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2 剖析自然灾害每课一练 鲁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1.2 剖析自然灾害每课一练 鲁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1.2 剖析自然灾害每课一练 鲁教版选修5

鲁教版选修5

考查知识点基础中档较难

自然灾害的特

1、3

2、4

点与规律

自然灾害的本

5

一、选择题

中新社2011年5月19日电遭遇热浪侵袭的印度北部地区18日记录到摄氏46.2度的高温,是全印度本季节最高温记录,较正常气温高了6度。据此回答1~2题。

1.印度每年高温酷暑的灾害性天气都出现在5、6月份,这反映了自然灾害具有

( )

A.时间分布的规律性B.成因机制的规律性

C.空间分布的规律性D.突变和渐变的双重性

2.南亚地区大部分高温酷暑天气都出现在5、6月份的原因是

( )

A.太阳高度角最大

B.旱季末期,降水少,太阳辐射强

C.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D.旱季初期,降水少

解析本题组以印度的高温为切入点,考查了自然灾害的规律和成因。印度高温酷暑的灾害性天气都出现在5、6月份,这体现了自然灾害在时间分布上的规律性。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这一时间的原因是南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最大为夏至日),且处在旱季末期,降水少。

答案 1.A 2.B

读台风灾害链图,完成3~5题。

3.图示最能体现自然灾害的

( )

A.空间分布的规律性B.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C.成因机制的规律性D.自然灾害的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4.对图示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

A.每次台风必然引起上述所有自然灾害

B.不同成因类型的灾害可能同时发生

C.滑坡、泥石流不能引发洪涝

D.只有大风才可能引起火灾

5.上述自然灾害的本质不包括

( )

A.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B.人地关系的冲突

C.人地关系不和谐的极端表现形式

D.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解析第3题,灾害链体现了自然灾害在成因机制上的规律性。第4题,图示各种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不同,但是由于它们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可能会同时发生。第5题,自然灾害的本质是人地关系的冲突,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极端表现形式,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答案 3.C 4.B 5.A

二、综合题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水土流失自然灾害从长时间尺度上表现为________(突变或渐变)的特征。

(2)图示地区中,水土流失地区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3)分别说明A、B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原因。

(4)从人地关系方面谈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解析第(1)题,水土流失的形成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从长时间尺度上表现为渐变的特点。第(2)题,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河流的含沙量和输沙量较大,结合图例,河流输沙量大的地区与水土流失地区分布相一致。第(3)题,注意A、B两地不同的自然环境,A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加之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多形成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B是横断山区,在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强烈,多地震、岩石破碎,加之暴雨集中,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第(4)题,考查人地关系的冲突,要从人为活动方面

分析原因。

答案(1)渐变

(2)第二级地形阶梯上,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3)A地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B地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壳运动强烈,岩石破碎,暴雨集中。

(4)过度开垦、轮荒、露天开矿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植被,无计划建设水利工程、修路、修窑洞。

7.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今年入夏以来,地处我国内陆的重庆、四川出现了持续的晴热、高温、少雨天气,造成1 800多万人饮水困难,农业物大面积干枯绝收,大量工业企业停产减产,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

(1)重庆和四川地处我国的________(自然区)和________(经济带)

(2)重庆和四川本是雨水充沛的地区,为什么一旦有一个月不下雨便会发生严重的旱灾,而沙漠地区即使一年不下雨也不会发生旱灾。这是为什么?

(3)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常常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出现“灾害链”现象。旱灾可能诱发哪些灾害?

解析该题主要结合时事材料考查自然灾害的概念、旱灾分布区气候特点、自然灾害连锁发生的特点。第(1)题,根据重庆和四川的位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可以作答。第(2)题,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遭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作为承灾体。沙漠地区缺少承灾体,干旱只是一种自然现象。第(3)题,自然灾害具有连锁发生的特点,旱灾可能会诱发森林火灾、农作物病虫害、土地龟裂、盐渍化、人畜饮水困难等灾害。

答案(1)东部季风区西部地区

(2)自然灾害是对人类危害而言的,否则只是自然现象;同样等级的灾害,在人口稠密或经济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要比人口稀疏或经济落后地区大得多。

(3)森林火灾、农作物病虫害、土地龟裂、盐渍化等。(答出两种即可)

8.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到乙图洪水高风险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相同的灾害强度下,甲、乙两图中,灾情较大的是________图。

(3)从图中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对洪水灾害的影响并揭示自然灾害的本质。

解析该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承灾体(洪水高风险区环境)和灾情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人类活动进入高风险区,引起承灾体的变化,结合图例可以看出,乙图中居住人口增加,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人类活动进入高风险区就会“放大”区域灾情。自然灾害的本质是人地关系冲突。

答案(1)在洪水高风险区,居住人口增加,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

(2)乙

(3)洪水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当人类在河流两岸,进而在河漫滩上修筑定居点,扩大耕地面积,修建堤坝建造家园的同时,也人为抬高了洪水水位,增加了洪水灾害的风险和灾情。自然灾害的本质是人地关系的冲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