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遗传病的监测与预防及人类基因组计划_的教学设计

_遗传病的监测与预防及人类基因组计划_的教学设计
_遗传病的监测与预防及人类基因组计划_的教学设计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必修二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 【学习目标】1.生命观念的目标:通过资料分析,能够对常见遗传病进行合理分类,认识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和相关危害。3.图3和课本图5-11是软骨发育不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由于软骨内骨化缺陷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主要影响长骨,临床表现为特殊类型的侏儒-短肢型侏儒。智力及体力发育良好。生长激素对部分病例有效。腿部增长手术能使一些患者的身高增加。然而,这类手术需要一个较长的治疗时间,并且会有许多并发症。■ 2.图2是并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并指,也称并趾,是两个或更多指(趾)完全连在一起。矫正手术最好在2岁前完成,最晚也要在学龄前完成。活动一:阅读课本P90-P91和导学案资料一,结合以前所学相关内容,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各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2.科学探究的培养目标:通过制定“调查红绿色盲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和遗传方式”方案,提升观察、提问、方 案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 3.科学思维和概念知识的培养目标:通过资料分析,能够归纳与概括人类遗传病检测和预防的方法。 4.社会责任的培养目标:认同“近亲结婚“的危害,能够为身边的人在优生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教学重难点】1.通过制定“调查红绿色盲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和遗传方式”方案,提升观察、提问、方案 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 2.通过资料分析,能够归纳与概括人类遗传病检测和预防的方法。 预习案 图4:白化病 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资料一: 1.图1是多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常为6指畸形,有时可见分叉状的多指畸形。多指仅为软组 织相连者,可于出生后任何时候彩线结扎法切除或手术切除;如多指与正常指有骨、关节、肌腱相连者、 应在6?7岁时做手术;需行骨关节矩形手术者手术可于12岁后进行。 图1 :多指图2 :并 指 图3 :软骨发育不全的胎儿B超图像 k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的体内缺乏酪氨酸酶.不能形成黑色素.使其皮肤,毛发和眼睛都 呈现白化症状。目前药物治疗无效,仅能通过物理方法,尽量减少紫外辐射对眼睛和皮肤的损 4.图4是白化 害 。 5.图5是苯丙酮尿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体内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沿 正常的代谢途径转变成酪氨酸,只能按另一条代谢途径转变成苯丙酮酸(图6)。患儿一旦进食苯丙氨 酸含量高的食物(如母乳或牛奶),即可引起体内苯酮酸积累中毒而发病,患者除毛发和皮肤浅淡等外, 主要是智力低下,如果出生早期确诊后,控制饮食,可使患儿不受损伤或少受损伤。 图6 :体内苯丙氨酸代谢途 图5 :苯丙酮尿症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类遗传病》优质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类遗传病》优质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类遗传病》优质教案 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参考资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学编著,《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任志鸿主编,《高中优秀教案·生物·必修:Ⅱ》2005年9月第2版,南方出版社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学编著,《新课标教案生物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一、课标解读 新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内容要求:简述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说出医学遗传学对遗传病的分类原则,列出遗传病的类型;举例说出各类单基因病的遗传方式和患病率;列举染色体病对新生儿的严重危害。调查某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二、教材分析 《人类遗传病》包括“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于人体健康”。课程标准对人类遗传病的要求是了解水平,教材辅以实例,简要介绍了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在这部分,教材还根据课程标准的活动建议,安排了“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旨在培养学生接触社会、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和数据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该教学设计面向高中二年级综合班学生。学生已经习得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等知识后,不难理解遗传病依据其病理进行的分类。而且学生在第二章第3节已经学习

了伴性遗传,已经学会分析了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综合班的同学,学习生物的时间有限,而且学习的兴趣不一定很高。所以采取资料搜集和实用性实例分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学习以后能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健康生活。对于遗传与进化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他们虽对“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很感兴趣,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教师可启发学生先自学,再尝试用概念图的方法对遗传病加以概括分类。对于实践调查,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应先加以趣味性引导,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人类遗传病主要类型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调查社会人群中的遗传病,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生物学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进行遗传调查和实验活动中,善于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和进行自主性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培养勇于创新与合作的科学精神。 (2)引导学生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宣传遗传病的知识,提高学生自身的优生意识,从而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2.难点: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遗传病预防教案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题遗传病的预防 课型理论 教学媒体 教学活动讨论、讲授 教学目标 1、了解遗传病预防主要的几个环节及其预防原则 2、熟悉遗传咨询 教学重点及难点 遗传病预防主要的几个环节及其预防原则。 遗传咨询的对象与步骤 教学过程及内容 组织教学 1分钟 复习旧课 4分钟 讲授新课 70分钟

第9章 遗传病的预防与优生 第1节 遗传病的预防 遗传病的预防主要下面几个环节:环境保护、遗传病的群体普查、新生儿筛选、携带者的检出、遗传咨询、产前诊断。 一、环境保护 (一)人类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1、诱发基因突变 2、诱发染色体畸变 3、诱发先天畸形 (二)主要有以下几类:物理因素:电离辐射;化学因素:可导致染色体畸变的某些化学品、某些食品、药物;生物因素:病毒。 (三)预防原则: 1、做好“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以及 化学品的妥善处理。 2、免超剂量接触电离辐射, 3、戒烟、戒酒,不吸食毒品,不滥用药物 4、防止感染病毒 因此必须避免环境中的诱变剂、致癌剂、染色体断裂剂和病原生物等对人体遗传物质的损害,保障个体及后代的安全。 二、遗传病的群体普查 (1) 遗传病的普查方法: 采用一种或几种高效、简便并有一定准确性的方法,如:访问、临床检查、实验室分析等。 (二)普查的注意事项 1、普查选点要有代表性,应包括不同特点的人讲授15分钟

1、普查选点要有代表性,应包括不同特点的人 群,对某一人群进行某种遗传病或性状的普查,需在一般人群和特定人群(例如患者亲属)中进行,避免人为选点误差。 2、 普查要有专业性队伍,其中包括临床各专科 医师(主要是妇产科与儿科医师)和遗传学专业人员。建立三级普查组织系统:一级基层人员;二级专业普查队;三级专家组。 3、 做好普查前的准备工作 (1) 制定明确的诊断标准 (2) 设计简要的一级筛查表 只有这样才能明确的筛查出该地区危害严重的遗传病病种、危害程度、患者数量。 三、新生儿筛查 新生儿筛查是出生后预防和治疗某些遗传病的有效方法,是在症状出现之前及时诊断先天性代谢病的有效手段。一般采取脐血或足跟血的纸片进行。 选择的病种应考虑的条件:发病率较高;有致 死、致残、致愚的严重后果;有较准确而实用的筛查方法;筛出的病种有办法防治;符合经济效益。 如:苯丙酮尿症,及时发现,通过控制饮食,减少苯丙氨酸的摄入,使患儿避免出现智力低下等严重病损。 四、携带者的检出 携带者是指表现型正常,但带有致病基因并把致病基因传给后代的个体。 (1) 一般包括:隐性遗传病的杂合体;显性遗讲授20分钟

遗传病说课稿

《人类遗传病》说课稿 说课人:刘晓燕 单位:延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人类遗传病》说课稿 刘晓燕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3节第一课时。 教材的价值分析,在学科价值中,本节以遗传病的病理、危害、诊断和预防为线索,主要讲述人类遗传病常识性知识,与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联系密切。在这部分,教材还安排了“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可使学生接触社会,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和数据的能力。 在应用价值方面,本节活动较多,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紧密,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学生认知发展价值上,通过学习能使学生对人类遗传病的认识,从宏观定性的层面螺旋上升至微观定量的层面。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确定如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 2、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三、课时计划 考虑教材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将本节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内容,第二课时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的内容。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策略。 1、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 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突破策略: (1)在学习本节内容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人群中的某种遗传病:确定调查目的→制定调查计划→实施调查活动→整理、分析调查资料→得出调查结论。 (2)在调查的基础上,设置问题串,让学生理解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难点: 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突破策略: 教师制作好调查表,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调查人群中的某种遗传病。 五、学情分析

高中生物 《人类遗传病》教案示例

《人类遗传病》教案示例 广州市第一中学孙淑贞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以遗传病的病理、危害、诊断和预防为线索,主要讲述人类遗传病常识性知识,与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联系密切。本节活动较多:一个调查,两个资料搜集和分析,一个科学·技术·社会(STS)。本节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紧密,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教学对象分析 本人所任教的班级是高二级文科班的学生,对于遗传与进化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他们虽对“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很感兴趣,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教师可启发学生先自学,再尝试用概念图的方法对遗传病加以概括分类。 对于实践调查,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应先加以趣味性引导,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相关的资料收集看似简单,运用互联网搜索的结果易造成大量资料的积压与浪费;文科班的学生个性鲜明,语言表达能力强,若能利用自已搜索到的资料在辩论会中展示自我个性,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②概述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监测和预防的方法。 ③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 ①调查某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②搜集和交流人类基因组计划或基因诊断和治疗研究方面的资料。 3.情感目标 ①在进行遗传调查和实验活动中,善于从自已亲身经历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和进行自主性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培养勇于创新与合作的科学精神。 ②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认同遗传学研究的新成就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积极思考遗传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联系,为普及遗传学知识做出贡献。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调查法、辩论法、讨论学习法、赏识性评价 2.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设计调查表 四、教学流程

人类遗传病教案

学校:临清二中学科:生物 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 一、教材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人类遗传病及其病例 (2).什么是遗传病及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3).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4).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2.能力目标: 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难点:(1)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 (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几种遗传病,教材前几章已经出现伴性遗传病和常染色体遗传病,所以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定基础。另外“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是了解水平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学习目的。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传染性疾病已得到控制,而人的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在数量,结构或功能上发生改变,使由此发育成的个体患先天性遗传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学生分组讨论 1.什么是遗传病?举例? 2.怎样做到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常见遗传病教案

人类遗传病教案 学习目标 1.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遗传病。知道人类遗传病的三种类型。 2.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了解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3.优生的概念。知道优生的含义。 4.优生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能说出优生的四种措施。 学习重点、难点 1.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遗传病。 2.优生的措施 教学过程: 教师:既然说到人类遗传病,那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人类遗传病么? 学生:人类遗传病指的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家族性遗传疾病。 教师:没错,人类遗传病呢,我们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这些内容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涉及了一些 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目前世界上有6500多种,每年以10~50种的速度递增 1.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低。 2.常有显隐性,有明显的家族传递格局。常染色体隐性: 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 常染色体显性: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指甲髌骨综合征。X染色体隐性血友病、色盲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X染色体显性抗维生素VD佝偻病 多基因遗传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目前发现有100多种 1.家族聚集现象 2.易受环境影响 唇裂、无脑儿、青少年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脊柱裂。 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目前发现100多种 1.几乎涉及到每一对染色体 2.遗传物质的改变很大 3.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胎儿期间自然流产染色体 结构猫叫综合征 (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2.染色体数目常染色体个别增加21三体综合征 (先天愚型)性染 色体 个别 减少特纳氏综合征 (性腺发育不良) 教师:在这里清同学们注意:

人类遗传病备课教案

第三节人类遗传病 富源县胜境中学李琪仙一、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本着这一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习者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让学生亲自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主动地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则对学生知识加以组织,从而使学生记忆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其中有“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学应该着眼于现实的世界,涉及更多对学生有用的、有实际应用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命现象、发生的变化,并提出问题、探究其原因,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变得更有兴趣,学到的知识也更加牢固,理解上也更加深入。 二、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人类遗传病的概念。 2、通过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的分析讲解,使学生能举例说 明人类遗传病的种类,并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2、掌握利用系谱图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家庭系谱图,提高学生识图、解图的能力。 2、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培养学生温故知新、注重知识内在联系、 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关注人类健康。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2)掌握利用系谱图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2、教学难点 掌握利用系谱图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五、教学策略 1、学生课前完成《预习案》,理解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和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2、师生课堂进行知识梳理。 3、学生分活动小组和点评小组,重点完成《探究案》。 4、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强调。 六、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遗传学知识、基本的探究性学习的探究方法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使本课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具备了可行性。 2、指导思想: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体现“主体性教学原则”和“以

人版高中一年级生物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_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传染性疾病逐渐得到了控制,但遗传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对遗传病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医学上一般用DNA探针来诊断 B.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还容易受环境影响 C.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D.研究某遗传病的发病率,一般选择某个有此病的家族,通过研究统计计算出发病率 2.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不患遗传病 C.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D.近亲结婚可使各种遗传病的发病机会大大增加 3.下列与优生无关的措施是( ) A.适龄结婚、适龄生育 B.遵守婚姻法,不近亲结婚 C.进行遗传咨询,做好婚前检查 D.产前诊断,以确定胎儿性别 4.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可采取的检测手段有( ) ①B超检查②羊水检查③孕妇血细胞检查④绒毛细胞检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5.2005年,人们发现在东非肯尼亚的帕秦罗岛上有一个“中国村”。相传约在600年前,由郑和船队的队员与当地妇女结婚后繁衍而成。如果通过比较DNA的碱基序列,确认该村的村民与我国汉族人是否有传说中的亲缘关系,最好从该村村民与我国汉族人的下列哪种结构中提取DNA( ) A.常染色体B. X染色体C. Y染色体D.线粒体 6.优生优育关系到国家人口的整体质量和每个家庭的幸福,下列采取的优生措施正确的是( ) A.胎儿所有先天性疾病都可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 B.杜绝有先天性缺陷的病儿的根本措施是禁止近亲结婚 C.产前诊断可以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 D.通过遗传咨询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猫叫综合征 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B.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有影响 C.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 D.遗传病可以用基因治疗,但基因治疗仍存在安全性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优质教案

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 一、教材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人类遗传病及其病例 (2).什么是遗传病及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3).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4).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2.能力目标: 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难点:(1)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 (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几种遗传病,教材前几章已经出现伴性遗传病和常染色体遗传病,所以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定基础。另外“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是了解水平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

学习目的。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传染性疾病已得到控制,而人的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在数量,结构或功能上发生改变,使由此发育成的个体患先天性遗传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学生分组讨论

《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教学目标】 1、课标概念体系 概念3 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 3.3 由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3.3.6 举例说明人类遗传病是可以检测和预防的。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 2、难点: 如何开展和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过程(教学或学习过程)】 自学导案: 1.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及其类型有哪些? 2.为什么要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具体有哪些措施? 导入新课 健康是人类生活永恒的追求。在人的一生中,我们需要不断地与各种疾病作斗争。人类的疾病有些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有些是由人类自身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且会遗传给后代,我们学习过的红绿色盲就是其中的一种。下面请第一小组进行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病的调查汇报。 小组讨论: 1. 要使上述结果可信度更高,在调查过程中, 对调查对象的选择有什么要求?怎样计算发病率? (发病率的调查应该从自然人群中选择;且要随机取样,人数应足够多。) (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 2. 若要调查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又该选取什么样的调查对象?(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族中调查。) 探究一 人类遗传病的常见类型 红绿色盲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种遗传病,什么样的并属于遗传病呢?下列几种常见病中,哪些属尝试总结:遗传病的概念(由于人的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人类遗传病)。 针对上述表格提出的病例,进一步探讨传染病、先天性疾病和遗传病的关系? 尝试总结: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并且能够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和遗传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活动二 遗传病小报 小组交流展示遗传病小报,简要说明病症、病因、遗传方式、如何检测、如何预防。

(完整版)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第3节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常见人类遗传病类型及其病例 (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2.能力目标: 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难点:(1)21三体综合征形成的原因。 (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四、教学设计思路 1.学案导学。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发导学案、布置预习→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五、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新课导入 幻灯片展示白化病和感冒发烧两病图片,两种病有什么特点?前者能遗传,后者不会遗传!引入人类遗传病。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合作探究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 学生分组讨论 1.什么是遗传病?感冒发热是不是遗传病? 2.先天性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脏病)一定是遗传病吗? 学生展示,点评。 教师讲述: 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人类遗传性疾病。 而感冒发热是由感冒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因而不是遗传病。 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可能是先天心脏发育不良所致。 (1)单基因遗传病: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疾病。 PPT展示列表总结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 PPT展示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2)多基因遗传病:多对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常见病例: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特点: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监测及预防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监测及预防 知识梳理 1.人类遗传病 (1)概念: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特点、类型及实例(连线) (3)不同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特点及实例 归纳总结口诀法区分常见的遗传病类型

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 (4)产前诊断 特别提醒开展产前诊断时,B超检查可以检查胎儿的外观和性别;羊水检查可以检测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孕妇血细胞检查可以筛查遗传性地中海贫血病;基因诊断可以检测基因异常病。 3.人类基因组计划 (1)内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2)结果:测序结果表明,人类基因组由大约31.6亿个碱基对组成,已发现的基因约为2.0万~2.5万个。 (3)不同生物的基因组测序

(4)意义:认识到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有利于诊治和预防人类疾病。 1.判断关于人类遗传病说法的正误 (1)遗传物质改变的一定是遗传病( × ) (2)人类遗传病的遗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 (3)隐性遗传病男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 ) (4)羊水检查可检查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 × ) (5)禁止近亲结婚能降低各种遗传病的发生( × ) 2.判断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说法的正误 (1)测定人类的基因组,需要测定22条常染色体、X 染色体和Y 染色体上所有的DNA 序列( √ ) (2)对于某多倍体植物来说,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有几个基因组( × ) (3)测定水稻的基因组,可以直接测定一个染色体组中所有的DNA 序列( √ ) 考向一 遗传系谱图与特殊图像综合 11.已知甲、乙两种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Ⅱ9性染色体缺失了一条(XO),现对Ⅰ1、Ⅰ3、Ⅰ4个体的相关基因进行电泳(电泳可将不同类型的基因进行分离),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不定项)( ) A .甲病不可能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若Ⅱ9患有乙病,则导致其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只有可能是Ⅰ3的减数分裂过程发生异常 C .若Ⅱ6与Ⅱ7婚配,则生出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 8 D .若对Ⅱ8进行基因电泳,可得到3条条带 答案 ABD 解析 Ⅱ8为甲病患者,其父亲Ⅰ4不患甲病,故甲病不可能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项

第三节人类遗传病教案

第三节人类遗传病 富源县胜境中学李琪仙 一、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本着这一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习者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让学生亲自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主动地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则对学生知识加以组织,从而使学生记忆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其中有“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学应该着眼于现实的世界,涉及更多对学生有用的、有实际应用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命现象、发生的变化,并提出问题、探究其原因,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变得更有兴趣,学到的知识也更加牢固,理解上也更加深入。 二、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人类遗传病的概念。 2、通过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的分析讲解,使学生能举例说明人 类遗传病的种类,并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2、掌握利用系谱图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家庭系谱图,提高学生识图、解图的能力。 2、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培养学生温故知新、注重知识内在联系、 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关注人类健康。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2)掌握利用系谱图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2、教学难点 掌握利用系谱图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五、教学策略 1、学生课前完成《预习案》,理解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和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2、师生课堂进行知识梳理。 3、学生分活动小组和点评小组,重点完成《探究案》。 4、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强调。 六、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遗传学知识、基本的探究性学习的探究方法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使本课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具备了可行性。 2、指导思想: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体现“主体性教学原则”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教学过程:

浅谈遗传病危害

浅谈遗传病的危害和预防 过去我们常常会认为遗传病是一个较罕见的疾病,或者直到今天,我们身边大多数人都是正常人,所以我们依然认为遗传病并不多见甚至离我们很遥远,然而事实并非看到的如此,尽管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些过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营养性疾病得以控制,但遗传病却依然吧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发展到如今已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项研究表明,在国内,1951年北京市儿童的死亡原因中,感染性疾病占重要地位,但在1974~1976年儿童死因分析中,先天畸形占全部死因的23.4%,居首位,而在这些畸形中,属遗传病的达3~10名。国外,英国1914年的一项儿童死因调查表明,非遗传性疾病(如感染肿瘤等)占83.5%,而遗传性疾病只占16.5%,但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两类疾病各占50%。还有遗传病的病种非常多,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近年发现新的遗传病更是层出不穷。表明1958~1982年人类认识的单基因病的病种,至今已有6000种左右的遗传病被人们所认识,尽管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诊断技术在不断提高,但地球上遗传病种类依然以每年新增加100种速度上升,因此遗传病可以说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我国现有数千万人患有各种先天性疾病、智力低下遗传病,其中不少类型病情严重。历史上有名的遗传病例都给患者带来许多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遗传病成为人类的悲剧之源。 我想谈谈遗传病在我国的现状。我国现有残疾人口6000多万,有相当一部分患遗传病,其中智力残疾1000多万。全国每年出生的婴儿中有20多万有严重缺陷,近100万有遗传性疾病,还有60多万以上胎儿在母体中就受到一些病毒、细菌的感染。分娩时产伤、窒息造成的智力低下的脑性瘫痪等也不容忽视。据估计,全部妊娠的7%发生自然流产,其中50%是染色体异常造成的。因此,我国每年有40万~60万例因遗传缺陷引起的自然流产。遗传病种已有6000多种,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0%。虽然全国没有统一的遗传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从四川省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的遗传病患者不少。四川省全省遗传病疾患的患病率为416.6/万。调查发现染色体病7种。排在前的依次为唐代综合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小睾症;单基因病65种,排在前的依次为感觉神经性耳聋、鱼鳞癣、先天性上脸下垂、多指(趾)、先天性眼球震颤、先天性聋哑症、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原发性夜育、先天性白内障和并指(趾);多基因病21种,前10位依次为副耳、腹股沟斜症、共转性外斜视、原发性癫痫、共转性内斜视、先心病、继发性病、兔唇±腭裂、银唇病与脊柱侧弯或前后突。还调查出原因不明、可能是遗传也可能是低生物钟节律值还可能是环境等引起的疾患57种,患病率为167.5/万。据估计,人群中每个人都携带着5~6个病基因,本人虽然表型正常,也不患病,但可将这些病基因遗传后代,使其具有患病的风险。这就是我国人群中的“遗传负荷”,它必将影响我们的子孙后代。随着环境的污染,也必将增加基因的突变率。而突变大多数是隐性的,这也将提高人群的“遗传负荷”,从而加重遗传病对后代的危害。 其次,我们需了解适当遗传病,遗传病的分类,按照目前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水平,可将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三大类。 1.单基因遗传病 同源染色体中来自父亲或母亲的一对染色体上基因的异常所引起的遗传病。这类疾病虽然种类很多,3000种以上(见表[1958~1982年全世界报告的单基因遗传病的病种数]1958~1982年全世界报告的单基因遗传病的病种数),但是每一种病的患病率较低,多属罕见病。欧美国家统计,约1%的新生儿患有较严重的基因病。

高中生物练习-人类遗传病是可以检测和预防的(2)(学生版)

第4章生物的变异第4节人类遗传病是可以检测和预防的 1.下列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 A.蚕豆病B.神经性耳聋C.高血压病D.21-三体综合征 2.如图为某遗传病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是从患者体内提取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观察获得 B.患者的性腺中,初级性母细胞内能形成 23 个四分体 C.患者体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可能是 0 条或 1 条或 2 条 D.患者表现为女性,该遗传病属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3.下列疾病中,通过羊膜腔穿刺技术不一定能确诊的是 A.遗传性代谢疾病B.特纳氏综合征 C.葛莱弗德氏综合征D.神经管缺陷 4.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遗传病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和环境无关 B.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属于性染色体基因遗传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C.20 岁以下的妇女生育子女的先天畸形率高于 25~34 岁的妇女 D.可用染色体组型测定来鉴定苯丙酮尿症 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群中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高于多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B.人群中显性遗传病发病率高于隐性遗传病发病率 C.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会造成流产,成年人中不存在染色体异常患者 D.单基因遗传病中,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6.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可对遗传病进行有效监测和预防。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遗传咨询可推算出某些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 B.通过遗传咨询能有效降低先天性愚型病的发病率 C.可通过羊水检查结果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些遗传病 D.产前基因诊断不含致病基因的胎儿仍可能患遗传病 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定律及人类遗传病教案_高三生物教案

第二讲遗传的基本定律及人类遗传病 能力呈现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1. 说出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学现象,利用比较、分析与综合,通过推理,作出合理假设和正确判断,最终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 2. 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决性状的自由组合问题。可先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分析每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再把不同对的等位基因的遗传进行自由组合。 3.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也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 (2013·南京、盐城一模)某鲤鱼种群体色遗传有如下特征,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 鲤鱼(简称红鲤)杂交,F 1皆表现为黑鲤,F 1 雌雄个体相互交配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分析,若 用F 1 (黑鲤)与红鲤测交,子代中不同性状的数量比是( ) A. 1∶1∶1∶1 B. 3∶1 C. 1∶1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2. (2013·苏州一模)灰兔和白兔杂交,F 1全是灰兔,F 1 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 2 中有灰兔、黑兔 和白兔,比例为9∶3∶4,则( ) A. 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 F 2 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C. F 2 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 F 2 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概率是1/3 3. (2013·无锡一模)下图为某家族中一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以下对该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女儿一定是杂合子

B. 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若该病是血友病,再生一个外孙还患血友病 D. 该病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4. (2013·常州一模)南瓜所结果实中黄色与白色、盘状与球状是两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表现型为白色球状的南瓜甲与表现型为白色盘状的南瓜乙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盘状一定是显性性状 B. 子代南瓜纯合子占1/4 C. 亲代南瓜乙是纯合子 D. 子代黄色和白色比例相同 5. (2013·镇江一模)下图所示的家族中一般不会出现的遗传病是( )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④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⑤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 A. ①④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②

人类遗传病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人类遗传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能力目标: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过孟德尔遗传规律,对于人类自身疾病也比较感兴趣,所以整体情况较好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教学难点: (1)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引言](2分钟) 引用杨焕明教授的话,赞美生命! [过渡]每一个人都想拥有健康、高质量的生活,而这世界上的一

部分人却因身体疾病而不能拥有健康,其中有些较严重的疾病是因为遗传所致,这些人的生活有着不为常人所知的痛苦,让我们一起来了 解遗传病吧! [引出主题]人类遗传病 认同生命的美丽在于生命的质量。 引用杨焕明教授的话,教师富有感情的过渡语,激发学生兴趣。 [主题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16分钟) 1.教师根据学生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引导学生思考:家族性疾病、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吗? 2.[展示图片] 几种常见的或是较严重的遗传病 3.遗传病的定义及分类? [引导]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和它的主要载体是什么? 4.请依据其病理,对常见遗传病进行分类(用表格进行总结一) [小组汇报调查情况] 小组1: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 小组2:红绿色盲的的调查,看书释疑; [回答]基因、染色体; [巩固练习]看书完成表格。 在调查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从自已亲身经历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和进行自主性探究。 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 [主题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0分钟)

高中生物《人类遗传病》教案设计

《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课程理念如“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学应该着眼于现实的世界,倡导探究精神,涉及更多对学生有用的、有实际应用的内容和方法。另外,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因此,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建构主义理论,在《人类遗传病》这节的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命现象、发生的变化,探究现象的内在本质。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新知,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调查,主动地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教师对学生知识加以组织,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变得更有兴趣,学到的知识也更加牢固,理解上也更加深入。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概述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监测和预防的方法。 3.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人类遗传病主要类型和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调查某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及协作讨论的能力,并培养接融社会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有关遗传病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口素质教育、优生教育,让学生自觉地宣传和贯彻我国的婚姻法和人口政策。 2.通过遗传调查活动,帮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培养勇于创新与合作的科学

2-5-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5-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07江苏)7.优生,就是让每个家庭生育健康的孩子。下列与优生无关的措施是 A.适龄结婚,适龄生育B.遵守婚姻法,不近亲结婚 C.进行遗传咨询,做好婚前检查D.产前诊断,以确定胎儿性别 (07江苏)23.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Ⅰ一1为携带者。可以准确判断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Ⅱ—4是携带者 C.Ⅱ一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D.Ⅲ一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 (08广东)7.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与母亲年龄的关系如右图所示,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是 ①适龄生育②基因诊断③染色体分析④B超检查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08天津)30、(20分)Ⅰ、下图为人β—珠蛋白基因与其mRNA杂交的示意图, ①~⑦表示基因的不同功能区。 据图回答: ⑴上述分子杂交的原理是;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编码区不能翻译的序列是(填写图中序号)。 ⑵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开始转录时,能识别和结合①中调控序列的酶是。 ⑶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的编码区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 ⑷上述突变基因的两个携带者婚配,其后代中含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 (10上海)(十一)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11分) 图1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 66. Ⅲ-14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1代中的。 67. 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性遗传病。 68. 若Ⅲ-14与一个和图2中Ⅲ-15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女子结婚,他们的后代 患甲后的概率是。 69. 假定Ⅲ-11与Ⅲ-15结婚,若a卵与e精子受精,发育出的Ⅳ-16患两种 病,其基因型是。若a卵与b精子受精,则发育出Ⅳ-17的基因型是,表现型 是。 若Ⅳ-17与一个双亲正常,但兄弟姐妹中有甲病患者的正常人结婚,其后代不患病的概率是。 70. 采取措施,可估计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并提出预防措施。 (13海南)16.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MN血型和Rh血型是其中的两种。MN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M、N控制,M血型的基因型为MM,N血型的基因型为NN,MN血型的基因型为MN; Rh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另l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RR和Rr表现为Rh阳性,rr表现为Rh阴性:这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若某对夫妇中,丈夫和妻子的血型均为MN型-Rh阳性,且已生出1个血型为MN型-Rh阴性的儿子,则再生1个血型为MN型-Rh阳性女儿的概率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