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想会说会做会写

会想会说会做会写
会想会说会做会写

会想会说会做会写

从2001年起,永安第一中学开展的“创新思维教育”,已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有20多个项目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其中郑宜勤同学的“带裁判的军棋”项目获全国一等奖和高士其发明奖,陈耀峰同学的“视觉形成演示仪”项目获得全国二等奖;还有另外两项成果获得发明专利。《揭开安贞堡无蜘蛛、蚊子之谜》项目在获福建省一等奖的同时,引起媒体关注,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福建电视台《发现档案》栏目对此作了专题报道:《光明日报》《福建日报》《三明日报》也对永安第一中学学生多项成果作了专题报道。张德星同学的研究成果《永安河流鱼类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被编入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二(下册)政治教科书。张昱洁同学自编自演的《两只小兔》的剧本获三明宣传部“互联杯”家教短剧一等奖,被改编成电视剧在三明电视台播放。2008年11月,永安第一中学学生赴日参加“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活动,在神户学院与日本学生联欢,邱梦莹同学弹奏《春江花月夜》的同时,张跃同学八分钟完成一幅同题国画,精彩的表演博得全场喝彩,获得教育部领导和日本师生的啧啧称赞。永安第一中学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和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被省教育厅评为“福建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被中央教科所评为“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

践项目学校”。

“创思”教育促进永安第一中学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张华同学在2005年高考中获福建省文科总分第二名(与第一

名仅差1分),杨晓慧同学在2006年高考中获福建省文科总分应届状元。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郑宜勤同学上大学后在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又获一等奖。获省创新大赛一等奖的罗春和同学上大学后在大学生论文写作竞赛中获

第一名。获福建省“小科学家”称号的陈斓杰同学在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就学,获综合素质测评第一名,2003年获美国“高盛全球领导者奖学金”(中国大学生仅2名获此殊荣),2005

年他作为跨国学生组织TECC(科技教育一连接文化)的创始人,为中美文化交流,支援我国西部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因而获得美国“全球教育者联合会FritzRedlich校友奖”(2004年

度得主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校园“艺术节”的积极分子蔡俊涛同学2003年高考中以全省第二的分数考上四川音乐

学院,一上大学就显示出了他在中学时代锻炼出来的才华,他参加第五届全国电视希望之星大赛,在影视表演组、通俗组、男子广告模特组比赛中,荣获全国总决赛十佳奖,被聘为全国第十二届推新人大赛重庆赛区形象代言人,入选“超级星人”,拍摄不少电视剧。根据全国各地大学的反馈,永

安一中学生升入大学后,在综合素质方面常有较出色的表现。

永安第一中学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开展这项特色教

育:

一、开设校本课程“创思课”,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学习创新方法

永安第一中学于2001年起在开展研究性学习基础上,设置了一门校本课程―“创思课”。之所以命名为“创思课”,是因为人的行动是由思维决定的,只有创新的思维才会有创新的行动,只有创新的行动才会有创新的成果。作为一门校本课程,永安第一中学制定了课程计划,实施方案,配备了专职教师,并在高一年段每周设置一节课。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在创思课中,永安第一中学要求学生在学习创新技法之后,要做到“四会”,就是“会想、会说、会做、会写”。“会想”就是要求学生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在学习工作中发现问题;“会说”就是要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说出来,把创造性的想法说出来,把解决的方案说出来:“会做”就是要求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动手做,去尝试解决问题:“会写”就是把所思所想的以原始记录形式写出来,把所做的以现场记录的形式记录下来,把研究成果用文章形式表达出来。

经过几年的实践的摸索,永安第一中学编写了一套切合实际的校本教材――《创新教育读本》,使这一课程逐步走向规范化。

通过“创思课”的设立,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学习创新的方法,体验创新过程,培养创新能力,尤其是学生的思想认识发生重大的转变,正如2003届的林茜同学的创思课学习小结中所说的那样:“上创思课让我找回了独立的思维方式的愉快和特有的成就感。在老师的鼓励下,我真的留心起自己的日常生活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凡事都爱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解决这个问题,除了一般的方法之外,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我感触最深的,也是目前成效最明显的就是创思课上建立起来的处处与实践结合起

来的思维方式,使我更容易理解课本中的知识,这些知识变得很有趣,充满吸引力。”

二、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创新成果,享受创新喜悦,激发创新的动力

设立创思课重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中干,干中学,让学生通过创新实践,获得创新的成果,品尝创新的喜悦,真正体会到创新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创新实践,并且使他们的创新成果得以充分的展示,永安第一中学举办

了“科技节”“艺术节”“英语节”等活动。“科技节”主要是展示学生科技创新的成果,“艺术节”主要展示学生在美术、话剧方面的创新成果,“英语节”主要展示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创新的成果,如演讲、课本剧创作表演等。据不完全统计,在科技创新方面永安第一中学展示了学生作品200多件,在艺术创新方面,展示了学生在比赛中获奖的绘画、书法作品100多件,自编自演课本剧、话剧《雷雨》《白毛女》《项链》《变色龙》《花木兰》《图兰朵》《卖火柴的小女孩》《灰姑娘》《白雪公主》《皇帝的新装》《百万英镑》《哈姆雷特》《李尔王》《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还有师生自己创作的《卖花的中学生》《陈奂生回家以后》《两只小兔》《地摊上的母女》《小网虫觉醒记》等话剧,举行30个专题的演讲比赛、辩论赛。这些活动要求每个班都要参加,涉及面广,属于创新普及性质,而且要进行评比奖励。永安第一中学把这些创新成果制作成光盘奖励给学生,使之具有一种成就感,成为他们永恒的记忆,从而在心田播下创新的种子。在校“科技节”、“艺术节”“英语节”上,同学们的科技创新的成果,自编自演的富有创意的话剧、课本剧,精心设计的道具、布景让老师们惊诧不已:若不是这些活动的开展,还不知道同学们身上潜藏着这么杰出的才华和巨大创造力呢!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调动广大师生创新的积极性,把创新教育引向深入,也活跃了校园文化,在开展这些活动

时,学校强调一点:与众不同就是创新,与过去不同就是创新。目的是让学生感觉到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关键在于善动脑筋,敢于超越。

三、挑战创新比赛,冲刺创新高端,培养创新人才

在普及创新教育的基础上,对那些在创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老师给予精心培养,指导他们对研究成果进行反复修改,深入的探索,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参加省、市、全国的各项比赛,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例如获得全国创新大赛二等奖的创新作品“视觉形成演示仪”就是制作者陈耀峰同学在老师指导下用了一年时间,改进了五次之后,才获得成功,它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获得专家高度评价,在不断改进过程中,该生的素质得到了锻炼,精益求精的精神得到培养。

又如获全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项目“揭开安贞堡无蜘蛛、蚊子之谜”,在探究过程中,课题组的同学不仅进行了实地调查,还进行了“灯光对蝙蝠分布的影响”的科学实验,几次观察的结果与同学们事先的猜测完全不同,老师和同学们都困惑了,这时创新大赛项目申报的截止日期已经临近,有同学提出修改原始实验记录,让记录与推测相吻合的建议,指导老师十分严肃地告诉他们:“做科学实验是不能

弄虚作假的,虚假的东西毫无科学价值。”同学们受到教育,又重新开始新的实验。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揭开百年古堡无蜘蛛、蚊子之谜:蝙蝠的大量存在是安贞堡无蜘蛛、蚊子的直接原因;堡内无人居住,没有灯光的堡内环境,才是安贞堡无蜘蛛、蚊子的根本原因。课题组的同学深有体会地说:“在这次创思实践中,我们感受到科学实验的辛苦和乐趣,学会了分工协作,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敢于创新的观念,这个收获对我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张德星同学为完成《永安市河流鱼种资源调查及利用》这一项目的研究,走访了市环保局、渔政站、安砂水库养殖场的专家和渔民,实地考察了永安境内的巴溪、九龙溪、后溪。后来在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和本校生物老师指导下,制作了鱼类标本,通过分类鉴别得出了永安河流现存鱼类13科44种的结论。专家认为,该成果填补了永安市近十多年来鱼种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方面资料的空白,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渔业生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郑宜勤同学是个军棋爱好者,然而常常陷入无人愿意为他当裁判的尴尬境地,在“创思课”老师的启发下,他萌发了设计“无裁判军棋”(棋子会自动判断大小,不需要专门一人当裁判)的念头,当他把这想法跟“创思课”老师提出后,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高中的两年多时间,他设计了一个又

一个方案,制作了一个又一个样品,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最后运用数学,物理和编程的知识,成功地发明了这种“无裁判的军棋”,以其简单的结构、优良的质量获得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一等奖和高士其发明奖。郑宜勤同学在回顾漫长的研究过程中,感慨地说:“在研究过程中我伤心过、动摇过,但在老师鼓励和同学的支持下,我最终坚持下来了,我由以前的幼稚脆弱变成现在的沉稳坚强,我无怨无悔。”

“创新从身边开始,人人可创新,时时可创新,创新有作为,创新无止境”这一创新的理念在永安第一中学日益深入人心,逐渐向他们的各科学习、日常生活辐射,逐步成为他们的自觉的行动。创新思维教育使永安一中校园变成了智慧的校园。

(责任编辑:赖一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