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的色彩文化艺术

浅析西方的色彩文化艺术
浅析西方的色彩文化艺术

设计概论论文浅谈西方文化中的色彩寓意

姓名:麦铭奋

学号:1308100052

专业:13级广告学一班

目录

一、内容摘要 (1)

二、引言 (2)

三、西方色彩发展简史 (3)

四、基本色相在西方文化中的寓意及发展 (5)

(一)红色——令人激动的感觉 (5)

(二)粉色——柔和与单纯 (7)

(三)黄色——能量和生命 (8)

(四)橙色——辐射和热感 (9)

(五)蓝色——永恒的沉静 (10)

(六)绿色——茂密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原 (11)

(七)紫色——激情与魔力 (12)

(八)棕色——泥土气息与真实 (13)

(九)黑色和白色——无与伦比的魅力 (14)

(十)灰色——安静的包容 (16)

五、总结 (17)

六、参考文献: (18)

一、内容摘要

生活中离不开色彩,色彩由源于自然。色彩令这个世界变得缤纷、变得更加绚丽。而作为一种颜色,通常不止含有一个色彩意念。在不同国度和不同文化体系中,色彩会设定为含有不同特定艺术的语言,所代表的色彩文化意义可能完全不同。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对西方色彩文化的研究,来浅述西方色彩的发展起源和其基本色相的文化研究,以了解西方的色彩文化给现代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色彩、色相、间色、复色、明度、色调

二、引言

色彩具有的寓意有时候会随着时间与空间而有着不同的改变,而在西方,色彩以绘画艺术的发展史为自身的主要演进史,但是在之前,色彩本身所蕴含的意义也是相当有研究意义的。本篇论文浅析西方古代色彩所代表的文化,借以窥探色彩的独特魅力。进而从中得到启示,促使色彩设计得到更多的创意源泉。

三、西方色彩发展简史

色彩的发展进程一直是伴随着西方绘画艺术的演进而凸显出自身的特点的,西方绘画艺术传统被认为起源于古埃及文化。考古学家发现在3400年前的古埃及人的大理石或石质的调色盘里,有着八种甚至十种不同的颜色,像赤土色、浅黄色、黄色、土耳其玉色、绿色、黑色和白色等。古埃及人对于色彩应用的进一步根据是:在一些古埃及的壁画中,一直以色彩来区别人们的性别,男子的皮肤均被描绘为褐黑色,女子为淡黄色或浅褐色公元前十五世纪,一些希腊画家们将蛋清颜料使用在了木头、石膏和陶器上,并利用阴影来创造三维立体感,根据历史记载,这些作品使用了四种色彩:红色、黄色、白色和黑色。人们在古希腊瓶画上找到了依据,希腊时期典型的黑彩风格和红彩风格,在图与底之间加上线绘沟边正好就运用了这几种色彩。到了古罗马与拜占庭时期由于教堂装饰的需要,出现了以多种色彩镶嵌的玻璃画与镶嵌壁画,这种镶嵌细工以色点构成不同的色域,通过光线的投射表现出色彩的互补关系,制造了金碧辉煌的色彩效果,这与埃及和希腊时期简洁的色彩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而谈论到教堂,西方中世纪的学者们总是喜欢把色彩与亮度和强度联系起来。从这一现象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个时期的学者对宝石进行了大量的指涉,因为宝石能够折射出最绚丽的色彩。而当光和色彩在中小教堂和大教堂的彩色玻璃窗上聚合时,光和色彩将展现它们最美妙、最淋漓尽致的一面。穿透教堂彩绘玻璃窗的光让色彩大爆发,七彩光线洒落进教堂。哥特式大教堂的建筑设计主要是使框架结构充分地利用光和色彩,以表明最重要的是,来自东方的上帝如何占有他的新娘——教堂——的每一个早晨。

对于光与色彩之间的联系,西方物理学家的定义是:色彩是光的变量。1666年,年仅23岁的剑桥学生艾萨克·牛顿用集市上买来的两个棱镜得出一个惊人的发现,通过观察棱镜的折射,牛顿发现所有的颜色都包含于白色光中。在一个漆黑的房间里,光折射过棱镜而在房间的墙壁投射出不同的颜色使得牛顿得到一组光谱: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靛青、蓝色和紫色。事实上,被牛顿定义为七种颜色的彩虹并不只有七种颜色,比如介入绿色和蓝色之间的绿松石色,或是将浅紫和深紫加以区分。但是,若是了解到牛顿曾经是个炼金师,或者从当时已知的有七个星体,一周有七天,音阶有七个等等这些事实中看到联系,就不难理解了。少一种或者多一种颜色都会失去“七”所赋予的神秘色彩。

牛顿通过三棱镜发现了光谱,为光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此后,关于三原色说(红、蓝、黄)、色相环、光的三原色和色立体的研究相继发表,1905年发布了蒙赛尔色彩体系,1922年发布了奥斯特瓦尔德色彩体系,于是色彩研究逐步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现代光学向人们展示了太阳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我们可以通过三棱镜或雨后彩虹亲眼观察到这种现象。在阳光的作用下,大自然中的色彩变化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在这丰富的色彩变化当中,逐渐认识和了解了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性质,总结出色彩的变化规律,并把颜色概括为:原色、间色和复色三大类。

在此篇论文中,将提到以下色彩的概念:

复色(Tertiary color):由一种原色和一种间色结合所得的颜色。如,黄色和蓝色结合得到的间色为绿色,而绿色和黄色结合所得到的黄绿色就是复色。

原色:也叫“三原色”,即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一般来说叠加型的三原色是红色、绿色、蓝色;而消减型的三原色是品红色、黄色、青色。

间色:由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又叫“二次色”。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

明度(Value):颜色在由白到黑的亮度色标上的明暗纯度。

色相(Hue):在色相环上区分两种颜色的特质;不同颜色以其所具有的色相而命名。

纯度(Chroma):一种颜色的明亮或纯净纯度。

补色(Complementary):在色相环上相对的两种颜色;如,黄色与蓝紫色就互为补色。

四、基本色相在西方文化中的寓意及发展

(一)红色——令人激动的感觉

从原始时代起,红色就与火焰联系在一起——热烈、危险、兴奋、刺激和令人着迷。与红色的关联最古老的是鲜血的颜色:强大的、赋予生命的力量,影响着出生、元气、活力和力量。西方用于红色的词汇也主要来自与鲜血相关的词。在古印欧语系梵语中,rudhier意味着鲜血,许多当代的语言也是一样。在意大利语中,红色是Rosso,在西班牙语中,它是Rojo,在法语中是rouge,荷兰语是rood,德语是rot,而爱斯基摩语中的红色是aupaluktak,也是由鲜血auk一词转化而来的。

而火星红、暗深红、深红色和猩红色,这些纯度不同的红色激烈强势,能带来庄严、紧迫、权威的感觉。热血男儿(red-blooded)意为活力充沛,特指有爱国情怀和大男子气概的人。对勇敢者来说,有一枚象征勇敢的“红色徽章”。激动人心的新闻被称做“爆炸新闻”(red hot),最紧急的警告被称做“红色警告”。

所以,红色被认为是生命的颜色。红色鼓舞人心、蕴含生机、激发能量。红色预示着对达成目标怀有强烈愿望。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有这样的名句:“我的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因而红色也被看成爱情的颜色,这就是为什么情人节那天红色的玫瑰会如此畅销。

在西方,红色曾是贵族社会与皇室服装的颜色。12世纪,英国的亨利二世将猎捕狐狸定为皇室的娱乐活动,同时红色也成了猎捕狐狸时的着装颜色。

而到了现代社会中,颁奖典礼上通常会铺设红地毯,这里红地毯代表了最真挚的敬意与最高级别的礼遇。

在另一方面,红色又象征着暴力下的血腥。由于红色被视为生命的象征,许多部族认为红色有种特别的魔力,令人既尊敬又畏惧。比如希伯来人认为红色象征着牺牲和罪孽。红色是基督为其门徒所奉献的鲜血,因此一些狂热的教徒殉道时会选择红色衣服。而罗马天主教会的红衣主教身着红色法袍以提醒众殉道者所洒下的鲜血。古希腊人则在表演《伊利亚特》时也会穿上红色长袍用来象征战争的惨烈。而从特殊的日子被称作“圣徒的节日”(red-letter day,最初是用来纪念殉道的圣徒)也可看出,红色代表的特殊含义。

红色用于警示过度或危险体现了其强烈的制动力。比如保险公司的记录曾经显示,红色的车比其他颜色的车事故率更高。不过,人们也普遍认为在新车内绑上一根红色的缎带能够为车主带来好运和平安。若是留意下宣传跑车的广告,你

就会发现很多都是用红色的。统计数据表明,并不是所有的红色都会受到同等的关注:是暖橙红而不是更冷、更庄严的红色,能够迅速吸引高速路上巡警的目光。

(二)粉色——柔和与单纯

在描述红色色彩时,关于英国猎捕狐狸那段中,若是要准确定描述的话,我们必须将其称之为“粉色”。正如红色那一段所描述的,在英国,上层社会只有在打猎的时候才会将粉色炫耀出来,而在其他场合则绝对不会。任何一个上等社会的人绝对不会穿鲜粉色,那会被认为是非常低级的。

更淡、更柔和的粉色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一种适宜在室内装修时使用的颜色,与居住环境非常合拍。北苏格拉的格拉姆斯城堡大厅里,所用的装饰色正是将白色涂料与猪血混合而成的柔粉色。

而在早期的北美殖民地,柔粉色是通过混合发酸的牛奶与深红色的颜料获得的。这样做导致的结果就是这种粉色看上去非常美好,气味却很差劲!

英语国家文化中,粉色被认为能激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被瘙痒的粉红色”(“tickled pink”,是非常高兴的意思)这一表达就表明了这一点。不过如果说某人是“略带粉红色”(pinko),就表示他是具有左倾色彩的人。

粉色具有镇静的效果,美国至少约有1500家医院和矫正机构中的病房被刷成粉色,这样能够安抚那些具有暴力倾向和精神癫狂的病人。

洋红,最深也是最奢华的粉色,1859年被开发出来的合成染料之一。它迅速在维多利亚时代那些热衷于厚重的天鹅绒、奢华的绸缎和塔夫绸的人群中流行开来。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当俄国芭蕾舞在巴黎受到追捧,俄国沙皇穿戴的奢华的颜色变成流行的时候,洋红才真正流行起来。

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和40年代,粉色在家装中的应用十分有限。直到50年代,粉色才占据了统治地位。这是“粉色的十年”。广告上建议女性进行“粉色思维”,在电影《甜姐儿》中身穿粉色丝质的奥黛丽·赫本令广大影迷深深着迷。著名的巴黎利兹饭店的经营者利兹夫人曾规定,灯罩总是要用粉色。由粉色的灯所发出的讨人喜欢的光芒,不断吸引着她的回头客。

(三)黄色——能量和生命

在古代,人们将太阳和黄金与天神联系在一起。在基督教世界里,黄色象征着荣耀。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宗教绘画里的金色树叶背景和圣餐桌象征着救赎和神的光芒。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黄色是天神阿波罗的颜色。在当时的文化里,新娘和神父都身穿黄色服装,因为人们认为这是一种受崇敬的颜色。

在很多语言里,几乎都无法将金色从黄色的意义中剥离。英语中的黄色最初来自印欧语系的ghelwo,意思是“与黄金有关”或“闪闪发亮”。

在古代犹太人的婚礼上,有一个用金色丝线织成的罩蓬,四个角被撑起来形成一个华盖,婚礼就在这下面举行。这仍是当代婚礼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华盖的颜色可能改变了。在古老而神秘的希伯来卡巴拉传统中,来自由魔力的萨菲罗斯生命之树的黄色光芒,代表着美貌与灵性的儿童。

但是黄色有时被认为是不详的颜色。中世纪道德剧中饰演邪恶角色的演员总是穿黄色衣服。“yellow”在英语中有“胆小鬼”的意思。黄色的消极意义代表懦弱、嫉妒、背信弃义、侮辱和反复无常,这些含义来自于中世纪的艺术家,他们认为加略人犹大穿的是黄袍子。纳粹德国时期,犹太人被迫佩戴黄色袖标。那些被送上宗教审批所的异端分子也必须佩戴黄色袖标。

黄色的积极意义还是有很多的,比如黄丝带意味着希望和乐观,这始于19世纪,当时美国妇女等待她们的丈夫从战场上平安返回而佩戴黄色带。但在1876年,黄丝带被赋予了行的意义,女性佩戴它作为争取妇女权利的标志物。

而不同纯度的黄色给人的感觉亦是不同。浅而柔和的黄色看起来有些孩子气。金丝雀黄非常迷人,有着羽毛的柔和。琥珀黄代表着成熟和温暖。明黄色则让人感到活跃、奔放,充满热情与青春的活力。

研究表明,与黄色最相关的词语包括“欢乐”、“愉快”、“阳光”,还与“兴奋”和“刺激”有部分关联,这大概是因为在色相环上黄色与红色和橙色相邻吧。所以它绝不会跟“沮丧”、“忧郁”、“悲哀”或者“不开心”这样的词语联系在一起。简单地说,黄色是一种非常美好的色彩,能够使人们精神振奋,让阳光照耀着我们的心。

(四)橙色——辐射和热感

橙色在古代象征着爱,包括人间和天堂的。希腊的艺术女神缪斯身着橙色,异教的罗马神——酒神巴克斯也是如此。希腊的弥赛亚被称为“东方”(金色的),也戴着橙色的面具。橙色的花朵常常铺撒在墓前,以此安抚神灵复仇的心。在古罗马,朱庇特神庙祭师们的妻子戴着一种叫做flammeum的橙黄色面纱,已经订婚的年轻罗马姑娘用这种方式,祈愿拥有一份天长地久、子孙满堂的婚姻。

许多西方古代学者认为,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受到诱惑而偷吃的禁果就是橙色的。而在希腊,橙色象征着对爱情不忠的报复。中世纪,橙黄色成为虚情假意、欺骗和不忠的象征。橙色在另一方面也象征着战争。英格兰亨利三世创建的神殿骑士团身披斗篷,戴着橙色的十字架。自1795年起,“奥林奇派分子”在北爱尔兰组建了一个秘密社团,支持新教,与天主教抗争。

早期基督教教堂的主色调就是橙色,因为橘子代表大地的果实。

因为橙色是红色和黄色结合的间色,所以它兼备了红色和黄色的诸多特点。而在历史上,橙子是在中世纪时才被引进欧洲。十七世纪,“orange”仅仅是指水果,人们把橙色叫做红色、黄色或金色。橙色充满活力、温暖,拥有红色的力量,却没有红色那么狂热、紧张和热情。它拥有着温暖、扩张、繁荣、丰收、容忍和对所有生命的爱。

橙色能增进食欲。所以在食品包装行业中,橙色和红色都是常用的颜色。橙色能在货架上快速俘获你的注意力。橙色的内在特性——快乐、充满活力、精力充沛、增进食欲,使它成为快餐食品和外卖的最佳色彩选择。

(五)蓝色——永恒的沉静

早期的基督教徒从蓝色中寻找希望:它包含了神作之爱、虔诚以及一种特征、谦逊、忠诚的精神特征。耶稣经常被描述成披着蓝色的斗篷,圣母玛利亚也总是被描述成身着蓝色的服装。蓝色被普遍认为是精神的颜色,它代表着神圣的上层世界。

蓝色是希伯来地位崇高的神父们使用的传统祭服基调。德高望重的主教的法冠也是蓝色的。对于犹太人来说,蓝色最重要的象征是《圣经》中所描述的,君主命令摩西让犹太人把蓝色丝带绑在他们衣服边上,提醒人们遵守君主的戒律。

德鲁伊人认为,蓝色代表真理与和谐。古希腊人和古埃及人认为,蓝色是真理、美德和信念的标志。在古代英国人中,蓝色被认为是代表“声誉良好”的颜色。有一个小趣闻,英国的最高勋位嘉德勋位,最初就是因为英王爱德华三世弯腰为一位女士拾起掉在殿上的蓝色袜带而设立的。

“蓝色血统”也是用来形容人出身高贵,最初这一表达来自西班牙。西班牙当时当政的贵族中,那些没有摩尔人血统的人与混血后裔相比皮肤偏蓝。

但是蓝色在西方也有很多令人费解的引申意义。我们所说的黄段子在英语中就成了“蓝色故事”(blue story)。“蓝胡子”指的是弑妻的残暴丈夫。“蓝色”也表示忧郁,这或许就是蓝调音乐名字的由来。“蓝领”指的是体力劳动者,但是“蓝袜子”则是指知识分子。西方人将交好运称为“out of the blue”(出人意料地)。如今,商务人士经常选择蓝色,因为这代表着自信和稳健。

(六)绿色——茂密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原

绿色是春天的第一个征兆,它意味着重生、再生长、再生和自我更新。作为新生命和繁殖力充满希望的象征,伊丽莎白时期之前的英国新娘都会身穿绿色礼服。

绿色被希腊人所崇敬,是因为还有另一种形式的丰产——花草繁茂的美丽花园。希腊爱情女神阿芙罗狄蒂,也与绿色有联系:几乎出于相同的原因,罗马人崇敬维纳斯,这位代表了春天、美丽和鲜花的女神。

在西方,水手们却将绿色当做非常不详的颜色,连温斯顿·丘吉尔也受到了这种影响。据说二战期间访问英格兰赫尔的渔业区时,他给了一个人10英镑让他脱掉他那件绿色外套。这大概是因为绿色代表了自然,而自然万物最终都会衰亡,因为绿色过后是黑色,为了避免黑色(死亡)的出现,他们就要避免穿绿色。而在古埃及文化中,也充分展示了绿色抽象的本质——奥西里斯大神既司农业,也司死亡。他们明白绿色最终带给我们一个完整的循环:从春天萌芽的第一个希望,到不可避免的最终的腐朽。

手术室漆成绿色,是因为绿色是红色和粉色的互补色——而红色和粉色是人体血液和组织的颜色。科学证明,这种“缓解视觉疲劳的绿色”可以使外科医生保持对红色和粉色的敏锐,减弱强光,并且获得心理上的平静。绿色也是在人们看过红色后,持续停留在脑海里的颜色。

绿色是由原色的黄色与蓝色混合而成的间色。蓝色可以提高洞察力与直觉,黄色则能让人变得清醒与乐观。穿绿色衣服或佩戴绿色饰品,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七)紫色——激情与魔力

作为红色和蓝色的间色,紫色结合了红色的激情和蓝色的平静。从色彩的纯度变化,从热情洋溢的红紫色到坚定缄默的靛蓝紫,紫色是彩虹里最复杂的色彩。达芬奇认为,在紫色光线下,冥想的力量会增强10倍。在中世纪,紫色的精油就被用来做医疗目的,特别是用于治疗失眠。

在西方古代世界里,最珍贵的染料就是紫色染料。紫色在西方自古以来就是神圣与高贵的颜色。古罗马皇族的专用颜色就是紫色。

希腊伊洛西斯城邦的祭司们穿紫色长袍,也表明紫色同灵性之间的联系很早就被确立了。基督教中,紫色代表耶稣受难,降临节和复活节前一周也会大量用到紫色。

在西方文化中,曾一度流行将新生儿用紫色的布包裹这种做法,据说能为孩子带来名望、财富和成功。美国设立了紫心勋章,它是授予作战中负伤或阵亡士兵的一种勋章,这个勋章是乔治·华盛顿在1782年设立的。对紫色的选择可能就是因为它能够体现出被授者所作出的不同寻常的贡献。

然而,紫色也有它令人伤心的一面。最深的紫色和黑色十分接近,黑色的一些内涵也适用于紫色。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格兰,守丧的人穿了几个月的黑色服装之后,紫色也可以被用于一些不是特别悲痛的场合。

紫水晶拥有紫色的治疗力量。在希腊,紫水晶意味着“喝不醉”。据说基督教的指环就是紫水晶色的,但不是出于宗教原因,而是防止佩戴者引用过多的葡萄酒而醉倒。北欧海盗在饮酒的时候,使用紫水晶做成的酒杯,并把它称做“令人清醒的石头”。紫水晶还被认为能够对抗恶魔和传染性疾病。

在现代社会中,成熟的女性总是与紫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种“薰衣草与旧项链”的情怀。但是人们这种态度很快就有所改观了。特别是在西方社会里,祖母们更愿意穿着紫色的运动鞋,或者把自己花白的头发染成热烈的红色和金色。

(八)棕色——泥土气息与真实

棕色不是由两种原色,而是由三种原色混合而成的复色。

棕色是通过烧制的黄土与油混合而制成的,艺术家都知道颜料被称煅黄土。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所使用的代表颜色,即光洁的棕土色,现在也经常被用来给墙增加灰色的效果。

在欧洲,棕色被认为是健康的颜色,是最真实的颜色,实用但不粗俗,体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和职业道德。由于棕色象征踏实稳固,所以历史上每当经济不景气,人们需要脚踏实地的棕色精神是,棕色就会再次流行。

在苏格拉民间传说中,一个叫棕仙的快乐或活泼的小精灵会在人们熟睡时出来,为人们做家务。在纳粹德国,棕色含有不详的意思,残暴的纳粹冲锋队员被称作褐衫党徒。

而中世纪时,棕色习惯被用于葬礼。

纯度不同的棕色,如灰褐色和淡棕色是现代社会中室内和办公室装饰实用流行的颜色,特别是在地毯装饰上。而人们总是把这些颜色与时光沙漏、古迹、古老的纪念碑、建筑物、寺庙和看似永存的金字塔联系在一起。它们是上流贵族的永恒的色彩。而这些色彩也能赋予一件商品以永久的可信赖的外观。

(九)黑色和白色——无与伦比的魅力

在色彩学中,黑色与白色没有色相与纯度的属性,只有明度的差异,因而它们被称为无彩色。黑色与白色具有完全相反的象征意义

黑色深邃、神秘、暗藏力量。黑虽然是一种颜色,但黑的实质是光的消失。

对罗马人来说,黑色象征着永生。在葬礼上穿黑色衣服最初不是表示对逝者的尊重,而是古罗马习俗的延续,他们认为在死亡面前,我们应该尽可能低调,这大概是为了保护那些出席葬礼的人不再被死神带走。

在正式场合使用黑色起源于16世纪末的西班牙法院,并迅速传到欧洲其他国家。直到最近,西班牙新娘结婚时仍穿黑色礼服。

在美国和英国,穿黑色衣服的习惯在20世纪之交才开始兴起。在维多利亚时代,黑色变成了哀悼的基本颜色。

而提到黑色,就不得不说黑猫。黑猫在不同信仰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传说中它们即是神圣的,又是邪恶的;即是巫师的朋友,又是魔鬼的朋友。在欧洲,黑猫穿过你家的小路,意味着你将发财,但在美国却被认为是不详的预兆。

黑色也被西方人广泛应用于治疗中。在爱尔兰、英格兰和北美佛蒙特州的部分地区,来自黑山羊身上的黑线能治疗耳痛。在法国,将预热后的黑色动物的皮放在人的四肢上,能减轻风湿症状。

黑色也是是反主流文化的特征。波西米亚人、艺术家和过去那些诗人都穿着黑色。年轻人,无论是垮掉的一代,还是朋克摇滚歌手一代、崇尚格鲁吉尔文化的人和街头恶棍,都把黑色看做对道德价值的否定。

而既然不同的是,白色象征着纯洁中的纯洁,和平与自由的白鸽、从天空洒下的光、白色薄翼天使、神的胡须和智慧的长袍。白色是纯洁的,神圣的,质朴的。

西方文化上,白色是婴儿或新娘的颜色,洗礼和坚信礼时人们穿着白色服装。修女在举行归属教会的仪式时,要白色礼服。婚礼上穿白色礼服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新娘在婚礼上头戴白话,身穿白裙,他们认为这是新娘快乐的标志。在美国,直到19世纪白色才成为婚礼着装的颜色,殖民地时期新娘身着各式柔和色的衣服。

在基督教堂里,白色代表欢乐、纯洁和真相,就像复活节和耶稣复活一样。自梵蒂冈第二届公会以来,白色就成为“复活弥撒”时丧葬礼服的颜色。

从另一个极端讲,白色意味着完全绝对的“极简主义”。但是由于其不实际以及完全的冷效应,现代装饰上很少这样做,它们可以作为五颜六色的艺术品的

背景色,因为人们在注视艺术品的同时,会忽略掉白色的背景。

最能表现出黑白对比的是中国古代象征阴阳的太极图。在太极图中,白色代表阳,象征男性、火热、主动和明亮;黑色代表阴,象征女性、寒冷、被动和黑暗。而在西欧,黑白不含占卜的意义,仅是黑夜与白天的象征。

在现代设计中,黑白组合所形成的对比也是要比其他任何有彩色的搭配都更加鲜明,极容易吸引人们的视线的。

(十)灰色——安静的包容

灰色是白色与黑色的间色,它居于黑白、阴阳之间,包含着截然不同的属性。

就语言的真实含义而言,中性灰色并不是一种颜色,它被称为“五彩色”——色彩的缺失。作为黑色的直接派生物,灰色包含从最深的炭黑色到最亮的珍珠色。

在西方,许多修道士穿着灰色衣服作为宁静和自省的象征。灰色模拟装饰画法是从法国的一种装饰绘画手法,在绘画中被广泛应用,用来表现苦难和宗教主题。这是一种表现长久苦难的严肃的色彩。在英格兰,灰色和紫色被认为是半哀悼色,是在穿黑色的丧葬服后所穿衣服的颜色。

诗人雷纳·马里亚·里尔克认为在塞尚的绘画中,灰色是柔和、温柔的,充满艺术氛围。

灰色的事物代表坚定的力量和长久,这种联想源自于花岗岩和沙砾、石头、石板和岩石的颜色;源自于经受了时间和现代科技破坏的古代遗迹,比如,那些碑柱和庙宇。所以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消费者对灰色的感知,设计者和建筑师用灰色的中性特征把产品和建筑物描述成具有光泽、蕴涵高科技、耐用和经典的特性。

灰色是智慧的颜色,它是用来思考的大脑灰质的颜色。中间灰色果断、庄严、微妙和保守。在现代设计中,灰色一直被人们称为“设计师的驮马”。因为它总是能和彩虹中的各种颜色相协调。

五、总结

色彩的发展史是不断在前进,色彩的文化寓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迁而不断延伸变化。在不同国度和文化体系下,色彩所表达的意义可能完全不同。并且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色彩的密码,都会做出截然不同的诠释。而在当代设计中,设计师对色彩的理解和印象直接关系到作品设计的成功。所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色彩的意义对设计至关重要。研究西方的色彩文化将会为我们开拓对色彩的另一个视野,对色彩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

六、参考文献:

[1]李世萍色彩新视觉[M]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2007),1-2,29-30

[2][美]理查德·韦伯斯特色彩的秘密[M] 郑峥,译西安出版社,2010,4-21

[3]莉雅翠丝·艾斯曼色随心动[M] 程西冷、张蔷,译中信出版社,,2011,44-167

[4]金容淑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M] 武传海、曹婷,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47-50,78,101-103

中西方文化差异详细 中西方颜色差异

The different culture of color between west and east Red For example, in the festivals and the weddings, people often put on red antithetical couplet (对联),red lantern (灯笼),red word “fortune”(贴福字)and red word “happy” (贴喜字).ν In China, red is a color which represent lucky and joyous νEast West In America, red is a color which represent blood and fire For example, the red battle(血战), red vengeance(血腥暴动), red ruin(火灾), red ink (赤字)and red flag(使人生气的事). Red China America Blue East In China, blue is a color which represent further and eternal. For example, Chinese think the sky is blue and we regard blue as a color which can show our respect to the sky. And the blue blood(名门望族). West In America, blue is a color which represent pornographic things. For example, the blue movie and the blue novels. Blue China America Yellow East In China, yellow is a color which represent power and money. For example, the empires often wear yellow clothes with golden line and big dragon. West In America, yellow is a color which represent envy and cowardly. For example, yellow belly(胆小鬼), yellow journalism (恣意煽情的传媒). Yellow China America White For example, the bride often wear white clothes to show her pure. And the word “a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

发展 中国建筑稳定渐进,西方建筑剧烈变革 材料 中国建筑以木材为主,西方建筑以砖石为主 布局 中国建筑强调群体,西方建筑注重单体 同自然的关系 中国建筑强调同自然的融合与和谐,西方建筑强调与自然的对立与突兀 审美 中国建筑体现的是结构美,西方建筑体现的是雕塑美 建筑价值取向 中国建筑实用且着眼于信息,西方建筑永久且着眼于实物 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关键词:中西建筑文化、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建筑空间布局、建筑造型、中西传统建筑文化差异浅析 正文: 中国文化重人,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且讲究并存与一体性。 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 西方文化重物,西方则较重视科学与宗教,西方则重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精神。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从文化形成的过程来看,建筑是多种矛盾的综合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建筑是历代文化的积累和延续,它是一种凝固了的文化,是能够让当代的人亲眼看到,长期保存的一种文化状态;另一方面,建筑是一种超前的文化,它要求建筑师要有预见性,有超前的眼光,各种具体的规划设计都要留有余地,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如果缺乏远见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文化的广阔角度探索建筑,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水平,也能够促进不同文化范畴间的交流。接下来主要针对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建筑空间布局、建筑造型四方面来介绍两者之间差异! 对建筑材料的影响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文化与社会,使得中西方的古代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造就不同的建

透析中国明清建筑中的色彩艺术

透析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色彩艺术 摘要: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建筑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缤纷绚丽的色彩世界,而且通过漫长的时代变迁不断深化着对建筑色彩的认识和运用。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色彩 “彩色之施用于内外构材之表面为中国建筑传统之法。虽远在春秋之世,藻饰彩画已甚发达,其有逾矩者,诸侯大夫引以为戒,唐宋以来,样式等级已有规定。至于明清之梁栋彩绘,鲜焕者尚夥。其装饰之原则有严格之规定,分划之结构,保留素面,以冷色青绿与纯丹作反衬之用,其结果为异常成功之艺术,非滥用彩色,徒作无度之涂饰者可比也。……盖木髹漆为实际必需,木材表面之纯丹纯黑犹石料之本色;与之相衬之青绿点金,彩绘花纹,则犹石构之雕饰部分。而屋顶之琉璃瓦,亦依保留素面之原则,庄严殿宇,均限于纯色之用。”从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彩色之施用的论述可见中国建筑虽名为多色,但建筑施色却重在有节制的点缀,气象庄严,雍容华贵。“色调以蓝、绿、红三色为主,间以墨、白、黄。凡色之加深或减浅,用叠晕之法。其方法亦自唐至清所通用也。”《营造法式》对于中国建筑彩画制度的阐述不仅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对于颜色选用的考究,而且精辟地总结了中国古建工匠们精湛的建筑施色技术。中国建筑的色彩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视觉、艺术形式和美学追求独树一帜,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在世界建筑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明代建筑色彩艺术:鼎盛时期的开始,浓重悦目、细致华丽 明朝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明太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极大地推进了明代手工业的生产,手工业技术突飞猛进。明初立国南京,建筑主要仰赖江南工匠。永乐移都北京,北京宫苑建设,以南方工匠为主。形成了严谨、工丽、清秀、典雅的明代建筑风格,颇具江南艺术的风范,只是经过皇家贵胄的渲染,明代建筑体量宏巨,色彩浓重。虽更改了江南雅淡之风,但其根系,实与江南建筑相近。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房屋的主体部分,亦即经常可以得到日照的部分,一般用暖色,尤其爱用朱红色;格下阴影部分,则用绿蓝相配的冷色。这样,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悦目的对比。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https://www.360docs.net/doc/e44096163.html,收集整理。 建筑色彩的施用,在中央集权的明代封建君主制下仍然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在一般民用住宅建筑中,多采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梁枋门窗多采用本色木面,也显得十分雅致。 明、清时期,藏族和蒙古族的喇嘛教建筑在元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寺院建筑由于有一些比较完整定性的装饰手法,这就使寺院中许多建筑的外形有着共同的艺术特点。墙很厚,收分很大,窗很小,因而建筑显得雄壮结实,檐口和墙身上大量的横向饰带,给人以多层的感觉。这些特点在艺术上增大了建筑的尺度感。在色彩和装饰上则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教义规定:经堂和塔刷白色,佛寺刷红色,白墙面上用黑色窗框,红色木门廊及棕色饰带、红墙面上则主要用白色及棕色饰带,屋顶部分及饰带上重点点缀镏金装饰,或用镏金屋顶。这些装饰和色彩上的强烈对比,有助于突出宗教建筑的重要性。 明、清时期的伊斯兰教建筑以维吾尔族的礼拜寺和玛扎为代表。这类建筑窗户棂条的组合使用了各种精巧的几何纹样。维吾尔族建筑装饰的种类很多,而最出色的是拼砖、石膏花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

从饮食文化来看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系别: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2010年上海世博会既是一次国际文化盛会,也是一次美食盛宴,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平台。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饮食观念、内容、烹调方法以及方式等方面。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西方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地融合,相互之间形成了优势互补的趋势。本文主要以通过上海世博会这一美食盛会为契机,比较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进而来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饮食文化;差异;文化融合 上海世博会在持续六个月的精彩运营后,完美的落下帷幕,其出色的餐饮服务无疑是精彩的一笔。世博会也是一次名副其实的美食博览会,游客既可以品尝到中国各地的美味佳肴,也可以一尝来自世界各国的风味餐饮,这给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世界博览会是各种新思想、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人们在大饱口福的同时,思维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中国饮食学习了西方的科学营养知识,吸收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合理成分,西方饮食业也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和精华,充实了新的内容。总之,中西方餐饮不论是从饮食意义烹饪过程饮食习惯还是饮食方式等各方面,都将赋予新的丰富而独特的饮食 文化内涵。 一、上海世博会饮食情况 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一次世界经济、文化和科技博览会,而且还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美食博览会。在这里,既可以品尝到中国各地的美味佳肴,也可以一尝来自世界各国的风味餐饮。许多国内外游客来到世博的目的是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像日本馆、意大利馆、卢森堡馆等许多国家馆内备有餐厅,包括横跨几大洲的各类美食,从日本顶级大厨带来的日本料理到法国馆提供的正宗法式浪漫大餐。为了能更好地展现美食的世界风味,除了快餐的洋品牌引进外,餐饮中心里还专门设立了世界风味美食区,由法国、土耳其、日本、东南亚等诸国的美食构成。世博快餐包括了十多家全国乃至全球闻名的快餐品牌,从汉堡炸鸡到馄饨面条,各种口味供人选择。世博会也为中国餐饮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绝好机会,改变了外国人对中餐的传统印象,让世界更真实、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饮食文化。在世博会的供餐上,中西餐结合,凸显丰富多元的饮食文化中国八大菜系、意大利甜品、美国汉堡、法式大餐、日本和牛、土耳其烤肉、德国啤酒、泰国咖喱、新加坡小吃、挪威三文鱼、韩国泡菜、比利时巧克力等等,各国美食尽展风貌,各显特色。上海世博会展示了全球饮食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西方建筑色彩分析

关于西方建筑色彩的分析 英国学者P.L.格列高里曾在《视觉心理学》说过:“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古希腊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自然界的色彩是由七种基本颜色组成,但那时的七种色彩是指白、黄、红、紫、绿、青、黑。我们无法考究当时确定七种基本色彩的理论依据。但是,“七”这习惯数字在西方的学术界中统治了两千多年之久。而且,在西方的神学世界观中“七”数字显示了超凡的活性。英国教会奉献给上帝的七声音阶调式,这也被称为多里安式。即使是牛顿也将光谱与该调式音列所对应的弦长并列,并用当时光实验中发现的色彩名命名。 一、远古时期色彩在建筑中的运用 色彩在人类生活环境中的运用一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远在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祖先就采用红、黄、褐色和黑色颜料来装饰洞穴,发现于19世纪下半叶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最突出的是用红、黑、褐画出各种姿势的野牛,生动而精致,这说明原始时代的人类就会用色彩点缀他们的生活环境。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埃及法老胡佛陵墓的大金字塔,用浅灰黄色的石材砌筑的锥体建筑与蓝色的天空在色相与质感上形成对比,使景物愈加鲜明。巨大的金字塔与浩瀚的沙漠相结合,增加了统一的协调感,显得雄伟壮观、稳定宁静,给人以庄严神秘的印象。还有古埃及人为了预防耀眼的阳光,建筑中很少开窗,他们通过将墙壁用明亮而强烈的白、绿、蓝和金色等进行装饰,来满足使用的采光要求。这说明古埃及人以使用效果为目的,使色彩起到对环境条件的改善功能。公元前6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建筑色调具有富贵、威赫、显耀和强权的特点,明暗对比强,彩度高而鲜明,喜好大面积的白色,常用的是金、白、黄、青、胭脂色和黑色等颜色。后来统治过两河流域的波斯帝国有很多石头建筑及浮雕,其文化也受巴比伦、古埃及、亚述的影响,赤、橙、白、绿、金色的瓷砖在当时是常用的建筑材料,因此形成了这一地区辉煌、华丽的城市色彩风格。 二、古希腊罗马时期建筑色彩的运用 作为欧洲文化摇篮的希腊,神殿是建筑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在神殿建筑群中,几乎到处都能看到艳丽的色,建筑色彩与其造型非常协调。仿男人体的陶立克柱式的柱头上涂有蓝色与红色,显得庄重、壮实和朴素;仿女人体的爱奥尼柱式除蓝与红之外,还有金色,显得优雅、秀美、轻巧;科林斯式柱式则是以上两种柱式进一步演变而来,它盛行使用金色,使建筑显得富丽华美。这些经典柱式与色彩的完美结合,后来被古罗马继承和发展,并影响到全世界的建筑。从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撰写的《建筑十

从颜色词看中西文化差异

学期论文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the Color Terms 从颜色词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the Color Terms Abstract: During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color words as well a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ame color due to the different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m can help us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words and improve ou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Key words : color words ; cultural connotations ; cultural differences Culture is a complex social phenomenon, permeated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It is the complex achievement of social life and spiritual life. Culture is a term that covers a wide range of content. From the anthropological point of view, cul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in a narrow sense and in broad sense. The culture in a narrow sense, including literature, history, philosophy, politics, social science and natural science achievements, reflects the human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corporeal civilization .The so-called generalized culture, confirms human life in a series of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social customs, social habits, customs and other aspects of life. Langua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plays a great role of culture. On one hand,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 no language, no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language is influenced by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likes a mirror, reflecting the representation of culture. Language it not only contains the nation'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but also contains the nation's views on life and their way of life and their mode of thinking. Language is the reflection and summarizes of social life. We all live in a colorful world; however, color is also an indispensable embellishment of human life. Because of the presence of color, we can obtain the colorful life.

古建筑的色彩分析

古建筑的色彩分析 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 专业建筑学 班级建筑1301班 学号 133300104 姓名苑莹 指导教师佟璐琰

目录 一、古建筑色彩应用发展 (3) 1、1我国古建筑色彩应用的发展历史 (3) 1、1、1西周 (3) 1、1、2春秋 (3) 1、1、3秦 (3) 1、1、4汉 (3) 1、1、5唐 (3) 1、1、6宋 (4) 1、1、7元明清 (4) 1、2国外古建筑色彩应用的发展历史 (4) 1、2、1古希腊 (4) 1、2、2古罗马 (4) 二、园林建筑的色彩特点 (5) 2、1南方园林建筑的色彩特点 (5) 2、2北方园林建筑的色彩特点 (5) 三、古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5) 3、1现代建筑艺术 (5) 3、2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6) 四、结论:古建筑的继承与发展 (6) 参考文献 (7)

前言 《营造法式》中,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应用曾有这样的描述:“色调以蓝、绿、红三色为主,间以墨、白、黄。凡色之加深或减浅,用叠晕之法。其方法亦自唐至清所通用也。”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不仅仅有装饰作用。它就是作为对建筑物基本构件的保护而存在的,就是因为中国传统建筑大都采用木制结构而产生的。 色彩反映着那个年代人们对艺术的欣赏水平与用色的考究程度。当时人们对于建筑彩画有着独特的规定与要求。建筑的色彩与彩画的不同,反映着建筑等级的高低,体现着社会的等级制度与那个朝代独有的建筑文化。 色彩及其描绘的场景已远远超越了单纯的视觉艺术范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它也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载体。 它统一了色彩的表现美学、文化内涵、建筑的功能属性等诸多要素,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艺术中的鲜明特色。

西方古建筑的色彩

西方古建筑的色彩 在古希腊的建筑群中,几乎到处都能看到艳丽的色彩。从现存遗留下来的大理石顶部残物色迹推测,那里有最早的红、黄、蓝、绿、紫、褐、黑和金等色彩,神庙檐口和山花及柱头上不但有精美的雕刻,也有艳丽的色彩。如陶立克式柱头上涂有蓝与红色。爱奥尼式建筑除蓝与红外,还用金色。科林新式则对金的使用较盛行。帕特农神庙(陶立克式)在纯白的柱石群雕上配有红、蓝原色的连续图案,还雕有金色银色花圈图样,色彩十分鲜艳。希腊色彩是他们宗教观的反映,使用色彩已具有象征意义。红色象征火,青象征大地,绿象征水,紫象征空气。通过色彩表现着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多运用红土为底色,黑色为图案或相反使用。这种对比产生一种华贵感。 古罗马继承希腊文化并没有创新,罗马贵族爱好奢华,为了装饰宏大的公共建筑和华丽的宅邸、别墅等,各种装饰手段都予以运用。室内喜用华丽耀眼的色彩,红、黑、绿、黄、金等,墙上有壁画,色彩运用十分亮丽,还通过色彩在墙面上模仿大理石效果,并在上面以细致的手法绘制窗口及户外风景,常常以假乱真。艳丽奢华的装饰风格影响整个欧洲。当时的建筑经典《建筑十书》所介绍那时建筑色彩非常丰富,有黄土色、灰黄、胭脂、淡红、红褐、鲜红、朱红、灰绿、蓝绿、深蓝、白、红白、黑、金等色彩。 中国古建筑的色彩 随着阶级的产生,色彩逐步成为政治、宗教的服务工具。《周礼》记载:“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性币,各放其玉之色。”色彩已用于政治礼仪之中。西周时色彩的正色(五色)、非正色已作为“明贵贱、辨等级”之用。春秋时不仅宫殿建筑柱头,护栏,梁上墙上有彩绘,并已使用朱红、青、淡绿、黄灰、白、黑等色。秦代继承战国时礼仪,更重视黑色。秦始皇统一后变服色与旗色为黑。“别黑白而定一尊”《史记》,黑色为主色从此开始。汉代,发展了周代阴阳五行理论,五色代表方位更加具体。青绿色象征青龙,代表东方,朱色象征朱雀,指南方,白象征白虎,代表西方,黑象征玄武,表北方,黄象征龙,表示中央。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清末。汉代除民间一般砖造泥木房的室内比较朴素外,宫殿楼台极为富丽堂

中西方人文景观文化的差异

考试序列号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中西方人文景观文化、自然景观文化的差异 课程名称:世界旅游文化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数字媒体技术0901 学号: 3209000766 姓名:陈晓雯 任课教师:俎喜红 2012年04月18日

中西方人文景观文化、自然景观文化的差异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人文景观,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其次有服饰、建筑、音乐等。 本文是从旅游文化的角度对中西方的建筑、自然景观方面(具体是园林、自然山水风光)进行对比分析。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 世界上的园林由于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的不同造成了风格的迥异,从宏观角度看,园林可以分为东方的自然式园林和西方的几何规则式园林。 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以来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西方园林的渊源西方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其中的代表为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及古罗马园林,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最初的西方园林是将院落以围墙围起,中央设水池,四周设建筑,并使用了草地、花圃、藤类植物及各色成排的树种等园林因素。西方古典园林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这类规则式园林风格,即使到了中世纪、文艺复兴也未改变。 而中国的园林在历史上曾深刻地影响了朝鲜和日本,共同构成了东方园林体系,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园林总体风格即是东方园林体系的总体风格。公元前11 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圃,可谓是最早的皇家园林。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园林各基本要素已初步具备。园林的功能由早期的狩猎、求仙,逐渐发展为游憩、观赏。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使得自然山水为主的园林意识增强,并在以后发展演变中逐渐扎根。这种以自然为审美对象,尊重自然、模仿自然的造园意识,与西方截然相反,形成了自然式园林。 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比较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从整体上来讲,西方园林强调人对自然的改造与调整,表现出人与自然关系中人胜自然的基本观念;而中国园林则强调人对自然的顺应,表现出人与自然关系中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基本观念。这样就形成了两种鲜明的艺术风格。 人工美与自然美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

从颜色词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颜色词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41432054 李静 人类世界色彩斑斓,光怪陆离,“赤橙黄绿青蓝紫”如一条五光十色的彩带为人类编织出光彩夺目的生态环境。颜色作为一种感官认知,人类对其的认知有明显的共通之处,基本颜色词的含义在各个语言中应是相同的,但因东西方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文化风俗、思维定势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不同,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尺度去描绘事物的颜色,赋予词汇以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 不同国家对不同颜色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因此对不同颜色的喜爱程度也不一样。中国、朝鲜、印度、巴基斯坦、缅甸等国均喜爱红色、绿色、黄色等较鲜艳之色,而日本则尤爱素雅之色,并将绿色视为不详之色。这些国家共同禁忌的颜色是黑色、灰色。沙特阿拉伯、也门、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等一些国家则喜欢绿色和深蓝色,忌讳的是大红色、紫色和黄色。欧洲大多数国家都喜欢红色、蓝色,而禁忌黑色。 正因如此,人们对各种颜色词的判断就会产生偏误。 Mr. 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 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 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 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study. I hope he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 (误译)布朗先生是个很白的人。那天他脸上却有点绿色。近来他一直感到蓝蓝的。每当看到他时,他总是在棕色的学习中,我希望他早日处于粉红色之中。 (正译)布朗先生是个非常忠实可靠的人。那天他脸上颇有病色。近来他一直感到闷闷不乐。每当我看到他时,他总是处在极度深思之中,我希望他早日恢复健康。 由此可以看出,简单的颜色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竟然有如此大的差别。 本文以在文化 中差异较大的红白两色为例,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议外国古典建筑与中国古建筑

中国广州近代建筑浅析 【摘要】广州是岭南建筑的代表城市,具有传统文化的韵味。其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明清时期以书院及祠堂建筑为代表,清末民初以西关大屋、骑楼建筑为代表,民国时期的西洋式建筑,解放后中西交融的现代建筑。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建筑,西方古典建筑的研究,对广州的古建筑,近代西方建筑进行实地观测并进行总结,得出中国古建筑以及西方古典建筑的特点及近代中国建筑的演变,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以及其在广州的现状。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西方古典建筑、特点 【正文】 一.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第一,完整的木构架系统。中国古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此创造出独特风格的各种平面和外观。 第二,独特的群体组合形式。中国古建筑以“间”为单位,以“间”组成庭院,在以“庭院”组成群体建筑。建筑群总以均衡对称方式布置,沿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规划,或在中心建筑周围环绕庭院布置。 第三,造型优美色彩绚丽。中国古建筑的艺术处理讲究形象精巧,多样屋顶的组合主次分明,同时带有威严、庄重的气氛。而在南方,则与自然环境相调和,形成与皇家豪华气派不同的秀丽淡雅的格调。 下面是具体细节: 1、古建筑的柱子的高度与直径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柱高与面阔也有一定比例。 (1)小式建筑,如七檩或六檩小式,明间面阔与柱高的比例为10:8。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1:1。五檩、四檩小式建筑,面阔与柱高之比为10:7。 2、收分:

中国古代的圆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相等的,除去瓜柱一类短柱外,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径的圆柱体,而是根部略粗,顶部略细,这种作法,称为“收溜”又称“收分”。 3、侧角: 为了加强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古建筑最外一圈的柱子的下脚通常要向外侧移出一定的尺寸,使外檐柱子的上端略向内侧倾斜,这种作法称为“侧脚”或“掰升”。 4、上出 无斗拱大式或小式建筑上檐出尺寸定为檐柱高的3/10。其中2份为檐椽出头,一份为飞椽出头。 5、步架、举架 相邻两檩的水平距离称为步架。 举架是中国建筑带坡屋顶的房屋用之屋顶坡度的定法是有一定制度的。相邻两桁檩中至中协垂直距离称为举的高度。举的高度与步架的长度之比即为举架(即屋面坡度)。 二.西方古典建筑的特点。 西方古代建筑的范围,是指从古希腊到英国工业革命前的建筑。主要以石块砌垒。 1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 古希腊的神庙建筑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 2 古罗马的建筑风格的特点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3 拜占庭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1)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2)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3)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4)色彩灿烂夺目。

中西方古代建筑文化

中西方古代建筑文化差异 近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中华民族历史与精神》这门课,通过这门课使我了解到了许多中西方古代文化差异,其中的建筑方面格外吸引我。通过课堂学习和资料查询,我了解到,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主要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所决定的,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有着不同的和谐之美。 建筑是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产物,更是人类文化最深刻而不朽的纪录者。建筑的发展与进步与其所在的文化、环境、经济等诸多方面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中国的建筑文化重人,重道德和艺术。同时,中国的民族风格是含蓄,和善,仁慈等多种人文风格;西方文化重物,较重视科学与宗教,重视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精神。 本文主要从材料、结构、布局、细节特色、发展、价值等方面分析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一、建筑材料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基本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经营的。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等等。唯有我国的古典建筑(包括临近的日本、朝鲜)以木材作为房屋的主要构架,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诗”。 西方的原始经济以狩猎方式为主,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石质材料可以体现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另外,宗教建筑是西方传统建筑的最重要的类型,是为彼岸的神灵建造的,砖石使宗教建筑表现出永恒的纪念。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由此衍生发展起来“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提倡与自然相亲近。中国古代的主流建筑主要是为现世的人建造的,不像追求永恒与久远的西方建筑,即使是佛寺也经常翻新改建,固选取木材作为基本建材。 二、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似于“四合院”模式在地面平面铺开,方整划一、主从分明、按中央轴线安排主次,它的美是一种“集体”的美。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非常强调单体建筑的个性的张扬与“人格”的独立,其建筑常常有着巨大的体量和超然的尺度。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

古建筑的色彩分析样本

古建筑色彩分析 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专业建筑学 班级建筑1301班学号 姓名苑莹 指引教师佟璐琰

目录 一、古建筑色彩应用发展 (3) 1.1国内古建筑色彩应用发展历史 (3) 1.1.1西周 (3) 1.1.2春秋 (3) 1.1.3秦 (3) 1.1.4汉 (3) 1.1.5唐 (3) 1.1.6宋 (4) 1.1.7元明清 (4) 1.2国外古建筑色彩应用发展历史 (4) 1.2.1古希腊 (4) 1.2.2古罗马 (4) 二、园林建筑色彩特点 (5) 2.1南方园林建筑色彩特点 (5) 2.2北方园林建筑色彩特点 (5) 三、古建筑对当代建筑影响 (5) 3.1当代建筑艺术 (5) 3.2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对当代建筑影响 (6) 四、结论:古建筑继承和发展 (6) 参照文献 (7)

前言 《营造法式》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建筑色彩应用曾有这样描述:“色调以蓝、绿、红三色为主,间以墨、白、黄。凡色之加深或减浅,用叠晕之法。其办法亦自唐至清所通用也。” 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建筑色彩不但仅有装饰作用。它是作为对建筑物基本构件保护而存在,是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式建筑大都采用木制构造而产生。 色彩反映着那个年代人们对艺术欣赏水平和用色考究限度。当时人们对于建筑彩画有着独特规定和规定。建筑色彩和彩画不同,反映着建筑级别高低,体现着社会级别制度和那个朝代独有建筑文化。 色彩及其描绘场景已远远超越了单纯视觉艺术范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一某些载体。 它统一了色彩体现美学、文化内涵、建筑功能属性等诸多要素,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艺术中鲜明特色。

中英颜色,动物,数字文化差异原则(中西差异)英语版

文化差异原则 1. 2、 3、黄色 4、蓝色 5、文化差异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英汉颜色词语的词义有时对应 有时相佐,有时无对应。译者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不仅要掌握两国的语言 文字,而且要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翻译时应该仔细推敲,谨慎处 理。 2. 动物差异 语言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不同民族的语言既受到本民族社会文化的制约,又反映各白特定的文化内容。如果某一民族的人们不了解某一特定民族的文化因素,则不可能进行有效与顺利的交流。因此,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流。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专家赵贤州先生 (1992)说:“跨文化交际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是人类享有某些共同的文化信息;而跨文化交际之所以产生某些偏差,是因为双方不能共享另一些有差异的文化信息”。英汉这两种各具特色却大相径庭的语言形式,其表达方式与文化习惯存在一定差异。这些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与纷繁复杂的习惯差异是由于汉民族文化与英美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民族历史、社会制度、道德信仰、文学艺术、心理特点、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地域风貌等等差别。 只有充分了解英汉文化的背景知识,才能进行更有效、更顺利的交际。在英语文化中把人的某种特点与动物相比较并不常见,但汉语言中却

有很多这种比喻的例子。通过上面这个小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 在翻译中遇到这种与动物有关的比喻性句子时,我们一定要考虑西方文化的因素,避免用中国人的习惯说法代替西方人的习惯说话。 这里还有这些搭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bull(公牛)这种动物,经常跟angry(愤怒)搭配,但它也可以跟mad腕 狂)、strong(强壮)等搭配,因此千万不要搞教条,一定要灵活运用。古代原始人与动物为伍,生活在深山密林之中,捕鱼狩猎,以野生动物为食,繁衍生长。直到今天,动物仍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人类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动物的存在。正因为人类与动物相依相存,频繁接触,因此在人类语言中必然存在着大量以动物为喻体的隐喻性词语,并依据动物的外貌、习性等特征赋予它们特定的情感和喻义。同时,又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在地域生态、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等文化各个方面的差异,隐喻中所含有的文化内涵也大不相同。 英语国家都把狮子比喻成“百兽之王”,比喻勇敢、威严、权势、凶猛等。当比喻一个人勇猛时,会描述他为“ He is a lion. ”英国历史上查理一世因其“勇武善战”被誉为“the lion-hearted king ” (狮心王),史称“狮心查理王”。正因为英语词汇lion 的这种语义,在学术界有“威望”的人,也被称为“ a literary lion ”,同汉语的“执牛耳”、“泰斗”。[11] (P219-222)英国白豪地以狮子作为白己国家的标志,英国国徽的中心图案是lion ,因此英国又被称之为“ the British Lion ”,所以to twist the lion ' s tail 意为“向英格兰挑战” 。“ Lion and Unicom "(“雄师” 代表英格兰,“独角兽”代表苏

古建筑特点及主要结构形式分析

古建筑特点及主要结构形式分析 中国古建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形成了深厚的建筑文化和精巧的建筑结构特点,外观雄浑壮观,结构符合现代力学与结构的设计原理,在结构的搭接、抗震能力方面都表现出优良的特质。本文对古建筑的历史发展、仿古建筑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古建筑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并总结了其模数特点。 古建筑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绵延几千年历史,木结构和砖石结构是其主要的结构特点。根据建筑材料以及结构的复杂程度,古建筑发展几个阶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第一阶段,七千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这阶段人类社会处于石器时代末期,原始社会建筑也渐渐从半居穴到地面建筑转变,从以土为主逐渐向以木为主的方向过渡。木材材质方面,初期的榫卯结构出现,但其连接比较简单。第二阶段,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阶段,即夏朝至春秋时期,木构造技术中的榫卯结构日趋完善,斗拱这一建筑的重要构件也随之出现。第三阶段,公元前475年至公元280年,经历战国、秦、两汉、三国朝代替换,虽然战乱纷争,但斗拱却被人们广泛认可,迅速发展为建筑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木结构建筑的结构方式已经趋于完善,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的结构形式已经形成。第四阶段,公元265年至589年,两晋、南北朝时期,木构造建筑作为主流建筑类型应用越来

越广,随着佛教的兴起,古建筑木结构技术在佛教建筑中的应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第五阶段,公元581至960年,历史正处于隋、唐、五代时期,木结构建筑大量使用,殿堂式木结构建筑体量趋于庞大。同时砖石建筑也随着木结构的发展而发展很快,整体的建筑形象气势磅礡、雄浑豪健,特别是帝宫建筑更显耀眼,民居也呈现出比较多方位的元素。第六阶段,为公元960至1279年,此时历史处于宋、辽、金时期,建筑规模总体呈缩小的势态,但建筑精致精巧,结构变化丰富,各地出现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北宋官方还颁布了关于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极大的推动了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发展。也标志着中国古建筑发展到了较高水平阶段。第七阶段,为公元1271至1840年,此时历史为元、明、清时期,明、清到了古建发展的最后时期。建筑形式和结构特点发展更加丰富多彩,建筑形式分为五种:庑殿、歇山、硬山、悬山、攒尖五种基本形式,同时还存在形形色色的复合式建筑形式,使得此时期的建筑色彩更加多样,形式更加巧妙和合理。各朝代的建筑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再加上南方建筑的精巧和北方建筑的厚重大气,官家和民间建筑的华丽庄严和简朴实用,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上七个时期,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一元到多元、从单色到多色的发展历程,越来越成熟。从使用方面材料考虑,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而且选用高强度、高韧度等材性较好的木材,同时辅以相关的加固措施和其它材料等手段,结构形式主要有梁、架、檩、柱、斗拱、雀替等单构件和复合构件,通过构件本身的

古建筑的色彩分析

古建筑的色彩分析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 专业建筑学 班级建筑1301班 学号 姓名苑莹 指导教师佟璐琰

目录 一、古建筑色彩应用发展 (3) 我国古建筑色彩应用的发展历史 (3) 西周 (3) 春秋 (3) 秦 (3) 汉 (3) 唐 (3) 宋 (4) 元明清 (4) 国外古建筑色彩应用的发展历史 (4) 古希腊 (4) 古罗马 (4) 二、园林建筑的色彩特点 (5) 南方园林建筑的色彩特点 (5) 北方园林建筑的色彩特点 (5) 三、古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5) 现代建筑艺术 (5) 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6) 四、结论:古建筑的继承和发展 (6) 参考文献 (7) 前言 《营造法式》中,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应用曾有这样的描述:“色调以蓝、绿、红三色为主,间以墨、白、黄。凡色之加深或减浅,用叠晕之法。其方法亦自唐至清所通用也。”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不仅仅有装饰作用。它是作为对建筑物基本构件的保护而存在的,是因为中国传统建筑大都采用木制结构而产生的。 色彩反映着那个年代人们对艺术的欣赏水平和用色的考究程度。当时人们对于建筑彩画有着独特的规定和要求。建筑的色彩和彩画的不同,反映着建筑等级的高低,体现着社会的等级制度和那个朝代独有的建筑文化。

色彩及其描绘的场景已远远超越了单纯的视觉艺术范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载体。 它统一了色彩的表现美学、文化内涵、建筑的功能属性等诸多要素,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艺术中的鲜明特色。

一、古建筑色彩应用发展 我国古建筑色彩应用的发展历史 随着阶级等级的逐步发展,色彩渐渐沦为政治和宗教的服务工具。 《周礼》记载:“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性币,各放其玉之色。” 西周:正色【青、赤、黄、白、黑)、间色【绀(红青色)、红(浅红色)、缥(淡青色)、紫、流黄(褐黄色)5种正色混合而成的颜色】 颜色已有“明贵贱、辨等级”之用。 春秋时期宫殿建筑的柱头、护栏、梁上、墙上都有着彩绘。并使用朱红、青、淡绿、黄灰、白、黑等色。 秦 “别黑白而定一尊”。《史记》是黑色为主色的开始。 秦代继承了战国时的礼仪,更加重视黑色。秦始皇统一后,把服饰的颜色和旗帜的颜色变成了黑色。 汉 汉代,发扬继承了周代的阴阳五行理论,五种颜色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方向,并有着不同的代表象征。青色象征青龙,代表东方;朱色象征朱雀,代表南方;白色象征白虎,代表西方;黑色象征玄武,代表北方;黄色象征龙,表示中央。 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清末。汉代民间一般用砖制造泥木房,室内比较朴素。但是宫殿楼台用色极为丰富。天花一般为青色调,栋梁为黄、红、金、蓝色调,柱、墙为红色或大红色。显得富丽堂皇,极具奢华之感。 唐 盛唐时,受到佛教的影响巨大。奢华攀比之风极度盛行。 色彩的运用比以前更加大胆和丰富,不但用大红、绿青、黄褐及各层晕染的间色,金银玉器是必用的材料之一。绿色、青色琉璃瓦盛行,深青泛红的绀色琉璃瓦也逐渐开始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