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讲义(苏教版)

最新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讲义(苏教版)
最新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讲义(苏教版)

第一课方程

一、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定义的关键在于相等二字,判断的依据在

于所给式子有无等号。比如:2>1就不是等式;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2是等式)

二、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组成方程的两个条件:㈠所给式子是等式;㈡式子中含有未知数)

三、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等式的性质是

解方程的依据,重点在于同时性)

四、关于等式的性质②中数不等于0的原因:我们学习等式的性质最终还是为了解方

程,求未知数的值,所以如果同时乘以0,那么任何等式都会变为0=0,不管是解方程还是研究,就没有意义了,至于为何不能除以0,很简单,因为除数不能为0。

五、解方程: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从写解开始一直到求出未知数为止)

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解方程 x-28=32

x-28+28=32+28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8,使等号左边只剩一个x

x=60 方程得解

解方程 14x=256

14x÷14=266÷14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14

x=19

六、解方程过程中遇到的几大类型:

①x-2.5=3.6 ②x+6.7=17.5 ③1.7x=5.1

④12.6-x=4.8 ⑤x÷3.4=2.7 ⑥6÷x=1.5

(掌握这几种方程的解法,对于加深理解等式的性质至关重要,同时它也间接的考察了小数的乘除法。)

七、列方程解应用题:读懂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设未知数,从而列出方程,求未知数的值。(关键在于找等量关系,通常的题目只会出现一个等量关系,这种情况易于解决;如果一个题目出现两个等量关系,那么就会出现两个未知量,那么其中一个等量关系是用来表示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的,简单的说就是用等量关系中的一个未知量表示另外一个未知量,最后再用第二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例: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

比x少17.2的数是22.8

解析:“……是……”类型的句子说明了一个相等的关系,在本题中,比x少17.2的数可以用x-17.2来表示,因此可得出一个方程,解这个方程就可以算出要求得数字。

x-17.2=22.8

x-17.2+17.2=22.8+17.2

x =40

所以x是40

有关方程的常见题型:

1. 看图列方程。

= = =

2、下面的式子中不是方程的有()

A、X=0

B、3m=n

C、X+1.9>2.5

3、哪一个x的值能使方程10x = 0.1的左右两边相等?

x = 10 □x = 0.1 □x = 0.01□

4、如果4X-28=12,那么4X的值是()。 A、3 B、40 C、10

5、列算式或方程解答:

(1)从10里减去5

8

3

4

的和,差是多少?

(2)5

7

比一个数的2倍少

2

7

,这个数是多少?

6、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却不一定是方程。………………………………()

7、我国参加28届奥运会的男运动员138人,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的2倍少7人。男、女运动员一共多少人?

8、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大约是0.65公顷,相当于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的5倍。我国人

均占有森林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列方程解答)

习题

一、我会填。

1、含有()的()是方程。例如()。

2、李晓红去年重25千克,今年比去年重x千克,今年重()千克。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x厘米,高是底的2倍,那么高是()厘米。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的性质。

5、根据“原有x本书,借出56本,还剩60本”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或()

7、三个连续自然数中,中间一个数是a,最小的一个数是(),最大的一个数是(),这三个数的和是()。

8、解方程X÷6=18,可以这样进行X÷6○□=18○□,X=()。

9、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

二、我是小法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2、方程都是等式。()

3、等式两边都加上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4、x÷3=60两边都乘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等式的性质对方程同样适用。()

6、3.6减去x的差是1.3,列方程是3.6-x=1.3。()

三、精挑细选。

1、下面式子中,()是方程。

A、75-x >23

B、16÷x=0.8

C、21+13=34

2、方程x÷3=60的解是()。

A、x=20

B、x=57

C、x=180

3、解方程x-25=60时,方程两边应都()。

A、加25

B、减25

C、乘25

四计算部分

2、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X-35=60 X+17=57

解:X-35+35=60○□解:X+17-17=57○□

X=□X=□

X÷7=105 0.9X=6.3

解:X÷7×7=105○□解:0.9X÷0.9=6.3○□

X=□X=□

3、解方程。

7.6+X=34.5 X-780=315 4.5X=9 X+74=102

4、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8平方米长方形面积是4.32平方米

1.1米0.8米

X米X米

正方形周长3.2米一本书有182页

已看X页还剩78页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果园里有65棵桃树,比苹果树多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的棵数+20=()

的棵数

2、王老师买笔记本和钢笔一共花了30.5元,其中笔记本用去12元。买钢笔花了多少钱?

3、一个宇航员在地球上的体重是90千克,是他在月球上体重的6倍。他在月球上的体重是

多少千克?

4、一艘轮船从甲港开往乙港,4小时到达终点,已知两港之间的水路长128千米,这艘轮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幼儿园李老师买6盒水彩笔共花87元。平均每盒水彩笔多少元?

第二课公倍数与公因数

一、公倍数:2×4=8,8既是2的倍数,也是4的倍数,那么就称8是2和4的公倍

数。2和4的公倍数不止一个,还有4、12、16、20……,其中最小的那个叫做2和4的最小公倍数。(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公因数:2既是8的因数,也是12的因数,那么就称2是8和12的公因数。8

和12的公因数不止一个,还有1、4,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做8和12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例如:求24和36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4的因数:1、2、3、4、6、12、24

36的因数: 1、2、3、4、6、9、12、18、36

24和36的公因数:1、2、3、4、6、12

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12

三、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1.用大数除以小数,若能整除,最小公倍数就是大的那个,最大公因数就是小的那个。

2.若不能整除,再看两数是否互质,若互质,最小公倍数是两数相乘,最大公因数是1。

3.若不互质,运用短除法计算。

2 ∣24 36 将两个数同时除以相同的质因数,所得结果

2 |12 18 对齐写在相应的数字下面,直到不能分解为止

3 |6 9 最大公因数:2×2×3=12

2 3 最小公倍数:2×2×3×2×3=72

四、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2的倍数的特征是:位上的数是2、4、6、8或0。

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的数是5或0。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的数只能是0;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素数(或质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即3个或3个以上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因为它只有一个因数。

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都是3的倍数,三个连续奇数或偶数的和也是3的倍数。

五、关于如何判断两数是否互质的方法:

(1)两个不相同质数一定是互质数。例如,2与7、13与19。

(2)一个质数如果不能整除另一个合数,这两个数为互质数。例如,3与10、5与26。(3)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它和任何一个自然数在一起都是互质数。如1和9908。

(4)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如15与16。

(5)相邻的两个奇数是互质数。如49与51。

(6)大数是质数的两个数是互质数。如97与88。

(7)小数是质数,大数不是小数的倍数的两个数是互质数。如7和16。

(8)2和任何奇数是互质数。如2和87。

六、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素数:

用试除法判断一个自然数a是不是质数时,用各个质数从小到大依次去除a,如果到某一个质数正好整除,这个a就可以断定不是质数;如果不能整除,当不完全商又小于这个质数时,就不必再继续试除,可以断定a必然是质数。、公倍数:2×4=8,8既是2的倍数,也是4的倍数,那么就称8是2和

《公倍数和公因数》练习题

一、填空(共20分)

1、最小的素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2、18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它们的公因数有()。

3、在1~20的自然数中,既不是素数又不是合数的数有(),既是素数又是偶数的有()。

4、自然数按因数个数的多少可以分成()、()和()。

5、1082至少加上()是3的倍数,至少减去()才是5的倍数。

6、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3,这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7、两个自然数a、b的最大公因数是1,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8、如果A=2×2×3,B=2×3×3,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9、一个数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还有因数7。这个数最小是()。

10、一个数既是30的因数、又是45的因数,最大的是()。

11、用0、1、2三个数字排成的所有三位数中,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数有()。

12、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它们最小公倍数是91,那么这两个数的和最大是()。

二、判断题(共5分)

1、两个连续自然数(0除外)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2、在24的因数中,是素数的只有2和3。()

3、5和7没有公因数,但5和7有公倍数。()

4、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5、两个数的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三、选择题(共5分)

1、任何两个奇数的和是()。

A 奇数

B 合数

C 偶数

2、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

A 素数

B 合数C奇数

3、任何两个自然数的()的个数是无限的。

A 公倍数

B 公因数

C 倍数

4、A是B倍数,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A A

B B A

C B

5、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5,最小公倍数是90,这两个数一定不是()。

A 15和90

B 45和90

C 45和30

四、写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共12分)

32和1 12和18 72和48

78和117 23和60 12和60

五、写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共12分)

4和15 5和7 90和30

9和15 13和39 6和13

六、列式计算(共8分)

1、一个自然数被3、5除都余1,这个数最小是多少?

2、五个连续奇数的和是425,最小的一个是多少?

七、解决问题(共38分,第8题3分,其余每题5分)

1、一枝钢笔的价钱是18.6元,比一枝圆珠笔贵10.9元,一枝圆珠笔多少元?

(列方程解答)

2、小明的妈妈比小明大26岁,爸爸今年38岁,比妈妈大4岁,小明今年多大了?(列方程解答)

3、甲、乙两人到图书馆去借书,甲每4天去一次,乙每5天去一次,如果7月1日他们两人在图书馆相遇,那么他们下一次同时到图书馆是几月几日?

4、有两根小棒分别长20分米,28分米。要把它们都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许剩余,每根小棒最长能有多少分米?

5、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厘米,它的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这样的长方形有多少种?

6、在一张长40厘米,宽32厘米的长方形红纸上裁出同样大小,面积最大的正方形,并且没有剩余。一共可以裁出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

7、五(1)班学生人数不超过50人,在分小组做游戏时,可以分为每组6人或者每组8人,两种分法都刚好分完。这个班的学生可能有多少人?

8、园林工人在一段公路的一边每隔4米栽一棵树,一共栽了17棵。现在要改成每隔6米栽一棵树。那么,不用移栽的树有多少棵?

第三课 认识分数

1、单位“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做题时,准备找出和确定单位“1”尤为重要。)

2、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分数的概念也是分数的意义)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4、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多少:所写分数不能够化简!

5、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1,故假分数大于真分数)

6、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一个说法,做法都是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所求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7、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8、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

9、假分数化成带分数:4

32411411=÷=

10、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4

11

4342432=+?=

11、小数与分数比较大小:㈠将分数转化为除法算式,计算商,所得的商再与小数比较大小;㈡将小数转化为分数,根据分数减法,比较两分数的大小。

b a

b a =÷

有关认识分数的常见题型:

1、5

8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如果再加上( )个这样

的分数单位它就是最小的素数了。 2、8

7

○0.875 16 ○0.17 1.25 ○ 54

3、大于73而小于76的分数只有74和7

5

。 ( )

4、把一根9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6段,每段长()()米,每段的长度是9米的()()

5、将5

8 的分子加上1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 )。

6、( )个17 是67 ;1520 里有( )个14 ;( )个18 是3。

7、北京在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中,共有105张有效票,北京获得56张。北京的得票占有效票的几分之几? 8、一根绳用去了全长的74,还剩7

4

米,则用去的和剩下的一样长。( )

9、3米的14 和1米的43

相等。( )

10、 ( )个

)

(1是

)

()( ( )个

)

(1是

)

()

(

第四课 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通分和约分的依据)

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3、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4、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

5、分数的比较大小:⑴同分母分数:分子越大,分数越大;⑵异分母分数:①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②分子不同:通分。

有关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常见题型: 1、

1612 = )(24 =4

)( =( )÷80。

2、

( )20 = 12( ) = 25 =( )÷( ) = ( )35 =30( )

3、分数单位是1

9

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最小带分

数是( )。

4、有一个最简真分数,它的分子与分母的乘积是24。如果这个真分数不是

1

24

,那么它就一定是( )。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最简分数或者整数。

200平方米=( )公顷 9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0克=( )千克 15分=( )小时

6、分数单位是1

9 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最小带分数是( )。

7、分数单位是

1

10

的最简真分数有 ( ) A .10个 B 、5个 C 、4个 D 、无数个

8、把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 )

A .120

B 、119

C 、1

21

D 、不能确定 9、小张、小王、小李三个工人做同样的零件,小张3小时做10个,小王4小时做13个,小李5小时做16个,谁的工作效率最高?为什么?

10、大于37 而小于5

7

的最简分数只有一个…………………………………( )

第五课 分数加法和减法

1、分数加减法的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手段:通分。

2、求得的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3、分数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方法:找同分母分数。

4、分数方程

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常见题型: 1、解方程

x -65 = 8

5 x -37 =12 0.36+X =35

2、直接写出得数。

17 + 57 = 49 - 13 = 18 + 58 = 14 - 15 = -14 = 1- 59 = 0.2+ 15 = 53+54

=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 49 +310 +59 +710 83+76+85 98-(65-6

1)

72+43+75 61+87+65-81

4、一堂40分钟的体育课,做准备活动用了15

2小时,老师示范用了31

小时,其余时间学生自

由活动,学生自由活动时间是多少小时?

5、工程队修一条长800千米的公路,第一周完成了全长的15 ,第二周又完成了全长的1

4 ,还

剩下全长的几分之几没修?

6、工程队修一条长

43千米的道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41,第二天修了全长的3

1

。还剩全长的几分之几没有修?

7、先计算,然后探索规律

1- 12 =( ),12 - 14 =( ),18 - 116 =( ),116 - 132 =( ) …… 你发现什么: 。 根据以上的发现可推算出1- 12 - 14 - 18 - 116 - 132 - 164 - 1

128 = 。

8、在

49、515、219、257、65

17

中,最简分数有( )个。 A 2 B 3 C 4 D 5

9、分数单位是18 并且小于8

7

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

A 6

B 5

C 4

D 3

分数加减法单元练习

一、填空: 1、

178+17

6

表示8个( )加上6个( ),和是( )。 2、计算47 +5

9 时,因为它们的分母不同,也就是( )不同,所以要先( )才能直接

相加。

3、分母是12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

4、15

11 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单位就是最小的素数。 5、在○里填上“>”、“<”或“=”。

34 ○ 45 1.8 ○ 95 18 -(14 -18 )○ 18 -14 +18

6、95与3

1

的和再减去它们的差,结果是( )。

7、比45 米长3

20

米的是( )米。

8、一根铁丝长45 米,比另一根短 1

4 米,两根铁丝共( )米。

9、一块饼平均切成8块,妈妈吃了3块,小明吃了2块,还剩下这块饼的

( )

( )

10、一批化肥,第一天运走它的 13 ,第二天运走它的 2

5 ,还剩这批化肥的( )没有运。

11、三个分数的和是15

11

,它们的分母相同,分子是相邻的三个自然数,这三个分数是( )。 二、判断:

1、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

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

3、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不适用。…………………………( )

4、1-25 +3

5 =1-1=0………………………………………………………( )

5、一根电线用去

41,还剩下4

3

米。 ( ) 6、圆是轴对称图形,它也能密铺。 ( ) 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59 +89 = 18 +78 = 1924 -1324 = 1936 +3

36 = 37 +47 = 118 -18 = 14 -19 = 1213 -313 = 89 +411 +19 = 1-16 -16 = 34 +14 +14 = 78 -38 +38 = 2、解方程:

X -43=8

5 X+72=32 X -1

6 =38 15 +X=23

3、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81+152+87 65+43-31

1112 - ( 16 + 18 )

11- 710 - 310 712 - ( 34 - 12 ) 12 -(34 -3

8 )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知识点

2015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2、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3、通常情况下从上面、正面、左(或右)三个面见写观察结果。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一、因数和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如整数a能被b整除(a÷b=c),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或用除法找。 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自然数。 二、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可分为两种:奇数与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2、3、5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同时是2、3、5的倍数,个位上是0并且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同时是2、3、5的倍数。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三、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可分为三种:质数、合数与1.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2,3,5,7,11,13,17,19……都是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0,12,14,15,16,18,20,22,26,49……都是合数。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即: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不对,因为9是奇数,但不是质数,而是合数。(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不对,因为2是偶数,但不是合数,是质数。(3)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不对,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不对,因为2是质数也是偶数,而其他的质数都是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四、100以内的质数(共 25 个):2、3、5、7、11、13、17、19、23、29、31、 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五,奇数+奇数=偶数(如:5+7=12 3+5=8 ……) 奇数+偶数=奇数(如:1+4=5 7+2=9 ……) 偶数+偶数=偶数(如:2+4=6 8+6=14 ……) 奇数×奇数=奇数(如:5×7=35 7×9=63 ……) 奇数×偶数=偶数(如:5×8=40 7×8=56 ……) 偶数×偶数=偶数(如: 8×12=96 14×24=336 ……) 六、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因数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例:12=2×2×3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复习资料大全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复习资料大 全 第一部分每课知识要点 《草原》 1.内容中心 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文章选自《内蒙风光》。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抓住描写草原的景词: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草原的人:热情,好客 2.注意读音 蒙(měng)古包好(hào)客同行(xíng) 似(sì)乎 3. 重点句子 (1)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个比喻句把草原比为绿毯,把羊群比成大花,让读者感受到草原的美丽风光。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作者将草原比喻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草原辽阔碧绿,草原人热情好客,举目皆是诗情画意,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丝绸之路》 1.内容中心 课文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2.重点词语理解

①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②浩浩荡荡:水势盛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③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④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⑤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3.注意读音 薄(bó)礼 4.重点句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的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这句话明了中心。这条路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所以是一条伟大了路。《白杨》 1.内容中心 课文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子上,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或说成:最多同时能看到3个面)。 2、给出一个(或两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由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 3、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4、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排; 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因数和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又如整数a能被b整除(a÷b=c),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或用除法找。 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自然数。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分为:奇数偶数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2、3、5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同时是2、3、5的倍数,个位上是0并且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同时是2、3、5的倍数。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最大三位数是99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数。如4,6,8,9都是合数。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4、100以内的质数(共 25 个):2、3、 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5、奇数+奇数=偶数(如:5+7=12 3+5=8 ……) 奇数+偶数=奇数(如:1+4=5 7+2=9 ……) 偶数+偶数=偶数(如:2+4=6 8+6=14 ……) 奇数×奇数=奇数(如:5×7=35 7×9=63 ……) 奇数×偶数=偶数(如:5×8=40 7×8=56 ……) 偶数×偶数=偶数(如: 8×12=96 14×24=336 ……)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

2015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 一、因数与倍数 1、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例如:3×6=18,那么3和6就是18的因数,18就是3和6的倍数。 24÷6=4, 那么4和6就是24的因数,24就是4和6的倍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说一个数是因数,一个数是倍数,必须说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例如:⑴ 5是因数,15是倍数。(×) ⑵ 5是15的因数,15是5的倍数。(√) 3、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看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是要求的数,这两个数 就是这个数的因数。要从自然数1开始,一对一对去找不要遗漏。) (2)列除法算式找。 (这个数除以那些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那么商和除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例: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4、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用这个数乘以不是0的自然数得到的积就是 这个数的倍数,要从自然数1开始。) (2)列除法算式找。(哪个数除以这个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那么那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例: 4的倍数有哪些?50以内8的倍数有哪些? 5、倍数和倍的区别:倍可以运用于整数、小数、分数,而倍数只能运用于整数。 例:15是3的5倍,可以说15是3的倍数。1.5是0.3的5倍,不能说1.5是0.3的倍数。 6、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例如:12的最小因数是( 1 ),最大的因数是( 12 )。 7、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例如:18的最小倍数是( 18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五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班级: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ɡāo ɡēlǜ tǎn r?u měi xuàn rǎnɡōu ladī yín qí lìhuí wai sǎ tuōyū huíjí chímǎ tílǐ mào jū shùxiū sas huāi jiāo tiān yáqīnɡ xīchā zuǐfēn biàn fǔ mōJiashào Xīn jiānɡxiàn rùmù t?nɡsuō yījī l?nɡlián p?nɡzhān mào xia m?i jǔ ju?jiāo cu?y?u zhìshā m?jì m?mián ǎo tu? r?nɡpáo zi shǎ shìpēi tāi hu? huàn huá xiánɡshuānɡ bìtiān fùtáo qìfánɡ ài qǐ zhǐchī mílí mǐxiū kuìxìnɡ kuīqū zhúp? hài wú rǔwēi fēnɡái xiǎo lěnɡ xiào w?i nánɡuī ju zhāo dài qiú fàn chū xīdà ch?n ɡān júdào z?i qǔ xiào zhàn yìfēnɡ suǒzàn shíxiāo yān qínɡ yìahàoɡānɡ qiánɡdà sǎo lán zi páo xiāo kuánɡ bēn nínɡ xiào yōnɡ dài qīnɡ sh?u shā yǎfànɡ sìbào zi shēn yín xiōnɡ tánɡchān fújì diàn zhào jíshānɡ yìyǔn nu?l?nɡ zh?nɡyuē dìnɡdǎn qiatuī cíjù ju?n?nɡ nài zhū wai dù jì dū du tuī quachí yán tàn tīnɡmàn zǐsī zìdiào dùshuǐ zhài l?i ɡǔnà hǎn zhī yuán ch?nɡxiānɡp? zhànɡū dōnɡzhí zi chuān suōlánɡ zhōnɡxí fùhuī huánɡmiáo tiɑo fēnɡ sāo 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班级:五(2)班姓名:张雨阳 一观察物体(三) 1、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不可以确定几何体的唯一形状。 1、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可以确定几何体的唯一形状。 3、能根据给定几何体画出前面、上面与侧面的平面图。 二因数与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与商都就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就是小数的倍数,小数就是大数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就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就是1,最大的因数就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就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就是它本身。 因数与倍数就是相对存在,不能脱离开来:2就是4的因数,4就是2的倍数 因数与倍数指的通常就是整数,不能针对小数。2、4×5=12,所以5就是12的因数(×)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就是1,最小的偶数就是0、 个位上就是0,2,4,6,8的数都就是2的倍数。 个位上就是0或5的数,就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与就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就是90,最小的三位数就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与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就是质数,也不就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就是2,最小的合数就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4、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当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确定后。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摆出多种不同形状的 图形。无法确定唯一的的立体图形。 2.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摆小正方体,只有一种摆法,可以推断并摆出唯一的立体图 形。 3.从一个方向观察正方体,最多能看到正方体的三个面。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1、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 数。例如:3×6=18,那么3和6就是18的因数,18就是3和6的倍数。 24÷6=4, 那么4和6就是24的因数,24就是4和6的倍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说一个数是因数,一个数是倍数,必须说谁是谁的因 数,谁是谁的倍数。 3、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看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是要求的数,这两个 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要从自然数1开始,一对一对去找不要遗漏。) (2)列除法算式找。(这个数除以那些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那么商和除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例: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4、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用这个数乘以不是0的自然数得到的积 就是这个数的倍数,要从自然数1开始。) (2)列除法算式找。(哪个数除以这个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那么那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例: 4的倍数有哪些?50以内8的倍数有哪些? 5、倍数和倍的区别:倍可以运用于整数、小数、分数,而倍数只能运用于整数。 例:15是3的5倍,可以说15是3的倍数。1.5是0.3的5倍,不能说1.5是0.3的倍数。 6、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例如:12的最小因数是( 1 ),最大的因数是( 12 )。 7、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例如:18的最小倍数是( 18 )。 8、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既是它本身的最小倍数,又是它本身的最大因数。除1以外的非 0自然数至少有2个因数。 例:一个数的最大的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18,这个数是( 18 )。 9、如果两个数都是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差)也是这个数的倍数。 例如:14是7的倍数,21是7的倍数。14和21的和也是7的倍数。 64是8的倍数,32是8的倍数。64和32的差也是8的倍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要点整理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二、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 ..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如:6的因数有:1、2、3(6除外),刚好1+2+3=6,所以6是完全数, 小的完全数有6、28等

4: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关系: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5、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0: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 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关系:奇数×奇数=奇数质数×质数=合数 6、最大、最小 A的最小因数是:1;最小的奇数是:1; A的最大因数是:A;最小的偶数是:0; A的最小倍数是:A;最小的质数是:2; 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小的合数是:4; 7、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用短除法 ...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比如:30分解质因数是:(30=2×3×5)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

最新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有学生44人,其中的大部分学生爱学习,愿意动脑,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风气也较好,但尖子生相对较少,全班整体水平一般。有部分学生成绩较差,原因较多,如基础差,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在知识转型时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等等,造成学生学习进步步伐不快,成绩很不令人满意。 二、复习前的思考: 1、一册教材学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处于杂乱、含糊、无序的状态,必须进行系统归类、整理、综合,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归纳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序地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内在联系。 2、进行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 3、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复习课知识的覆盖面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有机结合。 4、复习课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体系,分层、分类、分项,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善于把多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注意知识的多变性、包容性。 5、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每节复习课所重点讲解的例题。每一节复习课要环环相连,每道复习例题要体现循序渐进。一道复习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6、复习中的练习题,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7、复习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出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平移 物体或图形平移后本身的形状、大小与方向都不会改变。 二、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与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三、旋转 1、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 ①旋转中心; ②旋转方向; ③旋转角度。 2、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旋转中心位置不会变),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1、像0、1、 2、 3、 4、 5、6……这样的数就是自然数。 2、像- 3、-2、-1、0、1、2、3……这样的数就是整数。 3、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一、因数与倍数 所指的就是整数,不包括0。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1、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就是b的倍数,b就就是a的因数。 2、因数与倍数就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二、因数 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就是有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因数就是1,最大的因数就是它本身。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三、倍数 1、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就是无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倍数就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四、2、5、3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就是0、 2、4、6、8的数,都就是2的倍数。 2、偶数与奇数: ①自然数中,就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就是偶数);最小的偶数就是0。 ②不就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就是1。 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就是0或5的数,都就是5的倍数。 4、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与就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就是3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就是2与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就是0。 五、质数与合数 1、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与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就 是2。 2、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与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就是4。 3、1既不就是质数,也不就是合数。 4、质数只有两个因数;而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六、 1 按就是否就是2的倍数来分:分为奇数与偶数两类; 按因数的个数来分:分为质数、合数与1三类。 2、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 质数×质数=合数 3、100以内的质数表:(共 25 个) 第三单元 长方体与正方体 一、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1、长方体与正方体都就是立体图形。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最完整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2、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一、因数和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余数. 又如整数a能被b整除(a÷b=c),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或用除法找。 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自然数。 二、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分为:奇数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2、3、5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同时是2、3、5的倍数,个位上是0并且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同时是2、3、5的倍数。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三、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2,3,5,7,11,13,17,19……都是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0,12,14,15,16,18,20,22,26,49……都是合数。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试题

五年级数学复习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 1、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 ) 2、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8米的( ),每份是( )米。 3、在12、17、26、34中,( )是( )的倍数,12和( )互质。 4、14 1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5、2.25小时=( )小时(填分数)=( )小时( )分 6、最大的分数单位与 4 1的差是( ) 7、在5017、0.64、32和2516中,最小的数是( ),相等的两个数( ) 8、分母为8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 9、一个长方体平均分成两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棱长是4厘米,则这个长方体的侧面积是( ),体积是( ) 10、A=2×3×5 B=3×5×7,AB 的最大公约数是( ),AB 最小公倍数是( ) 11、a ÷3=b ,(ab 是整数),ab 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2、池塘里某种水草生长极快,当天的水草数量是它前一天的2倍,又知60天长满池塘,( )天长了 4 1池塘。 二、判断: 1、连续5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 )

2、43 千克既可以表示1千克的43 ,也可以表示3千克的41 ……( ) 3、7657 是最简分数…………………………………………………( ) 4、分数单位越大,分数越大………………………………………( ) 5、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一样大…………… ( ) 三、选择题: 1、一瓶墨水的容积是60( ) A :升 B :立方分米 C :毫升 D :立方米 2、小明家6月份用10度水,是指10( ) A :立方分米 B :立方米 C :升 D :千克 3、把53 的分子加6,要使 分数值不变,分母应( ) A :加10 B :加5 C :加6 D :不确定 4、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4,最小公倍数是24,则符合条件的数有( )组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5、一段路,第一天修了21,第二天修了剩下的21 ,还剩全长的( ) A :21 B :31 C :41 D :61 四、 计算: 1、直接写得数: 135+136= 87-81= 51-61 = 127-122=163+1613 = 92+98= 158-31= 75-21 = 1-112 = 43+83 = 2、解方程: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五下课文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草原》 A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线索:草原美景、喜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草原美景、迎客、待客、话别)(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B.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C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B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C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友谊之路) 3、《白杨》 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A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B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C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②爸爸只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每单元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1、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子上,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或说成:最多同时能看到3个面)。 2、给出一个(或两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由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先由上面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再由左(右)和前(后)确定立体图形有几层,每层有几行几列。) 3、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4、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排;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例:1会画三视图(画一画)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2、会搭积木 例如:如右图是从上面看到的搭积木的形状,请你画一画。 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从上面看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1、熟记概念: (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或者商)的倍数,除数(或者商)是被除数的因数。在整数乘法中,因数是积的因数,积是因数的倍数。 例如:12÷2=6 →12是2(或者6)的倍数,2(或者6)是12的因数。 2×6=12→12是2(或者6)的倍数,2(或者6)是12的因数。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例如:12的最小因数是( 1 ),最大的因数是(12 )。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例如:18的最小倍数是(18 )。 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既是它本身的最小倍数,又是它本身的最大因数。 例:⑴一个数的最大因数等于它的最小倍数。(×) ⑵一个数(0除外)的最大因数等于它的最小倍数。(√) ⑶一个数的最大的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18,这个数是(18 )。 2、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偶数就是我们以前说的双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也就是以前我们说的单数。 3、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 4、6、8的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数是0或5的数。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 3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者5的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2和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2、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4、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例如:2的因数:1、2。3的因数:1、3。5的因数:1、5。7的因数:1、7。 所以,2、3、5、7都是质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例如:4的因数:1、2、4。6的因数:1、2、3、6。所以4和6都是合数。 5、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看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是要求的数,这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要从自然数1开始,一对一对去找不要遗漏。) (2)列除法算式找。(这个数除以那些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那么商和除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例:18的因数有哪几个? 6、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用这个数乘以不是0的自然数得到的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要从自然数1开始。) (2)列除法算式找。(哪个数除以这个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那么那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例:4的倍数有哪些?50以内8的倍数有哪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一、因数与倍数 1、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例如:3×6=18,那么3和6就是18的因数,18就是3和6的倍数。 24÷6=4, 那么4和6就是24的因数,24就是4和6的倍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说一个数是因数,一个数是倍数,必须说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例如:⑴ 5是因数,15是倍数。(×) ⑵ 5是15的因数,15是5的倍数。(√) 3、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看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是要求的数,这两个数 就是这个数的因数。要从自然数1开始,一对一对去找不要遗漏。) (2)列除法算式找。 (这个数除以那些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那么商和除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例: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4、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用这个数乘以不是0的自然数得到的积就是 这个数的倍数,要从自然数1开始。) (2)列除法算式找。(哪个数除以这个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那么那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例: 4的倍数有哪些?50以内8的倍数有哪些? 5、倍数和倍的区别:倍可以运用于整数、小数、分数,而倍数只能运用于整数。 例:15是3的5倍,可以说15是3的倍数。1.5是0.3的5倍,不能说1.5是0.3的倍数。 6、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例如:12的最小因数是( 1 ),最大的因数是( 12 )。 7、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例如:18的最小倍数是(18 )。 8、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既是它本身的最小倍数,又是它本身的最大因数。 例:⑴一个数的最大因数等于它的最小倍数。(×) ⑵一个数(0除外)的最大因数等于它的最小倍数。(√) ⑶一个数的最大的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18,这个数是( 18 )。 9、如果两个数都是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差)也是这个数的倍数。 例如:14是7的倍数,21是7的倍数。14和21的和也是7的倍数。 64是8的倍数,32是8的倍数。64和32的差也是8的倍数。 10、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 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例:按2的倍数的特征,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 ),最小的奇数是(1 )。 所有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11、个位上是0 或 5 的数,是5的倍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第一、二单元 1、《草原》作者为(老舍),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的团结)。 2、《丝绸之路》最后一段与开头(首尾呼应)。 3、《白杨》作者(借物喻人),借白杨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作者笔下的白杨实际上就是(爸爸),小白杨树实际上就是(他的儿女),爸爸嘴角浮起一丝微笑是因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小树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也就是(一对儿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4、《牧童》描绘了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的追求)。 5、《舟过安仁》描写了(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看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这两个儿童的喜爱之情和对俩儿童聪明伶俐的赞赏),也表现了作者(童心未泯)。 6、《清平乐村居》诗人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这一家五口的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7、《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是(林海音),她是(台湾著名女作家)。《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课文写了(看骆驼咀嚼)、(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看骆驼脱毛)、(追问夏天骆驼的去向)等童年的趣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无限怀念和眷恋)。 8、《祖父的园子》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9、《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10、《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11、《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大全

2112922297171217529221712297175=+=??? ??++??? ??+=+++17217 241204120)17 24120(4120= +-=--2113171517 218111873171517218111873=--=??? ??+-??? ??+-=----1 18181831871861814611873197==++-=++-8124324 10246244241512 5 416185==--+=--+21 12 461125129626312543312 1 = +=??? ??-+??? ??-=??? ??-+??? ??-281754375754 375=-=-+=+x :x x 解241983125838312583=+=+-=-x :x x 解61 12 11434 31211431211= =++=+-=-x x x x x :x 解2a 3a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 主编人: 一、简便计算部分 加法结合律:(a+b )+c=a+(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a-(b-c)=a-b+c 例: 二、计算部分 1、注意计算结果约分,尤其是分子和分母是3的倍数的分数。 2、快速找到几个分数的公分母。例: 三、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a ±c=b ±c a ÷c=b ÷c a ×c=b ×c c ≠0 h b a 长方体的棱长和=4a+4b+4h=4(a+b+h) 正方体的棱长和=12a (带长度单位) 长方体的表面积= 2(ab+bh+ah) 正方体的表面积= (带面积单位) 长方体的体积= abh 正方体的体积= (带体积单位)五、知识点 1、几个最小: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最小因数是1;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身,没有最大倍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等于它的最小倍数。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A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线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B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C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之路、经济交流之路、友谊交流之路、商贸交流之路。 3《白杨》(袁鹰)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A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B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C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D造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建设者的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 第二单元 5《古诗词三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