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数学课程纲要

二年级上数学课程纲要
二年级上数学课程纲要

二年级上数学课程纲要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

教学课时:60课时

设计时间:2016年9月

设计者:

【背景】

本课程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而且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具体表现:

在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学会100以内笔算加、减法和估算的方法。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和形成一定的运算技能。简易方程的资源呈现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经历算术思想向代数思想转变的形成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空间与图形方面提供的资源,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促使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统计与概率的方面,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例为资源,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在综合与实践及“数学广角”,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深刻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数学意识和提升实践能力。

五年级上册课程内容知识点散、多,难度相比以前增大不少,学习困难点比较多。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注重对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为六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课程目标】

(一)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二)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

意识。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四)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五)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课程内容与实施】

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内资源: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班班通资源。

3.课外资源:教师用的挂图,三角板,米尺,学生自制学具,如七巧板。观察生活

中的物体,体验较长的距离有多少米等实践活动。

(二)教/学活动

教学方式?

1.对课程中的基础知识通过课堂传授进行教学。?

2.?对一些抽象活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

时效性。?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交流。?

学习方式?

1.?基础知识以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等形式,提高学习的兴趣。?

2.?应用型只是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

3.?实践活动与数学游戏等栏目以自学,结合实践活动进行学习。?

课外拓展性练习?

1.?课后练习主要是完成练习册和自编练习相结合,分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

2.?部分学生学习程度比较好,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推荐学生自主学习符合新

课程理念的辅导教材。

补充: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数学情景,设置问题链,通过学生探究、课堂生成、

互相交流来驱动任务完成,促使目标的达成。

2.合作学习。本期完成教师布置的一次实践操作作业,要求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解决指定的某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示:一般采用数学日记、手抄报、数学小论文

等形式。

3.精练深析,讲练结合。主要用于练习课和复习课。

【课程评价】

课程

评价

由过

程性

评价

和结

果评

价两

部分

成,

以百

分制

现,

学期

末评

价总

分为

100

分,

权重

下:

1

.过

程性

评价

30%

,其中,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评分别按3:4:3的比例计算;

2.达标测试性评价占70%,其中,单元过关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分别按

2:3:5的比例进行计算。

最后两项得分相加得出总分,把总分在100—85分、84—70分、69—60分、60分以下者的综合评价依次定为A、B、C、D四个等级

过程性评价(30%)=课堂评价(10%)+作业评价(10%)+单元检测(10%),结果评价以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70%)计入。

若最终成绩在60分以下,须按学校规定在针对性复习之后补考。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 授课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空间与图形: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

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量的计量: 7.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统计与概率: 8.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课程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从他们的年龄特点看,她们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对老师同学、对课堂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也有少数同学基础差,注意力易分散,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慢慢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们都活泼可爱,已经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体。根据上面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数学,并通过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本册教材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教材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

继承了认数和计算相结合,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较好的做法。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目标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 教学课时:90课时 设计者: 背景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运用上较上册有所加难,教学选材和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在上册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了预习、思考的习惯,因此,本册教学侧重在原有知识积累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思维、勤于思考的能力。 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会读写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会说出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会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指出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能说出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知道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会说出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小学数学基础型课程 教学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 总课时数:单元学习 54课时 实践活动 2课时 总复习 4课时 总计 60课时 一、课程目标: 数与代数: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空间与图形: 5、初步感知对称、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量的计量: 7、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 千克=1000 克。 统计与概率: 8、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个5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课程内容:

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期《课程纲要》 郑州市二七区运河城实验小学陈华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审定2012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授课时间:60课时 ◆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设计教师:一年级教师 ◆背景: 本期实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与代数领域中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重点内容。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总目标: 1.会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认识“=”“>”“<”,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根据加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5.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7.课堂教学中,巧妙的把数学与语文学科、美术、音乐等学科整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和美课堂。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完整word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学期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青岛版 适用年级:三年级下册 课时数:65课时 设计者:郑文武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会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方法。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统计与概率: 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数据收集的一般方法和统计知识。 实践活动 1.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 课程类型:小学数学 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设计教师:米晓莉 日期:2013.2.10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实施 学习活动(内容和实施)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数学好玩”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

二年级上数学课程纲要修订版

二年级上数学课程纲要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 教学课时:60课时 设计时间:2016年9月 设计者: 【背景】 本课程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而且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具体表现: 在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学会100以内笔算加、减法和估算的方法。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和形成一定的运算技能。简易方程的资源呈现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经历算术思想向代数思想转变的形成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空间与图形方面提供的资源,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促使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统计与概率的方面,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例为资源,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在综合与实践及“数学广角”,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深刻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数学意识和提升实践能力。 五年级上册课程内容知识点散、多,难度相比以前增大不少,学习困难点比较多。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注重对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为六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课程目标】 (一)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二)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星原之火》 授课对象:三年级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课程简介: 《星原之火》数学校本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注重与教材同步,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内容力求做到趣味性、操作性、现实性、探索性、开放性、思想性与方法性,主要体现三大理念: 数学是思维,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思维素质,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数学是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是文化,数学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通过多种资源的挖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课程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趣味数学为支撑点,分为三大模块(思维训练、实践活动、开心数学)编排,采取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写方式,力求图文并茂,学练结合,层次鲜明。

背景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但由于受应试观念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了只重视数学知识,缺少人文的熏陶,更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把掌握基本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把学生的生活空间挤压在分数的争夺上,最终使学生的健康生活道路增添了诸多的阻碍……这种教学显然与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认真分析我们的数学教学现状,我想,除了我们的教育体制导致我们对数学的本质或精神理解有偏差、导致我们的教学方法手段相对单一外,还有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数学素材和教学资源匮乏、我们呈现数学的方式死板等。正是从这些角度考虑,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数学资源,包括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民间数学趣题、数学古题名题、数学史、数学家的介绍,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探究活动,使数学内容更充实、数学课程更丰满,还原一个有趣的、富有人情味的数学真实面貌。我校为了贯彻落实校本课程计划,活跃学校数学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从2013年下学期开始开发校本课程研究,命名为“星原之火”。 课程内容:

三年级数学课程纲要概述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 课时/学分:65课时(义务教育) 设计者: 背景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目标 数与代数 1.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运算。 2、在自主探索,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会进行相应的验算;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秒,了解时分秒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图形与几何 1、通过观察、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能测量并计算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在实践活动中,知道千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统计与概率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综合与实践 1、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到呢个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 教学课时:60课时 设计者: 课程内容: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课程纲要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解决问题》课程纲要撰写人:三年级数学组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57课时 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背景分析: 在数与计算方面,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和计算的基础。小数的初步认识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及小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总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的方法,使100%的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并会估算。 2.通过经历笔算过程,使98%的学生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3.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使99%的学生会看条形统计图,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

4.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说一说,找一找,辩一辩,做一做等活动,使98%的学生会辨认方向,能用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路线。 5.结合实例,通过观察和操作的方法,使97%的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并正确计算。 6.结合具体内容,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使98%的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比较小数,会计算小数加减法。 7.结合实物,通过观察、对比,使99%的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内容标准: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安排: 课时1:认识方向(认识东南西北) 课时2:问路(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制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数学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五四制青岛版 适用年级:三年级下册 课时数:65课时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会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方法。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理解线和角的含义,能测量角的大小,会进行角的比较。 2.探索并掌握平行与相交,能进行辨别。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统计与概率: 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数据收集的一般方法和统计知识。 实践活动 1.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平行与相交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平行与相交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运用线和角的有关知识,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在计算中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的平 面图形。 2、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通过观察、 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用它们拼图。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老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感受 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根据相关标准制定学习目标: 1.通过与学生交流《课程纲要》,了解本学期数学学习的课程内容、课程 目标以及课程评价。 2.通过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重点: 了解本学期学习内容和评价方法。 学习难点: 通过分享《课程纲要》明确学习目标。 评价设计: 1、在学习中通过同学们交流本学期学习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评价学习目标一。 2、在交流学习方法及评价方法中,学生积极主动探讨学习方法评价学习目标二。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从现在开始 ,我们就要一起学习数学 ,发现数学的乐趣。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学会它 ,你就会增长很多本领 ,解决很多问题 .大家都拿到了新课本,老师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翻看我们的新书了,那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看一看这学期我们将学到哪些数学知识。 二、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一)了解一册书有八个单元,及每单元内容的主题。 这学期的数学课,将由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这本书陪伴我们共同度过。这本书有八个单元内容。下面就是让我们走进书中看看吧! (二)了解每单元的内容(通过翻阅找出每一单元的重点,了解每单元的学 习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从上册学习的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来 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 第二单元: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维能力。第 三单元:分类与整理;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设计者: 日期:2011年8月20日 总课时:60课时 课程类型:必修课 学生、教材及其资源背景分析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课程目标 (一)数与代数 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原来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 2、有余数的除法 原来在第四册,现在因为除法整体后移,所以放在第五册。 3、多位数乘一位数

基本内容与义务教育教材基本相同。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原来编排在第七册,现在因为数与计算的整体要求降低,所以提前到第五册。 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原来四册的时、分、秒内容现在分别分布在一、二、五册,本册主要认识单位“秒”,更强调学生对一段时间的体验。 (二)空间与图形 四边形,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三)统计与概率 可能性 根据课标的要求增加的新内容,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以及不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在二年级上册已有渗透,这儿更强调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找出简单的 排列数和组合数。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 1、大数的认识(11课时)

二年级数学课程大纲

二年级数学课程大纲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必修一 课程类型:小学数学必修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二年级上册数学》 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课程总目标】 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民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4课时)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4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人教版)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科目名称: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设计者:郝亚平/中牟县荟萃路小学 授课时间:80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背景 本册教材中的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都是一年级上册知识的扩展,其余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是本册的重点和难点,所涉及的计算内容是整个小学阶段加减法计算教学的核心,是迅速和准确计算多位数加减法的必要前提,更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强调优法的计算,强调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发现计算规律,形成计算技能。此外,教材非常注重对知识的回顾整理,在七个单元的结束处都设置了"成长档案"引导学生养成整理知识的好习惯,为逐步学会主动建构知识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熟练100以内数的顺

序,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同伴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6.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内容 1、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开学第一课 分享课程纲要………………………………………………1课时

三年级数学课程纲要.docx

三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三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基础课程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适用年级:三年级 总课时安排:53 课时 设计者:薛彦丹 课程背景 本课程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 , 而且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 , 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 感受数学的价值。具体表现: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 小数的初步认识 , 位置与方向 , 面积 , 年、月、日 , 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 用数学解决问题 , 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 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 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 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 , 内容比较简单 , 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 ,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 , 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

实际问题的范围,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 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进一步发展数感 , 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 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 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 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 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 过这些内容的学习, 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 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面积单位 ,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 ,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 , 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 , 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 24 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 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 , 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 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 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 ,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 , 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 , 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 均烽的方法 , 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 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 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 , 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 容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 量代换思想 , 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培养学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 要--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学二年级(上)课程纲要【背景分析】

2.本册中共编排的内容 (1)七个单元的新内容 数与代数:“乘法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除法的初步认识”、“表内除法”; 图形与几何:“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方向” 统计与概率:“分类列举”(智慧广场) (2)2个综合与实践:“神奇的小棒”、“我喜欢的地方”; (3)2个智慧广场:“有顺序的数”、“分类列举”; (4)1个回顾整理(总复习)。 【课程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算一算、交流、分析活动,理解乘法、除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根据平均分的过程列出除法算式;知道乘法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体会乘法和除法的联系;能正确的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理解“倍”的意义;会用口诀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能应用表内乘法、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不要求脱式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体验策略的多样性,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建立初步的符

号感,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借助图片或直观图,通过观察、操作、做一做、拼一拼、结合现实情境等活动,通过开展指角、找角、做活动角、折角、画角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会根据给定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方向;在填写完成平面图的过程中,了解绘制地图或平面图的规则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培养初步的几何观察能力,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用途。 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会分类列举,能用表格、图形、文字、符号等方法呈现整理结果,对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观念。 4.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欣赏图案、设计制作、分析交流、总结反思等活动,通过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有哪些等活动,加深对角及乘法的认识和理解;能画出自己所喜欢的地方的平面示意图;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用平面示意图表示方向和位置的简洁性和明了性,提高发展想象力,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课程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采用青岛出版社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荥阳市第六小学 课程名称:基础型课程 设计教师: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总课时数:60课时 课程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内容: 本册内容主要包括: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钟表,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