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语言学纲要》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语言学纲要》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语言学纲要》试题及答案

【练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发音器官。

5、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

6、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7、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和()两类。

8、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9、辅音的发音特点是主要由()和()两个方面决定的。

10、[t]—[d]的区别性特征表现为()对立。

11、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12、语音中具有辨义作用的最小单位是()。

13、一个音位通常是归纳几个音素的结果,那么,属于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叫()。14、一般把具有辨义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形成的音位分别叫做()()()。15、()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它也是语音中最小的()单位。

16、汉语的音节通常可以分为()、()和()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分()、()、()三部分,声母和韵母是由()音位构成的,声调由超音质音位的()构成的。

17、常见的语流音变主要有()()()()四种。

18、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类似阳平,这种变化叫做()。

2、指出下列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p‘]-[p]

[f]-[v]

[ts]-[t§]

[n]-[l]

[y]-[i]

[y]-[u]

三、名词解释

1、语音

2、音质

3、音素

4、音标

5、半元音

6、音位

7、音位变体

8、条件变体

9、自由变体

10、典型变体

11、超音质音位

12、音高

13、音强

14、音长

15、区别性特征

16、二合元音

17、复辅音

18、语流音变

19、同化

20、异化

21、弱化

22、脱落

23、历史音变

24、语音规律

四、思考题

1、与其他声音相比,语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分辨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来呢?

3、举例说明什么是音素?为什么要强调在一次发音中来辨别音素?

4、造成不同音质的原因有哪些?

5、音长、音高、音强和音质的联系?

6、语音的社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7、国际音标有哪些优点?

8、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有哪些?

9、音位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0、音位、音素、音位变体的关系?

11、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有何区别?

12、划分和归并音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3、为什么说音位总是属于具体语言或方言的?

14、特定语言中的音位系统大致包括哪些内容?

15、不同语言或方言音位系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6、语音规律的制约条件主要有哪些?

17、音位体系的演变包括哪些内容?

18、举例说明语音的同化与异化、弱化与脱落。

五、讨论题

1、试比较汉语普通话中[i -? -?] 所能出现的各种语音环境,为什么汉语拼音方案中只用一个字母代表它们?

2、汉语普通话中元音[F o e ?ε]归并为几个音位比较合适?

2、汉语普通话[tt tt’t]、[ts ts’s]、[t§t§’§]、[k k’x]归并为几组音位比较合适?

参考答案(解题要点):

一、填空题

1、生理、物理、社会

2、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3、动力器官、发音体、共鸣腔

1、主动或积极、被动或消极

2、舌头

3、音素

4、元音、辅音

5、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圆唇与否

6、发音部位、发音方法

10、清浊

11、拉丁

12、音位

13、音位变体

14、调位、量位、时位

15、音节、结构

16、声母、韵母、声调;韵头、韵腹、韵尾、音质、调位

17、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18、异化

2、指出下列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p‘]-[p] 送气性/不送气性

[f]-[v] 清音性/浊音性

[ts]-[t§] 舌尖前/舌尖后

[n]-[l] 鼻音性/口音性

[y]-[i] 圆唇性/展唇性

[y]-[u] 前音性/后音性

三、名词解释

1、语音: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含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表现形式)。

2、音质:语音的性质,是一个音区别于其他音的基本特征,又叫”音色”。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

3、音素:是人类语言在一次发音中按照音色的不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4、音标:广义的音标指一切标记语音的符号,狭义的音标指标记音素的音标。目前最通行的是音素音标是“国际音标”(分宽式音标和严式音标两种)

5、半元音: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属于混合音。声带颤动,较为响亮(与元音相似);又略带摩擦(与辅音相似);口腔近于开放,乐音成分大些。

6、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在多次发音中划分出来的具有辨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

7、音位变体:属于同一音位但却无辨义作用的不同音素就是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8、条件变体: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其出现的场合要受一定条件限制,必须具备一定的语音条件才出现,没有相应的语音条件,这个变体一般不会出现,而且这些变体虽然同属于一个音位,但由于受语音条件限制,一般不能换用。

9、自由变体:能自由地出现在某种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不受条件地限制,可以随意地、自由地替换,不区别意义。

10、典型变体:能单独出现或出现频率较大的音位变体是典型变体。一个音位中只有一个典型变体,其余为一般变体。

11、超音质音位:任何一个音素又都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的统一体,每一方面的特征都可能构成功能差别,我们把根据音高、音强、音长的特征归纳出来的功能差别单位称为超音质音位。

12、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13、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14、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15、区别性特征:具体音系中能将一个音位同别的音位区别开来的语音特征,一个音位实际上是若干个区别特征的总和。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相互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

16、二合元音: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前响二合元音”,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合元音”。

17、复辅音:一个音节中两个或两个辅音的组合体;组合后保持各自的音质。

18、语流音变:特定语流中的音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强弱、高低的不同,或者由于所处的位置特殊,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也叫连读音变。

19、同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原来不同或不相近的音,其中一个音因受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变得相同或相近。

20、异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原来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音因受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21、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发音时受所处地位(或者在词的末尾、作助词等)的影响而引起的肌肉紧张度减弱的音变现象。

22、脱落:语流音变中连读的某个音消失的语音现象。(往往弱化的某个音节进一步弱化形成脱落)

23、历史音变:具体语言的语音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所发生的变化(被历史固定下来的变化)就是语流音变。

24、语音规律:历史音变往往涉及整类现象的有规则的变化,音位聚合中整个系列的有规则的变化,在一定时期具体语言中的语音的有规则的演变现象称为“语音规律”。

四、思考题

1、与其他声音相比,语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含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表现形式)。

它是语言的载体,与意义一起构成语言符号。

(1)自然界声音如风、雨、敲门声不是发音器官发出,不表示特定含义;

(2)动物声音虽然也是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声音,但这只是对环境的即时反应,不能组合,不表思维,不具备符号资格;

(3)人的声音如咳嗽、呵欠等也是一种自然反应,不能形成符号,不表示意义。

2、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分辨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来呢?

男女、大人和小孩的声音差别主要是音高不同。声音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而频率的大小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少有密切关系,在相同的时间,物体振动次数的多少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形状,长而厚的物体振动次数少,振动频率小,声音就低,短而薄的物体振动次数多,振动频率大,声音就高,妇女和儿童的声带短而薄,说话声音高,男子的声带长而后,说话声音低,所以我们能分别男女和大人小孩的声音。

3、举例说明什么是音素?为什么要强调在一次发音中来辨别音素?

音素是人类语言在一次发音中按照音色的不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它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如电大(dianda),两个音节都有元音/a/,但是明显听出前一个的发音开口度要比后一个发音开口度大,为什么呢?音位前一个元音/a/前面有元音/i/,开口度较小,/a/受其影响。这样,这两个元音就是不同的发音,也就属于不同的音素。

每个音素都有不同的音质,我们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稍微有所改变,就发出了不同的音素。严格的说,一次发音就是一个音素,两次发音可能音色就会不同(如:a、A、ɑ)

4、造成不同音质的原因有哪些?

(1)发音体不同。乐队中不同乐器发音不同。

(2)发音方法不同。木棍敲击和划过锣鼓,发音不同。

(3)共鸣器形状不同。大提琴和小提琴的音色不同。

人们可以通过改变上述三种方法,发出不同的音色。

5、音长、音高、音强和音质的联系?

四者是从不同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的四个成分,但总的说来,音长、音高和音强三者都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音色是最根本最本质的,任何语言的语音系统都是以不同音色的音色为其最基本构成,其他要素则不占据主要地位。音色的变化最丰富,可以满足人们区别各种意义的需要。

四者的关系:

(1)元音的音色与频率(音高)、振幅呈现有规律的对应关系。

低元音的频率低,振幅大;高元音的频率高,振幅小。

(2)音高与音长也有规律性联系。

一般来说上声音长最长,其次是阴平,再就是阳平,而去声的音长最短。

(3)音高与音强之间有一定联系,可以互为伴随特征。

发音高,音强就强;发音低,音强就弱。

6、语音的社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语音符号的音义结合是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

语音都有意义,音义结合不是个人决定的,是全体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示;同一个音可以表示不同意义。

(2)语音系统是由社会决定的。

任何语言和方言都有独特的语音系统;即使物理、生理属性相同的现象在不同系统中的作用也不同,这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但这些差异不是发音器官不同和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的,而是不同民族、地区、团体各自选择了自己的系统,所以,经过训练,可以相互学习不

同的语音。

7、国际音标有哪些优点?

国际音标所用的符号主要采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不够用时则采用反写、倒写、合用、增添附加符号、用小写尺寸的大写字母等方式解决。其主要优点是:

(1)标音准确:音素与符号一一对应,便于准确记音

(2)符号简单易学:国际通行拉丁字母,便于学习使用

(3)使用灵活:有很多附加符号,可以记录人类一切语音。如鼻化音、唇化音等。

8、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有哪些?

(1)气流在发音通道上有无障碍(元音无,辅音有)→最主要区别

(2)发音器官各部位的状态(元音:各部位均衡;辅音:成阻部位紧张)

(3)声带是否振动(元音:振动;辅音:不一定振动)

(4)气流的强弱(元音:弱;辅音:强)

(5)是否是纯乐音(元音:纯乐音,响亮;辅音:乐音+噪音,不响亮)

(6)能否自成音节(元音:自成音节;辅音:一般不能自成音节)

9、音位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

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凡是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且具有辩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不同的音位。

(2)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单位。

在区别意义的前提下,是最小的,不可以再切分的。

(3)音位是在多次发音中归纳出来的语音集合单位。

在一次发音中音素和音位并没有什么区别,音位在一次发音中只能由具体的音素来体现,多次发音则体现为多个音素。

(4)音位总属于具体语音或方言的。

每一种语言或者方言都有着自己的一套音位系统,这些音位都在具体的语言或者方言中起着区别意义的作用,离开了具体的语言或者方言,它们的作用也就不存在。

10、音位、音素、音位变体的关系?

(1)音位和音素的关系:音位和音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A、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孤立地考察语言片段在一次发音中切分出来的最小单位,不具有区别意义作用;音位是从特定音系中分析出来的具有辨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B、划分范围不同。研究音素可以超越具体语言和方言,着重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研究,侧重语音的物理、生理属性;研究音位则必须落实到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不但要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更要从语音的社会属性上研究。音素就像人类共有的制造语音外表的原材料,不同语言或方言的人从中取走不同的音素组成自己的语言或方音的音位系统。

C、音素只能从音质角度上切分,音位却可以从语音四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上划分与归并。

D、音素是一次发音就可分析出来的,音位则往往涉及一类发音。

联系:音位是比音素更高一级的语音单位,音素是音位所使用的语音资料实体。音位是在音素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一个最小的语音单位,从不同角度看,可能是音位,也可能是音素。(2)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着眼于语音体系中集合和内部成员的关系而言的)

音位是由音位变体构成的,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音位”只是一个抽象的笼统的概念,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能看到它的真实面貌。音位是从具体变体中归纳而成的语音类型单位,没有具体的音位变体,音位就不会存在;另一方面,音位总是由具体的变体来体现的。

11、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有何区别?

条件变体:一个音位因受语音环境的制约而表现为若干个不同的音素。这些不同的音素所处的语言环境不同,它们互相排斥,处于一种互补关系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果条件变体的音位在语音上相似,就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

条件变体是只能出现在某种特定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是一个音位在不同环境中受不同条件影响而产生的。如普通话/a/音位,有四个常见的变体,而且有各自的出现条件:[pai]中,受前元音[i]的影响→前元音/a/

[mA]中,受单韵母影响→央元音/A/

[lɑu]中,受后元音[u]影响→后元音/ɑ/

[j&<108; n]中,受韵头[i]影响→半低前元音/&<108;/

英语清塞音/p t k/有两个变体:出现在词首读送气音[p't' k'];出现在/s/和元音之间读不送气音,但由于它们不区别意义,所以都是/p t k/的条件变体。

自由变体是指能自由地出现在某种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不受条件地限制,可以随意地、自由地替换,不区别意义→虽然音质上存在差别,但该语言的人意识不到。

如:四川话、湖南话、湖北话/n//l/不分→/n/的变体;傣语[x][k']可以替换。

一般地说,每个音位往往有几个条件变体(有些明显,有些不明显,可以忽略);但不一定有自由变体。

12、划分和归并音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对立原则(非对立原则是归并音位的第一原则)

所谓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即改变了原来音节所表示的意义,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们不能划为一个音位,而要看作是不同的音位。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

(2)互补相似原则

同一语言或方言中,有相似或相近的几个音各有自己出现的语音环境,绝不出现在相同条件中,那么这些音的分布状况互补,就应作为同一音位的变体归并起来。

(3)随意替换性原则

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可以自由替换而无辨义作用的若干音位归并在一起。

语音上不同的音素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并且在一切活语言环境中可以彼此替换,没有功能差别,那么就属于同一个音位的自由变体。

13、为什么说音位总是属于具体语言或方言的?

每一种语言或者方言都有着自己的一套音位系统,这些音位都在具体的语言或者方言中起着区别意义的作用,离开了具体的语言或者方言,它们的作用也就不存在。比如我们不能将英语中的音位和粤方言中的音位等同起来。

不同语言中,语音体系也不同:音素和音素的差异是否构成功能差别也不同。相同的音素进入不同的音系,其相互关系可能不同(每个语言/方言的音位及其内容不同)英语[P][P']不出现在相同的环境中,不会造成意义差别。people/speak→一个音位/p/汉语则是两个音位。英语/p//b/两音位,汉语则没有对立。再如/n//l/的对立。

语音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的音素能否区别意义,完全取决于语言的社会习惯而与实际音质差别的大小无关。属于不同音位的音素即使差别很小,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却对它们很敏感,能准确无误地区分开来。属于同一音位的音素即使具有明显的差异,说这种语言的人却对它很迟钝,往往不能自觉地意识到。

14、特定语言中的音位系统大致包括哪些内容?

(1)它的全部音位(音质音位和超音质音位)

(2)音位的全部变体及条件变体的出现条件

(3)音位之间的对立关系(各种各样的区别性特征)

(4)音位与音位的组合原则及规律

15、不同语言或方言音位系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音位数目不同

大多在15-50之间,普通话(19+5;22+6),哈萨克语33,普米语62

音位数目最少的是夏威夷语(13个,5个元音+8个辅音)

(2)具体音位不同(音位内容不同)

汉语/ t&&51; t&&51;’&&51; y/,英语、俄语没有;英语/θ/,汉语无;俄语颤音,汉语、英语无。

(3)音位对立重点不同(区别性特征不同)

汉语普通话送气、不送气对立:5对(/p p’/ /t t’/ /k k’/ /ts ts’/ / t&&51; t&&51;’/)

英语的清浊对立:8对(/p b/ /t d / /k g/ /f v/ /θD/ /s z/ /S Z/ /tS dZ/)

(4)音位的组合规律不同

体现为不同语言音节结构类型和音节数目的差异:

夏威夷语:45个音节,两种类型:元音辅音+元音→全是开音节

汉语:418个音节(带调1332),四种类型

英语:4500个音节,除了辅音/h/ /&&31; /外,既可在开头,又可在尾和之间,辅音可连用。

16、语音规律的制约条件主要有哪些?

具体的语音规律只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条件下起作用。

(1)时间条件:语音规律只在某段历史时期起作用。如卷舌音[t&&51;][t&&51;’][&&51;]只能出现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而不见于中古和上古音;“浊擦音”“日母”只所以没有清化,是因为它出现在“浊音清化”过程之后。

(2)地域条件:语音规律只在特定地域内进行,如广州话无[t&&51;][t&&51;’][&&51;][],保留了入声。

浊音清化在北方方言中都已完成,但吴方言、湘方言中仍保留浊声母。

(3)语音条件:语音演变要受到演变音本身或其他相邻音的音质与非音质的限制。

如浊音清化有送气、不送气清音之分→受演变音自身声调的影响(声调成为声母变化的条件)17、音位体系的演变包括哪些内容?

语音演变从根本上说是具体音系的演变,语音的历史演变引起整个音位系列有规则变化:(1)音位的分化与合并(新音位的出现,旧音位的消失)

某几个音位或几组音位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合并和分化产生出新音位。

如:轻唇音的出现(从双唇音中分化出来);见组和精组分化出[tφtφ’φ]

汉语声调的分化与合并:“平分阴阳”是分化,而”浊上归去”和”入派三声”则是合并。(2)音位对立关系的改变(聚合关系的改变)

中古汉语塞音有清浊和送气不送气的对立,近、现代汉语只剩下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知、照组合流,原来的发音部位的对立关系将改变。

(3)音位组合规则的变化(组合关系的改变)

中古汉语可以出现塞音音尾/p/ /t/ /k/,现代汉语入声消失,以塞音收尾的闭音节消失;

古汉语舌尖音和舌根音都出现在音位/i/ /y/之前,而现代汉语则不行。

18、举例说明语音的同化与异化、弱化与脱落。

同化:言语中最常见的一种语音变化,指两个不同或不相近的音连读,受影响而变得相同或相近。如广州话中的“收音机”,往往说成“心机”,普通话中的“面包”miànbāo,前一个音节的韵尾/n/受到后一个音节的声母/p/影响,读成了/m/等。

异化:如果两个或多个相同或相近的音连在一起,又难免使语音成了囫囵的一串而难以分辨,所以其中一个要做出改变,这在语音学上叫做“异化”。

俄语里最丰富;法语“militɑire”[militε:r] →[melitε:r]

汉语主要表现为声调的异化:如两个上声连读,前一个变阳平(好好学习、粉笔、野草、悔改)

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发音时受所处地位(位置:在词的末尾、作助词等)的影响而引起的肌肉紧张度减弱的音变现象。如:大的[ta t&O01;]→[ta d&O01;];哥哥[kγkγ]→[kγg&<241;];妈妈[mA mA]→[mA m&<241;];脑袋[nau tai]→[nau dε](元音、辅音都弱化)

脱落:语流音变中连读的某个音消失的语音现象。(往往弱化的某个音节进一步弱化形成脱落)汉语轻声音节经常出现脱落情况。如:我们[wom&<241;n ]→[wom];豆腐[tou fu]→[touf];意思[yi si]→[yis] 为了连读方便,儿化音节里韵尾-i -n常脱落。([i][n]韵尾与儿化的卷舌不协调,所以先减音再儿化)如“锅盖儿”[kuo kɑi&<241;]→[kuo kɑ&<241;];小孩儿[φiɑu xai]→[φiɑu xar];茶缸儿[t&&51;’ɑka&&31;]→[t&&51;’ɑk&>59;&<241;](只留鼻化的痕迹)英语音节的连读或语速加快时,常出现脱落现象。

练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超语言的剩余成分是指()中扣除语言成分后剩下的成分。

2、语言是人类社会的()工具,而且也是()的工具,这是语言的两大社会功能。

3、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4、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言符号的内容是()。

5、语言的底层是一套(),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第二级是(),第三级是(),第四级是()。

6、语言体系中的一切成分都以关系为基础,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两种关系就是()和()。

7、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的()()()()和()的过程。

8、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最重要的是人类具有()能力和()能力。

9、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以把思维分为()、()和()三种类型。

10、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突出表现在它具有()特点,没有阶级性。

11、依照语言间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可以把语言分为()()()和()。其中,()是最大的类,相互间的亲属关系最疏远。

12、语言的亲属关系是用()来确定的,如汉语和藏语是具有共同历史来源的亲属语言,它们都属于原始()。

二、名词解释

1、语言

2、语余成分

3、符号

4、组合关系

5、聚合关系

6、思维

7、动作思维

8、形象思维

9、抽象思维

10、亲属语言

11、社会方言

12、地域方言

13、谱系分类

14、皮钦语

15、克里奥耳语

三、思考题

1、汉人说的就是汉语,英国人说的就是英语,对吗?为什么?

2、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为什么要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

3、为什么说语言也是一种符号?

4、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不同?

5、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6、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既然语言符号有任意性的特点,为什么对于使用语言的人又具有强制性?

7、谈谈你对语言符号组合的线条性和层次性的认识。

8、促使语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语言符号既是难变的又是可变的?

9、怎样理解语言没有阶级性?

10、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11、怎样理解语言的全民性特点?

12、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3、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学会掌握语言呢?

14、为什么说组合关系和类聚关系是语言体系中两种最基本的关系?

15、语言和思维相互联系的主要表现?

16、语言和思维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17、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8、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讨论题:

1、人类语言能力是先天的还是后天学会的?为什么?

2、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怎样的?

3、聋哑人能否进行思维?

4、智能机器人有没有思维?

5、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与语言有没有关系?

6、鹦鹉学舌,海豚学话,猩猩学会使用手势语能说明动物也有语言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解题要点):

一、填空题

1、言语

2、交际工具、思维

3、形式、内容

4、语音、语义

5、音位、形位、词位、词组、句子

6、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7、编码、发出、传递、接收、解码

8、抽象思维、发音

9、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概念(或抽象、逻辑)思维

10、全民性

11、语系、语族、语支、语群;语系

12、历史比较法、汉藏语系

二、名词解释

1、语言: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它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语余成分(超语言的剩余成分):没有放在言语当中进行运用的,或者未被社会承认的言语成分。

3、符号: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

4、组合关系: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

5、聚合关系: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组合能力)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6、思维:思维是人类大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

7、动作思维:动作思维是指思维时能直接感知思维对象,并通过思维者自身的动作去影响思维对象的一种思维活动。例如像工程设计师、体育运动员等的思维活动都具有直观动作特点,教练员讲解有关体育战术如足球、篮球、排球等也要用动作思维。

8、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时唤起形象并在想象中对形象进行加工改造的一种思维活动。艺术家和文学家在进行艺术构思时都要进行形象思维。

9、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指以语言为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分类,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一种思维活动。

10、亲属语言:具有共同历史来源的、彼此之间带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称为亲属语言。

11、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指的是社会内部一群人或某一阶级、阶层内通行的方言,是统一的全民语言在使用上表现出来的社会变体。社会方言是因社会的分工而出现的语言分化,行业用语、术语、阶级方言、黑话等都是常见的社会方言。

12、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变体),主要差别是语音。地域方言是因地域的隔离引起的,差异比较大,主要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也有表现。

13、谱系分类:语言的谱系分类是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语言所作的分类。

14、皮钦语:皮钦语又叫洋泾浜语,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由当地语言和外语在频繁接触中形成的一种混合语言。

15、克里奥耳语:在皮钦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包含不同语言成分的混合语。当某种皮钦语最终成为一群人的母语时,这种混合语就被称为克里奥耳语,人们就说它已经克里奥耳化了。

三、思考题

1、汉人说的就是汉语,英国人说的就是英语,对吗?为什么?

不正确。语言不是说话,不管中国人还是英国人,他们说出来的话属于言语的一部分内容,是具体的、个别的言语活动;而他们在说话时所遵循的确定的规则才是语言。人们所说的话是使用语言的产物,即运用语言才产生的言语活动。因此,我们不能把人们所说的话与他们所使用的语言等同起来。

2、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为什么要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

语言是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的总和,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说话就是对规则系统的运用,相同的规则生成不同的句子。

语言和言语的主要区别:

(1)从运用角度来说:言语是自由的;而语言是有规则的,不自由的。

(2)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言语包括张口说话的动作(言语动作)、说话代码(语言)以及说、写、想的话(言语作品);而语言是言语中较为确定的部分。

(3)从表现形式看:言语是个人的,有个人特点;而语言是社会的。

(4)从哲学角度看:言语是具体的、个别的;而语言是抽象的、一般的。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1)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2)语言存在以说话的需要为前提。

(3)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行为和结果。

正确区分语言和言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认清语言的客观存在,从而正确地理解语言,对待语言,精确地规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此外,区分二者,认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对于研究作家运用语言的特色,研究作品的言语风格,提高人们运用语言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为什么说语言也是一种符号?

语言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它具有所有符号的一般特点,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语言符号本身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也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一定的语音形式代表一定的意义内容,一定的意义内容一定要用一定的语音形式表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依赖的。

4、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不同?

语言是认知现实的听觉符号系统,它是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不同于其它符号。

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的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符号。

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它是有组织、有条理的,是由不同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可分不同的层级。

再次,一般符号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

最后,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不能生成新的意义;而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语言符号能重复使用,人们根据交际需要将有限的语言符号排列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

5、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任意性和二重性

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形式;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二者不可分割。这就是语言符号的二重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又叫做约定性,也就是说,语言中的语音和语义的关系并不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或者某种规范建立起来的,用什么样的声音去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达,这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2)线条性与层次性

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一次出现,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另一方面,语言符号又不在同一平面上,而是从大到小、由高到低分属不同的层或级,语言这种分层的装置,使音、义以及由音义相结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各得其所,充分体现了语言符号的层级性特点。

(3)稳定性与发展性

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无所谓好坏,为了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不轻易发生变化;但从历时角度看,稳定性只是相对的,发展才是绝对的。语言符号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决同时也决定了语言的可变性和不变性,因此语言发展的过程只能是渐变的,不能突变。

6、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既然语言符号有任意性的特点,为什么对于使用语言的人又具有强制性?

第一,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

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

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是不可动摇的。但是任意性并不意味着语音形式完全取决于说话者的自由选择,也不是指人们对语义内容可以随意理解。它只是表明,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一个符号在语言体系中确立以后,个人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它对使用者来说是强制接受的。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更改,就会使符号失效。更何况符号本来就是约定的,只要大家认可,就无所谓好坏,因而也就没有故意变更的必要。我们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改变音义之间的结合关系。

7、谈谈你对语言符号组合的线条性和层次性的认识。

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一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这就是语言符号的线条性特点。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特点说明符号和符号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受组合的结构规则的制约)。这个组合过程体现了语言符号的层级性,如汉语中的“语素→词→短语→句子”的层级关系。“红”是一个语素,也是符号,它可以和其他的符号结合,还可以组合成更大的语言单位。当然这种组合必须遵循既定的语言规则。正由于符号在交际中可以重复使用,人们才能根据交际的需要将有限的符号排列组合,说出无限的话来。

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就是说,语言是一种分层的装置,可以从低到高、或者从下到上分出若干个层次,使音、义以及由音义相结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但每一种现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之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语言可以分为不同的层级单位,如语素、词、词组、句子,

语言系统就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低一级的层级单位组成高一级的层级单位,最后组成语言这个复杂的系统。语言就是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上构成的一个层级装置。在这个层级装置中,各个层级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层次的单位数量逐层增多,从有限到无穷。最底层的音位系统,一般只有几十个,它们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音位组合与意义联系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组合构成数万个词,数万个词再组成无数的句子。

8、促使语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语言符号既是难变的又是可变的?

促使语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1)社会发展,语言发展,交际需要,音义之间相互适应;

(2)语言在流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误差;

(3)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积非成是的特殊情况;

(4)人们的好奇心理促使不断地创造语言。

处在一定阶段上的语言具有稳定性的特点。稳定性为处在某一时点上的语言状态进行静态描写提供了可能。但是历史地看,语言符号乃至整个体系又是可变的。语言根本无法抵抗那些随时促使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关系发生转移的因素。这是符号任意性的必然结果之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在理论上又使人们在语音和语义之间有建立任何关系的自由。既然是自由的,就当然允许变化。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存在的既相互适应又可能不适应的矛盾,必然导致变化。语言的稳定性和发展性是辨证统一的,为语言的共时、历时研究提供了可能。

9、怎样理解语言没有阶级性?

(1)首先是看语言工具的服务对象,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还是为大众服务。

语言是人类社会统一使用的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不是为特定的阶级或阶层服务的,这可以是是语言的本质特征。

(2)其次是结合语言自身的结构考察,观察语言在那一方面体现了阶级性特征没有。

语言的结构本身也是没有阶级性可言的。构成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也是没有阶级性的。

(3)再次是看语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

10、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1)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而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语言可言了。语言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等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从语言的起源来看,语言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从语言的发展来看,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2)语言不是自然现象,它与自然现象有根本的区别。

语言有其自然属性的一面,但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语言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同社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制于社会的;语言是完全依赖于社会的,离不开社会的,它的发展变化也是服从社会的需要的。另一方面,从语言的音义联系看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3)语言不是个人现象,与个人现象有区别。

个人现象是个人的自言自语,说听由个人承担,不是语言最本质的内容。而语言则受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制约。

11、怎样理解语言的全民性特点?

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既不属于经济基础又不属于上层建筑,

不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的,而是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服务的。可以这样说,一个社会的集体就是依赖统一的语言把全体成员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成员统一使用的交际工具。

12、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首先,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适应人类需要而产生的;语言是信息载体,传递信息的代码;交际职能是语言最基本的社会职能,其他功能只是它的派生物。

(2)其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体态语等副语言,在一定场合使用,这些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手段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语言虽然不是唯一的(文字、音乐、图画、电报、数学符号)交际工具,但却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3、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学会掌握语言呢?

(1)语言是一种层级结构,最底层的音位(几十个)是很少的;

(2)用语素(几千个)组成的词(几万个)的数量也是有限的,而且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就通过词的不同组合创造出数量庞大的句子(无数个)来;

(3)更加重要的是词和词组合成为句子的规则也是有限的。

所以人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利用语言这种层级结构和语法规则,以少驭多,掌握语言,创造出无限的句子来。语言系统的这种灵活的层级装置,为人们以少数驾驭多数奠定了结构的基础。

14、为什么说组合关系和类聚关系是语言体系中两种最基本的关系?

在语言体系中一切成分都以关系为基础,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都是在两个不同的范围内展开的,这就是组合关系和类聚关系。语言的二层关系是相对于语言系统的整体来说的,至于这一系统是如何运作,使语言具有丰富性和生动性,创造出无限多的句子来,所依靠的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

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组合能力)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其实就是具有相同功能特点的一群符号之间的关系,由于它们的功能相同,所以在同一结构中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虽然具体内容有所改变,但功能与结构关系没有变化。

组合关系所侧重的是符号和符号怎样组合成为一句完整的话,聚合关系所侧重的是如何替换现有的符号创造出更多的句子。组合关系和类聚关系是语言体系中两种最基本的关系。不但所有的语言符号(符号系列)处在两种关系中,构成符号的各级单位也处在该关系中。同样,语义的搭配、同义词的选择等也反映出语义方面的组合和类聚关系。

15、语言和思维相互联系的主要表现?

(1)思维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

A、从认知学(认识论)角度看:语言是认知的伙伴→固定认识成果

B、思维的形成过程和成果都离不开语言

形成思维需要语言(词是思维的材料,语法是思维程序)——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

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成果需要通过语言表达记录下来

(2)语言离不开思维

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运用中才有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无所谓交际。

B、语言中词和句子的意义是思维赋予的,层级关系,组合、聚合与逻辑思维的活动模式相合。

总之,二者相互依存,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又相互适应,有思维就有语言

16、语言和思维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语言和思维是不同的社会现象,不同科学研究的对象,其功能、范畴、规律都不相同。

(1)概念不同:工具不等于其服务对象。思维是人脑的机能,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2)职能不同:思维用来认识世界,反映规律;语言的最重要职能和目的是来沟通思想、传递信息

(3)构成不同:思维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构成;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构成(4)语言单位与思维形式不完全对应:一种概念可以用多个词语表达;判断多用单句,但单句并非都为判断

(5)思维是全人类共有的,而语言具有民族性。

17、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各方言之间并未斩断一切联系,他们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基本上还是相同的。

社会的发展往往造成社会内部进一步的分工,这样,同一分工的人群在语言交际上就具有某一社团的特征,产生了语言分支或者语言变体,这就是社会方言。社会的发展往往还伴随着人群生活地域的扩展或者迁移,这样,原来是同一种语言的语言群落,由于地域的变更,某一地域的语言变体就会跟原来的语言逐渐有了差距,各地域之间的语言变体有了自己的稳定性,就产生了地域方言。方言差异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重要体现,这种不平衡是指在不同语言社团中进展速度快慢的不同。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都是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是社会分化的伴随现象。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范围不同。

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而地域方言则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所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虽然都叫方言,但划分的角度是不同的。

(2)内部差异不同。

域方言之间的主要差别表现在语音上,同时也反映在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方面,而社会方言的主要差别则在一般词汇方面,语音、语法方面没有差别。

(3)发展趋势不同。

地域方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为独立的语言,或在社会高度统一融合情况下可能消失;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的基本词汇、语音系统、语法结构,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18、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相关,都是单一语言分化而成的后代。但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1)从社会分化看,地域方言是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不完全的结果;而亲属语言则是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进一步加剧而完全分化的结果。

(2)从语言分化看,地域方言是随着共同语分化发展,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但地域方

言的新词、语法格式等与共同语有相当大的共同点;而亲属语言中的词语、语法格式等不断扩大自身的特点,并向不同方向加速分化发展,最终形成了独立的语言系统。

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方言还是不同的亲属语言,主要取决于社会分化的程度以及共同语是否继续存在。

【练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四大部分。

2、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即“小学”指的是()()()三大部门。

3、()()()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4、()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5、()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代表性著作是()。

6、结构主义语言学在发展中又分出()()()三大主要的学派。

7、美国描写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其著作()是这一学派的奠基性著作。

8、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奠基人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9、研究某种语言或某种方言的某个结构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详细状况的分支学科是()

10、从具体研究对象上看,现代汉语属于理论语言学门类中的()

二、名词解释

1、语言学

2、小学

3、普通语言学

4、专语语言学

5、共时语言学

6、历时语言学

7、应用语言学

8、社会语言学

9、心理语言学

10、神经语言学

三、思考题

1、古代传统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

2、现代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时期?其主要的代表流派有哪些?

3、为什么说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4、广义的应用语言学主要包括哪些门类?

参考答案(解题要点):

一、填空题

1、语音、词汇、语义、语法

2、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3、中国、印度、古罗马-希腊

4、历史比较语言学

5、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6、哥本哈根学派、布拉格学派、美国描写主义学派

7、布龙菲尔德、《语言论》

8、乔姆斯基

9、共时语言学

10、个别语言学(具体语言学、专语语言学)

二、名词解释

1、语言学

语言学是以人类所有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演变规律。

2、小学

指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研究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研究字义的训诂学三个方面的内容。

3、普通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也叫一般语言学,它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普通语言学再细分,可分普通语音学、普通词汇学、普通语法学、普通语义学等。

4、专语语言学

专语语言学也叫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它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语言的结构。专语语言学为普通语言学提供丰富的材料,并接受普通语言学的指导,与普通语言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共时语言学

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的方面研究语言。

6、历时语言学

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7、应用语言学

广义的应用语言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创立的新的语言学科,综合多种学科的研究手段,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即语言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8、社会语言学

结合社会学和语言学,把语言结构和运用各方面与社会环境结合,主要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关注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社会差异。

9、心理语言学

结合心理学和语言学,重点观察语言与个人的关系,通过语言了解人的心理认知活动;研究人类大脑的语言机制,人类怎样运用语言;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得接受和发生过程、语法的心理实现。

10、神经语言学

在心理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通过神经控制系统研究言语的产生;中心问题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

三、思考题

1、古代传统的语言学和今天的语言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一,研究对象不同。

古代的语言学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的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研究,如制定语言规范,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第二,研究目的不同。

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是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此探讨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

第三,地位不同。

古代的语言学研究地位低下,始终处于附庸地位,而现代语言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又产生了许多边沿性学科。

2、现代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时期?其主要的代表流派有哪些?

现代语言学一百多年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分别是这三大时期的代表流派。

(1)历史比较语言学:它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科的正式诞生,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开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研究方法都有别于传统的语文学。语言学从此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走上了科学轨道。

在理论和方法上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9世纪初→初级阶段:丹麦的拉斯克(R?Rask)、德国的格里木(J?Grimm)和博普(F?Bopp)19世纪中期→发展阶段:德国的施莱歇尔(August Schleicher)

按照语言的来源和亲属关系作“谱系分类”,从事有关亲属语言早期的原始母语的构拟和重建。

19世纪末→新语法学派时期:德国的奥斯特霍夫(H?Osthoff)和布鲁克曼(K?Brugmann),

创办《形态学研究》,宣布“语音演变规律不允许任何例外”

优点:相对于语文学时期是一个巨大进步,使语言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是一个里程碑。历史比较语言学建立了比较法;注意古今语言、当代不同语言的对比;重视“活”语言;运用进化论观点考察历史来源和亲属关系,作了谱系分类。

缺点:对口语的重视仍然不够,侧重古语及其发展,将语言事实作孤立的分析;忽视了语言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忽略了语言整体的系统性考察。

(2)结构主义语言学:当语言研究在观点、方法上酝酿重大变革之时,瑞士的索绪尔出版了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提出了一整套的新理论,奠定了结构主义的基础。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又发展出了三个主要的结构主义学派:

布拉格学派(结构—功能学派):强调语言是一个功能体系;在国际语言学会上公开音位学观点,代表作《音位学原理》代表人物:马泰修斯、雅科布逊

丹麦学派(哥本哈根学派):语言是完整的符号系统,符号是表达方式和内容的综合体成立哥本哈根语言学会,创办《语言学学报》,论文《结构语言学》

代表人物:叶姆斯列夫、布龙达尔

美国的描写语言学派:结构语言学中发展最完善,最重要的一个学派。

先驱是鲍阿斯和萨丕尔:强调对语言作客观的共时描写

重要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其专著《语言论》是该派德奠基之作。

优点:强调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不能孤立地研究,要从各成分间的关系,结构的分层符号系统的整体性认识;注重对立成分的分析,影响很大。

缺点:后来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死胡同,过于追求形式,忽视了语句的具体内容。将形式和意义割裂开来。只能描写语言事实而不能解释原因。

(3)转换生成语言学:是在批判和修正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最近几十年西方语言学最有影响的一个学派。

创始人乔姆斯基,1957年《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乔姆斯基革命”)其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的,不同于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上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乔姆斯基不满足于观察语言行为的表面现象,而要求探索人类内在的语言能力。他不仅描写语言行为,还要研究体现在人脑中的认知系统和普遍语法;认为人具有语言习得机制,大脑能自动创造和理解句子,而语法就是生成和描写句子的规则系统;采用现代数理逻辑的形式化方法,根据有限的规则演绎无限的句子。

优点:这种学说适合计算机的应用,克服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只重表层结构忽视深层结构的不足。为语言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子和方向,促进了认知科学的发展;把语言学的研究和神经科学、心理学以及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结合起来,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特别是人机翻译和对话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为什么说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一起出现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所以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语言的重要性,很早就注意研究语言,所以语言学是古老的。

但直到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真正科学意义上的语言研究最终从附属地位上独立出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其它学科相比,语言学的确是十分年轻的。正因为如此,随着语言学与别的学科的交融,又产生了许多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话语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宇宙语言学等等,这些也体现了语言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4、广义的应用语言学主要包括哪些门类?

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指语言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所创立的新的语言学科,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来研究语言,从而建立新的学科。

社会语言学:是社会学和语言学相结合的产物,也吸收运用了心理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是一门综合性研究学科。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关系,尤其关注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特别注意语言变体与社会因素的联系,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心理语言学:是心理学和语言学结合形成的学科。心理语言学着重观察语言和个人的关系,通过语言了解人的心理认知活动;研究人类大脑的语言机制,人类怎样运用语言;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得接受和发生过程、语法的心理实现。

神经语言学:最近二十年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通过神经控制系统研究言语的产生;中心问题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

统计语言学:通过某一作家用词频率的统计研究,可以为探索作家的语言风格提供有力的佐证;统计语言学的某些成果还可以为编撰字典辞典、编制教科书、计算机存储汉字提供有利的依据。

另外,还有数理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计算语言学、语言病理学等学科门类。

《语言学纲要》试题库剖析

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学 2.语言 5.文言文 6.符号 7.符号形式 8.符号的任意性 9.语言符号 10.组合关系 11.聚合关系 二、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__________ 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__________。 3.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4.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个部分。 5.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个阶段。 6.语言是人类社会的______________,而且也是思维的______________。 7.在一定条件下,身体姿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离开语言独立完成交际任务。例如汉民族点头表示____________,摇头表示____________,送别时挥手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欢迎,咬牙切齿表示_____________,手舞足蹈表示____________。 8.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____________。 9.汉语的“哥哥”、“弟弟”,英语用________________表示,汉语的“舅舅、姨父、姑父、叔叔、伯伯”,英语用______________表示。 10.英语可以直接用数词修饰名词,汉语数词修饰名词一般要加上一个 _____。 11.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_________。 12.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13.一个符号,如果没有_______,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_______,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14.语言符号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______。

(完整word版)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 绝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 2013级“筑梦之旅(三)” 语文试题 命题人:审核人: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个大题,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 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30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共18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猿猱.(náo)迤逦.(lì)怆.然(chuàng)心广体胖.(pán) B.潺湲.(yuán)炽.热(chì)解剖.(pōu)浑身解.数(jiě) C.蓦.然(mó)坼.裂(chè)渌.(lǜ)水稗.官野史(bài) D.刹.那(chà)扁.舟(piān)滂滂.(pāng)少不更.事(gē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文身照相机搬师回朝返璞归真 B.忸怩钓鱼竿绿草如茵焕然冰释 C.家具万户侯以身作则指手画脚 D.噩梦一柱香蛛丝马迹估名钓誉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最近,国家海洋局审议批准了第25次南极总体方案,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面有序展开,建设南极内陆站是这次科考活动的核心任务。 ②针对众多作家指责百度文库侵权的问题,百度提出了解决办法:将百度文库中文学作品附带的大部分回报给版权方。 ③它深沉而执著,需要你敞开胸怀去感知,去,去吟咏,它是行动,是实践,期待你用一生去叙述。 A.考察收益品味 B.考查效益品味 C.考察效益品位 D.考查收益品位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大国情结》一文中(英国《金融时报》12月30日文章)提到,在一些西方人士看来,无论是咄咄逼人的商品还是日渐崛起的综合国力,或是在国际政治和外交舞台上的影响力,中国都堪称大国。 B.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小学生开展“手拉手”、班级之间“结对子”等活动,让他们和城市少年儿童增进了解、建立友谊、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C.“一两饭、一份青菜就是我从初中到高中每餐的食谱。”华南理工大学新生蓝慧玲回忆说,“生活上,我赶不上别人;学习上,我从来都是强者。” D.被人们称为新交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第76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予以赔偿。”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鼓励留美学人学者发挥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群体优势,回馈祖国与家乡,同时强调保障留学生权益,这是总领馆责无旁贷 ....的职责。 B.一个人如果总是在约束下生活,就会少一分天真,少一分自由。我愿我的生活是挥洒自如 ....的,如行云般随意舒卷。 C.社会上有一些人禁不住毒品暴利的诱惑,义无反顾 ....地走上了制造、贩卖毒品的道路,他们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D.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健身美体无可非议 ....,但在选择和使用化装品、保健品、瘦身营养素等产品时,要以科学、安全为前提,不要轻信夸大宣传和促销广告。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我国将推行公务用车制度。公务车出行采用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等办法,消息一经公布马上吸引了很多媒体的关注。 B.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C.教育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因受某些因素影响而过早承担大人的责任是很不幸的,这对孩子一生造成了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D.早上来上学的时候,我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张洞字仲通,开封祥符人。父惟简,太常少卿。洞为人长大,眉目如画,自幼开悟,卓荦不群。惟简异之,抱以访里之卜者。曰:“郎君生甚奇,后必在策名,当以文学政事显。”既诵书,日数千言,为文甚敏。未冠,哗然有声,遇事慷慨,自许以有为。时,赵元昊叛扰边,关、陇萧然,困于飞挽,且屡丧师。仁宗太息,思闻中外之谋。洞以布衣求上方略,召试舍人院,擢试将作监主簿。 寻举进士中第,调涟水军判官,遭亲丧去,再调颍州推官。民刘甲者,强弟柳使鞭其妇,既而投杖,夫妇相持而泣。甲怒,逼柳使再鞭之。妇以无罪死。吏当夫极法,知州欧阳修欲从之。洞曰:“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众不听,洞即称疾不出,不得已谳于朝,果如洞言,修甚重之。 英宗即位,转度支员外郎。英宗哀疚,或经旬不御正殿,洞上言:“陛下春秋鼎盛,初嗣大统,岂宜久屈刚健,自比冲幼之主。当躬万机,揽群材,以称先帝付畀之意,厌元元之望。” 大臣亦以为言,遂听政。 诏讯祁国公宗说狱,宗说恃近属,贵骄不道。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洞曰:“宗说罪在不宥。虽然,陛下将惩恶而难暴之,独以其坑不辜数人,置诸法可矣。”英宗喜曰:“卿知大体。”洞因言:“唐宗室多贤宰相名士,盖其知学问使然。国家本支蕃衍,无亲疏一切厚廪之,不使知辛苦。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宗室缘是怨洞,痛诋訾言,上不罪也。 转司封员外郎、权三司度支判官。对便殿称旨,英宗遂欲选用,大臣忌之,出为江西转运使。江西荐饥,征民积岁赋,洞为奏免之。又民输绸绢不中度者,旧责以满匹,洞命计尺寸输钱,民便之。移淮南转运使,转工部郎中。淮南地不宜麦,民艰于所输,洞复命输钱,官为籴麦,不逾时而足。未几卒,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史·张洞传》)

《语言学纲要》模拟试题

《语言学概论》考核题型与分章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计10分) 四、分析说明题(每小题5分,计20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计30分)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一、填空(15分) 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二、判断正误(15分) (错)1.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错)2.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3.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思考题(70分) 1.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例如: 三和四同时在教室看书,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四坐在中间位置。 A.四说:“今天气温很低。” B.三说:“我马上关上。” A、B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是反映今天的天气,而是向坐在窗户边的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2、不同语言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普遍的,但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会有所不同。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我们学会一种语言也就学会了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思维时常常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A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对事物的分类可能不同。 英文中的“uncle”,与汉语中伯父、叔父、姑父;堂伯、堂叔、堂姑父、姨父、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培训课件

导言 0.1 复习笔记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 (一)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1.语言现象 语言现象是人类社会普遍具有的现象,它是最早纳入人类研究视野的现象之一。 (1)人类对于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理性认识以及相关的许多抽象观念,是在各个古典文明形成的时期出现的。有关语言的理性思考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 (2)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古希腊的哲学家、古代印度的思想家等,都提出了对语言的一般看法,并且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对语言的最早的理性认识。 2.语言学的发展过程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在各个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古代文化典籍的传承成为文化发展延续的重要途径。这些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著作要得到学习和继承,都需要语言方面的分析和解释。这样,在许多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地区都出现了语文学研究,这是语言的系统研究的开始。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语言学三大发源地的成就 ①中国传统语言研究

a.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大量的文化典籍,它们所使用的古代书面语体被后人学习继承,称作文言文。直至20世纪初,正式的书面语一直使用这种文言文的形式。 b.中国传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围绕解读文言文典籍的需要进行的,主要是分析汉字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②古代印度语言研究 a.在印度,文化经典主要是宗教典籍,所用的语言是古代的梵语。最初这些经典是靠口耳相传,后来由文字记载下来。 b.古代印度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对这些宗教经典的解读。古代印度的学者在对语言一般性质的认识以及具体的语音和语法研究等方面都有卓越建树,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语言研究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西欧语言研究 a.古希腊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语文学非常发达,已经有了系统的语法研究成果。 b.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的语言研究传统,形成了拉丁语的语法研究体系。 c.西欧各国有一千多年时间在正式的场合都使用古典拉丁语,语言研究主要围绕拉丁语进行,语法、修辞、逻辑成为学校传授的主课,编出了种种语法、词典和读本,逐渐形成了传统的西方语言学。 (二)语言学的学科性质 1.语文学时期的语言研究不是独立的学科

九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九年级一阶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1~6题16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5分) 1 (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2 ( ) ,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 南赋壮词以寄之》)3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 园春雪》)(4)白居易的《观刈麦》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 _, 。 2.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èxi 流 渎 横 涕泗 根深 éh A 蒂 ìd 亵 固 ǒd 牛 u 成 ng B 斗 ō气冲 强 聒 不舍 gu 吉思 náh 汗 黠 éji 疵 狡 得所 C 优 劣 èli 吹毛求 īc nǔy 廓然无 累 陨 落 ùji 灵 D 柩 léi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断章取意旁鹜重蹈覆辙 B诘难狂妄自大自知之明 C诓骗袖手旁观轻而易举 D怒不可遏恼羞成怒恪尽职守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 分)………………………………………【】 ①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 ②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 ③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 ④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 物。 ⑤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 这部分称为‘卡符”。 ⑥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 ⑦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 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 A.②③⑤⑥⑦①④B.④②①⑤⑥③⑦

《语言学纲要》指导书习题答案(4-6章)

第四章语法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4分) 1、内部屈折:指的是依靠词根中元音或辅音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的手段。如,英语foot(脚,单数)-feet(脚,复数),goose(鹅,单数)-geese(鹅,复数),build(建设,现在时)-built(建设,过去时)等。 2、后缀:词缀的一种,粘附在词根语素的后面构成新词。如,汉语的“者”放在动词形容词(或语素)后面表示跟这个动作形状有关的人——长者、作者、编者、工作者、劳动者,等等;又如英语的-er/-or接在表动作的词(或语素)后面表示跟该动作有关的人——worker(工作者),teacher(教师),publisher (出版者),translasor(译者)等等。 3、词尾:是变词语素,它附着在词干后面,表示某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动词doing,其中的ing就是词尾,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4、复合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构成的词,例如汉语“白菜”“电脑”“支持”,英语“themselves”,“waterfall”,都是复合词。 5、语法范畴:是指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归类,例如“he”的语法意义是主格,“him”的语法意义是宾格,它们都属于格的语法范畴。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语法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完整的语调。 4、句子里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作出组合的词组叫自由词组。 5、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6、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7、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三类,例如happinesses中,es是词尾,ness是词缀,happy是词根。 8、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词根和词缀叫作构词语素,把词尾叫作变词语素。 9、词的组合有五种基本类型,例如“研究问题”是述宾结构,“跑得很快”是述补结构,“火速准备”是偏正结构,“我们努力”是主谓结构。 10、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 三、单项选择(20分,每空2分) 1、下列各组词中全都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D 。 A.大学、人民、(英)reader B.劳动、阿姨、(英)railway C.瓶子、老虎、(英)unhappy D.道路、材料、(英)classroom 2、下列句子符合英语语法规则的是D 。 A.He am a studentes.B.She is a students. C.I were a student.D.You are a student. 3、英语名词后面加上词尾s或es,这种变化属于语法范畴中的B 变化。

江西省南昌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江西省南昌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word版) 内容预览: 江西省南昌市2019年初中语文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考试(word版有答案) 语文试题卷 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7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18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哽咽(yàn)迁徒怒不可遏(è)不知所措 B.鄙夷(bǐ)狼籍惟妙惟肖(xiāo)根深蒂固 C.污秽(huì)忐忑锲而不舍(qiè)眼花缭乱 D.嫉妒(jì)震撼义愤填膺(yīng)锋芒必露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面对突如其来的熊熊烈火,为了六条幼小的生命,王茂华老师毅然跳入火海。 B.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C.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D.2019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海内外五万多名清华学子重回母校,追忆青春岁月,共享天伦之乐。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B.昨日,记者从省国土部门获悉,我省已全面启动今年灾害防治。 C.游览者必然也不会不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D.能否彻底智力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的时间里的杰作! ②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 ③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 ④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过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 ⑤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 A.⑤②③④① B.③⑤①②④ C.③②④⑤① D.⑤①③②④ 5.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2分) A.原句:××局、卫生局、卫生部和国家××局都有责任监管和查处瘦肉精。

语言学纲要习题答案

导言 一,名词解释(分,每小题分) ,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发展规律. .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个别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种语言的结构. ,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向的方面研究语言. ,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探讨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是在具体语言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面又分普通语音学,普通语法学,普通词汇学等分支学科. 二,填空题(分,每空分) .中国印度古希腊罗马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 .历时共时历史描写 .历史比较 .《语言论》 .索绪尔 三,问答题(分,每小题分) ①研究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学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的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研究,如制定语言规范,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 ②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是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此探讨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 正因为有这些差别,所以古代的语言学还不是独立的学科,处于附庸地位,而现代语言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又产生了许多边沿性学科. 人类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传递与接收问题,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编码就是发话人利用词语组织语句;发送就是把思维成果变成话语,通过发音器官表达出来;传递就是通过空气振动形成声波,把话语传达给受话人;接收是受话人利用听觉器官感知对方所说的话;解码则经过大脑的思维把声波还原成语言,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从而完成信息传递接收.如果受话人收到语言信息有所反馈,那么上述五个阶段则又重复一遍,只是发话人与受话人调换了. (举例说明略,可结合分析任举一个句子作说明.)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一起出现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所以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语言的重要性,很早就注意研究语言,所以语言学是古老的,但语言学直到世纪下半叶,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后来又建立了语言学的各个部门,语言研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其它学科相比,语言学的确是十分年轻的.语言是社会现象,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密切相关,而语言的发生又与物理,生理,心理等学科密切相关,而现代社会语言与语言的信息处理(如机器翻译,语码转换等)又涉及到数学,计算机科学,所以语言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如此,随着语言学与别的学科的交融,又产生了许多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话语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宇宙语言学等等,这些也体现了语言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语言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语言文字是掌握科学技术,提高文化水平的基础,而要学好用好语言,就必须利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②制定语言文字的有关政策,制定语言规范,都要在对语言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正好可以作指导;③新兴技术的出现扩大了语言学的应用范围.至于个人,同样可以利用语言学的成果,比如学习一种语言或方言,最好的办法是找到所学语言同自己母语的各方面的对应规律,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利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结合实际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举例) 语言学首先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一般所说的语言学,主要是指理论语言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论语言学又分普通语言学和专语语言学(具体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是在具体语言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面又分普通语音学,普通语法学,普通词汇学等分支学科.专语语言学以个别的,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某一种语言的规律.从是静态研究还是研究语言的历史看,又分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研究具体语言的发展历史,是纵向研究,比如汉语史研究,共时语言学研究具体语言在某一时代的状态(相对静止的状态),规律,对之进行客观的描述,是横向研究.如描写语言学,又分描写语音学,描写语汇学,描写语法学等分支学科,现代汉语就是共时语言学. .在历史语言学产生以前,语言学

《语言学纲要》试题及答案

【练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 )( )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 )( )( )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 )( )()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 )发音器官。 5、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 6、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 7、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 )和( )两类。 8、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 )( )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9、辅音的发音特点是主要由( )和()两个方面决定的。 10、[t]—[d]的区别性特征表现为()对立。 11、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12、语音中具有辨义作用的最小单位是()。 13、一个音位通常是归纳几个音素的结果,那么,属于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叫()。14、一般把具有辨义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形成的音位分别叫做()( )()。15、( )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它也是语音中最小的()单位。 16、汉语的音节通常可以分为( )、()和()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分()、( )、( )三部分,声母和韵母是由()音位构成的,声调由超音质音位的( )构成的。17、常见的语流音变主要有()( )()()四种。 18、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类似阳平,这种变化叫做( )。 2、指出下列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p‘]-[p] [f]-[v] [ts]-[t§] [n]-[l] [y]-[i] [y]-[u] 三、名词解释 1、语音 2、音质 3、音素 4、音标 5、半元音 6、音位 7、音位变体 8、条件变体 9、自由变体 10、典型变体 11、超音质音位

昆明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昆明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 版) 内容预览: 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题考试用时: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准考证号:姓名:座位号: 一、积累与运用(含1-6题,共22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①每个人对幸福的追求是不尽相同的,伟大的政治家把为国家、民族建立功勋当做幸福;优秀的运动员打破记录的瞬间,就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朴实的农民会为劳作后的丰收和过上殷实的日子感到幸福…… ②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天真烂漫的孩子,得到精美的玩具,吃上可口的点心,就是他们渴望的幸福;成绩优秀,学业有成,是莘莘学子所憧憬的幸福;中年人所追求的,自然是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和美;至于老年人,健康是金,平安是福也就道出了他们对幸福的企盼。 ③幸福还因每个人不同的生存境遇而有别,穿越沙漠的人,得到一杯清水就是幸福;经历痛苦的人,得到一点关爱就是幸福;。 ④可见,幸福因人、因时、因境之不同而有别,愿你用辛勤的劳动、真挚的爱去赢得幸福吧!

1.请用正楷将第②段中画线的内容公正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3分) (1)殷实(2)烂漫(3)憧憬 3.第①段结尾处使用了省略号,该省略号的作用是(2分)。4.根据语境,在第③段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前面的语句语意连贯、句式相同、字数相等。(2分) 5.下列三组词语中,每一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3分)(1)决择饶恕荒诞不经记忆犹新 (2)竣工绚丽一窍不通痛心急首 (3)孤僻踌躇洗耳躬听力挽狂澜 (1)改为(2)改为(3)改为 6.按要求默写。((7)小题2分,其余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四面湖山归眼底,。(湖南岳阳楼对联) (2)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3),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4);死而不学则罔。(《论语》) (5)芳草鲜美,。(陶渊明《桃花源记》) (6)受任于败军之际,,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7)苏轼的诗词意境开阔,大气磅礴,历来为人称道。在《浣溪沙》一词中,他用“ ?,”的词句,告诉我们不要感叹岁月无情,人老了照样可以焕发青春,表现了他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他用“ ”的词句,勾勒出自己拉弓劲射的雄姿,表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1. 用课文原句填空。(每空 1分,共 3分) (1)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 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每空1分,共4分) (1)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自己理想的句子 (2)愿望是心中的明灯。只要愿望还在,光明就在;愿望还在,美好的祝愿就在。即使身处逆境,我们也不应放弃美好的愿望。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被贬谪时仍表达着对亲人的祝福。他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共6分) 我们的人生旅程不总是一平如境,它像大海一样,时而惊涛骇浪,时而安静 沉寂,时而浪花漫上沙滩,呈现出一种温柔。而能够让我们记住的,并不是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像,也不是它无比深邃、气吞日月的气势,而很可能是一朵细小的浪花,记住它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它并非缺乏的不温柔。(1)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2分) ①惊涛骇()浪②深邃()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①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 ②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3)文中画线部分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答: 4.春节前夕,南方数省连降大雪,电力设施遭到破坏;,交通运输被阻断,数十万人无法按时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你目睹了一场全民性的抗击雪灾的紧张战斗。(4分) (1)如果你是一位被困在途中的学生,你会对一位把手机借给你的救援人员说:(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给家长发出的短信是:(不得超过15个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5——23题,5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9题。(16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最新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题

A卷 一,简答 1,什么是辅音?辅音又叫“子音”,是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形成的音。 辅音的差异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辅音音色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辅音(b)和辅音(P)的差异是什么?发音方法不同:他们都是塞、轻音,但由于克服阻碍及气流强弱的不同,故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b)呼出气流弱,因此是不送气,例如:包、斑、白、拔;(p)呼出气流强,因此是不送气,例如:爬、跑、拍。 2,从语言分化的角度谈谈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联系与区别?(PPT上第七章最后一页)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都是语言随社会分化而分化的结果。这三种语言现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虽然都是方言,但是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社会方言主要是由于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因素而造成了某些词语的不一致,因此,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而语音、语法方面的差别则比较小。而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除主要表现在语音上之外,但它在词汇、语法上也存在着一系列差别,所以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往往是系统的,因而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从一种语言的方言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和原来同一共同语下面的其它方言之间形成亲属语言的关系,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2、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关系:方言和亲属语言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相关,都是由单一语言分化而来的后代。单一社会如果在地域上的分化是不完全的,其语言一般也是不完全分化的,同一语言在地域上的不完全分化而形成的语言分支,就是该语言的方言。如汉语在地域上的各个后代仍属汉语的分支,彼此是方言关系,就是由于中国在历史上虽有过分裂的历史,但统一却是主流,是长期的。而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最终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原来都是拉丁语的方言,但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各地不仅在经济上彼此隔离而且政治上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国家,这样各地语言的分化就失去了共同的约束,最终形成了具有亲属语言关系的独立的语言。 3,什么是语言的谱系分类?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哪些主要谱系? 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以母语使用人口排列: 1. 印欧语系 46%(欧洲、北美洲大部份地区、西南亚到南亚) 2. 汉藏语系 21%(东亚) 3. 尼日尔-刚果语系 6.4%(撒哈拉以南非洲) 4. 亚非语系 6.0%,旧称闪含语系(北非到非洲之角、西南亚) 5. 南岛语系 5.9%(大洋洲、马达加斯加、东南亚) 6. 达罗毗荼语系(南亚) 7. 阿尔泰语系(中亚,有争议,有说法为突厥语族和日本语系分别为第7和第8位)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文段,完成(1)—(4)题。(11分) 真正疯狂了的艺术家是徐渭。徐渭善诗、书、画、戏剧、军事。他胸怀奇才不得伸展,于是以诗书画来表现胸中“勃然不可磨灭之气”,晚年渐成疯狂。他的内心愤郁和苦痛已经只有在强度的自虐.中得到发泄。袁宏道说他:“晚年诗文益奇。”他的书法,字忽大忽小,忽草忽楷,笔触忽轻忽重,忽干忽湿,时时出人意料,故意的反秩序,反统一,反和谐。在“醉雨巫风”的笔致中显出fèn shì jì sú的情绪来。草书字之间、行之间,密密麻麻,幅面的空间遮碍得全无盘桓.呼吸的余地,行笔时线条扭曲盘结,li àng qiàng跌顿,是困兽张皇奔突觅不得出路的乱迹。笔画扭成泥坨、败絮,累成泪滴、血丝,内心的huáng huò与绝望都呈现在这里。徐渭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节选自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1)请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2分) 自虐.________ 盘桓.________ (2)请根据拼音将汉字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3分) fèn shì jì sú liàng qiàng huáng huò (3)根据文意,下列书法作品是徐渭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4)给文段中的画线句子加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徐渭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B.徐渭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C.徐渭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D.徐渭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世园会北京园里,上演了一场花艺音乐秀,四位歌手化身花艺模特,带来《北京记忆》等歌曲,歌声在胡同里荡漾回旋。花影、树影、云影、风声、水声、曲声,还有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________,成为世园会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相比于________的歌声,歌手身上的配饰更是________,那些配饰不是________的钻石玛瑙,而是与世园会主题________的花艺。 A.此起彼伏高山流水别有用心珠光宝气相辅相成 B.相映成趣高山流水别具匠心花枝招展因地制宜 C.相映成趣耳熟能详别具匠心珠光宝气相辅相成 D.此起彼伏耳熟能详别有用心花枝招展因地制宜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有大约800年左右历史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尖塔倒塌,屋顶烧毁,损失惨重。 B.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天文学家同步公布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图片让举世震惊。 C.武威文庙是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 D.高校自主招生增加体育测试项目,把身体好不好作为“好学生”的重要标准。

语言学纲要试题4

语言学概要试题4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符号包括( )和( )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2.汉语的七大方言是指:北方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3.语言接触从根本上说是()接触。 4.按照词法结构类型,语言可以分为孤立语、()、()和复综语。 5.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是()和()。 6.世界语是由波兰医生()提出来的。 7.研究语音演变的凭借主要有()、()和()。 8.方言和亲属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是由()决定的。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 音位变体 2.音步 3. 克里奥耳语 4.共同语 5.社会方言 6.语法化 三、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音位与音素的区别与联系。 2.区别特征与语音系统平行对称性特点的关系。 3.举例说明为什么词汇发展中会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现象。 4.世界上独立产生的、成熟的古文字系统(自源文字)有哪些共同特点? 5.举例说明为什么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四、论述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3分) 1.举例说明语言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2.汉字体系能不能改革,实现拼音化?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 一、填空题 1.形式、意义 2.吴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 3.社会 4.黏着语、曲折语 5.渐变性、不平衡性 6.柴门霍夫 7.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古代借词 8.语音演变的规律以及它所具有的特点(条件性、时间性和地区性) 二、名词解释 1.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音素,就是音位变体。 2.音步是由若干个音节组成的语音单位,表现为语流中大致等距离(登时)出现的轻重、高低、长短或松紧的一次交替,是语言节奏的体现。音步一般为2—3音节,也可以是单音节或4—5音节。 3.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做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最新高考新课标全国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

(新课标全国一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贷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向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或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买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物品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 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在债务人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D.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 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期发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语言学纲要》模拟试题

语言学概论》考核题型与分章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 2 分,计30 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 1 分,计10 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计10 分) 四、分析说明题(每小题5分,计20 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 分,计30 分)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一、填空(15 分) 1. 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 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二、判断正误(15 分) (错) 1. 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错) 2. 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 3. 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思考题(70 分) 1. 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例如: 张三和李四同时在教室看书,张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李四坐在中间位置。 A. 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 B. 张三说:“我马上关上。” A、B 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是反映今 天的天气,而是向坐在窗户边的张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2、不同语言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思维能力是全人类普遍的,但使用 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会有所不 同。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我们学会一种语言也就学会了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思维时常常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A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对事物的分类可能不同。 英文中的“ uncle ”,与汉语中伯父、叔父、姑父;堂伯、堂叔、堂姑父、姨父、舅父、表姑父、表叔……等词对应。 B 相同语素构成的词,可能表示不同的概念手+纸汉:手纸日:信汽+车汉: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