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答案

自然辩证法答案
自然辩证法答案

1.结合所学专业,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目的和意义?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

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自然辩证法也象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本身是科学。科学是让人研究的,而不是要让人供奉起来膜拜的。它来源于实践,并且随时受实践的检验。它不是僵化的教条和空洞的说教,而是实际的行动的指南。它应该使人扩大眼界,活跃思想,而不是要使人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它是自然科学的前哨和后卫,并且要不断地从自然科学吸取养料,不断地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学习,研究,运用,发展。

我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它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需要。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技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近一个世纪的科技成果超过了过去几百年甚至几

千年所获得的成果的总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

进到一个前人无法想象的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引起了诸如环境、生态、资源、人口、粮食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这清楚表明,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人对自

然界平衡的干预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人和自然的关系出现严重对立。如果不协调人与自然地关系,必然带来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认真进行反思:我们如何正确发展科学技术?如何促进科学技术积极作用的发挥,同时抑制和减少其消极后果?解决这一问题,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正确树立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观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更深刻地把握和自觉地遵循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于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经济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尤为重要。

第二,它是提高个人辩证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学习、理解和掌握了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使我们在学习和工作实践过程中能够自觉接受辩证法的指导,加强辩证思维方法的训练,克服思想上的极端化和工作中的片面性。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对待问题,学会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则理解问题,学会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观察问题,从而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加强工作的系统性、

预见性、全面性,构建个人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所以,学习自然辩证法,也是增强

个人素质和提高工作能力的最佳途径。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对自然界本来面目的理解,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部分,而科学研究则是主观认识与科学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计算机科学研究主体的人总是在某

种思想丶理论指导制约下,按照一定的理论框架有选择地进行信息材料获取,组织观察、调查、实验及分析综合等研究活动,探索某种客体运动。变化的规律呢。因此计算机科学研究工作者只有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自然观为指导,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正确的运用一些逻辑思维的方法,才能在计算机科学的研究中有所作为。

目的:

( 1)了解自然辨证法的产生:19 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其中,能

量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自然科学中的三大发现。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在 19 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世纪 40 年代,恩格斯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把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辩证法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辩证

法联系起来研究,指出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

同时,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详细地研究了技术史,论述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2)了解自然辨证法的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

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

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二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

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

( 3)学习运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和看待问题: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

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 、“非真即假” ,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 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计算机科学中的自然辩证法原理

1.计算机科学的产生体现了科学问题源于社会需要同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

的原理。人类生活在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社会需要,当现有的生产技术手段或科学理论

计不能满足某些社会需要时,就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大量的科学问题就源于这些矛盾。

算机科学的产生源于人类对高速度、高精度计算的需要和当时计算速度及精度低下的矛盾。

2.计算机科学本身体现了各门学科的交叉性。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当今科技的发展越来越

呈现出分化和综合的特点。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和综

合已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许多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国计民生中的重大

社会问题的解决,常常涉及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就计算机科学而言,在二十世纪最后

的三十年间,取得了大量里程碑式的科学业绩,得到了惊人的发展。从被认为仅是一

门编程的技术,扩展到包含系统结构、软件理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等的一门独立学科,

并与电子工程、物理、数学、生物、经济、语言等其他学科交叉产生了许多新的学科,形

成了诸如人工智能、电子商务、计算机图形学、量子通信、生物信息学等等。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和创新,是科学综合和分化趋势的重要特征,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21 世纪是以创造为特征的时代,时代需要那些具有创造力的超越型人才。

3.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的系统科学方法的原则。系统科学是把对象作为组织

性、复杂性系统从整体上探索其存在方式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学问,是对系统本质的正确

反映和真理性认识,是一个知识体系。系统科学方法即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和理论,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来解决认识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的方法。运用系统科学方法遵循的原则主

要有: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最优化原则;模块化原则。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整体化原

则是重要的原则。在需求分析阶段,有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分析的方法,这两种方

法各有优缺点,要综合的运用这两种方法[5]。这是自然辩证法中提到的分析和综合的逻辑

方法,以及要辨证的使用这两种方法。其次,动态性原则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软件

开发过程中,从需求分析到软件测试,都有从后一步到前一步的反馈。并且,通过这样的

反馈,可以使软件的开发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6]。再次,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就是充分的利用了模块化的概念 [7]。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大量使用的类的

概念就是一种模块化的应用。它极大的提高了程序的复用程度和可维护性。

自然辩证法与计算机科学的相互关系。

1.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辩证法的指导。计算机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学科类别分为四个层次,从高到底分别为:哲学层次、科学

层次、技术层次和应用层次。显然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层次,主要研究宏观问题;而计算机

科学属于科学层次,研究微观的算法、程序及实际的硬件设备。但两者研究的问题有着紧密

的联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计算机从本质上讲是人的思维规律和机器相结合的产

物,那么对思维规律的研究和对机器的研究是不可分割的。如 1988 年度图灵奖的获得者提

出了当前计算机领域内研究的12 个重大问题,其中就有哲学层次的问题。

这就说明,研究计算机科学与研究自然辩证法不可分割。

2. 自然辩证法与计算机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一个计算机专家去研究分析一个

计算机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思考它哲学层次的问题,同时依据哲学的思维

方式去解决问题;哲学层次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去总结、归纳,同时很

多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在自然科学中得到了解决。在这方面,图灵可以说即是计算机学

界的大师,也在哲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在哲学层次上,对于计算机能不能思维,会不会有意

识这个问题,图灵提出了一个检验方法:现有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如果对于我们出的任何问

题,人写一个答案,机器打印一个答案,如果分辨不出是人的还是机器的答案,就说

明机器是可以思维的,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检验法” 。现在计算机还是做不到这一点。对于

有些问题需要推理论证,总是可以找出计算机回答的规律,这与人脑思维是有区别的。这

是自然科学对于哲学层次问题的研究。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研究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

比如机器能不能思维这个问题,对应于这个问题,科学层次上在研究人工智能,如果说自

然辩证法已经明白了机器和人脑思维的差异,那么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就有指导意义。

2.人、自然与科学技术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主要对象,请结合三者关系谈谈如何看待

今天的生态危机问题?

生态危机是指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是生态失

调的恶性发展结果。主要由人类盲目和过度的生产活动所引起。生态危机一旦形成,在较

长时期内难以恢复。因此,当它还处在潜伏状态时就应该提醒人们警觉起来。生态

平衡的破坏主要是人为造成的,也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被克服和消除。

第一 , 环境污染严重。由于人类的活动引入环境的物质和能量 , 造成对人类的危害 , 对其他生物生存威胁 , 并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目前 , 最具全球规模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酸雨蔓延、臭氧层耗损和温室效应。第二 ,自然资源消耗、短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 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也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但自 20 世纪后期以来 ,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 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所利用的物

质和能量越来越稀少 , 从而增长了威胁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因素。第三 , 人口激增。自第二次世

界大战之后 , 世界人口迅猛增长 , 人口数量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此时, 人口的增

长便加剧了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用系统思维方式探究走出生态困境的有效途径 , 就是要把人与自然界当作一个系统的整

体加以思考 , 根据生态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 , 把自然整体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

地组织起来 , 来思量化解危机的办法。简言之, 就是要以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为理论

根基 , 探寻解决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可能与现实的路径, 并从总体

上协调综合治理。

科学技术具有两面性。

3.结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谈谈如何看

待人与自然关系问题?

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主

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无限多样

性的统一体。以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

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

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

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机械主义自然观弥补了这一缺陷,吸收了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

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强调自然界存在

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但是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及其性质的多样性,割裂

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系。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

观的固有缺陷,并以 19 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

关系的总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当今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同时,为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的规律,解决当今环境问题,构建当代生态文明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4.如何看待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你认为当前生态危机根源是什么?如何解决?

所谓消费主义 ,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在

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消费主义是一种以追求和崇尚过度的物

质占有或将消费作为美好生活和人生目的的价值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的行为

实践。对不良的消费主义,我们要进行反思和纠偏。

其一,人类越来越认识到,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今人,还将消费认识停留在

上个世纪的水平,那将是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我们用物质的浪费和高耗能,过度消

耗了能源和资源,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固有的和谐。

其二,用理性消费遏制消费主义带来的相互攀比,物化崇拜。消费可以,但不要过度

消费主义、浪费主义,不能扔掉了对理性消费的坚守,对节俭的坚守和继承。个人认

为对于当今社会的任何消费,最重要的是“适度” 。社会是发展的,我们不应向西方资本主

义倾囊而出的消费观学习,而是逐渐发扬我们自己的个性,一切适度为宜。

如今,有很多诸如绿色消费主义、消费者保护、消费者运动、消费者权益之类,都

是人们对于消费主义更科学更深层认识的衍生。我们之所以要去理解,是为了其更好的为我

们所用。通俗一点讲,用传统所提倡的勤俭节约,去抑制浪费思潮,用节约下来的

进行二次创造财富,才是新消费主义所应带来的效应。

所谓生态危机,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以及功能由于

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目前,生

态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各国生态危机的根源、危机程度各有不同。在我国,

生态现状更不容乐观。生态危机的出现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个人认为,造成我国生态

危机日益加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人口问题引发生态危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生存环境的安定、和平与富足化趋势发展,人口数量呈现出

爆炸式增长态势。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引发人口数量的过多

过快增长,这便要求有更多的资源与之相配套,因而对矿产的开采力度逐年加大,严重

缩短了生态系统的再生与修复时间,使得为人类提供资源的生态系统不堪重负。另一方

面,过多的人口数量给地球造成了更多的污染与破坏。

2.资源发展型现代工业引发生态危机

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工业应运而生。我国仍处于资源型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依赖于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资源优势。在这样一种发展模式下,人类

活动本身就具有明显的破坏性特点。而现代化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使得我们能够在更短时

间内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进而导致人类活动的破坏性呈现明显增大趋势。人的需索与

自然供给之间的矛盾有增无减,引发并加剧生态危机。

3.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引发生态危机

为了更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价值

中立的,本身无正义与非正义之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成为能造福人

类的法宝,反之,也可以成为毁灭人类的利器。造成现代生态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学

技术的不合理应用,这种不合理应用使之成为大量生产和利润至上的工具,放大了其负

面效应,进而成为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的帮凶。

4.环境缺失的市场机制引发生态危机

在我国当前经济体制下,企业过分注重自身利益,忽视了环境成本的计算。一些污

染严重的企业只考虑经济效益,却不肯在排污设施、技术上投资,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

染与破坏,加重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能否处理得当直接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健康发展与社会现代化进步的大局。如今,大自然正以各种方式向我们展示它的不满与愤怒:近几年

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现,雪灾、洪涝、旱灾、沙尘暴、泥石流频发;生态难民面临生存危

机,在一些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许多人被逼无奈远离故土;因生态危机造成的直接

和潜在经济损失数额惊人,也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观念相悖。这一切都与生态环境的恶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面对生态危机,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为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我们可以从政策控制、经济调节、科技的正面引导以及道

德观念宣传等多方面综合努力,以求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

1.政策控制方面

一方面,针对人口压力问题,要进一步着手落实好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压力与

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尖锐矛盾,给地球一定的缓冲与喘息时间。另一方面,根据新情况、

新问题不断调整我们现有环保法规,做到与时俱进。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

断吸取经验,进而制定出满足现实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以更好的指导与规范人们的环

保行为。

2.经济调节方面

既然生态危机在很大程度是由于人们盲目追求利益的结果,那反过来,我们也可以

利用经济刺激的手法来引导人们走生态经济之路。

首先,我们应该逐步推行资源有偿使用这一手段,借此来提醒人们资源的有限性、

可贵性。通过有偿使用手段,人们开始意识到:资源不是粘手可得的,不是取之不尽的。这样,一方面从当前来看,通过有偿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

费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对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外,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经济补偿或奖励手段。对于那些给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的单位或个人,一方面对其采取一定的惩罚手段以实现警示效果;另一方面坚持“谁污染谁治

理”的原则,要求相关单位或个人对其所造成的环境破坏负责。当然,对于生态保护做

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也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与表彰,鼓励和发扬这种环保精神。

其次,我们还应注意科技的正面引导。科技的双面性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通

过自身努力使科技更好地发挥其正面效应。当前,一方面,我们可以将科学技术应用于

生态危机的治理方面,为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高科

技实现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以节约现有能源;通过高科技来发现新能源以减少现有能源的压力与危机;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更为广泛的生态思想道德宣传;通过高科技扩大国际

间的合作与联系,共同致力于解决生态危机。

3.进行道德观念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人类中心主义观点、盲目追逐眼前利益的想法以及生态道德意识的薄弱,这三大思

想根源是造成当前生态危机的重要症结所在。认识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要切实解

决生态危机,必须从思想抓起,从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素质抓起。当前,我国普遍存在

生态道德意识薄弱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加剧了我国生态危

机的严峻程度。正因如此,我们应该正视生态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根据不同年龄段、不

同地区、不同领域人们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以达到提高全民

生态道德素质的目的,从而为生态危机的解决建立良好的思想根基。

总之,生态危机解决与否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事关人类自身的生存,事关经济

的发展,事关国家健康发展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大局。对待生态危机,我们必须摆正思

想、端正态度,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解决生态危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

我们的坚持,需要我们的努力,需要我们的团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生态危机,

走向一条真正持续、和谐的社会现代化发展之路。

5. 恩格斯曾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

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你如何理解?

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如果人类在其社会实践中破坏自然界的平衡,必然会遭受

自然界的报复,面临生存环境的危机。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须和自然界和谐相处。人

类不要站在自然之外去统治和主宰自然。如果这样做自然界必然无情地报复人类。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属于自然界的,而并非能凌驾于自然界之外或者之上,所以人

与自然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这是统一的而非是对立存在的,不能把人类凌驾统治自

然界的地位上,即“人类中心论” 。这样只会导致人类对自然生态资源的贪婪索取和无

情掠夺,最终导致人类自食其果。破坏了自然界就相当于破坏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从而遭

到自然的报复。所以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位置,方能和谐相处。

由于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常常无法预见后果,不能充分预料事情的发展方向,所以

眼界常常受到局限,不能做出长久有利的决定,从而会受到始料未及的自然的报复。所以

为了避免自然的报复,人类必须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不能简单的考虑眼前的利益,

而应该充分考虑长久影响,实现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综上所述,恩格斯的“自然报复”思想丰富,极具预见性和指导意义。尤其面对当

下工业高速发展的背后所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自然报复人类的脚步已经逼近,从而更

需要我们提高警惕,与自然和谐相处,寻找正确发展的出口,早日摆脱危机,科学合理

的进行现代化建设。

6.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

的科学技术发展推动力社会的进步,一次的科技发展都会不同程度的引起生活方式、生

产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但科学技术对人类产生的后果是双重的,

让人类控制自然的同时身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奴役和束缚。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

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1.科学技术与人的本性异化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理性就是一把双刃剑。“现代科技的发展成就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这就是所谓的“优势即劣势原则” :“技术本身越发展、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帮助越全面,技术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类社会的威

胁也就越严重。”在科学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同时,

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不仅导致人与自然的分裂和对抗,

而且科技的工具性助长了人的趋利性激活了人性中的贪欲,使人类的心灵充满了物质欲

望,灵魂物化。对商业利润的追求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这种发展塑造了现代

人偏重于物质生活和对物质生活质量的无限追求。

2.科学技术与环境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

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由于人们对工业高

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 ,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 :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

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

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明显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

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

3.科学技术与战争

战争与环境的关系实质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而战争只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的多种方

式之一。战争观念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类自然观的演变而不断发展。战争武器发展到

今天,信息化武器迅速发展。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军

事也向信息化过渡和发展。信息化武器大大提高军事攻击的精度,同时增强了攻击力度。

军事对自然的威胁,不仅体现在破坏自然这些有形的层次上,而且进一步影响地球磁场,

或者辐射环境等,使得环境的破坏更加隐形化。这对自然和社会环境形成潜在的威胁。

4.科学技术与犯罪

在科技发展的同时,有极少数的犯罪分子瞄准了科技的巨大力量,可以为他们的科

技活动提供更为强大的工具和手段,用科技武装起来进犯案。这样的犯罪案件形形色色。在犯罪和反犯罪的斗争中,科技成了彼此进行斗法的工具。一般的犯罪行为只掌握比较普通的

科技,这已经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威胁和伤害。恐怖分子掌握军事上的高科技战术,

然后有目的地进行恐怖活动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这可能对社会造成相当严重的破坏和

伤毁。随着军事不断发展,高科技武器装备具有巨大的杀伤力。

7.如何评价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第一 ,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马克思明确指出:

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劳动生产力是随

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

所证实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

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

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 .

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 ,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 .在生产力系统中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

主导性的要素 .

第二 ,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 ,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

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

第三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19 世纪末发生的第二

次技术革命 ,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 ,生产、科学、

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 ,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例如 ,蒸汽

机技术革命主要是从工匠传统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技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力学理论 .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这种生产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发生改变,现在是科学推动技术进步 ,再推动生产的发展 .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 ,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 .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 ,它先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学理论,通过促进电力技术的革命,并最终引发电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邓小平在总结科学技术这一发展趋势时深刻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 .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 .”“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实在,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8.怎样理解技术异化现象?

费尔巴哈是这样定义异化的:“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不仅同主体本身相脱离,

成为主体的异在,而且反客为主,反过来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体。”技术是满足人不断增长的需要的手段和方法,属生产力范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然而,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技术本身成为控制社会和人类的一种异己力量,这种现象叫做技术异化。正如当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伽达默尔所说:“20世纪是第一个以技术起决定作用的方式重新确定的

时代,并且开始使技术知识从掌握自然力量扩展为掌握社会生活。所有这一切都是成熟的标志,或者也可以说,我们文明危机的标志。”[2] 任何技术都具有人为的非“自然”因素,本身就是对“自然”的破坏 ,带来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一方面技术是我们的杰作,另一方面技

术的正负效应又反作用于我们,使我们与技术紧紧地连结在一起,就像生物学上所说的共生现象一样,无法逃避。也就是说,技术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这种异化是不可消除的。除非完

全拒绝技术,但那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技术的自然属性所造成的异化,是技术异化(指环境危机方面 )的客观根据。与技术由谁使用、如何使用无关。技术的自然属性的这种双重效

应是技术本有之意,同时与人类认识的不可能完美性相关,我们不可能在完全纯粹的设定状

态下创造和使用技术。技术所具有的内在的、先天的特性,并非人们是否愿意以及如何使用

技术的问题。从技术的二重属性意义来看,技术异化就有了必然性和不可消除性,同时技术异化又有着人为性和可控性。

探讨技术异化的克服问题,应当基于技术的二重属性来考虑,坚持技术进步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技术进步的合目的性是说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要努力寻找和发现、并通过一定的工具来表达其内含的效能和作用的内在性异化较小和较能控制的技术,既能克服人类自身多方面的局限和不足,又拓展人们的实践和认识的范围,满足不同主体各种生产、生活需要的目的。技术进步的合规律性则是说技术的进步要合乎人类社会实践和技术自身发展、

进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属性。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人类的认知能力、实践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技术进步也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

二者都具有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技术进步是人类主体的不断探寻与技术

客体逐渐外显过程中的一种契合,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中的一种必然。总而言之,这种进步必然地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技术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技术的异化,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任何技术都是人为的技术,都意味着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对“自然”的破坏,这就造成了无负面影响的技术的不存在性。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充分认识到技术这种内在的不可消除的异

化性,尽量减少技术的内在性异化,虽无法消除,却可以选择。尤其在当代,对作为改造世

界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技术的认识,我们要实现整体性的变革和转换,树立科学发展观,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技术的生态化意识和建立生态化的技术支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