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如何在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如何在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如何在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一、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任重而道远,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把需要被点燃的火炬。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长远的常新的课题。

二、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行为要为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服务。首先,要注意情感的诱发,以趣诱情,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其次,要注意情感的投射,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再次,注意情感的融入。即教师须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冲动,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知识的关键。其一,让知识回归生活。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为中介,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从而萌发其意识,进而真正地“爱学”其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

生的想象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其三,让学生学会观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掌握规律,减少差错的产生。首先要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有秩序地观察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条理地思考,达到言之有序,思路清晰。是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有效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首先,降低知识难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或者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顺利的完成正迁移,使学生感到知识易学、会学而乐学。其次,确定分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灵魂。另外,设计多层次练习。根据知识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多层次练习,做到由浅入深,异要求,步步高,使之呈阶梯形,让学生顺“梯”而练,达到各自的高度。

4、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摸清班情。教师要了解全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还要掌握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记忆、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目中有人,心中有数。其次,要胸中有纲、腹中有书。与此同时分析众多知识其内在联系的规律性,以一定的方式结合成知识链,易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使学生学有所获,获有所思、思有所为、为有所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再次,要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教师在通盘了解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合理安排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有深度、有新度、有活度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优等生的需求。

4、努力做好课堂外的四件事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有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的心理环境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产生愉悦的求知欲望,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如何营造这样的环境呢?课上,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争论不休时,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以参入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这样既能起到引领者的作用,又能为学生创设一种没有精神压力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课下,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营造宽松氛围,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做好课前准备:有效的课前准备,能带来有效的课堂教学

第一,教师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对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实践体验既要有感性认识,还要有理性认识。各种课型的教学都要处理把握好。

第二,教学设计要真正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参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第三,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设计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教学策略的研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

第四,教师要提高设问的有效性,从难度、坡度、针对性、启发性、明确性、开放性等方面加强提问的有效性。

第五,教学设计要注意因材施教。

第六,教学设计要注意整体思考,综合考虑已学、现学将来学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三)、适量作业与适度评价

通常,教师在课堂上都会想尽办法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但如果评价不当,就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三维目标就很难完成。适度的激励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作业与评价方面教师要努力做到:1、作业与学习内容紧密相连,不脱节,有层次,2、利用作业结果,为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改革服务。3、控制训练及作业量,以精选来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4、严格用课程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同时要适当考虑学生的差异。5、注意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四)、有效使用教学资源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教师之间要共享教学资源,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借鉴,补充新知,尽可能多地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可能。切实落实三维目标。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在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时常常会出现以下几种问题:

1、三维目标的定位问题教师缺乏学段、教材的全局意识,割裂教材、学情、学段、学时之

间的联系;过分突出知识和能力目标,对其他目标重视不够,所制定的目标空泛,难以落实和评价。三维目标的定位偏高、偏低或错位注定了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

2、教学环节的问题:教学实施与教学目标缺乏呼应性,达成教学目标的步骤方法与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差距,甚至出现两个极端:一是一些教师传统教学痕迹过重,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创造性;二是一些教师过于追求教学形式,只顾“搭台唱戏”,淡化了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课堂缺乏有效性。

3、教学实施的细节问题:第一,一些教师“为活动而活动”,将活动与三维目标的落实相剥离。这种活动既不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更无关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失去了课堂应有的价值。第二,一些教师脱离教学内容和特定的情景,孤立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的理解。第三,还有一些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能做到有抓有放,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知识与关键能力不够突出。

4、课堂练习反馈问题:一方面,练习内容与三维目标脱节,或者只顾其中一、两点,层次性、跨度的把握不恰当,作业的选择与容量比较随意,不能为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改善服务;另一方面,不少教师缺乏正确全面的自我评价,这都是教学有效性的障碍。

针对以上问题,切实落实三维目标的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强化“三维目标和谐统一、不可分割的意识”。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还要帮助学生健全人格。过程与方法,要自始至终地贯穿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贯穿于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三维目标的确立、贯彻、实施与反馈是保证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在机制。

(2)制定适宜的三维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状态,在钻研课标、把握教材意图的基础上,注重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与融合,精选教学内容,为每一学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既有明晰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要求,又有实实在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中收获认知并有所体会与感悟。

(3)切实贯彻三维目标:现代课堂是提倡生成的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变化,随时添加或删除预设的教学环节,从而调控教学流程。但是课堂必须切实贯彻三维目标,不能因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而盲目改变或放弃目标,要使课堂教学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纵深发展。在课堂讨论、提问环节中,教师也应围绕三维目标,切实考虑问题的针对性、有效性,考虑检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考虑学生在思考、讨论和回答过程中的方法渗透,考虑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4)反馈、巩固、落实三维目标。课后反馈既包括学生课后练习,也包括教师的自我反思。作业内容应兼顾三维目标的考查,教师也应在课后对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形成正确全面的自我评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现在有些教师把概念、规律讲得极其简单,而把习题搞得很难,

没有给学生一个思维梯度。这既不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习效率自然很低。掌握知识、培养创造性应始终贯彻在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并且要遵循思维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思维梯度,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对某一问题的设问,要尽可能恰到好处,要有梯度和伸缩性,使学生既难达到又很有信心。好的问题设置,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机遇,使学生在创意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设计问题情境应注意的两点:1、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情境要充分考虑所教班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大班额教学的学生层次有高有低,因此,问题情境要有明确目的,设问要准确,要有明显的过渡。实践证明,即使有的学生在某些问题上解决的不是很快、很准确,但是,只要他们是积极思考的,是有所收获的,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的。另外每节课后要特别注重所出现的问题,哪个问题梯度设计的有问题?学生的思维障碍在什么地方?从而更好地认清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达到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2)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长时间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注重方法和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关键是选择思维发散点。每节课都要根据本节课的整体教学安排找出恰当的思维发散点。需要注意的是,一堂课的发散点不能设置太多,不然会造成课堂容量不够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多层次、多类型地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情景时考虑好控制发散的广度和时间分配,要做到发散与集中的和谐统一。总之,通过多层次、不同梯度、逐渐过渡以及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设置,真正地提高教学实效,可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不断解决问题,学会新知识,获得成长与进步。

(六)、对课堂要用心、用功、用情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教师特征、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四方面,其中教师特征是重中之重,也是一线教师最能把握的。教师要懂得收学生的心,要了解学生的特点,要知晓学生的真正需要,要进行适应学生的教育。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1、教师要用心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师要是一位热情、有组织能力、有效率、有激情、富有想象力而又走下神坛、摘下面具的普通人。2、教师要鞭策自己成长,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学信息简洁,课堂教学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手段对学生输出教学信息的过程。输出教学信息要完整有序、清晰流畅,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简洁而规范的、易于接受的语言,把抽象的东西讲得生动形象,把深奥的问题讲得浅显易懂。教学引入和整体教学过程都应该简洁,语言流利准确,知识结构、教学思路清晰,同时讲解到位。第二,教学内容实在。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定位,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和内容统一,实实在在而不花哨,使教学达到实在效果。第三,教学方法高效。从学生的角度认识世界,让学生轻松学习有用的知识。

二、结合新课程改革,改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还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可见,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课堂上教师要解开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有自己合理的要求,满足学生

的内部需要。心理学家认为,当某种事物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能立刻创设这种能满足学生兴趣的情境的时候,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会充满激情的。是的,从事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怎么会觉得枯燥和乏味呢?学生没有束缚了,自由起来了,而现实的情境又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课堂能不活跃起来吗?因此,在课堂中,我经常鼓励学生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或者有效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积极的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在目标达成上,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制定出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让他们都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情绪;在能力训练的活动中,我常常创设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体现课程的选择性,适应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尽量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的基础上,配以教师的价值引导,让其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自由的构建、快乐地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西门豹》这一课时,我先出示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学习要求学习课文,先读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动嘴读、动手划、动脑想。通过这样的训练,能促使学生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安排小组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更多机会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创设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学习,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轻松事。因此,要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应该带上甜美的微笑走进教室,让微笑感染每一个学生,带给他们一个好心情。课堂上,学生大多怕老师,对老师存在胆怯的心理,因而不敢大胆发言,畅所欲言。因此,老师应该把话语说得亲切些,和蔼些,富有感染力,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学生乐于亲近你。这样,学生就能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大胆发言了,令课堂更富生气。如果学生发言不正确,教师千万不能指责他,否则,课堂上也许再也听不到他发言的声音了。如果学生上课违纪,教师最好能用眼神制止他,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最好课后找他单独谈,问清原因。如果学生回答问题虽然不是很准确全面,但不乏独到之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学生稍有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另外,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最忌讳的就是教师把坏心情带进教室,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没有耐心。这样的课堂,只会令学生讨厌,更谈不上什么趣味了。

(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的语文课堂趣味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因而,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语文课堂的趣味,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去吸引学生,调动形式的情感体现,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从情中品味。依据教材的特点,运用多种形式去的创设情景,激起学生学习的趣味。

1.环境布置,营造情境

要让学生用心地融入学习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课室环境进行布置,会烘托出学习的氛围,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如我在教学《购物讲价》这一口语交际时,刻意地把课室布置成一个大商场,更设计出数十个摊位,并改上名字,如“新鲜水果店”“学友文具店”等,再摆上学生带来的物品,这样,把课室营造出一个购物的场境,从而激发出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收到了理想的的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渲染情景

利用音乐渲染情景是很多老师经常使用的。的确,借助音乐不但能渲染当时的教学情景,更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感受,这对于理解课文十分有帮助。如教学《小音乐家杨科》一课时,让学生配上音乐朗读,更能让学生感受杨科的悲惨命运,那么,学生读起来就更有所感受了。又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这课中有这样的一句“只要稍微抬起头,准会撞破额角……”,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我播放的游人过这条孔隙时的录像,录像中的人平躺在小船里一动不动,这条孔隙真的太小了,唯有让两个工作人员在船的两头拉绳,船只能这样进出了。通过播放这段录像,根本不需要老师多加解释,学生就可以完全理解了。而且,这样的教学,更富趣味。

3.借助图画,再现情景

“图中有情、情中有画”把对课文的理解得更加有趣味,可以用画画的形式去感受情景。文与画相通,借助画再现课文情景,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如在教学《长城》一课时,让学生把长城的雄伟壮观画出来,正所谓有“一图千言”的效果,能使学生学的更加明白、更有趣味。

4.运用语言,创设情景

语文的教学无不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师用语言去渲染情境的氛围,使情境展示的形象更加鲜明,并带着情感的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主动的进入到情境中,产生情感的体验,并引起学生学习的趣味。如《丰碑》中,我一边播放红军过雪山时的录像,一边通过语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同学们,有这样一支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的红军队伍,他们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你们思索:这支队伍能否经受住恶劣环境、残酷战斗的考验呢?”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四)借助教师口语,让课堂更富趣味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书中提到: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的实质就是交往。教学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交往,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的情境中“生产”着教育,推动着教育的发展。而要怎样更好地实现这种能推动教育发展的交往,从而让这种

交往活动变得有趣呢?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语是沟通这种交往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要让这种交往活动充满趣味性,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那种平淡的语言,转而运用一些规范且带有幽默性的、富有激励性的、能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语言。

比如在课堂教学当中,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我常常运用—些较为幽默性的口语,通过幽默性的口语的沟通和引导,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和有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也便在无形当中得到了提高和发展,更难能可贵的便是在这种语言的不断暗示和影响下,对构建学生幽默的个性以及利用这种方式进行交往起到很大的作用。总之,在教学活动中,尽量使用富有趣味的口语组织教学,让学生一直保持着那种良好的学习情绪,课堂的趣味性便会从一而终,甚至在课后都会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呢!

(五)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语文课的趣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质疑、讨论、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学习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学生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困生。教师是否处理恰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喜悦,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得更有兴味,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千方百计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这就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的精神受到熏陶,得到振奋、享受;知识上得到充实,整体素养也得到提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