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诊疗

(一)心律失常

1.心动过缓

窦缓或交界区心律,多见于下壁梗死,系迷走神经亢进所致。如心率慢于50次/min,伴低血压或频发室早或短阵室速,应早期用阿托品0.5mg静注。如疗效不好,可考虑静点少量异丙肾上腺素,约1μg/min。

2.心脏传导阻滞

对房室传导阻滞,需识别阻滞部位在房室结区或束支系统。结区多见于下壁梗死,心电图上QRS不宽,心室率不低于50次/min,且较稳定,持续时间不长,1~3天内自行恢复,一般不需安装起搏器。如出现心衰或低血压,对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可考虑安装临时起搏器。发生在束支系统的传导阻滞多见于前壁梗死,梗死面积大,且多为永久性。表现为QRS增宽,心室率很慢,在30~40次/min,且不稳定,易出现停搏,应及时安装起搏器。药物治疗可用阿托品和激素。但由于梗死面积大,常伴泵衰竭,故预后不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无论是单纯右束支阻滞,或双束支阻滞(如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或右束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或右束支阻滞与左束支阻滞交替出现),病死率均高。可无先兆,突然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停搏,故有人主张安装预防性起搏器。

3.房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如合并心衰,首选西地兰。如非心衰所引起,可试用维拉帕米,以5mg溶于20ml葡萄糖液静脉缓慢注射,4~5min注完。如心率减慢,恢复窦律,立即终止给药。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对房颤常用西地兰转复,或用洋地黄制剂控制心室率。房扑对药物治疗的效果常不满意,而同步直流电转复疗效较高,且所需电量较小(50~100Ws)。

4.室性心律失常

(1)室早:

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检出率很高,在发病的头2~3天内常可出现室早、短阵室速,可为致命性的室速或室颤的先兆。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也可用安搏律定或普鲁卡因酰胺。是否常规用利多卡因预防室速或室颤的发生,意见不一致。有认为严密监测,如偶有室早,一般不需治疗。如出现室早成二联、频发(>5次/min)、多源或室早落于T波上,则应用利多卡因。但这些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不一定都发展为室颤。也有室颤突然发生,而无先兆,或先兆时间短暂。我们主张常规用利多卡因,在发病的头2~3天内用利多卡因预防。首剂给予50~100mg,静脉缓注。以后以恒定的速度1~3mg/min滴注,维持48h。必要时,可临时推注50mg1~2次。如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休克、心衰,则禁用或慎用。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常发生在广泛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病例中,易发展为室颤,应积极治疗。首选利多卡因,如用药无效,则同步电转复,电量开始用100Ws。

(3)加速性室性心动过速:

较少见,室率70~100次/min,多见于下壁梗死,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起搏功能受抑制。如心功能较好,毋需治疗,能自行恢复。也可用阿托品兴奋窦房结或房室结的自律性。

(4)心室颤动: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室颤多见于心功能好,无心衰或休克的患者,早期多见,晚期心肌再灌注时也可发生。如除颤及时,易于成功,并可完全恢复,是冠心病监护病房重点监测的项目。继发性室颤是指继发于心衰或已控制的休克、低血压者,常见于老年人,容易再发,不易恢复。多数心脏骤停是由室颤引起的。为争取时间,应进行盲目非同步电除颤,电量200~300Ws。在准备除颤时,可先拳击心前区及作心脏按摩。

(二)泵衰竭

泵衰竭是由于心肌缺血坏死后,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引起心排血量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临床表现周围循环灌注不足或肺淤血的症状。休克以心排血量和动脉压降低为主,左心室衰竭以左心室舒张末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突出增高为主。心源性休克是较左心衰竭更为严重的泵衰竭。

在治疗泵衰竭时,如有条件,最好有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调节补液量,应用血管扩张剂或收缩剂是有指导意义的。

1.左心室衰竭或肺水肿

血压偏高者,可优先考虑血管扩张剂,以减低心脏的前后负荷。从静脉滴注用药,其作用快而便于随时调节。目前常用的药物为硝普钠、硝酸甘油。硝普钠对动脉和静脉的扩张作用程度并不多,而硝酸甘油则对静脉的作用强于动脉的作用。对急性左心室衰竭伴有血压明显升高者常用硝普钠,血压轻度升高者可选用硝酸甘油。根据血压、一般症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硝普钠以每分钟12.5μg 的滴速开始,硝酸甘油以每分钟10μg的滴速开始。

一般心力衰竭,特别伴房颤,心室率快者,仍需用洋地黄制剂。但发病初24h内,由于心电不稳,最好不用。

2.休克

较为常见的是心源性休克,约有20%~30%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合并低血压或休克,绝大多数发生在第1周内,更易发生在发病的初24h内。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要求维持一定的舒张压和平均压以保证足够的心肌灌注。血压降低,心肌灌注减少,会加重心肌缺血性损伤及心脏排血功能障碍,血压进一步降低,导致心肌缺血范围扩大。

(1)休克的诊断标准:

①低血压,收缩压<12kPa(90mmHg ),或原有高血压的病人,收缩压比原有水平下降

10.7kPa(80mmHg)以上者;

②四肢厥冷;

③大汗或多汗;

④脉搏细速;

⑤尿少,每小时尿量低于20ml;

⑥神志淡漠或烦躁。

(2)治疗:

适当补充血容量是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措施。血容量补充多少,目前仍以心率、血压、尿量及肺部啰音、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为准。如有血流动力学监测,一般保持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在2.0~2.4kPa(15~18mmHg)。轻度休克,经适当补液,循环血容量较快恢复。扩容可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用量直到收缩压回升到12kPa

(90mmHg)。

如临床出现明显休克,PCWP超过2.4~2.67kPa(18~20mmHg),根据血管阻力选用血管扩张剂或收缩剂。如血管阻力增加,则应用血管扩张剂,PCWP常能下降,心排血量有所增加,休克改善。常用小剂量硝普钠加多巴胺。如血压仍不升,血管阻力不高,可应用升压药,选用多巴胺或多巴丁胺,或合并应用阿拉明(间羟胺)。作用于血管的胺类药物,大多有强心作用。多巴胺(<15μg/kg·min)能兴奋肾脏的多巴胺受体和心血管的β1受体,除强心、收缩周围血管外,能选择性地扩张肾和肠系膜动脉,增加肾血流量和尿量。但大剂量多巴胺(>20μg/kg·min)主要兴奋α受体,使周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肾血流减少,心脏负担增加,故应用多巴胺时剂量不宜太大。多巴丁胺为合成的多巴胺衍生物,兴奋β1受体,对β2受体和α受体作用小,不使周围血管明显收缩,对肾脏的多巴胺受体无明显作用,故不增加肾血流量,与小剂量多巴胺合用,可增加尿量。其作用发生快,注射用药后15min

即可见心排血量增加,左室舒张压下降,周围血管阻力、肺血管阻力、右心房压均下降。半减期短,仅2~3min,适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泵衰竭和急性左心衰竭病例。用量按5~10μg/(kg·min)静脉点滴。间羟胺收缩血管、升压作用大于多巴胺。

重度心源性休克的病例病情严重,梗死面积往往超过左心室的30%~40%,病死率在80%左右。药物治疗多不能奏效。如有条件应急取做辅助循环,如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对合并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等病例,应用IABP可延长患者生命,以便进行必要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

(三)右心室梗死

右心室梗死多与膈面或隔面加后壁心肌梗死同时存在。临床突出表现为低血压或休克,肺部无充血现象,静脉压升高,偶而出现奇脉,右心室多有扩张。血流动力学检查:右房平均压明显增高,右心室收缩压、肺动脉收缩压均在正常范围,肺动脉舒张压及PCWP正常或轻度升高。出现低血压或休克确诊右心室梗死引起者,应立即快速静脉输液,如右旋糖酐、706代血浆、5%~10%葡萄糖液等。右心室梗死临床出现低血压及低排出量是由于右室因梗死丧失其收缩功能导致左室充盈不全,左室只能依靠右房、右室的充满膨胀进行充盈,这与一般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休克的治疗有原则性不同。一般输液量可按病情每24h输液4000~

6000ml左右。大量补液不但不会加重左室负担,反可增加左心排出量。但输液过程中应保持PCWP在2.67kPa(20mmHg)以下。此外也可考虑用多巴胺加少量硝普钠静脉点滴,减少外周阻力,增加左室收缩的排空量,减低左房压力,又可增加肺静脉的回心血量。因此心脏排出指数可以提高。使用硝普钠时应慎重,密切观察病情。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心肌梗死并发症

心肌梗死并发症 一、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心力衰竭主要与大量心肌坏死、心室重构和心脏扩大有关,也可继发于心律失常或机械并发症。心肌缺血坏死面积是决定心功能状态的重要因素,梗死面积占左心室的20%时即可引起心力衰竭,梗死面积超过40%则将导致心源性休克。STEMI急性期的心力衰竭往往预示近期及远期预后不良。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包括呼吸困难、窦性心动过速、第三心音和肺内罗音。 (一)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来选择。 1.轻度心力衰竭(killipⅡ级) (1)吸氧,监测氧饱和度。 (2)利尿药:速尿20-40mg,必要时间隔1-4小时可重复使用。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对利尿药反应良好,用药后可降低肺小动脉 嵌入压,减轻呼吸困难,降低左心室舒张期容量和心肌耗氧量。 增高的左心室舒张末压的降低有助于改善心肌的氧供,而肺淤 血的减轻又使氧合效果增加,使心脏收缩力、射血分数、每搏 量和心排血量增加。但应避免过度利尿导致的低血容量、电解 质紊乱。 (3)硝酸甘油:以扩张容量血管为主,可降低前负荷、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硝酸甘油应从10ug/min的小剂量开始,

每5-10min增加5-20ug,并根据临床和血流动力学调整剂量,一般可加至上限200ug/min。应注意低血压和长时间连续应用的耐药性。合并右室梗死者不宜用硝酸甘油。 (4)无低血压、低血容量或明显肾功能不全者可给予ACEI,不能耐受者给予ARB。 2.严重心力衰竭和休克(killip Ⅲ-Ⅳ级) (1)吸氧,持续正压给养、无创或机械通气。 (2)无低血压可给予硝酸甘油,逐渐加量至收缩压下降>30mmHg,或收缩压低于90mmHg。 (3)低血压者可用正性肌力药物。多巴胺5-15ug/(kg.min),有肾脏低灌注者多巴胺<3ug/(kg.min);治疗不满意者应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心肌梗死急性期,尤其是第一个24h内禁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以免造成心脏破裂、梗死面积扩大及恶性心律失常。 (4)心源性休克者应给予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泵(IABP)或左心辅助装臵,尽早行血管重建术。 二、心律失常 见于75%-95%的AMI患者,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h内最多见,心律失常是急性心梗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再灌注治疗和β受体阻断药的广泛应用,心肌梗死后48h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低血钾、低血镁等电解质紊乱是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诱发因素。

心肌梗塞考试卷

内二科三基考试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科别: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1、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酶中升高最早的是 A.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U1) 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2(LDH2) C.乳酸脱氢酶同工酶3(LDH3) D.谷草转氨酶(AST) E.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 2.急性下壁梗死最易合并 A.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B.心房颤动 C.房室传导阻滞 D.室性早搏 E.室性心动过速 3.下列哪一项不是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A.胸膜炎 B.梗死后综合征 C.心脏破裂 D.室壁瘤 E.二尖瓣脱垂 4.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 A.房室传导阻滞 B.心房颤动 C.左前分传导阻滞 D.病窦综合征 E.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 5.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剧烈疼痛效果最好的是 A.吗啡 B.硝苯地平 C.硝酸甘油 D.消心痛(异山梨酯) E.罂粟碱 6.心肌梗死后24小时内应避免使用 A.吗啡 B.度冷丁(哌替啶) C.洋地黄 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E.速尿 7.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时禁用

A.糖皮质激素 B.洋地黄 C.去甲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异丙基肾上腺素 8.判断急性心肌梗死面积最有价值的是 A.血清磷酸肌酶增高程度 B.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增高程度 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增高程度 D.乳酸脱氢酶(LDH)增高的程度 E.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增高的程度 9.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主要鉴别点是 A.是否有频发室性早搏 B疼痛的部位 C.是否伴有血沉增快 D.是否伴有ST段抬高 E.肌酸磷酸肌酶同工酶增高 10.急性心肌梗死最早的心电图改变是 A.异常宽深的Q波 B.ST段明显抬高 C.T波倒置 D.T波高耸 E.ST 段压低 11、心脏行猝死最主要的原因 A.二尖瓣脱垂 B.心肌病 C.主动脉瓣狭窄 D.冠心病及其并发症 E.急性心肌炎 1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是 A.左旋支 B.左前降支 C.右冠状动脉后降支 D.右冠状动脉E.左冠状动脉主干 13、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 A.胸骨体下段之后 B.心前区 C .心尖部 D.剑突下 E.胸骨体中、上段之后 14、不符合冠心病心绞痛的特点是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2009版) 一、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ICD10:I21.0- I21.3)(二)诊断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 相关指南 1.持续剧烈胸痛>30分,含服硝酸甘油(NTG)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 3.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肌特异的 肌钙蛋白cTNT和cTNI、肌红蛋白)异常升高(注:符合前两 项条件时,即确定诊断为STEMI,不能因为等待心肌标志物检 测的结果而延误再灌注治疗的开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 相关指南 1.一般治疗 2.再灌注治疗 (1)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具备急诊PCI的条件,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 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②高危患者。如并发心源性休克,但AMI<36小时,休克<18 小时,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③有溶栓禁忌证者; ④高度疑诊为STEMI者。 急诊PCI指标:从急诊室至血管开通(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2)静脉溶栓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无溶栓禁忌证,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 ≤3小时的患者; ②无条件行急诊PCI; ③PCI需延误时间者(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溶栓指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door-to needle time)<30分钟。(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1.0- I21.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 死疾病编码; 2.除外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疾病或严重机械性并发症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就诊当天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 心电、血压监护;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诊疗 (一)心律失常 1.心动过缓 窦缓或交界区心律,多见于下壁梗死,系迷走神经亢进所致。如心率慢于50次/min,伴低血压或频发室早或短阵室速,应早期用阿托品0.5mg静注。如疗效不好,可考虑静点少量异丙肾上腺素,约1μg/min。 2.心脏传导阻滞 对房室传导阻滞,需识别阻滞部位在房室结区或束支系统。结区多见于下壁梗死,心电图上QRS不宽,心室率不低于50次/min,且较稳定,持续时间不长,1~3天内自行恢复,一般不需安装起搏器。如出现心衰或低血压,对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可考虑安装临时起搏器。发生在束支系统的传导阻滞多见于前壁梗死,梗死面积大,且多为永久性。表现为QRS增宽,心室率很慢,在30~40次/min,且不稳定,易出现停搏,应及时安装起搏器。药物治疗可用阿托品和激素。但由于梗死面积大,常伴泵衰竭,故预后不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无论是单纯右束支阻滞,或双束支阻滞(如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或右束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或右束支阻滞与左束支阻滞交替出现),病死率均高。可无先兆,突然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停搏,故有人主张安装预防性起搏器。 3.房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如合并心衰,首选西地兰。如非心衰所引起,可试用维拉帕米,以5mg溶于20ml葡萄糖液静脉缓慢注射,4~5min注完。如心率减慢,恢复窦律,立即终止给药。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对房颤常用西地兰转复,或用洋地黄制剂控制心室率。房扑对药物治疗的效果常不满意,而同步直流电转复疗效较高,且所需电量较小(50~100Ws)。 4.室性心律失常 (1)室早: 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检出率很高,在发病的头2~3天内常可出现室早、短阵室速,可为致命性的室速或室颤的先兆。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也可用安搏律定或普鲁卡因酰胺。是否常规用利多卡因预防室速或室颤的发生,意见不一致。有认为严密监测,如偶有室早,一般不需治疗。如出现室早成二联、频发(>5次/min)、多源或室早落于T波上,则应用利多卡因。但这些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不一定都发展为室颤。也有室颤突然发生,而无先兆,或先兆时间短暂。我们主张常规用利多卡因,在发病的头2~3天内用利多卡因预防。首剂给予50~100mg,静脉缓注。以后以恒定的速度1~3mg/min滴注,维持48h。必要时,可临时推注50mg1~2次。如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休克、心衰,则禁用或慎用。

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

幻灯片1 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 幻灯片2 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总发生率可高达50%,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造成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出现心前区收缩期喀喇音及收缩晚期吹风样杂音。断裂多发生在二尖瓣后乳头肌,见于下壁心肌梗死,进行性心力衰竭,可迅速发生肺水肿在数日内死亡。 幻灯片3 2.心脏破裂 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致命性合并症。发生率约4%,多在梗死后一周内出现,老年人和有高血压的人发生机会较多。心脏破裂多为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血引起急性心包填塞而猝死。偶为心室间隔破裂造成穿孔,引起心力衰竭和休克而在数日内死亡。心脏破裂也可为亚急性,病人能存活数月。 幻灯片4 3.栓塞 其发生率约1%~3%,见于起病后1~2周,常见的血栓有两处:一是发生在左心室心肌坏死处,叫做附壁血栓,这种血栓脱落后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脑、脾、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另一个易形成血栓的部位为下肢静脉,与绝对卧床、心功能减退有关,一旦脱落,随静脉血流到肺,可引起肺栓塞,严重时可致猝死。 幻灯片5 4.心室壁瘤 主要见于左心室,发生率5%~20%.其形成是由于心肌坏死以后形成瘢痕,瘢痕组织薄弱,在心内压力作用下容易鼓出来,形成室壁瘤。瘤内容易形成血栓,脱落后造成器官栓塞。室壁瘤可行手术切除。 幻灯片6 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发生率约10%,于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肺炎或胸膜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所致。 幻灯片7 6.肩手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左侧肩臂强直,活动受限并疼痛可能是心肌梗死后肩、臂不活动所致,发生于起病后数周,可持续数日至数周,此症并不多见。

心脏破裂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

心脏破裂一一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 症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作者:朱华芳,王大英,陈万春 【摘要】本文复习了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CR)的发生率、死亡率、发生机制、分型、易发因素、症状、客观指标及治疗,指出溶栓治疗易发CR,而介入治疗可能减少其发生,对血清学指标如CRP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心脏破裂;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 )的治疗和预后有了很大的进展,但 AMI并发心脏破裂(CR)的死亡率未见改善。CR占AMI死亡率的15%?20% : 1,2],CR是AMI继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后第三个死亡原因[1 ] AMI并发CR包括游离壁(FWR )、室间隔和乳头肌,其中FWR尤为重要。一组2320个AMI患者死亡254例,其中经尸检或心脏超声证实为CR者50例,占心梗患者2%,占在院死亡率

20% : 2] 1958?1979年国内死于AMI的尸检中,FWR的发生率30.6% :3]。国外153例AMI的尸检患者中CR的发生率30.7% :4]。由于近年来国内外尸检率均降低,因此文献报道的临床CR发 生率不能如实反映真实情况。1机制 CR的发生机制为:(1)血流灌注到缺血区造成组织韧力下降;(2)溶栓影响了胶原的合成;(3)淋巴细胞浸润到梗死区吸收了胶原[5]AMI后血管紧张素H受体上调。有研究]6]观察了AT (2)受体缺乏的小鼠(Agtr2-/Y小鼠)和野生型小鼠(WT小鼠)心梗后梗死区AT (2)的变化。前者1周内63.6%死于心脏破裂,后者23.5%。前者胶原纤维的表达以及纤维化程度显著低于后者。前者冠脉结扎术后 4天前列腺素E2显著增加,后者也增加,但不如前者。提示AT (2)基因敲除使梗死区胶原沉积减少,造成了心脏破裂。前列腺素E2的增加也可能是阻止Agtr2-/Y小鼠梗死区胶原合成的原因。至于溶栓易发CR的机制是溶栓诱发中到大块的出血性梗死。2分型CR分为24h内发生的早期CR (ECR ),约为36%,以及24h以 上发生的晚期CR (LCR),约为64% :2] 在12例CR外科修补术中,发现呈喷出型(blowout )者7例,其中4例患者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2例脑死亡。5例渗出型(oozing )患者中1例术后6天死于肾功能衰竭,仅3例生存[7] 根据肉眼及镜下特征分四型[8 ]: I直接破裂,心肌很少有血液浸润;H多个喷射孔伴广泛心肌剥离和血液浸润;皿破裂孔被心室内血栓阻塞或心包“联合”阻塞pericardial symphysis );IV心外膜、心

急性心梗后的八大致命并发症.(精选)

急性心梗后的八大致命并发症 1心脏破裂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猝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左心衰竭。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2室壁瘤可发生在心肌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3出血性并发症心梗后需要大量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甚至使用抗凝药物有关,临床中最常见的有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脑出血等等。而致死性的出血多为大量出血或者非常重要的脏器出血,如脑出血。4附壁血栓形成多见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血栓可发生机化,少数血栓因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5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发病早期,也可在发病1~2周内发生,以室性早搏多见,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导致心脏骤停、猝死。缓慢性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下壁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多可恢复,少数

需永久起搏器治疗。6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可见于发病早期,也可于发病数天后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心力衰竭主要与大量心肌坏死、心室重构和心脏扩大有关,也可继发于心律失常或机械并发症。心肌缺血坏死面积是决定心功能状态的重要因素,梗死面积占左心室的20%时即可引起心力衰竭,梗死面积超过40%则将导致心源性休克。STEMI急性期的心力衰竭往往预示近期及远期预后不良。7合并感染感染亦是心梗后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其机制多同感染后免疫力低下从而诱发加重某脏器感染所致,常见的多为肺部感染。同时也可能是由于心梗后泵功能衰竭导致脏器淤血水肿,从而容易合并感染有关。心衰合并感染,患者死亡风险就会进一步加大。8心肌梗死后综合征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3周或数月内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反复发生,可能为机体对心肌坏死形成的自身抗原的过敏反应。作者:陈瑞峰欢迎关注微博:每日医学资讯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急性心梗后的8大致命并发症!

急性心梗后8大致命并发症 别到时候心梗病人死了 咱医生都不知道他怎么死的 1、心脏破裂:心肌梗死后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释放水解酶所致的心壁破裂 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 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猝死 医考君,人话怎么说? 急性心梗后心肌坏死掉了 就像苹果烂掉了一块 烂的地方用手一戳就破了 心脏破了,里面的血都流出来了

出到哪里?当然是心脏的外衣—心包腔心包腔里面都灌满了血 心脏舒缩肯定没那么轻松了 心脏一受限,这不要命么 2、室壁瘤 可发生在心肌梗死早期 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 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 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 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 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

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人话: 坏死的心肌肯定弹性不行了 面对心腔这么大压力肯定扛不住 就想我们自行车轮胎鼓个包 这个包鼓出来了,里面就是一滩死血 血液流动速度慢,不就容易凝固了吗 那不就形成了附壁血栓啦 3、出血性并发症 心梗后需要大量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甚至使用抗凝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肝素等等,这样出凝血功能降低 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鼻出血 牙龈出血、脑出血等等

而致死性的出血多为大量出血或者非常重要的脏器出血,如脑出血 4、附壁血栓形成 心脏内膜梗死了 当然跟正常内膜不一样了 就比较粗糙 血小板就喜欢在粗糙的地方逗留 此外上面说到的室壁瘤 瘤子里面是一滩死血 血流缓慢或者形成涡流 这样血小板也容易聚集 这不就形成了血栓了嘛 血栓一旦掉下来了,随着血流进入动脉系统肺循环或体循环的重要脏器栓塞了嘛 比如肺栓塞,脑栓塞、肾栓塞等 5、心律失常 多发生在发病早期 大家知道心肌因为缺血才梗死 缺血后就像饿疯一样,随意放电 在心脏内随意放电,心脏就会乱跳 这不心律失常了么 另外,心肌坏死后大量钾离子释放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 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有什么并发症 一、并发病症 急性心肌梗死可出现心力衰竭、休克、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心室室壁瘤、血栓形成与栓塞、梗死后综合征、梗死延展等并发症。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心力衰竭是急性心梗常见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20%~40%,住院期总的病死率在10%~17%。可见急性左心衰、急性右心衰。自推广应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已逐渐减少,占心肌梗死患者的10%~20%。19:43:56 2、休克心源性休克系指直接由心室泵功能 损害而导致的休克综合征,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严重的并发症。AMI时由于丧失大块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而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供能显著降低,可并发心源性休克。国外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为6%~8%。近些年来,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由于可及时发现致命性心律失常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死于心律失常者大大减少,心泵衰竭已成为最重要的死亡原因。3、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总发生率可高达50%,但乳头肌 整体断裂极少见,这主要因为乳头肌的血液供应差,常有慢性缺血小梗死灶,存在较多的纤维瘢痕,故不易发生完全断裂。多数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内。 4、心律失常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按起病后3天监测结果,发生率高达90%以上,多发生于起病24h内。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尤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为突出。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在下壁或老年AMI时发生率高。 5、心脏破裂心脏破裂最常发生于心室游离壁,其次是室间隔穿孔,而乳头肌断裂极少见。在AMI患者中发生心室游离壁破裂同时并发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情况非常罕见。心脏破裂是AMI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室游离壁破裂是心脏破裂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心脏破裂的90%。常见于AMI发病后5天内,尤以第1天内最为多见。常发生于初次急性透壁心肌梗死,尤其是前壁心肌梗死。 6、心室室壁瘤心室室壁瘤是ST段抬高性AMI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室壁瘤见于12%~15%的AMI存活的患者。近年来,随着 对心血管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如无创二维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磁共振成像术及有创性左心室造影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对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的临床检出率。其发生率因检查方法的不同而异,从3.5%~38%差别较大。心室室壁瘤就是梗死区坏死的心室壁呈瘤样的向外膨出,在心脏收缩期更为明显。7、血栓形成与栓塞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之一,主要指左心室附壁血栓。血栓在Q波性心肌梗死中,尤其是前壁心肌梗死伴室壁瘤的患者中常常发生。未用抗凝疗法的AMI患者中约20%有附壁血栓。前壁心肌梗死的血栓发生率高至40%,累及左心室心尖部的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血栓发生率高达60%。据多个研究资料显示有附壁血栓形成的患者,其体循环栓塞的几率为4%~6%。栓塞最常见的部

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

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 *导读:一提到心肌梗死,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周围好多人就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它之所以死亡率这样高,是由于它的并发…… 一提到心肌梗死,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周围好多人就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它之所以死亡率这样高,是由于它的并发症的出现,下面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心脏破裂 约占致死病例3~13,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急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2、心律失常 约占心肌梗死的75~95。心肌梗死累及传导系统,引起传导紊乱,有些可导致心脏急停、猝死。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丧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约占心肌梗死的60。

*3、室壁瘤 约占梗死病例10~38。可发生在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4、心源性休克 约占心肌梗死的10~20。心肌梗死面积40时,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心输出量显着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5、急性心包炎 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发生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约占心肌梗死的15,常发生在MI后2~4天。 *6、附壁血栓形成 多见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及心室纤维性颤动时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较小的血栓可发生机化,但多数血栓因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 心肌梗死要及时治疗,不然的话出现以上的这些并发症死亡率会更高。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是要做好心肌梗死的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心脏出现了异常就要及时的诊治。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得临床诊疗 (一)心律失常 1、心动过缓 窦缓或交界区心律,多见于下壁梗死,系迷走神经亢进所致。如心率慢于50次/min,伴低血压或频发室早或短阵室速,应早期用阿托品0、5mg静注。如疗效不好,可考虑静点少量异丙肾上腺素,约1μg/min。 2、心脏传导阻滞 对房室传导阻滞,需识别阻滞部位在房室结区或束支系统。结区多见于下壁梗死,心电图上QRS不宽,心室率不低于50次/min,且较稳定,持续时间不长,1~3天内自行恢复,一般不需安装起搏器。如出现心衰或低血压,对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可考虑安装临时起搏器。发生在束支系统得传导阻滞多见于前壁梗死,梗死面积大,且多为永久性。表现为QRS增宽,心室率很慢,在30~40次/min,且不稳定,易出现停搏,应及时安装起搏器。药物治疗可用阿托品与激素。但由于梗死面积大,常伴泵衰竭,故预后不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无论就是单纯右束支阻滞,或双束支阻滞(如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或右束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或右束支阻滞与左束支阻滞交替出现),病死率均高。可无先兆,突然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停搏,故有人主张安装预防性起搏器。 3、房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如合并心衰,首选西地兰。如非心衰所引起,可试用维拉帕米,以5mg溶于20ml葡萄糖液静脉缓慢注射,4~5min注完。如心率减慢,恢复窦律,立即终止给药。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对房颤常用西地兰转复,或用洋地黄制剂控制心室率。房扑对药物治疗得效果常不满意,而同步直流电转复疗效较高,且所需电量较小(50~100Ws)。 4、室性心律失常 (1)室早: 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检出率很高,在发病得头2~3天内常可出现室早、短阵室速,可为致命性得室速或室颤得先兆。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也可用安搏律定或普鲁卡因酰胺。就是否常规用利多卡因预防室速或室颤得发生,意见不一致。有认为严密监测,如偶有室早,一般不需治疗。如出现室早成二联、频发(>5次/min)、多源或室早落于T波上,则应用利多卡因。但这些室性心律失常得出现,不一定都发展为室颤。也有室颤突然发生,而无先兆,或先兆时间短暂。我们主张常规用利多卡因,在发病得头2~3天内用利多卡因预防。首剂给予50~100mg,静脉缓注。以后以恒定得速度1~3mg/min滴注,维持48h。必要时,可临时推注50mg1~2次。如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休克、心衰,则禁用或慎用。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常发生在广泛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得病例中,易发展为室颤,应积极治疗。首选利多卡因,如用药无效,则同步电转复,电量开始用100W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