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小草和大树

第1课小草和大树
第1课小草和大树

第1课小草和大树P~-t)9{( X

教学目标:6 :[ {CF S

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 ]k?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植物的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它的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_9WXn 4L

情感目标: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nUA o ;Z*k

教学重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W A;o >~:

教学难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s8 C |u

教学过程:0 8a| i}z

一、活动一: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5>} "Y ; 3

1、导入: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今天。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6 elm-Q>DH

2、要求:DJ6s~%,0?|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9pgeSC5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87/j,U KF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iU 1>RE}

3、观察srdf D +

4、整理汇报:1R6K '$(Y

(1)、“我”观察到的小草rJl/* P :k

(2)、“我”观察到的大树s`d\0u& _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t

5、认识:V@>r r /o[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玉兰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m.| ? ~6L4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LG ae#f

二、活动二:给植物分类m&O_de1P

1、导入: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后,你会从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m m 5=

2、观看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yFOdrK V{

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 }w u p|&

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OneO6 (p[t

5、汇报分类的结果;} Q3Q Tg*F

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5 9N!:F;w

三、拓展:认识一些新的植物xB# (t\zQ

绿藻DD v` 2&

水绵D(.)?vjI%

肾蕨Ma d5GgO I

苔藓5i; /: a48

板书设计:` n HV

小草和大树> Q ?%g

草本植物:蟋蟀草……Yp JIz H ;

木本植物:玉兰树……5S- {TTb /

其他分类的标准:根、叶、花、种子……aPxC18 j

U\ $v|F#

第2课植物博览会WA y\\,4

教学目标:!v L!z3Z {

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E`=GM_w

2、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OGRzL }8mT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相互交流、沟通。*/ yq]8{;s

教学重点: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f6Dqo W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筹办一个植物博览会。

[9d c?S

课时安排:2课时EB }=(~U

材料与工具:1、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ks'iPb/? t

2、布置展览台。V;DmN V

教学活动:活动1参观植物博览会*Tz(n1 Hz

活动过程:a~5NMH |\

1、学生把搜集到的图片资料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x :> B Zl

2、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AB :g5\0

如:经济作物、食用植物新品种、观赏植物等Mt !` FCD

提问:虞金香、构骨、马尾松、大豆、猪笼草、金灯藤、蔬菜温室大棚、含羞草、银杏、耐储存的转基因番茄、珙桐这些植物应该把它们分别放在哪个展台上展示?6I 9 &

小结。Z!' :S7,la

活动2筹办植物博览会oa=0h3S~UJ

活动过程:0(PcPGN 5*

1、学生讨论如何筹办植物博览会。k/0J -CV(v

提示:V\E/ j K

(1)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划展览的内容。

Mf|h$ZL

(2)根据展览的内容,进行小组分工,相互协作。% 3: 57s D

(3)在室外单独搜集资料时,要注意安全。ZR[ S'|

(4)布置各部分展区时,要有条理,尽可能作到设计新颖、美观、主题突出。d(KyP j{s-

(5)结合展览内容,写出解说词。 :=L.#

2、学生绘制一个展览的预示图。S5pC#TE6$

3、学生开始用所搜集的资料来布置展览会。s#&co++{ -

拓展活动:2GB [1>za/

让学生把展览后的资料分类存档。 F Y 6AaFf

1、提问:如何保存资料?Z8 6= R

2、怎么样保存资料科学些?l :L`&@vI

小结。u M'` ]6 Q

课后记:w

第3课鸟类动物的特征+ bx-C QLb

一、教学目的要求:l*+q\K J.L

1、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YA0n B#5h

2.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NJd K I;S 3.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S-R3\ '

4.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g|: T >

5.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U (CS?W%k.

能相近。?Gu' w|r

二、教学重点: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g`n QmO.<

三、教学重点: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b_ P)b

四、教学过程:` *K"H4L\'

1、导入:;2 W] * K

平时见过哪些鸟?u8W l [

_

2、学习新课:[@ `da#y+

A、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u5 @I]

活动目标:'h aL +

1.能说出常见的鸟的名称。J^F?H*z3

2.能从不同的角度(主要是外在的形态结构和行为等)设计不同的观qtE =eCO*

察项目。\ h4=OJl

3.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x P% *Lk2

类的特点。l_ W|M x

4.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s LN:l

5.能根据鸟类的共同特征辨别能飞翔和不能飞翔动物中哪些是鸟类。9Ez[ Gd

6.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常见工具是模仿了鸟类哪种特征制作的。79Tp >#`

活动过程:eUb7\9 rZ

1.上课前,出示一些图片、标本,一些鸟类的视频资料。w 9 {}\-

2.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名称及大致形态,汇报观察到的鸟的名字,对鸟还有哪些了解。&#n 7 z -

在学生头脑中有了丰富的有关鸟的感性认识后,寻找机会自然引发学生提出什么样的动物——这是什么?@&-yNG vR%

鸟,关于鸟类,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uYa_:

3.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常见的鸟,学生比较熟悉的鸟作为观察对象,Y-'1*Ld9q

进行小组讨论7+-Az.I >F

4、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的提示,填写观察到的每种鸟的形态特征。以MGK F]uc

及学生发现的感兴趣的其他内容。z 4@f:R#T3

5、引导学生用排除法逐渐删掉那些非本质特征,最终形成共识,明确鸟的共同特征。)a ykf a(e

6、引导学生据此判断哪些动物是鸟?哪些动物不是鸟? 1 {^G^

B、鸟喙与取食n |d>L 2U

活动目标EsWB!p h*

1.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我们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7 $P- f 2.能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各种形状的鸟喙适合吃哪些食物。4 2ct>_c

3.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

G=O k

4.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gm} Y $"l

5.能了解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不同看法。

U#s xnU4

活动过程:3-9f~G {IU

1.本活动因为是趣味性活动,可不必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a-c ? 'R!0

(典型的鸟喙不一定非选教材上的四种,当地典型的鸟应优先考虑。只要2Z%..v'ej 能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鸟喙与其取食方式是相适应的即可。) C m=u

2.准备模拟食物时尽可能选取易找到的物品,还可以有别于教材提供的材料。如木棍洞可以用泡沫块打洞代替,钻孔留下的泡沫甥料粒刚好也要用到;橡皮虫可用细小的纸团代替;硬纸剪成的兔子要固定在木板上。x[WT! v {

3.活动时可让学生分别观察鸟喙及几种工具的特点,然后再将不同的鸟喙与其形状和功能相似的工具对应起来,在教材上可用直线将它们连接。"^7Q; j D%

4.根据教材上的提示步骤做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时争取让每个人都有一次体验的机会,为确保实验数据的可比性,要提醒学生注意计时的准确性,注意不能随意改变“食物”的摆放位置。记录时兔子以块为单位,其他以粒为单位。N:.jE. y'-

5.把自己组的结论填写在表格下面,内容不强求统一。引导学生将取食的物品与实际环境中的食物对应起来。^LB)gU 3

6、说一说——要想又快又多地“吃”到某种食物要选取哪种工具最方便,为什么?@.~(+g_X

7.阅读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对鸟类起源问题的不同看法,意识到对鸟进化的问题还在继续研究。4 A. Hln m

8.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收集更多种类动物的图片、标本及相关资料。U N3 ; Kw

C、小结:< +"`n.DX

1、鸟类的共同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蝙蝠、猫头鹰属于哺乳类,蜻蜓、蝴蝶属于昆虫。uu %

2、不同鸟喙与工具的对应关系:北美红雀(尖头钳子);鹈鹕(汤}08A[ 0

匙);沙锥鸟(镊子);秃鹫(起钉器)。/]J? Z=t~

D、作业:课后继续收集更多种类动物的图片、标本及相关资料t9 z(|Y

0Q`4[ L\J

第4课种类繁多的动物|j7 Fe ;?

教学目标:Rv_6D9 0rK

1、经历对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过程,获得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uRt5h V o}x

2、按照一定特征对动物分类,知道动物的相同之处。4MXd8 !}T

3、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乐于讨论,从而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vlWI8` J\

教学重点:学生对动物进行分类的过程。lXILic{ (

教学难点:学生对动物特征进行归类并抽象成概念]`^P R nTs

课时安排M% Z4

第一课时B(x vv&Arg

一、导入:rR 3 #)\6Z

地球上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除了鸟类以外,还有哪些种类的动物?每类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让我们一起来研究。c?N[;u0f6

二、给常见的动物分类:0.!b 4 i f

1、观察15页的图片MQ3s X

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请你介绍其中一种动物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方法。W 3S RYj N

2、学生观察图片,汇报; U/ k T<

3、小组讨论:;6| e<"p|=

根据动物的特点,自己制定标准,给以上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e ( `^Sq

类别包括的成员h Nx I=

- +w.Ls

oRG_wG.u/

d; n6 +

4、学生汇报分类结果。o{ ) a+]b

5、讨论:哪种分类更合理?理由是什么?+5e02 {X`

三、了解科学分类方法:{ < 4c

1、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分类的呢?我们来进行一个活动。o )~ %.Lz

2、活动:摸脊柱h+w3J{ 9D

两个同学一组,相互摸一摸后背中间,你发现什么?MT[

W%7m`

(有一节一节的骨头),h"$^ e)j\

这叫做脊椎骨,它一节一节的组成脊柱。w7%`? o]

3、讲解:科学家根据有无脊柱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eZ p';vQY

四、猜一猜:#fa"u:9 )(

两人一组,其中一人任选一张动物卡片,不让对方看到,只能用“Yes”或“No”回答对方提问,对方围绕动物特征提问猜测,用较少的问题在最短时间猜出动物名称。~ 5 zDW\G 五、作业:<8pbu q+N[

思考:科学家的分类还能继续分下去吗?7.9 5- H7

第二课时$&c) E _

一、复习导入:6UsX1b@ !

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分类的?= ]> aal^

科学家的分类还能继续分下去吗?我们来看看。s1 D Or~ x

二、区分更多的动物:} v; `;!V

1、小组研究:dSS lU7 {

根据自己的理解,在18页各类动物的分类圈中补充更多的动物+t Zjw

2、小组汇报结果< Aa @q

3、小组讨论:OW9 + M5 N

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v, ;c0%+Z

4、将19页各类动物的特征的序号填入上图相应的位置。w:b7 TD :

5、对照各类动物的特征,检查在分类圈中填写的动物是否正确?qw g_NAl

三、阅读科学在线7? Y aG&^

四、作业:va s" Hay

收集各种动物的分类资料。CA;m7c X*w

板书设计:_Zb R5b

种类繁多的动物EX|@ 6] ^

无脊椎动物:昆虫……b^ C j1y '

动物哺乳动物Z =}v|]Ocq

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a @ A|;hS

两栖动物Y]<* 7d? i

鸟&jS]6|Fot"

鱼QBrRc( 2 ,

课后记:*) X

第5课细菌和病毒VZ#z# TCDE

教学目的:?QL _' (Z

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5>y z v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8 / q`aT

教学重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3S,)Tl 1s

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D T?jF

教学过程:iAE3I ,}WH

一、导入:jAQ)uIM l

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 Wb o6 f

二、寻找细菌的特点:\N6*Y 3 ap

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

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zU 5:|;

(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F"G((} 7x

(2)生活在哪儿?0d :(-)LvB

(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Tv B 9K }

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ZM$

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b {Z RX3

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在21页表中n j.[f>

所患疾病主要原因aC Gs AlD!

Q`s/ ~ z

20y c`Y A

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b(a% gtA&

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Um ?_ wT#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l j ks^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 ![h:! z

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D

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iH8

Ut@KzB

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 4{o%!+ o

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w l, g FR

制醋要用醋酸杆菌:l0 Ul,

!

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U ! K E)%

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CY* +* ;

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6 C 9fo#

四、让我们更健康: Z Wq J

1、判断23页图中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理由,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

\U J!) G

2、学生判断、汇报fH#P!F6f'F

3、与同学交流看法,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 f#K$P8 V

五、作业:q8e3C L

回家制作酸奶Ro) T0

7 y8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

《小草和大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夏洛蒂的命运。 3、体会逆境中的人所应有的毅力与精神。 教学中的难点:学习夏洛蒂的品质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 2、思考:夏洛蒂遇到了那些困难,她是如何面对的?你从她身上感受 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地感受到了夏洛蒂的不幸遭遇。谁来说说,夏洛蒂是怎样艰难谋生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一连串生活细节体会主人翁为生活而奔波而忙碌的形象,感受主人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在家里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翁热爱学习、要强毫升的性格。“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翁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感受诗人的嘲讽 1、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当夏洛蒂满怀着希望在文学道路上蹒跚前进的时候,又遇到了怎样的挫折? 1)遭遇诗人嘲讽训诫。 2)自费出版诗集,只卖出两本。 2、体会夏洛蒂向诗人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夏洛蒂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几首诗寄给了大名鼎鼎的桂冠诗人骚塞,在向他请教前后夏洛蒂的心情有着哪些变化? 惴惴不安→充满希望→失望→愤怒

1)理解“惴惴不安”,想象当时骚塞害怕而又充满期待的心情。 2)夏洛蒂热切盼望的结果怎样? 3)你觉得骚塞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词语或句子看出来? 通过“原样退回”等词语理解诗人所说话的语气。指导朗读。 4)课文的题目是“小草和大树”,骚塞在信中也提到了,读到这里,你认为,“小草”和“大树”分别指什么? 3、面对这样傲慢的训诫,如果你是夏洛蒂,你读了信后,会有什么感受?骚塞的回信无疑是一盆冷水,使夏洛蒂从头凉到脚;又像是一把利剑,把她的心刺得鲜血淋淋。文中,夏洛蒂又是如何表现的呢?(抓重点词开展想象,体会倔强、不屈服的性格。) 5、夏洛蒂在文学之路上继续艰难地行进,可是命运并没有垂青于她,似乎有意与她作对。姐妹三人节衣缩食,自费出版的诗集——仅卖出了两本。 三、学习第三大段,感受“生命的壮丽” 1、范读第五自然段。 2、是啊,在暴风雨面前,柔弱的小草们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有的向暴风雨低下了头,而更多的则是勇敢地接受暴风雨的挑战,勇敢地面对。三姐妹在如此的逆境下没有选择(),而是()。 2、自由读第6自然段,想想:她们又是怎样开始小说创作的呢?除了书上的描述之外,你觉得她们还会怎样争分夺秒地区创作? 3、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翁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 1)她们的路是走对了!她们分别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2)出示句子: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 A、读了这句话,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B、“钢铁般的意志”“汗水和心血”,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C、这里的“小草”浇灌成“大树”是什么意思? (“小草”指的传统观念中妇女不能从事文学事业,“大树”则是指夏洛蒂姐妹在文学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和影响,小草浇灌成大树,即指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妇女不可能从事文学事业的传统观念和陈腐偏见,取得了巨大成功。)

《小草和大树》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小草与大树》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小草"与“大树”的深刻含义,感受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3、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与聪明智慧的人才估计拥有出色的人一辈子。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小草”与“大树"的深刻含义,感受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3、品读语句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4、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与聪明聪明的人才估计拥有出色的人一辈子、 学习任务: 同学习目标 检测工具: 1、交流对课题的理解 2、本课三姐妹的成功能够用哪些名言警句来概括?考虑并把它写下来、

3、想画面:三姐妹成名后假如在一次宴会上遇到了骚塞先生,此时,她们会讲些什么呢? 4、交流夏洛蒂成功给您的人一辈子启发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小草与大树》!(板书课题,齐读。)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遭遇家庭不幸的夏洛蒂艰难谋生,坚持学习,尝试写作遭到打击 后反思权衡,开拓新路,最终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 作家、由“小草"成长为“大树”) 2、明确目标:上节课,我们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文本,理解文中“小草”与“大树"的深刻含义,感受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3、效果预期:相信大伙儿潜心会文之后收获会更大 二、民主导学 (一)整体感知、 1、任务呈现: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几处出现小草与大树? 2、自主学习:自读课文、 3、展示交流、(1)文章中的“小草与大树”共出现了两次,指读,谈谈您的理解,师相机指导。(一次在骚塞的回信中,

《小草和大树》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小草和大树》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小草”和“大树”的深刻含义,感受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3、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出色的人生。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小草”和“大树”的深刻含义,感受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3、品读语句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4、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聪明的人才可能拥有出色的人生。 学习任务: 同学习目标 检测工具: 1、交流对课题的理解 2、本课三姐妹的成功可以用哪些名言警句来概括?思考并把它写下来。

3、想画面:三姐妹成名后假如在一次宴会上遇到了骚塞先生,此时,她们会说些什么呢? 4、交流夏洛蒂成功给你的人生启示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草和大树》!(板书课题,齐读。)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遭遇家庭不幸的夏洛蒂艰难谋生,坚持学习,尝试写作遭到打击后反思权衡,开拓新路,最终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由“小草”成长为“大树”) 2、明确目标:上节课,我们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文本,理解文中“小草”和“大树”的深刻含义,感受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3、效果预期:相信大家潜心会文之后收获会更大 二、民主导学 (一)整体感知。 1、任务呈现: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几处出现小草和大树? 2、自主学习:自读课文。 3、展示交流。(1)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树”共出现了两次,指读,谈谈你的理解,师相机指导。(一次在骚塞的回信中,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 《小草和大树》(1)

单元七主备 人 李宝升 执教 人 李宝升 课时第2课时课题9 小草和大树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要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预案个性设计 一、简介人物,激发学习兴趣。从课题入手,感知课文 1.根据生活常识,请学生交流对小草和大树的认识。 2、.课文所写的夏洛蒂成才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 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交流理解。在交流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 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形成板书: 小草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 立志写诗,遭遇打击 反思权衡,开拓新路 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 大树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划下不会的地方,自学生字,读顺句子。) 2.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为一段。 3.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并指导 分段。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述《。简爱》的作者是一位在逆境中成长的 典范 第二部分(二至四自然段)讲述了夏洛蒂.勃朗特坚持学习、写作,不 断遭受着打击与失败。 第三部分(五至七自然段)讲述了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经过慎重思考,从

写诗改为写小说,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终获成功。 5.请学生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地生活压力与巨大的精神打击下,没有失去信心,发奋努力,坚持写作,终于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的事。) 三、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 2.学生写字 3.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9 小草和大树 小草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 立志写诗,遭遇打击 反思权衡,开拓新路 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 大树 评价与反思

小草和大树课文教学设计

小草和大树课文教学设计 小草和大树课文教学设计 第1课小草和大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植物的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它的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情感目标: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重点: 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难点: 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导入: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今天。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观察 4、整理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2)、“我”观察到的大树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认识: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玉兰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 二、活动二:给植物分类 1、导入: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后,你会从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 2、观看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 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 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5、汇报分类的'结果; 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 三、拓展:认识一些新的植物 绿藻 水绵

《小草和大树》课文分析

内容简析 本文是一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作的叙事性文章。讲述了夏洛蒂三姐妹在写作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难,艰难前行,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表现了三姐妹不屈的抗争精神和不懈努力的顽强意志,歌颂了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和胆识。 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树”共出现了3次,一次是在课题,一次在骚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 回信中的“小草”指的妇女能从事的事业,“大树”指的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小草不能变成大树,小草就是小草,大树就是大树,言下之意,文学是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即使从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语中充斥着对妇女的蔑视。 文末的“小草”指的传统观念中妇女不能从事文学事业,“大树”则是指的夏洛蒂姐妹在文学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和影响,小草浇灌成大树,即指: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妇女不可能从事文学事业的传统观念和陈腐偏见,取得了巨大成功。 纵观全文,题目除了以上两个意思,还将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在接踵而至的艰辛和磨难中,以顽强的生命力,茁壮成长,将成功后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树,突出她的成就非凡。题目通过鲜明对比,暗示主人公与命运和世俗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追求理想的性格。在自然界中,小草虽然不能变成大树,但在文学界里,夏洛蒂姐妹却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学习本文,一是激发学生对夏洛蒂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二是培养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对文章语言的感受能力。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这句话把夏洛蒂比作“仙人掌花”,突出了她不屈的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生命力,从中可以看出她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②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 句中“小草”指的传统观念中妇女不能从事文学事业,“大树”则是指的夏洛蒂姐妹在文学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和影响,小草浇灌成大树,即指: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妇女不可能从事文学事业的传统观念和陈腐偏见,取得了巨大成功。从这些比喻中可以看出夏洛蒂姐妹付出的努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她们的成功是用汗水和心血培育成的。 (2)对词语的理解 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寥寥无几: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惴惴不安:形容因担心或害怕而不安。 大名鼎鼎:形容名气很大。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课《大树和小草》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课《大树和小草》教案 教学目标 1、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情感、态度、价值观: 3、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作业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五、板书 大树小草区别 常见的植物根茎叶 反思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草和大树》 教材分析: 六年级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许多植物,在科学课及其他一些学科的课堂上,他们也曾不止一次地对植物进行观察和描绘,绝大多数学生还会有亲自栽培植物的实际体验。正是基于学生逐渐积累起来的感性认识,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领学生对植物世界形成一些初步的系统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能力;能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合作中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体会科学知识的价值;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能通过仔细观察有关植物的特征,正确概括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征,并能区分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难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课件显示有动画效果的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

师:欣赏了这些美丽的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1: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我的心情很舒畅,我真想生活在这么美丽的环境中。生2:原来世界是这么美丽的,我要保护好这些美丽的环境。 生3:世界的美丽,来源于这些绿色的植物。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植物。 …… 师: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这些植物美丽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使自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今天,让我们进入这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学习有关植物的知识。 【设计意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我运用了大量的美丽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给学生欣赏,不知不觉地引领学生进入植物的世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在学生畅谈感受的时候,教师与学生都经历了一次有效的环保教育。】 二、联系实物,了解特征 师:你们知道吗,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多少万种?(30万种)1、初次分类 师:刚才看到的植物,你会把它们怎样分类? (指名学生说出分类,并让学生说出分类的标准)在各种分类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初步按树与草进行分类。 2、寻找特征 师:你们已看到过各种各样的小草和大树,(课前叫学生准备好一些小草与大树的实物或图片),那么,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利用老师提供的工具(小刀、剪刀、放大镜等)仔细地观察这些植物,寻找它们的特征,并完成表格。 温馨提示 1、仔细观察这些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 2、观察时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局部由整体。

大树和小草

大树和小草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填合适的词语 ()的小草()的大树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小草和大树)教师直接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评价:我听出了小草的柔弱、大树的力量……)。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这是一篇写植物的文章吗?是寓言故事吗?小草和大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用这样一个题目?) 3、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小草和大树》不是一篇写植物的文章,也不是寓言故事,它是三个杰出女性成长、成才的故事。同学们想去了解这个故事吗?让我们大家一起去感知,感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目标)读 4、带着这样的目标,我们先来初读课文。(出示友情提示) 二检查初读情况 1●全班集体交流 出示词语:撇下要强好胜钉到床头 嗷嗷待哺惴惴不安寥寥无几大名鼎鼎 (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这些词语中,你觉得哪些字或词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特别关注“鼎”这是一个象形文字,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这个“目”字实际上是

“月”字的变形,而“月”字有“肉”的意思(凡是人的内脏器官的偏旁都是“月”字),代表的是鼎中的食物。 动画演示“鼎”的笔顺 老师这样排列,你有什么发现? (多音字、AABC、ABCC) 2、文中哪句话写了小草变成了大树,请你用横线画下来,并认真读一读。(学生回答) 出示“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 (指名读)通过刚才的默读,你们知道这里的“她们”指的是谁?3、(学生回答,相机点击出示)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安恩(指名读、齐读) (出示)老师这里有三部著作,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写的吗?(连一连) 《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斯·格雷》 4、好,让我们一起把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一读,感受一下她们由小草到大树的变化吧。(学生齐读)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其实,在三姐妹中,尤其以夏洛蒂·勃朗特的文学成就最高,成长之路最坎坷。作者评价她是“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齐读。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草和大树》练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草和大树》练习题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勃朗特姐妹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和对命运的抗争。 一、读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 二、读课文,摘抄体现勃朗特姐妹追求文学的钢铁航的意示和毅力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测一测 一、形近字组词。 堪()撇()辈()狭()脑() 湛()蔽()悲()侠()恼() 二、填空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不安()()无几()()不倦 大名()()()()待哺()强()胜 三、读句子,回答问题。 1、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 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用_________比喻_________。

作者这样比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 小草指_____________;大树指_____________。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口语交际:勃朗特姐妹成名后,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她们遇到了骚塞,他们会怎样交流,请设计五句对话。 再提高 一、制作名著书签要求形式自己定,内容含有书名,作者和主要内容。分组分工合作,制作成班级名著书签集,互相交流,互相赠送。另外,填写统计表。 书名 作者 主要人物 主要内容 二、阅读理解

成功,等待着你 ①许多年以前,伦敦住着一个小孩,自幼贫病交加,无依无靠,饱(尝赏)了人生的艰辛。为了糊口,不得不在一家印刷厂做童工。 ②环境虽苦,志气却不短。早就与书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原)的他,常常贪婪地站立在书橱前,不住地摸着衣兜里仅有的买面包用的几个先令。为了买书,他不得不挨饿。一天早晨的上班途中,他在书店的(橱厨)窗里发现了一本打开的新书,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直到把打开的两页读完才走。第二天早晨,他又身不由己地来到了这个橱窗前,奇怪,那本书又往后翻了解两页!他又一口气读完了。他是多么想把宁买下来呀,可是书价太高了。第三天,奇迹又出现了:书页又顺序地翻开了两页,他又站在那儿读了起来。就这样,那本书每天往后翻开两页,他每天来读,直到把全书读完。这天书店里一位慈(详祥)的老人抚摩着他的头发说:好孩子,从今天起你可以随时来这个书店,任意翻阅所有的书籍,而不必付钱。 ③日月如梭,这个少年后来成了著名的作家和记者。他就是英国一家晚报的主编本佳敏法利吉龙。 ④本佳敏之所以自学成功,是因为他爱读善学,也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位极富有责任心的人。善良的老人倾注给他的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温存怜悯、爱护关怀、鼓舞鞭策。身处困境的少年人由此而打开

《大树和小草》优秀教案

《大树和小草》教案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生观察比较的结果进行梳理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清晰的显示出大树和小草的异同,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教学背景: 学生一般对高大的树木有较深的印象,而对路旁的小草关注不多,大多数学生甚至叫不出一种小草的名字。其次,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所以师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进行细微的观察、比较、逻辑思考进行探究活动。当然还需要教师的特别方法,如用表格归纳法、画维恩图法等,以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科学词汇: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根、木质茎、草质茎、叶、开花结果、水分、阳光、空气 (二)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科学方法:观察比较、记录整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养成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习惯。 核心价值观:生命体的共同特征认识。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有个问题向大家请教,你们愿意帮助老师吗?你们见过树吗? 学生:见过 2、播放课件:谁能帮老师描述一下这几棵大树?(古松、五叶枫、银杏树) 3、你们发现这几棵古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小黑板1)适时板书:根、茎、叶等

小草和大树教案

《小草和大树》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感悟课文,学会用情用心朗读。 2、理解部分词语的色彩及含义,把握作者情感倾向,定位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人生,并结合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教学重点: 1、学会用情朗读文本。 2、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3、学会通过阅读文本掌握写作的技巧。 教学难点: 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由课题质疑导入课文 1、读课题 2、这是一篇写植物的文章吗? 3、题目中的“小草”“大树”分别指谁?“小草”怎样变成“大树”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 思考:“小草”怎样变成“大树”的?她们经历了哪些困难? 2、检查读生字新词,正音。 3、检查课文朗读。 4、说说她们经历了哪些困难? 5、哪些写的是生活中的困难?哪里写的是事业上的困难?按“概括——生活中的困难——事业上的困难——总结”给课文分段。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作业 书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导语:这是一颗矮小、柔弱的小草,它随地而生,往往遭人践踏、蹂躏,它历经了生命的艰辛。而这棵大树却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充满活力,它的生命如此灿烂壮丽。与大树相比,小草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可是啊,小草却是能够长成大树的! 二、导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仙人掌花的图片 师:你们瞧,这是什么?它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呢?指名交流。师:为什么作者把夏洛蒂比作是仙人掌花呢? 师:那么,她的生命是如何的艰辛而又壮丽呢?

9、小草和大树

9、小草和大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教学重点: 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教学难点: 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抓住重点,感悟形象 1、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1)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主人公遭遇了怎样的家庭不幸。 (2)面对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样艰难谋生的呢?用笔把表现主人公艰难谋生的词句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①抓住“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词体会主人公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形象,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人物性格, ②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③抓住“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公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2、结合立志写作、遭遇打击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百折不挠的性格。 (1)朗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感受。在写作的道路上,夏洛蒂遇到的挫折 (2)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夏洛蒂向骚塞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3)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吓洛蒂的坚强性格。 (4)结合反思权衡,开拓新路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不服输的性格。 面对这些沉重的打击,夏洛蒂服输了吗?你从那里看出来? (5)结合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的有关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 为改变命运所表现出来的勤奋和坚强毅力。夏洛缔有没有通过写小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敲开幸运之门呢?她是如何敲开的? (6)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 二、回归整体、感悟成功 1、交流对课题“小草和大树”的理解,领会题目通过鲜明对比抓住读者、发人深思的艺术,进一步体会主人公与命运和世俗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追求理想的性格。 2、回顾课文整体把握“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交流夏洛缔取得成功的人生启示 三、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书体会。 板书设计 小草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吃苦耐劳 立志写诗,遭遇打击→百折不挠 反思权衡,开拓新路→永不服输 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最终成功 大树

小草和大树

9、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从课题入手,感知课文 1.板书课题。根据生活常识,请同学交流对小草和大树的认识。【1.学生齐读课题。2.先同桌互说,指生回答。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夏洛蒂及她的作品《简爱》的故事。】 2.课文写的是小草和大树吗? 过渡:写人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带着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初步学习一下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标出本课的生字,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汇报 (1)认读生字(小黑板出示生字) 堪逆撇辈狭衡毅铅钢 蒂骚诫峭寥枉罕 (指生读生字,齐读生字) (2)你能看着这些生字联想到它在文中出现的词语吗?(同桌互说,指生回答,男生齐说。)3.读课后第二题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1).指一名学生将词语全部读完,其他同学听听他读的怎么样,有错的纠正过来。 (2)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指生来帮助解答) 4.再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难读的或者刚才没读好的一段,再读一读。(生自由读课文) 5.说说文章一共写了几方面的内容。(同桌讨论交流,指生回答。) 三、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堪”第十一笔为一点;“撇”中间为一竖,不要写成两竖;“铅”右上不要写成“几”。 2.学生观察字形,看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生描红写字,师巡视。

第一部分 【作文开头】 1、文章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 2、开头简明扼要 3、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的印象。 4、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5、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 6、开头出手不凡,吸引读者 7、开头打动人心,具有真情实感。 8、文章开头交待得十分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9、文章选材新颖,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作文过程】 1、以饱满的激情,描写了……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 3、比喻贴切,用词生动。 4、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5、…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6、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 7、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联想则为触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 8、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9、文章边叙事边抒情。 10、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 11、小作者观察仔细,叙述时井然有序 12、一些精妙词语的使用,无形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13、文章清逸婉丽、流畅连贯,尤其人物语言幽默风趣 14、文章想象合情合理, 15、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 16、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进行。 17、细节描写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18、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精心细腻的描绘,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9、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准确传神。 20、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 21、事例叙述得生动具体,人物的言行符合各自身份特点。 22、文章来源于生活,因此语言虽然不怎样优美,但却真实有趣,写得入情入理 23、文章将…写得细致入微 24、语言活泼明快,富有情趣。 25、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口语,使文章更显自然亲切。 【作文结尾】 1、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以感受开关,以感受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第三课大树和小草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

最新《小草和大树》第一课时教案设计(精品)

《小草和大树》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教材简介 《小草和大树》讲述的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逆境中奋发努力、脱颖而出的艰辛历程,歌颂了逆境成才的奋斗精神,展现了主人公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她用自己和两个妹妹的成功证明了无论是“小草”还是“大树”,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一样可以有自己的事业,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一样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只要努力奋斗,在逆境中也能创造奇迹。这篇课文与本单元另两篇课文一起,共同表达了“奋斗与生存”的教育主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人生。 教学重难点 1.品味“她的生命艰辛而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等比喻句的含义。 2.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感悟夏洛蒂艰辛而又壮丽的逆境成才经历,体会夏洛蒂的坚强意志和聪明智慧。 教学过程 一、由题生疑,带疑读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小草和大树》。乍一看课题,像是一篇童话或者寓言故事的题目,但是这篇课文既不是童话,也不是寓言,而是一个人的真实经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开门见山,三言两语,直奔课题,目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文本上。同时由题生疑,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整理:课文写的是谁的经历?课文实际上写了这个人的什么事情?为什么以“小草和大树”作为课题呢?

设计意图:通过暗示、对比、启发等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题,开始在课堂上与“小草、大树”的精神交往,由初步的感觉开始到后来深刻的质疑,都是在带着自己的思考学习课文。只有有了自己的思考,学生才能真正走进课文,为与主人公展开心灵对话打下基础。 3.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了解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吧。 二、自学字词,了解大意 1.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初读课文,解决了什么问题?课文写的是谁?这个人是英国人,名字不好读,我们先来读一读。(出示:夏洛蒂·勃朗特)学生读。 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情?学生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介绍主人公夏洛蒂·勃朗特以及她的代表作《简·爱》。 2.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指名学生朗读,及时正音,读正确。 堪称逆境撇下前辈 狭窄权衡铅笔钢铁 (2)分组出示词语。 嗷嗷待哺节衣缩食惴惴不安寥寥无几 (夏洛蒂的逆境) 要强好胜孜孜不倦脱颖而出大名鼎鼎 (夏洛蒂的成功) 指名读词语,提醒学生重点注意加点的字词要读正确,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齐读。 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交流加点字的含义,然后理解和讨论词语的含义。 教师启发:你能看出这两组词语的区别吗?说说自己对这两组词语整体的理解和感受。

《小草和大树》第二课时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导入,理解艰辛。(10分) 1、同学们,有这样一种人,远看平淡无奇,但我们走近他的内心世界,她就恰似一朵高贵的花,即使远去了,记忆中仍久久地萦绕着它的芬芳和瑰丽,挥之不去。 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夏洛蒂姐妹,感受她们傲放的生命,一起交流对人生的感悟。 2、老师在感慨她们三姐妹的传奇人生时,觉得文中有一句话,和一个词,准确传神地描摹出她们生命的状态,你们有同感吗? 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画出来 出示评价,幻灯3(逆境成才 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指名读。 3、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个词和这个句子有什么联系吗?说说看。理解“逆”的意思 (“逆境”是指她的生命非常艰辛,在风沙中成长。“成才”是说她“壮丽”、“傲放”,像仙人掌花一样壮丽多姿。) 4、文章往往是首尾呼应的,请同学们读读文章的结尾,看看她们究竟成为了怎样的人才呢(学生读结尾节,交流) 5、同学们,人的出生是没有选择的,就像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命运把它撒播到哪,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

我们来看看,夏洛蒂的生命到底有过怎么样的艰辛呢?请将课文翻到48页,默读课文第二、三、四小节,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她艰辛经历的词句,建议在最有感受的地方,写写批注,等会和大家作交流。 6、交流写艰辛的句子(引导学生读读二三四小节中写他们不顺利的环境的句子) 7、这些困难能不能用一个四字词,或者短语来概括一下? (板书:生活艰辛、求助遭讽、写诗受挫) 二、研究“走向成功” 1、生活的激流涌现到了万丈峭壁,只要再找准方向,前进一步, 就会变成壮丽的瀑布! 她们最终有没有找到走向成功之门的入口呢?(改写小说) 2、她们具体是怎么做的?(指名读第6节中的做法) 3、他们的播种迎来了收获的辉煌。 幻灯6 出示: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 指名读。 这里的小草指什么?大树呢? (“小草”指夏洛蒂本来只是个文学爱好者,“大树”指夏洛蒂现在已成为文学界的新星,是世人景仰的女作家)

六年级科学第一课 小草和大树 习题

一、小草和大树 一、填空 1.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种。有些覆盖在(),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 2.根据茎的特点可以把植物分为两类,具有()、()、()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具有比较()、()、()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3.不开花的植物有:()、()、()、()。 5.根据植物茎的特点可以分为()、()、()、()。 二、判断 1.松树的主干比较硬,有皮。 2.桃花的花瓣多为五片。 3.蒲公英属于木本植物。 4.所有植物都会开花、结果。 5.植物的的叶子都是绿色的。 三、选择 1.下列植物中,属于草本植物的是()。 A.垂柳 B.榆树 C.芦苇 2.下列植物中,属于木本植物的是()。 A.小麦 B.雪松 C.油菜 3.根据植物()的特点可以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A.根 B.茎 C.生长环境

四、简答题 1.小草的茎有什么特点。 2.大树的茎有什么特点。

二、植物博览会 一、填空 1.举办植物博览会,需要收集有关有关植物的()、()、()、()、()等。 2.是我国特产,是著名的()植物,叶片呈()形,果实具有()和()价值;()称为中国鸽子树,国家()保护植物。 3.请将下列经济作物按其用途分类。棉花,茶叶,人参,甜菜,花生,油菜,橡胶,向日葵,麻,甘蔗,烟叶,咖啡,椰子。 二、简答题 1.怎样整理资料才能便于今后的查阅

三、鸟类动物的特征 1、鸟类的共同特征是:()。 2、鸟喙具有(),使它们适合()的食物,适应()的环境。 二、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不属于鸟类的有()。 A.猫头鹰 B.蝙蝠 C.企鹅 D.鸵鸟 2.猫头鹰的食物是() A.粮食 B.树叶 C.小虫子 D.田鼠 3.燕子的巢筑在() A.屋檐下 B.石洞里 C.树枝上 D.树洞里 三、连线题 北美红雀沙椎鸟鹈鹕秃鹫 汤匙钳子起钉器镊子 四、简答题 1.蝙蝠有体毛,为什么不是不是鸟类?鸡不会飞,为什么是鸟类? 2.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鸟类?

苏教版小学语文6上教案9小草和大树 教案

9、小草和大树 一.教材分析 《小草和大树》是国标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叙写了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在逆境中奋发努力.脱颖而出的艰辛历程,歌颂了逆境成才的奋斗精神,展现了主人公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与本单元另三篇课文一起,共同表达了“奋斗与生存”的教育主题。课文比喻贴切,注重以人物反映人物个性的细节描写,映衬人物细腻.真实的思想行为。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三.教学重点 感悟夏洛蒂艰辛而又壮丽的逆境成才经历所迸射出的坚强意志和聪明智慧。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夏洛蒂在当时条件下面对传统和偏见追求“妇女的事业”所承受的压力之重和意义之巨。 五.教具准备 夏洛蒂三姐妹的相关资料.她们的代表作实物.评论界对主人公的赞誉词 六.课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2.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脉,并初步感受夏洛蒂三姐妹在逆境中不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脉,并初步感受夏洛蒂三姐妹在逆境中不屈奋斗的精神。 教学难点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脉,并初步感受夏洛蒂三姐妹在逆境中不屈.奋斗的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人物,激发期待 1.谈话导入学生熟悉的“苏门三学士”。简介人物,激发学习兴趣。从课题入手,感知课文 1、根据生活常识,请学生交流对小草和大树的认识。 2、课文所写的夏洛蒂成才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交流理解。在交流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形成板书: 小草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