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归纳与练习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归纳与练习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归纳与练习

第一单元 三角形

【知识归纳】

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 ???

??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 ???

???

?)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 三角形的重要线段

①三角形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三条中线交点叫重心 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内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内心 ③三角形的高: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三条高的交点叫垂心(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交点的位置不同)

5.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性质 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补。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 多边形定义:在平面内,由不共线的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组成多边形

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多边形中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外角.

8. 多边形按其组成图形的线段的条数分类,一个多边形由n 条线段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就叫做n

边形.

9. 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n≥3的正整数),n 边形的对角线公式1/3*n (n-3)(n≥3

的正整数)

10. 多边形的外角和恒为360°。

11. 正多边形:如果多边形的各内角都相等,各边也都相等,那就称它为正多边形.

12. 正多边形与镶嵌

可以进行镶嵌的条件是:一个顶点各个内角和是360°。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 能把一个任意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线段是三角形的( ) A 、角平分线 B 、中线 C 、高 D 、两边中点连线

2. 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且24cm S ABC =△,则BEF S △的值

为 。

A.2cm 2

B.1cm 2

C.12

cm 2 D.14

cm 2

3. 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图是( )

A .

B .

C .

D .

4. 如图所示,在△ABC 中,∠ACB=90°,把△ABC 沿直线AC 翻折180°,使点B 落在点B ′的位置,则线

段AC 具有性质( ) A.是边BB ′上的中线 B.是边BB ′上的高 C.是∠BAB ′的角平分线 D.以上三种 5. 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cm,2cm,3cm

B.1cm,2cm,4cm;

C.2cm,3cm,4cm

D.2cm,3cm,6cm 6.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它的周长为( ) A.9 B.12 C.15 D.12或15

7. 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则它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或直角三角形

8. 已知△ABC 中,∠A=2(∠B+∠C),则∠A 的度数为( )

A.100°

B.120°

C.140°

D.160°

9. 用下列两种正多边形能拼地板的是( ) A.正三角形和正八边形 B.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C.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 D.正十边形和正八边形 10. 若正n 边形的一个外角为60°,则n 的值是( ) A.4 B.5 C.6 D.8 二、填空题

11. 在△ABC 中,若∠A=80°,∠B=57°,则C ∠= .

12.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cm ,一边长为3cm ,则它的另一边长是 。 13. 在△ABC 中,∠B,∠C 的平分线交于点O,若∠BOC=132°,则 ∠A=_______度.

14. 已知△ABC 中,(1)∠A=20°,∠B -∠C=40°,则∠B=____°; (2)∠A=120°,2∠B+∠C=80°,则∠B=___°; (3)∠B=∠A+40°,∠C=∠B-50°,则∠B=_____°; (4)∠A:∠B:∠C=1:3:5,则∠B=_____°.

15. 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相等,则它的最小角不能大于 B

A C E

B A

C E B A C E B A C E B 'C A

三、解答题

16. 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和都等于1200,求它的边数。

17. 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BC 于D,AE 平分∠BAC,且∠B=36°, ∠C=76°,求∠EAD 的度数。

18. ABC ?中,AB=AC.周长为16cm.AC 边上的中线BD 将ABC ?分成周长之差为2cm 的两个三角形.求

ABC ?的各边长.

19. 如图,已知ABC ?中,ACB ABC ∠∠和 的角平分线BD,CE 相交于点 O,且ο60=∠A 求的度数BOC ∠。

20. 如图,BP 平分∠FBC ,CP 平分∠ECB ,∠A=40°求∠BPC 的度数。

21. 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DE=2AE.若ABE ABC S cm S △△求,242=

O

A

D

C

B E

A

C E

P

B

4 2 1 3 F

A E

B

C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1.如图所示,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若AB=?14,?AC=19,则MN的长为. A. B.2.C.D.3.2.如图,在周长为20cm的□ABCD 中,AB≠AD,AC、BD相交于点O,OE⊥BD交AD于E,则△ABE 的周长为 4cm 6cm8cm 10cm AE O B C A F M DQ 3题 o B C N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AE⊥BC于E,AF⊥CD于F,∠EAF=45,且

AE+AF=ABCD的周长是 4、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M,N分别是AD,BC 的中点,把BC向上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MN上的F点处,BQ为折痕,则∠FBQ= A 0° B 5° C 0° D 15° 5、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H均在其内部,且DE=EF=FG=GH=HB=2,∠E=∠F=∠G=∠H=60°,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A. B.2 C. D.32 6、如图是一块长、宽、高分别是6cm、4cm和3cm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顶点A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和A相对的顶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 7、已知一组数据10,10,x,8的众数与它的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的中位数是. 8、如图OA、AB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 路程和时间,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下列说法:①射线BA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②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③甲让乙先跑12米;④秒钟后,甲超过了乙,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 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 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 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n-·180°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n-条对角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

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 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本文档包含5章的单元测试题及期中期末测试题,共7套,带答案 第十一章创优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A.5 B.6 C.11 D.16 2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6 B.7 C.8 D.9 3.在△ABC中,∠B=67°,∠C=33°,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CAD的度数为() A.40° B.45° C.59° D.55° 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5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55°和65°,这个三角形的外角不可能是() A.115° B.120° C.125° D.130° 6.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BC上两点,且BD=DE=EC,则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有() A.4对 B.5对 C.6对 D.7对 第6题图第7题图第8题图 7如图,在锐角△ABC中,CD、BE分别是AB、AC边上的高,且CD、BE交于一点P,若∠A=50°,则∠BPC的度数是() A.150° B.130° C.120° D.100° 8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a上,a∥b,∠1=50°,∠2=60°,则∠3的度数为() A.50° B.60° C.70° D.80° 9.如图所示是D,E,F,G四点在△ABC边上的位置图.根据图中符号和数据,则x+y的

值为() A.110 B.120 C.160 D.165 第9题图第10题图 10.如图,∠A,∠B,∠C,∠D,∠E的和等于() A.90° B.180° C.360° D.54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所示,AB∥CD,CE平分∠ACD,并且交AB于E,∠A=118°,则∠AEC等于. 第11题图第12题图 12.如图,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交点分别为A、B、C,若∠CAB=50°,∠CBA=60°,则∠1+∠2=度. 13.五边形的5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4∶5∶6,则最大内角的外角度数是. 14.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8和10,若另一边为a,当a为最短边时,a的取值范围是;当a为最长边时,a的取值范围是. 15.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BE是△ABC的高,∠BAC=40°,则∠AFE的度数为. 第15题图第16题图 16.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度.

八年级数学分式培优练习题完整复习资料

分式培优练习题 分式 (一) 一 选择 1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40=1 B (-3)-1=3 1 C (-2)2=4 D ()-111 2 分式2 8,9,12z y x xy z x x z y -+-的最简公分母是( ) A 722 B 108 C 72 D 962 3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树-3.6×10-4写成小数是( ) A 0.00036 B -0.0036 C -0.00036 D -36000 4 若分式652 2+--x 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 A 2 B -2 C 2或-2 D 2或3 5计算?? ? ??-+÷??? ?? -+1111112x x 的结果是( ) A 1 B 1 C x x 1+ D 1 1-x 6 工地调来72人参加挖土和运土,已知3人挖出的土1人恰好能全部运走,怎样调动劳动力才能使挖出的土能及时运走,解决此问题,可设派x 人挖土,其它的人运土,列方程 ①3172=-x x ②723x ③372 ④372=-x x 上述所列方程,正确的有( )个 A 1 B 2 C 3 D 4 7 在m a y x xy x x 1,3,3,21,21,12+++π中,分式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8 若分式方程x a x a x +-=+-321有增根,则a 的值是( ) A -1 B 0 C 1 D 2 9 若3,111--+=-b a a b b a b a 则的值是( ) A -2 B 2 C 3 D -3 10 已知 k b a c c a b c b a =+=+=+,则直线2k 一定经过( ) A 第1、2象限 B 第2、3象限 C 第3、4象限 D 第 1、4象限 二 填空 1 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0,,,,4 11 38252≠--ab a b a b a b a b ,其中第7个式子是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八年级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与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0 18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单元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 2、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内角、外角),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3、了解与多边形的有关概念(边、内角、外角、对角线、正多边形)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 4、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养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如: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试卷全套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若一个数的平方根为2a+3和a-15,则这个数是( ) A -18 B 3 2- C 121 D 以上结论都不是 2、若73-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37- B 、x ≥ 37- C 、x >37 D 、x ≥3 7 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2008)2008(2-=- B.2008)2008(2=-- C.2008)2008(2±=- D.2008)2008(2±=-±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4的算术平方根是2 B 、81的平方根是±3 C 、8的立方根是±2 D、立方根等于-1的实数是-1 5、16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4 B 、4 C 、-4 D 、2 6、已知04)3(2=-+-b a ,则 b a 3的值是( )。 A 、 41 B 、- 41 C 、433 D 、4 3 7、计算33841627-+-+的值是( )。 A 、1 B 、±1 C 、2 D 、7 8、有一个数的相反数、平方根、立方根都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 A 、-1 B 、1 C 、0 D 、±1 9、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0和负无理数 B 、无理数不是实数 C 、无理数是带根号的数 D 、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10.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a ,那么比这个正数大2的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a 2+2 B .±a 2+2 C .a 2 +2 D .a+2 二.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1、()26-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_。 12、ππ-+-43= _____________。 13、2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 14、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 化简c b c b a a ---++2=________________。 15、若m 、n 互为相反数,则 n m +-5=_________。 16、若 2)2(1-+-n m =0,则m =________,n =_________。 17、在3325,8,2,4 1.......,8080080008.0,94,3,1.3,2--π ,其中是无理数的是_____ 18、12-的相反数是_________。

最新八年级数学(下)培优竞赛训练题

图1 A B C D E P 八年级数学培优训练题 1. 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 = m x 的图象经过点A (-1,3),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A 和点C (0,4),且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另一点B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求点B 的坐标. 2. 如图1,把边长为2cm 的正方形沿图中虚线剪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请你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拼成符合下列(1)、(2)、(3)要求的图形(每次拼成的图形必须全部用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且这四个直角三角形互相没有重叠部分,也不留空隙)各一个,并按实际大小把你拼出的图形画在相应的方格纸内(方格纸内每个小方格是边长为1cm 的正方形). 3.(12分)如图,在菱形ABCD 中,P 是AB 上的一个动点 (不与A 、B 重合).连接OP 交对角线AC 于E 连接BE . (1)证明:∠APD =∠CBE ;(6分) (2)若∠DAB =60o,试问P 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P 的面积等于菱形ABCD 面积的 1 4 ?为什么?(6分) (1)不是正方形的菱形 (2)不是正方形的矩形 (3)梯形

4.(7分)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CD 在正方形ECGF 的边CE 上,连接BE 、DG . (1)求证:BE =DG ; (2)图中是否存在通过旋转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若存在,说出旋转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7分)在直角坐标系中直接画出函数y =|x |的图象.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分别过 点A (-1,1)、B (2,2),请你依据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写出方程组???y =|x | y =kx +b 的解. 6.(8分)如图,反比例函数y = m x (x >0)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 1 2x + 5 2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点C 的坐标为(1, 1 2 ),连接AC ,AC ∥y 轴.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点B 的坐标; (2)现有一个直角三角板,让它的直角顶点P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A 、B 之间的部分滑动(不与A 、B 重合),两直角边始终分别平行于x 轴、y 轴,且与线段AB 交于M 、N 两点,试判断P 点在滑动过程中△PMN 是否与△CBA 总相似?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八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单元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单元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1,已知∠A=∠D,∠1=∠2,那么要得到△ABC≌△DEF,还应给出的条件是() A、∠E=∠B B、ED=BC C、AB=EF D、AF=CD 2、如图2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 A、15° B、20° C、25° D、30° 3、如图3所示,在△ABC中,∠B=∠C,AD为△ABC的中线,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BD≌△ACD B、AB=A C、AD是△ACD的高 D、△ABC是等边三角形 图1图2图3 4、如图4,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只有乙 D、只有丙 4 5、如 图5,AO=BO,CO=DO,AD与BC交于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为()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6、如图6,已知∠1=∠2,欲证△ABD≌△ACD,还必须从下列选项中补选一个,则错误的选项是() A、∠ADB=∠ADC B、∠B=∠C C、BD=CD D、AB=AC 图5图6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到一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③三角形三个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④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如果△ABC ≌△DEF ,△DEF 的周长为13,DE=3,EF=4,则AC 的长() A 、13B 、3C 、4D 、6 9、已知如图7,AC ⊥BC ,DE⊥AB,AD 平分∠BAC,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 、BD+ED=BCB 、DE 平分∠ADBC、AD 平分∠EDC D 、ED+AC>AD 10、如图8,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 、带①去 B 、带②去 C 、带③去 D 、带①②③去 图7图8 二、填空(每题3分,共15分) 11、如图9已知△OA`B`是△AOB 绕点O 旋转60°得到的,那么△OA`B`与△OAB 的 关系是,如果∠AOB=40°,∠B=50°, 则∠A`OB`=∠AOB`=。图9 12、△ABC 中,AD⊥BC 于D ,要使△ABD≌△ACD,若根据“HL”判定,还需要加条件,若加条件∠B=∠C,则可用判定。 13、如图10,在△ABC 中,∠C=90°AD 平分∠BAC,BC=12cm ,BD=8cm 则点D 到AB 的距离为。 14、如图11,∠1=∠2,要使△ABE≌△ACE 还要添加一个条件是。 15、如图12,已知相交直线AB 和CD ,及另一直线MN ,如果要在MN 上找出与AB 、CD 距离相等的点,则这样的点至少有个,最多有个。 图10图11图12 三、解答题 16、(7分)如图所示,太阳光线AC 和A`C`是平行的,同一时刻两个建筑物在太阳下的影子一样长,那么 建筑物是否一样高?说明理由。 17、(7分)雨伞的中截面如图所示,伞骨AB=AC ,支撑杆OE=OF ,AE=31 AB ,AF=3 1AC ,当O 沿AD 滑动时,雨伞开闭,问雨伞开闭过程中,∠BAD 与∠CAD 有何关系?说明理 由。 18、(8分)画图,如图是三条交叉公路,请你设计一个方案,要建一个购物中心,使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这样 的地址有几处?请你画出来 19、(8分)如图,直线a//b ,点A 、B 分别在a 、b 上,连结AB ,O 是AB 中点,过点O 任意画一条直线与a 、b 分别相交于点P 、Q ,观察线段PQ 与点O 的关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全册)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一) 一、选择题 1、如图1,已知∠A=∠D,∠1=∠2,那么要得到△ABC≌△DEF,还应给出的条件是() A、∠E=∠B B、ED=BC C、AB=EF D、AF=CD 2、如图2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 A、15° B、20° C、25° D、30° 3、如图3所示,在△ABC中,∠B=∠C,AD为△ABC的中线,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BD≌△ACD B、AB=AC C、AD是△ACD的高 D、△ABC是等边三角形 4、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 A 、甲和 乙 B、乙 和丙C、只有乙 D、只有丙5、AO=BO,CO=DO,AD与BC交于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为()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6、如图6,已知∠1=∠2,欲证△ABD≌△ACD,还必须从下列选项中补选一个,则错误的选项是() A、∠ADB=∠ADC B、∠B=∠C C、BD=CD D、AB=A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到一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③三角形三个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④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如果△ABC≌△D EF,△DEF的周长为13,DE=3,EF=4,则AC的长() A、13 B、3 C、4 D、6 9、已知如图7,AC⊥BC,DE⊥AB,AD平分∠BAC,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BD+ED=BC B、DE平分∠ADB C、AD平分∠EDC D、ED+AC>AD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总结归纳 1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轴对称 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8、三角形的面积=2 1 ×底×高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 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 分类1: 凹多边形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分类2: 多边形 非正多边形: 1、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多边形的定理 2、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八年级数学培优计划

培优计划 一、指导计划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数学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能力,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各班共196人,从本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一部分尖子生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组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原则与措施 (一).培优对象:八年级各班数学成绩突出有发展潜能的5名同学组成培优班,班主任由张成山担任,上课教师:张成山、王守香、申朝福 (二).培优资料,采用活页制,由培优老师提前准备活页资料,培优时,发给学生。培优过程必须优化

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要做到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 (三).培优教学要有四度: (1)习题设计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 (2)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3)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 (4)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四).要讲究教法。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要把知识进行网络,把知识进行列表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易混点、热点及考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四、主要措施: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章节测试题-附答案全册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如图,在①AB=AC,②AD=AE,③∠B=∠C,④BD=CE四个条件中,能根据“SSS”证明△ABD与△ACE全等的条件顺序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 如图,AC、BD交于点O,BO=DO,AO=CO,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只能证明△AOB≌△COD B. 只能证明△AOD≌△COB C. 只能证明△ABD≌△CBD D. 能证明四对三角形全等 3. 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A. 两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 B. 斜边和一个锐角分别对应相等 C. 两个锐角分别对应相等 D.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 4. 如图,已知AB=CD,AE⊥BD于点E,CF⊥BD于点F,AE=CF,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5. 如图18,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是()

A. 甲、乙 B. 乙、丙 C. 只有乙 D. 只有丙 二、填空题: 6. 如图,AB=AC ,BE=CD ,要使△ABE ≌△ACD ,依据“SSS ”,则还需添加条件: 。 **7. 如图,AD 和A ’D ’分别是锐角△ABC 和锐角△A ’B ’C ’中BC 和B ’C ’边上的高,且BC=B ’C ’,AD=A ’D ’,若使△ABC ≌△A ’B ’C ’,请你补充条件 。(填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 **8. 如图,△ABC 是不等边三角形,DE =BC ,以D 、E 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的三角形与△ABC 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_____个。 三、解答题: 9. 已知:如图,OP 是AOC ∠和BOD ∠的平分线,OA OC OB OD ==,。求证:(1)△OAB ≌△OCD ;(2)AB CD =。

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1、单元名称:第十一章三角形。 2、单元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5、主要教学方法、手段、选用的教学媒体 讲授法、练习法;小黑板,班班通。 6、单元课时划分:本章教学约需13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3课时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3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数学活动1课时 小结1课时 复习1课时 单元测试题选讲2课时

1、单元名称: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2、单元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这些为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有关内容做了准备。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学生只有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它,才能学好后面的四边形。在本章中,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同时也是中考时常考的热点。全等三角形在中考中主要考察三角形的判定;并会将有关知识应用到综合题的解题过程中,如把某些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求解;能够从复杂的图形中寻求全等三角形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也是中考的要点。] 3、单元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三角形全等的性质(重点)和判定方法(包括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重点、难点)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应用(重点、难点)。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能够画已知角的平分线并掌握角平分线性质。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5、主要教学方法、手段、选用的教学媒体 讲授法、练习法;小黑板,班班通。 6、单元课时划分:本章教学约需1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12.1全等三角形 1课时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5课时 12.3角的平行线的性质 2课时 小结 2课时 单元测试题选讲2课时

新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归纳与练习

第一单元三角形 【知识归纳】 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 三角形(按边分) 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 三角形的重要线段 三角形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三条中线交点叫重心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内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内心 三角形的高: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三条高的交点叫垂心(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交点的位置不同) 5.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性质 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补。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 多边形定义:在平面内,由不共线的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组成多边形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多边形中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外角. 8. 多边形按其组成图形的线段的条数分类,一个多边形由n条线段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就叫做n边形. 9.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的正整数) 10. 多边形的外角和恒为360°。 11. 正多边形:如果多边形的各内角都相等,各边也都相等,那就称它为正多边形. 12. 正多边形与镶嵌 可以进行镶嵌的条件是:一个顶点各个内角和是360°。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能把一个任意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线段是三角形的() A、角平分线 B、中线 C、高 D、两边中点连线 2. 如图,在 中,点D、E、F分别是BC、AD、CE的中点,且 ,则 的值为。 A.2cm2 B.1cm2 C. cm2 D. cm2 3. 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是() A. B. C. D.

八年级初二数学 数学平行四边形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解析

八年级初二数学 数学平行四边形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在边长为5的正方形ABCD 中,以A 为一个顶点,另外两个顶点在正方形ABCD 的边上,且含边长为3的所有大小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 ) A .3 B .4 C .5 D .6 2.在菱形ABCD 中,60ADC ∠=?,点E 为AB 边的中点,点P 与点A 关于DE 对称,连接DP 、BP 、CP ,下列结论:①DP CD =;②222AP BP CD +=;③75DCP ∠=?;④150CPA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BCD=90°,AB=AD=10cm ,BC=8cm ,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cm 的速度沿折线A-B-C-D 方向运动,点Q 从点D 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线段DC 方向向点C 运动、已知动点P ,Q 同时出发,当点Q 运动到点C 时,点P ,Q 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在这个运动过程中,若△BPQ 的面积为20cm 2 , 则满足条件的t 的值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如图,在?ABCD 中,AB =4,BC =6,∠ABC =60°,点P 为?ABCD 内一点,点Q 在BC 边上,则PA +PD +PQ 的最小值为( ) A 3719 B .3 C .3 D .10 5.如图,在ABC 中,6AB =,8AC =,10BC =,P 为边BC 上一动点, PE AB ⊥于E ,PF AC ⊥于F ,M 为EF 中点,则AM 的最小值为( )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2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8.2.2.2菱形的判定 培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8.2.2.2 菱形的判定 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共10小题,3*10=30)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有一个角是60°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B.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C.有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D.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如图,在?ABCD中,AC,BD交于点O,AB=13,AC=24,DB=10,则四边形ABCD是() A.一般的平行四边形B.长方形C.菱形D.形状不能确定 3. 如图,下列条件之一能使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的为( ) ①AC⊥BD;②∠BAD=90°;③AB=BC;④AC=BD.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4. 如图,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且互相平分.添加下列条件,仍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菱形的是( ) A.AC⊥BD B.AB=AD C.AC=BD D.∠ABD=∠CBD 5. 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D是菱形的只有()

C.AC=BD D.∠1=∠2 6. 如图,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且互相平分,添加下列条件,仍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菱形的是() A.AC⊥BD B.AB=AD C.AC=BD D.∠ABD=∠CBD 7. 如图,将?ABCD沿AE翻折,使点B恰好落在AD上的点F处,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AF=EF B.AB=EF C.AE=AF D.AF=BE 8. 四边形的四边长顺次为a、b、c、d,且a2+b2+c2+d2=ab+bc+cd+ad,则此四边形一定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正方形 9.如图,四边形ABCD的四边相等,且面积为120 cm2,对角线AC=24 cm,则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 A.52 cm B.40 cm C.39 cm D.26 cm 10. 如图,分别以Rt△ABC的斜边AB和直角边AC为边向△ABC外作等边三角形ABD和等边三角形ACE,F为AB的中点,DE与AB交于点G,EF与AC交于点H,∠BAC=30°.给出以下结论: ①EF⊥AC;②四边形ADFE为菱形;③AD=4AG; ④FH=1 4BD.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八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试卷

八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试卷 第一章 勾股定理 一、选择题 1.以下列各组数据为三角形三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4cm ,8cm ,7cm (B ) 2cm ,2cm ,2cm (C ) 2cm ,2cm ,4cm (D )13cm ,12 cm ,5 cm 2.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5cm ,20cm ,25cm ,则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为( ) (A )12cm (B )10cm (C )12.5cm (D )10.5cm 3.Rt ?ABC 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BC 的第三边,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 (A )25 (B )7 (C )12 (D )25或7 4.有长度为9cm ,12cm ,15cm ,36cm ,39cm 的五根木棒,可搭成(首尾连接)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扩大相同的倍数后,得到的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以上结论都不对 6.在△ABC 中,AB =12cm , AC =9cm ,BC =15cm ,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 (A )B C A ∠+∠>∠ (B )B C A ∠+∠=∠ (C )B C A ∠+∠<∠ (D )以上都不对 7.小刚准备测量河水的深度,他把一根竹竿插到离岸边1.5m 远的水底,竹竿高出水面0.5m ,把竹竿的顶端拉向岸边,竿顶和岸边的水平刚好相齐,河水的深度为( ) (A )2m (B )2.5cm (C )2.25m (D )3m 8.若一个三角形三边满足ab c b a 2)(2 2 =-+,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以上结论都不对 9.一架250cm 的梯子斜靠在墙上,这时梯足与墙的终端距离为70cm ,如果梯子顶端沿墙下滑40cm ,那么梯足将向外滑动( ) (A )150cm (B )90cm (C )80cm (D )40cm 10.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12+n 、n n 222+、1222 ++n n (n 为自然数),则此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以上结论都不对 二、填空题 11.写四组勾股数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 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 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 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n ·180°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 -条对角 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