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C大调 钢琴双手简谱 钢琴简谱

送别 C大调 钢琴双手简谱 钢琴简谱

歌曲《送别》教案教程文件

歌曲《送别》教案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送别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送别》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首歌,并且请大家来猜猜它的歌名? 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2、简介歌曲 这四首歌曲是依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四大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尤其在中央电视台将其拍摄成电视剧后,其主题旋律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广大群众非常喜爱的电视歌曲。主题歌曲恰如其分的突出作品的主题,起到了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作用。 一、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一首影视歌曲,它是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 二、认识作者: 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 1880年9月生于天津,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 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三、歌曲介绍: 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四、学唱歌曲 1.听音范唱播放《送别》 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调号? 生:回答 师: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D大调、再次听《送别》 师: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说的很正确,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情绪:忧伤惆怅深情 师:好,那么下面把旋律带上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1、先来朗诵一遍歌词 2、学生一起朗诵 3、老师领唱一边简谱

钢琴简谱自学基础入门知识

钢琴简谱自学基础入门知识 (根据EOP大讲堂整理) 基础知识: 简谱是由法国人发明的,用1234567七个阿拉伯数字代表不同的音,上下加上圆点就有了高低之分 音高:音的高低,由八度和七个阿拉伯数字组成,数字分别代表七个音,这七个阿拉伯 数字分别读作 1 2 3 4 5 6 7 do re mi fa sol la si 在数字的上下方加圆点,就有了高低音变化 音长:用短横线和附点表示,以四分音符为基础,后面加横线,这时横线叫延音线,延 长这个音的一倍四分音符后面加一条横线,延长一倍就是二分音符,下面加横线就是缩短这个音的一倍,就是八分音符 除了横线,音长还可以用附点表示,在一个音后面加一个圆点,这就是附点,表示把这个音增加、延长二分之一。注意,附点的应用只可以到四分音符为止,就是说,二分音符和全音符后面不可以加附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以及更短的音可以

加附点。

节拍:用分数表示,每首曲子都有自己的节拍,上面的数字代表每一小节的拍数,下面 的数字代表以及分音符为一拍。注意,不能像数学那样约分!拍子的时间长短是由音符的时间长短来表示的,一拍的时间可以是四分音符,也可以是二分音符或者八分音符。 弧线叫做连音线,连音线有两种,一种是两个相同的音上面的连音线表示这个音只要按照拍子弹一次就可以了,不需要弹两次。第二种,把几个不同的音上面用弧线连起来叫做圆滑线,圆滑线里的音唱奏的时候要连贯,圆滑。 休止符:表示音的休止、暂停、没有声音,用0表示,休止符没有高低之分,但是有长 度,表示方法和七个音符的表示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二分休止符和全音符不能加延音线,而是用补全0的方法,附点全休止符和附点二分休止符也是用补全0的方法,休止几拍就是几个休止符。 调号:每一首曲子都有自己的调式,简谱中的调式用“1=调号”来表示,一般认为,调 号有15个: C D E F G A B #C #F bC bD bE bG bA bB(#表示升,b表示降) 有时候也说有12个,因为B就是bC,#C就是bD,#F就是bG。 =68表示这首歌的弹奏速度,表示68个四分音符/分钟,那么八分音符就是136个/分特殊符号 反复记号:共有六种反复。 (一)1、终止线,两条竖线叫做终止线,和小节线一样,只不过它代表乐曲的终止,没有实际的读谱意义。2、终止线前有一个冒号,如果之前没有任何反复记号,表示要从头反复,反复后如果反复记号后面还有音乐的话就接着演奏下去,如果没有则到此结束。如果之前有一个终止线,且后有一个冒号的要重复着两个记号中间夹着的小节。 (二)跳房子,中途反复的结尾处用括号,将一个或几个小节括起来,并且表上数字,这样的记号人们习惯叫做跳房子,一和二代表反复的结尾不同。 (三)D.C.反复,有的反复记号在小节线的下方写着D.C.和Fine,D.C.是意大利语从头反复的意思,Fine是OK,好了,够了,到此为止。总之,看到D.C.和Fine,第一遍弹到D.C.,

歌曲《送别》教案

送别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送别》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发声练习 2、节奏练习 二、导入 1、欣赏歌曲。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并且请大家来猜猜它的歌名?播放歌曲 《童年》。 2、简介歌曲 这首歌曲是罗大佑的《童年》,是一首校园歌曲。校园歌曲是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 境或感受的创作。 3、那么在上世纪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呢?学堂乐歌。今天我们就来演唱一首学堂乐歌。它是 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 三、了解歌曲 1、认识作者: 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 1880年9月生于天津,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李叔同是 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2、歌曲介绍: 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 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 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 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 不解。 3、听音范唱播放《送别》 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调号? 生:回答。 师: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C大调、再次听《送别》 师: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说的很正确,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 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情绪:忧伤、惆怅、深情。 四、学唱歌曲 那么下面把旋律带上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1、先来朗诵一遍歌词 2、学生一起朗诵 3、老师领唱一边简谱 4、学生聆听一遍歌曲 5、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哼唱 6、教师领唱 7、学生一起唱 五、主题延伸、扩大视野

歌曲《送别》教案

歌曲《送别》教案 1、会唱歌曲《送别》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首歌,并且请大家来猜猜它的歌名?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2、简介歌曲这四首歌曲是依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四大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尤其在中央电视台将其拍摄成电视剧后,其主题旋律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广大群众非常喜爱的电视歌曲。主题歌曲恰如其分的突出作品的主题,起到了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作用。

一、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一首影视歌曲,它是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 二、认识作者: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1880年9月生于天津,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三、歌曲介绍: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四、学唱歌曲1.听音范唱播放《送别》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调号?生:回答师: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D大调、再次听《送别》师:一

【2018最新】送别歌笛子简谱及歌词-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送别歌笛子简谱及歌词 《送别歌》是一首由艺术家李叔同作词的中文歌曲。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是城南旧事的主题曲,歌词类似中国诗词中的长短句,有古典诗词的文雅,但意思却能平白易懂。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送别歌》笛子简谱,希望能帮到你。 《送别歌》笛子简谱 【图片来源:中国曲谱网】 《送别歌》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送别歌》创作历史 十九世纪美国音乐家J·P·奥德威(John Pond Ordway)作有一首歌曲《梦 见家和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后来《梦见家和母亲》流传到日本后,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以原歌的曲调(可能作过略微的改动),填上日文 的新词,作成《旅愁》这首日文歌。1907年《旅愁》发表后,在日本被广泛流传。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学日本,故接触到了《旅愁》,他被这首歌 曲的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回国后,“天涯五友”,这段时期的 生活显然给李叔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 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赶京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 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也是李叔同的优秀音乐作品,被中国数代人所传唱。 在歌曲上,《送别》用的是安东尼·德沃夏克的曲调。在歌词上,《梦见 家和母亲》、《旅愁》、《送别》则分别是三位艺术家的个人创作,是三个独 立的作品,之间无直接联系;当然由于曲调的一致基础,或许在艺术神韵和表现感情上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送别歌》词作者介绍 李叔同,浙江平湖人,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法名 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 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不 仅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而且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 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 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 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 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 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 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 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 人物。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四单元《送别》教学设计

音乐欣赏《送别》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了解学堂乐歌 2、学唱歌曲《送别》 二、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三、教材分析: 《送别》是一首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深刻体现了离别的忧伤与凄凉。描述了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这些离人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景物依旧,人在别时,更加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情绪。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知识与技能: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合唱艺术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五、教学重点: 1、认识和了解学堂乐歌。 2、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 六、教学难点: 1、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2、运用打击乐器和奥尔夫教学法对歌曲进行创编。

七、教学用具: 挂图、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电子钢琴。 八、教学过程: (一)、新歌导入 大家好!美妙的音乐之旅即将开始,今天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首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游子吟》、《悯农》、《春晓》歌曲片段) 这三首歌曲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呢?(生答) 像这样给古诗作曲而来的歌曲呢,就叫古诗新唱。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上个世纪,我们的老前辈在学校唱什么歌曲呢? 今天我要与大家一起欣赏的这首歌,是一首传唱了百余年的校园歌曲。(出示幻灯片《送别》) (二)、听赏歌曲 1、老师有感情朗读《送别》。 2、老师用口琴吹奏歌曲《送别》: 歌曲的速度怎样?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作品简介 1、学堂乐歌简介: 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学堂乐歌”,一般指出现于清末民初的学校歌曲(类似今天的校园歌曲)。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 2、作者简介: 李叔同——音乐、美育教育家,学堂乐歌作者,早期话剧活动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 3、作品简介: 这原是一首流行于19世纪的美国歌曲《梦见故乡和母亲》,由约

always with me钢琴双手简谱

always with me钢琴双手简谱 Always with me是宫崎骏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主题曲,钢琴版的always with me你会弹吗?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always with me的钢琴双手简谱,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always with me的钢琴双手简谱always with me歌词曲:久石让 歌词:宫崎骏 日文中文歌词对照 呼んでいる胸のどこか奥で 呼唤着在心灵深处某个地方 いつも心踊る梦を见たい 总想保持着令人心动的梦想 悲しみは数えきれないけれど 悲伤虽然无法数尽 その向うできっとあなたに会える 在它的对面一定能与你相遇 缲り返すあやまちのその度人は 每次重蹈覆辙时人总是 ただ青い空の青さを知る 仅仅知道碧空蓝色 果てしなく道は続いて见えるけれど

虽然永无止境的道路看起来总在延续この両手は光を抱ける 这双手一定可以拥抱光明 さよならの时の静かな胸 别离时平静的胸怀 ゼロになるからだが耳をすませる虽然从零开始仍要侧子耳倾听 生きている不思议死んでいく不思议活着的不可思议死去的不可思议 花も风も街もみんなおなじ 花,风,街道都一样 ららら おおお るるる 呼んでいる胸のどこか奥で 呼唤着在心灵深处的某个地方 いつも何度でも梦を描こう 不论何时不管多少次去描绘梦想吧悲しみの数を言い尽くすより 与其道尽悲伤的数目 同じ唇でそっと歌おう 不如用相同的双唇轻轻的唱歌吧

闭じていく思い出のそのなかに 走向尘封的回忆在那之中 いつも忘れたくないささやきを闻く 总是听得到不愿忘记的细语 こなごなに砕かれた镜のうえにも 即使是在被粉碎的镜子上 新しい景色映される 也会映出崭新的景色 はじまりの朝の静かな窓 开始的清晨那宁静的窗口 ゼロになるからだ充たされてゆけ 因为将从零开始所以会被渐渐充实 海の彼方にはもう探さない 不再追寻大海的彼端 辉くものはいつもここに 因为那闪光的东西一直就在这里 わたしの中に见つけられたから 在我心中被发现了 ららら おおお always with me相关动漫《千与千寻》是宫崎骏执导、编剧,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动画电影。讲述了少女千寻意外来到神灵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