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专业生化四个实验

食品专业生化四个实验
食品专业生化四个实验

实验一凯氏(Micro—Kjeldahl)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一、实验目的

学习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常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天然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及氨基酸等)的含氮量。

含氮的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时,其中的碳、氢2元素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有机氮则转变成氨,并进一步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此过程通常称为“消化”。

但是,这个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通常需要加入硫酸钾或硫酸钠以提高反应液的沸点,加快有机物分解,并加入硫酸铜作为催化剂,以促进反应的进行,还具有作为消化终点和下一步蒸馏时碱性反应的指示剂。甘氨酸的消化过程可表示如下:

消化:CH2NH2C00H + 3H2S02 — 2C02+ 3S02+ 4H20 + NH3

2NH3+H2S04 一 (NH4)2SO4

蒸馏:(NH4)2SO4 + 2NaOH--- 2H2O +NaSO4 + 2NH3

吸收:2NH3 + 4H3BO3 ---- (NH4)2B4O7 + 5H20

滴定:(NH4)2B4O7 + 2HCl + 5H20----- 2 NH4Cl + 4H3BO3

浓碱可使消化液中的硫酸铵分解,游离出氨,借水蒸汽将产生的氨蒸馏到一定量、一定浓度的硼酸溶液中,硼酸吸收氨后使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降低,然后用标准无机酸滴定,直至恢复溶液中原来的氢离子浓度为止,最后根据所用标准酸的摩尔数(相当于待测物中氨的摩尔数)计算出待测物中的总氮量。

三、器材

1.50 mL消化管或100 2.凯氏定氮蒸馏装置或改

mL凯氏烧瓶进型凯氏定氮仪

3.50 mL容量瓶4.3 mL微量滴定管

5.分析天甲6.烘箱

7.电炉8.1 000 mL蒸馏烧瓶

9.小玻璃珠10.远红外消煮炉

四、试剂

1.消化液(过氧化氢:浓硫酸:水=3:2:1) 200mL

2.粉末硫酸钾一硫酸铜混合物16g

K2SO4与CuS04.5H20以3:1配比研磨混合。

3.30%氢氧化钠溶液1000mL

4.2%硼酸溶液500mL

5.标准盐酸溶液(约0.01 mol/L) 600mL

6.混合指示剂(田氏指示剂) 50mL

由50mL 0.1%甲烯蓝乙醇溶液与200mL 0.1%甲基红乙醇溶液混合配成,贮于棕色瓶中备用。这种指示剂酸性时为紫红色,碱性时为绿色。变色范围很窄且灵敏。

7.市售标准面粉和富强粉各2g

五、操作方法

1.凯氏定氮仪的构造和安装

凯氏定氮仪由蒸汽发生器、反应管及冷凝器3部分组成。蒸汽发生器包括电炉及一个1-2L(升)容积的烧瓶。蒸汽发生器借橡皮管与反应管相连,反应管上端有一个玻璃杯,其上端通过反应室外层与蒸汽发生器相连,下端靠近反应室的底部。反应室外层下端有一开口,上有一皮管夹,由此可放出冷凝水及反应废液。反应产生的氨可通过反应室上端细管及冷凝器通到吸收瓶中,反应管及冷凝器之间借磨口连接起来,防止漏气。安装仪器时,先将冷凝器垂直地固定在铁支台上,冷凝器下端不要距离实验台太近,以免放不下吸收瓶。然后将反应管通过磨口连接与冷凝器相连,根据仪器本身的角度将反应管固定在另一铁支台上。这一点务须注意,否则容易引起氨的散失及反应室上端弯管折断。然后将蒸汽发生器放在电炉上,并用橡皮管把蒸汽发生器与反应管连接起来。安装完毕后,不得轻易移动,以免仪器损坏。

2.样品处理

某一固体样品中的含氮量是用lOOg该物质(于重)中所含氮的g数来表示(%)。因此在定氮前,应先将固体样品中的水分除掉。一般样品烘干的温度都采用105℃,因为非游离的水都不能在100℃以下烘干。

在称量瓶中称入一定量磨细的样品,然后置于105℃的烘箱内干燥4小时。用坩埚钳将称量瓶放入干燥器内,待降至室温后称重,按上述操作继续烘干样品。每干燥1小时后,称重一次,直到两次称量数值不变,即达恒重。

若样品为液体(如血清等),可取一定体积样品直接消化测定。

精确称取O 1 g左右的干燥面粉作为本实验的样品。

3.消化

取4个100mL凯氏烧瓶或50mL消化管并标号。各加1颗玻璃珠,在l及2号瓶中各加样品

0.1.g ,催化剂(K 2S04一CuS04·5HO)200 mg ,消化液5 mL 。注意加样品时应直接送人瓶底,而不要沾在瓶口和瓶颈上。在3及4号瓶中各加0.1 mL 蒸馏水和与1及2号瓶相同量的催化剂和浓硫酸,作为对照,用以测定试剂中可能含有的微量含氮物质。每个瓶口放一漏斗,在通风橱内的电炉上消化。

在消化开始时应控制火力,不要使液体冲到瓶颈。待瓶内水汽蒸完,硫酸开始分解并放出,S02白烟后,适当加强火力,继续消化,直至消化液呈透明淡绿色为止。消化完毕,等烧瓶中溶物冷却后,加蒸馏水10 mL(注意慢加,随加随摇)。冷却后将瓶中溶物倾入50 mL 的容量瓶中,并以蒸馏水洗烧瓶数次,将洗液并人量瓶。用水稀释到刻度,混匀备用。

4.蒸馏

(1)蒸馏器的洗涤 蒸汽发生器中盛有用几滴硫酸酸化的蒸馏水。关闭皮管夹,将蒸汽发生器中的水烧开,让蒸汽通过整个仪器。约15分钟后,在冷凝器下端放一个盛有5mL2%硼酸溶液和1~2滴指示剂混合液的锥形瓶。位置倾斜如图所示,冷凝器下端应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继续蒸汽洗涤1~2分钟,观察锥形瓶内的溶液是否变色,如不变色则证明蒸馏装置内部已洗涤干净。向下移动锥形瓶,使硼酸液面离开冷凝管口约1 cm ,继续通蒸汽1分钟。用水冲洗冷凝管口后用手捏紧橡皮管。此时由于反应室外层蒸汽冷缩,压力减低,反应室内凝结的水可自动吸出进入反应室外层。最后打开皮管夹,将废水排出。

(2)蒸馏取50mL 锥形瓶数个,各加5mL 硼酸和1~2滴指示剂,溶液呈紫色,用表面皿覆盖备用。

用吸管取10 mL 消化液,细心地由蒸馏器小玻杯注入反应室,塞紧棒状玻塞。将一个含有硼酸和指示剂的锥形瓶放在冷凝器下,使冷凝器F 端浸没在液体内。

用量筒取30%的氢氧化钠溶液10 mL 放人小玻璃杯,轻提棒状玻璃塞使之流人反应室(为了防止冷凝管倒吸,液体流入反应室必须缓慢)。尚未完全流入时,将玻璃塞盖紧,向玻璃杯中加入蒸馏水约5 mL 。再轻提玻璃塞,使一半蒸馏水慢慢流人反应室,一半留在玻璃杯中作水封。加热水蒸汽发生器,沸腾后夹紧皮管夹,开始蒸馏。此时锥形瓶中的酸溶液由紫色变成绿色。自变色时起记时,蒸馏3~5分钟。移动锥形瓶,使硼酸液面离开冷凝管约1 cm ,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冷凝管口外面。继续蒸馏1分钟,移开锥形瓶,用表面皿覆盖锥形瓶。

蒸馏完毕后,须将反应室洗涤干净。在小玻璃杯中倒人蒸馏水,待蒸汽很足、反应室外层温度很高时,一手轻提棒状玻璃塞使冷水流人反应室,同时立即用另一只手捏紧橡皮管。则反应室外层内蒸汽冷缩,可将反应室中残液自动吸出,再用蒸馏水自玻璃杯倒入反应室,重复上述操作。如此冲洗儿次后,将皮管夹打开,将反应室外层中废液排出。再继续下一个蒸馏操作。

待样品和空白消化液均蒸馏完毕后,同时进行滴定。

(3)滴定 全部蒸馏完毕后,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各锥形瓶中收集的氨量,硼酸指示剂溶液由绿变淡紫色为滴定终点。

六、计算

%mL mL 100014.0)(C 21????-=)

测定时消化液用量()消化液总量(总氮量W V V

式中:C ——为标准盐酸溶液摩尔浓度;

V1——滴定样品用去的盐酸溶液平均mL数;

V2——滴定空白消化液用去的盐酸溶液平均mL数;

W ——为样品重量(g)。

14 ——为氮的相对量子质量。

若测定的样品含氮部分只是蛋白质,则,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总氮量×6.25

若样品中除有蛋白质外,尚有其他含氮物质,则需向样品中加入三氯乙酸,然后测定未加三氯乙酸的样品及加入三氯乙酸后样品上清液中的含氮量,得出非蛋白氮及总氮量,从而计算出蛋白氮,再进一步算出蛋白质含量。

蛋白氮:总氮一非蛋白氮

蛋白质含量(g%)=蛋白氮×6.25

七、思考题

1.何为消化?如何判断消化终点?

2.在实验中加入H2SO4、K2SO4、CuSO4各有什么作用?

3.蒸馏时冷凝管下端为什么要浸没在液体中?

4.如何证明蒸馏器洗涤干净?

5.固体样品为什么要烘干?

实验二酪蛋白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学习从牛乳中制备酪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牛乳中主要的蛋白质是酪蛋白,含量约为35 g/L。酪蛋白是一些含磷蛋白质的混合物,等电点为4.7。利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将牛乳的pH凋至4.7 时,酪蛋白就沉淀出来。用乙醇洗涤沉淀物,除去脂类杂质后便可得到纯的酪蛋白。

三、器材

1. 离心机

2. 抽滤装置

3. 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

4. 电炉

5. 烧杯

6. 温度计

四、试剂与材料

1. 牛奶2500 mL

2. 95%乙醇1200mL

3. 无水乙醚1200 mL

4. 0.2 mol/L pH 4.7 醋酸一醋酸钠缓冲液3000 mL

先配制A液与B液。

A 液:0.2 mol /L 醋酸钠溶液 称NaAc.3H 20 54.44 g ,定容至2 000mL 。

B 液:0.2 mol /L 醋酸溶液 称优级纯醋酸(含量大于99.8%) 12.0 g 定容至1000 mL 。 取A 液1770 mL ,B 液1230 mL 混合即得 pH4.7 的醋酸一醋酸钠缓冲液 3000 mL 。

5. 乙醇一乙醚混合液 2 000mL

乙醇:乙醚=1:l (V /V)

五、操作方法

1. 将100 mL 牛奶加热至40℃。在搅拌下慢慢加入预热至40℃、pH 4.7的醋酸缓冲液100 mL 。用精密pH 试纸或酸度计调pH 至4.7。

将上述悬浮液冷却至室温。离心15分钟(3 000 r /min)。弃去清液,得酪蛋白粗制品。

2. 用水洗沉淀2次,离心10分钟(3 000r /min),弃去上清液。

3. 在沉淀中加入30 mL 乙醇,搅拌片刻,将全部悬浊液转移至布氏漏斗中抽滤。用乙醇一乙醚混合液洗沉淀2次。最后用乙醚洗沉淀2次,抽干。

4. 将沉淀摊开在表面皿上,风干;得酪蛋白纯品。

5. 准确称重,计算含量和得率。

含量:酪蛋白g /100 mL 牛乳(g %)

得率:理论含量

测得含量 ×100%

式中:理论含量为3.5 g /100mL 牛乳。

六、思考题

1.用乙醇、乙醚洗涤沉淀的目的是什么?

2.总结本次实验的关键步骤。

实验三 酵母RNA 的分离及组分鉴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核酸的组分,并掌握鉴定核酸组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酵母核酸中RNA 含量较多。由于R N A 的来源和种类很多,因而提取制备方法也各异。一般有苯酚法、去污剂法和盐酸胍法。其中苯酚法又是实验室最常用的,即将组织匀浆用苯酚处理并离心后,R NA 即溶于上层被酚饱和的水相中,DNA 和蛋白质则留在酚层中,向水层加入乙醇后,RNA 即以白色絮状沉淀析出,此法能较好地除去DNA 和蛋白质。上述方法提取的RNA 具有生物活性。

工业上常用稀碱法和浓盐法提取RNA ,用这2种方法所提取的核酸均为变性的RNA,,主

要用作制备核苷酸的原料,其工艺比较简单。

浓盐法是用l 0%左右氯化钠溶液,90℃提取3~4 h,迅速冷却,提取液经离心后,上清液用乙醇沉淀R N A。

RNA可溶于碱性溶液,在碱提取液中加入酸性乙醇溶液可以使解聚的核糖核酸沉淀,由此即得到RNA的粗制品。

核糖核酸含有核糖、嘌呤碱、嘧啶碱和磷酸各组分。加硫酸煮沸可使其水解,从水解液中可以测出上述组分的存在。

三、器材

1. 乳钵

2. 150mL锥形瓶

3. 水浴

4. 量筒

5. 布氏漏斗及抽滤瓶

6. 吸管

7. 滴管8. 试管及试管架

9. 烧杯10. 离心机

11. 漏斗

四、试剂和材料

1.0.04 mol/L氢氧化钠溶液1000 mL

2. 酸性乙醇溶液500mL

将0.3 mL浓盐酸加入30 mL乙醇中。

3. 95%乙醇1000mL

4. 乙醚500 mL

5. 1.5 mol/L硫酸溶液200 mL

6. 浓氨水50 mL

7. 0.1 mol/L硝酸银溶液50 mL

8. 三氯化铁浓盐酸溶液80 mL

将2 mL 10%三氯化铁溶液(用FeCl3·6H20配制)加入到400 mL浓盐酸中。

9. 苔黑酚乙醇溶液10mL

溶解6 g苔黑酚于100mL 95%乙醇中(可在冰箱中保存1个月)。

10. 定磷试剂50mL

(1)17%硫酸溶液:将17 mL浓硫酸(比重1.84)缓缓加入到83mL水中。

(2)2.5%钼酸铵溶液:将2.5 g钼酸铵溶于100 mL水中。

(3)10%抗坏血酸溶液:10 g抗坏血酸溶于100 mL水中,贮棕色瓶保存。溶液呈淡黄色时可用,如呈深黄或棕色则失效,需纯化抗坏血酸。

临用时将上述3种溶液与水按如下比例混合。

17%硫酸溶液:2.5%钼酸铵溶液:10%抗坏血酸溶液:水=1:1:1:2(V/V)。

11. 酵母粉200 g

五、操作方法

将15 g酵母悬浮于90 mL 0.04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在乳钵中研磨均匀。将悬浮液转移至200毫升烧杯中。在沸水浴上加热30分钟后,冷却。离心(3 000 r/min)15分钟,将上清液缓缓倾人30 mL酸性乙醇溶液中。注意要一边搅拌一边缓缓倾人。待核糖核酸沉淀完全后,离心(3000 r/min)3分钟。弃去清液。用95%乙醇洗涤沉淀两次,乙醚洗涤沉淀一次后,再用乙醚将沉淀转移至布氏漏斗中抽滤。沉淀可在空气中干燥。

取200 mg提取的核酸,加入1.5moI/L硫酸溶液10 mL.在沸水浴中加热10分钟制成水解液并进行组分的鉴定。

1. 嘌呤碱 取水解液1 mL 加入2 mL 浓氨水,然后加入约1 mL 0.1 mol /L 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嘌呤碱的银化合物沉淀。

2. 核糖 取1支试管加入水解液1 mL 、三氯化铁浓盐酸溶液2 mL 和苔黑酚乙醇溶液0.2 mL 。放沸水浴中10分钟。注意溶液是否变成绿色,说明核糖的存在。

3. 磷酸 取1支试管,加入水解液l mL 和定磷试剂1 mL 。在水浴中加热,观察溶液是否变成蓝色,说明磷酸是否存在。

六、思考题

1. 比较RNA 提取的不同方法的原理及区别。

2. 本实验RNA 组分是什么?怎样验证的?

实验四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过氧化物同工酶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

2. 掌握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及盘状)电泳的操作技术。

3. 掌握同工酶定义、理化性质的差异,了解过氧化物酶的染色原理。

4. 掌握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单体丙烯酰胺(Acr )和交联剂(即共聚体的N,N -甲叉双丙烯酰胺 Bis )在加速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简称TEMED )和催化剂(过硫酸胺 (NH 4)2S 2O 8 简称AP )的作用下聚合交联成三维网状结构的凝胶。

(一)聚丙烯酰胺凝胶聚合原理及相关特性

1. 聚合反应

聚丙烯酰胺是由Acr 和Bis 在催化剂(AP )或核黄素(C 17H 20O 6N 4)和加速剂(TEMED )的作用下聚合而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催化剂和加速剂的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有两种催化体系:

① AP-TEMED 属化学聚合作用

② 核黄素-TEMED 属光聚合作用

2. 凝胶孔径的可调性及其相关性质

① 凝胶性能与总浓度及交联度的关系

凝胶的孔径、机械性能、弹性、透明度、粘度和聚合程度取决于凝胶总浓度和Acr 与Bis 之比: 设T(Acr 和Bis 总浓度) =

m b a + · 100(%) c(交联剂百分比) = b

a b + · 100(%) 式中:a=Acr 克数;b=Bis 克数;m=缓冲溶液体积(mL)。

a:b<10 脆硬乳白 a:b>100糊状易断

② 凝胶浓度与孔径的关系

T (Acr 和Bis 总浓度)增加,孔径减小,移动颗粒穿过网孔阻力增加;反之

T (Acr 和Bis 总浓度)减小,孔径增大,移动颗粒穿过网孔阻力减小;

③凝胶浓度与被分离物分子量的关系

分子量增加,阻力增加,移动速度减慢。同时还与分子形状及分子电荷有关系。

7.5凝胶。因为生物体内大多数蛋白质在此范围内电泳均可取

在操作时,可以选用0

得满意的结果。

3.试剂对凝胶聚合的影响

水中金属离子或其他成分对凝胶电泳的电泳速度、分离效果等有影响。

(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原理

根据有无浓缩效应可分为:

连续系统:电泳体系中由于缓冲液pH值及凝胶浓度相同,带电颗粒在电场中主要靠电荷及分子筛效应。

不连续系统:电泳体系中由于缓冲液离子成分、pH、凝胶浓度及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带电颗粒在电场中泳动不仅有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还有浓缩效应。因而其分离带清晰度及分辨率高。

垂直板电泳:凝胶是在两块间距几毫米的平行玻璃板中聚合。

圆盘电泳:凝胶是在玻璃管中聚合,样品分离区带染色后呈圆盘状。

(三)过氧化物酶染色原理

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释放活性氧,进一步氧化联苯胺使之由蓝色变为褐色。属于活性染色,若酶失活,则不能变色。

(四)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原理

过氧化物酶广泛分布于植物的各个组织器官中。在有过氧化氢存在下过氧化物酶能使愈创木酚氧化生成褐色物质,可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生成物的含量,以每分钟吸光度变化值表示酶活性大小,即以 A470/min.mg蛋白质(或鲜重g)表示

三、实验器材

1. 电泳仪(600V),盘状电泳槽,垂直板电泳槽

2. 电泳玻璃管(用碱性较低的玻璃管),内径5-7mm,长80-100mm

3. 玻璃架

4. 微量注射器或微量吸管

5. 带长针头的注射器

6. 日光灯

7. 带有玻璃珠或玻璃棒的一小段乳胶管

四、试剂和材料

1. 贮液和工作溶液的配制

贮液及工作溶液的配制

贮液100 mL溶液中的含量pH 工作溶液混合比

1 lmol/L盐酸48.0 mL 小孔凝胶(分离胶)

1 Tris 36.6g 8. 9 l份1号贮液

TEMED 0.23 mL 2份2号贮液

Acr 28.0 g l份水

2

Bis 0.753 g 4份3号贮液

3 过硫酸铵0.1

4 g pH8. 9,凝胶浓度7%

l mol/L盐酸约48 mL 大孔凝胶

Tris 5. 98 g 6.7 (浓缩胶、样品胶)

TEMED 0.46 mL 1份4号贮液

5

Acr 10.0 g 2份5号贮液

Bis 2. 5 g l份6号贮液

6 核黄素 4.0 mL 4份7号贮液

7 蔗糖40.0 g pH6.7.凝胶浓度2. 5%

续表贮液100 mL溶液中的含量pH 工作溶液混合比

电极缓冲液

Tris 6.0g

甘氨酸28. 8 g

加水到l 000mL

8.3 用时稀释10倍

①贮液放冰箱中一般可保存1-2月,3号贮液只能保存一周。如有不溶物要过滤。

表中试剂:Acr一丙烯酰胺;

Bis--甲叉双丙烯酰胺;

TEMED一四甲基乙二胺;

Tris 一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2. 染色液的配制

A液:称取0.4g联苯胺,加入3mL冰醋酸,溶解后加入17mL蒸馏水随用随配

B液:4%NH4Cl C液:5%EDTA(pH6.0)D液:0.3%H2O2

按A:B:C:D:H2O=1:1:1:1:8比例配制

3. 测酶活力所需试剂

20mmol/L KH2PO4 ,30%H2O2,愈创木酚,100mmol/Ll磷酸缓冲液(pH=6.0)

反应混合液:100mmol/L磷酸缓冲液(pH=6.0)50mL于烧杯中,加入愈创木酚28μL于磁力搅拌器上加热搅拌,直至愈创木酚溶解。冷却后加入30%H2O2 19μL混合均匀保存于冰箱中。

4. 酶液的制备

(1)材料:萌发3-6天的高粱玉米小麦种子

(2)步骤:称取不同植物材料幼苗茎部2g加入20mmol/LKH2PO4 20mL于研钵中研磨成匀浆,以4000r/min 离心15min。倾出上清液,测出总体积,置于冷处。

五操作方法

1. 过氧化物酶活力的测定

取2只光径1cm的比色皿,1只中加入反应混合液3mL、KH2PO41mL 作为校零对照,另一只加入反应混合液3mL、酶提取液1mL,立即开启,秒表记时,于分光光度计上测量吸光值(λ= 470nm)。每隔一分钟计数一次,连续测定3min。(吸光值控制在0.1 ~ 0.7范围内)

三分钟内吸光值的变化:(?A470=

30

3A

A-

酶活力(?A470/min. 鲜重g)=

m

V V

N A

??

??

酶总

470

式中:?A470--------- 三分钟内吸光值的变化

V酶----------- 酶提取液用量mL

V总------------ 酶提取液总体积mL

m ------------ 植物材料鲜重g

N -------------- 酶提取液稀释倍数

2. 凝胶的制备

(1)分离胶的制备:(小孔径凝胶)pH8.9凝胶浓度7%

将贮液按1号:2号:水:3号=5mL:10mL:5mL:20mL比例混匀。用尖头的吸管快速加入玻璃管中(或两层玻璃板之间),高度约3/4。沿壁加入3-5mm蒸馏水用于隔绝空气,使胶面平整。静置30-60min完成聚合,用滤纸吸去水分。

(2)浓缩胶制备:(大孔径凝胶)pH6.7凝胶浓度2.5%

将贮液按4号:5号:6号:7号=3mL:6mL:3mL:12mL比例混匀,按上述方法加到分离胶上方距离管上缘0.5cm处(或两层玻璃板之间,距离短玻璃板上缘0.2cm处,放上样品槽模板)。仔细加入水层,在距管口10cm处用日光灯照射进行光聚合。照射6-7min 凝胶由淡黄变为乳白。30min完全聚合,在室温下放置30-60min。取出样品槽模板,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在电泳槽上下槽中加入稀释10倍的pH8.3电板缓冲液并没过玻璃管顶端(或没过短玻璃板)。

(3)加样

酶提取液:40%蔗糖=1:1,加2滴1%溴蓝指示剂,混匀。用微量加样器取50lμ(或15lμ)样品混合液,通过缓冲液,小心加到玻璃管中(或样品凹槽底部)。

(4)电泳

接通电源,调节电压,开始为150V,待样品进入分离胶调整至300V 。当指示剂迁移至距下缘1cm时,停止电泳,关闭电源。

(5)染色

取出胶条(胶板),于染色液中染色20min,酶带显蓝色,漂洗后显褐色。

六、思考题

1. 简述聚丙烯酰胺凝胶聚合的原理,如何调节凝胶的孔径?

2. 为什么样品会在浓缩胶中压缩成层?

3. 为什么要在样中加入少许溴酚蓝和蔗糖?各有什么作用?

4. 根据实验过程的体会总结如何做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哪些是关键步骤?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是根据被分离物质所带的电荷多少及其分子大小、形状的不同,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不同的移动速度而分离的方法。它具有电泳和分子筛的双重作用。

1.聚丙烯酰胺的聚合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N1N’一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成含有酰胺基侧链的脂肪族长链。相邻的两个链通过亚甲基桥交联起来就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聚丙烯酰胺凝胶。

丙烯酰胺(简称为Acr):N,N’一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简称为Bis):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催化剂和加速剂)有以下两种:

(1)过硫酸铵TEMED(四甲基乙二胺)系统在Act和Bis的溶液中放人这个催化系统后,过硫酸铵[(NH4)2S208]产生出游离氧原子使单体成为具有游离基的状态,从而发生聚合作用。聚合的初速度和过硫酸铵浓度的平方根成正比。这种催化系统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例如,在pH 8.8条件下7%的丙烯酰胺溶液30分钟就能聚合完毕;在pH 4.3时聚合很慢,要90分钟才能完成。温度与聚合的快慢成正比。通常在室温下就很快聚合,温度升高聚合更快。如将混合后的凝胶溶液放在近0℃的地方,就能延缓聚合。一般来讲,温度过低,有氧分子或不纯物质存在时都能延缓凝胶的聚合。为了防止溶液中气泡含有氧分子而妨碍聚合,在聚合前须将溶液分别抽气,然后再混合。

(2)核黄素一TEMED系统这是一个光激发的催化反应。核黄素在光照下分解,黄素被还原成无色型,但在有氧条件下,无色型又被氧化成有游离基的黄素环,使聚合作用开始。核黄素催化系统的优点是:①用量极少(1 mg/100 mL),对所分析的样品没有任何影响;②聚合作用所用的时间可以自由控制,变化光照时间、强度,可使聚合延缓或加速。而过硫酸铵一TEMED系统的聚合作用所需的时间除了取决于温度、pH及有氧分子或不纯物质的存在外,还取决于它们的浓度。为了使分析的结果重复性高,核黄素催化系统的光照时间和强度最好标准化。

凝胶的机械强度和弹性是很重要的。凝胶的软硬、透明度、粘着度都会直接影响分离的效果。凝胶的机械性能、弹性、透明度和粘着度都取决于凝胶总浓度和Acr 与Bis 两者之比。

设T(Acr 和Bis 总浓度) =

m b a + · 100(%) c(交联剂百分比) = b

a b + · 100(%) 式中:a=Acr 克数;b=Bis 克数;m=缓冲溶液体积(mL)。

其中a :b(w /w)是很关键的。当a :b<10时,凝胶变脆、变硬、呈乳白色;a :b>100时,5%的凝胶呈糊状,也易断裂。欲制备完全透明而又有弹性的凝胶,应控制a :b=30左右。不同浓度的单体对凝胶性质也有影响,发现Acr 低于2%,Bis 在0.5%以下就不能聚合了。当增加Acr 浓度时要适当降低Bis 的浓度。通常T 为2%~5%时,a :b=20左右;T 为5%~10%,a :b = 40左右;T 为15%~20%时,a :b=125~200。

用于研究大分子核酸的凝胶多为T=2 4%的大孔径凝胶,因为太软不易操作,最好加入0.5%琼脂糖。有的在3%凝胶中加入20%蔗糖也可增加其机械强度而不影响其孔径大小。至于粘着度,一般说来只要容器内壁干净,单体浓度适中,凝胶与器壁粘着情况令人满意,不会出现样品渗漏。新制备的凝胶与器壁附着力较大,随存放时间的延长附着力降低.有时在电泳结束时一部分胶柱就可能从管壁上滑脱出来。

2.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孔径 聚丙烯酰胺凝胶在电泳中不仅有防止对流,减低扩散的能力,而且还具有分子筛的作用,这是因为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个三维空间网状结构。某一个分子通过这种网孔的能力显然取决于凝胶孔径的大小和形状,也取决于被分离物质的大小和形状。因此,当所分离的物质不变时,凝胶越浓,孔径越小,所受阻力也就越大。

推算凝胶孔径的几种方法:

(1) c K p d

= 式中:p 为孔径的平均直径;

c 为多聚体浓度;

d 为多聚体分子直径,若不是卷曲的分子应为0.5 nm ;

K 为常数,取决于凝胶的几何构型。假若多聚体的链是以近直角交联的,则约为

1.5

以5%凝胶为例可计算出其孔径平均直径为3.8 nm 。这样的计算是粗略的,与实际情况尚有一定的距离。

(2)有人计算7.5%凝胶孔径的平均直径为5nm .30%的为2 nn 左右。

(3)有人利用颗粒状聚丙烯酰胺凝胶做色层分析,测定了总浓度(T)为6.5%~20%的丙烯酰胺凝胶液在6种不同比例的双丙烯酰胺存在时聚合后的孔径大小。结果见图4~4。从图上可以看出,孔径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者的总浓度(T)。T 值增大,孔径相应变小,机械强度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当T 值不变时,Bis 浓度在5%时孔径最小,高于或低于5%孔径却相应变大。因此就可能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当Bis 浓度在5%以上或以下时,尽管T 值很大,但却比T 值小而Bis 为5%时的孔径要大。

分离蛋白质的实践证明,胶的孔径大约是蛋白质分子平均大小的一半时分析结果较好。例如,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分子的半径为2 nm ,那么可选择平均胶孔半径为1 nm 的凝胶浓度(可参考图4—4)。因此,在实用中常按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M r )大小来选择适宜的凝胶孔径,如表4—2。

表4—2不同相对分子质量(M,)范围所选用的凝胶浓度百分率物质相对分子质量(M,)范围适用的凝胶浓度%

蛋白质<104

l~4×104

4×104~1×105

1~5×105

>5 ×105

20--30

15~20

10~15

5--10

2~5

核酸(RNA) <104

104~ 105

105×106

15--20

5~10

2~2.6

常用的所谓标准胶是指浓度为7.5%的凝胶,大多数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在此胶中电泳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当分析一个未知样品时,常常先用7.5%的标准凝胶或用4%~10%的凝胶梯度来试测,选出适宜的凝胶浓度。

3.缓冲系统的选择在选择缓冲系统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1)pH范围、离子种类和离子强度对蛋白质来说,选择的pH值应能使样品中各种蛋白质分子泳动率的差别最大。酸性蛋白质在高pH条件下,碱性蛋白质在低pH条件下常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如果蛋白质样品经电泳分离后,还希望测定其生物活性,则缓冲系统的pH 值不应过大或过小(大于pH9或小于pH4),否则会引起蛋白质活性的钝化。目前常用的分离胶缓冲系统有高pH(pH9左右)、低pH(pH4左右)和中性三大类。此外,通常选用离子强度较低的缓冲溶液(0.01~0.1 mol/L)。因为离子强度低,电导就低。电导低的优点是能产牛高电压梯度,电泳分离过程短,产生的热量也较小,分离效果好。

(2)连续和不连续系统所谓连续系统是指电泳槽中的缓冲系统和pH值与凝胶中的相1司,不连续系统是槽中与凝胶中的缓冲系统和pH值不同。不连续系统的分辨率较高。

4.不连续盘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不连续盘状电泳往往包含两种以上的缓冲溶液,pH和凝胶孔径。多用于分析浓度较稀的样品。一般是在内径为0.7cm,长10 cm的小玻璃管内,把3种性质不完全一样的聚丙烯酰胺凝胶重叠起来,如图4—5所示。图中①为样品胶(其中含有样品);②为浓缩胶(又名成层胶),这两种胶的缓冲液,pH和孔径大小完全一样;③是分离胶(又称电泳胶),其孔径一般比浓缩胶小,pH值也不同。样品胶和浓缩胶是T=3%,c=20%的单体溶液在Tris—HCI缓冲液中由核黄索催化合成的大孔胶,pH6.7。而分离胶是由T=7%,c=2.5%的单体溶液在Tris—HCl缓冲液(pH8.9)中通过过硫酸铵催化聚合成的小孔胶。将含有这3种凝胶的玻璃管放在含有Tris一甘氨酸(pH 8.3)缓冲液的电泳槽内进行电泳,就是不连续的盘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它之所以有很高的分辨率是因为有3种效应:即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

浓缩效应:样品通过浓缩胶被浓缩成高浓度的样品薄层,甚至有的能浓缩几百倍。为什么样品会在浓缩胶中被压挤成层呢?这是因为样品胶和浓缩胶是用pH6.7的Tris—HCl缓冲液制成;电泳时,由于HCI解离度大,几乎全部释放出Cl;而在电泳槽中的Tris一甘氨酸缓冲液是pH8.3,因为甘氨酸的等电点为6.0,在电泳过程中,它只有极少数分子(1%~0.1%)解离成H2N—CH2一C00-。一般酸性蛋白质在此PH值下也解离为带负电荷的离子,但其解离度比HCI小,比甘氨酸大。这3种离子带有同性电荷,在一定的电场作用下,它们的泳动率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们的有效泳动率是按下列次序排列的,即:m clαcl > m蛋α蛋> m甘α甘m为泳动率;α为解离度;mα为有效泳动率。

根据有效泳动率的大小,最大的称为快离子(或先行离子,这里是C1-),最小的称为慢离子(或随后离子,这里是H 2N 一CH 2一COO -)。电泳开始时3种凝胶中都含有快离子,只有电泳槽中的缓冲液含有慢离子。电泳开始后,由于快离子的泳动率最大,在快离子后面就形成一个离子浓度低的区域,即低电导区。电导与电势梯度是成反比的:

??

????=cm V I E η E 为电势梯度;I 为电流密度;η为电导率。

所以低电导区就产生了较高的电势梯度。这种高电势梯度使蛋白质和慢离子在快离子后面加速移动。因而在高电势梯度区和低电势梯度区之间形成一个迅速移动的界面(图4—6)。由于样品中蛋白质的有效泳动率恰好介于快、慢离子之间,所以也就聚集在这个移动的界面附近,被浓缩成一狭小的样品薄层。

电荷效应:蛋白质混合物在界面处被高度浓缩,堆积成层,形成一狭小的高浓度的蛋白质区带,但由于每种蛋白质分子所带的电荷不同,因而泳动率不同,各种蛋白质就以一定的顺序排列成一个一个的圆盘状蛋白质区带。

分子筛效应:当蛋白质通过浓缩胶进入分离胶时。由于pH 和凝胶孔径突然改变(选择分离胶的pH 为8.9,电泳时经实际测量为pH9.5),使甘氨酸的解离度增大,因而它的有效泳动率也增加,此时甘氨酸很快就赶上并超过了蛋白质分子,这样高电势梯度不存在了,使蛋白质样品进入一个均一的电势梯度和pH 条件的分离胶中。分离胶的孔径较小,相对分子质最(M .)或构型不同的蛋由质通过分离胶,所受摩擦力不同,受阻滞的程度不同,因此表现出不同的泳动率,即所谓的分子筛作用。即使净电荷相似,泳动率相等的蛋白质分子也会由于分子筛效应在分离胶中被分开。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除具有分子筛作用以外,还具有下面一些优点:

(1)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人工合成的凝胶,可以通过调节控制单体浓度或单体和交联剂的比例,形成不同程度的交联结构,很容易得到孔径大小、范围广泛的凝胶,所以实验重复性很高。

(2)聚丙烯酰胺形成的凝胶,机械强度好,弹性大,便于电泳后的一切处理。

(3)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碳-碳的多聚体,只带有不活泼的酰胺基侧链,没有其他离子基团,而几乎没有电渗作用。并且不与样品相互作用。

(4)在一定范围内,聚丙烯酰胺对热是稳定的,凝胶无色透明,易于观察,可用检测仪直接测定。

(5)设备简单,所需样品量小(1~100 μg),而分辨率高。在超微量分析中,能检出含最在10-9 ~10-12g 的样品。

(6)用途广泛,对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酶、多肽、核酸)能进行分离鉴定。又可用于毫克水平的制备。

目前广泛应用于分于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研究以及临床化验。

2015高级生物化学及实验技术试题答案

高级动物生化试题 问答题: 1. 简述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非编码RNA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1tRNA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 结构特征之一是含有较多的修饰成分,核酸中大部分修饰成分是在tRNA中发现的。修饰成分在tRNA分子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但其功能不清楚。5’末端具有G(大部分)或C。3’末端都以ACC的顺序终结。有一个富有鸟嘌呤的环。有一个反密码子环,在这一环的顶端有三个暴露的碱基,称为反密码子(anticodon).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链上互补的密码子配对。有一个胸腺嘧啶环。tRNA具有三叶草型二级结构以及“L”型三级结构,tRNA 的不同种类及数量可对蛋白质合成效率进行调节。tRNA负责特异性读取mRNA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并将信息转化成相应氨基酸后连接到多肽链中。 tRNA为每个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提供了结合体,同时还准确地将所需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上。鉴于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关键作用,又把tRNA称作第二遗传密码。tRNA还具有其他一些特异功能,例如,在没有核糖体或其他核酸分子参与下,携带氨基酸转移至专一的受体分子,以合成细胞膜或细胞壁组分;作为反转录酶引物参与DNA合成;作为某些酶的抑制剂等。有的氨酰-tRNA还能调节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2rRNA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 rRNA) 核糖体RNA是细胞中最为丰富的RNA,在活跃分裂的细菌细胞中占80%以上。

他们是核糖体的组分,并直接参与核糖体中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是rRNA 提供了一个核糖体内部的“脚手架”,蛋白质可附着在上面。这种解释很直接很形象,但是低估了r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主动作用。较后续的研究表明,rRNA并非仅仅起到物理支架作用,多种多样的rRNA可起到识别、选择tRNA以及催化肽键形成等多种主动作用。例如:核糖体的功能就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多肽链。而这主要依靠核糖体识别tRNA 并催化肽键形成而实现。可以说核糖体是一个大的核酶( ribozyme)。而核糖体的催化功能主要是由rRNA来完成的,蛋白质并没有直接参与。 3 tmRNA tmRNA主要包括12个螺旋结构和4个“假结”结构,同时还包括一 个可译框架序列的单链RNA结构。tmRNA中H1由5’端和3’端两个末端形成,与tRNA的氨基酸受体臂相似。H1和H2的5’部分之间有一个由10-13nt 形成的环,类似tRNA中的二氢尿嘧啶环,称为“D”环。H3和H4,H6和H7,H8和H9,H10和H11之间分别形成Pk1,pK2,pK3,pK4。H4和H5之间则由一段包含编码标记肽ORF的单链RNA连接。H12由5个碱基对和7nt 形成的环组成,类似tRNA中的TΨC臂和TΨC环,称为“T”环。tmRNA 结构按照功能进行划分可分为tRNA类似域(TLD)和mRNA类似域(MLD),TLD主要包括H1,H2,H12,“D”环和“T”环,MDL则包括ORF和H5,这两部分分别具有类似tRNA和mRNA的功能。tmRNA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菌及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中的稳定小分子RNA。它具有mRNA分子和tRNA分子的双重功能,它在一种特殊的翻译模式——反式翻译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它与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细胞周期的调控等生命过程密切相关,是细菌体内蛋白质合成中起“质量控制”的重要分子之一。识别翻译或读码有误的核糖体,也识别那些延迟停转的核糖体,介导这些有问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动物营养研究所 树润 2015.10.12 猪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一.实验目地 1.通过实验了解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 2.了解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基本功能与应用。 二.实验原理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酸性蛋白,是唯一以自由基为底物 的酶,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酶,在酶分子上共价连接金属辅 基,因此它对热、PH、以及某些理化性质表现出异常的稳定性。 该酶首次从牛红细胞中分离得到,是一种蓝色含铜蛋白,之后, 研究发现该蛋白酶具有催化氧发生歧化反应的能力,因此将其 命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1-2。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能专一地清 除超氧离子自由基(O2-)的金属酶,它具有抗衰老、抗辐射、 抗炎抗癌等作用,因而在医药(如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疾病的 治疗3)、化妆品(有防晒抗炎效果4)、食品工业(SOD灵芝菌5 等)等方面具有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一种金属酶, 可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与H+发生歧化反应, 生成H2O2和 O2。SOD催化下述反应:2H++2O2-→H2O2+O2。

超氧化物歧化酶按照它所含金属离子的不同,可分为 Cu-Zn-SOD、Mn-SOD、Fe-SOD等三种。Cu-Zn-SOD为二聚体,呈 蓝绿色;Mn-SOD呈紫红色;Fe-SOD呈黄褐色。 SOD提取、纯化制备方法各异, 常用方法有经典的溶剂沉淀法、盐析法、超滤法和层析法等6-7。本实验采用有机溶剂沉淀法8以新鲜猪血为原料,从中提取SOD并进行纯化。酶活力测定可用以下方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9、黄嘌呤氧化酶法、NBT光还原法、化学发光法、肾上腺素自氧化法、亚硝酸法等。 该实验SOD酶活性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酶活性单 位定义为:每毫升反应液中,每分钟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 达50%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单位。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考马斯亮 蓝G-250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与蛋白质结合呈现蓝色。在一 定围,溶液在595nm波长下的光密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可 用比色法测定,测定围1-1000μg。 三.实验试剂与器材 1.实验试剂 ACD抗凝剂、0.9%Nacl、丙酮、95%乙醇、氯仿、考马斯 亮蓝G-250、50mmol/L pH8.3磷酸缓冲液、10mmol/L EDTA钠盐 溶液、3mmol/L邻苯三酚溶液等 2.实验器材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报告

姓名:陈蔚婷 学号:1363115 班级:13级食安1班 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方法。 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 入与雷诺准数Re 的关系,验证在一般湍流区内 入与Re 的关系曲线。 3?测定流体流经管件、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 4?学会倒U 形压差计和涡轮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5?识辨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基本原理 流体通过由直管、管件(如三通和弯头等)和阀门等组成的管路系统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 应力的存在,要损失一定的机械能。流体流经直管时所造成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损失。流体通过 管件、阀门时因流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改变所引起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 1 ?直管阻力摩擦系数入的测定 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稳定流动时,阻力损失为: P f P 1 P 2 l U 2 W f d 2 即, 2d p f l u (1) (2) 式中:入一直管阻力摩擦系数,无因次; d —直管内径,m ; P f —流体流经I 米直管的压力降,Pa ; w f —单位质量流体流经I 米直管的机械能损失,J/kg ; p —流体密度,kg/m 3 ; l —直管长度,m ; u —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流速, m/s 。

式中:Re —雷诺准数,无因次; 卩一流体粘度,kg/(m s )。 湍流时入是雷诺准数Re 和相对粗糙度(& /d 的函数,须由实验确定。 由式(2)可知,欲测定 入需确定I 、d ,测定 p f 、u 、p □等参数。I 、d 为装置参数(装置 参数表格中给出), P □通过测定流体温度,再查有关手册而得, u 通过测定流体流量,再由管径 计算得到。 2 ?局部阻力系数 的测定 局部阻力损失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即当量长度法和阻力系数法。 (1)当量长度法 流体流过某管件或阀门时造成的机械能损失看作与某一长度为 l e 的同直径的管道所产生的机械 (2)阻力系数法 流体通过某一管件或阀门时的机械能损失表示为流体在小管径内流动时平均动能的某一倍数, 局部阻力的这种计算方法,称为阻力系数法。即: ,P f u 2 w' f 故 式中: 一局部阻力系数,无因次; P f —局部阻力压强降,Pa ;(本装置中,所测得的压降应扣除两测压口间直管段的压降, 直管段的压降由直管阻力实验结果求取。) p —流体密度,kg/m 3 ; 滞流(层流) 时, 64 Re Re du (3) (4) 能损失相当,此折合的管道长度称为当量长度,用符号 l e 表示。这样,就可以用直管阻力的公式来计 算局部阻力损失,而且在管路计算时可将管路中的直管长度与管件、 则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的总机械能损失 W f 为: 阀门的当量长度合并在一起计算, l e W f (8) (9) 2 P f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复习习题 一、名词解释: 标准曲线:用标准溶液制成的曲线。 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在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下,逐一测定吸光度, 然后用坐标纸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若被测物质对光的吸收符合光的吸收定律,必然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即标准曲线。 斐林(Folin)-酚试剂法:又称lowry法,它结合了双缩脲试剂和酚试剂与蛋白质的反应,是双缩脲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可利用其在650nm波长下的特定吸收进行比色测定。 茚三酮显色法: 游离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时,能定量生成紫色的二酮茚-二酮茚胺。其吸收峰在570nm,而且在一不定期范围内吸光度与游离氨基酸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茚三酮溶液与氨基酸共热,生成氨。 氨、茚三酮与还原性茚三酮发生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 该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成正比,通过测定570nm 处的光密度,可测定氨基酸的含量。 氮素代谢:氮素及含氮的活体物质的同化、异化、排泄,总称为氮素代谢。 淀粉酶: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类总称 真空渗入: 指将叶片打孔放入注射器中,加水浸没,排出空气后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同时把活塞向外抽拉,即可造成减压而排出组织中的空气,轻放活塞,水液即进入组织的方法。 离心技术: 根据物质颗粒在一个实用的离心场中的行为而发展起来的 是1.分离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必备的手段之一, 也是2.测定某些纯品物质的部分性质的一种方法。 差速离心法基于待测物质颗粒大小、密度、沉降速度的不同而得到分离。 电泳:各种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条件下,可以解离成带电荷的颗粒, 这种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 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同工酶: 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本身分子结构和带电性质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迁移率: 指带电颗粒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泳动速度。 溶液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它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它的移动速度是电场和粒子的有效迁移率(m)的乘积,即:V=mE。

生物化学实验内容

《生物化学实验》内容 课程类型:制药工程专业必修 实验总学时:32课时 开设实验项目数:8个 适用对象:2017制药工程1、2班 实验教师:段志芳 一、实验目标及基本要求 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内容

三、成绩 包括实验时的表现(实验出勤、安全卫生、操作对错、损坏器皿情况等,占50%)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占50%),每个实验按总分为100分为满分进行打分,共8个实验,总评取平均值。 四、要求 (1)实验过程中同组人可以配合进行; (2)实验报告独立完成,同组人数据相同,不得抄袭他组数据;(3)实验过程若出现失误应向老师汇报后再进行重做; (4)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实验一植物组织中可溶性总糖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可溶性总糖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可溶性总糖提取的基本原理。

3.掌握溶解、过滤、洗涤、定容等基本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可溶性糖是指易溶于水的糖,包括绝大部分的单糖、寡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等。它们在植物体内可以充当能量的储存、转移的介质、结构物质和功能分子如糖蛋白的配基。总糖主要指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果糖、戊糖、乳糖和在测定条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的单糖的蔗糖、麦芽糖以及可能部分水解的淀粉。可溶性总糖提取方法包括:热水提取法、酶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其溶于热水,不溶于60%以上乙醇,所以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除去部分醇溶性杂质。本实验利用可溶性糖溶于水的特性,将植物磨碎,用热水将组织中的可溶性糖提取出来,结合实验二得到总糖浓度,已知溶液体积和原料重量,可以求出总糖含量。 三、实验用品 1.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精确到0.0g,配称量纸若干);可控温电 加热板或电炉或电热套或水浴锅均可。可共用。 2.玻璃器皿:研钵1套;100mL锥形瓶1个;25mL量筒1个;玻 璃棒1根;100mL烧杯2个;胶头滴管1支;过滤装置1套(铁架台1台+铁圈1个+玻璃漏斗1个+100mL容量瓶1个+洗瓶1个); 不锈钢刮勺1个;剪刀1把。此部分为每组所用,集中到小框里,放置各实验台上。 3.药品试剂:新鲜植物叶片;蒸馏水。 4.其他:9cm滤纸若干(与玻璃漏斗配套);纸巾若干;标签纸若

最新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柯玉琴-期末试卷A、B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A卷) 2006 —2007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生化实验考试时间90分钟 专业年级班学号姓名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标准曲线: 2、离心技术: 3、同工酶: 4、酶活力: 5、诱导酶: 6、呼吸速率: 7、种子生活力: 8、抗逆性: 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10、光合速率: 二、填空题(每格1分,共32分) 1、测定植物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在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时,绘制标准曲线是以为横坐标,以_ 为纵坐标。 3、用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植物组织氨基酸含量时,茚三酮溶液与氨基酸共热生成_________,

_________与茚三酮和还原性茚三酮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成_________,可通过测定__________nm处的光密度,求出氨基酸的含量。 4、在测定淀粉酶的活性时:α-淀粉酶不耐,β-淀粉酶不耐。 5、测定淀粉酶活性时,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DNS)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过氧化物同工酶实验中,电泳存在三大效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和。 7、测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最强吸收区在_____ ,它不仅可以吸收传递光能,还具有_______ 的作用。 9、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色,在反射光下呈色。 10、在研究植物矿质元素中,常用的植物溶液培养法有__ 、 __ 和 __________。 11、水培时要选用黑色容器装营养液,这是为了防止______ 。 12、常用________ 法确定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13、用活体法测定硝酸还原酶的材料,取样前叶子需进行一段时间的光合作用,以积累_______________,产生更多________________,加速硝酸盐的还原。 14、植物光合速率测定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 A、底物浓度必须极大于酶浓度 B、酶浓度必须极大于底物浓度, D、酶能提高反应的平衡点C、与底物浓度无关 2、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色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它们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其吸收高峰在()波长处。 A、260nm B、650nm C、540nm D、280nm 3、斐林(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时,应选用的波长是()。 A、260nm B、650nm C、540nm D、280nm 4、叶绿素提取时,叶片匀浆时加入少许CaCO3,其目的是() A、使研磨更充分 B、加速叶绿素溶解 C、使叶绿素a、b分离 D、保护叶绿素 5、一般而言,正常植物叶片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为() A、2:1 B、3:1 C、1 :2 D、1:3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糖类的性质实验 (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颜色反应 (一)α-萘酚反应 1、原理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 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滴管 3、试剂 莫氏试剂:5%α-萘酚的酒精溶液1500mL.称取α-萘酚5g,溶于95%酒精中,总体积达100 mL,贮于棕色瓶内。用前配制。 1%葡萄糖溶液100 mL 1%果糖溶液100 mL 1%蔗糖溶液100 mL 1%淀粉溶液100 mL %糠醛溶液100 mL 浓硫酸 500 mL 4、实验操作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糠醛溶液各1 mL。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倾斜试管,小心地沿试管壁加入浓硫酸1 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 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二)间苯二酚反应 1、原理 在酸作用下,酮醣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此反应是酮醣的特异反应。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实验条件下蔗醣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2、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滴管 3、试剂 塞氏试剂:%间苯二酚-盐酸溶液1000 mL,称取间苯二酚0.05 g溶于30 mL 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至1000 mL。 1%葡萄糖溶液100 mL 1%果糖溶液100 mL 1%蔗糖溶液100 mL 4、实验操作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报告

流化床干燥实验报告 姓名:张萌学号:5602111001 班级:食品卓越111班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压干燥设备的基本流程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测定干燥速度曲线的方法。 3. 掌握根据实验干燥曲线求取干燥速率曲线以及恒速阶段干燥速 率、临界含水量、平衡含水量的实验分析方法。 二、基本原理 1.干燥速率:单位干燥面积(提供湿分汽化的面积)、单位时间内所除去的湿分质量。 2.干燥速率的测定方法:利用床层的压降来测定干燥过程的失水量。需要用到的公式有: 物料中瞬间含水率X i=(△p-△p e)/△p e 式中:△p-时刻τ时床层的压差; 计算出每一时刻的瞬间含水率X i,然后将X i对干燥时间iτ作图,即为干燥曲线。 3.干燥过程分析: (1)物料预热阶段 (2)恒速干燥阶段 (3)降速干燥阶段。 非常潮湿的物料因其表面有液态水存在,当它置于恒定干燥条件下,则其温度近似等于热风的湿球温度tw ,到达此温度前的阶段称为

(1)阶段。在随后的第二阶段中,由于表面存有液态水,物料温度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tw,传入的热量只用来蒸发物料表面水分,在第(2)阶段中含水率X随时间成比例减少,因此其干燥速率不变,亦即为恒速干燥阶段。在第(3)阶段中,物料表面已无液态水存在,亦即若水分由物料内部的扩散慢于物料表面的蒸发,则物料表面将变干,其温度开始上升,传入的热量因此而减少,且传入的热量部分消耗于加热物料,因此干燥速率很快降低,最后达到平衡含水率而终止。(2)和(3)交点处的含水率称为临界含水率用X0表示。对于第(2)(3)阶段很长的物料,第(1)阶段可忽略,温度低时,或根据物料特性亦可无第二阶段。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1.主要设备及仪器 (1)鼓风机:BYF7122,370W; (2)电加热器:额定功率2.0KW; (3)干燥室:Φ100mm×750mm; (4)干燥物料:耐水硅胶; (5)床层压差:Sp0014型压差传感器,或U形压差计。 2.实验装置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目录

植物材料的采集、处理与保存 植物生理实验使用的材料非常广泛,根据来源可划分为天然的植物材料(如植物幼苗、根、茎、叶、花等器官或组织等)和人工培养、选育的植物材料(如杂交种、诱导突变种、植物组织培养突变型细胞、愈伤组织、酵母等)两大类;按其水分状况、生理状态可划分为新鲜植物材料(如苹果、梨、桃果肉,蔬菜叶片,绿豆、豌豆芽下胚轴,麦芽、谷芽,鳞茎、花椰菜等)和干材料(小麦面粉,玉米粉,大豆粉,根、茎、叶干粉,干酵母等)两大类,因实验目的和条件不同,而加以选择。 植物材料的采集和处理,是植物生理研究测定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仪器测定上,而对于如何正确地采集和处理样品却不够注意,结果导致了较大的实验误差,甚至造成整个测定结果的失败。因此,必须对样品的采集、处理与保存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原始样品及平均样品的采取、处理 植物生理研究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或准确性),首先取决于试材对总体的代表性,如果采样缺乏代表性,那么测定所得数据再精确也没有意义。所以,样品的采集除必须遵循田间试验抽样技术的一般原则外,还要根据不同测定项目的具体要求,正确采集所需试材。目前,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应该不断提高采样技术的水平。 在作物苗期的许多生理测定项目中都需要采集整株的试材样品,在作物中后期的一些生理测定项目中,如作物群体物质生产的研究,也需要采集整株的试材样品,有时虽然是测定植株的部分器官,但为了维持器官的正常生理状态,也需要进行整株采样。 除研究作物群体物质生产外,对于作物生理过程的研究来说,许多生理指标测定中的整株采样,也只是对地上部分的采样,没有必要连根采样,当然对根系的研究测定例外。采样时间因研究目的而不同,如按生育时期或某一特殊需要的时间进行。除逆境生理研究等特殊需要外,所取植株应是能代表试验小区正常生育无损伤的健康植株。

生化大实验实验报告材料

生化大实验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实验班级: 单位: 指导老师:

实验1 多酚氧化酶(PPO)的分离提取 一、实验原理: 多酚氧化酶(PPO)能够通过分子氧氧化酚或多酚形成对应的醌,它是植物组织广泛存在的一种含铜氧化酶,位于质体、微体,可参与植物生长、分化、种皮透性及植物抗性的调节,属于末端氧化酶的一种。 植物受到机械损伤和病菌侵染后,PPO催化酚与O2氧化形成为醌,使组织形成褐变,以便损伤恢复,防止或减少感染,提高抗病能力。醌类物质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所以受伤组织一般这种酶的活性就会提高。另外,多酚氧化酶也可以与细胞其他底物氧化相偶联,起到末端氧化酶的作用。 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中的的溶解度不同,通过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固体硫酸铵来调节粗提液的盐浓度从而可以将PPO蛋白从体系中析出,且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透析膜。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项实验,学习和了解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的方法,以及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的系统技术。 三、材料与试剂: 1.材料:马铃薯(两小组共称200g) 2.试剂:0.03M磷酸缓冲液pH 6.0(含0.02M巯基乙醇,0.001M EDTA,5%甘油,1%的聚乙烯吡咯烷酮)配制是配x10倍的浓缩液1000ml;固体硫酸铵;0.03M磷酸缓冲液pH 6.0(含0.02M巯基乙醇,0.001M EDTA,0.005M MgCl2) 3.设备:试管与试管架;烧杯、玻璃棒;移液管、滴管等;试剂瓶;透析袋;过滤纱布;植物组织匀浆机;pH计和pH试纸;高速冷冻离心机; 四、操作步骤: 1.两小组共称取200g土豆削皮后切成小块,加入300ml缓冲液A,两者按1:1(W/V)比例匀浆1min; 2.用两层纱布将所得的浆液过滤; 3.将匀浆滤液装入200ml的离心管10000rpm离心5min; 4.上清液两组平分,每组150ml,加36.45g硫酸铵固体搅拌均匀后10000rpm离心5min; 5.取上清液定容至150ml,加入30.75g硫酸铵固体搅拌均匀后10000rpm离心8min,倒掉上清液得粗酶沉淀,用并加入10ml 0.03M磷酸缓冲液B复溶沉淀3-5min; 6.将所得溶液倒入透析袋中,用0.02M的KCl溶液透析至无硫酸铵根离子。 五、结果和分析: 实验所得的初酶液颜色为浅黄色,颜色浅,主要是实验过程中特别是匀浆以前速度较快酚类被氧化的少,从而最大程度的保留了PPO的活性;经过一个夜晚的透析,得到了澄清的略带黄色的液体,这样就为进一步的柱层析提供了优良材料。 六、讨论与结论: 1. 本实验在匀浆阶段应尽量快速,防止酚类充分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 2.实验材料马铃薯在削皮前一定要清洗干净; 3.加入硫酸铵固体时一定要小心缓慢,同时伴有玻璃般的搅拌,在溶解蛋白的过程中避免溶液局部盐离子浓度过大,使蛋白变性,并注意用量的计算,第二步加入的时候起点浓度是40%而不是0,否则会加入过量,影响实验的结果; 4.透析时,提前检查透析袋是否完整,避免透析时出现孔洞导致样品丢失。

食品工程原理重点70750

食品工程原理复习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础 1.单元操作与三传理论的概念及关系。 不同食品的生产过程应用各种物理加工过程,根据他们的操作原理,可以归结为数个应用广泛的基本操作过程,如流体输送、搅拌、沉降、过滤、热交换、制冷、蒸发、结晶、吸收、蒸馏、粉碎、乳化萃取、吸附、干燥等。这些基本的物理过程称为单元操作 动量传递:流体流动时,其内部发生动量传递,故流体流动过程也称为动量传递过程。凡是遵循流体流动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热量传递: 物体被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也称为物体的传热过程。凡是遵循传热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热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质量传递: 两相间物质的传递过程即为质量传递。凡是遵循传质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单元操作与三传的关系 “三传理论”是单元操作的理论基础,单元操作是“三传理论” 1

2 的具体应用。 同时,“三传理论”和单元操作也是食品工程技术的理论和实 践基础 2.粘度的概念及牛顿内摩擦(粘性)定律。牛顿黏性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y u d d μτ±= ,服从此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μ比例系数,其值随流体的不同而异,流体的黏性愈大,其 值愈大。所以称为粘滞系数或动力粘度,简称为粘度 3.理想流体的概念及意义。 理想流体的粘度为零,不存在内摩擦力。理想流体的假设, 为工程研究带来方便。 4.热力体系:指某一由周围边界所限定的空间内的所有物质。 边界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边界所限定空间的外部称 为外界。 5.稳定流动:各截面上流体的有关参数(如流速、物性、压 强)仅随位置而变化,不随时间而变。 6.流体在两截面间的管道内流动时, 其流动方向是从总能量大的 截面流向总能量小的截面。 7.1kg 理想流体在管道内作稳定流动而又没有外功加入时,其柏努

生化实验五大技术

生化实验五大技术 一.分光光度技术 1.定义:根据物质对不同孩长的光线具有选择性吸收,每种物质都具有其特异的吸收光语。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定t 、定性分析的技术。 2.基本原理:(图1-1光吸收示意) 透光度T=It/lo 吸光度A=lg(lo/ I1) 朗伯-比尔(lambert-Beeri)定律:A=KLc K 为吸光率,L 为溶液厚度(em), c 为溶液浓度 (mol/L)] 摩尔吸光系数日ε:1摩尔浓度的溶液在厚度为 I.cm 的吸光度。 c=A/ε 3. 定量分析: (1)标准曲线(工作曲线)法 (2) 对比法元-KCLCx (3)计算法: e=A/ε (4)差示分析法(适用于浓度过浓成过稀) (5) 多组分湖合物测定 4.技术分类 分子吸收法&原子吸收法:

可见光(400-760 nm) &紫外光(200~ 40m) &红外光(大于760 nm)分光光度法; 5.应用方向 有机物成分分析&结构分析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体内的微量元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二电脉技术 1.定义:带电荷的供试品在情性支持介质中,在电场的作用下,向其对应的电 极方向按各自的速度进行脉动。使组分分离成族窄的区带,用透宜的检洲方法记录其电泳区带图请或计算其百分含量的方法。 2.基本原理: 球形质点的迁移率与所带电成正比,与其半径及介质粘度成反比。v=Q/6xrη 3.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 电场强度电场强度大,带电质点的迁移率加速 溶液的PH值: 溶液的pH离pl越远,质点所带净电荷越多,电泳迁移幸越大 溶液的离子强度:电泳液中的高子浓度增加时会引起质点迁移率的降低 电渗:在电场作用下液体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称为电渗 4:技术分类: 自由电泳(无支持体) 区带电泳(有支持体):法纸电泳(常压及高压),博层电泳(薄膜及薄板).凝波电泳(琼脂,琼脂糖、淀粉胶、柔丙烁配胶凝胶)等 5. 电泳分析常用方法及其特点: 小分子物质滤纸、纤维素、硅胶薄膜电泳复杂大分子物质凝胶电泳 ⑴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①这种薄顺对蛋白质样品吸阴性小,消除纸电沫中出现的“拖尾”现象 ②分离理应快,电泳时间短 ③样品用最少: ④经过冰最酸乙醉溶液或其它看明液处理后可使膜透明化有利丁对电泳图潜的光吸收措测店和爱的长期保 ------别适合于病理情况下微量异常蛋白的检测(胰岛素、游菌酶、胎儿甲种球

生物化学实验内容

《生物化学实验》容 课程类型:制药工程专业必修 实验总学时:32课时 开设实验项目数:8个 适用对象:2017制药工程1、2班 实验教师:段志芳 一、实验目标及基本要求 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容

包括实验时的表现(实验出勤、安全卫生、操作对错、损坏器皿情况等,占50%)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占50%),每个实验按总分为100分为满分进行打分,共8个实验,总评取平均值。 四、要求 (1)实验过程中同组人可以配合进行; (2)实验报告独立完成,同组人数据相同,不得抄袭他组数据; (3)实验过程若出现失误应向老师汇报后再进行重做; (4)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实验一植物组织中可溶性总糖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可溶性总糖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可溶性总糖提取的基本原理。 3.掌握溶解、过滤、洗涤、定容等基本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可溶性糖是指易溶于水的糖,包括绝大部分的单糖、寡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等。它们在植物体可以充当能量的储存、转移的介质、结构物质和功能分子如糖蛋白的配基。总糖主要指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果糖、戊糖、乳糖和在测定条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的单糖的蔗糖、麦芽糖以及可能部分水解的淀粉。可溶性总糖提取方法包括:热水提取法、酶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其溶于热水,不溶于60%以上乙醇,所以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除去部分醇溶性杂质。本实验利用可溶性糖溶于水的特性,将植物磨碎,用热水将组织中的可溶性

糖提取出来,结合实验二得到总糖浓度,已知溶液体积和原料重量,可以求出总糖含量。 三、实验用品 1.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精确到0.0g,配称量纸若干);可控温电加热板或电 炉或电热套或水浴锅均可。可共用。 2.玻璃器皿:研钵1套;100mL锥形瓶1个;25mL量筒1个;玻璃棒1根; 100mL烧杯2个;胶头滴管1支;过滤装置1套(铁架台1台+铁圈1个+玻璃漏斗1个+100mL容量瓶1个+洗瓶1个);不锈钢刮勺1个;剪刀1把。此部分为每组所用,集中到小框里,放置各实验台上。 3.药品试剂:新鲜植物叶片;蒸馏水。 4.其他:9cm滤纸若干(与玻璃漏斗配套);纸巾若干;标签纸若干。每个洗 手池常规配置烧杯刷、毛巾、洗手液。 四、实验操作 取新鲜植物叶片,洗净表面污物,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称取0.5g,剪碎,加入5~10ml蒸馏水,在研钵中磨成均浆,转入锥形瓶中,用蒸馏水少量多次冲洗研钵,洗出液也转入锥形瓶中,塑料薄膜封口,于沸水中提取30min,提取液冷却后过滤到100ml容量瓶中,同法残渣再提取2~3次,将提取液合并至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贴好标签,保存至冰箱中,用于实验二。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1、观察产品颜色是否与理论相符,若不符合,分析原因。 2、结合实验二结果计算含量 六、实验注意事项 (1)若有干扰,可滴加饱和中性醋酸铅以除去溶液中的蛋白质,乙醇沉淀除去部分醇溶性杂质,若色素较多可脱脂。 (2)加热时应小心,避免灼伤皮肤。 七、思考题 1、可溶性糖在植物物质代中的作用。

植物生理生化综合实验报告

大米和小麦赖氨酸、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大米和小麦是世界各国的主要粮食,更是我国各地的主食,研究分析它们的营养成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膳食有极高的指导意义。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能促进人体发育、增强免疫功能,并有提高中枢神经组织功能的作用;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增强免疫功能; 糖类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可溶性糖为植物体内最易被人体吸收的糖。本文分析了大米和小麦赖氨酸、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为大米和小麦的加工和开发利用以及人们日常膳食的搭配提供了参考。 1材料和方法 供示材料为云南农业大学购买的粗米粉和粗面粉,经过一定除杂处理。 赖氨酸含量的测定采用茚三酮法:赖氨酸侧链上的游离氨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颜色深浅与赖氨酸含量正相关。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双缩脲法:双缩脲与蛋白质反应发生紫红色反应,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蒽酮法。 2结果与分析 2.1面粉和米粉中的赖氨酸含量 从表1可以看出,面粉和米粉的赖氨酸含量都极低,但很明显面粉赖氨酸含量远高于米粉赖氨酸含量。 表1 面粉和米粉中的赖氨酸含量 材料赖氨酸含量(%) 面粉0.16 米粉0.0369 2.2面粉和米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从表2可以很明确的看出面粉和米粉中的蛋白质含量都较高且相差不明显,约在10%——15%之间。 表2 面粉和米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材料蛋白质含量(%)

2.3面粉和米粉中的可溶性糖含量 表3 面粉和米粉中的可溶性糖含量 材料可溶性糖含量(%) 面粉 3.6 米粉0.43 显然,面粉和米粉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都不高,相较而言,面粉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远高于米粉。 通过分析3个实验的结果可知,在面粉和米粉中蛋白质含量是极高的,可以有效的补充人体所需蛋白质,赖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低。 3讨论 赖氨酸是人体必须氨基酸,缺乏赖氨酸会造成疲劳,虚弱,恶心,呕吐,头晕,没有食欲,发育迟缓,贫血等。由于大米和小麦中的赖氨酸含量甚低,需要从其他富含赖氨酸的食物中摄取,如:肉类、禽、蛋、奶,鱼、虾、贝类、乳制品和豆类、黑芝麻等。 蛋白质同样是人体必须的物质,蛋白质的缺乏常见症状是代谢率下降,对疾病抵抗力减退,易患病,远期效果是器官的损害,常见的是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体质量下降、淡漠、易激怒、贫血以及干瘦病或水肿,并因为易感染而继发疾病。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重新修订了推荐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新修订的蛋白质

生物化学实验内容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适用专业:本科临床学专业 课程总学时:实验学时:32 实验指导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 开课实验室名称:生化实验室 一、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一门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实验性较强的基础医学课程.随着医学的发展,该学科已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和医学实验的研究工作。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既有联系,又是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系统。我们根据国家教委对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基本技能的要求,开设了大分子物质的常用定量分析法、酶活性分析、电泳法、层析技术、离心技术及临床生化,使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有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基本要求 1.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和观察来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各种现象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能力。 3.通过对各类实验的操作和总结,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进行本学科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各种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的操作。 三、考试方法及成绩评定方法 四、说明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1.揭克敏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0 参考资料: 1..袁道强主编:生物化学实验(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五、实验项目数据表

2)要求:0:必修1选修 3)类型:0:演示1:验证2:综合3:设计 4)每组人数:指教学实验项目中一次实验在每套仪器设备上完成实验项目的人数。 六、各实验项目教学大纲 实验一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预习要求】 预习四个小实验的具体实验原理和操作内容。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因素的认识; 2. 了解沉淀蛋白质的几种方法及其实用意义。 【实验内容】 (一)蛋白质的盐折 1. 原理 大量中性盐类如硫酸铵((NH4)2SO4)、硫酸钠(Na2SO4)和氯化钠(NaCl)等加入到蛋白质溶液后,可引起蛋白质颗粒因失去水化膜和电荷而沉淀。各种蛋白质分子的颗粒大小和电荷数量不同,用不同浓度中性盐可使各种蛋白质分段沉淀。例如血清中的球蛋白可在半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沉淀。当硫酸铵浓度达到饱和时血清中的白蛋白使沉淀下来。盐析沉淀蛋白质时能保持蛋白质不变性,加水稀释降低盐浓度,能使沉淀的蛋白质重新溶解,并保持其生物活性。因此,利用盐析法可达到分离提纯蛋白质的目的。 2. 操作步骤 ①取小试管1支、加入5%鸡蛋清溶液20滴,饱和硫酸铵溶液20滴,充分摇匀后静置5min,记录结果。

食品工程原理(修订版)

复习题: 1 简述食品工程原理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和地位。 2 何为绝对压力、表压和真空度?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3 何为不可压缩流体和可压缩流体? 4 写出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说明该式应用条件。 5 简述静力学方程式的应用。 6 说明流体的体积流量、质量流量、流速(平均流速)及质量流速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7 何为稳定流动和不稳定流动? 8 写出连续性方程式,说明其物理意义及应用。 9 分别写出理想流体和实际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式,说明各项单位及物理意义。 10应用伯努利方程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11应用伯努利方程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选取基准面和截面? 12简述流体粘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及粘度的单位。 13写出牛顿粘性定律,说明式中各项的意义和单位。 14何为牛顿型流体和非牛顿型流体? 15 Re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如何计算? 16流体的流动类型有哪几种?如何判断? 17简述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 18气缚现象和汽蚀现象有何区别? 19什么叫汽蚀现象?如何防止发生汽蚀现象? 20离心泵在启动前为什么要在泵内充满液体? 21何为管路特性曲线?何为工作点? 22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有哪些?各自的定义和单位是什么? 23离心泵流量调节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24何为允许吸上真空度和汽蚀余量?如何确定离心泵的安装高度? 25扬程和升扬高度是否相同? 26 简述泵的有效功率小于轴功率的原因(有哪几种损失) 27比较往复泵和离心泵,各有何特点?

28简述混合均匀度的的判断依据以及混合机理 29影响乳化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0何为均相物系?何为非均相物系? 31 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各自含义是什么? 32简述板框压滤机的工作过程。 33过滤有几种方式? 34离心沉降与重力沉降相比,有什么特点? 35什么叫离心分离因数?其值大小说明什么? 36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37 沉降室(降尘室)的工作原理。 38传热的基本方式有几种? 39什么是热传导、对流传热和热辐射?分别举出2-3个实例。 40说明傅里叶定律的意义,写出其表达式。 41导热中的热阻、推动力概念,单层平壁和多层平壁导热时如何计算其热阻和推动力?42为什么住宅中采用双层窗能起到保温作用? 43气温下降,应添加衣服,把保暖性好的衣服穿在里面好,还是穿在外面好?为什么?44保温瓶(热水瓶)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采取了哪些防止热损失的措施? 45总传热系数K的意义,它包含了哪几个分热阻? 46如何计算传热面积?如何计算壁温? 47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及其选型。 48强化传热的途径。 49何为单效蒸发,何为多效蒸发,多效蒸发与单效蒸发比较有什么优缺点? 50在蒸发过程中,为提高蒸汽利用率,你以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51蒸发中提高传热速率的途径有哪些? 52与常压蒸发相比真空蒸发有哪些优点。 53常用的机械制冷方式有哪些? 54 简述理想蒸汽压缩式制冷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55分析冻结速率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56常用的去湿方法按作用原理分哪几类? 57湿空气湿度大,则其相对湿度也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生物化学实验思考题

生物化学实验思考题

————————————————————————————————作者: ————————————————————————————————日期:

生物化学实验考试试题

细胞破碎 1 常用的细胞破碎的方法有哪些? 机械法:研磨,高速捣碎机;物理法:反复冻溶,超声波破碎,压榨法;化学与生物化学法:自溶,溶胀法,酶解法,有机溶剂处理。 2 有机溶剂法破碎细胞原理,常用的有机溶剂有哪些? 有机溶剂溶解细胞壁并使之失稳。比如笨、甲苯、氯仿、二甲苯及高级醇等 3酶法破碎细胞原理:酶分解作用 4反复冻融法破碎细胞原理:通过反复将细胞放在低温下突然冷却和室温下融化达到破壁作用 层析技术 1.什么叫层析技术? 层析技术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差别(分子亲和力、吸附力、分子的形状和大小、分配系数等),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其中一个是固定相,另一个是流动相,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速度移动而使其分离的方法。 2、按层析过程的机理,层析法分哪几类?按操作形式不同又分哪三类? 根据分离的原理不同分类,层析主要可以分为吸附层析、分配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等。 按操作形式不同又分层析可以分为纸层析、薄层层析和柱层析。 3.指出常用层析技术的应用范围。 凝胶层析法:⑴脱盐;⑵用于分离提纯;⑶测定高分子物质的分子量;⑷高分子溶液的浓缩离子交换层析法:主要用于分离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也可用于分离核酸、核苷酸及其它带电荷的生物分子 高效液相层析法:⑴液-固吸附层析;⑵液-液分配层析;⑶离子交换层析 4.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分离蛋白质原理是什么? 大小不同的分子经过的路线长短不同而达到分离作用。 5.用SephadexG25脱盐时蛋白质和盐哪个先出峰?蛋白质 6.相对分子量为8万和10万的蛋白质能否在SephadexG-75柱中分开?为什么?不能,分子量差距太小。 7.将分子量分别为a(90000)、b(45000)、c(110 000)的三种蛋白质混合溶液进行凝胶过滤层析,正常情况下,将它们按被洗脱下来的先后排序。c、a、b 8.离子交换层析与凝胶过滤哪种分辨率高?离子交换层析较高。 9.如果样品中只有Ala和His(Ala pI=6.0,His pI=7.6),在pH4条件下,这两种氨基酸那一种与CM(阳离子交换剂)结合的紧密?如果用pH4-7的洗脱液梯度洗脱,那种氨基酸先洗脱出来?Ala 10. 柱层析时湿装柱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用水灌注、不能有气泡。 11.说说离子交换层析中洗脱液的选择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