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康就博士道教论文集 - 辟谷排毒 天人合一论 老子论柔的两个层次

袁康就博士道教论文集 - 辟谷排毒 天人合一论 老子论柔的两个层次
袁康就博士道教论文集 - 辟谷排毒 天人合一论 老子论柔的两个层次

袁康就博士道教论文集 - 辟谷排毒天人合一论老子论柔的两个层次

袁康就博士简介如下:

香港科技大学哲学博士(首位: 研究内丹气功论文)、香港科技大学哲学硕士、中国四川大学哲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九龙中医学院全科及针灸专科毕业、北京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针灸高级证书、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专科证书等。

社团及学术活动:国际道联会董事兼副秘书(1998–)、香港道教学院教授。曾讲学於志莲净苑、华夏书院、香港道教学院、青松观、蓬瀛仙馆及澳门道教协会等机构,讲题多以内丹修炼、养生、老子思想为主。曾发表文章多篇於正统宗教讨论媒体。袁康就博士现在中大校外进修学院开办内丹学课程。

由排毒餐到断食行为,都属传统养生文化「辟谷」一类。辟谷即断食五谷。《大戴礼记?易本命》言「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丝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庄子?逍遥游》亦描绘过「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神人仙子。曹植《辩道论》自言:「余尝试郤俭,绝谷百日,躬与之寝处,行步起居自若也。」辟谷在秦汉时期已受大多数追求神仙的方士所迷恋,到魏晋时期已非常流行。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堪风寒暑湿,大都无肥者耳。」很多道家文献记载道教徒以炼气、辟谷及服肴同施;在断食五谷之余,有用中药汤水、枣等辅助。《后汉书?方术传》记载郝孟「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这都是古书有关辟谷的记载,大体上都对辟谷有正面的褒扬。

「辟谷可以长寿」已被科学家证实。八十年代已有科研报导断食的老鼠比正常的更长命。圣贤多有辟谷经验

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有过辟谷经验,例如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有定期辟谷。耶稣经常断食,有时40天。佛祖释迦牟尼、道教丘处机等都是辟谷高手。他们有些带著宗教情绪来断食,亦有些为了提升灵性——清心寡欲,而大部分都以远离疾病、提升身体及生命素质为目的。

辟谷可排毒

我们的身体积聚了许多废物,负责排泄废物的两窍如果出现问题,下腹便会变成垃圾堆填区,污秽不堪。葛洪云:「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保持肠内洁净是健康身体的必须条件。结肠相当於排污的下水道。囤积著恶臭的有毒物质,在结肠内壁会逐渐形成厚厚的黏液。部分黏液来自身体的防御机制,它能保护肠胃壁膜,不致吸收有毒物质。那些

保护性的黏膜,一般都可以自动分解、排出。我们俗语称之为「潺」,中医叫「湿」。可是,今人所吃的东西大部分带著人为饲养或栽种或加工时添加的毒素,这都能使肠胃的黏膜加厚。黏膜会变得又硬又黑,小者2毫米、大则1厘米,非常吓人。

西药也是罪魁祸首

现代人有病常看西医。西药与中药的最大分别是,中药是天然草药,而西药却是无机的化学合成物。后者大多不能与人的身体协调,常常在成功对治疾病的同时,自身已为身体制造另一种「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胃肠壁膜受到严重伤害。

清空肠胃身心重生

中医处理这一类肠胃问题,往往先泻后补。中医有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下法」是一种攻逐体内结滞的方法,主要是消除肠胃里的燥屎热邪及水结蓄血的疾患。肠内累积著污秽残渣和有毒沉淀物,必须在进补之前洗涤乾净;正如不把堵塞厕所的粪便排除,在水箱里再加清水也是徒劳。

从辟谷受惠的,不单是生理上的健身甚或治病功能,更令人惊讶的是,它对心灵有直接的影响——小者抑止欲念,大则引发神通。东汉《太平经》曾讲过人当辟谷数十个月后可以通灵。当辟谷超越饥饿期而进入稳定的无食欲期,心灵将出现无欲境界。我有徒弟在「辟谷第二阶段」(能量蓄存期)就出现「视钱财如粪土」的感觉,当付钱结胀时感觉手中的纸币如同阴司纸;他看到食肆的狼吞虎咽景像,脑海不期然浮现禽兽撕杀、暴戾、茹毛饮血的野蛮丑态。这说明了辟谷「自救」机制出现的同时,心灵亦在同步调整。

辟谷在体内的改变

辟谷过程中身体出现甚麼物理变化呢?肝脏有千多种不同的酵素,这些酵素不停地作出化学反应为我们由外跑进身体的各种物质进行分解、筛选,让有用的物质留下,无用的排出。胃部没有消化食物的需要时,酵素会停止进入胃部,转而进入肠及血管之中。在肠内,酵素吞食残留下来的渣滓、受损的细胞、有害的细菌、及经过新陈代谢以后产生的废料。当酵素进入血管,血管得到洗涤,从而彻底改变整个身体的素质。这是辟谷到了治病的阶段。一个人免疫力下降会生病,即中医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个「虚」字,其实与血的质素有关。血液是身体免疫功能的守卫者,它连同酵素、白血球及免疫因子,在体内巡逻、搜索,从而摧毁入侵的病毒,这叫「以正驱邪」。当我们的血液被污染,它便不能执行防御任务。那血中毒素必造就慢性病。身体本来可以通过腹泻、排汗、体臭、口臭、斑疹及痤疮等机制处理毒素,但情况严重者,这些机制所能够做到的只是九牛一毛。辟谷则不同,酵素会跑到血管清除血中废物,让血液质素返回正常和健康状态,出现「自救」功能。通常带有毒素的血液呈酸性,酸素会通过血液网停留在关节处,凝结并侵蚀关节组织,做成痛风、风湿关节炎。辟谷时酵素会进入关节,从而溶解这些凝结物。

一般来说,辟谷进入治病期要四十天,视乎个别情况。当体重停止下降,此时大约二十天左

右,「自救」机制才被启动,开始「重新做人」。注意:不要胡乱做辟谷。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必须有明师或专业人士从旁辅导。辟谷时必须有服肴、气功及适量动功配合。庸讵知可生者必可死,可死者亦可生也!

道家仙药——巨胜可以延年撰文:袁康就博士

今天社会上流行著各种健康饮食方法。九十年代香港科技大学有教授发现中药古方「生脉饮」是强力抗氧化剂,自此之后,中药的保健功能受到高度重视。近年中医注册制度落实执行,服食中药的人愈来愈多。除了民间的芦荟治百病、白花蛇舌草治癌症等平民疗法以外,富贵一族趋於服食昂贵的灵芝胞子、蜂王浆、人蔘、燕窝、冬虫夏草。「抗氧化」一辞成为现代人追求的对象,这股热潮似乎有偏离医疗文化之势,所延及的包括面膜、洗发素、沐浴露、防脱发剂的荒唐推销语句。有趣的是,古方「生脉饮」的抗氧化分析发现,原来人蔘、麦冬、五味子三种药材中,最具抗氧化能力的,不是昂贵的人蔘,而是廉价的五味子。最近又有科研报告证实杞子具强力的抗氧化功能,中药抗氧化文化似乎崭现成风。

其实,许多廉价的中药都具有令你意想不到的神奇功效。在街市随手可得、用作家常调味剂或菜肴配角的生羗、洋葱、大小蒜等,往往是治癌、增加免疫力的好东西。所谓「抗氧化」中草药,早就被晋代道家高人葛洪列举出来。《抱朴子内篇?仙药》涉及植物类仙药27味,这些仙药既不是奇珍异草,也不是昂贵的冬虫夏草或野山人蔘,而是极普通的灵芝、菖蒲、桂、术、五味子、地黄、天门冬、麦门冬、茯苓、松脂、柏脂、胡麻、重楼、黄连、石苇、楮实、枸杞、黄精、桃胶、竹沥、柠木实、槐子、菊花、飞廉、泽泻、远志、乾漆。它们既然是「仙药」,当然具有高度的抗氧化能力。

这27味当中,灵芝、五味子、麦冬、杞子都被人发现了,打后的科研报告,会否也出现对芝麻(胡麻)的惊讶呢!香港人煲汤常用的云苓、白术,也可能经过一翻科学的抬举之后,摇身一变而升价十倍,届时再难以以廉价的「仙药」进汤调补了,各位好好珍惜!

究竟芝麻有甚麼神奇呢?芝麻在中医文献里确实没有甚麼神奇之处。根据《神农本草经》谓:「胡麻,味甘,平。主伤中虚嬴,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一名巨胜。」一般中医只把芝麻看成是对治肝肾阴虚所导致的头晕、耳鸣及气虚便秘之药,很少把它归类为达致延年益寿的健康食品。不过,在古代的道教文献里,我们不难找到芝麻服食的好处。魏晋时期《太上灵宝五符序》就记载了很多服食芝麻之药方,有「延年益寿神方」、「饵胡麻方」、「胡麻膏」、「眞人绝谷方」、「真人绝谷饵巨胜法」、「真人轻粮辟谷不食方」、「出外益体服食方」、「乐子长炼胡麻膏方」、「乐子长服胡麻法」、「胡麻酒方」等。书内还记其徵验:「服之一年白色美,身体滑泽;服之二年白发还黑;服之三年落齿更生;服之四年入水不濡;服之五年入火不焦;服之六年走及奔马。」又有「服之百日,充益肌肉,鬓发皆黑,耳目聪明。能长服之,命无穷矣。」又有「百日以去服之,肌肤充盈,二百日老者更少,三百日延年益寿,久服神仙也。」葛洪的《仙药》又引用《孝经援神契》曰「巨胜延年」。往后,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孙思邈、及各朝的道家文献都有高调记述芝麻服食的好处,反而今天中医对此药表现得非常冷漠。

刚好相反,日本人对芝麻的重视及研究远超过中国人。国内所生产的优质芝麻,大部分被日本人采购过去。

日本对芝麻的研究非常严谨,1999年以后的研究报告总结有:芝麻素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芝麻素有促进肝脏的解毒作用。芝麻素能抑制老化进程。芝麻素可抑制活性氧的数量。芝麻素可使低密度胆固醇值下降。芝麻素对癌的抑制高达53%。

至於中国,其实早在1991年有研究发现,用添加两成芝麻粉的食料餵饲加速衰老的小鼠,证实了芝麻具备推迟小鼠的衰老现象,而日本的同类研究则始於90年代后期。中国的研究在当时没有得到太大的重视,至今亦然,这是极之遗憾的事。

芝麻含有甚麼宝贵东西使其有养生及抗衰老作用呢?芝麻榨出的油在高温下是不会变质的,乾燥的芝麻及芝麻粉亦可长期保存而不变质。许多人以为,芝麻的高抗氧化能力,是来自它所含的维生素E,但事实不然,根据成分分析,维生素E的含量随著产地的不同而不同。山东的黑芝麻,100克含95毫克维生素E,是各地之冠。上海的黑芝麻,100克含5毫克。日本的芝麻,100克只含1.3毫克。江苏的白芝麻,几乎不含维生素E。然而,不论维生素E含量多少,各种芝麻都具有不易变质的特点,这显然是维生素E以外的特殊成分导致芝麻有延寿养生之功能——那就是水溶性食物纤维芝麻木脂素(gomalignan)。

芝麻木脂素的主要成分是芝麻素(sesamin)、芝麻酚(sesamol)、芝麻林(sesamolin)、芝麻林酚(sesamolinol)、芝麻素酚(sesaminol)等。这些成分也同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而且远远超过维生素E。黑芝麻的表皮,含有一种多酚类的成分花色苷,也是抗氧化物质。花色苷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作用,对眼晴角膜和水晶体、皮肤弹性和保湿等都有正面的帮助,它能使皮肤变得细腻和润泽。此外,芝麻还具有油酸、亚油酸、花生油酸、叶酸、烟酸、蛋白质、寡糖类、卵磷脂、植物甾醇、维生素B1、B2、E、大量的钙、钾、磷、镁、铁及其他微量元素如锌、锰、铜、硒等。骨质疏松的患者,与其每天服食人工制造的钙片,不如服食60克芝麻来补充钙质;因为,没有磷和镁的调合,单一补钙是没有好处的,而1000克的芝麻却含有1200毫克的钙、540毫克的磷及350毫克的镁。芝麻本身就具有较全面的补钙系统。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芝麻含有大量的锌。锌可促使人体的毛发生长、雄性激素与精子的产生、味觉的改善,及人体的生长发育、智力等。锌也有保护皮肤和骨骼的能力、调节免疫功能。道家的养生文献记载芝麻有强筋骨、黑鬓发、甚至改善脱发的能力。

芝麻的益处是我们意料之外的。道家典籍视之为仙药——巨胜可以延年!在香港,它仍然是价廉物美的食品。我们随时可以在街市购买得到,把它炒香、研粉,早晚各以温水冲服一茶匙。十元八块一大包,足足可服一、两个月。不过,我们应该在它还未被商人及学者冠上「抗氧化」标韱之前进补才是上策!

《道德经》的天人合一论

老子的「道德经」完整地建立一套治人事天的学说。虽然,老子与孔孟儒家一样,不外乎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然而,这一系列的入世之道,却是从大自然中来,而治人事天的道德取向,是根源於大自然之道;老子打破「天道」与「人道」之分隔,赋予两者必然的关系。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章25)老子认为「人」、「地」,「天」、「道」是有著整全性的串连,并且有关系地存在。人应该一层一层地向外向上追索和效法,一直追至其终极意义所在,就是「自然」。

老子继承前人「观象於天,观法於地」之经验,重组出一幅有关盘古初开,宇宙运行的图画:「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章25)老子的道,是先天地生的,为天下之母,即是日月星辰,宇宙万物之母。其形态是「寂兮寥兮」,其行为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其性格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但这个「道」似乎不可名,故老子「强为之名」,因而在第一章便指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从这幅「天道」图画开始,慢慢描绘人的位置,其目的无非是告诉大家「人道」应该效法「天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章25)老子这幅「道画」,从无边无际,寂兮寥兮开始,跟著看到日月星辰,再而有天有地,最后可见到人的存在。画面由广阔的空间逐渐缩小,人的面貌逐渐变大,镜头焦点仅集中在域中四大之一的人身上;然后,镜头角度再由窄角度慢慢变阔,人愈来愈细小,发现原来人立於地之上,地又为天所包,天又在漫无边际,寂寥虚冥的道中。… …

老子的「道画」,企图把「天道」降至「人道」,再由「人道」明「天道」,其间强调「自然」的重要性。在这个来回往复的画面中,老子从「宇宙观」推演出一套完整的「人生观」,再从「人生观」复守「宇宙观」,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观念,到了老子,已达致前所未有的高峰。老子的「人生观」与其「宇宙观」结合在一起,并不分割。老子的「人生观」根於「天道」,以明「人道」;既知「人道」,复守「天道」。於此老子尝试以母子的关系作比喻:「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殆。」(章52)「天下有始」,即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道」。又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章1)「天下有始」又是「无」,「无」是「有」之先,是「天下之始」,又是「天下母」。老子以道为「母」,以人为「子」。人是「有」,「有」是「无」之「子」。人在宇宙之中,成为宇宙生成的一份子,人本身就含藏自然之道的属性;由於有了这个属性,人足以此理解宇宙万物的变化,也可以此来了解自身变化的依据。

老子论柔的两个层次--从柔练太极拳及打坐说起(1)

论文摘要

在老子思想中,"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影响所及,道家道教不但对生命的存养以柔为本,在政治、对治事物的方向也以"用柔"为手段。然而,《老子》一书所提到的"柔",应该有两层意义。其一是二元属性的柔,其二是一元论中的柔。本文就"柔能胜刚"一义去确认老子所言的"柔"并非二元对待的柔,并借内丹修炼及太极拳作辅助说明。

(一)前言

老子思想中的"柔"是现象界所有生命最符合道的形态,而且,柔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它外表柔弱但内里强大。对於这些观念,我们不难从《老子》一书引以论之。譬如,老子以水为现象界最柔弱但又最接近道的东西,谓水"几於道"[1]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2]。另外又有"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3]、"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5] 等等。老子以"德"为道在现象界的自我呈现,[6] 而"柔"是其中之一。现在的问题是,刚柔是现象界的二元对待,应无高低贵贱之分,又怎能说成"柔能胜刚"呢?这观念对修炼文化影响深远。太极拳习练者一般都有共识是,"柔"是被推崇的一面,"刚"是被舍弃的一方。问题是,"柔能胜刚"的说法对吗?如果基本思想不对的话,

这将会为太极拳文化带来灾难。[7] 如果这说法没错,我们怎样理解刚柔不是二元相对而是柔必胜刚的道理呢?

(二)重柔弃刚

"重柔弃刚"固然是太极拳技击的核心理念,然而,当我们只求养生而演练太极拳动作时也同样"重柔弃刚"。

虽然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观念上有"柔能胜刚"的含义,但我们也许可以这样反问:"不是说刚与柔是现象界'二'的两大元素吗?譬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8],都在现象界呈现相反相成、互相生尅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刚与柔应该属同一层次,不可能被说成'柔'比'刚'优胜。太极图中的黑白二鱼也是半斤八両,不见得白比黑多、柔比刚强!" 很少人会这样反问。太极拳习练者大多默契这个"重柔弃刚"的修炼模式,不去存疑。究竟"柔"的意义为何,让我们从老子论道的原始起点确认一下。

老子论柔的两个层次--从柔练太极拳及打坐说起 (3)

(三)是一是二还是三

老子有一条由道创生万物的理路,当中显示了"柔"的高度价值。那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9]。"一"可作"太极"解,"二"是天地或阴阳,"三"是"冲和之气"[10]。进而言之,"一"与"三"亦相同,太极未动为"一",太极动则为"三"。[11] 现象就是"三"及以后的事。每落於现象的一切东西,都有二元性质,即是有"长短相较、高下相倾"。在现象界,刚柔互济互用,刚与柔当无孰高孰低之说。 "冲和气"是宇宙本源要衍生形质万物过程中的第一层"气态"。它外表柔和但内蕴矛盾,所谓"冲",是内蕴阴阳互相对立的矛盾,正因为这种本源之气隐藏著二元的内在因子,故由它所生化之一切万物便很自然地堕入二元关系之中。老子创生论所讲的现象界第一层机变,当由"太极"开始。"太极"是即将为"有"但其自身仍处於混沌未显之实体。如果顺著创生之路往下说,则作为"一"的"太极"将自我呈现而变为"三",即是现象界的第一层气态,叫做"冲和气"。老子说"道冲而用之"[12] 就是指现象界中这种本源之气、及此本源之气的生化之用。老子要我们"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修炼以"复归於婴儿"为终极,也是因为婴儿最接近这种原始之气,我们称之为"元气"。在天地大宇宙中,最原始之气为"冲和气",是"三"。在人体小宇宙中,最原始之气为"元气",是上天赋与每个个体生命之"先天数"。"冲和气"及"元气"都具备柔和之态。也因为此第一层"气态"内蕴未显之二元相对的矛盾性,其继生者必具备二元对偶的规律。由"三"衍生的万物,或由"元气"所造就的人体生命,也必然具备阴阳相反而相成的物理格式。要注意的是,作为"三"的冲和气,是一种柔和的呈现。婴儿也是"骨弱筋柔而握固"[13] ,因为婴儿具备最完美的"元气"表现,属於生命至柔的状态,所以说"人之生也柔弱,而死也坚强"[14]。老子所讲的"至柔",是直指这本源层次的气态,是"冲和气"的"三",而不是落入现象界二元对待的"柔"。由此推衍,我们所谓"柔能胜刚",应该是"三"的"柔"能胜万物生成以后那堕入二元对待"刚"。如果说"冲和气"的"柔"是老子论至柔胜至刚的柔,则这个"柔"当与现象界的柔有别。前者是太极的层次--静则太极,动则冲和气;未显为"一",显则为"三"。不论是隐是显,这个"柔"必然高於现象界的柔。因此,我们说"刚柔相济"的刚柔,我们是讲物质世界的规律;当我们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时,我们是讲万物所由出、至柔的"冲和气",它能驾驭物质世界、落入二元描述的"至刚"、"至坚"。我们要演绎太极拳的"柔",就要把动作提升到一个

超越二元对待的境界,即"太极"境界。它有著"冲和气"之"柔"。境界提升之后,我们便有可能踏进"玄牝之门"。又或者,打坐时消融内外,物我两忘,有无双谴,进之以无思无念之入定状态,全身即呈现一股愉悦舒泰的柔和之气,臻入"玄关"。"太极"之"一"为静,"冲和气"之"三"为动。动则向前,静则回归,"柔"则恍惚跌宕於"阳动"之际,跌宕向前衍生即造化生命,往后逆行於恍惚之间则炼虚入道。

老子论柔的两个层次--从柔练太极拳及打坐

说起 (3)

(四)柔是真炁的载体

太极拳的柔和舒展、缓

慢均匀、呼吸顺畅的动作,同时也是一种专

注力的表现。老子说"专气致柔",要达到"柔

"的效果,一定要有专注力。太极拳要练得好,

并不是肢体动作是否有如武术金牌的选手的

规格--落地跌叉、最好一字马,腾空二起腿,

蹬脚要高要直等。相反,我们练习的目的是

一个"气"字--一个属於"冲和气"的 "柔"。太

极拳的修炼方向应该以炼气为先,而不是形

式上的执著。当然,因循技击意义的拳架是

不能忽视的。有专注力的柔和动作可以使体

内气脉流畅。从传统的修炼工夫说之,冲和

气输布周身,在每个招式的凝注运作之中,

我们可以做到"凝神入气"。这种工夫,打坐

炼气用之甚勤。到此,它既是太极,又是无

极;既是回光之路,又是圣胎之象。在太极

拳,如能做到神气合一,练者所达之境界经

已超越一切常用语句所谓的"以意行气"工

夫。那就是"真意",一种有意与无意之间的 "

感动","真炁"由此导出。不论静功或动功,

只要进入"真意"之境,"真炁"便能启萌。真

炁是一种后天修炼得来的"元气",即是老子

所说的"三",又即"冲和气"。简单地说,"真

炁"是人体隐藏深处的第二部发电机,用来对

付顽强的疾患,也是支撑体内一切有形气机

的源头。太极拳练习犹如打坐,若能达至太

极之至柔之境,就有真炁化生。日积月累的

太极拳演练,专注用柔,将有可能炼"气"成"

炁",为身体提供高层次的生命素质。

(五)柔本有强大力量

冲和气是现象界第一层气

态,有趣的是,老子说气之冲和,是连著天地架构来说。老子宇宙论中的"二"是一个很妙的设定。冲和气是"三",混沌之"太极"为"一","二"於其中,但"一""二""三"没有流变时序的必然位置,它是一个权说。"三"是道要呈现事物的原始位置,"三"与万物却有流变时序的必然性--先有"三"而后有"万物"。但冲和气是"太极动而生阳"[15] 底下发生

的第一层气态,其自身呈现的当下,必须按照"二"的对偶规律衍生实有的万物。由是引伸出来的,便是冲和气之动必须依循天地架构的二元模式演化开来。老子认为,天地是一个"封闭虚间",其形状好像一个风箱,叫做"橐龠"[16]。风箱内的气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它一被鼓动,就会有"动而愈出"的能量不断地生发开来。然而,形之於"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冲和气是一种"柔"的表现,这个柔,是来自鼓动中的"橐龠效应"。可以说,"橐龠"是一切生命形态的基本形构。人如天地,也是一个"橐龠"。我们是用口鼻呼吸,口鼻就是"龠"。我们的臭皮囊就是"橐"。我们的生命也同样建立在"橐龠效应"之上。有趣的是,天地的呼吸形态是不能见、不能闻、不能触及的。通过天地的造化,我们能够感知天地也是一个生命实体。天地确有生命,它亦不断孕育天地间的一切生命。这就是"动而愈出"的动态发展。虽然天地的呼吸形态是无形,但它却能够翕辟成变,化生万物,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天地的生命能源建基於它的"橐龠效应"。这种翕辟成变的无形"呼吸",比动物的有形呼吸强大得多。由天地衍生出来的第一层气象--冲和气,是天地一橐龠造化万物的能量所在。这个观念可以扩延至宇宙生命之中,因为宇宙其实也是一个"广漠无边"的封闭虚间,是一个橐龠。今天天文科学家亦提到"宇宙真空能",认为宇宙中没有星体的空间并非真空,它是"真空能"的所在位置,也是导致宇宙膨胀的原动力。[17]"真空能"的粒子突然出现并突然消失的现象,其实是一种"呼吸形态",只不过它比天地翕辟成变的无形呼吸更加"无形",也就是老子所说的"绵绵若存"的"橐龠效应"。然而,这种几近於"无"的氤氲之"气",也就是现象界第一层柔和的气态。这种"柔",

是导致宇宙膨胀的无穷力量。

子论柔的两个层次--从柔练太极拳及打坐说起(4)

(六)结语

正如打坐炼气一样,四肢的运动也能产生体内的"橐龠效应"。当我们静坐,在"上封下闭"的营造下,真炁可以启萌。[18] 当我们运动,只要维持住"封闭虚间",真炁也一样可以出现。事实也如此,当我们刻意出拳发劲,提肛[19] 的动作是自然的事,因为那是一种本能动作。正因为这都是日常生活容易经验到的事,所以,这看来是一个不需考究但被人忽略的现象。要注意的是,经过上封下闭的动作,人体有如"橐龠",所衍生出来的将会是柔和的真炁。即是说,当人使劲发力时,他必然是在"橐龠效应"下发挥出来,凭这个原始真炁演化出来的可以是爆炸性的,但它的本源形态却是柔的。

在静态打坐时,"橐龠效应"所衍生的是真炁,它能造化生命及提供各种器官功能发挥的原动力。在运动如太极拳演练时,"橐龠效应"造就丹田气从而发挥肢体的强大动力--劲。我们可以说,柔在"橐龠效应"的配合下,它既能表达於生化能力,又能造就强大的肢体活动。

我们练习太极拳时也经验到发劲。发劲其实是一个上封下闭之下的"橐龠效应"。这就是力量,也是养生的源头。太极拳虽是动功,但如果练者能如老子所说,做到"橐龠",使出的气具有冲柔的状态的话,则这个就是太极拳所要追求的柔。这才是真正的太极拳。不过,还需注意的是,冲和气是"三",其静为"一",但绝不是"二"。我们要进入氤氲和谐的太极拳动感之中,既超越有无、内外、上下、高低等对待,又结合上封下闭的"橐龠效应",才能把太极拳的"柔"发挥出来。这个柔,当然不是"刚柔相济"的柔,而是"橐龠效应"发挥出来的强大动能--眞炁。因此,它的能量远高於二元对待的刚劲或柔劲。只有这样,"柔能胜刚"的说法才能成立。

(完)

道德经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经典名句】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现代汉语解读】 道,看它又看不见它,这叫微。想听它又听不到,称为希。摸它又摸不着,叫夷。三者不可揣摩,所以混在一起。 "一",其上不清晰不明亮,其下昏暗不清,长长的连绵不绝,不可描述,又好像没有。这就是没有形状的状态,没有实体的样子,这就是非常微妙,又辽远到不可探究的状态。跟着道的后面看不到它的结束,迎着它又看不到它的开始。看今天的道是怎么运行的,应用道的法则于生活中看看结果,就可以推断古代道是怎么运行的,这就是道的规律。 【感悟赏析】 这一章是对于天之道的描述,也是的宇宙观。微,悄无声息。希,织布,孔大的称希,我们可以理解为稀少的意思。夷,平坦的意思。一,是指世界状态。道生一,道是源头,一是道落实到世界的体现,是世界最初的状态。这里讲的是道介于有与无之间,无论视觉、听觉,触觉都触摸不到,但又确实存在。

沕,微妙,望,边际,辽远。这里告诉我们,道是无影无形的,我们似乎能够看到又看不清楚。道是超越时空存在的,我们看不到它的开始,也望不到它的结尾。 道的运行规律我们是可以找到的。道的运行规律亘古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今天道的运行规律推断自古以来道的规律。其方法就是把道的法则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看看结果,就能够明白道的运行规律。这是告诉我们道的学习方法。 这一章讲的是天之道。总是从天之道中推演出圣人之道,所以的行文结构总是讲一段"天之道",然后阐述"圣人之道"。眼中的道是模糊不清、的,无法描述的,但又确确实实存在的。这是的宇宙观,我们发现是高明的,又很科学。因为在他的那种年代对于宇宙的了解很少,实际上直到现在,我们对于宇宙的了解仍然很有限,科学说宇宙中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暗物质、暗能量,而我们对此一无所知,英国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存在平行空间。的做法是明确道的存在,也承认描述不清,而不是像宗教那样描绘出自己认为的明确世界。所以,道家并不是宗教。后来的与道家有一些关系,但并不密切,而且本质上是不同的。 读书笔记及感悟赏析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老子道德经名言名句(优.选)

老子道德经名言名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老子道德经名言名句,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

盗贼无有。 15、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16、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1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9、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0、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2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4、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5、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2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28、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29、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3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31、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33、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道德经-经典名句

第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第2章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4章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第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第7章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第9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10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11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14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第17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第18章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22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23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29章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第30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第31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32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36章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38章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第39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 第40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

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 老子名言集锦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4柔弱胜刚强(柔弱能战胜刚强) 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 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

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 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 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1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 1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 12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愿采取攻势而情愿采取守势,我不愿前进一寸而情愿后退一尺)

老子经典名言名句妙语录

老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章句] 道可道,非常道①;名可名,非常名②。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可万物之母③。 ——《道德经》第1章[注释] ①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字,是“道理”的意思。第二个“道”字,是“言说”的意思。第三个“道”字,是老子介绍自己见解的专有名词,是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 ②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名”字,是指具体事物的名称。第二个“名”字,作动词使用,是称谓的意思。第三个“名”字,是老子介绍自己见解的特用术语,是称“道”之名。 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意译] 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说得出来的名,就不是常名。 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章句] 有无相生①,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②,前后相随。 ——《道德经》第2章[注释]

①有无相生:“有”、“无”,指普遍事物的存在或不存在。 ②音声相和: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互相调和。 [意译] 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促就,长和短互为显示,高和下互为呈现,音和声彼此应和,前和后连接相随。 [章句] 圣人之治,虚其心①,实其腹,弱其志②,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③。使夫智者不能为也④。为无为⑤,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3章[注释] ①虚其心:使人的心灵开阔。 ②弱其志:使人的意志柔韧。 ③无知无欲: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 ④智者不能为也: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多事。 ⑤为无为:以顺任自然的态度去处理事务。 [意译] 有道的人治理政事,要使人心灵开阔,生活安稳,意志柔韧,体魄强健。常使民众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依照无为的原则去处理事务,就没有不成功的。 [章句]

《道德经》经典名言100句

《道德经》经典名言100句 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10、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

家昏乱,有忠臣。 1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7、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0、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5、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道德经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doc

道德经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 析 道德经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道德经经典名句】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德经现代汉语解读】 道,看它又看不见它,这叫微。想听它又听不到,称为希。摸它又摸不着,叫夷。三者不可揣摩,所以混在一起。 "一",其上不清晰不明亮,其下昏暗不清,长长的连绵不绝,不可描述,又好像没有。这就是没有形状的状态,没有实体的样子,这就是非常微妙,又辽远到不可探究的状态。跟着道的后面看不到它的结束,迎着它又看不到它的开始。看今天的道是怎么运行的,应用道的法则于生活中看看结果,就可以推断古代道是怎么运行的,这就是道的规律。 【道德经感悟赏析】 这一章是老子对于天之道的描述,也是老子的宇宙观。微,悄无声息。希,织布,孔大的称希,我们可以理解为稀少的意思。夷,平坦的意思。一,是指世界混沌状态。道生一,道是源头,一是道落实到世界的体现,是世界最初的状态。这里老子讲的是道介于有与无之间,无论视觉、

听觉,触觉都触摸不到,但又确实存在。 沕,微妙,望,边际,辽远。这里老子告诉我们,道是无影无形的,我们似乎能够看到又看不清楚。道是超越时空存在的,我们看不到它的开始,也望不到它的结尾。 道的运行规律我们是可以找到的。道的运行规律亘古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今天道的运行规律推断自古以来道的规律。其方法就是把道的法则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看看结果,就能够明白道的运行规律。这是老子告诉我们道的学习方法。 这一章讲的是天之道。老子总是从天之道中推演出圣人之道,所以道德经的行文结构总是讲一段"天之道",然后阐述"圣人之道"。老子眼中的道是模糊不清、混沌的,无法描述的,但又确确实实存在的。这是老子的宇宙观,我们发现老子是高明的,又很科学。因为在他的那种年代对于宇宙的了解很少,实际上直到现在,我们对于宇宙的了解仍然很有限,科学说宇宙中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暗物质、暗能量,而我们对此一无所知,英国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存在平行空间。老子的做法是明确道的存在,也承认描述不清,而不是像宗教那样描绘出自己认为的明确世界。所以,道家并不是宗教。后来的道教与道家有一些关系,但并不密切,而且本质上是不同的。 道德经读书笔记及感悟赏析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

道德经经典名句总结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其译文 一、关于认识论的句子 1.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 【译文】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2.不知常,妄作凶。 【译文】不认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盲目乱干、胡作非为,就会出现凶险。 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提倡(有了)“仁义”。聪明智慧(逐权夺利、投机取巧的心机)出现了,有了狡诈和虚伪。家庭六亲之间不和睦了,才需要推崇孝慈。国家昏乱了,才出现贞节、忠诚之臣。 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译文】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5.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译文】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译文】踮起脚尖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跃起大步想要快走,反而行走不快。 7.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轻举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根本,狂躁妄为就会失去主控的权能。 8.物壮则老。 【译文】事物强壮了就趋于老化。 9.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10.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译文】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 11.固至誉无誉。 【译文】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 1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看得见的有形质产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质。 13.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译文】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交冲下而成新的和谐体。 1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 1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 静为天下正。 【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欠缺,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空虚,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 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枉屈,最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不停地动作可以战胜寒冷,安静能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译文】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 17.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道德经格言警句100句

道德经经典格言100句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 【译文】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2.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经》 【译文】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道德经》 【译文】委屈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凡能成新,少则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4.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发,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译文】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工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多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强者强、自足者副,强行者有志。 ——《道德经》

【译文】能了解别人的成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强者。知道满足者才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6.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道德经》 【译文】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7.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 【译文】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行迹。 8.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 【译文】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到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译文】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1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道德经》 【译文】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

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 [标签:栏目] ,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道生之,德处之,物行之,事成之。 3、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8、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1、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2、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4、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15、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16、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我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故贵身于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 17、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8、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

经典道德经名句翻译及感悟

经典道德经名句翻译及感悟 【篇一】经典道德经名句翻译及感悟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 不知。 ——出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 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 不智慧。 【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 辟结语。 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翻译讲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 三是不逞强好胜。 【感悟】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 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翻译讲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 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 人谦下。

【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使用。 4、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翻译讲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 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翻译讲解】: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感悟】赢得民心,注重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6、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翻译讲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感悟】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翻译讲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以暴治民,民必反也。 8、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道德经名言名句

老子道德经名言名句 导读: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5、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16、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1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9、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0、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2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4、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5、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2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28、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29、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3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31、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33、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34、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道德经名言名句

老子道德经名言名句 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5、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16、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1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9、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0、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2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4、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5、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2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经典名句摘抄大全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经典名句摘抄大全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老子的《道德经》经典名句: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 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老子》 1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1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1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 1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 1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中的名言警句

道德经中的名言警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道德经中的名言警句,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8、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9、持而盈之,不若其以。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1、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3、生命,除了生命本身之外,一无所有。 14、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5、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16、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8、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1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2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21、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2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3、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24、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经典诵读推荐——道德名言名句100句

经典诵读推荐——道德名言名句100句 2013-07-03 09:52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 【译文】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2.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经》 【译文】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道德经》 【译文】委屈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凡能成新,少则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4.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发,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译文】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工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多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强者强、自足者副,强行者有志。 ——《道德经》

【译文】能了解别人的成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强者。知道满足者才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6.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道德经》 【译文】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7.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 【译文】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行迹。 8.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 【译文】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到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译文】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1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道德经》 【译文】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老子道德经经典名句

老子道德经经典名句 [标签:栏目] ,老子道德经经典名句 1、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3、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生命,除了生命本身之外,一无所有。 5、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故从事而道者,道德之;同于德者,德德之;同于失者,道失之。信不足,有不信。 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8、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9、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0、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1、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4、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15、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7、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18、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9、有,是万物之所始;无,是万物之所母。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22、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5、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若冬涉川,犹若畏四邻,俨若客,涣若冰将释,敦若朴,浑若浊,旷若谷。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能弊复成。 26、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8、水至柔而至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为百谷之王,善处其下也。上善若水。 29、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30、道冲,而用之久不盈。深乎!万物宗。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湛常存。吾不知谁子?象帝之先。 31、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32、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3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34、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5、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故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以,是果而勿强。物牡则老,谓之非道,非道早已。 36、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38、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39、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 40、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1、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道德经》中十大名言

《道德经》中十大名言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是春秋时期老子创作的哲学作品,以无为、无我、自然之观点,阐述了精深哲学的道家思想。 一、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出自《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轻率就会失去自己的根基,急躁就会丧失主动权。 二、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二章》。当人民不怕威胁的时候,那么对统治者的大的威胁就要来了。 三、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轻易许诺别人的人,一定是缺少信用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遇到的困难就一定多。 四、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政治做到宽厚仁慈,人民就会变得纯朴善良;政治做到猜忌多疑,他的人民就会恐慌,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五、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委曲就会能够保全自己,弯曲就能够伸直,低洼的地方就会变得充满,破旧的东西反而会生出新的东西,少反而会变得多,多反而会生出迷惑。

六、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出自《道德经·第九章》。咎:灾祸。遂:成功。金玉财宝堆满堂室,没有谁能守藏得住;富贵了就骄横,是给自己留下了祸根;功成身退,才是顺应天道。这些话指出事物发展达到顶点、极端后,就会转化到自身的反面,所以适可而止才是符合天道的。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出自《道德经·第二章》。功成而不居功。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不会失去。 八、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人们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时失败;在快要完成、结束时能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不会坏事。这是说无论做什么事,从头到尾都要兢兢业业、谨慎对待。 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出自《道德经·第八章》。上善:指大善的人。大善的人好像是水,水总是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却不与万物相争而以平静自持,甚至甘心处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地方。这句话以水的品性来赞扬利他、无私的美德和品格,以及“不争无忧”、“甘于平淡”的精神。 十、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老子《道德经》名言评析

老子《道德经》名言精选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道德经》第2章【翻译讲解】:“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这是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老子经常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大道废,有仁义。智惠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有些现在看起来合理的,有得则不是很合理。很显然,如果我们困在这样的逻辑中,不管我们作何种辩说,似乎都是徒劳。这个时候就需要“超越”。 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道德经》第2章 【翻译讲解】: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3、“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道德经》第七章 【翻译讲解】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 4、“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8章 【翻译讲解】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处众人之所恶”千万不能理解为做为大众所厌恶的事情。这是用水来比喻,说明谦下不争的道理。因为自然之道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的,所以处众人之所恶并不意味着被损害,反而预示着“拥有”的到来。这是老子的道理。 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11章【翻译讲解】“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三个形象的比喻很好地说明了“无”的作用。“有”形的那部分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无”形的那部分很容易被忽视掉。但如今也许人们对老子的这个比喻太熟悉了,所以往往又走到以“无”形来否定

《道德经》中的十句经典名言

《道德经》中的十句经典名言 《道德经》中的十句经典名言 ?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的老子,出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存世有《道德经》,将朴素的辩证法融入其中,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道德经》中的“道德” 并不是我们今天狭义理解的人的品质,“道”指的是宇宙万物运行之规律,如果人们的言行合于宇宙之道,自然之道,就称为“德”。在《道德经》中有十句名言,与大家一同分享。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方可成就大事业。妄想一日登天的结果只会是徒劳无功,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你的目标才会离你越来越近。其实万事万物都不是由最小的细胞、分子等组成的吗?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往低处流,不论环境有多恶劣,不论地势有多险要,水都愿意去,滋润万物而与世无争,它的品质无比的高尚。做人也应当有水一样的情怀,不争名逐利,心怀社会、国家,当

你把自己的姿态放低的时候,你成就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 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名利心太重,荣辱都会让人担惊受怕。所以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待人处事,这就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能了解别人的认是智慧,能认识自己的人才是明白人。战胜别人是有力量,能战胜自己的人最强大。知足的人才是富有。坚持不懈的人就是有志。不失去本分才是持久,身体虽死,但道仍存世的,才算真正长寿。老子告诉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长寿,这才是根本之道。 5、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很多祸患都是因为人心贪婪所致,很多人知足常乐常挂嘴边,可是当各种诱惑出现时,全然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老子说,没有比放纵欲望,贪得无厌更大的祸患了,所以说懂的知足,懂得适可而止,才是最大的智慧。 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其实所谓的难事,只不过是没有找到规律,没有好方法而已,要从容易处着手。天下所有的难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