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氨苄青霉素对大肠杆菌的作用

【精品推荐】氨苄青霉素对大肠杆菌的作用

氨苄青霉素对大肠杆菌的作用

小编希望氨苄青霉素对大肠杆菌的作用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本文概述:氨苄青霉素为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青霉素类药。今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下氨苄青霉素对大肠杆菌的作用。

氨苄青霉素适用于治疗一般轻症感染。常用于由淋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肠球菌所致的急性泌尿道感染。那么,氨苄青霉素对大肠杆菌的作用有哪些呢?小编了解到,氨苄青霉素对大肠杆菌有抑杀作用。因此,氨苄青霉素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系统、肠道感染以及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肠球菌性心内膜炎疗效较好。

下面我们来了解下氨苄青霉素的使用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如出现严重的持续性腹泻,可能是假膜性肠炎,应立即停药,确诊后采用相应抗生素治疗。

(2)在弱酸性葡萄糖液中分解较快,宜选用中性输液作溶媒。溶解后立即使用。其他同青霉素:

(1)首先详细询问过敏史,有过敏史者一般不宜做皮试。

(2)用药前要按规定方法进行皮试(浓度为500单位/ml,皮内注射0.05~0.1ml)。

药理学--青霉素

青霉素 综述: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但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钾盐不仅不能直接静注,静脉滴注时,也要仔细计算钾离子量,以免注入人体形成高血钾而抑制心脏功能,造成死亡。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但其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为皮肤反应,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各种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的发生率最高。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对本品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亦能引起休克。注入体内可致癫痫样发作。大剂量长时间注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如引起抽搐、昏迷等),停药或降低剂量可以恢复。 分类: 按其特点可分为: 青霉素G类:如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钠、长效西林等。 青霉素V类:(别名:苯氧甲基青霉素、6-苯氧乙酰胺基青霉烷酸) 如青霉素V钾等(包括有多种剂型)。 耐酶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新青Ⅱ号)、氯唑青霉素等。 广谱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 抗绿脓杆菌的广谱青霉素:如羧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呋苄青霉素等。 氮咪青霉素:如美西林及其酯匹美西林等,其特点为较耐酶,对某些阴性杆菌有效,但对绿脓杆菌效差。 药理作用: 内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肌注或皮下注射后吸收较快,15~30min达血药峰浓度。青霉素在体内半衰期较短,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对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阳性杆菌、螺旋体、梭状芽孢杆菌、放线菌以及部分拟杆菌有抗菌作用。 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对本品敏感。本品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其他革兰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本品敏感性差.本品对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厌氧菌以及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对脆弱拟杆

第六章生物合成技术

生物合成技术 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或生物工程技术,是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学科。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基因工程又称为重组DNA技术,是通过人工操作,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基因重组、改造和转移,以获得具有新的遗传特性的细胞,合成人们所需物质的技术过程。酶工程是酶的生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即是通过人工操作,获得人们所需的酶,并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发挥其催化功能的技术过程。细胞工程是在细胞水平上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或通过大规模细胞培养以获得人们所需物质的技术过程。发酵工程又称为微生物工程,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而获得人们所需物质的技术过程。发酵方式主要分为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两大类。生物技术可以定向改造生物、加工生物材料,有目的地利用生命过程,广泛应用于医药、农林牧渔、生态、轻工食品、化工、能源、材料、海洋开发及环境保护等领域,涉及面广,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型产业的形成。 实验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氯化钙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方法。 2. 学习将外源质粒DNA转入受体菌细胞并筛选转化体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转化是将异源DNA分子引入另一细胞品系,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一种手段,它是微生物遗传、分子遗传、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的基本实验技术之一。 转化过程所用的受体细胞一般是限制-修饰系统缺陷的变异株,即不含限制性内切酶和甲基化酶的突变株。受体细胞经过一些特殊方法处理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成为能容许外源DNA 分子通过感受态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将外源DNA分子与感受态细胞混合保温,使外源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进入细胞的DNA分子通过复制、表达实现遗传信息的转移,使受体细胞出现新的遗传性状。将经过转化后的细胞在选择性培养基中培养即可筛选出转化体。 本实验以E. coli DH 5α菌株为受体细胞,用氯化钙处理受体菌使其处于感受态,然后在一定条件下与pBR322质粒携带有抗氨苄青霉素和抗四环素的基因,因而使接受了该质粒的受体菌也具有抗氨苄青霉素和抗四环素的特性,常用Amp r,Tet r符号表示。将经过转化后的全部受体细胞经过适当稀释后,在含有氨苄青霉素抗四环素的平板培养基上培养,只有转化体才能存活,而未受转化的受体细胞则因无抵抗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的能力都被杀死,所有带有抗药基因的质粒DNA 能使受体菌从对抗菌素敏感(Amp s,Tet s)转变为具有抗药性(Amp r,Tet r),即表明了该质粒具有生物活性。这种转化活性是检查质粒DNA生物活性的重要指标。 转化体经过进一步纯化扩增后,再将转入的质粒DNA分离提取出来,可进行重复转化、电泳、电镜观察及做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图谱、分子杂交、DNA测序等实验鉴定。 为提高转化率,实验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1)细胞生长状态和密度:不要用已经过多次转接及贮存在4℃或室温的培养菌液;细胞生长密度以每毫升培养液中的细胞数在5×107个左右为最佳(可通过测定培养液A600nm控制),密

浅析青霉素的药理作用、过敏及注意事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511498649.html, 浅析青霉素的药理作用、过敏及注意事项 作者:林会明杨光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3期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一下青霉素的药理作用、毒性、副作用以及过敏原因,过敏后应该 怎样处理,使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关键词:青霉素;药理;毒性;过敏 一、青霉素药理药效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 胞壁,而人類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但其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 ,为皮肤反应,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 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的发生率最高。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对该品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亦能引起休克。注入体内可致癫痫样发作。大剂量长时间注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如引起抽搐、昏迷等),停药或降低剂量可以恢复。内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肌注或皮下注射后吸收较快,15~30min达血药峰浓度。青霉素在体内半衰期较短,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 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青霉素用于敏感菌或敏感病原体所致的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心内膜炎、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等。 二、青霉素药物毒性 青霉素是各类抗生素中毒副作用最小的,因为其作用机理在于破坏细胞壁形成过程和结构,而人体没有细胞壁。青霉素对人体基本没有药理毒性,但大剂量青霉素也可能导致神经系统中毒。青霉素的副作用主要原因在于青霉素的提纯不足,其中的杂质容易使人体过敏。 ⒈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较常见,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严重的过敏反应为过敏性休克(Ⅰ型变态反应)发生率为0.004%~0.015%,Ⅱ型变态反应为溶血性贫血、药疹、接触性皮炎、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Ⅲ型变态反应即血清病型反应亦较常见,发生率为1%~7%。过敏性休克不及时抢救者,病死率高。因此,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立即给病人肌注

常见抗生素配伍禁忌

临床常见的抗生素类注射药物有青霉素、硫酸链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等。其具体的配伍禁忌如下: 一、青霉素G钾和青霉素G钠不宜与四环素、土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嘧啶钠、碳酸氢钠、维生素C、维生素B1、去钾肾上腺、阿托品、氯丙嗪等混合使用。 二、青霉素G钾比青霉素G钠的刺激性强,钾盐静脉注射时浓度过高或过快,可致高血钾症而使心跳骤停等。 三、氨苄青霉素不可与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盐酸氯丙嗪、碳酸氢钠、维生素C、维生素B1、50克/升葡萄糖、葡萄糖生理盐水配伍使用。 四、头孢菌素忌与氨基苷类抗生素如硫酸链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联合使用,不可与生理盐水或复方氧化钠注射液配伍。 五、磺胺嘧啶钠注射液遇PH值较低的酸性溶液易析出沉淀,除可与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 00毫升/升甘醇、硫酸镁注射液配伍外,与多种药物均为配伍禁忌。 青霉素G钾(钠)对革兰氏阳性杆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猪丹毒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等)有效。用于治疗猪丹毒、炭疽、乳腺炎、蜂窝组织炎、脓肿等病。 不宜与四环素类、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维生素C、碳酸氢钠、磺胺类药物配合应用。 氨苄青霉素(安比西林)为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但对绿脓杆菌、肺炎球菌无效。主要用于猪的肠炎、肺炎、仔猪白痢、猪丹毒、猪胸膜肺炎等病的治疗。 红霉素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立克次氏体、钩端螺旋体、霉形体也有较好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肺炎、败血症、子宫内膜炎、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粉剂不可用生理盐水等含无机盐类的溶液溶解,以免发生沉淀。静脉注射应缓慢,肌肉注射时应分点注射。 洁霉素(林可霉素)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对猪痢疾有显著疗效,常用于霉形体引起的肺炎、关节炎等。本品局部注射会引起局部疼痛。 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抗菌谱与洁霉素很相似,细菌对此药的耐药性发展缓慢,适应症与洁霉素相同。本品可完全代替洁霉素。 北里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部分阴性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霉形体和衣原体都有效,常与氯霉素、链霉素合用,作饲料添加剂能促进猪只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禁止与莫能霉素、盐霉素混用。 杆菌肽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杀菌作用。对少数革兰氏阴性菌也有作用。主要用作饲料添加剂,能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 新生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强,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效力很差,本品不能用作首选药物,因极易产生耐药性。本品对巴氏杆菌病、子宫炎、乳腺炎、支气管炎、腹膜炎等均有效。 硫酸庆大霉素为广谱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抑杀作用。常用于治疗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败血症、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等。本品与地塞米松、青霉素或三甲苄氨嘧啶合用,效果更好。本品内服不易吸收,仅用于肠道感染。 土霉素对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抑制作用,用于治疗仔猪肺炎、副伤寒、猪肺炎、猪喘气病、猪痢疾、仔猪白痢、钩端螺旋体病、乳房炎等。肌肉、静脉注射时,可用注射用水、生理盐水或5%葡萄

氨苄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 〖药物名称〗氨苄青、广谱青霉素、安比西林、安比林、苄那消 〖英文名〗Ampicillin, Acillin, BRL-1341, Doktacillin, Eurocillin, Pamecil 〖作用与用途〗属广谱抗菌素,对数G 菌的抗菌作用不及青霉素G,对阴性杆菌的作用超过青霉素。作用机制同青霉素。但肠球菌对本品较为敏感,对G-杆菌作用较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弱,与四环素相仿,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强,绿脓杆菌和金葡菌对本品耐药.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败血症,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胆道感染等;治疗伤寒、副伤寒疗效与氯霉素相仿。本品在脑膜炎症时,脑脊液浓度较高,也适用于治疗由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及流感杆菌引起的脑膜炎。与其他半合成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及氯霉素等合用可增强疗效。 〖适应证〗用以治疗敏感的G 菌和流感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等G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尿路感染、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用法及用量〗肌内或静注。成人,肌内注射剂量为每日2~4g,分4次给予;静脉给药剂量每日4~12g,分2~4次,每日最高剂量为16g。小儿,肌注剂量为每日按体重50~100mg/kg,分4次;静脉给药剂量每日按体重100~200mg/kg,分2~4次,每日最高剂量为按体重300mg/kg。口服,成人每日2~4g,分4次服用;小儿每日按体重50~100mg/kg,分4次服用。 〖药物不良反应〗1.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反应,可发生包括过敏性休克在内的各型过敏反应。 2.有恶心、轻度腹泻及皮疹。肾功能重度损害伴心功能不全者,静滴本品钠盐可诱发心力衰竭,宜注重。 3.本品皮疹反应高于其他青霉素类抗生素; 4.抗生素关联性肠炎:腹泻发生率约5%; 5.SGOT升高; 6.其他反应如大剂量可发生惊厥、血液系统异常等。 〖注重要点〗药物不良反应与青霉素相仿,以过敏反应较为多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病人应用本品时易发生皮疹。因此,本品不能用于些病人。大剂量氨苄西林静脉给药可发生抽搐等神经系统毒性症状。 〖药物相互作用〗1.与丙磺舒合用可提高本品血浓度。2.与头孢菌素等合用对耐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有较好的协同作用,但不能放在同一容器中。3.不能与维生素C、B合用。4.稳定性因葡萄糖、果糖的存在而降低,所以用0.9%N.S最好。 〖剂型及规格〗胶囊:0.25g、0.5g。注射剂:0.5g、1g。 氨苄西林 百科名片

最新常用药物配伍禁忌大全(完整版)

最新常用药物配伍禁忌大全(完整版) 正确的药物配伍可增强药物疗效、缩短疗程、降低成本。常见药物配伍有以下几类。 β-内酰胺类 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合用有增效作用。青霉素类与氨基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除外)等量配伍有协同作用,但大剂量青霉素药物可降低氨基苷类药物的活性;其禁与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磺胺类、氨茶碱等药物合用,但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可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分别注射治疗脑膜炎。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与甲氧嘧啶联合应用有增效作用。青霉素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效价降低,应用生理盐水稀释。头孢拉定、头孢氨苄与氨茶碱、磺胺类、红霉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合用分解失效;与新霉素、庆大霉素、喹诺酮类联合疗效增强。头孢唑啉钠与葡萄糖注射液及生理盐水配伍析出晶体,应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 氨基苷类 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等。氨基苷类与β-内酰胺类、甲氧嘧啶、多粘菌素类配伍有协同作用。链霉素与四环素(对布氏杆菌)、红霉素(对猪链球菌)、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或异

烟肼(对结核杆菌),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与喹诺酮类药物合用有协同作用。氨基苷类同类药物之间及高效利尿药、头孢菌素类等合用毒性增强;与碱性药物联用虽抗菌效能增强,但毒性增强。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配伍水解失效。 四环素类 包括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四环素类同类之间或与泰妙菌素、泰乐菌素配伍对治疗胃肠道和呼吸道有协同作用;与甲氧嘧啶等抗菌增效剂、硫酸钠(1﹕1)同时给药分别有明显增效和促进本品吸收作用;与碱性药物如氨茶碱联合分解失效;与钙、镁、铁等二价金属离子发生络合阻滞其吸收。土霉素不能与喹乙醇、北里霉素合用。 氯霉素类 氟苯尼考与强力霉素、新霉素、硫酸粘杆菌素联用疗效增强;与氨苄西林钠、头孢拉定、头孢氨苄联用疗效降低;与卡那霉素、磺胺类、喹诺酮类、链霉素联用毒性增强。 大环内酯类 有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螺旋霉素、北里霉素等。红霉素与磺胺类、泰乐菌素、及链霉素,北里霉素与链霉素、泰乐菌素与磺胺类,竹桃霉素与四环素类合用有协同作用。红霉素不宜与β-内酰胺类、林可酰胺类、四环素联用。

抗生素种类及作用和机制

抗生素种类: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

好的优点。本类药化学结构,特别是侧链的改变形成了许多不同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各种临床药理学特性的抗生素。 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都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除此之外,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应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药物的影响,因而本类药具有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性小。近十多年来已证实细菌胞浆膜上特殊蛋白PBPs是β-内酰胺类药的作用靶位,PBPs的功能及与抗生素结合情况归纳于图38-1。各种细菌细胞膜上的PBPs数目、分子量、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但分类学上相近的细菌,其PBPs类型及生理功能则相似。例如大肠杆菌有7种PBPs,PBP1A,PBP1B与细菌延长有关,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等与PBP1A、PBP1B 有高度亲和力,可使细菌生长繁殖和延伸受抑制,并溶解死亡,PBP2与细管形状有关,美西林、棒酸与硫霉素(亚胺培南)能选择性地与其结合,使细菌形成大圆形细胞,对渗透压稳定,可继续生几代后才溶解死亡。PBP3功能与PBP1A 相同,但量少,与中隔形成,细菌分裂有关,多数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与PBP1和(或)PBP3结合,形成丝状体和球形体,使细菌发生变形萎缩,逐渐溶解死亡。PBP1,2,3是细菌存活、生长繁殖所必需,PBP4,5,6;与羧肽酶活性有关,对细菌生存繁殖无重要性,抗生素与之结合后,对细菌无影响。基本结构:青霉素G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由于它具有杀菌力强、毒性

氨苄青霉素合成

生产: 先将D(-)-苯甘氨酸的侧链羧酸用氯化剂PCI5。做成酰氯,再与6-APA进行缩合反应而得。在反应罐中加入丙酮和水,降温到-5--10℃时加入6-APA,再加盐酸苯甘氨酰氯,反应0.5h后用10%氢氧化钠调节pH至3.5。反应物用甲苯萃取。取水层,用10%氨水调节pH 值约3.0。用活性炭脱色,并过滤。滤液再用氨水调节使pH为4.8。静置,然后过滤,用丙酮洗涤,在40℃以下进行真空干燥得产品。 本报告技术部分对氨苄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进展做了详细的介绍,从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工艺过程、反应机理、副反应及预防控制措施、设备、岗位定员、成本估算、环境保护、技术特点、产品质量标准等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可以供国内氨苄青霉素技术开发参考;本报告通过参考大量专利文献对氨苄青霉素的工艺技术进展做了系统介绍。 本报告市场部分从氨苄青霉素的用途、下游产品、国内外生产状况、国内潜在生产厂家、国外生产厂家及规模、国内外产量走势、市场状况及预测、供需状况分析及预测、价格、进出口状况、国内外市场分布、国内需求厂家及联系方式、国外需求厂家统计及潜在客户等诸多方面对氨苄青霉素的市场状况及发展方向做了详细论述,可作为氨苄青霉素的市场销售、客户开发、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信息。 本报告最后一部分对氨苄青霉素技术开发、项目投资、生产及销售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第一章:氨苄青霉素简介 第一节:产品概述 第二节:产品说明 第三节:理化性质 第四节:技术指标 第二章:氨苄青霉素国内外生产工艺及技术进展 第一节:国内外主要生产工艺介绍 第二节:国内外核心生产工艺详述 1)工艺原理 2)工艺流程 3)工艺过程 4)设备一览表 5)岗位定员 6)成本核算 7)环境保护 8)技术特点 9)产品质量标准 10)项目可行性分析 第三节:各种生产方法优缺点比较 第四节:国内外生产技术研究最新进展 第三章:氨苄青霉素用途

青霉素的药理

青霉素的药理、作用及其过敏反应 1 引言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其中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它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它是一种高效、低毒、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研制的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并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青霉素类(Penicillins)属杀菌性抗生素,孕妇及儿童均可应用。新的半合成有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还有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如羧苄西林、呋苄西林等。前者是用于治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而后者既能杀灭革兰阳性细菌,又能杀灭革兰阴性细菌。目前应用的各种青霉素制剂均能发生过敏反应,并且呈交叉性。继发性不良反应少见并且难以判定。长效制剂误注入血管内可引起栓塞,冠状动脉栓塞可引起死亡。误注入动脉内可产生严重的栓塞,引起肢体或器官坏死的严重后果。 2 青霉素的发现——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青霉素是最早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在他的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由于盖子没有盖好,他发觉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青霉菌。这是从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菌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在青霉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见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引了他,他设法培养这种霉菌进行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弗莱明据此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 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学术论文,报告了他的发现,但在当时并未能引起重视,而且青霉素的提纯问题在当时也还没有解决。 1935年,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家钱恩和物理学家弗罗里对弗莱明的发现很兴趣。钱恩负责青霉菌的培养和青霉素的分离、提纯和强化,使其抗菌力提高了几千倍同,弗罗里负责对动物观察试验。至此,青霉素的功效也得到了证明。 正由于青霉素的发现和大量生产,拯救了千百万肺炎、脑膜炎、脓肿、败

临床常用药物配伍禁忌

常见配伍禁忌(仅列举临床已经或可能发生的配伍) 1.米力农注射液/普南力康与速尿,布美他尼混和产生沉淀 2.盐酸尼卡地平与速尿配伍禁忌 3.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亚宁定不能与碱性液体混和,因其酸性物质可能引起溶液浑浊或絮状物形成 4.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与含钙注射液配伍时易析出沉淀,不宜配伍 5.胰岛素:注射用阿糖胞苷,盐酸多巴酚丁胺,盐酸多巴胺,地塞米松,甲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维生素c注射液,氨茶碱,奥曲肽注射液,速尿 6.维生素c注射液:不宜与碱性药物(如氨茶碱,碳酸氢钠,谷氨酸钠等)配伍,与维生素K1配伍,因后者有氧化性,可产生氧化还原反映,使两者疗效减弱或消失 7.丹参注射液,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丹参川芎嗪:与10%氯化钾注射液配伍禁忌 8.硫酸镁注射液:葡萄糖酸钙,盐酸多巴酚丁胺,氨茶碱,维生素K 9.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不得与维生素K1混合使用 10.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等b内酰胺类不能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体外混和,因为本品可使后者丧失活性 11.注射用亚叶酸钙不能与5-氟尿嘧啶混和,因可能产生沉淀 12.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不宜与碱性药物共同滴注,因可引起本品分解 13.注射用骨肽:不可与氨基酸类药物,碱性药物同时使用 14.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不可与其它任何注射液混和注射 15.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不应与维生素C,维生素K

16.酚璜乙胺注射液:可与维生素K注射液混和使用,但不可与氨基己酸注射液混和 17.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不能与PH大于6.3的其它溶液混和,因为PH的增加会产生氨溴索游离碱沉淀 18.注射用盐酸地尔硫卓:与其它药剂混和时,若PH超过8,本药可能析出 19.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本品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故不宜与硫喷妥钠混合注射20.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不得与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混合使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甲泼尼松龙,硫酸镁,葡萄糖酸钙 21.丹参川穹嗪注射液:不宜与碱性注射液一起配伍 22.安可欣与地塞米松磷酸钠,维生素C 23.苯巴比妥钠与酸性药物配伍有沉淀析出 24.依达拉奉与氯化钾注射液 25.肾上腺素不宜与碱性药物配伍使用,与胰岛素配伍时效降低 26.甲氧氯普胺与速尿,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氟尿嘧啶,顺铂配伍禁忌 27.氨茶碱与胰岛素,维生素C,辅酶A,硫酸镁配伍禁忌 28.维生素K与盐酸多巴胺,雷尼替丁,维生素C,硫酸镁,艾诺吉配伍禁忌 29.速尿与二甲弗林,尼卡地平,法莫替丁,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甲氧氯普胺,维生素C,维生素B6,葡萄糖酸钙,米力农配伍禁忌 30.前列地尔注射液与酸性药物配伍有沉淀析出 31.氢化可地松:与葡萄糖酸钙,复合辅酶,碳酸氢钠,氨茶碱,硫酸镁,胰岛素配伍禁忌 32.地塞米松:硫酸镁,胰岛素,葡萄糖酸钙,复合辅酶,维生素B6,昂丹司琼,

抗生素种类及作用和机制汇总

: 抗生素种类近年来内酰胺环。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 中含有β-一)β-内酰胺类:-β)、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 (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内酰酶抑制剂(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乙酰螺旋霉素、白霉素、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无味红霉素、(五)大环内脂类: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六)作用于G+ 菌肽等。 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七)作用于G 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九)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lactams) 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等其他-最常用的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非典型β特别是侧链的改变形成了许多不同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各种 临本类药化学结构,的优点。床药理学特性的抗生素。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都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除此之外,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应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药物的影响,因而本类药具有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性小。近十多年来已证实细菌胞浆膜上特殊蛋白PBPs是β-内酰胺类药的作用靶位,PBPs的功能及与抗生素结合情况归纳于图38-1。各种细菌细胞膜上的PBPs 数目、分子量、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但分类学上相近的细菌,其PBPs类型及生理功能则相似。例如大肠杆菌有7种PBPs,PBP1A,PBP1B与细

青霉素的研究综述

姓名:何科伟学号:09312071 班级:09药学(2)班 有关青霉素的研究综述 摘要:青霉素是一类被广泛应用的抗生素,在与细菌作斗争和保护人类健康中起重要作用。第二次时间大战期间,青霉素青霉素拯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同时也成就了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人们把青霉素、原子弹和雷达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三大发明。时至今日它依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发现、发展、分类、作用机理、合理应用、耐药性、合成一、霉素的发现、发展史 (一)青霉素的发现 1928年9月,弗莱明来到实验室检查培养皿时发现一个没加盖的培养皿长出了一团青色的菌,但令他惊奇的是,与青色霉菌接触的葡萄球菌都在消。于是他又开始了进一步的研究,惊讶的发现,不仅这种青色霉菌有强烈的杀菌作用,而且培养汤也有较好的杀菌能力,于是他推论,真正杀菌的物质一定是青霉菌生长过程的代谢物,他称之为“青霉素”。[1]. 1935年钱恩正注重研究溶酶菌的效能[2],他在图书馆献时无意中发现了弗莱明发表的关于青霉素的文章,这篇文章极大地鼓舞了钱恩正的同事弗洛里。于是他们便把精力投入到青霉素的研究中去。经过多年的研究,于1940年两人把研究成果刊登在著名的杂志上,一直在关注这项研究的弗莱明发现了这篇文章,深受鼓舞,于是他们便开始一起有关青霉素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青霉素派上了用场,一开始并不顺利,很多人对他表示怀疑,直到后来受伤的士兵越来越多,青霉素的需求也不断在增加,它的疗效也逐渐显露出来,救了许多受伤的战士。在诺曼底战役中,一位陆军少将由衷的称赞道:青霉素是治疗战伤的一个里程碑。并在军方的大力支持下青霉素走上了工业化生产的道路。使得曾经危害人类的疾病,如猩红热、白喉、淋病、梅毒、肺炎、伤寒等,都受到了有效的抑制。

抗生素种类及作用和机制

抗生素种类及作用和机制

————————————————————————————————作者:————————————————————————————————日期: ?

抗生素种类: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β-lactamadeinhibitor 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 (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本类药化学结构,特别是侧链的改变形成了许多不同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各种临床药理学特性的抗生素。 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都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 llinbinding proteins,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除此之外,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应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药物的影响,因而本类药具有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性小。近十多年来已证实细菌胞浆膜上特殊蛋白PBPs是β-内酰胺类药的作用靶位,PBPs的功能及与抗生素结合情况归纳于图38-1。各种细菌细胞膜上的PBPs数目、分子量、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但分类学上相近的细菌,其PBPs类型及生理功能则相似。例如大肠杆菌有7种PBPs,PBP1A,PBP1B与细菌延长有关,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等与PBP1A、PBP1B 有高度亲和力,可使细菌生长繁殖和延伸受抑制,并溶解死亡,PBP2与细管形状有关,美西林、棒酸与硫霉素(亚胺培南)能选择性地与其结合,使细菌形成大圆形细胞,对渗透压稳定,可继续生几代后才溶解死亡。PBP3功能与PBP1A相同,但量少,与中隔形成,细菌分裂有关,多数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与PBP1和(或)PBP3结合,形成丝状体和球形体,使细菌发生变形萎缩,逐渐溶解死亡。PBP1,2,3是细菌存活、生长繁殖所必需,PBP4,5,6;与羧肽酶活性有关,对细菌生存繁殖无重要性,抗生素与之结合后,对细菌无影响。基本结构:青霉素G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由于它具有杀菌力强、毒性低、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迄今仍是处理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的首选药物。但是青霉素有不耐酸、不耐青霉素酶、抗菌谱窄和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等缺点,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1959年以来人们利用青霉素的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进行化学改造,接上不同侧链,合成了几百种“半合成青霉素”,有许多已用于临床,常用青霉素的化学结构和药理特性。 青霉素

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 1、常用的品种: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Ⅴ、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 2、药物的适应症: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病部分种类较好(氯唑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对大肠杆菌、鸡白痢、绿脓杆菌病效果比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差。青霉素Ⅴ耐鸡胃中的酸性,与抗球虫药物配合使用,防治球虫发病后继发细菌病。 3、目前使用的效果 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氯唑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 抗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效果:羧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 4、使用剂量:阿莫西林预防量为100kg水加水5g,治疗量为100kg水加10g;阿莫西林+棒酸治疗量为100kg水加3-5g,连续使用4-5天。氨苄西林预防量为1000kg水加100g,治疗量为150g。 5、药物的配伍 阿莫西林可以与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及其它半合成青霉素搭配。阿莫西林配合棒酸,可以使抗菌活性提高1000倍,配方比例为4:1。 阿莫西林配合磺胺增效剂(TMP),常用的比例为5:1,增强治疗大肠杆菌的疗效。阿莫西林配合盐酸环丙沙星,增强抗大肠杆菌的效果。此外,还有氨苄西林与盐酸环丙沙星(比例为3:1)、氨苄西林配合硫酸链霉素(比例为1:3)。 6、不能配合使用的药物 ⑴青霉素与四环素类抗生素配合使用,能使青霉素的作用减弱。 ⑵青霉素与氯霉素配合使用,能使青霉素的作用减弱。由于青霉素药物处于最强的对数期时,氯霉素则受到抑制,从而使青霉素作用减弱。 ⑶青霉素不与土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放线菌素D、庆大霉素配合使用。 ⑷青霉素不要与小苏打、维生素C、磺胺类钠盐、阿托品混合使用。主要是因为酸、碱、氧化剂、重金属盐可以失效。 7、本类药物的残留时间:青霉素、氨苄青霉素2天,阿莫西林5天。 二、《头孢菌素类药物》 1、常用的品种 第一代头孢:头孢拉定、头孢唑啉(仅供注射)、头孢氨苄、头孢噻吩、头孢羟氨苄等。第二代头孢: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 第三代头孢: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定、头孢哌酮钠、头孢唑肟、头孢噻呋等。 2、药物的适应症 头孢氨苄用于鸡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头孢呋辛用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防治。头孢噻呋治疗鸡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病和绿脓杆菌。同时对防治鸭疫巴氏杆菌效果好。头孢噻呋钠盐与马立克苗混合后在在4℃作用20小时后,疫苗蚀斑形成单位(PFU)无变化,同时显著减少出壳小鸡死亡率。 3、药物使用的效果 ⑴防治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效果:头孢拉定、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

青霉素的作用及药用化学原理

青霉素的药物化学原理 作者:07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马志勇 00710020 李跃星 00710021 胡墨 00710007 张振宇 00710022

青霉素的药物化学原理 摘要: 本文主要对青霉素的发现、组成、作用机理、合成、一些缺点及其发展前景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字:青霉素,发现,种类,机理,合成,不良反应,前景 正文 一、青霉素的发现——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青霉素是最早发现的抗生素。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Fleming)在实验室中无意发现,培养皿中的葡萄球菌由于被污染而长了一大团霉,在霉团周围的葡萄球菌均被杀死,而在离霉团较远的葡萄球菌仍然存活。他把这种霉团接种到无菌的培养基上,这种霉菌生长很快,形成一个白中透绿的霉团。通过鉴定,他发现这种霉菌是青霉菌的一种,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白喉杆菌等都能被它抑制。这种经过过滤而含霉菌分泌物的液体叫做“青霉素”。1929年,弗莱明(Fleming)发表了学术论文,报告了他的发现,但当时未引起重视,而且青霉素的提纯问题也还没有解决。4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家钱恩和物理学家弗罗里通过对青霉菌的培养和青霉素的分离、提纯和强化,并在小白鼠身上做实验,证明了青霉素的功效。从此,青霉素便大量生产,拯救了千百万肺炎、脑膜炎、脓肿、败血症患者的生命,及时抢救了许多的伤病员。青霉素的出现,当时曾轰动世界。为了表彰这一造福人类的贡献,弗莱明、钱恩、弗罗里于194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图1青霉素发明者、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在他的实验室内图2澳大利亚病理学家霍华德?弗罗里因进行青霉素化学制剂的研究,而与弗莱明分享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Taq DAN polymerase的制备

T aq DAN polymerase的制备 生技07-1 吴亚坤指导教师郭江波讲师 摘要为节约试验成本,我们实验室制备了Taq DNA聚合酶,主要方法如下:用含有Taq DNA聚合酶基因的pTaq表达质粒转化BL21(ED)3菌株,用IPTG诱导表达Taq DNA聚合酶,用高速离心法收集菌体,然后用快速冻融法进行纯化,除去细胞碎片以及核酸蛋白等复合物。在SDS-PAGE电泳检测目的蛋白是否诱导表达后,我们用制备的Taq酶进行PCR反应以检测Taq DNA 聚合酶的活力、敏感性和特异性等特征。 关键词Taq DNA聚合酶;表达;纯化 Abstrac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sts of molecular biology experiments in our lab, we performed Taq DNA polymerase production in laboratory as following procedures: the strain of BL21(DE)3 was transformed with plasmid pTaq expressing Taq DNA polymerase gene. Then the positive colonies were induced by IPTG and collected with high speed centrifugation. Enzyme was purified with high speed freeze-thaw After SDS-PAGE electrophoresis to test whether target proteins were induced by IPTG, then PCR amplific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test the activity and purity of extracted Taq DNA polymerase. Key Words Taq DNA polymerase;expression;purification 前言 自从Randall K.Saiki 等将耐热的Taq DNA polymerase 应用于PCR技术以后,Taq DNA聚合酶在分子生物学试验中越来越重要[1].目前市场上有进口分装和国产两类Taq DNA聚合酶,产品质量在不断提高,而生产成本却在不断降低.目前Taq DNA聚合酶的最低商品价格为0.05~0.1元/单位,部分实验室由于情况不同而自制Taq DNA聚合酶。然而,并非所有采用自制Taq DNA聚合酶的实验室都能制得理想的Taq DNA聚合酶。为此,利用培养载有Taq DNA 聚合酶基因的BL21(DE)3工程菌,通过控制表达条件,可以使Taq DNA聚合酶获得较高的表达效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分离纯化,制得较高纯度的重组Taq DNA聚合酶,为分子生物学创新实验的开设和实验室成本的降低开辟了新的途径[2]。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 T aq DNA聚合酶基因以表达载体 插入Taq DNA聚合酶基因的pTaq表达质粒(由郭江波老师提供),该质粒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pTaq质粒全长5166bp,具有T7噬菌体强启动子,在其多克隆位点的上游和下游都含有六聚组氨酸(his taq)标签蛋白基因,载体上还含有一个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筛选标记。 1.1.2菌种 本实验所用菌种为BL21(DE)3菌株,即宿主菌BL21经噬菌体λDE3溶源化后,λDE3的LacUV5强启动子及其位于其下游的T7RNA聚合酶基因被整合到宿主菌的基因组DNA中。宿主菌在诱导剂非消化性乳糖类似物IPTG(异丙基-β-D-巯基半乳糖甘)诱导下,产生大量

抗生素种类及作用和机制

抗生素种类及作用和机制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抗生素种类: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 (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

床疗效好的优点。本类药化学结构,特别是侧链的改变形成了许多不同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各种临床药理学特性的抗生素。 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都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除此之外,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应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药物的影响,因而本类药具有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性小。近十多年来已证实细菌胞浆膜上特殊蛋白PBPs是β-内酰胺类药的作用靶位,PBPs的功能及与抗生素结合情况归纳于图38-1。各种细菌细胞膜上的PBPs数目、分子量、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但分类学上相近的细菌,其PBPs类型及生理功能则相似。例如大肠杆菌有7种PBPs,PBP1A,PBP1B与细菌延长有关,青霉素、、头孢噻吩等与PBP1A、PBP1B 有高度亲和力,可使细菌生长繁殖和延伸受抑制,并溶解死亡,PBP2与细管形状有关,美西林、棒酸与硫霉素(亚胺培南)能选择性地与其结合,使细菌形成大圆形细胞,对渗透压稳定,可继续生几代后才溶解死亡。PBP3功能与PBP1A相同,但量少,与中隔形成,细菌分裂有关,多数青霉素类或主要与PBP1和(或)PBP3结合,形成丝状体和球形体,使细菌发生变形萎缩,逐渐溶解死亡。PBP1,2,3是细菌存活、生长繁殖所必需,PBP4,5,6;与羧肽酶活性有关,对细菌生存繁殖无重要性,抗生素与之结合后,对细菌无影响。基本结构:青霉素G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由于它具有杀菌力强、毒性低、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迄今仍是处理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的首选药物。但是青霉素有不耐酸、不耐青霉素酶、抗菌谱窄和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等缺点,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1959年以来人们利用青霉素的母核(6-APA),进行化学改造,接上不同侧链,合成了几百种“”,有许多已用于临床,常用青霉素的化学结构和药理特性。 青霉素 青霉素(penicillin G)又名苄青霉素(benzyl penicillin),是天然青霉素,侧链为苄基。常用其钠盐或钾盐,其晶粉在室温中稳定,易溶于水,水溶液在室温中不稳定,20℃放置24小时,抗菌活性迅速下降,且可生成有抗原性的降解产物,故青霉素应在临用前配成水溶液。 抗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