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

单质

性质

用途

物理

性质

金刚石:天然存在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钻头、、装饰品

石墨: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润滑剂

木炭:的结构,有能力——可吸附色素和异味

活性炭:吸附能力比木炭更强,可用作防毒面具里的和用于工业脱色。

其他常见碳单质:C60

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化学

性质

1、常温下,化学性质,如古代字画不易褪色。

2、可燃性:①充分燃烧;②不充分燃烧

3、还原性:①与CuO、Fe2O3、CO2等物质发生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②木炭与CuO反应现象:试管内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色,澄清石灰水

③还原性的用途:用于工业

2

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CO2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固体CO2俗称

化学

性质

1、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与石灰水反应:

4、与碳单质反应:;反应热

实验室

制法

原料:和

原理: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法

检验:

验满:

用途:①“干冰”可用于②化工产品原料③光合作用原料④气体肥料⑤

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CO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化学

性质

及其

用途

①可燃性:燃烧时火焰呈色,化学方程式:;

因此CO可以做气体燃料。

②还原性:与碳单质相似,能还原CuO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实验现象:

因此可以用于工业

③有剧毒:CO极易与血液中的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

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产生CO2的途径:、

消耗CO2的途径:

写出下图出各个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

③④

⑤⑥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解读地 作 学法指导 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中考中占到15分左右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会灵活运用

* 1、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可燃性物质导致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氢气爆炸,烟花爆炸等。 2、催化剂能加快和减慢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物理性质,如形状、状态可能改变 3、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如氧气O2和臭氧O3两种单质混合得到混合物,也只由氧(O)元素组成。金刚石C和石墨C的混合物,只由碳(C)元素组成等。只有说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能说一定是单质。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冰是水的固态,还是水。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不能说原子一定就比分子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是某些物理变化中是可再分(核裂变)的 二、三、六、八、十、十一单元身边的化学物质 四、五、九单元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七、十二单元化学能源和社会发展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氧气含量实验失败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氧气参与。如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把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着火点。燃烧需三个条件都具备,灭火只要破坏任一条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沉淀有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吸附沉淀是指加明矾生成胶体吸附大颗粒固体杂质,获得比静置沉淀更快的沉淀。过滤是在沉淀后,把不溶于水的沉淀和水分离的操作。若单独提到吸附,则是指加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体。蒸馏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为蒸馏水,是纯净物。蒸馏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知识点总结 【认识】 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一、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是计数单位没有“位”字,而数位有“位”字。 【进制计数法】 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读法】 先分级,再从最高级读起。每一级的读法都和个级一样,亿级加“亿”字,万级加“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每一级中间的“0”,都读一个。 【写法】 ①找“万”字和“亿”字。 ②从最高级写起。 ③写完最高级后,剩下的每级写够四位,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用“0”来占位。 【比较大小】 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一样,就看最高

位,最高位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就看右一位,以此类推。 【改写方法】 ①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去掉末尾的四个0,改成一个万字。 ②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去掉末尾的八个0,改成一个亿字。 ③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如果要求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看千位,如果要求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则看千万位,最后用“万”或者“亿”字作单位。 ④表示物体个数的数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一位数是1。 【亿以上数】 ①亿以上数的读法:先分级,再从最高位读起,读完亿级的数要加“亿”字,读完万级的数,要加“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②亿以上数的写法: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级写起。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③亿”作单位的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然后进行四舍五入。

化学必修一知识网络图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必修一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知识网络归纳 一、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①依据:状态不同 过滤 ②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的固体物质 ③举例:出去食盐中的泥沙 ①依据:挥发性不同 蒸发 ②从溶液中分离出溶质 ③举例:从NaCl 溶液中分离出NaCl ①依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结晶 ②把两种可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开 ③举例:NaCl 和KNO 3的分离 物理方法 ①依据:沸点不同 蒸馏 ②把两种互溶的液体分开 ③举例:石油分离为汽油、煤油、柴油等。 ①依据:二者互补相容 分液 ②把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分开 ③举例:分离四氯化碳和水 ①依据: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 萃取 ②把溶质从溶剂中提取到另一种另一种溶剂中 ③举例:用四氯化碳提取碘水中的碘 原则:不增、不减、易分、复原 化学方法 沉淀法:如除去:SO 42-、Ca 2+、Mg 2+、等 方法 气化法:如除去CO 32+等 一、高考中常考的离子检验 ① 从外观观察其颜色、状态 步骤 ②配成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 ③用化学试剂检验 ①稀盐酸、BaCl 2溶液 SO 42- ②生成白色沉淀 化学 ③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方法 ①稀HNO 3、AgNO 3溶液 Cl - ②生成不溶于稀HNO 3的白色沉淀 ③ AgNO 3+ NaCl=AgCl↓+NaNO 3

二、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 × M × 1000ρ × 溶质摩尔质量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分类》知识网络归纳 一、物质的分类。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OH)3 碱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 2 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 2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 2的量减少,CO 2 和H 2 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零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大数的认识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知识整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数位顺序表: 我国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分成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 2、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为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 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 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①个级上全是0的数,是整万数,这样的数0太多了,我们读、写起来比较麻烦,有时为了读数方便,会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②方法是先分级,去掉万位后面的4个0,写上“万”字。 ③改写前、后的两个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大小不变,所以用“=”连接 不同点:计数单位不同,改写前的计数单位是“一”,改写后的计数单位是“万” 6、求近似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数的产生: 古代计数方法: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后来人们发明了一些计数符号,这些计数符号就叫做数字。经过很长时间,才逐渐统一成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就是今天的阿拉伯数字。数字可以用来记录物体的个数。 8、认识自然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9、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0、亿以上数的读法: 亿以上的数也是先分级,从高级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完亿级或万级的数,要加“亿”字或“万”字。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1、亿以上数的写法: 1、先分级,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 、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 12、“万”为单位的数: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要看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 13、计算工具:算筹、算盘、计算尺、计算器、计算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 14、1亿有多大: 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一亿=一百万个100, 1厘米×一百万=1000000厘米=1万米

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网络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水溶性)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还原性、 氧化性、稳定性、活泼性) 化学变化:蜡烛燃烧; 区别: 化学性质:蜡烛能(可、易、是…的)燃烧。 对蜡烛燃烧的探究(P12—13) 对人体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的探究(P14—16) ①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 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 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小量, 即液体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 掉、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粉末状:(药匙或纸槽)(一斜二放三直立) 块状:(镊子或药匙)(一横二放三慢竖) 大量:倾倒法(倾倒时瓶盖要倒放,标签向手心) 少量:用胶头滴管(注意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定量:量筒+胶头滴管(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偏大,实际数偏小 仰视:读数偏小,实际数偏大 酒精灯的使用主要事项 能直接加热: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加热仪器 垫石棉网: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滴管等 液体:管外干燥;先预热;试管内液体不超过1/3; 试管口向上倾斜45度,试管口不对人; 固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5、仪器的洗涤(干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 不成股流下) 6.仪器连接:右插进左,先湿润,再慢慢转动插进。 变化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性质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化学实验 1、药品取用的规则 2、固体药品的取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4、给物质的加热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研究的对舉是喻质的组成(物质都是由元素组咸的〉绪构 (分手、原子、离子及其内祁结构》 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 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北 时过程层其现象。 变化规緯 {『矍L洽分絡置撫复分解 k腿别 走 进ft 学世界研究化学曲 重要逢径是 料学挥元, 而其重要手 段杲化学实 验 (摄師题 设计实验方累,确定僵歩骤 进行实验 分析与讨逖 结论 L间题及建议 观務 描述和记 录「交硫 L体验 点燃別: 点燃时: 熄灵后: 人们呼出气建氢憨体的 探究 r认识常用的加限器(名舐实物、示盍魁用遼及其注盍事项〕药品的 眼a规则(三不原则、节约原则、剩余药品处理庫则) 化学买验 基本操作 「块状固体(镶子)固体,粉末状固体(药匙) I定量(托盘天平:精确到61Q 「多量9倾倒(标签*容器口) 耳典少童-用胶头滴管(垂宜i謹空,不能横放或倒萱) L定童T童筒(平穂、平视)(注意规格的遥择〉(0-5L) 「使用方法(火柴点燃,外焰加热〉 「注意事项(使用前、使用时、使用向: 「■K器(试管、芙发皿、烧杯、烧瓶)液低 ⑴乳短赫移动、管口)酬(管口) I注意事项《都要预热、外壁擦干等等) 「方法(水洗、刷论酸就或洗涤剂) I洗犠仪器帯aas?(的玻璃似器不能用拎■水洗、不能用力刷桃 等),玻璃仪融洗滾干净的标准;不聚水滿、不成股流下 酒精烁 物质的加魁 i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可燃性物质导致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氢气爆炸,烟花爆炸等。 2、催化剂能加快和减慢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物理性质,如形状、状态可能改变 3、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如氧气02和臭氧03两种单质混合得到混 合物,也只由氧(0)元素组成。金刚石C和石墨C的混合物,只由碳(C)元素组成等。只有说由一种兀素组成的纯净物,才能说一定是单质。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冰是水的固态,还是水。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不能说原子一定就比分子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是某些物理变化中是可再分(核裂变)的

(完整版)大数的认识知识点归纳

期末复习(一)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 练习:1、从个位起,第()位是十万位;第九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2、456982002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6在() 位,表示(),5在() 上,表示()。 3、与10000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 4、个、十、百、千、万……都是()。 二、十进制计数法 10个一是十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一亿是十亿 10个十是一百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十亿是一百亿 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练习:1、千万和十万之间的进率是()。 2、10个十万是(),()个一千万是一亿, 10个()是十亿。 三、万以内、亿以内数的读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每级的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者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练习:请先画数级,再读出来 6820214 读作:() 2001065 读作:() 451200000 读作:() 300201010 读作:() 四、万以内、亿以内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写万级,再写个级(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那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练习:1、由6个千万、4个千、8个一组成的数是() 2、写出下面的数

二百零三亿零三百五十万四千写作:() 八千零四十七万写作:() 二十九亿零八百万七千六百写作:()3、三百零五万三千零五十三平方米,写作:(),它是由()个万、()个一组成的。最高位上的3表示(),最低位上的3表示()。 五、比较数的大小 1、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较大。 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练习:1、37820800____37082800 51986720____52001340 48万____480001 284635000_____30842150 2、把96012000,9660102,9061020,9600120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 列()3、2200220 2222000 2000222 2220002 20202020 ()>()>()>()>()六、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方法: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

《复习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复习研讨课交流资料 《复习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整理复习。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改写和省略等方面让学生对较大的数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100以内、万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后,应该让学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有关整数的知识体系,密切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情分析: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学生会读、写较大的数,比较数的大小,把整万、 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 似数。但是学生的知识是零乱的,没有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理念设计: 复习课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对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重新学习、归纳整理、恢复、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深化掌握数学技能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的回忆知识进行复习,把已学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形成完成的整数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回忆和整理,熟练运用数位顺序表正确地读、写大数,灵活运用数的改写和省略的知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共享中巩固大数的相关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我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数的读、写、比较等知识进行回顾与综合训练。 教学难点: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梳理建构。

1、自主回忆。 师:同学们,看到今天的课题,你能回忆起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呢? 2、自主梳理 要求:在学生回忆并汇报所学中药知识点的基础上,以前后桌为单位进行整理回顾。 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数的读法:亿以上数的读法 亿以内数的写法 大数的认识数的写法:亿以上数的写法 数的大小比较 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3、沟通联系。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小组思考讨论: (1)在这些知识中,你认为哪几个知识点之间最为紧密?可以连一连,圈一圈。(2)你认为掌握这些知识的关键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引领学生汇报呈现知识网络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因为学生将本单元的个知识点罗列出来,只是一种外在的整理过程,并未在学生的头脑中真正建立“知识网络。因此,通过问题设置,引领学生去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抓住知识体系的生长点,这样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完善学生的认识体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二、综合应用,强化理解。 (一)复习数的概念 1、计数单位 (1)师:我们首先来看1, 1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数,它还是一个计数单位,写作“个”。教师随即板书“个”。 (2)提问: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比最大的一位数多1的数是几?随即引出计数单位:十。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网络图学习资料

走进化学实验室知识点梳理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

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用途 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梳理 水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时=1ɡ/cm3,101kPa时,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电 解 氢气(负极)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最小气体,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氧气(正极)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支持燃烧净 化 方法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分布、储量 分布:地面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其中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 的淡水小于1%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爱 护 水 资 源 水污染原因 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水污染危害 人饮用中毒、致病、甚至死亡 工农业生产使用被污染的水,会降低产品的质量 消除水污染 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 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 物质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H2、O2、N2、Cl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分 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纯净物 单质(同种元素):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化合物(不同种元素):CuO HCl NaOH NaCl 分子与原子 定 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似点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建构)

九年级化学内容总汇 九年级化学共五单元,单元包括16节和五个单元活动探究。 第一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1、生活中的酸和碱。 2、中和反应 3、酸和碱的性质 4、单元探究活动(食醋) 第二单元:海水中化学 5、海洋化学资源 6、海水“晒盐” 7、海水“制碱” 8、单元探究活动(粗盐的纯化) 第三单元:金属 9、常见的金属材料 10、金属的化学性质 11、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12、单元探究活动(铜的冶炼原理) 第四单元:化学与健康 13、食物中的有机物 14、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15、远离有毒物质 16、单元探究活动(维生素C) 第五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17、化学与能源开发

18、化学与材料研制 19、化学与农业生产 20、化学与环境保护 21、单元探究活动(无土栽培) 第一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一、基本点 1、基本概念:指示剂、酸、碱、盐、pH、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原子团 2、基本理论:指示剂遇酸和碱溶液的变色;pH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以及与H+和OH-数量的关系;中和反应的实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3、基本物质: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 4、基本操作:指示剂与酸碱性溶液的反应;酸碱中和滴定;浓硫酸的稀释;酸和碱的性质试验等(会用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5、基本应用:酸碱性溶液对生命活动的意义(溶液pH的变化);中和反应的应用。 6、探究活动:中和反应的实质。 二、知识构建 知识认知:宏观和微观。

三、知识解读: 1、酸碱性物质的检验: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pH试纸(是否>7)。 2、酸碱物质的识别:从组成(化学式)、性质角度。 3、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的测定:pH试纸。 4、能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解释相关化学现象、应用及确定鉴定酸、碱的化学方法。

大数的认识知识点总结

大数的认识知识点总结 姓名() 、大数的组成: 1、计数单位: (1)作用:计量数的大小。 (2)学过的计数单位有(按从小到大的顺序): 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3)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10 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10 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4)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数位: (1)数中的每一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2)数位顺序表: (3)记住重要的数位:从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4)数级: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依次为:个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表示多少个一; 万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表示多少个万; 亿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 位),表示多少个亿。 3、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它们之间的联系: 4、位数:一个整数中有几个数字就是几位数。 5、计数单位,数位,数级,位数不能混淆,不能说它们之间有相等的关系。如:计数单位就是数位,数位也是位数等。 (1)计数单位和数位有什么区别?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兆、,都是计数单位。

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非常密切的。这是因为“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个),“十位” 上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万”,等等。例如:8475, “8”在千位上,它表示8个千,“4”在百位上,它表示4个百,“ 7”在十位上,它表示7个十,“ 5 ”在个位上,它表示5个一。 (2)区分“数位”与“位数”。 数位”与“位数”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数位”是指一个数的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数位顺 序表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同一个数字,由于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值也就不同。例如,在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时,同一个‘ 6'放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放在百位上表示6个百,放在亿位上 表示6个亿等等。 “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像458这个数有三个数字组成,每个数字占了一个数位,我们就把它叫做三位数。198023456由9个数字组成,那它就是一个九位数。“数位”与“位数”不能混淆。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个),“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万”等等。所以在读数时先读数字再读计数单位。例如:9063200读作九百零六万三千二百,万、千百就是计数单位。 二、大数的读法: 1、读法一:把数中的数字放在数位表中(右对齐),先读亿级数(按个级数的读法读),读完后加一个“亿”字;再读万级数,(按个级数的读法读),读完后加一个“万”字;最后读个级数。 2、读法二:(常用方法) (1)先四位分级。 (2)从高位读起,最先读亿级数,再读万级数,最后读个级数。 (3)亿级数,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相同,读完后分别加上一个“亿”、“万”字。 (4)0的读法:每级末尾的0,不论有几个都不读,其他数位上的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注:读数要用语文字,不能用数学字。 三、大数的写法: 1、写法一:根据数位表来写,先写亿级数,再写万级数,最后写个级数;哪一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2、写法二:(常用方法) (1)先找出“亿”字和“万”字。 (2)先写亿级数(“亿”字左边的数),再写万级数(“亿”字和“万”字之间的数),最后写

大数的认识知识点整理

大数的认识知识点整理

大数的认识复习资料 一、数位顺序表 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看表说一说:如10 个一千万是一亿,一千万是10 个一百万。 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 百亿位、千亿位。 4、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 5、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一”。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万”。亿级的数表示多 少个“亿”。 6、从右往左每四个数位为一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7.表示物体个数的1、2、 3、4、 5、 6、 7、 8、 9、 10 、11 , , 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0 表示。 0 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 。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0 不能作除数。比如: 5 ÷ 0 不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 相乘得到 5。又如:0÷ 0 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 相乘都得0。 8.算盘上珠一颗代表5,下珠一颗代表 1. 9、计算器ON 开机键OFF 关机键ON/OFF开关键C/CE清除键 二、大数的读写 1、读数: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 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数中间有一个 0 或连续有几个 0 ,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 零都不读。 2、写数: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占位。3. 308 4000 0860是由 3 个百亿、 8 个亿、 4 个千万、 8 个百、 6 个十组成;也可以说是由 308 个亿、 4000 个万、 860 个一组成。 三、大数的改写 1.“四舍五入”法: 4、 3、 2、 1、0 舍去; 5、 6、7、 8、9 舍去后向前一位进1。 2.用“=”和“≈”的区别: 7580000=758 万7508000 ≈ 751 万 9000000000=90 亿9420000000 ≈ 94 亿 3、省略与改写:958 5006 5200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千万位: 959 0000 0000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是:959 亿 四.比较数的大小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 参考 .资料 2

最新整理浙江初中科学_初一初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第四讲知识回顾——化学 第三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及其特征 (1)联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2)区别: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体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是不溶性固体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过后会分层,不均一,不稳定。 乳浊液是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而成,会分层,不稳定,不均一。2、溶液的电离 电离:物质涉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溶液的电离 1.书写 电离方程式: 2.电荷守恒 3、溶解度 (1)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用溶解度来量度。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完整理解此概念要抓住四要素: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温度不同,溶解度大小不同. ②标准——“在100克溶剂里(一般指水)”.因为一定温度下,物质溶解的 多少与溶剂的量成正比.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指溶质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单位——“溶解的质量(克)”.溶解度的单位是克,不是度(°)或千克 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 ;有些物质的 3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4)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根据物质在室温(20℃)时的溶解度,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S表示溶解度)分成四个等级。 溶解度曲线代表的意义: 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①点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②线: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着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情 况.

(完整版)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知识点归纳 1、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亿等等,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数位:个位、十位、百位、……亿位等等,都是数位。数位名称就是在相应的计数单位后添一个“位”字,如万万位。 3、数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数级,一个数级包括四个数位。 4、数位顺序表:含有数级、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的表格叫做数位顺序表, 如下。 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数级…亿级万级个级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5、数字表示:某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如:12367 中的2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 某个数级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级的计数单位。 如:36472845中的3647在万级上,表示“3647个万” 6、大数的读法: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读数注意事项:“2”读作“二”;如果是大数的最高位是十位、十万

位、十亿位……且最高位上的数字是“1”时,这个“1”不读,如125046读作“十二万五千零四十六” 7、大数的写法: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写数注意事项:一定要注意“四位一级”,保证每级有四个数位,不够的要用0补足。 8、读写数检验方法:读数和写数可以互相检验,即读数后再写出来和原数比对,而写数后可以自己读出。 9、写出所组成的数:对照数位顺序表把每个部分的数字分别写入,再用0补足。如:10、大数的比较:①位数多的这个数就比较大。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11、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一种方法,首先确定需要精确到的数位,将其后面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进行取舍。0~4为“舍”,尾数清零且精确数位的数字不变,5~9为“入”,尾数清零且精确数位上的数字加1。如,12,5933 (精确到万位)≈13,0000 12,5933 (精确到千位)≈12,6000 12,5933 (精确到百位)≈12,5900 12,5933 (精确到十位)≈12,5930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网络结构图下

初中化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网络结构图 金属和金属材料 纯金属 金属材料(铝、铁铜银等)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优点是: 定义 合金生铁和钢。 常见 铜锌合金 物性:有光泽,质地,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金金属与氧气反应: 性质化性:与酸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与盐反应:反应的依据:。 ①可判断金属的化学活动性; 属金属活动顺序②可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和(应用)③可判断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 金湿法炼铜原理:CuSO4 + Fe == FeSO4 + Cu 属原料: 材金属原理:(用方程式表示)。料冶炼冶炼铁的冶炼设备: 产品: 铁生锈的条件:铁与空气中的、等物质发生反应化学反应而生锈。 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 金属资防止铁生锈措施: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和洁净;② 源保护

溶液 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其质量溶质和溶剂质量之和。 。 H2SO4等溶于水。 概念: 影响因素: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溶解度曲线。 概念: 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随温度升高 压强:随压强增大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量分数一定溶液步 液体+ 固体(不溶于水) 过滤 混合物分离固体+ 固体(其一可溶) ①液体 + 固体(可溶于水) 结晶②KNO3 + NaCl 分离出NaCl采用蒸发结晶。 ③KNO3 + NaCl 分离出KNO3采用冷却结晶。

常见的酸和碱 酸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 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酸使无色的酚酞试液色。 氢气例:; 属氧化物→盐+ 水 水例:; ⑤酸 + 盐→新盐 + 新酸例:; 氢氧化钠NaOH 物性: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放热)、易潮解。 (火碱、烧碱、苛性钠) 用途: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纺织、印染; 物性及用途有吸水性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 物性: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氢氧化钙Ca(OH)2 用途:用作建筑材料、检验二氧化碳。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用生石灰(CaO)与水作用 碱CaO + H2O = Ca(OH)2此反应放出大量热。 碱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①与指示剂作用 碱的化学性碱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②碱 + 非金属氧化物→盐 + 水例如: ③碱 + 酸→盐 + 水例如: ④碱 + 盐→新碱 + 新盐如; 2NaOH + CuSO4== Na2SO4 + Cu(OH)2↓ (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同时,反应物都溶于水) PH < 7 溶液呈酸性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知识点例题习题

第四讲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复习课 第一部分知识点归纳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亿等等,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数位:个位、十位、百位、……亿位等等,都是数位。数位名称就是在相应的计数单位后添一个“位”字,如万 万位。 3、数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数级,一个数级包括四个数位。 4、数位顺序表:含有数级、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的表格叫做数位顺序表,如下。 数位… 千亿 位 百亿 位 十亿 位 亿位 千万 位 百万 位 十万 位 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计数 单位 …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5、数字表示:某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如:12367 中的2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 某个数级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级的计数单位。 如:中的3647在万级上,表示“3647个万” 6、大数的读法: 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读数注意事项:“2”读作“二”;如果是大数的最高位是十位、十万位、十亿位……且最高位上的数字是“1”时,这个“1”不读,如125046读作“十二万五千零四十六”

7、大数的写法: 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写数注意事项:一定要注意“四位一级”,保证每级有四个数位,不够的要用0补足。 8、读写数检验方法:读数和写数可以互相检验,即读数后再写出来和原数比对,而写数后可以自己读出。 9、写出所组成的数:对照数位顺序表把每个部分的数字分别写入,再用0补足。 如: 10、大数的比较: ①位数多的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11、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一种方法,首先确定需要精确到的数位,将其后面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进行取舍。0~4为“舍”,尾数清零且精确数位的数字不变,5~9为“入”,尾数清零且精确数位上的数字加1。 如,12,5933 (精确到万位)≈13,0000 12,5933 (精确到千位)≈12,6000 12,5933 (精确到百位)≈12,5900 12,5933 (精确到十位)≈12,5930 注意:四舍五入后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符号一定要用“≈”! 12、改写成不同计数单位的数: (1)整万数:将个级的4个0改写成“万”,整亿数:将万级、个级共8个0改写成“亿”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框架图(全)

小屯一中化学 复 习 计 划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可燃性物质导致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氢气爆炸,烟花爆炸等。 2、催化剂能加快和减慢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物理性质,如形状、状态可能改变 3、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如氧气O2和臭氧O3两种单质混合得到混合物,也只由氧(O)元素组成。金刚石C和石墨C的混合物,只由碳(C)元素组成等。只有说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能说一定是单质。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冰是水的固态,还是水。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不能说原子一定就比分子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是某些物理变化中是可再分(核裂变)的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氧气含量实验失败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氧气参与。如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把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着火点。燃烧需三个条件都具备,灭火只要破坏任一条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沉淀有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吸附沉淀是指加明矾生成胶体吸附大颗粒固体杂质,获得比静置沉淀更快的沉淀。过滤是在沉淀后,把不溶于水的沉淀和水分离的操作。若单独提到吸附,则是指加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体。蒸馏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为蒸馏水,是纯净物。蒸馏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团的记忆找诀窍:如碳酸根CO3,就是二氧化碳CO2多1个O。硫酸根SO4,是三氧化硫SO3多1个O。硝酸根NO3,是二氧化氮NO2多1个O。铵根NH4,是氨气NH3多1个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