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7U1导学案.

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7U1导学案.
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7U1导学案.

课题:Module7My past life?

Unit1I 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短语及重点句子:—Where were you born?—I was born in…

—Were you…?—Yes,I was./No,I wasn’t.What was he like?等。

2、掌握be动词的一般过去时的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及肯定和否定的回答。

3、能运用be动词的一般过去时来谈论过去的情况。

【教学重点】

be动词的一般过去时(am/is→was;are→were)。

预习指导与检测

1、只看音标读出新单词,并了解中文意思。

2、汉译英,并在课文里划出来。

(1)过去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

(2)......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第一所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课堂上_____________

(5)他们像什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学习过程

1、参照老师的自我介绍,介绍自己。(每空填一词)

然后,分别在小组和班上展示。

“I’m35years old.I was born in Gaoming.My first school was

Gushui Primary School.My first teacher was Mr.Li.My first

friends were Xiaoming and Xiaohua.”

I am_______years old.I________born in____________.

My first school___________________Primary School.My first

teacher________________.My first friends_________

___________and___________.

2、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was和were是be动词的_____________形式,其中was对应的

是_________和_________;were对应的是_________。

3、听录音,排列问题出现的顺序。(课本Activity1)

4、听第二遍录音,判断句子的正误。(课本Activity2)

5、根据实际情况,小组内互相问答第一部分的问题。

6、阅读对话,选择正确的选项。(课本Activity3)

7、再阅读对话,完成表格信息。(课本Activity4)

8、看课文动画,并跟读课文一遍,然后再分角色读课文。

9、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短文填空,然后复述课文。

(1)Lingling was born in____________________in Shanxi

_____________.The name of the village was_____________.

Her first teacher was_______________.She was very________.

(2)Tony was born in________________in___________.

His______________was Darwin Primary School.His

________________was https://www.360docs.net/doc/e38141576.html,ne.She was________but___________.

His__________________were Becky and Adam.Becky was_______________and Adam was

_________________.And Tony was_______,too.

【知识点拨】

1.be born意思是:___________,如果说出生于某年某月某地,要用介词____________,如果说出生于某日,要用介词_______________。此时,be动词一般用_______________。

例如:She________born________Beijing City_______1996.

My twin brothers_______born_______April5th,1988.

[即学即练]:

(1)玲玲什么时候出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明的在哪里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hat were you like?I was very good.

be like表示“像……样”。此句型一般是用来描述人的个性,内在的的性格。如:

—What________(be)your sister like?—She________(be)kind.

look like是看起来像,一般是描述人的外表特征。如:

—What________your teacher________________?

—He is a very tall and thin man with short hair.

3.strict意思是__________,“对某人严格”用be strict with sb.,但是“对某事严格”则用

be strict in sth.。如:

(1)My teacher is very strict______us.我的老师对我们很严格要求。

(2)My father is very strict_______his work.我爸爸对工作很严格要求。

4.friendly____________,“对某人友好”用be friendly to sb.试翻译下面的句子:

我们的老师对我们很友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Ⅰ.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

()1.—________were you born?—I 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

A.What

B.Where

C.When

()2.—Were you born in China?—Yes,I________.

A.were

B.am

C.was

()3.—Was he a teacher?—No,he______. A.weren’t B.wasn’t C.isn’t ()4.Mr.Black is very strict________his students. A.with B.to C.for

()5.—What was your uncle like?—He was very kind and________.

A.friend

B.friendly

C.happy

Ⅱ.完成句子(每小题7分)

1.我1999年出生于昆明。I________________in Kunming in1999.

2.三年前他住在一个小村里。He live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years ago.

3.那时候你的老师怎么样?What________your teacher________then?

4.我父母对我要求严格。My parents______________________me.

5.—周末过得如何?—非常棒。—______________your weekend?—It was great.【学后反思】

课题:Module7My past life?

Unit2I was born in Quincy.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重点单词、短语:was/were born,ago,with,the last time,one day

2、能读懂关于描述过去的文章,从中获取细节信息。

3、了解同位语,with的用法。

4、正确运用be一般过去时was/were描写“My past life”。

【教学重点】

更加熟练正确地使用be的过去形式was、were。

预习指导与检测

1、只看音标读出新单词,并了解中文意思。

2、预习新单词,根据解释填入合适的单词或短语。

1)somewhere you cook________2)somewhere you sleep________

3)somewhere you relax at home_________

4)somewhere you buy things________

5)somewhere you see films_______

6)somewhere with water for fish________

7)something you see in the forest________

8)somewhere in front of and behind a house______

课堂学习过程

1、看图片Betty的旧居,学习和巩固新词汇。(课本Activity1)

2、用以下的句型描述Betty的旧居:There was…/There were…

3、由Betty的旧居引出Betty过去的生活的主题。让学生给每个段落

标上序号,然后快速浏览短文,匹配段落大意。

________Our house in Quincy________Quincy Town

________The garden of our house________My old friends

________Two presidents of the USA

4、快速阅读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课本Activity2)

5、认真阅读短文,回答课本Activity3的问题。单数组回答单数号

的问题,双数组回答双数号的问题。

6、跟录音读课文,小组朗读课文。

7、选择正确的单词并用恰当的形式填空。(课本Activity4)

当堂检测

Task1.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

1.Who_______your first English teacher? A.is B.was C.were

2.I was born_______January1st,1995. A.in B.at C.on

3.There are many important things_______. A.to do B.do C.doing

4.I’m looking forward to_______my old friends. A.see B.sees C.seeing

5.There is a wallet_______a lot of money in it. A.with B.has C.have

6.There were many posters_____my bedroom walls. A.in B.on C.at

7._______you a student in2004? A.Was B.Were C.Are

8.Sunday is_______day of the week. A.the one B.the last C.the first

9.There_______a lot of flowers in the garden last week. A.were B.are C.was Task2.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完成单词(每小题3分)

1.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flowers in our g________in summer.

2.-----Who is your favourite m________stars?-----Zhou Xingchi is.

3.There is a very big s________.We can buy all kinds of things there.

4.We look f__________to visiting the Great Wall.

5.Mr.Green wants to buy a house w_______three bedrooms.

Task3.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句子:(1~3小题4分,第4小题5分)

1.They were born in Shanghai.(就画线部分提问)_________________they born?

2.There was a big living room.There was a TV.(用with合并句子)

There wa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间带大花园的房子。There is a house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期待着不久见到你。They a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ou soon.

【学后反思】

课题:Module7My past life?

Unit3Language in use.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动词be的过去式的用法,并完成相应练习。

2、熟练运用本模块所学的单词、短语和固定搭配。

【教学重点】

be动词的一般过去时(am/is→was;are→were)。

预习指导与检测

1、翻译下列词组或短语:

(1)在中国_________(2)南非__________(3)在七月十八日_________

(4)从……到……___________(5)……地区__________

2、复习be动词一般过去时的形式:

(1)I________a student now.

(2)I________not a student last year.

(3)He________in NO2Middle School now.

(4)He________in a primary school last year.

(5)---________you a teacher now?---No,I________.

(6)---________you not a teacher last year?---Yes,I________.

课堂学习过程

1、检查预习部分的答案。

2、就课本Activity1的表格进行问答练习。

3、再根据表格内容调查自己小组内的一位组员。

4、完成课本Activity3的练习。

5、完成课本Activity4的练习。

6、根据Activity1的调查结果写一段话,用be动词的

过去时描述同学过去的生活。

He/She was born……

当堂检测

Task1.单项选择:

()1.She was born_______Tianjin.

A.at

B.in

C.on

()2.---______were you born?---On2nd November,1990.

A.What

B.Where

C.When

()3.It takes us ten minutes by bike_______my house

______school.

A.to,to

B.to,from

C.from,to

()4.I was born_______a winter morning.

A.in

B.at

C.on

()5.Who_______your first friends?

A.was

B.were

C.are

()6.I remember Mr.Wang was my______English teacher.

A.one

B.first

C.the first

()7.This is a story book_____some colourful pictures in it.

A.have

B.has

C.with

Task2.根据首字母或汉语意思提示写单词:

1.We can take a shower(沐浴)in a b_________.

2.There is a p_______with some fish in it.

3.Nelson Mandela wasn’t he hero of South A_______.

4.John Adams was the p_________of the USA.

1.Betty was b______in Quincy,USA.

2.My maths teacher was very s_______with me.

3.What was your p_______life like?

4.Tony is f_________to everyone,we like him very much.

6.We have a big g_________(花园)with lots of flowers in it.

8.He was born in a small__________(村子)in Shandong Province.

9.My house is small,but it’s very______________(舒适的).

10.There were two___________________(影剧院)in the small town. Task3.连词成句:

1.were,born,you,whe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irst,school,what,primary,your,wha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orn,small,was,village,a,I,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wasn’t,in,born,Tony,Chin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President,Africa,of,he,South,was,t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后反思】

(完整版)外研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Module 1 1、lost and found 失物招领 in the lost and found box at the lost and found office 2、welcome back to 欢迎回... welcome to +表示地点的名词欢迎来某地 welcome home 欢迎回家 You are welcome. 不用谢。 3、first of all 首先 4、there be 句型中谓语动词采用就近原则 5、a lot of =lots of 许多既可以修饰可数名词,也可以修饰不可数名词。 6、look at 看(不一定看见) look 不及物动词,后面不直接加名词 see 看见 watch 观看,仔细地看(比赛、电视等)read 看(书、报纸、杂志等) 7、everyone/everybody 做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 8、be careful with 注意.../小心... 9、from now on 从现在开始 from then on 从那时开始 10、talk to sb 和某人说话(侧重主动说) talk with sb 和某人说话(侧重两人都说) talk about sth 谈论某事 say 说,强调说的内容 speak 说,后面可以直接接语言 speak to sb 和某人说话 tell sb sth=tell sth to sb告诉某人某事11、look for 寻找(不一定找到) find (偶然地)找到 find out 查明,找到(经过努力) search 搜索,调查 12、get on the bus 上公交车 get off the bus 下公交车 13、in a hurry 匆忙地 hurry up=come on 快点儿 hurry to do sth 匆忙做某事 14、hundreds of 成百的(大约数加s,加of) two hundred (具体数不加s,不加of) 同样用法还有thousand、million、billion 15、every day 每天 everyday 每天的(形容词,后面接名词)16、at the moment=at this moment=now 此时此刻,现在 at that moment=then 在那时 17、such as 例如,后面不加逗号 for example 例如,后面加逗号 18、帮助某人做某事 help sb (to)do sth help sb with sth 19、--whose ... is this?这是谁的...? --It’s+名词性物主代词. 20、Are these ...+名词性物主代词?这些...是某人吗? 语法:人称代词与物主代词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全册

精品文档生物圈中的人第四单元人的由来第一章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导学第一节 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2. 面的变化。】:学习重、难点【 1.搞清人类与类人猿的关系。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 ___________。1、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露西”时代的古人类适于下地生活的特点是:下肢发现了第年,________ 、我国的古人类化石非常丰富,著名的北京人化石发现于______________。19292 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分析思考人类进化的原因? 3 .二、交流展示思考:认真阅读教材P2至P3任务一: 。、四种现代类人猿分别是:、、 。其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共同点是 2、今天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原因是什么? 3、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但与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他们的共同祖先是4 P5内容思考任务二:认真阅读分析教材P4至 300万年前“露西”少女的化石与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象一下他的运动方式会是什么?5、生活在 能力。万年前的“东非人”用图中的石块做什么?它们已经具有 6、生活在175知识小结三、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自然条件:⑴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自身的变化: 创造和使用。 ⑵人类的进化过程:树上生活--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⑶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 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学以致用】: 生活链接:现代的类人猿是否有一天会进化为人类? 【技能训练】: 认真阅读教材p6的“区分事实和观点”并完成相关习题。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案

言为心声 ——语言描写导学案 一、进入新课 1:A. 母亲扑过来要哭了。 B.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A.奶奶突然帮我求情了。 B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问题探究: 1、此2组片段的B组句子主要采用哪种描写方法? 2、比较一下, B组句子运用这种描写方法后对表现人物性格或揭示文章中心有何好处? 二、明白概念:什么是人物的语言描写? 就是通过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语言描写妙处: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能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更好地表现,揭示。 想一想,下列语言表达哪一句是合情合理的: 1、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班就回家,不准喝酒打牌……” 2、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氯化钠(食盐的化学名称)放得太多了。” 3、领导来到我班检查,班长说:“你能来检查,应该感到荣幸,我们欢迎你!” 4、小花对老师说:“我要不耻下问,向您请教。” 5、心爱的小狗丢了,小强说:“我的小狗不见了,我会不开心的。” 6、小表妹天真又活泼,有时候她会突然冒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话来。一次,她一本正经地对外公说:“外公,我们全家只有你最开心,你有好多名字:阿爸、外公、老头子、沈常根、老伯伯、爷爷……谁的名字也没你多。” 小结: 语言描写还得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心情、性格……否则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三、第一把钥匙: 例:一个下雪天,庙里来了四个人,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诗兴大发,随口吟道:“大雪纷纷落地,”乘兴接了一句:“正是皇家瑞气。”接了第三句:“再下三年何妨?”正在这时,同在庙里避风雪的听得火冒三丈,大声骂道:“放你娘的狗屁!”(1、秀才 2、富翁 3、流浪汉 4、县官) 小试牛刀: 设置情境:某一同学乱泼污水,玷污了墙壁。大家纷纷议论,是否该主动告诉老师。针对这一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话描写。 用A、B、 C、 D、E代替人物姓名,写一群不同性格的人对话内容。

新目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导学案全集

1Unit 1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导学案1 Section A 1a--Grammar focus 【学习目标】 1.学会一些国家和城市的英文名称,:会用所学知识,询问和回答人们来自哪里。 2.学会理解和尊重异国文化. 【学法指导】 1、联系生活学习英语。敢于用英语表达,用英语进行交际。 2、听力策略:A. 放松心情。B. 注意关键字 【课前准备】准备一张世界地图.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导与检测 (一)预习指导 1.预习第1-2 页的生词,根据音标会读知意. 2.朗读第1-2 页的句型,能英汉互译. 3.知识点拨: 1)Where is/are + 主语+ from ?这一特殊疑问句用来询问某人来自哪里,回答时,用主语+is/are +from+地点。 eg: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Chaohu. Where is he from? He’sfrom Hefei. 拓展:be from = come from be 是系动词,come 是实义动词 eg: Where does he come from? He comes from Hefei. 2)live 不及物动词,意思是“居住”不能直接加地点,需要有介词. eg: ----- Where does she live? ------She lives in Paris. 3)pen pal =pen friend 笔友 4)China 中国Chinese 中国人Japan 日本Japanese 日本人 eg:We are all Chinese. The three girl are Australians. (二)预习检测 1.你知道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英文名称吗? (1)中国_______(2) 加拿大________ (3)法国________(4)英国_________ (5)澳大利亚______(6) 美国_______(7)新加坡______ (8)悉尼________ (9) 巴黎_______(10)纽约________(11)多伦多_______(12)东京_________ 二、课堂互动探究 1. 小组活动: 2 1) 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单词及短语,然后互相提问。 2)讨论: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新加坡等的国家名称、首都等形式,并展开小组竞赛,看看那组最棒。 3) 讨论:询问某人来自哪里,用句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了解be from 与come from 区别。 5)live 后何时用in,何时不用in。整理到笔记本上。 三、当堂检测 一. 单项选择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五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

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 的大小, 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 2)学生自学例题 (1) O D C B A

(完整版)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课文.doc

Module 1 Lost and found Unit 1 Whose bag is this? Ms Li: Welcome back to school everyone! First of all, come and look in the lost and found box! 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in it. Whose bag is this? Lingling: Oh sorry! It ’mines. Are my crayons there too? Ms Li: Are these crayons yours? Lingling: Yes, they are and this eraser too. Thank you. Ms Li: Whose tapes are these? Daming: They ’ re mine. Ms Li: Here’ s a purple wallet! Tony: It ’ s mine. Look! Here ’ s my name― Tony‖ ! Thank you. Ms Li: You’ rewelcome! Look at this nice watch. Is it yours too, Daming? Daming: No, it isn ’ t. I think it ’ s Betty’ s. Lingling: Yes, it ’ s hers. Ms Li: Everyone, please be careful with your things from now on. Daming: Here are some nice gloves. Whose gloves are they? Ms Li: Let me see... Oh, they ’ re mine! Thank you! Unit2 Are they yours? The Lost and Found Office in New York City Welcome to the New York City Lost and Found Office. People often lose things when they ’ re travelling or when they ’ re in a hurry. They leave things on planes, on trains, on buses and in taxis. That ’ s why there are lost and found offices at airports and stations. The New York City Lost and Found Office is very big. Hundreds of people come here every day. They are looking for their phones, cameras, watches, computers and many other things. We usually have about two thousand mobile phones and one thousand cameras. At the moment, there are also some strange things at the New York City Lost and Found Office. There are about a hundred bikes and a large boat. There are also a lot of animals. This week, there are three dogs, two ducks and a pig! Whose are they? Are they yours? We don’ t know! Are you looking for fifteen kilos of sausages? They ’here too!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垂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命题、定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实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3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有序数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答 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邓稼先 【自主预习新发现】 一、 áng xiǎn chóu yān chàn tǐng kuàng啸 挚奠仰慕 3.芒孺裹层 4.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仰慕:敬仰思慕。 任人宰割:任免别人随便欺侮。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一点也不用惭愧。 【合作探究新课堂】 第一课时

一、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小引”。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二、 1.①行为描写。②语言描写,如“我不能走”。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2.选用典型事例往往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这里的两件事充分表现了他的巨大的人格魅力,正是他的无私真诚才感染了所有的人。这样就能更好地表现文章中心。 3.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烘托作用。奥本海默出类拔萃,是美国一流核物理专家,在世界早有声望。此处对比,不仅说明邓稼先的贡献与奥本海默齐名,还比他多了好多优秀品质。旨在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就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第二课时 一、 1.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2)学生自学例题

O D C B A 例: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课堂练习】: 1.课本P3练习 2.课本P8习题1 【要点归纳】: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 【拓展训练】 1. 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 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___. (1)(2) 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则∠EOF=________。 3.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 【总结反思】: 课题:5.1.2垂线(1) 【学习目标】: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习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学习难点】: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如图∠1=60°,那么∠2、∠3、∠4的度数 2.∠1=90°,那么∠2、∠3、∠4的度数 3.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二、自主探究 (一)垂直定义 1.出示相交线的模型,学生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 的位置变化 时,a 、b 所成的角a 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 、b 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结论:当b 的位置变化时,角a 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 是_____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 是_____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_____角,即a 、b 所成的四个角都是_____角,都_____。 2.垂直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角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3.表示方法: 垂直用符号“_____”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 垂直于直线CD ,垂足为O”, 则记为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4.垂直应用: ∵∠AOD=90°() ∴AB ⊥CD () ∵AB ⊥CD () ∴∠AOD=90°() 找一找:在你身边,你还能发现“垂直”吗? 5.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b b a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1) 第一课邓稼先(第一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邓稼.先( ) 元勋.( ) 无垠.( ) 选聘.( ) 至死不懈.( ) 筹. 划( ) 宰.割( ) 彷.徨( ) 仰.慕( ) 鲜.为人知( ) 开拓.( ) 难堪.( ) 鞠躬尽瘁.( ) 风悲日曛.( ) 兽铤.亡群( ) 二: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文体特点。 三:自主阅读,认真思考。 1.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3.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 4.标示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并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子,用“我们看到了一 个的邓稼先”的句式说话。 二、人物探究 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组内讨论交 流完成。】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找出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 3.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三、质疑探究 1.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2) 第一课邓稼先(第二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一、前情回顾 一篇回忆性人物传记,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邓稼先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的爱国情怀。 三、精读探究 1.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达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2.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段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哪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3.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写作手法探究 五、精段研读 阅读第五部分,思考如下问题: 1.本部分主要写什么? 2.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3.文章写1982年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4.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xiān)开拓.者(tuò)元勋.(xūn) B.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选聘.(pìn) C.热泪盈眶.(kuàng)说.服(shuì)无垠.(yín) D.彷徨.(huáng)挚.友(chì)殷.红(yān) 2.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租借宰割悲惨鲜为人知 B.奠基拔尖难堪妇儒皆知 C.忠厚选聘震荡真诚坦白 D.摄制彷徨挚友层出不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佩服他、仰慕 ..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最新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全册 Module 1 Lost and found Unit 1 Whose bag is this? 一、教学目标 : 1. 语言知识目标: 1)能正确使用下列单词和短语:crayon, eraser, glove, wallet, watch, whose, first of all, lose and found box, mine, hers, be careful with, from now on... 2) 掌握first of all及be careful with的用法。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英语文明礼貌的询问和回答方式,拾金不昧的做人原则和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够听懂有关失物招领的简短对话。 2、能够正确使用特殊疑问句“Whose…is this/that? 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及其回答。 三、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1. Show some pictures of school things. Say what they are. 2. Look at the pictures on Page 2. Match the words from the box with the pictures. 3. Read the words after the teacher. Step 2 Listening practice 1.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rough the questions in Activity 2. 1) Is the football Tony’s? 2) Are the crayons Betty’s? 3) Whose gloves are these? 2. Ask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carefully. Step 3 Listen and read. 1.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conversation. 2. Act it out. 3. Learn “Everyday English” Welcome back! be careful with… from now on. Step 4 Work in pairs. 1. Show some pictures of school things. Say what they are. 2.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3. Ask and answer like this: — Are the c rayons Betty’s? —No, they’re not hers. They’re Lingling’s. Step 5 Work in pairs. Work in groups of three or four. Put four or five school things on the desk. Ask and answer. 1. The students choose the school things. Ask and answer like this: A: Is this your pen? B:Yes, it’s mine. A: Whose pencil is it? C:It’s … 2. Read through the example with the class. 3. Pair them to ask and answer. Step 6 Language points 1.First of all, come and look in the lost and found box! First of all 是在介绍准备讲的几件事情的第一件事情。用于强调次序。 e.g. First of all,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to you. 首先,让我作个自我介绍。 First of all, clean the surface that you are going to paint. 首先,把要刷涂料的表面弄干净。 2.Everyone, please be careful with your things from now on. be careful with后接名词或动名词, 表示做某事时很小心或仔细。 e.g. He’s careful with his work. 他工作很仔细。 Be careful with the vase, it is valuable. 这花瓶很贵, 小心点。 Step 7 Homework 1. Remember all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we’ve learned today;

完整word版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米易县第二初级中学校导学案学科:数学(华东师大版)年级:七年级(下)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第1页共48页第6章一元一次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学习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与预习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知: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416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有哪些方法? 算术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 64人,就是全体师生416人,可得(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三年”。他是这样算的: 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3年后,老师48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2)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答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家作品,理清文章层次。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三味书屋》选自《》。 2.扫除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注上字音,解释“人迹罕至”) 缠络豁觅食渊博确凿菜畦油蛉桑椹 珊瑚攒斑蝥秕谷书塾蝉蜕盔甲蟋蟀 收敛拗脑髓倜傥锡箔宿儒竹筛臃肿 金叵罗人迹罕至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4.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 5.布置作业 ①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 ②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课堂展示: 1、课文朗读。 2、听写生字词。 课后反思: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合作探究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实我的乐园。”一句,“似乎”“确凿”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 3、朗读第2自然段,从下列角度思考,作者写了什么? (1)从句式上看: (2)从描写的范围来看: (3)从描写的对象来看: (4)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4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5、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6,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课堂检测 阅读第二自然段,完成后面的习题。 1.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3)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2.本文运用多种感觉写景,请根据要求从语段中摘录例句(一句即可)。

最新人教新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1 5.1.1 相交线 一、 学习目标:1认识相交线所成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二、 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P2和P3并做下列练习 1、已知: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共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3个 2、如图,直线a 、b 相交于点O,若∠1=0 40,则∠2等于 ( ) A 0 50 B 0 60 C 0140 D 0 160 3、平面上三条不同的直线相交最多能构成对顶角的对数是( ) A 4对 B5对 C 6对 D7对 4、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若∠AOD+∠BOC=2600 ,则∠BOD 的度数是( ) A 700 B600 C500 D1300

C D 三、 合作学习 1、 有两个角,若第一个角割去它的 31后与第二个角互余,若第一个角补上它的3 2 后与第二个角互补,求这两个角的度数 2、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0,∠1—∠2=500,求出∠AOC 和∠BOC 的度数。 C 四、 拓展提高 如图,∠AOB 和∠BOD 为对顶角,OE 平分∠AOD ,OF 平分∠BOC ,试问:OE 、OF 在一条直 线吗?说说你的理由。 E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2 5.1.2 垂线(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垂线的概念。 2、掌握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3、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3页完成下列问题 1、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时,这两条直线互相____,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__,两条直线的交点叫____,垂直用符号____来表示,读作____,如直线AB垂直CD,就记作____。 2、举出日常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三、合作学习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出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由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一条直线的垂线有____条。 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性质1)。 四、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第五页的练习题 O,O E⊥AB,已知∠BOD=45,求∠COE的度数

(完整word版)外研版七年级下册全部课文翻译

外研版七年级下册全部课文翻译 初一()班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 M1U1 李老师:欢迎大家回到学校!首先,来看看失物招领箱!里面有好多东西。这是谁的书包?玲玲:哦,对不起!是我的。我的蜡笔也在里面吗? 李老师:这些蜡笔是你的吗? 玲玲:是的,是我的,还有这块橡皮也是。谢谢你 李老师:这些磁带是谁的? 大明:是我的。 李老师:这里有一个紫色的钱包。 托尼:它是我的。看!这里有我的名字“托尼”!谢谢。 李老师:不客气!看这块不错的表,也是你的吗,大明? 大明:不,不是。我想它是贝蒂的。 玲玲:是的,是她的。 李老师: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请大家注意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大明:这里有一些漂亮的手套。他们是谁的? 李老师:让我看看……哦,他们是我的!谢谢你! M1U2 《纽约市失物招领处》 欢迎来到纽约市失物招领处人们在旅行时或者是匆忙之间经常会丢弃东西。他们把东西落在飞机上、火车上、汽车上或出租车上。那就是为什么机场和车站会设有失物招领处。 纽约市失物招领处非常大。每天会有上百人来到这里他们来找他们的电话机、照相机、手表、计算机和许多其他东西。我们通常大约有两千部手机和一千部照相机。 此时此刻,在纽约市失物招领处还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那里大约有三百辆自行车和一艘大船,还有许多动物,本周有三只狗,两只鸭子和一头猪!它们是谁的?它们是你的吗?我们不知道,你正在寻找十五公斤重的香肠吗?它们在这里! M2U1 大明:看,本学期的新社团公布在布告栏里了。我想参加音乐社团,因为我会弹钢琴。你呢,贝蒂? 贝蒂:我喜欢烹饪,所以我能参加吃喝社团。你会做饭吗,大明? 大明:不,我不太会。嗯,我会做鸡蛋,不过仅次而已。玲玲呢?她能参加哪个社团?贝蒂:我想她会参加舞蹈社团,因为她跳舞跳得很好。托尼,你呢? 托尼:我想参加汉语社团。我的汉语说不好。 大明:别担心你的汉语。我们可以教你汉语!所以选个你最喜欢的社团吧! 托尼:那好吧。我打乒乓球,所以我选择乒乓球社团。那是我最喜欢的。 M2U2 现在是新学期的开始,我们正在选新一届的班委。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作者:————————————————————————————————日期: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 课题:5.1.1 相交线 (1) 课题:5.1.2 垂线 (3) 课题: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 课题:5.2.1 平行线 (8) 课题:5.2.2 平行线的判定 (10) 课题:5.3.1 平行线的性质 (12)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14) 课题:5.3.2命题、定理 (17) 课题:5.4平移 (19)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21) 第六章实数 (23) 课题:6.1平方根(第1课时) (23) 课题:6.1平方根(第2课时) (26) 课题:6.1平方根(第3课时) (28) 课题:6.2立方根(第1课时) (30) 课题:6.2立方根(第2课时) (33) 课题:6.3 实数(第1课时) (35) 课题:6.3 实数(第2课时) (38) 课题:实数复习(一) (40) 课题:实数复习(二) (42)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44) 课题:7.1.1 有序数对 (44) 课题: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47) 课题:7.1平面直角坐标系习题课 (49) 课题: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51)

课题: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53) 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复习 (55)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57) 课题: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57) 课题:8.2.1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 (60) 课题:8.2.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2) (63) 课题:8.2.3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1) (65) 课题:8.2.4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2) (67) 课题:8.3.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 (69) 课题:8.3.2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 (71) 课题:8.3.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 (73) 课题:8.4.1三元一次方程组 (75)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7) 课题: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77) 课题:9.1.2不等式的性质 (80) 课题: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82)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85)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87) 章末复习 (89)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95) 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1课时) (95) 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2课时) (96) 课题:10.2 直方图(第1课时) (98) 课题:10.2 直方图(第2课时) (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