0103、0104班的班主任。以下我分别将两个专业的班级工作进行总结。

2000级英教专业两个班情况比较好。他们已经基本适应大学生活,两个班班委工作认真负责,能起到核心带头作用,与我也保持着密切

联系,作好了桥梁工作。因此,两个班取得了不少成绩:2001班在今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班上有2/3的同学参加了党校学习,并都以优异的成绩结业。其中有一名同学被发展为预备党员。该班学风浓厚,平时坚持早读,在期末考试中无一人重修。在英语剧比赛中,该班也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2002班在去年也被评为了红旗团支部。该班也是积极要求进步。全班33人,有22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形成一股“一颗红星向着党”的良好精神面貌。团支部认真负责,组织开展了以“揭批”为中心的团支部会议,使同学们对邪教有了清醒地认识。李国宏同学虽然曾经犯过错误,但在班上同学的帮助下,勇于改正,并且一次意外中舍己救人,为外语学院争了光。该班另一特色就是活跃,能全面发展。在冬季长跑中,报名踊跃,最后有7人参加。在“十大歌星”比赛中,有两人获奖。“十大笑星”中,该班节目代表外语学院参赛,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作为班主任能看到这样的班级成绩感到非常欣慰与骄傲。下学期他们将进入大三,班委要改选,我希望能有跟多的同学得到锻炼。我带的另外两个班与他们形成对比,大一的0103、0104总的情况另我担忧。先谈谈不足吧,总的有以下几点......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六篇:差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担任八所中学初一年级(6)班的班主任一年了,在与孩子们接触打交道的这一年中,有苦有泪,有欢笑也有悲痛,更有些许成功也有些许遗憾!

现我对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班风管理

俗话说:一个班的班风犹如这个班的班主任的性格特点。我是一个比较“苛刻”的人,对人对事都极度的讲究“完美”。在管理班级的时候,我是以“军队化”的标准来进行的。一个学生,如果能够约束自己,并能够服从管理、听从指挥,我想,这个学生就达到了自我的升华。

1.学生的品德

一个班级的优秀与否,表现在每位学生品德的优劣上面。我们班一共有87个人,男生59个,女生28个,其中少数民族生共有6人,从下面乡镇上来的学生占了本班人数的78﹪。无论是从下面乡镇上来的学生还是在市内的学生,几乎每个学生的品德思想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

概括来讲,从下面乡镇上来的学生普遍会在心理及思想上认为自己是从农村来的,无论是学习还是见识方面都不如城市的孩子,难免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城市的孩子则会认为自己比从农村上来的孩子优秀很多,甚至有瞧不起人的这种不良心态;还有这两类孩子之间会进

行物质上的攀比。这些品德思想上的认识多多少少都影响了一个班级的凝聚力,也影响了个人的品德素养!

面对这些问题,我主要采用“鼓励+限制”的方法。鼓励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向精神方面看齐;鼓励具有攀比之心的学生也向精神方面看齐!同时限制家庭条件好的同学要特别注意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带手机、带MP3和MP4进入教室的,坚决不能让他们带入!

当然,在学生们交往接触的过程中,难免也会发生矛盾,主要体现在吵架和打架这两大方面上。对于如何避免这些冲突,我坚持的原则是——宽以待人。如果学生之间发生冲突了,我会找他们了解情况,无论是谁对是谁错,都要让他们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进行思考:换成是我,我能不能这样做?让他们学会宽以待人,避免下次再发生矛盾冲突。

2.学生的考勤

著名教师魏书生说过一句话:学生能做的事学生自己做!学生的考勤情况,我是这么进行管理的:各个组长负责各组成员的迟到、旷课以及课堂纪律的考勤;纪律委员负责对每个组长的纪律考勤;副班长监督纪律委员的纪律考勤;正班长对副班长的纪律进行考勤。不管是身为普通身份的学生,还是身处“要职”的班干部,如果出现乱子,我都会找该负责人进行对话,及时地进行处理。且在合适的时间,比如说每周周一的班会课上进行点名批评,当然对于做得比较好的学生,也会进行点名表扬......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七篇:幼儿园班主任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班根据《纲要》精神,以幼儿园工作计划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期计划,在班上老师的紧密配合下,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开展班级各项工作。现将本学期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工作

1、“多元化幼儿艺术教育融化”的尝试

根据幼儿园及班工作计划,我班进行了“多元化幼儿艺术教育融化”的尝试,并制订了《春雨的色彩》、《夏天》的主题网络。在《春雨的色彩》的主题网络中,以文学作品为切入点,以“春”为核心,涉及科学、社会、语言、艺术、健康等领域的各项活动。《春雨的色彩》中还生成了小主题《雨》,并根据“雨”进行了“雨的形成”、“小雨滴旅行记”、“小雨点”…等等的活动。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我们注重利用各种资源,合理整合。通过实验、图片、电教设施来启发幼儿了解有关雨的知识;或许是因为幼儿年龄知识水平的因素,或许所选知识涉及过深,在活动进行中,发现效果不理想,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因此,在进行第二主题网络《夏天》时,我们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及时进行调整。从幼儿生活中选材,以南京教材中《找凉快》为蓝本进行课程整合,而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在夏天的主题网络中,

从小朋友找凉快→动物找凉快→到昆虫的夏眠→多种多样的乘凉工具→我发明的乘凉工具;幼儿参与程度的热情较上一主题高涨。

2、环境创设

我班幼儿三十九人,性格活泼开朗,但个性鲜明突出。因此,我班在进行环境创设中能依据《纲要》中的精神,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创设各区域:

〈1〉、对个性霸道、任性的幼儿创设了“谦让是美德”角色扮演区。

〈2〉、对爱表现、外露的幼儿设置了小舞台。

〈3〉、壁画的设计及进度紧扣教育主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和幼儿作品......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八篇: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

一个学期很快结束了,在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顺利走过了一学期。现在就把一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一下。

一、我所做的主要工作

初三是整个初中重要的时期,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这一变化,学生的精神上有更多的压力,而大多数的学生在这个转折时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