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 第二章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 第二章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 第二章 教案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4.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问题的提出 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4人小组合作,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引导学生进行描述,互

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 2.作出假设 4人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提供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组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何检验假设。

指导看书,鼓励学生作

出假设,设疑:哪些是

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呢?引导学生对多种

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

些因素(如肥料等。) 3.制定计划

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在小组内讨论并修订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做好实验分工,巡视指导导,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出简便易行的方案。

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实验探究计划。推测实验结果。

4.实验探究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课下实验探究,

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

况。

提出注意事项,督促、

检查,随时抽查,适时

给予评价,

5.得出结论:

环境条件:逅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各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实验的现

象和结果。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

观察,并进行描述。

6.表达和交流:

交流探究的过程,分析结果。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

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

对有创意的给予肯定,

不成功的帮助分析原

因,鼓励重做。

7.本探究实验成功的关键进一步领会“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

实验”的意义,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设

置对照组实验条件的

重要性。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根据课本的要求,自主性学习抽样检

测的方法,课上实验操作,课下观察

记录。

指导看书,强调正确取

样的方法,分发实验装

置。

2.探究的结果:交流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步骤、现

象及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

强调发芽率的计算方

法。

3.种子萌发自身

条件的分析:

完整的、活的胚储藏结合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及

种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组间交

流,分析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

指导学生温故而知新,

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推

理得出科学的结论。

丰富的营养,渡过休眠期

三、种子的萌发过程:

胚根→根

胚轴→一连接根和茎的那段

胚芽→茎和叶结合实验观察,自学看书,小组之间

交流,描述萌发的过程,互相补充。

课件展示,提出观察的

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环

环相扣的观察和探究。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他人交流,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4.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5.通过学生亲手培育根尖和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

1.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3.通过合理施肥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根靠根尖向前方案一:课外小组的同学展示并描述2请学生描述探究的步

生长 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包括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二: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

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三: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

影上向全班展示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

生长,而未切去根尖的幼根却伸得很长。

骤及结果,进行鼓励

性评价。

指导学生观察、鼓励

他们积极动脑,互相

质疑,讨论解答。

对有特色的创意,给

予肯定。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伸长区 方案一:各小组汇报交流测量的结果。讨论:(1)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如何处理?(2)如果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

够?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 方案二:各小组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各组探究的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各组之间进行评议。评议内容包括:

设计是否合理、装置是否简便易行、步

骤是否严谨、记录是否详实、结果分析

是否科学等。

对学生存在的疑惑,

组织讨论解答,全班

进行交流、归纳总结。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帮助

分析原因,及时进行

鼓励性评价。

根的生长: (1)分生区: 增加细胞的数量。

方案一:透过培养皿的玻璃,观察餐巾纸下面白色的根及毛茸茸的根毛,根尖顶端黄色发亮的是根冠,再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 提出观察的提纲,引

导学生实验观察后找

出很伸长最快的部

位。

(2)伸长区: 增大细胞体积。 方案二: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4部分。 方案三: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观察,记录观察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观察根尖永久纵切片。 方案四:观察根尖的结构挂图,区分根尖的4部分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大小。

指导学生区分根尖的

部分,及各部分之间

的变化。

提醒学生区分很尖的

部分,辨别各部分的

细胞结构特点。

提出观察、探究的问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方案一: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过程的CAI 课件,并进行描述。 方案二:演示抽拉活动教具,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并仔细观察,最后概括描述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 方案三:观察教师板画的芽发育成枝条的相对应结构示意图,并进行描述。 方案四:先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的CAI 课件,然后在黑板上将叶芽的各部分与发育成枝条的相应部分的图用粉笔连接起来。 提出问题,引导观察

和探究。 针对学生不易理解的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出示观察的提纲,

指导学生抽拉活动教

具。

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

画出芽的结构及相应

的枝条图。提供叶芽

的结构和枝条的图各

一幅,组织学生连出

相对应部分。

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1.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组内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派代表在全班交流,互相补充。并讨论:施肥时应注意的问题。

方案一:观察甲、乙、丙、丁4瓶中分别培养的菜豆正常叶和缺少氮、磷、钾联系生活实际,进行

补充和说明。

出示观察的提纲,引导学生对病因进行分

析探究。

机盐。

2.缺少无机盐时的症状:3.合理施肥的意义的叶片,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

方案二:观察生长正常的叶和缺少氮、

磷、钾的叶片的录像,描述现象并诊断

病因。

方案三:看书自学,观察教师出示的几

株幼苗,进行诊断,鉴别幼苗的病因。

方案四:观察课本插图,进行描述,联

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分析生活中的各种做法,树立环保的的

意识

放录像、提出探究的

问题,引导分析。

出示幼苗,指导学生

辨别病因。

指导看书,进行适当

的补充。

联系实际,指导生活

中合理施肥的方法。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

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模拟人工辅助传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4.养成爱护花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1.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花的结构

1.花托

2.萼片

3.花瓣

4.雄蕊

5.雌蕊

小结: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

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解剖桃花(鲜

花、冰冻鲜花或浸制标本)或当地常见的典

型的一种被子植物的花。认识花的各部分结

构,相互交流,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

要结构。

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性学习,回忆平时

常见的被子植物的花,对照彩图进行联想、

观察,认识花的结构,相互交流合作,解答

疑惑,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组织学生画花、说花,

围绕困惑:与果实和种

子形成有关的结构可能

是什么?利用桃花模型

质疑:假如一朵花的雌

蕊被害虫吃掉了,它还

能发育成果实吗?

请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

方法,观察模型,认识

结构,检验假设,得出

结论。

二、传粉和受精

1.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调动经验储备,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想

像、回忆,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虫

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

进一步了解传粉过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课前小组合作排练,课上以小组为单位

模拟表演(虫媒花和风煤花)传粉过程,在

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什么是传

粉。

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根据问题,大胆推

测、想像,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受精

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什么是受精。

用优美的语言,创设盛

夏蜜蜂在花丛中忙绿的

情境,引导学生根据问

题进行观察和思考,在

表述交流中,让学生大

胆描述传粉过程,教师

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组织学生看书自学,针

对不易理解,抽象的受

精过程,教师提供抽拉

式活动教具,指导学生

进行演示,加深对受精

2.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的过程。

针对书中的不解之处,在教师指导下,

动手演示被子植物受精的抽拉式活动教具,

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最后概括描述出受精的

过程。

过程的理解。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根据问题,调动经验储备,联系生活实际,

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最终在合

作交流中,进一步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

的关系。

在教师帮助下,列表回顾种子的结构、果实

的组成和子房的结构等知识。运用逻辑思维

和推理的方法,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

系。

创设问题情境:花落后

能结出果实。指导学生

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探

究的过程,分析推理,

得出结论。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看

书,针对果实和种子形

成的动态过程,提供活

动黏贴图,指导学生黏

贴,加深对其形成的理

解。

人工辅助传粉,爱花习惯教育模拟表演人工辅助传粉的方法,认同花、果

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情感教育贯穿始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