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多普勒测速原理及应用1

姓名:贾国辉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学号:201623030109

激光多普勒测速原理及应用摘要

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LDV)是伴

随着激光器的诞生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测量技术,自1964年应用激光多普勒效应首次测得流体速度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是利用激光的多普勒效应来对流体或固体速度进行测量的一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机械、能源、冶金、水利、计量、医学、环保等领域。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各门技术的蓬勃兴起,激光测速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本文将介绍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使读者对这一测量技术从原理到应用有比较完整和感性的认识。

关键字多普勒测速多普勒

频移散射光粒子

1、引言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是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来测量流体或固体运动速度的一种仪器,利用微粒散射光的多普勒频移来获得速度信息。由于流体分子的散射作用很弱,必须在流体中散播适当尺寸和浓度的微粒作为示踪粒子。

激光测速的主要优点在于非接触测量,线性特性,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快速动态响应,采用近代光-电子学和微处理机技术的LDV系统,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二维,三维等流动的测量,并获得各种复杂流动结构的定量信息。当然,它也有局限性,列如,测量区必须是光线可及的,而且要存在适当的散射微粒。在信号处理方面,虽然多普勒频移的线性公式是简单的,但是实际上,由于有限测量体积的存在、各种频宽加宽、偏置和噪声等来源都会影响最终的测量精度。

(1)1964至1972年,这是激光测速发展的初期。在此期间,大多数的光学装置都比较简单,用各种元件拼搭而成,光学性能和效率不高

(2)1973至1980年,在此期间,激光测速在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光束扩展,空间滤波,偏振分离,频率分离,光学频移等近代光学技术相继应用到激光测速仪中。

(3)1981年至今。在此期间,应用研究得到快速发展。

2、激光多普勒测速原理

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中,依靠运动微粒散射光与照射光之间光波的频差(或称频移)来获得速度信息。这里存在着光波从(静止)光源→(运动)微粒→(静止)光检测器三者之间的传播关系。

当一束具有单一频率的激光照射到一个运动微粒上时,微粒接受到的光波频率与光源频率会有差异,其增减的多少与微粒运动速度以及照射光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有关。如果用一个静止的光检测器来接收运动威力的散射光,那么观察到的光波频率就经历了两次多普勒效应。下面来推导多普勒总频移量的关系式。

设光源o,运动微粒P和静止光检测器S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

照射光的频率为

f,粒子P的运动速度为U。根据相对论变换公式,经多普勒效应后粒子接收到的光波频率为:

'

*

1

U e

c

f f

-

=

式中:

e是入射光单位向量;c是介质

中的光速。当0*U e << c 时,可得近似式为:'0

**(1)U e f f c

=-

这就是在静止的光源和运动的粒子条件下,经过一次多普勒效应的频率关系式。

运动的微粒被静止的光源照射,就如同一个新的光源一样向四周发出散射光。当静止的观察者(或光检测器)从某个方向上观察粒子的散射光时,由于它们之间又有相对运动,接收到的散射光频率又会同粒子接收到的光波频率不同,其大小为:

*'*(1)s

s U e f f c =+

式中,s e 是粒子散

射光单位向量。括号中 *s U e 取正号时因为选择s e 由粒子指向光检测器。 它与光源频率之间的差值叫做多

普勒频移:

001

|*()|

D s s f f f U e e λ=-=-

式中:λ是介质中的激光波长。由上式可知,如果已知光源,粒子和光检测器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就能确定

速度U 在0()s e e -方向的投影大小。

2.1激光多普勒测速基本模式 激光多普勒测速的检测方法主要

有两种:直接检测和外差检测。但可见光波的频率通常在 1014 Hz 左

右,而有实用意义的多普勒频移最高也不过 108 - 109 Hz 。因为常用的光电器件不能响应光波的频率,直接检测对探测器的光电器件性能要求太高,所以基本不用。

光学外差检测是一种更通用的激光多普勒检测技术。利用同一相干光源的两束光按一定条件投射到光检测器上,进行干涉并通过光电转换器的平方率效应(即光强变化)得到其频差,这就是所需要的多普勒频移。其他与光频接近或更高的的频率信息都因为远远超过光电器件的频率响应而被滤去。

2.2在激光测速中有三种常见的外差检测基本模式:参考光模式,单光束-双散射模式和双光束-双散射模式。

(1) 参考光模式

将一束参考光直接照射到光检测器上,同散射光束进行光学外差。这束参考光必须取自同一个激光源,但并不一定要与照射光束相交。之所以使它通过测量点并与照射光相交是出于光学上的调准方便,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实现参考光束与散射光束的共轴

对准。这种光路模式叫做参考光模式。图(a )所示情况下,测得的速度分量垂直于照射光束同参考光束交角的平分线,这一平分线通常也就是入射光学单元的光轴。图(b)所示的布置,可以实现并行于光轴速度分量的测量。

由上图可知,参考光模式的结构简单,但其光路对准很麻烦。

(2) 单光束 - 双散射模式 这种工作模式利用一束光在两个不同方向上的散射光进行光外差而获得多普勒频移。将一束经过聚焦的光束照射到流体中,在与系统轴线对称的两个方向上收集粒子的散射光。当这两束光合成时,他们波前的相对相位取决于粒子到各收集光阑的距离。所以,当粒子运动穿过光束时,这两束散射光束干涉相长或相消,导致载光阴极上得到以多普勒频率脉动的光强。这个系统除了能在两个互相垂直平面中利用收集到的一对散射

光测量两个瞬时速度分量以外,与条纹模式相比没有明显的优点。入射光束在12,s s e e 两个方向上的散射光频

率分别是 10101

*()s s

f f U e e λ

=+-,

20201

*()s s f f U e e λ

=+-。将这两个方

向的散射光汇集在一起,在光检测器中进行光学外差,可得到多普勒频移

12121

|*()|D s s s s f f f U e e λ

=-=-。

可见,单光束–双散射模式仅利用一束入射光,多普勒频移只决定于两束散射光的方向,而与入射光的方向无关。但由于两束散射光由探测器接收,而多普勒频移与散射光的散射角直接相关,所以精度要求越高的情况下,探测器的收集立体角要求越小。

(3) 双光束 – 双散射模式 这种模式利用两束不同方向的入射光在同一方向上的散射光汇聚到光电探测器中进行外差而获得多普勒频移。双光束或条纹系统应用两束等强度的相交光束,在它们的相交体积中得到一组条纹图形。每个离子穿过条纹图形时,光电检测器上的散射光强度发生强弱的变化,变化率与速度成正比。

光束1和光束2在同一方向的散射光的频率分别为:

10011

*()s s f f U e e λ

=+-,

20021

*()s s f f U e e λ

=+-。所以两者相

干频差(即多普勒频移)为:

1201021

|*()|D s s f f f U e e λ

=-=-。

可见,双光束–双散射模式的频移只决定于两束入射光方向,而与散射光方向无关。从而可以采用大的收集立体角以提高散射光功率。

3、激光多普勒测速的应用

激光多普勒测速是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来测量流体或固体运动速度

的,通常由五个部分组成:激光器,入射光学单元,接收或收集光学单元,多普勒信号处理器和数据处理系统或数据处理器。它可以精确方便地测算出船舶航行的速度,使现代大型船舶进出港口变得十分容易。一般的船用测速仪只能测出船与海水之间的速度,而不能测得船与海底的相对速度。由于海水是随风浪而动的,有时即使船速很小,但风浪很大时,船相对于海底的速度仍然很大,这就给船舶靠岸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近年来迅速形成的力学分支--生

物力学,他把血液流体力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推动了激光多普勒测速的研究。它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对运动的脏器和血流进行探测的仪器。其中,经颅多普勒是一个有效的无创伤性的脑血管检查方法,属超声检查范围,因此对受检查者毫无创伤和痛苦。许多脑血管检查方法如放射性核素的脑血流量测定、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均具有一定创伤性及并发症,经颅多普勒安全、无创伤性,适宜于普通的临床应用。

1.

4、结论

多普勒激光测速是一门涉及激光、光学、电子、信号处理、计算机和软件的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同时又与流体力学密切相关,应用性很强。

正是因为流体运动的形态十分复杂,传统的测试方法局限性大,因而这项技术才获得了十分重要的发展原动力,成为科研和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有效手段。由于LDV 技术具有上述潜在的独特功能,激光多普勒技术吸引了大量的实验流体力学和其他学科的

流体

探测

显微物镜

观察目镜

激光

激光多普勒显微镜

Q

θ

管道水流多普勒测速原理示意图

16

θ=14°12′

v

数据处理

探测器

研究工作者去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

流动测量实验的有力工具。

使激光测速技术得到飞速发展,成为

参考文献

1.Yeh Y, Cummins H Z. Localized flow measurements with a He-Ne laser spectrometer. Appl. Phys. Letters, 1964,176(4)

2.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水利工程系激光测速研究组.应用激光测量溢流坝下游水平护坦上急流水流的流速分布,清华大学学报.1973,(4)

3.激光技术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力学参考资料. 重庆:中国科技情报出版社重庆分社,1975

4. 瓦切西威克BM,鲁德MJ著,徐枋同等译.激光多普勒测量.北京:水利出版社,1980

5.特瑞恩LE著,王仕康,沈熊,周作元译.激光多普勒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

6.盛森芝,沈熊,舒玮.流速测量技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7.杜斯特F,梅林A,怀特洛J H著,沈熊,许宏庆,周作元译.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的原理和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8.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激光测速组.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研制.全国第一届气动实验非接触测量会议文集(第二分册),1978

9.舒玮,王仕康.双光束激光流速计多普勒信号的理论分析.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讨论会论文集。天津,1978

10.孙厚钧,董增南,宋传琳等,偏振差动式LDA的测速机理及其应用力学学报,1982,(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