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博传播机制的研究

对微博传播机制的研究
对微博传播机制的研究

对微博传播机制的研究

【摘要】微博的产生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们进入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时代。微博能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主要在于它的零时间性质以及扩散化的分众传播机制。通过对于微博传播机制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微博目前的发展状态,并且以此来思考其未来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微博;传播机制;零时间;扩散化分众传播

微博,即微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简短实时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的主体是关注机制,关注可双向可单向。微博内容简短,通常在140字以内,信息都是即时发布,并且公开,所有人都可以看。微博比博客更为轻便,也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公共空间。它的分布平台非常广泛,电脑桌面、浏览器以及各种移动终端等,用户可在上面发布信息,从中获取关注对象发布的信息。

一、“零时间”

微博与生俱来的特点使它在媒介平台的发展方面彰显出了强大的优势,这也是它的生产机制,即“零时间”。

第一,微博的内容简短,大部分在140字以内。由于这个对于发布字数的限制,使得发布者在编写的时候,不会太过具体思考整条微博的内容该如何编写,而更加容易将主观直接的现象反映出来。由此看出微博门槛不高,更能吸收到众多客户。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 汉语121 周凯 1232026 如今,中国已经悄然进入了微时代,各种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微博、微信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博得了众多网络用户的追捧,同时也备受商家的青睐。以下将从传播学角度来谈谈微博和微信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微博”又称为“微型博客”或“一句话博客”,也被网友昵称为“围脖”,它是即时信息的一个变种。微博传播的内容精而简,虽然最多只能发表140个字,但是传播内容却相当丰富。同时,微博网站以互联网Web2.0技术为依托,支持API技术,由此实现了网络和手机的短信连接以及与其他社会媒体的超级链接。 微博是极具时代代表性的一种实时讯息系统,和传统博客一样,微博用户同样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心情和体会。在匆忙的生活中,人们可能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心情去洋洋洒洒地发表一篇博客,但却可以随手抒发自己的感慨以及所见所闻。微博这种只言片语的“语录体”即时表述方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让大家都成为这个时代的关注者和记录者。而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用户更容易对访问者的留言进行回复,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进行推出的,是一款新型的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微信进行图片传送、视频传送以及文字的输送等等。微信软件的本身是免费的,其任何功能的使用都是完全的免费,在其上网时所产生的流量是由网络的运营商进行费用的收取。微信正式的推出时间是2011年1月份,它具有很多相当实用的功能,满足了年轻人免费发送图片、即时通讯、零资费等等的爱好。 微信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支持语音短信的发送,支持图片和视频的发送,也包括表情的发送和文字的发送;可以通过微信查看周围再使用微信的人;可以支持多人的共同聊天;支持邮箱、语音记事本、微博、QQ同步助手、漂流瓶等插件功能。微信可以使用手机号码进行注册,也可以用QQ号进行直接的登录,在用QQ号登录时会要求设置成为昵称或者是微信号。另一方面微信和QQ是相互的独立的,即便是我们用QQ号进行登录,在运用微信的时候,我们的QQ号不会被泄露给任何人。 微信与微博的差异: 1. 平台属性:社会化关系网络与社会化信息网络 微信是社会化关系网络,用户关系是构建网络的纽带。微博是社会化信息网络,信息是构建网络的纽带。 2. 用户关系:对等双向 VS 非对等多向度错落 微信是对等的双向关系,微博是非对等的多向度错落关系。微信上,用户之间是对话关系,微博上,用户之间是关注关系。微信普通用户之间,需要互加好友,这构成了对等关系。微信群是多对多,仍然是对等的。而微博普通用户之间则不需要互加好友,双方的关系并非对等,而是多向度错落、一对多。而微博微群,做不起来的原因,与微博用户关系属性有很大关系。 3. 信息内容:私密闭环交流 VS 公开扩散传播 微信是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而微博是开放的扩散传播。一个向内,一个向外;一个私密,一个公开;一个注重交流,一个注重传播 4. 时间同步性:同时与差时 微信用户主要是双方同时在线聊天,某种程度而言,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移动QQ增强变异版。而微博则是差时浏览信息,用户各自发布自己的微博,粉丝查看信息并非同步,而是刷新查看所关注对象此前发布的信息。这种同时与差时也决定了微信与微博的功能与内容之差。

环保组织基于微博平台的传播策略研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问题越来越进入公 众的视野。环保组织在环境问题的扩散及环保意识的传播上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尤其在微博等新媒体日益发展的时代,环保组织的传播被赋予了更多的话语 权利和表达路径。本文以世界自然基金组织关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微博传播为例,探讨成功的传播案例,以期为环保组织的微博传播策略提供建议。 关键词:环保组织;微博;形式;情感;渠道 一、微博对环境议题传播的意义 1、提供话题讨论的空间 由于互动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微博为网络公共事件的发酵提供平台,使舆论 的形成更为容易。环保组织借力微博为环保事业发声,为绿色公共领域的建构搭 建了虚拟的讨论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传播的过程更直接,传播的范围更广泛, 传播的反馈更便捷,不仅将环境话语置于更大的讨论空间,而且能通过意义的建 构强化集体认同,有利于推动议题形成广泛的舆论影响,甚至吸引更多的公民参 与到环保行动中。 2、构建环保身份的认同 微博碎片化、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能有效地将松散的人际关系联系起来,形 成广泛的社会网络。尤其是针对一些热门话题,动辄吸引成千上万的受众参与, 最终形成有代表性的集中意见。环保组织通过微博进行传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 将对环保议题感兴趣的支持者和旁观者组成为一个阵营的过程,并且在不断的劝 服中扩充这个阵营。而在该议题下的所有参与者,都对议题的态度保持了一致认同,从而也就建构了一种对于环保阵营的身份认同。 3、将环保行为纳入公众认知框架 环境议题由于受到地域和传播渠道的限制,通常只能吸引与环境事件有着直 接利益关系的人参与,如“厦门PX事件”主要是厦门本地的市民在参与抗争。微博平台可以将环保认知纳入社会认知体系,把环境问题运作为人人有责的认知框架。一方面,微博传播面广。经由微博发起的环境行动,更有可能变成全民关注甚至 全民参与的行动。另一方面,微博的公开性使参与者的言行与态度变化均处于公 开的状态,而且诸多意见领袖的参与,能够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有利于降低社 会漠视的现象。 二、环保组织当前的微博传播现状 1、环保组织微博传播的主要内容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微博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越来越多的环保 组织通过官方微博开展绿色环境议题的传播动员。当前,基于微博平台的环境传 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对热点环境问题的密切关注。微博是一个即 时传播的平台,许多突发性事件都最早由微博爆出。环保组织对环境问题时刻保 持着关注,微博为它们第一时间的发声提供了高效的平台支撑;第二,相关环保 活动的策划。脱离了大众媒体的限制,微博的行动动员显得更加直接和纯粹,其 受众的广泛性更扩大了传播的影响力;第三,环保知识的教育普及。环保组织拥 有一批专业化的组织成员,它的首要义务就是帮助公众了解环境议题,建构环保 意识。不少环保组织都利用微博普及环保知识,期丰富的表现形式更有利于知识 的扩散,能有效地设置公众的认知议题。

主题:新媒体引起的媒体格局变化 本小组选取角度:浅析微博对媒体格局的积极影响 主要观点: 微博的出现,在宏观层面上由小及大,分别对网络新闻传播格局、舆论格局、社会发展格局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具体分析: 一、微博对网络新闻传播格局的积极影响 (1)对公共新闻深度与广度的拓展。 微博在新闻传播方面的能量迅速释放出来,在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方面,微博的时效性明显高于专业媒体,例如,2010年,台湾花莲地震,在地震发生后的一分钟内,台湾和福建的网友就已经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发布了这一信息,很快这一信息便传遍整个平台。微博不仅以极高的时效性传播着各种新闻,而且在事实性信息传播的同时实现着意见传播,因此其社会影响力日渐显现。微博更大的能量来自与公民新闻实践的结合。如果说博客使公民新闻的概念逐渐在中国普及,那么,微博的应用,则将推动公民新闻实践的深化。 (2)对专业新闻网站传播理念的冲击。 在传统网站的新闻传播中,传播的主体是网站的经营者,传播主体对于在网站上传播的内容的控制权是很高的,这一点,与传统媒体类似。网站虽然可以转载其他来源的内容,但是,网站通常要对这些转载的内容进行把关,所以它是由单一传播主体进行控制的传播。是一种基于单一的权力中心所进行的点对面的传播。微博把网民之间的社会网络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传播网络,这一点正像即时通信网,但与即时通信不同的是,微博更利于社会性交流和公共信息的传播。它的传播结构和传播特点,使得“病毒式”传播可以轻易实现,所以它的大众传播能量是更不容忽视的。 二、微博对舆论格局的积极影响 (1)微博将网媒由舆情发酵地变为舆情发源地。 由于采访权的限制,网络媒体的新闻信息长期以转发为主,在以往的舆情事件中主要显现“发酵”功能,异军突起的微博打破了这一格局。 (2)对舆情的关注由浅尝辄止到刨根问底。 对待宜黄事件,很多人开始时关注的是强拆到底是否合法,在确定县政府的行为是合法之后,人们又开始追问这样的法律是否合法,是否真的“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以及这样的强盗逻辑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分析到最后,原来是公众话语体系与官方话语体系的不同在作怪。对待此类的事件,民众之所以坚持刨根问底,是因为开始接受人本主义的观念,是以人为保障的根本,而不是剥削的根本,而微博,让民众有了接受新观念,坚持刨根问底的机会和条件。

目录 前言 (2) 一、事件研究背景 (3) 二、“弯弯事件”舆情在微博传播中的阶段表现 (4) (1)舆情起源阶段 (4) (2)舆情放大阶段 (4) (3)舆情引爆阶段 (5) (4)舆情消退阶段 (5) 三、微博传播对“弯弯事件”的形成发挥相当作用的原因 (5) (1)话语权的下移 (5) (2)信息传播渠道多样 (6) (3)微博活跃用户及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7) 四、微博传播下“弯弯事件”舆情不断发展的动因 (8) (1)事后相关单位的不作为:当事人及网民负面情绪的催化剂8 (2)微博活跃分子用户介入:舆情爆发的加速器 (9) 结语 (9)

基于微博传播的热点事件舆情发展态势研究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最大的社交公共信息传播平台,是社会热点事件舆论场形成的重要阵地。微博因其具有传播方式简单、操作模式方便以及信息平台开放便捷,从而更能促使信息裂变式传播,且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微博已成为影响舆论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也即“弯弯事件”自4月5日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一度成为新浪微博热搜榜首。本文以“弯弯事件”为案例,分析微博对该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描绘微博传播作用下该舆情事件的“发生-发展-消解”的演进路径以及剖析该事件舆情发展的动因。 关键词:微博传播热点事件舆情发展态势 前言 近年来,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处于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多发的转折期。尤其2016年以来的这几个月,突发事件频发,如:“山东非法疫苗”“常州被污染的学校”“火灾拍摄者残忍42秒”“朋友圈直播杀人”等等,这种现象不容小觑。在这些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中,微博已经成为第一时间发布公共信息的平

从传播学的角度浅谈《奇葩说》 西南林业大学—叶皓岩在“大众传媒时代”,随着电报、报纸、书信、广播等传统媒介逐步或即将淡出人们的视野,网络电视作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介,在大众传播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的网络电视节目会获得不同效果的传播影响,一般从收视率的高地上可以看出其传播效果与社会影响力。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执行着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如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麻醉精神)等。拉斯韦尔将传播学的基本功能概括为环境监测、社会协调、社会遗产传承功能。赖特将传播学的基本功能概括为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及提供娱乐功能。施拉姆将二者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形成了更为严谨的系统。通过网络电视向大众进行信息传递的综艺节目《奇葩说》当然也具备了这些功能。《奇葩说》是2014年爱奇艺打造的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仅靠蔡康永、高晓松、马东,以及十八位“奇葩”辩手的三寸不烂之舌,便吸引了大批80后、90后拥趸。华西都市报记者获悉,该节目自2014年11月底上线以后,总点击量已经破亿,微博话题阅读量也轻松破10亿大关,在百度沸点2015年度热搜榜单上,《奇葩说》所显示的影响力更是足以和《天天向上》、《中国好声音》等卫视栏目PK。本文将以传播学的角度来浅析《奇葩说》引起收视率热潮的传播特点。 一、《奇葩说》的概况 《奇葩说第一季》是一档由马东工作室打造的中国说话达人秀节目,由马东主持,高晓松和蔡康永担任团长。该节目于2014年11月29日开播,主要是以辩论的形式来在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奇葩说第二季》由马东、蔡康永、金星担任导师,节目于2015年6月26日播出。 《奇葩说》以奇葩之名为“奇葩”正名,在节目中,“一大波奇葩分子用奇葩方式传递奇葩观点”,每一位来到节目的选手都会用新奇的观点和独特的表达征服评委和嘉宾,导师也从社会层面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念。尽管《奇葩说》将“奇葩”们一网打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一档肤浅低俗的节目,‘奇葩’并不孤独,他们会让许多观众产生共鸣,也会有积极的人生思考。 二、《奇葩说》的传播特点 1、以“最会说话”的传播主体“马(马东)晓(高晓松)康(蔡康永)”作为嘉宾,可堪比国内一线电视台的主持阵容。三人以“奇葩”的姿态加入《奇葩说》更好地吸引了更多观众的青睐。 2、《奇葩说》除了娱乐外,传达的价值都是在探索年轻人的人生观和内心世界。每期节目都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通过利用数据的信息在知乎、天涯、百度贴吧、新浪微博等热门后台整合出热点话题,在人文、情感、生活、创业等领域选取观众关注最多的问题并发动网友参与话题投票。从以往的揣测观众口味逐步拓展为定制精准创意,从而制作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新媒体自制内容。” 3、《奇葩说》除了线上线下的互动,多维立体沟通,还开启了弹幕互动的新时代,传统的线上互动包括节目、嘉宾以及选手微博、百度贴吧、爱奇艺节目主页等等。线下互动包括现场见面会、奇葩说节目的衍生品发售等。而弹幕互动新形势地融入,将吐槽推荐送至节目,成为节目另一大看点。 4、《奇葩说》一上线就语出惊人,“40岁以上人士请在90后陪同下观看”将节目的受众定位为90后,为了迎合这一主题,三位嘉宾分别用苏格兰长裙、白色袜子这一搞怪奇葩的穿衣风格吸引受众的眼球,开场前用世界杯、植物大战僵尸等形式套用。这档以娱乐作为外衣,用轻松表现严肃的脱口秀节目,无论是从节目制作、嘉宾阵容、话题内容还是大数据

XX大学XX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浅析微博营销利弊及策略分析 系部名称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微博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应用形式越来越为人们所知,并迅速兴起和流行。微博不仅增添人际传播的新模式,还开辟了信息传播新网络媒介。对企业而言,微博正逐渐成为网络营销新阵地。微博营销是刚刚推出的网络营销方式,因为随着微博的火热,既催生了有关营销方式,就是微博营销。微博营销以微博作为营销的平台,每一个听众都是潜在营销对象,每个企业都可以在新浪和网易等等注册一个微博,然后利用更新自己微型博客向网友传播企业、产品的信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每天更新的内容就可以跟大家交流,或者大家所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就可以达到营销目的,这种方式就是新兴推出的微博营销。因此,对微博分析探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积极意义。所以呢,本文首先对微博的概念、特点、行业分析、发展前途进行回顾,之后对微博营销涵义、分类、特点、作用、全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微博营销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归纳出微博主要营销策略措施。 关键词:微博;微博营销;转发量;信息反馈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o as a new network application form for people place more and more familiar with, rapidly and popular.The bo not only added a new mode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ut opened up a new networ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dium. Speaking of the enterprise, bo is becoming the new network marketing positions. The Po marketing is just launched network marketing methods, because as the Po's hot, already gave birth to relevant ways of marketing, was the Po marketing. The Po marketing with small bo as marketing platform, every listener are potential target marketing, each enterprise can be in sina, netease and so on registered micro bo, then use update their tiny blog wrote to spread enterprise, product information, set up good enterprise image and product image. The daily updated content can communicate with you, and have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 topic, so it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marketing, which is launch of the new micro Po marketing. so, to the micro bo paper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and positive significance. So this passage first on the Po's concept, the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analys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re reviewed, and then to micro Po marketing the meaning,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whole process analysis, find out Po marketing existence question, in view of existing problems summarized the main marketing strategy of micro bo measures. Key words:Weibo;The microblogging marketing;Forward;Information feedback

浅谈微博对传播的影响 一、什么是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又被称为“微博客”或“微网志”,它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并公开发布的简短微型的文本。最早起源于美国,在中国被翻译为微型博客,有新浪微博、搜狐微博以及腾讯微博等,以新浪微博最盛。它是基于互联网web2.0和web3.0技术的一种网络应用和手机应用,通过虚拟的社会网络关系,以迅捷的广播式传播方式以及短小的140个字符以内的传播内容达到实时传播、获取信息、人际交往等传播目的。“相比传统博客而言,微博在延续自媒体性质的同时更加入了社会网络关系媒体的性质,所以是自媒体与社会网络关系媒体相结合的产物”。[1]微博具有开放性强、更新速度快、使用方便、内容短小精悍的特点,使信息传播进入即时传播发展的新阶段。 二、微博兴起、发展的动因 微博事实上得益于发展成熟的互联网,互联网使得媒体机构信息得以广泛传播,信息时效性也得到保障,同时它对受众的文化要求低,对传播者本身要求也很低。博客,尤其是微博传播对传播者的要求大大地降低了,“建立博客,无需网络技术知识,只要有表达欲望,会打字,就可以开设博客,几乎属于零门槛,这就让让众多潜藏在我们周围的人们打开了自己的网上书写乐园,开启了个人书写的新时代。相比以前的门户网站新闻媒体传播,博客传播无需任何认可,无需太过高深的技术,就可自由的按照自我意愿发表文章”[2],博主的自我意识得以不受任何阻碍地向外传播,也使传播过程中全民参与得以实现。另外,手机对微博的信息传播具有催化作用,微博的兴起同时也使得手机用户增多、3G技术的推行和移动资费的下调,这就实现了通讯媒介与广播媒介的融合。 微博能够实现用户自我生产内容,同时实现了网络和手机的短信连接以及与其他社会媒体的超级链接,是首个将互联网与手机等多种新媒体真正相结合使用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从传播方式上来讲,微博传播利用的是在网络中建立的虚拟社区关系进行人际传播从而延伸至大众传播。从传播内容上来讲,微博区别于传统博客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于内容字数的限制,要求用户所发信息不能超过140个字符。这就降低了传播者的门槛。从传播效果上来讲,微博的出现不仅带来了互联网技术史上的革命,更是进一步影响了人们之间传播沟通的方式,影响传统大众传播方式,带来了新闻报道的重塑、舆论形成的重组等等各方面的变革。 “微博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1.微博使用简单方便,传输性效率较高; 2.微博的使用形式与热点内容相互作用促成微博的高速增长;3.微博不仅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体,通过关注与被关注,用户从某种程度上能将现实社会关系移植到微博上,相比于SNS的双向认证机制,微博采用的是单向的关注和被关注关系,这种形态使得微博上用户既能建立起以现实生活中亲朋好友为基础的强关系,同时也有基于共同兴趣爱好,共同行业等因素建立起来的弱关系。”[3] 三、微博如何进行传播

情报学报 I SSN1000-0135 第31卷第12期1299- 1304 2012年12月J O U R N A LO FT H EC H I N ASO C I E T YF O RSC I E N T I F I C A N DT E C H N I C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 I SSN1000-0135V o i .31 N o .12 1299-1304D e c e m be r 2012 do i Z 10.3772/j .i s s n.1000-0135.2012.12.010 收稿日期Z 2012年7月18日 作者简介Z 钱颖 女 1976年生 博士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Z 信息资源管理\新媒体传播O 张植 女 1988年生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Z 网络舆情传播\新媒体传播O E -m a i i Z z ha ng na n339@126.c o m O 赵来军 男 1970年生 博士 教授 高级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Z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O 钟永光 男 1972年生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Z 系统动力学与运营管理O 1) 基金项目Z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90924030) 上海浦江人才项目资助(11P J C 075)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曙光计划 项目(09SG 3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Z 10Y J A 630021)O 微博舆情传播规律研究 1) 钱 颖1 张 捕1 赵来军1 钟永光 2 (1.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0444;2.青岛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青岛 266071) 摘要 随着用网络户数的增加 微博已成为网民表达意愿的重要渠道 成为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工具之一O 由突发事件导致的舆情在微博上传播迅速 影响广泛O 基于传统传染病模型(SI R 模型) 本文对微博上舆情传播规律进行研究 建立了微博舆情传播模型 并用2011年甘肃校车事故在新浪微博上的传播进行实证研究O 研究发现Z 原创 转发帖子爆发迅速 第二天达到峰值 衰退的速度较慢 六天后帖子数稳定在较低水平O 用微博传播模型对甘肃校车事件中舆情传播规律进行仿真 仿真结果与历史数据拟合度高 验证了此模型用来研究微博舆情传播规律的可行性O 最后利用此模型 研究了不同情景下的微博舆情传播规律O 关键词 新浪微博 突发事件 SI R 模型 微博舆情模型T h e s p r e adof p u b l i c s e n t i m e n t onmi c r o-b l oggi n g u n d e r e m e r ge n c i e s O i a n Y i ng 1 Z ha ng N a n 1 Z ha o L a i j un 1a nd Z ho ng Y o ng g ua ng 2 (1.m anage m e nt sc ho o l shanghai u ni u e r s i t y shanghai 200444; 2.m anage m e nt sc i e nc e and E ngi e e r i ng de p ar t m e nt @i ngdao u ni u e r s i t y @i ngdao 266071) A b s t r ac t Wi t h t hei nc r e a s i ngnum be ro f us e r s m i c r o -bi o g g i ngha sbe c o m et hem o s t i nf i ue nt i a i c o m m uni c a t i o n c ha nne i .T he pubi i c o pi ni o n g e ne r a t e d by e m e r g e nc y s pr e a ds r a pi di y o n t he m i c r o -bi o g g i ng a nd ha s g r e a t i m pa c t .b a s e d o n t he t r a di t i o na i r um o r s pr e a di ng m o de i (SI Rm o de i ) w e s t udi e d t hepa t t e r n o f pubi i co pi ni o n di s s e m i na t i o n o n t hem i c r o -bi o g g i ng .T hes c ho o i bus a c c i de nt ha ppe ne d i n G a ns u pr o v i nc ei n N o v 2011i s us e d a s a n e m pi r i c a i e x a m pi e .D a t as ho w s t ha t t ha t t he num be r o f o r i g i na i po s t s a nd f o r w a r de d po s t s i nc r e a s e d r a pi di y a t t he be g i nni ng r e a c hi ng pe a k o n t hes e c o nd da y w hi i er e duc e d s i o w i y r e a c hi ngai o ws t a bi ei e v e i s i xda y s i a t e r .T hem o de i s i m ui a t i o n r e s ui t f i t s t hehi s t o r i c a i da t a w e i i w hi c h i s a n e v i de nc e t ha t t he m o de i c o ui d be us e d t o s t udy t he pubi i c o pi ni o n s pr e a di ng o n m i c r o -bi o g g i ng .b a s e d o n t he m o de i s i m ui a t i o n w e a na i y z e d ho wpubi i c o pi ni o n s pr e a d unde r di f f e r e nt s c e na r i o s . K e yw or d s Si na m i c r o -bi o g g i ng e m e r g e nc y SI Rm o de i pubi i c s e nt i m e nt s pr e a di ng m o de i o n m i c r o -bi o g g i ng 1 引 言 微博自2009年8月上线以来得到全面推广与应用O 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 我国微博用户数 量已达到2. 5亿O 由于微博信息产生和获取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内容短小精悍 信息共享便捷迅速等特点 微博已经成为网民们表达意愿\分享心情的重要渠道O 人民网舆情分析专家预测 在未来的突发事件中 微博将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工具O 突发事 - 9921- 万方数据

MEDIA OBSERVER 全国新闻核心期刊·江苏省十佳期刊 □燕志华 近年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举世瞩目。在广袤的城乡之间,绵延着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也最急遽的城市化,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史上 的大事件。但随之而来的, 是城市拆迁、城中村等负面效应逐渐显露。与此同时, 工业化浪潮始终伴随着城市化的步踵,环境污染、食品事件等社会危机接连爆发。两者齐头并进,使得中国在社会转型、 国民转性的关键时期,矛盾凸显。在中国的经济问题向社会领域快速渗透之际,网络化浪潮又扑面而来。中国的网民在短短几年内快速增长到3亿多人,在虚拟世界依然人口第一。网络是个迥异于现实的新社会空间,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力暂付阙如,网络舆情呈现出极端多元化和复杂化。城市化、工业化和网络化合流,使得眼下中国发展面临的复杂局势,世所罕见。 真实社会与虚拟社会,彼此叠加,构成了一个立体、多维的传播空间。网络也使得社会事件传播的途径和影响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很多新闻事件,是网络炒热之后,传统媒体才跟进。传播议程设置的权杖,前所未有地落到了网络的手里。频发的社会事件,经网络的放大,已给现实世界带来了不小的困扰,研究网络舆论传播,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让我们试以杭州“七十码”事件为例,寻找网络舆论传播的某些规律,为我们进行网络时代的社会危机公关处理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5月初,杭州街头发生了一起赛车者撞死一名大学生事件。由于网民的深度介入,最终发展成举国皆知、影响巨大的社会事件。 事发不久,现场图片即上传到网络。在一张图片上,肇事司机胡斌的年轻朋友在现场叼着烟、勾肩搭背,表情轻松而漠然,引发了网友愤怒,针对胡斌的“人肉搜 索”就此展开:有钱子弟!多次超速,但驾照一直未吊销……胡斌背景的曝光,堪称 是这起网络传播事件的转折点———“富二代”这个带有强烈标签色彩和社会分层意味的词汇就此出炉。网络关注从此沿着两条路径发展:一是继续“就事论事”,二就是围绕“富二代”话题展开。而对后者讨论之热烈,远远超过了对车祸本身的关注。有网民建立了专门网站,汇集各种相关话题,所有人用搜索引擎稍一检索,即可直接切入话题。 事态已经从原先的一条主干发展成了枝桠众多的“话题之树”。不久,当地交警部门宣布,该车速度绝非外界猜测的80码甚至90多码,实际只有“70码”。这个结果立刻引来无数网友强烈 质疑。此前警方还声称,事故现场没有监控录像,但5月9日,浙江卫视却播放了一段现场监控录像。针对杭州警方的网络恶搞随后展开。根据警方的“70码”说法,网友们讽喻性地创造了“欺实马”一词,一时成为热门新词。此案中,对“仇富”等现象的探讨,也都是热点。 到今年8月份,在该案宣判之际,一个“杭州七十码事件肉出疑似替身张礼礤”的帖子在网上现身了。虽然当地法院再三驳斥“替身”之说,却几乎无人相信。直到新华社刊发记者专访,并且拍摄了一张胡斌本人的近照之后,事态才最终平息。 胡斌案至此并未划上句号。有网友自省:“替身”说给社会和网络带来了一场地震,是否需要道歉?南方都市报就发表了言论:《网民不必为一个真胡斌而道歉》,理由是,质疑精神是网络和公民社会的固有属性,推动着追求真相和社会进步。此次的“误算”,并不影响其价值。所以,当有关方面宣布已将“谣言散布者”逮捕归案的时候,又引发了网络的一番争论。 无论如何,发生于2009年5月份的“胡斌案”,注定将在中国的社会政治发 网络热点舆论传播规律及其应对 网络天地 38

微博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探讨 发表时间:2016-10-10T16:33:40.49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6年4月作者:周宇[导读]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和传播特征为新闻传播注入了新的血液,促进了新闻传播的更新和发展。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和传播特征为新闻传播注入了新的血液,促进了新闻传播的更新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使得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受到巨大的冲击,本文主要就互联网背景下微博的信息传播发展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博;传统;新闻;传播模式;影响 一、微博的起源及其信息传播特点的分析 (一)微博的起源 微博是博客发展脱变而来的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有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但是现代的微博一般特指新浪微博,其兴起于2009年,在互联网发展推动下成为一种极为流行的信息传播载体。在中国,已经有接近一般的网民将微博作为重要的互联网应用并且进行使用。新浪微博只有经过实名认证才能够注册,一人对应一个账号,当然不包括以企业、组织或者是政府名义注册的公众微博,用户可以在微博上发布140字符以下的简短信息,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二)微博信息传播特点分析 微博对信息的传播主要表现为两个特征,一个是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还有另外一个就是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微博上的信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膨胀,并且信息覆盖的范围也会极具扩张。新浪微博在发展初期为了增强影响力和市场覆盖率,主动发展了媒体人、企业以及名人作为微博用户,他们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并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从而促进了微博使用群体的发展。由于受到微博主体多元化的影响,也是的微博上的信息更为复杂,在发展过程中使微博形成了一种舆论的场所。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传播的混乱。信息传播的碎片化是由于受到微博信息字数的限制,使传播的信息呈现分裂的传播方式。 二、微博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 (一)微博成为人们了解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 与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相比较,利用微博进行新闻传播具有明显的优势,传统的新闻传播需要经过多个程序的完善才能够实现信息的发布,从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审核信息—发布信息,需要经过多个环节,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同时还延长了新闻的及时性。并且传统新闻来源渠道较为狭窄,从而导致新闻面受到一定的限制。据有关资料显示,在BBS传播时代,传统新闻中的媒体手机新闻大都来源于BBS,随着微博的发展,传统新闻开始从微博上搜集信息,从而获取需要播放的信息。因此说,微博时代使得传统新闻媒体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转移,但是这种转移并不是信息渠道的拓宽,而是被微博信息的覆盖,传统新闻大部分信息从微博上进行获取,新闻的及时性被微博所取代,人们更多的关注微博上的新闻,将微博作为获取重要新闻的途径。(二)微博对传统新闻传播方式构成了挑战 随着网络的普及,使用微博的人数越来越多,信息的发布主体日益增大,各种重大信息能够及时发布到微博当中。与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相比,微博发布新闻具有较强的实效性特征。当重大事项发生之后,目击者或者是现场附近的人员都能够及时将信息通过手机发布到网络上,借助于微博平台对信息进行传播。如果利用传统的新闻媒体手段进行传播,需要经历信息的采集、筛选、加工和发布,在微博时代,传统的新闻被扼杀在制作中。因此说,微博传播新闻的手段对传统新闻传播方式构成了一定的挑战。(三)微博对传统新闻信息量造成了冲击 由于微博的传播主体较多,并且传播的信息短小精悍,信息发布量受到限制,为了对事件做全面的说明,人们往往采用概括的语言进行信息传播,不仅方便浏览者了解重要信息,同时还能够增加新闻信息量。尤其是在特殊情况下,信息的的传播更是超越了传统新闻手段的传播作用。例如在遇到自然灾害或者是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事故现场的人员就能够通过微博将事件进行传播,而传统媒体则需要让新闻采集者亲临现场,既耗时又影响信息传播效率。 结束语: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人们浏览信息不再受到媒介的限制,微博以其信息量大、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超越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微博进行新闻传播时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新闻源广泛、时效性较强,也使得传统新闻传播受到压制。传统新闻传播要想取得较快的发展,必须重视对微博的应用,借助于微博手段获取更多的有效新闻,还需要不断创新传播途径,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参考文献: [1]曾春楠,曾庆雪.探析微博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J].东南传播,2012,(2):58-60. [2]李耀光.微博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研究[J].大观周刊,2012,(12):21-21. [3]陈征宇,杨旻月.论微博对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模式未来发展方向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3,(17):146,145. [4]宋婷.浅谈微博对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2,(6):169. [5]李应杰.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6):221-221.

(文/王宜楷) 近年来,各地各级政府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日益完善成熟。各地政府对具备管理双向互动、线上线下融合、社会协同治理表征的网络社会治理模式概括总结,提出了多种理论并对其进行解读,如网络问政、网络为政、网络议政、网络理政,这类表象不同的“新概念”,内核却并没有新逻辑支撑。一是解决问题的主体与方法论并未改变,相较以往的内在逻辑没有任何不同。二是未运用网络协同、数据智能等互联网新技术处理问题,网络技术只是为事件提供单纯的载体。此时,研究掌握网络舆情传播规律,有助于政府部门处臵应对复杂敏感舆情,强化互联网内容管理,对于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极具现实意义。 在谈网络舆情传播规律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两个概念,一是由于网络技术只是为舆情事件提供单纯的载体,故我们只会在简单宏观的层面上谈论网络技术内容,不作过多深究。二是由于舆情事件较为复杂,定性研究认为不存在一个可供人们发现的具有重复性、可供确认的纯粹的客观真相,我们只从经验、统计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定量研究,寻求一条基于客观事实存在的通则,以便够好的认识与解决问题。从事件处臵、影响、发展规律方面划分,即一般事件与突发事件。 【一般事件】 一般事件是指独立个体发布、诉求单一或多元、影响力较小的舆情,民众透过网络反映诉求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渠道不畅,民众通过网络发布诉求或建议,以求尽快解决问题;二是民众多次反映相同重复诉求,想引起政府职能部门重视,尽快解决问题;三是

民众部分诉求久拖未决,想通过网络媒体施压解决问题;四是少数民众未对自身诉求是否合法、合情、合理进行基于客观事实的理性判断,企图通过网络炒作取得非规则化的解决方案与利益分配;五是指向不明、要素不明、无基本事实内容的舆情事件;六是其他类别,如报怨、无端指责、谩骂事件等。上述分类考虑了政府部门、民众、事件传播三方面,是从传播具象环境与民众传播动因两个维度着手,如果单纯只考虑舆情事件本身传播,可直接将其划分为两类:一是合法合情合理诉求;二是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诉求。 现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交织融合,媒体场域疆界消失,我们在谈论一般事件的网络传播载体时,若从报、网、微、端、自媒体类别划分入手,过度强调网络媒介的作用,可能会忽视事件本身的传播过程。由于一般事件影响力相对较小,传播范围有限,从媒介开放属性着手,对于认识舆情处理流程则更为明晰。网络传播平台分为三类:一是开放平台,任何访问者都可以完全浏览平台内的信息,如未设权限的网站、论坛等;二是半开放平台,此类平台有分两种情况。1.管理者设臵了一定访问权限的网站或论坛,访问者只能浏览部分信息,如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问政四川、四川服务台等。2.相对闭合的网络社交媒介工具,一种为同属一个信息闭合体,如微信朋友圈,微信、QQ组群等;另一种为由于电脑端信息量收录较少,只有安装移动端使用的APP社交媒介软件,如天天快报、UC大鱼号等。三是完全闭合平台,该类平台一般是政务信息处理平台,如书记市长信箱、政府部门网站电子政务信箱等。 民众通过闭合平台反映问题,诉求信息会由诸如群工局、网信办、舆情中心等专职政府部门分送或下发转办,经由对口政府职能部门线下调查处臵后,再上网将处臵结果回复给诉求发起人。此类诉求处于闭合平台,舆情的传

@互联网数据分析大师微博传播效果分析

微博传播本质: 在国内,微博客自诞生只有3年,但其应用已经发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个人自我表达、人际交流的工具,还日渐发展成为政府、企业、组织用于信息发布、公关营销的手段。 从这个层面看,无论是个人、政府,还是组织、企业,都可以通过微博客实现自己的某些传播意图,或营造理想的自我形象,或形成与民众畅达的沟通机制,或打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对于任何一种媒介形式,不同的传播主体依赖不同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手段,而不同传播路径产生的传播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研究微博客,以及其传播效果,对于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利用微博客进行有效、高效的传播显得尤为必要。 微博客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效果,是相对于传播行为过程而言。本文是关于传播效果的研究,应首先从传播学概念上规定与之对应的传播行为。本文将其称之为“微博传播”,下文我们说传播效果,实指“微博传播”的传播效果(或微博客的传播效果)。 一微博传播及其效果构成 所谓“微博传播”,简而言之,即在微博客中的传播活动,亦可看作微博客用户的信息交换和分享的过程。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具有明显的过程性和系统性,因此,本文也分别从这两个维度对“微博传播”进行简单分析。 (一)过程维度 从过程性上看,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具有一定结构,由一定环节和要素构成的动态、序列过程。这里,我们不妨引用拉斯韦尔的“5w模式”略作分析。由于“微博传播”也是网络传播的一种,网络传播的一大特点是传受一体性,因此,这里我们把“微博传播”中的传播者和收受者合称为传播主体。见表3: (二)系统维度 从系统性上看,我们“把传播看做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或过程)构成并执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这个系统的运行不仅受到它内部结构的制约,而且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与环境保持着互动的关系。” 微博客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基础上的产物,从登录方式上,即

环保组织基于微博平台的传播策略研究侯智臻 发表时间:2018-11-02T17:25:06.01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作者:侯智臻 [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问题越来越进入公众的视野。环保组织在环境问题的扩散及环保意识的传播上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尤其在微博等新媒体日益发展的时代,环保组织的传播被赋予了更多的话语权利和表达路径。本文以世界自然基金组织关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微博传播为例,探讨成功的传播案例,以期为环保组织的微博传播策略提供建议。关键词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 710119)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问题越来越进入公众的视野。环保组织在环境问题的扩散及环保意识的传播上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尤其在微博等新媒体日益发展的时代,环保组织的传播被赋予了更多的话语权利和表达路径。本文以世界自然基金组织关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微博传播为例,探讨成功的传播案例,以期为环保组织的微博传播策略提供建议。 关键词:环保组织;微博;形式;情感;渠道 一、微博对环境议题传播的意义 1、提供话题讨论的空间 由于互动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微博为网络公共事件的发酵提供平台,使舆论的形成更为容易。环保组织借力微博为环保事业发声,为绿色公共领域的建构搭建了虚拟的讨论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传播的过程更直接,传播的范围更广泛,传播的反馈更便捷,不仅将环境话语置于更大的讨论空间,而且能通过意义的建构强化集体认同,有利于推动议题形成广泛的舆论影响,甚至吸引更多的公民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2、构建环保身份的认同 微博碎片化、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能有效地将松散的人际关系联系起来,形成广泛的社会网络。尤其是针对一些热门话题,动辄吸引成千上万的受众参与,最终形成有代表性的集中意见。环保组织通过微博进行传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对环保议题感兴趣的支持者和旁观者组成为一个阵营的过程,并且在不断的劝服中扩充这个阵营。而在该议题下的所有参与者,都对议题的态度保持了一致认同,从而也就建构了一种对于环保阵营的身份认同。 3、将环保行为纳入公众认知框架 环境议题由于受到地域和传播渠道的限制,通常只能吸引与环境事件有着直接利益关系的人参与,如“厦门PX事件”主要是厦门本地的市民在参与抗争。微博平台可以将环保认知纳入社会认知体系,把环境问题运作为人人有责的认知框架。一方面,微博传播面广。经由微博发起的环境行动,更有可能变成全民关注甚至全民参与的行动。另一方面,微博的公开性使参与者的言行与态度变化均处于公开的状态,而且诸多意见领袖的参与,能够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有利于降低社会漠视的现象。 二、环保组织当前的微博传播现状 1、环保组织微博传播的主要内容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微博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越来越多的环保组织通过官方微博开展绿色环境议题的传播动员。当前,基于微博平台的环境传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对热点环境问题的密切关注。微博是一个即时传播的平台,许多突发性事件都最早由微博爆出。环保组织对环境问题时刻保持着关注,微博为它们第一时间的发声提供了高效的平台支撑;第二,相关环保活动的策划。脱离了大众媒体的限制,微博的行动动员显得更加直接和纯粹,其受众的广泛性更扩大了传播的影响力;第三,环保知识的教育普及。环保组织拥有一批专业化的组织成员,它的首要义务就是帮助公众了解环境议题,建构环保意识。不少环保组织都利用微博普及环保知识,期丰富的表现形式更有利于知识的扩散,能有效地设置公众的认知议题。 2、环保组织微博传播的主要方式 (1)视听觉感官的调动 居伊·得波在《景观社会》中曾指出,现代人生活在一种由影像作用的“景观社会”中。也就是说人们越来越依赖影像来感知和理解世界,影像同文字一样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话语建构和传播能力。微博是一种聚合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传播手段的工具。环保组织利用微博的传播特色进行动员,不仅可以通过影像调动视听觉的多方感官,还可以借助影像进行环境问题的事实表述,达到更真实有效的传播体验。 (2)多渠道路径的介入 微博是一个广泛而开放的平台,其传播路径不只局限于自身。首先,微博中存在着意见领袖,它们比普通用户具备更强大的传播能力,是追随者心中价值的化身。不少环保组织都利用专业环保人士、知名演员等的影响力来扩大自己的传播范围;其次,环保组织作为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其资金和势力是十分有限的。很多环保组织都在搭载企业、主流媒体等官方微博的便车,与它们进行合作推广,并加强微博平台的交流互动。 (3)情感性语言的使用 环保运动动员的核心任务就是要解决“你我他”的认同问题。微博的实时互动性和语言的亲民性使得环保组织在处理身份认同上更游刃有余。一方面,很多环保组织使用“我们”的表达方式,将微博上的所有受众都纳入到与环境问题有着利益相关性的当事人行列中,试图建构“我们”的社会认知,让公众意识到环境问题与我们息息相关。另一方面,环保组织在表述环境问题时,会通过“守护家园”等具备充沛感情色彩的词汇来唤醒公众,引起社会共鸣。 三、WWF“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传播策略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环保活动。自2009年落地中国,WWF便通过微博平台大力宣传“地球一小时”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参与,是环保活动借助微博传播的成功案例。 1、主题文本的编撰 文字是一种集意义、修辞、符号于一体的传播形式。对于微博传播而言,文本是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尤其是活动主题名称的文本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