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协议与交换技术

课程设计

题目:中小型企业网络的组建

专业:网络工程

姓名:小王

学号:1111111111111

完成时间:2016-1-7

指导教师:陈老师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3)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分析和设计) (4)

三、绘制拓扑结构图 (4)

四、详细步骤 (5)

五、路由器或交换机配置的代码 (8)

六、显示最总的结果 (10)

七、课程设计总结 (10)

八、参考文献 (11)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1.课程设计目的

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本次的路由协议与交换技术的课程设计,是对本专业的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进一步熟悉使用网络拓扑结构图,了解并使用子网划分、交换机划分vlan、IP地址的分配、各种协议的使用。

2.课程设计要求

要求能根据实际问题绘制拓扑结构图,拓扑结构图可以是树形、星形、网状形、环状形及混合形结构的之一,清晰的描述接口,进行路由器或交换机的命令配置实现,并且每个方案的需有以下几部分的内容:

1、需求分析;

2、设计原则;

3、方案设计与实施:

(1)方案设计

1)设备选型;

2)综合布线设计;

3)拓扑结构图;

4)IP地址规划(子网划分和CIDR技术)。

(2)方案实施

1)路由协议的选择;

2) 路由器配置;

3)交换机的配置。

3.题目要求

现有50台计算机,设计一个小型企业网络方案,要求:

1.资源共享,网络内的各个桌面用户可共享数据库、共享打印机,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各项功能;

2.通信服务,最终用户通过广域网连接可以收发电子邮件、实现Web应用、接入互联

网、进行安全的广域网访问;

3.划分网段;

4.选择路由协议,配置路由,并为路由器设置密码。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分析和设计)

1.需求特点描述

该小型企业局域网涉及vlan技术、静动态路由技术、单臂路由技术

该小型企业局域网由主要的两个部门(财政部和策划部)和其他部门组成。该局域网需要将财政部独立起来,因而制作个vlan将其独立出来,但同时需要共享服务器里的信息,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配置单臂路由,但在配置单臂路由后会导致财政部的信息泄露,合理的控制其他部门不能共享财政部的信息,但财政部却可以共享服务器的资源。

2.设计方案

(一):设备选择

思科1841型路由器三台,思科2950-24型交换机三台,思科 Server-PT型服务器一台,思科Printer-PT型打印机一台,思科 PC-PT型电脑六台,直通线及DTE若干

三、绘制拓扑结构图

四、详细步骤

1、会治好拓扑结构图,将路由器和交换机的端口状态都启用。

2、分配好IP地址,并设置好默认网关。

IP地址规划和子网划分:

1.策划部20台的IP地址:19

2.168.

3.2-192.168.3.21

2财务部15台的IP地址:192.168.5.2-192.168.5.16

3.人事部15台的IP地址:192.168.1.2-192.168.1.26

名称接口IP 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Router1 策划部S0/1/1 192.168.2.2 255.255.255.0 ——S0/1/0 192.168.4.2 255.255.255.0 ——F0/1 192.168.3.1 255.255.255.0 ——

Router0 人事部F0/0 192.168.1.1 255.255.255.0 ——S0/1/0 192.168.2.1 255.255.255.0 ——

Router3 财务部F0/0 192.168.5.1 255.255.255.0 ——S0/1/0 192.168.4.1 255.255.255.0 ——

打印机FastEtherent 192.168.1.4 255.255.255.0 192.168.1.1

3、设置动态路由协议。

4、通过交换机划分vlan。

五、路由器或交换机配置的代码

R3:

Router>en

Router#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123

Router(config)#exit

Router#exit

Router>en

Password:

Router#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net 192.168.5.0

Router(config-router)#net 192.168.4.0

Router(config-router)#exit

Router(config)#exit

R2:

Router>en

Router#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123

Router(config)#exit

%SYS-5-CONFIG_I: Configured from console by console

Router#exit

Router>en

Password:

Router#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net 192.168.4.0

Router(config-router)#net 192.168.5.0

Router(config-router)#exit

Router(config)#exit

Switch设置vlan 11

Switch>en

Switch>en

Switch#vlan database

% Warning: It is recommended to configure VLAN from config mode, as VLAN database mode is being deprecated. Please consult user documentation for configuring VTP/VLAN in config mode.

Switch(vlan)#vlan 11

VLAN 11 added:

Name: VLAN0011

Switch(vlan)#exit

APPLY completed.

Exiting....

Switch#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itch(config)#int f0/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1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 f0/3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1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 f0/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config-if)#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down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up

六、显示最总的结果

七、课程设计总结

本次课程设计所的题目是组建小型企业局域网,在拓扑图中给三个部门划分了网段,人事部,策划部,财务部,财务部因为需要高的保密性,用vlan把财务部的主机划分出去,企业所有的电脑可以通过服务器连接到Internet,所有的电脑也可以连接并共用打印机。由于对csico命令语句不熟悉,在课程设计的的

过程中搜索了不少资料,但依然没有较好的使用csico命令语句,导致路由协议的配置和交换机的配置都做得不好。在设计过程中,查询了不少相关资料,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对自己所编写的源程序段的纠错的过程中,使我更好的理解了理论知识,同时在编程时用到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这种编程方法可以使我们的编程变的更简单,可以使我们的查错与纠错变的更方便。在程序的编写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错误,发现有些还是么有连通。经过我认真修改,查阅资料,向同学们请教,终于把那些错误都改正过来,最终使课程设计能够正确的运行。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对于计算网络的知识及Csico Packer Tracer的使用还要加强学习。我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会再害怕这些看起来比较复杂的工作,只要一步一步努力,相信成功就在眼前。可是要凭自己写的话,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此还借助于网络了,但是觉得不是自己亲手写出来的,没有太大的成就感在里面,说明自己在编程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总的来说,这次的课程设计,充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及学到一些课程内其他没有学到过知识,感觉收获是颇多的!通过了这次的实践,相信以后学起来会更加的得心应手了。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基础》陈有祺、吴功宜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10

2.《局域网组建及应用培训教程》孙江宏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2

3.《计算机网络教程(第5版)》谢希仁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4.《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M]3版》 Cisco Systems公司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路由与交换基础(CCNA)教学大纲

《路由与交换基础》教学大纲 文件状态:[]草稿[]正式[]修改[√]草稿文件[]正式文件[]修改正式文件文件标识: 审核:当前版本:1.0 批准:编制:南湖教务标一阶段编号:完成日期:2004年9月 课时:72课时 授课方式:理论课(36)+实践课(36) 课程名称:路由与交换基础

目录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3)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3) 二、课程的目的 (3) 三、学员对象及要求 (3) 五、学习资料 (3) 第二部分教学进度 (3) 一、学时分配 (3) 二、分班、授课场地及设备建议 (4)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 (5) 第四部分考核与实践 (8)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思科公司的职业认证体系的第一步(CCNA、CCNP、CCIE),它对网络的各个方面提供了详尽的阐述与讨论,其内容主要包括网际互联的原理,路由器、交换机的组成与运作,各类网络协议的讨论,交换技术和虚拟局域网的应用、安全信息的设置以及广域网的各类技术等。 二、课程的目的 本课程主要针对欲从事网络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完本课程后,学员应能够独立完成网络管理员的日常工作(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分析、排除网络常见故障的能力)。 三、学员对象及要求 。双N标准一学期的学员及短期CCNA的学员。 五、学习资料 《C C N A学习指南(中文版)(640-801)》及相关学员手册等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需36个学时。课时分配如下表:

二、分班、授课场地及设备建议 1、每班学员人数应以30人为标准。 2、理论课教室应配备计算机、投影仪、思科公司的路由器(2500、2600)、交换机(1900、 2950、3500)。

图解交换机与路由器组网方式

?图解交换机与路由器组网方式 ?说到交换机和路由器有的则根本搞不清楚它们各自到底有什么用,而有的则是弄不清它们之间的到底有什么区别,特别是在各媒体大肆宣扬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的背景下。其实说到这里,我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现在交换机与路由器区别是越来越模糊了,它们之间的功能也开始相互渗透。 不仅三层交换机具有了部分原来独属于路由器的“路由”功能,而且现在宽带和高端企业级路由器中也开始兼备交换机的“交换”功能了。可谓是相互渗透,于是有人就预言,将来交换机和路由器很可能会合二为一,笔者也坚信这一点。 因为现在从技术上看,实现这一目标根本没有太大难度,同时对用户来说也是迫切需求的。一方面可以简化网络结构,另一方面用户不必购买两种价格那么昂贵的设备,何乐而不为呢?但就目前来说,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区别的,当然这不仅体现在技术理论上,更主要体现在应用上。 本文就要全面向大家解读交换机与路由器在应用的主要区别。 一、交换机的星形集中连接 我们知道,交换机的最基本功能和应用就是集中连接网络设备,所有的网络设备(如服务器、工作站、PC机、笔记本电脑、路由器、防火墙、网络打印机等),只要交换机的端口支持相应设备的端口类型都可以直接连接在交换机的端口,共同构成星形网络。基本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在星形连接中,交换机的各端口连接设备都彼此平等,可以相互访问(除非做了限制),而不是像许多刚涉入网管行列的朋友那样,认为连接在交换机的服务器是最高级的。 二、交换机的级联与堆栈

拓扑图 上图所示的仅是一个最基本的星形以太网架构,实际的星形企业网络比这可能要复杂许多。这复杂性不仅表现在网络设备如何高档,配置如何复杂,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网络交换层次比较复杂。企业网络中的路由器和防火墙通常只需配备一个,但交换机通常不会只是一个(除了只有20个用户左右的小型网络)。如果用户数比较多,如上百个,甚至上千个,就必须依靠交换机的级联或者堆栈扩展连接了。但级联技术和堆栈技术也有所不同,它们的应用范围也不同。 交换机级联就是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通过交换端口进行扩展,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单一交换机端口数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离机房较远距离的客户端和网络设备的连接。因为单段交换双绞以太网电缆可达到了100米,每级联一个交换机就可扩展100米的距离。但这也不是说可以任意级联,因为线路过长,一方面信号在线路上的衰减也较多,另一方面,毕竟下级交换机还是共享上级交换机的一个端口可用带宽,层次越多,最终的客户端可用带宽也就越低(尽管你可能用的是百兆交换机),这样对网络的连接性能影响非常大,所以从实角度来看,建议最多部署三级交换机,那就是核心交换机-二级交换机-三级交换机。 这里的三级并不是说只能允许最多三台交换机,而是从层次上讲只能三个层次。连接在同一交换机上不同端口的交换机都属于同一层次,所以每个层次又能允许几个,甚至几十个交换机级联。层级联所用端口可以是专门的UpLink端口,也可以是普通的交换端口。有些交换机配有专门的级联(UpLink)端口,但有些却没有。如果有专门的级联端口,则最好利用,因为它的带宽通常比普通交换端口宽,可进一步确保下级交换机的带宽。如果没有则只能通过普通交换端口级联了。

路由器与交换机原理及配置实训报告精编WORD版

路由器与交换机原理及 配置实训报告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路由器与交换机原理及配置 实训报告 学院: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系别: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专业班级: 物联网1501 课程名称: 路由器与交换机原理及配置 指导老师: 实训时间: 姓名: 施海彬 学号: 完成日期: 2016年12月28星期三 一、实训目的: 通过组合本学期所学路由器与交换机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课本各章节内容,配置一个模拟的企业网,对企业网(园区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实训任务:

实训任务: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总公司和分公司各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并架设相关的网络服务,并把它们按要求连接模拟一个企业网。 三、实训要求: 通过本实训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a) 知识要求 (1)交换机的原理和配置。 (2)路由器的原理和配置。 (3)网络服务的相关配置知识。 (4)ACL b) 能力要求 能够独立完成配置并能正确处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 c) 素质要求 (1)能够培养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实训内容 (1)交换机的配置。 (2)路由器的配置。

(3)网络服务的配置 (4)ACL (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 五、网络架构分析 (1)组建企业网络 根据公司实际需要,搭建的企业网络应具有以下的功能,把企业网接入因特网,在总公司提供因特网的出口。 总公司办公面积具有一定的规模,经实际调查研究,网络适合采用三层架构,即核心交换层、汇聚层、接入层。分公司网络规模较小,可以暂 时使用最简单的交换机+路由器的接入方法。 总公司的网络中,接入层放置在各办公区,负责员工PC 机跟企业网的连接;汇聚层负责接入层和核心层之间的衔接,同时负责VLAN间的通 信,核心层放置于网管中心,负责整个企业网内的核心通信,同时提供企 业网的对外出口。 总结下来一共有三点:总公司内部的网络连接、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网络连接、企业网络接入因特网 (2)企业网络的结构

路由与交换技术复习纲要精编WORD版

路由与交换技术复习纲要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路由与交换技术 一.选择 10x2 二.填空 5x2 三.名词解释 5x4 四.简答题 5x6 五.实验配置 2x10 第一章网络基础 1.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是从第二代开始的,鼻祖:ARPAnet 2.计算机网络的拓补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形、网状 3.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传输 4. OSI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模型:网络接口层互联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第二章交换技术 1.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工作原理:1.想发送信息的接点首先“监听”信道,看是否有信号在传输。如果信道空闲,就立即发送。 2.如果信道忙,则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然后开始传送。 3.发送信息的站点在发送过程中同时监听信道,检测是否有冲突发生。 4.当发送数据的节点检测到冲突后,就立即停止该次数据传输,并向信道发送“干扰”信号,以确保其他节点也发现该冲突,等待一段随即时间,再尝试重新发送。

2.交换机的功能:1学习 2 转发/过滤3 消除环路 3.帧转发方式:1 直通转发(最快)2存储转发(最慢)3 无碎片直通转发 4.交换机的访问方式(配置方式):1 通过带外方式对交换机进行管理,不占用网络带宽。2带内方式 a通过Telent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b通过Web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c通过SNMP管理工作站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 5.几种模式:用户模式开机自动进入 特权模式 enable 配置模式全局模式 configure terminal VLAN模式 vlan id 接口模式 interface fa0/0 线程模式 line console 0 第三章虚拟局域网(VLAN) 1.VLAN的概念:VLAN是一种可以把局域网内的交换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的技术,也就是从物理网络上划分出来的逻辑网络 2.VLAN的优点(简答):1 限制广播包 2 安全性 3虚拟工作组 4 减少移动和改变的代价 3.定义VLAN的方法:基于接口/MAC地址/网络层/IP组播的VLAN 基于接口的VLAN是划分虚拟局域网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

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 (1)工作层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换机是工作在OSI/RM开放体系结构的数据链路层,也就是第二层,而路由器一开始就设计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由于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层(网络层),可以得到更多的协议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转发决策。 (2)数据转发所依据的对象不同 交换机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说MAC地址来确定转发数据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则是利用不同网络的ID 号(即IP地址)来确定数据转发的地址。IP地址是在软件中实现的,描述的是设备所在的网络,有时这些第三层的地址也称为协议地址或者网络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件自带的,由网卡生产商来分配的,而且已经固化到了网卡中去,一般来说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则通常由网络管理员或系统自动分配。 (3)传统的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广播域 由交换机连接的网段仍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广播数据包会在交换机连接的所有网段上传播,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通信拥挤和安全漏洞。连接到路由器上的网段会被分配成不同的广播域,广播数据不会穿过路由器。虽然第三层以上交换机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广播域,但是各子广播域之间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们之间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墙的服务 路由器仅仅转发特定地址的数据包,不传送不支持路由协议的数据包传送和未知目标网络数据包的传送,从而可以防止广播风暴。 交换机一般用于LAN-WAN的连接,交换机归于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有些交换机也可实现第三层的交换。路由器用于WAN-WAN之间的连接,可以解决异性网络之间转发分组,作用于网络层。他们只是从一条线路上接受输入分组,然后向另一条线路转发。这两条线路可能分属于不同的网络,并采用不同协议。相比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较交换机要强大,但速度相对也慢,价格昂贵,第三层交换机既有交换机线速转发报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因此得以广泛应用。

路由与交换知识点

路由与交换期末复习(上海电机) 一.知识点 第一章 1.交换机端口重要包括以太网端口,快速以太网端口,吉比特以太网端口,控制台端口。 2.交换机的启动程序:首先运行ROM中的自检程序,对系统进行自检 引导运行FLASH中的IOS 在NVRAM中寻找交换机的位置 将其装入DRAM中运行 3.交换机的配置模式:直通交换方式存储转发方式碎片隔离式 第二章 1.路由器的启动过程:打开路由器电源,系统硬件执行加电自检 软件初始化过程,加载并运行ROM中的BOOTSTRAP启动程序进行初步引导工作 定位并加载IOS系统文件 IOS装载完毕,系统就在NVRAM中搜索保存的Startup-Config配置文件,若存在就调入RAM中逐条执行 运行经过配置的IOS软件 2.路由器接口主要分为局域网接口,广域网接口,配置接口3类 3.路由器的配置模式有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模式,子模式 第三章 1.路由的两项基本动作及其意义:寻径和转发。寻径既判断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由路由选择算法完成 / 转发既沿选择好的最佳路径传送分组信息 2.典型的路由选择方式: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含义:静态-管理,配置路由器设置的固定的路由表 动态-路由间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并且更新路由器表的过程3.静态路由的一般配置过程:(1)为每个路由器每个接口配置ID地址 (2)确定本路由器有那些直连网段的路由信息 (3)确定整个网络中还有哪些属于本路由器的非直连网段 (4)添加所有本路由器要达到的非直连网段相关路由信息 第四章 1.通过no switchport令一个三层交换机的接口设为三层接口二非缺省时的二层接口 2.三层交换机中定义了虚拟交换接口(SVI) 3.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4.简述什么是Native VLAN和其特点:本征VLAN即802.1Q的中继端口。支持来自多个端口的流量。也支持来自VLAN意外的流量。特点是不需要打标记 5.Port VLAN-端口通常用来连接客户的PC VLAN是划分出来的逻辑网络,是第二层网络 VLAN端口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 VLAN隔离广播域

路由与交换实训

路由与交换实训

苏州职业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实习(实训)报告 系部名称 计算机工 程学院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 术 地点流-310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实习(实训) 时间 2014 年 12 月 22-28 日 指导 教师 谭方勇 张晶 实习(实训)项目: 路由与交换实训 实习(实训)目的: 学生通过本实训,能够掌握网络的基本配置和管理,熟悉常用的交换和路由设备的特点和性能,能具备网络管理员及网络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并可完成《RCNA网络工程师》认证。 实验六、综合实验 实习(实训)设备、器材和仪表: 实习(实训)步骤和内容: 某公司网络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该网络中接入层采用S2960,接入层交换机划分了办公网VLAN2和学生网VLAN4,VLAN2和VLAN4通过汇聚层交换机S3560与路由器A相连,另3560上有一个VLAN3存放一台网管设备。路由器(R2901)A与B通过路由协议获取路由信息后,办公网可以访问B路由器后的

FTP|WEBserver 。为了防止学生网内的主机访问重要的FTPserver,A路由器采用了访问控制列表的技术作为控制手段。 请根据下列要求完成实训任务: 实验要求: 1、根据拓朴图分别在S2960和S3560创建相应VLAN,g并在S2960上将 F0/10-15加入VLAN2,将F0/16-20加入VLAN4,在S3560上将F0/10-12加入VLAN3 2、在两台交换机之间配置实现冗余链路,解决环路问题 3、S3560通过SVI方式和RA互连 4、S3560配置实现VLAN间互连 5、RA和RB之间采用PPP链路,采用PAP或CHAP方式进行双向验证提高链 路的安全性。 6、在内网运应RIPV2实现互连,外网采用单区域OSPF进行互连。 7、内网用户通过NAPT访问外部网络。 8、通过访问列表控制所有人可以正常访问服务器,只有VLAN4不可以访问 FTP服务。允许所有VLAN的主机访问WEB服务,但不允许这些VLAN去ping 服务器。 9、通过相关show命令显示相关配置结果,并进行验证。 10、每个设备的实验配置过程请分别保存到以设备名字命名的文本文件中, 如s2960.txt、s3560.txt、R2911A.txt、R2911B.txt。 附加题:在内网增加VLAN 10,添加主机至该VLAN,在交换机S3560上设置DHCP服务,为VLAN10中的计算机动态分配IP地址。 实习(实训)结果分析(包括步骤、框图、数据处理: 一、在交换机上创建vlan,将接口加入vlan S3560: Switch>en Switch#conf t

路由与交换实训报告

路由与交换实训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苏州市职业大学 实习(实训)报告名称交换与路由技术 2011年12月29日至2011年12月30日共1周院系计算机工程系 班级 10网络安全(CIW) 姓名胡帅帅 系主任李金祥 教研室主任谭方勇 指导教师方立刚、高小惠苏州市职业大学实习(实训)任务书名称:路由与交换 起讫时间:2011年12月29日~2011年12月30日院系:计算机工程系 班级: 10网络安全

指导教师:方立刚、高小惠系主任:李金祥

实验要求: 1、根据拓朴图分别在S2126和S3550创建相应VLAN ,并在S2126上将F0/10-15加入VLAN2,将F0/16-20加入VLAN4,在S3550上将F0/10-12加入VLAN3 2、在两台交换机之间配置实现冗余链路,解决环路问题 3、S3550通过SVI 方式和RA 互连 4、S3550配置实现VLAN 间互连 5、RA 和RB 之间采用PPP 链路,采用PAP 方式进行验证提高链路的安全性。 6、在全网运应RIPV2实现全网互连。 7、通过访问列表控制所有人可以正常访问服务器,只有VLAN4不可以访问FTP 服务。 8、通过相关命令显示相关配置结果,并进行验证 三、实习(实训)方式 ■ 集中 □ 分散 □ 校内 □ 校外 F0 S0 S0 F0 A B F0/5 VLAN1 F0/5 VLAN2 VLAN4 S2126 S3550 RA: 30 F 30 F S3550 : VLAN3= FTPserver VLAN3 F0/6 F0/6

路由与交换技术复习纲要

路由与交换技术复习纲 要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路由与交换技术一.选择 10x2 二.填空 5x2 三.名词解释 5x4 四.简答题 5x6 五.实验配置 2x10 第一章网络基础 1.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是从第二代开始的,鼻祖:ARPAnet 2.计算机网络的拓补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形、网状 3.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传输 4. OSI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模型:网络接口层互联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第二章交换技术 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工作原理:1.想发送信息的接点首先“监听”信道,看是否有信号在传输。如果信道空闲,就立即发送。 2.如果信道忙,则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然后开始传送。 3.发送信息的站点在发送过程中同时监听信道,检测是否有冲突发生。 4.当发送数据的节点检测到冲突后,就立即停止该次数据传输,并向信道发送“干扰”信号,以确保其他节点也发现该冲突,等待一段随即时间,再尝试重新发送。 2.交换机的功能:1学习 2 转发/过滤3 消除环路

3.帧转发方式:1 直通转发(最快)2存储转发(最慢)3 无碎片直通转发 4.交换机的访问方式(配置方式):1 通过带外方式对交换机进行管理,不占用网络带宽。2带内方式 a通过Telent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b通过Web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c通过SNMP管理工作站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 5.几种模式:用户模式开机自动进入 特权模式 enable 配置模式全局模式 configure terminal VLAN模式 vlan id 接口模式 interface fa0/0 线程模式 line console 0 第三章虚拟局域网(VLAN) 的概念:VLAN是一种可以把局域网内的交换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的技术,也就是从物理网络上划分出来的逻辑网络 的优点(简答):1 限制广播包 2 安全性 3虚拟工作组 4 减少移动和改变的代价 3.定义VLAN的方法:基于接口/MAC地址/网络层/IP组播的VLAN 基于接口的VLAN是划分虚拟局域网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4.IEEE 规定了依据以太网交换机的接口来划分VLAN的国际标准,完成各种功能的关键在于标签。

计算机网络实验综合题含答案(路由和交换,强烈推荐)

计算机网络实验综合题 试题一 某公司租用了一段C类地址203.12.11.0/24~203.12.14.0/24,如图所示。其网间地址是172.11.5.14/24。要求网内所有PC都能上网。 【问题1】 接入层交换机Switch1的端口24为trunk口,其余各口属于vlan11,请解释下列命令并完成 交换机的配置。 Switch1#config terminal Switch1(config)#interface f0/24(进入端口24配置模式) Switch1(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1) Switch1 (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lq(2) Switch1(config-if)# 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all(允许所有VLAN从该端口交换数据)Switch1(config-if)#exit Switch1(config)#exit Switch1# vlan database Switch1(vlan)# vlan 11 name lab01(3) Switch1(vlan)#exit Switch1#config terminal

Switch1(config)#interface f0/9(进入f0/9的配置模式) Switch1(config-if)#(4)(设置端口为接入链路模式) Switch1(config-if)#(5)(把f0/9分配给VLAN11) Switch1(config-if)#exit Switch1(config)#exit (1)设置端口为中继(或Trunk)模式 (2)设置Trunk采用802.1q格式(或dot1q) (3)创建vlan11,并命名为lab01 (4)switchport mode access (5)switchport access vlan 11或switchport access vlan lab01 【问题2】 以下两个配置中错误的是(6),原因是(7)。 A. Switch0 (config)#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3 Switch0 (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0 (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Switch0(config)#exit Switch0# vlan database Switch0(vlan)# vlan 2100 name lab02 B. Switch0 (config)#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3 Switch0 (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0 (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ISL Switch0(config)#exit Switch0# vlan database Switch0(vlan)# vlan 2100 name lab02 答案:(6)B,(7)trunk采用ISL格式时,vlan ID最大为1023 【问题3】 Switch1的f0/24口接在Switch0的f0/2口上,请根据图完成或解释以下Switch0的配置命令。Switch0(config)# interface(8)(进入虚子接口) Switch0(config-if)# ip address 203.12.12.1 255.255.255.0(加IP地址) Switch0(config-if)# no shutdown(9) Switch0(config-if)# standby 1 ip 203.12.12.253(建HSRP组并设虚IP地址)

交换与路由实训报告

交换与路由 实训报告 实验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与管理 实验目标 ●掌握交换机基本信息的配置管理。 技术原理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端口,第一次配置 交换机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 ●通过Telnet、拨号等方式属于带内管理。

●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 ●用户模式Switch> ●特权模式Switch# ●全局配置模式Switch(config)# ●端口模式Switch(config-if)# 实验步骤: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 ●了解交换机命令行 ●进入特权模式(en)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conf t) ●进入交换机端口视图模式(int f0/1) ●返回到上级模式(exit) ●从全局以下模式返回到特权模式(end) ●帮助信息(如? 、co?、copy?) ●命令简写(如conf t) ●命令自动补全(Tab) ●快捷键(ctrl+c中断测试,ctrl+z退回到特权视图) ●Reload重启。(在特权模式下) ●修改交换机名称(hostname X) 实验设备 Switch_2960 1台;PC 1台;配置线; 实验二交换机的Telnet远程登陆配置 实验目标 ●掌握采用Telnet方式配置交换机的方法。 技术原理 ●配置交换机的管理IP地址(计算机的IP地址与交换机管理IP地址在同一个网段): ●在2层交换机中,IP地址仅用于远程登录管理交换机,对于交换机的运行不是必需,但是若没有配置管理IP地址, 则交换机只能采用控制端口console进行本地配置和管理。 ●默认情况下,交换机的所有端口均属于VLAN1,VLAN1是交换机自动创建和管理的。每个VLAN只有一个活动的管 理地址,因此对2层交换机设置管理地址之前,首先应选择VLAN1接口,然后再利用IP address配置命令设置管理 IP地址。

路由与交换实验指导书(附步骤)

《路由与交换》实验手册 实验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一、实验内容: 1.利用超级终端实现从console口对交换机进行配置 2.熟悉用户、特权、全局等基本模式间的转换 3.给交换机命名为wust 4.查看交换机版本、当前运行配置、初始配置,并保存当前配置 5.设置特权模式的明文/密文密码,验证在明文/密文密码同时设置 的情况下,哪一个生效 6.设置console口密码并验证 7.设置远程登录密码并验证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 交换机一台、计算机一台、配置线一根 2.软件环境 WindowsXP操作系统、Pcaket Tracer仿真软件 3.实验拓扑结构图 三、实验步骤: 1.利用超级终端实现从console口对交换机进行配置 用串口配置时需要用专用配置电缆连接到设备的的CONSOLE

口和主机的串口,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接串口配置线缆,如果已经连接,请确认连接的主机串口是com1 还是com2; 2)建超级终端会话,windows 的附件中都有此软件; 3)选择通信串口(com1 或com2); 4)配置串口工作参数;(但路由器的第一次设置必须通过第一种方式 进行,此时终端的硬件设置如下: 波特率:9600 数据位:8 停止位:1 奇偶校验: 无 具体配置界面如下: 2.熟悉用户、特权、全局等基本模式间的转换 1) switch> 路由器处于用户命令状态,这时用户可以看路由器的连接状态,访问

其它网络和主机,但不能看到和更改路由器的设置内容。 2)switch# 在switch>提示符下键入enable,路由器进入特权命令状态switch#,这时不但可以执行所有的用户命 令,还可以看到和更改路由器的设置内容。退回用户模式键入exit。3) switch(config)# 在switch#提示符下键入configure terminal,出现提示符 switch(config)#,此时路由器处于全局设 置状态,这时可以设置路由器的全局参数。退回特权模式键入exit。4)switch(config-if)#; switch(config-line)#; switch(config-switch)#;… 路由器处于局部设置状态,这时可以设置路由器某个局部的参数。3.给交换机命名为wust 在全局模式下 Switch(config)#hostname wust 取消命名 Switch(config)#no hostname wust 4.查看交换机版本、当前运行配置、初始配置,并保存当前配置 特权模式下 Switch#show version Switch#show running-config

路由交换实训报告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综合实践课程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 年级: 2010级(1)班 学号: 1015124136 姓名:周梦洁

通信工程专业 综合实践课程报告 一、综合实践课程名称 路由交换技术综合程序设计 二、实践时间 2010年9月2日——10月22日,共8周。 三、实践环境设施、设备条件 H3C实验环境、网络机柜1个、路由器和交换机4台、计算机6台、路由交换技术课程教材 四、实践目的 路由交换技术课程实训利用华三环境以及机房中的网络机柜、路由器及交换机,模拟一个真实的网络系统集成工程,使学员掌握组建小型局域网,实现局域网的配置、调试、检查常规故障等,并让学员深入理解VLAN的作用及意义、熟练掌握VLAN的配置方法、以太网交换基础、RIP和OSPF的配置,以及PPP Chap/Pap认证、链路聚合、网络地址转换等实践任务,使学员加强对网络技术、服务器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实际理解和掌握,提高对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建立对网络系统集成工程的初步认识,加深对网络原理的理解,获得对网络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知识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 五、实践内容 1、VLAN配置: 本实验任务通过在交换机上配置Access 链路端口而使PC处于不同VLAN,隔离PC 间的访问,从而使学员加深对Access 链路端口的理解。拓扑图如下: [SWA]vlan 2 [SWA-vlan 2]port E 1/0/1

使用display vlan在SWA上查看配置的VLAN信息 [SWA]display interface E 1/0/1 查看物理端口链路类型 完成配置后,在PC上Ping另一台合作PC其结果为不通。 配置Trunk链路端口: [SWA]interface E 1/0/24 [SWA E 1/0/24]port link-type trunk [SWA E 1/0/24]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使用[SWA]display interface E 1/0/24查看Trunk相关信息。 2、PPP的配置:拓扑图如下所示: 配置路由器广域网接口IP地址: [RTA]interface serial 2/0 [RTA-Serial 2/0]ip add 192.168.5.2 255.255.255.0 PPP PAP 认证配置: [RTA-s1/0]local-user RTC [RTA-s1/0]service-type PPP [RTA-s1/0] password simple pwdpwd [RTA-s1/0]PPP authentication-mode PAP [RTA S 2/0]interface serial 2/0 PPP CHAP 认证配置: [RTA]interface serial 1/0 [RTA-serial 1/0]ip add 192.168.8.1 255.255.255.0 PPP MP 配置: 创建MP-group接口并配置IP地址: [RTA]interface mp-group 1 [RTA]ip add 192.168.3.2 255.255.255.252 将相应物理接口加入MP-group接口 [RTA]interface serial 3/0 [RTA-Serial 3/0]link-protocol ppp [RTA-Serial 3/0]ppp mp mp-group 1 [RTA-Serial 3/0]interface serial 2/0

路由和交换技术沈鑫剡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5.1为什么说IP是一种网际协议?IP实现链接在不同传输网络上的终端之间的通信基础是什么? 答:IP用于解决的是属于两个不同网络的终端之间的通信问题。 技术基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独立于传输网络的分组形式和地址格式;构建由源和目的终端及路由器组成的传输路径;IpoverX技术连接在传输网络X上的当前跳至下一跳的IP分组传输过程。 5.2为路由器接口分配地址的用处,是在组建大中型的局域网,满足下级设备互联,同级设备通信。 5.3作为中间系统,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都有何区别? 答: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5.3 转发器一层设备,其实就是中继器,它是用来将信号放大的,远距离传输时,信号会衰减,所以需要加一个中继器,这样可以传输的更远。网桥二层设备,网桥具有学习功能,它可以根据第二层地址mac来转发帧,在数据通过网桥时,网桥会根据mac来决定是否转发。 路由器三层设备,可以根据IP地址进行路径选择和包交换。主要用来路由选择。

5.4(百度不到,硬着头皮写的。希望有更好答案跟我交流) 网桥(Bridge)是一种在链路层实现局域网互连的存储转发设备。网桥从一个局域网接收MAC帧,拆封、校对、校验之后,按另一个局域网的格式重新组装,发往它的物理层。由于网桥是链路层设备,因此不处理数据链路层以上层次协议所加的报头。ATM所使用的信元网桥无法识别和封装为mac帧,因而无法实现其互连。 5.5路由器与网桥的区别(文库) 1.工作层次不同 2.端口配置不同网桥俩个局域网端口超过俩个端口的网桥叫交换机。路由器:局域网和广域网端口 3.用途不同网桥唯一的作用是把被许多正在共享的物理网络分割成多个小部分,一次来减少广播风暴,而路由器是在拆分不同子网后,通过网络协议又可进行互相通信,即便是不同网络 4.适用范围不同网桥:同一局域网不同子网路由器:不同局域网子网,不同网络 5.智能化程度不同网桥共作在数据链路层,不能理解任何网络协议一条链路路由器多个路由,支持各协议 6.可管理性不同网桥纯物理硬件,不具有可管理性路由器:软件和硬件

交换与路由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 实验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与管理 实验目标 掌握交换机基本信息的配置管理。 技术原理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端口,第一次配置 交换机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 通过Telnet、拨号等方式属于带内管理。 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 用户模式Switch> 特权模式Switch# 全局配置模式Switch(config)#

端口模式Switch(config-if)# 实验步骤: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 了解交换机命令行 进入特权模式(en)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conf t) 进入交换机端口视图模式(int f0/1) 返回到上级模式(exit) 从全局以下模式返回到特权模式(end) 帮助信息(如、co、copy) 命令简写(如 conf t) 命令自动补全(Tab) 快捷键(ctrl+c中断测试,ctrl+z退回到特权视图) Reload重启。(在特权模式下) 修改交换机名称(hostname X) 实验设备 Switch_2960 1台;PC 1台;配置线; 实验二交换机的Telnet远程登陆配置 实验目标 掌握采用Telnet方式配置交换机的方法。 技术原理 配置交换机的管理IP地址(计算机的IP地址与交换机管理IP地址在同一个网段): 在2层交换机中,IP地址仅用于远程登录管理交换机,对于交换机的运行不是必需,但是若没有配置管理IP地址, 则交换机只能采用控制端口console进行本地配置和管理。 默认情况下,交换机的所有端口均属于VLAN1,VLAN1是交换机自动创建和管理的。每个VLAN只有一个活动的管理 地址,因此对2层交换机设置管理地址之前,首先应选择VLAN1接口,然后再利用IP address配置命令设置管理 IP地址。 为telnet用户配置用户名和登录口令: 交换机、路由器中有很多密码,设置对这些密码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switch(config)#line vty 0 4 表示配置远程登录线路,0~4是远程登录的线路编号。 switch(config-line)# login 用于打开登录认证功能。 switch(config-line)# password 5ijsj 设置远程登录进入访问的密码 实验步骤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 配置交换机管理ip地址 Switch(config)# int vlan 1 Switch(config-if)# ip address **IP** **submask*** 配置用户登录密码 Switch(config)#enable password ******* 设置进入特权模式的密码 Switch(config)#line vty 0 4

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教学大纲

《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 英文名称:Network Switching & Routing Technology 课程编号:2413241 开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分/周学时:4/4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任选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方向任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网络工程设计方面打下良好基础。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以网络互联为主线,重点阐述网络互联设备,网络规划与设计,系统介绍IP地址的分配与聚合、园区网中的广播流量控制、交换网络中的冗余链路管理、IP子网间的路由技术,还介绍了网络实例的安全设计以及局域网与Internet的互联。本课程重视实践,注重网络管理和设计以及对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从事网络管理和设计、网络安装维护以及取得网络工程师认证打下良好的基础。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由于这门课程的内容应用性比较强,故要求让学生先修《计算机网

章(专题) 主要内容 学时安排 第一部分交换机和路由器概述6第二部分交换机和路由器基本配置30第三部分交换机和路由器高级配置 36 合计学时 72 络与通信》、《操作系统》等课程之后再开设本课程。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二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袁宗福等编.路由与交换技术(第三版).南京工程学院,2009 2. 黎连业等编.路由器及其应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黎连业等编.交换机及其应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三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实验性强的课程,所以采用实验驱动教学的方法来完成相应教学任务。 四 成绩考核办法 严格按教务处规定来进行成绩考核。

路由与交换复习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 2.交换机和路由器相比,主要的区别有( AB ) A. B.交换机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 C. D.路由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 E. F.交换机的一个端口划分一个广播域的边界 G. H.路由器的一个端口划分一个冲突域的边界 3. 4.以下不会在路由表里出现的是: ( D ) A. B.下一跳地址 C. D.网络地址 E. F.度量值 G. H.MAC地址 5. 6.路由器是一种用于网络互连的计算机设备,但作为路由器,并不具备的是( B ) A. B.支持多种路由协议 C. D.多层交换功能 E. F.支持多种可路由协议 G. H.具有存储、转发、寻址功能 7. 8.路由器在转发数据包到非直连网段的过程中,依靠数据包中的哪一个选项来寻找下一跳地址( B ) A. B.帧头 C. D.IP报文头部 E. F.SSAP字段 G. H.DSAP字段 9.

10.IP地址是( B )类地址 A. B. A C. D. B E. F. C G. H. D 11. 12.IP地址代表的是什么地址? ( C ) A. B.主机地址 C. D.网络地址 E. F.组播地址 G. H.广播地址 13. 14.在TCP/IP协议栈中,下面哪一组选项能够唯一地确定一个TCP连接:( D ) A. B.源IP地址和源端口号 C. D.源IP地址和目的端口号 E. F.目的地址和源端口号 G. H.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 15. 16.如果要满足全线速二层(全双工)转发,则某种带有24个固定10/100M端口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最小应为多少?( D ) A. B.24Gbps C. D.12Gbps E. F. G. H. 17. 18.下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BCD ) A. B.集线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一、二两层

《路由与交换基础》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附件2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列举该专业的所有核心课程) 《路由与交换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CP0131 总学时:80 学分: 5.5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路由与交换基础》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该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本课程衔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后续《路由与交换提高》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二、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网络结构确定能力层次,任务驱动引领教学、全网互联互通终极目标导向等过程进行课程设计。 1.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面向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络规划设计师等岗位。通过企业一线调研、网络招聘广告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方式确定这些岗位在岗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再依此确定对应的教学内容。 2.网络结构确定能力层次。网络结构有大小、复杂之分。同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在不同的网络结构中所需要达到的职业能力层次也是不同。本课程主要面向的单区域小型局域网。主要

培养学生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来构建这样一个局域网,实现局域网内部的互联互通。 3.任务驱动引领教学。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细分不同具体分任务,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方式引领教学。通过先实践后理论小结的方式,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4.全网互联互通终极目标导向。互联互通是网络的基本要求,在每个任务或项目中,都把全网互联互通作为完成结果。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实现全网互联互通作为构建网络的最重要目标。 三、课程目标 而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IP地址速算、能通过路由器和交换机构建一个单区域局域网络,并能较熟练通过VLAN 配置实现网络隔离、通过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配置实现局域网内部的全网互联互通。具体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了解网络中数据包转发过程,掌握IP地址结构、子网掩码、子网等相关概念; (2)熟悉路由器和交换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3)懂得以路由器角度对所有网络进行分类; (4)理解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的作用及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