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考试大纲完整版

文学史考试大纲完整版
文学史考试大纲完整版

文学史考试大纲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考试科目代码:[708]

一、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各种文体的发展及变化情况,要求掌握中国文学史上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章《诗经》

1、《诗经》六义

2.《诗经》内容题材、艺术特色。

第二章历史散文

1、《春秋》笔法

2. 《左传》艺术成就(熟读《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公子重耳之亡》等篇章)。

3、《战国策》的叙事特色

第三章先秦诸子散文

1、联系作品,论述《孟子》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2、联系作品,论述《庄子》散文艺术特色

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1、什么是楚辞?

2、屈原诗歌的艺术成就(熟读《离骚》、《山鬼》、《涉江》等)

第五章汉赋的特征、渊源及其繁荣原因

1、汉赋的形式体制特征与渊源

2、汉赋的题材、内容与其思想意义、艺术特色。

第六章《史记》

1、《史记》的性质与体制

2、《史记》的思想内容。

3、全面掌握《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叙事、语言等方面的艺术成就,能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第七章汉乐府诗歌

1、“乐府“释义

2、汉乐府内容题材、艺术特色。

第八章汉代五言诗

1、《古诗十九首》的思想、艺术特点

2、古诗十九首概念

第九章建安文学

1、曹操在文学上的成就

2、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

3、曹植五言诗的成就与特色

4、“建安风骨”

5、“建安七子”

第十章正始作家与西晋时诗人

1、阮籍五言诗艺术特征

2、左思《咏史》诗的思想、艺术特点

第十一章陶渊明

1、陶诗的“静穆”、“金刚怒目”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2、结合作品深入全面把握陶诗的艺术特色

第十二章南朝诗文

1、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成就与不足

2、鲍照对诗歌题材的开拓及其艺术成就

3、“永明体”的特点及代表作家

4、南朝“宫体”诗的特点及代表诗人

第十三章南北朝民歌、诗文

1、南北朝民歌内容及艺术特色。

2、庾信的诗文成就及其文学史地位。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1、志怪小说概念、《搜神记》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

2、志人小说概念、《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

第十五章唐代诗歌

1、唐诗繁荣的原因

2、初唐四杰在唐诗发展历程中的贡献与局限

3、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及其评价

4、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5、王维诗的艺术特点

6、高适、岑参诗创作的不同特点

7、王昌龄七言绝句取得的成就

8、李白乐府与歌行、七言绝句各自特点与成就.

9、人称杜甫为“诗史”、“诗圣”,如何理解杜甫诗艺术特色及诗歌史地位

10、韩孟诗派的主要成员及总体特征

11、韩愈诗歌成就与特点

12、郊寒岛瘦

13、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征

14、刘禹锡诗的主要题材与艺术特色

15、柳宗元诗的主要题材及艺术特色

16、白居易讽喻诗的特点

17、《琵琶行》与《长恨歌》的主题及艺术特色

18、杜牧诗歌的创作特色

19、李商隐诗的思想及艺术成就

第十六章唐代散文、传奇、变文、词

1、古文运动。

2、韩愈、柳宗元散文创作主张及其古文创作的艺术成就

3、唐传奇概念

4、掌握变文概念、“敦煌曲子词”、“花间词派”等名词。

5、李煜在词史上的贡献

第十七章北宋文学

1、宋初三体

2、诗文革新运动的作用及影响

3、欧阳修的散文题材分类与艺术成就

4、王荆公体

5、柳永词的分类与艺术特点

6、苏轼诗歌艺术特色

7、苏文艺术特色

8、苏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

9、秦观词艺术特色

10、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

11、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点

12、什么是“江西诗派”其创作特色如何

第十八章南宋文学

1、李清照的词论及词作的特点

2、陆游诗歌的内容题材及艺术特点

3、“诚斋体”、江湖诗派概念。

4、辛词的内容题材及艺术特色

5、姜夔词的艺术特点。

6、什么是“话本”

简述其艺术成就。

第十九章金元文学

1、元好问丧乱诗思想艺术特色。

2、元代戏曲兴盛的原因。

3、元杂剧的体制特征、关汉卿戏曲题材及艺术特色。

4、《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如何理解崔莺莺形象

5、《梧桐雨》主题思想。

6、南戏、散曲概念。

7、《琵琶记》的艺术特色。

第二十章明清小说

1、《三国演义》思想意蕴及艺术成就。

2、《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分析宋江性格特征。

3、《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孙悟空性格特征。

4、《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5、《儒林外史》艺术特色。

6、如何认识《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7、“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语),如何理解?

8、“三言二拍”叙事艺术。

9、《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10、“四大谴责小说”。

第二十一章明清戏曲

1、《牡丹亭》的时代文化意义、杜丽娘形象、艺术成就。

2、《桃花扇》创作宗旨、艺术特色。

3、《长生殿》主题、艺术特色。

第二十二章明清诗、词、文

1、晚明小品文

2、台阁体

3、前后七子

4、唐宋派

5、茶陵派

6、公安派

7、竟陵派

8、性灵派

9、格调派

10、桐城派

11、阳羡词派

12、浙西词派

13、常州词派

14、“小说界革命”

15、南社

16、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色

第二部分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五四文学

(一)五四文学思潮和运动

1.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简况)

2.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3.新文学理论建设

(二)五四时期小说发展简况

1.问题小说:冰心的小说

2.人生派写实小说

3.浪漫抒情小说

(三)鲁迅

1.小说:《呐喊》、《彷徨》的思想、艺术、文学史地位2.散文:《野草》、《朝花夕拾》

3.杂文:思想艺术特质。

(四)五四时期的新诗发展简况

1.白话诗

2.“湖畔诗社”、“小诗体”

(五)郭沫若

1.诗歌:《女神》的思想、艺术、文学史地位

2.历史剧:历史剧的艺术个性

3.《屈原》的价值

(六)五四时期的散文发展简况

1.周作人散文

2.冰心散文、朱自清散文

3.郁达夫散文

二、三十年代文学

(一)三十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简况

1.革命文学的论争:内容与过程。

2.左联

3.左翼文坛与自由主义作家的论争

(二)三十年代的小说

1.左翼小说创作简况

(1)丁玲小说创作

(2)“东北作家群”萧红小说创作

2.京派与海派创作简况

(1)京派

(2)海派

(3)新感觉派小说

(三)茅盾

1.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

2.《蚀》、《子夜》

3.茅盾长篇小说的艺术特征

(四)老舍

1.老舍小说构筑的“市民世界”

2.《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

3.老舍小说的“京味”

(五)巴金

1.前期小说简况

2.《家》

3.《寒夜》

(六)沈从文

1.沈从文小说两大主题及文学观

2.《边城》

3.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征

(七)三十年代的新诗、散文、戏剧创作简况1.现代派诗诗歌:现代诗派、戴望舒、卞之琳诗歌2.林语堂的散文

3.“剧场戏剧”的确立

(八)曹禺

1.《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2.曹禺话剧艺术特点及贡献

三、四十年代文学

(一)四十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发展简况1.“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2.不同地域里的文学思潮与运动简况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二)四十年代小说简况

1.孤岛文学

2.钱钟书小说

3.张爱玲小说

4.解放区小说:赵树理、孙犁小说(三)四十年代的新诗

1.“七月诗派”

2.“中国新诗派”

3.冯至《十四行诗集》

4.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四)艾青诗歌创作

(五)四十年代散文创作概况

(六)四十年代戏剧创作概况

第三部分中国当代文学史

第一章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1.“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转型

2.《时间开始了》

3.《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

第二章农村题材小说

1.民间文化形态与农村题材创作

2.《山乡巨变》

3.《锻炼锻炼》

第三章战争题材小说

1.战争文化规范与小说创作

2.《红日》

3.《百合花》

第四章重建现代历史叙事模式

1.现代历史叙事模式

2.《茶馆》

3.《红豆》

第五章新的社会矛盾的探索

1.“双百方针”

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3.《望星空》

4.《又一名哥伦布》、《有赠》

第六章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呼应

1.历史题材创作的繁荣

2.《关汉卿》

第七章对历史多层面的思考

1.时代抒情与个人的思考

2.《燕山夜话》

第八章文革文学

1.“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摧残及“文革”期间的地下文学活动2.《神的变形》

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第九章“五四”精神的重新凝聚

1.“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复苏

2.《随想录》

第十章面对劫难的历史沉思

1.“归来者”的历史反思

2.《哎,大森林》

第十一章为了人的尊严与权利

1.人道主义思潮的兴盛

2.《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3.《哦,香雪》

4.《方舟》

第十二章感应着时代的大变动

1.改革开放政策下的社会与文学的责任

2.《假如我是真的》

3.《陈奂生上城》

4.《人生》

第十三章民族风土的精神升华

1.乡土小说与市井小说

2.《受戒》

3.《内陆高迥》

第十四章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

1.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引进与影响

2.“朦胧诗”

3.《山上的小屋》

第十五章寻根文学

1.文化寻根意识与文学实验

2.《棋王》《爸爸爸》

3.《商周初录》

第十六章先锋小说

1.先锋小说的文化背景与文化意义

2.《冈底斯的诱惑》

3.《现实一种》

第十七章新写实小说

1.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2.《风景》

3.《一地鸡毛》

4.《红高粱》

第十八章社会转型与文学创作

1.社会转型期的文学特点

2.从小说到电影:《妻妾成群》与《大红灯笼高高挂》第十九章个人化写作

1.无名状态下的个人写作立场

2.《我与地坛》

3.《叔叔的故事》

4.《帕斯捷尔纳克》

第二十章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

1.坚持民间理想的文学创作

2.《残月》

3.《马桥词典》

4.《九月寓言》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试卷分值:150分

3.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30分

(2)简答题45分

(3)论述题75分

四、参考书目

1. 《中国文学史》(1—4册),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作品鉴赏》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外国文学作品鉴赏 课程类型:专业课 教师姓名:李艳(人文学院) 使用对象:文化事业管理(专)0901班 总学时:3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文学发展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了解期间产生的重要的或有一定影响的作家创作概况,熟悉并掌握他们的代表作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2.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各门理论课程和文学课程打下基础。 3.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发和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任务 1.使学生系统掌握外国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2.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去观察、分析丰富复杂的文学现象,评论文学作品,研究文学规律,开展文学活动。 三、教学内容 1.古希腊罗马文学 2.中世纪文学 3.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4.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5.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6.浪漫主义文学 7.十九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文学 8.十九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 9.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四、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真正理解消化学得的知识,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2.精讲多练的原则。教师只讲授重点和难点,用更多的时间传授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3.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原则。尽一切努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审美能力。 4.育人的原则。在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五、教学方法 1.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发现东西方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内在联系,以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发学生对人类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2.以马克思主义和一定的理论方法作指导,正确鉴赏和评价外国文学作品。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品格。 3.以讲授为主,兼以对话讨论。组成外国文学协作小组,作业以文件夹作业及讲演、改编外国文学经典剧目。 4.组织观看与教学有关的世界文学名著经典影视片,运用CAI课件进行教学。

外国文学史自考考试大纲

西方文学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 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化和文学的发源地 古罗马文学的分期及主要代表作家作品 古希腊文学的三个分期及代表作家作品 第一部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 2、理解 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和后世欧洲文学之间的桥梁 伊索寓言 《埃涅阿斯纪》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应用 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古希腊神话 1、识记 奥林波斯神系 英雄传说 2、理解 希腊神话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3、应用 希腊神话的特点 第三节荷马史诗 1、识记 《伊利昂纪》的主要英雄人物 《奥德修纪》的主人公 2、理解 荷马史诗 3、应用 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四节古希腊戏剧 1、识记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 喜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 古希腊戏剧的起源 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基本特征 3、应用 古希腊戏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 三大悲剧诗人对希腊悲剧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二章中古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 中古各种类型文学的代表作品 2、理解 教会文学 骑士文学 英雄史诗 市民文学 《罗兰之歌》 《列那狐传奇》 3、应用 中古文学的主要特征和价值 第二节但丁 1、识记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 诗集《新生》 2、理解 《神曲》的主题思想

3、应用 《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 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英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流浪汉小说 大学才子派 七星诗社 3、应用 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十日谈》的思想内容 《巨人传》中的巨人形象 第二节塞万提斯 1、识记 历史剧《努曼西亚》 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2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总纲与原则 在你开始这份笔记的学习之前,我想先让你明白一件事:文学史不是死的文学史,它是活生生的我们的伟大作家们在文学的园地上辛勤耕耘的成果,同时更是他们心力的凝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恶都原原本本地出现在了我们眼前的书上。当时活生生的感情,我希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融入自己的感情,以作者当时的情境、身世、性格能真实处境来还原历史、还原作品本来面目、最后珠串而成文学史,简言之:你们学习文学史和背诵文学史的途径和目标只有一个:用自己的理解描绘文学史的轮廓,或者说叫做重写文学史。 其实所有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都是相通的,归纳总结、联想记忆、滑稽谐音等等,文学史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要以最真诚的态度来对待文学史,同样的,在其中要贯穿自己对文学史中文学家、文学思想、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的理解。我说的重写文学史当然不是摒弃各位先贤的文学史研究成果,而是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敏锐地体察到那些文学史书籍上不能言传出来的关于某位作家或事件的精髓,这是理解层面的。也就是说:重写文学史是一个在研读文学史书籍的基础上更深入一层的理解,而非解构文学史或者否定文学史。 在记忆层面更是这样。我曾经接触到过部分考生,他们笃信的只有一条,就是“只要我把文学史上的内容都背会了,考试肯定就没问题了”,我告诉他们有的考研题目综合性非常强,像一套试卷最后的论述题,常常会让你横向比较两部作品或两位作品中的人物等等,更有类似于诗词赏析之类的题目,这些都是文学史中所没有的。然而他会告诉我“那我找本文学史真题答案的参考书,把那上面的所有题目都背会了,不是就行了吗?”想要说的是,我曾经也走过同样的弯路,出于对自己记忆力的高度自信,我们常常忽略了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其实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我们文科的东西从来不是死记硬背能够了事的,当然脑子里要有大量的书本知识,但是这些都需要先理解了然后吸收,只有这样,你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不但容易记住,而且更能由死的知识变换为活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4复习笔记资料

明代文学 一:复杂的社会环境 二:文人思想的禁锢(程朱理学,八股文,文字狱) 三:明代文学的发展: 前期:衰微冷落,短期繁荣 诗歌: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台阁体(三杨:杨浦,杨士奇,杨荣)茶陵派:李东阳 散文:明初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章回体小说) 戏曲:宫廷派杂剧,朱权《卓文君私奔相如》,曲纶《太和正音谱》 朱有燉的喜庆剧,神仙剧,苍义道德剧 传奇:邱睿《五伦金备记》邵璨《香囊记》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中期:沉寂,肃杀,小说空白,诗歌粉绝现实,戏曲宣扬礼教 诗文:吴中四大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微明,周文宾) 唐宋派: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 杂剧:王九思、康海的《中山狼》——东郭先生和狼 三大传奇:《宝剑记》(李开先),《浣纱记》(梁辰鱼)《鸣凤记》(王世贞) 后期:高度繁荣 诗文:李贽童心说,公安派(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 竟陵派:钟惺,谭元春 小品文的兴盛,张岱《西游七月半》 小说:长篇《西游记》、《金瓶梅》 白话短篇“三言,二拍”: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和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三言"内容广泛,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作者编辑"三言"的目的,在于劝谕、警诫、唤醒世人,有明确的社会功能。“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戏剧;杂剧徐渭的“四声猿”:《渔阳三弄》、《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 沈汤之争:明万历朝,戏曲界同时出现了汤显祖和沈璟两位大家。他们之间,在戏曲创作及其有关理论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甚至达到针锋相对的地步。后人称之为“汤沈之争”。因为汤显祖籍属临川,沈璟乃吴江人氏,各自拥有一批遵奉者,所以戏曲史上又名之为临川派与吴江派的论争。 四、明代文学的特点: 1文人世俗化,手工业和城市商业的繁荣。 2作品内容的市民化,文学作品塑造商人新形象。 3艺术审美趋向,世俗之趣。 4文学创作商业化,文人以谋生而写作;书肆为牟利而刊行。 5“心学‘的兴起,自我意识的觉醒;离经叛道,张扬个性。 6集团林立,流派纷呈,标新立异,争流不息明代小说。 一、明代前期的文言短篇小说:瞿佑《剪灯新话》

外国文学史自考大纲(2017年版)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概述 识记: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化和文学的发源地 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和后世欧洲文学之间的桥梁。古罗马文学的分期及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古希腊文学的三个分期及代表作家作品。第一部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 理解 4.《埃涅阿斯纪》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伊索寓言”; 应用: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古希腊神话 识记:奥林波斯神系。英雄传说。 理解:希腊神话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应用:希腊神话的特点。 第三节荷马史诗 识记:《伊利昂纪》的主要英雄人物。《奥德修纪》的主人公。 理解:荷马史诗。 应用: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四节古希腊戏剧 识记: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和喜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理解: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基本特征。 应用:古希腊戏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三大悲剧诗人对希腊悲剧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二章中古文学 第一节概述 识记:中古各种类型文学的代表作品。 理解: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市民文学。《罗兰之歌》。《列那狐传奇》。 应用:中古文学的主要特征和价值。 第二节但丁

识记: 1.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神曲》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 3.诗集《新生》。 理解:《神曲》的主题思想。 应用:《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英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流浪汉小说;大学才子派;七星诗社 3.应用: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十日谈》的思想内容;《巨人传》中的巨人形象第二节塞万提斯 1.识记:历史剧《奴曼西亚》;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堂吉诃德》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理解:《堂吉诃德》的主题及艺术成就。 3.应用: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的形象。 第三节莎士比亚 1.识记: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的代表作;四大悲剧: 2.理解:喜剧的主题和主要特征。悲剧的主题和主要特征。 3.应用:哈姆莱特形象分析。《哈姆莱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第四章17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巴洛克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马里诺派”,“贡哥拉派”;卡尔德隆与《人生如梦》。弥尔顿的《失乐园》等三首长诗;高乃依于《熙德》;拉辛与《安德洛马克》。 2.理解:“三一律”。 3.应用: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莫里哀

明代文学史论述题(汇编)

●论述题: 简述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发展与演变,并举例。 一、概况: 复古是明代文学的主流和总体特色,从明朝初年的宋濂到中期的前后七子,再到明末的张溥、陈子龙等人,均是鼓吹复古的。文学复古经历了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的第一个复古浪潮,然后是以谢榛、李潘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的第二个复古浪潮,以及明末“言志”“崇道”思潮复兴的第三个复古浪潮。自前七子明确提出复古此命题后,复古与反复古的斗争,即形成了明代文学发展的一条明显的主线。 复古文学的兴起既是对明初“台阁体”歌吟升平、文风萎靡的反拨,又是明初王学盛行、思想异动的情势之下,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对宋元以来文学审美理性化而出现的“道学体”的逆转。同时宋朝严羽的复古思想对明朝诗学家影响很大,不仅明初的高棅、李东阳深受影响,而且对明中期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有很大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对严羽复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二、复古实质与目的: 复古运动实质上就是一场力图恢复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的文学运动,目的是荡涤宋元诗歌之流弊,矫正台阁体之陋态,振兴儒家文化之正统,复兴汉魏高古之人品。 三、复古的动因: 1.诗歌式微:从明朝开始,以诗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学形式被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形式所取代,明代的诗学家们希望探寻诗歌复兴之途。 2.社会氛围:前七子之前的弘治时期,作为正统文学的诗歌、散文有复兴的倾向,社会上学古之风日盛,为复古运动的蓬勃开展营造了氛围。 3.发展趋势:明初文坛在“台阁体”的笼罩下,创作大多以程朱理学为基础,道学气浓厚,追求雅正平和的风格,内容贫乏,文风萎靡,而代之而起的“茶陵派”并未彻底纠正台阁体的偏颇。 四、复古运动的发展过程: ◆明初自洪武至宣德、正统的近百年间,文学思想上以明道宗经为主导倾向,诗歌创作上推崇汉魏盛唐。其代表人 模拟,借拟古而振起元末纤秾柔丽之风。 创作主张继承韩愈、欧阳修等唐宋古文学家“文以明道”的观点,注重“以道为文”的文道一 。 以盛唐为法。高棅专门编撰《唐诗品汇》,提出“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中唐 明永乐至成化年间,当时的台阁重臣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占据文坛主导地位,三杨是指杨士奇、 诗文以欧、曾为师。他们所写的诗文内容大都比较平乏,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大多为应制、颂圣或应酬、南朝宫体诗一脉相承却又有所区别。) 李 诗学汉唐的 。他的这些复古论点成为前、后七子拟古派的先 1465—1572),文坛上流派众多,互相间有融合,也有冲突,文学复古思潮日趋活跃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掀起了第一和第二次文学复古革新思潮。这期间的主要流派有前后七子和唐宋派。 1.郎署文学: 在成化、弘治时期,郎署文学逐渐兴起,代表人物是邵宝、储巏。二人被视为复古运动“开启门户”的人物。 在诗文复古方面,储巏重视“法律”、“典则”,他还非常反感当时靡弱的文风,竭力倡导刚健向上的诗风。他的许多文学主张与活动,为后来的李梦阳发动诗文复古运动奠定了基础。邵宝是茶陵诗派李东阳的门生,他有着较为明确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欧美部分)

教学大纲 说明: 【课程性质】外国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使该专业学生达到培养其对外国文学史的整体把握之目标的重要课程。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教学和训练,学生对外国文学要有“史”的把握,把握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及重要的作家作品。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外国文学史知识;二是外国文学中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及重要的作家作品。在对外国文学发展的脉络和框架进行简洁、明晰的勾勒与描绘的同时,突出四个高峰:古代文学、文艺复兴文学、19世纪文学、20世纪文学,尤其加大了20世纪文学的比重。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衔接关系】本课程于大三第一个学期开设,是大三第二学期“外国文学(亚非部分)”课程的姐妹课程,该课程也为学生学习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平行参照的体系。 【教学时间安排】上课共17周,周3学时,共51学时,其中复习一周,考试一周。 【考试安排】按学院规定,本课为闭卷考试课。考试内容主要为两部分:文学史知识和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作品。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占30%。 【参考书目】 1、《欧洲文学史》(上、下),杨周翰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黄晋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梁立基、陶德致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外国文学》,匡兴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外国文学史》,金元浦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目录 说明 (1) 绪论 (5) 一、为什么要学习外国文学 二、学习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古代文学 (5) 一、概述 二、荷马史诗 三、古希腊戏剧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6) 一、概述 二、但丁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6) 一、概述 二、塞万提斯 三、莎士比亚 第四章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7) 一、概述 二、莫里哀 第五章17世纪文学和启蒙运动 (8) 一、概述 二、卢梭 三、歌德 第六章19世浪漫主义文学 (9) 一、概述 二、拜伦 三、海涅 四、雨果 五、普希金 六、惠特曼 第七章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上) (10) 一、概述 二、斯丹达尔 三、巴尔扎克 四、狄更斯 五、果戈理

《外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外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外国文学史》是大学本科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自古希腊罗马至二十世纪欧美等国家及地区文学的发展史,主要的文学现象、文化思潮予、重要的作家及作品的赏析。要求考生熟练了解其文学发展的基本概貌,文学史上一些重大的思想文化运动及思潮,如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启蒙运动,了解文学史上出现的诸多文学流派及其各自的特点;了解各个时期英法俄、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较具影响力的作家及其作品,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历史的、文化的、文学的宽阔视野鉴赏解析外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作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一)古希腊罗马文学 1.古希腊罗马文化特征 2.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3.古希腊悲剧的特点以及代表作家、作品 4.《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 5.古希腊戏剧 (二)中世纪文学 1.中世纪文学发展的文化历史背景 2.骑士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英雄史诗的基本特征 4.但丁《神曲》的主题内涵及艺术成就 (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主流思潮人文主义的具体内涵 2.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人物、主题内涵及艺术成就 3.莎士比亚的戏剧及戏剧艺术

(四)17世纪文学 1.古典主义文学的内容和基本特点 2.巴罗克风格 3.古典主义悲剧艺术 4.莫里哀喜剧艺术成就 (五)18世纪文学 1.启蒙运动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理论主张 2.启蒙文学的概念及特点 3.卢梭启蒙思想及艺术成就 4.歌德《浮士德》的艺术成就及思想内涵 (六)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思想艺术特点 2.雨果艺术主张及小说艺术成就 3.拜伦及其艺术成就 4.麦尔维尔及其艺术成就 (七)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2.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的思想艺术成就 3.狄更斯、哈代的思想艺术成就 4.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的思想艺术成就5.亨利?詹姆斯、马克·吐温的思想艺术成就 6.易卜生的戏剧及其成就 (八)19世纪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文学 1.自然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 2.唯美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 3.象征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 4.左拉、莫泊桑的思想艺术成就

【中国文学史_袁行霈_超全笔记】第三卷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第三卷) 第五编宋代文学 绪论 宋文学基本沿中唐的方向发展: 一.古文运动。道统与文统更紧密结合,形成具很强政治功能又实用宋代古文。 二.诗歌。重反映现实,题材风格倾向通俗化。三.词达到巅峰。 四.戏弄、说话等通俗文艺。形成以话本和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改变了古代文学长于抒情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 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一.崇文抑武的国策,士大夫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二.理学在元明清是官方意识形态。 (一)理学思想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表现; (二)宋士大夫较自觉的卫道意识,积极著书弘己斥人。北宋后期有王安石与司马光、二程等的新、旧学之争,旧学内部有以苏轼为首的蜀学与以二程为首的洛学之争,及朱熹与叶适、陈亮之争。 三.政治上和学术的使命感,重视政治教化功能。 (一)儒家重“文”“道”关系,“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文心?原道》。 (二)韩愈“文以贯道”思想,重视文学社会政治功能。 (三)宋代。 1.宋初柳开、穆修石介等观点矫激偏颇,欧阳修观点平正通达,总体认同“文以贯道”思想; 2.理学家:周敦颐率先提出“文所以载道”(《周子通书?文辞》)新命题,强调“道”的第一性,“文”仅被视为负载工具;朱熹反对“文以贯道”说,对“文以载道”说作更深入的理论阐述。 3.苏轼蜀学文道观与“文以载道”接近,但其“道”内容较宽泛。 4.“文以载道”说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于审美功能之上。推向极端即是“作文害道”,从根本上否定文学;但宋作家强调“道”,未放松“文”。 四.印刷业和教育事业空前发展。 (一)私人藏书丰富;《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以私人藏书为对象的目录学专书宋首次出现。 (二)学校数量和种类增加:除官办学校外,私立学校兴盛。如白鹿洞书院等。 (三)宋士人学术水平高度空前。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等是学者型作家,学养提高使作家更善于深刻地思考社会和人生,也更善于细密周详地议论。 五.宋文学家普遍关注国家社会。 (一)宋文学作品,尤其被视为正统的诗文,反映社会、干预政治是最重要主题。 (二)继承杜甫、白居易等传统,描写民瘼或抨击时弊成为整个文坛的创作倾向。虽缺少名篇,但普遍程度高。 (三)社会政治功能加强使宋诗文具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刚健的骨力,负面影响是严肃有馀、灵动不足,有时还因过于注重社会性而削弱个体抒情意味。 六.上述历史背景对宋代文学的另一个影响——诗文中议论成分加强。 (一)奏议文总数多,单篇奏议篇幅扩展。 (二)不宜说理的题材如亭台记类,也多有议论。 (三)影响: 1.大量出现在诗歌中,会削弱诗歌抒情功能,如理学家诗歌往往变成押韵语录; 2.适度议论为诗歌开辟新题材范围和美学境界,如王安石咏史诗和苏轼哲理诗; 3.宋诗所以有重意倾向,议论成分增强是重要因素。 第二节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 内忧外患的局面和忧患意识,影响: 一.少歌功颂德,多反映现实;二.表达个人抱负时拘谨收敛。 三.爱国主题的高扬。 第三节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一. 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对宋人文化性的格影响: (一)整合传统处世方式,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互相排挤。 (二)采取新型生活态度: 1.传统观念和集体意识强,结盟结党得到普遍认同。 2.认为个人努力和贡献是传统或阶层中一部分,应受到理性和道德制约。 3.个体意识倾向理智、平和、稳健和淡泊,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 二.审美情趣转变。 (一)佛教: 1.禅宗是中国化、世俗化的佛教宗派,尤其慧能创南宗禅,经南岳、青原一二传后,更将禅味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 2.以内心顿悟和超越为宗旨,轻视甚至否定行善、诵经等外部功德。 (二)儒学。弘扬韩愈把儒家思想与日用人伦结合的传统,更重视内心道德修养。 (三)认为雅俗之辨应该注重大节而非小节,应体现在内心而非外表。 (四)审美态度世俗化;认为审美活动中的雅俗之辨关键在主体是否具高雅的品质和情趣,而不在于审美客体高雅还是凡俗。 三.审美情趣转变促成宋文学转向以俗为雅,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手段,也使诗歌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第四节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一.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 二.宋朝财政措施是用物质享受笼络官员,使纵情享乐之风盛行。 三.宋文人社会责任感和个性自由的整合的人生态度:用诗文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严肃内容,用词抒写纯属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诗文述志,词娱情。 四.词是宋代社会文化消费的热点;社会对词作的需求,刺激了词人的创作热情,也促进了词的繁荣和发展。 第五节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发展:文体的多样化古文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整合风格的变化古文的普及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以平淡为美的美学追求唐诗之外又一美学范式的创建宋词在词史上的巅峰地位辽金诗文的成就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明代前期诗文)【圣才出品】

第3章明代前期诗文 3.1 复习笔记 一、明初诗歌与散文 明初的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均为吴人,人称“吴中四杰”。 1.高启:抒写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孤吟者 (1)高启是明初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生活在元明交替之际,不少作品烙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的战乱生活,如《吴越纪游·过奉口战场》。 (2)他有着自己的生活理想与精神境界,他会在诗中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生活志趣,因而使此诗散发出浓烈的个性化气息,如他在元末时所作的《青丘子歌》,就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及重塑个体精神世界的意向,体现出较为强烈的个人主体意识。 (3)高启还有不少涉及登览怀古的题材,这些诗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缅古与思今自然交织,结构跌宕有致,雄豪奔放的气势中交杂着几分苍凉的意味,如《登阳山绝顶》《雨中登白莲阁望故园》《吴城感旧》《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等。 2.杨基、袁凯诗中的乱世悲音 (1)杨基的一些诗作对自己在当时环境中坎坷的生活遭际有所反映,如《忆昔行赠杨仲亨》。 (2)杨基不少作品还保留着元季诗风艳丽纤巧的痕迹,如《新柳》。 (3)袁凯诗学杜甫,少时因赋《白燕》诗而得名,人称“袁白燕”。有些诗涉及个人身世遭遇,较有真情实感,如《江上早秋》《秋日海上书怀》等。

3.宋濂、刘基的散文创作 (1)宋濂 ①宋濂,其创作主张继承韩愈、欧阳修等唐宋古文学家“文以明道”的观点,主张“以道为文”的文道一元论,强调“文”要贯穿“圣贤之道”的内核。这实质上将表现作家对生活个性化体验和独特文采的文学创作,排斥在体道之“文”以外,从而使他的文学观念散发出浓烈的卫道和经世致用之气。 ②宋濂散文创作,有不少道学气。不过也有一些作品,特别是人物传记和记事写景之作,注意生活基础和艺术技巧,富有文学性。如《秦士录》刻画人物性格鲜明,富有生气,给人印象深刻。 ③宋濂的记叙散文简朴明洁,不落俗套,特别是有些局部的描绘颇具艺术欣赏价值,如《环翠亭记》。 (2)刘基 ①刘基,“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明史?刘基传》),其作品中的寓言散文颇有特点,刘基往往通过寓言故事揭露反省现实生活中的弊端,表达愤世嫉俗的态度和拯救时弊的治世意图。这些作品吸收了先秦历史与诸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传统,将所要论说的道理通过一个个故事反映出来,夹叙夹议,既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又能恰当地说明问题、深化主题,体裁短小活泼,文字简洁质朴,如《郁离子》。 ②刘基的一些写景叙事的记叙文,常能表现出作者的艺术匠心。如《活水源记》,抓住自然界中不同的景物特征,以细腻而自然的笔触表现出来,使所描绘的艺术图景生趣盎然,自然逼真,不落俗套。 二、台阁体与茶陵派

武汉大学《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及重点提示

武汉大学《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及重点提示 重点: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十八世纪启蒙主义、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以及亚非部分文学的经典作家作品;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国文学从古至今的主要脉络和宏观规律;各时期主要文学流派的特征;重要文学现象分析。 教学内容(讲授大纲) 第一讲古希腊罗马文学 第一节、古希腊神话:一、什么是希腊神话;二、希腊神话的创作和保存方式;三、希腊神话的主要类型:1、神的故事2、英雄传说;二、希腊神话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荷马史诗:一、基本主题;二、人物形象;三、结构特征;四、语言和修辞特征。第三节、希腊戏剧:一、古希腊悲剧:(一)概论(二)三大悲剧家1、埃斯库罗斯2、索福克勒斯3、欧里庇德斯;二、古希腊喜剧:(一)概论;(二)阿里斯托芬。 第四节、古罗马文学:一、罗马文学概论1、罗马神话2、罗马喜剧3、罗马文艺理论4、罗马诗歌;二、维吉尔与《埃涅阿斯纪》;三、奥维德与《变形记》。 第二讲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述:一、中世纪概况;二、中世纪文学类型1、教会文学2、英雄史诗3、骑士文学4.城市文学。 第二节、但丁:一、创作历程;二、《神曲》 第三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一、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二、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1、意大利文学2、法国文学3、西班牙文学4、英国文学;三、人文主义文学主要特征。第二节、薄伽丘与《十日谈》。 第三节、拉伯雷与《巨人传》。 第四节、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 第五节、莎士比亚:一、创作历程历史剧喜剧悲剧传奇剧;二、莎士比亚作品选讲:《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第四讲十七世纪文学 第一节、十七世纪文学概述:一、17世纪英国文学:弥尔顿;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1、产生背景;2、主要特征;3 创作成就(1)高乃依(2)拉辛 第二节、莫里哀:一、创作历程;二、《伪君子》。 第五讲十八世纪启蒙文学 第一节、启蒙文学概述:一、启蒙主义运动与启蒙思想;二、英国启蒙文学: 1、笛福与《鲁滨孙漂流记》; 2、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 3、理查孙; 4、菲尔丁与《汤

2020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831+外国文学史】

中南民族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名称:外国文学史 科目代码:831 使用学科(类别)专业(领域):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050108) 一.考试性质 外国文学史考试是为我校招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外国文学史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和文学理论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评价外国文学史中出现的代表作家及作品、各种文学现象的能力,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扎实全面的专业基础和突出的专业能力。 二.考查目标 外国文学史考试涵盖高等学校外国文学史这一课程的全部内容。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现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有关论断。 2.准确掌握外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不同阶段的文学思潮和流派、各国别文学的主要成就、各国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结合文学理论与方法,恰当地分析和评价外国文学史中有的文学现象、代表作家及作品。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西方文学史100% 4.试卷考查的题型及其比例 单项选择题15分(15小题,每小题1分)

名词解释30分(6小题,每小题5分)简答题45分(3小题,每小题15分)分析题60分(2小题,每小题30分)Ⅳ.考查内容 一、古代文学 (一)古希腊罗马文学概述 1.古希腊文学特征、各阶段主要成就 2.古罗马文学的发展历史、特征、影响 (二)古希腊神话 1.古希腊神话的谱系 2.古希腊神话特征、与其他国家神话的比较 (三)荷马史诗 1.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思想艺术特征 2.两部史诗的比较 3.荷马史诗的地位及其影响 (四)古希腊戏剧 1.古希腊戏剧的产生环境、特征 2.古希腊戏剧发展历史 3.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及特点 4.古希腊喜剧 (五)维吉尔的创作 1.维吉尔创作的主要作品、特征 2.《埃涅阿斯纪》分析 二、中世纪文学 (一)中世纪文学概述 1.中世纪文学发展、分期 2.《圣经》文学及其影响 3.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城市文学 (二)但丁与《神曲》 1.但丁的创作

《中国文学史》考研笔记

《中国文学史》考研笔记 (考研期间根据根据[《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整理) 学,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本编依据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先后顺序,重点论述介绍了以下内容:上古歌谣的保存、分类及特点;上古神话的保存、分类及艺术特点;《诗经》的名称、编集、内容、艺术特点及影响;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尚书》、《春秋》、《国语》、《战国策》等重要历史散文著作;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的阶段、特征及《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重要的哲理散文;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其《离骚》、《九歌》、《九章》等楚辞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等。 第一章上古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简答论述 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四为婚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屯·六二》。五是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由其绘声绘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听到了古老的杀伐声,看到了上古战争的礼仪、部族成员奋勇作战的身影及失败的悲哀和胜利的欢欣。 2、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文学)笔记

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一章明代诗歌 名词解释台阁体 1.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代表作家个文学流派,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 2.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童心说 1.《童心》是明代后期作家李贽的一篇文章。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2.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提出了他的文学进化论观点。 3.他高度评价小说戏曲的价值地位。 李贽的这些思想是制约整个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 公安派(公安三袁) 1.“公安派”是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由他提出的。 2.公安派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寻找以独创的精神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 第二章明代散文 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公安派:明后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故称。他们深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叙小修诗》)。强调文学情感的真实性,反对虚伪。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拟古,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总之,强调真实与变化是公安派理论的核心。 第三章《三国演义》 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 一.《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二.作者在对作品进行艺术虚构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 1.巧于构思,如“空城计”一段作者将其插在“失街亭”和“斩马谡”之间,使之成为两个一般性情节之间的点睛之笔。 2.采用传说,作者大胆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含量,如“桃园三结义”、“借东风”、“孔明吊丧”等。3.改变史实,如关羽“单刀赴会”既与拥刘反曹的倾向一致,又突出了关羽的勇武凛然气概。 4.张冠李戴,如“怒鞭督邮”本来是刘备所为,小说中改到张飞头上,以免有损于刘备的“仁君”形象,并突出张飞的爽直鲁莽性格。 5.善于铺叙,如“三顾茅庐“在《三国志》中只有几个字,而《三国演义》中对此进行了精心构撰,先是先声夺人,进而又写刘备在三次寻访是一再误认,既突出了诸葛亮的神秘魅力,又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试述《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三国演义》,一出世便将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达到了顶峰,成为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的光辉模板。《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 1.单一性。作品中,绝大多数人物形象是某一道德质量的典范。如曹操的奸、诸葛亮的忠贞、关羽的义、刘备的仁等。2.稳定性。作品中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它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如曹操从幼年到老年死去几十年时间里,其奸诈狠毒的性格就没有多少变化。 3.和谐性。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以曹操式的两面派形象为例,诈中风诬陷叔叔、梦中杀近侍等情节,其奸伪的本质

外国文学史 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史(H i s t o r y o f t h e F o r e i g n L i t e r a t u r e)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象:中文系本科生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三年级 学时:72 编者:张世君教授 1.教学规定 《外国文学史》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三年级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每周4学时,一学期18周。大学三年 级开设。 考试为闭卷考试,分A、B卷。 本课程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点·外国文学教研室承担。 关于资源共享课学时的说明: 作为资源共享课,本课程的教学录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时分 配比例是1:1。即36节录像课+36节自主学习=72学时。 在36节录像课之外,第11章还有5讲文本分析录像课。所涉 及的作家有4讲包含在前面的36节录像课中的19世纪文学里。之 所以单独提取出5讲文本分析课,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外国 文学史,学会细读文本,欣赏、分析、评论外国文学作品,掌握分 析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和视角,提供一种示范性的案例分析。 相对于72学时之外多出的5学时文本分析方法论教学录像,可以看作是本课程派发的一个“福利”,供有兴趣和需求的学生、听 众学习与分享。 2.教材选用与建设

主教材:张世君著《外国文学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 辅助教材:张世君著《外国文学史多媒体课件》,华中科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年。 3.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 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与数字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课堂教学采用电子教案,课后学生自主学习采用网络课程。在课程的讲授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超越课本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教学工作坊活动,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本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课程、提供的拓展学习资源和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并以撰写论文、课堂演剧、制作多媒体汇报作品来呈现其学习成果。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点击鼠标,旋转课堂,让思想展开金色的翅膀: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文学知识变为具体的图像,隐含的思想变为直观把握;化繁为简,把复杂变简单;生动活泼,把枯燥呆板的文学史资料变为动感的视觉、听觉艺术。在讲授外国文学史的时候,为勾勒出一个简略的电影改编史、音乐史、歌剧史、建筑史、绘画史的线索,绘声绘影,图文并茂,让思想展开金色的翅膀,在快乐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阅读文学原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实践性教学设计思想 建立教学工作坊,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学生通过教学工作坊活动进行自主发现和知识重构的参与式学习。教学工作坊的具体活动如下: 一是强化专业基础的训练,要求学生写作外国文学论文。 二是开展课堂剧演出,把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和实践表演相结合。学生改编世界文学名著,演出世界文学名著。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提纲(改后版)上课讲义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一、填空题1.()被伍尔芙称为“英国小说家中的最伟大的悲剧大师”。 3. 哈代小说(《》)的副标题是“一幅荷兰派的写生画”。 4.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的名字分别是夏洛蒂、艾米莉和() 5. 19世纪英国第一部反映劳资矛盾的小说是(《》)。 6.长篇小说《双城记》的“双城”指()和()。. 7. ()称誉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等作家是现代英国“一派出色的小说家”。 9.俄国十九世纪三大文艺理论家是杜勃罗留波夫、()()。 10.由果戈理和别林斯基所开创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又被称为“”派。 11.与贵族革命时期相对应的系列化文学形象是();平民知识分子时期的文学以塑造()形象为主。 12.俄国第一部写小人物形象的作品是()。 13.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名美学著作是()。《怎么办》的副标题是()。 14.俄国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在《奥勃洛摩夫》中塑造的。 15.屠格涅夫在()中塑造了俄国文学中第一个新人的形象。 20.被称为俄国戏剧史上里程碑的作品是果戈理的()。 2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名作是()。 22.巴赫金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小说的经典论著是()。他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称为()。 23.托尔斯泰平最早表现平民化思想的长篇小说是()。 27.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民族诗人是( )。 29.有“美国文学之父”之称的小说家是()。 30.被林肯总统称为“以一本书引起一场战争的小妇人”指的是美国作家()。 31.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32.“现代美国诗歌之父”指的是《草叶集》的作者()。 37.恩格斯对现实主义的经典概括为“除( )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8.( )的问世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的开端。 39.( )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宣言。 40.莫泊桑的成名作是( )。 42.《红与黑》的副标题是( )。 43.《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