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信息

海洋环境信息
海洋环境信息

海洋环境信息

第6期(总第6期)2011年12月

本期要目

1 部分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状况

2 部分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

3 赤潮绿潮发生状况

4 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状况

5 蓬莱19-3油田溢油

6 应对青岛大港2号锚地货轮沉没溢油应急监测

7 应对日本核泄漏事故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

编制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凌河街42号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e48394212.html,/

根据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2011年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任务>通知》要求,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继续组织实施了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相关海洋环境状况通报如下:

1 部分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状况

2011年第四季度,37条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状况的监测评价结果表明,滦河等4条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为第Ⅱ类;陡河等4条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为第Ⅲ类,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和COD;大辽河等5条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为第Ⅳ类,主要污染物为总磷、石油类、COD和重金属镉;大沽夹河等6条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为第Ⅴ类,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汞、石油类、COD和总磷;碧流河等18条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COD、总磷、氨氮、石油类和重金属汞。

第四季度部分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状况

序号河流名称水质类别主要污染物

1 滦河第Ⅱ类

2 南渡江第Ⅱ类

3 宣惠河第Ⅱ类

4 盐田杯溪第Ⅱ类

5 陡河第Ⅲ类总磷

6 晋江第Ⅲ类总磷、COD

7 九龙江第Ⅲ类总磷、COD

8 漳江第Ⅲ类总磷

9 大辽河第Ⅳ类总磷

10 戴河第Ⅳ类总磷、石油类

11 闽江第Ⅳ类镉、COD、总磷

12 漠阳江第Ⅳ类石油类

13 鸭绿江第Ⅳ类总磷

14 大沽夹河第Ⅴ类石油类、COD

15 东江北干流第Ⅴ类汞、COD

16 东溪第Ⅴ类总磷

序号河流名称水质类别主要污染物

17 黄冈河第Ⅴ类汞

18 榕江第Ⅴ类汞、石油类

19 乳山河第Ⅴ类汞、COD

20 碧流河劣Ⅴ类COD

21 潮白新河劣Ⅴ类总磷、COD、石油类

22 大凌河劣Ⅴ类COD、汞、铅

23 东江南支流劣Ⅴ类COD、汞、石油类

24 复州河劣Ⅴ类COD、石油类

25 傅疃河劣Ⅴ类COD、石油类、氨氮

26 蓟运河劣Ⅴ类总磷、COD、石油类

27 界河劣Ⅴ类石油类、氨氮、COD

28 练江劣Ⅴ类氨氮、COD、总磷

29 龙江劣Ⅴ类总磷、氨氮、汞

30 母猪河劣Ⅴ类COD、氨氮、汞

31 木兰溪劣Ⅴ类总磷、汞

32 深圳河劣Ⅴ类氨氮、总磷、石油类

33 同安东溪、西溪劣Ⅴ类总磷、COD、氨氮

34 小凌河劣Ⅴ类COD、氨氮

35 小青龙河劣Ⅴ类总磷、COD、氨氮

36 绣针河劣Ⅴ类总磷、COD、石油类

37 永定新河劣Ⅴ类总磷、COD、氨氮

注:水质类别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

2 部分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

2011年第四季度,部分沿海省(市、区)对342个陆源入海排污口的排污状况实施监测。不同类型的排污口所占比例分别为:工业排污口占31.6%,市政排污口占38.6%,排污河占24.8%,其他类排污口占5.0%。

监测评价结果表明,超标排污的入海排污口数量为154个,占监测排污口总数的45.0%。不同类型入海排污口的超标率从高到底依次为:市政(49.2%)、其他(47.1%)、排污河(42.4%)、工业(41.7%)。

所监测的入海排污口污水中主要超标污染物(指标)是粪大肠菌

群、总磷、悬浮物,超标率分别为:52.2%、21.5%、18.2%。此外,化学需氧量(COD Cr )和氨氮的超标率分别达16.5%和6.5%。

第四季度监测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的总体情况较第三季度有所好转。

第四季度监测的各类型入海排污口超标率

3 赤潮绿潮发生状况

2011年11月,我国管辖海域共发现赤潮2次,均发现于南海海域,优势种均为球形棕囊藻。一次发生在广东汕尾港附近海域,另一次发生在广西北海市廉州湾北岸浴场附近海域。

2011年11月,全海域未发现绿潮灾害。

4 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状况

2011年第三季度部分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监测结果显示,渤海滨海地区海水入侵范围基本稳定,黄海、东海、南海滨海地区海水入侵呈加重趋势;各监测区土壤盐渍化范围基本稳定,个别监测区含盐量明显增加。

0.0%

20.0%

40.0%

60.0%80.0%

超标率

超标率

41.7%

49.2%

42.4%

47.1%45.0%

工业市政排污河其他总计

海水入侵状况海水入侵严重地区分布于渤海和黄海滨海平原地区。与2010年同期相比,渤海大部分地区海水入侵范围基本稳定,山东潍坊监测区海水入侵范围略有增加,辽宁葫芦岛龙港区连湾镇监测区近岸站位氯度有所升高;黄海滨海地区山东威海、江苏盐城监测区海水入侵范围略有增加,辽宁丹东监测区近岸站位氯度有所升高。

东海和南海沿岸海水入侵范围小,海水入侵距离一般距岸3公里以内。与2010年同期相比,东海和南海滨海地区海水入侵呈加重趋势,其中东海监测区浙江温州、福建福州及泉州湾监测区海水入侵程度和范围有所增加。南海监测区广东潮州、揭阳、阳江海水入侵范围有所增加,海南三亚监测区个别站位氯度明显升高,是2010年同期监测值的3.8倍。

土壤盐渍化状况渤海和黄海滨海平原地区土壤盐渍化范围较大,主要盐渍化类型为硫酸盐型和氯化物-硫酸盐型轻、中盐渍化土。与2010年同期相比,渤海监测区土壤盐渍化范围基本稳定,辽宁葫芦岛监测区土壤含盐量明显上升;黄海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范围与去年基本一致,仅江苏盐城大丰市监测区土壤盐渍化范围有所增加。

东海和南海滨海地区盐渍化范围小,土壤盐渍化类型为硫酸盐型、硫酸盐-氯化物型轻、中盐渍化土。与2010年同期相比,东海和南海大部分监测区土壤盐渍化较稳定,东海沿岸福建漳浦监测区土壤盐渍化范围略有增加,南海滨海地区广东湛江监测区土壤盐渍化范围有所增加。

5 蓬莱19-3油田溢油

2011年11月,蓬莱19-3油田C平台附近仍有油花不规律浮出

海面,估算每日溢油量在(0.04~1.17)升之间。

6 应对青岛大港2号锚地货轮沉没溢油应急监测

2011年10月28日20时左右,巴拿马籍货轮“海宝桥”号和“东方日出”号在青岛大港2号锚地附近相撞,导致“东方日出”号货轮沉没,造成燃油泄漏入海。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立即组织开展应急监测,监测结果表明,11月1日沉船附近海域溢油污染最严重,11个监测站点中有5个站点为劣四类水质,劣四类水质面积约为60平方公里。11月2日,在青岛第三海水浴场高潮线一带、青岛奥帆中心近岸沙滩和礁石、青岛雕塑园和石老人海水浴场沙滩均发现大小不等的黑色油污,经采样分析,与沉船附近海域采集的油污样品油指纹一致,且均为燃料油。自11月8日起,沉船事故附近海域监测站点油类含量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7 应对日本核泄漏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

2011年11月,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海域的海水放射性监测及大气辐射剂量监测结果均未发现异常。

海洋环境论文

海洋学导论论文作者:________卢贵耿__________ 学院:____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_______ 班级:________F1203005__________ 主题:_____海洋环境问题与对策________ 2012 年12 月16 号于上海交通大学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中文摘要: 大海是生命的故乡,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海洋占地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点八,它从太阳吸收热量,又将热量释到大气,从而调节气候,因此,沿海地区气候适宜,环境幽美,自古就是人口密集之地,目前全世界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居住在沿海地区。美国海洋学家西尔斯亚.厄尔说;我们这个星球的特点是受海洋主宰点的,天气和气候也是受海洋控制的海洋汇集的生物种类之多冠与全球,如果海洋发生变化,地球的特点也将发生变化。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发展的大问题,在已经面临很多环境问题的情况下,人类要发展,就需要一种指导思想来避免造成对环境更难挽回的伤害,这个就是可持续发展思想. 英文翻译: The sea is life, th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humans. marine in the area of 百分之七十点八,which absorbs heat from the sun heat, and will be released to the atmosphere, which regulates climate, therefore, the coastal area the weather is suitable environment beautiful, since it was a dense worldwide, at present there are 40 per cent of people living in coastal areas. the united states oceanographer the sears, earl; this planet eart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ea, the weather and climate are also under the sea 关键词:海洋污染海洋灾害海洋工程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生态破坏 引言: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复合体,它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或急于求成或忽略情况下引起的生态问题,包括各方各面。如今在科技进步和全球一体化,陆地资源加速枯竭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海洋,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蓝色经济在创造巨大效益的同时,却引发了一系列海洋环境

海洋工程环境作业

50年一遇和10年一遇的风速值。年份1960196119621963196419651966196719681969 风速m/s20211822213834222222 年份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 风速m/s21212420222425222228

0% 10%20%30%40%50%60%70%15 20 2530 35 风速 百分比

皮尔逊三型曲线计算: 当有20个年最大风速值hi,不同重现期的风速值可采用极值I型分布律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h p——与年频率P对应的风速值(m); λpn——与年频率P及资料年数n有关的系数; h——n年h i的平均值(m); S——n年h i的均方差(m)。 h i——第i年的年最大风速值(m)。 按上公式求出对应于不同P的h p,在机率格纸上绘出风速值的理论频率曲线;同时绘上经验频率点。对风速值按递减、对低潮按递增的次序排列的h i中,第m项的经验频率和重现期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P——经验频率(%); T R——重现期(年)。 序号排序横比系数K1K1-1(K1-1) 2 频率Po Cs=2CvΦCs=6CvΦKp1Kp6P(%) 至P(%)=50 的水平距离X y 196020138 1.620469083 1.620470.620469083 2.625920049 4.761904762 2.326348 2.326348 4.60517 5.6867980.1-3.0902******* 196121234 1.44989339 1.449890.44989339 2.1021908439.523809524 1.644854 1.644854 2.995732 2.5854120.1-3.0902******** 196218328 1.194029851 1.194030.194029851 1.42570728414.28571429 1.281552 1.281552 2.302585 1.5893291-2.3263478740.7638840 196322425 1.066098081 1.06610.066098081 1.136********.047619050.8416210.841621 1.6094380.9333761-2.3263478740.763880 196421524 1.023454158 1.023450.023454158 1.0474*******.80952381000.6931470.6702595-1.644853627 1.445380 196538624 1.023454158 1.023450.023454158 1.0474*******.57142857-0.67449-0.674490.2876820.6666745-1.644853627 1.4453840 1966347220.9381663110.93817-0.0618336890.88015602833.33333333-1.28155-1.281550.1053610.66666710-1.281551566 1.8086840 1967228220.9381663110.93817-0.0618336890.88015602838.0952381-1.64485-1.644850.0512930.66666710-1.281551566 1.808680 1968229220.9381663110.93817-0.0618336890.88015602842.85714286-2.32635-2.326350.010050.66666720-0.841621234 2.248610 19692210220.9381663110.93817-0.0618336890.88015602847.6190476220-0.841621234 2.2486140 19702111220.9381663110.93817-0.0618336890.88015602852.3809523850-1.39214E-16 3.0902340 19712112220.9381663110.93817-0.0618336890.88015602857.14285714Cs=2Cv Cs=6Cv50-1.39214E-16 3.090230 19722413220.9381663110.93817-0.0618336890.88015602861.9047619 1.60345E-08 4.81034E-08750.67448975 3.764720 19732014210.8955223880.89552-0.1044776120.80196034866.66666667750.67448975 3.7647240 19742215210.8955223880.89552-0.1044776120.80196034871.42857143Xmin Xmax90 1.281551566 4.3717840 19752416210.8955223880.89552-0.1044776120.80196034876.1904761903890 1.281551566 4.371780 19762517210.8955223880.89552-0.1044776120.80196034880.9523809595 1.644853627 4.735090 19772218200.852*******.85288-0.1471215350.72740167685.7142857195 1.644853627 4.7350940 19782219200.852*******.85288-0.1471215350.72740167690.4761904899 2.326347874 5.4165840

海洋环境保护论文

海洋环境保护 中文摘要: 大海是生命的故乡,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海洋占地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点八,它从太阳吸收热量,又将热量释到大气,从而调节气候,因此,沿海地区气候适宜,环境幽美,自古就是人口密集之地,目前全世界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居住在沿海地区。美国海洋学家西尔斯亚.厄尔说;我们这个星球的特点是受海洋主宰点的,天气和气候也是受海洋控制的海洋汇集的生物种类之多冠与全球,如果海洋发生变化,地球的特点也将发生变化。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发展的大问题,在已经面临很多环境问题的情况下,人类要发展,就需要一种指导思想来避免造成对环境更难挽回的伤害,这个就是可持续发展思想. 引言: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复合体,在这里有限的篇幅中很难把它们完全理清楚。它主要分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在环境问题中还有另外一些较为突出的方面,如能源和资源问题、海洋污染问题、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城市环境问题、水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等。以下仅就海洋污染问题作一介绍。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海岸活动,例如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向沿岸海域排入污染物。污染物进入海洋,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1953-1970年,日本九州岛水俣湾发生的汞污染事件,就

海洋环境化学考试复习

1、海洋环境化学研究的水体范围(D ) A:仅包括海水;B:包括海水和湖泊河流等地表水;C:包括海水、湖泊河流、地下水等液态水; D: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液态、固态、气态的水。 2、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B )A:29%;B:71%;C:80.9%;D:49.8% 2、海洋中的Pb的迁移主要通过(A )界面。 A:海洋-大气界面B:海洋-沉积物界面C:河流-海洋界面D:海洋-生物体界面 3、开阔大洋表层水盐度通常在(B )出现极大值。 A:赤道海域B:亚热带海域C:亚极地海域D:赤道和亚热带海域 4、根据海水恒比定律海水的大部分常量元素,其含量比值基本上不变。下列(B )情况适合此定律。 A:微量或痕量海水组分;B:大洋环流影响海域;C:过去和现在海水继承性研究;D:海底热液影响区域。 5、采用直接干燥称量法来测量海水中的组分时,质量损失最大的是(D )。 A:NaCl B:MgC l·2H2O C:Ca(HCO3)2 D:有机物 6、关于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D )是正确的。 A:对于NH3、N2、O2和Ar来说,随着它们的分子量增大,溶解度增大; B:对于NH3、N2、O2和Ar来说,随着温度的提高,它们的溶解度都增加; C:对于NH3、N2、O2和Ar来说,随着海水盐度的增加,它们的溶解度都增加; D:对于NH3、N2、O2和Ar来说,随着它们分压的增加,它们的溶解度都增加。 7、关于海洋中氧气的分布,下述说法错误的是(D )。 A:在表层海水中,溶解氧含量基本一致,与大气处于或接近平衡状态; B:在次表层海水中,会出现氧气含量的极大值; C:真光层以下,氧含量会随着水深增加逐渐降低(1000米以内); D:深层水中(大于2000米),随深度增加溶解氧含量逐渐降低。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海洋CO2储库比大气CO2储库大得多,影响海洋碳储库变化的各种过程的微小变化,有可能对大气CO2产生明显影响; B:海洋CO2储库比大气CO2储库大得多,因此海洋CO2对气候的影响比大气中CO2的影响大得多; C:在天然海水正常pH范围内,其酸--碱缓冲容量的绝大多数是由二氧化碳--碳酸盐体系所贡献; D:海水总CO2浓度的短期变化主要由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和代谢作用所引起。 9、关于海水pH值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海水是多组分的电解质溶液,其中的主要阳离子为碱土金属离子,而阴离子主要为弱酸性阴离子(HCO3-、CO32-、H2BO3-等); B:海水pH值变化不大,一般在7左右,但仍有小的变化,影响海水pH值的主要因素是海水无机碳体系与生物活动;C:海水盐度增加时,离子强度增大,海水的pH值增加; D:压力对海水的pH值没有任何影响。 10、下面来源(C )不一定导致海洋中痕量金属的增加。 A:大陆径流;B:大气沉降;C:海底热液作用;D:海底沉积物间隙水向上覆水体的扩散。 11、重金属污染是一种严重的海洋污染,以Cr为例(A )形式的Cr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最大。 A:溶解态的Cr6+B:溶解态的Cr3+ C:金属态的纯Cr D:FeCrO4矿粒中包含的Cr6+ 12、关于铁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作用下列说法(C )是错误的。 A: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B:铁可以影响局部海域的浮游生物种类组成的变化。 C:海洋中溶解态的铁主要分布在中上层海水中。 D:根据海洋的铁假说,铁可以可以刺激固氮作用,影响海洋生产力。 13、下列(C )元素不被认为是海洋中的主要营养盐。 A:N B:P C:K D:Si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营养盐的含量、分布、变化和循环主要受其来源控制。 B:磷酸的三级电离指数K1>K2>K3,所以海水中的溶解态无机磷浓度为H2PO4+> HPO42+>PO43+ C:海洋的化合态的氮输入途径主要是火山活动和大陆径流。 D:硝化作用参与海洋中的氮循环,而反硝化作用不参与海洋中的氮循环。 15、那个说法是海源腐殖质的特点(C )。 A:具有明显芳香核心结构、芳香碳占主导。B:高程度的氧化导致聚合度较高。 C:碳含量较陆源腐殖质较低。D:酸度较陆源腐殖质高。 16、下列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物的产生过程,其中(A )受光照、营养盐、温度影响较大。 A:浮游植物的细胞外释放;B:摄食导致的DOM释放或排泄;

2013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2013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一)2014-3-26 概述 我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面积为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6 900余个,管辖海域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入海河流众多,有鸭绿江、辽河、海河、黄河、长江、珠江等1 500余条河流入海。海洋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分布有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草床、海岛、海湾、入海河口等多种类型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环境为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环境状况,2013年,国家海洋局组织对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入海污染源、海洋功能区、海洋环境灾害和突发事件等开展了监测,布设监测站位8 700余个,获取监测数据250余万个。 2013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较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海洋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陆源排污压力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15%近岸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约1.8万平方公里海域呈重度富营养化状态。海洋生境退化、环境灾害多发等问题依然突出。 1.1 海水 1.1.1 海水环境状况 2013年夏季,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要素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 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符合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47 160、36 490和15 630平方公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44 340平方公里,较上年减少了23 540平方公里。渤海、黄海和东海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减少了4 590、13 030和9 150平方公里,南海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增加了3 230平方公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海北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盐城、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的部分近岸海域。与上年相比,烟台近岸、汕头近岸、珠江口以西沿岸、湛江港、钦州湾的部分海域污染有所加重。近岸海域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一、概述 (1)1982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建设项目必须作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海岸工程建设 海岸石油开发 河口、海湾、海域排污 (2)海洋环评任务 查清受纳污染物的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区内海洋生物种群的数量及分布,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海域环境功能要求。 预测项目建成后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海岸工程引起的海域地形地貌的变化、流场和余流场等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物质浓度场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根据环境结果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操作安全、行之有效的防治对 尺0 束。 二、海洋环评工作等级的划分 划分为三级,划分依据为: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0000, 5000, 1000, 500m3 /d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 受纳水域规模:小型半封闭海湾,其他海域(开敞海域和大型海湾) 三、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1?海域自然环境概况调查

地理位置 地质地貌及沉积物类型 气象特征: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 水文特征:潮位、潮流、波浪 海洋自然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 2?沿岸社会环境概况调查 城市规模、性质、行政区划、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海域功能区划环境保护目标 3?污染源调查 入海点源:入海河流、混合排放口、直排和市政下水排海口。 入海面源:乡镇农村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化肥、农药、生长剂等。 养殖污染源:滩涂养殖、浅海养殖、网箱养鱼。 海上污染源:海上船舶、石油平台、海洋倾废。 4?海洋环境调查 (1)现状调查评价范围 现状评价范围:海洋Om等深线?1 —2km等深线一一向海;大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一一顺岸。

对海洋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

对海洋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全世界的海洋经济正蓬勃发展,海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它不仅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而且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海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如何才能做到保护好海洋环境,使海洋资源得到合理、有序、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对解决当今人类与海洋和谐共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与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字:自然辩证法海洋环境人与自然 1.前言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工业空前繁荣,生产力快速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的自主创造能力不断提升,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然而,潜在的危机也随之而来,人类对大自然的无限制掠夺和开发使得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出现了尖锐的矛盾。水资源、大气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等收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科学家表示“正常的物种灭绝速率”应该是一个物种存活100万年,而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预计是正常速度的100~1000倍,甚至达到10万倍。每年有 27000多个物种灭绝,每天大约有 75个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很多物种在被人类认识之前就永远从这个星球上消失了[1]。100多年前,1878年前后,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书中就曾经向人们发出了关于环境问题的警告。可惜,他的这部著作没有最后完成,其手稿直到1925年才正式公布于世,因此,恩格斯的警告没有引起当时人们的注意,如今,“生存还是毁灭?”哈姆雷特式问题再一次以新的面孔出现在人类面前。 海洋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自然条件。全世界的海洋经济正蓬勃发展,充分显示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2]。在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上,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 70.8%,从这点上看,地球基本上是个“水球”。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可

环境化学知识点梳理

1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因素 土壤的理化性质(PH,土壤质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重金属的种类、浓度及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植物的种类、生长发育期(4)复合污染(5)施肥 2生物富集biologicaNTRATION:指生物通过对环境(水、土壤、大气)中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的积累,使其在集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条件:1、污染物在环境中较稳定2生物能吸收3不易被生物转化分解的 3生物放大biomagification: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4生物积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5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光化学分解和生物转化 6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为什么能够进行远距离传输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易于挥发至大气中,随大气进行传输2.POPs具有稳定性(或称为持久性),能在环境中长时间存在而不发生降解 正是由于其挥发性强流动性大,并且持久性强,导致其能能在环境中持续存在并远距离传播. 7全称是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简称PPCPs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 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PPCPs种类繁杂,包括各类抗生素、人工合成麝香、止痛药、降压药、避孕药、催眠药、减肥药、发胶、染发剂和杀菌剂等。许多PPCPs 组分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旋光性和极性,大都以痕量浓度存在于环境中。兽类医药、农用医药、人类服用医药以及化妆品的使用是其导入环境的主要方式。由于该类物质在被去除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被引入到环境中,人们还将其称为“伪持续性”污染物。城市污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和受纳水体的水质。大多数PPCPs 以原始或被转化形式排人到污水中随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 8持久性有机物(POPs):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PCPBS多氯联苯,二噁英,多环芳烃。多溴联苯(PBBS) 特性:(1)持久性,能在环境中持久地存在(2)生物蓄积性,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有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3)半挥发性,能够经过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地地区(4)有毒性,在相应的环境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毒效应,在POPs公约规

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上书房信息咨询

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海水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保持稳定,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入海河流水质状况仍不容乐观,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海洋环境风险依然突出。 据介绍,海水质量总体有所改善,生物多样性状况保持稳定。2017年,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维持在较好水平,夏季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6%,连续三年有所增加。与上年同期相比,夏季劣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减少3700平方公里。管辖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海洋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红树植物、造礁珊瑚的主要优势类群及自然分布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国家级海洋自然/特别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基本保持稳定。 同时,海洋功能区环境满足使用要求。海洋倾倒区环境状况基本保持稳定,倾倒活动未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及其他海上活动产生明显影响;海洋油气区水质和沉积物质量基本符合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环境质量状况较上年有所改善;重点监测的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足沿海生产生活用海需求。此外,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率有所升高。监测的重点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占监测总次数的57%,连续三年有所升高。其中,全年各次监测均达标的入海排污口119个,占比较上年增加6.8%。还有,赤潮、绿潮灾害面积大幅减少。2017年,管辖海域共发现68次赤潮,发现次数与上年相同,累计面积为3679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51%,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黄海浒苔绿潮最大分布面积29522平方公里,最大覆盖面积281平方公里,均比上年减少近一半,为近5年最小。 但是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2017年冬季、春季、夏季、秋季,近岸海域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面积分别为48140、41140、33560和46800平方公里,占近岸海域的16%、14%、11%和15%;严重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区域;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4个大中型海湾中,20个海湾全年四季均出现劣四类海水水质。而且,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佳。实施监测的河口、海湾、滩涂湿地、海草、珊瑚礁

中国海洋资源状况

中国海洋资源状况; 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管辖海域约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3,同时还分布着面积大于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5000多个,属于海洋大国。中国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因此制定正确的海洋发展战略,积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沿海滩涂和浅海资源 我国沿海滩涂资源丰富,总面积为2.17万平方公里(合3255万亩)。由于我国沿海入海河流每年带入的泥沙量为17亿~26亿吨,平均约20亿吨。它们在沿岸沉积形成滩涂,每年淤涨的滩涂总面积约40万亩,使我国滩涂资源不断增加。滩涂资源主要分布在平原海岸,渤海占31.3%,黄海占26.8%,东海占25.6%,南海占16.3%。 浅海资源由于陆架宽广也很丰富。0~15米水深的浅海面积为123800平方公里,占近海总面积的2.6%。按海区分,渤海为31120平方公里;黄海为30330平方公里;东海为38980平方公里;南海为23330平方公里。 滩涂和浅海是我国发展种、养殖业的重要基地。 2.港址资源 我国港址资源丰富的原因基于我国大陆有基岩海岸5000多公里,占全国大陆岸线总长的1/4以上。这类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深入陆地

港湾众多。它们的特征是岸滩狭窄,坡度陡,水深大,许多岸段5~10米等深线逼近岸边,可选为大中型港址。淤泥质海岸4000多公里,其河河口岸段常有一些受掩护的深水岸段和较稳定的深水河槽,可建大中型港口。砂砾质海岸呈零星分布,岸滩组成以砂、砾为主,岸滩较窄、坡度较陡,堆积地貌发育类型多,常伴有沿岸沙坝、潮汐通道和潟湖,有一定水深和掩护条件,可建中小型港口。 我国沿岸有160多个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湾,10多个大、中河口,深水岸段总长达400多公里。绝大多数地区常年不冻。除邻近河口外,大部岸段无泥沙淤积或很少,基本具备良好的港址环境条件。目前,可供选择建设中级泊位以上的港址有164处。 3.海岛资源 海岛是联结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它兼备丰富的海、陆资源,在海洋经济和沿海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省、和澳门所属岛屿暂未列入),我国共有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5000多个,总面积为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0.8%,其中有人居住的岛屿400多个,共有人口约500万。我国海岛分布很不均匀。东海岛屿最多,约占全国岛屿总数的58%;南海次之,约占28%;黄海、渤海最少,约占14%。 我国海岛资源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种。 陆土资源全国海岛共有农田面积1900多万亩,森林面积5600多万亩。其中,的海岛农田面积最大,约900万亩;的海岛森林面积最

戴树桂《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问题不?限于环境污染,?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农业发展带来的对??、?质、?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对?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然?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类环境宣?》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且表现在对?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这是联合国组织?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然?,它并未从战略?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动。 c、20世纪80年代?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20世纪90年代,?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通过了《?约环境与发展宣?》、《21世纪议程》等重要?件。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动纲领。这是本世纪?类社会的又?重?转折点,树?了?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程碑。

(2)碳的循环:

(4)磷的循环

(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命过程的主要营?。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标的?门新兴学科。环境化学是?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 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法的科学。

我国海洋环境现状及治理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 摘要:2012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符合第一类海水水 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海洋沉积物质量良好。海水、海 洋沉积物、海洋生物的放射性水平和海洋大气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处于本底 范围内。但近岸海域水体污染、生态受损、灾害多发等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经河流 排海的氮、磷入海量较上年明显增大,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率依然较低。 一、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 1、我国海域海水环境质量 近年来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2012年我国近海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符合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46 910、30 030和24 700平方公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67 880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了24 080平方公里。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增加了8 870、6 990、6 700和1 520平方公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海北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的近岸海域。 2、海洋沉积物质量状况 我国海洋沉积物监测要素主要包括石油类、重金属、砷、多氯联苯、硫化物和有机碳。在我国管辖的海域内共有581个监测点。2012年我国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沉积物中铜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为85%,其余监测要素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均在96%以上。近岸以外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仅个别站位的部分监测要素含量超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全国重点海域沉积物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黄海北部近岸沉积物综合质量状况较差,其余重点海域综合质量良好。黄海北部近岸污染区域集中在大连湾,主要超标要素为石油类、铜、镉和锌,其中石油类含量超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同时部分区域贝类体内残留的铅、镉、六六六以及粪大肠菌群等有害物质比例较高。 3、入海口海域污染状况

化学海洋学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化学海洋学是化学专业海洋化学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之一,2004年被批准为国家精品课程,2013年升级转型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讲授化学海洋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海洋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性质、特点、存在形式、分布、迁移变化规律以及相关研究方法等内容,介绍当前海洋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以及与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为学习其它海洋化学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海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2.设计思路 化学专业海洋化学方向本科生在学习化学类基础课程和海洋学的基础上,为了解和掌握海洋化学的基本原理,开设《化学海洋学》课程。化学海洋学是化学与海洋学交叉的学科,是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学组成、物质分布、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的科学,体现了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海洋的特点,具有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征。课程立足海洋化学的学科层面,选取海洋化学基础研究的内容进行课程设计。课程首先对化学海洋学的学科属性及发展作一般性介绍;再以海洋的形成和化学组分的演化为切入点,介绍元素的循环与分布的一般规律;然后按照化学组分的类别分别讲授海水主 - 7 -

要成分、溶解气体、营养盐、微量元素、碳酸盐体系、有机物和海洋生产力以及同位素的含量、性质、特点、存在形式、分布、迁移变化规律等主要内容;最后以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化学海洋学的发展展望进行归结。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化学专业海洋化学方向的学生以《无机化学I》、《分析化学I》、《有机化学I》等以及《海洋学II》为先修课程,掌握《无机化学实验I》、《分析化学实验I》等基本实验技能;学习并掌握与本课程相关的海洋化学类专业课程《海水分析化学》、《海水分析化学实验》以及《海洋化学调查与数据处理方法》作为方法学基础。本课程学习过程中吸收和运用同期开设的《物理化学I》、《物理化学实验I》等化学类基础课的部分理论与方法;与本课程的实践环节《化学海洋学实验》课程并行开设,通过实验研究加深对化学海洋学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与《海洋学和海洋化学专业实习》以及《海洋化学综合实验》等密切联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后续课程主要是海洋化学类的系列专业课,有《海洋物理化学》、《海洋环境化学》、《海洋资源化学》、《河口化学》等。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是使化学专业海洋化学方向的本科生奠定海洋化学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将化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与海洋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验室教学、海洋现场实习相结合,认识和掌握海洋中的化学问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1)学生应掌握化学海洋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学会通过化学要素的分布特征探讨海洋中发生的过程、变化与影响因素; (2)了解海洋化学研究需综合考虑的因素以及与物理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和海洋地质学等其它海洋分支学科的联系; (3)了解当前海洋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了解与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7 -

中国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政策和主要措施

二中国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政策和主要措施: 海洋环境与陆上不同,一旦被污染,即使采取措施,其危害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因为治理海域污染比治理陆上污染所化费的时间要长,技术上要复杂,难度要大,投资也高,而且还不易收到良好效果。所以保护海洋环境,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开发,综合利用。这应该说是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策略。保护海洋环境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海洋开发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还需要有一整套科学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尤其是要抓好污染源的管理,这是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海洋的自净能力也是一种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海域的自净能力,以利于降低治理“三废”的成本,发展生产,同时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入海量,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许多年来,中国在工农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积极治理工业“三废”,大搞技术革新,广泛开展综合利用,为消除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成绩。在广泛地调查研究和积累许多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实践证明,这也是搞好海洋环境保护的正确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保护环境,防患于未然的极其重要的措施,也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的体现。在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时,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规划,正确处理好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城市和农村、生产与生活、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等关系。要把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加强计划性、科学性和预见性,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要把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力求避免或减少开发后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及对环境的影响。在工、农、林、牧、渔、盐、副业、养殖以及其它海洋资源开发的布局上,除注意原料、动力、水源、交通等条件外,还需考虑地质、地形、海洋水文、气象条件以及生物资源的特点,要综合研究,权衡利弊,协调统一,反对各行其是,不能只顾生产,忽视环境保护,既要注意短期的效益,又要充分估计到今后可能会带来的长远的影响。不能只顾利用,不顾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是发展社会主义企业和消除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害”与“利”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害”是由生产中的“废”所造成的,“废”与“宝”又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可以相互转化。促进这个转化的条件,就是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的内容很广,一方面是指资源本身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要建立经济、合理的联合企业。只有把治理工业“三废”同开展企业技术改造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结合起来,才能尽量做到把“三废”中的危害物质消灭在生产过程中,许多原来弃之为害的“三废”,把它充分利用起来,大搞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就能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达到投资少、收益大、品种多、危害小的合理开发的目的。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上的体现,也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保证。保护和改善环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每个人和各个方面。只有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人人动手,个个关心,大家齐心协力,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许多海洋环境保护措施才能落实,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才能搞好。因此,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放手发动群

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教案

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的根源,以及监测防治的措施。 2.了解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涵,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以及如何处理好相邻国家间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问题。 教学建议 1.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问题包括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两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读《海洋污染物质来源》示意图,分析各经济生产部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的种类,污染物泄漏和排放到海洋的途径,给海洋生态带来的危害,给人类带来的威胁等。在分析了海洋污染问题之后,可自然过渡到海洋生态破坏的问题上。针对海洋生态破坏问题,可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特别着重在人为因素的的分析上。关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也可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有关的录像资料,使学生获得直观的、生动的印象。 2.关于石油污染和监测防治:在教学中,教师将此部分内容合并到海洋环境保护标题下,在讲海洋石油污染

时,以阿拉斯加的油轮泄漏为例,说明造成的危害和监 测防治措施。关于海洋石油泄漏清污方法,可以用有关 的科教片进行展示,比用语言描述效果要好。 3.关于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这部分教材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课堂阅读讨论的方式, 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和读《专属经济区》示意图,了解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涵,专属经济区的划分,讨论如何处理好相邻国家间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问题。 关于海洋环境问题的教学分析 海洋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而产生的。 海洋形成已有几十亿年了,人类利用海洋也已有几千年 的历史,但并未发生严重污染问题,就是因为海洋对有 害物质具有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以后,经过物 理过程(扩散、稀释)、化学过程(氧化、还原)、生物过程(降解等)的作用,一部分或全部被海水吸收、沉降、稀释或转化,海洋环境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状况。海水的 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数量超出 了环境的自净和容纳能力,便会使海洋环境遭到污染。 海洋环境容量是衡量海水自净能力大小的标志,它是指 在不危害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的前提下,某一海洋环境 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海洋环境容量是海洋环 境质量控制和产业规划的一个依据。

海洋化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和定位

海洋化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和定位 理学院 一、基本情况 理学院应用化学系目前拥有应用化学和海洋药物二个校级重点学科,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是校级重点专业。专任教师31名,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博士6人,硕士1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8 %;在这31名专任教师中,从所学的专业和从事的专业看,高分子化学7人、有机化学5人,无机化学1人、分析化学8人、物理化学2人、药物化学5人,应用化学4人;作为基础学科承担全校相关学院的11个专业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任务,每年完成工作量8,000多学时。近三年来承担的各级科研课题15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9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申报专利22项,获得授权专利5项,共发表论文140篇,其中27篇被SCI、EI收录。 二、全院的共识: 通过学习学校的“十一·五”规划,全院认识到我校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以应用学科见长的多科性海洋大学。学校肩负海洋使命,只有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学术兴校,特色扬校”的办学理念,抓住我国海洋事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才能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作为基础学科的学院,我院的学科发展方向必须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建博增硕,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和仪器设备的作用,做好申博学科建设及支撑工作。 为此,我们组织了相关的老师认真学习了《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应用化学系作为申博学科“海洋科学”的一部分,应该站在海洋科学更高的战略高度上,在“海洋化学”学科建设上发挥我们的作用。 海洋化学是海洋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学组成、物质分布、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以及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化学起源于1670年,最初是从研究海水的含盐量和海水密度变化的关系开始,经过世界各国科学家300多年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与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物理学等有密切的关系的学科。是用化学原理和化学技术,研究海洋中物质的性质和它们的化学作用的一门科学。主要有以下4个研究方向,1、海水化学;2、海洋沉积物化学;3、活体海洋生物化学;4、海洋界面物理化学及与界面物相互作用的化学。现代海洋化学的研究对象已从原有的简单无机化合物,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海洋高分子化合物、悬浮离子的沉积物,以及海洋生物及其动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