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

第四章统计与概率

教材分析:

经过前面几册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独立地经历了统计的各个

过程,已经亲身收集过一些数据,掌握了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的一些方法,对一些现实问题做出自己的评判,应该说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第三学段有关统计知识点的学习,感受到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

广泛应用.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的统计数据和图表,可能会给人带来各种错觉.因此,我们还应发展学生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

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质疑的能力,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统计抉择能力.

本节在第1课时以我国50 年来的各项数据为素材,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我国50 年的变化,让学生体会我国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回顾数据表示的手段,提醒学生注意数据可能引起的一些错觉,从而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第2 课时继续呈现有关50 年变化的有关信息,要求学生从中读取信息并用适当的图表表示,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处理,研究有关统计量度,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和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同时第2 课时的内容也回顾了加权平均数,为第2 节问题的解决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

2.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

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

3.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4.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

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5.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

6.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产

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7. 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对问题提出质疑.。

教学重点: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的处理能力.

2、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3、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

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 教学时, 要注重教学素材及其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数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在分析图表产生的“误导”时,要注重学生的活动,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活动,在合作交流中,通过学生的相互帮助,让学生得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同时,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化,避免评价的统一性.

教学难点:

1、分析具体情境中,一些数据及其表示方式给人造成一些误导的原因.

2、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

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教学时, 要注重教学素材及其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数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在分析图表产生的“误导”时,要注重学生的活动,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活动,在合作交流中,通过学生的相互帮助,让学生得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同时,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化,避免评价的统一性.

课时安排:

50年的变化(一)2 课时哪种方式更合算1 课时游戏公平吗1 课时

回顾与思考1 课时

4.1.1 50 年的变化(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

2.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对问题提出质疑.

教学重点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

2.经历调整、统计、研讨等活动.

3.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

教学难点

分析具体情境中,一些数据及其表示方式给人造成一些误导

的原因.

教学方法

活动——交流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建立“活动”的平台

[ 师] 统计图表在报纸、杂志、广告中频频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但你是否想过,如何从中获取准确的、有用的信息,以更好地作出客观评判和决策?

前面几册的统计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三学段有关统计知识的学习,这节课我们就用我们所学过的统计知识,来分析一个问题:50 年的变化.

n.讲授新课

1.50 年运输线路长度的变化.

[师]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状况发生了巨

大变化,下表反映了我国50 年来交通运输线路长度的变化情况

全国运输线路长度统计表( 单位:万千米)(书上)

(1) 在铁路、公路、内河航运、民用航空这几种交通运输方式,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是哪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用一个

图说明自己的观点吗?

(2) 哪种运输方式发展最为缓慢甚至多年出现了负增长?你能尝试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而我们现在是要反映每组数据的变化发

展趋势的,因此应选择折线统计图.

2.想一想(图在书上)

如下图,给出了两种品牌的酒近年的价格变化情况,哪种酒的价格增长较快?这与图象给你的感受一致吗?为什么图象会给

人这样的感觉?

[师]在“50 年变化”的活动中,我们绘制了折线统计图,反映50年中近些年来公路和民航的发展情况.观察上图中的甲、乙两图,比较一下,然后回答上面的问题.

[生]甲图表示的甲品牌酒1990?1995年以及1995?2000年5年间均仅增长了10元;而乙图中表示的乙种品牌的价格1993?1997年这5年间,其价格从40元增长到80 元,所以乙种品牌的酒的价格增长较快.

[生]这与图象给人的感觉是不一致的,如果不仔细观察横、

纵坐标的单位长度,会发现甲图表示的甲种酒价格增长较快,而乙图表示的乙种酒价格增长反而缓慢.

[师生共析]甲图和乙图相比,横坐标(年份)被“压缩”了,

而纵坐标(价格)被放大了.

[生]两个图象中,坐标轴上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应一致.

3.做一做

[ 师] 下面又是两份统计材料,亲自动手做一做.(用多媒体演示)

下图反映了我国1998 年和1999 年图书、杂志和报纸的出版印张数之间的比例状况

根据该图,小明认为我国1998 年的图书出版印张数比1999

年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书上找图)

[ 师] 首先我解释一下这里所说的“印张”是指印刷书籍

(或报刊)时每一本所用纸张数量的计算单位,以一整张平版纸为

2 个印张.也就是说,16 开的印刷品,16 页为1 个印张,32 开印刷品,32 页为1 个印张,以此类推,下面,我们来观察上图并思考,回答提出的问题.

[ 生] 扇形统计图仅说明图书、杂志、报纸分别在1998 年、

1999 年所占的比例,而没有告诉具体值,所以我不同意小明的观点.

[ 师] 的确如此,扇形统计图只能说明各个统计量所占的比例,而不能比较这两年图书出版印张的多少.事实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绘制的上图资料表明1998 年、1999 年两年的图书出版印张数分别是373.6亿印张、391.4 亿印张.

[ 生] 看来扇形统计图也可能给人造成一些误导,但我们只要抓住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就不会被引入歧途了。既然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都可能造成一些误导,那么条形统计图能具体地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