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道路模拟的6个步骤(RPC six steps)Introducti

(3 out of 30)

RPC Six Step Process

Remote Parameter Control (RPC) is a computerized control technique that enables you to duplicate, in the test laboratory, vehicle or component responses measured during field testing.

The MTS RPC software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applications. The applications are tailored to specific tasks that correspond to the various steps of the RPC process. Thi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PC applications and the six step RPC process can help guide your use of the RPC applications. The following paragraphs describe the six step RPC process, the applications in the MTS RPC softwar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he following i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six step RPC process:

1. Record road or service data.

2. Transfer (digitized) data to the personal computer. Analyze and edit the data.

3. Measure the system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4. Estimate (calculate) the initial drive signal.

5. Perform iterations.

6. Test for durability.

Step 1: Record road or service data

To record the road data, transducers are placed on the component and/or vehicle at sites remote from the input forces. These transducers measure accelerations, strains, or displacements. Field or service history data is measured in either analog FM tape format or digital format. Typically, the number of transducers used for data acquisition exceeds the number of control channels on the simulator.

Step 2: Transfer, analyze, and edit data

After the data is recorded and digitized, transfer it to a Windows based computer for analysis and editing. Edit the data to shorten the test time.

Step 3: Measure system model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Generate a random noise drive signal and use that random signal to drive the test system and measure the response. The response information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system model.

Step 4: Estimate the initial drive signal

During this step, you use the system model measured in Step 3 and the desired response time history from Step 2 to create an estimate of the initial drive signal.

Step 5: Perform iterations

Because the test system (which includes the mechanical fixturing, hydraulics, and test specimen) is nonlinear and may have some inherent cross coupling, perform iterations until a suitable drive signal is achieved.

The iteration process repeatedly measures the error between the actual and the desired time history responses and uses this information to correct

subsequent drive files. The result is a drive signal that produces the desired response when used to command the test system.

Step 6: Perform durability testing

Once suitable drive signals are derived, use them as command input to your controller to execute durability tests.

(3 out of 30)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路基路面工程试题库 一、填空题 1路基除了要求断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外,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整体__、稳定性和水温稳定性。 2、公路是一种线型工程,构造物它主要承受汽车荷载的重复作用和经受 自由荷载 的长期作用。 3、公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排水设备和特殊构造物。 4、路基干湿类型的两种判断方法是平均稠度划分法_和临界高度。 5、粉性土的毛细水上升速度快而且高_水稳定性差。 6、公路路基用土按粒径划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 7、土的回弹摸量反映了土基在弹性变形阶段内的垂直荷载作用下抵抗 竖向变形的能力。 8、在路基设计的要求路基处于干燥和干湿状态。 9、路基工程的附属设施包括取土坑、弃土堆 护坡道、碎落台、堆料台 10、路基横断面设计主要内容是确定路基边坡坡度和边坡防护加固措施。 11、矮路基设计应特别注意清场处理、压实处理及地基处理和加固。 12、高出原地面由填方构式的路基称路堤低于原地面由挖方构式的路基称路堑。 13、路基高度低于1m的称矮路堤,高于20m _的称高路堤,介于两者的为一般路堤。 14、路基的边坡坡度是边坡的高度H与边坡宽度B的值写成1:m,m值越大,则边坡越缓 m值越小,则边坡越陡。 15、常见的路基横断面形成有路堤、路堑、填挖结合路堤、不填不挖路基。 16、沿河路基直接承受水流冲刷,其冲刷防护可分为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 17、路基坡面防护的常用措施可分为植被防护和坡面处理及护面墙。 18、路基的防护与加固工程不仅可以保证稳定路基而且可以美化路容,提高公路的使用品质。 19、对于较坚硬不宜风化的岩石路堑边坡,当裂缝多而细时,采用勾缝防护,当裂缝大而深时,采用灌浆防护。 20、植物防护主要有种草、铺草皮_、植树 。 20、路基排水的目的是保证陆架的强度和稳定性。 21、边沟的底宽一般不小于0.4m ,深度也不小于 0.4m。 22、流线形边沟使用于积雪积砂 路段 ,石质边沟一般采用矩形断面。 23、公路上土质_边沟易采用梯形断面, 矮路堤和机械化施工路段可采用三角形断面的边沟。 24边沟的纵坡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并不得小于0.5%。 25、常见的石砌挡土墙 墙背一般由墙身、基础及排水设备、 沉降伸缩缝等几个主要部分构成。

LMS系统在整车室内台架道路模拟试验中的应用

LMS系统在整车室内台架道路模拟试验中的应用 梁映珍 周鋐 王二兵 赵静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实验室 摘要 室内台架道路模拟试验不仅能消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能有效缩短试验周期、精度高、可控性好,是汽车可靠性试验今后发展的趋势。本文以某型小轿车为例,阐述LMS测试系统在室内台架道路模拟试验前期路谱采集中的应用,同时描述LMS Tecware软件在实测路谱信号迭代前期处理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道路模拟道路普采集 数据分析 Application of LMS System in Road Simulation Test Liang Yingzhen, Zhou Hong, Wang Erbing, Zhao Jing Tongji University Automobile Lab Abstract Road simulation test can not only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weather, road condition, but also can shorten experiment period effectively. It has high precision, goo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and it would become a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future vehicle reliability test. This paper takes a sedan as an example and illu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LMS system in acquisition of road spectra. Besid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LMS Tecware software in road spectra signal processing before it would be used to iterate. Keywords Road Simulation Test Road Spectral Acquisition Data Analysis 引言 室内台架道路模拟试验是近年来在试车场试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汽车整车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该试验的原理为:根据引起汽车疲劳损伤的主要因素,编排汽车在试验车场行驶的路面,采集汽车在试车场行驶过程中车轮轴头的振动响应信号,通过对所采信号的编辑和加速处理,获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道路谱;之后,将汽车置于室内电液伺服振动台上进行迭代,此过程将汽车看作一个未知的控制系统,先设置一个噪声信号作为驱动信号,

交通系统仿真

交通系统仿真在城市规划交通影响中的应用【摘要】基于城市规划交通影响评价,对目前国内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道路交通系统问题进行分析,剖析了目前城市规划中实施交通评价的意义。对交通系统仿真技术的概念和发展现状作了简单介绍,并就交通系统仿真技术在交通影响中的实际应用,以及交通评价和交通系统仿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交通仿真数学模型交通评价城市规划 Abstract:Based on analyz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ffic evaluation in current urban planning,Author did the research on the significance oftranspod impact system and made a bdef introduction on the concept of simulation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status.Furthermore, this paper analgz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raffic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raffic impact,and made predi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raffic evaluation and traffic simulation.Key words:Traftic Simulation,MathematicaI Model,Traffic Evaluation, Urban Planning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交通系统的问题:交通拥堵逐年加剧,交通污染日趋严重,交通效率不断下降。 近几年来,虽然全国各地的城市交通系统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和建设速度,但交通问题依然没有明显好转,甚至还有不断恶化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传统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措施制定时较少考虑交通影响和交通设施的承受能力,在土地的开发和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前没有对未来的交通需求和交通量进行认真科学合理的分析,即没有形成对城市土地开发、新建、改建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运行机制。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在我国,交通影响评价机制的重要性还没有受到像环境影响评价那样该有的重视,其执行标准和规范性也亟待改进。 交通影响评价的全过程,从拟开发项目地点的基本条件、交通产生、交通分布、交通分配到局部土地开发对区域交通服务水平下降的评估,乃至提出交通设施改善,恢复到原先交通服务水平的改进建议,其具体步骤都应有章可循,方可成为一个完整的、精细的交通预测。而交通预测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预测结果与真实交通状况的接近程度。尤其对微观交通状况的预测,由于涉及到交通流的随机因素,传统的数学分析方法往往不能准确地描述实际交通状况,而且由于道路交通通常具有不可再现性和不可实验性,或即使可以再现或实验,却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承担巨大的风险。而现代交通仿真技术则可有效地体现交通流的随机因素,可按设想要求预现或复现交通状况,从而大大降低了现场试验要求。因此,交通仿真技术现已成为交通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工具。 2、交通影响评价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交通影响评价(Traffic ImpactAnalysis。简称TIA)是研究新建项目或城市土地利用变更对交通的影响,如建成区内实施大型项目建设开发时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项目占应进行交通影响分析项目的比率。交通影响评价的目的是:交通影响分析是保证大型项目开发建设不导致开发对象周边交通服务水平下降的重要措施,是避免土地超强开发的规划控制措施。分为规划交通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分析内容(1)交通影响分析的主要内容至少包括:分析范围确定;现状交通分析;交通量预测;交通影响评价;改进措施;结论与建议。(2)分析范围确定:分析范围应包括拟建项目对道路交通产生显著影响的区域。一般情况下,应选择拟建项目所在的由城市主干道围合的区域。对于需在立项阶段进行初步交通影响分析的项目和对交通影响较大的项目,分析范围应适当扩大。一般来说,交通影响评价的侧重点应放在制定切合实际的改善措施以使建设项目对外部交通所产生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小和明确界定开发商对此影响所应承担的市政设施建设义务两个方面。为使城市建设与交通协调发展,一方面应考虑新建或改建项目在路网交通流量自然增长的情况下对交通设施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应具体分析这种影响在未来路网交通流量中所占的比例,使项目的控制在合理的规模内,做到既能使交通设施承受这种影响,又不妨碍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所以交通影响评价是把交通功能目标和资源利用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两者互动的有效手段,既能从微观

公路水运-道路工程-助理试验检测师模拟题答案版

师 值为 2019 公路水运工程(助理)试验检测 《道路工程》模拟题 一、单选题(共 30 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 1.当10=0.1mm ,30 =0.22mm ,60 =0.39mm ,求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的 ( )。 A.B = 3.9;B = 1.25 B.B = 0.39;B = 1.24 C.B = 3.9;B = 1.24 D.B = 0.39;B = 1.25 30 专注 【学天答案】C 【学天解析】C u = d 60 d 10 ;C = d 2 c d 10×d 60 2.浸水马歇尔试件在已达到规定温度恒温水槽中的保温时间为多少( )。 A.24h B.36h C.12h D.48h 【学天答案】D 【学天解析】浸水马歇尔试件在已达到规定温度恒温水槽中的保温时间为 48h 。3.下列哪个选项是骨架密实结构型的沥青混合料( )。 A.SMA B.OGFC C.AC D.ATPB 【学天答案】A 【学天解析】OGFC 和 ATPB 均是骨架空隙结构;AC 是悬浮密实结构。 4.坍落度试验适用于坍落度值大于(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 )的混凝土。 A.10mm ;26.5mm B.5mm ;31.5mm C.10mm ;31.5mm D.5mm ;26.5mm 【学天答案】C

专注 【学天解析】坍落度试验适用于坍落度值不大于 10mm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 31.5mm 的 混 凝 土 。5.雷氏夹法测定水泥安定性的试验中,水泥安定性合格的判断标准是( )。A.(C-A )的平均值不大于 1.0mm B.(C-A )的平均值不大于 5.0mm C.(C-A ) 不 大 于 1.0mm D.(C-A )不大于 5.0mm 【学天答案】B 【学天解析】当两个雷氏夹试件沸煮后指针尖端增加的距离(C-A )的平均值不大于 5.0mm 时,则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6.半刚性基层的力学性能主要用( )来表征。 A.无侧限抗压强度 B.劈裂强度 C.抗压强度 D.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 【学天答案】D 【学天解析】半刚性基层的力学性能主要用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来表征。 7.下列哪项不属于土工合成材料的拉伸试验。( ) A.宽条拉伸 B.接头/接缝条带拉伸试验 C.接头/接缝宽条拉伸 D.条带拉伸试验 【学天答案】B 【学天解析】土工合成材料的拉伸试验有宽条拉伸、接头/接缝宽条拉伸试验和条带拉伸试验。 8.工程质量等级应按( )顺序逐级进行评定。A.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合同段 B.分部工程、合同段、单位工程 C.单位工程、合同段、分部工程 D.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合同段 【学天答案】D 【学天解析】工程质量等级应按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合同段顺序逐级进行评定。9.土的三项基本物理指标不包括( )。 A.饱和度 B. 比 重 C.密度 D.含水率 【学天答案】A 【学天解析】土的三项基本物理指标是含水率、密度和比重。

道路工程模拟题3

道路工程模拟题 3 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 1. 击实功一定的条件下,随土中粗粒含量的增多,土的最佳含水率ω0和最大干密度ρmax的 变化趋势一般为()。 A. ω0 ↑,ρmax ↑ B. ω0 ↓,ρmax ↑ C. ω0 ↑,ρmax ↓ D. ω0 ↓,ρmax ↓ 2.快剪与固结快剪用来测定土的()。 A. τ f,σ B. τ f,c C. σ1,σ 2 D. ?,c 3.压缩试验中先期固结压力p C按()确定。 A.e-p曲线 B. h-p曲线 C. e-lgp曲线 D. lge-lgp曲线 4.粗集料用来拌合沥青混合料,当某一颗粒()时,称其为针片状颗粒。 A.尺寸大于所属粒级的2.4倍 B.尺寸小于所属粒级的0.4倍 C. 长厚比大于等于 3 D.长厚比大于所属粒级的3倍 5.浮称法进行土的比重试验,试样中粒径超过20mm的颗粒应小于()%。 A.5 B.10 C.15 D.20 6.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试数据表示在()图形上。 A.h-w B.lgh-w C.lgh-lgw D.h-lgw 7.对某砂质土进行颗粒分析试验,已知小于0.075mm 的百分含量超过10%,则最适合该土样的分析方法为()。 D.干筛法 A.湿筛法 B.沉降分析法 C.联合分析法 8. 某土的液限为31.3%,塑限为18.0%,天然含水率为26.5%,则其天然稠度为() A. 0.36 B. 0.43 C. 0.56 D. 0.64 9.亚甲蓝吸附量的测定达到色晕终点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为30mL,那么MBV 是()g/kg。 A.1.5 B.0.2 C.1.0 D.10 10.进行国标中以调整水量法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时,以试锥下沉深度()时的净浆 为标准稠度净浆。 A.28mm±2mm B. 28mm±1mm C. 30mm±1mm D。30mm± 2mm 11.下列针对集料与沥青粘附性试验描述有误的是()。 A.偏粗的集料颗粒采用水煮法,而偏细的颗粒采用水浸法 B. 水煮时不能使水产生沸腾 C. 粘附等级共分为5级,其中1级粘附性最好,5级粘附性最差 D. 粘附性的好坏与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密切相关 12.离心分离法检测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时,用压力过滤器回收沥青抽提液中的矿粉以测 定其含量。当无压力过滤器时,可用()测定沥青中矿粉含量。 A.脂肪抽提法 B.射线法 C.抽滤法 D.燃烧法 13.集料的酸碱性对()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A.沥青混合料 B.水泥混凝土 C.基层材料 D.路基填筑料 14.关于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结果的处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抗折试验和抗压试验分别取三个小梁和六个试件的平均值可作为试验结果

(完整word)道路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学习总结,推荐文档

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学习总结 《道路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是面向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车辆工程等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它为该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道路交通问题打下了基础。其目的是通过对系统仿真的一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学习,了解应用系统仿真技术对各种道路交通问题进行仿真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开发型试验,培养该专业学生今后从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研究、应用的基本技能。 这门课对数学以及计算机程序编写都有较高的要求,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通过老师的讲解、多媒体教案的演示以及小组讨论完成作业,我对道路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粗浅的理解,下面我把学习的心得体会作如下总结。 一、系统建模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ITS)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作为其核心内容之一的交通仿真正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传统的交通仿真系统存在对道路、交通环境信息的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而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技术,具有很强的信息管理能力和信息可视化能力。 系统建模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传统的科学方法与建模、系统建模以及建模的一些方法。 系统建模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开发一些软件通过程序语言实现对一些实体系统进行模拟来达到研究学习的目的。系统的建模有很多种软件和语言,其中一种为UML(统一建模语言)。 公认的面向对象建模语言出现于70年代中期。从1989年到1994年,其数量从不到十种增加到了五十多种。在众多的建模语言中,语言的创造者努力推崇自己的产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但是,OO方法的用户并不了解不同建模语言的优缺点及相互之间的差异,因而很难根据应用特点选择合适的建模语言,于是爆发了一场“方法大战”。90年代中,一批新方法出现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Booch 1993、OOSE和OMT-2等。此外,还有Coad/Yourdon方法,即著名的OOA/OOD,它是最早的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之一。该方法简单、易学,适合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初学者使用,但由于该方法在处理能力方面的局限,目前已很少使用。概括起来,首先,面对众多的建模语言,用户由于没有能力区别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别,因此很难找到一种比较适合其应用特点的语言;其次,众多的建模语言实际上各有千秋;第三,虽然不同的建模语言大多类同,但仍存在某些细微的差别,极大地妨碍了用户之间的交流。因此在客观上,极有必要在精心比较不同的建模语言优缺点及总结面向对象技术应用实践的基础上,组织联合设计小组,根据应用需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求同存异,统一建模语言。 二、关于仿真技术 所谓系统仿真(system simulation),就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目的,在分析系统各要素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能描述系统结构或行为过程的、且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或数量关系的仿真模型,据此进行试验或定量分析,以获得正确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 系统仿真的实质是一种对系统问题求数值解的计算技术。尤其当系统无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时,仿真技术能有效地来处理。仿真是一种人为的试验手段。它和现实系统实验的差别在于,仿真实验不是依据实际环境,而是作为实际系统映象的系统模型以及相应的“人造”环境下进行的。这是仿真的主要功能。仿真可以比较真实地描述系统的运行、演变及其发展过程。 仿真的过程也是实验的过程,而且还是系统地收集和积累信息的过程。尤其是对一些复杂的随机问题,应用仿真技术是提供所需信息的唯一令人满意的方法。对一些难以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对象系统,可通过仿真模型来顺利地解决预测、分析和评价等系统问题。通过系统仿真,可以把一个复杂系统降阶成若干子系统以便于分析。通过系统仿真,能启发新的思想或产生新的策略,还能暴露出原系统中隐藏着的一些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仿真软件包括为仿真服务的仿真程序、仿真程序包、仿真语言和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仿真软件系统。仿真软件的种类很多,在工程领域,用于系统性能评估,如机构动力学分析、控制力学分析、结构分析、热分析、加工仿真等的仿真软件系统MSC Software在航空航天

建造师公路工程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沿河路堤河岸冲刷防护工程中,属于间接防护的是()。 A.石笼 B.挡土墙 C.砌石 D.顺坝 2.当路基附近的地面水和浅层地下水无法排除,影响路基稳定时,可设置()来排除。 A.边沟 B.渗沟 C.渗井 D.截水沟 3.预裂爆破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节省炸药 B.为了加强岩石的破碎效果 C.形成光滑平整的边坡 D.形成隔震减震带 4.级配砾石或者满足要求的天然砂砾做为路面基层时,应控制其()。 A.压实度和含水量 B.CBR值和含水量 C.压实度和弯拉应力 D.压实度和CBR值 5.沥青路面施工中,对级配砂砾基层应浇洒的沥青层是()。 A.粘层 B.封层 C.透层 D.防水层 6.某高速公路有一座单跨拱桥,其净跨径为l0,计算跨径为l,净矢高为f0,计算矢高为f,则该拱桥的矢跨比为( )。 A.f0/l0 B.f0/l C.f/l0 D.f/l 7.公路桥涵设计采用的偶然作用包括地震作用、船舶或漂流物的撞击作用和( )。 A.温度变化作用 B.基础变位作用 C.汽车撞击作用

D.混凝土收缩及徐变作用 8.采用新奥法施工的隧道,其开挖方法一般为( )。 A.钻爆法 B.沉管法 C.盾构法 D.盖挖法 9.根据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资质类别划分要求,桥梁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划分为 ( )。 A.一级、二级 B.一级、二级、三级 C.特级、一级、二级 D.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10.变通标线是由标划于路面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和( )等构成的。 A.分合流标志 B.线形诱导标 C.突起路标 D.轮廓标 6、根据路面工程施工的自身特点,在确定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时,应按()组织施工。A.平行流水法 B.等节拍流水法 C.异节拍流水法 D.均衡流水法 7、排列图中累计百分数在()范围内的因素即为主要因素。 A.0~60 B.0~70 C.0~80 D.0~90 8、级配碎石路拌法施工平地机摊铺混合料时,其松铺系数约为()。 A.1.25~1.35 B.1.30~1.40 C.1.40~1.50

路基路面工程考试试卷(四)

路基路面工程考试试卷16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当量轴次 2、路基临界高度 3、车辙 4、翘曲应力 5、压实度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路基由哪几个要素构成它们是如何确定的 2、边坡稳定性验算的方法有哪些各种类型的使用范围如何 3、试述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分类及其作用。 4、沥青路面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指标是什么 5、何谓轴载换算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时,轴载换算各遵循什么原则 三、论述设计题(每题20分,共20分) 1、在南方多雨地区,某一级公路超高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尺寸如图所示,本段路基长度约1km,路基宽度为28m,设计标高位置为中央分隔带边缘,断面划分为:土路肩(0.75m)+硬路肩(3.0m)+路缘带(0.5m)+行车道(2×3.75m)+路缘带(0.75m)+中央分隔带(3.0m) +路缘带(0.75m) +行车道(2×3.75m) +路缘带(0.5m) +硬路肩(3.0m)+ 土路肩(0.75m),地下水位距设计标高1.5m,地表水位距设计标高3.0m。路面结构层厚度为60cm,弯道为左偏,超高横坡为3%,土质为粘性土,临界高度为:地下水H1=~, H2=~,H3=~, 地表水H1=~, H2=~,H3=~。试进行排水系统设计并说明理由。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路肩挡土墙的布置如图1所示,求主动土压力及其分布。已知:墙背垂直、光滑,墙背填土水平,墙高h=8m,填土容重γ=18KN/m3,φ=350。 图1 2、某新建一级公路,已知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载作用次数为次/车道,公路等级系数Ac=, 面层类型系数As=,基层类型系数A b=,试计算路面的设计弯沉值l d= 路基路面工程考试试卷17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半刚性材料 2、路基工作区 3、唧泥 4、临界荷位 5、劲度模量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特点如何有哪些种类 2、划分路基干湿类型及其确定方法是什么 3、画图示意路基的典型断面,简述各自的特点。 4、如何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5、挡土墙排水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挡土墙排水设计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1、试从设计、施工、养护方面论述如何保证路基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交通运输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一、系统描述 1.1.系统背景 本系统将基于下面的卫星屏幕快照创建一个模型。当前道路网区域的两条道路均为双向,每个运动方向包含一条车道。Tapiolavagen路边有一个巴士站,Menninkaisentie路边有一个带五个停车位的小型停车场。 1.2.系统描述 (1)仿真十字路口以及三个方向的道路,巴士站,停车点;添加小汽车、公交车的三维动画,添加红绿灯以及道路网络描述符; (2)创建仿真模型的汽车流程图,三个方向产生小汽车,仿真十字路口交通运行情况。添加滑条对仿真系统中的红绿灯时间进行实时调节。添加分析函数,统计系统内汽车滞留时间,用直方图进行实时展示。 二、仿真目标 1、timeInSystem值:在流程图的结尾模块用函数统计每辆汽车从产生到丢弃的,在系统中留存的时间。 2、p_SN为十字路口SN方向道路的绿灯时间,p_EW为十字路口EW方向道路的绿灯时间。 3、Arrival rate:各方向道路出现车辆的速率(peer hour)。

三、系统仿真概念分析 此交通仿真系统为低抽象层级的物理层模型,采用离散事件建模方法进行建模,利用过程流图构建离散事件模型。 此十字路口交通仿真系统中,实体为小汽车和公交车,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资源为道路网络、红绿灯时间、停车点停车位和巴士站,需要实施分配。系统中小汽车(car)与公共汽车(bus)均为智能体,可设置其产生频率参数,行驶速度,停车点停留时间等。 四、建立系统流程 4.1.绘制道路 使用Road Traffic Library中的Road模块在卫星云图上勾画出所有的道路,绘制交叉口,并在交叉口处确保道路连通。 4.2.建立智能体对象 使用Road Traffic Library中的Car type模快建立小汽车(car)以及公共汽车(bus)的智能体对象。 4.3.建立逻辑 使用Road Traffic Library中的Car source、Car Move To、Car Dispose、

路基路面工程模拟题

武汉大学 《路基路面工程》模拟试题2 学号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 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路面结构中的主要承重层是( B )。 A.面层 B.基层 C.垫层 D.磨耗层 2、二灰是指以下哪两种材料( D )。 A.水泥和石灰 B.水泥和粉煤灰 C.石灰与煤渣 D.石灰与粉煤灰 3、在挡土墙所受各类土压力中,土压力值较大的是( B )。 A.主动土压力 B.被动土压力 C.静止土压力 D.浸水土压力 4、我国公路自然区划的具体作法是划分了( B )个一级区,()二级区和()副区。 A.7、19、33 B.7、33、19 C.7、19、52 D.7、33、52 5、在浸水挡土墙的力系计算时,考虑增加的三个力为( A )。 A.动水压力、静水压力和上浮力 B.动水压力、静水压力和浸水土压力 C.动水压力、静水压力和附加水平力 D.动水压力、静水压力和被动土压力

6、我国公路路面设计规范中考虑的标准轴载模型为( B ),轴重为()KN 。 A.单轴单轮,100 B.单轴双轮,100 C.单轴单轮,80 D.单轴双轮,80 7、路基路面排水系统中设置截水沟属于( A )排水子系统。 A.路基地面排水系统 B.路基地下排水系统 C.路面内部排水系统 D.路肩排水系统 8、路面结构中起调节路基路面水温状况的结构层是( C )。 A.面层 B.基层 C.垫层 D.底基层 9、以下哪类土的工程性质较差,不可直接采用作为路基填土,必须换土或处理。( C )。 A.砂土 B.砂性土 C.粉性土 D.粘性土 10、利用三轴试验得到路面材料的力学强度为( A )。 A.抗剪强度 B.抗拉强度 C.抗弯拉强度 D.抗压强度 11、路面结构本身抗弯拉强度较低,有明显的传荷能力,使路基承受较大的单位压力,这类路面结构属( B )。 A.半刚性路面 B.柔性路面 C.刚性路面 D.半柔性路面 12、可以起到消能与降低流速作用的特殊排水设施为( D )。 A.倒虹吸 B.截水沟 C.排水沟 D.急流槽

道路工程技模拟测试1

道路工程技术 单项选择题: 1.最能反应一个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发达程度的指标是(A ) A.道路面积密度B.汽车数量 C.干道网密度D.道路占有率 1.最能反应一个城市交通拥挤程度的指标是(D ) A.道路面积密度B.汽车数量 C.干道网密度D.道路占有率 1.棋盘式道路网指的是( A ) A.方格网式道路网B.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C.自由式道路网D.混合式道路网 1.由市中心向外辐射路线,四周以环路沟通的道路网结构指的是(B )A.方格网式道路网B.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C.自由式道路网D.混合式道路网 2.道路起讫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与此两点的空间直线距离之比,称为(A )A.非直线系数B.干道网密度 C.道路占有率D.道路面积密度 2.干道总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称为(B ) A.非直线系数B.干道网密度 C.道路占有率D.道路面积密度 2.城市道路用地面积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称为(D ) A.非直线系数B.干道网密度 C.道路占有率D.道路面积密度 2.道路占有率指的是(C ) A.非直线系数B.干道网密度 C.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D.道路面积密度 3.作为街坊线与的次干路连接线的城市道路是(D ) A.快速路B.主干路

C.次干路D.支路 3.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用的交通量划分,公路等级分为(B ) A.四个B.五个 C.六个D.七个 3.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称为道路的(B ) A.交通量B.通行能力 C.设计速度D.设计车辆 3.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横断面处往返车辆总数指的是道路的(A ) A.交通量B.通行能力 C.设计速度D.设计车辆 4.在平面线形中,使用最多的基本线形是(B ) A.直线B.圆曲线 C.竖曲线D.折线 4.在城市某一地区中把一条道路的平面位置确定下来,这项工作称为(A) A.定线B.选线 C.勘察D.放线 4.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汽车在平曲线上行使时横向产生两种不稳定的危险分别是(A )A.向外滑移和向外倾覆B.向内滑移和向内倾覆 C.向内滑移和向外倾覆D.向外滑移和向内倾覆 4.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的主要不稳定因素是(A ) A.离心力B.横向摩阻力 C.向心力D.汽车牵引力 5.下列关于汽车在弯道上行使时,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 A.离心力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 B.离心力与曲线半径成反比 C.车速越高,离心力就越大 D.离心力越大,汽车行驶越安全 5.汽车行驶在曲线上会产生离心力,离心力的大小与曲线曲率的关系是( A ) A.离心力大小与曲线曲率成正比关系B.离心力大小与曲线曲率成反比关系

汽车道路模拟试验路谱迭代

汽车道路模拟试验路谱迭代 “实车道路采谱试验就是为了得到汽车在实际道路行驶中的载 荷(应变、加速度、力等信息),在该车的实际运用地区的公路以 及试验场进行的实车道路试验。实车道路试验在汽车开发过程中占 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道路试验可以分别评价汽车的耐久性、舒 适性和安全性等个方面,同时考察各个系统和总成的性能。” 实车道路采谱试验就是为了得到汽车在实际道路行驶中的载荷(应变、加速度、力等信息),在该车的实际运用地区的公路以及 试验场进行的实车道路试验。实车道路试验在汽车开发过程中占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道路试验可以分别评价汽车的耐久性、舒适 性和安全性等个方面,同时考察各个系统和总成的性能。 道路试验是汽车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它包括在高 速公路、普通路面、恶劣道路以及各种特殊路面上的测试,是一种 检验汽车性能的有效手段。由于西方国家的路面条件与我国实际情 况存在较大差异,因而难以参考国外引进的试验规范和试验路面谱,例如福特公司的JerryZ. Wang和Mark W. Muddiman等人曾于1996 年至1997年对中国用户道路载荷谱与福特公司在美国和比利时的试车场道路载荷谱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在国外某种道路路面上不会

发生故障的零部件却在国内出现刚度强度问题。另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道路情况差异较大,因而也有必要对典型地区道路载荷谱进行 分析,找出其与试车场道路载荷谱对应关系,可为制定适合我国的 试验谱系及规范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参数。将地区道路等效成试车 场道路不同路段混合而成的组合路段,即得到地区道路与试验场道 路载荷谱的当量关系,就可在试车场按一定比例混合各种路面来再 现目标用户地区道路载荷输入,进一步扩展外推后,便可了解较长 里程后的损伤情况,达到加速试验的目的。 JerryZ. Wang和Mark W. Muddiman等人曾于1996年至1997 年对中国用户道路载荷谱与福特公司在美国和比利时的试车场道路 载荷谱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在国外某种道路路面上不会发生故障 的零部件却在国内出现刚度强度问题。另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道 路情况差异较大,因而也有必要对典型地区道路载荷谱进行分析, 找出其与试车场道路载荷谱对应关系,可为制定适合我国的试验谱 系及规范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参数。将地区道路等效成试车场道路 不同路段混合而成的组合路段,即得到地区道路与试验场道路载荷 谱的当量关系,就可在试车场按一定比例混合各种路面来再现目标 用户地区道路载荷输入,进一步扩展外推后,便可了解较长里程后 的损伤情况,达到加速试验的目的。 道路采谱试验所采集参数,主要取决于路面不平度,所谓路面 不平度它表征的是道路表面对于理想平面的偏离,它具有影响车辆 动力性、行驶质量和路面动力载荷三者的数值特征。如卵石路、凹 坑路、扭曲路、鱼鳞路和搓板路等典型路况路的路面不平度是不一 样的。面不平度按波长可分为:长波、短波和粗糙纹理三种类型。 其中长波引起车辆的低频振动,短波引起车辆的高频振动,而粗糙

车辆道路模拟试验系统

车辆道路模拟试验系统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伴随着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以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出台,汽车工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努力提高汽车整车质量和加快新车型的研发速度是汽车工业的唯一出路,这不仅对汽车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试验设备制造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更加逼真的模拟道路试验并缩短试验时间以缩短新车型的研发周期成了汽车工业和试验设备制造业的共同追求。 1.道路模拟试验的发展和回顾 从1886年世界第一辆真正意义的汽车诞生以来,汽车工业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汽车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人民的生活,同时对汽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行驶寿命、行驶安全等等,如何更好的提高汽车的行驶寿命,同时又要降低成本成了汽车研发工程师的追求,于是提出了全历程的道路试验——试车场跑道跑车试验,通过试验为汽车研发工程师提供了宝贵的设计更改依据,但随着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汽车工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求汽车制造商必须更快的推出新一代的车型,才能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于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室内台架模拟试验。 1.1简单路面模拟 道路试验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即使到了今天在汽车工业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国仍在使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存在着先天的缺点:试验结果受天气以及驾乘人员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试验结果的精度以及重复性较差,试验周期长。到了20世纪60年代,汽车的设计和试验随着电液伺服闭环技术的日趋成熟逐渐由静态力学试验模式发展到动态特性的研究,196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凯迪拉克轿车部提出了委托美国MTS公司设计制造一台汽车道路模拟机的计划,经过双方密切合作于1965年制造完毕并投入使用,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汽车道路模拟机。其输入信号是这样获得的:对安装在车身上的加速度传感器测得的加速度信号进行两次积分获得车身对路面的绝对位移,通过安装在车身两侧的测试轮测量测试轮与汽车车身的相对位移,二者的差就是路面高程在时间历程上的波形,即汽车道路模拟机的输入信号,但这种方法存在其很大的缺点:轮胎的包容性未能被模拟;存在轨迹误差。 1.2 有效路面模拟 为了克服简单路面模拟技术试验技术上的缺点:汽车试验技术工程师经过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有效路面模拟技术,其原理是:将汽车看作是由轮胎包容特性的车轮悬上和悬下串联组成的二自由度系统,其运动的微分方程如下: K T(Z RE-Z W)+C T(Z RE-Z W)+M W Z W+F S=0 (1)

第一套路面工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与半刚性基层施工程序相比,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不需要()。 A. 拌和 B .摊铺C .碾压 D.养生 2、()基层施工时,应控制其延迟时间。 A. 无机结合料 B .石灰稳定类 C.石灰稳定土工业废渣 D.水泥稳定类 3、夏季高温时,为调节拌制水泥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常用的外掺剂是() A .减水剂 B .速凝剂 C .引气剂 D.缓凝剂 4、基层、底基层的承包商自检的无机稳定土材料的强度应在()取样。 A. 拌和机出口 B .摊铺碾压现场 C.成形、养护后,钻芯取样试验 C .试验室拌制 5、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施工中,检查水泥及石灰剂量的常用方法是()< A.抽提法 B .筛分法 C .蜡封法 D.滴定法 6、检查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时,应采用水准仪测量。 A.平整度 B .板厚C .拉毛、压槽的深度 D.横坡 7、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主要应检查()。 A. 矿料级配、混合料出料温度及油石比 B. 矿粉含量、出料温度及油石比 C. 拌和温度及油石比 D. 石料含泥量、油石比及出料温度

&对水泥稳定类基层,土的液限不宜超过()。 A. 20% B . 25% C . 30% D . 35% 9、水泥稳定类基层施工时,当压实厚度超过()时,应分层摊铺 A . 10cm B . 15cm C . 20cm D. 30cm 10、基层施工机械安全作业中,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装卸、摊铺及翻动粉状材料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侧 B .拌和过程中,拌和机不能急转弯或原地转向,严禁使用倒档进行拌和作业 C .自卸汽车与洒布机联合作业,应紧密配合,以防碰撞 D.出洒水车外,其他工程车辆驾驶室外不得载入 二、多项选择题 1、对于酸性岩石,为了保证与沥青的黏附性,应采用的措施为()。 A .用干燥的磨细消石灰粉、水泥作为填料的一部分 B .在沥青中掺加抗剥离剂 C .将粗集料用石灰浆处理后使用 D .不能使用酸性石料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规定:混凝土路面施工如遇下述()之一者,必须停工。 A .现场降雨 B .风力大于6级,风速在10.8m/s以上的强风天气 C .现场气温高于40 C或拌和物摊铺温度高于35 C D .摊铺现场连续5昼夜平均气温低于10C,夜间最低气温低于-3 C

2020年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模拟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 1.填方高度大于( )m的二级以下公路路堤,可保留树根,但根部不能露出地面。 A.0.8 B.1 C.1.5 D.3 【答案】B 【解析】填方高度大于1m的二级以下公路路堤,可保留树根,但根部不能露出地面。取土坑范围内的树根应全部挖除。 【考点来源】路基施工技术准备—场地清理 2.路堤填筑前,应通过取土试验确定填料最小强度和( )。 A.最大粒径 B.平均粒径 C.CBR值 D.松方系数 【答案】A 【解析】用于公路路基的填料要求挖取方便,压实容易,强度高,水稳定性好。其中强度要求是按CBR值确定,应通过取土试验确定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 【考点来源】填方路基施工—路基填料的选择 3.某坚石路堑紧邻一座高压线铁塔,其最佳开挖方法是( )。 A.薄层钻爆开挖

B.带松土器的重型推土机破碎开挖 C.分层钻爆开挖 D.静态破碎开挖 【答案】D 【解析】静态破碎法适用于在设备附近、高压线下以及开挖与浇筑过渡段等特定条件下的开挖。优点是安全可靠,没有爆破产生的公害。 【考点来源】挖方路基施工—石质路堑施工技术 4.土质路堑混合挖掘法是指( )混合使用。 A.多层横向全宽挖掘法和分层纵挖法 B.单层横向全宽挖掘法和分层纵挖法 C.多层横向全宽挖掘法和通道纵挖法 D.单层横向全宽挖掘法和分段纵挖法 【答案】C 【解析】混合式挖掘法是多层横向全宽挖掘法和通道纵挖法混合使用。先沿路线纵向挖通道,然后沿横向坡面挖掘,以增加开挖面。该法适用于路线纵向长度和挖深都很大的路堑开挖。 【考点来源】挖方路基施工—土质路堑施工技术 5.路堑爆破中,用药量( )t以上的为大炮。 A.0.2 B.0.5 C.1 D.2

最新交通仿真学习心得

交通系统仿真技术 实 验 报 告 班级:交通10-03 学号:311002030318 姓名:王文博

交通系统仿真技术学习 学习交通系统仿真技术首先要了解几个词的概念。“仿真”是对真实事物的模仿,仿真一词另外一个常见的提法是“模拟”。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中《数据处理词汇》部分名次解释,“模拟(Simulation)”与“仿真(Emulation)”两词的含义分别为:“模拟”即选取一个物理的或抽象的系统的某些行为特征,用另一系统来表示他们的过程;“仿真”即用另一数据处理系统,主要是用硬件来全部或部分地模仿某一数据处理系统,以至于模仿的系统能像被模仿的系统一样接受同样的数据,执行同样的程序,获得同样的结果。“系统仿真”则是模仿现有系统或未来系统运行状态的一种技术手段。“系统”是指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着的对象之间的有机结合。这种比较概括的含义包含所有工程的及非工程的系统。机电、电气、水力、声学系统等都属于工程系统;社会、经济、交通、管理系统等都属于非工程系统。系统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分类方法就是按其状态变化是否连续分为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两种。 系统仿真研究的目的在于对现有系统或未来系统的行为进行再现或预先把握。其实系统仿真并不是什么新概念,而是人们早已广泛应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仿真实验,可以得到被仿真的系统动态特征,估计和评价现有的系统或未来系统的优劣和所采用策略或方案的真确性,从而将系统仿真的概念赋予了新的内容,使之成为辅助决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系统仿真的概念可以表述为:所谓系统仿真,示意控制论、相似原理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借助系统模型对现有系统或未来系统进行试验研究的一门综合性新兴技术。利用系统仿真技术,研究系统的运行状态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并通过对仿真运行过程的观察和统计,得到被仿真系统的仿真输出参数和基本特征,以此来估计和推断现有系统或未来系统的真实参数和真是性能,这个过程称为系统仿真过程。 系统仿真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学科,他与各门技术学科、管理学科、经济学科以致社会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正是系统仿真得到日益广泛应用的原因。它在航天、航空、军事、科研、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医学、交通工程、经济规划、商业经营、金融流通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成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地经济效益。 而我们所学的交通系统仿真是指用系统仿真技术来研究交通行为,它是一门对交通运动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进行跟踪描述的技术。从交通技术仿真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以及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来看,交通系统仿真是一门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交通实验的技术,它含有随即特性,可以是围观的,也可以是宏观的,并且涉及到描述交通运输系统在一定时期实时运动的数学模型。通过对交通系统的仿真研究,可以得到交通流状态变量随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分布规律及其与交通控制变量时间的关系。因此,交通系统仿真在道路运输系统及其各组成部分地分析和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交通仿真模型与其他交通分析技术,如需求分析、通行能力分析、交通流模型、排队理论等结合在一起,可以对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交通设施或交通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估。这些交通设施和交通系统可以是单个的信号灯控制或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也可以是居民区或城市中心区的密集道路网、线控或面控的交通信号系统、某条高速公路或高速公路网、、双车道或多车道县(乡)公路系统等等。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