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物体的浮与沉练习题及答案

10-1 物体的浮与沉练习题及答案
10-1 物体的浮与沉练习题及答案

物体的浮与沉

基础知识训练

1.停在海里的小游艇总重 ×104

N ,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N ;它排开海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m 3

(海水的密度海水=×103

kg /m 3

,取 g=10N /kg )。(题型二)

2.一小球所受的重力为5N .体积为 5 × 10-4 m 3

。将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N (取 g=10N /kg ),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放开手后,小球 将 (填“上浮”、“下沉”或“悬浮”)。(题型一)

3.我国农民常用盐水浸泡法来选种,如图10-1所示。在浓度适宜的盐水中,饱满的种子沉在底部是因为________,干瘪、虫蛀的种子浮在液面上

是因为_________.(题型三)

4.如图10-2所示,浸没在烧杯底部的鸡蛋所受水的浮力F l 小于鸡蛋的重力.现将适量的浓盐水倒入烧杯中,鸡蛋所受的浮力为F 2,则F l 与F 2的大小关系为 ( )(题型二)

A .F l <F 2

B .F l =F 2

C .F l >F 2

D .无法确定

5.轮船从内河航行到大海时,船将( )(题型三) A . 下沉一点; B .上浮一点; C .不变; D .无法判定。

6.关于浮沉条件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题型三) A .潜水艇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大

B .气象用探测气球里所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C .密度计上的刻度示数从下到上逐渐变大

D .密度计放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7.“死海不死”的故事说的是……“将奴隶和俘虏扔进海里,可他们都漂浮在海面上—………”。以下是几位同学对该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题型二)

A .奴隶和俘虏是被水平仍进海里的

B .海水的密度等于人体的密度,人在海里自然漂浮

C .人被扔进海里漂浮在海面上时,浮力总大于其重力

D .人被扔进海里漂浮在海面上时,浮力等于其重力

图10-1

10-2

8.把重5N 、体积为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型一)

A .物体上浮,F 浮= 6N

B .物体悬浮,F 浮= 5N

C .物体漂浮,F 浮= 5N

D .物体沉在水底,F 浮= 6N

9.如图10-3,将边长为a 的实心正方体木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设水的密度为ρ水,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m 。根据以上条件,求出五个与木块有关的物理量(木块面积、体积除外)。

综合提高训练

1.一个实心物体,放在水中静止时,有2/5 的体积露出水面,则该物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kg /m 3。(题型二)

2.有一个木块,把它浸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从杯中溢出10g 水,若把它浸在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会从杯中溢出______g 酒精(酒精密度是×103

kg/m 3

,水的密度是×l03

kg/m 3

,木块的密度是×103

kg/m 3

).(题型二)

3.如图10-4所示,把一个小球分别放入盛满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溢水杯中,甲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40g ,乙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50g ,则:小球质量是________g ,甲、

乙两杯中液体的密度之比ρ甲 :ρ乙 ________4 :5(选填“>”“=”或“<”=

4.甲、乙是两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实心球,它们静止在某种液体中的情况如图10-5所示,那么两球所受的浮力F 甲

F

,两球的密度ρ甲 ρ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图10-3

图10-4

图10-5

(题型二)

5.如图10-6所示,同一物体浸在甲液体中悬浮(图a ),浸在乙液体中漂浮(图b )。比较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F 甲和F 乙的大小,及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大小,可以确定正确的是( )(题型二)

A .F 甲 = F 乙,ρ甲 = ρ乙

B .F 甲 = F 乙,ρ甲 < ρ乙

C .F 甲 < F 乙,ρ甲 = ρ乙

D .F 甲 > F 乙,ρ甲 > ρ乙

6.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10-7所示.其中标有W 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 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1ρ和2ρ的关系,

有( )(题型三)

A .浮力增大,1ρ=2ρ

B .浮力减小,1ρ=2ρ

C .浮力不变,1ρ>2ρ

D .浮力不变,1ρ<2ρ

7.两实心球a 、b 的密度之比为4∶3,体积之比为1∶2,放入水中静止后所受浮力之比为2∶3,则可能是 ( )(题型一)

A .两球均沉入水底

B .两球均漂浮在水面上

C .a 球下沉,b 球漂浮

D .a 球漂浮,b 球下沉 8.如图10-8所示,一块0℃的冰放在盛有0℃的水的容器中,已知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相互间有压力,则当冰完全熔化为0℃的水后,容器中水面的位置将( )(题型二)

A .上升

B .下降

C .保持不变

D .水面的升或降决定于冰和容器内水的体积

图10-6

图10-7 图10-8

9.三个完全相同的实心铜球,分别在如图10-9所示的水、盐水、水银三种液体中静止,所受浮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题型二)

A .F 甲= F 乙>F 丙

B .F 甲<F 乙<F 丙

C .F 甲= F 乙<F 丙

D .F 丙<F 甲<F 乙

10.曾经有人向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著名科学家求教一道题,题意大致如下:池中有一条船,船上装有石头,如果把船上的石头投入水中,池内水位将如何变化?这位科学家立刻判断水面会上升,因为船中石头投入水中后,池水因为石头占去一定体积而“膨胀”,水位应该上升。事实说明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解释错了,此事因而成为名人的一则趣闻,请分析一下他到底错在何处?(题型二)

11.已知某实心小球是由下表中所列出的塑料材料中的一种制成的。为了鉴别该小球究竟是由其中哪一种塑料制成的,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1)把该小球放人盛有足够多酒精的量杯中,松手后,当小球处于平衡状态时,发现量杯内的液面由60mL 处升高到90mL 处(已知酒精的密度是 × 103 kg/m 3);

(2)再把该小球放人另一只盛有足够多水的量杯中,松手后,当小球处于平衡状态时,发现量杯内的水面由60mL 处升高到87mL 处。由以上实验数据,可推知该塑料小球的质量是_________kg ,组成该小球的材料是____________。(题型一)

12.为了测出普通玻璃的密度,小明同学利用一个普通玻璃制成的小瓶、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做了如下实验: (1)在量筒内倒入50cm 3的水;

(2)让小瓶口朝上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如图甲所示),此时水面与80cm 3刻线相平;

(3)让小瓶口朝下沉没水中(如图乙所示),这时水面与62cm 3刻线相平.则根据以上测出的数据可知:小瓶漂浮在水面时,它排开水的体积排V =_______;制造小瓶的玻璃的密

图10-9

甲 乙

度ρ=________.(题型二)

13.如图甲所示,一圆柱形容器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其侧壁有一溢水口C,容器内的液面恰好与溢水口C齐平.先

将一个由均匀材料制成的船形物A开口向上放入容器中,

当船形物漂浮。在液面上(如图乙所示),从溢水口溢出液

体的体积为V;然后使船形物A反转90°,当它浸没在液体中后容器内的液面下降了h(在船形物由漂浮到浸没的过程器内的液体未溢出).已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S,液体的密度为ρ,

则(1)船形物A的质量m A=__________;

ρ=________.(题型二)

(2)组成船形物A材料的密度

A

14.一方形木块体积为×l0-3m3,放入盛有清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木块浸入水中部分的

ρ=×l03Kg/m3,g取10N/Kg)求:①体积是×10-3m3,容器的底面积为9×l0-2m2.(

木块受到的浮力;

②木块的质量和密度;

③木块放入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加多少?

新课标第一网

15.旅游用的游艇上常常备有救生衣(一种颜色比较鲜艳的背心,并用密度比较小的发泡材料做成内胆),请你用下面给定的要求和数据来设计救生衣:①按能救护的人的质量为80Kg设计;②为了保护人的安全,穿上该救生衣能使人的10%的体积露出水面;③发泡材料的密度为×103Kg/m3;④做救生衣的面料及其他辅料的质量不计;⑤人的密度可近似地取1×103Kg/m3.

请回答:

(1)为什么要用颜色比较鲜艳的面料来做救生衣?

(2)计算做一件这种救生衣的发泡材料的最小质量.

16.小明用实验测量粗细均匀竹棍的横截面积。他用短细线在竹棍的下端系一小石块,然后将它们放到水中,竹棍竖直立在水中,水面距竹棍上端;再将系石块的竹棍放到煤油中,竹棍竖直立在煤油中,煤油的液面距竹棍上端,两次实验中石块都不跟容器底接触。已知竹棍长40cm ,质量是24g ,石块的质量是18g ,煤油的密度是水的密度的5

4

。由上述所给条件求

(1)细竹棍的横截面积。(2)石块的密度。(题型二)

参考答案新课标第一网 基础知识训练 1. ×10

4

2 2.5 竖直向上 悬浮

3.浮力小于重力(或种子ρ>盐水ρ) 浮力等于重力(或种子ρ<盐水ρ= 4.A

5.B

6.B

7.D

8.C

9.①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F 浮=mg ; ②木块的重力G 木=F 浮= mg ;

③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求得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力F= F 浮= mg ; ④木块的质量m 木=m ; ⑤3

a m =

木ρ; ⑥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水

排ρm

V =

⑦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水

露ρm

a V -

=3

⑧木块浮在水面时,木块底部受到的压强2

a mg

p =

综合提高训练 1.×103 2.10 3.50 < 4.大于 大于

5.B

6.C

7.B 提示:浮力之比恰好等于它们的重力之比,所以可能a 、b 都漂浮,或a 悬浮、b 漂浮

8.A 提示:冰熔化前所受的浮力冰不等于重力 9.B

10.这位科学家的粗略分析中忽略了一点,在石头未投入水池前,石头借助小船的结构漂浮在水面上,其受力满足F 浮=G 石,式中的F 浮为由于石头在船上,使漂浮的船因此而多受到的那部分浮力。由ρ水gV 排=ρ石gV 石可得漂浮的船上由于石头而多排开的液体体积

;石水

石排V V ?=

ρρ而投入水池后,石头下沉,,比较石‘排V V =可知,与排‘

排V V 排‘排V V <,所

以池水水位应该是下降的。

11. 材料是聚丙烯 析:小球在酒精中静止不动时,V 1排=30cm 3,受到的浮力F 1浮=;小球在水中静止不动时,V 2排=27cm 3,受到的浮力F 2浮=。确定小球在酒精和水中的状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讨论:(1)如果小球在酒精中漂浮,则它在水中一定液漂浮。小球在酒精和水中的浮力应相等,但F 1浮

,说明小球在水中漂浮。故G

=m

g=F 2

=,m

=。

333

5/109.0103027.0m kg m

kg

V m ?=?=

=

-球

球球ρ。查表可得小球聚丙烯制成。 12. 30cm 3 ×103kg/m 3 析:根据题意,漂浮时V 排=80-50=30cm 3,又F 浮=G ,则ρ水gV 排=mg ,代入数据可得试管的质量m=30g 。试管下沉,‘

排V =62-50=12cm 3,即试管的玻璃

体积V 玻=‘

排V =6cm 3,则玻璃的密度3

3/5.21230cm g cm

g V m ===

玻玻ρ。 13.(1)ρV (2)

Sh

V V -ρ

14.解:(1)F =g 水ρ排V =×103

×10××10-3

N =

(2)木块所受浮力与重力相等,F =mg ∴ m =

g F =10

6.15kg =

ρ=

V m =310

6.256.1-?kg/m 3=×103kg/m 3

(3)△p =S F =2

10

96.15-?Pa =×102

Pa

15.(1)比较鲜艳的颜色,如红色或黄色,能见度比较好,当发生事故时,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

(2)设人的质量为m 人,救生衣的发泡材料的最小质量为救m ,由浮沉条件得 浮F =G ① 浮F =人浮F +粒浮F ② G =人G +救G ③ 人G =人m g ,救G =救m g ④ 人浮F =g 水ρ排V =g 水ρ·

ρm 9.0 ⑤

救浮F =g 水ρ救V =g 水ρ·

ρm ⑥

得 救m =

)1(1.0-救

水人

ρρ

m ⑦

救m =(kg ) ⑧

16.设石块的体积为V ,竹棍的横截面积为S ,石块和竹棍的总质量M =m 1+m 2=42g . 在水中,有g 水ρ(V +h 1S )=Mg ① 在煤油中,有:

5

4

g 水ρ(V +h 2S )=Mg ② 由①②消V 得:(h 2-h 1)S =

ρ4M

S =

)(412h h M -水ρ=cm

cm g g

)2.232.30(/14423-??=

由①式得:V =

ρM

-h 1S =

3

/142cm g g

-×=

石块密度V m 1=

ρ-3

2.718cm g =cm 3=×103kg/m 3 新课标第一网

物体的浮与沉_教案

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汽球、轮船的工作原理; 2.观察物体的浮沉现象,学会由现象分析其本质,之后总结规律; 3.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学会用沉与浮的知识解决与浮力有关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物体下沉、悬浮、漂浮的原理。 2.结合物体的密度、液体密度理解浮沉条件及密度计、潜水艇、热汽球、轮船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 1.当F浮>G时,上浮ρ液>ρ物 2.当F浮=G时,悬浮ρ液=ρ物 3.当F浮<G时,下沉ρ液<ρ物 教师强调:物体的上浮与下沉都是过程状态,下沉的最后物体将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浮力与底面的支持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上浮的最终结果是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此时浮力与重力相等并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教师小结: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有时也可用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关系直接判断。 二、引导学生看实验室提供的器材: 提出问题:如何使小瓶子在水中实现上浮、下沉和悬浮? 让学生先讨论,提问个别学生说思路。可适当提示。 老师引导全体学生理清思路:空瓶子时,浮于水面。 装满水时,下沉。 装适量的水时,悬浮。 教师总结:可以看出,瓶子装水的多少可以控制瓶子的上浮与下沉。

老师出示:“潜水艇”模型,引导学生了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1.潜水艇: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与下沉的。 上浮:放水;下沉:充水。 老师小结:潜水艇这么复杂的设备,利用的原理却如此简单。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提出问题:刚才空玻璃瓶子会浮于水面,可玻璃块却会沉入水中,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 老师分析:因为瓶子空心,排开的水多,受到的浮力大,所以会浮于水面。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很有用的道理: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我们要让它浮于水面,就可以采用“空心法”。引导出用钢制的轮船如何航行在海面。 2.轮船: 原理:采用“空心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来使船浮在水面 排水量: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10。 从河---海:上浮些。 老师利用空瓶子类比轮船讲解。 老师提示也可以用可吸管代替轮船研究轮船从河里开到海里的问题。并说明为使吸管能稳定在水中,我们要往吸管中倒入少量的细沙,降低重心,提高稳度。 让学生动手完成实验:比较吸管在哪种液体中上浮些。 老师与学生共同分析:盐水中吸管会上浮些的原因,强调浮力不变。 提示学生:若在吸管的水面位置做好记号,就是简易的密度计了。 (老师出示密度计,并演示) 3.密度计: (1)用途:测量ρ液。 (2)原理:漂浮F=G。 (3)构造:刻度不均匀上小下大。 教师解释并与学生一起看书。引导学生阅读盐水选种。 4.盐水选种:浸泡法。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浮力解决问题的实例,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老师边总结边提问:上面讲的都是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的例子,哪物体在气体中会浮吗? 平时我们见到的节日彩球,电视上的热气球,气艇都是利用空气浮力的,那它们是如何实现升空和降落的呢?

初二物理下册物体的浮与沉(提高)知识讲解

物体的浮与沉(提高) 撰稿:肖锋审稿:冯保国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利用; 3、了解轮船的漂浮原理、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气球飞艇的升降。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高清课堂《浮力的应用》)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而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受力情况,物体的浮沉就取决于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在重力和浮力的作用下,若物体静止在液面上,有一部分露出液面,这种状态成为漂浮;若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处于静止状态,则称为悬浮。要点诠释: 1.当F浮>G时,合力方向向上上浮 当F浮=G时,合力为零悬浮 当F浮G 物体上浮;当时, F浮=G,物体悬浮;当,F浮

要点二、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从浮力利用的角度看,采用“空心”的办法可以增加可利用的浮力。即使现代化的轮船,也采用的是这种古老的办法。 要点诠释: 1.轮船 ①轮船浮于水面,它们受到的浮力等于船的总重。 ②轮船浮力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来表示,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根据漂浮条件知,排水量=船自身的质量+满载时货物的质量。 2.潜水艇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浮沉的,潜水艇为了实现升降,必须使浮力大小不等于重力,潜水艇在水下时,由于艇壳不能任意改变,因此浮力是不变的,要想控制上浮、下沉就只有改变自重,潜水艇两侧都有水舱,与高压气舱相连,高压气体能将水从水舱内排出,减小潜水艇重力,当其小于浮力时潜水艇就上浮;当浮力大小等于重力,潜水艇可在水中任一位置保持静止,即悬浮;关闭高压气舱使进水口打开,在水压作用下水舱进水,自重增大到大于浮力时,潜水艇开始下沉。 3.气球和飞艇 气球和飞艇是漂浮在空中的,内部所充气体的密度必须小于空气的密度,一般充有氢气或氦气,充气时体积增大,浮力增大,当浮力增大到大于其重力时,气球和飞艇就上升;反之,排出一部分氢气或氦气时,气球和飞艇就下降,因此它们是通过改变体积来实现上升和下降的。 热气球是通过加热的方式使气球内气体热膨胀,从而减小气体的密度,因此热气球只要停止加热,气球体积就会缩小,浮力减小,降回地面。 4.密度计 密度计是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来工作的,用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时,它受到的浮力总等于它的重力,由于密度计制作好后它的重力就确定了,所以它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所受到的浮力都相同,根据可知:待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则V排越小,密度计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小,

物体的浮与沉

【主题】9.3 物体的浮与沉 【课程标准】 2.2.9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课标解读】 1.探究物体的浮沉现象,说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2.运用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了解密度计、潜水艇、盐水选种、热气球的原理。 【内容分析】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来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沉条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其中,浮沉条件是基础,学生必须首先掌握它,才能领会"应用"这一部分。为此教材安排:首先通过图示方法激发学生想到“物体的浮沉究竟取决于什么?”这个问题。接着由这个问题出发联想到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以及运动状态变化情况,故顺理成章地安排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活动。教材除了通过表格的方式展示了上浮以及下沉两种实验方法中的观察要求与受力分析要求外,还要求学生去寻找方法实现“悬浮”状态,进而得出物体上浮、下沉、悬浮和漂浮的条件。意在让学生完全彻底地理解掌握浮沉条件。 应该说,物体的浮沉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多见的,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这些感性认识,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出现不同情况的

原因,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而对于浮沉条件的应用,在认识各种工具、机械的同时,更要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原理;尤其是通过劳动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在浮力方面的具体实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在浮沉条件的应用这一部分,特别选择了四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实例,即密度计、盐水选种、潜水艇、孔明灯和热气球,从而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浮沉条件的意义和价值。 本节特点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发现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因此必须放手让学生实验和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学生半数是外来务工子弟,相对来说知识面较窄,知识信息不丰富,教师要多给他们提供一些高科技、较前沿的东西,激发其求知欲。教学中应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联系生活的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学生基本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初步地认识了浮力的产生,基本能够运用一些方法来求解简单的浮力,但是大家都知道与浮力的相关内容一直为学生所害怕,其实浮力与学生生活相当紧密。我分析,因为他们很多来自于生活的前期经验及认识其实是错误的,而且学生的认知却仅仅停留在现象表面上,可能这正是学生倍感困惑的原因。比如,有的学生认为上浮的物体所受浮力大,下沉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小。由于有了主观想象性的干扰,自然会对结论产生影响。本节课通过学生自己动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沪科版八年级)

7.5《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 2、通过探究了解控制浮沉的方法,并能用控制变量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进一步建立理性的推论. 3、通过探究和分析,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并通过交流与合作得到其结论. 4、通过阅读,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并激发爱国主义的激情和勤奋学习、科技强国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难点:灵活利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弹簧测力计、量筒、泡沫塑料、密封的小玻璃瓶(及配重)、橡皮泥、硬币、蜡块.【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教学情境。 看一看:热气球升空 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热气球升空,借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说明以上内容都跟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物体的浮与沉”有关。 二、新课学习 (一)、活动10.1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猜一猜: 把一些物品,如橡皮泥、硬币、泡沫塑料、小玻璃瓶和自备的各种小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如何运动? 试一试: 通过动手探究得出结论: 上浮的物体有:泡沫塑料、密封的小玻璃瓶、蜡块…… 下沉的物体有:实心橡皮泥、硬币、内装许多配重的小玻璃瓶…… 议一议: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怎样使漂浮的物体沉下去? 做一做:带着问题继续进行探究。

想一想:对各组采取的措施,用交流的方法汇集起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归纳出所采用的方法的实质。 得出:物体的上浮或下沉是由重力和浮力的相互关系决定的。因此,使物体液体中上浮的方法有两种: 其一是减小重力。如,减少玻璃瓶中的配重、或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将实心物体挖成空心; 其二是增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如,增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或增大液体的密度(向水中撒盐)。 所采用方法的实质是:改变了物体的重力或浮力。 2.活动10.2 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 首先根据活动10.1实验结论: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来提出问题。 物体上浮和下沉时,它受到的重力与浮力各有什么关系? 猜一猜:让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猜想。各种猜想都可。 做一做: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 设计实验方案:测出浮力和重力进行比较。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水、小瓶、配重物。 本活动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自主探究归纳出物体的浮沉条件。本活动中物体和重力是用弹簧测力计称出来的。它是影响本实验准确度的主要因素。 议一议 1.怎样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用弹簧秤测) 2.怎样利用提供的器材测量或计算物体上浮、下沉、漂浮时受到的浮力? 实验设计中可能学生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引导学生从实验设计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逐一得到结论,为实验步骤的设计创造必要的条件。 交流总结得出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称出小瓶的重力G。 (2)向量筒中装入一定数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3)把小瓶放入量筒中,观察小瓶所处的状态,并记下水面的位置V2。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3节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 2.了解浮沉的各种现象,规范描述各种浮沉状态的语言。 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结合阿基米德原理掌握浮力问题的解决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 浮沉条件和密度大的物体实现漂浮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综合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探究浮沉条件。 教具准备 乒乓球、沙、装有水的水槽、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实验1:将小木块、乒乓球、小铁块浸没在水中,小木块、乒乓球上浮,小铁块下沉。 实验2:将牙膏皮放入水中下沉,将牙膏皮折成小盒子,牙膏皮漂浮在水面上。 同时多媒体展示图片:人在死海中悠闲地戏水、飞艇在空中自由地上升、下降。 引导:对于刚才的实验,还有上面展示的两幅图片,请思考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会上浮?为什么有的物体会下沉?物体的浮与沉取决于什么条件? 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进行相关探究,引出课题:物体的浮沉条件。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物体的浮沉条件 1.漂浮、悬浮和下沉 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 引导:首先指明这些现象可以描述为“漂浮”“下沉”“悬浮”,规范物理语言,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分别是谁? 交流讨论: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这些力共同决定。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测试--第9章 第3节 物体的浮与沉 第2课时 浮沉条件的应用

第2课时浮沉条件的应用 知识点 1 密度计 1.大军将一支自制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9-3-9所示。若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密度计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 ) A.ρ甲>ρ乙,F甲=F乙 B.ρ甲<ρ乙,F甲>F乙 C.ρ乙>ρ甲,F甲ρ甲,F甲=F乙 图9-3-9 2.如图9-3-10所示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计,关于该密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9-3-10 A.密度计是利用漂浮的条件工作的 B.密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C.密度计的刻度值上大下小 D.密度计使用时可漂浮,也可以悬浮 知识点 2 盐水选种 3.选择优良种子是农业丰收的基本保证,盐水选种是我国农民常采用的选种方法:将待选的种子放入浓度适当的盐水中后,良种沉入水底,次种则漂浮于水面,很快就能完成选种工作,如图9-3-11所示。盐水选种,盐水浓度的把握是关键,如果盐水的浓度太低,则可能( ) 图9-3-11 A.所有种子都漂浮在水面 B.所有种子都不受浮力 C.只有少量次种漂浮

D.良种漂浮而次种下沉 知识点 3 潜水艇 4.海权握,国则兴,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潜水艇是海军的战略重器。如图9-3-12所示是我国海军某舰队的“强国号”潜水艇在海中悬浮、上浮、漂浮训练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对此潜艇分析正确的是( ) 图9-3-12 A.上浮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 B.悬浮和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相等 C.漂浮时排开的海水所受的重力最小 D.漂浮时潜艇底部所受海水压强最大 知识点 4 热气球和气球 5.热气球是通过喷嘴加热气袋中的空气,使球内气体的密度________球外气体的密度,这时自身重力________浮力,从而升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6.关于在欢乐的节日里放飞的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里面充的是空气 B.气球里面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C.气球里面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D.气球里面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相等 知识点 5 轮船 7. 一艘远洋轮船装上货物后,发现船身下沉了一些,则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船由内河驶入大海后,船受到的浮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身相对于水面将___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不变”)。 8.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称为排水量。一排水量为1000 t的轮船在河水中航行。求:(河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 (1)满载时船及所装货物总重为多少。 (2)船所受河水的浮力是多少。 (3)船排开河水的体积是多少。

苏科版《物体的浮与沉》教案

10.1物体的浮与沉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 2、通过探究了解控制浮沉的方法,并能用控制变量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进一步建立理性的推论. 3、通过探究和分析,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并通过交流与合作得到其结论. 4、通过阅读,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并激发爱国主义的激情和勤奋学习、科技强国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难点:灵活利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弹簧测力计、量筒、泡沫塑料、密封的小玻璃瓶(及配重)、橡皮泥、硬币、蜡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教学情境。 看一看:热气球升空 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热气球升空,借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说明以上内容都跟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物体的浮与沉”有关。 二、新课学习 (一)、活动10.1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猜一猜: 把一些物品,如橡皮泥、硬币、泡沫塑料、小玻璃瓶和自备的各种小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如何运动? 试一试: 通过动手探究得出结论: 上浮的物体有:泡沫塑料、密封的小玻璃瓶、蜡块…… 下沉的物体有:实心橡皮泥、硬币、内装许多配重的小玻璃瓶…… 议一议: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怎样使漂浮的物体沉下去? 做一做:带着问题继续进行探究。 想一想:对各组采取的措施,用交流的方法汇集起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归纳出所采用的方法的实质。 得出:物体的上浮或下沉是由重力和浮力的相互关系决定的。因此,使物体液体中上浮的方法有两种: 其一是减小重力。如,减少玻璃瓶中的配重、或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将实心物体挖成空心; 其二是增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如,增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或增大液体的密度(向水中撒盐)。 所采用方法的实质是:改变了物体的重力或浮力。

人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一 沉和浮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浮沉子的主要构造和沉浮原理。 2.过程与方法:会制作一个沉浮自如的浮沉子,在解释原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心爱科技小制作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会制作一个沉浮自如的浮沉子,在解释原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瓶、滴管1个。 教学过程: 一、魔术,引起学生兴趣 2.揭示课题:这个玩具,我们把它称作浮沉子,今天我们要来一起研究沉浮自如的浮沉子。 【设计意图】直接激趣导入,简约高效。 二、扫码,自制浮沉子 的开始吧。怎么做呢?扫一扫二维码,制作步骤就到你的手机里了。 2.交流:哪位同学来说说,要用到哪些材料?有什么要注意的?现在会做了吗?让我们一起动手尝试着做一做吧。 3.展示:老师来看看多少小组胜利了。上台来展示一下。交流胜利经验、失败教训。 【设计意图】信息技术融入科学探究。通过扫码,让学生自主实行科学探究。学生能够根据需要实行快进、回放等,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探究,解密沉浮原因

1.引发思考:大家有没有思考浮沉子为什么会自如的沉浮呢?回忆一下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学过的知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那些因素相关呢? Ppt课件出示:浮沉子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相关呢? 2.交流原因:你来说,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假如如你们所说的,可能是“水和空气的体积发生了变化”造成了浮沉子的沉浮变化。那怎么来做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测呢? 3.改进方法:有颜色的吸管不便当我们观察,所以能够改成塑料的。为了更加清晰的看到谁的变化情况,我能够…… 课件出示:透明塑料刻度加色素 4.学生实验,教师进入小组指导。 5.交流发现:通过实验我们有什么发现呢? ①挤压时候,水流进了吸管,吸管中水的体积变大…… ②松开时候,水从吸管流出,吸管中水的体积变小…… ①挤压时候,空气体积压缩,排开水的体积变小…… ②松开时候,空气体积增大,排开水的体积变大…… 手机拍照上传,交流实验结果 6.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吸管里水和空气的体积发生了变化,使沉浮子在水中的沉浮发生了变化。(课件出示) 10.尝试解释:现在我们能来解释浮沉子沉浮的原因了吗?我们能够怎么来解释呢?把你想到的记下来。 手机拍照上传,交流学生的解释。 11.小结:看来浮沉子在水中的沉浮是与吸管中……。 板书:通过改变空气体积→改变排开水的体积→实现在水中的沉浮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7.5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肇源县古龙镇第一中学王金辉 一、教材内容分析 《物体的浮与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七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节重点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本节课从前后联系来看,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浮力的认识,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判断物体的浮与沉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浮力的计算。有利于为今后学习力与运动的关系打下了必要的埋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的安排的目的:教材的这种结构能较好地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既可以直接从实验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而且这里还要让学生初步形成力与运动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初步的认识了浮力的产生,基本能够运用一些方法来求解简单的浮力,但是大家都知道与浮力的相关内容一直为学生所害怕,其实浮力与学生生活相当紧密。我分析,(1)因为他们很多来自于生活的前期经验及认识其实是错误的,可能这正是学生倍感困惑的原因。由于有了主观想象性的干扰,自然会对结论产生影响。(2)在学习了浮力之后要求学生要有具备分析问题,分析物理过程和原理的能力,还要有教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对于一个只有感性认识的初二学生来说,确实有点困难。但是应该来说,学生现在还是略微具备了从应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这节课就是强化和巩固了学生的这一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与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和重要应用。 2、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浮力,会比较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初步形成力与运动的关系。 3、通过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判断物体的浮与沉问题,使学生初步领会如何判断物体的浮与沉的基本思想; 4、能利用浮沉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应用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浮沉条件的探究,使学生体验猜想的验证过程,培养合作意识;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案

教(学)后反思: 沙墩中八年级物理师生共用教学案 第 2 周第 2 课 班 组 姓名: 三.知能应用: 1.一个鸡蛋沉没在一杯清水中,将下列添加物(足量)分别加入杯内的水中经搅拌后,最终能使鸡蛋浮起来的是( ). A. 水 B .食盐 C .酒精 D .食用油 2.轮船在从河里驶入海里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轮船受到的浮力不变,会上浮些 B. 轮船受到的浮力不变,会下沉些 C. 轮船受到的浮力变大,会上浮些 D .轮船受到的浮力变小,会下沉些 3. 海水密度大干河水密度,在以下情况中,有下画线的物体所受浮力不发生改变的是( ). A. 河中的木筏漂流人海 B .大江中的石块被冲人大海 C. 海面下的潜水艇逐渐露出水面 D. 给停泊在海港内的油轮输入原油 4.一个木块与一个空心钢球质量相等,均漂浮在水面上,比较它们浸在水中的体积( )。 A. 木块大 B. 钢球大 C. 一样大 D .无法比较大小 5、一密度均匀的实心物体悬浮在某一种液体中,若将此物体均分成两块,并轻轻地取出一半,余下的一半在液体中( )。 A. 将上浮 B .将下沉 C. 仍然是悬浮 D .以上情况都可能出现 四、拓展提升: 1.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图中三个球静止时的重力和浮力。 2.如图所示,甲 乙 丙三球静止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 甲 、F 乙、F 丙 则: (1)若三球体积相等,则它们的浮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2)若三球质量相等,则它们的浮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执笔人:付强 审核人:宿华胜 使用人: 时间:2.13 课题: 物体的沉与浮 课型:新授 评价: 学习目标:1.观察物体上浮和下沉的现象,寻求使物体上浮与下沉的方法。2.探究物体浮与沉的条件。 3.经历探究物体浮沉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实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4.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1.观察物体上浮和下沉的现象,寻求使物体上浮与下沉的方法。2.探究物体浮与沉的条件。 学习难点:经历探究物体浮沉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实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 1·物体的浮沉条件 导学活动1:将石块和木块浸没于水中静止,放手后观察石块和木块的运动情况,发现 块上浮, 块下沉。根据观察的实验现象请你认为: 的物体会下沉, 的物体将会下沉。 导学活动2:利用小组内的器材,完成教材P131页的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并完成教材中的相关问题。 根据你的探究,你能用力的示意图将物体的浮沉条件表示出来吗? 二、合作共建: 1·氢气球、热气球和飞艇能从地面上浮到空中,这是因为氢气球、热气球以及飞艇中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它们所排开空气的重力____ 它们本身的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同学们,你听说过浮石吗?顾名思义,它就是浮在水面上的石头,是一种火山喷出的岩石.当火山焊爆发时,在熔化的岩石内部充满了沸腾的气体,岩石迅速冷却后,岩石内部聚积了大量的气泡,就形成了浮石,它无论看上去还是摸上去都像硬泡沫一样,同学们你知道浮石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吗? 水面 漂浮 F 浮 G 上浮 F 浮 G 下沉 F 浮 G 悬浮 F 浮 G

初二物理《物体的浮与沉》教案

物体的浮与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在液体里浮沉的4种基本状态;(上浮及下沉,既可以是物体的一个运动过程――相对某段时间,也可以是一种状态――相对某一个时刻。漂浮及悬浮同样如此。我们现在分析的是物体的受力情况――应该指状态。) 2.理解物体在液体里浮沉的条件; 3.知道物体浮沉条件在生活、科技上的简单应用,能应用本节课探究的结果解释生活中一些相关的物理现象,增强知识迁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物体的浮与沉现象;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感受物体的浮与沉与物体的重力和浮力有关,并得出相应的规律;3.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及两力平衡知识分析简单的浮沉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并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体在液体里浮沉的4种基本状态及对应条件。 难点:轮船(漂浮物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采用分层教学,合理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及两力平衡知识分析简单的浮沉问题。要学生注意(1)悬浮与漂浮的不同特征:悬浮是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既没有露出液面,也不接触底面――物体的顶部在液面下;物体漂浮时,则或多或少总有一部分露出液面――物体顶部在液面上。悬浮的物体,如果所受到的重力或浮力改变了,物体就不能继续保持悬浮;而漂浮的物体,在重力发生变化或浮力变化后,通过调整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仍可保持浮力与重力两力平衡――继续漂浮。 (2)物体漂浮时,浮力与重力两力平衡。当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时(如轮船装上货物),物体会往下沉一些,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增大,浮力就增大,结果浮力与重力再次平衡。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增大时(如液体由清水改成盐水时),物体会往上升一些,浮力就减小,结果浮力与重力也重新平衡。只有在物体所受的重力大于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时(重力大于物体能得到的最大浮力),浮力与重力不能再平衡,物体就会沉没。针对程度不同的学生讲到不同分寸。 (三)准备知识 1.知道二力平衡的概念,能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 2.学过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四)实验器材准备 1.浮沉子(矿泉水瓶子+口服液瓶子) 浮沉子选用透明的口服液瓶子做,底部(瓶口)绕金属丝,使其在清水中仅露出顶部,放进矿泉水瓶子(材料太单薄的瓶子不行)里,大瓶里水要九成以上满。实验器具保证学生能清晰见到:挤压矿泉水瓶子,水进入口服液瓶子,小瓶子下沉;放手后,水流出口服液瓶子,小瓶子上浮,排除了其它因素的干扰。

教学反思浮与沉

《浮与沉》课后反思 《浮与沉》是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这一课共安排了三个逐层递进的教学活动,今天在这里讲的是前两个教学内容。活动一是在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猜想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通过实验验证猜想。活动二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方法。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初步尝试用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想象和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方法或多种方法去解决同一问题。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知道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2、能力目标:有选择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3、情感目标:能意识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是最好的结果。教学重点: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想象。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 在《浮与沉》这一课的教学中,有三点发挥的比较好: 1、教学开始通过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从故事中想到球浮在水面上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步入新课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2、在活动的教学环节,首先是让学生在认识了实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猜想不同物体可能会产生的沉浮现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在猜想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验证自

己的猜想,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在这个环节后,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怎样让浮着的瓶子沉下去,下沉的橡皮泥浮起来,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想要研究的问题,可以是其中的一个也可以是两个问题,这样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探究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里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在学生充分进行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汇报,把自己的智慧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同时分享同学的智慧,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又可以促进小组的相互学习,共同分享成就。 3、在本节课的最后,又通过游戏让学生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以便加深印象。并布置了制作小潜水艇模型的作业,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激发孩子们探究科学奥妙的兴趣。 不足之处: 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驾驭能力,调控好学生做实验的气氛和纪律,汇报时声音应该宏亮。深入挖掘教材,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浮与沉练习

3eud 教育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4202668.html,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3eud 教育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4202668.html,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图图 图图苏科版《10.1物体的浮与沉》课时卷 6.如图10-5所示,一个正方体木块,被一段细线系在容器底部,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把剪刀将细线剪断,猜测正方体运动状态。试分析出正方体木块从绳子被剪断开始,到浮出水面静止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浮力的变化和自身重力的大小变化,并指出上浮至漂浮过程中所受浮力与自身重力的大小关系,并画出木块在水面静止时的受力示意图。 8.春天播种季节农民常用盐水浸泡法选种。在浓度适宜的盐水中,饱满的种子沉在底部,是因为 ;干瘪、虫蛀的种子浮在液面上,是因为 。 9.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 ”,如图10-1所示,其中标有W 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 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 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海水密度ρ1和ρ2关系,有( ) A 浮力增大,ρ1 = ρ 2 B 浮力减小,ρ1 = ρ 2 C 浮力不变,ρ1 > ρ2 D 浮力不变,ρ1 < ρ 2 10.春耕季节,人们常利用盐水来选种,当把种子放入盐水中时,所有的种子都未浮起来,为了使不饱满的种子浮起来,问应在盐水中加盐还是加水? 1.有甲、乙、丙三个材料不同的小球,质量相同,放入容器中静止时, 如图10-3所示,则 球受到的浮力最小。 2.一个质量为100g 的小铁球,投入到一个盛有适量水银的容器中, 待小球静止时,小球受到的浮力为 N ,小球的自身的重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受到水银对它的浮力。 3.如图10-4所示,将一个质量为8g 的小木块缓慢放入一个盛有适量 水的烧杯,漂浮在水面上,待木块静止时,烧杯中溢出水6g ,则被 木块排开的水的质量为( ) A 8g B 6g C 2g D 3g 4.小明星期天给家里的金鱼缸换水,他刚把鱼缸装满水时,不小心将一个质量为20g 的小物块掉入鱼缸中,此时从鱼缸中溢出水14g ,则小物块在鱼缸中将会( ) A 上浮 B 下沉 C 悬浮 D 无法判断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度计在各种不同液体中测定密度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B 潜水艇上浮的过程中,所受浮力变大 C 气象台用的探测气球里所充的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D 密度计上标有刻度,其刻度示数从下到上是逐渐变大的

浮与沉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浮与沉 教学设计思想: 《浮与沉》这一课共安排了三个逐层递进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在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以水为载体物体的浮沉现象,并亲自感受水中物体的浮力。而教学的重点则放在让学生初步尝试用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想象和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方法或多种方法去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根据生活经验预测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2.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沉浮。 3.根据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状态给物体分类。 4.能找出改变物体沉浮的办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意识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是最好的结果。 三、科学知识目标 说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出人们利用浮力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问题的实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活动1:橡皮泥、棉花、砂、皮筋、钉子。

活动2:水槽、水瓶、橡皮、泡沫塑料。 活动3:水槽、塑料球。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大家翻开书P33,看看这幅图中哪些物体会浮起来?哪些物体会沉下去? 学生看图并举手回答。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大家想不想亲自做个实验看看哪些物体沉下去,哪些物体浮上来呀? 学生:想。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的浮与沉。 (二)新课教学 ◆活动1:物体的浮沉 教师:四人一组,每组派个代表来领材料。 学生领材料。 教师:大家看看手中的材料,猜猜哪些物体在水中可以浮起来?哪些可以沉下去呀?学生猜测并回答。 教师:大家对这些答案有没有什么不同意见呀。说说你的原因? 学生讨论发表不同意见并说明原因。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测。 实验方法: ①大家根据预测将材料按沉浮分成两类并记录下来。 ②水槽中盛满水,轻轻地将材料贴近水面后再放入水中,每次放一种材料,注意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等。 ③记录实验结果。 ④将预测的和实际的实验结果作比较。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物体的沉与浮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物体的沉与浮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有的东西在水里沉,有的东西在水里浮,引起幼 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2、让幼儿知道,人们利用沉与浮的原理创造发明了船,造福人类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水、玻璃杯、肥皂盒、能沉能浮的各种物体如:玻璃球、珠子、石子、铁钉、纸片、塑料娃娃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树叶、小碗、磁铁、笔、)若干。 等 教师准备:水、透明的玻璃缸、玻璃瓶、橡皮泥、同一大小,同 样颜色的铁球和皮球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孩子们,想不想从小学好本领,将来成为一名了不起的科学家呢?今天 请小朋友来当小科学家,一起做实验,学习新的知识。 二、实验 幼儿尝试(1):谁沉谁浮 请小朋友看盒子里有什么东西,请你把它们轻轻地放到水里,仔 细观察,谁沉谁浮? 幼儿尝试. 得出结论: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 教师总结: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幼儿尝试(2)重沉轻浮 同一个玻璃瓶放在水里,封口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了水时,沉到水底下,这是为什么?(让幼儿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玻璃瓶子里有空气,空气很轻,所以就浮。装满水时,瓶子里没有空气,所以就沉下去。幼儿尝试(3)形状与沉浮同一个橡皮泥,把它团成球状时沉到底下,把它做成船的形状时 浮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让幼儿做实验)回答。 教师总结:橡皮泥捏成船形,里面有空气,所以就浮在水面上, 团成球,没有空气,所以就沉到底。 幼儿尝试(4)区别两个球 区别同一大小,同一颜色的铁球和皮球,(让幼儿想办法区别) 教师总结:掂一掂、捏一捏、拍一拍、放到水里看一看,就知道,哪个是铁球,哪个是皮球。 幼儿尝试(5) 教师提出尝试题: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幼儿尝试回答:救生圈的应用、淘米做饭时的应用以及在轮船、 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教师总结:我们刚才做了很多的实验,知道了有的东西在水里沉,有的东西在水里浮,同一件东西,在不同的情况下,有时沉,有时浮。人们很聪明,利用沉浮的原理,创造发明了很多的东西,希望小朋友 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当科学家,发明新的东西,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三、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 原理制成的。

八年级物理全册 9.3 物体的浮与沉(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9.3 物体的浮与沉(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9、3物体的浮与沉(第2课时)班级姓名组号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计算浮力的三种方法,及阿基米德原理,生活中也有相应的生活经历,本节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从物理走向生活 【学习内容分析】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进一步学习浮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重难点预测】 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进一步学习浮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1)物体的浮沉取决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当F 浮______G物,物体上浮,ρ物_______ρ液当F浮______G物,物体下沉,ρ物_______ρ液当F浮______G物,物体悬浮,ρ

物_______ρ液上浮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此时ρ物_______ρ液 二、基础训练KKLP42页第1。 2、3、4、5、6、7题图10-3-8 二、提高能力 1、如图10-3-8所示,有一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将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静止后物体将()A上浮 B、悬浮 C下沉 D、无法确定 2、xx年7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这标志着我国的深海载潜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1)“蛟龙号”在下潜过程中,所受压强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蛟龙号”潜水器在下潜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约为23米3,则潜水器受到的浮力约为牛(海水的密度取ρ= 1、0103千克/米3 )。 3、中国改装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出海试航,当航母在平静的水面航行时,它所受的浮力它的总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航空母舰上舰载飞机起飞后,它排开水的体积(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9.3《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本节内容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尤其是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考查的较多,主要是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知道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原理;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应用浮力方面的具体事例,培养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初步的认识了浮力的产生,基本能够运用一些方法来求解简单的浮力,但是大家都知道与浮力的相关内容一直为学生所害怕,其实浮力与学生生活相当紧密。我分析:(1)因为他们很多来自于生活的前期经验及认识其实是错误的,可能这正是学生倍感困惑的原因。由于有了主观想象性的干扰,自然会对结论产生影响;(2)在学习了浮力之后要求学生要有具备分析问题,分析物理过程和原理的能力,还要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对于一个只有感性认识的初二学生来说,确实有点困难。但是应该来说,学生现在还是略微具备了从应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这节课就是强化和巩固了学生的这一能力。 教材分析: 《物体的浮与沉》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 教材首先通过图示方法激发学生想到“物体的浮沉究竟取决于什么?”这个问题,接着由这个问题出发联想到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以及运动状态变化情况,顺理成章地安排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活动,并有意突出了实验方案的设计环节。最后,为了让学生明确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意义和价值,专门安排了关于浮沉条件的应用四个方面的实例,即密度计、盐水选种、潜水艇和热气球。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是理解物体的浮沉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物体的浮沉与物体的密度及液体密度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根据浮沉条件解决浮力问题。 2、知识轮船、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初中物理《物体的浮与沉(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9.3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2.2.9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 的一些现象。 例7 了解潜水艇浮沉的原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历探究浮沉条件的过程,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动手操作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体会浮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实验研究能力。 3、通过浮沉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4、知道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原理。 过程方法: 1、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 2、通过探究了解改变浮沉的方法; 3、通过探究和分析,理解应用物体浮沉的条件;

4、通过自学尝试说明物体浮沉的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1、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悬浮和上浮的条件; 2、密度计、潜水艇、轮船、热气球浮沉原理; 3、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的应用; 难点: 用力的平衡知识分析和解释物体的浮沉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水、烧杯、盐水、待筛选的种子、密度计、各种水果。 学生:水槽、水、实心橡皮泥、水果、带盖小空瓶、木块、带铁夹子的气球、硬币等(下划线为分组实验必备)。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力与运动的关系? 2.求浮力的方法有哪些? 新课引入: 神秘的海底世界,生活着无数色彩斑斓的鱼类和各种海洋生物,它们在广漠的世界里自由遨游。在大气层中缓缓升起的热气球和孔明灯等,那么它们是怎样实现自由的向上和向下游动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揭开这个谜团。 生活中我们对物体的浮沉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当把物体浸没在水中时你能准确判断松手后物体的运动状态吗? 猜一猜:把苹果、梨、猕猴桃、文具、石头等物品浸没水中,放手后, 你猜,是浮还是沉? 学生活动:学生能确定橡皮、石头的浮沉,但对于水果放入后的状态意见不同意。选择一名学生将各种水果顺次浸没在水中,松手后观察各种水果的浮沉。 可见仅凭生活经验,判断物体的浮沉往往不准,所以我们要通过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