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概念

发动机概念
发动机概念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汽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作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虽然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基本原理仍然未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

发动机分类

按活塞运动方式分类:活塞式内燃机可分为往复活塞式和旋转活塞式两种。

按照进气系统分类:内燃机按照进气系统是否采用增压方式可以分为自然吸气(非增压)式发动机和强制进气(增压式)发动机。

按照气缸排列方式分类:内燃机按照气缸排列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单列式、双列式和三列式。如水平对置式,V形,W形。

按照气缸数目分类:内燃机按照气缸数目不同可以分为单缸发动机和多缸发动机。仅有一个气缸的发动机称为单缸发动机;有两个以上气缸的发动机称为多缸发动机。现在的车用发动机多采用三缸,四缸、六缸、八缸发动机。

按照冷却方式分类:内燃机按照冷却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水冷发动机和风冷发动机。

按照行程分类:内燃机按照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冲程数可分为四冲程内燃机和二冲程内

燃机。

按气门机构种分类:侧置气门(SV)发动机、侧置凸轮轴(OHV)发动机、顶置凸轮轴(OHC)发动机、可变气门(VTEC)发动机和Desmo气门机构发动机。

按燃油供应方式分类:化油器发动机和电喷发动机。

按照所用燃料分类:内燃机按照所使用燃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

(2)运动副是两构件通过直接接触形成的可动联接。(3)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形成的联接称为高副。一个平面高副所引入的约束数为1。(4)两构件通过面接触形成的联接称为高副,一个平面低副所引入的约束数为2。(5)机构能实现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且自由度大于零。(6)虚约束是对机构运动不起实际约束作用的约束,或是对机构运动起重复约束作用的约束。(7)局部自由度是对机构其它运动构件的运动不产生影响的局部运动。(8)平面机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均可看作是由若干基本杆组依次联接于原动件和机架上而构成。(8)基本杆组的自由度为0。(1)瞬心是两构件上瞬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即等速重合点。(2)两构件在绝对瞬心处的速度为0。(3)相构件在其相对瞬心处的速度必然相等。(4)两构件中若有一个构件为机架,则它们在瞬心处的速度必须为0。(5)用瞬心法只能求解机构的速度,无法求解机构的加速度。(1)驱动机械运动的力称为驱动力,驱动力对机械做正功。(2)阻止机械运动的力称为阻抗力,阻抗力对机械做负功。(1)机械的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称为机械效率。(2)机构的损失功与输入功之比称为损失率。(3)机械效率等于理想驱动力与实际驱动力的比值。(4)平面移动副发生自锁条件:作用于滑块上的驱动力作用在其摩擦角之内。(5)转动副发生自锁的条件:作用于轴颈上的驱动力为单力,且作用于轴颈的摩擦圆之内。(1)机构平衡的目的:消除或减少构件不平衡惯性力所带来的不良影响。(2)刚性转子总可通过在转子上增加或除去质量的办法来实现其平衡。(3)转子静平衡条件:转子上各偏心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的矢量和为零(或质径积矢量和为零)。(4)对于静不平衡转子只需在同一个平面内增加或除去平衡质量即可获得平衡,故称为单面平衡。(5)对于宽径比b/D<0.2的不平衡转子,只做静平衡处理。(6)转子动平衡条件:转子上各偏心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的矢量和为零,以及这些惯性力所构成的力矩矢量的和也为零。(7)实现动平衡时需在两个平衡基面增加或去除平衡质量,故动平衡又称为双面平衡。(8)动平衡的转子一定是静平衡的,反之则不然。(9)转的许用不平衡量有两种表示方法:许用质径积+许用偏心距。(1)机械运转的三阶段:启动阶段、稳定运转阶段、停车阶段。(2)建立机械系统等动力学模型的等效条件:瞬时动能等效、外力做功等效。(3)机器的速度波动分为: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4)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安装飞轮。(5)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安装调速器。(6)表征机械速度波动程度的参量是:速度不均匀系数δ。(8)飞轮调速利用了飞轮的储能原理。(9)飞轮宜优先安装在高速轴上。(10)机械在安装飞轮后的机械仍有速度波动,只是波动程度有所减小。(1)铰链四杆机构是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2)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表现形式: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3)曲柄摇杆机构的功能:将曲柄的整周转动变换为摇杆的摆动或将摇杆的摆动变换为曲柄的回转。(4)曲柄滑动机构的功能:将回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或反之)。(5)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最短杆为连架杆或机架。(6)铰链四杆机构成为曲柄摇杆机构的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最短杆为连架杆。(7)铰链四杆机构成为曲柄摇杆机构的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最短杆为机架。(8)铰链四杆机构成为又摇杆机构的条件:不满足杆长条件;或者是满足杆长条件但最短杆为连杆。(9)曲柄滑块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是:曲柄长度r+偏距r小于等于连杆长度l(12)曲柄摇杆机构以曲柄为原动件时,具有急回性质。(13)曲柄摇杆机构以曲柄为主动件,当曲柄与连杆共线时,机构处于极限位置。(14)曲柄滑块机构以曲柄为主动件,当曲柄与连杆共线时,机构处于极限位置。(15)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以曲柄为原动件时,具有急回性质。(16)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不具有急回特性。(17)曲柄导杆机构以曲柄为原动件时,具有具有急回性质。(18)连杆机构的传动角越大,对传动越有利。(19)连杆机构的压力角越大,对传动越不利。(20)导杆机构的传动角恒为90o。21)曲柄摇杆机构以曲柄为主动杆时,最小传动角出现在曲柄与机架共线的两位置之一。(22)曲柄摇杆机构以摇杆为主动件,当从动曲柄与连杆共线时,机构处于死点位置。(23)当连杆机构处于死点时,机构的传动角为0。(1)凸轮机构的优点是:只要适当地设计出凸轮轮廓曲线,就可使打推杆得到各种运动规律。(2)凸轮机构的缺点:凸轮轮廓曲线与推杆间为点、线接触,易磨损。(3)常用的推杆运动规律: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4)采用等速运动规律会给机构带来刚性冲击,只能用于低速轻载。(5)采用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会给机构带来柔性冲击,常用于中速轻载场合。(6)采用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也会给机构带来柔性冲击,常用于中低速重载场合。(7)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无冲击,适于中高速轻载。(8)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无冲击,适于高速中载。(9)增大基圆半径,则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减少。(10)对凸轮机构进行正偏置,可降低机构的推程压力角。(11)设计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时,对于外凸的凸轮廓线段,若滚子半径大于理论廓线上的最小曲率半径,将使工作廓线出现交叉,从而使机构出现运动失真现象。(12)设计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时,对于外凸的凸轮廓线段,若滚子半径等于理论廓线上的最小曲率半径,将使凸轮廓线出现变尖现象。(1)圆锥齿轮机构可实现轴线相交的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传递。(2)蜗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分析解析

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Automobile engine configuration principle (申请学位) 专业:汽车制造与装调技术专业 学生:x x x 指导教师:x x x教授 二零一一年七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xxxxxxx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论文作者完全了解XXXX学校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特授权XXXX 学校可以将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

中文摘要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或天然气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汽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做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但其基本原理仍然未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现在的汽车发动机不仅注重汽车动力的体现,更加注重能源消耗、尾气排放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方面。使得人们在悠闲的享受汽车文化的同时,也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关键词:发动机构造、工作原理、分类、

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

此答案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大家相互改正; 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 注意:考试试题类型有三种: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 1.发动机的示功图是什么?代表什么?参数有哪些? P-V图上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工质完成一个实际循环所做的有用功2,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发动机有三种基本空气标准循环,柴油机,汽油机近似

为哪种循环? 汽油机的理想循环:等容加热循环 ; 低速柴油机的理想循环:等压加热循环高速柴油机的理想循环:混合加热循环 定容加热混合加热定压加热 3. 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之间的差别由哪几项损失引起? ? 1.实际工质的影响 ? 2.换气损失 ? 3.燃烧损失 ? 4.传热损失 ? 5.缸内流动损失 ? 6.其他几项损失

4. 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包括哪几项? 影响ηv的因素有: ?进气(或大气〕的状态(ps、Ts) ?进气终了时气体压力(pa) ?进气终了的气体温度(Ta) ?残余废气系数(γ) ?压缩比(ε) ?气门正时(ξ) 5. 评定柴油自燃性好坏的指标,汽油抗爆性的指标是什么? 十六烷值辛烷值 6.预混合燃烧的燃烧过程实质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火焰在预混合气体中传播的过程 7. 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有哪些?

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气门叠开 8.四行程发动机换气过程的图是怎么样的?图上的内容表示什么?(以书本为准) (P23) 气缸压力p、排气管压力pr随曲轴转角的变化曲线

9.内燃机三种理想循环,在加热量和最高压力相同时,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和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循环总加热量相同时 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 ?最高压力相同时 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 10. 提高发动机升功率的措施有哪些? 提高平均有效压力(Pme)和转速(n) ,p mm怎么样变化?(答案自己找) 11.怠速工况时,Pe ,Pi,Pm,η m 12. 当其他条件不变,汽油发动机转速上升时,机械损失功率(Pm),机械效率,Pa,充气效率怎么变化? 机械损失功率增加、机械效率增加、充气效率提高 13. 本田公司的汽车技术VTEC指的是什么?英文名字是什么? VTEC系统全称是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 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14. 右图所示为Audi v6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其设计的依据原理什么? 15.什么是表面点火? 在汽油机中,凡是不靠电火花点火,而由燃烧室内炙热表面(排气门头部、火花塞绝缘体或零件表面炙热的沉积物)点燃混合气的现象,称为表面点火。 16.当发动机压缩比增加时,汽油机爆震倾向,柴油机工作粗暴情况变化如何?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 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答: 2画出四冲程发动机实际循环的示功图,它与理论示功图有什么不同?说明指示功的概念和意义。 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比热容是定值,而实际气体随温度等因素影响会变大,而且实际循环中还存在泄露损失.换气损失燃烧损失等,这些损失的存在,会导致实际循环放热率低于理论循环。指示功时指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得到的有用功Wi,指示功Wi反映了发动机气缸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所获得的有用功的数量。 4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强化系数PmeCm. 第二章

1为什么发动机进气门迟后关闭.排气门提前开启?提前与迟后的角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进气门迟后关闭是为了充分利用高速气流的动能,从而实现在下止点后继续充气,增加进气量。排气门提前开启是由于配气机构惯性力的限制,若在活塞到下止点时才打开排气门,则在排气门开启的初期,开度极小,废弃不能通畅流出,缸内压力来不及下降,在活塞向上回行时形成较大的反压力,增加排气行程所消耗的功。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同样的自由排气时间所相当的曲轴转角增大,为使气缸内废气及时排出,应加大排气提前角。 2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时如何界定的? 答:1)自由排气阶段: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于排气管内压力的这个时期。 强制排气阶段:废气是由活塞上行强制推出的这个时期。 进气过程:进气门开启到关闭这段时期。 气门重叠和燃烧室扫气:由于排气门迟后关闭和进气门提前开启,所以进.排气门同时

发动机原理

一、发动机性能 1.发动机性能评价的主要指标: 动力性指标: 功率P、转矩T tq、转速n、平均有效压力p e 经济性指标:燃油消耗率b、(润滑油消耗率) 环保性指标:有害排放物(CO、HC、NO x微粒)、噪声、振动 使用性指标:可靠性、耐久性、维修方便性 2.循环: 理想工质:①理想气体:空气 ②物性参数不随着压力、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理想循环:①封闭系统 ②进排气门的关闭看作瞬时的过程 ③压缩、膨胀看作绝热等熵过程 加热过程:方式:①等容放热过程:等容 ②等压 ③混合 a图:说明定容加热的热效率最高 b图:说明汽柴油机在Q1相同、最高压力相同下,汽油机热效率比柴油机热效率低,而且实际中P zmax柴>P zmax汽,所以汽油机热效率比柴油机热效率就更低了。 3. 理论循环分析的指导意义 指出了改善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a.在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压缩比ε b.合理组织燃烧,提高循环加热等容度(减少预膨胀比ρ和合理选择燃烧始点) c.保证工质具有较高的绝热指数K 4.自然吸气四冲程发动机pv 图废气涡轮增压四冲程发动机pv 图

5.指示指标 1)指示功(kJ) W i (一个实际循环工质对活塞所做的有用功,即净指示功,相当于示功图面积A1±A3) 2)平均指示压力(MPa) p mi=W i/ V s 3)平均指示功率(kw) P i = p mi V s in/30τ 4)指示热效率ηi=W i/Q1 =3.6/ b i hμ 5)指示燃料消耗率(g/(kw·h) ) b i=B/P i(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B—每小时耗油量(kg/h) 6.有效指标: 动力性指标: (1)有效功率(kJ) P e (曲轴输出功)= P i - P m (2)平均有效压力(MPa) p me=W e/ V s (3)有效功率(kw) P e= p me V s in/30τ (4)有效扭矩(N.m) P e= 2πnT tq/60*1000 = T tq n/9550 (5)转速n(转/min)和活塞平均速度C m (m/s)C m = Sn/30 经济性指标 (6)有效热效率ηe=We/Q1 =3.6/ behμ (7)有效燃料消耗率(g/(kw·h) ) be=B/Pe 发动机的强化指标 (1)升功率P L(kw.L)和比质量m e (kg/kw) P L = P e/V s i= p me V s in/30V s iτ = p me n/30τm e = m/ P e m—发动机的干质量,不含冷却水和润滑油的发动机质量 (2)强化系数p me C m p me C m越高,发动机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越大,发动机的发展趋势是强化系数的提高,故p me C m的提高也标志了技术的进步。 7.机械损失: (1) 组成与份额: Pm(机械损失功):指示功率不能完全对外输出,功在发动机内部传递过程中,不可避免有以下损失: 内部运动零件的摩擦损失;驱动附属机构的损失;泵气损失 a.发动机内部运动零件的摩擦损失(占P m的62~75%) 活塞组件与缸壁的摩擦(45~60% ) 、曲柄连机组轴承的摩擦、 (15~20% )气阀机构的摩擦(2~3% )等。 b.驱动附件的损失(占P m的10~20%) c.水泵、水箱风扇、机油泵、柴油机喷油泵、空调、转向助力泵等 泵气损失(占P m的10~20%) A3+A2 (2) 测量方法: a.示功图法 b.倒拖法:发动机按测试工况运行到正常稳定状态(水温、油温正常) ,断油或切断点火,立即将测功机转为电 动机运行,反拖发动机到同样转速,则测得的反拖功率即为机械损失功率。显然,这种测试方法必 然将泵气损失功包含在内了。 误差:(a)无燃烧,缸内压力低,活塞与缸套间隙加大;润滑油粘度加大,摩擦损失增加 (b)缸内工质温度低,工质密度大,排气压力加大,泵气损失增加。 (汽油机压缩比小,所以误差小,柴油机则误差较大。) c.灭缸法:用于多缸机 设N缸发动机正常运转时,测出有效功率Pe。然后第i缸灭火(停止供油或点火),在相同转速下 测定工作的N-1个气缸的有效功率(Pe)-i, 此时认为总的Pm 不变,则灭缸后所减少的输出功 率量为被灭缸的指示功率P i 误差:灭缸后进排气波动效应会影响各缸进气的均匀性,从而引起额外的测试误差。

基本概念与原理:溶液

基本概念与原理:溶液 主要考点: 1.常识:温度、压强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 ① 一般固体物质.... 受压强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而绝大部分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也逐渐升高(如:硝酸钾等);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变化不大(如:氯化钠等);极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降低的(如:氢氧化钙等)。 气体物质....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② 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过滤、蒸发、结晶 过滤法用于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组成的混合物,可溶物形成滤液,不溶物形成滤渣而遗留在滤纸上; 结晶法用于分离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有差异的可溶物混合物,主要包括降温结晶法及蒸发结晶法 降温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物质(即陡升型物质),如硝酸钾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蒸发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即缓升型物质),如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 2.了解:溶液的概念;溶质,溶剂的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转换的方法;溶解度的概念;固体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 溶液的概念就是9个字: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液体的,只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物质, 都可以认为是溶液。 ② 一般简单的判断方法: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的时候,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在同一个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特别容易判断错误的是,经过化学反应之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 ③ 概念: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只是说明在该温度下,不能够继续溶解该物质,但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比如说,在20℃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晶体,但还可以溶解硝酸钾固体。 判断:判断是否是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在一定温度下,继续投入该物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物质的质量减少,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当溶液中出现有固体时,则该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固体的饱和溶液。 转换: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 改变溶解度,实际一般就是指改变温度,但具体是升高温度还是降低温度,与具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有 ④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增加溶解度 减少溶剂,增加溶质,减少溶解度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本总结

汽车发动机原理 一、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1.实际工质的影响 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比热容是定值,而实际气体比热是随温度上升而增大的,且燃烧后生成CO2、H2O等气体,这些多原子气体的比热又大于空气,这些原因导致循环的最高温度降低。加之循环还存在泄漏,使工质数量减少。实际工质影响引起的损失如图中Wk所示。这些影响使得发动机实际循环效率比理论循环低。 2.换气损失 为了使循环重复进行,必须更换工质,由此而消耗的功率为换气损失。如图中Wr所示。其中,因工质流动时需要克服进、排气系统阻力所消耗的功,成为泵气损失,如图中曲线rab’r 包围的面积所示。因排气门在下止点提前开启而产生的损失,如图中面积W所示。 3.燃烧损失 (1)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实际循环中燃料燃烧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喷油或点火在上止点前,并且燃烧还会延续到膨胀行程,由此形成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 (2)不完全燃烧损失。实际循环中会有部分燃料、空气混合不良,部分燃料由于缺氧产生不完全燃烧损失。 (3)在高温下,如不考虑化学不平衡过程,燃料与氧的燃烧化学反应在每一瞬间都处在化学动平衡状态,如2H2O=2H2+O2等,由左向右反应为高温热分解,吸收热量。但在膨胀后期及排气温度较低时,以上各反应向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上述过程使燃烧放热的总时间拉长,实质上是降低了循环等容度而降低了热效率。 (4)传热损失。实际循环中,汽缸壁和工质之间始终存在着热交换,使压缩、膨胀线均脱离理论循环的绝热压缩、膨胀线而造成的损失。 (5)缸内流动损失。指压缩及燃烧膨胀过程中,由于缸内气流所形成的损失。体现为,在压缩过程中,多消耗压缩功;燃烧膨胀过程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克服气流阻力,使作用于活塞上做功的压力减小。 二、充量系数 衡量不同发动机动力性能和进气过程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定义为每缸每循环实际吸入气缸的新鲜空气质量与进气状态下计算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的比值。 影响因素: 1.进气门关闭时缸内压力Pa 2.进气门关闭时缸内气体温度Ta 3.残余废气系数 4.进排气相位角 5.压缩比 6.进气状状态 提高发动机充量系数的措施 1.降低进气系统阻力 发动机的进气系统是由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进气道和进气门所组成。减少各段通路对气流的阻力可有效提高充量系数。(1)减少进气门处的流动损失1)进气马赫数M 不超过0.5受气门大小、形状、升程规律、进气相位等因素影响2)减少气门处的流动损失增大气门相对通过面积,提高气门处流量系数以及合理的配气相位是限制M值、提高充量系数的主要方法。增大进气门直径可以扩大气流通路面积;增加气门数目;改进配气凸轮型线,适当增加气门升程,在惯性力容许条件下,使气门开闭尽可能快;改善气门处流体动力性能。(2)减少进气道、进气管和空气滤清器的阻力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1.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是什么?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相比,主要作了哪些简化? 答:目的:1.用简单的公式来阐明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各基本热力参数间的关系,明确提高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性和以平均有效压力为代表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 2.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内燃机经济性和工作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改进潜力 3.有利于分析比较发动机不同循环方式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简化:1.以空气为工质,并视为理想气体,在整个循环中工质的比热容等物理参数为常数,均不随压力、温度等状态参数而变化 2.将燃烧过程简化为由外界无数个高温热源向工质进行的等容、等压或混合加热过程,将排气过程即工质的放热视为等容放热过程 3.把压缩和膨胀过程简化成理想的绝热等熵过程,忽略工质与外界的热交换及其泄露等的影响4.换气过程简化为在上、下止点瞬间开和关,无节流损失,缸内压力不变的流入流出过程。 2.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组成3.排气终了温度偏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有流动阻力,排气压力>大气压力,克服阻力做功,阻力增大排气压力增大,废气温度升高。负荷增大Tr增大;n升高Tr增大,∈+,膨胀比增大,Tr减小。 4.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相比存在哪些损失?试述各种损失

形成的原因。 答:1.传热损失,实际循环中缸套内壁面、活塞顶面、气缸盖底面以及活塞环、气门、喷油器等与缸内工质直接接触的表面始终与工质发生着热交换 2.换气损失,实际循环中,排气门在膨胀行程接近下止点前提前开启造成自由排气损失、强制排气的活塞推出功损失和自然吸气行程的吸气功损失 3.燃烧损失,实际循环中着火燃烧总要持续一段时间,不存在理想等容燃烧,造成时间损失,同时由于供油不及时、混合气准备不充分、燃烧后期氧不足造成后燃损失以及不完全燃烧损失 4.涡流和节流损失实际循环中活塞的高速运动使工质在气缸产生涡流造成压力损失。分隔式燃烧室,工质在主副燃烧室之间流进、流出引起节流损失 5.泄露损失活塞环处的泄漏无法避免 5.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减少工质比热容、燃烧不完全及热分解、传热损失、提前排气等带来的损失。措施:提高压缩比、稀释混合气等 6.为什么柴油机的热效率要显著高于汽油机? 柴油机拥有更高的压缩比, 7.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评定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质量的

发动机原理简答)考试资料

一、名词解释题 指示功:气缸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得到的有用功。 有效热效率: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为得到此有效功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 热值:单位重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充量系数:每缸每循环实际吸入气缸的新鲜空气质量与进气状态下理论计算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比值。 发动机的运行特性:冷启动性能、噪音和排气品质。 有效转矩:发动机工作时,由功率输出轴输出的转矩。 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发动机单位汽缸工作容积一个循环所损失的功 指示功率: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指示功。 残余废气系数:进气过程结束时气缸内残余废气量与进入气缸中新鲜空气的比值。 负荷特性:当转速不变时,发动机的性能指标随负荷而变化的关系。 指示热效率: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有效性能指标: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示称为有效性能指标。 升功率:发动机每升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燃料所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与全燃烧1kg燃料所需的理论空气质量之比。 柴油机的燃烧放热规律:瞬时放热速率和累积放热百分比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瞬时放热速率是指在燃烧过程的某一时刻,单位时间内或1°曲轴转角内燃烧的燃油所放出的热量;累积放热百分比是指燃烧过程开始至某一时刻为止已经燃烧的燃油与循环供油量的比值。) 平均有效压力: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输出的有效功。 增压度:发动机在增压后增长的功率与增压前的功率之比。 速度特性:发动机在油量调节机构(油量调节齿轮、拉杆或节气门开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主要性能指标(转矩、油耗、功率、排气温度、烟度等)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规律。 有效燃料消耗率:每小时单位有效功率所消耗的燃料。 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容积一个循环所做的指示功。 比质量:发动机的质量与所给定的标定功率之比。 增压比:增压后气体的压力与增压前气体的压力之比。 发动机的特性:动力性(功率、转矩、转速);经济性(燃料及润滑油消耗率);运转性(冷启动性能、噪音、排气品质)等。 汽油性能指标:挥发性,抗爆性,安定性,防腐性,清洁性。燃烧过程:着火落后期,明显燃烧期,补燃期。 柴油性能指标:低温流动性,发火性,挥发性,黏度,安定性,防腐性,清洁性。燃烧过程:滞燃期,速燃期,缓燃期,后燃期。 二、问答题 1、简述提高充量系数的措施。 答:①.降低进气系统阻力:减少节气门处的流动损失;减少进气道、进气管和空气滤清器的阻力。②.减少对进气充量的加热。③.降低排气系统的阻力。④.合理选择进、排气相位角。⑤.利用进气管的动态效应:谐振进气和可变进气支管。 2、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差别由哪些损失引起? 答:①实际工质的影响: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的比热容为定值,而实际气体比热是随温度上升儿增大的,而产生的CO2 、H2O 等气体这些多原子气体的比热容又大于空气导致循环的最高温度降低,加之实际循环的工工质的泄露,工质数量减少; ②换气损失:为使循环重复进行,更换工质时而消耗的功;③燃烧损失:非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在温度降低时,受化学平衡的影响反应时间加长,传热损失,缸内流动损失。 3、醇类燃料作为代用燃料有什么特点? 答:醇类燃料通常指甲醇和乙醇,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单质,燃烧产物中基本上没有碳烟,NOx排放浓度很低,是一种低污染燃料,且其来源稳定,能稳定生产。其具体特点如下:①、化学成分及燃烧产物:醇类燃料含氧、碳、氢比较多,燃烧时产生较多的水和较少的二氧化碳,但当启动或者暖机,缸内温度不高时,易在缸壁上生成冷凝物,使酸性物质的生产及磨损的加剧。②沸点凝点:相对于汽油,醇类燃料的沸点低,有助于与空气混合,但缺乏高挥发性组分,对启动不利,但点低。③、热值:为优质汽油的50%左右。④、汽化潜热:醇分子间有强氢键,汽化潜热大,形成混合气降温大,妨碍了在运行温度下的完全汽化,使其雾化、汽化困难,难形成良好、均匀的混合气,其次在压缩终了时缸内温度降低,压燃着火延迟期变长,影响启动性能,但高汽化潜热可降低压缩负功,提高充气效率。⑤、辛烷值:醇类燃料辛烷值高,是点燃式内燃机好的代用燃料,也可作为提高汽油辛烷值的优良添加剂。⑥、十六烷值:醇类燃料的十六烷值低,在压燃式内燃机中使用醇类燃料很困难。⑦、着火极限:醇类燃料的着火上下限都比石油宽,能在稀混合气区工作,有利于排气进化和降低油耗,也利于空燃比的控制。⑧、着火延迟期:由于十六烷值低,着火性差,着火延迟

发动机基本概念

1.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它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等组成。在作功行程中,活塞承受燃气压力在气缸内作直线运动,通过连杆转换成曲轴的旋转运动,并从曲轴对外输出动力。而在进气、压缩和排气行程中,飞轮释放能量又把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成活塞的直线运动。 2.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气或空气进入气缸,并使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实现换气过程。配气机构大多采用顶置气门式配气机构,一般由气门组、气门传动组和气门驱动组组成。 3.燃料供给系统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混合气,供入气缸,并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到大气中去;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把柴油和空气分别供入气缸,在燃烧室内形成混合气并燃烧,最后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 4.润滑系统 润滑系的功用是向作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润滑系通常由润滑油道、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和一些阀门等组成。 5.冷却系统 冷却系的功用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系通常由冷却水套、水泵、风扇、水箱、节温器等组成。 6.点火系统 在汽油机中,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是靠电火花点燃的,为此在汽油机的气缸盖上装有火花塞,火花塞头部伸入燃烧室内。能够按时在火花塞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点火系,点火系通常由蓄电池、发电机、分电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等组成。 7.起动系统 要使发动机由静止状态过渡到工作状态,必须先用外力转动发动机的曲轴,使活塞作往复运动,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燃烧膨胀作功,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使曲轴旋转。发动机才能自行运转,工作循环才能自动进行。因此,曲轴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转动到发动机开始自动地怠速运转的全过程,称为发动机的起动。完成起动过程所需的装置,称为发动机的起动系。 8.上止点 活塞在气缸里作往复直线运动时,当活塞向上运动到最高位置,即活塞顶部距离曲轴旋转中心最远的极限位置,称为上止点。 9.下止点 活塞在气缸里作往复直线运动时,当活塞向下运动到最低位置,即活塞顶部距离曲轴旋转中心最近的极限位置,称为下止点。 10.活塞行程 活塞从一个止点到另一个止点移动的距离,即上、下止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活塞行程。一般用s表示,对应一个活塞行程,曲轴旋转180°。

发动机原理.pdf

10) 自由排气、强制排气 11) 滚流、挤流、湍流 12) 表面点火、爆燃 16) 当汽油机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变化时,过量空气系数 17) 当柴油机转速不变,负荷减小时,柴油机工作柔和。

23) 内燃机的扭矩储备系数指特性上最大扭矩与标定扭矩之比。 24) 机油的粘度越大,内燃机的机械损失越小。 25) 汽油机的压缩比提高,对汽油机的辛烷值要求也提高。 26) 内燃机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增加时,泵气损失增加。 27) 汽油机排气中 C O浓度最大的工况是加速工况。 28) 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的升功率小,占比量大。 29) 轿车柴油机大多采用涡流式燃烧室。 30) 内燃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内燃机的机械效率增加。 31) 当汽油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减小。 32) 增压柴油机比非增压柴油机气门叠开角大。 34) 内燃机的扭矩储备系数指外特性上最大扭矩与标定扭矩之比。 35) 当汽油机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变化时,过量空气系数 36) 当汽油机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变化时,过量空气系数 47) 内燃机转速一定,负荷减少时,内燃机的机械效率减少。 48) 当汽油机负荷一定,转速减少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增加。 49) 增压柴油机比非增压柴油机气门叠开角通常要大。 60) 除GDI发动机外,汽油机是量调节,柴油机是质调节。

_ ,机械损失测定方法有_ 四种。 _ , 经济性能指标有___

16. 减小进气门处的流动损失来提高充量系数的措施主要有 22. 发动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汽油机的充气效率 23. 发动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发动机平均机械损失压力

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和原理

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和原理 蒸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利用各组分挥发度不同将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而使混合物得到分离的单元操作称为蒸馏。这种分离操作是通过液相和气相之间的质量传递过程来实现的。 对于均相物系,必须造成一个两相物系才能将均相混合物分离。蒸馏操作采用改变状态参数的办法(如加热和冷却)使混合物系内部产生出第二个物相(气相);吸收操作中则采用从外界引入另一相物质(吸收剂)的办法形成两相系统。 一、两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 1.拉乌尔定律 理想溶液的气液平衡关系遵循拉乌尔定律: p A=p A0x A p B=p B0x B=p B0(1—x A)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p A=Py A而P=p A+p B 则两组分理想物系的气液相平衡关系: x A=(P—p B0)/(p A0—p B0)———泡点方程 y A=p A0x A/P———露点方程 对于任一理想溶液,利用一定温度下纯组分饱和蒸汽压数据可求得平衡的气液相组成; 反之,已知一相组成,可求得与之平衡的另一相组成和温度(试差法)。 2.用相对挥发度表示气液平衡关系 溶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v可用它在蒸汽中的分压和与之平衡的液相中的摩尔分率来表示,即v A=p A/x A v B=p B/x B 溶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挥发度对难挥发组分的挥发度之比为相对挥发度。其表达式有:α=v A/v B=(p A/x A)/(p B/x B)=y A x B/y B x A 对于理想溶液:α=p A0/p B0 气液平衡方程:y=αx/[1+(α—1)x] Α值的大小可用来判断蒸馏分离的难易程度。α愈大,挥发度差异愈大,分离愈易;α=1时不能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 3.气液平衡相图 (1)温度—组成(t-x-y)图 该图由饱和蒸汽线(露点线)、饱和液体线(泡点线)组成,饱和液体线以下区域为液相区,饱和蒸汽线上方区域为过热蒸汽区,两曲线之间区域为气液共存区。 气液两相呈平衡状态时,气液两相温度相同,但气相组成大于液相组成;若气液两相组成相同,则气相露点温度大于液相泡点温度。 (2)x-y图 x-y图表示液相组成x与之平衡的气相组成y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平衡线位于对角线的上方。平衡线偏离对角线愈远,表示该溶液愈易分离。总压对平衡曲线影响不大。 二、精馏原理 精馏过程是利用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的原理进行的,精馏操作的依据是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包括塔顶液相回流和塔底产生上升蒸汽。精馏塔中各级易挥发组分浓度由上至下逐级降低;精馏塔的塔顶温度总是低于塔底温度,原因之一是:塔顶易挥发组分浓度高于塔底,相应沸点较低;原因之二是:存在压降使塔底压

汽车发动机原理名词解释

123发动机理论循环:将非常复杂的实际工作过程加以抽象简化,忽略次要因素后建立的循环模式。 循环热效率:工质所做循环功与循环加热量之比,用以评定循环经济性。 指示热效率: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有效热效率: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 指示性能指标:以工质对活塞所作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 有效性能指标:以曲轴对外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 指示功率: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指示功。 有效功率: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有效功。 机械效率: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的比值。 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在一个循环中输出的指示功。 平均有效压力 me p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在一个循环中输出的有效功。 有效转矩:由功率输出轴输出的转矩。 指示燃油消耗率:每小时单位指示功所消耗的燃料。 有效燃油消耗率:每小时单位有效功率所消耗的燃料。 指示功:气缸内每循环活塞得到的有用功。 有效功:每循环曲轴输出的单缸功量。 示功图:表示气缸内工质压力随气缸容积或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的图像。p V -图即 为通常所说示功图, p ?-图又称为展开示功图。 换气过程:包括排气过程(排除缸内残余废气)和进气过程(冲入所需新鲜工质,空气或者可燃混合气)。 配气相位:进、排气门相对于上、下止点早开、晚关的曲轴转角,又称进排气相位。 排气早开角:排气门打开到下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排气晚关角:上止点到排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进气早开角:进气门打开到上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进气晚关角:下止点到进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气门重叠:上止点附近,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着地现象。 扫气作用:新鲜工质进入气缸后与缸内残余废气混合后直接排入排气管中。 排气损失:从排气门提前打开,直到进气行程开始,缸内压力到达大气压力前循环功的损失。 自由排气损失:因排气门提前打开,排气压力线偏离理想循环膨胀线,引起膨胀功的减少。 强制排气损失:活塞将废气推出所消耗的功。 进气损失:由于进气系统的阻力,进气过程的气缸压力低于进气管压力(非增压发动 机中一般设为大气压力),损失的功成为进气损失。 换气损失:进气损失与排气损失之和。 泵气损失:内燃机换气过程中克服进气道阻力所消耗的功和克服排气道阻力所消耗的功的代数和。不包括气流对换气产生的阻力所消耗的功。 充量系数:实际进入气缸内的新鲜空气质量与进气状态下理论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之比。 进气马赫数M :进气门处气流平均速度与该处声速之比,它是决定气流性质的重要参数。M 反映气体流动对充量系数的影响,是分析充量系数的一个特征数。当M 超过一定数值时,大约在0.5左右,急剧下降。应使M 在最高转速时不超过一定数值,M 受气门大小、形状、生成规律、进气相位等因素影响。 增压比:增压后气体压力与增压前气体压力之比。 增压:利用增压器提高空气或可燃混合气的压力。 增压度:发动机在增压后增长的功率与增压前的功率之比。 4抗爆性:汽油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时抵抗爆燃的能力,用辛烷值表示。 干点:汽油蒸发量为100%时的温度。 自然点:柴油在没有外界火源的情况下能自行着火的最低温度。 凝点:柴油失去流动性而开始凝固的温度。 热值:单位量(固体和液体燃料用1kg ,气体燃料用1)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当生成的水为液态时,成为高热值,气态时为低热值。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燃料在气缸中生成的水均为气态,所用热值均为低热值。 理论空气量:1kg 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的最少空气量。 过量空气系数:燃油燃烧实际供给的空气量(L )与完全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的比值。 空燃比:燃油燃烧时空气流量与燃料流量的比。 5喷油器的流通特性:喷孔流通截面积与针阀升程的关系。 喷射过程:从喷油泵开始供油直到喷油器停止喷油的过程。 供油规律:供油速率随凸轮轴转角(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喷油规律:喷油速率随凸轮轴转角(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喷油提前角:燃油喷入气缸的时刻到活塞上止点所经历的曲轴转角。 燃油的雾化:燃油喷入燃烧室内后备粉碎分散为细小液滴的过程。 燃烧放热规律:瞬时放热速率和累积放热百分比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 瞬时放热速率:在燃烧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单位时间内(或曲轴转角内)燃烧的燃油所放出的热量。 累积放热百分比:从燃烧开始到某一时刻为止已经燃烧的燃油与循环供油量的比值。

建筑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建筑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一、判断 1、材料的横向变形系数(泊松比)和弹性模量E、剪切模量G都是材料固有的力学性质。 2、一对等大反向的平行力(即力偶)既可使物体发生转动,也可使物体发生移动。 3、铸铁试件压缩破坏是沿45度斜截面被剪断。 4、矩形梁危险截面的最大拉、压应力发生在截面的上下边缘处。 5、梁的合理截面是使大部分材料分布于靠近中性轴(梁的横截面与线应变=0的纵向面的交线)。 6、梁在集中力偶作用处,剪力图有突变。 7、忽略杆件自重,杆件上无荷载,荷载作用于结点上的杆件都是二力杆。 8、作用于弹性体一小块区域上的载荷所引起的应力,在离载荷作用区较远处,基本上只同载荷的主矢和主矩有关;载荷的分布情况只影响作用区域附近的应力分布,这就是圣维南原理。 9、轴向拉(压)直杆的斜截面只有正应力,没有剪应力。 10、铸铁和砖石、混凝土等材料的抗拉能力远小于抗压能力。 11、某T形铸铁梁最大弯矩为正(截面下侧受拉、上侧受压),该T形梁应该正放而不是倒放。 12、某矩形钢筋混凝土梁最大弯矩为负(截面上侧受拉、下侧受压),钢筋应该配置在截面的下侧。 13、杆件某截面内力反映的是该截面处两部分杆件因为外力作用发生小变形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内力成对出现、等大反向,因此求内力要用截面法。 14、构件的内力与横截面的尺寸大小和材料的力学性质都有关。 15、应力是内力的分布集度。 16、平面一般力系向平面内某点平移的简化结果可能有三种情形:平衡状态、合力不为零、合力矩不为零。 17、各种材料对应力集中的敏感程度相同。 18、当某力的作用线通过某点时,该力对该点存在力矩。 19、因为杆件受到外力作用发生的变形是小变形,所以求支座约束力和杆件内力时,杆件都使用原始尺寸。 20、杆件的稳定性是针对细长压杆的承载能力,此时稳定性要求超过强度要求。 二、填空 1. 理想弹性体模型包括四个基本简化假设:假设、假设、假设、线弹性假设;在变形体静力学分析中,对所研究的问题中的变形关系也作了一个基本假设,它是假设。

汽车发动机原理 复习资料2

第1、2、10、11章复习题 一、填空题 1-1.热力过程是指( 热力系统)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变化时所经历的全部状态总合。 1-2 .热力学第一定律直接否定了创造能量的( “第一类永动机” )。 1-3.把实现热能与机械能交换的工作物质称之为( 工质 )。 2-1.发动机(有效指标)是以发动机曲轴对外输出的功率为基础,代表发动机性能。 11-1.在发动机常规试验中,可以分为( 性能 )试验和可靠性试验。 二、选择题 10-1.电控柴油机喷油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三部分不包含( D ) A.传感器 B.电控单元 C.执行器 D.喷油嘴 10-2.电控多点汽油喷射系统中控制喷油时刻的不含( D ) A.同时喷射 B.分组喷射 C.顺序喷射 D.连续喷射 三、判断改错题ⅹ√ 2-1.一般来说,发动机压缩比的增大,循环热效率可以大于1。 (ⅹ) 改:一般来说,发动机压缩比的增大,循环热效率提高,但始终小于1。 2-2.发动机指示指标代表发动机的整机性能。(ⅹ) 改:发动机有效代表发动机的整机性能。 2-3.四行程发动机实际循环由进气、压缩、排气和作功四个行程所组成。(√ ) 2-4.内燃机的有效指标是指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率为基础的指标。(√) 10-1.分层给气燃烧室有利于提高汽油机经济性。(√) 10-2.为了提高进气效率,发动机低速时的进气管应为粗短型。(ⅹ) 改:为了提高进气效率,发动机低速时的进气管应为细长型 四、名词解释 1-1.循环热效率——为了评价热力循环在能源利用方面的经济性,通常采用热力循环的净功W0与工质从高温热源受的热量q1的比值作指标,称为循环热效率。 2-1.发动机有效指标——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率为基础,代表发动机的整机性能。 2-2.平均有效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输出的有效功。 五、简答题 2-1.简述四行程发动机实际循环的五个过程及其作用。 答: 1.进气行程——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在气缸内形成真空,新鲜工质被吸人气缸。 2.压缩行程——进、排气门均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将工质压缩。 3.燃烧过程——活塞位于上止点前后,进、排气门均关闭。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使工质的温度和压力升高。 4.做功行程——进、排气门仍旧关闭。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工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能。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通过连杆使曲轴旋转并输出机械能,除了用以维持发动机本身继续运转外,其余的用于对外做功。 5.排气行程——当做功行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开启,靠废气的压力进行自由排气,活塞到达下止点后再向上止点运动时,继续将废气强制排到大气中。 2-2.简述发动机实际循环简化为理想循环的简化条件。 答:简化条件如下: 1.假设工质为理想气体,其比热容为定值。 2.假设工质的压缩和膨胀是绝热等'脑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