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尿素消毒液的杀菌性能及毒性实验研究

过氧化尿素消毒液的杀菌性能及毒性实验研究
过氧化尿素消毒液的杀菌性能及毒性实验研究

过氧化尿素消毒液的杀菌性能及毒性实验研究

张志成 张晓玲

【摘要】 目的 研究过氧化尿素的杀菌性能及其毒性。方法 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实验。结果 过氧化尿素为过氧化氢类消毒剂,当过氧化氢含量为30g/L时,作用20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5.0;含量为40g/L时,作用80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杀灭对数值>5.0。常温下存储比较稳定。过氧化尿素消毒液对小白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为5840mg/ kg?bw,属实际无毒级。对大白兔皮肤无刺激性。在292~2920mg/kg?bw剂量范围内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未发现微核作用。结论 过氧化尿素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能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动物实验结果属实际无毒级。对皮肤无刺激性。

【关键词】 过氧化尿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

过氧化尿素,又称过氧化碳酰胺、过碳酰胺[1],化学式为CO(N H2)2?H2O2是过氧化氢与碳酰胺的加合物,兼具尿素及过氧化氢的性质,其水溶液中有效消毒成份为过氧化氢, p H2.7,过氧化氢含量228.2g/L,并缓慢释放出活性氧。本研究旨在对过氧化尿素的消毒效果及其毒性进行试验研究,为过氧化尿素在消毒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实验数据。

1 实验方法

1.1 菌悬液制备 取大肠杆菌(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

(A TCC6538)24h新鲜培养物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A TCC9 732)芽孢悬液,用含3%牛血清白蛋白胰蛋白胨生理盐水配制试验浓度的菌悬液备用。

作者单位: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安)

邮 编 710054 收稿日期 2006-09-301.2 中和剂鉴定试验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为代表,设计6组试验[2],按悬液定量法进行试验。试验重复3次。

1.3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首先将过氧化尿素(阳性对照为PBS)置于20℃水浴恒温。取0.5ml菌悬液加入0.5ml有机干扰物混匀,加入4ml消毒液,作用至预定时间,取0.5ml加入到4.5ml中和剂试管内,中和作用10min。振打试管80次,取样接种作活菌计数。连同阳性对照一并置于37℃培养48h,计数活菌数并计算杀灭对数值。试验重复3次。

1.4 稳定性试验 将过氧化尿素原液装入塑料瓶内,密封避光保存于25℃,3个月,于保存前后分别测定过氧化氢含量,比较储存前后的变化。

1.5 毒性试验

1.5.1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取体重18~22g昆明种20只

大脑发育;维生素、矿物质、各种酶含量充足,能满足婴儿生长的需要,因此母乳是婴儿得天独厚的食品[2-3]。本文纯母乳喂养婴儿的生长发育、体重增长率要远超过较低比例母乳喂养儿,到4个月时体重增长率达112.8%,而低比例(<20%)母乳喂养儿体重增长率为各组中最低,仅94.2%,提示母乳喂养比例越低,生长发育就越差。母乳中含体液免疫成分有1gA、IgM、Ig G、sIgA含量也较高,在呼吸道和消化道发挥免疫防御作用,母乳中含大量免疫活性细胞,包括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在抗感染方面有重要意义;乳铁蛋白阻碍细菌代谢和繁殖、双岐因子能促进肠道双岐杆菌生长、低聚糖促进肠道乳酸杆菌生长、并可封闭粘膜细胞上的细菌受体,在预防肠道感染中起重要作用;人乳中的C3、C4、抗葡萄球菌因子、抗病毒因子、乳过氧化氢酸等均起一定抗感染作用,溶菌酶能直接杀伤细菌[2-3]。意大利Pisacane氏经256例对照研究分析后于1992年报告母乳喂养能有效预防6个月以内婴儿的泌尿系感染[4]。本文不同比例母乳喂养婴儿以纯母乳喂养组发病率最低,其余各组发病率均因母乳喂养比例减少而依次递增,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表明母乳喂养具有显著的预防感染作用。国内有人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后认为母乳不仅提供小儿丰富的营养,而且促进母子间的亲善关系,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5]。国外在母乳对新生儿代谢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经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肝糖原贮存量逐渐增多,初乳中的酶明显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人乳喂养儿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高,并发现喂鲜母乳者粪便中脂肪、碳水化合物排出较喂库存浓缩母乳的婴儿为高,因而建议对未成熟儿采用浓缩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要,还有人发现母乳喂养儿蛋白质代谢更新周期快,并认为母乳喂养新生儿只要保证热卡供应,不会出现负氮平衡[5]。母乳的以上这些独特作用是人类自身进化的结果,是任何其他乳类、代乳品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应该提倡、推广、支持、促进和保护母乳喂养,为实现《2001~2010年福建省儿童发展纲要》4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达85%以上而努力。

参 考 文 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妇幼卫生司译.母乳喂养培训教材[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 冯国银,董玉瑛,卢晶清,等.妇幼保健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0:294-296

[3]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3:75-86

[4] Pisacane A,et al.Breast-feeding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J].J Podiatrics,1992:20(1):87

[5] 金星期,吴虹,许积德.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儿气质比较的初步

探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4,9(3):160

?

1

1

8

1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年第27卷第15期

小白鼠,雌雄各半,随即分成5组。染毒前,禁食过夜,不限制饮水。设250、625、1250、1875和3750mg/kg?bw5个剂量组。采用一次性经口灌胃给药,按0.1ml/10g体重给予染毒量。染毒后,观察小白鼠的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按概率单位-对数图解法求出半数致死量(LD50)。

1.5.2 一次性完整皮肤刺激试验 取体重

2.5~2.7kg健康成年皮肤完好的新西兰白兔3只,试验前24h,剪去背部脊柱两侧的毛,不得损伤皮肤。去毛范围,左、右各约3cm×3 cm。24h后将0.5ml过氧化尿素消毒液直接滴于面积为2.5 cm×2.5cm的一侧去毛完整皮肤上,然后用一层无刺激塑料膜覆盖,再用无刺激胶布固定。另一侧去毛皮肤作为空白对照。敷贴时间为4h。试验结束后,用温水除去残留受试物。分别于去除受试物后1h、24h和48h观察皮肤局部反应,进行刺激反应评分。

1.5.3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选用体重为25~30g的小鼠50只,随机分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受试物设3个剂量组,每个剂量组用10只动物,雌雄各半。另设阴性(蒸馏水)和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40mg/kg?bw)。剂量组取受试物的1/2LD50、1/5LD50、1/20LD50剂量,按0.2ml/ 10g?bw的灌胃量,经口灌胃30h染毒法,即两次染毒间隔24h,第二次染毒后6h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动物,取股骨骨髓制片。镜检计数1000个嗜多染红细胞(PCE)中的微核PCE 数,统计结果,卡方检验。并计数200个PCE,同时记数所见到的成熟红细胞(NCE)。以PCE/NCE比值判断有无对骨髓抑制作用。

2 结果

2.1 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鉴定试验结果证明,用1.0%吐温80+1.0%卵磷脂+1.0%硫代硫酸钠的PBS液能有效中和过氧化尿素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中和剂对培养基和细菌无不良影响。用2.0%吐温80+2.0%卵磷脂+ 2.0%硫代硫酸钠的PBS能有效中和过氧化尿素原液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作用,中和剂对培养基和细菌芽胞无不良影响。2.2 杀菌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过氧化尿素中过氧化氢含量为20g/L作用20min,对大肠杆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均> 5.00。含量为30g/L作用20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40g/L时对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80min,杀灭对数值>5.00(表1)。

表1 过氧化尿素对细菌繁殖体及细菌芽胞的杀灭效果

菌种名称

浓度

(g/L)

作用时间

(min)

平均杀灭对数值

大肠杆菌 2010 4.77(4.53~5.04)

20>5.00

30>5.00

金黄色葡萄球菌 3010 3.61(2.93~4.41)

20 5.70(5.47~6.14)

30>5.00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4040 2.90(2.32~3.64)

80 5.84(5.45~6.61)

120>5.00

注:对照组平均菌落数对数值,大肠杆菌为7.53(7.08~7.81),金黄色葡萄球菌为7.52(7.35~7.67),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为7.61(7.35~7.88)。

2.3 稳定性试验结果 测定结果表明,将过氧化尿素原液装入塑料瓶内,密封避光保存于25℃,3个月,测得保存前过氧化氢含量为228.2g/L,储存后为224.5g/L,储存3个月后有效成份下降率为1.62%。

2.4 毒性试验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过氧化尿素消毒液对小白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为5840mg/kg?bw,属实际无毒级。一次性完整皮肤刺激试验结果表明,过氧化尿素消毒液对白兔皮肤无刺激性。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各组雌雄鼠骨髓PCE/NCE比值均大于0.1,对骨髓无明显抑制作用(见表2)。经χ2分析,各剂量组微核率与溶剂对照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1),结果表明过氧化尿素消毒液在292~2920mg/kg ?bw剂量范围内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未发现微核作用。

表2 过氧化尿素消毒液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

组别剂量(mg/kg?bw)动物数(只)含微核PCE数微核率(x±s)PCE/NCE(x±s)雌性 高剂量 292057 1.40±0.49 1.28±0.24 中剂量 116857 1.40±1.02 1.33±0.24 低剂量 29256 1.20±0.75 1.29±0.23 溶液对照055 1.00±0.89 1.21±0.10 阳性对照405104 2.80±3.310.92±0.16雄性 高剂量 292056 1.20±0.75 1.22±0.14 中剂量 116857 1.40±1.02 1.32±0.19 低剂量 29255 1.00±0.63 1.24±0.15 溶液对照057 1.40±0.80 1.26±0.18 阳性对照40512424.80±2.48 1.02±0.19 注:实验中各组受检嗜多染红细胞数(PCE)均为5000;NCE表示成熟红细胞。溶液对照:蒸馏水;阳性对照:环磷酰胺。

3 讨论

过氧化尿素为过氧化氢类消毒剂,本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尿素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有效成份过氧化氢含量为30g/ L时,能有效杀灭细菌繁殖体。含量为40g/L时,能有效杀灭细菌芽胞。过氧化尿素消毒液对小白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为5840mg/kg?bw,属实际无毒级。对白兔皮肤无刺激性。在292~2920mg/kg?bw剂量范围内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未发现微核作用。使用安全,无毒性。在常温避光条件下存储性能稳定。

参 考 文 献

[1] 王鸿显,任保增,刘英,等.湿法生产过碳酰胺原料配比的理论分

析和实验研究[J].化学通报,2002,65(1):97-101

[2] 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规范[M].北京:中华人民

共和国卫生部,2002:15-150

?

2

1

8

1

?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2006,Vol.27,No.15

色胺酮对小鼠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

2012年11月第9卷第32期 ·论著· 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色胺酮(TRYP )为吲哚喹啉类生物碱,其化学名称为吲哚[2,1-b]喹唑啉-6,12-二酮(6,12-dihydro-6,12-dioxoindo lo-[2,1-b]-quinazoline ),主要存在于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 )、蓼蓝(Polygonum tinetorium Lour )、菘蓝(Isatis tinctoria L.)等产蓝植物中,现也可通过微生物发酵或人工合成得到[1]。近年来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疟和杀虫作用,特别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肿瘤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1-9]。经文献报道和本课题组研究发现,色胺酮对K562白血病细胞有突出的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2-3]。为了评价其成药的安全性,为进一步制剂的剂量设计提供参考,笔者对其极性毒性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仪器与试药 ABX MICROS 60三分类细胞计数仪(西京医院儿科);COBAS INTEGRA 400Plus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 色胺酮(TRPY )粉末由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提供,经HPLC 法检测其含量高于95%,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临用前配制成混悬液用以灌胃。 昆明种小鼠,雄性,体重(20±2)g ,使用许可证号:SCXK (军)字第2007-007号。2方法与结果2.1急性毒性实验 取适应性饲养3d 后的小鼠10只,禁食不禁水12h ,每组于 1d 内按50mg/kg 剂量灌胃给药3次,每8小时给药1次。给药 后仔细观察小鼠的外观、行为、活动、精神、食欲、皮毛、呼吸和鼻、眼、口及大小便等。结果连续观察3d ,体重略有减轻,但未见死亡,其他未见异常,无法测出半数致死量(LD 50)。对小鼠进行大体解剖,发现胃肠道有明显的黄色粉末状物体,推测是未被完全吸收的色胺酮粉末,其他未见明显异常。2.2亚急性毒性实验 2.2.1日常行为观察取小鼠40只,随即分为对照组和高、中、低三个剂量组。根据药代动力学研究[10]定其剂量分别为:高剂量组80mg/kg 、中剂量组50mg/kg 、低剂量组25mg/kg ,对照组给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0d 。每日观察动物的精神、活动、毛色状态、记录摄食量及体重变化。见表1、2。结果表明各剂量组体重和进食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2.2血常规检查末次给药后2h 眼球取血,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测定,即红细胞(RBC )、白细胞(WBC )计数、血红蛋白(HGB )、平均血红蛋白(MCH )等。见表3。 2.2.3脏器系数检测末次给药2h 后摘眼球取血,取血后解剖大鼠,观察各组织脏器均无明显异常,摘取心、肝、脾、肺、肾和脑等组织,用生理盐水清洗,滤纸吸干多余水分后称重,按以下公式计算脏器系数,脏器系数(‰)=脏器重量(g )体重(g )×100‰, 结果见表4。用SPLM 3.0版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和方差分析显示,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讨论 白血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当前,白血病的临床治疗仍采用传统的大剂量联合化疗,但此 色胺酮对小鼠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李捷缪珊王四旺王剑波谢艳华 第四军医大学天然药物学教研室,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观察色胺酮灌胃后小鼠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以评价色胺酮原料药的安全性。方法将色胺酮设定3个剂量组,灌胃给药,小鼠未出现死亡,故以高、中、低三个给药剂量进行亚急性毒性研究。连续喂养观察体态行为,30d 后摘眼球取血作血常规检测。结果试验小鼠的行为未出现异常,无小鼠死亡。各组小鼠的体重及其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各计量组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色胺酮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关键词]色胺酮;安全性;急性毒性试验;小鼠[中图分类号]R28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2)11(b )-0013-02 Acute and sub-acute toxicity test of TRYP in mice LI Jie MIAO Shan WANG Siwang WANG Jianbo XIE Yanhua Department of Nature Medicine,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anxi Province,Xi ′an 71003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TRYP by observing the acute toxic reaction of mice after oral administra -tion.Methods The mice were oral administrated with TRPY at three different dosages.No death of mice was found.So three doses of the high,middle and low for subacute toxicity study were given.After feeding for 30days,the blood hema -tology was detected.Results Dreg-treated mice had no behavior anomaly and death in the observation period.The differ -ence of body weight,weight increased,food in-take and utilization ratio in each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 (P >0.05).The hematology in each dose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 >0.05),either .Conclusion TRYP is relatively safe. [Key words]TRYP;Safety;Acute toxicity;Mice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11ZX09401-308)。 [作者简介]李捷(1983-),女,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学。[通讯作者]王四旺(195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新药开发。 13

HPV过氧化氢蒸汽灭菌原理

HPV过氧化氢蒸汽灭菌原理 HPV技术简介 过氧化氢蒸汽(HPV)消毒技术正迅速成为制药、生物技术和医疗卫生行业生物净化方法的选择,对与高压锅相同的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达到6-log的杀灭率。在试运行或停工期间可采用广泛的消毒产品和服务对设施进行生物净化。 Bioquell采用专利的Clarus双循环技术合并PLC程控将灭菌循环的效果最佳化,当过氧化氢在房间或舱体的表面形成微冷凝时达到生物消毒,这个阶段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个肉眼不可见的亚微米级的过氧化氢薄层,科学研究证实这个低温、无残留的过程已经在蒸汽发生阶段开始杀灭微生物。微冷凝的形成确保形成了微生物杀灭的最佳条件,当达到凝露点时,减少一个对数级别(1-log)微生物的时间(D值)最短。从灭菌动力学曲线可以看到微生物的数量陡降,伴随着微冷凝的形成,生物指示剂数量曲线从舒缓变得急剧下降。 在某些产业一个生物性洁净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Bioquell的HPV技术相比其他消毒方法具有明显的优点。传统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如甲醛熏蒸不仅冗长而且也非常危险,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分类作为对人类致癌的物质,甲醛消毒在房间中通常推荐12小时接触时间,接下来是一个漫长的排气和通风过程(大约 24小时)。相比之下,过氧化氢在房间的消毒循环可低至2小时,对于整个约8000m3的设施可以在短至24小时内完成。 Bioquell的过氧化氢蒸汽(HPV)消毒过程是快速、无残留和安全的,生成产物只有水和氧气。HPV相比其他消毒剂也具有广泛的材料适应性,意味着对建筑物造成损坏的风险更小, 可作为设施的固定装置和设备。 在生命科学和食品行业,HPV消毒过程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毒方法,被主要监管机构所接受。如需要可提供一个完整的材料兼容性指南。对于影响生命科学、食品等行业的多种微生物,HPV消毒技术已经被证实具有广谱灭菌作用,如需要也可提供一个

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五种农药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绪论 随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农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农林作物的病虫防治中,农药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尤其是本世纪60-70年代,人们大量使用农药,几乎使粮食产量增长一倍,但随着农药长期的、大量的、不合理的使用,导致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并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它们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一方面它们可以直接进入生物体内引起急性、慢性中毒和畸变,同时还通过径流、排污、挥发等途径进入土壤、大气和水体,引起各种生态环境下生物的死亡,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影响人类的食品安全。目前,因农药使用与管理失控而引发的一系列水域环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已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业内学者的广泛重视。当前,随着有机氯农药的禁用,菊酯类和有机磷类等成为我国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农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指明,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几种物质混合物及其制剂。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及其衍生物和杂质的总称。动植物在生长期间、食品在加工和流通中均可受到农药的污染,导致食品中农药残留。 相关报道表明,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约90%的残留在环境中,过多地使用农药,大量未被利用的农药经过降雨、农田渗滤和水田排水等进入水体,同时,还有大量散失的农药挥发到空气中,最后汇入水域,沉降积淀在土壤中,通过农作物吸收和食物链进入人体进行累积,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中国一些食品,如茶叶、大米、肉、蛋等食品中农药残留量常超过规定标准,过多的残留量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为此,论述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及其毒理机制和防治措施,以期对防治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在哺乳类实验动物中,由于小鼠个体小,饲养管理方便,生产繁殖快,质量控制严格,价廉可以大量供应,又有大量的具有各种不同特点的近交品系,突变品系,封闭群及杂交一代动物,小鼠实验研究资料丰富参考对比性强;更重要一点乃是全世界科研工作者均用国际公认的品系和标准的条件进行试验,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重复性高,自然会得到国际认可。 本文以百草枯、甲氰菊酯、乐果、草甘膦和敌敌畏五种常用农药为实验材料, 检测了它们对

急性、慢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20201111083305)

急性毒性试验 (-)经典的急性致死性毒性试验 通过试验得到化合物引起动物死亡的剂量一反应关系并求得LD50 ( LC50) 1、实验动物 常用的实验动物是小鼠或大鼠。一般受试动物应是雌、雄各半;若雌、雄动物对待测化学物毒性的敏感程度有明差异,则应分别求出各自的LD50;如果试验是为畸形试验做剂量准备,也可仅做雌性动物的LD50试验。小动物每组10只,狗等大动物可每组6只。 2、染毒剂量设计 首先要了解化学毒物的结构式、分子量、常温常压下的状态、纯度、杂质成分与含量、溶解度、挥发度、PH等理化性质。对于新的受试化学物,找出与受试化学毒物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学物的毒性资料,并以文献资料中相同的动物种系和相同接触途径所测得的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学物的预期毒性中值,先用少量动物,以较大的剂量间隔(一般按几何级数)染毒,找出找出10%、90% (或0%~100%)的致死剂量范围,然后在这个剂量范围内设几个剂量组。改良寇氏法最好设5个剂量组,每组10只动物,雌雄各半,剂量组要求以等比级数设置。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剂量分组: i=(lgLD90-lgLD10) / (n-1)或:i=(lgLD100-lgLD0)/ (n-1) 式中i为组距(相邻的两个剂量组对数剂量之差); n为设计的剂量组数。 有的毒性较小,此时可不再求其LD50,而应进行限量试验。在用大鼠或小鼠进行试验时,一般用20只动物,雌雄各半。单次染毒剂量一般限定为5g/kg (体重),对于食品毒理学试验,限量要求为15g/kg (体重)。如果实验动物无死亡或仅有个别动物死亡(死亡率低于50%), 则可得出LD50大于限量的结论。 3、观察 染毒后一般要求观察14天,依据14天内动物的总死亡情况计算LD50o在实际工作中,依据受试物有关测试规程要求确定观察期的长短。 观察内容包括: (1)动物死亡情况:包括动物死亡数及各自的死亡时间。 (2)动物体重:于染毒前、染毒后每周和死亡时测定体重。 (3)中毒反应症状:临床观察每天至少一次,观察皮肤、被毛、眼睛和粘膜改变,呼吸、 循环、自主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四肢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变化等,特别要注意有无震颤、 惊厥、腹泻、嗜睡等现象。神经毒性:惊厥、共济失调和死亡。植物神经兴奋:腹泻或 竖毛。 (4)病理学检查:解剖进行尸检,观察各器官有无改变,对肉眼观察有变化的脏器需进 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4、LD50计算 (1)霍恩氏法 (2)简化寇氏法 M=X - i (S p - 0. 5) 式中:m―logLD50, X—最高剂量组剂量对数值,

微生物实验室空间干雾化过氧化氢灭菌消毒替代甲醛熏蒸

【关键字】微生物实验室空间消毒;微生物实验室空间灭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微生物室黑色枯草芽孢杆菌;微生物实验室杀芽孢; 【概述】微生物实验室的消毒,一直都是工作人员很头疼的问题。但是又必须做好,否则工作就没法很好的开展。即要达到灭菌消毒效果同时又不能使人员和设备受到危害。所以一般考虑用杀菌效果好的灭菌消毒剂,还要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目前实验室普遍采用的是甲醛熏蒸,但是甲醛熏蒸的危害性大,并且在熏蒸之后还需再通新风24小时以上,人员才能进入洁净区,影响效率不说,还不易验证。 那么有没有一种全新的灭菌消毒方法或是无毒无残留的灭菌、消毒剂可以替代甲醛熏蒸呢,既能在高效杀灭黑色枯草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同时,又不会使人员及设备造成危害,易于验证,还没有残留呢? 随着欧菲姆干雾灭菌设备配合诺福牌杀孢子剂的引进,它成功的破除了:杀孢子剂有刺激性,有害的传统消毒概念,破除了空气熏蒸需要静置很长一段时间的固有概念。 首先我们先了解干雾的特性: 当液滴的平均直径小于10微米时,喷出雾可以被称作是“干”的;小的液滴会从墙面上弹开并且不会破裂附着使表面潮湿。而所有的条件的建军立都是为了满足杀孢子剂以气化的形式有效地移动到指定的区域,这种形式的特性决定了它们可以移动到平时难以达到的区域。 干雾有如下特点:

干雾滴不会沉降并且进行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原理);易于到达车间各个位置干雾滴不会聚合在一起产生大的液滴;不会产生水球,造成有效成份功效降低干雾滴在表面接触后会反弹,而不会破裂从而湿润表面;更有效进行空间灭菌因此干气体的这些性质使得难以达到的地方也有很好的空间和表面接触效果。 而欧菲姆形成的干雾,颗粒仅为5微米,接近气态,是目前全球最佳干雾设备,因为,可以将干雾所有的优势发挥的更好。 微生物杀灭能力: 诺福空间杀孢子剂通过欧菲姆干雾系统可以达到极强的灭菌能力,可以简单的总结为: 拥有最多的欧盟EN微生物测试检测报告 对艰难梭菌,黑色枯草芽孢杆菌的杀灭率稳定在6-8个log 欧盟制药企来现场消毒效力检测:6个log的黑色枯草芽孢杆菌杀灭效果 验资料齐全,包括三个部份: 杀孢子剂的材料兼容性验(订货后提供完整报告) 杀孢子剂的残留验(订货后提供完整报告) 干雾过氧化氢灭菌系统效果验 灭菌流程简图: 几种制药企业常见消毒方法的比较

实验室灭菌指南

实验室灭菌指南 消毒灭菌方法 目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多采用物理方法(如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射线杀菌法等)和化学方法(消毒剂、抗生素)两大类。 1干热灭菌法 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oC~150oC的高热,并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不便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且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用此方法灭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 酒精灯火焰烧灼灭菌法也是属于干热灭菌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工作时,常须利用工作台面上的酒精灯火焰对金属器具及玻璃器皿口缘进行补充灭菌。 2湿热灭菌法 压力蒸汽湿热灭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它利用高压蒸汽以及在蒸汽环境中存在的潜热作用和良好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使微生物死亡。 适合于布类工作衣、各种器皿、金属器械、胶塞、蒸馏水、棉塞、纸和某些培养液的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器的蒸汽压力一般调整为1.0~1.1kg/cm2,维持20~30min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3射线灭菌法 利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灭菌的方法。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可以杀灭多种微生物。紫外线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微生物的核酸及蛋白质等的破坏作用而使其灭活。 适合于实验室空气、地面、操作台面灭菌。灭菌时间为30min。用紫外线杀菌时应注意,不能边照射边进行实验操作,因为紫外线不仅对人体皮肤有伤害,而且对培养物及一些试剂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4过滤除菌法 是将液体或气体通过有微孔的滤膜过滤,使大于滤膜孔径的细菌等微生物颗粒阻留,从而达到除菌的方法。过滤除菌法大多用于遇热易发生分解、变性而失效的试剂、酶液、血清、培养液等。

小鼠经口染毒急性毒性评价

亚硝酸盐的急性毒性评价 摘要:此次试验主要是研究亚硝酸钠的急性毒性评价,通过对健康小鼠的选择,有毒性资料可查得亚硝酸钠的急性经口染毒LD50值,依据霍恩氏法LD50计算的设计原则按照随机数分组的方法将动物分成4个染毒组,每组4只小白鼠。一次灌胃给予受试物后,观察动物所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分析中毒死亡的原因,必要时进行解剖,观察受试物毒性反应与剂量的关系,采用霍恩氏法求出亚硝酸钠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并根据LD50值将亚硝酸钠进行急性毒性分级,从而外推到人,推测亚硝酸钠的毒性对人的影响。 关键词:小鼠、亚硝酸钠、急性毒性、LD50、霍恩氏法 1.前言 亚硝酸钠(NaNO2),是亚硝酸根离子与钠离子化和生成的无机盐。亚硝酸钠易潮解, 亚硝酸钠有咸味,又是被用来制造假食盐。亚硝酸钠暴露于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若加热到320℃以上则分解,生成氧气、氧化氮和氧化纳。接触有机物易燃烧爆炸。由于其具有咸味且价钱便宜,常在非法食品制作时用作食盐的不合理替代品,因为亚硝酸钠有毒,含有工业盐的食品对人体危害很大,有致癌性。亚硝酸钠是国家规定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肉类制品加工中用作发色剂,可用于肉类罐头、肉类制品。在肉制品中对抑制微生物的增殖有一定作用(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有特殊抑制作用),能提高腌肉的风味,而且亚硝酸钠还可作杀菌剂,抑制肉制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亚硝酸钠虽然应用于多方面的工业用途途中,但在食品方面,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 食品级亚硝酸钠用作食品添加剂时,最大使用量为0.15g/kg,残留量:肉类罐头≤0.05g/kg,肉制品≤0.03g/kg,因为如果人体摄入过多的亚硝酸钠就会导致机体致癌和后代畸变,过多的使用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巨大。因此,对亚硝酸钠的急性毒性评价的研究就非常有必要。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成年小鼠(30g左右),试验前要对动物饲养观察2~3天,以适应饲养环境,并淘汰不健康或体重不符合要求的动物。 2.2仪器与试剂 2.2.1器材:

最新实验室消毒规程

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 一.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实验室器材、检验单、废弃标本及相关人员的消毒。检验科的工作场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储藏室、培养基室和试剂室;半污染区指卫生通道、更衣室、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标本收集、存放、处理室、检测室。 二. 消毒原则: 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分别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处理。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消毒要求、方法和重点有所不同,若清洁区和污染区无明显界限,按污染区处理。 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湿式清洁台面、地面1次;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及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应用含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液各擦拭1次,空气选用循环风动态消毒法消毒处理,废弃标本应分类进行消毒处理后排放。半污染区环境消毒同污染区,工作衣、帽每周换洗2次,拖鞋每天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250mg/L的二溴海因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1次。所以清洁消毒器材(抹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共用。工作人员每次下班前应用肥皂流水洗手1min-2min。结核病专业检验室工作人员,每次连续佩戴口罩不得超过4h,工作衣若有明显致病菌污染或从事烈性菌标本检验后,应随时更换,及时进行消毒灭菌。 三. 检验单的消毒: 污染检验单送出前用便携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距检验单面不高于 3.0cm缓慢移动,照射3s-5s,必须两面照射;也可用经卫生部批准的专用甲醛消毒器薰蒸消毒。 四. 空气的消毒: 对污染区内明显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的操作(搅拌、研磨、离心等),特别是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又含有高度传染性微生物(炭疽杆菌、分枝杆菌、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军团菌、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负压)内进行,使空气经细菌滤器或热力杀菌通道排出室外,柜内形成负压。要求严格无菌的操作如倾倒培养基、菌种转种和细胞转瓶等,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过氧化氢蒸汽消毒相比其他方法的优点

过氧化氢蒸汽消毒相比其他方法的优点 虽然市场普遍预期了很长一段时间,甲醛最终被世界卫生组织归类为一种致癌物质,这意味着美国当前有可能会追随世界其他地方对这种化学物质的使用发出禁令。这种修改法令的行为将导致许多工业部门去修改他们的消毒预案。所幸证明还有另外一种消毒方法过氧化氢蒸汽的存在,在各种不同的生产环境中,提供一个机会去重新定义大规模消毒的健康与安全的风险问题。 使用过氧化氢蒸汽在制药行业并不是新的想法。它被用来消毒无菌隔离器已经超过了15 年,你不需要找更深层的原因来问为什么,这是一项精美简单的技术,但需要高超的控制技巧,而不仅是需要一个加热盘。不管是何种应用,都需要将液态的过氧化氢溶液通过有控制地闪蒸并保证蒸汽均匀分布。 这个蒸汽发生的过程会一直持续,直到达到合适的灭菌条件,然后维持一段预设好的时间。最后阶段将过氧化氢蒸汽催化为无害的分解产物-水蒸气和氧气-使灭菌空间返回到它原来的状况,但已经是无菌的状态。这种无残留的特性不论是长短周期都易于验证,对材料兼容性良好,使该技术趋向完美。 从HPV 灭菌概念产生以来,这项技术从注重小的封闭系统如隔离器、传递舱等发展到更大的空间,如房间、套间、乃至整个建筑。然而,随着消毒体积的扩大也其特有的设置方面提出挑战,需要针对HPV 灭菌对建筑系统进行独特的设计。由此产生的验证、健康与安全问题都需要被考虑到。 大面积空间消毒 最初的过氧化氢蒸汽消毒重点着眼于控制HPV 浓度在整个过程不超过凝露点,如采用的方法是在循环开始前和进行中使用一个干燥筒消除环境中的湿气,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小体积的环境条件进行调节,但对几十或者成百上千立方米的空间却出现问题,不用说,局限了HPV 在大体积空间的应用。 后来的研究证明这种方法在杀菌效率方面比目标空间达到凝露点时要低,研究发现当目标环境在循环过程中的浓度达到峰值时,会在所有暴露物体的表面形成一层看不到的沉积物,显微镜下是一个约2μm 的冷凝薄膜,产生更为有效的杀灭作用。一旦过氧化氢分子接触到物体表面,即刻产生氧化作用形成自由基攻击微生物,达到高水平的消毒灭菌,并且对细菌、孢子、真菌、霉菌和病毒都广谱有效。因此,成功进行大面积空间消毒时,消除对任何环境条件的限制是必需的,已经有了接近3,500,000 立方英尺(99100 立方米)的成功案例。后来,受启发于对灭菌房间的直接喷射(喷头一般置于房间的中心位置,直接喷射HPV 进入环境,即不需要通过过滤器处理),对隔离器的灭菌处理也有了新的发展,过氧化氢蒸汽直接喷射进工作区,而不是通过供气和排气的高效过滤,加上去除了对环境条件的限制,循环时间在1 小时内得以完成成为可能,在某些环境下也明显的改善了工作流程。 健康与安全 作为一种消毒方法,影响过氧化氢蒸汽技术在房间消毒应用方面发展的最大原因是,人们固有的观念(尽管不正确)会将其同甲醛熏蒸的许多缺陷联系在一起。 除了变得更安全,消毒也变得更加高科技化。此处所示为一个移动式房间消毒装置,将过氧化氢溶液汽化并发散出去从安全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技术差异很大,这正是到目前为止甲醛熏蒸消毒通常仅被用来处理紧急事故的原因之一。当使用甲醛时,现场的准备工作通常以尽可能少的人员进行,整个建筑需要保持关闭多日以移除呛人的气味。需要大量的手工清洗去除白色粉末残留,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一.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设备和耗材 容积:总容积173L,有效容积100L。灭菌速度:55-72分钟。灭菌温度:45℃~55℃。灭菌周期:双循环加强型灭菌技术。灭菌剂类型:卡匣式单胶囊单循环精确释放装置;58%的过氧化氢;每个灭菌循环用量 1.8ml 过氧化氢;单循环之间灭菌剂用量误差< 3%。 二. 不适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材质 布类 : 吸收灭菌剂(多使用于高温高压.);纸类 : 吸收灭菌剂 (多使用于高温高压.);油类 : 分子密度大气体不易穿透;水份 : 干扰压力/稀释灭菌剂;粉剂: 吸收灭菌剂 (多使用于高温高压.) 三.低温等离子灭菌的生物监测 频率:每天至少进行一次。 菌种: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监测方法:(1)每天第一炉随灭菌物品进行灭菌(2)放置位置:灭菌剂最难达到位置(灭菌舱下层器械搁架后方)(3)培养温度:56~60摄氏度(4)对照:必须与灭菌组同一批号(5)结果观察:24小时,不超过72小时,必须在灭菌结束后3小时内进行生物培养。 四.物品装载原则 1.器械应包装后进行灭菌,不应裸灭。 2.注意物品放置时勿超出器械架范围,需灭菌物品不能碰触舱门及舱底部和等离子电极网。 3.注意装载物和等离子电极网之前至少预留2.5cm的空间,过氧化氢托盘下注意预留8cm空间,保证过氧化氢的充分扩散 4.金属和塑料类等不同材质物品混合置于灭菌舱内 5.放置灭菌袋可侧放、平放,但注意面朝同侧 6.物品不能堆积放置,器械盒平置于灭菌架上,不叠加器械盒 7.没有最小装载量的限制,但有最大装载量的限制,最大装载量应<80%。 8.软式内镜灭菌(100S/1根、NX/1根、100NX/2根),不能和其它器械一起灭菌,选择长循环模式,需要盖EO帽。 五.设备使用最常见的取消原因

小鼠急毒实验标准操作LD50 SOP

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小鼠LD50毒性试验 编号: 制定日期: 起草人: 审核人:

BALB/c 小鼠LD50毒性试验 1.实验目的 衡量化合物的毒性,寻找安全剂量范围,为进一步体内活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2.实验原理 经口一次性给予或24 h 内多次给予受试物后,在短时间内观察动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包括致死的和非致死的指标参数,致死剂量通常用半数致死剂量LD50来表示。 3.实验内容 (1) 探测化合物的LD50剂量范围。 (2) 确定组数并计算各组剂量。 (3)正式实验:给不同组的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药物,并观察记录各组别小鼠的行为变化及死亡情况。 (4)记录实验结果,并计算LD50。 4.实验材料 试剂:化合物,生理盐水。 材料:电子天平,注射器,灌胃针。 实验动物:动物品系:BALB/c小鼠;性别:雌性;级别:SPF级;年龄:7周龄,实验周期内的动物年龄约为8-10周龄;体重,20±2g,实验前禁食12h。 5.实验方法与步骤 1.预实验:取小鼠20只,以3只为一组,分成5组。单次口服固定剂量方法(Fixed-dose procedure)。选取一组剂量,进行化合物溶液灌胃给药。 给药前禁食不禁水12小时,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及10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

2.正式试验:在预试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的范围内,选用几个剂量(一般用5个剂量,按等比级数增减,相邻剂量之间比例为1:0.7或1:0.8)和生理盐水溶媒对照组,各组动物数为10只,分别用marker笔标记。 动物的体重和性别随机分配,完成动物分组和剂量计算后灌胃给药最好先从中剂量组开始,以便能从最初几组动物接受药物后的反应来判断两端的剂量是否合适,否则可随时进行调整,尽可能使动物的死亡率在50%上下,死亡率为0%或100%时,不能用于计算。 6.观察与记录 首日给药后4小时内每小时密切观察小鼠活动状态和死亡情况,每天对各组小鼠进行称重,统计死亡数量。连续观察1-2周。 7.LD50的计算 1.改良寇氏法计算[2]

试验室消毒措施

. 实验室消毒措施 一、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口罩、手套,严格实行实验室操作规程。 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必须做到一人一管一针一巾一带,每接触一个病人前后做好手卫生工作(洗手或快速手消),止血带用后用用后送供应室消毒。 三、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存放,灭菌包外有消毒指示胶带,注明灭菌日期、有效期、灭菌包名称、操作人员。无菌物品如棉球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不得超过24小时。 四、检验科工作场所的保洁和消毒 检验科的工作场所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和库房;半污染区指卫生通道、更衣室、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标本的收集、存放、处理室、检测室。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分别进行常规清洁、1. 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湿式清洁台面、地面1次;所有清洁消毒器材(抹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共用。 2. 半污染区环境消毒同污染区,每天用有效氯2000mg/L含氯消毒液拖把拖地。 3. 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几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应用

有效氯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1次。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消毒处理。 . . 五、空气的消毒 1. 标本开闭盖应在生物安全柜(负压)内进行,使空气经细菌滤器或热力杀菌通道排出室外,柜内形成负压。不允许标本开盖离心。 2. 生物安全柜必须保持清洁,每天清洁消毒2次。生物安全柜的紫外线灯每日消毒时间进行登记;紫外线灯管两周用95%酒精擦拭一次;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有效强度一次,并按要求记录。 六、器材消毒 除已知无传染性器材外,凡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过临床检验标本的器材均视为有传染性,应进行消毒处理。 1. 金属器材 (1)小的金属器材如接种环,用酒精灯烧灼灭菌。当接种 环上有较多污染物时,应先在火焰上方,把接种环烤干后再缓慢伸入火焰烧灼,以免发生爆裂或溅泼而污染环境。 (2)较大的金属器材或锐利到刀剪受污染后不宜烧灼灭菌,可用2%碱性/中性戊二醛溶液浸泡2小时后,水冲洗、沥干,再用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

实验室常用灭菌方法

实验室常用灭菌方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实验室常用灭菌方法 1.高压蒸汽灭菌 为湿热灭菌方法的一种。是微生物培养中最重要的灭菌方法。这种灭菌方法是基于水在煮沸时所形成的蒸汽不能扩散到外面去,而聚集在密封的容器中,在密闭的情况下,随着水的煮沸,蒸汽压力升高,温度也相应增高。(PV=nRT) 高压蒸汽是最有效的灭菌法,能迅速地达到完全彻底灭菌。一般在15磅/英寸2压力下(℃),15~30分钟,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在内都可杀死。它适用于对一般培养基和玻璃器皿的灭菌。 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容器是高压蒸汽灭菌锅。高压蒸汽灭菌锅是一个能耐压又可以密闭的金属锅,有立式与卧式两种。 可以用电热、煤气、蒸汽等。锅上装有压力表,有的还装有温度计,能及时了解锅内压力及温度。锅上还设有排气口,其作用是在密闭之前,利用蒸汽将锅内的冷空气排净,另外还装有安全活门,如果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活门即可自动打开,放出过多的蒸汽。 2.干热灭菌 微生物培养中常用的干热灭菌是指热空气灭菌。一般在电烘箱中进行。干热灭菌所需温度较湿热灭菌高,时间也较湿热灭菌长。这是因为蛋白质在干燥无水的情况下不容易凝固。一般须在160℃左右保持恒温3~4小时,方能达到灭菌的目的。 干热灭菌适用于空玻璃器皿的灭菌,凡带有橡胶的物品和培养基,都不能进行干热灭菌。 3.间歇灭菌 各种微生物的营养体在100℃温度下半小时即可被杀死。而其芽孢和孢子在这种条件下却不会失去生活力。间歇灭菌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的。 间歇灭菌的方法是用100℃、30分钟杀死培养基内杂菌的营养体,然后将这种含有芽孢和孢子的培养基在温箱内或室温下放置24小时,使芽孢和孢子萌发成为营养体。这时再以100℃处理半小时,再放置24小时。如此连续灭菌3次,即可达到完全灭菌的目的。 间歇灭菌通常在流动蒸汽的灭菌锅中进行,也可用普通铝锅代替。这种灭菌方法多用于明胶、牛乳等物质的灭菌,这类物质在100℃以上的温度下处理较长时间,会被破坏,而用间歇灭菌法就既起到了杀菌作用,又使被处理的物质免遭破坏。 4.紫外线灭菌

实验二 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毒理学实验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一、实验目得 1、掌握实验动物分组方法 2、测定LD50得试验设计原则 3、小鼠得经口灌胃技术 二、试剂与材料 1、实验动物: (1)动物品种:健康成年ICR小鼠,体重18g~22g (2)样品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 2、器材:注射器(1ml)、灌胃针头、烧杯、吸管、容量瓶、烧杯、棉签、动物秤。 3、试剂:敌敌畏(1400mg/ml)、苦味酸染液(标记用)。 三、实验内容 1、健康实验动物得选择与性别鉴定 选择健康得雄性小鼠(健康标准:毛顺、毛顺、无分泌物、反应敏锐。动物出现圆圈动作可能为中耳炎,废弃。) 肛门与生殖孔距离:大者为雄性,小者为雌性 2、实验动物称重、编号与随机分组 选择体重在18-22 g得小鼠,采用随机分组得方法(动物按体重分为几个体重段,再从每个体重段分出各组动物),每组10只小鼠,用黄色得苦味酸饱与液标号1 ~9,10号小鼠不标记、 3、受试化学物溶液得配制 (1)确定灌胃量:0、1ml/10g (2)确定最高给药量,计算溶液浓度,估计给药总体积 (3)药品称量及稀释 4、小鼠灌胃技术 左手固定,右手持灌胃器,插入动物口腔,沿咽后壁徐徐插入食道,深度为口腔至剑突得距离。 5、毒性体征得观察与LD50计算 (1)毒性体征得观察: 染毒后注意观察小鼠中毒得发生、发展过程及死亡数与死亡时间 按表格记录动物体征及出现时间,记录死亡情况及时间,观察期为30 min (2)LD50得计算: a、实验各组剂量得确定:设5组,每组雌雄动物各10只。 剂量组距 d 为: d为相邻两个剂量组剂量对数之差 利用lgLD0依次加d,取反对数,即可得出各组剂量。 b、LD50得计算(见附件):

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

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实验室器材、检验单、废弃标本及相关人员的消毒。检验科的工作场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储藏室、培养基室和试剂室;半污染区指卫生通道、更衣室、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标本收集、存放、处理室、检测室。 二.消毒原则: 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分别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处理。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消毒要求、方法和重点有所不同,若清洁区和污染区无明显界限,按污染区处理。 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湿式清洁台面、地面1次;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及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应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各擦拭1次,空气选用循环风动态消毒法消毒处理,废弃标本应分类进行消毒处理后排放。半污染区环境消毒同污染区,工作衣、帽每周换洗2次,拖鞋每天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500mg/L的二溴海因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1次。所以清洁消毒器材(抹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共用。工作人员每次下班前应用肥皂流水洗手1min- 2min。结核病专业检验室工作人员,每次连续佩戴口罩不得超过4h,工作衣若有明显致病菌污染或从事烈性菌标本检验后,应随时更换,及时进行消毒灭菌。 三.检验单的消毒: 污染检验单送出前用便携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距检验单面不高于 3.0cm缓慢移动,照射3s-5s,必须两面照射;也可用经卫生部批准的专用甲醛消毒器薰蒸消毒。 四.空气的消毒:

对污染区内明显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的操作(搅拌、研磨、离心等),特别是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又含有高度传染性微生物(炭疽杆菌、分枝杆菌、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军团菌、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负压)内进行,使空气经细菌滤器或热力杀菌通道排出室外,柜内形成负压。要求严格无菌的操作如倾倒培养基、菌种转种和细胞转瓶等,应在100级洁净间或100 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使空气经初效、中效及高效滤器进入室(柜)内,形成正压,极大限度地减少污染。但应注意及时更换滤器,定时检测滤效。 五. 器材消毒: 除已知无传染性器材外,凡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过临床检验标本的器材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应进行消毒处理。 1. 金属器材 ①小的金属器材如接种环,用酒精灯烧灼灭菌。当接种环上有较多污染物时,应先在火焰上方,把接种环烤干后再缓慢伸入火焰灼烧,以免发生爆裂或溅泼而污染环境; ②较大的金属器材或锐利的刀剪受污染后不宜烧灼灭菌,可用2%碱性/中性戊二醛溶液浸泡2h 后,洁净水冲洗、沥干,再用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 2. 玻璃器材 ①采集标本的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要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污染的吸管、试管、滴管、离心管、玻片、玻棒、玻瓶、平皿等,应立即浸入含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浸泡4h,再清洗干净、烘干。也可浸入洗涤剂或肥皂液中煮沸1 5min-30 min ,反复洗刷,沥干,37C-60 C烘干;

(完整版)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目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在24小时内给药1次或2次(间隔6-8小时),观察动物接受过量的受试药物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为多次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设计剂量、分析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分析人体过量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I期临床的剂量选择和观察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等。 一、啮齿类动物单次给药的毒性试验 (一)试验条件 1.动物品系:常用健康的小鼠、大鼠。选用其他动物应说明原因。年龄一般为7-9周龄。同批试验中,小鼠或大鼠的初始体重不应超过或低于所用动物平均体重的20%.实验前至少驯养观察1周,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饮食、体重及精神状况。 2.饲养管理:动物饲料应符合动物的营养标准。若用自己配制的饲料,应提供配方及营养成分含量的检测报告;若是购买的饲料,应注明生产单位。应写明动物饲养室内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 3.受试药物:应注明受试药物的名称、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 (二)试验方法: 由于受试药物的化学结构、活性成分的含量、药理、毒理学特点各异,毒性也不同,有的很难观察到毒性反应,实验者可根据受试药物的特点,由下列几种实验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1.伴随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2.最大耐受剂量(MTD)试验方法:最大耐受剂量,是引起动物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而不产生死亡的剂量。 3.最大受试药物量试验方法:在合理的浓度及合理的容量条件下,用最大的剂量给予实验动物,观察动物的反应。 4.单次口服固定剂量方法(Fixed-dose procedure)。选择5、50、500和2000mg/kg四个固定剂量。 实验动物首选大鼠,给药前禁食6-12小时,给受试药物后再禁食3-4小时。如无资料证明雄性动物对受药试物更敏感,首先用雌性动物进行预试。根据受试药物的有关资料,由上述四个剂量中选择一个作初始剂量,若无有关资料作参考,可用500mg/kg作初始剂量进行预试,如无毒性反应,则用2000mg/kg 进行预试,此剂量如无死亡发生即可结束预试。如初始剂量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那就用下一个挡次的剂量进行预试,如该动物存活,就在此两个固定剂量之间选择一个中间剂量试验。每个剂量给一只动物,预试一般不超过5只动物。每个剂量试验之间至少应间隔24小时。给受试药物后的观察期至少7天,如动物的毒性反应到第7天仍然存在,尚应继续再观察7天。 在上述预试的基础上进行正式试验。每个剂量最少用10只动物,雌雄各半。根据预试的结果,由前面所述的四种剂量中选择出可能产生明显毒性但又不引起死亡的剂量;如预试结果表明,50mg/kg引起死亡,则降低一个剂量档次试验。

实验室消毒规程

实验室消毒规程 1 .目的 规范实验的消毒工作,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内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消毒。 3.定义 3.1.消毒 杀灭或消除实验室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微生物,达到无害化。 3.2 .灭茵 杀灭一切微生物。 3.3.清洁 通过刷、吸、干擦、洗涤或用浸泡肥皂水或清洁剂的湿布拖擦等方法去除污垢、有机物和污渍。 4.职责 4.1.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和生物安全事故后污染环境消毒效果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 4.2.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消毒工作的监督检查,参与生物安全事故后污染环境消毒效果评价工作。 4.3.专职消毒部门或人员负责责任范围内的集中消毒和一重大生物安全事故的环境消毒工作。 4.4 .实验室人员负责责任范围的常规消毒和意外事件、生物安全事故的紧急消毒工作。 5.消毒要求 5.1.基本要求 5.1.1.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的仪器、设备、器具、器皿、包装物、运输工具、实验环境均视为被污染,必须进行及时、彻底、有效的消毒处理。 5.1.2 所有被污染的仪器、设备、器具、器皿、包装物、运输工具在清洗、储存或丢弃之前必须经过适当的消毒或灭茵。 5.1.3 根据病原微生物危害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 5.1.4 根据需要应对消毒工作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消毒方法、消毒操作人员等。

5.1.5 必要时在工作台面铺用消毒剂浸泡过的消毒巾。当有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溢出或溅出时,把消毒剂倒在消毒巾上面以及可能污染的区域内,至少作用30分钟,然后把消毒巾移走,并用另一块消毒巾把污染区擦干净。用过的消毒巾应作为实验废弃物处理。所有操作应戴手套或双层手套进行。 5.1.6 对操作环境进行消毒时应避免对环境造成化学性污染。 5.1.7 对消毒、灭菌后的物品必须妥善保存,确保在使用之前不被污染,否则应重新消毒。 5.1.8 带出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物品应进行密闭包装,外包装必须保持清洁,必要时对外包装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5.1.9 因发生生物安全事故被封闭的实验环境(包括运输工具等)在消毒后必须通过消毒效果评价,确认达到相应要求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消毒效果评价报告应包括评价工作的方法、时间、参加人员、评价意见等。 5.2 消毒剂及消毒方法的选择 5.2.1 根据消毒对象和病原微生物的类别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5.2.2 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器械或消毒剂。严格按照规定的作用浓度(或强度)、作用时间和作用方法进行消毒操作,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5.2.3 浸泡消毒时要保证被消毒物品全部浸泡没在消毒剂中;擦拭消毒时要保证所有需要消毒的表面都被均匀的擦拭,不留死角。 5.2.4 对存在较多有机物或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物品进行消毒时,应适当增加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5.2.5 表面消毒时,应考虑表面性质。可用消毒剂擦拭、喷洒、喷雾消毒。光滑表面还可选择紫外线近距离照射消毒,照射距离≤1米。 5.2. 6.消毒、灭菌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或灭菌效果评价。大型消毒、灭菌设备在正式使用前和大修后经监测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使用。 5.2.7.为确保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应遵照下列原则进行操作。 5.2.7.1 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操作和日常维护应由获得相应资质的人员负责。 5.2.7.2 压力蒸汽灭菌温度与时间 134℃、灭菌时间≥4分钟; ●121℃、灭菌时间≥20分钟; ●115℃、灭菌时间≥45分钟; 5.2.7.3 必须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