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及详解(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及详解(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及详解(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圣才出品】

第10章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

1.请你结合21世纪信息人才的需求特点,谈谈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的关系。

答: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传统的教育体制不能满足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而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应用可以全面促进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师生角色、教育思想理论等方面的变革。下面我就结合21世纪信息人才的需求特点,来谈谈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的关系。

(1)教育技术的应用能促进课程内容及形式的变革

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新型人才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所谓信息素养是指综合运用图书情报检索技能和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技能所形成的信息问题解决能力,而最能体现信息素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素质是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教育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能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和高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技术的应用要求从不同途径获取、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成为对学生的第一素质要求,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变革,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教育技术能促进师生教与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世纪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要求新型人才富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紧密联系,而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技术的发展和建构主义学习思想的共同影响,出现以“学”为主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的最突出的优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请你谈谈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答: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必然会引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次:

(1)文化思维层次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基础发生的影响,往往是通过文化完成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教育的文化基础(阅读、协作、计算——传统教育的三大基石)的深刻变革。

(2)思想观念与体制模式的理论层次

信息技术的发展,迫使教育观念的转变,新教育体制与新教学结构的确立。人才培养观念上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体制上从学校教育体制向终身教育体制改革发展;教学结构上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改革发展。只有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才能达到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

(3)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

教育信息化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但是,这种改革活动,只有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改革才能落到实处。如何

通过教育信息化来达到革新教学的目标,既有技术方面的因素,也有策略方法的问题。

3.为什么说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答: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根据DC模型,创造性思维结构是由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横纵思维六个因素组成。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自90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最新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正在国际上迅速流行。建构主义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在教师帮助下,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反对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反对迷信书本、迷信权威,因而基于建构主义的新型教学模式最有利于培养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由于建构主义主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并强调“情境创设”、“协作学习”的学习环境和“发现式”、“探索式”学习策略,所以又促进学生辨证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

(2)基于计算机的课件开发平台对直觉思维的培养提供支持

计算机的课件开发平台可以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是实现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训练的理想工具。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开发平台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编制与开发课件,又可以便于学生进行主动探索。

(3)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思维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形象思维的基础是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在这

方面多媒体课件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4)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对辨证思维和发散思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协作式学习是网络教学的最重要的特点、也是最重要的优点之一,它提倡讨论、交流,鼓励自由发挥、自由想象,便于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多方面的较深入的认识,对于了解事物的复杂性和培养辨证思维、发散思维都有帮助。“发现式学习”强调通过网络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有利于发散思维和辨证思维的培养。

4.请你回顾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由此分析我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你能提出一些新的解决思路吗?

答:(1)我国的教育技术源于欧美的视听教育,近些年来,由于计算机应用和远程教育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对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教育的组织形式乃至对整个教育体制带来了很大冲击。多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来适应这种变化,但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存在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忽视“教学结构”的改革

多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整体没有大的突破,原因在于教改只注重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视教学结构的改革。多年来,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实行的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进程结构,特点是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忽视教学结构改革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使得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几十年来长期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从而抑制了我们国家几代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导致这类型人才的缺乏。在强调教学结构的改革的同时,也要考虑教学内容、

手段、方法的改革。

②忽视教学结构改革的根源——两个误区

a.误区之一是将教学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绝对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所产生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这对矛盾中的两个侧面,彼此对立而又统一。传统教学理论中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这意味着在教学这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这就导致了把教学的主导作用绝对化。对于教学过程这一矛盾运动来说,其主要阶段或者主要过程的矛盾应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阶段教师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起主导作用。

b.误区之二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取代对教学过程中认知规律的研究

对教学活动科学的提法是把“学”看成是认知过程,而把“教”看做是影响和促进“学”的一种外部条件。把“教”与“学”二者合在一起统称为认知过程或认识过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只能作为研究的指导思想而不能取代对具体科学领域的艰苦探索。

(2)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解决思路

为了推动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利于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成长,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作为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信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来决。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

①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②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

③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⑤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5.国外应用信息高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对我国教育改革有何启示?

答:(1)国外应用信息高技术改革的实践

国外应用信息高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最著名的是“明日苹果”教室。“明日苹果”(ACOT)是一个由联合公立学校、大学、研究机构和苹果公司的十几年研究和发展的协作项目。从1985年开始,由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赞助发起一项大型教学试验,旨在探索技术和教育之间的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纵向研究、扩展协作研究、开发集成环境。

“明日苹果”教室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在学生方面,提高了学生注意力,同时也改善学生自己以及对学习的态度;在教师方面,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激发教师的成就感;理解技术的作用:技术促使交互约束学习、小组教学、注重个别化学习应用到实践中,帮助教师和学生取得成功。

(2)ACOT研究给我国教育改的启示

①在信息的条件下,我们要从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转向让学生采用查询、协作方式解决有意义问题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并能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来吸收新的知识。

②技术是促进改革的催化剂。当技术引入教师后,使教师处于与学生相同的环境中。当教师适应了教师中的角色后,他们可以理解教师的职位的含义。这样他们就可以自觉改变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