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教版小学四级科学(下册)《点亮小灯泡》同步练习word版本

最新科教版小学四级科学(下册)《点亮小灯泡》同步练习word版本
最新科教版小学四级科学(下册)《点亮小灯泡》同步练习word版本

《点亮小灯泡》同步练习1

一、填空

1、家里和学校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___________V的电。

2、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___________通过。

3、___________是一种便携式电源,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___________,另一端是锌壳,称为_________。当电池的正负极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__________。

4、只有___________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二、判断分析题

在下图中所示的几种电路中,灯泡会不会亮? 请在括号里写“亮”或“不亮”,如果不亮,请在横线上注明原因。

()()()()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点亮小灯泡》同步练习2

一.填空题

1、干电池有两个极:()和()。正极用()表示,负极用()表示。

2、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二.选择题

1、手电筒的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

A、电源

B、导线

C、开关

2、下面用电器所用的电并非来自发电厂的是()

A、手电筒

B、电视

C、洗衣机

D、冰箱

三.判断题

1、要使灯泡亮起来,只要电池就可以了()

2、一个开关只能控制一个小灯泡的亮灭()

3、电池中的电可以一直用下去,永远用不完()。

《点亮小灯泡》同步练习3

一、填空题

1、在一个电路中使两个小灯泡发光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两个小灯泡( )地连在电路里,一种是把两个小灯泡()在一起

2、由电池、导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环路叫()

精品文档

二、选择题

1、下列几种连接中,使小灯泡特别亮的是()

A、两节电池并联

B、两节电池串联

C、两个灯泡串联

2、两节电池串联后,电源的变化情况是()

A、减少

B、不变

C、增大

三、简答题

1、现在有两节电池,两个小开关,两个灯泡和足够用的导线,请你设计一个电路,让两个开关分别控制两个小电灯泡的发光。

2、如果灯泡没有亮,你认为可能是那些原因造成的?你将准备怎样检测?

《点亮小灯泡》同步练习4

一、填空

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2.有了(),才能点亮灯泡,用上各种()。

3.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另一端是锌壳称为()。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

4.把电池的铜帽和锌壳用电线直接连接起来,就会发生( )。二、选择

5.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是()

A、 1.5V

B、36V

C、220V

6.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

A、断路

B、短路

C、通路

7.物体中同时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但物体却不显示单点的原因是()

A、因为静电不是电

B、物体内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C、静电很弱小,人体感觉不到。

《点亮小灯泡》同步练习5

1.一只标有“PZ 220—40”和一只标有“PZ220—100”的灯泡,

(1)若把它们串联在220V的电源上,哪盏灯亮些?

(2)若把它们并联在220V的电源上,哪盏灯亮些?

(3)若把它们并联在200V的电源上,哪盏灯亮些?

2. 220V 40W、110V 40W、36V 40W三盏电灯都正常发光,它们的亮度情况是若三灯串联则最亮;若三灯并联则最亮。

3.若把“6V 12W”和一个“6V 6W”的灯泡串联在6V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是多少?哪个亮些?若是其中一个能正常发光,电源电压是多大?

4.把标有“6v 6W”的L1灯和标有“6V 3W”的L2灯串联,接在6V的电源上,则()

精品文档

A、两灯一样亮

B、L1比L2亮

C、L1比L2暗

D、两灯都能正常发光

5.两灯额定电压相同,串联后甲灯比乙灯亮。则灯的额定功率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连线题。

下面哪些现象是静电现象?用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二、选择题

1、关于静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电只存在于非生物中,比如梳子、气球等。

B、静电只存在于生物中。

C、静电存在与所有的物质中,我们人身体上也带有静电。

2、物质中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但是物体却不显示带电原因是()。

A、因为静电不是电。

B、静电很弱小,人类感觉不到。

C、物体内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3、电路是指由( ) 等电器元件连接而形成的电流通路。

A、电源、开关、导线

B、电源、用电器、导线。

C、电源、开关。

4、冬天干燥而寒冷,用手碰金属时常会有触电的感觉,这属于()

A、静电现象

B、生物现象

C、热现象

2、点亮小灯泡

一.下图中哪些小灯泡会发光?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

下图中哪些连接会产生短路?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

二.调查家中的用电器,把调查结果记录在下表中(“用什么电”一栏,请在相应的空格中画“√”)。

用电器名称电灯电视机手机照相机电冰箱手电筒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解读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 新教材培训研讨会资料四北 京四 esph

目一一录 一二小学科学教材(3~6年级)修订报告(1) 二二相关文献(9) esph 三二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内容框架(科学知识目标)(16) 四二3~6年级上册各单元概述(28) 五二教材前期试教资料(53)

一二小学科学教材(3~6年级) 修订报告 继一二二年级教材送审之后,根据教育部‘小学科学教材修订送审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我们对本版3~6年级的科学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三 通知中明确,这次修订的目的是使教材的质量得到提升,具体要求是加强整体设计,遵循儿童发展规律三遵照这一目的和要求,我们此次修订的重点是以课程标准为核心,调整现行教材的框架结构和相关内容,提升和改进教学活动的原有设计三esph 一二教材框架结构和内容的调整 (一)调整情况 2017年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在内容标准部分进行了学段划分,突出了大概念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了学习进阶理论在设计中的地位三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虽然我们编写的教材已经采取了以概念为核心的框架结构,但如何将大单元的结构方式与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更完美地融合,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三我们首先将现行3~6年级本版教材的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4个领域的207项学段目标逐一核对,结果显示,两者的吻合度还是比较高的,但也发现了与学段目标不够吻合的部分,例如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13.1-3目标现行教材是在高年段实现的,为此我们采取了在三年级下册增设 太阳二地球和月球 单元的措施三对个别学段目标的错位,我们进行了单元的拆解或合并,例如 新的生命 分别植入 植物的生长变化 和 动物的一生 , 温度和水的变化 与 溶解 合并为 水 ,呼吸和消化器官的教学集中在了一个单元三至于现行教材中存在个别超出学段目标的部分,则做了删除处理,例如 沉与浮 单元,不再进行浮力的比较,而是指向工程与技术,更名为 船的研究 , 我们的身体 单元主题更明确为 健康生活 三 经过这样的调整,我们达到了如下效果: ?将原3~6年级32个单元减少为28个(3二4年级每册3个单元共计24学时, 5二6年级每册4个单元共计28学时),降低了教材难度,减少了课程容量三?对大部分的主题和内容进行了原有设计的提升和改进,使修订后的教材既具有延续性又提高了质量三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期末试题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期末检测卷(2009.1)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同学们:一个学期又结束了,你在科学方面学得怎么样?今天,让我们 一起走进科学王国,去摘取丰硕的学习果实吧!祝你成功! 一、科学直通车: 1、能够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 2、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和()来描述,风向标和风速仪这两种装置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风的消息。 3、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并能以()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4、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音响、声音大,在科学上指声音(),而平时所说的声音尖、声音刺耳,实际上就是指声音(),他们分别与物体振动的幅度和快慢有关。 5、人体需要的()从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二、细心排万难: 1、小明在他的天气日历中画有这个天气符号,我们可以知道()。 A、用雨量器测到的24小时降水量可能是9毫米。 B、用雨量器测到的24小时降水量可能是19毫米。 C、用雨量器测到的24小时降水量可能是29毫米。 2、我们用力弯曲尺子,尺子却没有发出声音,因为它没有()。 A、受到力 B、改变形状 C、振动 3、把天空当作一个圆,下列哪幅图不属于阴天天气?() A、 B、 C、 4、下列物体中,()刚放下去时不能马上就能溶解,并且还有沉淀,但充分搅拌后就溶解了? A、沙子 B、酒精 C、洗手液 D、醋 5、100毫升水最多大约能溶解食盐的量为()。 A、小于10克 B、小于20克 C、小于50克

6、我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高锰酸钾溶解了?() A、水面上升了 B、浮在了水面 C、沉在了水底 D、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 7、下列说法中,()是不正确的。 A、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了 B、我们呼出来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C、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 D、人体运动量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 8、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最主要的消化器官是()。 A、小肠 B、口腔 C、大肠 D、胃 9、下列关于音叉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敲击同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 B、用相同的力去敲击两个大小不同的音叉,大的音叉声音要强。 C、用相同的力去敲击两个大小不同的音叉,小的音叉声音要弱。 D、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敲击同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高低相同。 10、用嘴对着大小相同的4只试管吹,下列哪个试管发出的声音最高?() A、不放水的试管 B、放1/2水的试管 C、放1/4水的试管 D、放3/4水的试管 三、慧眼识真伪:(对的打“√”,错的打“×”) 1、酒精灯火焰的熄灭可以用灯帽盖,也可以用嘴巴吹。() 2、骨骼、关节、肌肉其组织结构不同,往往是单独参与人体活动的。() 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4、食用油不能溶解与水,也不能溶解于其他液体当中。() 5、气象学家把风速分为12个等级。() 6、丁丁与红红分别拿1只同一型号的温度计测量温度,可测量结果不同,这并不一定是有一个温度计坏了。() 7、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8、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没有看到桌子在振动,所以桌子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9、我们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既不影响消化,也可以节约时间。() 10、在影响溶解快慢的各因素中,温度对物质溶解快慢的影响要比搅拌对溶解速度的影响大得多。() 四、我来连连看: 1、高锰酸钾 2、大风 水银多云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 教师: 单位:xx 电话:xx 开学伊始,四年二班的同学带着期待的心情跟我一起准备做溶

解实验,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激动、兴奋和好奇... 在上这一堂实验课之前,我了解了一下,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都知道,把食盐放进水里会慢慢化掉,而把沙放进水里却不会化掉。就像有些学生听说过“溶解”这一个词,但是不知道究竟什么是溶解。这一课主要是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变化的不同,来发现、了解溶解与不溶解的区别和特征。 本课第一部分是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里的变化。文中提出了四个问题,怎样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怎样描述沙在水中的状态?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沙在水中没有溶解”?通过这四个问题,让学生发现溶解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是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食盐和沙在水中不同的变化是很明显的,可面粉的出现带来了一个新问题:面粉是溶解于水还是不溶解于水的?它在水中的变化到底更接近于沙还是食盐呢?我先引导学生思考,再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上完了这一课,我感觉学生的观察还有描述不够深入,整堂课有点像走过场的味道。而且在描述食盐和沙子这一个环节不够充分,学生不做实验也能凭生活经验得出:食盐能溶解在水中,沙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们做这一个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观察到沙和盐在水中不同的现象,并能把它描述出来,为接下来观察面粉,理解溶解这一概念做好铺垫。但是学生在描述的时候,一下了说了盐能溶解,沙子不能溶解这一结论,而我也没有进一步让学生说出:你看到什么现象,说盐在水中溶解?看到什么现象说沙子没有在水中溶解?

2021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7《种子的传播》教学设计

1.7 《种子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是在观察了花、果实、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特征做进一步探究,让学生经历猜想、推测、验证、说明的探究活动,明确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科学意义。 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非常感兴趣,知道一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如蒲公英随风飞向远方;也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能从果实和种子的特征联想到其传播方式,但在科学语言的准确描述和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培养与提高。 本课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观察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学生要观察油菜种子,在捏油菜果荚的活动过程中发现其特点,推测出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第二,观察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学生将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发现各自的特殊构造,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 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演示:椰果,水槽、电扇、卷尺 分组:油菜、鬼针草、蒲公英、番茄、苍耳、中华槭、椰子、莲蓬等果实和种子、放大镜、尺子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 观察记录表 教学评价 评价依据: 1.观察记录表 2.测试结果 3.梳理概念的泡泡图或表格 4.课堂表现及交流水平 教学后记 一、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综合题 1.科学探究题。 如图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请你检测一下是什么地方出故障了。根据出现故障的原因,说说你会采取什么方法加以解决。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一、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斜面是否省力? 1、实验题目:斜面是否省力? 2、我的猜测: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3、变量:是否利用斜面。 4、常量:物体提升的高度、提升的重物、测力计 5、实验过程:①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②测出利用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高度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两次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结论: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二、斜面的坡度大小(倾斜角度)是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1、我的猜想:斜面的的坡度大小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坡度越小越省力。。 2、需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大小 3、不改变的条件:斜面的高度、测力计、小重物_。 4、操作方法:①用长度不同的四块木板搭在同一高度的木块上, 形成四个相同高度不同坡度的斜面; ②分别利用不同的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的高度, 并用测力计测出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四次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请你仔细分析实验结果,说说你的发现: 利用斜面可以省力,而且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三、要比较报纸和普通白纸哪一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写出题目,材料,实验步骤。 1、实验题目:报纸和普通白纸,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2、我的猜想:普通白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3、实验材料:报纸、白纸、小木块、大头针 4、变量:纸张的不同(白纸和报纸) 5、常量:纸张的大小、小木块之间的距离(桥墩的距离) 6、实验过程:①用两块小木块做成桥墩,把报纸放在上面做桥面,看能放几根大头针。 ②把普通白纸放在桥墩上,看能放几根大头针。 ③比较哪一种纸放的大头针多,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就更强。 四、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 2、我的假设: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3、检验的因素(变量):线圈的圈数。 4、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20圈;②40圈;③80圈。 5、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常量):铁芯的大小、电流强度、导线、大头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期末试卷全套

2020年最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全套) 一、填空题。20分 1、常用的简单机械种类有滑轮、、等。像螺丝刀这样的,属于机械。 2、自行车上应用了许多机械原理,如:车把运用的是原理;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 人脚蹬的力通过传到车轮上。 3、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________形,这种形状更_______。 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L”“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而增加了材料的。 5、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如:电能、、、等。 6、由和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 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7、具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没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但不一定改变用力的方向。() 2、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3、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4、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当个人意见与同学意见不一致时,应该无条件听从其他同学的意见。() 6、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人体思考问题不需要能量。() 7、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 8、有些物体工作可以不需要能量,如石头从山顶向山下滚。() 9、有的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10、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科学家()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他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伽利略 2、下列哪种情况的斜面最省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的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攻击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时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得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的,人无时不刻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科教版小学科学试题(含答案)

小学科学3-6年级毕业试卷二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每格一分,共16分) 1、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2、取出木板中的螺丝钉,合适的工具是。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3、铁生锈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铁跟或发生了氧化反应的结果 4、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在建造上使用了结构。 5、冬天的早上很冷,我要使自己热起来的方法有、。 6、化学变化往往会伴随发光发热、、和产生沉淀等现象。 7、地球上的能量归根到底主要是来源于。 8、太阳系是以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矮行星、慧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太阳的八大行星中最大的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是。 9、古代把一昼夜分为个时辰,每个时辰合现在个小时。 二、判断题(对的打“√”表示,错的打“×”表示,每小题2分,共20分) 1、动植物在地下埋久了就一定会变成煤和石油------------------------() 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必须把有害的动植物消灭干净---------() 3、宇宙中时时刻刻都有新恒星产生,同时又有恒星灭亡------------() 4、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动物和人不是由物质构成的。------------() 5、蜡烛燃烧是形态上发生了改变慢慢变短了,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6、环形山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太空物质撞击而形成的------------------() 7、焚烧也是处理垃圾的一种方法,它有优点也缺点--------------------() 8、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 9、<京都议定书>是一份全球性的温室气体减排协议。------------() 10、把物体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物体的微细结构。-------()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反应后产生的气体是() A、空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则放大镜镜片的凸度就越()。 A、大 B、小 C、一样 3 下列物体中导热本领最好的是() A、铜 B、铁 C、塑料 4、米饭在嘴巴中会变甜主要是因为() A、米饭本来就甜的 B、嘴巴里有糖 C、米饭和唾液反应的结果 5、馒头和面包里面疏松多孔,主要是因为生面中加了() A、蓬松剂 B、酵母菌 C、馒头和面包本身的热胀冷缩 6、()被称为全球生态的“头号杀手” A、土地荒漠化 B、气候变暖 C、白色污染 7、蚜虫的天敌是()。 A、苍蝇 B、草蛉和它的幼虫 C、蝴蝶 8、科学家一般选择()来观察SARS病毒。 A、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9、光年是()单位。 A、距离 B、速度 C、时间 10、关于环形山的形成,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 A、火山说 B、地震说 C、撞击说 四连线题(每线一分,共8分) 将材料与相应的作用连起来: 镊子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滴管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染色 烧杯放置切片标本 碘酒吸取多余的水分

最新(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2020秋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目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5.声音的强与弱 6.声音的高与低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8.制作我的小乐器 呼吸与消化 1.感受我们的呼吸 2.呼吸与健康生活 3.测量肺活量 4.一天的食物 5.食物中的营养 6.营养要均衡 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运动和力 1.让小车运动起来 2.用气球驱动小车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4.弹簧测力计 5.运动与摩擦力 6.运动的小车 7.设计制作小车(一) 8.设计制作小车(二)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 听听声音教案 第一单元声音 1.1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周围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引导学生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描述声音。 3.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声音可以分为大自然的声音、动物发出的声音、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 4.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重点 会用词语来描述我们周围的声音,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难点 用词语来描述我们周围的声音,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 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素材、声音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

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这个问题。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用简单的词语描绘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样的。 将注意力集中到声音上。 二、聚焦 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的声音,用什么词语可以描述它。 学生交流与讨论。 听到的声音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对声音主要特点的描述咳嗽声人的喉咙男人的咳嗽声低沉,女人的高 雷声云层的碰撞产生响(强),低,比较刺耳 溪水声溪水撞击物体比下雨声响,悦耳 马蹄声马蹄撞击地面比较沉闷(低),有节奏 敲门声手指撞击门比较响(比较刺耳) 笛子声嘴巴吹,手指按很动听,一会高,一会儿低 三、探索 活动一:观看视频描述你听到的交通工具的声音。 提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录,描述。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 本册教学内容与目标 科学概念 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在科学探究方面: 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同时,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并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第一单元植物 单元教学目标与建议 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学生对生命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对小动物和植物的关注,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科学课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展有目的、有准备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延续,使学生对生命体的认识得到发展。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核心概念。 生命体一般有六大特征: 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命体都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 5.生命体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 6.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来说,植物单元主要涉及生命体特征的1、2、4、6四条。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 ●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植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 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 ●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 ●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 ●在观察过程中提出研究的问题。 ●通过阅读提高对植物基本需要和植物多样性的理解。

教科版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3-6年级)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0、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2、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3、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4、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5、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6、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7、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六只(足)都长在胸上。 8、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9、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0、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1、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12、蜗牛遇到危险,身体缩进壳内,蚂蚁遇到危险,快速逃走;蚯蚓遇到危险,缩成一团或逃走;金鱼,游到安全的地方。 13、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14、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水),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1

2021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4《茎和叶》教案

第1单元第4课《茎和叶》(2课时) 科学概念目标 1. 植物的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2. 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 植物的叶有吸收阳光和蒸腾水分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 1. 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 2. 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 3. 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激发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点】 能用实验的方法证实植物的根有运输水分的作用,认识到植物的叶有吸收阳光和蒸腾水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段凤仙花的茎叶、红色素水、烧杯、单面刀片;黑色纸、燕尾夹;塑料袋、细线;课件。

学生准备:种植的凤仙花,学生活动手册

一、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综合题 1.用毛皮轻轻摩擦气球时,接着带电的气球接触荧光灯管任意一端的触点时,灯管即刻被点亮(如图所示),只是发光不到一秒钟,且灯光暗淡。

(1)在用毛皮摩擦气球时,负电荷从毛皮转移到了气球上,使气球带________(填“正电”或“负电’’)。 (2)灯管被点亮,说明灯管内的灯丝________(填“有”或“无")电流通过。 (3)灯管发光不到一秒钟,且灯光暗淡的原因是. 【答案】(1)负电 (2)有 (3)电荷数量少,电流较小 【解析】【解答】负电荷从毛皮转移到了气球,气球就带负电;灯管被点亮就说明灯丝中有电流经过;灯管发光不到一秒钟,且灯光暗淡的原因是电荷数量少,电流较小。 【分析】根据电路的特点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就可以解决本题。 2.一个连接着两个小灯泡的电路出故障了,请你推测一下出故障可能的原因。(至少两点以上) 【答案】(1)小灯泡的灯丝断了;(2)电池没电了;(3)导线中间的金属丝断了;(4)电池盒出故障了。(合理即可)

小学科学教材目录(新教科版)

小学教育 小学 {content 骑大象的蚂蚁整理编辑 小学科学教材目录(新教科版) 三上三下四上四下 植物我看到了什么 植 物 的 生 长 变 化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溶 解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电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校园的树木种植我们的植物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点亮小灯泡 大树和小草我们先看到了根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简单电路 观察水生植物种子变成了幼苗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能力 电路出故障了 植物的叶茎越长越高溶解的快与慢导体与绝缘体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开花了,结果了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做个小开关 植物的共同特点我们的大丰收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动物寻访小动物动 物 的 生 命 周 期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声 音 听听声音 新 的 生 命 油菜花开了 蜗牛(一)蚕的生长变化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各种各样的花 蜗牛(二)蚕变了新模样声音的变化花、果实和种子蚯蚓蛹变成了什么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蚂蚁蚕的生命周期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种子的萌发 金鱼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动物的卵 动物的共同特点我们的生命周期保护我们的听力动物的繁殖活动 我们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温 度 温度和温度计天 气 我们关心天气食 物 一天的食物谁更硬一些测量水的温度天气日历食物中的营养

周围的材料比较柔韧性与 水 的 变 化 水结冰了温度与气温营养要均衡 它们吸水吗冰融化了风向和风速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水珠从哪里来降水量的测量面包发霉了 砖和陶瓷水和水蒸气云的观测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水的三态变化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水和空气水 磁 铁 我们知道的磁铁 我 们 的 声 音 身体的结构 岩 石 和 矿 物 各种各样的岩石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磁铁有磁性骨骼、关节和肌肉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谁流得更快一些磁铁的两极跳动起来会怎样(一)岩石的组成 比较水的多少磁极的相互作用跳动起来会怎样(二)观察、描述矿物(一)我们周围的空气磁力大小会变化吗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观察、描述矿物(二)空气占据空间吗指南针口腔里的变化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空气有重量吗做一个指南针呵护我们的身体岩石、矿物和我们五上五下六上六下 生物与环境种子发芽实验(一) 沉 和 浮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工 具 和 机 械 使用工具 微 小 世 界 放大镜 种子发芽实验(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杠杆的科学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放大镜下的晶体 蚯蚓的选择做一艘小船轮轴的秘密怎样放得更大 食物链和食物网浮力定滑轮和动滑轮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 生命世界(一) 做一个生态瓶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 浮力吗 滑轮组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 生命世界(二) 改变生态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斜面的作用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 生命世界(三) 维护生态平衡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微小世界和我们 光光和影 热 热起来了形 状 与 结 构 抵抗弯曲物 质 的 变 化 我们身边的物质 阳光下的影子给冷水加热开关与抗弯曲能力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光是怎样传播的液体的热胀冷缩拱形的力量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 变化 光的反射空气的热胀冷缩找拱形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三上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水》 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之中。冰是一种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的雪也是固态的冰。 2、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00℃不变。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大大增加。 4、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想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5、水温在0℃或0℃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同样,当温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融化成水,体积减少。 6、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存在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02 第二单元《空气》 1 、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可以流动。空气是由微粒组成的,能被压缩和扩张。压缩的空气会有弹性。 2、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就形成风。

3、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4、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轮胎充气、风力发电也离不开空气。 03 第三单元《天气》 1、天气,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仪器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顾名思义,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各年级实验操作试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各年级实验操作试题 三年级上册实验 实验一: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实验步骤:100ml量筒、一定量的水。 实验过程: 1、将量筒放平稳,倒入一定量的水。 2、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视线与量筒内水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实验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器材:水槽、水、木块、金属块、塑料块。 实验步骤: 1、预测三种物品的沉浮情况。 2、将三种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 实验三:观察一杯水 实验器材:烧杯、水、干净的一次性筷子。 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无颜色、透明)。 2、用鼻子闻(无气味,注意闻的方法)。 3、用嘴巴尝(无味道)。 4、总结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颜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会流动的液体)。 四年级上册实验 实验一: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实验材料:铁架台、滤纸、漏斗、玻璃棒、水和泥沙的混合物、烧杯。 实验步骤: 1、正确折叠滤纸。 2、组装实验装置:①将折叠好的滤纸打开(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放入漏斗中,,用水洇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侧。(注意,滤纸与漏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滤纸边缘不能高于漏斗边缘);②根据漏斗长度和烧杯位置调整铁架台铁环的高度,并将漏斗颈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放好。 3、过滤混合物:将玻璃棒倾斜,轻轻抵在三层滤纸一边,将烧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进行过滤。 4、现象:滤纸上留有沙子,下边烧杯的水变得清澈。 5、实验结论: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实验二:如何加快溶解(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溶解加快) 实验材料:烧杯、搅拌棒、冷水、热水、食盐。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烧杯中放入等量的冷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 2、一个用搅拌棒搅拌,另一个不搅拌,观察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三上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0、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编写人员: 第一单元: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洋路学校陈建秋第二单元: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一街小学北校区乔R 第三单元:浙江省上虞市实验小学章兴波第四单元:湖北省丹江口市张家营小学余涛 2008年2月

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新教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情况 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物体的运动”“动物的一生”和“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预计一学期共需30课时。 本册的三个单元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都强调学生建构科学模型。例如,“物体的运动”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机械运动中质点的模型,“动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建构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日地月的天体模型……这些科学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系统地认识世界。 特别要注意的是,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其中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为了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挖掘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将新课标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条目以最优的方式组织到一起。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四年级上册 主编:郁波 本册执笔:任洪唐莲君王庆志贾欣 责任编辑:王薇殷梦昆 目录 使用说明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主要材料清单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溶解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第2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第3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第4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第5课溶解的快与慢 第6课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第7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四、评价建议 五、教学案例 六、参考资料 声音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听听声音 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第3课声音的变化 第4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第5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第6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第7课保护我们的听力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天气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 第2课天气日历 第3课温度与气温 第4课风向和风速 第5课降水量的测量 第6课云的观测 第7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我们的身体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第1课身体的结构 第2课骨骼、关节和肌肉 第3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第4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第5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第6课口腔里的变化 第7课呵护我们的身体 四、教学案例 五、参考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