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头设计流量计算-特征系数法

喷头设计流量计算-特征系数法
喷头设计流量计算-特征系数法

筑龙网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2005 9.1.3

K=80 1 2

筑龙网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1)

1

L min=1.2 A=1.2 160=15.18m , 5

16m , 160 /16 m =10m 4

2 Q1 P1

8L/MIN.m2, As=3.0m*3.2m=9.2

q1=8L/MIN.

*9.2 =76.8L/min

P1 = Q1/80 2/10= 76.8/80 2

/10=0.093Mpa (2) 1) 1: q1=76.8L/min=1.29l/s P 1=0.093Mpa 2) 1~2 q 1~2= q1=1.29l/s 25mm 1 Kc 1.883m/l, 6.3.7 V=KcQ V1~2=Kcq 1~2 =1.883*1.29=2.421m/s DN25 0.026m. ( 2005 9.2.2 i=0.0000107V 2/d j 1.3) I V dj=

I 1~2=0.0000107V 1~22/d j 1.3=0.0000107*2.4212/0.0261.3=0.00721Mpa/m

1~2 3m , H 1~2= I 1~2*L 1~2=0.00721*3=0.021632 Mpa

3) 2 P2=P1+ H 1~2=0.093+0.021632=0.1146 Mpa

2 q2=K 10P 2=80 10*0.1146=1.43L/S

筑龙网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4) 2~3 q 2~3= q1+q2=1.29+1.43=2.71L/S

32mm 1 Kc 1.05m/l, V 2~3=Kcq 2~3 =1.05*2.71=2.849m/s

DN32 0.0348m,

I 2~3=0.0000107V 2~32/d j 1.3=0.0000107*2.8492/0.03481.3=0.00683Mpa/m 2~3 3.6m , H 2~3= I 2~3*L 2~3=0.00683*3.6=0.024605Mpa 5 3~4 4~5

6 5

q6 =q1+ q2+ q3+ q4+ q5=1.29+1.43+1.57+1.89+2.16=8.34L/S

DN50 1 0.47m/l, V 5~6=Kcq 5~6 =0.47*8.34=3.918m/s

DN50 0.052m,

I 5~6=0.0000107V 5~62/d j 1.3=0.0000107*3.918/0.0521.3=0.00767Mpa/m 5~6 1.2 , 6 DN50 3.1 H 5~6= I 5~6*L 5~6=0.00767*4.3=0.032966Mpa P6=P5 + H 5~6=0.2624+0.032966=0.2953 M pa

7 K Z

K Z =q z/ 10P= q 5~6 10P 6=8.34*60/ 10*0.2953=291.0022

8) 6~7 q 6~7= q 5~6=8.34l/s

V 6~7 =V 5~6=3.918 m/s

I 6~7= I 5~6=0.00767 Mpa/m

6~7 3.2m,DN50 1/5*3.1=0.62m.

L 6~7=3.2+0.62=3.82m

H 6~7= I 6~7*L 6~7

=0.00767*3.82=0.029286Mpa

筑龙网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P7=P6 + H 6~7=0.2953+.029286=0.3246 M pa

9) 7

Q7 =KZ 10P7=291.0022* 10*0.3246=8.74l/s

7~8 q 7~8=q6 +q5 =8.34+8.74=17.07l/s

7~8 mm, 1 0.204/l,

V 7~8=Kcq 7~8 =0.204*17.06=3.481m/s

DN80 0.0795m,

I 7~8=0.0000107V 7~82/d j 1.3=0.0000107*3.481/0.07951.3=0.00348Mpa/m 7~8 2.7 , 1/5*4.6=0.92m

H 7~8= I 7~8*L 7~8=0.00348*3.62=0.012634Mpa

P8=P7 + H 7~8=0.3436+0.012634=0.3373 M pa Q8 =KZ 10P8=291.0022* 10*0. 3373=8.91/s 10) 8~9 q 8~9=q6 +q5 + q7 =8.34+8.74+8.91=25.98/s 8~9 mm, 1 0.204/l, V 8~9=Kcq 8~9 =0.204*25.98=5.3m/s DN80 0.0795m,

I 8~9=0.0000107V 8~92/d j 1.3=0.0000107*5.3/0.07951.3=0.00808Mpa/m 8~9 2.7 , 1/5*4.6=0.92m

H 8~9= I 8~9*L 8~9=0.00808*3.62=0.029254Mpa

P9=P8 + H 8~9=0.3373+0.029254=0.3665M pa

Q9 =KZ 10P9=291.0022* 10*0. 3665=9.29/s

9~10 q 9~10=q6 +q5 + q7 + q8

=8.34+8.74+8.91+9.29=35.27/s

35.27L/S.

筑龙网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的概率计算方法

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的概率计算方法 摘要:本文分别介绍了国内外在计算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时采用的常用概率理论方法,即亨特概率法和俄罗斯概率法。并对其理论原理,计算方法及特点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关键词:给水设计秒流量概率法卫生器具 1 前 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反映了给水排水系统瞬时高峰用水规律的设计流量。以L/s计。用于确定给水管管径和排水管管径,计算给水管系的水头损失和排水管道的坡度、充满度,以及选用水泵等 世界各国进行了不少水量方面的研究,并制定出各自室内给水管道流量的计算方法。室内给水管道流量的计算方法有平方根法、概率理论法 目前,国外应用的方法皆以概率为理论基础,概率计算是所有新的设计方法的基础。国外不仅早已建立了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秒流量计算式,而且在近几十年来,对用水工况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研究,至今己获得足够的可以更完善地加工整理设计秒流量计算方法的资料,这对我国设计秒流量计算方法的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虽然许多国家均采用概率方法为基础,但由于对数据的选取以及处理方式不同,所产生的方法不同,以美国的亨特概率方法和俄罗斯的概率方法为代表 2 概率计算方 2.1 亨特概率方 2.1.1 亨特概率法的建立 [1 亨特概率法由美国的亨特(Roy B.Hunter)于1924年提出,并在1940年以后发展成熟,得到承认。其基本原理是将系统中卫生器具的使用看作一个随机变量,各种卫生器具的使用是独立的,使用中不存在相互联系,可用二项分布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秒流量这一随机变量

假定某给水管段上连接有n个卫生器具,各个器具的开启和关闭相互独立,每个器具的额定流量为q0,则通过该计算管段的最大给水设计秒流量为q0n,最小给水流量为0,任意时刻通过该管段的给水秒流量q(0≤q≤q0)。设计系统应降低管材耗量,并保证不间断供水,以满足用水高峰时的用水量。假设用水高峰时每个卫生器具的使用概率为p,则不被使用的概率为(1-p),那么在用水高峰时,n个卫生器具中有i个同时使用的概率为 (2-1 亨特的定义,对根据于只有一种卫生器具构成单一系统,表示如下 (2-2 其中:Pm—至多有m个器具同时的概率值 m— 卫生器具同时使用个数设计值 p—用水高峰期单个卫生器具的使用概率 n—管段连接的卫生器具数 Pr—供水保证值,在亨特概率方法中采用0.99 由上式可以得知,在供水保证值Pr给出的情况下,可得在总卫生器具n个中,同时起作用的卫生器具数目r的值 由上式(2-2)知,n个卫生器具中有r个作用,r是0到n的任意数,把r从0到n的概率全部想加起来可得 (2-3 其中:式中符号同前 利用(式2.2)在已知N,P的条件下,可求出满足Pm≥0.99的m值。卫生器具同时使用个数设计值的概念与设计秒流量的概念想对应的计算管段的设计秒流量为 qg=q0 式中 qg——计算管段的设计秒流量,L/S

雨水管径计算软件

雨水管径计算软件 【篇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根据不同地貌选择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a); 式中:p——设计重现期(a); t——降雨历时(min)。 【篇二:雨水管道挖土方的计算规则】 雨水管道挖土方的计算规则 径变0.7 米,怎么就不计算了。因为在挖井室圆形土方时你一定要放点坡的。我在上面的例式中没有增加放坡量也没有扣减收口处的土方,我折算过增加的土方和扣除的土方大体差不多,所以相互抵消了。 【篇三:雨水管渠的设计计算】 第九章雨水管渠的设计计算 (一)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雨水设计流量的确定方法; 2、了解截流制合流式排水管渠的设计; 3、掌握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的绘制。 (二)教学内容: 1、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 2、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 3、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 4、雨水径流调节; 5、排洪沟设计与计算; 6、合流制管网设计与计算。 (三)重点: 雨水管网设计计算、合流制管网设计计算。 第一节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 一、雨量分析 1. 降雨量

降雨量指单位地面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降雨的雨水体积,其计量单 位为(体积/时间)/面积。由于体积除以面积等于长度,所以降雨量 的单位又可以采用长度/时间。这时降雨量又称为单位时间内的降雨 深度。常用的降雨量统计数据计量单位有: 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 mm/a; 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 mm/月; 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中降雨量最大的一日的降雨量, 计量单位用mm/d。 2. 雨量的数据整理 自记雨量计所记录的数据一般是每场雨的累积降雨量(mm)和降 雨时间(min)之间的对应关系,以降雨时间为横坐标和以累计降雨 量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降雨量累积曲线。降雨量累积曲线上某 一点的斜率即为该时间的降雨瞬时强度。将降雨量在该时间段内的 增量除以该时间段长度,可以得到描述单位时间内的累积降雨量, 即该段降雨历时的平均降雨强度。 3.降雨历时和暴雨强度 在降雨量累积曲线上取某一时间段t,称为降雨历时。如果该降雨历时覆盖了降雨的雨峰时间,则上面计算的数值即为对应于该降雨历 时的暴 雨强度,降雨历时区间取得越宽,计算得出的暴雨强度就越小。 暴雨强度用符号i表示,常用单位为mm/min,也可为mm/h。设 单位时间t内的平均降雨深度为h,则其关系为: i?h (9-1) t 在工程上,暴雨强度亦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量q表示,单位用(l/s)/hm2。采用以上计量单位时,由于1mm/min=l (l/m2)/min=10000(l/min)/hm2,可得i和q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q?10000i?167i (9-2) 60 式中 q—降雨强度,(l/s)/hm2; i —降雨强度,mm/min。 就雨水管渠设计而言,有意义的是找出降雨量最大的那个时段内的 降雨量。因此,暴雨强度的数值与所取的连续时间段t的跨度和位置 有关。在城市暴雨强度公式推求中,经常采用的降雨历时为5min、

(完整版)流量系数的计算

1 流量系数KV的来历 调节阀同孔板一样,是一个局部阻力元件。前者,由于节流面积可以由阀芯的移动来改变,因此是一个可变的节流元件;后者只不过孔径不能改变而已。可是,我们把调节阀模拟成孔板节流形式,见图2-1。对不可压流体,代入伯努利方程为: (1) 解出 命图2-1 调节阀节流模拟 再根据连续方程Q= AV,与上面公式连解可得: (2) 这就是调节阀的流量方程,推导中代号及单位为: V1 、V2 ——节流前后速度; V ——平均流速; P1 、P2 ——节流前后压力,100KPa; A ——节流面积,cm; Q ——流量,cm/S; ξ——阻力系数; r ——重度,Kgf/cm; g ——加速度,g = 981cm/s; 如果将上述Q、P1、P2 、r采用工程单位,即:Q ——m3/ h;P1 、P2 ——100KPa;r——gf/cm3。于是公式(2)变为: (3) 再令流量Q的系数为Kv,即:Kv = 或(4)这就是流量系数Kv的来历。

从流量系数Kv的来历及含义中,我们可以推论出: (1)Kv值有两个表达式:Kv = 和 (2)用Kv公式可求阀的阻力系数ξ = (5.04A/Kv)×(5.04A/Kv); (3),可见阀阻力越大Kv值越小; (4);所以,口径越大Kv越大。 2 流量系数定义 在前面不可压流体的流量方程(3)中,令流量Q的系数为Kv,故Kv 称流量系数;另一方面,从公式(4)中知道:Kv∝Q ,即Kv 的大小反映调节阀流量Q 的大小。流量系数Kv国内习惯称为流通能力,现新国际已改称为流量系数。 2.1 流量系数定义 对不可压流体,Kv是Q、△P的函数。不同△P、r时Kv值不同。为反映不同调节阀结构,不同口径流量系数的大小,需要跟调节阀统一一个试验条件,在相同试验条件下,Kv的大小就反映了该调节阀的流量系数的大小。于是调节阀流量系数Kv的定义为:当 调节阀全开,阀两端压差△P为100KPa,流体重度r为lgf/cm(即常温水)时,每小时 流经调节阀的流量数(因为此时),以m/h 或t/h计。例如:有一台Kv =50的调节阀,则表示当阀两端压差为100KPa时,每小时的水量是50m/h。 Kv=0.1,阀两端压差为167-(-83)=2.50,气体重度约为1 .0×E(-6),每小时流量大约为158 m/h。=43L/s=4.3/0.1s Kv=0.1,阀两端压差为1.67,气体重度约为1 2.2 Kv与Cv值的换算 国外,流量系数常以Cv表示,其定义的条件与国内不同。Cv的定义为:当调节阀全开,阀两端压差△P为1磅/英寸2,介质为60°F清水时每分钟流经调节阀的流量数,以加仑/分计。 由于Kv与Cv定义不同,试验所测得的数值不同,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Cv = 1.167Kv (5)

热水系统计算书

热水系统计算 一、热水系统: 1.1.本工程宿舍设全日制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1.2. 耗热量计算: 冷、热水计算温度分别取值5℃和60℃; 宿舍热水总耗热量计算: 已知: 用水计算单位数m=324 (床位);热水用水定额qr=100升/每人每日;使用时间=24小时;冷水水温tl=5℃;热水水温tr=60℃;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第二版《常用资料》的表5-28,插值计算得热水密度=0.98324kg/L ;再根据2009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表 5.3.1插值计算得小时变化系数Kh=4.534857 ;水的比热C=4.187kJ/kg℃; 计算: 设计小时耗热量Qh=(4.534857×324×100×4.187×(60-5)×0.98324)/24=1386189kJ/h=385kW。 1.3.设计小时总热水量: 已知: 设计小时耗热量=385000W ;设计热水温度=60℃;设计冷水温度=5℃; 计算: 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第二版《常用资料》的表5-28,插值计算得热水密度=0.98324kg/L ;设计小时热水量=385000/(1.163×(60-5)×0.98324)=6121.51L/h ,即6.12立方米/小时。 2.本工程热水系统供水分区同冷水给水系统。其中3F~5F为供水一区,6F~11F为供水二区。 21.低区(3F~5F)宿舍热水耗热量计算: 已知: 用水计算单位数m=108 ;热水用水定额qr=100升/每人每日;使用时间=24小时;冷水水温tl=5℃;热水水温tr=60℃;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第二版《常用资料》的表5-28,插值计算得热水密度=0.98324kg/L ;再根据2009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表5.3.1插值计算得小时变化系数Kh=4.8 ;水的比热C=4.187kJ/kg℃; 计算: 设计小时耗热量Qh=(4.8×108×100× 4.187×(60-5)×0.98324)/24=489079kJ/h=136kW。

流量系数的计算

1流量系数KV 的来历 调节阀同孔板一样,是一个局部阻力元件。前者,由于节流面积可以由阀芯的 移动来改变,因此 是一个可变的节流元件;后者只不过孔径不能改变而已。可是,我们 把调节阀模拟成孔板节流形式,见图 2- 1。对不可压流体,代入伯努利方程为: 再根据连续方程 Q = AV ,与上面公式连解可得: 这就是调节阀的流量方程,推导中代号及单位为: V1、V2 ――节流前后速度; V ――平均流速; P1、P2 ――节流前后压力,lOOKPa A ------ 节流面积,cm ; Q ――流量,cm / S; E ――阻力系数; r ------- 重度,Kgf / cm ; g------- 加速度,g = 981cm/s ; 3 如果将上述 Q 、P1、P2、r 采用工程单位,即:Q ――m/ h ; P1、P2 —— lOOKPa ; r ------- g f/cm 3。于是公式(2)变为: c A L / lOOrLP 3600 ,心 e __J 2.931x —.-^ = 5.04 这就是流量系数Kv 的来历。 2g r 2g (1) 2严 解出 r 命 (2) 再令流量 Q 的系数 为Kv ,即: Kv = (3) 图2-1调节阀节流模拟

从流量系数Kv 的来历及含义中,我们可以推论出: (2) 用Kv 公式可求阀的阻力系数 E = (5.04A/KV ) X( 5.04A/KV ); ,可见阀阻力越大 Kv 值越小; 4 ;所以,口径越大Kv 越大 2流量系数定义 在前面不可压流体的流量方程 (3)中,令流量Q 的系数 流量系数;另一方面,从公式(4)中知道:Kv *Q ,即Kv 的大小反映调节阀流量 Q 的大小。流量系数 Kv 国内习惯称为流通能力,现新国际已改称为流量系数。 2.1流量系数定义 对不可压流体,Kv 是Q >△ P 的函数。不同△ P 、r 时Kv 值不同。为反映不同调节阀 结构,不同口径流量系数的大小, 需要跟调节阀统一一个试验条件, 在相同试验条件下, Kv 的大小就反映了该调节阀的流量系数的大小。 于是调节阀流量系数 Kv 的定义为:当 调节阀全开,阀两端压差△ P 为lOOKPa ,流体重度r 为lgf/cm (即常温水)时,每小时 流经调节阀的流量 数(因为此时 ),以 m/h 或t /h 计。 例如:有一台Kv = 50的调节阀,则表示当阀两端压差为 lOOKPa 时,每小时的水量 是 50m /h o Kv = 0.1 ,阀两端压差为167—(— 83)= 2.50,气体重度约为1 .0X E (— 6),每小时流量大约为 158 /h o= 43L/s=4.3/0.1s Kv = 0.1,阀两端压差为1.6 7,气体重度约为1 2.2 Kv 与Cv 值的换算 国外,流量系数常以 Cv 表示,其定义的条件与国内不同。 Cv 的定义为:当调 节阀全开,阀两端压差△ P 为1磅/英寸2,介质为60°F 清水时每分钟流经调节 阀的流量数,以加仑/分计。 由于Kv 与Cv 定义不同,试验所测得的数值不同,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Cv = 1.167Kv (5) (1) Kv 值有两个表达式:Kv = 和 为Kv ,故Kv 称

设计秒流量的计算

附 1、5设计秒流量的计算 1、5、1设计流量计算 (1)最高日用水量Qd 最高日用水量按式(1-1)计算: 3(/)1000 d d mq Q m d = (1-1) 式中m —设计单位数(如人数、床位数等) q d 一用水定额,见表1-9、10 采用公式(1-1)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该公式适用于各类建筑物用水、汽车库汽车冲洗用水、绿化用水、道路浇洒用水。 2)对于多功能的建筑物,如商住楼、宾馆、大会堂、影剧院等,应分别按不同建筑物的用水量定额,计算各自的最高日用水量,然后将同时用水者叠加,取最大一组用水量作为整幢建筑物的最高日用水量。 3)对一幢建筑可用于几种功能时,应按耗水量最大的功能计算。 4)一幢建筑物的服务人数超过范围时,设计单位数应按实际单位数计算,如集体宿舍内附设公共浴室,该浴室还为其它人员服务时,其浴室用水量应按全部服务对象计算。 5)建筑物实际用水项目超出或少于范围时,其用水量应作相应增减。如医院、旅馆增设洗衣房时应增加洗衣房的用水量。 6)设计单位数应由建设单位或建筑专业提供。当无法取得数据时,在征得建设单位同 意下,可按卫生器具一小时用水量与每日工作时数来确定最高日用水量。 (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应根据工业生产工艺、设备、工作制度、供水水质与水温等因 素并结合供水系统状况来选择与确定生产用水量。 (3)消防用水量:见第2章。 (4)最大小时生活用水量:最大小时用水量按式(1-2)计算: 3(/)d h Q Q K m h T = (1-2) 式中Qh —最大小时用水量3(/)m h Qd 最高日用水量3(/)m d 或最大班用水量3 (/)m 班; T —每日或最大班用水时间(h) K —小时变化系数,见表1-9,10 (5)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 1)住宅、集体宿舍、旅馆、宾馆、医院、幼儿园、办公楼、学校等建筑物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应按式(1-3)计算: 0.2(/)g g q KN L s = (1-3) 式中g q —设计秒流量(L/s) a,K —根据建筑物用途而定的系数,见表1-20; g N —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见表1-16

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的概率计算方法

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的概率计算方法 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反映了给水排水系统瞬时高峰用水规律的设计流量。以L/s计。用于确定给水管管径和排水管管径,计算给水管系的水头损失和排水管道的坡度、充满度,以及选用水泵等。 世界各国进行了不少水量方面的研究,并制定出各自室内给水管道流量的计算方法。室内给水管道流量的计算方法有平方根法、概率理论法。 目前,国外应用的方法皆以概率为理论基础,概率计算是所有新的设计方法的基础。国外不仅早已建立了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秒流量计算式,而且在近几十年来,对用水工况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研究,至今己获得足够的可以更完善地加工整理设计秒流量计算方法的资料,这对我国设计秒流量计算方法的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虽然许多国家均采用概率方法为基础,但由于对数据的选取以及处理方式不同,所产生的方法不同,以美国的亨特概率方法和俄罗斯的概率方法为代表。 2 概率计算方法 2.1 亨特概率方法 2.1.1 亨特概率法的建立[1]

亨特概率法由美国的亨特(Roy B.Hunter)于1924年提出,并在1940年以后发展成熟,得到承认。其基本原理是将系统中卫生器具的使用看作一个随机变量,各种卫生器具的使用是独立的,使用中不存在相互联系,可用二项分布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秒流量这一随机变量。 假定某给水管段上连接有n个卫生器具,各个器具的开启和关闭相互独立,每个器具的额定流量为q0,则通过该计算管段的最大给水设计秒流量为q0n,最小给水流量为0,任意时刻通过该管段的给水秒流量q(0≤q≤q0)。设计系统应降低管材耗量,并保证不间断供水,以满足用水高峰时的用水量。假设用水高峰时每个卫生器具的使用概率为p,则不被使用的概率为(1-p),那么在用水高峰时,n个卫生器具中有i个同时使用的概率为: (2-1) 亨特的定义,对根据于只有一种卫生器具构成单一系统,表示如下: (2-2) 其中:Pm—至多有m个器具同时的概率值; m—卫生器具同时使用个数设计值;

流量计算公式

摘要:本文概述了目前用于管道直饮水系统管网设计秒流量的三种算法:传统公式算法、改造传统公式算法和概率公式算法,并比较了这三种算法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其中原因。指出传统公式算法和改造传统公式算法都不适用于管道直饮水系统管网的计算,而概率公式算法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方法。 关键词:管道直饮水设计秒流量算法 0 前言 设计秒流量的计算是管网水力计算的基础,设计秒流量计算正确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设计秒流量计算偏大,就会导致管径偏大、水泵流量偏大,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同时,管网中的流速偏小,容易导致细菌繁殖,微粒沉积。而如果设计秒流量过小,则会使所选管径过小,造成水头损失过高,浪费能量,严重时出现断流,不能保证用水可靠性。所以,选择一个正确的设计秒流量计算方法至关重要。 1.设计秒流量计算方法概述 目前,用于管道直饮水系统设计秒流量的计算方法大致有三种: (1)算法一(传统公式算法) 即采用建筑生活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计算公式 (1) 取=1.02,=0.0045,公式(1)成为: (2) 其中为设计秒流量(l/s),为当量总数,此公式为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建筑和小区给水排水》[1]所采用。 (2)算法二(改造传统公式算法) 根据1981年出版的《室内给排水工程》[2],住宅生活用水秒不均匀系数与平均日用水量的关系为:

(3) 则 (4) 其中,为秒不均匀系数,为平均日用水量(m3/d)。 (3)算法三(概率公式算法) 关于概率公式算法,首先要引入一个重要概念——龙头使用概率。根据有关资料[3],龙头使用概率可表示为: (5) ——最高峰用水时龙头连续两次用水时间间隔(s); ——期间龙头放水时间(s)。 有了龙头的使用概率之后,可以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计算出同时用水龙头数量,个龙头额定流量之和便是管道设计秒流量。 、和可用以下方法计算得到。设用水高峰期为下班后的某个半小时内,且此时段内的放水时间均匀分布,则此时龙头的使用概率为: (6) ——高峰期用水定额,l/s; ——管段负荷龙头总数;

住宅热水设计计算

住宅热水设计计算 一、概述: 1、目前国内住宅具有如下特点: ⑴、住宅分类,普通住宅:建筑面积小于80平方米,设一厨一卫。高尚住宅:建筑面积大(100 ~200平方米),室内外装修标准高,附设卫生间两个或两个以上 ⑵、每户居民人数平均3~4人。 ⑶、一般设有即热式燃气热水器或小容积式电热水器,部分大城市高标准商品住宅设有集中热水供应或每户设大容积式热水器。 ⑷、小管径新型冷热水管材得到普遍使用。 ⑸、对节水器具的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2、住宅热水用水量的分析:资料表明,洗浴用热水占户总用水量的30%,耗热量占整个家庭耗能的15%。如果采用合适的节水措施,可节约15%的用水量。 二、热水设计秒流量的计算方法: 1、平方根法: 规范规定的公式: q=α*0.2√Ng+k*Ng) (1) 其中:α=1.05; k=0.0045;Ng--卫生器具当量总数 公式(1)的推导及取值:公式 (1) 是根据给水秒不均匀系数确定的: Ks = 30 / √Qp’ q = (Qp’/24)*Ks*1/3.6=0.347√Qp’ = 0.347√So*N =bo √Ng ( l/s ) 其中:Ks-----给水秒不均匀系数; Qp’------平均日用水量; So-----单位当量的日用水量 Ng----- 卫生器具当量数 bo = 0.347 √So 公式 (1)使用条件: 按每户一个卫生间,每户5人计。 不同用水量标准的N、√So值和 bo值见表1。 根据上表,取bo=0.2, 并把bo随生活用水量标准的变化性质用系数α反

映出来,再加以修正,从而得出计算公式(1) 。 对于设有多个卫生间的“高尚住宅”,不同用水量标准的N、√So值和 bo 值见表2。每户使用人数同上。 2、平方根法的修改:从上表1~2可看出,当每户使用人数一定时,随着卫生器具当量总数的增加,用水量标准亦增大,但bo值增加很小,并且小于0.15;每户使用人数减少时,虽然卫生器具当量增加,用水量标准增大,但bo值也小于0.15。因此,仍按公式 (1) 计算设计秒流量明显不否合适,应考虑到卫生器具增多,卫生洁具同时使用率变小的因素,对于“高尚住宅”,建议bo的取值为0.15。并取消k值得修正。 由于公式(1)存在理论推导和实测资料两方面的缺陷,不能反映使用人数及用水量标准对设计流量的影响因素,且当Ng≥300时,(k*Ng)项值明显增加,从而失去了修正的意义。对多卫生间的高尚住宅,热水管道设计秒流量计算公式修改为: q=α*0.15√Ng (2) 3、概率法:给水设计秒流量的计算属于概率统计的范畴,采用概率法计算更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这一方法在美欧发达国家得以采用。设计秒流量计算公式为:q=1.0+0.22p*Ng (3) 其中:Ng:卫生器具当量数,的取值应大于25; p:单位当量使用频率,p=0.017~0.055,p的取值与用水量标准、使用人数、卫生器具当量总数有关。p的取值应根据不同的使用工况经实测取得,但目前还难以做到。 三、不同使用工况热水设计秒流量的计算比较: 1、不同户型器具当量数及流量计算: (1) 、户内采用即热式热水器时,由于即热式热水器流量为定值(5~10 l/min),热水管均可采用DN15管道。热水设计秒流量可不计算。 (2) 、户内采用容积式热水器或集中热水供应时, 流量计算见表3 2、多栋住宅楼组成的小区器具当量数及流量计算: 某小区由10栋小高层(10层)组成,共800户,服务人口2880人,户型均为一厨二卫的高尚住宅,集中热水供应,竖向为一个给水区。计算简图见图1,有关计

雨水调蓄池计算

方案一:(压力流外排) 设计参数: 用于削减排水管道洪峰流量时,雨水调蓄有效容积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的4.15.5条公式计算: 式中:—脱过系数,取值为调蓄池下游设计流量和上游设计流量之比,取0.3; Q—调蓄池上游设计流量,参考方案二计算结果,为55m3/min; b、n—暴雨强度公式参数,分别为0.75和11.259; t—降雨历时(min),按2小时计。 雨水池容积和外排流量计算: 1) =4356m3 2)外排雨水流量为0.3Q=0.3X908=272L/s 水泵参数选取: 设2台潜水泵,单台流量490m3/h。2台水泵合用一根出水管,出水管管径采用DN400钢管,流速为2.1m/s,满足要求。 方案二:(重力流外排) 设计参数: 1)采用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q=3618.427(1+0.438lgP)/(t+11.259)0.750; 式中:q--暴雨强度 t--降雨历时 (min) 按2小时计算; P—设计重现期,取5年。 2)雨水量采用计算公式:Q=ψ·q·F 式中:ψ--径流系数,综合径流系数采用0.50 F--汇水面积(公顷);汇水范围为万达广场以西暹岗村地势较高的区域,约15公顷。 3)雨水管的流速应大于V=0.75m/s,小于V=5m/s,雨水管按满流计算。

雨水量计算: Q=ψ·q·F =0.5X[3618.427(1+0.438lg5)/(120+11.259)0.750]X15=908L/s,外排雨水管设计管径采用d800,设计坡度0.006,流速2m/s。 方案三:(重力流外排) 计算过程同方案二,排水路径和管道敷设方式不同而已,设计管径采用d800,设计坡度0.01,流速2.6m/s。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各种流量计计算公式

V锥流量计计算公式为: 其中: K为仪表系数; Y为测量介质压缩系数;对于瓦斯气Y=0.998; ΔP为差压,单位pa; ρ为介质工况密度,单位kg/m3。取0.96335 涡街流量计计算公式:

一、孔板流量计 1.1 工作原理 流体流经管道内的孔板,流速将在孔板处形成局部收缩因而流速增加,静压力降低,于是在孔板上、下游两侧产生静压力差。流体流量愈大,产生的压差愈大,通过压差来衡量流量的大小。它是以流动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和伯努利方程(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在已知有关参数的条件下,根据流动连续性原理和伯努利方程可以推导出差压与流量之间的关系而求得流量。其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ε——被测介质可膨胀性系数,对于液体ε=1;对气体等可压缩流体ε<1(0.99192)Q工——流体的体积流量(单位:m3/min) d ——孔径(单位:m ) △P——差压(单位:Pa) ρ1——工作状况下,节流件(前)上游处流体的密度,[㎏/m3]; C ——流出系数 β——直径比 1.2 安装 孔板流量计的安装要求:对直管段的要求一般是前10D后5D,因此在安装孔板流量计时一定要满足这个直管段距离要求,否则测量的流量误差大。

1.3 测量误差分析 1.3.1 基本误差 孔板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煤气的侵蚀而产生变形,从而引起流量系数增大而产生测量误差;而且流量计工作时间越长,流体对节流件的冲刷越严重,也会引起流量系数增大而产生测量误差。 1.3.2 附件误差 孔板节流装置安装于现场严酷的工作场所,在长期运行后,无论管道或节流装置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堵塞、结垢、磨损、腐蚀等等。检测件是依靠结构形状及尺寸保持信号的准确度,因此任何几何形状及尺寸的变化都会带来附加误差。

最新调节阀流量系数计算公式和选择数据

1、流量系数计算公式 表示调节阀流量系数的符号有C、Cv、Kv等,它们运算单位不同,定义也有不同。 C-工程单位制(MKS制)的流量系数,在国内长期使用。其定义为:温度5-40℃的水,在1kgf/cm2(0.1MPa)压降下,1小时内流过调节阀的立方米数。 Cv-英制单位的流量系数,其定义为:温度60℃F(15.6℃)的水,在IIb/in(7kpa)压降下,每分钟流过调节阀的美加仑数。 Kv-国际单位制(SI制)的流量系数,其定义为:温度5-40℃的水,在10Pa(0.1MPa)压降下,1小时流过调节阀的立方米数。 注:C、Cv、Kv之间的关系为Cv=1.17Kv,Kv=1.01C 国内调流量系数将由C系列变为Kv系列。 (1)Kv值计算公式(选自《调节阀口径计算指南》) ①不可压缩流体(液体)(表1-1) Kv值计算公式与判别式(液体) 低雷诺数修正:流经调节阀流体雷诺数Rev小于104时,其流量系数Kv需要用

雷诺数修正系数修正,修正后的流量系数为: 在求得雷诺数Rev值后可查曲线图得FR值。 计算调节阀雷诺数Rev公式如下: 对于只有一个流路的调节阀,如单座阀、 套筒阀,球阀等: 对于有五个平行流路调节阀,如双座阀、 蝶阀、偏心施转阀等 文字符号说明: P1--阀入口取压点测得的绝对压力,MPa; P2--阀出口取压点测得的绝对压力,MPa; △P--阀入口和出口间的压差,即(P1-P2),MPa; Pv--阀入口温度饱和蒸汽压(绝压),MPa;

Pc--热力学临界压力(绝压),MPa; F F--液体临界压力比系 数, F R--雷诺数系数,根据ReV值可计算出;F L--液体压力恢复系数 QL--液体体积流量,m3/h P L--液体密度,Kg/cm3 ν--运动粘度,10-5m2/s W L--液体质量流量,kg/h, ②可压缩流体(气体、蒸汽)(表1-2) Kv值计算公式与判别式(气体、蒸气)表1-2 文字符号说明: X-压差与入口绝对压力之比(△P/P1);X T-压差比系数; K-比热比;Qg-体积流量,Nm3/h Wg-质量流量,Kg/h;P1-密度(P1,T1条件), Kg/m3

第五章热水系统设计与计算

第五章热水系统设计与计算 5.1热水系统选择 5.1.1热水供应系统选择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按热水供应围的大小,可分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局部热水供应系统和区域热水供应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类型的选择,应根据使用要求、耗热量、用水点分布、热源种类等因素确定。综合考虑,本设计中采用集中热水供应方式。 5.1.2热水供应方式确定 本设计中采用间接加热方式,加热设备选用导流型容积式水加热器,热水管网采用半循环方式,打开配水龙头时只需放掉热水支管中少量的存水,就能获得规定水温的热水。并采用开式热水供水方式,即在所有配水点关闭后,系统的水仍与大气相通。该方式一般在管网顶部设有高位冷水箱和膨胀管或高位开式加热水箱。为了保证良好的循环效果,采用同程式循环系统。 5.2热水供应系统组成 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因建筑类型和规模、热源情况、用水要求、加热和储存设备的供应情况、建筑对美观和安静的要求等不同情况而异。典型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主要由热媒系统、热水供应系统、附件三部分组成。

5.3热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热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除了应满足给(冷)水管布置敷设的要求外,还应注意由于水温高带来的体积膨胀、管道伸缩补偿、保温、排气等问题。 5.3.1热水管道的布置 热水管道的布置按热水流向分为上行下给和下行上给两种形式。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GB 50015—2009规定根据生活给水管道的布置形式和相关规要求,确定下、上区热水管道的布置形式为均为下行上给式。另外,热水管道的布置按循环管路水流路径可分为异程和等程两种。规要求循环管道应采用同程布置方式,并设循环泵机械循环。 故本设计中建筑热水管道的布置采取下行上给的同程式布置。 5.3.2热水管道的敷设 本次设计中热水管道布置高度统一取1.3米,当要穿门时布置高度取2.5米。热给水管埋地深度0.4米,户外热水管做好保温措施,坡度取0.003。热回水管与热给水管布置方式相同,底层横干管埋深0.7米。 5.3.4热水管道管材选择 热水系统采用的管材和管件,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的要求。管道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不得大于产品标准标定的允许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 热水管道应选用耐腐蚀和安装连接方便可靠的管材,可采用薄壁铜管、薄壁不锈钢管、塑料热水管、塑料和金属复合热水管等。

流量计算公式大全

流量计算公式大全 (1)差压式流量计 差压式流量计是以伯努利方程和流体连续性方程为依据,根据节流原理,当流体流经节流件时(如标准孔板、标准喷嘴、长径喷嘴、经典文丘利嘴、文丘利喷嘴等),在其前后产生压差,此差压值与该流量的平方成正比。在差压式流量计仪表中,因标准孔板节流装置差压流量计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研究最充分、已标准化而得到最广泛的应用。孔板流量计理论流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qf为工况下的体积流量,m3/s;c为流出系数,无量钢;β=d/D,无量钢;d 为工况下孔板内径,mm;D为工况下上游管道内径,mm;ε为可膨胀系数,无量钢;Δp为孔板前后的差压值,Pa;ρ1为工况下流体的密度,kg/m3。 对于天然气而言,在标准状态下天然气积流量的实用计算公式为: 式中,qn为标准状态下天然气体积流量,m3/s;As为秒计量系数,视采用计量单位而定,此式As=×10-6;c为流出系数;E为渐近速度系数;d为工况下孔板内径,mm;FG 为相对密度系数,ε为可膨胀系数;FZ为超压缩因子;FT为流动湿度系数;p1为孔板上游侧取压孔气流绝对静压,MPa;Δp为气流流经孔板时产生的差压,Pa。 差压式流量计一般由节流装置(节流件、测量管、直管段、流动调整器、取压管路)和差压计组成,对工况变化、准确度要求高的场合则需配置压力计(传感器或变送器)、温度计(传感器或变送器)流量计算机,组分不稳定时还需要配置在线密度计(或色谱仪)等。流量计算器。 (2)速度式流量计 速度式流量计是以直接测量封闭管道中满管流动速度为原理的一类流量计。工业应用中主要有: ①涡轮流量计:当流体流经涡轮流量传感器时,在流体推力作用下涡轮受力旋转,其转速与管道平均流速成正比,涡轮转动周期地改变磁电转换器的磁阻值,检测线圈中的磁通随之发生周期性变化,产生周期性的电脉冲信号。在一定的流量(雷诺数)范围内,该电脉冲信号与流经涡轮流量传感器处流体的体积流量成正比。涡轮流量计的理论流量方程为: 式中n为涡轮转速;qv为体积流量;A为流体物性(密度、粘度等),涡轮结构参数(涡轮倾角、涡轮直径、流道截面积等)有关的参数;B为与涡轮顶隙、流体流速分布有关的系数;C为与摩擦力矩有关的系数。 ②涡街流量计:在流体中安放非流线型旋涡发生体,流体在旋涡发生体两侧交替地分离释放出两列规则的交替排列的旋涡涡街。在一定的流量(雷诺数)范围内,旋涡的分离频率与流经涡街流量传感器处流体的体积流量成正比。涡街流量计的理论流量方程为: 式中,qf为工况下的体积流量,m3/s;D为表体通径,mm;M为旋涡发生体两侧弓形面积与管道横截面积之比;d为旋涡发生体迎流面宽度,mm;f为旋涡的发生频率,Hz;Sr为斯特劳哈尔数,无量纲。 ③旋进涡轮流量计:当流体通过螺旋形导流叶片组成的起旋器后,流体被强迫围绕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 b = 式中 q屮F Qs— - ――雨水设计流量(L⑸ q -―设计暴雨强度,(L /s ? ha) w—――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a公顷) 其中 暴雨强度公式为: 3245*12(1 + 6 25EllgP) (…17.172)°^54 式中 t ---- 降雨历时(min) P ---- 设计重现期(年) (一)设计降雨历时 t = ti 阿 式中 t ---- 设计降雨历时(min) 「 --- 地面集水时间(min) 応一一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 n) m ---- 折减系数 S的确定: 地面集水时间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S值是比较 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日=5?15mi n。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5?8mi 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囘值可取10?15mi n。 m的确定:

暗管m=2明渠m=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卜的确定: 式中 ――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 L――各管段的长度(m v --- 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 v的确定: 式中 v --- 流速(m/s) R――水力半径(m) I――水利坡度 n --- 粗糙系数 R确定: 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m2) 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 n的确定: (二)设计重现期(P) P的确定: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重现期一般采用?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特别重 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

蝶阀的流量系数的计算

蝶阀的力矩计算公式如下: M=X0.0654X△PXD3 式中:M 蝶阀的驱动力矩 kg·m △P 阀前后差压 mmH2O D 蝶阀直径 m K 系数 2-4倍 可压缩流体流经蝶阀的流量系数的计算 一、前言 蝶阀不仅可以用于控制管路的通断,而且也可以用于流量的调节,在蝶板开度在15°~60°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调节特性。由于蝶阀结构简单,所需安装空间小,操作便捷,可以实现快速启闭以及流阻损失小等优点,故广泛应用于工业及民用各个领域,近年来由于金属密封蝶阀在技术上日趋成熟,进一步扩大了蝶阀适用的压力和温度范围。 由于蝶阀具有流量调节的功能,因而不同开度下的流量系数是蝶阀的重要性能指标,它的数值大小反映蝶阀在不同开度下介质的流通能力。对于水或其他不可压缩的流体,流量系数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试验测试来确定,许多企业、研究所和高等学校都有相应的试验装置,在专业手册中也已有比较完整的数据可供借鉴。而对于空气、水蒸气等可压缩性流体,由于通过蝶阀后其压力、温度、容积等状态参数都将产生变化,所以相关的测试技术和试验装置比较复杂,蝶阀的制造企业大多不具备这样的试验条件,因而如何确定用于可压缩性流体时的蝶阀流量系数值,是一个设计、制造和使用单位都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分析,提出一种用蝶阀的不可压缩流体的流量系数近似计算其可压缩流体流量系数的方法,可供用户参考应用。 二、确定流f系数的方法 1. 阀门的流量系数 流量系数是衡量阀门流通能力的指标,在数值上相当于流体流经阀门产生单位压力损失时流体的体积流量,如果蝶阀在1 lbf/in2 (1 lbf/in2= 6894.76Pa)的压降下能通过1 gal/min(1 gal/min = 0.68L/s)的水,它的流量系数C v=1.0。由于单位的不同,流量系数有几种不同的代号和量值。 (1)A v值计算式 (1) 式中Av—流量系数; Q—体积流量,单位为m3/s;

用水量计算方法

用水量计算 3.6.1 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根据管段服务人数、用水定额及卫生器具设置标准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服务人数小于等于表3.6.1中数值的室外给水管段,其住宅应按本规范第、条计算管段流量。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应按本规范第条和第条的规定计算节点流量; 表3.6.1 居住小区室外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人数 注:1 当居住小区内含多种住宅类别及户内Ng不同时,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

2 表内数据可用内插法。 2 服务人数大于表3.6.1中数值的给水干管,住宅应按本规范第条的规定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管段流量。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的生活给水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条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节点流量; 3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以及绿化和景观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用水等,均以平均时用水量计算节点流量。 注:凡不属于小区配套的公共建筑均应另计。

3.6.1A 公共建筑区的给水管道应按本规范第条计算管段流量和按第条计算管段节点流量。 3.6.1B 小区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小区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3.6.1、3.6.1A条的规定计算,并应考虑未预计水量和管网漏失量; 2 不少于两条引入管的小区室外环状给水管网,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引入管应能保证不小于70%的流量; 3 当小区室外给水管网为支状布置时,小区引入管的管径不应小于室外给水干管的管径; 4 小区环状管道宜管径相同。

3.6.3 建筑物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由室外管网直接供水时,应取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 2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自行加压供给时,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为贮水调节池的设计补水量。设计补水量不宜大于建筑物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且不得小于建筑物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3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既有室外管网直接供水、又有自行加压供水时,应按本条第1、2款计算设计流量后,将两者叠加作为引入管的设计流量。 3.6.4 住宅建筑的生活给水管道的设计秒流量,应按下列步骤和方法计算:

建筑热水计算

5.3 耗热量、热水量和加热设备供热量的计算 5.3.1设计小时耗热量的计算: 1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居住小区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当公共建筑的最大用水时时段与住宅的最大用水时时段一致时,应按两者的设计耗热量叠加计算,当公共建筑的最大用水时时段与住宅的最大用水时时段不一致时,应按住宅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加公共建筑的平均小时耗热量叠加计算。 2全日供应热水的住宅、别墅、招待所、培训中心、旅馆、宾馆的客房(不含员工)、医院住院部、养老院、幼儿园、托儿所(有住宿)等建筑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小时耗电量应按下式计算: (5.3.1-1) 式中--设计小时耗热量(W); --用水计算单位数(人数或床位数); --热水用水定额(L/人·d或L/床·d)应按本规范表5.1.1-1采用; --水的比热,=4187(J/Kg·℃); --热水的温度,=60℃; --冷水温度,按本规范表5.1.4选用; --热水的密度(Kg/L); --小时变化系数,可按表5.3.1-1~表5.3.1-3采用。 表5.3.1-1 住宅、别墅的热水小时变化系数值 居住人数m ≤100150 200 250 300 500 1000 3000 ≥6000 5.12 4.49 4.13 3.88 3.70 3.28 2.86 2.48 2.34 表5.3.1-2 旅馆的热水小时变化变化系数值 居住人数m ≤150300 450 600 900 ≥6000 6.84 5.61 4.97 4.58 4.19 3.90

表5.3.1-3 医院的热水小时变化变化系数值 居住人数m ≤5075 100 200 300 500 4.55 3.78 3.54 2.93 2.60 2.23 注:招待所、培训中心、宾馆的客房(不含员工)、养老院、幼儿园、托儿所(有住宿)等的建筑K h可参照表5.1.3-2选用;办公楼的K h见表3.1.10。 3 定时供应热水的住宅、旅馆、医院及工业企业生活间、公共浴室、学校、剧院、体育馆 (场)等建筑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5.3.1-2) 式中--设计小时耗热量(W); --卫生器具热水的小时用水定额(L/h),应按本规范表5.1.1-2采用; --水的比热,C=4187(J/Kg·℃); --热水的温度(℃),按本规范表5.1.1-2采用 --冷水温度(℃),按本规范表5.1.4采用; --热水的密度(Kg/L); --同类型卫生器具数; --卫生器具的同时使用百分数:住宅、旅馆、医院、疗养院病房,卫生间内浴盆或淋浴器可按70%~100% 计,其他器具不计,但定时连续供水时间应不小于2h。工业企业生活间、公共浴室、学校、剧院、体 育馆(场)等的浴室内淋浴器和洗脸盆均按100%计。住宅一户带多个卫生间时,只按照一个卫生间计 算。 4具有多个不同使用热水部门的单一建筑或具有多种使用功能的综合性建筑,当其热水由同一热水供应系统供应时,设计小时耗热量,可按同一时间内出现用水高峰的主要用水部门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加其他部门的平均小时耗热量计算。 5.3.2设计小时耗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5.3.2) 式中--设计小时耗热量(L/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