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桩设计

抗滑桩设计
抗滑桩设计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李家坪滑坡抗滑桩

课程设计

老师:

姓名:

学号:

班级:

2012-6-28

李家坪滑坡治理工程抗滑桩设计

一、前言

李家坪滑坡(下滑体) 位于开县丰乐镇。该滑坡属巨型土质滑坡,滑坡范围及周围有大量居民,滑坡后部有云开公路通过。三峡工程蓄水至175m 后,滑坡前缘将被淹没,稳定性计算及分析表明,滑坡虽可维持基本稳定,但安全储备不足,因此,开展该滑坡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二、设计资料及设计要求

(一)设计资料

1、自然地理及地质背景

李家坪滑坡(下滑体) 位于开县丰乐镇境内,(长江支流)小江的支流—彭溪河左岸。

滑坡所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早、夏热、秋雨绵,冬暖而多雾,无霜期长,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49.3~1213.5mm,其中5~9 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70%,冬季(12 月至次年 2 月)降雨量最少,仅占全年降雨量的 4.2%,该区地处大巴山迎风面,常形成雨量中心单,日最大雨量 220.5 mm(1982 年7 月 11 日),三日最大雨量 357.7mm。

滑坡地处剥蚀、侵蚀低山沟谷地貌区。高程 170 m 以下为彭溪河河谷阶地,地势平缓;170m以上为低山斜坡地貌,下部较陡,坡度一般为 10°~20°;中部较平缓,后部稍陡,一般大于坡度 15°,斜坡上发育三条横向冲沟,自西向东依次为齐家沟、无名沟、邹家沟。李家坪滑坡即位于齐家沟与邹家沟之间。

滑坡所在地区主要出露第四系残坡积(Q4el dl+)、冲洪积物(Q4al pl+)。局部(如冲沟沟底)出露侏罗系上沙溪庙组(J

)砂质

2S

泥岩、砂岩,岩层产状近于水平。

滑坡所在地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介质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残坡积物透水性差,无统一地下水位,主要属上层滞水;冲洪积物(I 级阶地、河漫滩)透水性强,属潜水,地下水埋深一般3~10m;基岩裂

隙水主要赋存于沙溪庙组厚层砂岩与粉砂岩中。

区域基本地震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

2、滑坡基本特征

(1)地形地貌

李家坪滑坡(下滑体)为土质滑坡,滑坡平面为宽箕形(图1)。滑体西侧边界为齐家河沟,东侧边界为邹家河,沟前缘高程170m,后缘高程245m,滑体长240~360 m,宽560~750m,坡面平均坡度10°,局部大于 30°,滑坡面积 21.5×104m2,体积约为 356×104m3。

(2)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1)滑体

滑体物质主要为黄褐色、红褐色含碎石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为可塑—硬塑,局部为软塑,碎石粒径一般为2~5cm,含量一般为10%~20%。偶见粒径可达 3~5 m的块石。块石及碎石成分主要为泥岩及砂岩,砾石磨圆度较差。

滑体局部可见碎石含量约为 50%~60%碎石层,碎石层呈透镜体,该层无论在水平上、还是在垂直上的均呈无规律的分布,碎石呈棱角状,分选性较差,充填物为黄褐色、红褐色粉质粘土。

滑体厚度呈东薄西厚,东部厚约为 2.0~18.0 m,西部厚约为20.0~40.0 m。

2) 滑带

滑带主要由红褐色、黄褐色粉质粘土组成,可塑,局部软塑,含5%~10%的碎石,碎石呈棱角状,粒径一般为 1~2cm,偶遇块石。

在滑体的中、后部,滑带位于基覆界面。岩性为粉质粘土,红褐色,软塑—可塑,含水量较高,属饱和土。含有棱角状及次棱角状砂岩碎石,碎石粒径 1~2cm,含量约15%,滑带中可见擦痕,具有挤压特征。

在滑体的前缘,滑带位于覆盖层内,分布高程 180m 以下。主要为红褐色粉质粘土,可塑,局部硬塑,含少量砂岩碎石,次棱角状,1~2cm粒径,含量约10%左右,偶遇块石。ZK1、ZK11 岩芯可见明显擦痕,探井滑面倾向 190°~210°,倾角 5°~10°。

3)滑床

滑床中、上部主要为侏罗系沙溪庙组(J2S)紫红色粉砂岩、泥岩组成,岩层产状为 N60~70°E/NW∠4~6°。强风化带厚度约为0.5~1.5m,其下为中等~微风化。

3、滑带、滑体及滑床主要物理力学参数

滑体天然容重为 21.2 KN/m3,饱和容重为 21.3KN/m3。

滑带土主要物理力学参数计算值,通过室内试验、现场大剪试验结果及相似土层经验值确定(表1)。

指标

天然(水上)饱和(水下)

c(kpa)φ(o)c(kpa)φ(o)

采用值18.889.5513.47.3

(二)设计要求

采用抗滑桩方案。设计工况建议选用工况 2。

1、选用正确的计算方法及公式完成抗滑桩的设计及计算;

2、完成并提交设计计算书 1 份或设计报告书 1 份,设计图件 1 套。图件内容包括:(1)平面布置图;(2)剖面布置图;(3)立面布置图(底图可根据布置位置,利用6条纵剖面进行图切);(4)桩身配筋图;(5)桩孔护壁结构详图。

3、设计附图中,应列出材料用量、工程量表。

三、抗滑桩要素设计

1、抗滑桩基本参数

按构造要求,根据抗滑桩常用尺寸拟采用2m×3m的矩形钢筋

混凝土桩,桩长h=22m,受荷段h

1=14m,锚固段h

2

=8m,桩间

距L=5m。

桩截面惯性矩I=1/12ba3=1/12×2×33=4.5m4

桩截面模量W=1/6ba2=1/6×2×32=3m3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设计要求,拟考虑桩的混凝土标号为C20,弹性模量E

c

=26.5×106kPa。由于滑床主要由微风化、中风化粉泥岩和砂岩组成,故滑面处的地基系数采用A=70000 kN/m3,锚固段土的地基系数随深度变化的比例系数采用m=39000kN/m4。

桩的相对刚度系数

EI=0.8E

c

?I=0.8×26.5×106×4.5=95.4×106kN?m2

桩的计算宽度B p=b+1=3m

桩的变形系数α==0.277m1-

桩的计算深度αh

2

=0.277×8=2.2<2.5,属于刚性桩桩底边界条件:按自由端考虑。

2、外力计算

抗滑桩初步设计沿180m处高程线布置,判断桩前滑坡体是否沿滑动面滑动。(以1—1剖面为例,按照规范要求滑坡推力安全系数

取γ

t

=1.15)

桩前滑坡体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其重度γ=21.3kN/ m3,剖面

面积由下图可得S=255.6 m2,故每延米重力G

n

为:

桩前滑坡体剖面图(阴影部分)

G

n

=γS

=21.3×255.6

=5444.28kN

F

n =ψF

1

n

t

G

n

sinβ

n

-G

n

cosβ

n

tanφ

n

-c

n

l

n

=0+1.15×5444.28×sin(-2.52°)-5444.28×cos(-2.52°)

×tan(7.3°)-35.5×18.9

=-1447.85kN<0

剩余下滑力为负值说明本块岩体已能稳定,滑体不会滑走,并且它会提供给抗滑桩一定的抗滑力。

桩前被动土压力E

P

=1/2rh2tan(45+φ/2)=2351.57kN

显然,桩前被动土压力大于桩前剩余抗滑力,故1—1剖面桩前抗力应按剩余抗滑力来进行控制。

综上所述,由所给资料将另外五个剖面的剩余下滑力和被动土压力列于下表:

桩前滑体外力计算表

坡面编号 桩前滑体 剖面积(㎡) 桩前滑体 重量(kN) 滑面倾角(o) 滑面长度(m)

剩余下滑力 (kN)

被动土压力

(kN)

1-1剖面 255.63 5444.919 -2.52 35.5 -1447.8489 2351.573242 2-2剖面 208.25 4435.725 1.95 38.2 -906.20405 882.5690708 3-3剖面 142.39 3032.907 -0.83 24.67 -769.58552 1069.27317 4-4剖面 176.62 3762.006 4.61 21.74 -423.96319 1887.808074 5-5剖面 216.62 4614.006 3.08 29.37 -698.67352 1458.940709 6-6剖面

325.75

6938.475

-0.2

35.21

-1388.5005 2143.823728

六个剖面上,每根桩承受的水平推力和桩前剩余抗滑力大小分别为:

T 1=1072.3×5=5361.5kN

P 1=1447.84×5=7239.2kN

T 2=1120.7×5=5603.5kN P 2=882.56×5=4412.8kN T 3=0×5=0kN P 3=769.58×5=3847.9kN T 4=0×5=0kN P 4=423.96×5=2119.8kN T 5=1089.5×5=5447.5kN P 5=698.67×5=3493.3kN T 6=1142.2×5=5711.0kN P 6=1388.50×5=6942.5kN

四、抗滑桩内力计算

1、求虚点的Q 、M 、y 、φ值

滑面处剪力 0Q = T – P = 5361.5 - 7239.2 = -1877.7kN

滑面处弯矩 0M =()2

T P h

-?=1877.7×14/2 =13143.9kN ·m 虚点高度 h 1=

h

-h A K A ?=700008(70000+839000)

-70000??=1.79m

虚点计算示意图

转动中心的深度:

()()()()0000000002324323232h A M Q h mh M Q h y A M Q h mh M Q h +++????=+++????

= 4.65m

转角:()()()00003

2

2

1232326p A M Q h mh M Q h B h A A mh m h ?+++????

=

??++??

= 0.0031542 rad

2、求桩身内力及侧向应力

锚固段内任一点的侧向应力: ()0σ?=-y y y my

滑动面以下深度y 处桩截面的弯矩和剪力,取y 处上部为分离

体,由∑M=0及∑X=0求得:

()()200011

23226

y p p Q Q AB y y y B m y y y ??=-

--- ()()2

300001132612

y p p M M Q y B A y y y B m y y y ??=+----

1-1剖面桩身内力计算结果见下表:

桩身内力值表

桩埋深(m)

侧应力σ(kPa) 剪力Q(kN) 弯矩(kN ?m)

1028.75432

-1877.7 13143.9 1 1258.10963 -6533.4 9014.804 2 1241.43735 -11614 -64.666 3 978.737473 -16137 -14027.8 4 470.009992 -19116 -31823.8 5 -284.74509 -19569 -51417.7 6

-1285.5278 -16510 -69790.5 7

-2532.3381 -8956 -82939 8

-4025.1759 4077.25 -85875.9

桩侧向应力图

剪力图

弯矩图

侧应力为0的一点即为剪力最大点,求得当埋深:y =4.714m 时σy =0,所以:Q max =-19762.42kN

剪力为0的一点即为弯矩最大点,求得当埋深:y =7.382m 时Q y =0,所以: M max =-8784.43 kN ·m 3、抗滑桩桩侧地基应力验算

地基y 点得横向容许承载力应满足:R K H ησ≤max

KH——在水平方向的换算系数,根据岩层构造取0.4;

η——折减系数,根据岩石的裂隙、风华及软化程度,取0.4; R——岩石单轴抗压极限强度,R=20000kPa。

依次计算出桩侧各点的容许应力值列于下表:

桩埋深(m)侧应力σ(kPa)允许侧应力[σ](kPa)

01028.7543163200

11258.1096353200

21241.4373543200

3978.73747263200

4470.00999153200

5-284.74508963200

6-1285.5277713200

7-2532.3380523200

8-4025.1759333200

显然,在7—8m有一段桩身作用于地基地层的横向压应力大于围岩的容许强度,但围岩有随深度而逐渐增大强度的情况,可容许在1.5m以内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

由于资料显示3—3、4—4剖面处于稳定状态,故不再计算其内力,抗滑桩的布置按照构造要求来进行。2—2剖面内力计算结果列于下表:

桩埋深y(m)侧应力σ(kpa)剪力Q(kN)弯矩M(kN?m)允许侧应力[σ](kPa)

01088.6821190.75358.153200 11388.1259-2579.4534738.6344253200 21467.8048-6918.299.68243200 31327.7187-11166.52-9067.742783200 4967.8676-14664.84-22073.38283200 5388.2515-16753.96-37927.68443200 6-411.1296-16774.58-54891.79923200 7-1430.2757-14067.41-70567.5843200 8-2669.1868-7973.162-81897.60043200 9-4127.86292167.4709-85165.11523200 10-5806.30417013.78-75994.13200

由于两个截面内力有所差距,因此考虑设置两种装型,1号桩型桩身22m,其中受荷段14m,锚固段8m,截面尺寸2×3m;2号桩型桩身24m,其中受荷段14m,锚固段10m,截面尺寸1.8×3m。

五、抗滑桩结构计算

1、纵向钢筋设计

抗滑桩结构设计按极限应力状态法,截面强度根据《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2002进行计算。 桩截面受压区高度:b

f bKM

f h b f bh f x cm cm cm cm 22

0220-±=

式中:f cm ——混凝土弯曲抗压设计强度;

h 0——有效高度,h 0=3.0-0.08=2.92m ; K ——安全系数,取1。

代入解得:x =0.973m

由力矩平衡条件得:10

()2

c x M a f bx h =- 因为混凝土强度低于C50,所以11a =, 得设计弯矩:M = 45461.67kN ·m 纵向受力钢筋所需面积:?

?? ?

?

-=

20x h f KM A y s

式中:f y ——钢筋抗拉设计强度,选用Ⅱ级钢,f y =310 MPa 。 得:A s =60263.22mm 2。

选用6036@100,实有A=61074 mm 2

可三根一束布置与受拉侧,考虑对钢筋净距要求,实际布置为两排,靠近桩边的一排11束,第二排9束,重新按实际布置后的桩截面有效高度核算,承载力仍能满足要求。

2、箍筋设计

max KQ =19762.42 kN 00.07c f bh =3924.48 kN 所以,需要配抗剪箍筋。 由公式000.07k

hn c kn y

A Q f bh f h S

α=+ 式中S 为箍筋间距,取50厘米;y f 为箍筋的抗拉设计强度;c f 为

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强度;kn α为抗剪强度影响系数,0

0.2c KQ

f bh ≤时,取2;00.3c KQ f bh ≥时,取1.5;0

KQ

bh 为中间值时,用内插法取值。 因为

0c

KQ

bh f =0.35,所以kn α=1.5 求得同一截面上各肢箍筋截面积之和:

()max 00

0.07c k

kn y Q f bh S A f h α-=

= 8612.48 mm 2 取双肢14,实际面积为:8624 mm 2 > k A

故箍筋配筋为14@200,由剪力图知,滑动面出容易发生剪切破坏,故受荷段与锚固段之间那一段区域采用14@100,以提高抗剪能力。

六、结语

为维持坡面滑坡变形体和整个斜坡的稳定,实施边坡支挡和地表排水等综合防治工程,也正是地质环境和人们生存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

边坡体一旦失稳,将会对路上行驶的车辆造成威胁,危及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地质分析和力学计算,边坡区内的斜坡的稳定性较差,目前以局部的滑塌、地表变形为主要变形特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产生整体滑移。边坡发生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暴雨过后边坡在自重下发生滑移

边坡防治工程主要包括锚喷支挡工程,挡土墙工程以及坡面地表排水工程等。防治工程施工爆破、开挖、钻进、材料和土石堆放,

以及临时交通和住房等,必然要对地形、地貌、植被、土地,水体、空气和声环境等产生影响。

一、主要结论及建议

1、边坡滑移灾害在雨季极有发生的可能,治理工程应尽早安排实施,防止滑坡突发造成重大地质灾害。

2、滑坡严禁加载,新建建筑应事先作好场地勘查,基础置于稳定的基岩内。

3、施工图设计以及施工阶段,应注意优化设计,以提高治理工程的可行性、合理性,有效性。

二、参考文献

《路基》(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P591-636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抗滑桩设计讲解

抗滑桩设计讲解 1、抗滑桩的优点 抗滑桩的主要优点有:抗滑能力强,圬工数量小;桩位灵活,可以设在滑坡体中最有利于抗滑的部位;可以沿桩长根据弯矩大小合理地布置钢筋;施工方便, 设备简单;间隔开挖桩孔,不易恶化滑坡状态,利于整治正在活动中的滑坡,利于抢修工程;通过开挖桩孔,能够直接校核地质情况,进而可以检验和修改原来的设计,使之更切合实际。发现问题,易于补救。 2、抗滑桩的结构型式 1)排式单桩:即在滑坡的适当部位,每隔一定距离挖掘一竖井,再放置钢筋或型钢,最后灌注混凝土,形成一排或数排的若干单桩。这是我国抗滑桩的基本型式。 2 )台式抗滑桩:将若干单桩的顶端用混凝土板或钢筋混凝土板联成一组共同抗滑,这种桩组叫承台式抗滑桩。

图1台式抗滑桩 3)排架抗滑桩:由两根竖桩与两根横梁联结组成,下横梁仿效隧洞导坑掘进法施工。排架抗滑桩刚度大,内桩受拉,外桩受压,受力条件较排式单桩有明显改善,因而减小了桩的弯矩、锚固深度和桩的截面,提高了承载力。

图2排架抗滑桩 4)椅式桩墙:由内桩、外桩、承台、上墙和拱板五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用拱板支承滑动土体,并将推力通过内、外两桩传给稳定地层。因用刚性承台将内、外两桩联成整体框架,转动惯量大,承受弯矩的总刚度较同等截面的单桩大5-10倍,故抗滑能力大,而桩壁应力只有单桩的17-31%,在软弱地层更可显示其优越性。

图3椅式桩墙 5)桩拱墙:桩拱墙是在悬臂单桩之间直接砌筑水泥砂浆片石的拱墙而成桩在路基面以上的部分,系带梗肋的“ T”形截面,两侧翼缘即为拱座

4.A (b)平旺图单怔.米 图4桩拱墙 6 )桩板式抗滑桩:与桩拱墙相仿,但结构更简单,它是由半埋式单桩及在两桩之间逐层安设或浇注的挡土板而组成

(完整版)抗滑桩设计与计算

抗滑桩设计的步骤 1抗滑桩设计计算步骤 一.首先弄清滑坡的原因、性质、范围、厚度,分析滑坡的稳定状态和发展趋势。 二.根据滑坡地质断面及滑动面处岩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滑坡推力。 三.根据地形地质及施工条件等确定设桩的位置及范围。 ①根据滑坡推力大小、地形及地层性质,拟定桩长、锚固深度、桩截面尺寸及桩间距。 ②桩的计算宽度,并根据滑体的地层性质,选定地基系数。 矩形桩:Bp=Kf*Ka*b=1.0*(1+1/b)*b=b+1 圆形桩:Bp=Kf*Ka*d=0.9*(1+1/d)*d=0.9(d+1) ③根据选定的地基系数及桩的截面形式、尺寸,计算桩的变形系数(α或β)及其计算深度(αh或βh),据以判断是按刚性桩还是弹性桩来设计。 桩的截面形状应从经济合理及施工方便可虑。目前多用矩形桩,边长2~3m,以1.5×2.0m及2.0×3.0m两种尺寸的截面较为常见。 计算弹性地基内的侧向受荷桩时,有关地基系数目前有两种不同的假定: ⑴认为地基系数是常数,不随深度而变化,以“K”表示之,相应的计算方法称为“K”法,可用于地基为较为完整岩层的情况

⑵认为地基系数随深度按直线比例变化,即在地基深度为y处的水平地基系数为C H=m H*y或CH=A H+m H*y,竖直方向的地基系数为C V=m V*y或C V=A V+m V*y,。A H、A V表示某一常量,m H、m V分别表示水平及竖直方向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相应这一假定的计算方法称为“m”法,可用于地基为密实土层或严重风化破碎岩层的情形。 2水平及竖向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应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参可表1确定。较完整岩层的地基系数K值可参考表2及表3确定。 非岩石地基m H和m V值 表1 注:由于表中m H和m V采用同一值,而当平均深度约为10m时,m H值接近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垂直方向地基系数C V值,故C V值不得小于10m V。 较完整岩层的地基系数K V值 表2 注:①在R=10~20Mpa的半岩质岩层或位于构造破碎影响带的岩质岩层v,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k H=A+m H y;

某抗滑桩设计验算

某抗滑桩设计验算 案例说明 本章以实际边坡工程为例,详细介绍和讲解GEO5 2016中新增的「抗滑桩设计」模块的具体功能和使用方法。「抗滑桩设计」模块(以下简称「抗滑桩」模块)的开发参考了相关中国规范、工程手册和设计经验,并得到了很多中国工程师的建议和指导。 工程概况 本工程案例为某铁路路堑边坡支护工程,铁路路线恰好穿过边坡坡脚。施工前边坡已经发生过一次滑动破坏,滑动面比较明确,为了防止二次滑动给路基产生的毁灭性破坏,需要对边坡进行支护处理。设计采用的支护方式为:先在滑坡中部添加一排抗滑桩,接着在滑坡中下部设置片石重力式挡墙,最后再进行路堑开挖并设挡土墙。 为安全起见,这里将路堑开挖完成以后的边坡剖面作为计算剖面,即假设先挖路堑再进行边坡支护,而实际的施工顺序应为先进行边坡支护再进行路堑开挖。图28.1为滑坡初始计算剖面。 图1 边坡初始计算剖面 滑坡推力与滑体抗力计算 抗滑桩桩后滑坡推力与桩前滑体抗力需要在GEO5「土质边坡稳定分析」模块(以下简称「土坡」模块)中进行计算。首先打开「土坡」模块,设计之初,我们已经在CAD软件中绘制了边坡的剖面模型,所以在这里直接导入边坡剖面

模型即可。点击【文件】 【导入】 【将DXF文件以多段线导入】,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打开边坡剖面DXF文件,接着在设置窗口左侧的图层列表中勾选需要导入的地层线(注意:项目单位的选择,这里选择为“m”,偏移选择“自动定位到原点”。) 图2 模型导入设置 边坡剖面成功导入以后,在【分析设置】中确认选择的是「中国-铁路行业」,采用默认的设计安全系数1.35,即滑坡推力和滑体抗力也采用该安全系数计算。 接着在竖向模式菜单栏中点击【岩土材料】,在岩土材料界面中添加边坡岩土体材料。表1为岩土材料参数列表。 表1 岩土材料参数

边坡设计说明

边坡防护设计说明 一、概述 受梧州市东泰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平民冲规划片区内人居环境整治道路工程1~12号道路的设计,1号路的0+000~0+288.889段和2~12路已在2010年6月份进行了施工图设计。本次设计范围为1号路0+288.889~0+787.103段。 本设计文件共分2册,第一册内容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照明工程。第二册内容为0+361~0+415段与0+660~0+757.5段边坡防护设计。本册为第二册。 二、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9) 8.《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10.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三、地质概况 由于这两段边坡现场的建筑物未折除,还未能进行专项的边坡地质勘察。原云山海泰项目中的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在这两段边坡处有部分地质钻孔,现参照《云山海泰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边坡防护设计,工程施工前必须补充针对本工程的地质勘察,以便及时调整设计。 按由市建筑设计院勘察的《云山海泰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边坡的地质概况为: 场地位于石鼓冲尾部,属桂东粤西丘陵峡谷山区,拟建场地在平面上呈“Y”字形分布,地势北高南低,沟谷狭窄细长,三面环山,开口朝南。主要沟谷有两条,沟谷多呈"u"字形,低部平缓,西侧的沟谷南北走向,为原蛇园养殖场,东侧的沟谷呈北东——南西向,原为梧州外运修车厂。沟谷两侧山体走向基本与沟谷走向一致。 拟建场地上部边坡基本为自然边坡,仅东侧边坡(26—26'~36—36'剖面)为四恩寺入口道路及及广场,坡下经削坡建房或开路形成陡坡,基岩裸露。地貌类型主要为垄状低丘,丘顶高程在80~145之间,高差40~100m,山坡自然坡度为30~40°。坡面植茂盛,多以高大松树为主,间杂低矮乔木和杂草。边坡岩土层主要为寒武系黄洞口组砂岩,覆盖层为坡积粘性土,厚度多为0.5~3m。 (一) 岩土层特性 场区边坡部位的覆盖层主要为坡积粘性土,坡下拟建建筑地段及冲沟地段覆盖层有第四系填土、第四系冲积土,下伏基岩为寒武系黄洞口组砂岩。 岩土层特性描述如下: 1、素填土 素填土①:属人工随意堆填(Q ml4),堆填年限一般大于10年,一般分布与沟谷底部及原有建筑场地,在自然坡上缺失。褐黄色,其成分以粉质粘土为主,杂风化砂岩碎块、碎屑物及生活垃圾,结构松散,土质均匀性差,孔隙度大,湿,高压

边坡防护之抗滑桩类型、设计及计算

边坡防护之抗滑桩类型、设计及计算 一、概述 抗滑桩是将桩插入滑面以下的稳固地层内,利用稳定地层岩土的锚固作用以平衡滑坡推力,从而稳定滑坡的一种结构物。除边坡加固及滑坡治理工程外,抗滑桩还可用于桥台、隧道等加固工程。 抗滑桩具有以下优点: (1) 抗滑能力强,支挡效果好; (2) 对滑体稳定性扰动小,施工安全; (3) 设桩位置灵活; (4) 能及时增加滑体抗滑力,确保滑体的稳定; (5) 预防滑坡可先做桩后开挖,防止滑坡发生; (6)桩坑可作为勘探井,验证滑面位置和滑动方向,以便调整设计,使其更符合工程实际。 二、抗滑桩类型

实际工程应用中,应根据滑坡类型及规模、地质条件、滑床岩土性质、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等因素具体选择适宜的桩型。 三、抗滑桩破坏形式 总体而言,抗滑桩破坏形式主要包括: (1)抗滑桩间距过大、滑体含水量高并呈流塑状,滑动土体从桩间挤出; (2) 抗滑桩抗剪能力不足,桩身在滑面处被剪断; (3) 抗滑桩抗弯能力不足,桩身在最大弯矩处被拉断; (4) 抗滑桩锚固深度及锚固力不足,桩被推倒; (5)抗滑桩桩前滑面以下岩土体软弱,抗力不足,产生较大塑性

变形,使桩体位移过大而超过允许范围; (6)抗滑桩超出滑面的高度不足或桩位选择不合理,桩虽有足够强度,但滑坡从桩顶以上剪出。 对于流塑性地层,滑体介质与抗滑桩的摩阻力低,土体易从桩间挤出。此时,可在桩间设置连接板或联系梁,或采用小间距、小截面的抗滑桩,因流塑体的自稳性差,当地下水丰富时,开挖截面过大的抗滑桩易造成坍塌,对处于滑移状态的边坡,还可能会加速边坡的滑移速度,甚至造成边坡失稳。 四、抗滑桩设计 01 基本要求 抗滑桩是一种被动抗滑结构,只有当边坡产生一定的变形后,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抗滑桩宜用于潜在滑面明确、对变形控制要求不高的土质边坡、土石混合边坡和碎裂状、散体结构的岩质边坡。 抗滑桩宜布置在滑体下部且滑面较平缓的地段;当滑面长、滑坡推力大时,可与其它加固措施配合使用,或可沿滑动方向布置多排抗滑桩,多排抗滑桩宜按梅花型布置。此外,抗滑桩设计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通过桩的作用可将滑坡推力滑坡的剩余抗滑力传递到滑面以下 稳定地层中,使滑体边坡安全系数达到规定值。保证滑体不越过桩顶,不从桩间挤出。 ?桩身有足够的稳定性。桩的截面、间距及埋深适当,锚固段的横向应力在容许值内。 ?桩身有足够的强度。钢筋配置合理,能够满足截面内力要求。 ?保证安全,施工方便,经济合理。 02 设计流程

抗滑桩施工组织设计(改后)

都匀市广惠片区新城(广惠国际一街组团) 基坑边坡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 审核: 审批: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二零一六年七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三、工程地质、水文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四、施工组织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工期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质量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安全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文明施工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五、人员设备安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现场管理人员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施工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劳动力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主要机械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六、施工方法及工艺(补锚索施工方法)_________________ 7 1.边坡支护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抗滑桩模板施工专项技术方案设计

- -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柱模板支撑计算书 (1) (一)柱模板基本参数 (1) (二)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2) (三)柱模板面板的计算 (3) 1.面板强度计算 (4) 2.抗剪计算 (4) 3.面板挠度计算 (5) (四)竖楞木的计算 (5) 1.竖楞木强度计算 (6) 2.竖楞木抗剪计算 (7) 3.竖楞木挠度计算 (6) (五)B向柱箍的计算 (8) 1.柱箍强度计算: (9) 2.柱箍挠度计算 (10) (六)B向对拉螺栓的计算 (9) (七)H向柱箍的计算 (10) 1.柱箍强度计算 (12) 2.柱箍挠度计算 (11) (八)H向对拉螺栓的计算 (11)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人工挖桩为矩形抗滑桩,桩入土埋深6~27m ,出土部分采用安装模板后浇筑混凝土的法施工,因此本工程不涉及模板支撑架、梁模板、板模板的设计及计算。 二、编制依据 1、 本工程设计施工图纸; 2 、 现行结构荷载规及建筑施工手册; 三、柱模板支撑计算书 (一)柱模板基本参数 柱模板的截面宽度:B=1500mm ,B 向对拉螺栓2道, 柱模板的截面高度:H=1800mm ,H 向对拉螺栓3道, 柱模板的计算高度:L =3000mm , 柱箍间距计算跨度:d = 450mm 。 柱模板竖楞截面宽度60mm ,高度80mm ,间距300mm 。 柱箍采用木,截面80×100mm ,每道柱箍1根木,间距450mm 。 柱箍是柱模板的横向支撑构件,其受力状态为受弯杆件,应按受弯杆件进行计算。

柱模板计算简图 (二)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γ--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3.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3.00m;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00。

施工图设计说明

1 经开大道交通工程优化设计 施工图设计说明 1、 项目建设背景 1.1 项目由来 本次交通优化设计范围为经开大道入口段及经开大道C 、D 、E 段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本次交通优化道路是经开区高峰园、经开区龙腾园和G50高速的出入口,同时也是进入万州火车站的入口,随着经开大道的正式通车,预计未来出入经开区的车流量会大幅度增加。 但是现状道路由于年久失修,缺乏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易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现状描述如下: (1)经开大道B 段匝道出入口较多,驾驶员在此处易违规掉头,交通隐患大大增加; (2)同时在匝道入口处,现状波形防撞护栏已有多处损坏,丧失了防撞功能; (3)在经开大道B 段匝道出口处,指路标志缺乏、指路系统明确性、连续性不足,由于部分驾驶员对路况不熟悉,极易在经开大道B 段走错道路,驾驶员为了纠正行驶路线,易在匝道出口处违规调头; (4)交通标线磨损严重; (5)由于经开大道建设尚未全面完工,交通安全设施未能全面完善,存在安全隐患。 基于以上现状,易导致车辆行驶过程中出现因不能正确识别目的地道路而出现违规掉头、违规左转,进而影响行车安全,降低道路通行能力。 指路标志损坏、指路标志版面偏小 缺乏隔离设施 交通标线磨损 2015年4月,我院与经开区管委会及重庆万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勘查现场,决定对此处进行交通优化,以防止交通交通事故的发生。 1.2主要工作内容 (1)对现状道路标志、标线进行优化设计; (2)在道路中间增加隔离防撞栏杆; (3)在道路两侧设置防撞栏杆; (3)完善经开大道存在安全隐患路段的交安设施。 2、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技术规范、标准

抗滑桩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抗滑桩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经批准的名山县城市道路建设项目(一期)皇茶大道(K0+960-K1+100)段滑坡处理设计图纸及文件资料。 2、国家、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检验标准、验收规、技术规程及其他相关文件。 3、工地现场调查、采集所获取的资料及我单位类似工程施工积累下的施工经验。 4、我公司目前所拥有的人力、机械设备、资源状况、施工管理水平等。 二、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规标准和设计文件等。 2、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性与工程施工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3、对施工现场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态控制,科学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三、编制围 本施工方案是针对名山县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皇茶大道(K0+960-K1+100)段的滑坡处理而编制的,故仅适用于本段的滑坡治理工程。

四、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皇茶大道K0+960-K1+100挖方路段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本段横穿一小山丘坡脚,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625~665米,土体覆盖层较薄,岩层与土层接触面倾角较大,地表水下渗至岩层层面,形成一软弱带,受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在滑坡前缘开挖形成临空面,不利于坡体自身稳定性,导致坡面岩层层面产生蠕动变形,地表形成多条裂缝,如不进行处治将形成牵引式滑坡。 本治理工程总体设计为:在路基左侧设置抗滑桩及挡土墙进行支挡,根据滑坡各剖面推力情况和滑面埋深情况,分段设置防护形式分别为: ①K0+960-K0+998段在滑面以下按1:0.75放坡,在滑面处设置 2.5米宽的平台,平台后设置抗滑挡墙,边坡采用M7.5浆砌人字形骨架防护。 ②K0+998-K1+100段在碎落台左边缘设置抗滑桩,桩长11~16米不等,截面分为1.75*2.25米、1.5*2.0米两种形式,桩间设普通挡土墙,桩间距为6.0米(中心-中心)。抗滑桩均为C25钢筋混凝土,挡土墙为C20卵石混凝土。 地表截排水工程在滑坡后缘布置1条截水沟,截水沟总长258米,截面为40cm*60cm的半梯形结构,截水沟位置为滑坡后缘外不小于3米。 2、主要工程数量

抗滑桩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设计课程设计1基础计算 1.1土压力计算:含计算数据、计算过程、土压力示意图 参数: 1)土体分层:3层 2)计算深度:6m 3)地下水埋深:2m 4)单层厚度:2m 1.1.1静止土压力的计算 静止土压力: Ea=145.39KPa 静止土压力作用点距地基距离:0.54m

1.1.2主动土压力的计算 主动土压力: Ea=-152.65 KPa 主动土压力作用点距离墙底距离:0.56m 1.1.3被动土压力的计算 被动土压力:Ea=1505.11 KPa 作用点距离:0.39m 1.1滑坡推力计算:含计算数据、计算过程、滑坡推力示意图参数: 1)内聚力:100KPa 2)内摩擦力:10° 3)土体密度:2g/cm3 4)滑坡数

1.2滑坡推力的计算1. 2.1滑坡体断面图

1.1.2条块单位宽度重力 Gn=ρV n G1=2174.40 KN G2=635.60KN G3=1458.40KN G4=1824.20KN G5=3611.40KN 1.1.3、计算传递系数 由公式ψ=cos(βn-1-βn)-sin(βn-1-βn)tanφn ψ2=0.95 ψ3=1 ψ4=1.02 ψ5=1 1.1.4从第一个条块开始计算每延米推力 由公式Fn=γt G n sinβn-G n conβn tanφn-c n l n+ψF n-1 F1=25.73KN F2=-3710.51KN F3=-6975.62KN 因此作用在桩上的单位宽度的滑坡推力荷载为-6975.62KN 2 实例计算 2.1 计算题目条件 2.2 计算流程:含计算步骤、每一步骤的计算公式 2.2.1桩的位置、平面布置、桩间距、桩位的设计 2.2.2桩型、桩长、锚固深度、截面尺寸的设计

抗滑桩设计计算书

目录 1 工程概况 2 计算依据 3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 3.1 计算参数 3.2 计算工况 3.3 计算剖面 3.4 计算方法 3.5 计算结果 3.6 稳定性评价 4 抗滑结构计算 5 工程量计算

、工程概况 拟建段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安子平,设计路中线在现有公路右侧约100m,设计为大拐回头弯,设计路线起止里程为K96+030?K96+155,全长125m,设计路面净宽7.50m,设计为二级公路,设计纵坡3.50%,地面高程为720.846m?741.70m,设计起止路面高程为724.608m?729.148m, K96+080-K96+100 为填方,最大填方为4.65m,最小填方为1.133m。 二、计算依据 1.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B50/5029-2004);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GB 50007-2002); 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 GB 50330-2002); 4. 《室外排水设计技术规范》 (GB 50108-2001); 5.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7.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 GB 50086-2001); 8.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 JTG D30—2004); 9. 相关教材、专著及手册。 三、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 3.1 计算参数 3.1.1 物理力学指标:天然工况:丫1=20.7kN/m3, ? 1=18.6 °,C=36kPa 饱和工况:Y=21.3kN/m3,?=15.5 ° C2=29kPa 3.1.2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该段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破积碎石土,场地内均有分布,无法采取样品测试,采取弱风化泥做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成果:弱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24.00Mpa,饱和抗压强度17.30 Mpa,天然密度2.564g/cm3,比重2.724,空隙度8.25%,属软化岩石,软质岩石。

抗滑桩设计计算书

抗滑桩设计计算书-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目录 1 工程概况 2 计算依据 3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计算参数 计算工况 计算剖面 计算方法 计算结果 稳定性评价 4 抗滑结构计算 5 工程量计算

一、工程概况 拟建段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安子平,设计路中线在现有公路右侧约100m,设计为大拐回头弯,设计路线起止里程为K96+030~K96+155,全长125m,设计路面净宽7.50m,设计为二级公路,设计纵坡%,地面高程为720.846m~741.70m,设计起止路面高程为724.608m~729.148m,K96+080-K96+100为填方,最大填方为4.65m,最小填方为1.133m。 二、计算依据 1.《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4.《室外排水设计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9. 相关教材、专着及手册。 三、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 计算参数 3.1.1 物理力学指标:天然工况:γ1=m3,φ1=°,C1=36kPa 饱和工况:γ2=m3,φ2=°,C2=29kPa 3.1.2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该段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破积碎石土,场地内均有分布,无法采取样品测试,采取弱风化泥做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成果:弱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饱和抗压强度 Mpa,天然密度2.564g/cm3,比重,空隙度%,属软化岩石,软质岩石。 表1 各岩土层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施工技术方案设计

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施工技术方案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控制 1、施工放样。施工前已熟悉图纸,并对滑坡地带的围、水文、岩性、产状、岩石破碎情况及地下水,滑动层面进行实地研究。已按图纸实地落实桩孔位置。 2、实地调查潜在诱滑因素。实地调查地表易于处置的潜在诱滑因素,对地表水进行堵、截、排和防渗处理。先施工截水沟,将地表水集中导排至滑坡体以外。施工期间重型车辆避开滑坡体绕行,重型设备不置于滑坡体上。料场和拌合场设在滑坡体下面。 3、设置位移观测点。已经完善位移观测点的布设工作,以便测定滑坡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施工过程中定期监测并对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绘制观测点的高程升降和平面位移矢量图,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动态监测的有机结合,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其他准备工作。抗滑桩从开挖、护壁、钢筋安装到桩芯砼浇筑必须连续施工,有滑动迹象时必须加速施工,不宜间断。为此,要有确保连续施工的备用方案,并在开工前检查落实。在充分作好技术准备的同时,其他后勤保障工作必须同步推进。首先,开工方案未经批准,不能施工。其次,机具设备包括应急设施和原材料必须准备充分,如混凝土速凝剂、早强剂,进入承压水标高线以上时进口设置安全观察员,备足一定数量的爬梯,甚至井下穿好救生服。地下水丰富、掏空作用较大时,除考虑短节开挖短节护壁外,在护壁时还应辅以锚杆、石笼、钢筋网等措施迅速将水堵死,或用导管先导排地下水待导

管周围护壁混凝土有一定强度后再拔出导管封堵管眼。 二、钢筋砼抗滑桩施工方法和工艺 施工准备工作: a、测量放样:测出中心桩号,并设置护桩,以校核桩位的大致位置及施工围,这些工作已完成。 b、物质准备:所需的碎石、中砂、水泥及钢材等材料已到达施工现场,并进行抽检。 c、机械设备的准备:进行挖孔机具、搅拌站的机械性能检验,并制作大型储料斗等前期机械设备检验工作。 桩位放线: 用全站仪精确定位出桩基的中心点,再在边排桩位以外适当距离处钉立木桩,设置纵、横两方向定位板,在定位板上定出桩位的纵横向坐标。施工时按坐标拉线确定桩 抗滑桩施工方法和工艺 抗滑桩施工前,应先将盲沟和仰斜式排水孔完成,以减小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抗滑桩桩孔的影响。) (一)钢筋砼抗滑桩施工方法和工艺 (1).施工顺序:清理场地→放线、定桩位→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模浇筑第一节砼护壁→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安装活动井盖,手摇绞车、吊篮、排水及通风等设施→第二节桩身挖土→清理桩孔四壁,校核桩位垂直度和尺寸→支第二节模板,浇筑第二节砼护壁→重复第二节挖土,支模,浇筑砼护壁工序,循环作业直

(完整版)滑坡抗滑桩设计计算

抗滑桩设计 一:设计题目 某高速公路K15+620~K15+880 滑坡处治设计。 二:设计资料 1:概述 某高速公路K15+620~K15+880位于崩坡积块石土斜坡前缘,原设计为路堑墙支挡块石土,泥岩已护面墙防护。开挖揭露地质情况与设计差异较大,在坡题前缘全断面开挖临空后,受预计暴雨作用块石土形成牵引式滑坡。滑坡发生后,对该滑坡进行施工图勘测,并结合工程地质勘测报告,对该滑坡提出处置的方案。K15+620~K15+880滑坡采用“清方+支档+截排水”综合处理,滑坡处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1,要求对抗滑桩进行设计。 2:工程地质条件 该高速公路K15+620~K15+880 滑坡区位于条状低山斜坡中上部,沿该段公路左侧展布,前缘高程304m 左右,后缘高程355m 左右,地形坡角约30 度。滑体纵向长约105 米,宽200~300 米,滑体厚度8~20 米,面积接近1.5×104m2,体积约15×104m3。主滑动方向202°,属于大型牵引式块石土滑坡。 通过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滑体物质主要由崩坡积块石土(Q4c+dl)组成。块石土呈紫红、灰褐等色,稍湿~湿,松散~稍密,成份主要为砂岩、少量粉砂质泥岩,多为中等风化,棱角状,粒径20cm~50cm,约占60%,次为小块石,约占10%,其间由紫红色低液限粘土充填。在滑体后部相对较薄,厚5~8m;在滑体中部、前端分布较厚,厚9~24m。滑动带(面)多为块石土与基岩的接触带,滑带厚0.2~0.6m 左右,滑带土中小块石含量较低(<5%),低液限粘土湿、 可塑~软塑,有搓揉现象,见镜面、擦痕等。滑床物质主要为侏罗系沙溪庙组泥岩、砂岩。泥岩多为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砂质含量不均,局部富集,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砂岩多为灰白色,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组成,泥、钙质胶结,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岩层产状265o~290o∠15o~28o,基岩顶面的产状近似于岩层产状。岩体内见节理、裂隙发育,裂隙产状273o∠72o、210o∠65o。 该滑坡的变形迹象明显,包括拉张裂缝、滑塌、地裂缝等。拉张裂缝主要沿后缘基岩陡壁的壁脚分布,分布高程一般在340~350m 左右,缝宽一般10~ 20cm,长度一般6~15m,一般无下错,可见深度30cm,延伸方向100o左右。随着滑坡变形发展,该滑坡可分为I、II 级。I 级滑坡主要位于路线左侧的第一级块石堆积坡体,为滑坡的主要推力来源。该段滑体深厚,下滑变形强烈,裂缝密集,前缘溜塌、鼓出明显。II 级滑坡位于整个滑坡的右后缘块石堆积坡体上,滑体厚度较小,变形不强烈,主要受一级牵引所致。 3.平面图及主要计算断面:见附图。(由教师提供电子版的图,所需尺寸直接由图上量取) 4.主要计算参数与数据 根据地勘单位提供的室内试验值、推荐值,结合实测断面反算参数,确定计 算参数及数据如下:

抗滑桩设计计算(验算)

抗滑桩防护方案计算验算 抗滑桩原设计长度为15米,桩基埋入承台深度为4.5米,桩基另侧采用万能杆件支撑(见附后图)。由于承台基坑开挖较深,在承台施工时万能杆件横向支撑干扰较大,给施工带来很大的不便。为此提出抗滑桩防护修改方案:1、取消万能杆件横向支撑;2、加大抗滑桩入土埋置深度,由4.5米增至9米,总桩长增至19米;3、在桩顶部设1.2m×0.8m系梁连接所有抗滑桩,加强桩顶部的整体稳定性。具体验算如下: 一、桩长及桩身最大弯矩计算 开挖深度10米,桩下土层为新黄土和圆砾土,土的内摩擦角取35°,土的重度γ=18KN/m3,无地下水,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支护。取1米为计算单元,计算桩入土深度及最大弯矩。 顶部车辆荷载P=10KN/m2。 1、桩的入土深度

14 .06224.0696.64)(67.63 2 /77.284283 .1083.010837 .0)(49 .51271.010271.0181069 .3)2 45(271 .0)2 45(/191056 .0101856.018 10 3 2'223 '' '== ===-====??+???==+=+==-= =?+??=?+??==+==-==+?=+?=== = ∑∑∑l K E n l K E m r K K K m h m KN K P h K h l E h l r K K e K P K h e tg K tg K m KN h h h m P h P P a a P γγαγααααααααγμμγ? ? γγγ 由m ,n 值查图(布氏理论曲线)得:62.0=ω m x t m l x 89.82.171.662.083.10=+==?==μω 故挖孔桩总长为10+8.89=18.9m (按19m 施工) 2、桩的最大弯矩计算 ∑∑?=-=---+==-= m KN x K K x l E M m K K E x m P m P m 8.174607.28185.20276 )()(96.2' )(23 'max γαγαα 设桩中心距按1.5米布置

施工图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

经开大道交通工程优化设计 施工图设计说明 1、项目建设背景 1.1项目由来 本次交通优化设计范围为经开大道入口段及经开大道C、D、E段交通安全设 施设计。 本次交通优化道路是经开区高峰园、经开区龙腾园和G50高速的出入口,同 时也是进入万州火车站的入口,随着经开大道的正式通车,预计未来出入经开区的车流量会大幅度增加。可是现状道路由于年久失修,缺乏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易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现状描述如下: (1)经开大道B段匝道出入口较多,驾驶员在此处易违规掉头,交通隐患大大增加; (2)同时在匝道入口处,现状波形防撞护栏已有多处损坏,丧失了防撞功能;(3)在经开大道B段匝道出口处,指路标志缺乏、指路系统明确性、连续性不足,由于部分驾驶员对路况不熟悉,极易在经开大道B段走错道路,驾驶员为了纠正行驶路线,易在匝道出口处违规调头; (4)交通标线磨损严重; (5)由于经开大道建设尚未全面完工,交通安全设施未能全面完善,存在安全隐患。 基于以上现状,易导致车辆行驶过程中出现因不能正确识别目的地道路而出现违规掉头、违规左转,进而影响行车安全,降低道路通行能力。 指路标志损坏、指路标志版面偏小 缺乏隔离设施交通标线磨损 4月,我院与经开区管委会及重庆万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勘查现场,决定对此处进行交通优化,以防止交通交通事故的发生。 1.2主要工作内容 (1)对现状道路标志、标线进行优化设计; (2)在道路中间增加隔离防撞栏杆; (3)在道路两侧设置防撞栏杆; (3)完善经开大道存在安全隐患路段的交安设施。

2、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技术规范、标准 2.1设计依据 1.业主设计任务委托和相关设计合同; 2.该区域地形图; 3.该区域所在规划; 4.现场调查资料。 2.2设计选用的规范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 (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 )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4)《公路交通标志板》(JT/T279-) (5)《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 ) (6)《路面标线涂料》(JT/T280-) (7)《路面标线用玻璃珠》(JT/T446-) (8)《道路交通信号灯安装规范》(GB14886- ) (9)《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 ) (10)《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A47- ) (11)《视觉信号表面色》GB/T 8416- (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 (1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细则》(JTG/T D81—) (14)《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92)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1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CJJ75-97) (17)《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3、交通优化设计内容 3.1交通组织原则 交通组织以尽量满足区域交通和对干道交通干扰尽量减少的原则进行组织,主干道交通优先,支路交通停车让行。各路段交通流具体组织形式详见各相关路段交通组织设计图。 3.2交通渠化 1、车行道上同、异向车流采用交通标线; 2、与本工程范围道路相交道路均采用交通标线分离; 3、本工程范围内道路采用交通标线和交通标志控制。 3.3设计内容 针对现状情况,我院决定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工程整治: 在经开大道B段中间设置隔离防撞栏杆;同时在路侧设置指引标志;替换路侧波形护栏为防撞护栏;在临时匝道出口及高填方观测段处设置隔离防撞栏杆;完善经开大道全线交安设施。

抗滑桩施工方案方案设计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1.2《设计单位2015-SJ-15号技术联系单(2015年11月30日)》 1.3《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4《七里连接线边坡处治方案》2016年3月 1.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F90-2015。 1.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T F80/1-2014 1.7国家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 1.8本公司的管理制度,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和企业标准 1.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JTG_TF50-2015 1.10《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 二、编制原则 1、遵守招标文件的各项条款要求和适用本工程的规、标准、法律、法规以及设计图纸要求的原则。 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优化资源配置,并充分考虑气候、季节及交叉施工对工期的影响,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确保防护、桩基等施工进度在规定时间完成。 3、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科学可行搞好交通、电力、材料、施工场地规划。精心布置施工现场,合理安排施工便道,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节约用地,少占耕地,保护河道及周围环境,做好水土保持,减少污染,做到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4、确立安全目标,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强化现场的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做好安全生产施工。

5、积极采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及新的测试检验方法。优化施工方案,加强施工过程监控,提高施工机械化作业水平,确保施工质量合格。 第二章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七里连接线起点桩号K0+000,终点桩号K6+100,全长6.1公里。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为40km/h,路基宽度10m。清单造价1.168亿元,合同工期32个月,路线长度6.1km,路基总填方53.17万m3,总挖方量84.37万m3,路面结构采用沥青砼路面,桥梁共长595.8m/3座,七里隧道675m(总长2025m)。 2015年11月底至2016年1月31日完成了6#、10#、12#工点的应急处治,应急处治方案容主要为“坡前反压+坡体排水+变形监测”。 本次边坡处治主要为6#、10#、12#工点,具体处治容为: 1、6#工点 (1)在第三级坡坡顶(即反压平台标高)设置一排2.5m圆形抗滑桩(间距4m,共34根,总长997m); (2)各级坡面采用系统锚杆+锚喷支护; (3)抗滑桩和坡面支护到位后需挖除反压方量50000m3。 2、10#工点 (1)K2+784~K3+685.075段纵坡由6%调整为7%,K3+321位置(3号桥头路基以下)路基抬升约5m, K3+100位置(6号工点上方)路基抬高约2.8m,增加填方37796 m3; (2)K3+115~K3+230段5级坡中的第2级坡在锚杆框格基础上(已实施)再采用3排锚索加强;裸露部分坡面采用锚喷支护; (3)K3+230~K3+275段第2级坡采用2排锚索框格支护,第3级坡采用系统锚杆+ 锚喷支护;

施工图设计说明怎么写

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 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 (序号带外圈“O”者为本工程选用) 一、设计依据 1、设计合同以及开发商的设计要求文件 2、政府职能部门就本工程的批本: ①规划报建批复;设计红线图 ②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 3、得到开发商方认,获各主管部门批准的初步设计图纸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532-2005) 5、《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 50096-199:2003年版)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2001年版)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 8、《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 9、《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48-88) 10、《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1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1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13、《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 16、《膨胀土地区建筑技主规范》(GBJ112-87) 17、《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18、国家及工程当地其他行政规范、规定、标准 二、工程概况 1、建筑经济技术指标:详总平面图。 2、建筑类别:1、2、 3、号楼为6层商住楼;奥园大厦为6层综合楼;商业街为2层商业楼;其余为6层住宅楼。 3、耐火等级:二级 4、屋面防水等级:二级 5、结构类型:1、2、3、4号楼和奥园大厦及商业街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他各栋单体住宅;砖混结构。 6、使用耐久年限:50年 7、抗震设防烈度:6度 三、墙体 1、砖混结构的墙体采用机制中砖(240*115*90mu10)砌筑,外墙及分户墙为240厚,户内隔墙为15厚,框架结构的填充墙采用小型混凝土砖渣空心砌块 (240*190*120mu10)砌筑,外墙及分户墙为190厚,户内隔墙为120厚;M7.5混合砂浆砌筑。 2、首层无地梁处的墙身防潮层设于室内标高-0.060处,抹20厚1:2防水水泥砂浆(掺3%防水剂)。 四、室内外工程做法详见本图所附“建筑构造材表”

抗滑桩的勘察、设计以及布置。

抗滑桩的勘察、设计以及布置。 (1)抗滑桩是比较常见的滑坡处理方法,一般对于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均可以进行治理,现对于勘察、设计以及布置提出自己的一些经验以及想法。希望大家多多讨论。 先谈谈抗滑桩的设计要求(引用论坛里的另一贴):: 1.整个滑坡体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即安全系数满足设计要求,保证滑体不越过桩顶,不从桩间挤出; 2.保证桩周的地基抗力和滑坡的变形控制在容许范围内; 3.桩身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配筋合理,满足桩的内应力和变形的要求; 4.抗滑桩的间距、尺寸、埋深等较适当,保证安全,方便施工,节约成本。 (2)其次谈谈对于滑坡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土质滑坡的桩后抗滑力较小,桩底嵌入土层导致了桩底的支撑方式变为自由。因此在土质滑坡治理时,如果滑坡规模较大,滑体较深,选择单一的抗滑桩不太经济也不太安全,一般采用复合的模式,另外还需采取其它的处理措施相结合。 二、桩一般不容许出露太长,最好的方式为全埋式比较好,如果需要出露,所采取的高度一般为4-6m,支挡后部坡体应尽量放缓坡体,至少其坡率要达到1:0.75-1:1左右。桩之间可以用挡土板或浆砌片石墙。桩的长度相对滑坡土体厚度来说,一般需要嵌入滑动面下一半的桩长。 三、对于滑坡体来说,需要计算桩前的主动土压力、滑坡体的剩余下滑力。取值为两者其中的大值,一般来说滑坡体剩余下滑力往往大于桩前土体的主动土压力,但是也有一些滑坡话题厚度较薄,但是桩前坡体坡度较陡、高度较大,就会有主动土压力大于剩余下滑力。所以需要取其大值,也就是最危险破坏的土压力值,因为剩余下滑力是由于整个滑坡体产生的,而主动土压力是桩后土体部分范围土体的破坏。而取其大值的话就保证了我们设计的桩后能把两种土体破坏支挡住。 四、土体滑坡剩余下滑力的计算采取折线法,一般不采取瑞典圆弧法,这是因为滑坡的滑动面不可能以完美的圆弧滑动。其次,土体参数的取值很重要,在剩余下滑力计算中需要两类数值,一个是滑体的重度、内摩擦角以及粘聚力,另外是滑带土的内摩擦角及粘聚力。滑体的重度需要采取饱和重度,对于水位处于滑带土上,其滑体的内摩擦角以及粘聚力均需根据饱和时的剪切实验得到,滑带土的内摩擦角以及粘聚力需采用饱和反复剪切的残余值。而且需要考虑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的影响。对于滑带土上无水位,滑体参数采用天然土体的剪切实验得到,滑带土需要反复剪切实验得到。最后的推荐建议值还需要根据反算法和其它工程地质类比法得出。对于剩余下滑力计算时,需明确其滑动面,其安全系数考虑滑坡安全等级来定,一般来说为1.2-1.3左右。另外在地震烈度大于7度,地震加速度大于0.15时,还需要考虑地震对滑坡的影响。因此必须分几种工况来计算。 五、土质滑坡勘察重点是滑动面的深度,一般可以采取钻孔、探井以及电法相结合的方式,必须做好地质编录,因为滑动面比较难以确定。在其有水且土质比较杂乱的时候尤其要仔细,另外如果是基岩与土体接触型滑坡往往在接触带上,取样时候也必须记得多取滑带土体。另外勘察时还应该查明其地下水位的走向与深度以及相互的关系。必须沿滑动方向在坡体布置重点的滑坡勘测线,同时布置勘探手段。同时在其纵向布置一到2个剖面,总之勘察的目的之一是完全查明其滑坡的原因,查明滑坡区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以及区域构造与地震等情况。完全查明滑坡体的厚度以及滑坡要素。通过室内以及野外试验得到其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最终通过其计算得出其安全系数以及剩余下滑力,评价其安全以及危险性,并提出其治理方案。 六、岩质滑坡中应用抗滑桩相对土质边坡要好得多,但是对于岩质边坡来说,查明此时岩质体的等级以及破碎程度,产状以及节理裂隙发育等极为重要,在桩底一般需要嵌入新鲜的基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