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形容词的审美作用探析

宋词中形容词的审美作用探析
宋词中形容词的审美作用探析

宋词中形容词的审美作用探析

[摘要]:宋词之所以呈现出幽微、淡雅、感伤的美学风格,与其中的意象组合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将通过微观地分析宋词中组合意象所常用的一些形容词对宋词意象及意境形成的作用,来进一步分析宋词的语言与审美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宋词;形容词;意象;审美

语言作为文学的载体,正如爱德华?萨丕尔所说:“对我们来说,语言不只是思想交流的系统而已。它是一件看不见的外衣,披挂在我们的精神上,预先决定了精神的一切符号表达的形式”,①是研究文学不能忽视的对象,它对文学的思想风貌和美学精神都具有决定作用。诗歌(包括宋词)作为一种语言艺术高度凝练的文学体裁,对语言的依赖性更加突出,因此研究诗歌语言是研究诗歌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选取了在宋词研究中较少有人涉及的形容词作为切入点,分析它与宋词意象审美和意境审美之间的关系,重点通过形容词在塑造意象、营造意境方面的功用来看其与宋词审美的关系。

一、“浅淡”形容词与幽微的审美文化

在现代汉语中按照词汇功能、形态和意义的不同对词进行了词类的划分,把“表示性质、状态等”“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且“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不带宾语”②的词叫做形容词。本文所选取的分析对象——宋词中的形容词,由于在特殊的诗歌语言中,所以主要依据形容词表程度性的语义特征,而较少或不考虑其在句法中的功能意义。

通过对(清)朱孝臧先生选编的《宋词三百首》③进行分析,选出了在三百首经典宋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16个形容词,并对其词义进行了初步解析,见下表:

形容词频次释义形容词频次释义

小30 与“大”相对,不及比较

的对象浅17 与“深”对;感情不深厚;

颜色淡;时间短

寒29 与“署”对,冷;害怕,

畏惧;贫困

细14 与“粗”对;细微,细小

幽28 深远、僻静;隐蔽的,不

公开的

微12 细小,轻微;精神奥妙

淡26 (颜色)浅;冷淡,不热

心;无关紧要的

孤12 单独,孤单

玉25 比喻像玉一样洁白或美丽瘦10 与“肥、胖”对,(人体)

脂肪少

①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98页

②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6页

③(清)朱孝臧,宋词三百首[M],章忆注析,太原:三晋出版社,2012年,本书所用宋词例子皆来自此

1

清25 与“浊”对,纯净没有杂

质;寂静

纤7 细小

疏25 与“密”对,距离远或空

隙大

缕(丝) 6 线;像丝的物品

轻21 与“重”对,重量小;数

量少,程度浅闲 4 与“忙”相对,没有事情;

与正事无关

关于上表补充几点说明:一是形容词的选取上,除了选取了典型的像“小”、“细”等词,也选取了部分宋词中常作为形容词使用的带有比喻义的词,如“玉”和“丝”(丝和缕的意义和用法在词中都较为接近,故算作一词),这是因为顾及到这些词对表现宋词的词义和意境都有重要作用;二是关于上述词的释义,是按照《现代汉语词典》所记,可能与古意有略微差别,但不影响这里要说明的问题,并且在词典中只选取了与本文所要探讨内容有关的解释词条。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宋词中出现频率较多的形容词在表程度、状态上,词义都是较浅淡的(所以在小节标题上使用了“浅淡”形容词一说),从上表中的形容词就可以看出宋词所表现出来的幽微的审美取向。这种审美取向与“簸风弄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④的文体特征有关,也是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幽微的审美文化。

这种文化特征不仅表现在对物象世界的“小”、“浅”、“细”、“淡”、“疏”有偏爱,而且也对心灵世界的“寒”、“幽”、“孤”、“瘦”有着敏锐的感知和细致的描摹,如“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⑤、“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⑥等对幽微心理情感的词句。幽微的审美即指对微小之物的偏爱和对幽深之情的敏感,“以闲婉之笔见幽邃情怀”“大中见小地传递物态,移注人情,发其未逮,以见幽微,是审美的深化”⑦。

二、“细巧”的组合意象与淡雅的文士审美

要分析一个时代中语言与审美的关系,必定饶不开研究对语言的运用、研究都有极大作为的文人的审美追求,而宋代又是一个“重文轻武、文人地位得到很大提升的朝代”⑧,因而研究宋代的文士审美可以对当时整个社会的审美文化做出观照。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自序》中就说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不仅明确了文学与时代的密切关系,而且也确立了宋词为宋代文化“代言”的身份。

宋词中清丽细巧的意象,除了所选之物本身的特质以外,组合意象时所用的形容词在意象塑造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折射出当时“文士尚淡雅”的社会氛围,下面是通过分析前面所提到的16个形容词与具体物象所组合成的宋词中的一些意象,来进一步地认识这种审美文化:

④张炎,词源注[M],夏承焘校注,郭绍虞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3页

⑤张先《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宋词三百首》第4页

⑥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宋词三百首》第16页

⑦邓乔彬,唐宋词美学[M],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第38页

⑧董德志,略论宋代文化的时代特征[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聊城:聊城大学,2011年02期,第293页

2

由“小”字所构成的组合意象主要有——小窗、小园、小阁、小栏、小桥、小帘钩等,如“念沉沉、小阁幽窗,有时梦去”⑨、“亿旧游,邃馆朱菲,小园香径”⑩,这些词中的意象表现出词人在建筑物象上对细小之物的偏爱;

由“寒”字所构成的组合意象主要有——寒水、寒烟、寒沙、寒香、寒蝉、春寒、夜寒等,词句如有“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1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12,这一组意象很显然不是单纯的物象描写,而是带上了主体冷寂的心绪,是主客观结合的典型意象;

由“幽”所表现的组合意象主要有——幽恨、幽梦、幽怨、幽阶、幽坊、幽窗、幽香、幽草等,像“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13、“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14,这些意象所涉及的事物范围显然更广,有人之心绪,有楼台之幽深,也有草木之幽香,与文人之词多抒幽微之情不无关系;

由“淡”形容的物象主要有——淡云、淡日、淡月、淡衣、淡妆、淡脂等,如“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15、“淡妆多态,更的的、频回眄睐”16,用一个“淡”字描人状物,更突显出宋代推崇淡雅之美的审美文化;

还有带“玉”字之意象,玉楼、玉柱、玉钩、玉堂、玉鉴、玉骨、玉人等,如“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17、“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18,用一种玉洁白、高雅的比喻义来形容所写之物,淡雅文化之痕迹尽显笔端。

其他组合意象也大多如此,在此就不一一累举。从这些意象中可以看出,宋词言天象则“疏星淡月”,言地理则“曲岸烟渚”,言草木则“细柳飞絮”,言居室则“玉楼小窗”,言情绪则“闲愁幽恨”,皆“取其轻灵细巧者”,每“形况之辞,亦取精美细巧者,譬如台榭,恒物也,而曰‘风亭月榭’(柳永词),则有一种清美之境界矣;花柳,恒物也,而曰‘柳昏花暝’(史达祖词),则有一种幽约之景也”19。“宋代文人多把创作的对象由边塞大漠转向庭院花草,由宏大的抽象场面转向狭小和具体的物象”20,这种对意象的选择和组合方式,都体现出当时文士的崇淡尚雅之趣,而这种文人追求最终也汇入到整个时代的审美大流中,表现为宋代审美文化的内倾和雅化。

说宋代审美文化内倾,并不意味着宋代是一个不开放的时代,针对时代风貌来说唐宋应是中国封建社会中较为开放活泼的朝代,但宋代的文化确是更倾向于人自身,所以这个“内倾”更多地是指思想的向内。宋代占据社会主流的程朱理学,作为审美思维来源的哲学基础,

⑨袁去华《瑞鹤仙?郊原初过雨》,《宋词三百首》第106页

⑩蔡伸《苏武慢?燕落平沙》,《宋词三百首》第89页

11 张元幹《石州慢》,《宋词三百首》第82页

12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宋词三百首》第19页

13 周邦彦《拜星月慢?夜色催更》,《宋词三百首》第71页

14 张抡《烛影摇红?上元有怀》,《宋词三百首》第101页

15 陈亮《水龙吟?春恨》,《宋词三百首》第109页

16 贺铸《薄幸?淡妆多态》,《宋词三百首》第77页

17 范仲淹《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宋词三百首》第3页

18 吴文英《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宋词三百首》第155页

19 缪钺,诗词散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58页

20 同⑧

3

主张关注人的内心,向内哲思,因而社会审美文化也会更多地呈现出内倾性。另外关于宋代之雅化,其实也是相对而言,正如前面所说,宋代其实是一个相对开放也是雅俗共赏、具有“兼容精神”21的时代,单就宋词来说,也是俗雅具备的,宋人张炎的《词源》就已经有提及,他说“古之乐章,乐府,乐歌,乐曲,皆出于雅正”,又说“若能尽用虚字,句语自活,必不质实”22,他所列举的“虚字”如“甚”、“莫是”、“那堪”等都具有很浓的口语意味,也即是在词中应当是雅俗相融、雅俗兼备的,但从文人的角度看依然是雅趣更胜一筹。

三、“感伤”的词境与柔美的时代审美

史学大家陈寅恪推崇宋代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巅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23,这是就宋代文化的历史地位而言,若从其时代风貌来说,阴柔婉美的风格依然是主要的,这是对宋之前整个中华民族尚阴柔的文化的延续,从宋词所营造出的意境来看更是如此。

前面已经就宋词中的形容词浅淡之词义和组合意象的细巧之物态分析了宋词所表现出的宋代审美文化的一些特征,最后是要就主要由这些形容词所营造出词镜的一些宋词来看宋代文化的柔美之风:

卜算子24(苏轼)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知。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在这首词中东坡连用“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这五个冷寂的形容词与物象组合成的意象经过词人的连用便营造出了一种幽人怅怀、周遭之物亦感伤的词镜。黄庭坚说此词:“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25,由此可见这首词意境之高,而这些形容词在传达语意上的功不可没;

浣溪沙26(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秦少游在这首词中用到了“轻”、“淡”、“幽”、“丝”、“细”“小”六个形容词,尤其“一‘幽’字不仅形容那画屏上面的山水烟霞,而且也与人物的心理状态十分协调”27运用此类

21 虞云国,略论宋代文化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地位[J],浙江社会科学,杭州: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2006年5月第3期

22 同④,第15页

23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J],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45页

24 《宋词三百首》第40页

25 转引自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06页

26 《宋词三百首》第48页

27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472页

4

词语的功力之高可见。难怪张炎在《词源》中说:“秦少游词,体质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28,这首词的意境之雅可以说是很有代表性了;

疏影29(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恐、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这首被称为是咏梅杰作的词,从词题开始便用到“疏”字来形容梅花之姿态,下面又写花开枝头如“缀玉”,花飘香气是“幽香”,并用“翠禽小小”、“此花独幽”、“小窗横幅”来状物怀人,即写了梅花之幽,也写人之暗淡心境。白石之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30、“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荡”(《宋四家词选释序论》),一个形容词“疏”对白石词之意境的突出和概括的重要性可知。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不论是短小的词曲还是稍长的词曲、无论是婉约的少游还是豪放的东坡、无论是咏物怀人还是抒情发愤,都不免在宋词中呈现出感伤的境界,这除了与文学作品以悲为美的特质有关,仍是反映出了当时整个社会文化的柔美之风。这种柔美之风不仅表现在艺术审美上的好“玉”不好“金”,而且也表现在市民生活好歌乐章词而少稼轩词,是一种从审美心理到现实生活都一致的时代文化因素。

本文是从宋词中表义浅淡的形容词入手,由这些形容词本身谈及宋词中与此相关的组合意象,再谈及由这些组合意象表现出的意境,层层递进地分析宋词中形容词的审美作用,这种作用既体现在艺术审美方面,也体现在文化审美方面。在艺术意象的塑造上,形容词起到决定意象性质的作用,浅淡的形容词词义决定了意象清丽细小的性质;在艺术意境的营造上,形容词或单独表义,更多的是与物象组合成一系列意象来呈现意境,因其可以将物的特质与人的心绪融合地表现而更加具有艺术美。在文化审美方面,这些形容词高频率被词人们使用,并且在宋词中得以流传,就充分地体现出它在文化审美上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2]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清)朱孝臧,宋词三百首[M],章忆注析,太原:三晋出版社,2012年

[4] 张炎,词源注[M],夏承焘校注,郭绍虞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5] 邓乔彬,唐宋词美学[M],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

[6] 董德志,略论宋代文化的时代特征[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聊城:聊城大学,

28 同④,第31页

29 《宋词三百首》第130页

30 同④,第16页

5

2011年02期

[7] 缪钺,诗词散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8] 虞云国,略论宋代文化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地位[J],浙江社会科学,杭州: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2006年5月第3期

[9]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J],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10]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12] 张海鸥,宋代文化与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13] 张国宪,性质形容词重论[J],世界汉语教学,北京:世界汉语教学杂志社,2006 年第1 期

Adjectives aesthetic features in the analysis

Linhuan

(Jiangnan university Chinese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wuxi, jiangsu province, 214122)

[Abstract]:Song Ci is showing a subtle, elegant style, the sentimental, have a great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images, this paper will through micro analysis of images of some adjectives of Ci poetry imagery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common combination in Song Ci,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of Song Ci's language and aesthetic.

[Keywords]:Song Ci; adjectives; image; aesthetic

6

浅论宋词中的意象-梧桐

浅论宋词中的意象—梧桐 梧桐是宋词中一个备受青睐的意象。梧桐这种高大的落叶乔木在诗人们的笔下是非常“专情”的, 它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孤寂、冷清、落寞、哀愁等情绪。梧桐入诗最多的大概要数宋词, 而宋词中之梧桐最著名的莫过于南唐李煜深院中的“寂寞梧桐”和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两词均系国破家亡之哀音, 而各有千秋。亡国之前耽于享乐, 亡国之后溺于悲哀, 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一般认为是他亡国之后所作。词的上阕写景:“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西楼见残月, 夜已深沉, 顾影徘徊, 不能入寐, 其人之浓重愁情可见, 再向深院望去, 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 寂寞庭院, 重门深锁, 多么清冷的环境啊!寂寞者实非深院梧桐, 人也。这里的梧桐着上冷落凄清的色彩, 这就是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 一切皆着我之色彩”。后主此梧桐已是着上“我之色彩”的梧桐了。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篇之一, 此词通过残秋景物的衬托, 抒写夫亡家破、饱经忧患离乱生活的深重哀愁, 词中极力铺叙“乍暖还寒”、“晚来风急”的恶劣气候,“满地黄花堆积”的零落景色, 更兼黄昏时刻点点滴滴在梧桐叶上的凄清秋声, 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悲愁氛围, 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耿玉真《菩萨蛮》云:“玉京人去秋萧索, 画檐鹊起梧桐落。教枕悄无言, 月和清梦圆。背灯惟暗泣, 甚处砧声急。眉黛远山港, 芭蕉生暮寒。”这是一首倾诉闺情的篇章, 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温柔多情, 敏感恬静的女子, 在一个秋日的黄昏, 她凭栏凝思, 沉浸在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之中。起首两句, 描绘出一幅飒爽的深秋之景:万物萧索桐叶飘落, 景中有情。鹊起而不顾暗示“人去”而不归, 主人公怅然失望之情隐然可见, 细微如梧桐叶落之声尚清晰可闻, 则庭院之寂寥, 女子怀想之深可想见了。由此开篇, 全词都笼罩着瑟瑟寒意。 梧桐入诗写愁很有特色的数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 叶叶梧桐坠。绿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 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 银屏昨夜微寒。”作为一位雍容华贵的士大夫, 晏殊词中的愁多是些富贵闲愁, 这首词亦不外此。词人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细微感觉, 表现了他的轻微愁思, 起首二句在写景中点明时间, 渲染环境。以“细细”状金风, 没有秋风惯有的那种萧飒之感,显得骛平静、悠闲, 以“叶叶”状梧桐叶飘落的景象,让人感到很有次序, 很有节奏。向来写梧桐经秋都是较为凄凉的, 经过一代又一代词人的染笔, 以致于使人一听到秋风吹拂梧桐, 就产生凄凉况味, 而象晏殊写得如此平淡幽细的, 却极为少见。正是因为诗人的愁是一种轻愁、闲愁, 来不得那么沉重。

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一、形容词的一般用法 1.作定语,一般放在所修饰词的前面。 例如:It’s a cold and windy day. 2.作表语,放在系动词(be,feel,look,smell,get,become等)的后面。 例如:He looks happy today. 3.形容词修饰something,anything,nothing,everything等复合不定代词时,须放在其后。 例如: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 4.表示长、宽、高、深及年龄的形容词,应放在相应的名词之后。 (构成:数词+单位词+形容词) 例如:How long is the river?It’s about two hundred metres long. 5.else 只能做后置定语,修饰疑问代词what,who,whom,whose等。以及不定代词 something,anything,nothing,somebody,anybody,nobody等。 例如:What else would you like ? 6.只能作定语的形容词:little小的;only唯一的;wooden木质的;woolen羊毛质的;elder 年长的;复合形容词kind-hearted善良的,man-made人造的,take-away可带走的等。 (常见的复合形容词:snow-white雪白的English-speaking说英语的;glass-topped玻璃罩的;full-time全日制的;well-known众所周知的;kind-hearted善良的;man-made人造的;take-away可以带走的;ten-year-old十岁的) 例如:My elder brother is in Beijing.

2-4第四节 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

第四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 一、内指性 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的无需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上耶!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情理的合理性, 侧重于对文本语境所激起的读者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的真实性的考察, 它是对事理的合理性的一种超越。无论在叙事作品还是在抒情作品中, 我们都可以看到许多不合事理的艺术表现, 而它们在作品中却以相当合理的姿态活跃着, 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情理的合理性。清代叶燮曾举杜甫诗中不合事理之句如?碧瓦初寒外?1、?月傍九霄多?2等为例, 细加分析解说, 并以?幽渺以为理, 想象以为事, 惝恍以为情?作为理论总结,成为对诗歌创作中情理的合理性的经典性阐释。 二、音乐性 音乐性,是指文学语言组织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也就是说,作家在组织文学语言时,不仅要追求表?意?,而且要追求表?音?,甚至有时还会为着表音而重组语言,或者完全让表意服从于表音。 我国诗歌素来是讲究声韵的。韵脚的相谐,一则可使前后呼应,在五音繁会中取得调节的效果;二则表示情感的起伏变化,使得疾徐中节;三则利用收音相同,易于记忆,并引起联想。萧梁刘勰对声韵的作用早就有了精辟的阐明。他说:?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文心雕龙》卷七《声律》第三十三)?异音相从?属于句子中间的字调安排问题,必须四声更替使用,才能取得和谐。这是因为?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暌,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同上)把每个不同字调安排得当,就可做到?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龙榆生先生讲义) 邱峻先生辑?对山歌?(客家话): 1“碧瓦初寒外”,老子庙是用碧琉璃瓦盖的,这点当时人都看到;时令正是初冬,这点当时人都感到;但“碧瓦初寒外”是诗人独特的感受。诗人感到碧瓦在初寒以外,其实碧瓦不会感到寒暖,这是诗人的感觉。诗人看到老子庙的壮丽,所谓“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在初寒中给人以温暖之感,所以说它在初寒外,写出诗人对壮丽建筑的赞美。 2“月傍九霄多”,九霄指天上极高处,古人把皇宫比做天上,这里带有消极的封建尊君思想。诗人当夜在宫里值宿,用九霄来比宫殿,说在宫里显得月亮的光明特别多一些,正反映了那种消极思想。

英语中形容词的用法学习资料

英语中形容词的用法

英语中形容词的用法 定义 形容词是用来修饰名词的词,一般放在所修饰的名词前面。 作用 形容词在句中作定语,表语,宾语补足语。 她是一个好学生,她学习努力。She is a good student, and she works hard. 这辆自行车很贵。This bike is expensive. 对不起,我现在很忙。I am sorry, I'm busy now. 你为这次会议做好准备了吗? Have you got everything ready for the meeting? 在句中的位置 形容词作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前。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时,则由它们和被修饰的名词之间的密切程度而定,越密切的形容词越靠近名词。如果几个形容词的密切程度差不多则按音节少的形容词放在前面,音节多的形容词放在后面。 英语单词中something, anything, nothing 等不定代词被形容词修饰时,形容词放在不定代词后面。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 我有重要的事要告诉你。 Is there anything interesting in the film? 电影里有什么有趣的内容吗? There is nothing dangerous here. 这儿一点都不危险。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形容词词组修饰名词时须放在名词之后。 This is the book easy to read. 这是一本容易读的书。 用 and 或 or 连接起来的两个形容词作定语时一般把它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后面。起进一步解释的作用。 Everybody, man and woman, old and young, should attend the meeting. 每一个人,男女老少,都应该参加会议。 You can take any box away, big or small. 这些箱子,不管大小,你都可以拿走。 比较级和最高级 绝大多数形容词有三种形式,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以表示形容词说明的性质在程度上的不同。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是在形容词的原级形式的基础上变化的。 分为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 规则变化 1)单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是在词尾加-er 和-est 构成。 great (原级) greater(比较级) greatest(最高级) 2)以-e 结尾的单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是在词尾加-r 和-st 构成。 wide (原级) wider (比较级) widest (最高级) 3)少数以-y, -er, -ow, -ble结尾的双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是在词尾加-er 和-est 构成。 clever(原级) cleverer(比较级) cleverest(最高级) 4)以-y 结尾,但-y 前是辅音字母的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是把-y 去掉,加上-ier 和-iest 构成.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重庆市黔江区马喇中学黄成德 37岁中一职称学科论文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关键词]:文学语言审美特性 [内容摘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所谓文学的审美特性包括: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文学语言的含蓄性、文学语言的多义性、文学语言的音乐性。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同时,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也是一种审美的语言,所谓审美,指的是文学语言的情感性。 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是有明显区别的。首先,科学语言注重理性、抽象和逻辑,文学语言注重感性、形象和情感。前者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如实地反映语言对象,理性地阐述事物的本质或事物间的联系,从中体现思维的规律性。而文学语言则表现“作家的情感方式”,所以它的价值“决不单纯是写得流畅,文理通达,文法无误”之类。作者要能够在其语言上“按自己的个性和精神独创性的印记”,以一种情感(作家情感)接受另一种情感(读者情感)的推敲。 除了两种语言各自的目的不同外,还与人类大脑左右半球的特征与功能相关。即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单侧化(不对称性)。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对称的,实际上两个半球的功能趋于单侧化,即某些功能偏重于左半球或右半球。研究发现,人脑左半球主要是对言语、文字、计算、时间等信息的理性加工;右半球主要对图形、音乐、方位等的感性加工。这种在后天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单侧化

现象使人类的左半脑长于概念推理、右半脑长于感觉体念。因此可以说,任何作家都必须借用右半脑进行写作(就语言的生理机制而言)。 由于语言目的的不同,科学语言追求抽象性、明晰性和确凿性,而文学语言则追求形象性、含蓄性、多义性和音乐性。早在先秦时期,有关文学语言审美特性的片言只语己散见于各种文化典籍及文学作品本身之中,诸如部分历史著作(如《尚书》、《左传》)、诸子哲学(如《论语》、《孟子》、《荀子》、《墨子》、《庄子》)和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等。如孟子的“以意逆志”说。着是孟子针对他的学生咸丘蒙拘泥于《小雅。北山》一诗的各别词句,不懂诗歌语言的艺术特性,以至不能正确把握诗意的情况提出来的理论。孟子认为,文学语言有其特殊性,如暗示、委婉、夸张等,说诗的人不应拘泥于语言文字而妨碍对诗人之志的正确理解,孟子批评咸丘蒙对《小雅。北山》的误解,指出正确的读诗方法应该“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其实,咸丘蒙的错误本质不在于孟子所谓的“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而在于对文学语言艺术表现特殊性的忽视。 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萌芽或滥觞,但在当时情况下,还不可能出现任何形式的文学理论专著。对文学语言审美特性的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近代。 下面简要谈谈我对文学语言审美特性的粗浅认识。 一、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人们常说“即如历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指的就是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即具体可感性。如梅晓臣所云:“状难写之景,

传承古典诗词弘扬传统文化

(吉林省通化市靖宇中学语文组吉林通化 134000) 中图分类号:a14 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品,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所以曾经有人把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叫做"诗的文化"。可以说,所有古典文明的精华都包容、凝结在古典诗词作品里。 然而,在西方现代文明影响之下,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古典文明正面临着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机。 危机与希望并存,现实与传统共在。传承古典诗词,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源远流长篇: 从远古的原始图腾,到奴隶社会的刀耕火种,到封建时期的农牧文明。这些文明,无不在诗歌的发展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一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诗歌发展史。 长久以来,诗歌、散文、戏曲、小说,像四道江河,并排浩浩荡荡地奔流在中国大地。其中,诗歌是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产生最早的样式之一,又是文学中得到最充分发展的体裁。起初,《诗经》《楚辞》并称,一富写实精神,一带浪漫气息,构成了诗歌历史长河的两大源头;历经汉魏风骨、齐梁声律,至唐,在集大成的基础上,超迈前贤,成诗歌之盛世,蔚为壮观;其后的宋诗,虽不似唐诗的典雅丰腴、意气浩然,然亦瘦劲冷峭、精细澄澈;与此同时,唐宋词以她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宋诗争奇斗妍;元明清三代,以戏曲和小说为主,诗词成就虽不及唐宋,但就具体诗人而言,也还有一些好的作品可供后人欣赏。两千多年来,古典诗词所体现的进步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性,无疑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人文精神的灵魂。 魅力无穷篇 世界上无论哪个民族,哪种语言,都有他们的诗歌,但不同的民族,诗歌的发展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诗在不同民族的精神生活中所占比重也是不同的。世界上许多民族的诗歌,长期处于原始的、自然的发展阶段,真正高度发达的诗歌艺术,是以高度发展的文化为基础的。当然,文化的发展也不一定必然促进诗歌的发展,其中必须有适宜诗歌生长的土壤。这样看来我国古代的文化,其适宜于诗歌发展的因素,是极其丰富的。举其大端,如礼乐文明的崇尚、山水审美活动的兴盛、文官制度与科举考试,无不是促进诗歌艺术长期的繁荣并高度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诗歌,早期的成绩就十分辉煌,有《诗经》、楚辞、汉乐府诗三大系统,作为后来文人诗歌的源头与母体。魏晋时期,进入高度自觉的文人诗发展的时期,此后一直到近代,以文人为主体的诗歌体系,一直在连续发展,其历史之长,诗人之多,诗歌对整个社会文化影响之深,的确是举世罕见的。这样博大精深的古典诗词艺术,其审美价值之高,自然无需论证。文化与文学的历史既然是无法割断的,那么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诗词艺术在当代人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性,自然也是毋庸争议的。 另外,诗歌具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小说散文写得再好,毕竟不利于传诵,因为它们的篇幅相对较长。而诗词却不同。它的短小精悍,它的朗朗上口,它的雅俗共赏,都可以使它轻捷地活跃在文化传播的前沿。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门古老优秀的语言文化艺术,它在促使文化繁荣和提升民族精神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从文化的历史使命来看,诗词也同其他文体一样,曾经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岳飞的《满江红》等诗词,无一不是战斗的鼓点,冲锋的号角。我们能否认它的价值吗?而且,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它仍然可以不分场合地游走于我们的唇齿之间,增添交流的情趣和品位。它长时间的存在已经昭示了它作为精神产物的特殊魅力。 发扬光大篇

艺术基础知识(简答题)

艺术基础知识(简单题) 五、问答题(答案要点 1、简述艺术的主要社会功能。(常考) 艺术作为人类审美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它的各种社会功能始终就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的,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也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审美认知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审美娱乐功能。 (1)审美认知功能。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主要就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在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人生的同时,还能够发挥其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2)审美教育功能。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与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使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与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具体来说,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具有三个特点,即“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3)审美娱乐功能。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主要就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与审美愉悦,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愉悦得到休息。 2、简要介绍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内容就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与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与人的主观世界。艺术作品的形式就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容的存在方式,即作品的内部联系与外部表现形态。两者的关系如下: (1)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就是统一与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艺术创造中,内容常常起主导作用,形式总要为一定的内容服务。 (2)艺术作品的形式又呈现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仅可以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由于形式的变换,可以直接影响与制约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 (3)艺术创作应当力求把内容与形式尽可能完美地统一起来。 3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易错题) (1)第一层就是艺术语言。艺术语言就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与方法,就是作品外在的形式结构。艺术语言具有两个重要功能:一就是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内容就是审美的功能。 (2)第二层就是艺术形象。艺术形象就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它就是艺术家依据

唐宋诗词意象浅析

唐宋诗词意象的研究 高二(11)张丹妮 指导老师:许深湘(潮州市金山中学) 一、课题提出 与同学朋友相处,谈得最多的话题是读书。在几乎把读书等同于读教科书的环境里,大家的内心依旧保留着渴求的空间,并普遍表现出接纳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情。许多人对唐诗宋词具有一种出自民族文化血脉的天然的亲近感,但这掩饰不了他们走近诗词时所感到的陌生与困惑。如何使他们走近那已成为过去而又永远鲜活的经典,触摸那已降下帷幕而仍与我们血脉相连的历史,了解那位有亲近感,却因相隔久远而略显生分的相知故交呢? 就初涉此道的中学生而言,了解古典诗词意象可提供一条明晰的理解诗情词意的途径。 二、研究进程 1、收集资料(4周); 2、研究撰文(5周); 3、交流定稿(2周)。 三、研究成果 (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重要地位 意象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万千事物,由诗人词家的精心筛选而成为抒情主体的观照对象,经过作者情感与意识的加工并呈现在诗意的语录中,使之成为诗词作品中个性鲜明、面目各异的意象。 我国古典诗词的意象系统十分丰富,但又相对稳定,某些意象出现的频率很高。例如,约五万首唐诗中,“月”出现了一万一千余次;宋词中也有许多常见的意象,据检索,《全宋词》中“梅”出现的次数为二千九百五十三次,还可列出一些其它常见意象的统计数字。作为情感符号的意象,具有主观象喻、递相沿袭、多歧义歧解等艺术特征。我们关注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是因为它们与诗人词家的生命情感体验同构呼应,又常能凸显诗人词家个体的各自面目,使我们从中看出作者的个性气质、心理结构方面的特点。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境界是中国古典诗歌美 -125-

形容词的句法功能

形容词的句法功能 1. 用作表语 Everyone was happy. 每个人都很高兴。 He is interested in watching TV. 他对看电视感兴趣。 2. 用作定语 He is an honest student. 他是个诚实的学生。 The young man is her boy friend. 这个小伙子是她的男朋友。 3. 用作宾语补足语 He pushed the door open. 他把门推开了。 We found the problem very difficult. 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很难。 【注】这类句型若变为被动语态,形容词则为主语补足语: The problem was found very difficult. 4. 用作状语 He arrived home, hungry and tired. 他回到家里,又饿又累。 I went there full of joy. 我兴高采烈地去了那儿。 He sat in the corner, silent. 他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 形容词用作状语主要表示原因、结果或伴随等,其逻辑主语必须与句子主语保持一致。这类结构通常可用从句或并列句来改写: He came over, eager to help. / He came over and (he) was eager to help. 他走过来,急于想帮忙。 【注】以上形容词用作状语的情形,有人也称之为主语补足语,因为它们是补充说明主语的。另外,还有一类特殊的形容词用作状语: The stove was red hot. 火炉是炽热的。 It’s boiling hot.它是滚烫的。 His face was bright red. 他的脸是鲜红的。 The weather is freezing [icy, bitter] cold. 天气冷极了。

我心中的唐诗宋词

我心中的唐诗宋词作文 唐诗宋词风光旖旎,在我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光影&& 唐宋是我们诗词文化最鼎盛的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高峰。孟浩然、王维的宁静淡泊,岑参、高适的边塞长吟,李白的浪漫奔放,杜甫的乱世悲歌&&星光灿烂的诗坛是唐代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誓言给我鼓励;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让我向往;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乡愁让我心酸;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理给我启迪&& 宋代词人们高奏过悲壮威武的慷慨悲歌,低吟过委婉动人的缠绵情话,悲叹过心疲气短的穷途末路&& 我渴望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悲叹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向往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我感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唐诗短而精炼,掷地有声;宋词长而有韵,回味无穷。 迷人皎洁的汉宫秋月令我心驰神往,倾国倾城的燕瘦环肥使我魂牵梦绕&& 唐诗宋词那或雄壮或惆怅的意境是否让你身临其境?唐诗宋词那或勉励或警示的言语是否让你有所感悟? 唐诗宋词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段历程,更是一个传奇!它所代表的是一个个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 每次读到唐诗宋词,我都会有一种全部占有的冲动,这,也许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唐诗宋词,是你,在我心头激起了一圈圈的涟漪。我心中的唐诗宋词作文 经历风雨的冲刷,接受岁月的考验。穿越时空,我接触了唐诗宋词。 那一篇篇词,一首首诗,向我展现了一幕又一幕的激动人心的画面。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使我看到杜甫笔下泰山的雄伟壮阔,也更深刻地体会了诗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让我看到李清照醉归的愉悦,日晚倦梳头更让我明白她的疲惫与悲痛,国破家亡的悲哀使她的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时局动荡是她的忧虑,却也是无奈。 读唐诗宋词,我跨越了时间与空间,与诗人对话,在短小精简的语句中读出了人生的理想与追求,唐诗宋词,是一段段情,它美;唐诗宋词,是一幅幅画,她美。她的美,吸引了我。 读辛弃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我仿佛置身古代战场,切身感受到战争的激烈和将士们在疆场挥洒热血的豪情万丈;读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我仿佛进入诗人的梦想王国,他一心想要报效国家,为国杀敌的爱国思想深深感染了我;读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诗人的豪情壮志的体现,诗人渴望驰骋疆场,老当益壮的情怀使我精神振奋。 读唐诗宋词,我走过了历史,在现在和平的年代里,我也感受到战争的激烈和诗人们想要在疆场的愿望,唐诗宋词,记录着历史,也连接着现在。 在诗人们心中,月亮总带表着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只是那皎洁的月光就勾起了诗人无限遐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虽然与亲人共享一轮明月,但思念之情却也更加浓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诗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那明月,寄托了多少人的期盼与思念,也不知道现在的月亮还能听得到那些声音吗? 读唐诗宋词,我有过沉思,月亮转过了千年,依然不变,思念延续到今天,依然不变,唐诗宋词,带给我亲人离别的辛酸,却让我更感受到月圆团员的美好与珍贵。 唐诗宋词,带我走过了历史,给了我理想与追求,让我体会到诗人的喜怒哀乐,也让我

文学语言的特点

摘要 语言有文学语言和非文语言之分,其区别就表现在各自不同的特征上。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物和思维过程。文学语言的特征究竟有哪些?目前文论界和修辞界尚无定论,对文学语言特征一些主要特征的归纳尚有争议,笔者倾向于较为常见的五性说,本文试图在当代学者对文学语言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情意性、音乐性、丰富性以及独创性做一浅析和归纳。 关键词:形象性,情意性,音乐性,丰富性,独创性

文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指的是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的文学则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1]与之相对应,“文学语言”也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广义的文学语言,作为语言学上的一个术语,是指一切加工规范的全民语言。它包括科学技术、新闻政论、公文事务以及文学作品等所运用的书面语言。而狭义的文学语言仅指作家作品所用的语言,即“文艺语言”,也称之为文学作品的语言。本文所论述的是狭义的文学语言的特点。 确定了文学语言的概念之后,我们还需要对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加以区分。在甄别这二者的过程中,文学语言的特点也随之明晰。有研究者认为,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是两套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认为它们在各自的领域范畴内,各自既有自身不可僭越的游戏规则和表达方式,又承担各自不同的来自于受众的阅读期待的独特品质。前者的话语系统要求其语言以真实、准确、规范、凝练为主要特点;而后者则有更广阔却相对更模糊的想象性、边缘性、多义性的特征。[2]文学语言虽然允许有某种灵活变通不尽遵守语言常规的地方,但事实上文学语言并没有在普通语言之外,另创一套语法和词汇系统。它使用的还是我们平常使用的那套语言。[3]文学作品不过是一个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或者符号结构。[4]文学语言就是为了构建一个特殊的审美目的服务的语言符号系统。文学语言要在语言的一般交际功能的基础上执行一种特殊的艺术功能或美学功能,以语言文字为物质材料和表现工具,来刻画形象,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创造意境,通过形象思维,反映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给读者以美感教育。也就是说,它在传达一般信息之外,还要传达审美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语言便体现出它的一些深层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征,是指文学语言手段的形象化特征,即以文学语言写人、叙事、绘景、状物、抒情所形成的可见、可闻、可感等富有具象性、体验性的特征。形象性是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学语言的的首要特征。[5]文学语言如果不具备形象

现代诗歌意象解读定稿

. 象由言生境随心动 ——现代诗歌意象新特质解读 鄞州高级中学张蕾 “缘事而发,缘情而作”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创作原则,在这原则指导下的中国古典诗歌在内容和情感上呈现出两大特点:内容上,关注现实生活、具体事件;情感上,抒发普遍的人伦道德关怀。因此具备了广泛的认同基础,形成了现实性、可感性的两大特点,使读者在很大程度上能把诗歌还原为生活本来的面目,还原为具备普泛生活情感体验的大自然的原真表象,于是造就了悠远的山水意境和无数的通用意象,例如:月亮、孤舟、白云、梅、菊、雁……这些意象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唤起读者的记忆经验,在最大程度上达成真切的感知和认识的统一。例如杜甫的《登高》前两联,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间四句,王维的《使至塞上》的第三联,意象的并置和连缀复原了一幅幅契合民族审美体验的风景或生活场面,借此表达出后世读者熟悉的古典诗人的国恨家仇、个人哀乐、山水闲情。 相对于古典诗歌,现代诗歌走过的百年历程实在是倏忽之间的事情。面对中国古典诗歌“立象近意”的悠远传统,生活在同一片天宇下的现代诗人不得不转而寻求旧意象的新拓展和新意象的另挖掘。希望突破中国古典诗歌几千年来几乎穷尽一切能见到的自然现象的意象结构和被无数文人一再使用所形成的具备高度认同感的经典意象的审美体验。借以传达全新的充溢时代精神的诗歌精神、意象情趣和个体情感。同时,受了西方象征主义表现手法影响,现代诗歌找到了中国传统诗歌借物咏怀和西方象征诗歌极力寻找思想感情客观对应物的相通点,成就了现代诗歌“兼容并包”、独具个性的意象体系。这样,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就具备了如下特质: 一是现代诗歌意象的承传性、情调化,二是现代诗歌意象的人情味、人格化,三是现代诗歌意象的时代性、现代化,四是现代诗歌意象的故事性、戏剧化。 一、现代诗歌意象的承传性、情调化 新诗运动追求诗体的大解放,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诗歌内容意义表现的重视程度。因而,新诗日益显露出“一种极沉痼的通病,那就是弱于或竟完全缺乏幻想力,因此他们诗中很少浓丽繁密而且具体的意象”(闻一多《<冬夜>评论》)。但是也有一部分诗人坚持着自己的诗歌主张,在作品中显示了对古典诗歌意象的特别关怀,如:闻一多、戴望舒、徐志摩、沈尹默、周作人等。如李叔同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歌词文辞秀丽、意境深远而富有情韵,“长亭、古道、芳草、柳笛、夕阳……”与古典诗词一脉相承的意象,营造出悠远而古典的情韵,体现了对传统意象的传承与拓展。 又如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浅论宋词中的意象-西楼

浅论宋词中的意象—西楼 西楼是宋词中的常见意象之一,以其抒情功能言,多与两性情爱生活中的心灵体验与心路历程相关。这种抒情倾向和同样存在于宋词中的东楼、南楼意象形成较大区别。 《全宋词》①中涉及西楼意象作品近150首,其中约80%以表现男女悲欢为主题。比之宋代以前诗歌文学,宋词西楼意象的情感色彩明显增强,西楼成为寄托情人相思的主要场所,并且男女间聚少离多的生活,使西楼具有了浓重的叹离伤别情调。以使用西楼意象频率最高的晏几道、吕渭老、周密作品为例。晏几道12首词使用了西楼意象,他笔下的西楼,,完全是其悲欢离合的情爱生活的见证。这里不仅有心上人“凝澹倚西楼, 新样两眉愁”、“西楼别后, 风高露冷”的落寞伤感;也有词人自己“醉别西楼醒不记”、“西楼月下当时见……恨隔炉烟看未真”的感念与遗憾。从晏几道西楼意象抒发的人生失意看, 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能比咀嚼发生于“西楼”之记忆更哀伤的。“西楼”观望产生的失望、“西楼”高耸伴随的凄寒、“西楼”欢会留下的憾恨等情绪, 凝成其西楼抒情的重要成分②。 吕渭老和周密各有7首作品使用了西楼意象。吕渭老笔下不仅有“大家沈醉还高枕,一任西楼报五更”的欢愉,亦有“断人肠,正西楼独上,愁倚斜阳”的相思,也有词人因思念心上人“欲上西楼还不忍,难著眼,望秋千”的感伤。周密笔下的西楼,一如吕渭老,有女子独倚的落寞,有男性轻别后的悔叹,也有词人感叹人生易老因而倦旅思归的悲愁。他们的抒情都赋予西楼意象极浓厚的感伤色彩。 在宋词中,西楼与其他抒情意象的配合使用几乎也成为常态。它不仅和风、云、雨、雪等表气候变化的意象合用,也与斜阳、明月、烛花等光影物象及飞雁、喜鹊、子规、燕子等鸟类意象映衬。这样的意象结合方式,强化了抒情者情绪的悲喜激荡,使西楼充满了抒情的张力。其中, 明月与西楼的联用尤值得注意。 在明月背景下,西楼兀自孤立的光影形象,不是更能传达同心离居者的多感之怀吗?月色, 无论朦胧暗淡还是明亮皎洁, 都为西楼抒情蒙上了一层婉转多感、相思情深的面纱。所以不仅李易安、魏夫人等女性词人笔下, 明月西楼的期待极其深切,即使在男性词人如周邦彦、周紫芝等人作品中、西楼月光也多凝成对往事的苍凉回忆。故月之联姻西楼,强化了西楼意象的抒情功能。

由近义形容词的辨析看形容词的不同功用

2005年7月 第21卷 第4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 iangsu I nstitute of Educati on(Social Science) Jul.,2005 Vol,21 No.4 由近义形容词的辨析看形容词的不同功用3 季 静 (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 [摘 要] 现代汉语形容词是个颇有争议的类别,各家讨论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从词义和句法两个基本维度出发对现代汉语中一组意义和功能接近的形容词“仔细、细心、细致、精细、详细”进行了一个横向的比较研究,是研究近义形容词不同功用的一个尝试,同时也清楚地揭示出同一组形容词之间存在的差别是对外汉语形容词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 近义形容词; 词义对比; 句法特点 [中图分类号] H0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1696(2005)04-0065-04 一、引言 形容词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重要的实词类别,一直以来都是汉语语法学界一个颇有争议的类别,其具体功用有哪些,语法学家观察的角度不同,各家观点也不一致,都各持其理,言之有故,但似乎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打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全新角度对汉语中一组意义和功能接近的近义形容词进行一个横向的比较研究,即站在与前人对形容词研究的不同立足点上,尝试对汉语近义形容词进行对比以分析形容词的不同功用,以期对对外汉语的形容词教学有所帮助。 我们认为近义形容词由于词汇意义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词汇特点,对它们可以多角度进行辨析,其中词义和句法特点的异同是两个基本的维度,通过这个视角能够对形容词的功用有深入一步的认识。 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一下,我们所说的近义形容词,包括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但仍在某些方面存在细微差别的形容词。当然,能构成一组近义形容词,其前提必须是被考察的这组近义词的词性都是形容词,如果某个形容词还有动词义项,我们则不予考虑。其次,本文选取进行比较分析的全部都是双音节形容词,排除了单音节和多音节的情况,其原因是单音节、多音节和双音节无论在性质上还是充当的句法成分上都有很大的区别,而近义形容词里数量最大的是双音节形容词,我们想先讨论大家认可的较为复杂的双音节形容词部分,以组为视域,从它们的辨析入手,希望能够找出一些带有一般规律性的东西。 二、词例分析 在前人近义词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选定了“仔细、细心、细致、精细、详细”这组形容词近义词进行描写和讨论,以下是分别从词义、句法对它们的具体考察。 (一)词义对比。 词义内容包括概念义(G)和附属义(F)。词的概念义可以分析为表示对象特征(t)(形容词表性状特征)和表示适用对象(d)两个方面,附属义也称词的附属色彩,包含形象、感情、语体色彩。 “仔细、细心、细致、精细、详细”这5个形容词,它们有共同的语素“细”,因而都含有“周密”的意思,但差别就体现在它们的不同语素上。 首先,它们的意义着重方面不同。“仔细”着重表示“细致而认真”的意思,着重于动作者的主观态度,其效果则不一定好;“细心”是“用心细密”,观察和做事都小心谨慎;“细致”是做事或做某种动作时“精细周密”,连最小的地方都不放过,着重于动作的客观效果;“精细”着重于“精”,是“精确、细密”的意思,虽并不一定完备,但一定在于关键之处;“详细”是“周密完备”的意思,着重于“详尽、完备”上。 其次,它们的适用对象和搭配关系并不完全相同。词义的不同影响了词与词的搭配关系,马庆株先生在《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中指出“词义是若干义素的集合。义素是可以分类的,有些义素经常决定该词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关系,有的义素则不决定该词的搭配关系,或者只是偶尔对搭配起制约作用。这里所谓搭配关系是指类与类的搭配。”[1](P.5)在“周密”的意义上,“仔细”一般用来指人们处理事情的态度,因而通常修饰动词,做状语,如“~看”、“~想”、“~听”、“~读”、“~写”、“~查看”、“~讨论”、“~搜寻”、“~分析”、“~研究”、“~报告”等等,另外还有较少的修饰名词的情况,如“仔细人”。“细心”一般修饰人的为人的品性和做事、观察等时小心谨慎的态度,如“细心的送报员”、“细心关怀”、“细心审视”。“细致”常指人做事或考虑问题的细心、认真的态度,客观效果比较好,常修饰思想方法和工作态度,如“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应当把神舟5号的发射当作非常严谨细致的一次科技工程来完成”;“精细”常指建筑物、物品、工艺品的手工精确细密,如“这种彩陶的手工非常精细”,有时还可以来形容语言,如“这类同义词区别精细,在表达上很有作用”,有时也指人做事不粗心大意,考虑问题细致周到。“详细”一般用来说明表达的内容和反映的情况,一些名词如“事实”、“情况”、“资料”、“说明”、 3[收稿日期]2005-02-21 [作者简介]季 静(1981-),女,江苏扬中人,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03级硕士研究生。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文学的典型审美特征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文学典型作为符合人类审美理想的一种范型模式,文学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它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文学典型呈现如下美学特征: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黑格尔认为:“性格的特殊性中应该有一个主要的方面作为统治方面”,它就是能“把一切都融贯成为一个整体的那种深入渗透到一切的个性……这种个性就是所言所行的同一泉源,从这个泉源派生出每一句话,乃至思想、行为举止的每一个特征”。也就是说,一个人物性格的最基本方面可以形成这个人物个性的“总特征”。 鲁迅笔下的阿Q,他的“精神胜利法”就是这种“总特征”。他自己一贫如洗,他就想“我儿子会阔得多啦”,骂了别人,觉得自己胜利了。他头上有癞疮疤,人家拿他开玩笑,开始他“怒目而视”,后就对人说:“你还不配”。他被人打了,他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他又心满意足地走了。直到最终人家要杀了他了,他还为状纸上的圆圈画得不圆而羞愧,后来他想“孙子才画得很圆很圆呢”,于是他睡着了。阿Q的许多行为都与他的“精神胜利法”息息相关。有人发现,阿Q的性格中竟有十组矛盾着的侧面:

(1)质朴愚昧但又圆滑无赖;(2)率真任性而又正统卫道;(3)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4)争强好胜但又忍辱屈从;(5)狭隘保守但又盲目趋时;(6)排斥异端而又向往革命;(7)憎恶权势而又趋炎附势; (8)蛮横霸道而又懦弱卑怯;(9)敏感禁忌而又麻木健忘;(10)不满现状但又安于现状,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性格内涵。 然而阿Q并不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这些-矛盾着的侧面,都是一个被压迫的奴隶,带着其“精神奴役的创伤”,在不同的生活境遇里的必然的反应,而每一种性格特征后面,都能透射出一道历史的折光,包含着深厚的历史内涵。文学典型就是这样,在鲜明的整体特征和丰富的局部特征的展示中,成为一个立体的“圆整人物”,成为显示出无穷魅力的个性。 此外,像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像薛宝钗的“世故圆滑”,像王熙凤的“心狠手辣”等等都是这些典型的“总特征”,使人物成为独特的“这一个”,成为一个鲜活的富有魅力的生命。 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展现了女人——这种上帝的杰作所包含的母性、妻性、女儿性的全部丰美的意蕴及其生命的奇光异彩。叙事文学的艺术至境追求已经发展到要塑造性格复杂丰满的“圆整人物”的阶段。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典型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典型独特的审美效果。典型按人自身的生命形式创造的艺术形象,因而分外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的一颗心显得那样晶莹、那样高洁、那

昆曲与古典诗词意蕴和意境的共同性

昆曲与古典诗词意蕴和意境的共同性 14310133 陆蔚 今天去聆听了一场关于昆曲与中国古典文学审美意蕴之间联系的讲座,是南京昆曲社社长,南京梅兰芳京昆研究会会长,著名京昆票友汪小丹老师所讲,汪老师习京剧青衣和昆曲闺门旦。金陵望族甘家之后,以研习京昆艺术为家学渊源。能够有幸聆听刀汪老师的讲授,是一大幸事。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极具中国古典诗词的色彩,字字珠玑,韵调优美,含情韵意。著名作家、昆曲爱好者白先勇曾说,“没有大学生观众,昆曲就没有前途,大学生也需要昆曲这样被联合国认定的人类文化遗产的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启蒙教育,二者是相得益彰的。” 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曲牌的音乐结构和文学结构是统一的。由于曲牌是由词发展而来,又称词余,在文字上是长短句式,写作就是填词。一个曲牌有多少字,几句,每个字的平仄声,都有规定。而且重要的词位严格到仄声中应有上(∨),去(\)之别。如不根据平仄声就要形成倒字,很难谱曲和演唱。这也是写作和演唱昆剧难度很高的一个原因。 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曲牌则有许多与宋词元曲相同。昆曲的本子以明清传奇为主,它们的曲牌是全套的,这些曲牌都是古典的诗词,是从我们的唐诗、宋词、元曲延续积淀下来的,唱词都是古典诗。像《牡丹亭》,它之所以那么美,那么迷人,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文学性很高。譬如“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非常美。以现在人们对古典诗词的修养,要去创作全新的,要达到如此的境界,我想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它要求既要有非常好的古典诗词修养,又要对曲牌的音韵很熟悉,更是难上加难。否则,那就不是昆曲了。 牡丹亭中的这些唱词,都是作者经过呕心泣血,一字一句琢磨出来的,整首曲子字字句句都与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古诗句不相上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