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现象记录时间口诀

天气现象记录时间口诀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www.360docs.net/doc/e74484276.html,

3次站使用《AHDM4.1》版注意事项

冯素芳,周士正,张照河

(辉县市气象局,河南 辉县 453600)

目前我们使用的《AHDM4.1》版比《AHDM4.0》版有许多优点,但对于3次站来说,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①3次站02时0cm 地温是通过当日地面最低温度和前天20时0

cm 地温加权平均求得的。使用《AHDM 4.1》版后,3次定时观测记录

通过《Y CZE 》程序输入结束后,进入“[Q ]数据整理和校改”后02时0

cm 地温数据自动生成。此时若接班员或预审员发现该班的当日地面

最低温度或前天20时0cm 地温有误读,不仅要改正误读数据还要通过人工计算改正该班的02时0cm 地温数据,如果仅改正误读数据而不改正02时0cm 地温数据,就会造成02时0cm 地温和日合计、日平均出现错误。因为仅改正误读数据,程序不会重新计算02时0cm 温度,同时也影响了日合计、日平均数值。

②3次站日地面最低温度是从3次定时读数和地面最低温度表读数中挑取的,02时数值不参加挑取。但在《AHDM 4.1》版中若经过计算的02时记录比地面最低温度表读数和3次定时0cm 地温低时,就错误地把02时数值挑选为日极值。这一点在《FCZE 》中无法更正,因为当我们输入了正确的日极值存盘后再一次打开机器时仍为原来的错误值。只有在《Y CZF 》即在形成的D 文件中进行修改才能保证气表—1的正确,当日的气簿—1数据只有靠人工挑取。

何时应该测量雪压

李军虎

(宝丰县气象局,河南 宝丰 467400)

下列情况应测量雪压:

①每月逢5、10、15、20、25和月末最后一天08时雪深≥5cm 时,应在雪深观测后测雪压;

②在规定的日子里08时无积雪,而在08时以后形成雪深≥5cm 的积雪,在14时或20时补测雪深后测雪压;

③在规定的日子里未达到测雪压标准,而在随后的其它日子(指两次规定日子之间的日子),08时测得的雪深≥5cm 时,应在雪深观测后补测雪压;

④在规定的日子里未达到测雪压标准,在随后的日子里08时也无积雪,而在该日08时以后降雪,且雪深≥5cm ,应在该日14时或20时补测雪深后补测雪压;

⑤在前一天观测后又因降雪,且雪深一日之间增加≥5cm 时,应在该日08时测雪深后测雪压;

⑥在前一天观测后,雪已经融化,次日08时无积雪,而在08时后降雪,且雪深比前一日增加≥5cm 时,应在14时或20时补测雪深后测雪压。

下列情况不补测雪压:

①在规定的日子里,08时雪深<5cm ,未测雪压,而在该日14时或20时因降雪雪深≥5cm ,该日14时或20时不补测雪压;

②在规定的日子08时无积雪,但在该日两次定时观测(08~14时或14~20时)间降雪且雪深≥5cm ,因雪融化比较快,到下次定时观测(14时或20时)时雪深<5cm ,则在两次定时间雪深≥5cm 时不补测雪压;

③在规定的日子里,已测雪压,而在当日20时前雪已经融化完,夜间又降雪,到次日08时雪深≥5cm ,但较前一天增加量<5cm ,则在

08时测雪深后不测雪压。

毛卷层云的观测记录和编码

张彩英,董怀英

(平顶山市气象局,河南 平顶山 467001)

在实际观测工作中,观测员对毛卷层云的观测记录和编码理解很

不一致,如云量能否记录10成,编码是报5或6,还是报7或8等等。

毛卷层云(Cs fil )的定义是白色丝缕结构明显、云体厚薄不很均匀

的卷层云。Cs fil 的云量可以记10-,也可以记10。认为凡是Cs fil 布满天空,不论何种情况,总云量不能记10,只能记10-的观点是不对的,因为当Cs fil 布满天空时,带有毛卷云的特征,丝缕结构较重的部分,天空发白,丝缕与丝缕间云层较薄的部分,天空呈淡蓝色,有时误将云层较薄的部分认为是Cs fil 的固有空隙。

毛卷层云的编码首先应根据对云的连续观测和有无系统侵盖天空来进行判断。毛卷层云是有系统地侵盖天空且常全部增厚,当毛卷层云幕前缘的高度角<45°时应报5,>45°且未布满全天时应报6。毛卷层云不是有系统地侵盖天空,当毛卷层云布满天空时应报7,没有布满天空时应报8。

例如:某时记录云量为10-/1,云状为Cs fil ,Fc 。若Cs fil 是有系统地侵入天空,云幕前缘高度角>45°,但未布满全天时,高云CH 报6较为合适;若Cs fil 不是有系统地侵入天空,CH 应报8。如某时记录云量为10/0,云状为Cs fil ,高云CH 应编报为7。

雨夹冰粒应选电码“79”

徐景花

(许昌市气象局,河南 许昌 461000)

2000年2月18~19日,本地区出现雨夹冰粒现象,相邻台站现在

天气现象电码有的编报“68”,有的编报“79”。笔者对电话询问的台站

观测员的答复:应选电码“79”。

现在天气编码表中,电码“68”是指小的雨夹雪,电码“79”是指冰粒。电码表中没有雨夹冰粒的特定电码。于是,有的观测员认为,雨夹冰粒是液态和固态同时下降的稳定性降水现象,符合雨夹雪的电码意义;也有的认为,所谓雨夹冰粒是雨和冰粒并存的现象,应为电码“60”和“79”并存,按照选码原则,理应选数值大的电码编报。

笔者赞同第二种意见。因为在气象学中雨夹雪是一个特定现象,而雨夹冰粒是雨和冰粒两种现象共存。出现雨夹雪时,通常是近地面气温较高,雪花在降落中部分融化形成雨滴,与未融化的雪花同时下降;出现冰粒时,通常表示空中有较强逆温,部分过冷却雨滴在降落中冻结为小冰粒,因而出现雨和冰粒一同降下。可见,雨夹雪和雨夹冰粒虽然形式相似,但其天气意义不同,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天气现象记录时间口诀

王 媛

(焦作市气象局,河南 焦作 454002)

天气现象共有34种,除了极光、龙卷风等很少出现外,其它现象

对于观测员来说,并不陌生。但这些现象在是否需要记开始与终止时间方面,有时会让观测员有一种“提笔忘字”的感觉,导致许多观测员在考试时失了分,在工作中出了错。为了清楚、准确地记住它们在时间上的记录规定,大家不妨记一下这个顺口溜:记录开始与终止时间的天气现象共有21种,降水11种,极光和大风,3暴1吹雪,龙卷雾雨凇;不记起止时间的天气现象共有12种,轻雾霜闪尘卷风,烟幕浮尘霾结冰,积雪扬沙和冰针;只记录开始时间的1种,飑。

?

74?河南气象 2001年第2期

大班科学:天气预报

大班科学:天气预报大班科学:天气预报 教学目标: 1、认识天气符号,了解简单的气象知识。 2、关注天气变化,有观看天气预报的意识。 3、能进行简单的天气播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听一段好听的音乐,小朋友听听看什么电视节目开始了?(播放天气预报背景音乐) (二)你平时看天气预报吗?从天气预报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认识天气符号,了解简单的气象知识 (一)(出示一个城市的天气预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城市的天气预报,看一看里面都包含了哪些内容?(城市的名称、未来的天气、气温) (二)认识天气符号 1、(手指画面中的天气符号)我们把用图案来表示天气这种特殊的符号叫做天气符号。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天气符号。(出示教具太阳)小朋友们看,这个太阳表示的是什么天气?(晴天) 2、师:对,一个小太阳就表示晴天,又飘来了一朵云彩,把太阳遮住了一点,这会是

什么天气呢?(多云)对,这个符号就是多云。太阳和我们捉迷藏藏到了云朵的后面,这时太阳被完全遮住了,这又是什么天气呢?(阴)那如果我想表示下雨,应该怎么办呢?(幼儿思考)谁愿意到前面来设计一个表示雨天的符号? 3、师;小朋友的办法可真好,在云彩的下面画上雨滴就表示雨天。老师这里有三个表示雨天的符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雨点不同,有的雨点多,有的雨点少)那雨点多的符号就表示雨下的很--------(大),雨点小的符号就表示雨下的很---------(小)。小朋友观察的可真仔细。(指图)这个符号就表示小雨,这个符号就表示中雨,这个符号就表示大雨。你们记住了吗?那我要考一考小朋友了。我们刚才知道了雨点少的符号就表示小雨,雨点大的符号就表示大雨,那你能不能设计出表示小雪、中雪、大雪的符号呢?小朋友们让我们来设计一个雪天的符号吧。幼儿分组设计(放天气预报背景音乐) 4、幼儿分别展示自己设计的下雪的符号,(师及时评价:小朋友们的设计真有创意,想象力真丰富)师出示正确的符号。 5、(手指板画)刚才我们认识了晴天、阴天、雨天和雪天的天气符号,这些都是常见的天气符号。除了这些常见的天气符号,还有一些特殊的天气符号,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天气符号又表示什么呢?(出示雷阵雨、雨夹雪、风、沙尘暴的天气符号,幼儿观察、猜测其含义) 游戏: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些天气符号,现在我们就和天气符号来做一个游戏,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天气符号,放在你的小椅子下面,

三十四种常见天气现象

三十四种常见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是指在大气中、地面上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云除外)、冻结物、干质悬浮物和光、电现象,也包括一些风的特征。 1. 雨 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楚可见,强度变化较缓慢,落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留下湿斑。 2. 阵雨 开始和停止都比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有时伴有雷暴。 3. 毛毛雨 稠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随着空气微弱的运动飘浮在空中,徐徐落下。迎面有潮湿感,落在水面无波纹,落在干地上只是均匀地润湿地面而无湿斑。 4. 雪 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较缓慢。温度较高时多成团降落。 5. 阵雪 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降雪。 6. 雨夹雪 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7. 阵性雨夹雪 开始和停止比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雨夹雪。 8. 霰 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2-5毫米,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9. 米雪 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的或比较长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常小于1毫米,着硬地不反跳。 10. 冰粒 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较硬,着硬地一般反跳。直径小于5毫米。有时内部还有未冻结的水,如被碰碎,则仅剩下破碎的冰壳。 11. 冰雹 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雹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的冰层,或由透明的冰层与不透明的冰层相间组成。大小差异大,大的直径可达数十毫米。常伴随雷暴出现。 12. 冰针 飘浮于空中的很微小的片状或针状冰晶,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可辨,有时可形成日柱或其它晕的现象。多出现在高纬度和高原地区的严冬季节。 13. 雾 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有雾时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高纬度地方出现冰晶雾也记为雾。 14. 轻雾

大班科学天气预报教案

大班科学天气预报教案 【篇一: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天气预报 大班科学活动:天气预报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简单的气象知识。 2、知道天气变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活动重点: 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活动难点: 认识灾害性天气。 活动准备: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的变化比较关注,零星的了解一些气象方 面的内容。自绘图片。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课题: “今天的天气预报是怎么说的?” “平时天气会有哪些变化?” 小结各种天气情况:晴、多云、阴、雨、雪天。 2、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1)看图讲述:(出示图片,有晒衣服、开运动会、发黄的树苗、 滑雪、渔船出海)“从图片上看到些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天气?”(2)幼儿讨论:“怎样的天气会给人们带来不利?你知道有哪些灾 害性天气?” (3)小结:气候的变化与人们的关系很密切,世界上万物生长需要 多样的气候条件,但是持续很长时间过冷、过热、过旱、过涝就会 给人们造成危害。 3、介绍天气预报的: (1)对天气预报的认识: “既然天气和人们的关系这么密切,我们怎样知道天气情况呢?” “你是不是经常关心天气情况?你从哪里知道天气情况的呢?” (2)看图了解预报天气的仪器:“出示图片,有百叶箱和气象卫星)“百叶箱里的仪器是做什么用的?要知道全世界的天气怎么办?”(3)小结了解天气的多种途径和观测天气的工具。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气象员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气象员 【设计意图】 自从班内开展观察天气,画气象、预报天气一系列活动后,孩子们的兴趣与日俱增。那么如何保持孩子们的兴趣并深化这一活动?我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因为有些动物在天气变化前有着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到预报天气的作用。因此我将在本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我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下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2、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象牌(人手一份) 【活动重难点】 1、重点: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2、难点: (1)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天气具体变化特点;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通过游戏,引出课题,引起幼儿兴趣。 导入语:孩子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森林动物园的小动物们送给我们大一班一份特 殊的礼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快来找一找……对,一台大彩电,让我们一起欣赏电视节目吧! (二)基本部分

小学生必须知道的常识之二(天气现象类)

小学生必须知道的常识之二 ————天气现象类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天气现象主要有:风、云、雷、闪电、雨、雪、雾等。其实这些天气现象归根结底离不开三个方面的原因,那就是气温、气压、湿度。 01风 大气因为各个方向上的气压不同,而产生流动,这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我们常说的风一般指水平方向上的空气流动。 台风、龙卷风都是风力很大的天气现象。 02云 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 03雷 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近时,因放电而放出的强大声音。 04闪电 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部位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一般发生在积雨云中)。 05雨 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 06雪 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或者在下落的过程中凝结成固体,这个过程或者落下的凝结水,叫做雪。

07雾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08霾 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09冰雹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10雾凇 雾凇,俗称冰花、树挂等,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11霜 霜,是指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指露点低于0度)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12霰 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华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霰又称雪丸或软雹,由白色不透明的近似球状(有时呈圆锥形)的、有雪状结构的冰相粒子组成的固态降水,直径2-5mm,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13露 露是指空气中水汽凝结在地物上的液态水。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度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露。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阅读答案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阅读答案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第18—19题。(共8分)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②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空气中容纳了一定量的水汽。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③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④雾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就会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⑤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 ⑥消除雾滴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雾滴蒸发掉;另一种是使雾滴沉淀下来。 ⑦蒸发雾滴的方法一是升高温度,就是燃烧石油等各种燃料,使雾滴汽化;二是把雾外干燥空气混入雾内,减少雾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使雾内空气从原来的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使雾滴蒸发掉。 ⑧雾滴沉淀的方法,一般采用播撒冷却剂、人工冰核或吸湿性凝结核的办法。例如对于过冷却雾来说,可播撒碘化银,或者在机场上风处蒸发液体丙烷,使温度下降。这样使一部分过冷却雾滴变为冰晶。而在实际云雾中,当气温低于0℃但高于—10℃时,有一半以上是未凝结的过冷水滴,当气温降到—20℃时,过冷水滴才大量减少,变成冰晶,未变为冰晶的过冷却雾滴蒸发化成水汽,到气温降到—40℃及更低时,云雾中无论有无凝结核,这些水汽都会凝华到冰晶中,让冰晶增大而沉淀到地面,使空中雾滴消失。 小题1:.阅读第②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雾“形成的条件。(3分) 答: 小题2:.根据第⑥—⑧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内容分别属于哪一种消雾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5分) 【材料一】 1946 年11 月,美国做了一个消雾实验。科学家谢弗乘一架小飞机,在层云上沿一条4.8 公里的航线撒下了1.36公斤的干冰(干冰是二氧化碳在-78.5℃时凝结成的固体,把干冰洒在云雾中,可使云雾的水汽温度降低到-40℃以下……最后形成雪花掉下来。),使整个云层变成了白雪。 【材料二】 人们曾利用大风车或直升机,让直升机在雾顶来回巡翔,并使直升机绕铅直

天气现象概述和天气现象记录

天气现象概述和天气现象记录 天气现象概述:大气中或者地面上产生的一系列包括降雨、降雪、打雷、凝霜现象都可以称之为天气现象。天气现象一般是在特殊的情况下出现的,而它的变化就意味着大气的变化,是大气中出现物理变化的体系按,是进行天气预报的主要依据。天气中出现的现象还会对航空领域带来较大影响,所以必须要对其高度重视,加大地面观测工作的开展效率,精准的观测和记录天气现象,并根据相关信息判断出天气的种类和强度,为天气的预报提供准确的信息。天气的观测人员一定要了解相关规范,在规范的基础上精确的观测天气现象,并对相关的气象信息全面提升信息分析能力。 (1)对于降雨现象的分析。降雨现象是由于液态或者固态的水汽在凝结之后形成的水滴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在降雨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根据观测信判断出降水的种类和降水量,将降水的情况和降水速度作为基础依据,进行降水种类的分析和判断。降水当中,降雨是一个云层中形成水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通常是在高层云以及积云降落的。而冻雨又是另一种降水形式,是和地面、飞机等撞击后就立刻冻结的降雨,也同样是高层云和高积云中降落的。降水的种类十分广泛,主要包括降水、降雪、阵雨、冰雹等,工作人员务必要在记录过程中做好对降水状态的分析,最终判断出降水种类,然后做好记录,给地面人们及时反馈降水信息。 (2)对于降雪现象的分析。雪是大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当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降雪形成需要满足一些条件:1.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2.充分的水汽。3.0°C(冰点)以下。如该冷空气相当强烈,并带着湿气,1°C至10°C的气温同样可以降雪。降雪的时间,程度不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差别巨大,超过一定程度的降雪和某些时刻降雪会带来不可忽视的损害。强降雪是重要灾害性天气,常造成道路阻塞,严重影响交通,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严重的暴风雪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雪还易压断通信、输电线路。随着经济发展,暴雪造成的灾害损失越来越严重。春雪对于小麦、油菜等农作物来说,造成的灾难更是毁灭性的。 (3)对于打雷现象的分析。雷电是雷雨云中的放电现象。形成雷雨云一般要具有两个条件,充足的水汽和剧烈的对流运动。打雷的影响种于人们生活最紧密的莫过于对电器的影响了。大家都知道雷电拥有极强的破坏力,而对于家用电器而言,雷电波入侵是最主要的威胁。雷电波入侵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直击雷让高压雷电波以波的形式沿着导线两边传播而引入室内;第二种是来自感应雷的高电压脉冲,以波的形式沿着导线传播而引入室内;第三种是由于直击雷在房子或房子附近入地,其通过地网入地时,以波的形式传入室内,并沿着导线传播到别处,殃及更大范围。

四年级科学复习 - 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在我

四年级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3、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5、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6、降水的开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7、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8、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9、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10、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1、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2、纤细的雨头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溶解 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两低”。两低:液面低于滤纸,滤纸低于漏斗口。漏斗下端的管口靠紧烧杯的内壁。 3、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4、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5、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听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6、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7、一杯水(100毫升)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8、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0、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1、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2、人们利用“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阅读答案-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阅读答案: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②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空气中容纳了一定量的水汽。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③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④雾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就会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⑤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

⑥消除雾滴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雾滴蒸发掉;另一种是使雾滴沉淀下来。 ⑦蒸发雾滴的方法一是升高温度,就是燃烧石油等各种燃料,使雾滴汽化;二是把雾外干燥空气混入雾内,减少雾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使雾内空气从原来的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使雾滴蒸发掉。 ⑧雾滴沉淀的方法,一般采用播撒冷却剂、人工冰核或吸湿性凝结核的办法。例如对于过冷却雾来说,可播撒碘化银,或者在机场上风处蒸发液体丙烷,使温度下降。这样使一部分过冷却雾滴变为冰晶。而在实际云雾中,当气温低于0℃但高于—10℃时,有一半以上是未凝结的过冷水滴,当气温降到—20℃时,过冷水滴才大量减少,变成冰晶,未变为冰晶的过冷却雾滴蒸发化成水汽,到气温降到—40℃及更低时,云雾中无论有无凝结核,这些水汽都会凝华到冰晶中,让冰晶增大而沉淀到地面,使空中雾滴消失。 18.阅读第②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雾“形成的条。(3分) 答: 19.根据第⑥—⑧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内容分别属于哪一种消雾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5分)【材料一】

中班科学教案:天气记录

中班科学教案:天气记录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气象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2.学习通过观察天气做天气记录。 3.对探索天气奥秘感兴趣。 重点:了解气象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对探索天气奥秘感兴趣 难点:学习通过观察天气做天气记录。 活动准备: 1.天气预报的录像。 2.记录图表、笔、各种类的大小天气情况(刮风、下雨、雷电、晴天、阴天)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天气预报。 (1)师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段录像想请小朋友们跟着我一起来欣赏一下,看的时候一定要坐神气,小耳朵要听仔细录像里面说的是什么,又说了哪几个城市? (2)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录像。 师: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在播放天气预报)你听到了哪几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北京、上海、南京),每个城市的天气一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引出其它天气情况,并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除了下雨,下雪……你还知道有哪些不同的天气情况呢?(出刮风、打雷、晴、阴等图) 2、教师和幼儿一同讨论记录天气的方法。 (1)引导幼儿说出除了说还可以用动作、绘画来表示天气。 师:我们的天气预报除了播音员叔叔、阿姨用说的方式来告诉大家天气情况,他们还用什么方法让大家知道天气情况(动作、绘画)?我们今天就来学学怎么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 (2)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将看到的和听到的天气变化情况 记录下来,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设计。 师:晴天可以用什么图示来表示呢?雨天、阴天、下雪天呢?(幼儿自由回答雨点、雪花、乌云、太阳等) 师:天气记录表上除了天气状况的标志,还有哪些标志呢?例如我们应该怎样才能知道这是哪一天的天气?(日期) 3、分组记录天气。 (1)师:请你做小设计师自选2-3张天气状况小图片贴白纸上设计对应图标记录在旁边。 (2)教师展示、讲评、修正并完善幼儿的天气记录。 师:你们有谁设计了晴天的天气标记?请你们送上面来?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设计的? 师:还有谁设计的是和他们不一样的?你设计了什么?(阴天、下雨、打雷等)

大班《天气预报》科学教案

大班《天气预报》科学教案 引导幼儿了解获取天气预报的各种办法和途径,感受天气预报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下面是为大家的大班《天气预报》科学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天气符号,了解简单的气象知识。 2、关注天气变化,有观看天气预报的意识。 3、能进行简单的天气播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听一段好听的音乐,小朋友听听看什么电视节目开始了?(播放天气预报背景音乐) (二)你平时看天气预报吗?从天气预报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二、认识天气符号,了解简单的气象知识 (一)(出示一个城市的天气预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城市的天气预报,看一看里面都包含了哪些内容?(城市的名称、未来的天气、气温) (二)认识天气符号 1、(手指画面中的天气符号)我们把用图案来表示天气这种特殊的符号叫做天气符号。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天气符号。(出示教具太阳)小朋友们看,这个太阳表示的是什么天气?(晴天)

2、师:对,一个小太阳就表示晴天,又飘来了一朵云彩,把太阳遮住了一点,这会是什么天气呢?(多云)对,这个符号就是多云。太阳和我们捉迷藏藏到了云朵的后面,这时太阳被完全遮住了,这又是什么天气呢?(阴)那如果我想表示下雨,应该怎么办呢?(幼儿思考)谁愿意到前面来设计一个表示雨天的符号? 3、师;小朋友的办法可真好,在云彩的下面画上雨滴就表示雨天。老师这里有三个表示雨天的符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雨点不同,有的雨点多,有的雨点少)那雨点多的符号就表示雨下的很--------(大),雨点小的符号就表示雨下的很 ---------(小)。小朋友观察的可真仔细。(指图)这个符号就表示小雨,这个符号就表示中雨,这个符号就表示大雨。你们记住了吗?那我要考一考小朋友了。我们刚才知道了雨点少的符号就表示小雨,雨点大的符号就表示大雨,那你能不能设计出表示小雪、中雪、大雪的符号呢?小朋友们让我们来设计一个雪天的符号吧。幼儿分组设计(放天气预报背景音乐) 4、幼儿分别展示自己设计的下雪的符号,(师及时评价:小朋友们的设计真有创意,想象力真丰富)师出示正确的符号。 5、(手指板画)刚才我们认识了晴天、阴天、雨天和雪天的天气符号,这些都是常见的天气符号。除了这些常见的天气符号,还有一些特殊的天气符号,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天气符号又表示什么呢?(出示雷阵雨、雨夹雪、风、沙尘暴的天气符号,幼儿观察、猜测其含义)

5组易混淆天气现象的辨别方法

5组易混淆天气现象的辨别方法 : 摘要针对在日常观测中5组易混淆的天气现象,从定义及特征、天气条件、出现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区分和辨别,观测员在日常观测中正确辨别和记录这些天气现象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天气现象;辨别方法;定义;特征;天气条件 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在气象学上分为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他现象等共34种,是目前每个气象台站必须观测的项目之一。由于技术水平所限,其观测方式以观测员目测辨断为主,在日常观测中,对于有些现象,可采用常规辨别法(即参照其定义)便可直观地进行判断记录,但像有些天气现象特征极其相似时,需要综合参照某些气象要素进行综合判别,才能达到正确判断和记录的目的[1]。笔者将日常观测中几组易混淆的天气现象的辨别方法进行了概括总结,希望对一线观测员在日常观测中判断和记录天气现象时有所帮助。 1轻雾、扬沙、浮尘和霾 (1)定义及成因。轻雾是由空气中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组成的稀薄雾幕;扬沙是由于风大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变得相当混浊;浮尘多为远处尘沙经上层气流传播而来或为沙尘暴、扬沙出现后尚未下沉的细粒浮游空中而成;霾为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普遍混浊的天气现象[2]。 : 3雪、米雪 (1)定义及特征。雪是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较缓慢。温度较高时多成团降落;米雪是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长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常小于1 mm,着硬地不反跳。 (2)降水云层。下雪和米雪时气层一般比较稳定,但雪一般降自雨层云、高层云、层积云、高积云、卷云中,米雪一般降自雾和层云。 4霰、冰粒和冰雹 (1)定义及特征。霰是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2~5 mm, 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冰粒是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链接:三十四种常见天气现象简介

知识链接:三十四种常见天气现象简介天气现象是指在大气中、地面上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云除外)、冻结物、干质悬浮物和光、电现象,也包括一些风的特征。 1.雨 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楚可见,强度变化较缓慢,落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留下湿斑。 2.阵雨 开始和停止都比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有时伴有雷暴。 3.毛毛雨 稠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随着空气微弱的运动飘浮在空中,徐徐落下。迎面有潮湿感,落在水面无波纹,落在干地上只是均匀地润湿地面而无湿斑。 4.雪 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较缓慢。温度较高时多成团降落。 5.阵雪 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降雪。 6.雨夹雪 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7.阵性雨夹雪 开始和停止比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雨夹雪。 8.霰 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2-5毫米,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9.米雪 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的或比较长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常小于1毫米,着硬地不反跳。 10.冰粒 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较硬,着硬地一般反跳。直径小于5毫米。有时内部还有未冻结的水,如被碰碎,则仅剩下破碎的冰壳。

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雹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的冰层,或由透明的冰层与不透明的冰层相间组成。大小差异大,大的直径可达数十毫米。常伴随雷暴出现。 12.冰针 飘浮于空中的很微小的片状或针状冰晶,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可辨,有时可形成日柱或其它晕的现象。多出现在高纬度和高原地区的严冬季节。 13.雾 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有雾时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高纬度地方出现冰晶雾也记为雾。 14.轻雾 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出现时水平能见度为1.0-10.0千米以内。 15.露 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霜融化成的水珠,不记露)。 16.霜 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易在晴朗风小的夜间形成。 17.雨淞 过冷却液态降水碰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成的坚硬冰层,呈透明或毛玻璃状,外表光滑或略有隆突。 18.雾淞 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物,常呈毛茸茸的针状或表面起伏不平的粒状,多附在细长的物体或物体的迎风面上,有时结构较松脆,受震易塌落。 19.吹雪 由于强风将地面积雪卷起,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千米的现象。 20.雪暴 大量的雪被强风卷着随风而行,并且不能判定当时天空是否有降雪。水平能见度一般小于1.0千米。

大班科学活动《天气预报》教案设计

大班科学活动《天气预报》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天气,知道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学习通过观察天气和温度计做天气记录。 3.能够大胆地参与讨论、设计天气图标,对天气记录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学光盘:《天气预报》。 2.幼儿用书:《做气象记录》。卡纸若干,笔人手1份。 3.每人1个温度计。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看天气预报,了解常见的天气状况。 1.教师播放“CCTV-天气预报”教学光盘: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看看这是什么节目? 教师:这是什么电视节目?这位阿姨在干什么?每个城市的天气状况一样吗?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的天气状况? 教师:我们为什么要看天气预报呢?天气预报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教师:你知道怎样预报天气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气象台的叔叔阿姨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二、师幼共同讨论。 1.确定天气记录表的内容。

教师:天气预报对我们有很多的帮助,可在幼儿园怎样进行预报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小小气象员。 教师:我们要记录天气,可记录哪些内容呢?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确定记录天气的内容,如日期、天气状况、气温及记录人等,教师一边和幼儿讨论天气记录的内容,一边在黑板上吧相应的内容画在表格里。 教师:小朋友一起讨论制定了天气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要记录哪些内容,在哪里记录? 三、师幼一起讨论记录天气的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各种了解天气状况的途径。 教师:怎样知道今天的天气状况呢?(如观察天气、听天气预报等)教师:怎样表示各种天气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用什么样的图标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状况。晴天可以用什么图标来表示呢?雨天、阴天、下雪天呢?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并用绘画的形式分工设计,并分别画在卡纸上。 2.集中交流。 教师:请你们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都是用什么图标来表示不同天气的,晴天用的是什么图标? 教师:在这么多晴天的图标中,你认为哪种图标最合适,为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选择,确定一种表示晴天的图标,并将其他的图标拿掉)大家认为这种图标表示晴天最合适,那我们就用这种图标。 3.师幼一起讨论确定阴天、雨天、下雪天的图标。

天气现象记录工作分析

天气现象记录工作分析 通常情况下要根据实际的记录方法的变化来开展相应的记录工作。根据气象值班规定将天气信息划分为白天和夜晚。夜晚中发生的天气现象只进行符号的记录,不记录发生时间,而对于白天发生的相关天气,则需要正常、全方位的记录。 以降水为例,夜晚发生的降水现象要从降水情况、降水特征以及云层能见度出发,对其进行相应的记录,也可以根据地面出现的一些特征进行判断,如若一小时没有出现降水,但是地面上存在水滴或者积水等情况,就足以表明之前出现过降水,并且根据降水的时间和强度判断出降水的种类。 因此,气象部门一定要提升对于气象观测的重视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记录方式,对其进行方式和技术层面的创新,全面提升气象观测的准确度。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借鉴自动设备观测数据文件的时间概念。自动气象站一些类似于温度、湿度的常规要素采集当中,一定要明确规定时间概念,比如按照北京时间,将北京时间的00分作为正点定时数据,以此来判断出某天15时的时间范围为14:01到15:00。 (2)利用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集原理。根据自动气象站的采集原理,温度和气压等作为要素瞬时值,以每分钟为6次进行,去掉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剩下的四次则取平均值。 (3)现场记录规定。除去一些视程障碍现象使用自动观测以外,对于其他的气象还需要进行人工检测,以及人工记录,且当出现自动观测故障时,还需要进行人工检测。 (4)天气现象按照提天内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相应记录。对于降雨、毛毛雨、小雨、阵雨等现象需要记录降水的起止时间,而对于包括雾霜雪现象,则不需要进行起止时间的记录。 (5)自动观测通常是在24小时以内进行连续观测,天气现象氛围夜晚段和白天段,白天段进行人工连续检测,夜晚进行判断和记录,只需要记录时间符号,无需记录时间。 (6)在信息记录过程中,工作人员务必要严谨对待,详细的掌握天气的信息,根据以往的经验通过天气现象的特点来进行气象种类的判断,以此来保证天气预报的准确度。

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 雨(rain):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晰可见,强度变化较缓慢,落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落在地面上可留下湿斑。 阵雨(showery rain):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有时伴有雷暴。 毛毛雨(drizzle):稠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随空气微弱的运动飘浮在空中,徐徐落下,迎面有潮湿感,落在水面上无波纹,落在干地上只是均匀地润湿,地面无湿斑。 雪(snow):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缓慢。温度相对较高时多成团降落。 阵雪(showery):天气现象中的固态降水现象。持续时间短促、开始和终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降雪。 雨夹雪(sleet):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阵性雨夹雪(showery sleet):开始和停止都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雨夹雪。 霰(graupel):天气现象中的固态降水现象。由直径约2~5 毫米的白色不透明的球形或锥形的颗粒组成,下降时常呈阵性,落到硬地面常反跳,松脆易碎。 米雪(snow grains):天气现象中的固态降水现象。由直径小于1 毫米的白色不透明的扁长形冰粒组成,落到硬地面上不反跳。 冰粒(ice pellet):又称冰丸。天气现象中的固态降水现象。由直径小于5 毫米的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粒子组成,较硬,落到硬地面上反跳。有时内部有未冻结的水,如被碰碎,则只剩下破碎的冰壳。

冰雹(hail):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态不规则的固态降水,内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的冰层,或由透明的冰层与不透明的冰层相间组成。大小差异大,大的直径可达数十毫米。常伴雷暴出现。 露(dew):地面凝结现象中的一种。温度高于冰点时,水汽在地面及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易在夜间形成。 霜(frost):地面凝结现象中的一种。温度低于冰点时,水汽在地面及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易在晴朗风小的夜间形成。 雾凇(rime):地面凝结现象中的一种。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物。常呈毛茸茸的针状,或表面起伏不平的粒状。结构较松脆,受震易塌落。 雨淞(glaze):地面凝结现象中的一种。过冷却雨滴碰到温度较低(0~-3℃)的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成的坚硬冰层。呈透明或毛玻璃状,外表光滑或略有隆突。主要生成在迎风面上。 雾(fog):视程障碍现象的一种。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时,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微小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小于1.0 千米。分为三个等级:0.5 千米≤能见度<1.0 千米为雾;0.05 千米≤能见度<0.5千米为浓雾;能见度<0.5 千米为强浓雾。 轻雾(mist):旧称“霭”。视程障碍现象的一种。微小水滴或吸湿性粒子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在1~10 千米。 吹雪(driven snow):视程障碍现象的一种。强风将地面雪片(雪花、雪粒)吹起,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千米。 雪暴(snowstorm):俗称“暴风雪”。视程障碍现象的一种。大量的雪被强风卷起并随风运动,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千米,并且不能判定当时天空是否有降雪。发生时,寒风凛冽,掩埋道路,常形成灾害。 烟幕(smoke screen):视程障碍现象的一种。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烟,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千米的天气现象。城市、工矿区上空的呈黑色、灰色或褐色,浓时可闻到烟味。 霾(haze):视程障碍现象的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悬浮在空中,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千米。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能见度低于3 km时,成为灾害性天气的一种。 沙尘暴(sand and dust storm,sand-dust storm,dust storm):又称“沙暴、尘暴”。沙尘天气的一种。强风扬起地面的沙尘,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 扬沙(blowing sand):沙尘天气的一种。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水平能见度在1~10 千米之。 浮尘(suspended dust):沙尘天气的一种。多发生在扬沙或沙尘暴之后,在无风或平均风速≤3 m/s的天气条件下,大量沙尘浮游在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千米。

《描述天气现象》教案

《描述天气现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文学词语(包括诗歌)描述各种天气现象(如蓝天、白云、雪景等。) 2、能用文学和科学的术语描述天气的变化。 3、能够设计一组符号,用它记录天气的状况。 4、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能举例说出过去和现在获得天气变化消息的方式有哪些不同。 2、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 3、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表示风、雨、雪、阴、晴的图形符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 2、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 3、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二、教学重点 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并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用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要素来科学表示天气的变化。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谈话: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汇报。 小结: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情、生活、学习。

新课讲解: 一、活动1 1、谈话: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哪些词汇来描述天气?文学家常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天气?你知道哪些与天气有关的诗歌? 2、学生思考,汇报。 3、(出示图片)师讲解不常见的天气现象。 4、师: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快把它画下来,配上优美的解说词,让同学们来欣赏,好吗? 5、学生绘画,展示。 6、教师评价,总结。 二、活动2: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1、师:什么是天气?怎样科学地描述天气? 2、师:生活中,人们还有哪些了解天气的方法? 3、学生汇报。 4、师:在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利用这些谚语来预测天气的变化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在没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靠观测自然现象和物候变化来预测天气的。人们把长期以来观察天气的经验概括成一些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利用谚语预测天气变化不够准确,不及时,不够科学。 7、师:现在的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消息的? 8、学生讨论汇报。 9、教师小结:现在的天气预报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报纸、广播等方式进行查询,要比谚语准确、便利、科学。 10、师:你能设计一种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向全班同学发布天气消息吗? 11、学生设计。 12、师:你们知道中央播放天气预报时用到的图形符号吗?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请同学们阅读科学在线。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天气记录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天气记录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天气,知道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学习通过观察天气和温度计做天气记录。 3.能够大胆地参与讨论、设计天气图标,对天气记录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学光盘:《天气预报》。 2.幼儿用书:《做气象记录》。卡纸若干,笔人手1份。 3.每人1个温度计。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看天气预报,了解常见的天气状况。 1.教师播放“CCTV-天气预报”教学光盘: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看看这是什么节目? 教师:这是什么电视节目?这位阿姨在干什么?每个城市的天气状况一样吗?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的天气状况? 教师:我们为什么要看天气预报呢?天气预报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教师:你知道怎样预报天气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气象台的叔叔阿姨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二、师幼共同讨论。 1.确定天气记录表的内容。 教师:天气预报对我们有很多的帮助,可在幼儿园怎样进行预报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小小气象员。 教师:我们要记录天气,可记录哪些内容呢?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确定记录天气的内容,如日期、天气状况、气温及记录人等,教师一边和幼儿讨论天气记录的内容,一边在黑板上吧相应的内容画在表格里。 教师:小朋友一起讨论制定了天气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要记录哪些内容,在哪里记录? 三、师幼一起讨论记录天气的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各种了解天气状况的途径。 教师:怎样知道今天的天气状况呢?(如观察天气、听天气预报等)教师:怎样表示各种天气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用什么样的图标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状况。晴天可以用什么图标来表示呢?雨天、阴天、下雪天呢?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并用绘画的形式分工设计,并分别画在卡纸上。 2.集中交流。 教师:请你们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都是用什么图标来表示不同天气的,晴天用的是什么图标? 教师:在这么多晴天的图标中,你认为哪种图标最合适,为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选择,确定一种表示晴天的图标,并将其他的图标拿掉)大家认为这种图标表示晴天最合适,那我们就用这种图标。

天气现象解释

天气现象描述 对部分重要天气代码的解释 强度符号中VC 附近的:表示不在机场,但不超过距离机场8公里的范围,仅与沙/ 尘暴;雾;漏斗云;阵性降水;高吹沙/雪连用 描述符中TS 雷暴的:常与降水现象连用。但当在观测前10分钟内听到雷声, 但在机场没有观测到降水时可以用TS编报MI 浅的:表示地于地面以上2米的高度 BC 碎片:多指碎雾或机场的局部被雾遮盖 DR 低吹:用在由风吹起的小于2米的沙SA,尘DU或雪SN BL 高吹:常报告由风吹起的在地面以上2米的沙SA,尘DU或雪SN。在下雪的情况下,通常报从云中降下的雪和从地面吹起的雪的混合 SH 阵性:多于降水一起连用。但当在机场附近观测到阵性天气,不考虑降水类型和强度时可以编报VC SH FZ 冻结:表示过冷却水滴或降水,仅于FG,RA,DZ连用

天气现象符号中小雹或雪丸(GS):指雹的直径小于5毫米时报 雹(GR):指雹的直径大于等于5毫米时报 冰晶(IC):仅当能见度等于或小于3000米时报 雾(FG):能见度低于1000米时报,除确定为MI,BC,VC临近外 轻雾(BR):能见度大于等于1000米,但不大于3000米时 沙(SA):能见度小于等于3000米,朦胧现象主要有大气尘粒 组成时用,除沙确定为(DR)低吹沙和火山灰外 各种降水的天气描述 ⑴雨RA ——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楚可见,强度变化较缓慢,落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留下湿斑。 ⑵阵雨SHRA——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有时伴有雷暴。 ⑶毛毛雨 DZ——稠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随空气微弱的运动飘浮在空中,徐徐落下。迎面有潮湿感,落在水面无波纹,落在干地上只是均匀地润湿,地面无湿斑。使地面能见度降低。 ⑷雪SN——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较缓慢。温度较高时多成团降落。 ⑸阵雪SHSN——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降雪。 ⑹雨夹雪RASN——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⑺阵性雨夹雪SHRARN——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雨夹雪。 ⑻霰 ——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2-5mm,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⑼米雪SG——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长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常小于1mm,着硬地不反跳。⑽冰粒 ——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较硬,着硬地一般反跳。直径小于5mm。有时内部还有未冻结的水,如被碰碎,则仅剩下破碎的冰壳。 ⑾冰雹GR——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雹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的冰层,或由透明的冰层与不透明的冰层相间组成。大小差异大,大的直径可达数10mm。常伴随雷暴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