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光学(折射及后面部分)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光学(折射及后面部分)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光学(折射及后面部分)

第四章 光学 知识清单

?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

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 到日全食,在2的

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 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

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

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凹面镜

凸面镜

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

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 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青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

凸透镜(非常重要!!)

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会聚 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就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焦点(如图一),反过来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平于

图一 图二 2、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发散。 凹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如图三)。则入射光的延长线过虚焦点的,折射后一定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如图四)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

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

2、与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相联系的光学器件及应用:

3、关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仅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也可以在屏幕上显映出来。

如果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相交于一点,看起来光线好像从这一点发出,而实际上不存在这样一个发光点,这点就是物点的虚像。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用屏幕显映。

跟物体相比较,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u——物距、v——像距、f——焦距。

5、凸透镜成像的作图:

6、凸透镜成像的动态情景:

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

②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

③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所成实像小于物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所成实像要大于物体。

④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初二物理光学知识点【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的知识点】

初二物理光学知识点【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的知识点】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 1、名词: 透镜:由透明材料磨制而成,两个折射面都是球面,或一面是球面另一面是平面的透明体。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具体见下表: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

光学知识点大汇总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按形成原因分,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例如,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有如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 ●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或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 不需要介质。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小孔成像、井底之蛙、影子、日食、月食、一叶障目。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①激光准直. 排直队要向前看齐. 打靶瞄准 ②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 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 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 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1 2 3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可能放大,也可能宿小。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小孔成像原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证明像长和物长之比等于像和物分别距小孔屏的距离之比。 4、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光线是假想的, 实际并不存在) 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5、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1)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 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2)光年是长度的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时间所走的路程,1光年=3×108 米/秒×365×24×3600秒=9.46×1015米 注意:光年不是时间的单位。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光在两种物质的交界面处会发生反射。 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探究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设计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2-2所示。 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

《电压电阻》复习精要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 ..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 ....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 电源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填空)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 ..(或电路两端有电压) ②电路是连通 ..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 ..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 .."x x x" .....的电流。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V.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 v=1000V .........1V=1000m V .........1.m V=1000 .......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家庭 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 ...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符号:V.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二看清 二要: ①电压表要并联 ..在电路中。 (.1.、.但是当电压表不小心串联到电路中时 ................发生的状况是:电压表的 ........... 时数有很大的偏转,约等于电源的电压。在测小灯泡的试验中,讲 .............................V. 表和 ..A.表反接的状 .....况是电压表有时数,电流表无时数。都不会损坏 .....................) 2.、.当电压表之间只是有一段导线没有任何用电器的时候,我们认为............................ 此时电压表是没有时数的。所以在电路中电压表没有时数我们分析............................. 电路状况可以考虑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是短路的。 .......................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一不: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连实物图一定要先选量程) .............二看清: ①一要看清电压表的量程 .. ②二要看清电压表的分度值 ... Ⅰ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 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 ..电压表。(四)、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电流表电压表 异符号 A V 连接串联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不能能 量程0.6A 3A 3V 15V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全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

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 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 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 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人教版初二物理全册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 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 )、分米(dm )、 厘米(cm )、毫米(mr ) 微米(卩n ) 纟内米 (nm ) 3-i m = 1000m=100.1m=10m 1dm2 换算关系:1km = -2-3-6-9 m 1nm=10m m 1mm=10m=10m 1卩1cm=10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 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 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 S 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h 5 、换算关系:1mi n=60s 1h=60mi n=3600s 6 、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 数时粗心造成 的,是不该发生的, 8 、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 、减小误差的办法: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 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 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 作为 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 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 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 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 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 是能够避免的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二、学习要求 1、知道有关光的本性的认识发展过程:知道牛顿代表的微粒、惠更斯的波动说一直到光的波粒二象性这一人类认识光的本性的历程,懂得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 2、知道光的干涉:知道光的干涉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知道双缝干涉的装置、干涉原理及干涉条纹的宽度特征,会用肥皂膜观察薄膜干涉现象。知道光的衍射:知道光的衍射现象及观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知道单缝衍射的条纹与双缝干涉条纹之间的特征区别。 3、知道电磁场,电磁波:知道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会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与变化的磁场交替产生形成电磁场;知道电磁波是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即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知道电磁波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知道电磁波有时会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从电磁波的广泛应用认识科学理论转化为技术应用是一个创新过程,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知道光的电磁说:知道光的电磁说及其建立过程,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 4、知道电磁波波谱及其应用:知道电磁波波谱,知道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 射线及γ射线的特征及其主要应用。 5、知道光电效应和光子说:知道光电效应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知道光子说,知道光子的能量与光学知识点其频率成正比;知道光电效应在技术中的一些应用 6、知道光的波粒二象性:知道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知道大量光子容易表现出粒子性,而少量光子容易表现为粒子性。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 =3×108m/s ; 各种频率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小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