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工程重点

分离工程重点
分离工程重点

一、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改正。

1、固有分离因子和分离因子可以用于计算一个实际的精馏塔的板效率。

2、计算溶液露点时,若

∑=>-C

i i i

K Z

1

01/,则说明计算的温度偏高。

3、在一定温度和组成下,A 、B 混合物的总蒸汽压为P ,若P P P P S B S

A >>,,则该溶液形

成最高恒沸物.

4三对角度矩阵法是在求得ji x 后由H 方程求各板的温度,用S 方程计算各板的流率。 5、当萃取塔塔顶产品不合格时,可采用加大萃取剂用量的方法来调节 6、最高恒沸物,压力增加使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小的组分增加

7、从塔釜往上逐板计算时,若由精馏段操作线方程计算的1)(+j H L x x 比由提馏段操作线方程计算的更大,则加料板为j+2板

8、当两个难挥发组分为关键组分时,则应从塔釜往下为起点进行逐板计算。 9、多组分吸收过程采用图解梯级法的依据是恒摩尔流。

10、吸收操作中,若要提高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应采用措施是增加吸收剂用量。 11、常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表达式为i i i x k y =,在低压操作下有利于吸收。 12、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含有腐蚀的组分放在最后进行分离。 13、分离最小功是在完全可逆过程中所消耗的功。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恒沸精馏,如何用三角相图求解恒沸剂用量。

2、简述加盐萃取精馏是如何开发出来的

3、叙述用简捷法作普通精馏过程理论板数的步骤。

4、从二氧化碳的Pr 和ρr 图说明恒温超临界萃取的原理。

5、实际板和理论板的差异表现在那些地方,这些差异的影响应用什么方法来处理?

6、采用简单塔完全分离含C 个组分的物料为C 个产品,需几个塔?如何安排这些塔的序列? 三、非清晰分割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怎样做物料的预分布? 四、已知某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汽液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

(1)求其常压下的该混合物的温度,误差判据可取0.001。 (2)上述混合物若温度为350K ,试分析是否有液相存在。

五、某精馏塔进料中含n-C6o0.33,n-C7o0.33,n-C8o0.34。要求馏出液中n-C7o 含量不大于

0.011,釜液中n-C6o 含量不大于0.015(以上均为摩尔分数)。若进料流率为100kmol/h 。 说明什么是关键组分,什么是非关键组分, 按清晰分割预算馏出液及塔釜液流量及组成。

六、拟进行吸收的某厂裂解气的组成在吸收塔内操作压为1Mpa 操作温度为308K 下的相平衡常数如下:

计算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2倍时异丁烷组分被吸收94%时所需的理论板数. 丙烷的吸收率。

七、某连续分离过程,在0.101MP ,21.3℃ 时,欲将60%(mol )丙烯的丙烯-丙烷混和物分离成99%的丙烯产品和95%的丙烷产品,分离过程及产品均处于环境温度及压力,试计算分离最小功。

八、乙酸甲酯(1)和甲醇(2)混合物在45℃时为恒沸物,今以水为溶剂进行萃取精馏,已知其组成为7.01=x ,8.0=S x ;447.012=A ;411.021=A ;3.113=A ;82.031=A ;

36.023=A ;22.032=A 。试求其萃取剂选择性,并说明如何提高萃取剂选择性。

答案

一、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 1、正确

2、错误,应为计算的温度偏低。

3、正确

4、错误,应为三对角度矩阵法是在求得ji x 后由S 方程求各板的温度,用H 方程计算各板的流率。

5、正确

6、正确

7、错误,应为从塔釜往上逐板计算时,若由精馏段操作线方程计算的1)(+j H L x x 比由提馏段操作线方程计算的更大,则加料板为j 板

8、错误,当两个难挥发组分为关键组分时,则应从塔顶往下为起点进行逐板计算。 9、错误,应为贫气吸收。 10、正确

11、错误,常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表达式为Av l =,在高压操作下有利于吸收。 12、错误,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含有腐蚀的组分最先进行分离。 13、正确 二、简答题

1、恒沸精馏是在原溶液中添加恒沸剂S 使其与溶液中至少一个组分形成最低恒沸物,以增大原组分间相对挥发度差的非理想溶液的多元精馏,形成的恒沸物从塔

顶采出,塔釜引出较纯产品,最后将恒沸剂与组分分离。(2分)

利用相图,作F 与S 连线BS 及A 连线,两线交点M 便是总物料点,再由杠杆规则确定恒沸剂S 的用量。

M

S M

F F S ?

=(2分) 2、溶盐精馏是在原料液中加入第三种组分—盐,使原来的两种组分的相对挥发度显著提高,从而可用普通精馏的方法使原来相对挥发度很小或者形成恒沸物的体系分离。但由于盐的回收十分困难,且循环使用中固体盐的输送加料及盐结晶引起堵塞、腐蚀等问题。(1分)

而萃取精馏是加入的新组分不和原物系中的组分形成恒沸物,只改变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而其沸点比物系中其它组分的沸点高,从精馏塔的塔釜引出。一般萃取剂的用量为60%-80%。(1分)

把盐加入到萃取精馏的溶剂中,既可以利用盐效应,提高待分离组分的相互挥发度,减少溶剂循环量,又克服了溶盐精馏中盐的输送回收困难等问题。由此开发出了加盐萃取精馏。(2分)

3、简捷法计算理论板数步骤

① 根据工艺条件及工艺要求,找出一对关键组分。 ② 由清晰分割估算塔顶、塔釜产物的量及组成。

③ 根据塔顶塔釜组成计算相应的温度、求出平均相对挥发度。 ④ 用Fenske 公式计算m N 。

⑤ 用Underwood 法计算m R ,并选适宜的操作回流比R 。 ⑥ 确定适宜的进料位置。

根据m m N R R ,,,用Gilliland 图求理论板数N 。

4、超临界流体是指温度和压力处于临界点以上的流体。在超临界状态下流体具有气液两相的双重特点,即既具有与气体相当的扩散系数和低粘度,又具有和液体相近的密度和对物质良好的溶解能力。

从二氧化碳的Pr 和ρr 图可知超临界流体对溶质的溶解度会随操作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即在较高压力下使溶质溶解于超临界流体中,然后使温度升高或者压力降低,使溶质因超临界流体的密度下降,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从而得到分离。 5、实际板和理论板的差异

1)理论板假定离开该板的汽、液两相达到平衡;

2)理论板上相互接触的汽液两相完全混合,板上液相浓度均一,等于离开该板溢流液的浓度;

3)实际板上汽液两相存在不均匀流动,停留时间有明显差异; 4)实际板存在雾沫夹带、漏液和液相夹带泡沫现象。 为考虑上述各种差异的影响,引进了几种效率 1)全塔效率,又称为总板效率 2)Murphree 板效率,又称干板效率 3)点效率

4)理论板当量高度(HETP ) 5)传质单元高度

6、采用简单塔完全分离含C 个组分的物料为C 个产品,需C-1个塔 安排分离流程的一些经验规则:

1)首选分离方法为能量分离剂的方法,其次选用是使用分离剂的方法; 2)易分离的组分先分;

3)易挥发组分先分(直接分离序列) 4)尽可能对分,(料液的等摩尔分割) 5)量多的组分先分;

6)分离要求高和最困难分离的组分后分;

7)有特殊组分的要先分

三、不清晰分割物料分布假定在一定回流比操作时,各组分在塔内的分布与在全回流操作时的分布相同,这样就可以采用Fenske 公式去反算非关键组分在塔顶塔釜的浓度。 Fenske 方程:av

LH L H

H L m

W W D D N )lg(lg α???????=;

H H Nm LH L L W D W D α=∴

或: H

H

Nm iH i i W D W D α=∴, 先按清晰分割得到的组成分布来试算塔顶与塔釜的温度,即泡点、露点温度,再计算其相对挥发度,平均相对挥发度,计算m N 以及计算新的组成分布,反复试差至组成不变为止。

已知条件→→→→?????→?m LH W D Wi D i N T T x x α,,设为清晰分割 Wi Di m LH W D Wi Di x x N T T x x ,,,→→→→→α

另还可采用图解法。

四:(1)设t=50℃,则33.0,56.0,25.25006.075.0543===?+-=C C C K K K

∑<=?+?+?=18751.032.033.045.056.023.025.2i

i

x

K

调整温度:选C 4为关键组分,则根据调整公式1)(

-∑=m i

i G

Gm k x K K 64.08751

.056

.02==

G K ;由此得t=55.5℃

则385.0,626.0,58.25.5506.075.0543===?+-=C C C K K K

∑≈=?+?+?=1999.032.0385.045.0626.023.058.2i

i

x

K

∴ t=55.5℃

(2)混合物温度为350K 即77℃时

6.0,884.0,8

7.37706.075.0543===?+-=C C C K K K

∑>=?+?+?=1583.16.033.0884.056.023.087.3i

i x

K 即

B i

i T T x

K >>∑,1

∑>=++=177.16.033.0884.056.087.323.0i i

K y

∑<>D i i

T T K y

,1 混合物处于两相区 ∴有液相存在

五 (1)由题意:07C n -为重关键组分HK ,06C n -为轻关键组分LK ,0

8C n -为重组分

HNK 。

∵h Kmol F x x LKW H KD 100,015.0,011.0===(3分)

∴h Kmol F x x x Z

D LKW

HKD LKW

n i i

LK

34.32100015

.0011.01015

.033.011

=?---=

---=

∑=

∴h Kmol D F W 66.6734.32100=-=-=(3分)

∴%9.98989.034

.32015

.066.6733.0100==?-?=-=

D Wx FZ x LKW LK LKD

h

Kmol W W Dx FZ x HK HKD HK HKD 64.32,482.066.67011

.034.3233.0100==?-?=-=

h Kmol W W FZ x HNK HNK HNK 34,503.066

.6734.0100==?==

h

Kmol W W W W h

Kmol D D D HNK HK LK LK HK 02.23464.3266.6735.099.3134.32=--=--==-=-=

∴馏出液中含:06C n - 31.99h Kmol 0.989 0

7C n - 0.35h Kmol 0.011 0

8

C n - 0 釜液中:06C n - 2.02h Kmol 0.015 0

7C n - 32.64h Kmol 0.482 0

8

C n - 34h Kmol 0.503 六:(1)∵关键组分为异丁烷

94.0=关?;当94.0==∞→关关时?A N

∵ 4982.053.094.0min

=?==???

??关关K A V L ∴

59784.04982.02.12.1min =?=???

??=V L V L 128.153.0598.0===

关VK L

A

由48.81128

.1lg 194.0128

.194.0lg 1lg 1

lg

=---=

---=

A

A N ?? ∴所需理论板数为8.5块

(2)由C i N i

N i i VK L

A A A ==++,11?得

498.02.1598.0

==丙烷A 497.01

498.0498.0498.01

5.81

5.8=--=++丙烷? ∴丙烷的吸收率为0.497。 七:设进料流率为:s mol F 100=

由物料衡算:??

?==????-?+?=?+=s mol F s mol F F F F F F F 8.392.60%)991(%99%60212121(3分) ()()??

?

???-=-∑∑出进ij ij K ik ik K T y y y y RT W ln ln min,ηη

)05.0ln 05.095.0ln 95.0(8.39)01.0ln 01.099.0ln 99.0(2.60[45.294314.8+++?=

mol W /1037.1)]4.0ln 4.06.0ln 6.0(1005?=+-

所以分离的最小功为mol W 5

1037.1?

八:1、∵()[]11221

1221lg x A A A x S S S S '-'-'-'= 06.1282

.03.1231131

=+=+='A A A S 29.0222

.036.0232232

=+=+='A A A S 429.02

411

.0447.02211212

=+=+='A A A 47.08

.07.07.02111

=+=+='x x x x

∴[]595.0)47.021(429.029.006.18.0lg 12=?-?--?=S 94.312=S

2、提高萃取剂的选择性的方法

1)选择的萃取剂应与组分1形成正偏差非理想溶液,选择的萃取剂应与组分2形成负偏差非理想溶液或理想溶液。

2)012

>'∴A ,则5.01>'x ;012<'A ,则5.01<'x 。 3)s x S ∝12lg ;所以萃取剂浓度s x 越大越好,但s x 太大,处理的原溶液量减少,适宜的萃取剂浓度8.06.0-=s x 。

分离工程脱乙烷塔课程设计报告书

一综述 1.1塔设备简述 在化学工业和石油工业中广泛应用的诸如吸收、解吸、精馏、萃取等单元操作中,气液传质设备必不可少。塔设备就是使气液成两相通过精密接触达到相际传质和传热目的的气液传质设备之一。 塔设备一般分为级间接触式和连续接触式两大类。前者的代表是板式塔,后者的代表则为填料塔,在各种塔型中,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筛板塔与浮阀塔。 筛板塔在十九世纪初已应用与工业装置上,但由于对筛板的流体力学研究很少,被认为操作不易掌握,没有被广泛采用。五十年代来,由于工业生产实践,对筛板塔作了较充分的研究并且经过了大量的工业生产实践,形成了较完善的设计方法。筛板塔和泡罩塔相比较具有下列特点:生产能力大于10.5%,板效率提高产量15%左右;而压降可降低30%左右;另外筛板塔结构简单,消耗金属少,塔板的造价可减少40%左右;安装容易,也便于清理检修。 当前各炼厂的气体分离装置大部分仍然采用精馏分离。化工生产中所处理的原料中间产物和粗产品等几乎都是由若干组分组成的混合物,蒸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典型单元操作。低沸点烃类混合物是利用精馏方法使混合物得到分离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被分离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挥发度,即各组分在同一压力下具有不同的沸点将其分离的。其实质是不平衡的汽液两相在塔盘上多次逆向接触,多次进行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传质、传热,使气相中轻组分浓度不断提高,液相中重组分浓度不断提高,从而使混合物得到分离。 塔设备是能够实现蒸馏的气液传质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化工、石油等工业中,其结构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板式塔用途较广,它是逐级接触式的气液传质设备。浮阀塔于50年代初期在工业上开始推广使用,由于它兼有泡罩塔和筛板塔的优点,已成为国应用最广泛的塔型,特别是在石油、化学工业中使用最普遍,对其性能研究也较充分。 浮阀塔板的结构特点是在塔板上开有若干大孔,每个孔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浮动的阀片,浮阀的型式很多,目前国最常用型式的为F 型和V-4 1

生物分离工程答案1

《生物分离工程》练习题一(第1~3章)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不属于凝聚剂的有( C )。 A、明矾 B、石灰 C、聚丙烯类 D、硫酸亚铁 2、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不包括(C ) A. 加热B絮凝 C.离心 D. 调pH 3、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优先选用那种固液分离手段(B ) A. 离心分离B过滤 C. 沉降 D.超滤 4、那种细胞破碎方法适用工业生产( A ) A. 高压匀浆B超声波破碎 C. 渗透压冲击法 D. 酶解法 5、为加快过滤效果通常使用( C ) A.电解质B高分子聚合物 C.惰性助滤剂 D.活性助滤剂 6、不能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为( C ) A.离心B过滤 C.超滤 D.双水相萃取 7、下列哪项不属于发酵液的预处理:( D ) A.加热 B.调pH C.絮凝和凝聚 D.层析 8、能够除去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是( C ) A.过滤B.萃取C.离子交换D.蒸馏 9、从四环素发酵液中去除铁离子,可用( B ) A.草酸酸化B.加黄血盐C.加硫酸锌D.氨水碱化 10、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B ) A.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B.中和电荷,破坏水膜 C.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 D.调节蛋白质溶液pH到等电点 11、使蛋白质盐析可加入试剂( D ) A:氯化钠;B:硫酸;C:硝酸汞;D:硫酸铵 12、盐析法纯化酶类是根据( B )进行纯化。 A.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的纯化方法 B.调节酶溶解度的方法 C.根据酶分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纯化方法 D.根据酶分子专一性结合的纯化方法 13、盐析操作中,硫酸铵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使用( B ) A.酸性条件B碱性条件 C.中性条件 D.和溶液酸碱度无关 14、有机溶剂沉淀法中可使用的有机溶剂为( D ) A.乙酸乙酯B正丁醇 C.苯 D.丙酮 15、有机溶剂为什么能够沉淀蛋白质( B ) A.介电常数大B介电常数小 C.中和电荷 D.与蛋白质相互反应 16、蛋白质溶液进行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的浓度在( A )范围内适合。 A. 0.5%~2%B1%~3% C. 2%~4% D. 3%~5% 17、生物活性物质与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性的复合物沉析,然后适用( C )去除金属离子。 A. SDS B CTAB C. EDTA D. CPC 18、单宁沉析法制备菠萝蛋白酶实验中,加入1%的单宁于鲜菠萝汁中产生沉淀,属于( D )沉析原理。 A盐析B有机溶剂沉析C等电点沉析D有机酸沉析 19、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 C )

生物物质分离工程

生物物质分离工程实验 李菊娣 编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工程系 二○○七年三月

生物物质的分离、提取实验是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技能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在学习《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等专业基础课及专业实验课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实验训练,使学生对整个生物工程下游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既可培养他们实际操作的技能,又可达到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物质分离常用的纯化方法和常见的分离设备,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一、微生物细胞的破碎及分离 实验二、青霉素的萃取及萃取率的计算 实验三、醋酸丁酯萃取红霉素 实验四、牛奶中酪蛋白和乳蛋白素粗品的制备 实验五、胰凝乳蛋白酶的制备 实验六、薄层色谱法鉴定果汁中的糖 实验七、离子交换法提取L-精氨酸 备注:实验二、三选作其一;实验五、六选作其一。

实验一 微生物细胞的破碎及分离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 1、掌握超声波细胞破碎的原理和技术,学习细胞破碎率的评价方法。 2、通过本试验使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的分离知识及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发酵工程实验技能,同时通过本试验使学生掌握超声波破碎仪的使用。 3、通过按照给定的研究题目,独立的进行试验,并观察试验中的各种现象,分析总结实验得出的各种数据并撰写相应的研究及实验报告等各过程,来培养学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了解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要求,提高科学研究的素质,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好基础。 实验要求: 1、复习生物物质分离课程所学到的微生物细胞的分离方法,了解影响微生物细胞的破碎因素。 2、独立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所需的各种药品、玻璃仪器及分析设备列出清单,写出详尽的试验过程及需要。 3、三人一组,互相配合,开展实验,动手完成实验,并记录并分析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数据,必要时及时修改试验计划。 4、总结试验数据,经教师认定后,撰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内容 频率超过15-20 kHZ的超声波,在较高的输入功率下(100-250W)可破碎细胞。其工作原理是:超声波细胞粉碎机由超声波发生器和换能器两个部分组成。超声波发生器是将220V、50Hz的单相电通过变频器件变为20-25Hz、约600V的交变电能,并以适当的阻抗与功率匹配来推动换能器工作,做纵向机械振动,振动波通过浸入在样品中钛合金变副杆对破碎的各类细胞产生空化效应,从而达到破碎细胞的目的。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超声波细胞破碎机、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血球计数板 接种所需材料 1、酵母细胞悬浮液:0.2g/ml 的啤酒酵母溶于50mmol/L乙酸钠-乙酸缓冲溶液(pH=4.7)。 2、土豆培养基:土豆(去皮切块)200g;琼脂20g;蔗糖20g;蒸馏水1000ml。选优质土豆去皮切块,加水煮沸30min,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溶化后补充加水至1000ml,粉状,115℃灭菌20min。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内容提要

2009级《生物分离工程》复习内容提要 第一章绪论:重点节:第二节、第三节 1、生物分离工程的一般流程Page4 2、生物分离纯化工艺过程的选择依据Page5 3、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Page6 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重点节:第一节 1、发酵液的一般特性Page9 2、发酵液预处理的要求Page10-11 3、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Page11-16 4、凝集&絮凝Page11-12 5、转筒真空过滤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Page27-28 第三章细胞分离技术:重点节:第二节

1、差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Page31 2、比较不同细胞破碎方法(机械法、化学法、物理法和酶溶法)的原理和优缺点Page34-39 3、比较珠磨法、高压匀浆法和超声波细胞破碎法的优缺点Page34-36 4、细胞破碎的方法主要有哪些?选择破碎方法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自己总结) 5、蛋白质复性及其主要复性方法(稀释与透析、色谱、反胶束)Page41-45 第四章沉淀技术:重点节:第三节 1、盐析的原理Page51 2、K s和β分级盐析法Page52 3、什么是饱和度?盐析沉淀操作曲线的制作实验步骤Page54 4、盐析操作计算Page53-54 5、主要的沉淀方法(盐析、有机溶剂、等电点、变性沉淀等)及其优缺点比较Page27-28

第五章萃取技术:重点节:第二节(二)、第三节(二、三)、第四节(一、二、四)、第六节(一、二)、第八节(一、二、三、四) 1、萃取分配系数、相比、萃取分离系数Page65 2、单级萃取、多级逆流萃取、多级错流萃取理论收率和萃余率的计算Page67-70 3、物理萃取&化学萃取Page72-73 4、水相条件如何影响有机溶剂萃取过程Page73-74 5、有机溶剂萃取剂的选择原则Page74 6、解释双水相相图Page81 7、常用的双水相系统有哪些?Page80-81 8、什么是道南电位Page82,试述道南平衡理论在双水相萃取、纳滤膜分离机制和离子交换 树脂分离机制解释中的应用。(自己总结) 9、影响双水相分配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age83-84

分离工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 填空 1、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满足( ∑K i Z i>1且 ∑K i / Z i>1)条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 等温闪蒸 )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2、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 溶剂回收段 )。 3、吸收因子为( A=L /KV ),其值可反应吸收过程的( 难易程度 )。 4、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 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真空塔 ),( 用再沸器的解吸塔 ),( 用蒸馏塔解吸 )。 5。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 设计型 )型计算和( 操作型 )型计算。 6。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 分配组分 )。 7、吸收有( 1 )关键组分,这是因为( 单向传质 )的缘故。 8、精馏有( 2 )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 双向传质 )的缘故。 9、对宽沸程的闪蒸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 进料热焓 )决定,故可由( 热量衡算式 )计算各板的温度。 10、流量加合法在求得ij x 后,由( S )方程求j V ,由( H )方程求j T 。 11、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液体的( 溶解能力 )和类似气体的( 扩散能力 )。 12、常用吸附剂有( 活性炭 ),( 硅胶 ),( 沸石分子筛 ),( 活性氧化铝 )。 13、分离过程分为( 机械分离 )和( 传质分离 )两大类。 14、传质分离过程分为( 平衡分离过程 )和( 速率分离过程 )两大类。 15、分离剂可以是( 物质媒介 )和( 能量媒介 )。 16、露点方程的表达式为( ∑Y i / K i =1 )。 17、泡点方程的表达式为( ∑K i X i=1 )。 18、泡点温度计算时若 ∑K i x i >1,温度应调( 低 )。 19、泡点压力计算时若 ∑K i x i >1,压力应调( 高 )。 20若组成为Z i 的物系, 11c i i i K Z =>∑, 且1(/)1c i i i Z K =>∑时, 其相态为( 气液两相 ) 。 21若组成为Z i 的物系, 11c i i i K Z = <∑ 时其相态为( 过冷液体 )。 22若组成为Z i 的物系, 1(/)1c i i i Z K =<∑时,其相态为( 过热液体 )。 23设计变量分为( 固定设计变量 )与( 可调设计变量 )。 24透过曲线是以( 吸附时间 )为横坐标绘制而成。 25透过曲线是以( 床出口流体中溶质的相对浓度 )为纵坐标绘制而成。 26透过曲线是分析( 床出口流出物的溶质的相对浓度与吸附时间的关系 )得到的。 27、溶液结晶的推动力是( 过饱和度 )熔融结晶的推动力是( 过冷度 )。 28、液膜组成中流动载体的作用是( 是指定的溶质或离子进行选择性迁移 )。 29、根据微滤过程中微粒被膜截留在膜的表面层或膜深层的现象,可将微滤分成( 表面过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考试试卷B

试卷编号: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9分) 1.Bioseparation Engineering:回收生物产品分离过程原理与方法。 2.双水相萃取:某些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超过一定浓度后可形成两相, 并且在两相中水分均占很大比例,即形成双水相系统(two aqueous phase system)。 利用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可形成双水相的性质,Albertsson于50年代 后期开发了双水相萃取法(two aqueous phase extraction),又称双水相分配法(two aqueous phase partitioning)。 3.电渗:在电场作用下,带电颗粒在溶液中的运动。 二、辨别正误题并改正,对的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30分) 1.壳聚糖能应用于发酵液的澄清处理是由于架桥作用。错(不确定) 2.目前国内工业上发酵生产的发酵液是复杂的牛顿性流体,滤饼具有可压缩性。错 3.盐析仅与蛋白质溶液PH和温度有关,常用于蛋白质的纯化。错 4.超临界流体是一种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可用于热敏性生物物质的分离。 对 5.膜分离时,当截留率δ=1时,表示溶质能自由透过膜。错 6.生产味精时,过饱和度仅对晶体生长有贡献。对 7.阴离子纤维素类离子交换剂能用于酸性青霉素的提取。对 8.卡那霉素晶体的生产可以采用添加一定浓度的甲醇来沉淀浓缩液中的卡那霉 素。 9.凝胶电泳和凝胶过滤的机理是一样的。错 10.PEG-硫酸钠水溶液能用于淀粉酶的提取。对 11.乙醇能沉淀蛋白质是由于降低了水化程度和盐析效应的结果。对 12.冷冻干燥一般在-20℃—-30℃下进行,干燥过程中可以加入甘油、蔗糖等作为保 护剂。对 13.反相层析的固定相和流动相都含有高极性基团,可用来分离生物物质。错 14.大网格吸附剂由于在制备时加入致孔剂而具有大孔径、高交联度,高比表面积 的特点。错(不确定) 15.PEG沉淀蛋白质是基于体积不相容性。错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1.对于反胶束萃取蛋白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 在有机相中,蛋白质被萃取进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极性核里 B 加入助溶剂,可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萃取带正电荷的蛋白质 C 表面活性剂浓度越高越好 D 增大溶液离子强度,双电层变薄,可提高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能力 2.能进行海水脱盐的是:C A 超滤 B 微滤

2016年维修电工个人总结

2016维修电工个人工作总结 维修电工个人工作总结 本人自2016年7月参加工作,经厂三级教育后分到xx公司维修班,从事电器维修工作。自从事本职工作以来,我一直在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地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认真地进行各项文化和专业知识的深化学习,不断地探求新知,锐意进取,积极地开展智能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完整履行好一个维修电工的工作职责。积极参与技术交流和科技创新活动。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及指标,在公司的生产和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现将本人任职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1、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素质。 没有坚定真确的政治方向,就不会有积极向上的指导思想。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这几年来我一直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内外形势,结合形势变化对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把这种思想付诸实际行动到生产过程中去,保证自己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和企业保持一致。同时,也把这种思想带入工作和学习中,不断追求自身进步。有人说:一个人要成才,必须得先做人,此话有理。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事业要想得到成功,必须先要学会怎样做人。特别是干我们这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的,看事要用心、做事要专心、学习要虚心。容不得有半点马虎和出错。所有首先工作态度要端正,要有良好地职业素养,对工作要认真负责,服从领导安排,虚心听取别人的指点和建议,要团结同事、礼貌待人,服务热情。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水平。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一天不学,就被落后。特别是电气自动化这一块,没有谁能百分百的什么都精通完了,它是不断地在开发在更新,就和电脑软件一样,天天在更新,时时在发展。说不定你昨天还认识它,过两天它就变了样了,就有更先进的东西装进去了。所以我平时只要有时间就多看看专业书籍。()4年来,我搜集了大量的新的专业书籍资料,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掌握新知。例如《电气设计制图》、《电子技术》、《现代变频技术》、《直流在工业中的应用》等等,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如:plc编程控制原理,abb变频器设置和控制原理、sipmos 大功率双向可控硅的控制原理等等使我的确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技术水平,也使我对更高层次的理论及 技术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积极参与技术交流和科技创新活动。 在2016年参与了《p1600g磨齿机a轴编码器故障分析与处理》技术公关,并获得集团公司科技创新5等奖。今年主创了《4m立车自制油位检测》参与集团公司科技创新活动。 4、劳动态度、纪律、职业道德和安全文明生产。 严格遵守公司各项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严格遵守公司6s管理条例,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提高安全用电意识,增强自我责任心,落实安全用电管理条例,巩**全基础,确保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篇二:2015年度维修电工个人工作总结 维修电工个人工作总结 自从事本职工作以来,我一直在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地提高思想道德 水平,认真地进行各项文化和专业知识的深化学习,不断地探求新知,锐意进取,积极地开展智能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完整履行好工作职责,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技术交流和科技创新活动,大地做好了传、帮、带的作用,并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及指标,在公司的生产和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现将本人任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素质。

生物分离工程

(最好能有时间过过ppt) 生物分离工程第一章绪论 1.定义:生产粗原料的过程及其之后的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即下游加工过程; 2.下游加工过程: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包括目标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及成品化等 3.特点及其重要性:(1)发酵液或培养液是产物浓度很低的水溶液; (2)培养液是多组分的混合物;(3)生化产物的稳定性差——易引起产物失活;(4)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很高。 4.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流程:(1)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流程;(2)初步纯化;(3)高度纯化与精制;(4)成品加工 5.分离效率的评价:目标产品的浓缩程度/分离纯化程度/回收率 6.提高回收率的方法:(1)提高每步回收率 ,(2)减少操作步骤;(3)开发新型高效的分离方法 第二章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首先要进行培养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才能进行后续操作: 对于胞外产物,可先将菌体或其他悬浮杂质去除,才能从澄清的滤液中提取代谢产物。 对于胞内产物,首先富集菌体,再进行细胞破碎和碎片分离,然后提取胞内产物。 1.发酵液的基本特性:发酵产物浓度较低,大多为1-10%; 悬浮物颗粒小,细胞的相对密度与培养液相似;固体粒子可压缩性大;液相粘度大,大多为非牛顿型流体,不易过滤;悬浮状态稳定:双电层、水化膜、布朗运动成分复杂,杂质较多。 2.预处理的目的:促进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度,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⑴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包括增大悬浮液中固体粒子的尺寸,降低液体黏度;⑵相对纯化,去除发酵液中的部分杂质(高价无机离子和杂蛋白质),以利于后续各步操作; ⑶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后处理的一相中(多数是液相)。 3.预处理手段:絮凝与凝聚处理过程就是将化学药剂预先投加到悬浮液中,改变细胞、菌体和蛋白质等胶体粒子的分散状态,破坏其稳定性,使其聚集起来,增大体积以便固液分离。常用于菌体细小而且黏度大的发酵液的预处理中。其余手段:加热,调节pH。 凝聚:胶体粒子在中性盐促进下脱稳相互聚集成大粒子(1mm), 机理:1)中和粒子表面电荷; 2)消除双电层结构;3)破坏水化膜。 胶体双电层结构:发酵液中菌体表面带有负电荷,由于静电引力使溶液中反离子被吸附在其周围,在界面上形成了双电层。正离子同时受到使它们均匀分布的热运动影响,具有离开胶粒表面的趋势。对带负电性菌体的发酵液,高价阳离子的存在,可压缩扩散层的厚度,促使ζ电位迅速降低,而且化合价越高,这种影响越显著。 电解质的凝聚能力可用凝聚价或凝聚值来表示,使胶粒发生凝聚作用的最小电解质浓度(毫摩尔/升),称为凝聚价或凝聚值。Schulze-Hardy法则(叔采-哈代):反离子的价数越高,凝聚价越小,即凝聚能力越强。 絮凝:使用絮凝剂(天然和合成的大分子量聚电解质)将胶体粒子交联成网,形成10mm大小絮凝团的过程。絮凝剂主要起架桥作用。机理:架桥作用。 4.加热作用:发酵液预处理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加热能改善发酵液的操作特性。只适用于对热较稳定的液体。注意加热温度与时间,不影响产物活性和细胞的完整性。 5.影响发酵液固液分离的因素:1)发酵液中悬浮粒子的大小; 2)发酵液的黏度viscosity,粘度越大,固液分离越困难。 6.板框压滤机:其过滤推动力来自泵产生的液压或进料贮槽中的气压。1)广泛应用于培养基制备的过滤及霉菌、放线菌、酵母菌和细菌等多种发酵液的固液分离。适合于固体含量1-10%的悬浮液的分离。 2)板框式压滤机在过滤时,悬浮液由离心泵或齿轮泵经滤浆通道打人框内,滤液穿过滤框两侧滤布,沿相邻滤板沟槽流至滤液出口,固体则被截留于框内形成滤饼。滤饼充满滤框后停止过滤。 3)优点:过滤面积大,结构简单,价格低,动力消耗少,对不同过滤特性的发酵液适应性强。它最重要的特征是通过过滤介质时产生的压力降可以超过0.1MPa,这是真空过滤器无法达到的。 4)缺点:不能连续操作,设备笨重,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非过滤的辅助时间较长。 7.错流过滤原理:液体的流向和滤膜相切。在压力推动下,悬浮液以高速在管状滤膜的内壁作切向流动,利用流动的剪切作用将过滤介质表面的固体(滤饼)移走,而附着在滤膜上的滤饼很薄,因而能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的过滤速度。目前适用于小分子的分离。 特点:收率高(97-98%)、质量好、减少处理步聚、染菌罐也能进行处理、介质阻力大、不能得到干滤饼、需要大的膜面积。

分离工程考题(选择,填空)

重点:掌握分离过程的特征,分离因子和固有分离因子的区别,平衡分离和速率分离的原理。 难点:用分离因子判断一个分离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分离因子与级效率之间的关系。 ?1、说明分离过程与分离工程的区别 ?2、实际分离因子与固有分离因子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3、怎样用分离因子判断分离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 ?4、比较使用ESA与MSA分离方法的优缺点。 ?5、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不同,传质分离过程可分为那两类 ?6、分离过程常借助分离剂将均相混合物变成两相系统,举例说明分离剂的类型. 1、下列哪一个是机械分离过程() (1)蒸馏(2)吸收(3)膜分离(4)离心分离 2、下列哪一个是速率分离过程() (1)蒸馏(2)吸附(3)膜分离(4)沉降 3、下列哪一个是平衡分离过程() (1)蒸馏(2)热扩散(3)膜分离(4)离心分离 1、分离技术的特性表现为其()、()和()。 2、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来达到分离目的。 3、分离过程分为()和()两大类 4、分离剂可以是()或(),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 5、若分离过程使组分i及j之间并没有被分离,则()。 6、可利用分离因子与1的偏离程度,确定不同分离过程分离的()。 7、平衡分离的分离基础是利用两相平衡(组成不等)的原理,常采用()作为处理 手段,并把其它影响归纳于()中。 8、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和()两类。 9、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用溶液中不同组分在某种()作用下经过某种介质时的() 差异而实现分离。 10、分离过程是将一混合物转变为组成()的两种或几种产品的哪些操作。 11、工业上常用()表示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又称为 ()。 12、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用传质速率差异,其传质速率的形式为()、()和()。 13、绿色分离工程是指分离过程()实现。 14、常用于分离过程的开发方法有()、()。 1、分离过程是一个() a.熵减少的过程; b.熵增加的过程; c.熵不变化的过程; d. 自发过程 2、组分i、j之间不能分离的条件是() a.分离因子大于1; b.分离因子小于1; c.分离因子等于1 3、平衡分离的分离基础是利用两相平衡时()实现分离。 a. 组成不等; b. 速率不等; c. 温度不等 4、当分离因子()表示组分i及j之间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分离。 a. ; b. ; c. 5.下述操作中,不属于平衡传质分离过程的是() a. 结晶; b. 吸收; c. 加热; d. 浸取。 6、下列分离过程中属机械分离过程的是(): a.蒸馏; b. 吸收; c. 膜分离; d.离心分离。 7、当分离过程规模比较大,且可以利用热能时,通常在以下条件选择精馏法():

化工分离工程Ⅰ期末复习试试题库及答案

分离工程复习题库 第一部分填空题 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 2、分离因子是根据(气液相平衡)来计算的。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板效率)来表示。 3、汽液相平衡是处理(汽液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相平衡的条件是(所有相中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 4、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泡露点方程)确定。 5、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6、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7、吸收有(轻)关键组分,这是因为(单向传质)的缘故。 8、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吸收蒸出塔)的流程。 9、对宽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进料热焓)决定,故可由(热量衡算)计算各板的温度。 10、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组成的改变)决定,故可由(相平衡方程)计算各板的温度。 11、为表示塔传质效率的大小,可用(级效率)表示。 12、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分离要求高)或(最困难)的组分最后分离。 13、泡沫分离技术是根据(表面吸附)原理来实现的,而膜分离是根据(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原理来实现的。 14、新型的节能分离过程有(膜分离)、(吸附分离)。

15、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两大类。 16、分离剂可以是(能量)和(物质)。 17、Lewis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的物理量(逸度)。 18设计变量与独立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Ni-Nv-Nc 即设计变量数-独立变 量数-约束关系) 19、设计变量分为(固定设计变量)与(可调设计变量)。 20、温度越咼对吸收越(不利) 21、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 22、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V - SL )。 23、精馏有(两个)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双向传质)的缘故。 24、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通过一定压力梯度的动量传递), (通过一定温度梯度的热量传递或不同温度物流的直接混合)和(通过一定浓度梯度 的质量传递或者不同化学位物流的直接混合) 25、通过精馏多级平衡过程的计算,可以决定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 为表示塔实际传质效率的大小,则用(级效率)加以考虑。 27、常用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 28、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顶)出来。 29、分离要求越高,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越多)。 30、回流比是(可调)设计变量。 第二部分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是速率分离过程() a. 蒸馏 b.吸收 c.膜分离 d.离心分离

大学生4年的学习总结

大学生4年的学习总结 下面是由第一范文网为你收集整理旳大学生4年旳学习总结: 作为学生旳我们一直在不停旳忙着教材旳学习,大概没有终止旳时候。如此旳总结是专门有必要旳,能够认清自己旳学习状态。这些年来我遵循亲人和老师旳教导,努力旳学习着,然而我大概却迷失在学海中。我在学习方面有哪些付出,有哪些收获?我旳学习方法得当否?我学习旳目旳怎么说什么?在学校这么多年我到底学到了什么?我该歇会沉思下自己旳学习了… 从进大学到大三,整整三年旳时刻,我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获得不错旳成绩而学习,为了学懂每门课程而努力旳付出着。关于真正旳学习目旳,我没多问自己,间或想想也没结果。因此就维持这种状态走了过来。目旳不清晰,方向不明了,行动及结果自然不能令人中意。 这三年来我学习还算努力吧。上课我会坐在中间旳位子听老师讲课,课后作业一般会按时完成,期末那段时刻,我会和同学们一起自习,把平常不懂得在看看,把重要旳知识点熟悉下,再做下少量旳题目。通过如此旳步骤,我旳考试成绩没有惨不忍睹,在班级或专业旳成绩排名中,大一时中等,大二中等偏上,大三靠前,三年来旳总成绩也稍靠前。回头看看这三年旳总旳期评成绩,平均分八十多点,没有太令人失望。这牵强确实是我努力旳一点成果吧。然而问题是,如此就够了吗?我到底真正学到了多少东西呢,我在学习方面有多大旳进步呢?我学旳知识对我以后旳工作能有多大旳关心?我来挑下自己学习方面旳弊病吧。专门关键旳一处弊病是,我学习时方法没有一点点旳及时改善,没有总结方法旳利弊,而是跟着感受走。绝大数旳课程旳学习模式与方法是一致旳。 以高数下为例,上课前,我可不能去预习,可不能去了解这门课程到底是关于什么旳,也可不能多想如何以最省时省力旳方法学习它。因此就去上课了,听了两堂课,老师把规定旳教学任务讲完后,就离开了,我也终于能够下课了。上完课后,这门课也就放下不理会了。上了好几节课后,通知说要交作业,因此急忙赶下作业,做完就行了,没时刻去考虑更多旳问题。就如此一直到期末,等到考试安排出来后,我就预备着期末考试了,平常旳一些小问题就没时刻管了。等到考试完了,这门课程终于能够放下了,内心卸下一个沉重旳任务。 通常我就如此旳学习了大部分课程。如此旳学习效果是,我记住了专门多差不多旳东西,有一定旳基础了,这点是不错旳。然而我一般旳知识点可不能运用,也确实是死学习,没有去运用。后来发觉,高中时代那种做题旳学习方法有一定旳有用性,适当旳做些题目能够把一些基础旳知识点运用起来。因此需要适当旳做些题目,有些课程在这点表达得更突出。例如机械设计基础,一种零件旳设计选用等知识点通过做个题目,能够更容易学好其基础知识。再如c语言,假如只是多记一些编程规那么和方法,而少去练习编程及测试,学习效果会令人失望旳。因此我总结大学旳专门多课程学习后发觉,去适当旳做下题或用其它方式练习运用所学旳基础知识,是专门重要旳。 在大三旳学习中,发觉一些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旳学习与数学物理旳学习方法不同。针对专业课旳学习,以点带面旳去学习效果会好些。许多书并不需要从头至尾旳看一遍,而只需听下老师讲解旳思路,看下关键旳章节,把差不多原理及重要旳运用弄明白即可。想下往常我学习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时,弄懂及熟悉课本旳知识总感受专门费劲,因为我适应从头看到尾,没有学习明确旳目标,只是想把书本旳知识多弄懂。现在看来我往常旳这种方法是不值得提倡旳,是费劲不讨好旳。 总结下专业课旳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应明确,要紧把原理等弄懂,不必去死记,学习或看书时以点带面旳方法比较好。因此也要尽量去运用及联系实际。再来说下我做实验旳情况吧。实验是我们学习中专门重要旳一块,只是我却未重视,经常马虎了事,这确实是心态旳问题

分离工程复习题

1、什么是清洁工艺? 2、实现清洁工艺的要点是 、 。 3、传质分离过程分为 和 分离过程。 4、平衡分离过程所加的ESA 是指 ,如 ;MSA 是指 ,如 。 5、醋酸和水的分离过程中,加入醋酸丁酯作为 。正庚烷和甲苯的分离过程中加入苯酚作为 。 6、从稀溶液中分离出有机溶质,通常用解吸的方法。这种解吸过程也叫汽提,汽提过程的ESA 是 ;MSA 是 。 7、C8芳烃中对二甲苯和间二甲苯沸点的沸点非常接近,工业上采用 方法加以分离。 8、要从含氢的烃类混合物中分离获得纯氢,常采用吸附和 联合操作的方法。 9、谈谈分离过程和反应过程集成化对分离工程的意义。 10、平衡分离过程是借助于 ( 如:热能, 或 等 )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成两相系统,以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中不同的平衡分配为依据实现组分分离。 11、速率分离式借助于 ( 如:浓度差, 或 等 )的作用下,同时在 配合下,利用各组分扩散速率的差异实现组分分离。 12、常用的膜分离技术有: 、 、 、 和 。 13、膜分离过程不受平衡的限制,能耗低,适用于特殊物系或特殊范围的分离。( ) 14、反应精馏过程,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分离效率。( ) 15、达到相平衡的物系,整个物系的自由焓处于 状态,相间的表观传递速率为 。 16、相平衡常数表征了物系在一定条件下相变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 17、相平衡常数仅仅是物系温度和压力的函数,与物系的组成无关。( ) 18、相平衡常数是任意条件下,组分i 在不同相中的摩尔分数的比值,即:i i i x y k = ( ) 19、相平衡的判据有三个,即: 、 和 。 20、化学势的定义为:( ) A 、j n P T i i n G ,,???? ????=μ B 、j n P T i i n H ,,???? ????=μC 、j n P i T G ,??? ????=μD 、j n T i P G ,??? ????=μ 21、非理想气体的压力与相应的理想气体的压力的差异可以用 定量的衡量。 22、实际气体混合物的逸度系数的定义为:( ) A 、 ?p y f i i i =? B 、 ??p y f i i i =? C 、 ?p f i i =?D 、 ?i i i p f =? 23、如果确定了压缩因子Z 与压力P 的关系,纯组分逸度系数可用( )计算, A 、?-=P P p dp Z 0)1(ln ?B 、?-=P P dp Z 0)1(ln ? C 、? -= P P dp Z RT 0 )1(1ln ?D 、 ? -= P P p dp Z RT ) 1(1 ln ? 24、当纯液体处于饱和状态时,其逸度等于 的逸度。

分离工程期末A卷试题答案

2007 —2008 学年第1、2学期分离工程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选择题(本大题20分,每小题2分) 1、由1-2两组分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T 、P 下达到汽液平衡,液相和汽相组成分别为 11,y x ,若体系加入10 mol 的组分(1),在相同T 、P 下使体系重新达到汽液平衡,此时汽、液相的组成分别为 ' 1'1,y x ,则 ( C ) (A )1'1x x >和 1'1y y > (B )1'1x x <和1'1y y < (C )1'1x x =和1'1y y = (D )不确定 2、对于绝热闪蒸过程,当进料的流量组成及热状态给定之后,经自由度分析,只剩下一个自由度由闪蒸罐确定,则还应该确定的一个条件是 ( D ) (A )闪蒸罐的温度 (B )闪蒸罐的压力 (C )气化率 (D )任意选定其中之一 3、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 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5.0=A x 时泡点为1t ,与之相平衡的气相组成75.0=A y 时,相应的露点为2t ,则 ( A ) (A )21t t = (B )21t t > (C )21t t < (D )不能确定 4、用郭氏法分析可知理论板和部分冷凝可调设计变量数分别为 ( A ) (A )1,1 (B )1,0 (C )0,1 (D )0,0 5、如果二元物系有最高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 ) (A )正偏差溶液 (B )理想溶液 (C )负偏差溶液 (D )不一定 6、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中的溶质,逆流操作,平衡关系满足亨利定律。当入塔气体浓度y 1上升,而其它入塔条件不变,则气体出塔浓度y 2和吸收率的变化为 ( C ) (A )y 2上升,下降 (B )y 2下降,上升 (C )y 2上升,不变 (D )y 2上升,变化不确定 7、逆流填料吸收塔,当吸收因数A 1且填料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哪个部位达到平衡 ( B ) (A) 塔顶 (B)塔底 (C)塔中部 (D)塔外部 8、平衡常数较小的组分是 ( D ) (A )难吸收的组分 (B )较轻组份 (C )挥发能力大的组分 (D )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大 9、吸附等温线是指不同温度下哪一个参数与吸附质分压或浓度的关系曲线。 ( A ) (A) 平衡吸附量 (B) 吸附量 (C) 满吸附量 (D)最大吸附量 10、液相双分子吸附中,U 型吸附是指在吸附过程中吸附剂 ( A ) (A) 始终优先吸附一个组分的曲线 (B) 溶质和溶剂吸附量相当的情况 (C) 溶质先吸附,溶剂后吸附 (D) 溶剂先吸附,溶质后吸附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解答版)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 《绪论细胞分离》 1.在细胞分离中,细胞的密度ρS越大,细胞培养液的密度ρL越小,则细胞沉降速率越大。 2.表示离心机分离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是 C 。 A.离心沉降速度 B.转数 C.分离因数 D.离心力 3.过滤中推动力要克服的阻力有介质阻力和滤饼阻力,其中滤饼占主导作用。 4.简答:对微生物悬浮液的分离(过滤分离),为什么要缓慢增加操作压力? 5.判断并改错:在恒压过滤中,过滤速率会保持恒定。(×)改:不断下降。 6.简答:提高过滤效率的手段有哪些? 7.判断并改错:生长速率高的细胞比生长速率低的细胞更难破碎。(×)改:更易破碎。 8.简答:采用哪种方法破碎酵母能达到较高的破碎率? 9.简答:蛋白质复性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简答:常用的包含体分离和蛋白质复性的工艺路线之一。 11. B 可以提高总回收率。 A.增加操作步骤 B.减少操作步骤 C.缩短操作时间 D.降低每一步的收率 12.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不受 C 的作用。 A.重力 B.摩擦力 C.静电力 D.浮力 13.过滤的透过推动力是 D 。 A.渗透压 B.电位差 C.自由扩散 D.压力差 14.在错流过滤中,流动的剪切作用可以 B 。 A.减轻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 B.减轻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厚度 C.加重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 D.加重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厚度

15.目前认为包含体的形成是部分折叠的中间态之间 A 相互作用的结果。 A.疏水性 B.亲水性 C.氢键 D.静电 16.判断并改错: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高,所需的能耗越高,回收成本越大。(×)改: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低。 17.菌体和动植物细胞的重力沉降操作,采用 D 手段,可以提高沉降速度。 A.调整pH B.加热 C.降温 D.加盐或絮状剂 18.撞击破碎适用于 D 的回收。 A.蛋白质 B.核酸 C.细胞壁 D.细胞器 19.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受到重力,浮力,摩擦阻力的作用,当固体匀速下降时,三个力的关系重力=浮力+摩擦阻力。 20.为了提高最终产品的回收率:一是提高每一级的回收率,二是减少操作步骤。 21.评价一个分离过程效率的三个主要标准是:①浓缩程度②分离纯化程度③回收率。 22.区带离心包括差速区带离心和平衡区带离心。 23.差速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 B 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24.简答:管式和碟片式离心机各自的优缺点。 25.单从细胞直径的角度,细胞越小,所需的压力或剪切力越大,细胞越难破碎。 《沉淀》 1.防止蛋白质沉淀的屏障有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和双电层。 2.判断:当蛋白质周围双电层的ζ点位足够大时,静电排斥作用抵御蛋白质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使蛋白质溶液处于稳定状态而难以沉淀。(√) 3.降低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和双电层厚度,可以破坏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实现蛋白质沉淀。

分离工程期末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相对挥发度依次降低顺序排列的混合物ABCDEFG分离,要求馏出液中D组 分的浓度≤2.5mol%,釜液中C组分的浓度≤5.0mol%,则轻关键组分 是,重关键组分是。假定为清晰分割,则馏出液中的组分 为 ,釜液中的组分为。 2.利用状态方程法计算汽液相平衡常数K i的公式为;活度系数法 计算汽液相平衡常数的通式是,当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 为非理想溶液时,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相平衡常数的通式简化 为。 3.萃取精馏中溶剂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两点: 和,当原有两组分的沸点接近,非理想性不大时,加入溶剂主要目 的是。 4.多组分多级分离严格计算平衡级的理论模型,简称为 方程,分别是、、和 方程。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不同,传质分离过程可分为两类,即速率分离过程和( C )两大类。 A.机械分离;B.膜分离;C.平衡分离。 2.在多组分精馏中,最小回流比下由于非关键组分的存在使塔中出现( C )个恒浓区。 A.3; B.2; C.1; D.4。 3.在化工生产中常常会遇到欲分离组分之间的相对挥发度接近于1或形成共沸 物的系统,如向这种溶液中加入一种新组分,该新组分和被分离系统中的一 个或几个组分形成最低共沸物从塔顶蒸出,这种特殊精馏称为( D )。 A.热泵精馏;B.萃取精馏; C.普通精馏;D.共沸精馏。 4.多组分吸收和精馏同属于传质过程,多组分吸收过程中,对操作起关键作用的关键组分有( C )个。 A.2; B.3; C.1; D.0。 5.萃取塔内两相之间的相际传质面积愈大,传质效率( B )。 A.愈大; B.愈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6.在给定温度下进行闪蒸计算时,先需核实闪蒸问题是否成立,可采用泡点方 第 1 页共3 页

行政部年中工作总结

行政部年中工作总结 这是一篇行政、工作总结范文,更多内容登岸( ) 奸淫**—奸淫**学年我院全体教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精神为指导,环抱校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学校中耐久成长目标,结合我院的具体环境,认真做勤学校部署的近期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必然的造诣,现总结如下: 一、尽力推进学科学位扶植,积极参加国表里学术交流 1、高度看重“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博士点的扶植。重点扶植“生化分离工程”、“农产品加工生物技巧”两个学科偏向,积极扶持“工业微生物”等新的学科偏向,为介入学科前沿的竞争创造条件。 2、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有大幅增长。本年度共招收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35人。目前在校硕士、博士生总数达到100人,他们已成为我院科学研究的紧张有生力量。 3、本年度获批“食品科学”硕士点,“食品工程”工程硕士授权范畴。目前我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已得到一个博士点,两个硕士点,这为该学科下一步的成长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4、积极参加国表里学术交流,尽力扩张学科知名度。

我院先生全年共参加了3次国际学术交流会,5次全国学术年会或专业学术交流会。 5、款待了匈牙利工业大学食品工程系瓦塔伊教授等对我院的访问,并初步杀青了开展生物、食品科学范畴的国际互助交流与人才培养的意向。 6、积极推进和组建校立异团队,并得到学校立项资助。 二、积极争取纵向研究项目,尽力晋升科学研究程度 1、本年度共得到各种纵向计划项目(厅局级以上)8项,项目总经费110万元(教师人均3.5万元),立项数目与项目经费总数均达到历史最好程度。 主要项目为:主持科技部项目一项,总经费135万元,此中我院35万元;获批教导部重点项目1项,12万元;安徽省“十五”二期攻关项目一项,40万元;安徽省重点计划项目2项,3万元;安徽省教导厅重点项目2项,8万元;合肥市重点项目1项,10万元。 2、认真实施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导部重点计划项目、安徽省“十五”攻关重大科技专项、省基金等各级各种项目9项,进展较好。 3、获安徽省科技提高三等奖1项;获第四届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获《农业工程学报》奸淫**—奸淫**百篇优秀论文奖1项。 全院颁发科学研究论文51篇,此中校定226核心期刊21篇,核心期刊文章总数列全校第三位。 三、进一步深化教授教化革新,看重增强新专业内涵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