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案[1]

第六章_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案[1]
第六章_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案[1]

高一地理必修2DL2010-5-10-017

第六章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案

编写:祝波审稿:邹峰审核:向秘海审批:熊中庭编写时间:2010-5-10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自评等级:互评等级:互评人签名【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2.掌握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学习重点】: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学习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与探究、对比法

知识点一、中国走可持续道路的必然性

1、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的挑战:(基本国情)

(1)庞大的人口压力

我国人口,数量多;人口的素质

(2)资源相对短缺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但人均占有量,资源利用率;同时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资源需求量大。

(3)深刻的环境危机

2、解决措施:走路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是:控制人口、提高、发展型经济、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

3、成果:《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①发布时间:年3月

②主要内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及方案

③《21世纪议程》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总战略,其中战略重点是,发展,要在保证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合作探究】

1、结合我国人口实际,思考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存在哪些人口问题?应如何解决?

①问题:

②措施:

2、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B严重的环境问题C庞大的人口数量 D 不利的外部环境

知识点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循环经济

①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②手段:环境技术

③核心:提高效益④资源利用方式:环境方式

⑤原则:资源输入、资源和废弃物化

⑥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

2、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

⑴工业模式——清洁生产

①环境效益:实现资源的利用,控制了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

②经济效益:有利于和调整

⑵农业模式-----生态农业

①原理:的观点

②方式:调整原有生产结构,发展种植业与、、、相结合,协调各层关系

③目的:形成和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合作探究】

1、循环经济能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并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比较传统经

济和循环经济的不同

⑴清洁生产带来了很好的环境效益,其表现在哪些方面?

⑵清洁生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试进行分析。

3、结合教材P103页案例3分析留民营村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堂检测】

1.制定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俄罗斯

2.有关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农业发展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B.生产结构单一,劳动生产率不高

C.生态环境好,但粮食产量不高D.能源就地取材,以秸秆、柴草为主要燃料 3.具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是( )

A.石油农业 B.生态农业C.能量密集型农业 D.立体农业

4.下列属于清洁生产的是( )

①生产可在自然界分解的包装袋②及时清理垃圾

③加强对生产末端环境污染的处理④利用矿物燃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关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②中国的环境污染仍在蔓延

③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才出现的

④中国的生态破坏已得到全面控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6.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粮食产量高B.种植业比重下降,而林、牧业发达

C.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D.机械化、电气化水平高

图6-5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

7.该酒精厂的厂址邻近()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C.动力基地 D.科技发达地区

8.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酸雨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C.臭氧层空洞 D.扬尘

9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0.作为中学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自身做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参与环保活动B.等工作后再接受环保教育

C.学生与可持续发展没有关系D.积极购买非生态标志产品 1.读“基塘生产”示意图11、(图6-6),回答:

(1)基塘生产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A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B 表示

_________________。

(2)按农业地域类型分类,它属于( ) A .热带作物种植园 B .商品谷物农业 C .混合农业 D .水稻种植业

(3)影响“基塘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气温

B .土壤

C .降水

D .地形

(4)这种模式的农业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它具有的意义有哪些?

1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①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

⑵②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为防止沙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建设巨大的生态工程是 。 ⑶③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是 ,治理措施是 。

⑷④地区出现酸雨的原因

是 ,治理措施是 。

⑸上述地区出现的问题说明了我国面临着深刻的 。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一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国面临庞大的 和 所造成,这些都是促进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原因。

13.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下图中图甲是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图乙是设想的以攀枝花钢铁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流程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⑵图乙所示的生产流程中,字母A表示,B表示,C表示。

⑶试分析此生产流程模式的优点。

⑷图示地区还可发展炼铜工业,其主要的优势条件有。

6.2导学案答案

基数大低大少低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城市农村流失荒漠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扩大加深可持续发展数量人口素质集约

1994 总体战略行动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问题:人口基数大,素质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

措施: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循环利用无害化生态友好减量化再利用再生资源生态化可持续来源技术改造工业结构

生态系统林牧副渔业生态上经济上

减量化再利用再生资源化循环生态

CABC ACABDA 11答案:(1)珠江三角洲养蚕制糖(2)C (3)D

(4)充分利用当地水热充足、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改变不利的地形条件,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答案】12.⑴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⑵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使植被遭到破坏三北防护林

⑶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水侵蚀作用强烈植树种草⑷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造成酸雨危害综合治理,回收利用或减少排放量

⑸环境危机人口压力资源短缺

13.⑴接近铁矿、煤矿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地势起伏大,平地少。⑵铁矿石煤炭钢铁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加强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⑷铜矿资源丰富;水电充足。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槐乡五月》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花美人美生活美,表达了作者对槐乡五月深深的喜爱之情。本文的语言如诗如画,美妙动听,描写与抒情水乳交融,对称的句式错落有致,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 设计理念: 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倡导自主、协作的学习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品味语言文字、朗诵优美词句中积累词语,培养语感。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槐花的方法。 3、感受槐乡五月的美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快乐幸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受。 教学重难点: 品味欣赏优美词句,感受槐花的美丽清香,感悟槐乡孩子的热情纯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飘溢;那里的孩子热情好客,纯朴可爱,于是,人们称这里为“槐乡”。同学们,让我们沐浴着轻柔的春风,迈着轻盈的脚步,一起走进槐乡,走进槐乡的五月,好吗?

[板书:槐乡五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去感受槐乡的气息。 2、同学们读得真投入,似乎被槐乡的美景迷住了,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3、是呀,五月的槐乡,处处飘香;五月的槐乡,笑声飞扬,难怪作者写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课件出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4、朗读2遍。 三、品读赏析,感受槐乡美景 1、的确是这样,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不信,你听:[课件出示:在五月,洋槐开花了(吆喝)音乐声中播放画面] 2、槐花美吗?赶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边读边体会,槐花有什么特点?槐花给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 3、白 (1)读有关语句。 [课件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2)齐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槐花洁白无瑕,似瑞雪,如白银,咱们边读边想象。 4、美 (1)读有关词句。 [课件出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2)请美美地读一读,细细想一想,你欣赏到了什么? (3)咱们来体会体会这个“抱”和“挂”字,从“抱在一起”你感受到什么?从“挂满枝头”感受到什么? 对,这个“抱”字,把槐花写活了,“挂”字把槐花写美了,这是一种团结之美,一种生机勃勃之美,一种充满生命之美。谁来把这种美读出来? (4)这么美的槐花,在作者眼中像什么?在你的眼中呢? (5)槐花美,你们的想象力美,作者的语言更美,咱们来试着记住这些优美的文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六章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导学案1(新版)沪教版 (I)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 散导学案1(新版)沪教版 (I) 1.学习目标 ⑴通过由学生回忆把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和用途,激发学生对溶液等液体的潜在认识,并通过“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这组实验,让学生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点,并体会到我们身边的许多液体都是溶液。 ⑵通过洗洁精洗去油污的探究活动认识乳化现象并了解乳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⑶通过探究活动来了解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以及加速溶解的方法。 ⑷根据书上的探究活动了解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及其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2.【重点】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结晶现象并知道结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 (3).认识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知道物质溶解时温度会变化。 (5).知道物质溶于水时,水的熔沸点和导电性会改变。 【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的形成。 3.预习导航:讨论并填表:第152页 4.教学内容 第1课时 一、溶解与乳化 1.溶液 (1)定义:。(2)分散微粒:。 (3)举例:。

(4)特征:①均一性:。 例:。 ②稳定性:。 例:。(5)外观:澄清、透明,不一定是无色的。 例:。 (6)意义:溶液中的反应快,用于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医疗等。 判断: 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澄清透明的混合物(); ②均一稳定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溶液()。 2.悬浊液 (1)定义:。 (2)分散微粒:。(3)举例:。(4)特征:。 3.乳浊液 (1)定义:。 (2)分散微粒:。 (3)举例:。 (4)特征:。 (5)乳化与乳化作用: ①乳化的定义:。 ②乳化剂的定义: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 常见的乳化剂: ③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 ④乳化的应用: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农药、医药制剂的 合成,纺织印染,石油印染,污水的处理等等。

第一课鸦片战争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上党区三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历史组集体备课导学案[来源主备人崔海军复备人:审批人:学生姓名: 年级 班组 课题:第1课鸦片战争 课时: 1 年月日 1、知道: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及图;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3、会分析鸦片战争爆发及中国战败的原因。 学习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 学习难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的影响 任务与问题方法与要求暴露区(二次备课)一、自主学习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阅读教材1——2页,思考以下问题。 1、标题中的“烟”是指什么?它是什么东西? 2、英国为何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来源:学*科*网Z*X*X*K] 3.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他在何时何地销烟? 4、林则徐为何不“烧烟”? 5.虎门销烟有何意义? 6.你认为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教材P3—4页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思考如下

回答: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2.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和结束的标志分别什么? 3、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三>、阅读教材P4—5页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思考如下回答: 1.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于何时?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对中国主权有何危害?其历史地位如何? 2、《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有哪些? [来源:学&科&网] 二、合作探究 1、联系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和当今毒品对社会、家庭所造成的危害,谈谈为什么要远离毒品。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3、鸦片战争中,中国被只有几十艘兵船、几千士兵的英国侵略军打败,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三、学生交流展示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案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3.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渺”等,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积累。 难点: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资源课文磁带、挂图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沿海国家,你们知道在我国最南端有什么嘛?那里有金色的海滩,辽阔的大海、美丽富饶的群岛。今天,我们就到美丽的南沙群岛去看一看。指板书:是一个岛吗?理解“群岛” (二).质疑课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课题)对于这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 2.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相信认真的学生一定能找到答案。3.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字词 (三)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1.你找到答案了吗,那南沙群岛共有多少个岛啊?从哪知道的?请你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还知道了什么? (1)第一句:这真是个美丽的传说!“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从“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你能体会到什么? (2)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岛屿之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二百多座、星罗棋布。相机理解“星罗棋布)”。 (3)作者不仅用美丽的传说,还用数字和成语写出了岛的数量之多,写的得真好,想不想读一读1、2句【生读1、2句】

师小结:南沙群岛的岛屿星罗棋布,美如珍珠,你们读得真不错。 ⑷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就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他们会怎样生活,请细细读读第三句。 师总结: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南沙群岛上,说明自古以来美丽的南沙群岛就是我国的领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为之骄傲,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第1自然段。 2、过渡: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多读读。 【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哪里最吸引你?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交流有海洋生物、矿产资源、海洋动力。】 2、出示第二句。如果老师把这一句改成这样,你觉得怎样?【她有很多很多的海洋生物,有很多很多的矿产资源,有很多很多的海洋动力。】自己读一读,体会有什么不同?【生读句子】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点拨:多到什么程度?】 3、过渡:为了进一步说明南沙群岛的物产丰富,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具体说明。齐读第三句。从“仅”这个字你能体会到什么?。 4、课下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了资料,那你能结合自己的资料用这样的总分句式来说一说吗? 【南沙群岛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有(章鱼),有(海星),有(乌贼)。南沙群岛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石油),有(锌),有(天燃气)。南沙群岛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有(风力),有(潮汐)】 5.师:南沙有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这些都说明什么?(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所以这一句是这一自然短的---中心句。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第三自然段】 1、南沙不仅物产丰富,景色也十分迷人,是个迷人的世界”。请大家默读第三小节,用横线划出你认为写出南沙美丽的句子。 2、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谁来读一读你认为南沙美丽的句子。 生交流,指生说美在哪?和他一样也找这个句子的同学,可能你觉得美的理由和他不一样,你可以补充一下。 3、(1)【(出示2、3句)】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蓝天、海水的句子。 师小结:南沙群岛的海水幽兰深邃,天空一碧如洗,置身其中,我看很多

精品导学案: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时 Word版缺答案-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 第1课时 【本章的知识结构】 【学法指导】 学生在初中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多细胞的生物体”等内容;有关癌症的知识,学生也有所了解,但是都了解得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机制和细胞癌变的机理的水平。而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认识,正是本章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初中的知识基础,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实现知识的迁移,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学习目标】 1.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教材导读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多细胞生物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还要靠。

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 (2)通过模拟实验可知,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因此,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又因为细胞核中的不会随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增加,所以受细胞核控制能力的制约。 二.细胞通过进行增值 (1)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它是生物体的基础。单细胞生物体通过细胞增殖而。多细胞生物要经过细胞的和分化逐渐发育为成体。 (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 (3)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细胞周期是指:。一个细胞周期包括 和。细胞分裂间期为分裂期,完成,同时有细胞的适度生长。 问题呈现 (1)我们人像其他多细胞生物一样会逐渐长大。在这个生长过程中,细胞发生了什么变 化? (2)细胞会无限长大吗?为什么?能用实验证明吗? (3)细胞分裂有周期性吗? 疑难问题 【课堂学习】 课堂探究 (1)阅读正文第一段,回答问题探讨的问题. (2)阅读实验,分析该实验属于什么实验,完成下表P111表格,并解决后面的讨论题。归细胞大小与物质交换有什么关系?纳出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1.归纳法。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 清o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小学六年级英语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英语导学案 (第1课时) 课题:Lesson 13 I want to be a farmer in the future. 主备:赵君 一:学习目标: 1. 熟练掌握课本61页每幅图下方的文字内容。 2. 四会词句:an actor, make me happy, a pop star I like / enjoy doing ... I often do ... I want to be ... In the future . 二:重难点: 1. 熟练掌握四会词句 2. 理解并能听懂,会读课本第61页每段话的内容。 3. 灵活运用所学的句型和词语,表达真实情感和意愿。 三:预习导引(自主学习) 预习cartoon , make me happy, in the future 是什么意思? 四:交流合作,探究学习 1. 讨论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 听录音,仔细观察61页四幅图,思考问题: What do you like ? What do you often do after school ? 例如:第二幅图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根据图片回答:I like pop songs. I often sing songs after school . (其他几幅图同理) 3. 老师提问: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 学生可以回答:I want to be ... 4. 学生自由讨论,谈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愿。(回答问题2)五:课堂检测: 认真读课本61页课文,结合录音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1. What does the boy / girl like ?

2017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2017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全册备课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 《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 《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照片。 2.整理学生假期学习习惯调查表。 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学习用品摆放整齐3.布置预习本课:看懂图意。 4.积木一套、白纸、信封、书法用纸一张、优秀作业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造“成长塔”,谁的高而且稳,谁就是成功者,老师奖一颗“成功之星”。 小组领取积木开始搭建,相机评议,得出:“成长塔”基石越多越稳,才可以搭建得更高。 2.同学们,“成长塔”的基石就是你们的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你才能成为成功者哟。 3.根据家长填写的调查表给自己的“成长塔”贴基石。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英语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年级英语下册导学案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Period 1 Section A Let’s learn Do a survey and report P5 教师寄语:(I study English , I’m happy.) Learning aims(学习目标) 1.掌握四会单词:younger, older, taller, shorter, longer。 2.能认读句型:How tall are you ? I’m 1.61meters.You’re older than me.. Important &difficult points(重难点) 重点: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 难点是;How tall are you ? I’m 1.61meters.You’re shorter than me..的理解和运用。 导学探究 Step1 :预习温故(用时5分钟) 请正确读出下列单词,并说出它们的汉语意思(展开小组比赛,看谁记的短语多)1.young______2.old______3. tall______4.short______ 5. long______ 6. thin______ 7. how many______ 8. how old______ Step 2. 新课内容展示(用时15分钟) 1. 请两个孩子到讲台上T:How old are you? S1: I’m 11years old. T: You are young. (板书young) S2: I’m 12 years old. T: You are young, too. T: Who is younger? S1: I’m younger(板书younger) T: Who is older? S2: I’m older.(板书old_older) 1

2018年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人教最新苏教版 语文配套教学设计 各课内容如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文 1 长城和运河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3 庐山的云雾 习作1 练习1 课文 4 微笑着承受一切 5 雪儿 6 花瓣飘香习作2 练习2 课文 7 菩萨兵 8 李广射虎9 少年王勃10 大作家的小老师 习作3 练习3 课文 11 赶海12 荷花 13 古诗两首习作4 练习4 课文 14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15 水上飞机16 跟踪台风的卫星 习作5 练习5 课文 17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8 狼和鹿19 放飞蜻蜓 习作6 练习6 课文 20 恐龙21 槐乡五月22 海底世界23 日月潭的传说 习作7 练习7 课文 24 寓言两则25 争论的故事26 剪枝的学问 习作8 练习8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 学校:X X小学 班级:X X年级 任课教师:X X X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 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 《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 《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

生物第6章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导学案

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导学案(第1课时) (一)活动:观察种子的结构 目的要求:(1)解剖和观察菜豆,玉米种子,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 (2)学会处理和解剖种子的方法,掌握观察种子的结构程序。 实验原理: 淀粉是一种营养物质,用碘液可以检测淀粉的存在,淀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实验器材:碘液、镊子、解剖盘、刀片、放大镜、培养皿、浸泡好的菜豆、玉米种子。 实验步骤: 1、观察菜豆种子 由外向内观察,从种脐的对侧划一条小口,剥掉外面的种皮,露出里面的结构是胚,用手轻轻掰开两片肥大的部分,观察种子内部结构边观察边对照课本的图示,认识各结构的名称,并记录在导学案的图中。 2、观察玉米种子结构 由外向内观察,外面有一层厚皮是果皮和种皮,将玉米种子纵切,在剖面上滴碘液,观察种子内部结构,对照课本图示认识各结构名称,并记录在导学案的图中。 3、观察完种子结构后,填写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4、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区别: (二)探究种子各结构的功能。 1、阅读课本说出种子各结构的功能。 种皮: 胚: 种子名称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相同点 不 同 点 子叶 胚乳 营养储存 项目

子叶:胚乳: 自测题: 1.剥去大豆种子的外皮后,可看到合着的两个豆瓣,这是种子的( ) A.胚 B.胚芽 C.胚根 D.子叶 2.把一粒玉米种子纵切开,在切面上滴加碘液,将会看到( ) A.胚乳部分变成蓝色 B.种子内所有部分都变成蓝色 C.胚芽部分变成蓝色 D.种子内没有变成蓝色的部分 3.植物种子内的胚包括( ) A.胚芽、胚轴、胚根和胚乳 B.种皮、胚芽、胚根和胚乳 C.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D.胚芽、胚轴、子叶和胚乳 4.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内的( ) A.胚 B.胚乳 C.胚芽 D.胚芽和胚根 5,下图是菜豆、玉米种子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G_________。 (2)能保护种子的结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种子的主要部分是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构成。 (4)菜豆和玉米种子共有的结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不同的是菜豆种子的_______有_________片,而玉米种子的子叶有_____片;玉米种子中有_________,而菜豆中没有。 (5)玉米种子的________和_______愈合在一起,不易分开,通常所说的玉米种子实际为_________。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五步导学案(无答案)

第1课鸦片战争的五步导学案 一、明确任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记住<<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主要内容。 2、理解鸦片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化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祖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三)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二、自习学习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_____________ 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 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 ___________ 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 私___________ 。 2、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________________ 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1839年6月3日,收缴的鸦片在_______________ 海滩被当众销毁。_______________ 是中国人民禁 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 _________ 年______ 月,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工,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 提督___________ 战死。 4、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年近七旬的老将江南提督 ___________________ 率众抵抗,力竭牺牲。8月初,英军到达______________ 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5、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 约_ 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有开放_________________ 、、、、五处为通商口岸;割 _______________ 给英国;赔款______________ 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 纳| |,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6、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得的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权利。 7、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签订了中美___________________ 和中法_______________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______ 。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三、小组合作,合作探究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3、针对鸦片走私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什么? (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战争?其根本原因? 2、战争结局如何? (三)<<南京条约>> 的签订 1、签订时间?有何特点?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还有哪几个国家同国签订了哪几个条约? 四、展示交流 1、简述虎门销烟的过程

六年级英语导学案

《lesson1 At the Airport》问题导读生成——评价单设计者:千阳县南寨小学李军萍班级:六年级姓名:同学们,经过你认真地阅读课文,老师相信你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试着完成下列各题,老师相信你哦! 【我来尝试】 1 指名读单词: month airport plane these suitcase 2 向别人介绍你的朋友。 【合作攻关】 3.找出与所给单词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单词。 ()1. want A. make B. apple C.what ()2. room A. school B. book C.foot ()3. bus A. blue B. pull C.mud ()4. sit A. six B. nine C.five 4. 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1. A. chair B. couch C. supper ()2. A. China B. Canada C. English ()3. A. bedroom B. bathroom C. home ()4. A. dish B. wash C. cook 《lesson1 At the Airport》问题训练——评价单

设计者:南寨小学李军萍班级:六年级姓名: 同学们,经过大家的自主合作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知识,请大家一定能顺利的完成下列各题。 1我会连线 让我来帮你! Li ming lives in china 李明住在中国it’s gre at! 他在那儿! What time is it? 几点了? Let me help you ! 太棒了! There he is ! 2 两人应用What time is it ? it is ____________做对话 3 连词成句 to nice you meet ! September is today first . 《Jenny’s house》问题导读生成——评价单 设计者:千阳县南寨小学李军萍班级:六年级姓名:同学们,经过你认真地阅读课文,老师相信你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

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南沙群岛》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南沙群岛》知识点、教 案及练习题 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浩瀚的大海上航行、捕鱼,在小岛上开垦、种植。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字:撒、璧、俯、魅 词:辽阔、晶莹、岛屿、浩瀚、繁衍、蕴藏、储量、美誉、翡翠、碧波浩淼、心旷神怡 重点句子 1、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 2、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3、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 4、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 主要内容: 《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句向我们介绍了南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主要写了南沙物产富饶。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第一节导学案

2013-2014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编制:陈娇明审阅人:陈其生审批人:时间:2013.11.7 第六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描述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学习重点】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知识结构】 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预习案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现状 1982年,我国将__________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2001年,我国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人口_______ ________明显下降。 (2)前景 由于_____ _____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增长。 我国人口发展目标: 2010年,人口总数(不包括港、澳、台)控制在__________以内。 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__________以内。 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将达峰值___ _______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例题1】下列有关计划生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实施计划生育

2013-2014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编制:陈娇明审阅人:陈其生审批人:时间:2013.11.7 B.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C.2000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D.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增长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口的是有限的。 (1)增加(2)减少(3)破坏(4)加剧 【例题2】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例题3】到2050年,按16亿人均年消费粮食600千克计算,中国共需要粮食9.84亿吨,需要每公顷产 量13.5吨,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 A.达到这些目标是相当困难的 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量将会同步提高 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 三、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1)继续控制(2)加大保护的力度(3)监控、治理的污染(4) 加强保护和的建设(5)推进。 合作探究 探究一:阅读课本118页问题探讨中的图片,思考: (1)造成人口如此拥挤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从根本上看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整个地球也已经“人满为患”,也有人说人口膨胀已经使地球超载,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学建议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时分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照片。 2、整理学生假期学习习惯调查表。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学习用品摆放整齐 3、布置预习本课:看懂图意。 4、积木一套、白纸、信封、书法用纸一张、优秀作业若干。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1)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造“成长塔”,谁的高而且稳,谁就是成功者,老师奖一颗“成功之星”。小组领取积木开始搭建,相机评议,得出:“成长塔”基石越多越稳,才可以搭建得更高。 2、同学们,“成长塔”的基石就是你们的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你才能成为成功者哟。 3、根据家长填写的调查表给自己的“成长塔”贴基石。 3、好的习惯终生受益,今天老师带来了摄像机,我要将你们的表现摄下来,给大家评议,希望你的好习惯使你的“成长

第六章导学案

课题六:网页的设计与制作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规划、设计网页的步骤与方法。 学会网站制作的基本技能与技巧。 三、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梳理 1、万维网上的文档称为(),若干个网页组成一个网站,网站的地址用 ()标识。用户借助浏览器访问和阅读网页 2、网页的内容虽然千差万别,但都含有三种基本元素:()()() 3、网页中包含的文本、图形图像、超链接和表格等基本元素及构件是由 ()进行描述的 4、常用到的网页制作软件有()()等 5、流式视频图像格式:()()()等 6、网页中使用的图像可以有许多格式,常见的静态图像格式有()和()两 种;动态图像的格式有动态()()等。 (二)要点提炼归纳 1.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网页间遵循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进行相互链接访问。 2.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是使用一组特定的标记来描述文档结构的语言。 3.网页中包含的文本、图像、超链接和表格等基本元素及构件是由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进 行描述的,即网页是由HTML解释执行的。 4.网页:即万维网上的文档,是按照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规范要求表达文本、图像、动画 等多媒体信息的。若干个网页组成一个网站。 5.网页制作实质上就是编写HTML语言代码。 6.网页的三种基本元素:文字、图形图像和超链接。网页还可以使用"表格"、"表单"、" 音乐"和内嵌程序等构件,起到美化网页、双向交流的作用。 7.URL统一资源地址:即网站的网址。 8.网页中使用的图像可以有许多格式,常见的静态图像格式有JPEG和GIF两种;动态图像 的格式有动态GIF、FLASH等。 9.流式视频图像格式:RM、WMV、MOV。 10.动态网页:由服务器数据库中的数据动态生成的网页称为动态网页,反之为静态网页。11.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 Dreamweaver. 12.网页制作步骤:确定任务/分工协作/制定解决方案(网站的名称、主题、内容、结构等) /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制作网页。 13.网页文件的扩展名:.htm 14.网站的主页一般命名为:Index 1 —————————————————————————————————————————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鸦片战争》 赛课导学案_2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课,主要分为“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三个子目。“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主要讲的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掠夺原料,把侵略扩展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但通过正当贸易,英国处于明显出超的不利局面,于是英国往中国贩卖鸦片,以牟取暴利。中国有识之士认识到鸦片严重的危害性,清政府决定派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主要讲的是英国借机于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于是中英有了“《南京条约》的签订”,《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课,学生兴趣较强。由于中国近代史离现代时间更加近,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照片、视频资料。其次,从本课开始,中国即将进入被压迫的历史时期,初中学生血气方刚,较为感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告诫学生理性爱国,落后会挨打,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独立自主,爱国应该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尽自己的一份力。最后,教师要结合当时的世界历史来教授本课,才能使学生更加全面、理性地理解本课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林则徐禁烟运动,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南京条约》的内容,简单分析其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观看影片《林则徐》的片段,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让学生利用地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林则徐敢于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通过学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的危害及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 2.《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难点: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