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料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学生版)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

无能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

记住

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综合理解

探索分析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听、看、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

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

识图填图沙俄割占我国北方领土位置及其条约名称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

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

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思想意识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2.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3.关键字词(念三遍,抄写两遍)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洪秀全,洋枪队,华尔,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二.自主学习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到1860年10月,为主凶,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清朝皇帝逃往承德,火烧。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万平方千米。

4.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为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政府还进行了和。

5.面对太平军的进攻,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其头目被

太平军击毙。

三.课堂练习

基础巩固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主凶)

A.英法

B.英美

C. 美俄

D.法俄

2. 中国最宏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焚毁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甲午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3. 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他回答的题目是选择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正确的是

A.中日《马关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中俄《爱珲条约》

D.《辛丑条约》

4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抢占我国东北和西北的领土共

A.100多万平方千米

B.60多万平方千米

C.150多万平方千米

D.180多万平方千米

5. 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后又攻占,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A.北京

B.天津

C.南京

D.上海

6. 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被太平军击毙的洋枪队的头目是

A.华尔

B.戈登

C.义律

D.瓦德西

能力提升

1. 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2. (2007·河南)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

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

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右图所示

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3. 我国疆域广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

像一个“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个“大公

鸡”。中国版图的缩小与哪个国家关系最大()。

A. 英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俄国

4.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民歌,内容是:“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请回答:

(1)民歌中的“红头军”和“洋人”具体指的是什么?

(2)你能否举例说明“洋人怕的红头军”?

(3)“红头军”把“洋人”打得狼狈不堪,这一史实说明了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鑲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引自马克思的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2)材料一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是哪儿?

(3)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

(4)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6.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美国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请回答:

(1)文中提到的“伙伴”、“果园的主人”究竟是指谁?“果子”指什么?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的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

(4)当时还有一个国家和美国想法类似,你知道他是谁吗?

四.课后思考与拓展

1.圆明园的修建历经六帝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集中了全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双的大型皇家宫苑。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即使把我国(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如今这个奇迹已经不复存在。百多年来,人们都在从这座名园点点滴滴的痕迹中或者是那些被无数名人所描绘的华丽文字中遐想她昔日的雍贵和辉煌。

看了关于圆明园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这座园林的最终命运如何?对此你又有什么感想?

2.1860年,英法侵略者的一把大火把世界上最奢华美丽的皇家园林付之一炬,自此后,圆明园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2000年,有人主张应该在原地重建圆明园,有人则反对重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阐述你的理由。

五.知识要点(课后背诵识记)

1. 原因: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 经过:1856年---1860年。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4.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后攻占南京,改称天京,定为都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太平军还抗击了洋枪队,击毙其头目华尔。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师版)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

无能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

记住

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综合理解

探索分析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听、看、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

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

识图填图沙俄割占我国北方领土位置及其条约名称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

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

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思想意识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2.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3.关键字词(念三遍,抄写两遍)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洪秀全,洋枪队,华尔,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二.自主学习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到1860年10月,为主凶,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清朝皇帝逃往承德,火烧。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万平方千米。

4.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为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政府还进行了和。

5.面对太平军的进攻,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其头目被太平军击毙。

三.课堂练习

基础巩固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主凶)

A.英法

B.英美

C. 美俄

D.法俄

2. 中国最宏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焚毁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甲午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3. 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他回答的题目是选择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正确的是

A.中日《马关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中俄《爱珲条约》

D.《辛丑条约》

4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抢占我国东北和西北的领土共

A.100多万平方千米

B.60多万平方千米

C.150多万平方千米

D.180多万平方千米

5. 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后又攻占,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A.北京

B.天津

C.南京

D.上海

6. 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被太平军击毙的洋枪队的头目是

A.华尔

B.戈登

C.义律

D.瓦德西

能力提升

1. 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2. (2007·河南)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

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

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右图所示

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3. 我国疆域广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

像一个“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个“大公

鸡”。中国版图的缩小与哪个国家关系最大()。

A. 英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俄国

4.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民歌,内容是:“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请回答:

(1)民歌中的“红头军”和“洋人”具体指的是什么?

太平军和洋枪队

(2)你能否举例说明“洋人怕的红头军”?

1860年,太平军在上海青浦大败洋枪队;1860年,在上海太仓太平军连破敌营垒30多座,活捉副领队;在浙江慈溪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3)“红头军”把“洋人”打得狼狈不堪,这一史实说明了什么?

太平军不仅反封建而且反对外来侵略;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鑲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

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引自马克思的话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2)材料一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是哪儿?

圆明园

(3)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

美国

(4)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6.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美国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请回答:

(1)文中提到的“伙伴”、“果园的主人”究竟是指谁?“果子”指什么?

伙伴---英法果园的主人---中国果子---列强在华的特权和利益(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

(3)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的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

不会,它的目的是取得清政府的好感,谋求在华更大利益,坐收渔人之利

(4)当时还有一个国家和美国想法类似,你知道他是谁吗?

俄国

四.课后思考与拓展

1.圆明园的修建历经六帝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集中了全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双的大型皇家宫苑。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即使把我国(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如今这个奇迹已经不复存在。百多年来,人们都在从这座名园点点滴滴的痕迹中或者是那些被无数名人所描绘的华丽文字中遐想她昔日的雍贵和辉煌。

看了关于圆明园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这座园林的最终命运如何?对此你又有什么感想?

我国古代劳动者具有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值得我们骄傲;统治者不顾人民群众生活的困苦,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最终这所园林被英法联军洗劫后焚毁了。一个国家如果实力不济,再好的家产也保护不了;侵略者反人类的本性通过这件事情充分显现。

2.1860年,英法侵略者的一把大火把世界上最奢华美丽的皇家园林付之一炬,自此后,圆明园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2000年,有人主张应该在原地重建圆明园,有人则反对重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阐述你的理由。

赞成重建:圆明园是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独一无二的“万园之园”。重建圆明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恢复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好处。重建圆明园,把它建成国家收藏珍宝文物的博物馆,恰恰可以证明新中国的强大。恢复当年的盛景,充分利用圆明园的无形资产,发展旅游事业,推动经济的发展。如今的圆明园仅存几个景点,重建圆明园,恢复当年的盛景,充分利用圆明园的无形资产,可以发展旅游事业,推动经济的发展。2).珠海在一个非圆明园遗址的地方仿建圆明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京焉能熟视无睹?3).旧中国由于腐败无能,今国家蒙受屈辱,如果在原地重建一个圆明园,把它建成国家收藏珍宝文物的博物馆,恰恰可以证明新中国的强大,不是同样可以教育人民吗?4).文物本身虽然是不可再生资源,但是文物的仿制同样具有社会价值。

反对重建:遗址和残迹的历史感是复建后的景观无法替代的。这段屈辱史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和价值要超过圆明园园林的价值。保留遗迹,可以发挥其历史教育的功能,时刻教育人民不忘历史教训,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提高国力,才能避免国难临头。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未来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圆明园是中华民族备受屈辱的历史象征,是旧中国闭关锁国、被动挨打的直接见证。保留原貌可以发挥其历史教育的功能,时刻教育人民不忘历史教训,只有提高国力,才能避免国难临头。其中孕含的巨大社会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2).圆明园的建筑当然可以仿古而建,但是当年园内价值连城的珠宝、文物被殖民强盗抢走或毁坏,如今这批最具有价值的珍宝已经无法收回,甚至无法仿制。精髓不在,重建有何意义!

3. 我们并没有再次销毁列强的鸦片可这场战争为什么还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呢?它和鸦片战争有什么联系呢?

这场战争之所以叫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因为和鸦片战争一样,列强的目的具有一致性才如此称谓的。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取得侵略权益,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是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

..侵略权益,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结果上...打开中国国的大门,扩大

讲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许多领土和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则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五.知识要点(课后背诵识记)

1. 原因: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 经过:1856年---1860年。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4.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后攻占南京,改称天京,定为都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太平军还抗击了洋枪队,击毙其头目华尔。

个性化教案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鸦片战争,简单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时间,英国的目的,《南京条约》的内容,战争的影响)那么鸦片战争是偶然还是必然呢?(必然)我们知道虎门销烟是英国的借口,今天就还有一个证据-----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是

第二次,难道我们有销毁它们的鸦片了吗,还是有别的与鸦片有关的事情发生了呢?都不是,那是怎么回事呢?导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过程

1.火烧圆明园

A.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不满足既得利益(材料: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万英镑左右徘徊。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却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于是,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约”要求,企图借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但被清政府拒绝了。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他们于1856年—1860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简单经过:1856-1860年,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A.圆明园简介看书上资料,圆明园示意图

B.火烧圆明园资料(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评论。材料--泰晤士报的记载。

其实中国的损失远不止这些,还有---马克思的话(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引入俄国占领我大片领土)

2.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地图《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表格)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A太平天国建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沉重的负担,列强的侵略使得人们反抗清政府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

1851金田起义,洪秀全;北上,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北伐西征。(地图)

B.抗击洋枪队太平军在南方的发展引起了清政府和列强的恐慌(清政府的财源,列强的利益---新开放的口岸有许多在太平军控制地区),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一起镇压太平军。击毙华尔。

圆明园3D复原图相当漂亮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一次战争,那么你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希望能帮到你。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实际上是为了近一步的打开中国市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他们获得了很大了利益,并且大机器制造的物品因为价格低廉而快速的抢占了中国市场,使得他们获得了非常大的利益,但是这对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所以在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要求与中国重新修订条约时,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复,为此他们再次的向中国发动了战争。 在这次战争中,他们首先攻陷了广州,随后又将目光集中在了中国天津,最终攻占了北京,火烧了圆明园。通过这些战争,他们不仅从中国获得了大量的战利品,甚至还获得了领土,也就是说他们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扩大资本主义市场的目的成功的达到了,甚至他们所获得的远远大于他们最初想要的。 在西方国家开始采用大机器生产,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华夏还是封建统治下的小农经济。在这样的状况下,为了将机器制造出来的产品出售以换取白银的西方国家,纷纷将目光锁定在了中国。这也是他们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之一,用来进行物品倾销。同时大机器生产需要更多的原产料和廉价的劳动力,这些恰恰中国都

可以满足,所谓他们才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 综上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是为了改变贸易顺差,换取真金白银,扩大资本主义市场,以及所需的原料产地和劳动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兵力对比据史料记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双方投入的兵力相差悬殊,中国方面军是英法联军的数倍,但是最终结果依旧是中国战败。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兵力对比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来看看,在不同阶段,第二次鸦片战争兵力的对比。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一个阶段,英法联军一共投入了五千六百余人,其中有法军一千人,但是中国方面战败,这其中有武器装备落后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因为清政府内部的腐朽所导致的,军队战略落后,同时士兵素质差,内部不团结等。第一阶段中国战败后,双方签订了《天津条约》。在战争进入第二阶段,英国投入的军队人数在一万八千人左右,法国有七千人,同时还有战舰越两百多艘,这次战役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最终占据了中国的首都北京,并且烧毁了圆明园,中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就总体而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一共投入的兵力在两万五千人以内,其中主要是英国军队,占侵略军总人数的一半多,在说中国方面的兵力,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就伤亡人数方面则记载为与英法联军的投入兵力相差不远,由此可以得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投入的兵力是非常大的。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兵力方面中国是具有压倒性的胜利的。 当然中国投入的兵力多,并不意味着中国就能够取得胜利,即使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 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 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 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 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 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 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 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

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教师展示:《焚烧过后的圆明园》 (有条件可以放映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断) 3.教师提问: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教师提问:正是由于清政府府腐败无能,在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请同学们简要归纳《北京条约》的内容? 学生归纳: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5.教师过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是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介绍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介绍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是:1856年10月~1860年11月。这场战争过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1856年10月,英殖民主义者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10月23日,英军开始行动,三天之内,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与此同时,法国亦找借口出兵入侵中国。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溯白河而上,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6月中国分别与俄、英、法、美签订《天津条约》。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6月25日,英海军司令贺布亲率12艘军舰从拦江沙开往海口,下午3时贺布下令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由于清军火力充分,战术得当,英法联军惨遭失败。 不料前敌统帅僧格林沁以为敌军不善陆战,因而专守大沽,尽弃北塘防务,给敌以可乘之机。1860年8月24日英法联军占领天津,清政府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议和,但随后谈判破裂。 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10月24日、25日,英法联军以焚毁紫禁城作为威胁,迫使恭亲王奕?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开始撤离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此宣告结束。 一、沙俄的侵略利益没有完全得到满足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沙俄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还相对比较低,对外的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求还不是很强。沙俄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是扩张领土。1858年5月28日俄国乘英法联军进攻天津的时机,用武力逼迫黑龙江奕山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根据这一条约,俄国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把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约合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清廷没有批准《瑷珲条约》,并对奕山等人予以处分。在1858年6月签订的中俄《天津条约》中清政府亦没有批准《瑷珲条约》,沙俄希望能强迫清政府签订新的条约,能使《瑷珲条约》生效,满足其扩张领土的侵略要求。因此,在1858年,英法重新挑起战争后,沙俄认为满足自己需要的时机来了,它以“凋停人”自居,一方面给英法军队提供情报,极力配合和支持英法军队的侵略行动,另一方面恫吓清政府,在英法联军扬言要炮轰北京城、捣毁皇宫,奕说,中国“必须立刻同意联军的一切要求”。因此,1860年11月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并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中国割占去,同时还为其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根据”。 二、清朝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统治者惧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完美版

第一章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能力培养 (1)通过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和影响的分析,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分析论证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国的危害和影响,从中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和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有关历史材料的处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根据史实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异同点的能力。 3.思想认识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又一场侵略战争,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它使我国的领土完整、主权独立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洗劫,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这是一场民族的灾难和屈辱,作为青年学生都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要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研讨性教学,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是弥足珍贵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难点:由于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因此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 课前准备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法国大作家雨果讲的事情发生在()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2. 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这个侵略者是指() A.英国 B.英法联军 C.英美联军 D.八国联军

3. 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两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 为通商口岸的?( )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4.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

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5. 历史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从反映历史要素的类别看,历史地图可分为疆域图、形势图、分布图等。右边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左宗棠收复新疆期

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6. 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国受尽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美国D.日本 7. 成龙电影《十二生肖》精彩纷呈,票房大卖,遗失在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中最后四个兽首终于回归祖国(电影剧情)。这些兽首铜像遗失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型:新授课备课人:冼碧丽审核:八年级备课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 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较教学,说明第二次 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2.指导读图表,学习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 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2.联系香港地区的割失和回归,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富强是维护国家统一 的前提。我们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难点:1.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导课: 通过学习上节课鸦片战争中我们知道,西方侵略势力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获得了非常大的权益。那么他们满足了吗?(没有)于是西方侵略者又做了什么呢?(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那么,今天我们进入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一.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9世纪中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但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随之肆虐世界。为了摆脱危机和扩大、掠夺殖民地,英法美等国侵略者要求修约,扩大其侵略权益。) 二.导火线: 1.亚罗号事件:亚罗号是中国走私船,违规被捕,英国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 要求中国放人及道歉,中国放人但不道歉。 2.马神甫事件: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为非作歹,1 856年被当地官员逮捕处死。(奸淫掳掠引起民愤) 3.这两个事件只是借口,就算没有这两个事件,英法等国还会找其他借口发 动侵略战争。英法等国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扩大自己的侵略权益,战争是其最有效的途径。

【高三历史复习关于鸦片战争的知识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是

【高三历史复习关于鸦片战争的知识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 争时间是 【导语】进入高三的同学一定要加把劲努力复习了,首先学生要把握各方面的知识点,下面大将为大家带来高三 __学习知识点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引发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商人在中国广东海域走私鸦片二十多年不止日盛,林则徐于1839年在广东强行销烟,中英矛盾逐次升级,而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由此签署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除赔款外,将香港岛永久让予英国,并使英国得到领事裁判权。 鸦片战争 1、1840年6月,英军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英国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影响】外交方面——开与外国订约的先例;中国国际地位下降

国家主权——破坏国家领土主权;丧失领事裁判权;丧失关税自主权;给予列强最惠国待遇。 经济方面——国民经济大受打击,鸦片为患;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影响:1.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 2.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开了勒索赔款恶例 3.打开中国东南沿海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4.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失败原因:1.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不当 3.根本: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资本主义 3、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优秀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文章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老师旁白)1840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屈辱战争——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的“天朝上国”梦,也惊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当清政府惊魂未定时,要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场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于1851年发生,使清政

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借口、时间、战争的性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较教学,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3.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教学,增强学生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联系香港地区的割失和回归,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富强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我们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教学重点】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危害;沙俄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新课导入】 第一幅是圆明园兴盛时局部图,第二幅是英法联军焚毁后的圆明园远瀛观残迹。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经150余年,在这里建起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如今的圆明园,只有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屹立在那里。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那么,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是怎么回事? 【新课探究】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起因 教师:(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材料一 英国输华货物(正当贸易商品)统计表 材料二 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 材料三 中国人不能同时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1)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呈现出什么状况? (2)你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英国怎样认为呢?为此英国提出了什么要求?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19世纪四五十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后,英国资产阶级为开辟了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兴奋得发狂,以为能大量销售其产品,获得高额利润。但通过上表我们知道,鸦片战争后英国棉纺织品和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 2.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结合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重大史实,认识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 重点难点 重点:列强侵华的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北京西郊有一个兼具江南和江北风光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粹,收藏着众多的奇珍异宝、艺术精品、古玩字画、图书典籍。然而,当我们前往北京参观游览时,看到的却是断壁残垣,园内的古籍珍宝荡然无存。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吗?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近历史,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 1.自读课本。 2.结合学生用书课前预习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划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媒体演示:《英法联军进犯京津形势图》。 (1)英、法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归纳:第一、英国等提出“修约”,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第二、以“武力示威”来强迫修改条约,“改善”通商和贸易情况,是西方列强惯用的伎俩,其实质就是侵略。第三,既然实质是侵略,亚罗号事件就只不过是发动战争的借口。由此得出结论:外国侵略者妄图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权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观看:《火烧圆明园》片断。 教师(雨果):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2)法国大作家雨果面对两个强盗的暴行为什么会如此愤怒? 教师过渡: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园。园内珍藏着许多古今中外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艺术奇珍、金珠玉石、铜器古玩,其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是当之无愧。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却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2课。《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本课主要讲述了英、法两国在美、俄的帮助下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共三个子目,即“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视野开阔,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由于之前学习过第1课《鸦片战争》,已经对中国近代史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在学习本课时较为轻松。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英法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的焚毁、《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俄国侵吞我国大片领土等基本史实。理解为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通过英法在华暴行认识到侵略者的贪婪和凶残,以及列强的侵略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通过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分析,理解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四、教学重点 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2018年3月28日,一则“西周青铜器‘虎鎣’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拍卖信息中称这件文物出自圆明园。此前有报道称,这款稀有的西周时期的“虎鎣”青铜器,由英国海军上校哈里·刘易斯·伊万从圆明园劫走。他在一封家信中称,自己曾参与洗劫圆明园,抢走的珍贵文物中包含青铜器等。该信函和这款青铜器一起被伦敦古董商人发现。 教师设问:同学们知道圆明园什么时候被洗劫的吗? 学生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段屈辱的历史,大家把书翻到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 (一)战火再起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

11. 阅读下列材料: 大不列颠(英国)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北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并得到物质上的保证……应该在夺取北京以后永远占领广州。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 ①引文所说的是哪次侵华战争? ②在这次战争中,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当英国终于决定打到北京……俄国……竟能挺身出来充当衰弱的中国的秉公无私的保护人,而在缔结和约时俨然以调停者自居,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俄国在远东的成功》问题:为什么说“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参考答案 1.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2.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并且火烧了圆明园,故答案选B。。 3. C 解析:由所学可知中,《天津条约》中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天津在《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故答案为C。 4. 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李大钊描述的历史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故答案为B。 5. B 解析:由所学可知,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背景。所以答案为B。 6. B

解析:由所学可知,中国中国近代以来,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大量领土。英国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占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占我国北方150万平方公里土地;日本通过《马关条约》侵占台湾岛、澎湖列岛。故答案为B 。 7. B 解析:“圆明园”十二生肖中的四个兽首铜像遗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洗劫,故选B。 8. B 解析:夷是中国近代对西方国家的蔑称,而当中国清政府被打败后对西方先进国家的惧怕而不敢再提“夷”字,不敢再以“天朝上国”自居,故答案选择B项。 9.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题文中的图片是圆明园残迹图,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焚毁的,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在我国北方趁火打劫,割除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这一时期我国在近代丧失领土最多的时期。故答案选B。 10. 答案: (1)英国、法国(或英吉利、法兰西)。 (2)圆明园。 (3)1860年。英、法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攻陷北京后火烧了圆明园,给世界人类文明带来的极大的损失。 11.答案: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中国分别同英、法、俄、美签订了《天津条约》;同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另外还在1858年和1860年,分别和沙俄签订了《爱晖条约》和《北京条约》。 解析:由材料信息“大不列颠(英国)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北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可知,该侵华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合相关内容即可回答。 12. 答案:俄国通过武力威胁和中俄《爱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是近代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解析:联系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可知,俄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最新教案设计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 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知识与能力 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 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运用本课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过程与方法势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 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诗歌朗读音频:我希望你以军人的身份再生——致额尔金勋爵)这是一位爱国文学青年写给火烧圆明园的罪犯额尔金的,体现了一位爱国者的心声。大家知道额尔金在中国做过什么吗?就是他

“ (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带头洗劫了万园之园——圆明园。今天让我们 一起学习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教材,讲述“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2.史料展示:《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 产阶级欣喜若狂, 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 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 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3.学生思考:通过阅读材料,分析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 因是什么? 4.教师归纳小结: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战 争借口);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 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 争。 5.阅读图片:《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6.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第二次鸦片战争 7.教师过渡: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虚弱落后的清政府面对装备精 良的英法联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无条件地与俄、美、英、法四国分 别签订《天津条约》。 (二)《天津条约》签订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借口及实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想方式。 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思想方式。 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想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法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 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二、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进一步加深。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三、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建议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可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侵华权益?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进行如下概括: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建议教师: 从整体出发扼要讲明战争的基本进程,点明战争的两个阶段:阶段,战争爆发到《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战争再起到《北京条约》的签订。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战争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教给学生编制"小年表";把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如:1856年英舰炮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卅 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诗歌朗读音频:我希望你以军人的身份再生---致额尔金勋爵)这是一位爱国文学青年写给火烧圆明园的罪犯额尔金的,体现了一位爱国者的心声。大家知道额尔金在中国做过什么?正是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带头洗劫了万园之园——圆明园。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教材,讲述“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史料展示:《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3.学生思考:通过阅读材料,分析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4.教师归纳小结: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战争借口);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5.图片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6.学生发言:根据教材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方法点拨:注意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提示:鸦片战争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56年10月至1858年——炮轰广州→攻陷广州→逼近天津 第二阶段从1860年——再次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7.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第二次鸦片战争 8.教师过渡: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虚弱落后的清政府面对装备精良的英法联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无条件的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二)《天津条约》签订 1.展示图片: 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场景 2.学生思考归纳:根据《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危害? 提示: 3.教师讲述: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一)火烧圆明园 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因此英、法两国故技重施,1860年再次出兵,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美丽的圆明园 3.教师提问: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破坏了中华文明。 4.教师归纳: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行为,是对全人类的犯罪。圆明园被烧毁使中国的文化遗产遭到严重损失,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同时,它也让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励着国人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5.教师小结: 圆明园,诞生在康熙年间,成长于雍正王朝,风华在乾隆盛世。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有这样的评价:“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二)《北京条约》的签订

两次鸦片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 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2、时间:1839年6月 人物: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英美等国商人的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3、如何评价林则徐:(事件+意义) 虎门销烟: 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对开阔人们的视野,了解外部世界起了积极作用。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英国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时间:1840.6—1842.8, 爆发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有: 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2、赔款:赔款2100万元银元(增加中国人民的负担) 3、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东南民户被打开) 4、中英协定关税(破坏了贸易、关税、经济主权); 5、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附件: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领事裁判权”(破坏了我国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矛盾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③革命任务变化: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反封的双重革命任务。 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第二次鸦片战争: 爆发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时间:1856.10—1860.10 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闯入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园中之园”),大肆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两个强盗指 的就是英国和法国)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从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一内容与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指的是火烧圆明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其核心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弄清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学生已经学过鸦片战争,本节课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由于它还与政治、地理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的罪行。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图片和历史地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解决。 二目标与分析 .目标: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掌握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 分析: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记住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就是指第二鸦片战争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危害。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学生对这些史实掌握的比较少,分析问题的能力差。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教师先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 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 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满足 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问题一:火烧圆明园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教案】2020部编历史: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 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教师展示:《焚烧过后的圆明园》

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

1、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1840)年——1842年 2、(1839)年(6 )月(3 )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烟。 3、、(1840 )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4、(1842)年(8)月(29)日签订的《南京条约》 5、(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6、 1894年9月17日,日军袭击北洋海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250多名官兵 壮烈牺牲(黄海大战) 7、 1895年1月20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宁死不降,自杀殉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8、 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历史上称这场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9、(1895)年日本政府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10、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1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 中会)。 12、(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1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取得成功。这一年是(辛亥)年,历史 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14、(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宣告中华民 国成立。 15、(1919)年爆发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 16、(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 108号举行 17、(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 18、(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 议” 19、1928)年(4)月,朱德、陈毅领导(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到达井冈山,与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井冈山会师) 20、(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 21、(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行程(二万 五千里)。(1936)年(10)月,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22、(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中国东北,炮轰沈阳城。蒋介石坚持(攘 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命令东北军(绝不抵抗),东北三省沦亡,被称为(九一八事变)。 23、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 到拒绝,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4、(1945)年(8)月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5、(1946)年(6)月发动内战。 26、从(1948)年(9)月到(1919)年(1)月,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军队先后 进行了三次主力决战,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改编国民党军队主力(150)多万人。 27、(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 安门)举行, 28、(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蒋家王朝覆灭。 29、(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参加会议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