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气候物产

山西气候物产
山西气候物产

山西气候物产,民俗风情

山西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4°36′——40°44′,东经110°15′——114°32′。

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14℃之间。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北部和中部山地,年平均温度一般在5°——7℃之间,五台山最低,仅—4℃。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南北温差较大。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 1°——26℃之间,南北温差小于冬季。

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雁北地区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

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大陆、属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和地理因素影响,山西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由于山地地形对风起着阻碍的作用,加上地形的狭隘效应、各地风向风速差异较大、形成有各地特色的地方性风。

大气环流一般是指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现象、是气候成因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尽管大气环流瞬息万变,但从长期来看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反映着大气运行的基本状态。

大气环流在特定地区的环流特征,不但控制着当地的天气演变,而且影响着当地气候的形成。因此在研究风能资源时,必须考虑山西的大气环流状况,弄清各季节影响山西的大气环流特征。这里主要从环流因子对山西气象要素影响这一角度出发,描述东亚、特别是我国环流基本状况和特征。

2.3.1冬季环流特征

冬季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是影响东亚的两个大气活动中心,它的强度和消长是控制中国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因子,在代表冬季的1月份的海平面平均气压场(图2.3)上,整个亚洲大陆完全为中心位于蒙古西北部的强大冷高压所控制,其中心强度达1040百帕以上。同时,中心强度达1000百帕的阿留申低压控制着几乎整个北太平洋。而副热带高压则已退缩到太平洋的东南部,可以看出,山西处于蒙古高压中心的前部,地面受偏北气流控制。

1月份对流层底层1.5公里高度的平均流场(图2.4)上,东亚盛行偏西气流,这支气流在接近青藏高原西部时,被分为南北两支。南支在高原南侧的孟加拉湾一带山现气旋性弯曲,形成低压槽。北支气流绕过高原后在阿尔泰山折向东南,途经华北、东北后流向太平洋。山西在北支气流的控制下,盛行西北气流。

从1月份对流层中层500百帕平均温压场(图2.5)上可以看出,与阿留申低压和蒙古高压相配合的是东亚大槽和乌拉尔山以东的弱脊。东亚大槽后部有温度槽与之

配合,并明显深于位于欧洲中部的欧洲低槽。副热带高压脊线约在15°N附近,与温度脊基本一致,整个冬季,此脊线稳定少动500百帕锋区约位于20-40°N 之间,以黄河、长江中下游至日本南部一带为最强,山西处于槽后脊前,受西北气流控制,于是常常引导冷空气南下,在低层表现为蒙古高压和冷锋的活动.

寒潮是山西冬季的主要天气过程,天气晴朗、降温、大风是冬季的主要天气现象,有时伴有降雪。

2.3.2春季环流特征

春季是冬、夏两季的过度季节,也是冬、夏季环流相互转变、替代的过渡时期。春季,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从4月份起,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己明显减弱消退,至5月(图2.6),在海平面平均气压场上,蒙古高压中心位置已向西北退至巴尔克什湖北部,中心强度也已锐减到1020百帕以下,阿留申低压相应的也明显减弱并向东北撤退,与1月相比,影响范围已明显缩小。在中高纬度的这两个活动中心强度减弱和中心位置北移的同时,低纬度地区的印度低压己经出现并向东北方向伸展:太平洋西部则由副热带高压所控制。至此,地面气压场上己由两个活动中心控制而转变为由四个活动中心相对而立的形势.这四个活动中心的强弱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制约着我国春季的气候变化。山西则处于上述四个系统所构成的鞍型气压场内.值得注意的是.到5月,前苏联滨海地区的低压环流己扩展到我国东北地区,形成了东北低压。因此,对于春季的气候变化,除了注意上述四个活动中心的强弱变化和相互影响外,还须注意东北低压的形成与维持。

4月份1.5公里高度上的平均流场(图2.7)与1月份相比,可以看出中纬度西风带位置明显北移,且势力锐减.而西太平洋反气旋环流则显著加强,并控制了我国东部沿海。与此同时,北支西风气流在流经黄土高原一带时却出现一连串小型反气旋,当其移至河套附近时,往往与西太平洋反气旋环流后部的西南气流相遇,形成切变线,易形成过程降水。

在4月份500百帕平均高度场上(图2.8),与冬季的1月相比,平均槽脊位置变化不大,但东亚大槽却变得很浅,西风气流已北移至25°N以北,强度大减,强锋区较1月份偏北了10个纬距,副热带高压脊线亦随之北移.

在上述环流控制下,山西春季特点为:冷高压入侵后变性快,回暖迅速,天气过程明显多于冬季,冷暖变化较大。气旋活动频繁,当移向东北的气旋经过时,受其南伸的低槽冷锋影响,易在山西形成大风天气。

2.3.3夏季环流特征

夏季以7月份为代表,从7月海平而气压场图上(图2.9)可以看到,东亚地区夏季的气压场分布形势与冬季完全相反,印度低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己经成为影响东亚夏季天气候变化的两个大气活动中心.随着大陆的增暖,印度低压己发展并控制了整个亚洲大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势力大大增强,向北扩展并向大陆西伸达到全年最盛时期。在这两个气压系统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偏南风。山西处于低压前部,地面亦主要吹东南风。

从7月份1.5公里高度的平均流场图上(图2.10)可以看到,夏季东亚低空的流型与

冬季也完全不同,包括山西。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印度低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环流的影响下,盛行西南气流。还可以看到,在中纬度西风带里,有西风槽出现于贝加尔湖东南到河套西部一带。随着西南气流的向北扩展,我国东部雨带亦向北推进到华北一带,山西进入汛期。

在7月份500百帕温压场上(图2.11)月可以看到,东亚夏季对流层中层环流型与冬季的完全不同,在35°N以北虽仍然为偏西气流控制,但环流比较平直,强度比冬季显著减弱。西风带槽脊位相与冬季完全相反:冬季东亚大槽所在位置己由平浅的弱高压脊所代替,而在勘察加半岛阳近和东贝加尔湖地区各有一个低压槽出现。35°N以南为副热带高压控制,脊线己经北跃到25一30°N之间,副热带急流轴位于40-45°N一带.

在上述环流形势的控制下,山西夏季具有高温、高湿、雨日频繁、降水集中,地面盛行偏东、偏南风的特点。另外,暴雨、冰雹、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也主要在夏季出现。

2.3.4秋季环流特征

秋季是由夏到冬的过渡季节,随着大陆气温的逐渐下降,地面气压场形势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从9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场(图2.12)可以看到,影响东亚地区的四个大气活动中心出现了与春季完全相反的转变:在夏季很不清楚的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开始活跃,而印度低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明显衰退,我国大陆逐渐转受蒙古高压的影响,山西由夏季的偏南风转变为偏北风,开始受较强冷高压活动的影响.

在对流层低层1.5公里高度的平均流场上,西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环流在9月份便己开始减弱,40°N以南的我国大陆东部地区,己为极地变性高压的反气旋环流所控制.至10月份(图.13),这一环流进一步加强。中心位于河南省北界,山西处于这一中心以北,盛行西北气流.

进入秋季后,500百帕平均温压场上的等温线和等高线便逐渐密集,水平梯度相应增大。在10月份的500百帕图上(图2.14)可见,东亚大陆东部温度和高度显著下降,西风带明显南移,与夏季7月份的500百帕温压场相比,一20℃等温线己达42°N附近,东亚大陆东部大槽己明显出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减弱并向东南撤退,脊线从夏季的最北位置经二次回跳,撤至20°N以南。山西也转为受槽后西北气流控制。

山西北部在这种过渡型环流的控制下,气温日趋下降,降水逐渐减少,一股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雨季便可结束,出现晴朗少云、凉爽宜人的天气。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

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之间。

自然资源

山西省现有耕地72054719.7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高粱、玉米、豆类和薯类;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甜菜、胡麻、油菜籽等。大同、太原、忻州、临汾和运城等盆地是山西省的主要农作区。近些年,雁门关外生态养殖畜牧业也发展很快,以奶牛养殖为主。

山西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以煤、铝土、铁等为最。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在全省90多个县(市、区)内。工业以能源、冶金为主,轻工业相对薄弱。

山西地势呈南北狭长状,东北高,西南低。总体而言,山西属于中国北方的高原气候,在一年中,春天要来得晚些,所谓“汾水风烟冷,并州花木迟”,而秋天又来得早些,所谓“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山西自古以来就有“谷宜五种”之说,如运城地区宜种小麦、棉花,晋北山区宜种莜麦、土豆。既是同一汾河流域,两岸的平原可以是稻谷飘香,两岸的山地则杂种玉米、高粱。还有,沁州的小米、清徐的葡萄、原平的梨、汾阳的核桃、稷山的枣等都是驰名一方的土特产品。

山西富有媒、铁,号称“媒铁之乡”。其中煤的藏量居全国各省之首,煤田遍及全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县市。

今天的山西人勤俭淳朴,古代产生了“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山西“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方言区众多,可称得上是“方言博物馆”。

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又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据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14℃之间。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

山西多层次的地理地貌又造就了丰富的物产。就农作物而言,山西自古以来就有“谷宜五种”之说,也就是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如在晋南的运城地区宜种小麦、棉花,晋北山区宜种莜麦、土豆等。即使在同一汾河流域,两岸的平原可以是稻谷飘香,两岸的山地则杂种着玉米、高粱。由于山西各地气候殊异,土质不同,还形成了多种风味不同的地方土特产品,如沁州的小米、清徐的葡萄、原平的梨、汾阳的核桃、稷山的枣等,都驰名一方。农产品加工业尤为著名,特产如汾阳杏花村的汾酒、清徐的老陈醋,早已是闻名全国,远销海外。

山西还有着丰富独特的民俗风情。晋中的民间社火、临汾的威风锣鼓、运城平陆的地窨院、忻州河曲的乡由民歌等等,都是古老文化的凝聚与沉积。今年开发的襄汾丁村民俗博物馆、祁县民俗博物馆、定向民情馆,集中反映了晋南、晋中、晋北民间传统的岁时风俗、婚丧嫁娶、礼仪风习、民间工艺和文化娱乐,成为中国北方民族古老文化的缩影。

产生于黄河岸边的威风锣鼓被誉为“天下第一鼓”。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4000多年前的帝尧时代的人们就已经在黄河岸边“击鼓耕田”。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在霍州大战中,就已威风锣鼓演兵布阵,大获全胜。成百上千人以鼓、铙、锣。钗四种乐器齐奏,其场面之宏大,气势之雄壮,姿势之豪放,令人惊叹。如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豪情盖天下,豪气高万丈。

在以后的时间内我会向大家接着介绍山西其他的民俗风情,祝旅途一路平安。

山西特产以名酒、名醋最著名。汾阳杏花村汾酒、竹叶青酒为中国名酒之一。汾酒创始于南北朝,唐宋大诗人多有赞赏。竹叶青酒为古老的药酒,对各种心血管病、关节炎等均有一定疗效,色香味俱佳。山西名酒还有长治潞酒、祁县六曲香酒等。山西老陈醋闻名遐迩,主产于清徐,创制于2400多年前,香绵醇烈,富有营养,被称为人类健康之友。山西名醋还有榆次大曲醋、陵川玉泉陈醋等。名食有平遥牛肉、太谷饼及刀削面等多种山西面食。果品特产,以枣为大宗。以个大核小糖分高的稷山板枣最有名,产区遍布河东广大丘陵区。此外有运城相枣、临汾永安村枣、太谷壳瓶枣、芮城糖枣等。还有原平梨、清徐葡萄、永济青柿、临猗石榴、汾阳核桃、长治山楂等。农特产还有“沁州黄”小米,平顺花椒及著名药材上党党参,产于恒山一带的黄芪。传统手工业名产有平遥推光漆器、并州刀剪、阳泉铁锅、平定砂货等。此外还有中成药特产龟龄集、定坤丹。

山西特产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之上,地域广大,物产丰富。名产,以汾酒、竹叶青最为有名。清除老陈醋也并不逊色,知名度颇高,而且独树一帜,盛名中外。此外,五台山“台蘑”、大同黄花、恒山黄芪、稷山板枣、平陆百合、蒲州青柿、垣曲猕猴桃、清除葡萄、上当“党参”、晋城红果、代县辣椒、“沁州黄”小米、晋祠大米、太谷中药“龟灵集”、定坤丹、长治大风丸、候马男宝、洪洞甲鱼、运城黄河鲤鱼、高平丝绸、平阳木板年画、大同艺术瓷、铜器、

平遥推光漆具均属名产之列。重要城市有省会太原、历史名城和煤城大同、晋南中心城市临汾、晋东南新兴工业城市长治等。本省存有占全国70%以上的辽金以前古建筑。胜迹有太原晋祠、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双林寺、浑源悬空寺、临汾尧庙、黄河壶口瀑布,以及唐诗人白居易、柳宗元、宋史学家司马光、元小说家罗贯中故里等。山西地势高于华北平原约100 0米,为黄土高原东缘。境内有著名的汾河谷地,大同、太原、运城、上党等盆地,有“北岳”恒山、太行山、吕梁山、中条山有佛教名山五台山,著名关隘娘子关、雁门关等。山西面食,刀削面、拉面、刀拨面、擀面、剔尖、猫耳朵、河捞等各种面食,都具有山西特色而吸引着中外游人。

气象参数标准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4)城设字第124号通知的要求,为了适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需要,由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组办公室会同国家气象局北京气象中心气候资料室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建筑、气象、城建等专业部门及各有关规范编制组的意见;通过对6个城镇的试编工作,确定了编制原则、成果表现形式、全国城镇定点与气象参数的项目内容;在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又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然后修改成本稿。 我国城镇较多,各专业需求的气象参数项目较广,限于当前条件,本标准仅选取了209个城镇,每个城镇列出55项常用的气象参数及气候特征分析,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使用。 为使各有关标准规范的数值统一起见,本标准中的“最热月14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三十年一遇最大风速”、“日平均气温≤5℃的日数及度日数等”及“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系来源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送审稿)、《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等。 本标准共分三章,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参数的分类及其应用、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及全国城镇参数定点示意图、参数表等。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城镇小区规划设计的需要而提供统一的建筑气象参数,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中所选用的参数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通用的建筑气象参数。在编制有关规划、设计等文件时所用的气象参数,已列入本标准的应以本标准为准。其他未列入本标准中的各专业专用的参数,仍应按各专业的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本标准按城镇定点提供气象参数。其地名以经国务院批准的截至1985年底的行政区划资料所列为准。 第1.0.4条本标准所列的参数是根据各城镇气象台站30年(1951年~1980年)气象记录资料编制的。不足30年记录者,按实有记录资料整理编制。 第二章建筑气象参数标准的分类及其应用 第一节建筑气象参数项目分类 第2.1.1条本标准按各定点城镇分别列出了各类建筑气象参数:大气压、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风、日照、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地温、冻土及天气现象等10类55项(见附录二、三),并给出当地的“气候特征分析”、“全年、冬、夏季风玫瑰图”。 第2.1.2条“气候特征分析”扼要叙述该点的主要气候特点,为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气候背景,其中有关数据亦可直接引用。 第2.1.3条全年及冬、夏季风玫瑰图给出了各风向的年、季平均频率分布。 第2.1.4条“太阳辐射强度”除附录三所列的城镇外,其他城镇可采用当地已有的数据或参照附录三中所列城市就近套用。 第二节各项参数的引用 第2.2.1条本标准所列各项气象参数可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直接引用。

山西省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山西省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 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山西省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的现状及发展 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山西省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 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山西省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 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山西省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自动气象站数量,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山西省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山西省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山西省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山西省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占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山西省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山西省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山西省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同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对 比分析 (6) 第三节山西省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指标分析 (7) 一、山西省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山西省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占全国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山西省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山西省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山西省太原市气象资料

近年山西省太原市气象资料 1. 土建气象条件 太原市地处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候变化受控于东南季风的进退影响,冬季干寒,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降雨量大多集中在7 ~ 9月份。 根据山西省气象研究所于1996年2月出版的《关于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发展规划环境报告书》中的内容,对于该报告中太原站近三十年观测资料,可代表本工程厂址气象条件,其主要气象要素如下: 气压变化范围:917.6 ~ 934hPa 年平均气压:972.1hPa 年平均气温:9.5℃ 最热月平均气温:23.5℃ 最冷月平均气温:-13℃ 极端最高气温:39.4℃ 极端最低气温:-25.5℃ 年平均最高气温:16.7℃ 年平均最低气温:3.4℃ 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72% 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湿度:51% 冬季室外相对温度:46% 夏季室外相对温度:51%

年平均降水量:459.5mm 日最大降水量:183.5mm 冬季采暖计算温度:-12℃ 夏季通风计算温度:28℃ 风荷载基本风压:0.4kN/m2 雪荷载基本雪压:0.3kN/m2 年平均风速:2.5m/s 极端最大风速:25m/s 最大积雪深度:16cm 最大冻土深度:77cm 全年主导风向为偏北风,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 2. 暖通气象参数(太原地区) (1)大气压力:夏季:91.92kPa 冬季:93.29kPa (2)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11℃ (3)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7℃ (4)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28℃ (5)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15℃ (6)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31.2℃ (7)室外风速:冬季平均: 2.6m/s 夏季平均: 2.1m/s (8)室外计算相对温度:最冷月月平均:51% 最热月月平均:72%

太原气候

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 第一节气候特征 全年气候特征 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属全国高照率范畴。每年7月~8月是降水高峰期,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冬春干燥,雨雪稀少。 季风环流交替明显冬半年(11月~次年3月)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盛行偏北气流,寒冷、干燥;夏半年(4月~10月)受南来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侵入,盛行偏南气流,温高湿重。 气候年际变化大境内多雨年雨量曾达749毫米,少雨年仅有180毫米。无霜期最长年份202天,最短年份仅117天。气温年平均7.8℃~10.3℃,最热年可达9℃~11℃,最冷年只有7℃~9℃。日照时数年平均2675.8小时,最多可达2991.3小时,最少2359.6小时。 气象灾害频繁春旱、夏旱、春夏连旱,局部地区暴雨、大风、冰雹,是太原市各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尤其是干旱和冰雹几乎年年遭遇。 四季气候特征 春季(3月~5月)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降水少,蒸发大,大风日数多。平均气温9℃~12℃。3月中旬土壤完全解冻,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4月中旬,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0℃以上。地下5厘米~10厘米,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2℃以上,正常情况下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播种出苗的需要。春季降水总量仅为50毫米~65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15%,大风日数占全年的40%~60%。 夏季(6月~8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平均为250毫米~2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8%~65%,平均气温22℃~24℃。 秋季(9月~11月)气温下降快、风少、多晴朗天气。平均气温8℃~10℃。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15℃以下,11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以下。基本可以满足冬小麦播种出苗和入冬前有2个~4个分蘖所需的热量。 冬季(12月~次年2月)寒冷干燥、多晴朗大风天气。平均气温零下5℃~零下9℃,寒冷期(5日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零下5℃)50天~60天。1月为全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零下8.0℃~零下5.1℃。降水量平均只有8毫米~14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3%。晴天日数在40天左右,占全年总晴天日数的40%左右。整个冬季土壤完全封冻,冻土深度达60厘米~106厘米。 区域气候特征 太原市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冲积平原,地形复杂,大气垂直变化大,地形气候明显。在同一时间内,境内海拔最高处和最低处的温差可达12℃。根据日平均气温稳定大

太原的气候特点(来自百度)

太原的气候特点(来自百度) 来源:闫宗楷的日志 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 第一节气候特征 全年气候特征 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 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属全国高照率范畴。每年7月~8月是降水高峰期,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冬春干燥,雨雪稀少。 季风环流交替明显冬半年(11月~次年3月)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盛行偏北气流,寒冷、干燥;夏半年(4月~10月)受南来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侵入,盛行偏南气流,温高湿重。 气候年际变化大境内多雨年雨量曾达749毫米,少雨年仅有180毫米。无霜期最长年份202天,最短年份仅117天。气温年平均7.8℃~10.3℃,最热年可达9℃~11℃,最冷年只有7℃~9℃。日照时数年平均2675.8小时,最多可达2991.3小时,最少2359.6小时。气象灾害频繁春旱、夏旱、春夏连旱,局部地区暴雨、大风、冰雹,是太原市各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尤其是干旱和冰雹几乎年年遭遇。 四季气候特征 春季(3月~5月)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降水少,蒸发大,大风日数多。平均气温9℃~12℃。3月中旬土壤完全解冻,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4月中旬,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0℃以上。地下5厘米~10厘米,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2℃以上,正常情况下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播种出苗的需要。春季降水总量仅为50毫米~65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15%,大风日数占全年的40%~60%。 夏季(6月~8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平均为2 50毫米~2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8%~65%,平均气温22℃~24℃。 秋季(9月~11月)气温下降快、风少、多晴朗天气。平均气温8℃~10℃。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15℃以下,11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以下。基本可以满足冬小麦播种出苗和入冬前有2个~4个分蘖所需的热量。 冬季(12月~次年2月)寒冷干燥、多晴朗大风天气。平均气温零下5℃~零下9℃,寒冷期(5日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零下5℃)50天~60天。1月为全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零下8.0℃~零下5.1℃。降水量平均只有8毫米~14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3%。晴天日数在40天左右,占全年总晴天日数的40%左右。整个冬季土壤完全封冻,冻土深度达60厘米~106厘米。 区域气候特征

太原的气候特点[资料]

太原的气候特点[资料] 太原的气候特点 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 第一节气候特征 全年气候特征 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属全国高照率范畴。每年7月,8月是降水高峰期,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冬春干燥,雨雪稀少。 季风环流交替明显冬半年(11月,次年3月)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盛行偏北气流,寒冷、干燥;夏半年(4月,10月)受南来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侵入,盛行偏南气流,温高湿重。 气候年际变化大境内多雨年雨量曾达749毫米,少雨年仅有180毫米。无霜期最长年份202天,最短年份仅117天。气温年平均7.8?,10.3?,最热年可达

9?,11?,最冷年只有7?,9?。日照时数年平均2675.8小时,最多可达2991.3小时,最少2359.6小时。 气象灾害频繁春旱、夏旱、春夏连旱,局部地区暴雨、大风、冰雹,是太原市各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尤其是干旱和冰雹几乎年年遭遇。 四季气候特征 春季(3月,5月) 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降水少,蒸发大,大风日数多。平均气温9?,12?。3月中旬土壤完全解冻,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4月中旬,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0?以上。地下5厘米,10厘米,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2?以上,正常情况下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播种出苗的需要。春季降水总量仅为50毫米,65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15,,大风日数占全年的40%,60,。 夏季(6月,8月) 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平均为250毫米,2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8%,65,,平均气温22?,24?。 秋季(9月,11月) 气温下降快、风少、多晴朗天气。平均气温8?,10?。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15?以下,11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以下。基本可以满足冬小麦播种出苗和入冬前有2个,4个分蘖所需的热量。 冬季(12月,次年2月) 寒冷干燥、多晴朗大风天气。平均气温零下5?,零下9?,寒冷期(5日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零下5?)50天,60天。1月为全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零下8.0?,零下5.1?。降水量平均只有8毫米,14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3,。晴天日数在40天左右,占全年总晴天日数的40,左右。整个冬季土壤完全封冻,冻土深度达60厘米,106厘米。 区域气候特征 太原市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冲积平原,地形复杂,大气垂直变化大,地形气候明显。在同一时间内,境内海拔最高处和最低处的温差可达12?。根据日

太原的气候特点

太原的气候特点 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 第一节气候特征 全年气候特征 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属全国高照率范畴。每年7月~8月是降水高峰期,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冬春干燥,雨雪稀少。 季风环流交替明显冬半年(11月~次年3月)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盛行偏北气流,寒冷、干燥;夏半年(4月~10月)受南来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侵入,盛行偏南气流,温高湿重。 气候年际变化大境内多雨年雨量曾达749毫米,少雨年仅有180毫米。无霜期最长年份202天,最短年份仅117天。气温年平均7.8℃~10.3℃,最热年可达9℃~11℃,最冷年只有7℃~9℃。日照时数年平均2675.8小时,最多可达2991.3小时,最少2359.6小时。 气象灾害频繁春旱、夏旱、春夏连旱,局部地区暴雨、大风、冰雹,是太原市各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尤其是干旱和冰雹几乎年年遭遇。 四季气候特征 春季(3月~5月)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降水少,蒸发大,大风日数多。平均气温9℃~12℃。3月中旬土壤完全解冻,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4月中旬,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0℃以上。地下5厘米~10厘米,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2℃以上,正常情况下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播种出苗的需要。春季降水总量仅为50毫米~65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15%,大风日数占全年的40%~60%。 夏季(6月~8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平均为250毫米~2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8%~65%,平均气温22℃~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