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传播基础

短波传播基础
短波传播基础

短波传播基础

在无线电的众多话题中,可能没有其它话题能像电磁波传播这样吸引人,也没有其它话题能像电波传播这样困扰着新手了。传播,就是指信号是如何从一个电台传到另一个电台的。无论你怎么看待传播这一问题,它对于我们所做的每一个QSO——不管是本土的聊天,还是与稀有的DX电台通联——总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了解无线电波如何传播的基础知识会使你对这一业余爱好越发感兴趣并乐在其中。本文将向你介绍短波传播的主要模式。而VHF和UHF传播则是完全不同的主题了。

地波与天波

不管你使用哪种天线,从天线发射出的无线电波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地波与天波。简单地说,地波就是没有离开底层大气直接从发射机到达接收机的电波(图1)。举个例子,在HF波段,当你与邻近城市的电台进行联络时就是利用地波传播。远达50英里的业余无线电通联都可以利用地波。1然而,业余无线电台能够建立全球范围的通联,靠的是天波。

顾名思义,天波就是不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的波;天波向天空传播,离开地球表面(图1)。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我们怎么能利用向宇宙空间传播的信号进行联络呢?毕竟我们的接收机都是在地球上的呀!原因其实很简单——电波总会以某种办法回到地表被我们的接收天线捕获。是什么东西“说服”了我们的信号,使它返回地面呢?幸运的是,在上层大气中,有一个区域可以很好地(有时也不是太好!)完成这一任务。这一个区域被称为“电离层”,而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我们必须注意理解HF传播的基本机制。

图1 地波与天波的一个例子

电离层的性质

电离层得名于“离子”这一术语。离子是一自由电子或其它带电的微粒。在大气层中,在离地面大约25到250英里之间的区域会发生电离现象。在这一区域里气压很低,离子在发生碰撞重新形成不带电的原子之前,可以自由地行进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当无线电波进入电离层时,电波的传播路线会由于“折射”现象而被改变(图2)。在适合的条件下,电波可以有足够的转向回到地表,这样电波就可以被地面上的电台接收到了。

大气电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因此,太阳的活动情况对传播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稍后我们还会讨论我们所关心的几个太阳活动指标。

图2 在一定的条件下,入射电离层的电磁波可以被折射回来,路径发生改变。这样在地面上就可以听到入射电离层的信号。可能这个信号来自几千英里外的发射天线。

离子“蛋糕层”

通过对电离层的进一步了解,我们知道电离层是由几层一定浓度的离子层一层一层叠起来的,每一层都与地表的曲面同心。在每一层中,中心处的密度最大,越往边缘密度越低(图3)。但是,电离层的电离度是一直变化着的,这既有一日内的变化,也有季节间的变化,同时太阳的活动状况以及其它一些因素也会引起电离层电离度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了HF传播的不停变化,这经常使很多老练的操作员都感到沮丧。

每一层都不相同。虽然电离层中的每个子层都是由自由的离子组成,但各层之间的相似性(起码对于我们的目的来说)就只有这一点了。这个“蛋糕”的每一层都有独特的性质,而且你可

能会对它们对传播的影响感到惊讶。

电离层的最底层称为D层。这一层位于距地表37到57英里处(图3)。

D层只存在于白天,通常在日落后30分钟内消失。由于它离地表很近,所以D层位于大气层中密度相对较高的位置。在这一层中,离子经常会发生碰撞并重新组合成中性的粒子,因此,这一层在黑暗中会迅速消失。

D层对火腿们来说不是特别有用。这一层并不折射或传递信号,而是吸收了信号中的很大一部分。穿过浓密的D层的电磁波会碰到相当多的离子,并使它们运动起来。因此,电磁波中的很大一部分能量都在转换为动能或热能的过程中消耗掉了。

因为长的波前会比短的波前让更多的离子获得动能,我们可以推论在D层中,随着信号频率的降低,更多的信号能量会被吸收(图4)。

另外,电磁波进入D层的角度对能量的吸收程度也有影响。垂直入射的电磁波路程最短,因此吸收也最小;以低仰角发射的电磁波在D层中传播的路径要长得多,因此吸收会大些。由于D层中这些因素的影响,白天中160、80和40米波段只适于短距离通信。

在晚上,D层消失,这些波段经常可以进行几千英里的DX通信。而在20米及以上波段,D层的日间吸收并不显著,这是高波段上白天也可以进行DX通信的部分原因。

D层上面的电离层是E层,这也是支持无线电波传播的最低一层电离层。E层位于距地表62到71英里处,其性质与D层相似。例如,E层电离度最高的时候出现在当地时间下午前后,而电离度会在日落后迅速下降。在E层电离度最高的时候(中午),这一层会吸收低波段电磁波的部分能量,但没有D层吸收得多。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X 射线和进入大气层的流星也会引起E层的电离。另外,在E层中,也会发生VHF传播,称为“偶发E层传播”。但这已超出本文的讨论范围,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解释这一现象的相关资料。2

HF波段的DX通信除了偶然会通过E层外,我们几乎完全依赖最外面的F层。在离地表100到260英里处,稀薄的大气使离子的重组比在其它层中慢得多。正因为这样,F 层可以在整个晚上都保持高度电离。和其它层一样,F层的电离度在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大约本地日出前一小时电离度最小。

关于F层有一点很有趣:它会趋向于分成两层,即F1层和F2层。这一分裂在白天出现,并使在下面的F1层拥有很多E层的性质。因此,日间的传播主要由F2层支持。晚上,F1层散开,而F2层的高度稍微下降。

图4 在其它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频率电磁波比高频率电磁波受到更强的D层吸收。较大的波前必须在D层中传播更远的距离。

图3 电离层中各子层的对地高度。图中所示的距离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会根据文中所述发生改变。

折射:关键的要素

我简要地提到过折射是天波返回地面的机制。这一现象最关键的一点是电磁波弯曲的角度。这主要受两个因素所影响——离子的浓度和波长(或频率)。在其它条件一样的情况下,电离度高的时候电磁波会弯曲得更厉害。另外,弯曲程度也会随波长的增加而增加(或换另一种说法:弯曲程度会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这两个因素同时作用,最终决定了一列电磁波能否返回地面。

看看图5的例子。图5A中的F层的电离度较低,这是夜间的典型情况。在这种条件下,2 8MHz的信号没能折射足够的角度,不能返回地面。但是,3.5MHz的电磁波的波长较长,因此折射得较厉害,于是可以返回地面。

在图5B中,电离层的电离度较高,比较像正午的情况。现在,由于电离度足够高,两列波都被折射回地面。注意28MHz的电磁波的弯曲程度不如3.5MHz的电磁波,因为2 8MHz的电磁波波长较短。

图5 图A中,较低的电离度并不足以使28MHz的电磁波折射回地面;但这已足够使3.5MHz的电磁波折射回来。在B中,较高的电离度使28MHz的电磁波可以折射回来。

现在你应该理解电离层折射的基本原理了。是时候介绍一个与日常操作有关的简单而有用的因子了。“最高可用频率”(muf)定义为在当前条件下两指定点之间可以进行通信的最高频率。例如,在某个晚上,纽约和芝加哥之间的muf可能为3.5MHz,而在同一时刻,纽约与丹佛之间的muf可能为28MHz。为什么会这样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把另一个因素纳入我们的讨论——仰角。

我们已经知道电磁波的折射程度由两个要素决定:波长和电离度。但在一个固定的频率和一定程度的电离度之下,电磁波可以以不同的角度入射F层。而这会如何影响传播呢?让我们深入地分析一下。

图6A显示了28MHz信号典型的可能发生的传播情况。以高仰角发射的电磁波入射电离层后不能折射回地面,而是进入太空中。而随着仰角的下降,当仰角在达到一定的角度后电磁波可以折射回地面。这个角度称为“临界角”,所有发射仰角低于或等于这个角度的电磁波都可以折射回地面。

临界角也直接与一个被称为“跳跃距离”或“跳跃区域”的现象有关。如图6所示,这一区域(或距离)是任何常规的天波都无法到达的。跳跃距离的长短随临界角而变化。表1列出了各个波段的平均跳跃距离。

表1 MF和HF业余频段的平均跳跃距离

波段(米)

正午*(英里)

午夜*(英里)

160

80

40

50

300

30

300

600

20

500

1000

15

800

(只有白天有天波传播)

10

1200

(只有白天有天波传播)

*路径中点处的当地时间

图6B显示了电离层对低波段(3.5MHz)信号的折射作用。图6B的其它条件与图6 A都一样,我们可以看到3.5MHz信号临界角比28MHz信号高得多,而跳跃距离则短得多。在3.5MHz波段,我们可以在纽约与芝加哥的电台进行QSO。而在28MHz,由于跳跃区域过长的关系,这个QSO就无法进行。为什么我们所要通联的两个地方的muf会不一样这个问题的答案现在应该很清楚了!

多跳传播

图6 频率、临界角与跳跃距离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解释见文。

为简单起见,我在前面只提到了电磁波只被电离层折射一次“跳”了一下的情况。但F2层有相当的高度,单跳可能达到的最大距离只有大约2500英里。因此,超过这个距离的通信需要折射多次,这被称为“多跳传播”。图6B显示了返回地面的电磁波又被反射到电离层,然后再被折射回地面。这一现象可以出现好几次,于是电磁波就可以绕着地球传播了。因为在每一跳中都会损失相当多的能量,所以采用低仰角辐射更为可取些。低仰角辐射比高仰角辐射所需的跳跃次数少一些。Hutchinson在QST杂志中发表的一篇极好的文章中阐述了决定辐射仰角的因素。

3多跳传播损耗中的另一因素是信号是被陆地还是水反射回电离层。可能你已经猜到,水的反射比陆地反射好得多。在多跳传播中,电磁波会在水面上高效率地反射。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来自海边电台的信号总是很强呢?4

太阳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太阳在短期和长期的传播变化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大体地说,原因很简单:太阳活动的变化影响着太阳电离辐射的输出。这又影响着我们大气层的电离度。从逻辑上说,要预测传播的状况,我们必须研究太阳的活动。和天气预测相类似,我们不能100%准确地预测传播状况。但是,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太阳活动因子来比较好地预测各个频段的状况。到目前为止,你一定深信太阳黑子与传播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这些灰黑色的斑点已被证明与太阳的电离辐射输出有直接的关系。在某一时刻,可见的太阳黑子越多,我们就可以预计将会出现越多的离子。

好在,太阳黑子的行为一直都被研究着,并在过去的200年内有良好的记录。现在,我们知道太阳黑子(或其中的黑子群)以恒定的速度从太阳的东面移动到西面。这一运动是由于太阳的自转而引起的。太阳大约27.5天自转一圈。

可能太阳黑子的性质中最为显著(起码对火腿们来说)的就是其11年的黑子活动周期了。记录显示,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值每11年出现一次,误差为前后一年。随着这个峰值的出现,平均muf会升高,HF传播状况总体上也会好些。上一次峰值出现在1980年春天(译者:请注意本文的写作时间为1983年),当时在白天10米波段对全世界开通,而且经常维持到夜晚。甚至有时连6米信号也可以通过F2层传播,这说明电离层的电离度很高。

太阳黑子的数目与太阳通量

太阳黑子数目与太阳通量是测量太阳活动程度的两个主要参数。太阳黑子数目的观测(虽然不是实际的太阳黑子数目)每天都会被记录下来,并计算月平均值和年平均值。一个月的“平滑太阳黑子数”是该月前六个月与后六个月数目的中值。这一数目也称为“Wolf数”——以其提出者命名;或称为“苏黎世平滑太阳黑子数”,因为直到最近,国际上太阳黑子数的记录都存放在那里。5典型的平滑太阳黑子数范围是从太阳活动11年周期中最小值的个位数到1957-1958年的极大的太阳黑子高峰时的超过200。

太阳通量数给出了电离条件的另一个参数。这一数字代表了在2800MHz频段发现的太阳噪声的数量。研究表明,在这个频率上,噪声的幅度与电离层中的F层的电离度密切相关。从1947年起,这个参数就一直被记录下来。你可以在每个整点后18分钟通过收听WWV传播公告获得每日的太阳通量数。解释太阳黑子数与太阳通量数的方法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其它参考资料。6,7

传播预测

理解传播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你避免在对信号的路径判断上出现重大的错误。传播状况的正常波动可能不会引起你的注意,但这可能会使你错过与DX朋友进行预约的通联。关于

这一点,进行一点传播预测可能会很有用。像天气预报那样,传播预测也不是100%准确的,但起码可以“在风暴前”给出一点警告。

传播预测实在是一门很棘手的科学。因此,新手们最好从已有的预测中熟悉一下。值得再次提起每个整点后18分钟的WWV传播公告。每个月QST杂志都会在“How’s DX?”栏目中给出容易使用的图表。这些图表与WWV数据一起组成了对你的操作计划十分有用的工具。

W1AW的公告服务中还有其它传播公告。公告的时间表可以在隔月的QST杂志上

(见目录)(译者:本文刊登自QST杂志,所以看原文的读者只要往前翻就可以看见目录)或写信给ARRL通信部得到。想进行DX通信的火腿可以考虑加入几个很好的DX公告板中的一个。8-10除了有关国外DX电台位置的信息外,这么公告板还提供最新的传播预测帮助你“捉住稀有电台”。

快乐地搜索

我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你消除一些关于传播的困惑。随着你不断地操作,在各个波段上积累起经验,传播状况对变成“老一套”的东西,对你来说很容易驾驭了。但请记住,只要你觉得传播状况是想当然的不足以事情的时候,它就会突然发生很大的变化,使你感到惊讶。这可以称为“墨菲定律”或“母亲的本性”——这正是传播状况永远的研究都是这么有趣的原因!

注:

1公里=英里/1.609(译者:原文把除法误为乘法)。

2 M. S. Wilson, “Midlatitude Intense Sporadic-E Propagation,” QST, Dec. 1970 and March 1971.

3 C. L. Hutchinson, “Getting the Most out of Your Antenna,” QST, July 1983, p.34. 4这一对多跳传播的解释未免过于简单化。对其它几个可能的理论的解释见《ARRL天线手册》,14版,1982年,p.1-8。

5现在太阳黑子数的记录与编辑都在比利时的太阳黑子指数数据中心(Sunspot Index Dat

a Center, 3 avenue Circulaire, B 1180 Brussels, Belgium)。

6 G. Hall, ed., The ARRL Antenna Book, 14th ed.(Newington: ARRL, 1982), Chapt er 1.

7 E. Tilton, “The DXer’s Crystal Ball,” QST, June, August and September 1975.

8 The DX Bulletin, 306 Vernon Ave., Vernon, CT 06066.

9 The Long Island DX Bulletin, P.O. Box 173, Huntington, NY 11743.

10 QRZ DX, P.O. Box 4072, Richardson, TX 75080.

动画理论基础

动画理论基础

动画理论基础 动画基础理论 动画基础理论理论资料---运动规律 关于运动规律的一些基本概念 [wiki]动画[/wiki]片中的活动形象,不象其它影片那样,用胶片直接拍摄客观物体的运动,而是通过对客观物体运动的观察、分析、研究,用动画片的表现手[wiki]法[/wiki](主要是夸张、强调动作过中的某些方面),一张张地画出来,一格格地拍出来,然后连续放映,使之在银幕上活动起来的。因此,动画片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既要以客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为基础,但又有它自已的特点,而不是简单的模拟。 研究动画片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首先要弄清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掌握规律,处理好动画片中动作的节奏

在银幕上就会感到比真人每步用14格走路的速度要略慢一点。这是由于动画的单线平涂的造型比较简单的缘故。因此,当我们在确定动画片中某一动作所需的时间时,常常要把我们用秒表根据真人表演测得的时间或记录片上所摄的长度,稍稍打一点折扣,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空间所谓“空间”,可以理解为动画片中活动形象在画面 上的活动范围和位置,但更主要的是指一个动作的幅度(即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终止之间的距离)以及活动形象在每一张画面之间的距离。 动画设计人员在设计动作时,往往把动作的幅度处理得比真人动作的幅度要夸张一些,以取得更鲜明更强烈的效果。 此外,动画片中的活动形象做纵深运动时,可以与背景画面上通过透视表现出来的纵深距离不一致。例如:表现一个人从画面纵深处迎面跑来,由小到大,如果按照画面透视及背景与人物的比例,应该跑十步,那么在动画片中只要跑五、六步就可以了,特别是在地平线比较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与各频段的利用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与各频段的利用 无线电通信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传送信息的通信方式。电磁波由发射天线向外辐射出去,天线就是波源。电磁波中的电磁场随着时间而变化,从而把辐射的能量传播至远方。无线电波共有以下七种传播方式(附图为无线电波传播方式示意图)。 (1)波导方式当电磁波频率为30kHz以下(波长为10km以上)时,大地犹如导体,而电离层的下层由于折射率为虚数,电磁波也不能进入,因此电磁波被限制在电离层的下层与地球表面之间的空间内传输,称为波导传波方式; (2)地波方式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无线电波称为地波(或地表波),这种传播方式比较稳定,受天气影响小; (3)天波方式射向天空经电离层折射后又折返回地面(还可经地面再反射回到天空)的无线电波称为天波,天波可以传播到几千公里之外的地面,也可以在地球表面和电离层之间多次反射,即可以实现多跳传播。 (4)空间波方式主要指直射波和反射波。电波在空间按直线传播,称为直射波。当电波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光滑界面时,还会像光一样发生镜面反射,称为反射波。 (5)绕射方式由于地球表面是个弯曲的球面,因此电波传播距离受到地球曲率的限制,但无线电波也能同光的绕射传播现象一样,形成视距以外的传播。 (6)对流层散射方式地球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因其物理特性的不规则性或不连续性,会对无线电波起到散射作用。利用对流层散射作用进行无线电波的传播称为对流层散射方式。 (7)视距传播指点到点或地球到卫星之间的电波传播。 附表给出了从甚低频(VLF)至极高频(EHF)频段的电波传播方式、传播距离、可用带宽以及可能形成的干扰情况。

在确定无线电系统实际通信距离、覆盖范围和无线电干扰影响范围时,无线电传播损耗是一个关键参数。无线电通信系统若不进行科学的频率指配和严格的系统设计与场强预测,会使系统之间产生严重干扰而不能正常工作。为了保证无线电通信用户的通信质量,确保无线电波发射的业务覆盖服务区和电波传播的可靠程度,必须仔细地计算从接收天线到发射天线之间的传播损耗。理论上讲,在自由空间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大小与传播距离的平方及使用频率的平方成正比关系,但是在确定无线电系统实际通信距离、覆盖范围和无线电干扰影响范围时,同时还要考虑在传播路径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如高空电离层影响,高山、湖泊、海洋、地面建筑、植被以及地球曲面的影响等,因而电波具有反射、绕射、散射和波导传播等传播方式。在研究电波传播特性时,通常以数学表达式来描述这些传播损耗特性,即所谓的数学模型。无线电波传播模型通常是很复杂的,必须对不同的频段使用不同的电波传播模型,以预测电台覆盖和传播场强。下面简要地叙述几种传播方式(详细数学公式略)。 VLF(f< 30kHz) 频率低于30kHz的电波,传播损耗近似等于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即相当于电波在理想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介质中传播,不发生反射、折射、绕射和吸收现象,只存在因电磁能量扩散引起的传播损耗。在此频段内,电波在电离层与地球之间可以以波导方式沿地球表面进行传播。 LF(30kHz< f< 300kHz) 在这个频段内,有两种重要的传播方式:地波方式及电离层天波方式。天波信号幅度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这是由于电离层吸收和变化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 所有计算机之间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的通信都涉及由传输介质传输某种形式的数据编码信号。传输介质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设备间起互连和通信作用,为数据信号提供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的物理通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一、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 有线传输介质在数据传输中只作为传输介质,而非信号载体。计算机网络中流行使用的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为:铜线和玻璃纤维。 1. 铜线 铜线(Copper Wire)由于具有较低的电阻率、价廉和容易安装等优点因而成为最早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电流作为数据信号的载体。为了尽可能减小铜线所传输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涉(Interference),我们使用两种基本的铜线类型:双绞线和同轴电缆。 (1)双绞线 双绞线(Twisted Pair)是把两条互相绝缘的铜导线纽绞起来组成一条通信线路,它既可减小流过电流所辐射的能量,也可防止来自其他通信线路上信号的干涉。双绞线分屏蔽和无屏蔽两种,其形状结构如图1.1所示。双绞线的线路损耗较大,传输速率低,但价格便宜,容易安装,常用于对通信速率要求不高的网络连接中。 (2)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由一对同轴导线组成。同轴电缆频带宽,损耗小,具有比双绞线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好的传输性能。按特性阻抗值不同,同轴电缆可分为基带(用于传输单路信号)和宽带(用于同时传输多路信号)两种。同轴电缆是目前LAN局域网与有线电视网中普遍采用的比较理想的传输介质。 2.玻璃纤维 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十分流行使用易弯曲的石英玻璃纤维来作为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光波(光脉冲信号)作为信息载体,因此我们又将之称为光导纤维,简称光纤(Optical Fiber)或光缆(Optical Cable)。 光缆由能传导光波的石英玻璃纤维(纤芯),外加包层(硅橡胶)和保护层构成。在光缆一头的发射器使用LED光发射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或激光(Laser)来发射光脉冲,在光缆另一头的接收器使用光敏半导体管探测光脉冲。 模拟数据通信与数字数据通信 一、通信信道与信道容量(Communication Channel & Channel Capacity) 通信信道(Communication Channel)是数据传输的通路,在计算机网络中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物理信道指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物理通路,它由传输介质与有关通信设备组成;逻辑信道指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发送与接收数据信号的双方通过中间结点所实现的逻?quot;联系",由此为传输数据信号形成的逻辑通路。逻辑信道可以是有连接的,也可以是无连接的。物理信道还可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而分为有线信道和

短波的天波传播衰减预测模型

短波的天波传播衰减预测模型 2010-12-09 14:36:31 来源:维库开发网 关键字:短波天波传播衰减预测模型ITU-R P.533-7 建立短波天波传播衰减预测的计算模型,为保障短波通信电路的可靠性提供参考依据,建立的方法主要依据ITU-R P.533-7。首先进行传播路径的判别,进而进行频率预测,最后建立传播衰减计算模型并与文献结果进行比对,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频率预测部分摒弃了ITU-R P.533-7中的全球预测方法,采用了对我国来说较为准确的亚大方法。 天波是指经电离层反射而传播的波,亦称电离层波。电离层是太阳辐射构成的,一年四季乃至每时每刻太阳照射的强弱都在变化,因此各地电离层的情况各有所异。电离层的电离条件不断变化,使通过天波传播的短波信道并不稳定,它实质上是一种时变的色散信道。短波信道的路径衰耗、时延散布、大气噪声和干扰等均随时间、地点、季节、昼夜以及频率的不同而不断地变化。因此,在短波通信中,为了保障通信可靠性,有必要对每一个具体的通信电路进行天波频率及传播衰减的预测。本文就是在ITU-R P.533-7推荐建议的基础上建立了短波天波传播衰减的计算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参考文献比对后进行了软件仿真实现。 1 天波传播路径的判别 短波天波主要靠电离层的反射进行远距离的传播,电离层是分层的,其范围大约从地球表面上空50 km处一直延伸到2 000 km左右,按照电子浓度的分布情况,电离层通常分3层,由下向上分别称为D层、E层和F层。白天,F层还可细分为F1层和F2层,F2层位于地面 上空220 km以上,对短波通信起主要作用。短波天波传播路径主要依靠E层及F2层的反射来确定。 在短波通信的收发点位置确定以后,依靠E层及F2层反射的最少跳数由式(1)确定。 2 传播路径上各反射点的频率预测 欲建立可靠的短波通信,不能在短波频段内任意选择一个频率。在给定距离和方向的路径上,在一定时间内短波通信只能用一个有限的频带,对于长时间的短波通信电路,通常需要几种频率以便在不同的时间内供选用。当考虑了最主要的影响天波传播的传播条件后,可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整理

通信常识:波特率、数据传输速率与带宽的相互关系 【带宽W】 带宽,又叫频宽,是数据的传输能力,指单位时间能够传输的比特数。高带宽意味着高能力。数字设备中带宽用bps(b/s)表示,即每秒最高可以传输的位数。模拟设备中带宽用Hz表示,即每秒传送的信号周期数。通常描述带宽时省略单位,如10M实质是10M b/s。带宽计算公式为:带宽=时钟频率*总线位数/8。电子学上的带宽则指电路可以保持稳定工作的频率围。 【数据传输速率Rb】 数据传输速率,又称比特率,指每秒钟实际传输的比特数,是信息传输速率(传信率)的度量。单位为“比特每秒(bps)”。其计算公式为S=1/T。T为传输1比特数据所花的时间。 【波特率RB】 波特率,又称调制速率、传符号率(符号又称单位码元),指单位时间载波参数变化的次数,可以以波形每秒的振荡数来衡量,是信号传输速率的度量。单位为“波特每秒(Bps)”,不同的调制方法可以在一个码元上负载多个比特信息,所以它与比特率是不同的概念。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式为:Rb=RB*log2 N。其中,N为进制数。对于二进制的信号,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奈奎斯特定律】 奈奎斯特定律描述了无噪声信道的极限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 1924年,奈奎斯特(Nyquist)推导出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公式: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高RB = 2W Baud。其中,W为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是赫兹(Hz),即每赫兹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2个码元。对于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则是: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RB= W Baud,即每赫兹带宽的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1个码元。 符号率与信道带宽的确切关系为: RB=W(1+α)。 其中,1/1+α为频道利用率,α为低通滤波器的滚降系数,α取值为0时,频带利用率最高,但此时因波形“拖尾”而易造成码间干扰。它的取值一般不小于0.15,以调解频带利用率和波形“拖尾”之间的矛盾。 奈奎斯特定律描述的是无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或码元速率)与信道带宽之间的关系。 【香农定理】 香农定理是在研究信号经过一段距离后如何衰减以及一个给定信号能加载多少数据后得到了一个著名的公式,它描述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或码元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噪比(信号噪声功率比)之间的关系,以比特每秒(bps)的形式给出一个链路速度的上限。

动画理论概述

第一节动画是什么。 动画(Animating)在词典中的解释是“赋予生命”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是一种手段,使得本来没有生命的的形象活动起来,它的应用范围广泛,除了作为电影的一种类型之外,还有在电影特技制作的动画、科学教育动画、介绍产品形象的广告动画、电子游戏动画、远程教育动画、网页动画等。 动画片: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形态而成的为电影的一种类型,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形式,动画片与常规电影的不同点是:拍摄对象本身不是生命体而是用造型艺术手段制作的假定性形象,即美术范畴的形象,萨杜尔对动画片的解释是“以画平面上的图画或者立体的偶以及物品作为拍摄对象的电影”(摘自世界电影史)。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他有叙事、审美双成功能。动画片作为描述事件的手段利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强大的综合艺术基础上的技能。 动画是艺术同时也是技术,它是一种方法,其中包含了漫画家、插图画家、画家、剧作家、音乐家、摄影师、电影导演等艺术家的综合技能,这种综合技能构成一种新型的艺术家——动画家。要成为一名动画艺术家,首先要成为一位优秀的画家,同时要具备丰富的文化艺术知识,并且懂得剧作结构和视听语言元素。 动画:是把一些原本没有生命的(不活动)的东西,经过制作成影片(或电视)并放映后,成为有生命的东西。(摘自中国动画网)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真狗和一个假狗(死狗)相比,哪一个更可爱?——这就是动画的魅力所在。

第二节动画特性 1 动画的技术特性 动画的技术特性指的是用逐个制作工艺和逐个拍摄技术创造性的还原自然形态的技术手段,具体方法是通过对事物的运动过程和形态的分解,画出一系列运动过程的不同瞬间动作,然后进行逐张描绘、顺序编码、计算时间以及逐个拍摄等工艺技术处理过程。 2 动画工艺特性 动画具有严格的操作方法和技术分工,动画不像其他艺术技巧,动画的综合工艺特性使得每一个工作环节不能产生完整的作品,只有把所有人的成绩和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所以说动画具有工艺的性质,是一种制作方法和加工程序。 3 动画的审美特性 动画的形态可以说是一切造型艺术的运动形态,从早期的天真动画,活动漫画故事,到后来的追求三维立体空间的长篇剧情动画,以及作为艺术探索的短片,无论是商业动画还是作为功用目的性的科教动画、广告动画、网页动画电影特技动画以及节目包装动画等,都不能忽视作为造型艺术形象的动态审美共性。 4 动画功能特性 早期动画作为技术手段使得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能够在银幕上活动而娱乐观众,后来这种方法被用来推销产品做广告,科学教育片的制作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片的特技。到了20世纪40年代,动画作为创作长篇剧情电影的手段而独树一帜,成为电影的一种新型样式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画的功能得到广泛的开发,游戏动画、电视动画、网页动画、远程教育动画、电影特技动画等等,显示了动画工艺技术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文化教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跳波传播理论-ITU

ITU-R P.684-4 建议书 约150 kHz以下频率的场强预测 (ITU-R 225/3号研究课题) (1990-1994-2001-2003-2005)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 考虑到 a)有必要为工程技术人员规划约150 kHz以下频带的无线电业务提供指导; b)已研究出下述方法: —根据在16 kHz至大约1 000 kHz的频带内场强测量的统计分析,在约60 kHz以上频率要进行一次跳频处理; —根据地球和电离层的理论模型,使用从传播数据确定的电离层模型参数,对约60 kHz以下频率有一种波导模式的方法; —ITU-R P.1147建议书中描述了用于150-1 700 kHz频带的一种方法, 建议 1 当采用下述方法时,在如附件2讨论的某些区域内使用时要提醒在精度方面应特别注意。 1 引言 有两种方法可用于ELF、VLF和LF信号场强的理论计算。 应注意本建议中的信息包括超过150 kHz的f cos i的值。频率超过150 kHz时不建议使用该信息。ITU-R P.1147建议书中给出用于150 kHz以上频率的信息。 1.1跳频方法在给定的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电磁能量路径中呈现的几何现象与HF情况是相同的。 该方法应在LF时使用,而在VLF使用时距离应小于1 000 km。该方法对沿确定的路径发生的无线电传输的处理要根据所研究的传播包含一跳或是多跳来确定是一次或多次电离层反射,对于地波也如此。总场由各路径场的矢量合成。从长波的角度考虑,必须考虑到由地球表面产生的衍射波,这在HF情况中并不发生。跳波方法在有倾斜入射、传播所发生的高度区域的量级等于或大于几个波长时是合理的。

动画理论基础

动画理论基础 动画基础理论 动画基础理论理论资料---运动规律 关于运动规律的一些基本概念 [wiki]动画[/wiki]片中的活动形象,不象其它影片那样,用胶片直接拍摄客观物体的运动,而是通过对客观物体运动的观察、分析、研究,用动画片的表现手[wiki]法[/wiki](主要是夸张、强调动作过中的某些方面),一张张地画出来,一格格地拍出来,然后连续放映,使之在银幕上活动起来的。因此,动画片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既要以客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为基础,但又有它自已的特点,而不是简单的模拟。 研究动画片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首先要弄清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掌握规律,处理好动画片中动作的节奏 一、时间 所谓“时间”,是指影片中物体(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在完成某一动作时所需的时间长度,这一动作所占胶片的长度(片格的多少)。这一动作所需的时间长,其所占片格的数量就多;动作所需的时间短,

其所占的片格数量就少。 由于动画片中的动作节奏比较快,镜头比较短(一部放映十分钟的动画片大约分切为100-200个镜头),因此在计算一个镜头或一个动作的时间(长度)时,要求更精确一些,除了以秒(呎)为单位外,往外还要以“格”为单位(1秒=24格,1呎=16格)。 动画片计算时间使用的工具是秒表。在想好动作后,自己一面做动作,一面用秒表测时间;也可以一个人做动作,另一个人测时间。对于有些无法做出的动作,如孙悟空在空中翻筋斗,雄鹰在高空翱翔或是大雪纷飞乌云翻滚等,往往用手势做些比拟动作,同时用秒表测时间,或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脑子默算的办法确定这类动作所需的时间。对于有些自己不太熟悉的动作,也可以采取拍摄动作参考片的办法,把动作记录下来,然后计算这一动作在胶片上所占的长度(呎数、格数),确定所需的时间。 我们在实践中[wiki]发现[/wiki],完成同样的动作,动画片所占胶片的长度比故事片、记录片要略短一些。例如,用胶片拍摄真人以正常速度走路,如果每步是14格,那么动画片往往只要拍12格,就可以造成真人每步用14格的速度走路的效果;如果动画片也用14格,在银幕上就会感到比真人每步用14格走路的速度要略慢一点。这是由于动画的单线平涂的造型比较简单的缘故。因此,当我们在确定动画片中某一动作所需的时间时,常常要把我们用秒表根据真人表演测得的时间或记录片上所摄的长度,稍稍打一点折扣,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1、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及信号分析 甚低频VLF 3-30KHz 超长波1KKm-100Km 空间波为主海岸潜艇通信;远距离通信;超远距离导航低频LF 30-300KHz 长波10Km-1Km 地波为主越洋通信;中距离通信;地下岩层通信;远距离导航中频MF 0.3-3MHz 中波1Km-100m 地波与天波船用通信;业余无线电通信;移动通信;中距离导航高频HF 3-30MHz 短波100m-10m 天波与地波远距离短波通信;国际定点通信 甚高频VHF 30-300MHz 米波10m-1m 空间波电离层散射(30-60MHz);流星余迹通信;人造电离层通信(30-144MHz);对空间飞行体通信;移动通信 超高频UHF 0.3-3GHz 分米波1m-0.1m 空间波小容量微波中继通信;(352-420MHz);对流层散射通信(700-10000MHz);中容量微波通信(1700-2400MHz) 特高频SHF 3-30GHz 厘米波10cm-1cm 空间波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3600-4200MHz);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5850-8500MHz);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国际海事卫星通信(1500-1600MHz) ELF 极低频3~30Hz SLF 超低频30~300Hz ULF 特低频 300~3000Hz VLF 甚低频3~30kHz LF 低频30~300kHz 中波,长波 MF 中频300~3000kHz 100m~1000m 中波 AM广播 HF 高频 3~30MHz 10~100m 短波短波广播 VHF 甚高频 30~300MHz 1~10m 米波FM广播 UHF 特高频 300~3000MHz 0.1~1m 分米波 SHF 超高频3~30GHz 1cm~10cm 厘米波 EHF 极高频30~300GHz 1mm~1cm 毫米波 无线电波按传播途径可分为以下四种:天波—由空间电离层反射而传播;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直射波—由发射台到接收台直线传播;地面反射波—经地面反射而传播。无线电波离开天线后,既在媒介质中传播,也沿各种媒介质的交界面(如地面)传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对它产生影响的因素却很多。 无线电波在传播中的主要特性如下: (1)直线传播均匀媒介质(如空气)中,电波沿直线传播。 (2)反射与折射电波由一种媒介质传导另一种媒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传播方向要发生变化。由第一种介质射向第二中介质,在分界面上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射线返回第一种介质,叫做反射; 另一种现象是射线进入第二种介质,但方向发生了偏折,叫做折射。一般情况下反射和折射是同时发生的。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但不一定等于折射角。反射和折射给测向准确性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反射严重是,测向设备误指反射体,给干扰查找造成极大困难。 (3)绕射电波在传播途中,有力图绕过难以穿透的障碍物的能力。绕射能力的强弱与电波的频率有关,又和障碍物大小有关。频率越低的电波,绕射能力越弱;障碍物越大,绕射越困难。工作于80米(375MHZ)波段的电波,绕射能力是较强的,除陡峭高山(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外,一般丘陵均可逾越。2米波段的电波绕射能力就很差了,一座楼房,或一个小山丘,都可能使信号难以绕过去。 (4)干涉直射波与地面反射波或其它物体的反射波在某处相遇时,测向收到的信号为两个电波合成后的信号,其信号强度有可能增强(两个信号跌叠加)也可能减弱(两个信号相互抵消)。这种现象称为波的干涉。产生干涉的结果,使得测向机在某些接收点收到的信号强,而某些接收点收到的信号弱,甚至收不到信号,给判断干扰信号距离造成错觉。天线发射到空间的电波的能量是一定的,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不仅在传播途中能量要损耗,而且能量的分布也越来越广,单位面积上获得的能量越来越小。反之,

动画基础知识

动画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及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学会从网上下载计算机动画的常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动画原理的理解。 2.难点:GIF动画的制作。 教学过程:

1.导入 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民间的走马灯和皮影戏,就是动画的一种古老表现形式。国产动画片《大闹天空》中的“孙悟空”形象闻名世界,“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形象也深受大众的喜爱。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网上的生日贺卡、搞笑短片、MTV、网页广告、 蟾、 。1935 分钟的 年徐 景达导演的《三个和尚》等动画片,都是有世界影响的作品。 ②播放计算机平面动画和三维动画,使学生在感受动画艺术性的同时, 体会动画的技术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了解动画的分类,归纳动画分类的方法。

(2)从网上下载动画,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①访问含有GIF动画和Flash动画的网页,介绍从网页上识别动画的 素材中国 图片素材库 素材精品屋 学生练习下载GIF动画和Flash动画的方法,并让几名同学进行示范。 (3)分析动画原理

①介绍GIF动画制作软件UleadGIFAnimator。 UleadGIFAnimator动画制作软件功能强大、操作简易、使用广泛。该动画制作软件可以连结到绘图软件,来对图片进行编辑和修改,使用它来 制作动画相当便利。 ②用UleadGIFAnimator打开一幅从网上下载的GIF动画。 (5 (6 ①UleadCool3D是友立公司出品的一款专门制作文字3D效果的软件,可以用它方便地生成具有各种特殊效果的3D动画文字。 ②Flash动画软件。 Flash动画软件是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

几个有名的传播学理论

1.子弹理论: 早期大众传播学有“子弹论”,认为传播如同打枪,传播者一说话,接受者就会被语言的枪弹击中,传播效果就达到了。后来,这个理论受到了否定,传播效果的产生被认为由传播者与受众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下形成。 2.传播流: “传播流”研究强调人际产播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众多制约因素环节,对否定早期“魔弹论”的传播观起了重要作用,其代表学者是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罗杰斯等 3.有限效果论 其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 4.议程设置功能 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5.沉默的螺旋 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是少数的,他比较不会表达出来,因为害怕被多数的一方报复或孤立。这一理论假设人们总是在判断什么是公众的观点,而且他们经常通过媒体来判断。理论同时假设我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被孤立的恐惧,而且我们知道什么观点可以导致我们被主流群体孤立。 6.培养理论 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 7.知沟理论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二者这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8.第三人效果 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假说:①知觉假说:人们感到传媒内容对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②行为假说:作为第三人认知的后果,人们可能采取某些相应的行动,以免他人受传媒内容影响后的行为影响到本人的权益和福利;人们可能支持对传媒内容有所限制,以防止传媒对他人的不良影响。①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该事件,“第三人效果”理论对这种因信息传播而引起“恐慌”的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据“第三人效果”理论,受众倾向于认为传媒信息对其他人(第三人)的影响更大。在此次碘盐危机中,受众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家里缺不缺盐,而是预计其他人会因为碘盐恐慌而抢购。因此,为了避免“后下手遭殃”的结局,就必须“先下手为强”。当群体不约而同形成这种共识时,“恐慌购买”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9.媒介霸权了论 媒介霸权理论是葛兰西在其著名的《狱中札记》中提出的一个理论,对大众文化和媒介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葛兰西认为,一个社会制度的真正力量并不是统治阶级的暴力或其国家机器的强制性权力,而是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世界观的接受。霸权的产生、再生产以及转换是市民社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作用的结果,这与国家暴力机器的强制性不同。对于葛兰西来说,国家实施压制,而市民社会则行使霸权。霸权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运作时必须通过市民社会的各种机构,如教育、家庭、教会以及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等社会机制来实施。

无线电波传播途径

无线电波在均匀介质 (如空气)中,具有直线传播的特点。只要测出电波传播的方向,就可以确定出信号源(发射台)所在方向。无线电测向是指通过无线电测向机测定发射台(或接收台)方位的过程,但是无线电测向运动中,要快速寻找隐蔽巧妙的信号源,必须掌握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 一、无线电波的发射与传播 无线电波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却充满了整个空间。广播、移动通讯、电视等,已经是现代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线电波属于电磁波中频率较低的一种,它可直接在空间辐射传播。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很宽,频段不同,特性也不尽相同。我国目前开展的无线电测向运动涉及三个频段:频率为1.8—2兆赫的中波波段,波长为150—166.6米,称160米波段测向;频率为3.5—3.6兆赫的短波波段,波长为83.3—85.7米,称80米波段测向;频率为144—146兆赫的超短波段,波长为2.08—2.055米,称2米波段测向。 (一)无线电波的发射过程 无线电波是通过天线发射到空间的。当电流在天线中流动时,天线周围的空间不但产生电力线 (即电场),同时还产生磁力线。其相互间的关系,如图2-1-1所示。如果天线中电流改变方向,空间的电力线和磁力线方向随之改变。如果加在天线上的是高频交流电,由于电流的方向变化极快,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在这些交替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的外层空间,又激起新的电磁场,不断地向外扩散,天线中的高频电能以变化的电磁场的形式,传向四面八方,这就是无线电波。从图2-l可知,电力线 (即电场)方向与天线基本平行,磁力线 (磁场)的形状则是以天线为圆心,与天线相垂直的方向随之变化的无数同心圆。 图2-1-1 无线电波的发射 (二)无线电波的特性 l.无线电波的极化 交变电磁场在其附近空间又激起新的电磁场的现象称无线电波的极化。空间传播的无线电波都是极化波。当天线垂直于地平面时,天线辐射的无线电波的电场垂直于地平面称垂直极化波。天线平行于地平面时,天线辐射的无线电波的电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03794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所有计算机之间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的通信都涉及由传输介质传输某种形式的数据编码信号。传输介质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设备间起互连和通信作用,为数据信号提供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的物理通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一、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 有线传输介质在数据传输中只作为传输介质,而非信号载体。计算机网络中流行使用的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 为:铜线和玻璃纤维。 1. 铜线 铜线(Copper Wire)由于具有较低的电阻率、价廉和容易安装等优点因而成为最早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电流作为数据信号的载体。为了尽可能减小铜线所传输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涉(Interference) ,我们使用两种基本的铜线类型:双绞线和同轴电缆。 (1) 双绞线 双绞线(Twisted Pair) 是把两条互相绝缘的铜导线纽绞起来组成一条通信线路,它既可减小流过电流所辐射的能量,也可防止来自其他通信线路上信号的干涉。双绞线分屏蔽和无屏蔽两种,其形状结构如图 1.1 所示。双绞线的线路损耗较大,传输速率低,但价格便宜,容易安装,常用于对通信速率要求不高的网络连接中。 (2)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由一对同轴导线组成。同轴电缆频带宽,损耗小,具有比双绞线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好的传输性能。按特性阻抗值不同,同轴电缆可分为基带(用于传输单路信号)和宽带(用于同时传输多路信号)两种。同轴电缆是目前LAN局域网与有线电视网中普遍采用的比较理想的传输介质。 2. 玻璃纤维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十分流行使用易弯曲的石英玻璃纤维来作为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光波(光脉冲信号)作为信息载体,因此我们又将之称为光导纤维, 简称光纤(Optical Fiber) 或光缆(Optical Cable) 。 光缆由能传导光波的石英玻璃纤维(纤芯),外加包层(硅橡胶)和保护层构成。在光缆一头的发射器使用LED光发射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或激光(Laser)来发射光脉冲,在光缆另一头的接收器使用光敏半导体管探测光脉冲。 模拟数据通信与数字数据通信 一、通信信道与信道容量(Communication Channel & Channel Capacity) 通信信道(Communication Channel) 是数据传输的通路,在计算机网络中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物理信道指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物理通路,它由传输介质与有关通信设备组成;逻辑信道指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发送与接收数据信号的双方通过中间结点所实现的逻?quot; 联系",由此为传输数据信号形成的逻辑通路。逻辑信道可以是有连接的,也可以是无连接的。物理信道还可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而分为有线信道和 无线信道,也可按传输数据类型的不同分为数字信道和模拟信道。信道容量(Channel

传播理论

第一章大众传播导论 一、媒介环节的变化 1、多媒体、互联网的出现 2、报纸的发行量和读者人数下降 3、电视频道增多、变无限为有限(ABC、CBS、FOX、公共广播) 4、录像机出现,打破了观看电视节目的时间限制 5、杂志电子化 6、新闻旧新 7、广告占据一席之地 8、电子空间流行新媒介环境一个特点:数字化 二、新旧媒介更替模式:新技术并没有完全挤走旧的传播技术,而是引发就的传播基础承担新的角色。(联系各种传播媒介的变化)麦克卢汉,新媒介以旧媒介为内容。 三、大众传播的概念 1、大众传播的特征: (1)针对较大量的、异质的和匿名的受众; (2)消息是公开传播的,安排消息传播的时间通常是以同时到达大多数受众为目的,而且特征是稍纵即逝的; (3)传播者一般是复杂的组织,或在复杂的机构中动作,因而可能需要庞大的开支。 2、新的媒介环境的特征: (1)先前象印刷和广播那样性质截然不同的技术正在渐渐消失; (2)我们正在从媒介缺乏的状况转为媒介过剩; (3)正从将传播内容灌输给大众的泛播转变为针对群体或个人的需求设计的窄播; (4)正从单向的传播媒介转变为互动的传播媒介 四、新的媒介环境:媒介融合、电子商务…… 1、数字电视:(DTV)以数字方式而非利用信号的渐进变化旧方式进行传输信号的系统。特点:①一种新型的电视传送系统,能够提供更多分辨率和不易受干扰的画面,更高质量的声音。 ②能够提供更多频道选择,其中包括提供信息、数据服务、购物等服务。 ③以数位方式传输信号,更大传输容量的图像和数据。 ④利用MPEG-2技术对电视信号进行压缩,将数字化和压缩技术结合起来。 高清晰度电视(HDTV):数字电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利用原频道的全部容量传送分辨率非常高的画面。 特点:①不是数字电视 ②但与旧式系统相似,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图像和声音,需加一个转换控制面。 2、互联网:许多电脑连在一起组成的网络。 浏览器的变化:马赛克 网景(98年1月,德鲁奇利用网页宣布,《新闻周刊》隐瞒了克林顿和莱温斯基丑闻,互联网被赋予了充当新闻媒介的新角色,98年9月11日,《斯塔尔报告》在网上公布) 互联网三种最普遍的使用方式:A、电子邮件:通过互联网传递电子消息B、新闻组和邮递名录:一种电子消息共享系统,对同一话题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它们交换信息和看法C、万维网D、博客 互联网的优点:①提供广告服务

无线电波传播模型与覆盖预测

无线电波传播模型 与 覆盖预测 河北全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部网络服务组 二0 0二年四月二十日

第一节无线传播理论 1.1 无线传播基本原理 在规划和建设一个移动通信网时,从频段的确定、频率分配、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计算通信概率及系统间的电磁干扰,直到最终确定无线设备的参数,都必须依靠对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了解和据此进行的场强预测。它是进行系统工程设计与研究频谱有效利用、电磁兼容性等课题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 众所周知,无线电波可通过多种方式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天线:直达波或自由空间波、地波或表面波、对流层反射波、电离层波。如图1-1所示。就电波传播而言,发射机同接收机间最简单的方式是自由空间传播。自由空间指该区域是各向同性(沿各个轴特性一样)且同类(均匀结构)。自由空间波的其他名字有直达波或视距波。如图1-1(a),直达波沿直线传播,所以可用于卫星和外部空间通信。另外,这个定义也可用于陆上视距传播(两个微波塔之间),见图1-1(b)。 第二种方式是地波或表面波。地波传播可看作是三种情况的综合,即直达波、反射波和表面波。表面波沿地球表面传播。从发射天线发出的一些能量直接到达接收机;有些能量经从地球表面反射后到达接收机;有些通过表面波到达接收机。表面波在地表面上传播,由于地面不是理想的,有些能量被地面吸收。当能量进入地面,它建立地面电流。这三种的表面波见图1-1(c)。第三种方式即对流层反射波产生于对流层,对流层是异类介质,由于天气情况而随时间变化。它的反射系数随高度增加而减少。这种缓慢变化的反射系数使电波弯曲。如图1-1(d)所示。对流层方式应用于波长小于10米(即频率大于30MHz)的无线通信中。第四种方式是经电离层反射传播。当电波波长小于1米(频率大于300MHz)时,电离层是反射体。从电离层反射的电波可能有一个或多个跳跃,见图1-1(e)。这种传播用于长距离通信。除了反射,由于折射率的不均匀,电离层可产生电波散射。另外,电离层中的流星也能散射电波。同对流层一样,电离层也具有连续波动的特性,在这种波动上是随机的快速波动。蜂窝系统的无线传播利用了第二种电波传播方式。这一点将在后文中论述。 在设计蜂窝系统时研究传播有两个原因。第一,它对于计算覆盖不同小区的场强提供必要的工具。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覆盖区域从几百米到几十公里,地波传播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第二,它可计算邻信道和同信道干扰。 预测场强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纯理论方法,适用于分离的物体,如山和其他固体物体。但这种预测忽略了地球的不规则性。第二种基于在各种环境的测量,包括不规则地形及人为障碍,尤其是在移动通信中普遍存在的较高的频率和较低的移动天线。第三种方法是结合上述两种方法的改进模型,基于测量和使用折射定律考虑山和其他障碍物的影响。在蜂窝系统中,至少有两种传播模型,第一种是FCC建议的模型。第二种设计模型由Okumura提供,覆盖边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修订版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通信就是不用导线,而利用电磁波振荡在空中传递信号,天线就是波源。电磁波中的电磁场随着时间而变化,从而把辐射的能量传播至远方。 在莫尔斯和贝尔先后发明了有线电报和电话之后,很多科学家对电磁现象大量研究。直到1831年,在英国,法拉弟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且预言:电与磁的传播是和光一样的一种波。 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从1850年就开始对法拉弟提出的课题展开研究。他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用数学方法对法拉弟的电磁场思想做了严格的论证,并在1864年做出“电与磁的交替转化过程,是一种波的传播形式,是一种光波”的论断,他称这种波为电磁波。 在麦克斯韦首先提出电磁理论后,又过了24年,才由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麦氏理论的正确。赫兹设计了一个能够接收电火花的装置,结构极简单。把一根导线弯成圆形,使两端之间仅留一微小的间隙,称它为“共振子”。“共振子”为什么也有火花发生呢赫兹认为,这一定是电振荡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过去的。赫兹于1888年公布了自己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的实验成果震惊了世界,许多科学家继续开展对电磁波的研究。1890年,法国物理学家布朗利发现,将金属粉末即紧缩成块,但是它的电阻减小了,使电流容易通过。这种装有金属粉未的玻璃管被称为“布朗利管”,又称“粉末检波器”,它接收电磁波的灵敏度比赫兹的“共振子”要高得多。 1894年,20岁的意大利青年马可尼从杂志上读到悼念赫兹的文章和他生前的感人事迹,受到极大启发:“如果利用赫兹发现的电磁波,不需要导线也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了”。马可尼为自己的大胆设想所激动下宏愿,决心开拓无线电通信事业,把赫兹的研究成果付诸实际应用。在家人的支持下,马可尼就在自己家中进行实验,他用赫兹的火花放电器作发射机,用布朗利的金属粉未检波器作接收机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电磁波的发送和接收实验,并在实

动画的12条基本原理

动画的12条基本原理 1 Timing 节奏 It may seem kind of silly to even have something as basic as timing on the list. Obviously timing is the essence of animation. The speed at which something moves gives a sense of what the object is and why it is moving. Something like an eye blink can be fast or slow. If it's fast, a character will seem alert and awake. If it's slow the character may seem tired and lethargic. 有些人会觉得把timing(节奏)放在法则列表里似乎很愚蠢,因为这个对动画制作来说实在是太基本了。显而易见,“节奏”是动画的基本要素。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了物体物理本质,和运动的成因。仅仅是“眨眼”的动作就可或快或慢。如果眨的快,角色看上去就处在“警觉或者醒着”的状态,如果眨得慢,角色就会显得比较慵懒,疲惫,昏昏欲睡。 John Lasseter gave a good example in his famous Siggraph paper using a character with a head that turns left and right. Essentially, he gives different durations for the exact same head turn motions, and shows how it can be 'read' differently based merely on the timing. If the head turns back and forth really slow, it may seem as if the character is stretching his neck. A bit faster it can be seen as saying "no". Really fast, and the character is reacting to getting hit by a baseball bat. John Lasseter在他的那篇著名的Siggraph论文里使用了一个关于头部从左向右的转动的范例。虽然是同一个转头的动作,但他按照不同的时间节奏做出来,却表现出不同的意思,而本质上他仅仅是改动了运动的timing“节奏”而已。如果头从后往前转的很慢的话,角色看上去只是在活动颈部而已。加快一点速度,看上去就象是在说:NO! 再快点,角色看上去就很象被物体砸到头部一样。 Having a good sense of timing is critical for good animation. Cartoony motion is usually characterized as fast snappy timing from one pose to another. Realistic tends to have more to do about going between the poses. But both require careful attention to the timing of every action. 对于好的动画来讲,好的“节奏”感非常重要,非常基本。动作的卡通风格一般要求物体从一个pose(姿势)到另外一个pose的变换很灵活简洁。写实风格的则要求在pose之间细节上要有变化。但是无论哪种风格,都要注意每一个动作的timing节奏问题。 I think it was Chuck Jones who sai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ight timing and the almost right timing,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ghtning and a lightning bug." 记得Chuck Jones曾经说过:“好的timing节奏和差强人意的timing节奏之间的差别就有如“光”和发光的萤火虫之间本质的差别”。 2 Ease In and Out (or Slow In and Out) 渐进和渐出(或慢进慢出) Ease in and out has to do with gradually causing an object to accelerate, or come to rest, from a pose. An object or limb may slow down at it approaches a pose (Ease In) or gradually start to move from rest (Ease Out). 渐进和渐出的规律通常是运用在物体pose的加速或减速变化过程中。一个当物体接近某个POSE时,通常是减速变化的(称之为渐进或慢进);相反地当它从一个POSE开始向另外一个POSE变化时,应该是加速的(称之为渐出或慢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