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跳频信号源的实现

超短波跳频信号源的实现
超短波跳频信号源的实现

外军短波、超短波跳频电台发展综述

外军短波、超短波跳频电台发展综述 王淑波1 孙海鹏 1 梅文华2 (1. 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38) (2. (2.北京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76) 摘要:本文综述了外军短波、超短波跳频电台的发展特点,预计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关键词:短波跳频电台,超短波跳频电台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F and VHF(UHF) frequency-hopping radio used in the foreign armies are described and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is predicted in this paper. KEYWORD:HF frequency-hopping radio,VHF(VHF) frequency-hopping radio 1 概述 短波跳频电台是军事领域中保证远程通信的主要装备。目前,常规的短波单边带跳频电台与新型的短波自适应跳频电台并存共用,且还将延续较长的时间。短波自适应跳频电台将迅速发展而成为军事通信中广泛使用的主要装备。 超短波跳频电台是军事通信中应用极广、数量极大的通信装备。其中机载电台随飞机的发展而得以优先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品种繁杂、标准化差、后勤保障困难等问题,在标准化、多功能综合化、多频段组合化和结构模块化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美国空军为解决这类技术性问题而推行了发展使用标准型机载电台的举措,从而加快了更新换装的速度。地面电台普遍发展缓慢,仍然存在着不同年代的产品并存共用的现象。从技术特征上看,超短波跳频电台在信道间隔、抗干扰能力以及多功能兼容能力等许多方面,都已有很大的改进完善。从配置使用特征上看,超短波跳频电台在对空通信覆盖能力与波道分配利用等方面,都已相当完备而达到较高水平。未来的超短波跳频电台,将在技术性能与战术应用方面有较大的发展,但机载电台优先发展,地面电台落后的局面将难以改变。 2 外军短波、超短波跳频电台发展特点 外军短波、超短波跳频电台的发展大致有以下五个特点: (1)从国家地区看,美国和西欧国家短波、超短波跳频电台的发展长期以来居于各国前列,又以美、英两国更为领先,它们对多数国家短波、超短波跳频电台的发展都有较大的直接影响; (2)从装备水平看,跳频电台中,机载电台发展较快、换装较频繁,而相应的地面电台发展较慢、更新规模有限。在各种现役电台中,1950~1990年代出厂的电台都有应用,不同年代的电台数量是两头小、中间大,这种现象还将长期存在; (3)从工作频段看,基本上覆盖了从短波频率到超短波频率范围,但呈现出两头稀疏、中间密集的现象,有些跳频电台已将现有的频段进行了拓宽; (4)从技术体制看,电子技术的许多新技术、新器件和新工艺(如: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总线技术、数字技术、软件技术、自适应技术、扩频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在短波、

有线电视的信源系统

有线电视的信源系统 嵊泗广播电视台夏旭芬 摘要:本文结合嵊泗广播电视台实际情况,就有线电视信号源进行浅述,供同行在工作中进行参见、交流,如有不足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1.序言 广播电视作为现代社会的两大主流媒体已经完全融入了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通过电视机、广播等接收设备所传送出来的视频、音频信号带给大家的不仅是有用的信息,更是一种舒畅的精神享受。对于我们广电技术人员来说,无论是有线广播电视还是无线广播电视,最终的工作目的都是为了将高质量的广播声音和电视画面奉献给人们。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线电视已从模拟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因此拥有好的节目信源是传送出优良有线电视信号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目前嵊泗广播电视台有线电视节目使用的信号源途径主要有:卫星信号、开路信号以及与省、市联网光纤信号。 2.卫星节目系统 我台目前所使用的是卫星信号,它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2.1 卫星信号流程图

2. 1 卫星信号的优点 (1)广播电视卫星是远离地球表面几万多公里,有的称它为“太空中继器”。它使用定向天线将电磁波聚集成窄束,然后均匀地辐射到地面覆盖区。由于卫星信号在传送过程中入射角度大,受山峰和高大建筑物的阻挡少,能大大减少阴影和多径反射的影响。卫星传送环节少,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卫星广播具有很强的纠错编码技术,使其有极强的纠错能力。因此,信号的接收质量高。 (2)接收简便。卫星广播采用大功率波管转发器,因此在地面接收站只需安装小口径卫星天线(需含高频头)、一台数字卫星广播接收机和音频处理器就可以收到几十套乃至几百套节目信号源。 (3)受到国际公约的保护、保密性强。卫星电视可采用有条件接收技术,能确保系统外的用户接收不到系统内的节目。另外,国际电联规定,卫星信号的覆盖范围不受国际其他广播电视卫星和通信卫星溢出电波的干扰。 2. 2 天线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2.2.1选择合适的安装地点 目前卫星天线采用金属材料,以我台为例分别有二台大口径卫星天线和一台小口径卫星天线,这些卫星天线通常份量很重而且体积庞大,因此安装这类天线应选择有牢固基础的地面。天线的架设位置应考虑风负荷,风负荷过大会导致天线抖动、变形而影响信号的接收效果,特别是海岛、山区等受自然风影响较大的地区更应将其首先考虑。天线的正前方应有尽可能宽的视角,避开山林、高大建筑物等阻挡物,减少对信号接收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周围电磁场对天线的干扰,可以专用测试仪器如频谱分析仪或场强仪对架设点进行实地测试。在多雷雨的地区还要考虑各种防雷措施,天线的传输距离不能过长,如果传输距离过长容易导

跳频是最常用的扩频方式之一

跳频 跳频是最常用的扩频方式之一,其工作原理是指收发双方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按照预定规律进行离散变化的通信方式,也就是说,通信中使用的载波频率受伪随机变化码的控制而随机跳变。从通信技术的实现方式来说,“跳频”是一种用码序列进行多频频移键控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码控载频跳变的通信系统。从时域上来看,跳频信号是一个多频率的频移键控信号;从频域上来看,跳频信号的频谱是一个在很宽频带上以不等间隔随机跳变的。其中:跳频控制器为核心部件,包括跳频图案产生、同步、自适应控制等功能;频合器在跳频控制器的控制下合成所需频率;数据终端包含对数据进行差错控制。 与定频通信相比,跳频通信比较隐蔽也难以被截获。只要对方不清楚载频跳变的规律,就很难截获我方的通信内容。同时,跳频通信也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即使有部分频点被干扰,仍能在其他未被干扰的频点上进行正常的通信。由于跳频通信系统是瞬时窄带系统,它易于与其他的窄带通信系统兼容,也就是说,跳频电台可以与常规的窄带电台互通,有利于设备的更新。 通信收发双方的跳频图案是事先约好的,同步地按照跳频图案进行跳变。这种跳频方式称为常规跳频(Normal FH)。随着现代战争中的电子对抗越演越烈,在常规跳频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自适应跳频。它增加了频率自适应控制和功率自适应控制两方面。 在跳频通信中,跳频图案反映了通信双方的信号载波频率的规律,保证了通信方发送频率有规律可循,但又不易被对方所发现。常用的跳频码序列是基于m序列、M序列、RS码等设计的伪随机序列。这些伪随机码序列通过移位寄存器加反馈结构来实现,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能够较快实现同步。它们可以实现较长的周期,汉明相关特性也比较好,但是当存在人为的故意干扰(如预测码序列后进行的跟踪干扰)时,这些序列的抗干扰能力较差。 在90年代初,出现了基于模糊(Fuzzy)规则的跳频图案产生器。在这种系统中,由模糊规则、初始条件以及采样模式共同来决定系统的输出序列。只要窃听者不知道模糊规则、初始条件、采样模式三者的任何一个,就无法预测到系统的输出频率,由此就提高了系统的抗窃听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模糊跳频给出的跳频码序列与传统的跳频码序列相比更加均匀,也更难预测。 90年代末有人提出了混沌(chaotic)跳频序列。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混沌系统的符号序列来生成跳频序列。在这个混沌系统中要确定一个非线性的映射关系、初始条件和混沌规则,三者唯一确定一个输出序列。由此确定的混沌跳频序列体现了良好的均匀性,低截获概率,良好的汉明相关特性以及具有理想的线性范围。 与一般的数字通信系统一样,跳频系统要求实现载波同步、位同步、帧同步。此外,由于跳频系统的载频按伪随机序列变化,为了实现电台间的正常通信,收发信机必须在同一时间跳变到同一频率,因此跳频系统还要求实现跳频图案同步。跳频系统对同步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同步速度快,二是同步能力强。目前跳频电台的同步方法有精确时钟法、同步字头法、自同步法、FFT捕获法、自回归谱估计法等等。在实际应用中,同步方案常常综合使用多种同步方法。例如战术跳频系统中常用扫描驻留同步法,综合使用了精确时钟法、同步字头法、自同步法三种同步方法,分成扫描和驻留两个阶段进行。扫描阶段完成同步头频率的捕获,驻留阶段从同步头中提取同步信息,从而完成收发双方的同步。

跳频通信系统仿真

课程设计(II)通信系统仿真 题目跳频通信系统仿真 专业 学号 姓名 日期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任务书 1、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对跳频系统的设计,深入了解跳频系统的工作原理,通信系统各部分的

原理与关联,掌握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完整通信系统的建模和分析。 2、课程设计内容 ●主要课程设计内容 跳频通信系统是一种典型扩展频谱通信系统,它在军事通信、移动通信、计算机无线数据传输和无线局域网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当前短波保密通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此次跳频通信仿真系统从跳频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技术指标、跳频通信系统的解跳和解调等方面详细了解了跳频通信基本原理,并对跳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及其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和理论分析。其组成部分包括信号生成部分、发送部分、接收部分、判决部分、跳频子系统模块五个部分,并以2FSK系统为例,给出了上述通信干扰样式下的误码率理论分析结果,并利用Matlab仿真系统实现跳频系统的仿真和分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调频系统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 个人任务分工如下图所示: ●原理(跳频扩频调制和解跳) 1 跳频扩频调制 跳频扩频调制通过伪随机地改变发送载波频率,用跳变的频率来调制基带 信号,得到载波频率不断变化的射频信号。 通常,跳频系统的频率合成器输出什么频率的载波信号是受跳频指令控制 的,跳频器是由频率合成器和跳频指令发生器构成的。在时钟的作用下, 频率合成器不断地改变其输出载波的频率,跳频指令发生器不断地发出控

制指令。因此混频器输出的已调波的载波频率,也将随着指令不断地跳变。 通常,跳频指令是利用伪随机发生器来产生的,或者由软件编程来产生此跳频指令。 2解跳 首先,为了完成解跳功能,用同相干解调类似的方法将发送信号已知的伪随机的载波与接收信号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即可得到到解跳后的信号,以便以后基带调制的进行。 3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 发送信号在信道中传输会受到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影响。在matlab中有特定的函数进行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的模拟。 3、设计与实现过程 主要设计思想和设计流程。 依据前面对跳频系统的原理介绍可得到跳频系统的数学模型如下图所示。 在发送端,输入信息码序列进行基带调制得到频带宽度为B m的调制信号m(t),独立产生的伪随机码序列作为跳频序列去控制频率合成器,使其输出频率按不同的跳频图案或指令随机跳跃的变化。调制信号m(t)对随机载频进行调制,得到跳频信号S i(t),可表示为 其中,ω?为调频频率间隔,φn为初项。 跳频系统数学模型如下。

超短波综述

超短波综述 1.超短波的概念、特点、优势 2.超短波的工作原理优势 3.超短波现有应用情况介绍 4.结合我单位的实际情况超短波能做到的业务等 5.超短波的发展前景 一、超短波的概念 1.1无线通信的划分 通常无线通信按工作频段可分为以下几个频段:极长波、超长波、特长波、甚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表1-1列出了无线通信各工作频段所对应的频段名称、频率范围、波段名称和波长范围。 超短波通信是指利用波长为10~1m(频率为30~300MHz)的电磁波进行的无线电通信。由于超短波的波长在1~10m之间,所以也称为米波通信。整个超短波的频带宽度是270MHz,是短波频带宽度的将近10倍。由于频带相对较宽,被广泛应用于电视、调频广播、雷达探测、导航、移动通信、军事通信等领域。 表1-1无线通信按工作频段的划分

1.2 超短波的传播方式 图1-1描绘了几种无线电波的主要传播方式,超短波通信主要依靠地波传播和空间波视距传播,。 优点:频段宽,通信容量大;视距以外的不同网络电台可以用相同频率工作,不会相互干扰;可用方向性较强的天线,有利于抗干扰;受昼夜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小,通信较稳定。 缺点:通信距离较近;受地形影响较大,电波通过山岳、丘陵、丛林地带和建筑物时,会被部分吸收或阻挡,导致通信困难或中断。 (a ) 射线 (b ) (c ) 电离层(d )

图1-1 无线电波的主要传播方式 (a)直射传播; (b)地波传播; (c)天波传播; (d)散射传播 二、超短波通信的工作原理 超短波电台一般用于近距离通信,其形式主要是车载、机载、背负、手持等,一般要求其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多、抗干扰能力强。超短波电台经历多年的发展,其电路形式变化不大。但就具体电路而言,新技术、新器件大量地应用于超短波电台,使超短波电台的性能和功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和改善,特别是扩频通信技术在超短波电台中的应用,使得电台的抗干扰能力、组网能力都有了质的变化。 传统超短波通信系统由终端站和中继站组成,终端站装有发射机、接收机、载波终端机和天线。中继站则仅有通达两个方向的发射机、接收机以及相应的天线。 (1)超短波发射机:一般采用间接调频法,即利用调相获得调频的方法。这样可用频率稳定度较高的晶体振荡器作主振器,而不必用复杂的频率控制系统。但为了减少寄生调幅和非线性失真,调制系数不能太大(一般小于0.5 rad)。因此,在这种发射机中要用多级倍频器,以获取所需的频偏,从而提高发射频率的边带功率。发射机末端使用高频率高功率放大器。在超短波低频段尚可用集中参数元件构成调谐回路,其高频端可用微带部件。 (2)超短波接收机:一般采用典型的调频式超外差接收机。主要由高频放大、本地震荡、变频(一次或二次)、中频放大、限幅、鉴频及基带放大等部件组成。超短波段外来干扰较多,需在接收机输入端加螺旋式滤波器,在中放级加输入带通滤波器以抑制干扰。中放后的调频信号,通过限幅器,可消去混杂近来的脉冲干扰或寄生调幅波,以改善信噪比。然后用鉴频器把原来的基带信号恢复出来,加以放大,再由载波终端机分路输出相应用户。 (3)载波终端机:将超短波发射机和超短波接收机的四线基带信号分路还原合并为多路二线语音信号,接通用户或接至市话交换机的设备。载波终端机只装载超短波终端站。 (4)天线:由于超短波波长较短,一般采用结构简单、增益较高、方向性较好的三单元或五单元八木天线。在接近微波段的高频段,也可采用角形面反射天线。 现代超短波通信系统的组成可归结为发信通道、接收通道、频率合成器、逻辑控制器、跳频单元、电源及其辅助电路等,如图所示。图中,发信通道部分主要由音频信号处理部分、锁相环调频单元、功放、滤波输出单元电路组成,其作用是将音频信号放大后送至锁相环对VCO调制,形成调频波,再经功率放大、

信号源的种类

对于移动通信网络,室内分布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运营商大量使用室内分布系统来解决高端客户聚集的密集城区覆盖问题,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运营商的客户体验及其收益。所以,未来TD-SCDMA要单独组网,必须提供能够满足运营商要求的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同时,TD-SCDMA的室内覆盖方案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楼宇内现有的2G和其他3G制式的室内分布系统,帮助采用TD-SCDMA制式的运营商快速、经济地完成楼宇内的覆盖,及时抢占高端客户资源,提升运营商的品牌形象。 为了使TD-SCDMA系统室内分布在与其他系统CDMA、GSM、PHS室内分布竞争中不再处于不利地位,TD-SCDMA在室内覆盖时,一贯采取脱离智能天线而单独使用各路SWIPA(Switchand Power Amplifer)单元及常规的室内天线,仅仅通过楼层来实现用户间的定位和隔离,依赖联合检测算法及性能来满足干扰抑制及覆盖、容量问题。这样,TD- SCDMA室内分布便可与现有室内分布系统共用,信号源也具备不同的设备类型,如宏基站、微蜂窝、直放站和射频拉远等。但由于原CDMA、GSM工作在 825MHz~960MHz,而TD-SCDMA工作在2GHz,线缆等损耗明显不同,每栋楼宇会有不同的整改方案。 为了系统性地说明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及相关准则,下文拟从TD-SCDMA室内话务量的估算、信号源的选取、室内外信号泄漏分析,以及 TD-SCDMA与其他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系统等几方面来阐述。 TD-SCDMA室内话务量的估算 如同室外网络一样,室内环境下也需要考虑用户的数量和支持的业务,由于运营商熟悉当地详细情况,用户数量和支持的业务一般由运营商提供。但如果运营商不能提供用户的数量和支持的业务时,可以根据以下经验、方法来估算 TD-SCDMA室内用户的规模。

军用跳频电台

军用跳频电台 军用跳频电台大多是短波或超短波电台。 跳频是最常用的扩频方式之一,其工作原理是指收发双方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按照预定规律进行离散变化的通信方式,也就是说,通信中使用的载波频率受伪随机变化码的控制而随机跳变。从通信技术的实现方式来说,“跳频”是一种用码序列进行多频频移键控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码控载频跳变的通信系统。从时域上来看,跳频信号是一个多频率的频移键控信号;从频域上来看,跳频信号的频谱是一个在很宽频带上以不等间隔随机跳变的。其中:跳频控制器为核心部件,包括跳频图案产生、同步、自适应控制等功能;频合器在跳频控制器的控制下合成所需频率;数据终端包含对数据进行差错控制。 与定频通信相比,跳频通信比较隐蔽也难以被截获。只要对方不清楚载频跳变的规律,就很难截获我方的通信内容。同时,跳频通信也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即使有部分频点被干扰,仍能在其他未被干扰的频点上进行正常的通信。由于跳频通信系统是瞬时窄带系统,它易于与其他的窄带通信系统兼容,也就是说,跳频电台可以与常规的窄带电台互通,有利于设备的更新。 通信收发双方的跳频图案是事先约好的,同步地按照跳频图案进行跳变。这种跳频方式称为常规跳频( Normal FH)。随着现代战争中的电子对抗越演越烈,在常规跳频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自适应跳频。它增加了频率自适应控制和功率自适应控制两方面。 在跳频通信中,跳频图案反映了通信双方的信号载波频率的规律,保证了通信方发送频率有规律可循,但又不易被对方所发现。常用的跳频码序列是基于m序列、M序列、RS码等设计的伪随机序列。这些伪随机码序列通过移位寄存器加反馈结构来实现,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能够较快实现同步。它们可以实现较长的周期,汉明相关特性也比较好,但是当存在人为的故意干扰(如预测码序列后进行的跟踪干扰)时,这些序列的抗干扰能力较差。 在90年代初,出现了基于模糊(Fuzzy)规则的跳频图案产生器。在这种系统中,由模糊规则、初始条件以及采样模式共同来决定系统的输出序列。只要窃听者不知道模糊规则、初始条件、采样模式三者的任何一个,就无法预测到系统的输出频率,由此就提高了系统的抗窃听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模糊跳频给出的跳频码序列与传统的跳频码序列相比更加均匀,也更难预测。 90年代末有人提出了混沌(chaotic)跳频序列。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混沌系统的符号序列来生成跳频序列。在这个混沌系统中要确定一个非线性的映射关系、初始条件和混沌规则,三者唯一确定一个输出序列。由此确定的混沌跳频序列体现了良好的均匀性,低截获概率,良好的汉明相关特性以及具有理想的线性范围。 与一般的数字通信系统一样,跳频系统要求实现载波同步、位同步、帧同步。此外,由于跳频系统的载频按伪随机序列变化,为了实现电台间的正常通信,收发信机必须在同一时间跳变到同一频率,因此跳频系统还要求实现跳频图案同步。跳频系统对同步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同步速度快,二是同步能力强。目前跳频电台的同步方法有精确时钟法、同步字头法、自同步法、FFT捕获法、自回归谱估计法等等。在实际应用中,同步方案常常综合使用多种同步方法。例如战术跳频系统中常用扫描驻留同步法,综合使用了精确时钟法、同步字头法、自同步法三种同步方法,分成扫描和驻留两个阶段进行。扫描阶段完成同步头频率的捕获,驻留阶段从同步头中提取同步信息,从而完成收发双方的同步。 在自适应跳频中,同步还包括收发双方频率集更新的同步,保证双方同步地实现坏频点替代,否则会使收发双方频率表不一致,导致通信失败。 频合器是跳频通信系统中的关键部分,目前大多数跳频电台中使用的频率合成器采用的是锁相环(PLL)频率合成技术,但是该技术的频率转换速度已经接近其极限,要进一步改善的技术难度越来越大,而且分辨率较低。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跳频速率,提出了直接式数字频合器(DDS)。它采用全数字技术,具有频率分辨率高,频率转换时间快,输出频率可以很高而且稳定性好,相位噪声低等优点,可满足快速跳频电台对频率合成器的要求。例如在美国的JTIDS中,跳速达到每秒35800跳,只有采用直接数字频合器才能实现。但是DDS的价格昂贵,复杂度大,直接用于战术跳频电台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采用DDS+PLL的方法,结合两者的长处,可以获得单一技术难以达到的效果。 在跳频系统中,即使在信道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在少数跳中出现错误,因此有必要进行差错控制。差错控制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自动请求重发纠错(ARQ)技术;二是采用前向纠错(FEC)技术。 ARQ技术可以很好的对付随机错误和突发错误,它要求有反馈电路,当信道条件不好时,需要频繁的重发,最终可能导致通信失败。 FEC技术不需要反馈电路,但是需要大量的信号冗余度以实现优良的纠错,从而会降低信道效率。由于纠错码对突发错误的纠错能力较差,而通过交织技术可以使信道中的错误随机化,因此,经常采用编码与交织技术相结合的办法来获得良好的纠错性能。 在跳频系统中常用的纠错编码技术有汉明码、BCH码、trellis码、RS码、Golay码、卷积码和硬判决译码、软判决译码等。1993年提出了TURBO码,其信噪比接近于Shannon极限,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与RS码等常用的跳频编码相比, TURBO码在跳频系统中显示了极大的应用潜能。此外,还可以把不同的编码方法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进行联合编码。在快跳频方式下,还可以运用重发大数判决来克服跳频频段内的快衰落。 跳频电台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要组成跳频通信网,以实现网中的任何两个通信终端均能够做到点到点的正常通信。组网除了要避免近端对远端的干扰、码间干扰、电磁干扰等其它干扰以及由系统引起的热噪声等噪声干扰以外,还要注意避免由组网引起的同道干扰、邻道干扰、互调干扰、阻塞干扰等。采用跳频的多址通信网具有很多优点:抗干扰能力强,低截获概率,低检测概率,对频率选择性衰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等等。但是,与常用的DS/CDMA系统相比,跳频网的最大用户数相对较小。 跳频通信网可以分为同步通信网和异步通信网。跳频通信网有多种组网方式,如分频段跳频组网方式、全频段正交跳频组网方式等。在分频段跳频组网方式中,系统把整个频段分成若干个子频段,不同的通信链路采用不同的子频段进行通信,从而有效地防止同一通信网间的干扰。全频段正交跳频组网方式仅用于同步跳频通信网中,也就是说整个通信网中只有一个基准时钟,通过设计在某一相同时刻t的N个相互正交的跳频频率序列来进行组网,这样尽管各个终端间的通信均使用相同频段,但是由于瞬时的跳频频率点不相同,因此可保证它们之间不会出现同频道干扰。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中,由于在通信过程中会去除那些通信条件恶劣的信道,因此频率更新后可能会出现同频道干扰现象,故必须设计一种良好的频点更新算法,保证更新后的跳频序列之间依然是正交的,否则可能会使各通信节点之间频繁出现频率碰撞,导致无法正常通信。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把以上两种组网方式结合进行。例如英国Recal-Tacticom公司的Jaguar系列电台在组网中就同时采用了这两种组网方式,可组网数目达到200—300个。 除了以上这些关键技术以外,调制解调方法在跳频系统中也很重要,可以采用FSK、QAM、QPSK、QASK、DPSK、QPR、数字chirp调制等多种调制方式。 自适应跳频系统是在常规跳频系统的基础上,实时地去除固定或半固定干扰,从而自适应地自动选择优良信道集,进行跳频通信,使通信系统保持良好的通信状态。也就是说,它除了要实现常规跳频系统的功能之外,还要实现实时的自适应频率控制和自适应功率控制功能,因此就需要一个反向信道以传输频率控制和功率控制信息。 通过可靠的信道质量评估算法,发现了干扰频点后,应当在收发双方的频率表中将其删除,并以好的频点对它们进行替换,以维持频率表的固定大小。这种检测和替换是实时进行的。为增加跳频信号的隐蔽性和抗破译能力,跳频图案除具有很好的伪随机性、长周期外,各频率出现次数在长时间内应具有很好的均匀性。在引入自适应频率替换算法对频率表进行实时更新后,为保障系统性能,仍然要求跳频图案具有很好的均匀性,所以应当依次用不同的质量较好的频点来分别替换被干扰的频点。 收端频率表的更新会导致收发频率表的不一致性。为了使收发频率表同步更新,必须通过反馈信道将收端的频率更新信息通知发方。这种信息的相互交换是一种闭环控制过程,需要制定相应的信息交换协议来保证频表可靠的同步更新。衡量协议有效性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便是频点去除的速度。在检测出干扰频点后,干扰频点去除的速度越快,对通信的影响越小。 信道质量评估的另一个作用是进行自适应功率控制。功率控制就是要把有限的发送功率最好地分配给各个跳频信道,使得各个信道都能够以最小发射机功率实现正常通信,从而提高跳频信号的隐蔽性和抗截获能力。在自适应跳频系统中,系统检测每个信道的通信状况,并通过信道质量评估单元中的功率控制算法对每个跳频信道单独进行功率控制。 功率控制算法可以基于两种原则:一是比特误码率最小原则,算法为各个跳频信道选择适当的功率,

超短波自适应跳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超短波自适应跳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跳频技术是扩频技术的一种,是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通 信方式。跳频通信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低截获概率及组网能力,因此跳频技术的一出现,便在军事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采用跳频技术的短波超短波电台在军事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军事装备的抗截获和抗干扰能力,保证了军事指挥系统的安全和有效性。近几年来,由于现代信号处理的发展,通信对抗的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强,普通跳频电台已经不能满足新环境下的抗干扰,高可靠性的要求。现代战术协同通信也对军用电台提出多模式、多速率、可扩展等许多新的要求。因此,研制新型跳频电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具有良好通用性和可扩展性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其特点非常符合现代军事通信所关注的设备协同性,软件可编程性及系统开放性等多项要求。本文的工作就是在软件无线电的架构下实现一种适应现代军事新要求的自适应跳频电台。第一章介绍了超短波通信和超短波跳频电台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发展概况。接着分析了新型军用电台的技术要求及发展方向。最后根据这些要求提出了本文工作的目标和基本要求。第二章研究了跳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参数特征,并根据对实际战场中的干扰分析和数传同步的特点给出了一种跳频同步方法和数据传输机制。第三章针对普通跳频电台在新环境下的不足,提出了自适应跳频的思路,综合应用频点替换,FCs单频通信等自适应措施躲避干扰。在无法避免干扰的情况下,采用差错控制技术提高通信的可靠性。第四章叙述了自适应跳频的

具体实现结构和流程。本章内详细叙述了跳频数据的帧结构和同步方法,以及各种模式下的自适应处理流程。接着介绍了系统实现的硬件平台,及初步测试结果。最后指出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跳频扩频系统

跳频扩频系统 一、定义及原理 跳频扩频系统: 采用码序列控制信号的载波,使之在多个频率上跳变而产生扩频信号。接收端产生一个与信号载波频率变化相同移频信号,用它作变频参考,再把信号恢复到原来的频带。调频系统可随机选取的频率数通常是几百个或更多。 跳频系统的载频受一个伪随机码控制,不断地、随机地跳变,因此跳频系统可视作载频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多频频移键控(MFSK)。与直扩系统不同,跳频系统中的伪随机序列并不直接传输,而是用来选择信道。跳频系统主要由PN码产生器和频率合成器两部分组成,快速响应的频率合成器是频率跳变系统的关键部件。频率跳变系统的发射机在一个预定的频率集中,由PN码序列控制频率合成器,使发射频率能随机地由一个跳到另一个。接收机中的频率合成器也按相同的顺序跳变,产生一个与发射频率只差一个中频的本振频率,经混频后得到固定的中频信号,该中频信号经放大后送到解调器,恢复传送的信息。此处,混频器实际上担当了解调器角色,只要收发双方同步,就可将频率跳变信号转换为一个固定频率的信号。 二、跳频系统的结构

三、跳频系统的波形 发送端的波形

接收端的波形 四、跳频系统的优点 跳频扩频技术的优点如下: (1)抗单频干扰,部分带宽干扰能力强 跳频系统的抗干扰原理和直扩系统不同,直扩是靠频谱的扩展和解扩处理来提高信噪比的;跳频是靠躲避干扰,来达到提高信噪比的。虽然不能像直扩系统那样,但由于载波频率是跳变的,减少了单频干扰和窄带干扰进入接收机的概率。故调频系统具有抗单频及部分带宽干扰的能力。当跳频的概率数目足够多、跳频的带宽足够宽时,其抗干扰能力是很强的。 (2)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 利用载波频率的快速跳变,具有频率分集的作用,从而增强了系统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3)便于实现多址通信 应用跳频通信可以很容易地组建一个多址网络,网络内的各

跳频信号 FPGA

于FPGA短波差分跳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 全文 来源:电子元器件应用作者:宋国伟张洪帅钱2011年08月13日 15:04 分享 订阅 [导读] 0 引言差分跳频(DFH)是一种新的短波跳频技术,它主要归结为一种G函数算法,这种G函数集跳频图案、信息调制与解调于一体。它的通信机理与常规跳频完 关键词:短波差分跳频信号发生器FPGA 0 引言 差分跳频(DFH)是一种新的短波跳频技术,它主要归结为一种G函数算法,这种G函数集跳频图案、信息调制与解调于一体。它的通信机理与常规跳频完全不同,较好的解决了数据速率和跟踪、干扰等问题,代表了当前短波通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鉴于此,在研究G 函数算法原理的基础之上,重点对短波差分跳频信号的发生器进行基于FPGA的整体优化设计,并在软件和硬件环境下进行仿真与实现,从而指导工程实践。 采用差分跳频技术不仅改变了短波电台由于信道带宽窄、空中信道时变多径特性而导致的低速率数据传输的局面,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抗跟踪干扰的能力,代表了新一代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考虑到使用FPGA器件进行数字系统设计,不仅可以简化设计过程,而且可以降低整个系统的体积和成本,增加系统的可靠性,本文对短波差分跳频信号的发生器进行基于FPGA的整体设计。 1 G函数算法原理 差分跳频系统的关键技术在于G函数的实现。差分跳频G函数的特点是利用跳频频率的相关性来携带待发送的数据信息,同时所产生的频率序列具有良好的随机性和均匀性。常规的G函数表达式为: 式(1)是利用前后跳频Fn,Fn-1之间的相关性来携带数据信息Dn,如图1所示。另一种G函数算法是由前一跳的频率、m序列和数据信息Dn来决定当前的频率值Fn,如图2所示,其数学表达式为:

跳频通信系统的matlab仿真

跳频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王秀红 班级1002403 学号100240330 姓名张敏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错误!未定义书签。 跳频扩频原理 (3) 跳频扩频仿真系统框图 (3) 仿真要求 (4) 理想信道系统各处波形 (4) 高斯白噪声下的系统的信噪比-误码率性能 (8) 多径+高斯白噪声下的系统的信噪比-误码率性能 (9) 多径+高斯白噪声+单频干扰系统信噪比-误码率性能 (8) 结论 (9) 部分程序 (9)

跳频扩频原理 跳频(FH-Frequency Hopping),是用一定码序列进行选择的多频率频移键控。也就是说,用扩频码序列去进行频移键控调制,使载波频率不断地跳变,所以称为跳频。从时域上来看,跳频信号是一个多频率的频移键控信号;从频域上来看,跳频信号的频谱是一个在很宽频带上不等间隔随机跳变的。信息数据通过波形变换(信息调制)后,进入载波调制。载波由伪随机序列(跳频序列)控制可变频率合成器产生,频率则随着跳频序列的序列值改变而改变。跳频信号经射频滤波器发射后,被接收机接收。接收机首先从发送来的跳频信号中提取跳频同步信号,使本机伪随机序列控制的频率跳变与接收到的跳频信号同步,输出同步的本地载波,使载波解调即扩频解调获得携带有信息的中频信号,从而得到发射机送来的信息。与定频通信相比,跳频通信比较隐蔽也比较难以被截获。只要对方不清楚载频跳变的规律,就很难截获我方的通信内容。同时,跳频通信也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分析和实践表明,即使有多达30%的通信频点被干扰,系统仍然能够在其他未被干扰的频点上进行正常通信。此外,由于跳频通信系统是瞬时窄带系统,它易于与其他的窄带通信系统兼容,也就是说,跳频电台可以与常规的窄带电台互通,有利于设备的更新。 跳频通信是扩频通信的一个分支,它的突出优点是抗干扰性强,很适合军事通信环境。自70年代第一部跳频电台问世以来,其应用发展势头锐不可挡。80年代是跳频电台发展速度最快的十年,世界各国军队普遍装备跳频电台,广泛使用跳频技术是80年代VHF频段军用无线通信发展的主要特征。进入90年代后,跳频技术在军用抗干扰通信领域已相当成熟的同时,跳频通信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到民用领域[3]。其主要原理如图所示:

超短波电台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超短波电台 行业发展预测与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

核心内容提要 产业链(Industry Chain) 狭义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一直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各生产部门的完整链条,主要面向具体生产制造环节; 广义产业链则是在面向生产的狭义产业链基础上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市场规模(Market Size) 市场规模(Market Size),即市场容量,本报告里,指的是目标产品或行业的整体规模,通常用产值、产量、消费量、消费额等指标来体现市场规模。千讯咨询对市场规模的研究,不仅要对过去五年的市场规模进行调研摸底,同时还要对未来五年行业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分析,市场规模大小可能直接决定企业对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投资规模;此外,市场规模的同比增长速度,能够充分反应行业的成长性,如果一个产品或行业处在高速成长期,是非常值得企业关注和投资的。本报告的第三章对手工工具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同比增速有非常详细数据和文字描述。 消费结构(consumption structure) 消费结构是指被消费的产品或服务的构成成份,本报告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研究消费结构,即:产品结构、用户结构、区域结构。1、产品结构,主要研究各类细分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情况,以及细分产品或服务的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2、用户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给哪些用户群体了,以及各类用户群体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3、区域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到哪些重点地区了,以及某些重点区域市场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对消费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企业更为精准的把握目标客户和细分市场,从而调整产品结构,更好地服务客户和应对市场竞争。

跳频通信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

跳频通信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 跳频通信是扩频通信的一个分支,它的突出优点是抗干扰性强,因而很适用于军事领域。当70 年代末第一部跳频电台问世以后,就预示着其发展势头锐不可挡。到了80年代,世界各国军队普遍装备跳频电台。这十年是跳频电台发展速度最快的十年。广泛使用跳频电台曾被誉为80年代VHF频段无线电通信发展的主要特征。90年代, 跳频通信如虎添翼,在军用跳频通信领域已相当成熟的同时,跳频通信的应用又拓宽到民用领域。业内人士指出,跳频通信是对抗无线电干扰的有效手段,称其为无线电通信的“杀手锏”。跳频通信是如此的神奇,以致于自其问世至今的短短30 年间,倍受世界各国,特别是几大军事强国的青睐。 2跳频通信的基本概念 2.1定义 我们在用收音机收听某电台,当电台在中波和短波两个波段上播放同一个节目时,有这样的体会:若中波波段信号不好,则随即换到短波波段收听;当短波波段信号不好,则又换回到中波波段收听。这种以更换波段的手段来改善收听效果的方法,就是跳频的通俗含义。只不过这种跳频仅在接收端发生,而且是由人工干预来实施跳频的。我们假设,当广播电台发送的频段也能“紧跟”收音机用户更换的话,那么,这种通信方式就是跳频通信。因此,跳频通信可这样描述:通信收发双方同步地改变频率的通信方式称为跳频通信。

2.2同步条件(通信条件) 与定频通信相比,跳频通信的载波频率一直在跳变。工作中,发方以相当快的速率(跳速)改变频率,收方必须与发方同步地改变频率,双方才能保持通信。也就是说,跳频通信时,收发双方必须采用同一种跳频图案。跳频电台之间要成功地进行跳频通信,收发双方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跳频频率相同;跳频序列相同;跳频的时钟相同(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无法实现跳频通信。 3跳频通信的主要特点 3.1抗干扰性强 跳频通信抗干扰的机理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策略,敌方搞不清跳频规律,因而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一方面,我方的跳频指令是个伪随机码,其周期可长达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另一方面,跳变的频率可以达到成千上万个。因此,敌方若在某一频率上或某几个频率上施放长时间的干扰也无济于事。 另外,跳频频率受伪随机码控制而不断跳变,在每一个频率 的驻留时间内,所占信道的带宽是很窄的。由于频率跳变的速率非常快,因而从宏观上看,跳频系统又是个宽带系统,即扩展了频谱。事实上,跳频的带宽就是频率的数目与每个频率所占信道带宽的乘积。由扩频通信理论可知,扩展频谱的好处可以换取更好的信噪比。也就是说,如果扩展了频带,

国内短波电台热闹的几个频点和守听

国内短波电台热闹的几个频点和守听 一、国内比较热闹的短波频点有: 1、7.050MHZ 模式:LSB单边带 主要是早上和晚上很热闹,传播好的时候,比本地的中继台信号还要好,国内HAM默认的公用呼叫频率,大家常在7.050呼叫到对方后,都喜欢转到7.055、7.060、7.065、7.070、7.080做通联QSO。 2、14.270MHZ 模式:USB单边带 主要是白天很热闹,传播好的时候,比本地的中继台信号还要好,国内HAM 默认的公用呼叫频率,大家常在14.270呼叫到对方后,都喜欢转到14.270、14.275、14.280、14.265做通联QSO。 3、14.180MHZ模式:USB单边带 主要是早上9点前热闹,传播好的时候,比本地的中继台信号还要好,国内1级BA大哥和2级BD大哥HAM默认的公用呼叫频率,大家可以在早上收听他们的通联,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4、14.330MHZ模式:USB单边带 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台网专用频点,每周二10点有BY1PK主持,发布总部的通知和点名,大家可以收听哦, 5、21.400MHZ 模式:USB单边带 传播特点:白天有传播,偶尔晚上的传播非常好你的日文好,级别是2级的话,可以到21.200---21.300MHZ之间,可以和日本的友台通联,日本的HAM 有很多使用21MHZ的5W手持机,你随时可以呼叫日本友台,毫不费力。 6、29.600MHZ模式:FM 白天有传播,特别是下午2点到旁晚的6点传播,比打电话还清楚,4级火腿可以在这频段上合法使用,很有挑战性哦。 二、短波传播判别心得 1、10米波 29.600MHZ模式:FM

关于有线电视系统信号源的选择

关于有线电视系统信号源的选择 随着数字电视的推进,为了节约成本,方便管理,全国各地的宾馆酒店以及学校工厂纷纷对原有的有线电视系统进行施工,将数字方式更改为模拟方式。简单说,就是把一户一机改为一个频道一个机顶盒。 但对于该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信号源,则有着不同的选择。 作为宾馆酒店来说,信号源可以分为几种:卫星信号、数字电视信号或者混合信号。 其中卫星信号指的是采用卫星接收系统接收亚洲三号105.5、中星6B115.5、鑫诺三号125和中星9号92.2等四颗卫星传送的国内免费节目。从卫星信号来说,由于92.2中星9号卫星采用的是ku波ABS-S 波束,由于其雨衰问题及可能存在的升级问题,所以一般不建议作为有线电视前端的主节目源,对于各地电视台来说,也只是作为备用节目源。而鑫诺三号的节目源较少,亚洲三号不允许大规模传送,故多采用 中星6B为主节目源进行转播。 数字电视信号指的就是机顶盒。将机顶盒作为节目源,一个频道使用一台机顶盒,将机顶盒解压后 的音视频信号传输到原有的有线电视系统当中。 混合信号一般是以卫星信号为主,机顶盒信号为辅的一种手段。由于卫星信号没有免费的央视3568等节目,所以在一些前端中,会使用少量的机顶盒辅助传输一些加密节目。 其实说到这里,大家也基本看明白了。主要的信号来源其实就是卫星信号和机顶盒信号两种。当然还有一些,比如开路信号、原系统中的模拟信号等等。但由于不常用,故在此暂不讨论。 说到这两种信号,其实各有好处。 卫星信号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免费。但不可避免的是,由于宾馆酒店出于成本上的考虑,一般不会增加备用信号。而卫星信号的不稳定性则可能带来意外的转播事故。比如09年4月份的中星6B事件和09年8月的鑫诺三号事件。并且,由于我国直播星出于起步状态,对于加解密系统的测试工作也在同步进行。这也势必增加了独立收视群体的不稳定因素。而有线电视数字机顶盒则可以较好的避免以上潜在问题。由于地方电视台采取的是多种信号并发,并具备一套以上的备用信号,所以该类信号相对较稳定。即使某颗卫星出问题,可以很快使用其他的备用信号,恢复正常。当然不可避免的是每个机顶盒不菲的收视费用。 但作为经营性的酒店宾馆来说,有线电视作为一项不很重要,但又不可或缺的服务,稳定是最重要的。降低该类设备的故障率,减免维修工时,是最为理想的。所以,综合各种因素来考虑的话,还是使用 机顶盒比较合适一些。

软件无线电(software radio)

概要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是以一个通用、标准、模块化的硬件平台为依托,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无线电台的各种功能,从基于硬件、面向用途的电台设计方法中解放出来。功能的软件化实现势必要求减少功能单一、灵活性差的硬件电路,尤其是减少模拟环节,把数字化处理(A/D和D/A变换)尽量靠近天线。软件无线电强调体系结构的开放性和全面可编程性,通过软件更新改变硬件配置结构,实现新的功能。软件无线电采用标准的、高性能的开放式总线结构,以利于硬件模块的不断升级和扩展。 软件无线电(software radio)在一个开放的公共硬件平台上利用不同可编程的软件方法实现所需要的无线电系统。简称SWR。理想的软件无线电应当是一种全部可软件编程的无线电,并以无线电平台具有最大的灵活性为特征。全部可编程包括可编程射频(RF)波段、信道接入方式和信道调制。 一般说来,SWR就是宽带模数及数模变换器(A/D及D/A)、大量专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icesser,DSP)构成尽可能靠近射频天线的一个硬件平台。在硬件平台上尽量利用软件技术来实现无线电的各种功能模块并将功能模块按需要组合成无线电系统。例如:利用宽带模数变换器(Analog Digital Converter,ADC),通过可编程数字滤波器对信道进行分离;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上通过软件编程实现频段(如短波、超短波等)的选择,完成信息的抽样、量化、编码/解码、运算处理和变换,实现不同的信道调制方式及选择(如调幅、调频、单边带、跳频和扩频等),实现不同的保密结构、网络协议和控制终端功能等。 在目前的条件下可实现的软件无线电,称做软件定义的无线电(Software Defin ed Radio,SDR)。SDR被认为仅具有中频可编程数字接入能力。 发展历史无线电的技术演化过程是:由模拟电路发展到数字电路;由分立器件发展到集成器件;由小规模集成到超大规模集成器件;由固定集成器件到可编程器件;由单模式、单波段、单功能发展到多模式、多波段、多功能;由各自独立的专用硬件的实现发展到利用通用的硬件平台和个性的编程软件的实现。 20世纪70~80年代,无线电由模拟向数字全面发展,从无编程向可编程发展,由少可编程向中等可编程发展,出现了可编程数字无线电(PDR)。由于无线电系统,特别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领域的扩大和技术复杂度的不断提高,投入的成本越来越大,硬件系统也越来越庞大。为了克服技术复杂度带来的问题和满足应用多样性的需求,特别是军事通信对宽带技术的需求,提出在通用硬件基础上利用不同软件编程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软件无线电的革命,将把无线电的功能和业务从硬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1992年5月在美国通信系统会议上,Jeseph Mitola(约瑟夫·米托拉)首次提出了“软件无线电”(Software Radio,SWR)的概念。1995年IEEE通信杂志(Comm unication Magazine)出版了软件无线电专集。当时,涉及软件无线电的计划有军用的SPEAKEASY(易通话),以及为第三代移动通信(3G)开发基于软件的空中接口计划,即灵活可互操作无线电系统与技术(FIR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