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论文

航空航天论文
航空航天论文

遥感图像高精度匹配方法研究

摘要:影像匹配技术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图像处理技术,在图像镶嵌、图像融合、变化检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就遥感图像匹配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且对几种经典的匹配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关注新的匹配方法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各匹配方法的优势,对提高匹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依据,对后续高精度匹配方法的研究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遥感图像;对比分析;高精度匹配

Research on High Precision Matching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Abstract: Image matching is a fast developing technique in image processing. 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image mosaicing , image fusion, change dete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image, analyses comparatively several classical matching method,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new ones. The analysis of the image methods helps to find the advantages of each method,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enhance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and is helpful to research on high precision image matching.

Key words: remote sensing image; comparative analysis; high precision image matching

0 引言

随着不断发射自己的遥感卫星,遥感影像的获取不断向多源、多时相和高空间、高光谱分辨率发展。不同影像类型有各自的特点,对同一区域进行研究,根据需要会同时使用不同的数据类型,这就要求对不同来源的影像进行综合处理。遥感影像匹配是各类遥感数据综合应用的前提,其匹配精度决定遥感后续处理的精度和可靠性,匹配精度的不断提高是保证遥感数据有效使用的前提。

国内外对匹配方法的研究,一是为了提高匹配方法对具体应用的适应性,一是为了提高匹配精度。传统的影像匹配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基于影像灰度信息和基于特征空间信息两大类,随着遥感数据处理方法的丰富,出现了对图像理解和解译的匹配、加入智能计算的匹配等方法。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影像匹配将向快速、有效、高精度地完成大量遥感图像的自动匹配方向发展,实现影像匹配的实时化、快速化和智能化。

1 影像匹配的应用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得到的遥感图像越来越多,形成了观测地球空间的金字塔。在许多遥感图像处理中,需要对这些数据源进行比较和分析,如进行图像的融合、变化检测、统计模式识别、三维重构和地图修正,都要求多源图像间必须保证几何上是相互配准的[1]。

摄影测量中双像(立体相对)的量测是提取物体三维信息的基础。在数字摄影测量中是以影像匹配代替传统的人工观测,来达到自动确定同名点的目的[2]。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的扩大,对影像处理的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突出了多源影像联合处理的重要性。

影像匹配的一般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一般影像匹配的过程

2 影像匹配研究的发展

图像配准最早在美国七十年代从事的飞行器辅助导航系统、武器投射系统的末制导以及寻的等应用研究中提出,并且得到军方的大力支持与赞助。八十年代后,在很多不同领域都有大量配准技术的研究,如遥感领域、模式识别、自动导航、医学诊断、计算机视觉等。

在国内,图像处理技术起步相对较晚,但后来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比如:一种适用于轮廓特征丰富的基于轮廓相似性测度的图像配准方法[3];一种使用互相关系数作为相似性测度的半自动的图像配准方法[4],用于图像的高精度配准;一种将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简称GA)用于图像配准的算法[5];采用多级影像概率松弛整体匹配技术[6],用于不同传感器、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的快速配准;将遗传算法和最小二乘法结合用于图像的子像素级配准[7]。

常见的分类准则将影像匹配方法分为两类:灰度匹配和特征匹配。随着影像匹配方法研究的积累,出现了基于对图像的理解和解译的匹配方法;在进行多光谱影像匹配时,提出了基于编码的影像匹配技术,该方法将光谱值转化成一系列符号,使图像信号能被更有效地表达;随着智能计算的优势被发掘,很多结合了智能计算的匹配方法也受到关注。

2.1 灰度匹配

基于灰度的匹配方法,是以数字影像局部范围内的灰度值及其分布作为匹配对象,通过计算相似性测度确定立体像对上同名对象的影像匹配方法。常用的相似性测度为:

(1) 相关系数NCC或MNCC:

()()()()()()()()212121212121,2,,,g Var g Var g g Cov g g MNCC g Var g Var g g Cov g g NCC +?=

?=

(1)

(2) 平方差之和: ∑∑==++'-=m i n

j c j r i j i g g r c S 112,,2

)(),( (2) (3) 相关系数:

)/)(/(/),(22N S S N S S N S S S r c g g g g gg g g g g '''''--?-=

ρ (3)

(4) 序贯相似度检测(SSDA): ∑∑-=a b

y x g y x g ml 0021)],(),([ (4)

计算出相似性测度后,根据不同影像的特征,选取不同的搜索方法。局域算法只需要在搜索范围选取相似性测度最优的点作为对应匹配点,如胜者为王算法WTA(Winner-take-all)。

粗匹配之后,可以利用最小二乘影像匹配(Least Square Image Matching)进行细化,是匹配精度得到大的提高;多基线摄影约束条件的引入,也提高了匹配的精度和准确度。

基于图像灰度的匹配方法不需要对图像做特征提取,而是直接利用全部可用的图像灰度信息,因此能提高估计的精度和鲁棒性。

2.2 特征匹配

以特征的描述参数(特征的特征)为匹配实体,通过计算匹配实体之间的相似性测度实现共轭实体配准的影像匹配方法,称为基于特征的影像匹配(Feature-Based Matching ,FBM),特征匹配算法的主要包括特征提取、特征描述、匹配和一致性检验等主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特征提取。

2.2.1 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是指分别提取两幅影像中共有的图像特征。这种特征是出现在两幅图像中对旋转、平移、缩放等保持一致性的特征,通常可提取的特征包括点、线和面三类。

(1) 点特征提取

点特征提取算子是指运用某种算法使图像中独立像点更为突出的算子,它又被称为兴趣算子或有利算子,主要用于提取我们感兴趣的点(如角点、圆点等)。 常用的点特征提取算子有Moravec 算子、Harris 算子、Forstner 算子、SUSAN 算子。

Moravec 算子在四个主要方向上,选取具有最大-最小灰度方差的点作为特征点,其适应于平坦区域的角点、独立点和边缘的检测。

Forstner 算子是基于对影像匹配的考虑而提出的,影像匹配是寻找同名点,也就是确定左右视差。如果在某局部范围内匹配效果较好,那么在该局部范围内,其左右视差方差形成误差椭圆小,且接近圆。

SUSAN 算子主要用来提取图像中的角点特征,对角点的检测比边缘检测的效果要好,具有积分特性,使得算法在抗噪和计算速度方面有很大的改进。

(2) 线特征提取

线特征提取算子是指运用某种算法使图像中的“线”更为突出的算子,通常也称边缘检测算子,线特征提取算子的类型根据使用的技术方法分为三类:

① 使用近似图像函数一阶导数的算子,如梯度算子、Roberts 梯度算子、方向差分算子、Prewitt 算子、Sobel 算子等。

② 基于图像函数二阶导数过零点的算子,如二阶差分算子、Laplacian 算子、高斯-拉普拉斯(LOG)算子、Canny 算子等。

③ 将图像函数与边缘的参数模型相匹配的算子。

(3) 面特征提取

面特征是指利用图像中明显的区域信息作为特征。在实际的应用中,最后可能也是利用区域的重心或圆的圆心点作为特征,但前提是提取明显的区域特征。

2.2.2 基于影像理解和解译的匹配方法

随着对图像研究的不断深入,可以把一幅数字图像理解为一个连续的非刚性物理模型采样,而不同于灰度匹配和特征匹配中认为图像是由一系列离散点无规则的组合而成,这个物理模型可以是弹性材料、粘性流体模型和光流畅模型[8]。

非刚性匹配模型,对局部的变形敏感,当图像变形比较严重时,特征描述也会随变形而变形,若按传统的基于像素模型的匹配则难以建立匹配关系。但同刚性匹配相比,非刚性匹配还不成熟[9]。

2.2.3 结合智能计算的匹配方法

遗传算法是一类借鉴自然界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机制的随机化搜索算法,其本质是一种求解问题的高效并行全局搜索方法。同时,GA 是一种自适应性很强的优化技术,它能快速提供达到最优解的90%的搜索范围,从而得到全局最优的结果, 这是其他的优化技术所不及的。GA 的实现涉及4个主要因素:参数的编码、初始群体的设定、评估函数即适应度函数的设计、遗传操作的设计[5]。

适应度函数是判断一个优化问题质量好坏的量化判据。个体质量的优劣完全由它的适应度高低唯一地评价。本算法采用互相关系数作为适应度评价函数:

()()∑∑∑∑∑∑=======12121211,211,211

,,,,),(N i N j j

i N i N j j i N i N j j

i j i y x g f

y x g f y x R (5)

遗传操作的任务是对群体的个体按照它们对环境适应的程度施加一定的操作, 从而实现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遗传操作包括以下3个基本遗传算子。

选择算子:将选择算子作用于群体。选择的目的是把优化的个体直接遗传到下一代或通过配对交叉产生新的个体再遗传到下一代。

交叉算子:遗传算法中起核心作用的是遗传操作的交叉算子, 通过交叉, 遗传算法的搜索能力得以飞跃提高。

变异算子:GA 导入变异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遗传算法具有局部的随机搜索能力; 二是使GA 可维持群体的多样性, 抑制未成熟收敛。

3 几种影像匹配方法研究分析

目前,对于遥感图像的匹配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并没有一劳永逸的匹配方法。不同的匹配方法有其各自的使用范围和优势,本节对几种经典的具有一定优势的匹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于在以后的研究中有效的利用这些匹配方法,对提高匹配精度的研究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3.1 最小二乘影像匹配

最小二乘影像匹配(Least Square Image Matching)同时考虑到局部影像的灰度畸变和几何畸变,是通过迭代使灰度误差的平方和达到极小,从而确定出共轭实体的影像匹配方法。

单点最小二乘影像匹配步骤如下:

2'2

''1g

图2 单点最小二乘匹配步骤

影像灰度存在两类系统畸变,辐射畸变和几何畸变。按∑vv =min 原则,在影像匹配中引入这些畸变的变形参数,同时按最小二乘的原则,解求这些参数,就是LSM 的基本思想。

最小二乘匹配的特点:(1) 利用了影像窗口内的信息进行平差计算,使影像匹配达到1/10甚至1/100像素的精度;(2) 不仅可以解决“单点”影像匹配问题,以求其“视差”,也

可以直接求解其空间坐标,还可以同时解决“多点影像匹配”或“多片”影像匹配;(3) 可以方便地引入“粗差检测”,从而大大提高影像的可靠性。

3.2 SIFT 算子

SIFT 算子是计算机视觉领域非常著名的特征算子,它可用于模式识别和影像匹配。基于SIFT 算子的匹配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步骤:(1) 尺度空间的极值探测;(2) 关键点的精确定位;(3) 确定关键点的主方向;(4) 关键点的描述,即特征向量的提取;(5) 特征向量的匹配。

该匹配方法有以下优点:(1) SIFT 特征是图像的局部特征,其对旋转、尺度缩放、亮度变化保持不变,对视角变化、仿射变化、噪声也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2) 独特性好,信息量丰富,使用于在海量特征数据库中进行快速、准确的匹配;(3) 多量性,即使少数的几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大量的SIFT 特征向量;(4) 高速性,经优化的SIFT 匹配算法甚至可以达到实时的要求;(5) 可扩散性,可以很方便地与其他形式的特征向量进行联合。

3.3 基于二进制编码的匹配

光谱二进制编码(Spectral binary coding )是针对多光谱影像提出来的。由于传统的光谱匹配方法利用两幅图像的光谱曲线的相似性进行匹配,来自外部的影响(如大气影响、环境辐射、阴影等)会对使匹配结果产生很大的误差,光谱二进制匹配能更好的利用光谱信息,有效地避免由噪声等产生的一些虚假信息。

光谱二进制编码根据光谱影像值低于或高于光谱平均值将光谱影像的端元转换成0-1[10]。对相关光谱的简单二进制编码可以表达成下面的形式:

???<≤=)(

1)( 0)(n x T if T n x if n h )(n x 是n 波段上一个像素的亮度值,T 是用户自定义的阈值,)(n h 是二进制编码的的结果。

光谱二进制编码匹配是一种简单、高效、具有低计算量的光谱分析方法,但是该方法会丢失一部分重要的光谱特征信息,难以分辨出具有相似信号特征的不同类别,由于光谱信号异质性的影响,不能将相同类的光谱归类。

鉴于简单二进制编码的缺点,一些研究者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改进后的二进制编码匹配算法。这里简单介绍一种基于基因计算的光谱编码和匹配算法[11],该方法用DNA 链代表不同的地物,DNA 链承载了地物特征。利用从整个光谱信号或吸收和反射波段提取的特征,就可以对两幅影像进行光谱匹配。在利用基因计算进行光谱匹配的过程中,光谱特征提取被DNA 编码取代,而DNA 的重新组合被视为匹配的优化操作。图3概括了DNA 计算和光谱匹配之间的关系。

图3 光谱匹配和DNA计算之间的关系

该匹配方法的特点:(1) DNA编码的方法可以获取更丰富的光谱特征信息,利用DNA 模拟控制机制,可以获取最为典型的DNA数据库;(2) 进行匹配时,可以计算出高光谱影像中每一个像素的相似距离;(3) 利用DNA计算空间代替光谱空间进行匹配,充分利用DNA 的进化操作对匹配进行优化,提高匹配精度。

3.4 遥感影像匹配方法的对比分析

在对上述几种算法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列出几种方法的综合比较法:

表1 遥感影像匹配算法综合比较表

以上几种算法是在匹配算法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种经典算法,各自代表了配准技术的几种传统方法以及配准技术的发展趋势。它们在实际的配准工作中有着良好的表现,各自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但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4 影像匹配的困难和展望

4.1 影像匹配的困难

尽管国内外的研究者对影像匹配方法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图像和数据提出了很多种方法。但目前研究中存在着很多的困难,特别是图像和数据差异大、波段差异大等情况下的图像高精度、自动匹配技术的实现,更是存在较大的困难。

(1) 匹配过程中,影像的类型对匹配结果影响较大。低纹理、阴影、存在遮挡的影像,一部分影像信息的丢失会影像匹配的结果;几何畸变、辐射畸变、影像重叠等都会影响影像的匹配精度,匹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影响,但是要完全消除这些影响通常是很困难的。

(2) 不同类型数据间的匹配。如影像和矢量地图数据间的匹配、SAR影像和可见光影像间的匹配、Lidar和可见光影像间的匹配等,不仅需要克服影像本身存在的问题,还要兼顾不同类型的数据特征。

(3) 自动配准的实现。自动配准技术是实/准实时融合系统工作的前提条件,但在目前的研究中,很多方法还需要一些人工的干预,无法实现全自动的配准。

(4) 亚像素级精度的图像配准的实现[12]。在实际的研究中,由于受图像噪声影响大、利用图像景物特征配准时获取区域和边缘困难或图像缺乏必需的地面特征点等的限制,高精度的图像配准难度增大。

4.2 影像匹配技术发展的展望

影像匹配算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各种算法相继提出,但是大部分匹配算法都有其应用的特殊性,匹配算法多但不成体系。

因此,建立一种系统的理论框架,提高算法的自动化程度、鲁棒性、和运算速度等是凸显匹配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此,需要尽可能结合与挖掘现有方法中的优点同时针对上述难点,开发研究新算法,利用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等先进的优化选择方法进行配准参数的优化搜索;甚至可尝试突破以往图像配准研究只是停留于算法软件开发的传统,利用基于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SDP)的硬件系统来实现实时的自动图像配准技术[13]。

参考文献

[1] 孙家抦. 遥感原理与应用[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剑清,潘励,王树根. 摄影测量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 李智,张雅声. 基于轮廓特征的图像配准[C]. CCUA图像分会,1997.

[4] 王小睿,吴信刁. 遥感多图像的自动配准方法[J]. 中国图形图像学报,1997.

[5] 郭海涛,刘智,张保明. 基于遗传算法的快速影像匹配技术的研究[J]. 测绘学院学报,2001,18:20-22.

[6] 张祖勋,张剑清,廖明生,等. 遥感影像的高精度自动配准[M].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7] 熊兴华,钱曾波,王任享. 遗传算法与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遥感图像子像素匹配[J]. 测绘学报,2001,

30(1):54-59.

[8] 苏清贺,程红,孙文邦. 遥感图像匹配方法研究[J]. 红外,2010,31(10):1-6

[9] 王海南,郝重阳,雷方元,等. 非刚性医学图像匹配研究综述[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41(11):

180-184

[10] Xiuping Jia, J.A. Richards, Binary coding of imaging spectrometer data for fast spectral matching and

classification,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1993, 43(1): 47-53.

[11] Hongzan Jiao, Yanfei Zhong, Liangpei Zhang. Articial DNA Computing-Based Spectral Encodingand

Matching Algorithm for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Data[J].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2012, 50(10): 4085-4103

[12] Jay Bailey West. Predicting error in point-based registration[D]. USA: Vanderbilt University, 2001.

[13] 倪国强,刘琼. 多源图像配准技术分析与展望[M]. 光电工程,2004,31(9):1-6.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航空发动机未来发展的智能化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航空航天业的发展离不开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而纵观历史,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并不算久远但是其发展速度却是很迅速的。从最早的活塞式发动机到现在的喷气式发动机,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航空飞行器的发展。早期的飞机飞行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主要是受制于发动机的技术,但是今天的飞机不仅飞行速度惊人,而且飞行的安全系数也更高了。现在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虽然已经很先进,但是还没有到达最高点,也就是说现在的发动机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预计未来的发动机会向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包括智能节油技术,智能修复技术等等。 关键词:发动机安全系数智能技术历史前景 一.引言: 航空航天的发展离不开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支持,发动机对于飞机而言就像心脏对于我们人类一样重要,离开了发动机,飞机就成为了空壳,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发动机才是飞行器的核心,发展飞行器虽然要求各方面的技术均衡发展,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发动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其他各方面技术的发展,故发动机的技术在某一个层面上也代表了航空工业的发展现状。从飞机诞生到其被用于战争,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飞机将带给世界的巨大影响,于是纷纷开始发展航空飞行器,于是一个更深层面的技术发展拉开了帷幕,它就是发动机的技术研究。 二.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史 1.活塞式发动机的发展 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幻想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也曾作过各种尝试,但是多半因为动力源问题未获得解决而归于失败。最初曾有人把专门设计的蒸汽机装到飞机上去试,但因为发动机太重,都没有成功。到19世纪末,在内燃机开始用于汽车的同时,人们即联想到把内燃机用到飞机上去作为飞机飞行的动力源,并着手这方面的试验。 世界上首架飞机是由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来的。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确不相信这种结论,从1900年至1902年他们兄弟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他们因此于1909年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和太阳同步轨道(SSO)的长征系列火箭。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长征火箭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并在一九九零年四月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上太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在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

航天知识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 1. 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3. 航天器发射场.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测控.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01409学期考查课小论文或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201409学期小论文或大作业题目及要求根据课程考核方式及辅导教师建议,以下37门考查课的期末考试形式为小论文或大作业,具体课程名称如下表。 201409学期考试形式为小论文或大作业的考查课课程 以上课程小论文或大作业要求已于9月20日前在新平台上公布,请各学习中心通知学生按要求完成。具体情况如下: 1、学生登录平台后可在“书面作业”里查看小论文或大作业 详细要求; 2、提交的小论文或大作业由所属学习中心组织评阅,小论文或 大作业成绩即为该门课程的期末卷面成绩。 即完成本次小论文或大作业题目将成为本学期期末考试最终成绩,无需再参加现场笔试考试。

登陆平台—点击课程学习查看相应考查课科目---(举例科目:航空航天概论)---点击书面作业 点击查看(书面作业要求) 请同学以word文档的形式根据要求完成小论文或大作业。

作业以word文档以学号姓名保存(如图) 发送至邮箱:2265171088@https://www.360docs.net/doc/e49368847.html, 截至日期2014.12.5 (过时将不予批改!) 小论文或大作业题目及具体要求如下: 1.3DS MAX应用 题目:小论文 内容:同学们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相关素材,结合个人兴趣,确定创作内容,自拟题目,比如室内设计、游戏角色制作、影视 广告制作等。 论文要求如下: (1)独立完成,禁止大篇幅抄袭,不少于2000字; (2)论文围绕自己创作的作品展开,不能泛泛而谈; (3)论文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 (4)主题明确,交代清楚创作的源头、创作的灵感; (5)运用3ds max进行创作的过程要以截图的形式呈现,并予以 简单说明; (6)要包括设计心得体会,比如创作的过程、创作的经验和总结 等,重点强调创新之处; (7)包含参考文献(包括教材,参考书,网上下载的文章等)。 2.财务案例分析 题目:请分析阐述公司发行债券进行筹资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内容:请分析阐述公司发行债券进行筹资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要求字数2000字。 3.财务报表分析 题目:从投资者角度出发,论述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内容:要求: 1.1500字以上,不超过3000字; 2.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航空航天知识

航空航天知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1957年10月4日 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 1959年9月12日 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 1961年4月12日 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 1969年7月20日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1970年12月15日 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 1971年4月9日 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 1971年12月2日 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5年后,美国的“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 1981年4月12日 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 1986年1月28日 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 1986年2月20日

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服役已经超期8年,至今仍在运行,是目前最成功的人类空间站 1993年11月1日 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我国航空航天大事件: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 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并于3天后成功回收.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 1990年4月7日,中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国外卫星,使我国在世界航天商业发射服务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9年10月,我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顺利升空,并正常运行,这是我国首次在空间技术领域进行的全面国际合作.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并于2003年10月16日圆满回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论述超声速飞行特性(升阻力、翼型、激波/局部激波、热障等)。 超声速飞行,又叫“超音速飞行”,是指飞行器以马赫数1.2以上速度的飞行。 超音速飞行的特点是:1.气动中心后移,纵向静稳定性增大;2.飞机阻尼随马赫数增大而减小。二者都导致飞机扰动衰减缓慢,操纵性变坏,高空中尤甚。这要求航空器的机翼后掠,面积减小,机体做成尖顶的细长形,加大控制面(特别是垂尾)面积。由于操纵性能变坏,抗干扰及恢复能力变差,因而在超音速飞行时要求驾驶员动作应柔和,杆、舵要协调。由于水平尾翼、垂直尾翼效率降低,铰链力矩剧增,且变化规律复杂,需用全动水平尾翼和不可逆助力器。尾翼效率的降低使飞机的航向稳定性和横向稳定性都随马赫数的增加而下降。特别是高空飞行,航向稳定性更差,故需加大垂直尾翼面积或采用自动化装置或限制飞行马赫数。因高空空气稀薄,大气温度低,使飞行速度范围小,加速慢和爬升率降低。当高度剧变时,高度表和速度表指示将产生较大的延迟误差,真速和表速指示值差别加大。 超声速飞行会造成类似爆炸声的声响噪声,称为声爆,过高的温度会使飞行器的表面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大为下降,气体外形产生变化,将造成飞行器表面结构失效甚至破坏,这就是在高速飞行过程中的“热障”效应。当飞行速度很大(马赫数超过2.5)时,由于气体分子的摩擦,造成气动加热,使机体表面温度升高,现在通用的铝合金材料不能承受,马赫数超过2.5的航空器要使用钛合金或其他耐热合金结构材料。 图1 机体做成尖顶的细长形图2超声速飞行产生的音爆现象 图3 飞机的热障 超声速飞行的升力来源于机翼上下表面气流的速度差导致的气压差。在小的正迎角下,离翼型前缘较远的远前方,故可保持平直流动。当空气接近翼型前缘时,气流开始折转,一部分流过翼型上表面;另一部分机翼下表面通过,并经过相同的均匀流动状态。在气流被翼型分割为上下两部分时,上表面整体看流速增大而压强减小。下表面气流压强比远前方来流的要大。上、下翼面存在一个压强差,就构成了翼型的升力。影响飞机升力的因素有:(一)飞行速度:飞行速度越大,空气动力(升力、阻力)越大。实验证明:速度增大到原来的两倍,升力和阻力增大到原来的四倍;速度增大到原来的三倍,升力和阻力增大到原来的九倍。即升力、阻力与飞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例。(二)空气密度:空气密度大,空气动力大,升力和阻力自然也大。因为空气密度增大,则当空气流过机翼,速度发生变化时,动压变化也大,作用在机翼上表面的吸力和下表面的正压力也都增大。所以,机翼的升力和阻力随空气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实验证实,空气密度增大为原来的两倍,升力和阻力也增大为原来的两倍。即升力和阻力与空气密度成正比例。显然,由于高度升高,空气密度减小,升力和阻力

我国的航天航空成就与发展

我国航空航天的成就与发展 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已取得的重大成就 1.1968年2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隶属于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前身第七机械工业部,钱学森同志任院长。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其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苏、法、日后第五个能制造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进入了新时代。 3.1971年3月3日,“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顺利升空,此后在空间运行了8年,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4.1981年,我国利用“风暴一号”运载火箭,一次把三颗卫星送入太空。从而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5.70年代末,研制发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先后攻克了姿态控制、通信转发器、统一载波测控系统等关键技术。1984年4月8日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试验通

信卫星。在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又于1986年6月2日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欧空局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具有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能力的国家。1997年5月12日,我院研制的东方红三号广播通信卫星发射定点成功,此举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研制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6.80年代初,开始了开展气象卫星的研究。于1988年9月7日,发射成功“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之后利用其所发送回至地面的卫星云图,进行天气预报,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7.1997年6月10日,成功地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定点于东经105度地球同步轨道,从而使我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能同时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与此相配套的由我院研制的指令与数据接收站投入运行,成功地保证了第八届全运会的举行,同时还为长江截流提供了可靠、优质的气象服务。 8.随着卫星研制技术的已日臻成熟。在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卫星姿控、温控、地面指令与数据接收站研制技术等方面,进入了世界前列。在此基础上建立形成了中容量通信广播卫星、返回式卫星、对地观测卫星和现代小卫星等4个系列的卫星平台,这些卫星平台的建立和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将有效地提高卫星可靠性和寿命,同时还将大大加快研制速度,努力达到年均研制4到6颗卫星的能力。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 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不过,由于载人航

天技术与无人航天技术有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安全性、复杂性和成本高三个方面,所以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上天到现在,它还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用途。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即使在当代,发展载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首先,它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因为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发展载人航天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发达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迄今为止,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实现了载人航天。其他拥有一定航天技术基础或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虽欲染指载人航天,但因力不从心,所以只能求助于与他们合作,出钱出资,用俄、美的载人航天器将本国航天员送上太空,以图逐步加入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地位。所以,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也能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拥有"两弹一星"那样,引起全世界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全民的凝聚力。 其次,它能体现现代科技多个领域的成就,同时又给现代科技各个领域提出新的发展需求,从而可以大大促进整个科技的发

航天技术论文

我的航天技术论文 在过去半年中,接连发生了两起重大航天灾难。尽管人们备感痛惜,但这些挫折并不能阻挡人类进军宇宙的步伐。既然航天活动风险如此之大,为什么人类依然不放弃进军宇宙的梦想呢?从长期看,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总有一天必须走出自己的摇篮;从中短期看,航天活动可带来巨大回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进军宇宙是人类现在和未来的一项伟大事业。于是,载人航天成为现代航天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和前景 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人类在漫长的社会进步中不断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现在,人类的活动范围已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空间,再从大气层空间到太空的逐步发展过程。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很久以前,人类就有飞出地球、探知太空奥秘和开发宇宙资源的愿望,我国古代的不少神话故事便是突出的反映。最典型的是流传很广的嫦娥奔月,它描写一个叫嫦娥的美女,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的仙药后,身体变轻飘到月亮上去了。 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是15世纪中国官员万户。1945年,美国学者基姆在他的《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是这样描写的: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然后,他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然后命其仆人点燃火箭。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中,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2003年10月15日圆了万户的梦,因为在这一天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载人航天的重大意义 历史上,远洋航海技术的兴起,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开辟和近代科学的一系列成就,开始了一个"全球文明"的时代。当代载人航天技术的问世,则使人类走出地球这一摇篮而到达太空,开始了一个"空间文明"的新时代。

航空航天知识点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011年9月29号天宫一号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 技术重点:航天器交会对接 结构: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 发射目的:属于航天发射第二步第二阶段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建成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为中国航天第三步建设空间站做准备。 发射项目:发射后两年内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完成对接任务。 发射意义: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2011年10月10日,天宫一号发出第一张自拍照,11月3日凌晨顺利实现与神州八号飞船首次对接。 「知识点链接」 一、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三步走: 第一步: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实现了载人飞船把航天员安全地送上天又安全地返回地面, 第二步:要解决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技术; 第三步:是建造中国的空间站 二、中国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及筹建中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三、酒泉被选为卫星发射中心的条件: 1、已建场30年,拥有了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且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设施完善。 2、发射场区为戈壁滩,航区200公里以内基本为无人区,600公里以内没有人口密集的城镇和重要交通干线,航区安全有保证。 3、发射场区占地面积广,地势开阔,完全满足待发段和上升段航天要求,也是先进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最理想的发射回收着陆场,而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场区内已建有大型机场,既可以满足航天器使用飞机快速运输的要求,又可作为参试人员往返乘降飞机的场所。

图像处理在航天航空中的应用-结业论文

图像处理在航天航空中的应用-结业论文

论文题目:图像处理在航天和航空技术方面的运用 学院: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 2012级机制3班 姓名:张娜 学号: 20125009077

摘要: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以自身的技术特点反过来影响整个社会技术的进步。本文主要简单概括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特点、优势,列举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领域并详细介绍了其在航天航空领域中的发展。 关键字:图像处理简介技术的优点发展技术应用 一、引言 数字图像处理是通过计算机采用一定的算法对图像图形进行处理的技术,它已经在各个领域上都有了较广泛的应用。图像处理的信息量很大,对处理速度要求也很高。本文就简单的介绍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详细说明图像处理在航天航空技术方面的应用。 二、数字图像处理简介 (一)图像的概念 图像包含了它所表达的物体的描述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科学研究和统计表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约有百分之七十来自视觉系统,也就是从图像中获得,即我们平常所熟知的照片,绘画,动画。视像等。 (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图像处理技术着重强调在图像之间进行的变换,主要目标是要对图像进行各种加工以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并为其后的目标自动识别打基础,或对图像进行压缩编码以减少图像存储所需要的空间或图像传输所需的时间。图像处理是比较低层的操作,它主要在图像像素级上进行处理,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数字图像处理的早期应用是对宇宙飞船发回的图像所进行的

浅谈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浅谈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学号:021210229 姓名:梁欢欢

回顾中国航空事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我们感慨万千,有不少叹息,又不禁赞叹,真的是一条蜿蜒曲折的长河,一曲跌宕起伏的歌谣。 中国的航空工业起步较晚,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轰轰烈烈进行的时候,在世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时,我们的清政府仍然固步自封,妄自尊大,这直接导致中国当时的经济、科技水平远远落后。尤其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改革是翻天覆地的。工业与科技的落后,文化教育的愚昧无知注定先进的航空技术无法在旧的条件下得到发展。虽然有一些努力,但是毕竟是改变不了这种现状。1910年,留日归来的李宝、刘佐成受清政府委托,在北京南苑建立了飞机制造厂棚,并于次年四月造出了一架飞机,但在试飞时因发动机故障而坠毁。辛亥革命之后,革命军政府组成了航空队,一些有志于航空的爱国志士纷纷投身于此报效祖国。在众多先行者的不懈努力下,再加上军阀混战中飞机成了实力的象征,旧中国终于成立了一些飞机修理厂、飞机制造厂,开始仿制国外飞机,但仅局限于机体制造和装配,许多重要部分如发动机、金属螺旋桨等则完全依赖于进口国外成品,而且当时中国使用的绝大部分飞机都还是从国外购买的。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由于飞机数量太少,就连带弹巡逻的4架战斗机也参加了阅兵式。所以在旧中国,没有发展航空工业的能力。 新中国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开始了空军和航空工业的创建历程。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争的迫切需要,大大加快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的步伐。当时,周总理明确指出: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是先修理后制造,再发展到自行设计。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之下,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很快,便争取到了苏联的援助,两国政府于1951年10月正式签订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组织修理飞机、发动机及组织飞机厂方面以技术援助的协定》,这对于正在筹建的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同年的4月18日,中央决定在重工业部设立航空工业局,统一负责飞机的一切维修工作,新中国的航空工业终于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中诞生了。我们学校南航,还有北航等一批航空院校正是在这种目的下成立的。 我国在前苏联的援助下,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建立了航空产品的研制、生产等一系列的研究所和工厂,并且生产出了飞机。可是,在随后的几十年航空工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不尽人意。改革开放前,我国主要是仿制前苏联的飞机,并摸索走自行设计之路,但是由于国外技术的封锁以及自身工业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航空技术的复杂性,我国在航空领域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在1960年7月,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合同,撤回了专家。再加上“大跃进”所造成的恶果和三年自然灾害的降临,新兴的航空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其中最为困难的是航空材料和器材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航空工业走上了一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道路。 然而60年代末至70年代,正当世界各国竞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航空工业,研制新的高性能军用和民用飞机时,刚刚走上自力更生道路的中国航空工业再一次遭受到严重破坏,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严重地妨碍了航空工业的发展,文革中各种新型号的飞机长期延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时间上的损失更是无法弥补,中国与发达国家航空工业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后来,改革开放以后,航空工业恢复了正常的研制生产秩序,中国的航空工业才从困境中走了出来,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航空教育濒临解体的地步,人才培养中断,造成航空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发展。 然而,就是在这样曲折的道路中,我们的航空事业仍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航空工业实现了由修理到制造的跨越,1959年,第一架超音速喷气飞机歼6试制成功,我国跨入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批量生产喷气式战斗机的国家行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航空工业进入独立建设和发展时期,在克服重重困难和严重干扰中继续发展,1965年,我国自行设

航空概论基础知识..

第一章 1.什么是航空?什么是航天?航空与航天有何联系? 答: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为航空。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 联系:航空航天技术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力学、热力学和材料学是航空航天的科学基础。电子技术、自动糊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喷气推进技术和制造工艺技术对航空航天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医学、真空技术和低温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航天的发展。 2.飞行器是如何分类的? 答:飞行器种类是根据其飞行环境和工作方式来划分的 3.航空器是怎样分类的?各类航空器又如何细分? 答:按技术分类和按法律分类。按技术分类主要按飞行原理进行分类,根据航空器产生升力的原理不同,航空器可分为两大类:⑴轻于空气的航空器⑵重于空气的航空器。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包括:气球,汽艇,飞艇等;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又分为:固定翼航空器、旋翼航空器、扑翼机、侧旋转翼机。其中固定翼航空器又分为飞机和滑翔机;旋翼航空器又分为直升机和旋翼机。 按法律分类:分为民用航空器和国家航空器。 4.航天器是怎样分类的?各类航天器如何细分? 答: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根据是否环绕地球运行,无人航天器分为: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器分为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按照各自的用途和空间结构还可进一步细分

5.航空发展史上第一次和重大事件的时间和地点? 答:1890年10月9日阿代尔制成了一架蝙蝠状的飞机进行试飞,但终因控制问题而摔坏。美国科学家S.P.兰利1891年设计了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但试飞均告失败。德国的O.李林达尔,完善了飞行的稳定性和操纵性,于1891年制成一架滑翔机,成功地飞过了30米的距离。美国的莱特兄弟从1896年开始研究飞行,他们在学习前人著作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其成败的原因,并用自制的风洞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于1900年制成了一架双翼滑翔机。1906年,侨居法国的巴西人桑托斯.杜蒙制成箱形风筝式飞机“比斯-14”,并在巴黎试飞成功。1908年,冯如在旧金山自行研制出我国第一架飞机。1909年7月,法国人L.布莱里奥驾驶自己设计的一架单翼飞机飞越了英吉利海峡,从法国飞到了英国。1910年3月,法国人法布尔又成功地把飞机的使用范围从陆地扩大到水面,试飞成功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飞机。1910年,谭根制成船身式水上飞机,并创造了当时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世界纪录。1913年,俄国人I.西科斯基成功地研制了装4台发动机的大型飞机,并于同年8月首飞成功国内,1914年,北京南苑航校修理厂潘世忠自行研制出“枪车”号飞机,并试飞成功。 6.战斗机是如何分代的?各代战斗机典型技术特征是什么? 答:按年代分:50年代初到50年中期算第一代,整个60年代可以算战斗机的第二代,70年代可以算战斗机的第三代,之后的战机称为第四代。第一代的战斗机有一个共同特点,速度快,高空高速性能好;第二代战机推重比较高、中高空飞行性能好;第三代战机中低空

同济大学选修课

同济大学选修课

同济大学选修课 A B 比较政治制度 赵萍丽,有时点名,课上随便玩,最后一节课一定要去,推荐。 C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 一学期点了4次名 基本5次点一次 期末交论文 城市建设与管理法制化导论,蒋晓伟考试开卷,期末拷完他的PPT,打印,题目全是上面能找到答案的。然后点名嘛就是名单确定大概3周后后几乎都点名的,不过有那么几次是点了开头几个就不点了,至于成绩还不知道。 D 当代大众文化 黄路璐

老师很有气质的 点名也不多 可带本书自习 电影经典 陈南 我被点到3次没去,结果给我良(MS除了特别好的其他都是良)。讲得还行 电影经典 应宇力……女生可以去 MS只给女生优 但是你让她不爽的话就杯具了 很KB的一个女性主义者,,讲话很刻板 不定时点名 男生基本没希望的 再好也就及格 当代大众文化-黄陆璐 主要讲传媒什么的。一共点过3次名。期末是分组选题写论文,不过这学期好像变成一人一篇论文了。我上学期是优

电脑图像创制技艺:讲什么不知道 因为我没上过几次课 点名是到最后交一张纸条上去 纸条上写学号姓名 让同学帮忙就好了 最后考试是给一个PS的作业PS 我们是PS的火焰字 这个东西请一个会PS的同学帮下忙就可以了 因为是自己回去做然后交给他 还有一套题……但是网上能搜到答案 还不错 雕塑 每次去那里完成作业 一学期做四个雕塑作业 有时间的话满放松蛮有意思的 德国概况 相当的松…… 唯一的一次变相点名还是在代课老师上课的情况下,同学上课时也比较踊跃,每节课都有人来介绍德国的一个方面,考试可带电脑,给分未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经常用一些很幼稚的手法点名。。写个小东西什么的 可以组队去 有人帮你写就OK 偶尔出差让一个女的过来 MS 非常二 做游戏什么的 最后交一个很EASY的SWOT分析 还会有个很简单的小考试 基本没去 混了个良 当代中日关系 陆伟 讲的很精彩 很好过 但是会固定座位 基本不点名 不清楚他是不是会看少不少人

关于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论文

关于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论文 161538孙瑶 我国的航天事业是艰辛的,曲折的,更是令人自豪的。取得的成就更是离不开众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高级官员的重视。 由于我国在这一领域上存在空缺,想要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所面临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国先进的工作者们走出了一条“中国道路”。早在1958年,我国就曾在大量积累仿制苏联飞机的经验基础之上,自行设计了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并试飞成功。虽然由于空军飞行训练体制的变动,这种飞机最后没能继续研制和投入生产,然而却开了新中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先河。另外还有一架由中国自行设计成功并投入大量生产的飞机,它就是最初由沈阳飞机厂设计,后转入南昌飞机厂继续设计的初教6。该飞机于1960年12月完成鉴定飞行,1961年投入成批生产,一共生产了近1800架。这两种飞机的成功说明我国已经开始了由仿制向自行设计的转变。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科技也有了飞速的发展。例如我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我国是二战后崛起的,我们也认识到战争是可怕的。而且有人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一场空间争夺战,这并非是道听途说。不过,如论如何准备是必要的,干什么?不要曲解我的意思,从长远来讲最重要的还是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而这一重任酱油我们这一代乃至后几代来承担。因此我认为青少年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把前辈交付给我们的重任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更少不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另外,我国航空航天的发展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向前看,克服困难,不断的推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我希望今后的中国不再是处于航空航天的领先地位,而是处于顶尖地位!

航空航天发展史

航空航天发展史课程论文——论战争与航空发展的关系 15191001 李想

摘要 每当我们提起战争,总会联想到残酷,杀戮等不好的名词。由于战争,人民流离失所,血流漂橹,社会动荡不安。虽然战争是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的最大阻碍,但战争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剂。从航空航天技术来看,战争无疑是该技术发展的最大推动剂。从1903年莱特兄弟自制飞机的试飞成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空天战争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从第一架飞机的产生到二战结束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飞机,可以看出,不到50年的时间里,航空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航空技术也是由于世界局势的紧张,美俄之间的冷战促进发展的。同时,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在未来的战争中,空战将成为战争中最主要的战争形态。 关键词 战争,航空技术,发展

引言 时代背景 我们羡慕鸟儿在蓝天中自由的翱翔,对飞行的渴望深深的植入人类的心中,我们将对飞行的美好愿望寄托于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故事之中。嫦娥奔月,阿波罗,赫尔墨斯等都是有关飞行的神话。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也发明了很多有关飞行的技艺。例如竹蜻蜓,木鸟,风筝。同时还有一些人为飞行的尝试付出了生命。这些都不断的激励着后人对航空技术的研制。 发展过程

正文 战争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影响 自从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开始,航空技术不断发展,日新月异,但航空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李林塔尔因滑翔事故牺牲后,欧洲航空技术一度陷入困境,许多科学家和航空探索者对飞机失去了信心。直到莱特兄弟飞机试飞成功后,欧洲航空技术才一改之前低迷的状态。人们对飞机不断的进行改造,飞机速度不断提高,飞行时长不断增加,性能不断提高。单翼机,双翼机多种种类的飞机不断出现。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飞机只是被人们看做一种有趣的玩物,其应用价值和潜力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人们首先发现飞机具有空中侦察和同炮兵配合校准炮弹落点。这两种作用促进了对于飞机飞行平稳以及观察精度提高的研究。于此同时,在侦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空中战斗。于是人们逐渐意识到提高飞机的战斗力的重要性。人们尝试着在飞机上安装机枪,大炮等,形成了战斗机的雏形。到战争结束时,已经出现了战斗机,轰炸机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之久,飞机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是具体数据。

航天发展史论文

世界航天器发展历史 摘要:航空作为前人的梦想如今已经初步实现。当然所有科技的研发最初都运用于军事航空也不例外。据说飞机最早的雏形是中国的风筝,风筝最初是用来传递信息,这也为人类上空埋下伏笔,但是真正想让人飞上空中的却不是中国。 关键词:飞行研究气球飞艇动力 正文: 人类对飞行的最初探索自古以来人类就怀有飞行理想,这种理想来自生产、生活和对自由飞行的向往。但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这种理想始终不能实现,只能在神话和传说(见飞行神话传说)中寄托自己的渴望。 航空作为前人的梦想如今已经初步实现。当然所有科技的研发最初都运用于军事航空也不例外。据说飞机最早的雏形是中国的风筝,风筝最初是用来传递信息,这也为人类上空埋下伏笔,但是真正想让人飞上空中的却不是中国。中国早在五代时期就使用过原始的热气球──孔明灯。历史上还记录过各种轻于空气的飞行器的其他设想和尝试,在西方,13世纪的R.培根曾提出用稀薄空气或液体燃料充入薄壁金属球使它在空气中上升的想法。但首次制造成功载人气球的是法国蒙哥尔费兄弟。他们于1783年6月4日进行了自己制作的热气球表演。他们用一只更大的热气球,载上羊、公鸡和鸭各一只,飞行8分钟后安全降落。中世纪欧洲不断有人对飞行作过勇敢的尝试,他们用羽毛作成翅膀,从塔上或高处跳下,试图模仿鸟的飞行,结果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人类对飞行的探索进展缓慢,文艺复兴时期的L.达·芬奇科学地研究了飞行问题,但他的研究成果直到19世纪后期才为后人发现,对航空的发展未起到应有的作用。17世纪后期意大利的G.A.博雷利探讨了人类肌肉与飞行的关系后,证明:“人类靠自己的体力作灵巧的飞行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18世纪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783年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的热空气气球和J.-A.C.查理的氢气气球相继升空成功,标志着人类航空发展的第一次重大突破。而随着对航空器的研究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用自己制造的飞机,实现了人类首次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开创了现代航空的新纪元。但对到底是谁第一个制造了飞机人们在当时产生了争论,但大部分人认为是莱特兄弟制造了飞机。

航空航天基础知识

航空航天基础知识 航空航天基础知识 1、什么叫航空模型在国际航联制定的竞赛规则里明确规定“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就叫航空模型。 2、什么叫飞机模型一般认为不能飞行的,以某种飞机的实际尺寸按一定比例制作的模型叫飞机模型。 3、什么叫模型飞机一般称能在空中飞行的模型为模型飞机,叫航空模型。 4、模型飞机一般与载人的飞机一样,主要由机翼、尾翼、机身、起落架和发动机五部分组成。 5、机翼——是模型飞机在飞行时产生升力的装置,并能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横侧安定。 6、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部分。水平尾翼可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俯仰安定,垂直尾翼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方向安定。水平尾翼上的升降舵能控制模型飞机的升降,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可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方向。 7、机身——将模型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主干部分叫机身。同时机身内可以装载必要的控制机件,设备和燃料等。 8、起落架——供模型飞机起飞、着陆和停放的装置。前部一个起落架,后面两个起落架叫前三点式;前部两个起落架,后面一个起落架叫后三点式。 9、发动机——它是模型飞机产生飞行动力的装置。模型飞机常用的动力装置有:橡筋束、活塞式发动机、 喷气式发动机、电动机。 10、翼展——机翼(尾翼)左右翼尖间的直线距离。(穿过机身部分也计算在内)。 11、机身全长——模型飞机最前端到最末端的直线距离。 12、重心——模型飞机各部分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称为重心。 13、翼型——机翼或尾翼的横剖面形状。 14、前缘——翼型的最前端。 15、后缘——翼型的最后端。 16、翼弦——前后缘之间的连线。 17、展弦比——翼展与翼弦长度的比值。展衔比大说明机翼狭长。 18、削尖比——指梯形机翼翼尖翼弦长与翼根翼弦长的比值。 19、上反角——机翼前缘与模型飞机横轴之间的夹角。 20、后掠角——机翼前缘与垂直于机身中心线的直线之间的夹角。 21、机翼安装角——机翼翼弦与机身度量用的基准线的夹角。 22、机翼迎角——翼弦与机翼迎面流来的气流之间的夹角。 23、翼载荷——单位升力面积所承受的飞行重量。 24、总升力面积——是模型飞机处于水平飞行状态时,机翼的总升力面积以及水平和倾斜安放的尾翼面积,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之和。 25、模型飞机用的翼型有:薄板型、对称型、平凸型、双凸型、凹凸型、弓型、S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