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教材)《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高中生物(新教材)《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高中生物(新教材)《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第3

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结合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明确细胞核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1.生命观念:运用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认识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2.科学思维:通过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细胞结构,掌握模型建构方法。

3.科学探究:通过对细胞核功能的实验分析,掌握对照实验的设置。

知识点一细胞核的功能

1.分布:除了高等植物□01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02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2.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探究

(1)实验一: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实验结论:美西螈皮肤颜色是由□03细胞核控制的,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2)实验二: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①实验现象:受精卵横缢后A部分□04无细胞核,□05停止分裂;B部分□06有细胞核,□07能分裂。从B部分向A部分挤入一个细胞核后,A部分有细胞核,细胞会□08开始分裂,但会□09发育得慢一些。

②实验结果:□10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分裂、分化。

③实验结论:证明了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3)实验三:变形虫切割实验

①实验现象:A结果:□11不能摄食,对外界刺激不再发生反应,电镜下可以观察到退化的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等;,

B结果:□12正常摄食、对刺激仍有反应,失去的伸缩泡可以再生,还能生长和分裂;

C结果:□13与A结果相同;

D结果:□14生命活动恢复。

②实验结果:变形虫的摄食、应激性及生长和分裂等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

□15细胞核。

③实验结论:□16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17控制中心。

(4)实验四:伞藻嫁接、核移植实验

实验结论:伞藻“帽”的形状由□18细胞核控制,证明了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3.结论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19代谢和□20遗传。

易漏边角(课本P58)

生物科技进展

1.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在我国诞生,这两只克隆猴名字叫“中中”和“华华”,寓“中华”之意。

2.实现克隆猴主要有三个难点需要攻克。

(1)卵母细胞的□21核遗传物质区域不易识别,去掉猴□22卵母细胞核遗传物质的难度很大。

(2)□23卵母细胞“唤醒”时机难把握。

(3)体细胞克隆胚胎的□24发育成功率低。

3.虽然从原理和技术层面看,克隆人是能够做到的,但是,克隆人会带来严

重的□25社会和伦理问题,因此,我国政府明确禁止克隆人,我国科学家也坚决

反对克隆人。

问题思考实验三还能说明什么?为证明这一结论还需要补充什么实验?

提示: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还需补充去掉细胞质后的细胞核,观察是否能独立生存,不能则也说明细胞保持完整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问题思考伞藻实验中为什么要设计伞藻核移植实验?

提示:伞藻核移植实验可排除假根中其他物质的影响,是对嫁接实验的有效补充。

问题思考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中心吗?

提示:不是。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题型一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探究

[例1]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如图实验进行探究: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有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发育成胚胎。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实验①中,a、b两部分细胞形成对照

C.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a部分形成对照

D.实验说明细胞质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关系密切

解题分析在实验①中有细胞核的一部分能正常分裂、分化,而没有细胞核的部分不能分裂、分化,所以经对照后说明细胞核与细胞分裂、分化密切相关,A正确,D错误;在实验①中a、b两部分细胞形成对照,B正确;实验①中a部分没有细胞核,而实验②中的a部分又有了细胞核,所以两部分形成前后对照,C正确。

答案 D

[例2]以动物受精卵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有关下图中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B.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C.实验①说明了细胞核对细胞质的重要性,实验②说明了细胞质对细胞核的重要性

D.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解题分析将实验结果与实验的自变量联系起来下结论: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的是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的是细胞核的重要性。

答案 D

技法提升

用对照的观点分析实验

首先确认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如例1中自变量为细胞核的有无,因变量为蝾螈的发育状况。

其次由因找果,分析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得出正确结论。如例1中无核部分停止分裂,有核部分能继续分裂,说明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知识点二细胞核的结构

1.结构

(1)核膜

①结构:□05双层膜(外膜和内膜)。

②功能:把□06核内物质与□07细胞质分开。

(2)核孔

①位置:位于核膜上。

②功能:实现□08核质之间频繁的□09物质交换和□10信息交流。

(3)核仁

功能:与□11某种RNA的合成以及□12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染色质

①组成:主要由□13DNA和蛋白质组成。

②功能:染色质是□14DNA的载体,DNA是□15遗传信息的载体。

③形态:极细的丝状物。

④特点:易被□16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细胞分裂时)

⑤与染色体关系:a.染色质

染色

解螺旋、成为细丝状(细胞分裂结束)

体;b.染色质和染色体是□17同一物质在细胞□18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细胞作为基本的□19生命系统,其结构复杂而精巧。

(2)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20自我调控、□21高度有序地进行。

(3)细胞既是生物体□22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23代谢和□24遗传的基本单位。

延伸拓展(1)细胞核的外膜与内质网相连,附着有许多核糖体。

(2)是选择透过性膜。

问题思考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吗?

提示:不一定,原核细胞有核糖体无核仁。

问题思考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时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提示:0。

题型二细胞核结构的考查

[例3]观察如图所示的模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3为核仁,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仁较大

B.图中2为核孔,通过该结构不仅可以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还可以实现信息交流

C.图中4为核膜,它是一种双层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图中1为染色质,该结构与原核细胞中拟核的化学本质相同,均为DNA 分子

解题分析图中3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多,所以核仁较大,A正确;图中2是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正确;图中4是核膜,为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具有选择透过性,C正确;图中1是染色质,其主要成分是DNA 和蛋白质,而原核细胞中拟核只有环状DNA分子,无蛋白质,D错误。

答案 D

题后归纳

(1)不是所有物质进出都要通过核孔,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核膜进出细胞核。

(2)核膜和核孔都具有选择透过性,核孔虽然可以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但仍然具有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DNA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3)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有关,如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中,核孔数量多,核仁较大。

(4)核仁不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分布在染色体(染色质)上。

(5)有些细胞不只具有一个细胞核,如双小核草履虫有两个细胞核,人的骨骼肌细胞中有多个细胞核。有些真核细胞不具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知识点三模型建构

1.概念: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01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3.举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04物理模型,它形象而概括地反映了DNA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

4.探究·实践: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1)目的要求

①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②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

(2)材料用具:根据模型种类选取材料用具。

(3)建立模型

确定制作模型的种类、规格

确定使用的材料用具

确定制作模型的实施过程和具体分工

完成模型的制作

检查、修补存在的缺陷

(4)表达和交流:对各小组模型进行评价。

延伸拓展电镜下拍出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的照片是真实的,不是物理模型。

题型三模型建构相关知识的考查

[例4]以下关于物理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B.把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描述

C.用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来描述认识对象的特征

D.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解题分析概念模型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A错误;概念模型把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描述,B错误;数学模型用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来描述认识对象的特征,C错误;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D正确。

答案 D

1.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这说明了细胞核是() A.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

C.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答案 D

解析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据此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D正确。

2.下列关于染色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B.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C.是细胞核中极细的丝状物

D.是核仁和核膜的主要构成物质

答案 D

解析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B、C正确;染色质与核膜、核仁等共同构成细胞核,D错误。

3.如图为再生能力很强的原生动物喇叭虫,把它切成①②③三截,推测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

A.①②③B.①

C.②D.③

答案 C

解析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因此只有含细胞核的一截(②)才能再生出喇叭虫。

4.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不是代谢的控制中心

B.真核细胞的核膜是一种双层生物膜,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C.大肠杆菌、酵母菌、乳酸菌的核膜上有孔

D.因为鸟类、蛙的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是制备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答案 B

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A错误;真核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正确;大肠杆菌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和核孔,C错误;鸟类和蛙的成熟红细胞有细胞核和具膜细胞器,不是制备细胞膜的理想材料,D错误。

5.如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在[]中填标号,________上填相应名称)

(1)只有在________细胞中,使用________显微镜才可以看到此图所表示的结构。

(2)[3]________主要由蛋白质以及________组成,是真核生物________的主要载体。

(3)图片中可见[1]________和[]________连通,[]________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从而加强了________和________在生命系统中的联系。

答案(1)真核电子

(2)染色质DNA遗传物质

(3)内质网5核膜2核孔细胞质细胞核

[基础测试]

知识点一细胞核的功能

1.下列细胞结构中,有成形细胞核的是()

A.月季的成熟筛管

B.苹果的成熟叶细胞

C.猪血中成熟的红细胞

D.蓝细菌

答案 B

解析A、C两项细胞中无细胞核,D项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有人利用单细胞真核生物a、b做了如下实验,这个实验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

B.控制d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

C.性状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决定的

D.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一切性状的发生

答案 A

解析据图示可以看出c、d细胞的性状表现取决于细胞核,而不是取决于细胞质,即细胞核是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3.伞藻是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绿藻,由伞帽、伞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在假根内。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验(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2中移去细胞核的甲伞藻的生命活动将逐渐减缓直至停止

B.图2中③与图1中①的帽形相同,都是菊花形帽

C.图1中①、②的帽形随嫁接的伞柄而改变

D.上述实验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答案 C

解析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故移去细胞核的甲伞藻的生命活动逐渐减缓直至停止,A正确;图2中的③与图1中的①的细胞核相同,故两者都是菊花形帽,B正确;图1中①②嫁接的是伞柄(属于细胞的细胞质部分)

故不会引起帽形的改变,C错误;题中嫁接实验及核移植实验可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D正确。

4.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植入到母羊乙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融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到另一只母羊丙的子宫内,生出的小羊大多数性状()

A.难以预测B.像甲

C.像乙D.像丙

答案 B

解析生物的性状主要是受细胞核控制,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出生小羊的细胞核来自于母羊甲,细胞质来自于母羊乙,母羊丙仅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场所。

5.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核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D.细胞核具有双层膜

答案 A

解析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A错误;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C正确;细胞核具有双层膜,D 正确。

知识点二细胞核的结构

6.细胞核由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组成,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核孔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 D

解析核孔实现了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信息交流,而不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

7.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⑥数量较多,④数量也较多

B.核孔可以允许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

C.③是双层膜,外膜有核糖体

D.②与③的膜成分接近

答案 A

解析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⑥核孔数量较多,但④染色质数量不变。

8.真核细胞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以下细胞中核孔数目最少的是()

A.胰岛细胞

B.造血干细胞(能增殖分化)

C.浆细胞(能分泌抗体)

D.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 D

解析胰岛细胞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造血干细胞能够增殖、分化为血细胞,浆细胞能够分泌抗体,这三种细胞代谢旺盛,核孔数目较多;口腔上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能分裂增殖,也不具有分泌功能,代谢不旺盛,因此其核孔数目最少。

9.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下列叙述与这一观点不相符的是()

A.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的生命活动只有在宿主的活细胞中才能完成

C.离开细胞的细胞器,如叶绿体和线粒体等也能独立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和细胞质分离的细胞核不可以独立的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 C

解析各种细胞结构只有在细胞这个统一整体中,才能完成各自的生命活动,失去了细胞的完整性,都不能独立地完成各自的生命活动,A正确;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依赖于完整的细胞才能完成其生命活动,B正确;离开细胞的细胞器,在适宜的条件下只能完成部分生命活动,不能完成所有的生命活动,C错误;和细胞质分离的细胞核无法独立生存,也不可以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正确。

知识点三模型建构

10.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如图为在北京自然博物馆所展出的细胞模型,它属于()

A.物理模型B.概念模型

C.数学模型D.实物模型

答案 A

解析模型有多种形式,如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是物理模型。

[能力提升]

11.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质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B.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C.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而不能直接通过核膜,体现了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 A

解析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12.下图中甲、乙、丙表示真核细胞中的三个双层膜结构,①和②表示丙的两个组成部分。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只有丙的膜上有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的小孔

B.甲、乙、丙中都含有DNA,其中丙的DNA存在于①中

C.甲和乙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D.②可以经过膜上的小孔出入丙

答案 D

解析甲表示线粒体,乙表示叶绿体,丙表示细胞核,这三种双层膜结构中,只有丙的膜上有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的小孔(即核孔),但②(核仁)不能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A正确,D错误;这三种结构中都含有DNA,其中丙是DNA的主要储存场所,DNA位于丙中的①(染色质)中,B正确;线粒体、叶绿体都与能量转换有关,C正确。

13. 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试回答:

(1)图中对核内物质起屏障作用的是[]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层膜构成的,细胞质中合成的组蛋白等蛋白质是通过其上的[]________进入细胞核的。

(2)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________,遗传信息储存在其组分的________上。

(3)结构[②]________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指出原核细胞的拟核与图中细胞核在结构上存在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③核膜两④核孔

(2)①染色质DNA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原核细胞的拟核无核膜、核孔、核仁、染色质等结构

解析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染色质、核仁、核膜和核孔。

(1)对核内物质起屏障作用的是核膜,其由两层膜构成。细胞质中合成的组蛋白等蛋白质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

14.甲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亲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乙图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请结合两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4由________层磷脂分子组成,主要成分还有________等。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这些功能和结构与________(填数字)有关。

(3)从乙图可知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其________部决定,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蛋白质(2)3(3)尾放射性头部不能进入细胞核,放射性尾部能进入细胞核

解析(1)图中4表示核膜,由内外两层生物膜构成,故有4层磷脂分子。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2)图中3表示染色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结构1表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3)由乙图分析可知,放射性头部不能进入细胞核,放射性尾部能进入细胞核,说明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尾部决定。

15.为了研究细胞核是否为活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位生物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研究了100个细胞,把每个细胞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含有细胞核,另一部分没有细胞核。所有的细胞都放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他得到下面的实验数据。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细胞无核部分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死亡个体迅速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列举细胞有核部分也出现死亡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增加细胞核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是不可缺少的,没有细胞核,细胞的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2)实验过程中人为因素对细胞造成了伤害,导致部分细胞死亡

高中生物必修二导学案第一章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知识梳理】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 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豌豆茎的高矮。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_____ _的____ __性状的____ _表现类型。如:_____________ 。 设问: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是同时观察的吗?他先观察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并对此进行分析。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观察图1-4) P 纯种的高茎豌豆×纯种的矮茎豌豆 ♀(♂)↓♂(♀) F1高茎豌豆 ↓自交 F2 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3 :1 思考: F1为什么表现出高茎,没有表现出矮茎的性状? F2为什么又出现了矮茎?且统计是3:1的数量比?这比值是偶然的吗?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F1中__________ _的性状叫显性性状。而 _______________ 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指在______ _后代中,同时显现出________ _和_________ _的现象。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果断地摒弃了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提出了如下假说: (1)性状是由_________ 决定的。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____存在。 纯合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如:纯种高茎豌豆:DD;纯种矮茎豌豆:dd 纯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能稳定遗传,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指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如:F1高茎豌豆:Dd 杂合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不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______)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2、观察遗传分析图解图1-5 思考: F1形成的雌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结合机会______,因此F2便有了____、_____、_____三种基因组合,比例为_______ ,在性状上则近于高:矮=________。 [记忆节节清] 性状:生物体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不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导学案(全册 共85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导学案(全册)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 的制作 【学习目标】 1.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2.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 【重点难点】 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果醋。 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预习案】 任务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1.菌种是,属于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有氧时,进行,大量繁殖,反应式为;无氧时,能进行,反应式为。 2.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左右,且为有氧条件; 酒精发酵一般控制在℃,缺氧酸性条件。(原因:) 3.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附着于上的野生型酵母菌。也可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4.葡萄酒呈深红色的原因: 任务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1.菌种是,属于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为。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变酸的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2.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分解成,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变为,再将乙醛变为,反应简式为。 3.醋酸菌的最适合生长温度为℃。 任务三、实验设计 流程图 葡萄发酵发酵 任务四、操作提示 (一)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______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_______,然后再除去_______。 (二)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1.榨汁机要清洗_______,并_______。 2.发酵瓶要清洗_________,用体积分数________的酒精消毒。 3.装入葡萄汁后,_________充气口。 (三)控制好发酵条件 1.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______的空间。 2.制作葡萄酒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_________℃,时间控制在_________d左 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3.制作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__________℃,时间控制在_______d 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_______。 任务五、课题延伸 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____________来检验。在________条件下, 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____________。 检测时,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的浓度为3mol/L的 _______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滴。 【探究案】 探究点一 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探究点二 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探究点三 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完整word)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学案,推荐文档

必修② 遗 传 与 进 化

问题探究: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的后代开的花,会是什么颜色? 知识目标: 1. 杂交常识: ①杂交的操作方法:P3 图1-2. ②孟德尔选豌豆做遗传实验的原因:豌豆是传粉受粉的植物,还具有易于 区分的。 ③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2.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P4 左上角图1-4):你从杂交实验图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有 什么规律吗? 3.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请完成下列假说的内容并用遗传图解释) ①假说内容: a.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 子中。配子中只含有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②.遗传图解:(能力目标) 4.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细胞中,控制着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作业: 1. 请列举出你在本节内容中所见到的新的专业术语并加以理解。 2.P8 基础题及资料上相关试题。

问题探讨:观察P9 左上角的奶牛场图片,思考怎样才能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 知识目标: 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①.画出遗传图并作出分析,首先看该现象是否遵循分离定律? ②.该现象是否有其他规律存在? 2.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请用棋盘法画出遗传分析图): 3.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请用测交图解说明): 4.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5.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自己总结): 6.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 ①.遗传因子=基因 ②.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③.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④.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 A 和a。 能力目标: 总结计算杂交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的方法;灵活掌握运用自由组合定律。 作业: P12-13 基础题和拓展题.

高中生物导学案的设置和应用

高中生物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 【摘要】:推进“主体参与”课堂文化建构,实施“主体参与、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其先决条件是编写好与之相适应的导学案。本文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具体使用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导学案设计使用 伟大的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传统的重教轻学,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等现象,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对学会学习或学会求知的关注,教育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作为教学最基础的工程——备课,就必须从以备“教”为主转变为备教、备学相结合,以备“学”为主。为适应这一教学理念的变化,导学案教学应运而生。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教师有效设计“讲学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能力,设计出的一种辅助和引导学生预习和课堂自主学习的方案,使学生在借助导学案逐步达到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目的。与传统的教案不同,导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案例,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学,教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辅助者。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这种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一、导学案的设计 (一)导学案的设计目标 “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导学案的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尽量做到:(1)“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 (2)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或者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懂得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 (3)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促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同时要防止对学生思维的不当约束,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 (4)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目的。 (二)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导学案”编制主要遵循三个统一的原则: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DNA分子结构导学案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学习目标】 1、概述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讨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学习重点】 1、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学习难点】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知识链接】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框架】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1、模型名称: 模型 2、构建者:美国生物学家 和英国物理学家 3、构建依据 (1)DNA 分子是以4种 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 四种碱基。 (2)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 衍射图谱表明DNA 分子呈 结构。 (3)查哥夫测定DNA 的分子组成,发现腺嘌呤(A )的量总是等于 的量; 的量总是等于 的量。 模型构建1:脱氧核苷酸 在DNA 分子中,由于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有4种 (A 、G 、C 、T ),因此,构成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也有4种 它们的名称是: 1 2 3 4 模型构建2:脱氧核苷酸链

模型构建3:DNA 双链(平面结构) 模型构建4:DNA 双螺旋结构 (1)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特点 1>、 2>、 3>、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所以:DNA 分子中A=T G=C (3)DNA 特点 ①稳定性: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形成的基本骨架和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和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空间螺旋加强了DNA 的稳定性 ②多样性:一个最短的DNA 分子也大约有4000个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4000,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 分子的多样性。(4n ,n 是碱基对的数目) 碱基对的这种排列顺序代表着 ③特异性:每个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 分子的特异性。 (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 规律一: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 =T ,C =G 规律二: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比值相等,(A+G )/(T+C )=(A+C )/(T+G )=1规律三:任意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量的50%,即(A+C )%=(T+G )%=50% 规律四:DNA 分子的一条链上(A+ T )/(C+ G )= a ,(A+ C )/(T+ G )=b ,则该链的互补链上相应比例应分别为a 和1/b 。 A T G C A T G C 1是: 1 2 2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学习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学习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阅读教材P2-P6 预习案 自主学习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___________, ___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细胞生物依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完成一系列___________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组织→器官→______→个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圈 2.一定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_______;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______ 3._______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知识梳理】 病毒:只有依赖________才能生活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单细胞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 多细胞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检测】1、下列对于细胞与生物体生命活动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是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的基础 B 、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是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 C 、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 D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无细胞结构的病毒 探 究 案 探究1:草履虫能完成哪些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它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吗? 探究2:每个人的个体发育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 你和你父母之间是什么细胞充当了“桥梁”? 一个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完整的新生儿的? 探究3:当手被烫到的时候完成缩手反射需要哪些细胞的参与?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教学案汇总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 册)教学案汇总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及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以转基因技术为例, 说出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3.概述科学思维的基本过程 [教材梳理] 一、粮食问题 1.二战后世界粮食生产状况 国别内容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人口占世界人口1/4 占世界人口3/4 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2 占世界的1/2 特点人均产粮多、消费少人均产粮少、消费多

2.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及产生原因 3.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1)作用 在彻底解决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疾病肆虐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2)转基因技术发展历史 诞生→1983年, 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 ↓ 发展→世界首例转基因产品——延熟保鲜番茄, 1993年在美国批准上市二、科学思维的过程[连线] [牛刀小试]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发达国家人口少、人均粮食多、消费少。(√) (2)我国虽然人口众多, 但地大物博, 粮食问题并不严峻。(×) (3)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诞生的标志是延熟保鲜番茄的成功上市。(×)

(4)水稻耐寒、耐盐碱基因是我国获得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 (5)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可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 2.选择正确答案 (1)粮食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国在这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是( ) A.粮食生产过多 B.粮食供应与消耗不平衡 C.人口增长过快, 缺粮问题日益严重 D.开垦森林过少, 致使农田减少 解析:选C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 而耕地仅占世界耕地的7%, 由于人口迅速增长, 使我国面临粮食短缺这一严重问题。 (2)下列关于推理研究的有关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推理是根据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设过程 B.通过推理所得结论必须是完全正确的 C.推理过程必须符合基本的逻辑关系 D.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可得出多种结论 解析:选B 推理是对观察到的现象所作出的解释, 即是一种合理的假设, 由推理所得到的结论既可能是正确的, 也可能是错误的, 这就需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重难突破] 一、粮食问题

【推荐下载】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庐江三中:许佳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豌豆茎的高矮。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_____ _的____ __性状的____ _表现类型。如:_____________ 。 设问: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是同时观察的吗?他先观察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并对此进行分析。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观察图1-4) P 纯种的高茎豌豆×纯种的矮茎豌豆 ♀(♂)↓♂(♀) F1高茎豌豆 ↓自交 F2 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3 : 1 思考: F1为什么表现出高茎,没有表现出矮茎的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2为什么又出现了矮茎?且统计是3:1的数量比?这比值是偶然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________ 的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F1中__________ _的性状叫显性性状。而_______________ 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指在______ _后代中,同时显现出________ _和_________ _的现象。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 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 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 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 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细胞的减数分裂

第一节减数分裂 第一课时细胞的减数分裂 【目标导航】 1.通过学习,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2.结合减数分裂示意图或课件,概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及相关概念。 细胞的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的概念 (1)概念 是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2)概念理解 ①发生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②发生时间: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3)特征 ①染色体复制次数:一次。 ②细胞分裂次数:连续分裂两次。 ③分裂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④子细胞性质:形成生殖细胞。 2.减数分裂的过程 (1)分裂间期

??? 染色体复制(包括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Ⅰ ??? 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出现纺锤体,核仁消失,核膜解体。 ②中期Ⅰ ??? 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到赤道板位置上,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与纺锤丝相连。 ③后期Ⅰ ??? 在纺锤丝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每条染色体含2条染色单体。 ④末期Ⅰ ??? 染色体解旋逐渐变为染色质,核膜重建。细胞缢裂,形成2个子细胞。

(3)减数第二次分裂 判断正误 (1)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 (2)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3)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 (4)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间期,减半发生在末期Ⅰ。() (6)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①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②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7)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答案(1)√(2)×(3)√(4)√(5)×(6)√(7)√ 一、减数分裂中几个核心概念比较 1.染色体与染色单体 (1)染色体数等于着丝点数: ①复制前: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 ②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

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导学案(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导学案(带答案) 【课标要求】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考向瞭望】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各阶段的物质变化及其相互联系。 【知识梳理】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原理解读:1、色素的提取:可以用无水乙醇作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而不能用水,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不能溶于水。2、色素的分离: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溶解度大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实验流程图示:1、提取色素:称取绿叶;剪碎;研磨:加入少许Sio2、caco3和10L无水乙醇;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收集滤液。2、制备滤纸条:长与宽略小于试管,在一端剪去两角;在距剪去两角的一端1c处画铅笔线。3、画滤液细线:沿铅笔线画一条直且均匀的滤液细线;干燥后,再画一两次。4、色素分离:将滤液条插入有3L层析液的试管中,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5、观察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如图。 色素的吸收光谱: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实验中几种化学试剂的作用:1、无水乙醇用于提取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绿叶中的色素。3、二氧化

硅可增加杵棒与研钵间的摩擦力,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选材:应选取鲜嫩、颜色深绿的叶片,以保证含有较多的色素。2、提取色素:研磨要迅速、充分,且加入各物质的量要成比例,以保证提取较多的色素和色素浓度适宜。3、画滤液细线:用力要均匀,快慢要适中。滤液细线要细、直,且干燥后重复画一两次,使滤液细线既有较多的色素,又使各色素扩散的起点相同。4、色素分离:滤液细线不要触及层析液,否则滤液细线中的色素分子将溶解到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 色素提取液呈淡黄绿色的原因分析:1、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2、称取绿叶过少或加入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溶液浓度小。3、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部分被破坏。 不同颜色温室大棚的光合速率:1、无色透明大棚日光中各色光均能透过,有色大棚主要透过同色光,其他光被其吸收,所以用无色透明的大棚光合效率最高。2、叶绿素对绿光吸收量少,因此绿色塑料大棚光合速率最低。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1、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2、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低温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

高中生物必修2A4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导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初步了解萨顿的假说,初步把握类比推理法,并尝试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预习内容 1、萨顿的假说 (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的分离极为相似; (2)推论:基因位于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性。 a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 b在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存在,染色体也是________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___________,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___________。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一个来自。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___________的。 (3)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摩尔根及实验材料: 果蝇的优点是: (2)实验及结果分析:观察图2—8 (3)摩尔根的假设:观察图2—9 a假设: 控制白眼的基因(用表示)在染色体上,而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b观察图2—10,写出遗传图解:

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3、理解什么是能量金字塔 【学习重点】: 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学习难点】: 能量流动的过程 【晨背关键语句】: 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形式的变化由光能生物体有 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能量金字塔的形状永远是正金字塔形,数量金字塔有导致的情况 5.研究能量金字塔的意义 ① 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地利用 ② 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93-P96,完成导学案【自学指导】部分,注意在课本上勾画重要知 识点。 一、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传递、____和散失的过程。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1. 来源: 太阳能 能量输入 过程: 2.能量去向(以能量在第一营养级的变化为例): (1)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________的形式散失。 (2)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 (3)随着残枝败叶等被________分解而释放出来。 (4)被初级消费者摄食,流入________营养级。 3.传递过程图解(填图) 请说出大方框、大粗箭头、 箭头由粗到细、方块面积越来越小代表的含义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________的 原因:在生态系统中, 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不可_______,也不能________。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________ (1)原因: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________,一般来说,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________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学案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 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 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 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 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豌豆茎的高矮。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_____ _的____ __性状的____ _表现类型。如:_____________ 。 设问: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是同时观察的吗他先观察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并对此进行分析。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观察图1-4)

新课标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导学案

新课标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导学案 1、简述DNA重组技术所需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1、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类型和生物产品。由于基因工程是在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手术刀” 切割DNA的工具是,又称 这类酶在生物体内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即能够限制异源DNA的侵入并使之失去活力,但对自己的DNA却无损害作用,这样可以保持细胞原有的遗传信息。 由于这种切割作用是在DNA分子内部进行的,故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分子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的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即和 例1、下列关于限制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限制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但微生物中很少 B、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后都会形成黏性末端

D、限制酶的作用部位是特定核苷酸形成的氢键 3、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 根据DNA连接酶的来源不同,可以将它分为两类: 一类是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得到的,称为E?coli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只能将连接起来,不能将双链DNA的片段平末端之间进行另一类是从分离出来的,称为T4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既可以“缝合”双链DNA的片段互补的,又可以“缝合”双链DNA的片段 例2、下图为DNA分子的切割和连接过程。 (1)EcoRI是一种与。 (2)不同来源DNA的片段结合,在这里需要的酶应是连接酶,此酶的作用是在与之间形成键,而起“缝合”作用的。还有一种连接平末端的连接酶是。 4、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输车” 基因操作过程中使用载体两个目的:一是用它作为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宿主细胞中去;二是利用它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的复制。 现在通常使用的载体是,它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独立于拟核DNA之外的环状DNA,有的细菌中有一个,有的细菌中有多个。 质粒通过细菌间的接合由一个细菌向另一个细菌转移,可以复制,也可整合细菌拟核DNA中,随着拟核DNA的复制

四川省塔山中学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案

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学过程: 引入: 1910年,一位美国黑人青年由于发烧和肌肉疼痛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发现,他患的是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的一种特殊的贫血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我们知道,正常人的红细胞是圆饼状的,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却是弯曲镰刀状的。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这种病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 阅读以下材料并讨论: 1928年,人们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能将这种病遗传给下一代,并且发现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1949年,美国化学家鲍林将正常人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别放在一定的溶液中电泳,发现正常人和患者的血红蛋白的电泳图谱明显不同,鲍林推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的缺陷造成的。经过分析,鲍林认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分子病。 1956年,英格拉姆等人用酶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和镰刀型细胞的血红蛋白在相同条件下切成肽段,通过电泳对二者进行分析,发现有一个肽段的位置不同。这段有区别的肽段的氨基酸顺序参见教科书图5-2。 问题: 1.人们怎样理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的? 2.从图5-2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常肽链中的一个氨基酸发生了突变。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由DNA分子决定,由此可以推测相应的DNA分子的碱基片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对比正常氨基酸和异常氨基酸的密码子。 3.一个碱基的变化生物的性状就一定会发生变化吗?试着翻译“问题探讨”的句子。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碱基的替换可导致基因的改变,从而引起所编码的蛋白质的改变,那么碱基的增添、缺失也可以引起编码蛋白质的改变。这种由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_____________。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原因:外因1.物理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因:DNA复制过程中基因内部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或排列顺序发生局部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人类遗传病 教学目的 1.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A:知道)。 2.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A:知道)。 3遗传病的预防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A:知道)。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 1.教学重点: (1)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2)遗传病的预防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2.教学难点: (1)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3.教学疑点: 怎样判断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教学方法四步导学法教学课时 1课时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人类遗传病和优生(一)人类遗传病概述 1.概念:人类遗传病是通常指由于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分类⑴单基因遗传病①概念:指受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②分类:可分成和隐性遗传病。前者又分为和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后者也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⑵多基因遗传病①概念:指由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②特点: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⑶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①概念:人的发生异常所引起的遗传病叫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②分类:分为病和性染色体病。(二)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三)遗传病的预防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1.优生的措施⑴禁止近亲结婚。原因是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⑵进行遗传咨询。⑶提倡“适龄生育”。女子最适于生育的年龄一般是24岁到29岁。⑷产前诊断。常用的方法有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绒毛细胞检查、基因诊断等。合作探究 1.先天性疾病是否都是遗传病? 2.人类遗传病类型及遗传特征? 3.如何判断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 4.如何解决两种病的患病概率问题? 质疑讲析 1.先天性疾病是否都是遗传病?答: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后天的疾病不一定不能遗传。所谓先天性疾病是指出生前即已形成的畸形或疾病。当一种畸形或疾病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而且在胎儿出生前,染色体畸变或致病基因就已表达或形成,这种先天性疾病当然是遗传病,例如先天愚型、并指、白化病等。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的偶然影响,胎儿的器官发育异常,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