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如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如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科技参考-如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2009-11-10 新浪科技点击数:1325 正文字体:大中小

作者:未知或未标注文章录入:陆勇斌

编者按:新形势下的产学研合作面临哪些问题?产学研合作各方现实心态如何?如何理解以企业为主体?成功合作的要素是什么?在中兴通讯召开的“产学研合作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邬贺铨副院长等专家对上述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现综述如下。

一、产学研合作面临的问题

产学研合作的提出已有很长时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后,明确了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产学研合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技术创新,但是目前,在高校、科研院所在与企业进行的产学研合作中,仍然存在众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影响到我国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高校、研究院所对产学研合作中企业的主体地位认识错误

一般地说,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都赞成产学研合作,但对于以谁为主或何谓企业为主体仍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企业为主体是方向,但我国的企业普遍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目前在产学研合作中提企业为主体为时尚早。甚至认为目前提出以企业为主体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国家一些面向产业或应用开发的项目要求企业牵头申请,一些高校和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有失落感,抱怨参加企业牵头的项目不但经费分到很少,技术上要啃硬骨头,等到最后成果申报奖项的时候,也还是配角,好处都让企业拿去了。

还有些企业要求高校把成果只转给他一家,不能转让给它的对手,但高校认为转给一家收益太少,要转给更多的企业才行。有人就认为强调企业为主体使高校和研究院所本来可以为行业服务的职能缩窄到某个企业了。

事实上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并不意味着国家科技开发项目都要由企业牵头,尽管近年来国家科技项目由企业领衔承担的数量在上升,但高校和研究院所牵头的比例仍然不低,在“863”计划和“973”计划的项目中更为明显一些。

2、企业因与高校、研究院所的利益冲突也影响到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

很多高校和研究院所在申请国家科技项目时为了表现产学研合作也会邀请企业参加项目,但有企业反映他们的主体地位仅体现在被要求提供项目自筹经费的责任上,难以参加核心技术的开发,仅仅是“友情演出”,还有些高校和研究院所将好的成果留给自己转化,交给企业的成果离可生产性和市场较远。

当然作为主体的企业也应为产学研合作多创造条件,有些企业担心高校和研究院所了解企业的技术状况后可能会扩散到其竞争对手,而不愿意让高校和研究院所深入到企业内部,甚至企业在引进先进技术后,自己无力开展消化吸收,也不愿吸收科研单位和高校参加,无法形成产学研密切合作的联合消化吸收的体制。

上述问题并不在于以企业为主体,如果提以高校和研究院所为主体也会出现,既然合作就要处理好双方利益的兼顾问题,在效益分配问题上,要加强理解,尊重合约,否则合作就难以持续。

二、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企业须转变观念,积极参与研发

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并不简单以企业是否是技术开发力量的主体来衡量,而是说企业是提出开发课题的主体,是开发经费投入的主体,是开发成果应用的主体。当然我们更希望企业本身也成为技术开发力量的主体,虽然有些企业目前还不是某个课题或某项技术的开发主体,但不能否认这个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导作用。这里很重要的是企业从一开始就应该参与研究开发,而不是等到高校和研究院所完成研究和实验室开发后再接产。

过去,产学研相结合的主要模式是高校和科研单位先有研究成果,然后再寻求转化成为产品的途径和合作者。而企业作为生产部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希望科研成果能迅速为之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对科研单位往往既寄予过高期望。对于企业来说,指望高校和科研院所拿出的成果马上能投产,这是不现实的,因为面向产品的二次开发的工作量更大,从中试到工业化需要更大的投入。

过去二次开发的任务由应用型科研院所承担,但应用型研究院所转制后,一些大院大所变成了行业里的小企业,过去面向企业服务的事业单位变成了企业的竞争对手。这个过程本身促进了应用型研究院所的技术与产业直接结合,加快了他们自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但他们忙于自身的生存和应付上级对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造成了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缺位,在国家创新体系里造成二次开发环节的缺失。

弥补这一缺失的措施是企业早期介入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研发过程,高校和研究院所参与成果的转产过程。这就要求企业增强自己的开发能力,高校和研究院所要深入企业了解需求,而不是从论文中选题,研究后再回到论文。

2、高校须转变观念,改革考评制度,鼓励研发面向市场和服务企业

对于高校来说,有各种各样的考核指标,SCI/EI导向的影响比较强。一些著名的高校现在纷纷朝着研究型大学发展,中国需要有研究型大学,但有一种误区,认为承担面向企业或应用技术开发任务会降低研究型大学的身份。一些企业反映,一些理工科大学离企业越来越远了,因为企业根本没法用他们的SCI/EI 的成果。究竟论文是技术开发成果的副产品,还是技术开发成果是论文的副产品,这是值得思考的。目前高校和研究院所的考评制度没有从根本上鼓励科技人员面向市场、服务企业,一定意义上,SCI/EI的导向使高校的成果离技术创新变得远了一点。这需要通过教育体制改革来弥补。

3、产学研合作须转变方式,从过去单一的成果转让上升到技术转移

随着科技发展速度加快,现在的产品在市场上更新换代的节奏也越来越快,企业转化一个成果,生产一年后,第二年可能就淘汰了,或至少需要改型升级。所以,产学研合作必须转变方式,从成果转让上升到技术转移。

企业不能等到高校、科研院所研发完成再去谈合作,应该在初期就介入高校、科研院所的开发,从中培养出人才,然后连人带成果和技术一起转移。技术转移的目的不限于某一项新产品,应更看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产学研合作应从面向某一产品的项目合作发展到高校、研究院所与企

业建立面向长远的联合研发中心,或者在政府支持下建立面向区域创新的行业技术服务平台,这是值得提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三、要将“产学研”合作拓展到“产学研用”的合作

国家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其中的市场为导向就是应用导向。例如在国内通信行业,电信运营商虽然不是最终消费者,但他们代表了用户,运营商能反映市场需求。如果使用部门不参与产学研合作并作为重要的一环,那么产学研合作是很难完成的。以TD-SCDMA为例,如果没有一个运营商承担TD网的建设与运营,TD再好也不能完成创新,也不可能应用。所以,在产学研用合作中,应用是很重要的。运营商的作用不仅是在使用制造企业的产品建网和业务开发阶段体现,制造企业在着手产品开发的时候,就应该主动了解运营商对未来产品的应用需求。

在产学研用合作中运营商是龙头,也是受益者,运营商参与或了解系统设备和终端的开发,对于他们掌握系统设备和终端的性能、优化网络的组织并进一步实现业务创新都是有益的。在向最终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方面,运营商和设备制造企业以及其上游的高校、研究院所是在同一个价值链内,运营商在产学研用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是运营商的重要社会责任。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模式,从结合内容来划分,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包括:技术受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科技资源的共享(包括利用文献、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技术咨询或服务等;从结合推进的组织看,可分为大学或研究所推进型、企业推进型、政府推进型等模式;从结合功能藕合的强弱关系看,可分为政府推动、自愿组合、合同连接和共建实体等模式;从组织边界角度看,可分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半内部化模式;从结合的时间长短看,可分为临时性结合、契约型结合、一体化结合。 技术转让模式 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高校、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权、技术秘密等。例如,上海某集团公司受让上海涂料研究所的涂料技术成果,使用其“上涂牌”及其丰富的研发人力资源和成套设备。 技术转让模式比较传统,也比较成熟,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只有约1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受让模式。其原因在于,不够成熟的技术成果,企业不会受让,而比较成熟、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成果,高校、研究院所倾向于自行实施转化,或成立关联公司进行转化。 如果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是普通实施许可,则可能存在市场竞争激烈、附加值低的风险。例如某医药公司以普通许可方式受让一项新药品成果,投人了几百万元申请药品许可证并组织生产,因市场上同类技术产品过多,难以打开市场局面,每年的销售收入只维持在100万元,无法收回成本,亏损比较严重。 另外,在调研中还发现约2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咨询与服务”的合作模式,在技术创新中获得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这种模式操作比较简单。 技术开发模式 技术开发包括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是目前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联合攻关或委托高校、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实验设施,攻克技术难关。其特点:一是将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的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产品化优势有效结合,实现产学研各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

产学研合作协议

产学研合作协议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服务企业,满足产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经过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一致同意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研共赢”。 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1、为乙方的长远发展、战略定位、 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技 术支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高

新技术产业发展。 2、根据乙方提出的高新技术项目需 求和企业技术难题,积极组织力 量进行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技 术攻关,支持企业及时创新。帮 助乙方进行新产品开发、新技术、 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 应用,帮助以防进行质量攻关。3、帮助乙方解决产业优化中制约产 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 及企业的具体技术工艺问题管理 问题,把大学的技术成果优先提 供给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4、协助乙方做好企业所需人才的培 养、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职业 技能鉴定工作。 (二)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和生 产条件为甲方提供良好的生产 试验条件和校外实训基地,并合 作建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为甲

方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方便。 2、接受甲方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 为甲方进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 的大生产试验条件。 (三)、成果、产权及保密事宜 1、各方保证严格按照协议规定,按时完成各自负责的工作任务。所获得资料、成果原则上为合作共享,特殊情况另行协商。 2、双方在开发过程中的合作项目、企业的技术和商业秘密等相关技术资料不得擅自向第三方泄露和转让。 四、合作期限 合作时间自签订协议之日起有效。合作过程中需增加条款项目或终止合作,可根据双方的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商定签署新的合作协议或终止协议。 五、其它 1、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可协商签订更加具体的单项目协议。 2、其它未尽事宜根据具体情况双方再行协商。 3、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保存一份。

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分析与对策(一)

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分析与对策(一) 技术创新是科技、生产与经济的结合。产学研合作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现状,提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建议。 一、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与现状 目前,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企业内部挖潜、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等形式,实现产学研水平不断升级,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模式: 1.技术引进与购买。该模式是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以科技快讯、技术市场等信息交流形式向社会公布,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果,通过科技产权有偿转让实现生产应用转化。2005年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为 2.3亿元,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为6.0亿元,在经费投入上较往年有了较大增长。 2.合作成立科技实体。即大型科研院所与大企业之间以科技成果或某一技术系统为纽带,双方紧密结合成立不同类型的实体,或者是股份公司,或者是项目公司,或者以技术入股等。2003年以来,十几家大企业与一批大院所相继组建这种新兴科技实体,合作开发的国家机器人、宇航变频冰箱、智能交通系统、海洋生物制品等均取得重大突破。如青岛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吸收暨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数家合作单位成为公司的股东,密切了合作关系,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3.共建研发机构,进行合作开发。这种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研究与开发机构,双方共同选择高新技术研究课题,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成果通过鉴定后,由双方组织生产。如海信集团2004年与山东大学联合建立了山东大学海信研究院,双方共同投入,优势互补;青岛美光机械有限公司与陕西科技大学、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共建研发机构,研发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造纸机项目,项目知识产权归美光机械公司所有。第二种合作开发形式是高校与企业共建中试基地。即实验室研究工作由高校负责;企业在高校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中间试验,中试成功后投入工业化生产,利润按所签订的经济合同规定分成。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高校发挥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使得科技成果的二次技术开发容易成功;企业发挥在资金、场地、市场信息、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可较快地组织实施,迅速开拓市场,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如中国海洋大学与青岛第三制药厂联合成立的“海洋药物与保健品开发研究中试基地”。 4.高校和科研院所自办科技企业,在本单位内实行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兴办科技企业,在本单位进行联合生产,既能为本单位增加收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也能为科技研究提供试验场所,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如中国海洋大学研制并自行投入生产的“海力特”、“甘糖酯”两项海洋药物新品种,近四年来创产值2亿多元,利税5000多万元。 二、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建议 推动一个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是推动本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体系。政府的职责是为这种体系的建立创造环境、搭建平台,形成有利于创新资源聚集和发挥作用的制度和政策条件。 1.政府继续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和调节力度。首先,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调节作用,大力改善产学研合作的基础设施、政策环境,以优越的合作条件吸引国内外更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回暖产学研合作项目。其次,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营造全社会支持产学研合作的氛围。再次,推动建设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并规范其运作,完善产学研合作交流的平台。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研成果转化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同

企业之间合作创新模式

文章编号:1000-7695(2003)03-0033-02 企业之间合作创新模式 陈德智,王浣尘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052) 摘要:本文基于螺旋推进的共同进步原则,在结合企业创新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几种切实可行的企业之间合作创新模式:小企业推动大企业;小企业与小企业,大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竞争企业之间分工合作;与原料和用户之间动态推拉等形式。 关键词:技术创新;合作创新;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企业间可以通过纵向与横向联合进行技术创新。联合,一是为了完成独自难以完成的技术创新项目;二是在合作中,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互相学习与提高的目的。 1 小企业推动大企业的创新模式 小企业应充分发挥自己具有创新热望、市场需求的敏锐嗅觉及灵活多变性的特长,到市场深层进行需求分析,确定自己期望和能实现的技术与产品的创新目的。但是,对市场需求或潜在需求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小企业自己难以实现,又不愿放弃机会。这样,可积极鼓动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大企业,去进行主题项目的终端高技术或高科技新产品的开发,从而实现小企业期望和能够完成的技术与产品的创新目的。在以小企业推动的联合中,小企业不但实现了自己的技术创新目的,同时也向大企业学习到了很多主题领域的知识、技术和创新经验,从而提高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大连凌水冷冻厂在水产品加工中产生很多虾蟹壳,听说这些东西可以利用,便找到光明化工研究院,期望能够共同开发这一资源。在冷冻厂促动下,研究院成立了课题组进行研发,并利用研究院的知名度与销售渠道,很快开发出新产品并打入国际市场。在合作开发过程中,工厂选派了技术人员向研究院的工程师学习,逐渐掌握了技术与市场。后来,工厂根据市场的发展开发出第二、第三代产品。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现代汽车公司还是一个小的汽车装配厂,1969年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合作,由福特汽车公司提供主要零部件,由现代汽车公司组装轿车。在提高了整车装配水平后,采取技术合作方式,由日本三菱汽车公司提供发动机技术,开始自己制造汽车。1974年10月,自制率达到95%的“小马”牌轿车面世,1976年开始批量生产。在向具有技术实力的大公司合作与技术引进的过程中,现代通过消化吸收-创新的技术发展模式实现了技术跨越。1995年,现代汽车公司进入了世界前15家汽车公司的行列,成为了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基地。 2 小企业与小企业 小企业各有自己的优势,小企业与小企业的联合,常常创造出优势互补的效果,从而实现独自不能实现的技术创新目的。特别是在多角化技术创新上,创新的小企业可以通过与不同领域的小企业进行联合,实现多学科、多专业融合的技术创新;既能够使参与合作的小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又能够推动产业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在联合创新的过程中,小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向合作企业学习,逐渐以企业核心主题发展领域为核心,实现知识融合和技术融合的知识与技术的积累,为实现自主技术创新奠定基础。同时,在联合创新过程中,比较深入地了解到不同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为技术突破和新的创新挖掘了新的机会。战略的核心是在合作过程中,抓紧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术,迅速提 2003年第3期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03No.3 收稿日期:2002-11-28

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的基本结构范文

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的基本结构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为了市场需求和共同利益, 以各自拥有的资源进行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开拓等一系列开发、经营活动。这也是企业界、学术界、技术开发领域为了共同实现创新目标而形成的合作交流活动。产学研合作是基于创新而进行的合作, 是技术创新上游、中游、下游的对接与融合。 基于产学研创新的分析, 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是指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所采取的不同合作方式、合作类型的标识。显然这种标识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和功能的一个复杂系统, 也是产学研结合研究中的一种范式。 产学研结合的主体要素是直接参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动性因素, 即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直接参与者。大学、科研机构、企业是产学研结合中不可或缺的3 类主体, 这3 类主体的角色各不相同:科研机构和高校是创新知识的源泉和人才的主要输出者, 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创造者; 企业是科技的主要输入者, 是技术创新的的主体,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实现者。但由于以上3 类主体的目标存在着不一致, 因此需要政府出面充当推动、沟通、调和和监督的角色, 这样产学研结合的主体要素就包括:企业、科研单位、高校和政府。 产学研结合的环境要素是指构成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之环境系统中的诸要素。它包括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等。

产学研结合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就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而言, 科技的进步, 教育的变革, 必然会带来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科学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就主体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而言,产学研联合是一个开放系统, 一方面, 主体要素与环境要素之间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另一方面, 主体要素结合的方式, 结合的紧密程度, 结合的持久性, 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要素的影响。从产学研结合系统结构中, 能清晰看出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 , 如图1所示。 产学研结合的基本模式 虽然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理论研究有很多, 但目前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产学研创新模式的科学分类,按照不同视角, 对产学研创新模式进行区别和划分,确立产学研不同模式的组织建制与实施方略, 对于促进产学研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1 产学研合作的阶段划分 确定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模式, 对产学研合作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是必要的。按照产学研合作时间、方式、核心内容可将产学研合作划分为6 个

高校企业产学研合作协议(通用版)

产学研合作协议 甲方: 乙方: 在XXXX股份有限公司与XXXX学校全面战略合作框架下,双方本着服务企业,满足产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经过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一致同意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共赢”。 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为甲方的长远发展、战略定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支持,促进船用柴油机技术的发展。 2、根据甲方提出的高新技术项目需求和企业技术难题,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帮助甲方进行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3、帮助甲方解决产业优化中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

技术以及企业的具体技术工艺问题和管理问题,把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的技术成果优先提供给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4、协助甲方做好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二)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1、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和生产条件为乙方提供良好的生产试验条件和校外实训基地,并合作共建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为乙方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方便。 2、优先接纳乙方毕业生进行实训和就业。 3、接受乙方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为乙方进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大生产试验条件,合作完成科研任务。 三、其他 1、其他未尽事宜根据具体情况双方再行协商。 2、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保存一份。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模式研究

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模式研究 蒋同明 【内容摘要】本研究从市场需求因素和合作创新模式的条件及特征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总结企业在选择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模式的主观及客观条件。研究表明,合作创新模式的选择过程是一个系统综合的分析过程,不同创新理念、不同创新环境下的企业往往对各种影响因素的重视程度差异较大,故选择的合作创新模式各异。 【关键词】:合作创新;创新模式;技术创新能力 1.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模式类型 通过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创新过程的研究,发现合作双方的投入结构、合作主导方以及合作成果利益的分配情况等合作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将影响和决定合作方式,其中包括:合作的主导方,来区分研发主体;企业的投入要素,来衡量企业的发展现状;高校、科研院所的投入要素,来简单衡量企业所处的环境;合作成果的分配方式等。根据以上划分依据和标准,可以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间的合作创新模式总结为:股份公司型、研发一体型、战略型、成果拉动型、外包型、代工型等六种合作创新模式,每一类合作创新模式都具有不同的典型特征。 (1)股份公司型合作创新模式 该合作创新模式的合作目的在于对一个较新项目的进一步深入研发以及市场化的一系列活动,该类合作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持,并与市场相结合。在合作形式上,首先是成立相对独立于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股份公司(一般具有独立的法人),公司由来自于原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人员共同担任。其合作过程便是新公司经营过程,合作成果属于合作成立的公司,成果的首次分配是按照公司内部的利益分配机制来进行,此后再由新公司中原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成员对原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二次分配。合作成果分配上属于利益的共同体,其好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利益与风险共享。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发表日期:2010年5月17日共有4260 位读者 产学研结合模式,从结合内容来划分,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包括:技术受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科技资源的共享(包括利用文献、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技术咨询或服务等;从结合推进的组织看,可分为大学或研究所推进型、企业推进型、政府推进型等模式;从结合功能藕合的强弱关系看,可分为政府推动、自愿组合、合同连接和共建实体等模式;从组织边界角度看,可分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半内部化模式;从结合的时间长短看,可分为临时性结合、契约型结合、一体化结合。 (1)技术转让模式。 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高校、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权、技术秘密等。例如,上海某集团公司受让上海涂料研究所的涂料技术成果,使用其“上涂牌”及其丰富的研发人力资源和成套设备。 技术转让模式比较传统,也比较成熟,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只有约1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受让模式。其原因在于,不够成熟的技术成果,企业不会受让,而比较成熟、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成果,高校、研究院所倾向于自行实施转化,或成立关联公司进行转化。 如果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是普通实施许可,则可能存在市场竞争激烈、附加值低的风险。例如某医药公司以普通许可方式受让一项新药品成果,投人了几百万元申请药品许可证并组织生产,因市场上同类技术产品过多,难以打开市场局面,每年的销售收入只维持在100万元,无法收回成本,亏损比较严重。 另外,在调研中还发现约2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咨询与服务”的合作模式,在技术创新中获得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这种模式操作比较简单。 (2)技术开发模式。 技术开发包括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是目前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联合攻关或委托高校、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实验设施,攻克技术难关。其特点:一是将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的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产品化优势有效结合,实现产学研各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开发风险较高,且主要由企业承担;三是所取得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比较明晰,一般为双方共有或由研究方享有。在技术开发中,研究方在乎发表科研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而企业比较在乎技术成果转化及其价值的市场实现,各自追求的有所不同。 技术开发模式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一是企业有较强的经济实力,高校、科研机构有较强的研究实力;二是知识产权归属明晰,利益分配合理,风险共同承担,产学研各方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有机结合;三是合作各方有较好的合作基础,相互信任且沟通有效。 根据对上海部分科技企业的调查结果,“合作开展科技攻关”是产学研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样本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甲方:山东农业大学 乙方:山东保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甲乙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为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决定共建产学研示范基地。经双方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可按照双方商定名额派学生在乙方进行相关专业的实习。 2.甲方可邀请乙方参与甲方专业建设及进行学术讲座。 3.甲方优先向乙方转让乙方所需的、甲方拥有的科研成果,帮助乙方解决在项目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4.甲方根据乙方申请,安排合适时间配合乙方在甲方校园举办有关文体、宣传活动。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支持甲方的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根据自身条件与甲方进行产学研教学示范合作。乙方为甲方的学生提供相关专业的实习场地及岗位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包括确定实习内容,指导实习学生,安排学生参加企业的项目开发和生产实践等。 2.乙方派人员在适当时间为甲方作学术讲座。 3.同等条件下,甲方优先向乙方推荐优秀毕业生,乙方优先聘用甲方推荐的学生。 三、学术、科研合作

1.甲乙双方利用各种学术会议、行业会议和有关推广资源,推荐介绍 对方,以提高双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甲乙双方就有资源互补优势的研发项目开展联合攻关,并联 合向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申请相应的科学技术研究经费。 3.乙方科研通过立项方式委托甲方开发软件产品或技术模块。 所开发的产品或模块,其产权归属和所涉及的费用可以另行商定。 4.甲方学生在乙方实习期间,参与乙方项目开发所取得的成果,其知识产权归乙方所有;乙方根据实习学生对成果的贡献,适当给予经济补贴。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四、其他 1.首次合作时间为三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首期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形成新的合作意向。 2.本协议一式三份,乙方执一份,甲方执两份(专业学院与学校教务处各执一份),合作协议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 3.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人签字:代表人签字: 2012年5月15日

高校企业产学研合作协议(通用版)

编号:_______________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 载 高校企业产学研合作协议(通用版)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 乙方: 在XXXX股份有限公司与XXXX学校全面战略合作框架下,双方本着服务企业,满足产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升创 新能力为目标,经过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一致同意在优势互补、互 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 果,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 地转化为生产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形成 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共赢”。 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为甲方的长远发展、战略定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提供技术支持,促进船用柴油机技术的发展。 2、根据甲方提出的高新技术项目需求和企业技术难题,积极 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帮助甲方进行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 广应用。

3、帮助甲方解决产业优化中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

技术以及企业的具体技术工艺问题和管理问题,把广州航海高等专 科学校的技术成果优先提供给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4、协助甲方做好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二)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1、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和生产条件为乙方提供良好的生产试验条件和校外实训基地,并合作共建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为乙方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方便。 2、优先接纳乙方毕业生进行实训和就业。 3、接受乙方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为乙方进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大生产试验条件,合作完成科研任务。 三、其他 1、其他未尽事宜根据具体情况双方再行协商。 2、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保存一份。 甲方(公章)代表(签字)乙方(公章)

中国企业医院创新合作模式)

中国企业医院创新合作模式 ——让合作者层层受益、让企业家跳过龙门 各类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资金和资源的输入或输出。会挣钱的企业被资金和资源追着跑,不会挣钱的企业被资金和资源躲着跑。“投一出多、快进快出”的项目才是资金和资源逐鹿的对象。 五花八门的“资本对接”、“资源整合”,有如帮助不会恋爱的人写情书,好不容易感动对方见面后,谈不了多久就被“淘汰”——情书上的“才华”无法瞒过见面后“准备托付一生”的审查。 帮助企业构建“投一出多、快进快出”系统的中国企业医院应运而生。 一、面对企业家走不出来的“怪圈” 微型老板——擅用观念忽悠员工潜能 小型老板——配备工具助推员工潜能 中型企业家——用商业模式挖掘员工潜能 大型企业家——靠高效系统放大员工潜能 投融资机构评价的基点: 企业经营管理与持续竞争能力——运用生产资料与生产关系的能力层级 靠经验形成的观念盈利 靠专业的作业工具盈利 靠商业模式盈利 靠高效系统盈利 1、配备观念不如配备工具 算盘打得再快,也快不过计算器,自行车骑得再快,也跑不过宝马。 无论怎样借鉴帝王治理之术、诸子百家之法、宗教智慧之道,来约束人们的思维和调动人的积极心理,都无法替代在经济发展周期和运行规律中形成的科学工具。因为,不是员工不想干,而是不会干。再会干,也干不过科学工具。靠思想来统治别人行为的年代过去了,信仰短缺时代谁还信思想?搬来古代的管理冷兵器,在已经被国际化的中国市场比划,雕虫小技! 2、配备工具不如构建体系。 中小民营企业经过了10年“观念泛滥期”,听了多家课,就是不会做,取来八方经,仍然行不通。又一头扎进“工具泛滥期”和“资本泛滥期”。中小民营企业到处购买泛滥工具。还是大型民营企业聪明,他们知道凭市场机会和胆量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本土经验编成的管理工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柳传志组团去欧洲学习构建体系。 二、成功系统移植——中国企业医院服务功能 企业在不同阶段,都存在不同内容的创业过程。小微企业着重创业成功,中型企业着重创业成长,大型企业着重创业扩展。关键内容决定经营管理的战略导向。 小微企业的创业成功:就是先活下来——创业者很多,不可能都活。微利积累遇到“寒冬”就死,只有找到“多重盈利”工具,才能走出“风险期”。中国企业医院的“多重盈利六步法”商业工具,能使企业走出“一个项目,一次盈利”的低效盈利误区,实现“一个项目,六次盈利”。中国企业医院把企业经营外部市场的部分称为“外科”; 中型企业的创业成长:就是超过竞争者的发展速度,从低利润区进入高利润区,否则,慢进则退——因为竞争者的多数超越,你被动降级。中型企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为了赢得竞争常常顾经营而失管理。只有谋求到运行中对接的“成功系统移植”的外力,才能有效解决这一矛盾。中国企业医院的“获取投融资的公式密码——成功系统移植”模式,被行业誉为“复利式经营,傻瓜版管理”系统。能改变企业“一个人的活,两人干。两天的工作,三天完”的现状,变成“两个人的活,一人干。三天的工作,两天完。独立的部门,被并连”的

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协议

产学研合作协议 甲方:**公司 乙方:**大学 制品有限公司国内领先的**配件生产企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国内知名的**类高校,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同意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并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目的 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利用高等学校人才和智力优势及科研能力,以及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装备条件,为促进技术进步和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包括共同承担国家、地方科技研究项目、共建研发实验室、人才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企业人员培训等,构建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学科和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产学共赢的格局。 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1.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1)根据产业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出技术需求,为研发活动提供必要资金和试验条件,接受乙方科研人员到企业进行实践,并积极争取政府科研资金,落实合作人员。

2)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和生产条件,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下,为乙方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3)为乙方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建设性意见。 4)每年为乙方提供10万元作为合作基金,用于乙方人员到甲方开展科研合作、人员交流互访等。 2.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根据甲方提出的****行业技术需求和企业技术难题,特别是甲方关注的****参数优化和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积极组织力量开展技术开发、合作攻关和成果转化,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2)根据甲方需要,选派科技人员、研究生到甲方开展合作研究、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为甲方的研发活动提供技术和人才智力支持,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研发,推荐优秀研究生、本科生到甲方就业。 3)协助甲方做好企业人才的培养、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三、合作期限 合作时间自签订协议之日起有效,初定五年。合作过程中需增加条款项目或终止合作,可根据双方的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商定签署新的合作协议或终止协议。 四、其他

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分析与对策

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分析与对策 技术创新是科技、生产与经济的结合。产学研合作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现状,提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 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建议。 一、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与现状 目前,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企业内部挖潜、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等形式,实现产学研水平不断升级,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模式: 1.技术引进与购买。该模式是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以科技快讯、技术市场等信息交流形式向社会公布,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果,通过科技产权有偿转让实现生产应用转化。2005年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为 2.3亿元,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为6.0亿元,在经费投入上较往年有了较大增长。 2.合作成立科技实体。即大型科研院所与大企业之间以科技成果或某一技术系统为纽带,双方紧密结合成立不同类型的实体,或者是股份公司,或者是项目公司,或者以技术入股等。2003年以来,十几家大企业与一批大院所相继组建这种新兴科技实体,合作开发的国家机器人、宇航变频冰箱、智能交通系统、海洋生物制品等均取得重

大突破。如青岛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吸收暨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数家合作单位成为公司的股东,密切了合作关系,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3.共建研发机构,进行合作开发。这种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研究与开发机构,双方共同选择高新技术研究课题,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成果通过鉴定后,由双方组织生产。如海信集团2004年与山东大学联合建立了山东大学海信研究院,双方共同投入,优势互补;青岛美光机械有限公司与陕西科技大学、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共建研发机构,研发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造纸机项目,项目知识产权归美光机械公司所有。第二种合作开发形式是高校与企业共建中试基地。即实验室研究工作由高校负责;企业在高校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中间试验,中试成功后投入工业化生产,利润按所签订的经济合同规定分成。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高校发挥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使得科技成果的二次技术开发容易成功;企业发挥在资金、场地、市场信息、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可较快地组织实施,迅速开拓市场,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如中国海洋大学与青岛第三制药厂联合成立的“海洋药物与保健品开发研究中试基地”。 4.高校和科研院所自办科技企业,在本单位内实行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兴办科技企业,在本单位进行联合生产,既能为本单位增加收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也能为科技研究提供试验场所,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如中国海洋大学研制并自行投入生产的“海力

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只有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国家将对特级建筑企业的资质进行重新审查,这将为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提供一个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是高校和企业发展壮大的很好机遇。这样就会调动产学研合作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资源的协调统一。高校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以此来获得报酬作进一步的科研;企业也有对高新技术迫切的需求,以此来提升企业的创新实力。但是现在的现实是:许多研究成果往往在发表论文和获得奖励后就束之高阁。笔者以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高校要多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一、国外产学研的做法 1.国外高校产学研现状[1,3] 在美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企业与大学合作的方式有:一是单一的工业企业对大学研究计划提供资金,进行合作,该企业有权在大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制工作;二是公司联合对大学研究计划提供资金,联合研制,共同取得成果;三是设立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在许多大学设立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为了加强跨学科与高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80年代又在大学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四是工业和大学联合建立实验室并共用。 在这些合作研究中,大学和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对某一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技术和工艺规程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要有利于加强工业界的竞争力,具有综合性,同时把基础科学交流知识作为重点,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工作,吸收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参加研究工作。这种合作机制能迅速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工业界。 在美国,大学已经成为新知识、新技术的“孵化器”,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这种新知识、新技术的集中体现,科研成果和科技发明能够通过政府、高校与产业的有效合作迅速进行产业化,真正成为经济繁荣的“发动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与商业化,不仅能够促进新知识发现、刺激技术创新、提高生活质量、培养下一代科研人才,而且为美国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美国政府、企业和高校十分重视技术转让并已经取得显著成绩。根据美国大学技术管理人协会的统计,1980年美国颁布BAYH-DOLE法案以来,大学技术转让为全国经济作出了300亿美元的贡献,并每年提供25万个就业机会,市场上超过1000种产品来自于大学科研成果。在美国高校技术转让过程中,政府从宏观上进行控制,创造宽松的法规政策环境,高校则不断调整自身,努力开拓与外界的联系,共同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企业愿意采用新技术,高校也想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双方都盼着与对方结合。 2.我国建筑类高校得到借鉴和启示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让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科研积极性提高很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在电子信息领域,高校“孵化”的高新企业日渐增多,有些已在国内居有品牌地位。但是在建筑界,高校的“孵化”作用却是很少的。美国高校通过技术转让所创造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我国建筑类高校技术转让提供的借鉴和启示主要有:一是严把科研立项关,鼓励具有专利的项目研究,将科研成果与专利结合起来;二是高校应该主动与企业联合,建立校企中心,将科研与工程紧密结合。解决工程中的科研问题,解决科研中的应用问题,避免那种重基础研究、轻应用研究的现状;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除政府法规和政策外,高校应该有详细的技术转让规定,以保护科研工作者在技术转让中的利益不受侵害;四是利用高科技产品,参与建筑市场的竞争,抢占市场的份额。 二、国内产学研存在的问题 1.零散自发 目前的校企合作,基本上都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往往是某个教授或某个课题组与地方企业合作,合作的前期主要局限于提供实验材料、提供部分

产学研合作协议范本

甲方: 乙方: 双方本着服务企业,满足产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集成各类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一致同意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一致同意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加快企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教学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升我省相关产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双方发展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推进企业与学校的全面技术合作,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 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1、为乙方的长远发展、战略定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根据乙方的需求,可协助乙方做好编制企业的发展规划,并指导企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双方建立定期协商机制,研究解决合作过程中存在问题,为今后的长期合作及时作出相应的决策。 3、根据乙方提出的高新技术项目需求和企业技术难题,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4、帮助乙方解决产业优化中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企业的具体技术工艺问题和管理问题,把吉林大学的技术成果优先提供给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5、帮助乙方进行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帮助乙方进行质量攻关。 6、协助乙方做好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7、根据乙方的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派出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工作。 8、优先为乙方提供优秀的毕业生,推荐企业急需人才,配合乙方定向培养学生。(二)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和生产条件为甲方提供良好的生产试验条件和校外实训基地,并合作共建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下,为甲方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方便。 2、优先接纳甲方毕业生进行生产实训和就业。 3、接受甲方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为甲方进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生产试验条件,合作完成科研任务。 4、为甲方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建设性意见。 5、根据乙方的具体情况和甲方的要求,推荐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作为甲方的兼职教师。 6、配合甲方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等项目的市场调研,及时向甲方提供行业最新的市场信息。 三、合作期限 合作时间自签订协议之日起有效,合作过程中需增加条款项目或终止合作,可根据双方

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三者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校科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方式。 一、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瓶颈 1、产学研合作中,企业主体作用不明显。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进行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重视不够。大部分企业仅着眼在找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停留在个别项目或短期合作上,缺乏从长远的观点考虑如何提高企业新技术的吸收及开发能力。另外,各级引导鼓励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政策措施不多,还不能有效调动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 2、产学研合作中,合作观念存在差异。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属于不同类型的组织,它们在任务和目标上有着本质的差异,在项目的选择上,学校的研究人员偏向于有一定学术水平、有利于评奖评职称的“课题”进行“研究”,但企业主要瞄准有市场需求的“项目”进行“开发”。这导致一方面大量的科技成果由于缺乏市场需求难以推广,各种形式的科技成果洽谈会也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企业的科技需求又难以得到满足。在项目完成的标准上,科研机构认为样机做出来就算成功,而企业要求能够大批量生产才算成功(这在项目合作模式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3、产学研合作中,利益分配不尽完善。企业的积极性很高,研

究机构提供的技术也很好,但由于产学研合作中各方对技术价值的看法不同,各方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从而影响了合作的进程,有些甚至因此中止了合作。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各方对技术价值评价的标准不一样。企业认为高校或研究所对其成果定价偏高,报出的价格有时是企业方预期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研究单位则认为企业“太精”,过于斤斤计较,舍不得投入。双方在协议签订过程中,前期研发投入一般不会太大,各方可能还比较容易达成一致的协议,许多企业因此认为利益分配不是问题。但随着看得见的利益越来越大时,常常会发生协议履行的困难,从而产生利益分配问题,成为产学研合作的又一大障碍。 4、产学研合作中,融资渠道不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资金不足,缺乏中试基地,中小企业缺乏科技与开发资金,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大部分中小企业自身积累并不富裕,能够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很少,用于产学研合作的资金相对来说就更少。近几年,国家、省科技项目门槛不断提高,对上资金争引难度不断加大。因此,拓宽产学研项目的资金来源是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发展过程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5、产学研合作中,模式和利益分配方式较为单一。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主要采用的是项目合作,共建开发机构,约占所有企业的80%;其他产学研合作方式,如委托开发和技术转让等所占比重仅在20%以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较少。 二、深化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对策建议 1、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调节作用,大力

联盟企业合作创新模式探析

Modern Management 现代管理, 2011, 1, 12-15 doi:10.4236/mm.2011.11003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1 (https://www.360docs.net/doc/e417385573.html,/journal/mm/)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MM Studying on Models of Union Business Cooperation Innovation * Junfeng Liu Economic & Management School, Xi’an Shiyou University, Xi’an Email:l iujunfeng98@https://www.360docs.net/doc/e417385573.html, Received: Feb. 19th, 2011; revised: Mar. 10th, 2011; accepted: Mar. 20th, 2011. Abstract: For seeking the innovation model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reasons and motivations of Union business cooperation innovation, puts forward the choice of innovative model and the key factors impacting developing and coming into being technological capacities in Union business innovating, and takes the four main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cooperation innovation be-tween Union businesses as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article. Keywords: Union Business; Innovation; Mode 联盟企业合作创新模式探析* 刘军峰 西安石油大学,西安 Email:liujunfeng98@https://www.360docs.net/doc/e417385573.html, 收稿日期:2011年2月19日;修回日期:2011年3月10日;录用日期:2011年3月20日 摘 要:以寻求创新模式和增强创新能力为目的,分析了联盟企业合作创新的原因与动机,提出创新模式的选择和影响联盟创新过程中技术能力的培育和养成的关键因素,以增强联盟企业合作创新能力的四项措施作为本文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联盟企业;创新;模式 1. 引言 时下,“联盟”已成为不同类型企业做强过程中最为有效的一种途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已成为企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联盟意味着合作,有合作必有创新,企业合作创新必将成为联盟存在的前提。 2. 联盟企业合作创新的原因与动机 联盟的形成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解决了单个企业单打独斗解决不了的各类问题,联盟内部的创新要靠联盟成员的合作,组织有序进行,是一种“竞合”模式的表现。罗炜、唐元虎以企业资源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总结分析了合作创新原因[1]。 联盟企业合作创新使合作伙伴共同进行资源投入, 共担风险,而且联盟本身具有相对固定性,可以有效降低沟通成本、谈判签约成本等,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合作创新一方面实现了不同组织间R&D 资源的共享,将研发的外部效应内部化,另一方面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交易费用。因此,企业、研究机构、大学之间的合作创新是当前技术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的合理选择。 联盟企业合作创新的动机一般包括与研发有关的合作动机,与技术学习和技术获取有关的合作动机,以及与市场进入有关的合作动机[2]。主要体现在:分担研发成本、分散风险;获得研究与开发的规模优势;促进企业间知识的流动,获得企业范围以外的技术专长;企业合作伙伴间的资源共享和能力互补;快速获得新技术或市场。对自主创新企业而言,合作企业通过合作研发,在合作中学习,积累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参与合作创新的一个主要动机。 *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2009年资助项目[编号:09JK1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