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_婴儿的认知与学习过程详解

课题_婴儿的认知与学习过程详解
课题_婴儿的认知与学习过程详解

婴儿的认知与学习过程详解

一、感知觉发展的早期争论

(一)先天论和后天论

1、先天论

观点:很多基本的知觉能力是先天具有的。

人物:如康德、笛卡儿等。

2、后天论

观点: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完全是一块白板,他们必须通过学习才能发展起感知觉能力。

代表人物:威廉?詹姆斯。

总结:当前,人们承认儿童出生后即具有某些先天的感知觉能力,但人们也看到这种感知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后天的成熟和经验有助于其意识知觉的发展。

(二)丰富化理论与分化理论

1.丰富化理论

感觉刺激是片断的、模糊的,必须运用已有的认知图式去增加内容,使它丰富起来。(皮亚杰,1954)简言之,认知能丰富感觉经验,已有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感觉刺激的意义。

2.分化理论

感觉刺激已经为个体解释相应的经验提供足够的信息,毫无经验的感知者能够从中找出区分性信息或区别性特征,从而将不同刺激区别开

来,儿童发现这些区别性特征的过程就是他们的知觉能力发展的过程。(吉布森,1969)

二、研究婴儿感知觉的方法

(一)视觉偏好法

研究者给婴儿同时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更感兴趣。

(二)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方法

1、习惯化:是反复给婴儿呈现某种刺激物,使他们对它越来越熟悉,直到对该刺激物的定向反射消失的现象。

2、去习惯化: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一个新的刺激,如果婴儿重新作出较强的定向反射,说明儿童已经能够辨别这两种有差别的刺激。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的兴趣的现象称“去习惯化”

(三)诱发电位法

通过记录儿童脑电波的变化推论其是否感知到新的刺激。

(四)高振幅吮吸

研究者让婴儿吮吸一个里面镶有电路的特殊奶嘴,通过婴儿的吮吸动作,观察他们对被感知环境的反应。

三、感觉的发展

感知觉是婴儿认知发展的主要内容,其发展速度最快,而且发展最早。

(一)视觉的发展

1、视觉集中

1)4~5个月的胎儿即有视觉反应能力。

日本的小林登用强光照射孕妇腹部,发现胎儿闭眼睛。

北京人民医院和北医大一院联合实验发现,当摄影灯突然发出强光,胎儿立即活动起来,几分钟适应后,才减弱活动。

2)新生儿视觉机能调节较差。主要是视网膜细胞出生时非常不成熟。新生儿的世界有点昏暗而又模糊(helld,1993)

视觉集中的发展

新生儿两眼的不协调运动,如一只眼睛偏左,一只眼睛偏右,或两眼对合在一起。同时,一遇光线,眼睛就眯缝着或闭合着。约在两三周之后,两眼不协调运动就消失了,并且可以开始看到儿童对光线或物体有视觉反应,但不能长久地把视线集中在一个物体上。约从第一个月末到第二个月初起,可以看见儿童的集中的视觉活动,并且逐渐能随着移动的物体而移动自己的目光。第三个月视觉更加集中而灵活,特别是对亲近的成人的面孔的集中视觉能维持长久的时间。这时成人能用忽而隐藏忽而出现的方法来逗儿童发笑。约从第四个月起,儿童开始能对颜色有分化反应,特别是对红色的物体最能引起儿童的兴奋。

约从第五六个月起,儿童开始能够注视远距离的物体,如飞机、月亮、街上行人等。

2、光的觉察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觉察眼前的光亮,还能区分不同明度的光,只是敏感性远低于成人。

3、视敏度

视敏度:眼睛区分视觉目标的形状和微小细节的能力。

新生儿:20/150~290

6个月:20/100

一岁:已和成人相似

研究方法:视觉偏爱法、视动眼球震颤法、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

给儿童看的书,应该年龄越小,图和字越大

4、颜色视觉:

新生儿看不见彩色,黑白灰的世界

从3-4个月起就能分辨彩色和非彩色。红颜色特别能引起儿童的兴奋。4-8个月的婴儿最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调,如红、黄、橙色。

测定方法:视觉偏爱法、记录脑电活动、去习惯化、配色法。

(二)听觉的发展

1、听觉在胎儿中晚期已经发生。

普莱尔提出“一切幼儿刚刚生下时都耳聋”

5,6个月的胎儿即有听觉。

1983年廖德爱、黄华建研究结论,出生第一天婴儿已有听觉反应。临床测试表明,83.31% 新生儿对听刺激反应较快,只有16.69% 的新生儿反应较慢。

2、新生儿已具有辨别音量、长短、方向以及频率不同的声音的能力。婴儿对听觉刺激的分化能力可用定向反射习惯化来测定,即让婴儿作吸吮活动或诱导他作吸吮活动,记下他的反应节奏。

3、婴儿对声音的反应

新生儿对人说话的声音极为敏感,对母亲的声音更为敏感,它更能改变新生儿的吮吸反应。

Freedman 发现新生儿对一个妇女的说话声要比对铃声作出更多、更有力的反应。

Eimas(1971):4周的婴儿能辨别“ba”和“pa”两种语音,而且对“p”和“b ”有“类别式”的反应

2 个月的婴儿可以辨别不同人的说话声以及同一个人带有不同情感的语调。例如,同样一段文章由两个人读,婴儿有不同的反应,而同一个人用生硬的、愤怒的语调,或者用愉快的、柔和的语调读,婴儿的反应也会起变化。

4、应预防中耳炎,6个月~3岁是中耳炎的高发期。

(三)味觉和嗅觉

1.味觉

胎儿期3个月时味觉感受器已经发育,15周已经发育成熟。婴儿一出生就表现出明确的味觉偏爱

2. 嗅觉

7、8 个月的胎儿已经具有初步的嗅觉反应能力。

新生儿具有嗅觉偏爱。新生儿已能区分好几种气味。出生才1 周的婴儿已能辨别母亲和其他人的气味

麦克法兰:把两个喂奶母亲用过的胸垫分开放在婴儿头的上方,结果发现婴儿转过头来注视他们母亲用过的胸垫的次数多于注视陌生母亲用过的胸垫。

(四)触觉、温度和痛觉

1、触觉:对抚摸的敏感提高婴儿对环境的反应性

2 、温度觉:新生儿对温暖、寒冷及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

3 、痛觉

四、知觉的发展

(一)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研究结果:6岁儿童先是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然后开始看见整体部分,但不够确定;7、8岁儿童既能看到整体又能看到部分,但不能把整体和部分结合起来,出现了“逻辑上的慢动作”;8、9岁的儿童一眼就能看到部分和整体上的关系,实现了二者的统一。

(二)对色、形两维的感知

1、古纳夫的研究:3 岁前是形状抽象占优势,后转入颜色抽象占优势(4 、5 岁是高峰),6 岁后形状抽象又占优势。

2 、陈立的研究:

3 岁前以形状抽象占优势;

4 岁是颜色抽象占优势,6 岁是同一抽象占优势

婴幼儿色、形抽象发展有三个阶段:

3岁前以形状抽象占优势;4岁是颜色抽象占优势;6岁后是同一抽象占优势。

结论表明儿童的色形抽象或感知受到发展成熟的影响,有年龄特征,但并不排除个体经验影响,个体差异还是存在的

(三)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爱。

1 )婴儿是带着观察复杂的模式超过简单的模式的偏爱而出生的2)从出生几天到六个月的婴儿都对有图案的圆盘注视的时间更长。

3)婴儿喜欢看清晰的图像,婴儿还喜欢看活动的和轮廓多的图形。4)格林堡的实验表明,不同年龄的儿童可能有一个与其发育阶段相适应的输入刺激和处理信息的最适宜水平。

幼儿的形状知觉发展很快:

小班时就能辨认圆形、方形和三角形;中班时能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把两个半圆拼成一个圆形;大班时还能认识椭圆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和圆柱形,并把长方形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折成三角形。

幼儿掌握形状的次序:有易到难依次是——圆形--正方形- 三角形- 长方形- 半圆形- 梯形- 菱形- 平行四边形。

四岁是儿童形状知觉最敏感时期。

2、大小知觉

儿童从2岁半到3岁判别平面图形的能力急剧发展。

婴儿已具有物体形状和大小知觉的恒常性。实验研究:鲍尔的研究说明6周的婴儿已显示大小恒常性。

斯拉特、马托克的实验设计:估计物体大小的能力随年龄而增长。2—11 岁的儿童很少低估远离他们的物体;成人往往倾向于过高地估计远处物体的大小。仿佛他们知道距离会歪曲物体的大小,作了过度补偿,作出的判断往往大于真实的客体。

3、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吉布森和瓦尔特设计了的“ 视崖” 实验。结果表明,婴儿早已有了深度知觉,但不能断定是先天的,可能是在六个月之间学会的。

4、方位知觉

3岁儿童已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已能辨别前后方位,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儿童已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辨别能力尚未发展完善。

朱智贤教授认为,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经过三个阶段:①5-7 岁,能比较固定的辨别自己的左右方位;②7-9 岁,初步、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③9-11 岁,能比较灵活的、概括地掌握左右概念。

(四)时间知觉

儿童感知时间有极大的困难

前苏联学者沙巴林曾调查,各年级学生估计“ 一分钟” 时间的长短:皮亚杰的实验研究:给学龄前儿童看桌子上放着的两个机械蜗牛,实验者同时使两个蜗牛启动爬行,其中一个蜗牛爬得快,另一个蜗牛爬很慢。

黄希庭的时间知觉研究:研究对象:5~8 岁的儿童。研究结果:5岁儿童时间知觉极不准确,极不稳定;6岁儿童时间知觉基本上与5岁儿童相似,只是对短时距知觉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所提高;7岁儿童开始利用时间标尺,但主要利用外部时间标尺,能利用内部时间标

尺的很少;8岁儿童已能主动地利用时间标尺,时间知觉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开始接近成人。

方格的儿童知觉时间顺序的研究:最早感知的是一日中的早中晚,然后是知觉一周内的时序,最后是认知一年四个季节的时序。4 岁儿童对认知一日的时序仍有困难;5~6 岁对认知一年内的时序有困难。

五、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逐渐形成为稳定的、经常的个性品质观察力。

1、婴儿缺乏观察力

他们对事物的知觉是不随意的、被动的、都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所引起,缺乏目的性。对事物的知觉经常与摆弄物体的动作结合在一起。

2、幼儿是观察力初步形成时期,表现为四个方面:

1 )观察的目的性;

2 )观察的持续性

3 )观察的细致性;

4 )观察的概括性

阿格诺索娃给幼儿看儿童溜冰的图片,冰面上只有一只手套,要求幼儿找出图中丢手套的人,实验结果发现:幼儿观察图片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趋势为:

1 )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 )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

3 )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

4 )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

六、婴儿的信息加工能力

1、婴儿的信息加工(认知过程)

2信息加工能力的发展

七、婴儿的注意发展

1、婴儿也有注意

婴儿一生下来就有注意,实质上是先天的定向反射

2、婴儿注意的事物逐渐增多,范围变广

婴儿喜欢看清晰的图像。让30个5—12周大的婴儿看一部描写爱斯基摩人家庭生活的无声彩色影片,其中有许多面部表情的待写镜头。婴儿很快被吸引住了,他们能用特制的橡皮奶头自动调节画面的清晰度。当因像模糊时,他们就移开目光。

此外.婴儿还喜欢看活动的和轮廓多的图形和曲线图形。

八、幼儿注意的发展

1、注意的稳定性提高

2、注意范围的扩大

3、注意的分配与转移能力的增强

注意的分配:3岁幼儿自己活动时,来不及关心别人,只是自己玩耍,

4岁幼儿可以和同伴一起做游戏,5-6时能参加复杂的集体游戏注意的转移:幼儿注意转移能力差,年龄越小,转移越慢。

九、观察力的发展

1、观察的目的性提高

2、观察时间变长

3、观察变得有组织有顺序

4、观察变得细致

十:儿童记忆的发展

1、记忆在量方面的发展

(1)、记忆广度的发展

(2)、记忆保持时间变长

(3)、记忆范围的变广

2、记忆在质方面的发展

1)、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发展(记忆态度的发展)

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发展(记忆方法的发展)

3)、形象记忆和语词逻辑记忆的发展(记忆内容的发展)

3、记忆的遗忘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遗忘的原因:干扰说;消退说;压抑说

十一、儿童思维的发展

1、儿童思维的特点

与自己的行动分不开的思维

跟事物的具体形象联系起来的思维2、抽象的思维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感知觉、注意、记忆 一、认知发展概述 1.认知发展的界定 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及其随年龄和经验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过程。 2. 感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对直接作用于脑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又有区别。 3. 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 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5. 认知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等客观事物的特征、性质、事物之间关系、规律等方面的认识都是依靠认知活动来完成的,它是心理发展的开端,在整个心理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6.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概况 感知觉发展概况:一是原始的感知阶段。二是从知觉的概括向定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三是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的阶段。 注意发展概况:新生儿在出生时就具备了注意的能力,3岁前以无意注意为主,婴儿末期出现有意注意萌芽。 记忆发展概况:新生儿形成的第一个条件反射标志着儿童已有记忆。一般来说,最早的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反射。 二、婴儿期认知的发展 1. 感知觉的发生与发展 婴儿有着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这些能力使得他们能够获得外界信息、对照料者做出反

应、形成各种社会关系。这些都是他发展的基础。 (1)0-1岁婴儿感知觉的发生 ●听觉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不仅新生儿具有明显的听觉能力,就是尚未出生的胎儿也有明显的听觉反应。 ●视觉敏锐度 ●视觉在婴儿出生时还没有完全得到发展与成熟,主要表现在视敏度。视敏度简称视觉敏锐度,是指眼睛精确地辨别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它是测查新生儿视觉发展的重要指标。 ●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 在颜色视觉方面,对新生儿颜色视觉的评估十分困难,所以对新生儿颜色视觉的认识很有限,不过新近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注视 大多测查婴儿视觉感知能力发展的技术是通过观察婴儿的眼睛运动来完成的,主要表现为注视和追视。 ●其他感知能力 儿童一出生时就有了触觉反应,其先天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都是触觉反应的表现。 味觉和嗅觉也生来就有,保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味觉和嗅觉的敏感性,有助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现代研究发现,婴儿不仅能感知客体某一方面的简单属性,而且能够感知客体复杂的特点。 (2)1-3岁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触觉 婴儿触觉探索有两种形式:口腔探索和手的探索。 ●形状知觉 在两岁以后,儿童往往在游戏或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能够区分辨别一些物体的大小、形状或颜色等属性;也常常说出有关大小、形状和颜色的语词。这表明在这一时期儿童认识物体时,首先注意的是物体的形状,而不是物体的颜色。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一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一 曾经,我和很多老师一样,也非常害怕做课题。参加课题培训之后就觉得有趣多了,下面是带来的参加课题培训的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参加课题培训心得体会一: 4月10日我参加了未央区在大明宫小学组织的课题研究专项培训,在培训会上,西安文理学院的杨老师作了题为《课题研究的实施》精彩报告,受益很多,感受颇深。 杨老师的的《课题研究的实施》对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特别是对研究中的误区讲解的非常清楚,把我们在日常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失误做了总结说明,使我对课题研究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许多疑惑中行的问题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特别是杨老师的整个讲解过程幽默生动。例举了大量的课题研究实际情况,用实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把一个比较复杂的研究问题简单化了,更便于我们一线老师的实际操作。下面我将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体会简单写出来。 一、通过培训使我明白了课题研究实际上就是要解决我们日常教学中的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研究对象研究问题要切合实际,要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际、教学对象以及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去选择研究课题,切忌空而大,没有实际价值,更不能为了某一功利的目的而去研究。用杨老师的话说,课题研究就是对我们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处方”,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也就是说课题研究的首要前期是“脚踏实际”。

二、通过培训使我清楚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整体过程。课题就是一个问题、一个主题,课题研究是科学研究最常见最基本的方式。课题研究的过程包括了课题的选择与论证、制定研究计划、查阅文献资料等。我们所进行的课题研究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成长的需要。课题研究必须具备: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推广性原则。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有选题、论证、成立课题组、申请立项、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按计划实施研究、研究结果的呈现、结题鉴定等。杨老师特别强调了“按计划的实施”,他说:任务一定要具体到每一个人,具体到时间(可以提前几天),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杨老师认为课题研究最重要的是选题,课题的来源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选题一共有四个方面:1.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2,从教育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问题。3、从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提出问题。4、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问题。选题注意事项一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二是不攀高、不求大、不贪多,提倡小课题。课题论证是对已初步确定的课题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是课题确定的深化。 三、培训使我收获收获最大的是杨老师就我的《中学政史地课堂合作学习的调查研究》课题进行了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其中他以我的研究重点讲了研究的方法,对我的课题研究触动很大。如:杨老师倡导的第一个研究方法是:同伙中的辩论。他认为就某一个研究课题提出后,课题小组的成员在一起展开辩论,提出问题,寻找研究的侧重点,在大家的讨论中拓展思路,逐渐形成清晰的认识。进行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 上海实验幼儿园课题组一、本课题研究概况 (一)课题的提出 对于0-3岁婴幼儿教育的研究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并形成一股世界性的研究热潮,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积累上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就0-3岁的婴幼儿而言,他们正处于直观行动思维阶段,其思维认知是在直接感知、实际行动中进行,认知不能离开对具体事物的直接感知、不能离开自己的动作。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并经自身的眼、口、鼻、耳、触觉等,以动作和探索为途径来获得对事物的认知,经验的积累。这也为我们在婴幼儿发展过程中提供真实物,让婴幼儿在主动观察和积极探索中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在现有的托幼一体化教育中,0—3岁教育只是3—6岁教育方法的向下延伸。在材料投放上,依据3—6岁的教育方法,给0—3岁婴幼儿提供图片、玩具等抽象的材料。这种抽象的材料和0—3岁婴幼儿的实际认知能力发展是不适应的,造成了材料投放和认知发展相分离。实际教育中这种小龄教育大龄化的错误急需纠正。 所谓“真实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与婴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的人、事、物,而非替代品如图片、玩具替代等。 教育者为0-3岁的婴幼儿提供实物对婴幼儿认知、思维发展的重要性,也为我们在促进婴幼儿认知发展过程中以真实物的提供为载体提供了实践操作依据。但是综观国内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可见,宏观、中观的研究(如理论的研究、发展特点的研究、活动方案的研究、幼儿园与家庭协同保教的研究等)居多,微观的以点作为切入点研究相对较少,并缺乏一定的认识和可操作的经验。 我们依据儿童年龄越小,其教育与生活越不可分离,教育与生活并存的原理,在总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指导和引领下,以提供婴幼儿真实物为载体和切入点来研究其对婴幼儿的认知发展的影响,并建立子课题《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在婴幼儿生活过程中,选择、发掘和积累适宜婴幼儿认知发展的真实物及相应真实物环境的创设,以及真实物对其认知发展的影响,为0-3岁早期关心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项目的心得体会

项目的心得体会 篇一:项目心得体会 项目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做项目,使我对编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做项目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自己如何快速地将自己分配的任务做完,而是要注重团队合作。一开始组内必须对这个项目的数据库的命名进行讨论,定义表的属性的数据类型,表与表之间会有关联,所以有的属性的类型与长度必须定义一致,这样访问数据库时才不会出错。如果一开始不将这些步骤统一下来的话,就会给后面的编程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我做的是销售管理,做的内容包括查询销售记录、查询退货记录、销售添加和商品退货这四个界面。同时对四个表进行处理,对销售主表、销售明细表这两个表插入数据;对销售主表和销售明细表进行退货操作的同时,对退货表进行插入数据的操作;最后对销售主表和退货表进行查询操作。 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在销售添加界面上。首先对于界面的一些布局没有考虑清楚就动手,不知道如何运用java语言来对数据库进行处理,对于细节方面考虑地不全面,导致了遇到了错误就不停地修改。在插入数据到销售主表中停留的时间太长,不懂得运用打印功能来检查错误。同时在修改库存的时候完全没有思路,只对库存进行了修改却在销售时没有对库存进行判断,这就是程序的一

大错误之处。正如老师所说,在第一个界面完成之后,接下来的商品退货界面做起来就不太难了,对这个项目实现的功能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及对这个项目如何动作的有了基本的了解。 其实我在这个模块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开始对这块模块到底实现的功能与细节分析得不彻底,所以在开始编程的时候就手足无措。于是这部分的代码就出现了许多漏洞,然后在运行程序的时候就不停地修补漏洞。接着就对这个界面的功能进行不停地完善,在修改的过程中也就浪费了许多时间。 当组长将这个项目组合完成之后,我知道了做一个项目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组员之间的配合,因为有的功能与别的人所做的功能是相连接的。如果只顾自己,这个项目也不会完成。这需要与组内的成员进行交流,以及组长的辛苦努力与组员们一起解决问题。 篇二:入项目部心得体会 入项目部心得体会 “孩子,去工作了不要怕吃苦,不要怕累,踏踏实实的做人,认认真真的做事”。这是我临走前父母给我的嘱咐。看着父母布满沧桑的脸,以及充满期望与希望的眼睛,我明白,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么的任性,我的生活里要实现不仅是我的理想,还有父母的期待。

参加课题培训心得体会【精品三篇】

参加课题培训心得体会【精品三篇】 课题是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所以课题背景就是指该问题是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产生的,课题研究有什么意义,等等。今天百度文库为各位搜集整理了参加课题培训心得体会【精品三篇】,供您查阅。 【篇一】 20xx年11月25日,在一年一度的课题中期评估、结题工作即将到来之际,教研员陈老师贴心地为我们安排了一次课题学习培训。全市20多位政治教师齐聚光华高中燕山校区三楼会议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学习。为了进一步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陈老师特别邀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第二实验小学苏瑜校长针对即将参加中期评估和结题工作的三位老师的课题汇报进行专业的点评和指导。会议室外寒风凛冽,会议室内老师们听得聚精会神、热情高涨。学习完之后,让我这个课研新手感受深刻、收获良多。 一、课题研究要用心 活动中参与展示的上沛中学的姚刚老师、南渡高中的刘嘉老师、平桥中学的钱敏慧老师,他们的课件制作非常精美,但我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他们在课件制作背后的辛勤与汗水。特别是钱老师的汇报,从一张张学生成果的照片、一段段拍摄的视频、一份份撰写的反思与体悟、一个个精心创设的课堂情境,无不体现出钱老师在课题研究中的用心。更让我惊叹的是苏校长的点评,她用了很短的时间,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了正确的指导。如:课题

研究的内容、目标、措施及成果应该密切联系、前后呼应;要用一个个细化的问题指引每一次的课研等等。这些精准的指导,让我们醍醐灌顶。我想如果我们每个课研人都能够向他们一样用心,课题怎么可能做不好? 二、课题研究要用问题引导 苏校长用两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例告诉我们: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的问题存在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这就要求我们从事教学实际的老师时时用心关注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寻找课题与教学相关的具体问题,用这些问题指引自己的课题研究,激发自己的研究意识。面对研究的问题不断追问:我的研究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实现目标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其他途径能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我需要在教学中做哪些相关的调整?这些调整有什么依据吗?这种层层递进提出的接地气的问题,更容易地为我们的课题找到研究的抓手,增强研究的可操作性。 三、课题研究者要学会不断地思考 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思考,可以让老师获得更快的专业成长。陈老师和苏校长的总结和点评,让我惊讶于他们对于自己工作的投入与思考。这种智慧的闪光点迸发出的火花是多么的耀眼,足以照亮课研人的幸福之路。我想反思就是教师的一块“后花园”,只有不断耕耘,才能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不断捕捉教育问题,追问问题,反思问题有没有解决,还能不能解决的更好。只有这样不断思考,才能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修正自己的研究策略,从而获得更大地进步。

第四章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四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一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感知觉的概念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各种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 (二)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 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 3.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 二、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视觉的发展 1.视敏度 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细小物体和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通常所称的视力。 2.颜色知觉 3.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 4.色盲是颜色视觉异常 (二)听觉的发展 1.听觉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2.听觉感受性 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是指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 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3.言语听觉 “重听”是指有些幼儿虽然对别人所说的话,听的不清楚,不完全,但是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的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正确的猜到别人所说的内容。 (三)触觉的发展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1.视触觉的协调 视触协调主要表现为手眼探索活动的协调。手眼协调活动是婴儿认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探索活动的开始。 手眼协调动作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抓到东西。 2.动觉 (四)空间、时间知觉的发展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 2.时间知觉 三、幼儿观察的发展 (一)观察与观察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如果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会逐渐形成稳定、经常的个性品质——观察力。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一:课题培训心得体会参加了小课题研究培训活动,对我的启发很大。是我知道了所谓小课题,指的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的特点是切口小、范围广、方向明、周期短、投资少、收益高。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即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或为教育教学中的某个现象寻找答案。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往往随问题而来,问题解决了,课题也就结束了。 研究报告、论文不是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唯一表达方式。还包括: 1、“教育日志”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是用语言符号和文字梳理自身的行为,记载真实的生活场景,有意识地表达自己。通过撰写教育日志,教师可以定期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2、“教育叙事”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而是让你从一个或多个故事中体验到教育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做。 3、“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含有问题和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写作教育案例对教师有以下好处:①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 ②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③案例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升教学专业水平;④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4、“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美国学者布鲁菲尔德认为:“反思性实践过程的核心是通过不同的视角 来观察我们是怎样思考和工作的。”教育反思的类型很多,有专题反思与整体反思,即时反思与延时反思,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等。 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对于改善传统教学中教与学的主客体的地位,平衡学生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心得体会#(精选.)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心得体会 导语:大学生们在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工作中有什么样的心得或者感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心得体会,欢迎借鉴! 从5月份开始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到现在历时整整一年半时间,我们这个四人小组以大学生创业的可行方向和优化方案的探究——以热门方向为例,总结出一份系统全面的参考资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可靠数据和可行方案。回想过去参加研究项目的过程,从开始的寻找课题到申请立项撰写项目申请书,到查阅相关参考文献,确定实验项目、实施方案和寻找创新点;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步骤;对项目进行相关调查和研究;到最后确定项目的可行性,一步步走来,这其中的辛苦和辛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其中的经验和成长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分享和拥有。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一次让我们得到锻炼和成长的经历。 我们是一个具有强烈团队精神的组合,负责人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我们每个参研人员也有一定研究的能力。并以拥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创新和创新系统研究、获取多种奖项的张治和教授为导师。项目的研究方法也将是多样化的,如调查法、参考文献和其他研究成果、采访等方法。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进行和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指导老师和团队都非常重视这个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也都在尽心尽力的做着这件事情。导师多次为我们提供各个方面的指导意见,团队成员一遍遍的理思路,一遍遍的修改优化自己负责模块的材料,认真执行。每次当累的是时候,一想到为了完成团队的任务,我们大家相互鼓励,又精神抖数起来。将疲惫完全抛在脑后,聚精会神地继续着手头的工作。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做到及时交流,及时沟通,每一个人有想法都可以及时的提出来与我们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大家也感到很愉快。大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断追求卓越。刻苦学习是我们成功的动力。在刚实施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时,大家都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简直一头雾水,但是这也阻止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前期,获取理论知识,即阅读书籍,每个人找到自己负责的模块,到图书馆找大量相关的书籍看,到网上查阅个饭方面相关的材料,课后多方寻找相关领域有建树的老师进行咨询,深钻研,多思考,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这极大考研了我们团队每一个成员的快速学习能力。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深入到各个调研点,对每个调研对象都深入了解,确保调研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我们的思维得到拓展,并以此为基点,发散思维多方位思考,提炼自身的创新点,对创业训练项目的成果

0 ~ 6岁婴幼儿颜色认知发展及其偏好4页

0 ~ 6岁婴幼儿颜色认知发展及其偏好 颜色是人与外部环境接触较为普遍的一种刺激,通过人与颜色的视觉接触,颜色不仅引起相应的知觉反应,更能通过联想和回忆与色彩相关的事物等一系列心理操作,引发一定的情绪和动机变化,进而影响思维、认知等高层次心理活动。婴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表明这一阶段的儿童通过对事物的直观具体的感受来认知事物,颜色这种视觉冲击必然引起幼儿的兴趣。本文主要在国内外研究者对婴幼儿关于颜色的研究的基础上,从婴幼儿颜色感知的发展出发,探讨婴幼儿颜色偏好情况,分析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对研究进行了进一步的展望。 一、婴幼儿颜色感知的发展 研究者对于婴幼儿的颜色认知的研究,Marsden研究了5个月的孩子,在孩子面前呈现两种颜色的卡片,实验发现,这个年龄的孩子,对于黄色有了感知。3个月的婴儿喜欢长波(红、黄),不喜欢短波(蓝、绿),相比黄、绿,四个月大的婴儿更喜欢红、蓝、紫。随后的研究发现这时的婴儿不喜欢白色,表现出对色调的偏爱。颜色感知发展成熟的年龄在Garbini 的研究中是3岁,他发现三岁的时候颜色视觉发展已经成熟。而Shinn在观察他的侄女的发展的时候发现,对于明亮的颜色,尤其是红色、橙色、黄色,是首先被识别,所有的颜色在18个月的时候都能被感知,但是要到两岁的时候才能像成人一样辨别,三岁以前,孩子更偏爱暖色。Marsden 发现对于6-7个月的孩子,发现对于红色和黄色有了感知,并且也偏爱这两种颜色,蓝色、绿色和白色就次之,毫无疑问,6个月的孩子对于这些颜色都有了感知。

对于婴幼儿开始对颜色有感知的研究,多是通过其对颜色的抓握、目光跟随或者是注视的时间来判断,这种方法是否真正揭示了幼儿的颜色感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婴幼儿的颜色偏好 颜色偏好(colorpreference)是人在心理上所喜爱或偏好的颜色。人们对于颜色偏好有着不同的理解。 首先,婴幼儿颜色偏好的顺序是怎么样的呢?曹漱芹在研究4-6岁自闭症儿童的颜色偏好中发现作为对照组的正常的儿童的颜色的偏好顺序为:红、橙、绿、蓝、黄、紫,而且男孩对蓝色的偏好强于女孩,另外女孩则明显比男孩更加喜欢橙、黄等暖色调。可以发现幼儿最喜欢的颜色主要是红色色调区域和明度最大的颜色。 其次,影响婴幼儿颜色偏好的因素又有哪些呢?其中包括性别、年龄、文化以及其他因素。曾虹文在研究中发现一般颜色的喜好有性别差异,这与Silver和Bukritt的发现一致,他们女孩比男孩更喜欢粉红色,而男孩则比女孩更喜欢蓝色。另外杨淑丽和张莉在研究颜色偏好以及其与幼儿偏好的玩具和衣服颜色、教室背景颜色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中发现4-5岁幼儿的颜色偏好不存在显著性性别差异,而5-6岁的幼儿在最喜欢的颜色上存在显著性性别差异,42%的男幼儿最喜欢的颜色是大红色,而女幼儿只有11%最喜欢大红色,相应地有59%的女幼儿最喜欢粉红色和淡粉红色。另外,关于年龄对婴幼儿的颜色的偏好的影响的研究中,刘少英发现4-6岁不同年龄的幼儿颜色偏好年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蒋盈与王茜发现:4岁幼儿对室内环境的颜色偏好顺序依次是:紫、橙、红、绿、蓝、黄、灰;

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5篇

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5篇 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5篇 引导语: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整理的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篇1 上周五,学校请来了石明晶书记为我们做了一场“课题研究----选题与立项”的培训。通过培训,我真正懂得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好处。一个教师要作好课题研究会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总是在深入揭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为了选取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就需要学习、钻研教育理论,收集与分析有关的教育研究资料;需要对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进行回顾;对面临的各种教育现象细心观察、思索,对大大小小的教育实际问题进行整理、辨析;还要对主观条件作出正确的分析、估价,所以课题的研究,又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下面我对进行课题研究应如何选题发表一些简单的看法:选题必须有价值。 一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二是所选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检验、修正、创新和

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 选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 选题的现实性,集中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的明确,理论根据充实、合理。 选题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课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全局的成败。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只有对选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 选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 选题要有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选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挑战的意识和准备,那么就面临着失败乃至落后,因为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之后,我们才能明白得更多,理解得更多,也学得更多,在挑战的浪潮中洗礼与充实自我,以至向成功一步步靠近,最后到达成功的殿堂。 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篇2 如何展开课题研究,这是一直困扰着我们一线教师的难题。如何确立课题,确立了课题又该如何开展?在讲座中李教授向我们介绍了

婴儿期的知觉与认知发展

第1节婴儿期的知觉与认知发展 婴儿的认知发展研究 a婴儿的认知发展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和学习等。在人生最初的两年里(尤其是在产生语言以前),婴儿主要依靠感知觉来认识世界和自我。 b婴儿认知发展的研究是婴儿心理领域内材料最丰富、成果和争议也最多的方面。 1、婴儿感知觉发展的研究方法 婴儿知觉发展的量表评定:格塞尔发展量表、丹佛发展筛选测验、贝利婴儿发展量表等;婴儿知觉发展的实验研究:利用婴儿的非言语反应,作为他们感知活动的指标(注视偏好范式、习惯化与去习惯化范式)。 1、婴儿知觉发展的量表评定:a格塞尔发展顺序量表:亦称格塞尔发展量表”、耶鲁量表”。婴幼儿智力发展测量工具。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格塞尔及其同事1940年编制,适用年龄范围是 4 周至 6 岁(后来修订为从 4 周到 3 岁),广泛应用于儿童心理学及医学的儿科研究等实践领域。 b格塞尔的发展观:遗传决定论。A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的成熟程度,即取决于基因规定的顺序(双生子爬梯实验)。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变化,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B婴幼儿的行为发展是一个有次序的模式化过程,可通过婴幼儿每个成熟阶段的行为模式来诊断其智力的发展。 c格赛尔发展量表测查的四个方面: A 应人能:测试幼儿对周围人的应答能力和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B 应物能:测试幼儿看物、摘物和绘画等能力; C 言语能:测试幼儿听、理解和言语能力; D 动作能:测试幼儿坐、步行和跳跃的能力。 2、婴儿知觉发展的实验研究: 婴儿研究的新思路:A 注视偏好范式(preferential looking paradigm ) B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范式(habituation paradigm

软件实施心得体会

软件实施心得体会 【篇一:实施项目经理的心得】 在项目的不同阶段,项目经理要考虑的事情也不同,要做的事情也不同,下面按照项目不同阶段来谈谈我的体会。 一、项目前期阶段: 项目的前期阶段是一个项目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候项目经理对项目情况了解越多,后期项目风险就越小。 1.细读项目合同,弄清楚这个是什么项目,项目的目的是什么,项目合同中有那些客户关注的问题。有哪些是新的功能,这些功能现有系统通过实施变通的方法能解决吗?如果不能解决是否要进行二次开发?了解项目实施的范围是如何,这次实施是推行主要业务还是全部业务,是帮企业推行个别部门还是整个公司以及整个集团? 2.从项目合同中了解情况后,还要从其他方面了解这客户关注的问题最终又是那些部门、那些岗位甚至是那些人员提出的,在项目调研阶段主动到这些部门拜访这些人员,真正理解他们的需求,还有了解各个方面对这次项目看法和期望,有助于在实施中碰到阻力的时候,就每件事情分析那些人会支持你,那些人会反对你,从而好联合支持人去对抗反对者,让项目向成功方向发展。记住,想办法让企业有声望的部门领导成为你坚强的支持。 3.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后,再了解自己公司高层领导对该项目的态度。公司高层是想把项目做大还是想赚钱?是想做样板工程还是敷衍了事,这个决定了你项目实施策略,这个策略将影响到你项目的整体计划。 4.知己知彼,现在来估算项目资源和分析项目风险。项目资源之一是时间,按照项目的合同要求是否可以完成项目,如果完不成,是那些资源不足,能否增加这些资源,那些任务必须要并行工作,那些任务要简化。项目资源之二是人员,根据项目情况和经验,分析需要那些角色,每个角色目前公司是否有人,这些人员能否为项目所用,如果这些资源不够,提前向公司汇报,争取这些资源到位;另外你还需要和你的经理以及销售经理充分沟通项目中相关的风险以及风险对策。然后写成风险评估报告,详细分析这个项目的风险以及风险应对措施。如果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第三位作报告的是来自白塔高级中学的赵继光老师。赵老师是博士,他很早就研究课题,而且研究水平比较高,他对目前国内课题的总体走向把握很准,他认为做课题必须找一个点深挖下去,这样才能有成就。 下午孙所长作报告,他详细讲解了课题的性质,告诉大家要做适合自己的课题,特别对课题申报书的填写做了指导。对课题的研究背景、概念界定、研究的思路、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预期成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听完讲座,我感觉收获很大。首先明白了课题是一个什么样性质的事情。我打算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找一个小题目来研究,了解一下课题研究的流程。不过,我觉得课题真正研究起来难度还是挺大的,理论性很强,特别是专业术语的运用,那些都不是我擅长的。 不过,论文还是可以写几篇的,那毕竟是离我们的教学实际近一点,从工作中找一个话题就可以构思一篇。借着讲座作为契机,我也该在教研上下点功夫了。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篇3 我和金文丽老师于20xx年3月3日参加了温州市课题培训,会议安排:上午:专题讲座《课题研究方法及选择》主讲者: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柯孔标副主任;《课题立项申报有关问题及具体工作布置》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陈素平,下午:专题发言《角色、目标、思路、方法关于研究如何研修的一点设想》朱跃跃。 经过一天的培训,感觉收获很大:

首先,省教科所领导对教科研工作常规进行了重新学习,对以往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对照问题逐一指正,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进行了规范。自觉规范课题的申报、立项选题、研究方法、过程材料积累,成果呈现方式等。 其次,从其他课题研究人员和单位中受到启发:要想扎实开展课题研究,首要做到以下几条: 1、多方位协作、形成氛围(领导亲自参与、带头研究、突出工作重点、形成科研氛围、让每位参与者知道科研就在身边),这种氛围越大越好 2、必要的组织保障和物质、经费保障 3、研究者要当成一项事业去做(一个人出名很难,特别是教师出名的更难,耐住寂寞,搞好科研,想不出名都难) 第三,的的确确,科研能带动教学质量提高(举例) 另外,课题就在身边,我们很多人在做课题,只是没写出来,没保存材料,没归纳分析,没上升到理论高度。 鉴于以上,重视科研、正视科研、积极主动搞好科研是每位教师的成功之路。 推荐阅读: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参加课题培训心得体会小课题培训学习心得手机培训心得总结熟食培训心得总结手机终端培训心得体会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实施项目经理的心得

在项目的不同阶段,项目经理要考虑的事情也不同,要做的事情也不同,下面按照项目不同阶段来谈谈我的体会。 一、项目前期阶段: 项目的前期阶段是一个项目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候项目经理对项目情况了解越多,后期项目风险就越小。 1.细读项目合同,弄清楚这个是什么项目,项目的目的是什么,项目合同中有那些客户关注的问题。有哪些是新的功能,这些功能现有系统通过实施变通的方法能解决吗?如果不能解决是否要进行二次开发?了解项目实施的范围是如何,这次实施是推行主要业务还是全部业务,是帮企业推行个别部门还是整个公司以及整个集团? 2.从项目合同中了解情况后,还要从其他方面了解这客户关注的问题最终又是那些部门、那些岗位甚至是那些人员提出的,在项目调研阶段主动到这些部门拜访这些人员,真正理解他们的需求,还有了解各个方面对这次项目看法和期望,有助于在实施中碰到阻力的时候,就每件事情分析那些人会支持你,那些人会反对你,从而好联合支持人去对抗反对者,让项目向成功方向发展。记住,想办法让企业有声望的部门领导成为你坚强的支持。 3.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后,再了解自己公司高层领导对该项目的态度。公司高层是想把项目做大还是想赚钱?是想做样板工程还是敷衍了事,这个决定了你项目实施策略,这个策略将影响到你项目的整体计划。 4.知己知彼,现在来估算项目资源和分析项目风险。项目资源之一是时间,按照项目的合同要求是否可以完成项目,如果完不成,是那些资源不足,能否增加这些资源,那些任务必须要并行工作,那些任务要简化。项目资源之二是人员,根据项目情况和经验,分析需要那些角色,每个角色目前公司是否有人,这些人员能否为项目所用,如果这些资源不够,提前向公司汇报,争取这些资源到位;另外你还需要和你的经理以及销售经理充分沟通项目中相关的风险以及风险对策。然后写成风险评估报告,详细分析这个项目的风险以及风险应对措施。如果

学习课题申报心得体会

学习课题申报心得体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学习课题申报心得体会 学习课题申报心得体会 篇一: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防城港市一中吴春南 课题《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是市级课题,我是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申报工作、课题研究的论证设计,课题方案的撰写,组织讨论会,分配课题组各成员的研究任务。组织课题组成员将前一阶段调查研究积累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反馈、总结、提高并撰写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研究成果鉴定。同时,负责初中物理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编写出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的初中物理校本作业练习册或有参考价值的练习题案例。在组织和参与课题研究活动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提高了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对于我来说,感受良多。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做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教育教学科研理论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我认识到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是教研工作者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的一步,因为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引导着研究方向,并制约着整个研究工作的进行及研究的价值,在课题研究以前曾经一直认为我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一名教师,我的任务就是教好我的课,教育好我的学生,完成我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至于教学研究,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或者说是各级教研员的工作,与我的教学生活很遥远,但现在自己做课题后使我转变了看法,教育教学研究就在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作为普通的一线教师照样可以写出研究性的东西。我们教师的研究取材就应当取材于我们的日常教学生活中,例如在我们的平常教学课堂上有的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教研价值,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深思之后用文字写下来,和同行同事交流也许会取得更好的解决办法,在生活中更

新生儿和婴幼儿视觉发展

新生儿和婴幼儿视觉发展资料 目录 1、新生儿和婴儿视觉偏爱倾向 (1) 2、婴儿视觉发展的7大阶段 (4) 3、0-3岁是宝宝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5) 4、婴儿视觉的发展 (6) 5、1岁以内婴儿视觉是怎样发育的 (7) 7、视觉和眼睛 (11) 8、为什么不要给孩子画简笔画? (12) 9、怎样纠正小孩子不爱看书的习惯 (15) 10、《天线宝宝》 (16) 1、新生儿和婴儿视觉偏爱倾向 有学者做了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构成的人脸画面中,新生儿表现出喜欢看正常人脸图片的偏爱倾向。这表明婴儿从出生后就已经具有了对周围环境的视觉偏好。 这种被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成果,势必给婴儿的教养者,特别是父母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适应婴儿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处理好婴儿的需要与家长“供给”之间的关系。 新生儿和婴儿的视觉偏爱现象 刚生下来不久的新生儿,有没有能力适应周围环境的问题,一直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父母渴望了解的主要内容之一。按照传统的观点,新生儿是软弱无能的,一出生便面临着嘈杂混乱的环境,处于一团混沌之中。有人认为

他们如同一块“白板”,对大千世界茫茫然一无所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种观点占据着统治地位。近几十年来,人们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认为新生儿和婴儿都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所以有人惊呼:“新生儿并非新手”,“婴儿是有本事的”。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在多种原因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新的研究方法的出现。比如前面提到的婴儿对人面孔模式的偏爱便是有利的证据之一。 怎样认识婴儿的视觉偏爱现象 1.是一种视觉生理现象 0至2、3个月的小婴儿喜欢看正常的人的面孔图像,也比较偏好看五官位置颠倒的人面图像,这说明他们的注视兴趣在于人面图像的特征,如图形的模式、大小、颜色对比等。这与这个时期婴儿的视觉生理功能相一致。所以说婴儿的这种视觉偏爱现象属于一种视觉生理现象。 2.是先天具有的视觉模式 对这么一点点的小宝贝,没有任何人可以教会他们优先去看什么,多看什么或者少看什么。而且这种现象是古今中外的小婴儿所共有的,所以说这是先天带来的视觉倾向。小宝贝的视觉偏爱是一种模式化了的现象。因而把这种视觉偏好成为先天具有的模式视觉。 3.促进视觉模式的发展 婴儿初期显示出来的视觉偏好行为,主要是针对他们比较容易看清一些的东西,他们搜索这类视觉刺激物。这样的活动有助于视觉器官和视觉中枢的发展。3个月的婴儿才开始形成心理表现,以人的面孔为例,经过几个月,他们逐渐积累了人的面孔的经验,形成了开始模糊而后渐渐清晰的人的面孔的表象。当他们熟

项目实施的收获与体会

项目实施的收获与体会 三个人,一个项目,两年的时间。 从最初的立项讨论,资料收集,到最后的成果整理。有一种成长叫学习,有一种力量叫合作,有一种成功叫不放弃。三个女孩,在北京的桑拿天里发传单,走单位;在楼道的灯光下讨论行程,计划;在深夜里挑灯奋战,整理各项资料,搜集各家见解。 在如火的七月穿行,当手上抱着的问卷已经被汗水浸渍,当每一次的笑脸都被无情的拒绝,当一天得精疲力尽换来的是还不到一百张的答卷,我们不是没有灰心丧气过。或许是因为学姐的鼓励,或许是因为心里那一股不服输的劲,我们经过一天的休息后,平静了内心的浮躁,从我们自身找原因,互相鼓励,互相扶持,艰难而执着的坚持着枯燥的问卷工作。 我们改变不了环境,那就只能改变我们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有很多困难都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比如路人的冷脸,比如突然而至的暴雨……这种时候,乐观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到了问卷后期,每一次我们三人从三个方向来到指定的会面地点,开口的第一句话都不再是抱怨,而是互相的鼓励和安慰,将好情绪感染给团队的每个人。相信这些我们从实践中学到的精神必将成为我们受用一生的财富。 除了实践过程中我们走进社会获得了真实的的第一手资料外,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很多,大到世界各国,小到市镇乡村都被可见小广告的踪影,各国针对国情制定一系列治理小广告的措施,有些措施在我们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地区人的思维差异和各具特色的国情特点。而就国内而言,治理小广告则经历了一个从偏堵到堵疏结合的变化,而这样的变化也让我们多了一些思考的空间。 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并不总像数学题那样简单,社会的复杂使一个社会问题牵涉到各个方面,寻找解决途径的过程也复杂而艰难,答案永远不唯一,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不断改进,不断发现问题所在,结合社会发展,不断提出更好的方法,才有可能解决一个社会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学不到的。 如今,两年的时间已经悄然而过,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预期的成果,很多体悟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两年,我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两年,我们患难与

最新课题开题培训心得体会

课题开题培训心得体会 月我参加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负责人培训会议,培训时间共16个课时。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课题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到课题的研究步骤,并将更加积极地投入的课题研究中。通过参加这次课题研究培训体会颇多。 一、课题是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抓手 与会领导介绍许多学校在这一省级课题的带动下,积极营造教育科研氛围,使我县教育科研工作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意识强,积极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科研活动,尤其重视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开创了教育科研工作的新局面。这些课题涉及到教育教学教改的各个方面。省级课改基地校以课题为抓手,以专题研究为研究平台,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针对各校承担的研究课题,加强管理和指导,并积极规划新思路、新措施,切实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教育科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教科研队伍,使一批教师脱颖而出,有些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成为了研究型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二、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现状不容乐观 教育教学研究就是建构更为合理的教育意义和活动方式的过程。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还是改善教师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的中小学校里面,教师们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觉得科研很神秘,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觉得做不做科研没有什么关系,等等。具体说来,中小学教师科研或者说课题研究有如下几种令人堪忧的现状:其一,重申报,轻研究。很多教师很重视申报课题,但不重视研究,甚至没有研究,只是挂个名而已,没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两头”没“中间”(只有申报与结题),没有研究过程,结题的时候只是“匆忙间”整一篇文章;有的则是“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所以,很多教师从来就没有真正体验过自己策划、设计、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调查访谈、归纳探究、交流分享及结题展示等课题研究过程带来的快乐。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他们申报课题原本就不是为了研究,只是为了职称评审或者应付任务,而非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有的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研究。其二,缺乏课题研究的动力。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没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有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缺乏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缺乏课题研究的内驱力;有些教师则缺乏课题研究的兴趣,没有尝过科研能够改进教学、发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质量的甜头;还有些教师则缺乏与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愿望和胸怀。其三,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做课题研究。这一点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由于过分强调统一“规划”课题,过分强调“集体”研究,所以,课题研究变成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变成学校领导和部分骨干的“专利”。于是,一部分人始终拥有着话语的“霸权”,而更多的人则长期“被压迫”着、被“边缘化”。事实上,个别化的课题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参与的,才是深刻的、有实效的和可行的。 三、如何选题及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实践,那就必须务实、求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丰富自己的学识和创新求实的精神。以下是小编准备的教师课题培训心得体会,快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课题培训心得体会【1】 这次教师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理论上包括对教学规章制度、教学常规、师德、大学教育的常识和特点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实践上包括观摩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教学示范课和新教师的现场教学示范课。通过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获得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学校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也对自己选择人民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 在这次培训的开学典礼上,学校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们加入到师专这个大家庭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也介绍了学校未来的美好蓝图,并且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培训的任务。这些都使我更加对我们学校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也坚定了自己扎根于人民教育事业、扎根于我们师专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的信心。 二、认真学习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虽然在来到师专以前,我已经积累了许多的工作经验,但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一名高校教师,对其中的许多工作规范和制度还是十分陌生的。教导处的纪勇平处长给我们详细介绍和讲解了我校的相关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年来的许多相关事例作为典型范例。这些都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其他的工作部门一样,同样有着很多的规章制度要遵守,同样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我认识到,作为高校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必须坚持教学领域的社会主义方向,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学校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认识到高校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 从前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但是对如何才能够不仅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缺乏认识的。郑伟鹏老师以他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做了一次生动的报告。他从高校教师的构成、对高校教学概念的认识、教学观念的转换、大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特点、大学教学过程的 基本特点等几个方面做了全面和深刻的总结。通过听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